📖 ZKIZ Archives


中石化:海外征程待續

http://stock.hexun.com.tw/2011-05-09/129423205.html

 「中石化將會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大企業,不僅大而且強。」4月25日,首次以中石化集團董事長身份出席新聞發佈會的傅成玉說。

  這是傅成玉第一次向媒體發表對中石化的展望。4月8日,傅成玉的辦公室從北京東二環朝陽門的西側搬到東側,其職務則從中海油總公司總經理變為中石化集團董事長。此前一週,中石化集團原總經理蘇樹林由商轉仕,赴任福建省省委、常委、副書記。

伴隨此次人事調整,中石化增設集團公司董事會,而傅成玉則成為中石化集團第一任董事長。

  1951年出生的傅成玉執掌中海油七年,始終致力於中海油的「走出去」戰略,其中以2005年對當時美國第九大石油公司優尼科的收購最為著名。 這筆高達185億美元的交易最終雖因政治原因未能達成,但傅成玉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都被業內視為中國油氣公司國際化的形象代言人。

  中石化國際勘探公司原總經理周玉琦認為,相較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的國際化「在規模和目標聚焦程度上還有差距」。也正因為如此,業界對傅成玉轉任中石化普遍抱有期待。

  傅成玉治下的中海油曾於2010年3月斥資31億美元收購阿根廷油氣公司Bridas Corporation (下稱Bridas) 50%權益,此交易被業界視為「有聚焦、有區域」的國際化範本。交易達成後,中海油很快通過該合資公司於2010年11月及2011年3月收購BP及埃克 森美孚在南美的多項資產,已顯現區域效應。

  遲到的國際化

  2010年10月,中石化以71億美元入股西班牙公司Repsol在巴西的石油資產,是當年中國石油公司國際化擴張中的最大手筆。

  但在剛剛卸任中石化國際勘探公司總經理的周玉琦看來,「與中石油相比,我們甚至晚了十年」。他向《財經》記者表示,中石化的國際化「得從2004年算起」。

  2001年1月,執行中石化國際化戰略的國際勘探公司成立。在此之前,中石化的工程隊伍已經「走出去」,目的是「為國內富餘的工程隊伍找活兒幹」。本世紀初,中石化下屬的一些油田嘗試在海外尋找投資項目,以此輸出工程隊伍的勞動力。

  這個階段被周稱之為「放羊式投資」。2003年8月,中石化對國際勘探公司進行重組。同時,該公司被明確為中石化對外合作、投資以及對外經營管理的唯一窗口。

  「這是轉折點。」周玉琦說。在他看來,重組的首要成就是制定了集團公司對外投資決策制度,建立了項目信息篩選、評價、可行性研究、專家委員會諮詢、董事會決策、重大項目上報中石化黨組等一整套決策流程。

  這標誌著中石化的國際化戰略正式啟動。2004年3月,中石化以1.53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一國際石油公司(American First International Oil Company,其資產位於哈薩克斯坦),自此得到每年20萬噸的海外權益油。

  幸運的是,中石化剛一遠航就得以參與沙特阿拉伯王國石油史上的第一次對外招標。這次彌足珍貴的經驗同樣獲得於2004年3月,當時包括中石油在內的所有中國油氣公司在中東尚無像樣的投資。

  這次招標涉及三個區塊,普遍被認為是進入沙特的敲門磚,因此歐美石油巨頭們紛至杳來,中石化和中石油也參與其中。

  由於是首次對外招標,沙特做足了準備,條件極其苛刻,只開放天然氣而不開放石油。

  這意味著中標者如果在勘探過程中發現石油,沙特政府將在補償勘探費用後收回資源儲量和產量。只有發現天然氣,勘探者才有權分享資源,但必須先以極低的價格滿足沙特國內需求後,富餘產能才可出口。

  但招標方式卻極其簡單透明,所有公司都可以投標,標書現場投進箱子裡,當場開標,不需要技術方案,誰承諾的工程量最多、要求的回報最低,誰中 標。第一區塊很快被俄羅斯Lukoil拿走,這並不出乎意外,但中石化和中石油不能接受空手而歸的結果,雙方約定,如果第二區塊再次失利,將組成聯合體對 第三區塊投出強標。

  次日,第二區塊競標開始。就在將標書投入箱內前的一刻,中石化為求穩妥,臨時對方案進行了修改,增加了一口井的作業量,成本多出大約四五千萬美 元,但中石化因此中標,也沒有再參與第三輪招標。以一口井的作業量之差中標的,還有西班牙Repsol和意大利ENI的聯合體,他們在第三輪招標中以此險 勝中石油。

  唯一遺憾的是,中石化拿到的標的,與其他兩個標的一樣,至今未有商業性勘探結果。但至少,後來者中石化因此熟悉了國際化的競逐。

  專註上遊資源

  中國自1993年成為石油凈進口國,至2007年,原油對外依存度首度過半,達50.5%。在石油產業鏈中,原油開採的利潤最為豐厚,但中石化 卻一直貧於上遊資源而長於煉油業務。2007年,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煉油業務虧損136億元人民幣。重壓之下,中石化國際化的定位轉向「在產油田資產、有 一定儲采量規模的上市公司」。

  但這一策略卻面對著油價高企對收購機會的擠壓。2008年1月2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在全年首個交易日突破每桶100美元大關,至7月11日,紐約油價創下147.27美元/桶的歷史最高紀錄。

  但是,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在2008年9月爆發,國際油價開始急速回落。2008年末,紐約原油價格一度在盤中跌至35.35美元。機會終於來了。

  在周玉琦看來,國際金融危機為世界油氣資源的重新分配打開了缺口。首先,部分中小型油氣公司在金融危機中資金鏈斷裂,需要出售資產以償債。其次,金融危機迫使部分大型油氣公司進行資產優化,出讓非核心資產。第三,為維持經濟增長,資源國也提高了對外開放程度。

  2009年3月初,中石化國際勘探公司向一家關註已久的油氣公司發出「意願全盤收購」訊息。

  這家名為Addax Petroleum Corporation(下稱Addax)的公司在加拿大和英國兩地上市,總部設於瑞士,在西非和中東擁有油氣資產。截至2008年底,Addax石油探 明儲量為5.36億桶,年產原油5110萬桶(約合700萬噸/年)。五個月後的8月17日,該交易以72.4億美元達成,創下中國能源企業的單筆收購紀 錄,但亦有業內人士批評其代價過於高昂。

  「如果放到現在,120個億都不一定拿得下來。」比對當前再次突破110美元/桶的國際油價,周玉琦向《財經》記者稱。

  這次收購的成功,拉開了國際金融危機下中國油氣行業海外併購的序幕。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相關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油氣業海外併購累計投資額為109億美元, 2010年上半年,這一數據即被刷新至116億美元,中國油氣企業成為國際油氣資源市場上最活躍的角色。

  國際化新解

  既然是機會,就不會持續很久。

  根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統計,至2010年末,中國已從2009年能源資源國際併購的第一把交椅上跌落。「這並非因為中國的交易活動出現降溫,而 是被其他國家的交易活躍性趕超。」安永中國能源行業主管合夥人吳國強解釋說,巴西、印度、俄羅斯再次成為中國企業面臨的強勁對手。

