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锁定成本金威啤酒抢签3年麦芽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05/2040528.shtml

 每经记者 蔡木子 发自深圳
今年以来小麦、大麦价格的大幅上扬着实让啤酒生产企业捏了一把汗。国内啤酒企业纷纷向上游原料市场发力,以期降 低风险。昨日(11月4日),金威啤酒发布公告称,已与永顺泰集团续签2011年~2013年的麦芽供应合同。永顺泰集团将以较低的价格优先向金威供应麦 芽,价格不超过销售成本的120%。
永顺泰集团为金威啤酒控股公司香港粤海的附属公司,其持有若干供应麦芽的生产基地。据悉,金威啤酒与永顺泰集团先前的供应合同将在今年12月31日结束,此次的新协议跨度为2011年~2013年。
对续约的原因,金威啤酒解释为中国的啤酒业竞争激烈,随着中国啤酒消耗量的稳定增长趋势,麦芽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但麦芽作为农产品,供应可能受天气及大麦收成情况影响,导致麦芽的价格以上升的趋势反复波动。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麦芽成本一般占据啤酒成本的15%~20%左右,大麦作为制造麦芽的原料,价格的高低很大影响啤酒的生产成本。我国啤酒企业中使用的大麦包括国产大麦和进口大麦。”
海通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赵勇认为,“今年在全球通胀严峻的背景下,大麦价格大幅上升。今年初大麦价格约为每吨225美元,但如今许多啤酒厂的采购成本已达到270美元~280美元,而且市场预期价格还会继续上扬。”
为缓解大麦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各大啤酒厂纷纷开始向原料上游延伸。周思然介绍,“像金威啤酒一样签订长期协议的啤酒厂家很多。比如,燕京啤酒已打造了 5~6家大麦原料基地,产量达20多万吨左右;华润雪花于2007年与啤酒花生产商新疆某生产建设兵团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嘉士伯借助啤酒花不仅为旗下啤酒 企业提供原料,而且还以此发力我国啤酒原料市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20

[转载]赵丹阳: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的珍惜自己的本金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viml.html

 赵丹阳说:做投资并不比做实业更容易,一个基金经理必须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容易赚到的钱。证券市场的每一分钱都必须用心去获得。而如果一个基金经理不知道一个企业是如何运作的,他就无法判断它是否值得投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做企业如此,做投资亦然。

    

“投资不能指望运气,再高超的技术分析也不可能永远是对的。而对一个企业长期深入了解会让你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选择。”事实证明,在20021———8月,恒生指数从11350点跌至10000点,而赵丹阳早就低价买入的同仁堂科技实现资本利得89%,股息收益6.1%

   

“在这个市场上永远不会单纯比较投资者知识的多少和占有信息的能力,而是在较量对一个事物和一个企业理解的深度。因为相同的信息由不同的人加工,会形成完全不同的判断。”赵丹阳说。


 
 
  

机会只有一种

 

  赵丹阳认为在证券市场上

    

选择股票总面临三种情况,

    

一是高风险、低收益,

    

二是风险与收益持平,

    

三是低风险、高收益。

    

第二种情况不宜做大的投资。

    

而只有第三种机会才值得出手。

    

否则还不如将现金留在手上

    

利用市场发生价值判断错误时出手才是最高明的投资者。

   

“一个值得投资的股票一定具备三个特性;

    

好的企业、

    

好的管理层和

    

好的价格。

    

国内A股市场实际上有不少好的公司,但价格却偏高了,已经预支了未来510年的成长。对投资者而言就没有太多的回报。这是投资国内市场的人士必须注意的问题。”  

    

“既使在香港这样有许多被低估公司的市场,我也不轻易投资,

 

一个成熟的投资经理必须

 

要有足够的耐心

 

等待理想的价格,

 

宁可错失,不可冒进

 

在资本市场里活下来永远是第一位的,

 

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的珍惜自己的本金。

控制风险是一切投资的灵魂。”
  

    

投资的核心是确立风险与投资的对称性。这一研究的目的是寻找风险———收益之间的关系。围绕着这一对称关系,可引申到投资的所有领域、股票的风险与定价、保险资产的风险及补偿、抵押债券的定价、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专业投资的目的就是对寻找这种风险———收益关系的偏差,当市场因为各种原因使研究标的出现风险———收益的非对称定价关系时,便是获得超过市场平均利润的机会。”这是赵丹阳对自己投资经历的总结。

 

  赵丹阳认为自己实际上持一种极端保守的投资风格。“赤子之心中国成长基金”目前只投资了7只股票,一旦选好股票就会集中投资、长期持有。他觉得风险的控制不在于投资目标的分散程度,而取决于投资目标的真正内在价值。
  赵丹阳反对盲目多元化的资产组合管理,他认为只有那些对自己在做什么都不清楚的投资者才会需要广泛多元化的投资。好的企业像钻石一样稀有,一旦发现就要重仓投入、长期持有,并且不会频繁交易、高昂的交易成本是长期投资的敌人。

  

 永远不要和人群站在一起

 

  赵丹阳是个不多见的旗帜鲜明地抛弃技术分析的人。

 

  他认为证券市场每日价格的波动是持续而毫无意义的,市场只不过是大众各种心理的随机反映。人的天性决定其是社会性动物,其喜悦和恐惧往往惊人的一致,并相互感染和不断强化,市场永远在投资者喜悦和恐惧的交替循环中达到波峰和冰谷,完成牛熊的转换。证券市场的墨菲定律———永远有80%的投资者亏损的法则说明,成功的投资者永远不要和人群站在一起。

赵认为股市没有先知,并且从不预测股指。他开玩笑说:“指数的底和顶只有上帝知道。”在运作赤子之心中国成长基金的过程中,赵丹阳的理念是抛弃指数分析、量价分析。他认为个股图形从来不能用做判断投资的依据,图形只是工具,个股曲线实际上只是大众心理每日看法变化的图表化。赵丹阳只赞成基本分析。从长期衡量,企业的股价一定会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 

