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Lyft靠它接單 百度要量產:無人駕駛五年可期

與人工智能、VR/AR一樣,入局者的增加,快速提升無人駕駛技術更叠。

在本月14日Uber推出無人駕駛載客實驗之後,美國第二大打車軟件Lyft聯合創始人John Zimmer公布Lyft在無人駕駛方面的計劃:2021年之前大部分的Lyft訂單將由無人駕駛汽車完成。

事實上,有此雄心的公司並不只有Lyft一家,百度高級副總裁、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王勁曾表示,百度將在5年之內實現無人駕駛汽車量產。“智能化是未來汽車一大發展方向,這其中包括物聯網技術以及無人駕駛技術。”

無人駕駛技術看似離我們並不遙遠,然而在技術實現上還有不少因素制約。

目前,無人駕駛技術研發主要分為兩大陣營:以特斯拉、奧迪、本田為主的車企與以及Google、百度等互聯網企業。兩者對於無人駕駛技術研發偏重方向有所不同。

車企對無人駕駛技術的應用具有先天優勢:將階段性技術采用內嵌新車型方式實驗。在奔馳2005年推出的S-Class車型就使用了AEB(自動緊急剎車系統)。

“車企在做的一般從低級的輔助駕駛開始進入,希望通過不斷地提升輔助駕駛的能力來達到未來完全的無人駕駛,互聯網企業直接進入無人駕駛,終極目標都一樣,只是走的道路不一樣。”王勁表示。

對於互聯網企業而言,打破車企的天然優勢,主要依靠軟件端優勢。王勁將未來無人駕駛汽車比喻成電腦,其中價值的60%來自軟件。

對於這樣一臺大電腦,目前如何保證乘坐人員安全成為無人駕駛技術未來能否進入消費市場關鍵。對於現實路況中可能會遭遇的情況,車輛必須能夠準確識別並且段時間內提供解決方案。

為了提升對於路況的識別效果,目前所測試的自動駕駛汽車主要采用傳感器與雷達相結合的解決方案。

同時,通過多次實驗收集足夠多的數據標本。根據Google所發布的最近一個月的自動駕駛汽車上路報告中,自動駕駛里程達到196.9萬英里,汽車能夠在沙塵暴等極端天氣中做出停車等應對方式。

然而,對於這樣超前的技術來說,價格是目前阻礙市場化的主要原因。為了保證汽車安全性能,百度無人駕駛汽車車身所用激光雷達高達50萬元人民幣一個,其車載大腦價格也接近20萬元一臺服務器,加上車身上其他的雷達、傳感器,一臺成本達到上百萬。如何在提供安全性能的同時降低價格,是目前無人駕駛技術需要攻克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4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