  這種競爭態勢,增強了資源國的資源保護主義。「即使是資源國開放,也是一邊打開門,一邊把門檻提高。」周玉琦說,「這讓投資人一隻腳跨進去了,另一隻腳跟進卻有些猶豫。」

  目前,許多資源國提出在油氣資源投資之上附加煉廠、電廠甚至化肥廠建設等要求。更為苛刻的是,資源國正將產品分成合同修改為服務合同。在這種合 同之下,投資方無法分享資源,只能按自己開採出的油量拿低廉的桶油回報金。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簽訂這種合同,已經違背了出去找資源的初衷。

  接近可自由交易的資源,是中石化應對上述改變的方式之一。

  2010年10月,中石化與西班牙Repsol在巴西成立合資公司。在該交易中,中石化以71億美元入股Repsol在巴西的資產,形成一個股權比例為40︰60的合資公司。

  Repsol最初並不期待與競爭對手合資。「他只是想融資。」周玉琦說。交易主要標的分佈在資源最為豐富的Santos和Campos盆地。 Repsol原計劃將這塊資產在巴西上市,但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在同期也將上市,因此巴西當局對Repsol作了限定——須在巴西石油上市之後才可啟動上市 流程。「資本市場容量有限,況且巴西國家石油要籌集400億美元,這對Repso的融資能力影響很大,於是我們就抓住這個機會跟他談。」周玉琦回憶說。

  該交易的另一價值在於,擁有Repsol的跨國公司背景,可為中石化建立在南美發展的海外平臺。「在一個地區,一個團隊管一個項目也是管,幾個項目也不會增加太多成本。」周玉琦印證,中石化的目標正是「在資源富足區域滾雪球,將規模做大」。

  這種手法,中海油已有先例。2010年3月,中海油同樣以收購方式建立了Bridas平臺。交易達成後兩個月,傅成玉對媒體表示,「這個公司未來可以成為一個新的平臺,用來在南美和其他地區發展,比中海油頂著一個國家石油公司的帽子出去要更容易。」

  傅的話在此後應驗。2010年11月末,中海油通過Bridas以70.6億美元自BP手中收購了阿根廷Pan American Energy(泛美能源)60%的權益。2011年3月,經由泛美能源、中海油與埃克森美孚簽署協議,收購後者在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的部分資產。

  但中石化的效仿目前只是「貌合」。「神離」之處在於,傅成玉認為,中國能源企業的國際化本就不應直接與中國能源安全問題掛鉤,「我在當地賣了油、拿了錢,可以再進口。

  世界石油市場是開放的,中國需要油,可以從市場上買。」這種能源的「貿易安全」觀是一種全球化思維下的能源安全觀,在西方國家早已成為共識,但在中國卻仍顯超前。

  事實上,依靠海外收購、國際合作獲得權益油來保障中國仍在攀升的能源需求幾乎是不可能的。中海油總公司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表示,「中國所謂的海外權益油,能運回來的,也就10%。」

  在傅成玉看來,國際化的目的應是建立競爭力,而企業的競爭力體現在通過技術與合作,開發更多的油,增大供應量。世界石油需求的總量是平衡的,中國企業在A地市場增加了供應量,在B地市場就可獲得更多的貿易量。

  中石化的資產是中海油的2.5倍、營收是6倍、員工數量是20倍,目前,傅成玉履新中石化剛剛足月,外界尚不清楚,他將如何在中石化推行他的國際化理念和能源安全觀。

  由於大部分央企尚未按國資委要求建立董事會制度,傳統上,央企的一把手是總經理。這一次,隨著傅成玉到任,中石化集團董事會浮出水面,而蘇樹林 離任中石化集團總經理後,新的總經理人選至今尚未宣佈。但在中石化集團的網站上,董事長兼黨組書記傅成玉確已名列公司管理層榜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95

紐約時報:惠普CEO惠特曼的艱難征程

http://news.imeigu.com/a/1349080560939.html
imeigu.com 2012-10-01 16:36:00 來源: 新浪科技 原文鏈接 

導語:9月30日出版的美國《紐約時報》印刷版刊文稱,惠普CEO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之前曾經經歷了掌舵eBay的輝煌和競選加州州長的失敗,儘管擁有如此豐富的經歷,要真正帶領惠普復甦,她仍要面臨艱巨挑戰。

以下為文章概要;

人生第三幕

事情沒有梅格·惠特曼想的那麼簡單。

56歲的惠特曼曾經憑藉在eBay的光輝履歷賺得億萬身家,後來花費大筆家產競選加州州長,但卻最終折戟而歸。如今,她又準備拉開人生大戲的第三幕。雖然已經就任惠普CEO一年多,但很多人仍在對她的改革措施翹首以盼。

惠 特曼相信惠普,也相信這家公司對硅谷、對加州、對整個世界的意義。她認為,華爾街並未意識到這一點——並未看到她所看到的前景。最近十年來,惠普的管理層 和董事會不斷上演著各種鬧劇,但在創新方面的成就卻乏善可陳。儘管如此,她仍然相信,移動設備、云計算和大數據將幫助這家公司重振雄風。

「我相信創造性破壞的力量。」惠特曼說。

然 而,這似乎要以她的公司和聲譽做賭注。這極有可能是惠特曼最後一次重大的「公開表演」。她借助eBay發家,隨後不惜花費重金競選加州州長,她的花費之高 在美國歷史上無人能及。在競選中,她的種種「醜事」被人悉數曝光——包括隨意指使下屬、虐待移民保姆等。「我敗得有點慘,」惠特曼提到2010年那場輸給 傑裡·布朗(Jerry Brown)的競選時說,「這對我來說很難。」

惠普的下坡路

如今,她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惠普身上, 這是一家由科技行業傳奇人物威廉·休利特(William Hewllet)和大衛·帕卡德(David Packard)共同創辦的公司。在惠普,這兩位創始人被員工親切地稱作比爾和戴夫,正是他們孕育了如今的硅谷。去年,惠普實現收入1270億美元,直接 聘用的員工多達32萬。而通過遍佈170個國家或地區的龐大製造商和經銷商網絡,該公司還間接僱傭了不計其數的員工。

惠特曼手頭上有一系列令人驚訝的數據。她透露,惠普在哥斯達黎加、休斯頓和愛達荷州的博伊西(Boise)聘用了數以千計的員工。「在印度,我們有6萬人。」她說。惠普每15秒鐘就生產60台打印機、30台PC、1台高性能服務器。但她還希望獲得更多數據。

事實上,在蘋果和谷歌崛起後,惠普早已今不如昔,惠普最近一個季度的收入下滑5%,營業利潤率也進一步萎縮,股價也回到1995年的水平。分析師認為,這反映出整個市場對惠普前景的疲軟預期。

眼看著競爭對手的業務風生水起,惠普卻在這場大數據風潮中被邊緣化。自從惠特曼執掌惠普帥印以來,該公司股價已經下跌了24%,儘管每年花費40億美元的營銷費用,但該公司卻成為品牌價值縮水最快的大企業之一。

讓它更好

既然如此,惠特曼為何要接手這份工作呢?這可以從她給惠普確定的新口號中看出一些端倪:「讓它更好。」她計劃於週三公佈新戰略。

她 不僅將重塑PC業務,還將推廣打印機、云計算等一系列產品。除此之外,該公司還希望大幅縮短服務器、存儲器和網絡設備的三合一產品的生產週期。但目前還不 清楚華爾街是否認同惠普的這一理念,雖然其他產品缺乏惠普的廣泛觸角,但卻擁有相似或更好的產品。就連惠特曼自己也經常在公開場合透露出這種擔憂。她認 為,惠普還要再過4年才能重新建立起自信。