 

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

赵丹阳感觉自己和基金团队的

    任务就是寻找在不同行业里能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中存活下来,并且有比较高的成功确定性的企业。 

    

如果投资于这些企业,财富也将随其高速成长而获得可观的收益。

 

  一个好的基金经理一定要放弃所有幻想。任何一个基金经理都不能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如果你有这种想法恰恰说明你身处危险之中。投资同样要靠辛苦的劳动赚钱。市场的长期发展绝不是在电脑前看看图形就能赚钱。

风险,风险,还是风险

 

  虽然“赤子之心中国成长基金”的业绩不错,但赵丹阳还是感觉压力很大。“我经常在想我明天会不会睡不着觉?既然选择了基金经理这个职业,就肯定会被压力困扰。

赵丹阳的自我判断是:

    

时刻感觉有压力的人是因为有责任感,当你承负着别人对你的信托之后,你只有通过艰辛的努力去提供回报。

 

  赵丹阳唯一的乐趣似乎就是谈投资。他说:“

 

熊市末期是我最喜欢的阶段,

 

这时候市场低迷、阴冷,而正是在此时才可以享受从容不迫买入的快乐,而

 

足够低的价格是抵御一切风险的法宝。”

 

  赵丹阳追求的投资生活方式是,不预测原油的价格、不猜测战争的结果,也不忧心忡忡于各种事件的发生。因为一切坏的事情都会结束,即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的事情也没有阻止道指的上扬和社会的发展,还有什么是值得担心的呢?

 

  但赵丹阳是一个把风险扛在肩上的人。一谈风险控制,他的话题就滔滔不绝。

 

  “在证券投资领域永远没有救世主,而只有一个买者自负原则。没有谁会可怜你,这是一个适者生存的市场,尤其是在香港这样一个成熟的市场,完全没有涨跌幅限制,一个投资者如果不爱惜自己的钱,盲目投资,会输得很惨。中国特种纤维就一天从1.21元跌至0.09元,这种高达92%的深幅下挫,意味着一个拥有100万元身价的客户在一天的时间内资金就缩水到区区8万元,庆丰金去年上半年曾一度跌至0.050.06元,而当时其每股净资产还维持在0.74元,而现在10股合1股后,也仅有0.02元。我们认识的一个国内机构老总曾经投入500万资金,现在只剩下10万元。他在过去的十年里在国内市场赚了很多钱,经过这一次就回到了起点。根本没有斩仓的机会,市场不会给你认错的机会。”

 

  这些市场教训说明投资绝不在乎以前赚了多少,关键在于你下一次投资之前知不知道风险有多大?赵也曾有过一段时间由于巨幅的亏损都没有信心再做投资。一个真正的投资者只有经历了磨难才会真正成长

 

  赵丹阳感觉国内投资者实际上还没有经历一个完整的熊市,因此对风险的体会还不够深刻。国内上市公司目前还有稀缺性,而在海外上市与非上市公司之间无明 显待遇差距,上市公司不会获得特别青睐,股票并不代表什么,也只是公司股权的一部分而言。国内随着壳资源价值的进一步降低,对上市公司的评判也会更加客 观。

 

  “房地产界的名言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而证券市场投资者

    

必须记住的名言只能是风险控制、风险控制、还是风险控制只有解决了风险问题才能长期生存下去。我做基金经理以来最大的体会就是一定要有一种生存训练意识,只要是投资就一定有风险、投资有时似乎也是一种赌博,但它与赌博的区别在于是不是做好了足够多的准备工作,成功概率在达到99%以上的才算真正意义上的投资

 

”赵丹阳说。

  另外,赵丹阳一直认为投资实际上是哲学而不是数学,它是大众心理活动的一项集中反映,市场很容易从一个疯狂的极端走向另一个疯狂的极端,错误定价不断发生,投资机会也在不断产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98

總還款本金增加 房貸年限拉長非萬靈丹 房子想貸四十年 借多少比借多久重要

2012-4-9  TWM



銀行與房仲業推出的「四十年房貸」專案,在市場受到廣大注意,但這種將還款時間拉長,降低每月還款金額的房貸方式,卻相對的增加總還款本金,在利多背後, 買屋民眾要慎用。

撰文‧梁任瑋

中油宣布油價大漲,在薪水未調、萬物皆漲的當下,再度推升一般人的「痛苦指數」,尤以房價最讓小市民傷腦筋,就連全台首善之區台北市,家庭可支配所得近五 年僅微幅增加一.一萬元,但購屋所得比,卻從八.六倍激增到十一.七倍,意謂無殼蝸牛要不吃不喝買房子的年限不但長達十一.七年,更較五年前整整拉長三 年。

以首購族而言,要面對存自備款的速度永遠追不上房價漲幅,外在環境又有銀行緊縮房貸成數,唯一能寄望的只有將房貸還款年限從二十年拉長至四十年,「用時間 換取空間」。

永慶房屋契約部經理陳俊宏說,過去二十年期房貸是常態,近幾年愈拉愈長,不少首購族都利用三十年期晉升有殼族。還記得老一輩的人常勸告年輕人,買房子千萬 不要欠銀行錢,只要有錢,就要盡量還給銀行,但近年台灣利率始終維持在低水位,把錢拿去定存的時代已過去,也讓房貸族的樣貌大幅改觀。

吸引薪水族 官方研擬跟進因此,日前銀行業者和房仲業連手推出「四十年房貸」,立刻引起廣泛討論,也讓飽受民意壓力的財政部長劉憶如鬆口,表示願意推動公股銀行辦理四 十年房貸專案,也使得這起原本是民間企業實施的行銷方案,瞬間拉高至國家層級。

四十年房貸的優點是每月房貸負擔輕,對於有長期借款需求者較有利,尤其是對於還沒有存夠自備款的購屋族來說,是一個可以提早達到成家夢想的途徑。不過,由 於還款期從二十年拉長至四十年,時間多了一倍,反而多繳更多利息,總利息支出是二十年房貸的一倍以上。

四十年房貸對收入吃緊的受薪階級的確充滿誘因,以房價一千萬元、貸款八百萬元、利率一.八八%本息平均攤還計算,二十年期每月要繳本利四○○二○元,四十 年期每月則只要繳二三七三○元,每月少繳一六二九○元。雖然精算下來,四十年房貸每年少支出十九萬五四八○元,但若從總負擔金額來看,選擇二十年期共繳納 九六○萬四八○○元,四十年期卻須支付總額一一三九萬四百元,等於多繳了一百七十八萬元利息。

另外,四十年房貸專案適用的貸款對象年齡,多半限制在四十歲之下,而且該方案的承作條件限制比較多,例如借款人年齡、屋齡均有限制,並非人人都適用。更重 要的是,還款期達四十年,以一位三十五歲的購屋族來說,四十年後已成為七十五歲的老翁,將變成標準的屋奴。

依年齡評估 善用房貸類型星展銀行個人金融服務放款及存款產品部資深副總裁宋霖耘說,根據星展銀行統計,台灣人平均房貸還款年限多半是在七至十年,很多購屋族會隨著家 庭成員需求變化,透過賣掉舊屋還清房貸,實際上會還到四十年房貸的民眾並不多。

因此,民眾在貸款時應注意哪些事項,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商品呢?將房貸族區分為二十、三十、四十歲不同族群,是一種可行的評估方式。

以二十歲、收入固定的小資上班族為例,因剛出社會沒多久,身上可能有學貸等壓力,花旗銀行房屋貸款部副總裁余苑菱建議可先採用四十年期房貸,但每月房貸繳 款金額盡量不要超過收入的二分之一。若無法三至五年還清,最好選擇一段式利率,即一開始就約定房貸利率僅隨市場利率微幅波動,不會像分段式利率在第三年大 幅拉高,增加負擔。

三十歲以上的換屋族,因為已經有第一戶房屋,開始換屋時,可選擇「抵利型房貸」透過平時的儲蓄,來折抵房貸利息,降低房貸負擔。但抵利型房貸三年平均的利 率,一般都比本土銀行「前低後高型房貸」利率高,若平時沒有多餘的錢可存下來折抵房貸利息,那麼最好還是不選擇抵利型房貸,不然最後可能利息沒省到,還要 付更高的房貸。

四十歲到五十歲以上的換屋族,因小孩都已陸續長大,此時的購屋行為已轉為資產規畫,甚至是替小孩購屋,這時就可選擇「額度型房貸」。

例如其中的八百萬元,是短期之間還不了的,就申請一般型房貸;另外兩百萬元,以較高利率的額度型房貸申請,由於兩百萬元部分,只要有錢可以隨時還,因為彈 性還款,可隨借隨還,整體利息支出也降低。

此外,若是收入波動大的個人工作者,或是收入來源主要以大額獎金為主的業務員,因為收入大進大出,也適用此種方案。

陳俊宏說,除了本身身分條件以外,透過建商或大型仲介業者向銀行貸款,也可以談到優惠條件,一些仲介業者由於案源多,與銀行往來通常可談到比較低的利率條 件,對銀行而言,透過建商、仲介等通路帶進房貸戶,因為多少能省些推廣成本,也願意提供較優惠的條件。

「借多少比借多久重要。」宋霖耘強調,買房子一定要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如果銀行給你四十年、九成,還是要算好自己的開銷,沒有預期外的支出,才能當個精 明房貸族。

屋齡新比年齡有利

40年房貸申請條件

1.限自住首購族(本人名下僅有目前購買的這一間房屋)。

2.「屋齡」+「貸款年限」及「年齡」+「貸款年限」,最高上限為75。

案例A 小資女孩30歲,購買的房子屋齡為40年75-30=45 75-40=35 兩者取其低,所以小資女孩可辦貸款年限為35年案例B 小資女孩30歲,購買的房子屋齡為20年75-30=45 75-20=55 最長可貸40年,所以小資女孩可辦貸款年限為40年

資料來源:永慶房屋

以時間換空間,月付壓力減輕——20年期與40年期房貸每月應付金額比較 單位:元貸款金額 20年還款 40年還款 每月可少繳金額100萬 5059 3028 2031 500萬 25294 15141 10153 1000萬 50588 30283 20305

註:年利率以2%計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38

華爾街人必讀的22本金融佳作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7107

冬天特別適合閱讀,年底也會有各種書單扎堆出爐。正所謂「溫故而知新」,對投資來說其實沒有新鮮事,只有那些永恆的守則。這時候我們不妨回顧一下經典,BI列出了華爾街人必讀的22本金融佳作,既涵蓋投資技巧,也蒐羅了那些講述曾在華爾街上演的驚心動魄的故事,與讀者分享。

1、《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Benjamin Graham。格雷厄姆專門為業餘投資者所著,巴菲特稱之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著作」。

2,《怎樣選擇成長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Philip Fisher

巴菲特稱自己的投資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費舍爾」。

3,《投資價值理論》(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Value)John Burr Williams

4,《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Robert Shiller

作者羅勃·席勒也是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客》評論道:《非理性繁榮》不僅預言了市場的衰落,更為重要的是,它對於解讀投機性泡沫的產生和持續進行了嚴謹而有益的嘗試。

5,《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One Up on Wall Street)Peter Lynch

彼得·林奇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資專家,本書總結了股票投資的諸多技巧,向廣大的中小投資者提供了簡單易學的投資分析方法,這些方法是作者多年的經驗總結,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於業餘投資者來說尤為有益。

6,《與天為敵:風險探索傳奇》(Against the Gods)Peter L. Bernstein

7,《股票作手回憶錄》(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Edwin Lefevre

8,《金融煉金術》(The Alchemy of Finance)George Soros

本書是索羅斯的投資日記。索羅斯也許是有史以來知名度最高和最具傳奇色彩的金融大師。這本書講述了索羅斯如何分析個股、如何把握市場轉變的時機、如何面對不利的市場行情並及時調整對策。