外部威脅也很明顯,新型設備正在蠶食惠普的PC業務,亞洲廠商在云計算市場的份額不斷增加。不僅如此,云計算還壓縮了個人服務器的需求,而該公司斥巨資收購的大數據公司Autonomy至今尚未發揮作用。

「這場變革史無前例,我們必須走在前列。」惠特曼說。而在全球經濟疲軟之際,這一點似乎更加迫切。

為了充分激發團隊精神,惠特曼把高管趕出了私人辦公室,讓他們到隔間裡辦公,還對公司的執行委員會展開了改革,算上惠特曼,委員會共有5名MBA。對於之前就確定的產品,惠特曼則更加強調軟件、設計和客戶等元素。

20年前,DEC認為PC不適合企業。但沒過幾年,DEC就被康柏收購了。所有人都明白「變則通」的道理,但對於變化的難度也都心知肚明。要應對業績下滑並非易事,在日新月異的科技行業更是如此。蘋果雖然成功復興,但對多數公司而言,DEC才是他們的結局。

從卡里·菲奧莉娜(Carly Fiorina)到惠特曼,惠普管理層最近十年幾經更迭。硅谷著名投資人、惠普董事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說:「惠特曼雖然不是工程師,但她知道如何跟工程師打交道。」

清除官僚作風

惠 普創始人對公司的影響依然強大。惠普存儲部門負責人大衛·斯科特(David Scott)1983年至2001年任職於惠普,後於2010年重新加盟該公司。他在2年內經歷過4任CEO,但提起回歸惠普的時光,他說:「有四分之三 的人是我離開時就認識的,他們都很忠誠。」

但員工們表示,在經歷了如此多的變數後,惠普亟需穩定的領導團隊。為了掃除公司的不良傳統,惠特 曼還專門在內部網站上開闢了一個專欄,允許員工抱怨各種拖慢決策和執行速度的問題,以期打破官僚作風,迄今為止已經收到了1萬條信息。但能否解決這些問 題,就連惠特曼本人也不確定。不過,她仍會每隔幾週就召集數百名員工開會,並在會上對一一闡述近期的改革措施。

惠普希望借助Windows 8重振PC業務。該公司PC和打印機業務主管托德·布拉德利(Todd Bradley)說:「儘管有人認為PC已死,但這個領域仍在不斷擴張。」他認為,與專注於消費用戶的iPad不同,PC很適合企業使用。自今年1月以 來,惠特曼已經將惠普的PC設計團隊規模擴充了一倍,達到60人,但仍然不及蘋果。

惠普今後還計劃開展更大的動作。在休斯頓的一座工廠中, 該公司準備將云計算集裝箱的生產速度提升到每月20個。按照每個2500萬美元的售價計算,該工廠每年將為惠普創收60億美元,可以抵消今年縮水的收入。 與服務器相比,這種集裝箱所需的員工更少,但利潤率卻遠高於惠普的平均水平。

「我是長期以來首個來自硅谷的惠普CEO。卡莉、馬克和李艾科都不是。」惠特曼說,「我理解你們對速度的渴求。」(鼎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298

經濟疲軟政策預期升溫 滬指跨越3100開啟牛市征程?

伴隨著7月經濟數據的密集出臺,A股市場的走勢也顯得異常精彩。8月15日,市場人士預期中的回落並未出現,反而在政策利好預期猛增之下,滬深兩市股指出現放量上漲,上證指數甚至突破了3100點的壓制。這樣的走勢不僅出乎了很多專業人士的預期,也同樣點燃了市場興奮的神經,股指會就此踏上中級反彈之路嗎?

越過3100點高地

8月15日,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盡管有上周末出臺的經濟數據不佳的利空消息,但股指卻出現了高開高走的走勢,石化雙雄、券商、地產等藍籌板塊的聯手上攻,帶動股指不斷走強,在突破3100點的重要阻力位後市場人氣更是高漲。午後股指漲幅放緩,但也基本維持在高位震蕩,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125.20點,大漲74.53點,漲幅2.44%,成交3280億元;深成指報收10822.11點,上漲294.01點,漲幅2.79%,成交4231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193.21點,上漲69.37點,漲幅3.27%,成交1077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7511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大幅增量逾3200億元。

藍籌股板塊無疑是8月15日股指大漲的主要動力來源,此前市場一直擔心的成交不濟藍籌股漲幅或有限的疑慮,在市場成交量猛增的情況下得到改善,而一度回落的創業板指數受此影響也反身上攻,漲勢甚至超過了主板指數。

疲軟的經濟數據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走勢,上周末時密集公布的7月經濟數據則是繞不開的話題。數據顯示,7月單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均不及預期,而1-7月固定資產投資額累計增速則創下今年新低。同時7月信貸數據大幅縮水,居民房貸成為唯一亮點,企業仍陷流動性陷阱。

東吳證券策略分析師丁文韜等認為,7月民間投資下滑信貸縮水,下半年財稅改革將深化。首先,7月CPI繼續1時代,PPI回升超預期;其次,工業增速穩中微降,生產保持穩定,8月以來發電耗煤量同比增長10%,煤炭、鋼鐵價格上漲帶動PPI進一步回升,預計三季度工業生產穩步回升;再次,7月消費增速小幅放緩,多因素助推下半年消費增速,隨著文化、娛樂等新興消費模式成為熱點,下半年消費增速呈回升態勢;第四,民間投資持續下滑,基建投資仍是主力。下半年國有控股投資增速將持續高位,而民間投資在密集政策刺激下能否實現回暖仍需等待;最後,信貸大幅縮水,企業仍陷流動性陷阱。預計下半年信貸投放更趨理性,企業去杠桿趨勢不變。M1增速繼續上行,M2因高基數回落,M1、M2剪刀差持續擴大。

東方證券策略分析師鄒慧等也認為,整體來看,下半年“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在繼續推進,穩增長和調結構的矛盾仍會對經濟增速帶來不小的壓力,但同時也可以用經濟增長的空間換來改革調整的時間。7月份的經濟指標增速已經有所放緩,預計下半年經濟在6.5%-7%的區間內會保持波動態勢,穩增長和促改革不會出現偏廢。

天風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徐彪則認為,數據上來看,消費、投資和出口三大需都出現了超預期的下降。與此相一致的是,工業增速自4月份以來再次出現下降。不過,PPI同比增速繼續大幅回升,這一方面可能受基數影響,但在總需求不彰的背景下,PPI的超預期大幅改善很可能也反映了供給收縮的速度在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當是在實實在在被推動前行。

政策預期再度升溫

正是在這樣的經濟疲態之下,市場對於政策面或將再度發力加持經濟增長的預期開始再度高漲,而作為國民經濟中主力的國企藍籌股也再度成為了市場追捧的目標。

國聯證券分析師張忠認為,近期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目前兩地證券監管部門以及深交所與港交所之間正在密切合作,同時證監會成立了深港通專項工作小組,積極推進深港通的各項準備工作,待相關監管規則與技術準備就緒後,今年將擇機開通。深港通的預期增強有利於改善市場增量資金結構,提高A股市場的風險偏好。