9,《證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Benjamin Graham and David Dodd。格雷厄姆的經典名著,一直被各類投資者奉為價值投資的聖經。

10,《固定收益證券手冊》(The Handbook of Fixed Income Securities)Frank J. Fabozzi

11,《價值評估》(Damodaran on Valuation)Aswath Damodaran

12,《共同基金常識》(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John Bogle

13,《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Burton Malkiel

14,《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股份公司教程》(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巴菲特

15,《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Charles Mackay

16,《狂熱、恐慌與崩潰:金融危機歷史》(Manias, Panics, And Crashes)Charles P. Kindleberger

17,《門口的野蠻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Bryan Burrough and John Helyar

華爾街商戰的經典,《華爾街日報》的兩位記者以引人入勝的妙筆,曝露出當時華爾街最大的收購——1988年KKR公司收購雷諾茲-納貝斯克的來龍去脈。

18,《行為投資學手冊》(The Little Book of Behavioural Investing)James Montier

19,《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Andrew Ross Sorkin

作者是《紐約時報》首席記者及專欄作家,本書通過生動的筆調還原了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投行與監管者的眾生相。

20,《拯救華爾街: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崛起與隕落》(When Genius Failed: The Rise and Fall of 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Roger Lowenstein

本書對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興起與衰落做了一次大盤點,敘述充滿戲劇性,可讀性強,對金融世界的解析也非常到位。

21,《說謊者的撲克牌:華爾街的投資遊戲 講述所羅門兄弟公司的前世和終結》(Liar's Poker)Michael Lewis

22,《股市長線法寶》又譯為《股史風雲話投資》(Stocks For The Long Run)Jeremy Siege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28

投資初時本金小的問題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1/blog-post_14.html
近日有些博友留言問及投資的本金小時應該如何操作的問題,止凡在討論區亦見到不少人正在討論類似問題,今天整理一下思路,分享一下見解。先看看博友的留言內容:

KENNETH的留言
止凡兄你好!近日開始看你的blog,穫益良多。有一問題我一直苦無答案,希望能與你交換意見。我個人認同財務自由的好處及重要性。若以投資來達成目標本金需要很大,若對於一些小本投資者(數萬至十萬),你認為他們應如何分配資金?只作長線投資收取極小的股息或短炒以小搏大?

止凡回應
多謝你的問題。相信開始時本金不多應該是大部份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然而投資不是投機賭博,亦不是博買中六合彩令財務自由輪到你,而是一個計劃,我不介意就你這個問題發篇新文章再解釋詳盡一下。


正如我在留言版的回應,投資是一個計劃,是實踐財務知識的計劃,並不是以小搏大的行為,以下所分享的,希望能帶來另一個思維讓大家可以參考。首先,對財務自由及投資計划來說,本金大與小並不是重點,重點是運用本金的方法及概念。

為何很多人都會有一個錯覺,就是把一些數字界分為本金大或本金小,本金大即基數大,收點點利息都夠數,本金小即基數小,收利息不行,一定要倍倍回報。一般人的概念,本金大與小,其實是在對比生活開支的概念。例如生活開支要一至兩萬,自然希望盡快達至一個資產量足夠大,即收息也可以過萬元,否則就不能只作收息。在此先跟大家說清楚,最好能洗掉這個誤解,因為這是最典型的窮人思維。

如果受窮人思考模式的規限,你只能思考生活所見的一切數字,衣食住行,十多元乘車,一百幾十一餐飯,幾百元一套衫,幾千元租樓住,再大一點的數字就難以處理,每每都拿回報跟自己的生活作比較。例如近年香港樓價升值三成,我聽見身邊不少人會罵:「錢哪有這麼容易賺呀?!眨眼升一百萬?一百萬相等於幾年人工呀!」。如果是富人,他看回報是看百分比,資產值三四百萬,升三成賺一百萬很正常,再拿槓桿賺超過三成,面不改容。

所以,拿自己生活行為的數字綁住了自己的眼界是很危險的,日後也難以處理大銀碼的數字,本金小還是本金大純粹個人概念,能改就儘早改。可能立即有人會不同意,因為相對人工來說,本金小輸了也無妨,可以很快打工賺回來,所以本金小就應該冒多點風險去追求倍升,本金大就應該冒小一點風險。然而,本金小不是血汗錢嗎?本金小就可以較不小心地投資嗎?因為相對人工本金小容易賺回就可以亂來嗎?

如果抱著這個概念的話,最好又要改掉,因為每一分錢都同樣重要,同樣要發揮其回報效益,這又是富人的思維,富人根本不會跟你分本金多與小。以前曾經分享過Bill Gate到停車場跟車場職員理論,決不停迫到VIP車位,因為他認為VIP車位要貴一點,但迫車只是停放車子的動作,為何要給予VIP的價錢?他認為不合理所以就寧願排長隊。

李嘉誠先生分享過,曾有一名保安替他拾回2塊,其後他贈予100元,他解釋這2塊不拾起的話,可能掉到地渠而永遠消失,而他贈予的100元又會一直在社會流通,是獎勵保安保留這2塊價值的行為,他認為整件事從社會價值角度都很合理。

還有巴菲特一間屋住幾十年,一輛車駕幾十年,每次都到可口可樂廠買50箱回家只因為節省市場分銷費用,超市特價時又會拿優惠劵去購物。他們都是超級富豪,財富花幾世都花不完,可能有人話他們要有這樣的性格才有今天的財富,然而,想得深入一點,他們的行為都是不管金額多少,都是非常一致地找最有價值的地方走,大家能領悟到多少呢?


說回投資項目,本金小時,拿點風險高的項目但求高回報,真的相信風險高、回報高?這都只是股票經紀及銀行經紀所說的話,而不是富豪所說的話。富豪都不愛
風險,但要高回報,風險是指對投資項目的不瞭解,而本金小時投資風險高的產品,即不瞭解投資了什麼就能有更高的回報嗎?如果很瞭解而又能保證短時間內倍升的話,為何本金大就不去追求呢?這世上真的有賭俠劉華的「刀仔鋸大樹」?越遲弄清楚這些迷思,就越遲找到財務自由的正軌。


記得有位朋友,大約在7-8年前跟我討論過買賣股票,當時還未有金融海潚,他問我買什麼股票,我回答話會買入匯控,他即時話:「匯控這類不是我們買的,如果你很多錢就得,小錢的話,一定買賣細價股」。當時我不以為然,今天只想跟大家說說結果,他今天仍然是他口中的「小錢」,所以繼續炒入炒出追消息買賣細價股,因為他根本沒有起過步去作一個投資計劃。

另外,記得2010年初左右,又有一位朋友對我的投資理念有興趣,想參考一下,於是他就問我:「你用這些價值投資方法這麼多年,回報率如何呢?」,當時大家都經過金融海潚後剛回氣過來,我跟他說:「其實回報率不是十分出色,但最重要是多年來所累積的資產,在金融海潚時保得住本金,還不繼加碼,加上不少多年積極儲蓄,資產水平已經跟起步時高出很多了」。因為財務知識,所以能多年來穩當地實現投資計劃。

其實對於本金小,可以有很多財技幫助加快回報,例如借貸、孖展、買股按股、稅貸等,但我不建議的原因是本金小的投資者,多數是剛起步的朋友,或起步多年還不懂如何累積資產,所以他們的財務知識有限,以有限的財務知識加上特別財技的操作,結果只會負債纍纍,加速死亡。

總結,不如先靜心研究及瞭解財務知識,訂立好投資計劃,穩當地建立資產,若干年後你就慢慢能經營出可觀資產。否則,你只會在起步線打圏,投機,輸掉,打工賺回,再投機,再輸掉,再打工賺回,這個「本金小」的投資規模只會成為你的規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609

中誠信託30億本金將按期兌付 暫時無法兌付利息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937

21世紀網消息,1月27日午間,中誠信託在官網發佈《誠至金開集合信託計劃臨時報告(五)》,稱就該款信託產品,已與意向投資者達成一致。這意味著此前一度使投資者擔憂的中誠信託30億元的危機,或已找到接盤方。投資者將面臨兩種選擇,一是立刻簽字拿到本金,但未獲得足額預期收益;二是繼續持有,收益及本金需視項目未來情況而定。有投資者表示,工行相關人員稱暫時只能兌付本金,收益目前無法兌付。

中誠信託30億礦產信託,按合同約定將在1月31日到期終止。《證券時報》報導,《授權委託書》顯示,投資人如果簽署《授權委託書》,同意向意向投資者轉讓信託計劃項下全部信託受益權(包括與該優先受益權相關的所有權益),轉讓價格為所持有的全部優先受益權所對應的信託資金本金金額,並授權信託公司代理信託投資人簽署轉讓文件及辦理轉讓款的劃付等事項。投資者要麼在29日17:00前簽署《授權委託書》,盡快獲得本金,要麼繼續持有信託產品,面對信託資金本金部分或者全部遭受損失的風險。

由此,700位投資者將面臨兩種選擇,一是在2011年、2012年已獲得正常預期年收益、2013年獲得約2.8%的收益基礎上,還將拿到信託產品的本金,即投資者總共將得到「本金+一年9.5%的收益+一年10%的收益+一年2.8%的收益」,如投資者簽字同意,本金將於今年1月31日前到賬;如投資者不同意以上解決方案,即認定投資者還需要持有,未來可能會獲得預期的全部本息收入,但也有可能拿不到本金。

該項目投資者楊先生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工行相關人員稱暫時只能兌付本金,收益目前無法兌付,如果同意,本金將在1月31日前到賬。

新浪網報導,中誠信託1月20日已與三家戰略投資者(接盤方)達成初步共識。根據中誠信託內部人士消息,三家戰投分別來自中誠信託、工商銀行和山西地方政府推介。

對於30億元本金的來源,工行明確表示不是通過工行出;山西省金融辦表示,地方政府也沒有兜底;有消息稱很有可能是華融資產接盤,華融董事會辦公室稱華融資產並沒有接盤中誠信託,公司內部沒有得到相關信息。

對於中誠信託第一大股東中國人保接盤的消息,人保相關人士表示,他們也不知道消息的真實性。

據瞭解,中誠信託的危機爆發於1月下旬。據證券時報網18日報導,中誠信託1月16日發出的「誠至金開1號」2013年四季度的管理報告。在報告中,中誠信託沒有提到任何兌付的說法,並表示信託財產在1月31日前變現還存在不確定性,不排除通過訴訟方式向相關主體主張權利。

這一報告引起了投資者的擔憂,並迅速引發業內關注。

據瞭解,中誠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託計劃立於2011年2月1日,涉及約700位投資者,共募集資金30.3億元,2014年1月31日是其兌付日。其中,30億元(優先級信託受益權)為工商銀行對社會投資者發售,3000萬元(一般級信託受益權)由山西振富集團實際控制人王於鎖、王平彥父子認購。該信託資金的運用方式是對山西振富集團增資。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託計劃由工商銀行私人銀行部發行,銀行收取的發行費用是4%。

事實上,自「誠至金開1號」信託產品問世以來就官司不斷。截至2013年12月31日,振富能源公司及其下屬公司共涉及8起訴訟。這些訴訟涉及民間借貸,加上實際控制人王平彥因非法集資被捕,結案日期難以預料。

據《理財週報》報導,中誠信託這筆30億元信託的兌付風險暴露最早在2012年出現在第一季度。

當時,在中誠信託發給「誠至金開1號」投資者的管理報告中,就提及「振富能源公司因債務糾紛涉及2項訴訟,導致振富能源公司銀行賬戶被查封」的信息。而在此之前,中誠信託這款產品已運行了整整一年。