與此同時,金融產業資本頻頻舉牌。近期二級市場上舉牌概念股帶動大盤強勢上漲,隨著地產、保險機構舉牌事件的頻繁發生,金融產業資本增持已成為股價大漲的主要推動力量,地產、商業連鎖作為金融產業資本舉牌的主要投資領域,產業資本頻頻舉牌表明在資產配置荒的背景下,部分金融產業資本在低利率環境下,權益類產品的配置需求凸顯。預期未來階段資產配置荒還會繼續,舉牌概念股的強勢上漲將推動低估值藍籌板塊的價值重估。

年初至今,房地產、銀行、非銀金融等低估值行業呈現凈增持,商業貿易在年初以來也獲得較大凈增持,在房地產價格上行之時,其自有物業面臨價值重估。銀行、非銀金融在資產配置荒的背景下因其低估值、高分紅的優勢受到增量資金的青睞。近期滬港通資資金持續流入,深港通即將開通、社保資金有望積極入市、G20峰會即將召開,市場運行環境偏暖,美股、港股均創出年內新高對A股市場走強起正面作用。預計後市大盤以震蕩上行為主。建議後市關註績優藍籌股、國企改革和科技創新板塊的投資機會。

開源證券策略分析師田渭東等也認為,深港通漸行漸近,改革之風吹起漣漪,導致資金跟風、大象起舞。近期市場風口持續吹向一二線藍籌,“新五朵金花”爭奇鬥艷。金融、地產等頻頻被舉牌,價值重估吸引資金大舉流入,擡高了股價,穩定了市場。美股不可能永遠走牛,A股也不可能長期低迷,中期上漲行情漸行漸近。

參考之前滬股通開通時的情況,兩地市場的稀缺品種容易受到資金追捧,A股應該把握兩條投資主線:一是深市的AH折價股;二是深市的稀缺品種。但由於目前深市中已經不存在AH折價股,所以應該堅定不移地配置稀缺品種,如白酒、中藥、軍工。

不過,天風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徐彪提醒,7月份的經濟基本面可謂差強人意,同時金融數據也在收縮,M2、貸款增速都出現了明顯超預期下滑。不過,若依此加強對政策放松等傳統方式重回“穩增長”老路的預期,則並不明智。若政府因為當下經濟數據表現不好而再度采用傳統方式來“穩增長”,結果大概率是未能獲得“穩增長”效果的同時,資金進一步在金融機構空轉,進一步加大對國債等資產的需求,或者流入房地產甚至大宗商品等資產市場,前者將使得金融機構面臨的收益率壓力越來越大,後者將使得相關資產價格泡沫被吹生,無論哪一種,都將使得金融系統風險出現膨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371

22年VC老兵章蘇陽的新征程

“不老的陽光頑童,有點浪的潮蜀黍。”在章蘇陽宣布退休之後,一位投資人曾這樣評價他。從1994年加入IDG,在國際風投的舞臺上章蘇陽是不折不扣的投資老兵。投資並陪伴450多家創業公司成長,有100多家被投企業成功上市或並購,土豆、攜程、好耶、如家、分眾傳媒這些明星公司背後都有章蘇陽的手筆閃現。

對大財富的持久渴望

“投人、投人、投人。”談及投資邏輯,在很多場合章蘇陽曾不止一次強調風險投資就是投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有一個很強的、很持續的、長期堅守賺大錢的韌性和激情”。他欣賞馬雲對目標的沈浸,贊賞江南春對工作的激情,57歲的他對於投資也表現出十年如一日的執著和熱愛。

在中歐新生代創業領袖成長營第五期開學典禮上,章蘇陽極富激情地向48名創業者分享自己對於投資和創業的見解,並自我調侃:“鄙人不懂其他的東西,也不懂炒股,只懂做VC,所以退休後依然做投資。”事實上他也從未打算離開投資一線,“投資無所謂退休不退休,這個行業離開一年半以上就會不熟悉,所以必須保持在線狀態。”

對成功的持續渴望,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章蘇陽記得1999年12月他曾找到馬雲表示想要投資,馬雲的回複是“你們是第12個找我的人,我要按照先後次序”。與高盛等知名投資機構相比,當年的IDG並沒有什麽名氣,章蘇陽清楚記得當年馬雲拜訪IDG北京公司看到三間小破屋,打量了一圈就好像心里在想,“難道你這麽破的地方可以投我嗎?”

在章蘇陽看來,如今的馬雲和當年一模一樣,“對目標非常沈浸,且有教主的感覺,一直如此。”這種對大財富的堅持是章蘇陽尤為看好的,“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戰術層面的調整是經常發生的,但對於大財富長期有動力、有欲望、有追求,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但VC就是要找少數人。”

誠信和責任

除了堅持之外,章蘇陽更為看重創業者的誠信和責任問題。宅代洗通過剪電線創造需求事件讓整個創投圈嘩然,章蘇陽認為這已經不僅僅涉及商業道德問題,更是社會公共道德問題。“對VC來講,尤其是早期VC,投人里面最重要的一點是人的商業道德,是人的底線。早期投資會對人的道德水準看得很重,所以在這方面如果打分不高的話,是一定不會投的。”章蘇陽向第一財經表示。

在誠信方面,章蘇陽用一個案例講述原則問題,“香水、橡皮挺好,如果小學的時候拿了旁人的,這事就拉倒了,假如你在中學的時候有這種行為,將來極大概率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可能在大案的時候大家已經不會投了。”

作為投資人如何甄別創業公司數據造假?章蘇陽表示,有些數據從最開始到目前為止沒有產生跟蹤的可能性,到最後會有相應的工具出來,這種造假是可以被查出來的,且從大概率而言,數據造假公司成功的可能性比較低。

但有些行業作為VC並不會去做盡職調查,以醫藥行業為例,很多大藥廠為了發展都要花10億美元來做一個新藥,“這類東西從長期角度來看是不能做盡調的,到最後就是一個賭的概念。”

尋找負責的人,具體而言也要有先後次序,首先要對客戶負責,“重要一點就是你在不見面的時候如何能夠讓別人選擇你,無非一點,把產品做到極致。”其次對股東負責,股東是最早業務產生的源泉,第三對員工負責。

給年輕人讓路

今年4月份,章蘇陽宣布退休,成為23年來IDG資本首位榮譽退休的合夥人,也向市場釋放出IDG謀變的信號。用章蘇陽的話說,“給年輕人讓路。”

在遍地是機會的90年代,以IDG、軟銀、凱雷為代表的海外創投機構陸續進入中國,投出了阿里巴巴、攜程網、盛大網絡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直至2005年,中國創投迎來新的發展節點,經緯中國、今日資本、紅杉資本、高瓴資本等一批新的基金創辦,蜂擁而至的新基金使得整個投資市場異常活躍。

伴隨去年美股市場上漲和大量IPO,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下融資需求的擴張,國內LP結構的改變和市場需求給整個VC行業帶來新的裂變。明星投資人紛紛出走,他們或募集資金做天使投資人,或成立新的投資機構,以更為靈活的利益分配方式和內部管理機制,在激烈的VC競爭中試圖以更有效率的機制找尋下一代獨角獸。