之後,中誠信託一方面委派律師事務所和會計事務所對振富集團及其關聯公司的賬外民間融資進行核查、梳理;另一方面向監管部門及當地政府匯報。這一時期,中誠信託、監管層、當地政府都介入了該信託的風險處置之中。

2012年下半年,事態的發展更糟。作振富集團的大股東王平彥因高利貸被當地公安局批捕,而其所留下是數十億元的高息債務。

此時的投資者已經向中誠信託、工商銀行多次交涉要求保證兌付。報導稱,為瞭解決這一問題,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工商銀行副行長羅熹,以及中誠信託負責人,都曾經親赴山西,與山西省級領導會談。

直到2013年末,這場由中誠信託、工商銀行、振富集團、地方政府以及監管層參與協調的信託兌付風波還未形成最終處置方案。

而日前就中誠信託的公告來看,神秘第三方的接盤或終為這場風波畫上了句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83

要百份百本金安全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12/blog-post_16.html
早前有blog友留言,希望得知一些百份百本金安全的投資方法,這問題在止凡的慣性回應都不會得到確切答案的,但這命題,想深一層,又好像怪怪的,今天分享一下想法。 


Andy留言:

想止凡兄幫忙,因為屋企人剛退休,靠手上資金收息過活。
住就無問題,想問下有什麼投資可以百份百本金安全,只要求3%回報就好了。
請幫忙指教下。


止凡回應:

其實我認為這世上並沒有百分百本金安全的投資,就算今天所有投資人所用的零風險回報基準,即美國國債,上兩年也差點要違約,所以港元、人民幣、黃金、物業,哪有百份百本金安全呢?

不要話我煩及講話太「大路」,要安全,就要財務知識,有知識就會知道怎樣安排自己的投資。

請不要把我當成財務策略師,我並無這資格。這裡不少文章幫到你,不妨花半天一天找找看,說不定有所啟發。


後記:

這個留言之後,有blog回應話投資要分散,在香港放50萬現金到銀行戶口內就好了,這就百份百保障。我認為就算放少於50萬,由香港政府保證,香港政府又背靠中國政府,還是有風險的。我不是在吹毛求疵,世上的確無一個體制是永恆的,前蘇聯都解體,所有債券及現金都可以變廢紙,今時今日的美國在早前也差點要違約,所以如何衡量風險,還是要靠個人的財務知識。

風險跟回報是掛鉤的嗎?我很早已經沒有這個概念了,總是在找尋低風險高回報的東西。沒有足夠財務知識,人家說什麼你就跟著做,「風險跟回報是掛鉤的」,這是誰說的呢?是銀行說的,金融機構說的,政府說的,你相信與否,這是你的選擇。然而,你又可能沒有選擇,因為你沒有足夠財務知識作出分辨。

當你有一定的財商之後,你可能會發現這個世界有些很有趣的怪現象,跟常識相反的。例如早前美國債務面臨違約,全球就準備面臨一場金融危機,一向被看成是投資者避險工具及零風險標準定義的就是美國國債,危機出現時,全球資金都會買入美國國債,令其價格上升。如果美國債務違約,最壞情況是這些債券會變成廢紙,很嚴重,還會有人買嗎?危機出現,全球恐慌,結果資金還是走去買入美國國債。看看其邏輯,美債出事,全球就買美債,令美債價格急升,這是多麼的反智。

又例如,在銀行的投資組合計劃,很多都會簡單地把投資工具分類,有國家債券、地方債券、公司債券、現金、外匯、外地股票、本地股票、基金、衍生工具,簡單的風險程度都大概按我所排列的次序,其實這是看其波動性而定。如果你對這些投資工具有相當的了解之後,你覺得李嘉誠先生所擁有的長實股票風險高?還是希臘國債風險高呢?到底以波動性來衡量風險高低是否合理呢?金融機構所講的東西其實有多符合我們的常識呢?

說回Andy的命題,看了這些例子,可想而知,財務知識對分辨風險的重要。其實不同投資項目相對於不同人會有不同的風險,好像我對澳元、紐元都沒多少認知,亦對其匯率水平沒多少概念,如果我聽兩下別人推介就進場投資,這可是風險極高的,但身邊就有不少太太,經常往返兩地,對這些地方的匯率非常有感覺,亦經常匯出匯入,投資亦經常有所斬獲,就是匯率在1兌6至1兌8這些水平,她們都不知賺了好幾轉了,而我完全摸不清她們的風險有多高,只看見她們多年來出入平安,實在慚愧。

相反,我對部份股票公司算是有所了解,亦有自己一套投資方法,在我眼中,投資某些公司可謂無風險被送錢上門似的,但如果我告訴炒賣外匯的太太們去買賣這些股票,她們的結果又會如何呢?大家可想而知。

我明白不少blog友都是「即食文化」,來看文章就已經算是花了時間,做了「功課」,為何blogger不直接了當給個號碼就是呢?其實這就是為何多數人都不是富人,都總會為錢而煩惱一生,真正積極令自己進步的,從來都是少數,這個blog只合適少數人的,瀏覽量不能與炒賣類型的地方相比,喜歡到哪裡去,選擇永遠在你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839

【隊長熱線】推介三本金融史書籍 名人堂

來源: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5/01/blog-post_11.html

(歡迎各位於commentspost to pageinbox提問,除隊長的腰圍等一級國家機密外,必定知無不言,謝謝!)