IDG同樣一直面臨人才流失問題。2015年,曾參與投資了三只松鼠、銅板街、河貍家等項目的合夥人李豐和林中華自立門戶,成立峰瑞資本。在此之前,2013年,在IDG資本工作多年的張震、高翔、嶽斌離開IDG資本,創立高榕資本,並先後投資了愛屋吉屋、華米等公司,成為市場上新銳基金代表。之後,毛丞宇單飛。2008年,“二金”金鵬、金曦離開IDG資本,創立KEYTONE(凱旋創投);2005年,合夥人王功權、王樹離開IDG資本加盟鼎暉創投。

“當資金的規模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一定有超過一半的組合是不可能放在VC上面的,一定要介入大的投資。”這也是章蘇陽離開IDG選擇成立新基金的原因,“專註VC”。

技術硬件創業

火山石資本,這是章蘇陽的投資新征程。據章蘇陽介紹,火山石計劃募集人民幣基金15億,9月開始進行美元基金募集,但總的體量不會超過30億。目前已經投資了11個項目,聚焦於泛TMT、泛智能、泛醫療領域。

“中國互聯網模式創新的東西要比美國多得多,互聯網模式基本上被中國人幹完了。”但同樣的模式之間也會有此消彼長,依然會有新的東西出來。而且隨著新新人類,或者更高消費行為發生變化以後,原來已有的東西的體量也會增加,有些人也會進入這個領域,章蘇陽認為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和互聯網模式創新相關。

但大規模以模式創新為主的互聯網創業可能性比較少了,新的互聯網模式產生的速度沒有原來大了。“從去年開始,在相當一段時間技術的東西估值並不是很高,模式估值大於技術估值。”章蘇陽認為,互聯網創業已經逐步進入由技術、硬件能力發展引起的行為模式創新階段。

“由於社會業務的變化,進入勞動市場的人越來越少,所以會追求更智能的東西來替代,這是社會自然的發展狀態。”在其看來,亞馬遜庫里的機器人已經有2萬多臺,可以24小時工作。“現在是到這樣一個點,智能的需求已經出現。”除此之外,對疾病本身的探索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醫療投資業會持續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333

朱婷抵達土耳其開啟留洋征程 年薪高達110萬歐元

據新華社報道,里約奧運會最有價值球員、中國女排第一主攻手朱婷當地時間9月17日抵達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隨後她將作為瓦基弗銀行俱樂部的一員征戰土耳其女排聯賽,就此開啟她的職業之旅。

據瓦基弗銀行俱樂部工作人員穆斯塔法介紹,朱婷會在抵達當天與球隊會合,並將參加球隊的季前訓練和備戰。瓦基弗銀行俱樂部新賽季的首場土耳其女排聯賽比賽將於10月底開始,而在10月中旬球隊將赴菲律賓參加女排世界俱樂部錦標賽。朱婷說她將隨隊前往菲律賓參賽。

瓦基弗銀行俱樂部是2015/2016賽季土耳其女排聯賽冠軍,歷史上曾獲得過一次女排世俱杯和兩次歐洲女排冠軍聯賽冠軍,是土耳其和歐洲排球界的一支勁旅。今年5月,瓦基弗銀行俱樂部官網宣布朱婷將在2016/2017賽季加盟。據報道,朱婷加盟土耳其聯賽,是由中國隊主教練郎平推薦的。

在里約奧運會之前,瓦基弗銀行方面就專程派人來到中國與朱婷簽約,但直到奧運會結束後,朱婷本人才對此有所回應。

隨著里約奧運會結束,奧運會女排最有價值球員朱婷的身價終於確定,土耳其瓦基弗銀行俱樂部官方正式確認,中國女排主攻手朱婷與俱樂部簽約年薪達到110萬歐元,朱婷已經進入世界頂級球星行列。這一年薪僅次於土超另一豪門費內巴切引進的韓國球星金延璟的120萬歐元。朱婷將於9月中旬前往瓦基弗銀行隊報到。同時,瓦基夫銀行俱樂部還為朱婷準備了一個三室一廳的套房,設備一應俱全。

土耳其女排聯賽是目前世界上水平最高的女排聯賽之一,擁有瓦基弗銀行、費內巴赫切、埃紮傑巴瑟等傳統強隊。其中,費內巴赫切擁有2012年倫敦奧運會最有價值球員、韓國球員金延璟,埃紮傑巴瑟擁有塞爾維亞名將博斯科維奇和美國雙星亞當斯、拉爾森等。

朱婷的留洋也徹底打破了現役國手必須達到一定年齡才能出國打球的陳規,在中國排球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

自從1996年排球運動管理中心成立以來,對於國內球員特別是現役國手到國外職業俱樂部打球就有著明確的規定:非國家隊現役球員如赴國外打球,只需得到地方體育局等相關部門批準即可;現役國家隊選手則男子運動員必須達到28周歲,女子運動員為27周歲。

眾所周知,這個年齡限制對絕大部分中國選手而言意味著是行將退役的節點。

另外,即將開始的中國排球聯賽新賽季,已成功地引進了冠名商,每個賽季的資金註入將達到破天荒的5000萬元以上,這對推動中國排球聯賽職業化的進程無疑是大利好,這也將為我國排球運動員的發展與鍛煉提供更好的平臺,而不是僅僅依靠國外聯賽來提高自身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313

王健林回A新征程:萬達商業進入兩年對賭時間表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1-29/1057191.html

Qq__20161122181040.thumb_head

兩個漲停,一個8.78%漲幅,從前名不見經傳的綿石投資(000609.SZ)如今搖身成為了A股紅人“萬達殼概念股”。

他的一紙公告,揭開了萬達商業回A股神秘一角—一周前,綿石投資宣布與萬達集團分手,他們沒能在萬達商業重大資產重組的時間安排上達成一致。

這是萬達商業私有化退市後,首家以公告形式正式曝光的殼公司。今年3月底,全球華人首富王健林憤然從H股離場,下一站要前往A股。四個多月的私有化之旅最終有驚無險,萬達商業順利通關。接下來,走傳統路線去IPO排隊,還是走捷徑借殼回歸A股?時代周報記者從萬達商業得到的答案是,不排除各種可能的上市途徑。

綿石投資已然成為過客。萬達集團對他並不買賬,百余字聲明反諷對方在單方炒作。時代周報記者看到一份殼資源標的名單里,先後與萬達商業傳出緋聞,或者可能發生點關系的上市公司數量達37家之多。

在上交所,萬達商業正在IPO隊伍中等待過會。時代周報記者從證監會發布的最新信息里發現,去年9月至今的15個月漫長排隊後,萬達商業如今排在第167位,證監會給出的審核狀態顯示為“已受理”。

這已經是過去11年里,萬達集團第三次向A股發起“進攻”。成敗與否,對王健林來說意義重大。

王健林正在為他的超級“網紅”人生添香增色。用了28年時間,萬達集團資產從50萬元變成了6340億元,從偏安一隅的中國小房企變身成世界巨頭。將萬達集團帶到世界五百強的前十名,是王健林真正的“大目標”,他誌在沖刺A股霸主地位,而萬達商業回A股所能帶來的5000億元市值憧憬不容半點馬虎。

但數年前的A股闖關坎坷路,如今並沒有變成康莊大道,萬達商業重回A股仍然有很多變數。對於中概股的回歸,市場仍在期待監管層更為明確的態度和政策。萬達商業A股5000億元市值新征程,正註定充滿磨練。

隔空喊話:到底誰在撒謊?