網友Sui Shing Lung問: 你係講英鎊退出歐洲貨幣機制?BTW有冇金融史書介紹?除咗The Ascent of Money



閣下的問題謹覆如下:
「黑天鵝效應」的作者塔雷伯 (N. N. Taleb)在訪問時曾表示,他請助手時,除專業知識外,最註重是應聘者對金融史的認識,尤其是史上最慘烈的挾倉事件(squeezed),方能避開一鋪清袋的結局。

近來的瑞郎風雲,就是好例子,五分鐘內大量戶口氣絕身亡,全無任何反應和逃生的機會,應驗了資深交易員語重心的勸告:無限大的錢,乘以零,還是零。不懂如何應對「黑天鵝事件」,投機的時間夠長,一鋪爆倉或極重創的機會將會極大。

特此推介以下書籍:

(陸譯簡體:1907完美風暴︰1907大恐慌和金融危機的根源 布魯納‧布魯納 肖恩‧卡爾)

李佛摩(Jesse Livermore)沽爆華爾街一舉成名之役,要摩根派人傳話,希望他能本著愛國之心,停止造淡,就是發生在1907年。當日市場資金枯歇,買盤全無,無法止蝕,好友全滅。



成因是有銀行挪用資本,炒賣股票出事,引發銀行擠提,股市暴跌。看過本書,你會發現「理財產品」,原來在一世紀前已出現,對引發金融危機,例必「功不可沒」。最近的例子,是2007年的迷債。也會明白,一件看似芝麻綠豆的事情,怎樣會滾雪球般,極速令整個系統崩潰。

When Genius Failed: The Rise and Fall of 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

(陸譯簡體:拯救華爾街: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崛起與隕落 羅傑‧洛溫斯坦)

當年自稱「炒爆地球」的對沖基金LTCM,一夕滅亡,並拖累華爾街眾大行,一齊蝕到入肉,最終要聯儲局出手打救股市。LTCM的話事人,是一眾資深交易員,外加一羣諾貝爾獎得主,據說是地球上最聰明的精英聯盟,其實是幾十倍槓桿「大註博雞糊」的老散,看錯時,不但不止蝕,甚至不停溝淡的「冒險家」。結果,亞太金融風暴,加俄羅斯債務違約,令這金融鐵達尼極速入水,再被眾大行圍攻光明頂,監生挾爆。

(臺譯:總體經濟的聖杯:資產負債表衰退啟示錄 辜朝明)

一個出口勁到無倫、地價炒上西天,超英趕美,被譽為「東方不敗」的強國日本,如何衰足三十年,怎樣掙紮,都無從復甦的淒慘故事。爆煲前,不論公司和個人,不斷借錢炒樓炒地,結果資產泡沫爆煲後,還債還足十幾年;加上盛平時,人工狂升,生產成本沒法下降,整個國家的產業,完全外流,只剩下不斷老化的人口,和天量的國債。

早看早明白,很可能我們會有幸目睹續集發生。一個特大的房地產泡沫一旦爆破,經濟元氣之傷,超乎常人想像。

閣下所講的The Ascent of Money,反而尚未拜讀,有沒有一些得意、有用的重點,可以分享一下?

=====================================================
一圖勝萬言,板塊強弱見。
數據助分析,期權增表現。
想隨時看到美股數據、市場訊息及投資心得,請 Like「美股隊長」專頁。
【教學篇】IB基本功#1 - 「止蝕」:http://on.fb.me/1yduvFu
【教學篇】IB基本功#2 - 「市價成交」指令: http://on.fb.me/1I38nkn
Google+專頁:http://bit.ly/1tYbN39
名人堂 bloghttp://investhof.blogspot.hk/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098

去年最熱賣投資商品 恐賺息賠本金

2015-03-23  TCW
 
 

 

已坐上二○一三年台灣壽險業初年度保費(FYP)收入第一名寶座的富邦人壽,二○一四年竟被國泰人壽超越。國壽能夠打敗富邦,重登冠軍的關鍵,就是現在最紅的投資型商品「類全委保單」。

國壽在去年賣出至少一千億元的類全委保單佳績,這個商品的特色,就像過去幾年銀行理專們最喜歡推銷的高收益債基金一樣,強調「高配息率」,因而吸出了龐大的商機。

屬投資型保單一員主打花小錢享受法人級服務

類全委保單,就是一種投資型保單,相較傳統投資型保單是由保戶自行選擇連結投資標的,類全委則是委託投信投顧經理人幫你投資基金或指數型基金(ETF),就是俗稱的「組合型基金(fund of funds)」;保單附有「資產撥回」功能,保險公司每年給你四%到七%的提解率(編按:類似配息率),成為懶人投資的新選擇。

請投顧公司專人代操資金至少五百萬元起跳,而類全委保單門檻低,單筆十萬元,定期定額一千元即可投保,連結的的標的,不少都是專門給「法人級」的基金和ETF,打著「小戶可享受大戶待遇」、「配息高於定存」等訴求,讓類全委保單成為去年成長最快的投資商品。

去年十二月底,類全委保單的資產規模達一千九百五十億元,較二○一三年成長一.六倍(二○一三年為七百三十三億元),勝過同期高收益債基金的二○.五%。

去年投資型保單初年度保費收入達三千四百八十四億元,其中,類全委保單保費占比約三四%,也就是說,投資型保單裡每十元,有三.四元都是放在類全委保單。

三原因讓類全委暴紅超過一半保險公司都在賣

統一保險經紀公司總經理徐采蘩指出,買類全委保單的投資人,不須時時緊盯市場波動,較適合缺乏投資經驗、沒有時間及能力研究投資標的的族群。除了小資喜愛,高於定存的配息誘惑也讓大戶趨之若鶩,一出手就是躉繳五百萬元到一千萬元。

類全委保單早就出現,但是為何去年突然熱賣?

去年初最熱賣的保單是六年期的利變型壽險,抓準台灣人愛配息的特性,保險公司以高於宣告利率,月月給保戶「配息」現金回饋。

安睿投顧經理姜漢中指出,金管會認為保險公司借此吸收到的多屬短期資金,其保費收入根本就是虛胖,更沒達到保險保障的基本功能,因此下令停售。

姜漢中指出,當保戶還是希望有固定配息的產品,類全委保單便成為填補利變型壽險停售後的最佳商品。統計去年二十七家保險公司裡至少有十四家,約一半以上的業者都推出類全委保單。

另一個原因則是台灣上一波投資型保單的熱潮出現在二○○七年,當時賣最多的是六年期連動債商品,這些商品正好在這兩年到期、解約,保險公司就順勢推出類全委保單好「回收」這些資金。

第三個原因則是類全委讓保險公司,銀行通路和投信公司達到三贏的結果。

一位保險業處經理說,保險公司賣類全委說穿了就是「過路財神」,收了手續費,保費交給投信代操,績效則由經理人負責,保險業務員不用去追蹤基金績效,售後服務大減,但是他也提到,未來假設保戶本金減損,保險公司的客訴將暴增。

國內一位金控保險公司總經理誠實的說,「(保險公司)代操保費是負擔也是負債。」他解釋,現在新保單成本約四%,但是現在投資報酬率有四%的標的實在是太少了。

保險公司穩賺手續費,銀行收到通路費用,而投信業者可以增加資產規模,這種三贏模式讓保險公司卯起來推銷這種保單。安聯人壽資深副總經理楊承清估算,今年月月都有新類全委保單上市。

保險公司、投信和銀行三贏,但是保戶可能賺了利息虧了本金。姜漢中提醒,類全委是投資商品,不保證保本,績效更視各投信投資功力不同。

四招選出賺錢保單提解率為四%最合理

如果想用小錢賺得高於定存的報酬,挑保單把握四原則。

第一,提解率越高不見得越好,因為配的息可能來自本金。

楊承清分析,保戶選擇的提解率越高,在目前投資環境下,配到本金的機會就越高,建議選擇提解率為四%較合理,比較不會配到本金。此外,徐采蘩提醒,因為委託專業機構代操,要特別注意會有保單的外部收取費用及共同基金內含管理費用,這些都會影響投資績效,商品及投資標的資訊都有公開說明書可供查詢。

第二,經理人權限大,慎選代操者。多數類全委保單訴求股債平衡,但是保單對經理人權限限制少,經理人可視市場狀況將全部資金轉為股票基金、債券基金甚至現金,加上目前股債市位置相對高點,萬一大跌,基金的淨值落到十以下,保戶的本金就減少,因此選擇長期績效好的投信為佳。

第三,類全委保單會收解約金,第一年的解約金甚至有高達保費的四%。楊承清建議,保戶應該長期投資,不然加計解約費用和其他附加,不但沒賺到的錢反倒虧損。

第四,別忽略匯率風險。目前類全委保單多以美元與新台幣計價,假設購買美元計價保單勢必承受匯率風險。雖然現在看來美元走強,但是一張類全委保單至少得投資三年,難以預測匯率走勢,楊承清建議,如果沒有美元需求,則以新台幣購買即可。

掌握了上述四原則,就能降低投資損失風險,享受類全委保單的穩定配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70

香港次新股坐“過山車” 投資者一日損失八成本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5922.html

香港次新股坐“過山車” 投資者一日損失八成本金

一財網 李雋 2015-05-10 19:16:00

炒股一天損失八成本金,這在A股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卻在香港發生了,對香港市場上小型股這種極其不尋常的大起大落,內地投資者似乎真的要學習適應一下

炒股一天損失八成本金,這在A股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卻在香港發生了,對香港市場上小型股這種極其不尋常的大起大落,內地投資者似乎真的要學習適應一下。

上市不足半年,生產印刷電路板的恩達集團控股(01480.HK),從1.23港元股價,5月8日短暫晉身5分鐘“紅底股”,最高曾到102港元,僅一手股份市值就逾20萬港元;不過隨後急速走弱,從高位大跌八成,收報17.44元,較前收市價跌42%,單日成交3.3億港元。

其余部分規模較小的次新股都有類似大起大落的情況,不少市場人士認為,上述新股操作屬個別小圈子所為,投資者不宜過度追捧。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監管機構也應當考慮一下目前上市程序中,是否留有灰色地帶,而對於股價漲跌,或許應該設置漲跌停板,並且要對交易有所調查,保障中小股東利益。港交所及證監會均表示,對個別股份事件不作評論。

就5月8日的交易詳細情況所見,恩達集團控股只有40宗交易維持在百元以上,當中大部分只涉及一手2000股的買賣,隨後股價迅速走弱。投資者若從高位接貨,收市時一手股份虧損超過16萬元,虧損超過八成。恩達之後公告稱,經合理查詢後,不知悉公司股價及成交量急升原因,或任何必須公布以避免證券出現虛假市場的數據。

近幾個月上市的小型新股,不單恩達集團控股上市不足半年爆升數十倍,今年2月上市的集成傘業(01027.HK)升幅同樣驚人,招股價僅1.1港元的集成傘業,近期股價最高被炒作到近22港元,升幅近20倍。

恩達集團控股大股東陳勇及陳榮賢持股量,上市以來一直保持於75%。公眾持股方面,則極集中在數家券商。港交所資料顯示,元大寶來(香港)、香港銀河證券、東方匯財及凱基4家證券公司,已占公眾持股超過9成。

上述其中一家券商人士稱,不方便說客戶資料,對恩達集團控股沒有特別看法,如果客戶真金白銀買賣,券商也不好過問,不過上周五的交易很可能存在股價操縱的情況。另外,現在港股市場比較暢旺,部分小型股大幅波動不算驚奇,投資者需要知道風險,估計周五那天交易主要以散戶為主。

匯業證券策略分析師岑智勇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對恩達控股集團這種異動,監管部門應該要對此有所調查,保障中小股東利益。近來越來越多半新股大幅異動,但又沒有合理原因,價格波動幅度增加,使得風險大大提高。而由於A股是t+1交易,而且有漲跌停制度,不會見到這種即日急升暴跌的現象。但港股是t+0交易,加上沒漲跌停的限制,出現這種情況並不奇怪。內地投資港股的人士,需要花時間去適應,並要註意相關風險。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0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