一場口水仗,嘴上就能爭出輸贏?過去一周內,雙方一來二去,“羅生門”戲碼一直在上演。

“萬達概念股”綿石投資在上周一(21日)晚橫空出世。一份重磅公告在當晚出爐—綿石投資之所以停牌兩個月,原來是與華人首富王健林籌劃一件大事。

按照原方案,綿石投資擬籌劃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購買萬達集團等相關交易方所持有的大連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全部股權,同時置出原有資產。

兩個月後,這份計劃卻草草宣告泡湯——原因寥寥數字,綿石投資與萬達集團在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上的時間安排不合拍。

這是萬達商業私有化退市後,首家以公告形式正式曝光的殼公司。按照萬達商業多手準備的回A股路徑,他們在抉擇一個漂亮的殼資源。近幾個月,紅星發展、新華都、上海九百、國中水務、泰達等多家公司都曾與萬達商業產生緋聞,但最終一一被擊破。

市場一片嘩然,畢竟從時間安排上頗有巧合。今年9月20日,萬達商業以52.5港元收盤價永遠留在了港交所,它的638天H股匆匆之旅在這一天畫上句號。六天後,綿石投資宣布停牌。

萬達集團的反應,讓這部商劇狗血般反轉。22日下午,萬達集團發布百余字聲明,表態強硬,用詞犀利,直言綿石投資在單方炒作。

“綿石投資是通過中介機構主動推薦給萬達集團的,雙方只進行初步接觸,未就萬達商業重組進行正式協議談判,也未達成任何一致意向。”萬達集團在聲明中稱,綿石投資公司擅自發布“終止萬達商業重組”公告完全屬於單方炒作行為,與萬達集團無關。

綿石投資不甘示弱,並在23日逐一回複了萬達集團的聲明內容。時代周報記者拿到的《綿石投資答記者問》文件,勾勒了綿石投資版本的與萬達集團“交往”路徑。

9月中旬,萬達集團主管負責人主動聯系綿石投資,提議就萬達商業重組上市進行協商,過程中未見任何中介機構參與。

包括萬達集團三名副總裁在內的雙方多名高管,多次直接談判,就重組方案的核心條款達成初步共識,並形成文件草案。11月中,由於雙方在時間安排上未能達成一致,終止了繼續洽商。

對於“單方面炒作”的指責,綿石投資則稱,因重組方案進行商洽的事項屬於複牌公告應披露的範圍,且在發表複牌公告前已將公告中“萬達集團的情況與萬達集團主管負責人進行了溝通”。

到底誰主動聯系誰?那家神秘的中介機構到底存不存在,是誰?雙方有沒有達成初步共識?文件草案又是什麽內容?

萬達集團再沒有只言片語回複。“我們不放心上,冷處理。(他們)演技再好,也是碰瓷,”萬達集團內部人士張智(化名)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這件事邏輯非常簡單,誰最積極,誰能從這件事獲益最多?來日方長,結果終歸會落地”。

綿石投資同樣選擇閉口不談。綿石投資董辦工作人員對時代周報記者說:“公告內容代表我們的態度,一切以公告為準。”

他們的最新一則公告,是來解釋22-24日連續三個交易日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綿石投資指出,除已披露的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暨複牌事項外,公司目前生產經營正常,“公司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補充之處”。

《第一財經日報》援引的投行人士觀點認為,一般重組開始會停牌一周左右,接下來雙方達成意向協議或者備忘錄會公告,若沒有,或重組失敗,則上市公司不會選擇公告交易對手。

在該投行人士看來,綿石投資確有搭萬達“便車”的嫌疑。“雙方應該是談了,但沒到具體借殼的份上。”

這場借殼“羅生門”走到今天,似乎看不到輸家。綿石投資一戰成名,截至25日收盤,綿石投資的股價由停牌前的14.31元升至18.45元,最高股價一度飆到19.73元。

萬達商業也借此事向外界傳遞了回A的決心和策略,“萬達概念股” 炒作或許又將卷土重來。事實上,過往與萬達商業回A股沾邊的10余家殼公司的股價都曾被資金熱捧,他的最新緋聞對象是中體產業—由國家體育總局控股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目前還在停牌中。

“透過綿石事件,也可以看到一個共識,萬達商業是優質可靠的資源,我們選擇誰,決定權在我們手里。”張智稱,萬達商業要做的,就是對殼公司的業務板塊、債務、市值等多方面進行篩選,“不是誰都能輕易裝下萬達商業幾千億級的資產體量”。

截至2015年底,萬達商業總資產6395億元,凈資產1800億元,所持有投資性房地產價值超過3000億元,比A股137家房地產公司的總和還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020

【人物】謝庚和他的新三板征程

截至1月9日,全國股轉系統掛牌企業總數達到10209家。憑借市場化基因和包容性精神,新三板在極短的時期里實現了飛速發展,已經成為全球企業數量最多的基礎性資本市場,讓國內廣大的中小企業也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和發展。這個數字,是謝庚剛剛參與新三板市場籌備時的50倍。

據財新2016年11月報道,全國股轉公司董事長楊曉嘉或將退休,由總經理謝庚接任董事長職位,中國證監會非公部副主任李明出任總經理。

今年55歲的謝庚一直致力於資本市場的改革創新推動工作,他認為雖然中國資本市場走過了從主板發展到中小企業板、創業板的發展歷程,但是仍然沒有實現真正的多層次資本市場,而新三板正是這樣一個創新契機。

不過,在令人驚嘆的快速發展之後,是令人尷尬的“成長煩惱”,後續制度創新推進緩慢,市場重新對新三板的定位產生疑惑。在資本寒冬的大背景下,新三板企業融資能力也隨之下降,中介服務機構減少投入,市場彌漫著悲觀情緒。

在謝庚看來,創新是一個過程,現在的新三板只是初步構建了制度和服務體系,還需要在實踐中持續磨合、提升和完善。

謝庚

倡導包容精神

2012年5月,全國場外市場籌建工作正式啟動,時任證監會湖南監管局局長楊曉嘉任新三板籌備組組長,時任證監會市場監管部主任的謝庚擔任副組長。同年9月,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成立,謝庚任總經理。

謝庚認為,建立和完善多重資本市場體系“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在他看來,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自主創新戰略的前提是實現市場化配置資源和要素市場的健全,只有健全資本市場體系才能服務到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

由於中國融資體系以銀行為主導,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比例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對於中小微企業而言,一方面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另一方面又無法逾越資本市場門檻,融資難問題受到決策者的關註。

2013年12月,國務院下發《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國發〔2013〕49號),文件確立了股轉公司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的地位,明確了服務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的定位,將新三板擴容到全國範圍。

擴容後,新三板以平均每個月新增近300家掛牌公司的速度驚人發展。截至今年1月9日,全國股轉系統掛牌企業總數已經達到10209家,總市值超過4萬億元,總股本達5885億股。

對於市場發展為何如此之快,謝庚的回答是:新三板創新了市場準入方式,只有底線標準,沒有財務條件,掛牌企業只要信息披露符合要求就可以掛牌,這大大消除了公司準入的不確定性。同時把對公司價值的評判還給市場,要求中介機構按照以銷售為目的的指導思想去選擇企業。

2015年12月,謝庚在浙江發表演講時稱,“(市場準入)門檻是一個形如管制的概念,不一定門檻高公司一定好。券商要以提升企業價值為目的進行持續地服務和督導。”

根據股轉公司業務規則,企業掛牌新三板沒有財務門檻,只需要滿足依法設立存續兩年、業務明確且可持續經營、公司治理完善經營合規、股權明晰發行轉讓合規,以及有主辦券商推薦並持續督導等底線要求。不過,實際操作中,券商往往會設置較高的市場化門檻,選擇優質的企業推薦掛牌。

新三板對股東200人以下的掛牌公司發行股票也不進行審批,契合了掛牌公司小額、快速、按需的融資特點。據股轉公司統計,2016年全年,新三板掛牌公司共發行股票2940次,融資1390億元,全年累計成交1912億元,分別較2012年增長了160倍和320倍。

謝庚認為,制度構建的核心在於包容、高效。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首先必須改革發行制度,提高發行核準效率,把上市和發行分開,企業以什麽價格、什麽時間發行股票,都由市場去決定。其次,必須改革交易制度。各個層次市場選擇與之相適應的交易制度安排,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才有基礎。

先行先試

2016年初,有關上證所設立“戰略新興板”的表述被從十三五規劃中刪除,A股註冊制改革推遲。由此,新三板成為資本市場制度改革的主要窗口,新三板服務雙創企業的市場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

2016年新三板最重要的政策當數分層制度落地。6月27日,市場分層正式實施,953家企業從7000多家掛牌公司中脫穎而出,通過了盈利性、成長性和流動性三套獨立指標的篩選,進入創新層,成為新三板上優質企業的代表。

按照最初方案,創新層將以提高市場效率為核心持續推進制度創新,優先進行融資制度、交易制度的創新試點。市場預計,未來創新層中還會再分出一層,實施競價交易。

去年,新三板獨特的做市商制度也迎來二次創新,券商壟斷做市的局面被打破,深創投、山東省高新投、中科招商等十家私募機構被選出,成為新三板首批私募做市商。私募機構加入做市能夠增加做市商之間的競爭,還能發揮私募對企業價值挖掘的特長,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

新三板還完成了一項主板市場一直想做卻不敢做的事,發布了終止掛牌實施細則的征求意見稿,規定了十一條強制摘牌條件,企業如果被發現存在信息披露嚴重失信、欺詐掛牌、持續經營能力存疑和公司治理不健全等情形之一,就會面臨無情的退市。

2017年,新三板仍有多項政策值得期待,包括公募產品入市和一攬子流動性改善措施。公募產品能夠大大降低普通投資者投資新三板股票的門檻,並且增強市場的投研能力。今年6月,新三板將再度分層,新一屆創新層能否贏得差異化制度安排也值得期待。

謝庚認為,高度的包容性給新三板帶來了海量市場,但同時也給監管和投資者帶來了挑戰。面對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中小企業,監管難度和投資人挑選企業的難度都在加大。

因此,他表示,市場分層是推進新三板制度建設的關鍵,本質是風險的分散管理。但是,目前從國際範圍看還沒有可借鑒的成熟模式,需要從新三板市場定位出發,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分層路徑。

“新三板形成目前的規模是可貴的,量變是質變的先決條件,是推進市場成熟發展和規範的先決條件。”謝庚指出,新三板制度改革路徑要“以加強市場監管、完善市場分層、完善差異化的制度供給為抓手,在有效控制市場風險的前提下,更好地完善治理體系,使股轉系統能夠在中國經濟轉型和創新發展中發揮出更加實實在在的作用”。

信心危機

在市場擴容一路高歌的同時,新三板卻在陷入信心危機。

最令市場擔憂的是新三板的流動性問題。去年,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較2015年底增長了近一倍,但是全年累計成交總金額與2015年相當。2015年4月,新三板曾創下單日成交52億元的紀錄,但在去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新三板每日成交金額都在5億元左右徘徊,並且有大約6000家公司在2016年沒有發生過一筆交易。

市場行情也呈現不斷下行的趨勢,三板做市指數較2015年市場最高點2673點跌去六成,最低跌至1073點,許多股票的市盈率已經跌回了10~15倍的股權投資水平。

由於流動性低迷、行情暴跌,新三板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受損,企業融資難度加大。不少企業因為和投資者談不攏價格,導致發行股票失敗,流動性不足也令部分銀行放棄了新三板股權質押業務。許多在2015年湧入市場的基金產品如今面臨退出難的窘境。

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場外市場部分,新三板是否需要流動性、需要怎樣的流動性,引起了激烈的討論。

在謝庚看來,“交易是市場的核心功能,沒有交易無所謂市場。”他認為,交易是價格發現的基礎,二級市場的價格形成又是實現發行融資、並購重組等市場功能的前提。好的流動性能讓投資者及時賣出股票變現,只有解決投資者的後顧之憂,投資者才會積極參與市場。

股轉公司成立後,新三板交易方式實現了大膽的改革。之前,新三板只能采取不連續、非公開的意向轉讓方式,交易效率較低。後來,新三板采用了可以連續交易、系統自動匹配成交的協議轉讓方式,並於2014年8月引入做市轉讓方式,由做市商雙向報價提供流動性,一度給新三板市場交易帶來了活力。

由於新三板流動性再度陷入困境,有市場人士呼籲監管者盡快落實競價交易和降低投資者門檻等措施,以提振市場信心。受到500萬元證券資產門檻限制,目前新三板上合格投資者總數只有20多萬戶。

不過,謝庚認為,新三板要采取連續競價交易方式至少還需具備三個條件:首先,掛牌公司需要有足夠的股權分散度和可流通股份;其次,掛牌公司需要有較高的信息披露和規範程度;第三,市場能提供匹配新三板行業和公司的投研服務。但是,由於市場規模增長太快,這些條件尚不具備。

對於降低投資者門檻,謝庚表示,由於新三板市場的包容性以及中小微企業自身發展的不確定性,設定較高的投資者門檻有利於收窄風險窗口,為市場功能的釋放和制度創新留出空間。他曾說,“將來自然人能不能都進場?我可以坦率告訴大家,場外市場就是場外市場。”

目前,股轉公司針對流動性問題,正在醞釀系統性解決方案,包括從梳理市場定位到具體政策完善,從市場主體的準入到市場主體的退出,從一級市場發行到二級市場交易,甚至到目前投資人、掛牌公司、主辦券商各類市場主體競爭合作市場關系的再調整,都將做一系列的安排。

尋找擴容後路

新三板擴容之初,曾有研究機構樂觀地預期掛牌公司將在5年內超過5000家。不過,這樣的預測如今看來實在過於保守。市場在破萬家之後,還在以每月新增400家的速度擴張。

然而,隨著後續制度創新預期落空,市場開始反思企業掛牌新三板的意義,疑惑新三板的定位究竟是一個什麽市場。如果新三板向創業板轉板通道能夠打通,意味著新三板是企業上市的過渡安排;如果新三板順利實施連續競價交易,意味著新三板是與滬深交易所並列的獨立市場。但是,目前轉板試點和競價交易等制度都遲遲沒有實質性進展。

在迷茫之中,越來越多新三板掛牌企業選擇啟動上市進程,選擇了不確定中的確定。據萬德資訊統計,截至今年1月9日,進入上市輔導的新三板公司已經達到257家。2016年,掛牌公司江蘇中旗和拓斯達的創業板IPO申請先後過會,目前在滬深交易所排隊IPO的新三板企業數量達到67家。

2012年,在新三板市場籌備之初,謝庚就決定建立一個全新的市場。“多層次市場體系建設應避免制度設計趨同,場外市場不應僅僅定位為主板市場的‘孵化器’。要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場外市場,應當處理好各層次市場間、市場各參與方利益機制、監管與市場效益等三方面的關系。”

謝庚認為,新三板應該是區別於主板市場定位的獨立市場,多層次市場之間不是小學、中學、大學的關系,不同層次的市場應該對應不同企業群體,有不同的服務內容和制度設計,這樣才能滿足各種成長階段、各種業態模式的企業的需求。

去年12月19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是國務院文件第四次提及研究推出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向創業板轉板試點。

謝庚認為,資本市場各層次之間應建立有機的聯系,公司掛牌對上市進程不構成障礙,新三板企業即使股東人數超過200人也不會影響IPO。轉板制度就是這種有機聯系的體現,但是真正的轉板制度不會存在套利空間。

對於新三板向何處去,謝庚2015年曾在公開演講時稱,新三板市場還很年輕,現在只是搭起一個基本的制度框架,各主體還需要時間來充分挖掘市場的內在價值,下一步市場制度創新的空間還很大。

他認為,當下新三板最重要的還是夯實基礎,提升風險控制能力。近一段時間的一項主要工作就是要全方位提高市場的風險控制能力。只有風險可控,才會具備創新發展的條件,市場的發展速度和服務能力也會有更好的提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378

中國航天二十年征程,站上創新高峰

過去,中國對航天計劃總是秘而不宣,但近年來,這種趨勢發生了改變。我們越來越多地談論神舟和天宮,當電視直播火箭升空的那一刻,舉國沸騰。

從嫦娥到天宮,從長征號火箭到墨子號量子衛星,近20年我國的航天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中指出:“航天是當今世界最具挑戰性和廣泛帶動性的高科技領域之一,航天活動深刻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為人類社會進步提供了重要動力。中國政府把發展航天事業作為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堅持為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

墨子號一鳴驚人

中國航天事業持續快速發展,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進入空間能力大幅提升,空間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上海也在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等重大工程建設等方面做出卓越貢獻。

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下稱“技物所”)參與了嫦娥、天宮、天舟、風雲、墨子號以及火星探測等多個重大航天項目。

2016年8月16日淩晨,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墨子號肩負著建立星地間量子科學實驗平臺,開展多項大尺度量子科學實驗的任務,並將見證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星地間量子通信的國家。

技物所原所長王建宇院士設計並指揮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王建宇院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墨子號科學實驗衛星的發射,讓科學家的想法和在地面沒法做的實驗,通過空間的手段,得到地面得不到的結論。”

王建宇表示,當時潘建偉團隊在量子通信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達到了國際上領先的水平。“我們已經和國際上最優秀的量子團隊交替領先,如果能在空間驗證的話,對量子通信的發展的應用意義和科學意義都很大。”王建宇表示,“中國科學院支持了這個想法,可貴之處在於量子上千公里的實驗,國際上都沒有做過。”

王建宇院士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道,量子衛星的載荷分系統是實現此次科學實驗任務的核心。技物所與中科大為主共同完成載荷單機的研制,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負責衛星平臺研制。衛星上天後,已經陸續按計劃完成了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廣域量子通信網絡、星地量子糾纏分發以及地星量子隱形傳態等多項科學實驗任務。

下一個任務——中國空間站

“中國航天已經成為國際上第一梯隊,歐洲和美國之外的重要力量,領先於印度和日本。”王建宇院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目前中國已突破掌握載人天地往返、空間出艙、空間交會對接、組合體運行、航天員中期駐留等載人航天領域重大技術。去年,中國發射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在軌運行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突破和掌握了貨物運輸和補給等關鍵技術,為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積累經驗。

近幾年,中國已經全面開始了空間站的建設;到2020年要建成全球的北鬥導航衛星系統;2020年要建成空間站。

2016年,“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又先後成功發射,形成組合體並穩定運行,開展了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突破掌握了航天員中期駐留、地面長時間任務支持和保障等技術。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衛星總設計師陳占勝表示:“到了2020年的時候,目前的國際空間站是退役的,那個時候中國將是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陳占勝所在的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自1969年開始進行運載火箭研制以來,一共執行發射火箭121次,其中執行商業發射30次,成功將69顆商業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和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就是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總抓研制的。該院下屬公司埃依斯對發射風雲三號第四顆衛星的火箭進行改造,搭載多個商用元器件,開拓了商業航天市場的重要領域。

登陸月球和火星

中國還計劃於2036年前把“太空人”送上月球,並登陸火星。陳占勝介紹道,中國航天到2020年將完成“到火星—火星落地—取樣返回地球”的過程。他還表示,嫦娥5號探月做的事情也是這樣的:“到月球—月球表面降落—取樣返回到地球”。陳占勝表示:“這全是無人的,在國際上都是屬於非常領先的。”

上海航天控制技術研究所主要負責火星環繞器導航、制導與控制(GNC)分系統的研制。GNC分系統好比探測器的大腦和神經系統,是探測器最重要的分系統之一。該所研制的高精度、高穩定度大衛星的控制精度已達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在對地遙感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歷經模樣、初樣研制階段後,火星環繞器目前處於正樣研制階段。

該所近期還引入了人工智能技術,有望使衛星和探測器自主運行。上海航天控制技術研究所所長劉付成介紹道:“無論是大衛星、編隊衛星還是深空探測,人工智能都大有用武之地。”

劉付成表示,對深空探測來說,由於距離十分遙遠,地面操控有很長延時。因此,人工智能可實現的航天器自主運行就顯得越來越重要。衛星和探測器如果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就能在宇宙中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調整姿態和軌道,大幅減少地面專家操控的工作量。

征途是星辰大海

中國航天人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上世紀50年代,中國就下決心要成為第三個擁有在軌衛星的國家。在那個年代,科學家們在水泥板上繪制圖紙,依靠燭光設計出衛星和火箭的原型,誕生了錢學森和錢三強這樣的了不起的科學家。此後,中科院一直為航天項目提供支持。

1970年至今,中國已經發射了超過100顆用於天氣和災害監測、通信和導航的衛星。從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到2016年發射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技術的發展讓人類能夠更加接近頭頂的星空,對空間技術的研究也更加深入。

王建宇院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改革開放之後,國家對航天更重視了,有持續的投入,體量也更大,比如對於不同系列的衛星,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等都成立了重大專項。”

中科院在改革開放後也集中多方力量攻克科學難關。“以前可能只有個別研究所參與,現在有更多的研究所也參與航天工程,總體的體量在擴大,但是競爭方面更加激烈。”王建宇院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隨著技術的發展,時代對於衛星發射的要求也有了變化。王建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過去發射的氣象衛星、海洋衛星是應用衛星,這些項目對新技術有限制,對穩定性、可靠性的要求更高,但科學實驗衛星不一樣,要有創新性,同時要把風險控制到最低,這個更適合中科院的創新特色。比如墨子號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彭海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