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锐动起航:黄秀虹再造国美吸金利器


http://www.21cbh.com/HTML/2010-4-30/1MMDAwMDE3NTE1MA.html


黄光裕案尘埃未定,蛰伏已久的国美系就已经开始在全新的领域涉足。

4月30日,国美锐动在北京颐和园附近的首家门店正式开业。与之前 国美家电销售连锁的形象完全不同,国美锐动专注于体育用品销售。

选择一个完全不熟悉的领域进行突破,这对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危险的。对此,国 美锐动总经理李岩表示:“这并不是一个贸然的尝试,我们很早就看到了国内体育休闲用品的巨大市场。”

国美锐动的目标是在未来三年之内开设 100家门店,成为国美电器之外,国美系又一大连锁销售企业。而在公司的内部计划中,锐动将成为国美系另一大吸金利器。

独立的背后

国 美锐动一直有意避开与国美电器(0493.HK)的联系,但股权结构却揭示了其从国美电器派生出来的事实。

工商登记资料显示,锐动投资成立 于2009年11月27日,注册资本5000万元,大股东为黄光裕胞妹黄秀虹,控股80%,另外20%的股权由北京国美电器出资。

国美电器 结构复杂,其中北京国美电器公司并未在上市公司部分中。李岩解释:“这样的结构保证了锐动和国美电器同属于鹏润投资控制。但锐动的股权中没有国美电器的任 何投资,避免了将来出现大量关联交易。”

业内人士认为:“国美锐动的股权结构,理论上保留了未来独立上市的可能性。”

锐动首 家门店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规模接近普通的国美电器门店,国美锐动投入约3000万元。第二家门店已经选定在北京朝阳路,两个月之后开业。

李 岩表示:“锐动是在2009年年底筹划的。从传统投资项目的角度看,进行这么大体量的商业零售投资,是不应该这么快的。但这也是典型的国美风格。”

作 为国美电器的平行公司,锐动在很多领域都共享着国美电器的资源。“国美会员自动成为锐动会员,我们的干线物流体系也是利用现有国美电器的。”李岩表示, “大多数顾客也是冲着国美的品牌来店消费的。”

另外,锐动和国美电器预留好了所有后台支持系统的对接,未来将实现财务和法务的统一。不仅如 此,李岩本人也曾经就是国美电器IT事业部部长。

同样在面对供应商时,锐动也表现出国美电器般的强势。公司方面明确表示,不接受任何形式的 进场费和驻店人员,也不会按照品牌的要求来布局。“阿迪、耐克等大品牌一开始并不接受这种方式,但我们提出现金购货之后,没有企业再有意见了。”李岩给出 的谈判条件,令困于回款的供应商们无法拒绝。

另有声音称,国美锐动未来会利用现有国美电器的门店进行推广。

对此,李岩表示: “各种可能性都会存在。现在中国各城市基本都有国美电器的店,可以利用他们的人进行选址谈判的工作,因此锐动在三年内铺到100家门店不存在任何问题。”

种 种迹象表明,国美锐动将为国美系开拓新的增长空间。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后黄光裕时代,国美似乎想做出一些超越家电销售之外的尝试。”

再 造一个国美

虽然力图与国美电器独立,但国美在体育用品销售领域的野心却和家电领域完全一样。

上述业内 人士表示:“2008年全国体育用品市场约1300亿的规模,奥运之后稍微有所下滑,但今年还应该能保持在1200亿左右。其中户外用品销售增长明显,今 年保守估计在200亿以上。”

国美锐动首家门店的计划是年销售额1亿元,仅相当于国美普通的家电卖场。不过,这在体育用品销售领域已经是航 母级。“阿迪达斯在三里屯的亚洲旗舰店,第一天销售额最高也就是27万。普通专卖店一天有10万的销售额已经算奇迹了。”李岩表示。

虽然市 场总量远低于家电零售,但体育用品的高额利润率吸引国美的青睐。锐动方面做过测算,国美电器销售利润率只有3%不到,其门店销售1亿元所得利润,锐动只需 要销售2000万。“我们销售额达到2500万元的时候,肯定比它们利润高。”

在国美系内部,利润为王的信条一直未变,因此李岩对国美锐动 信心满满。

事实上,锐动并不满足于追求单店业绩。李岩表示:“国美刚开始做家电的时候,遭遇的市场格局和现在的服装销售差不多,百货商场、 专卖店是家电销售的主力。经过十几年来几家大型企业的多轮整合,现在市场上已经基本没有其他业态在做了。”

国内体育零售行业基本还以个体为 主,近年来才出现成规模的销售商。其中宝盛道吉规模最大,全国共拥有3000多家直营店,滔博体育次之。其他如劲浪体育、锐力体育和运动100等品牌则更 多的是控制川渝、东南沿海等区域市场。而迪卡侬等国外品牌则刚刚开始在国内布局。

 

国美锐动的目标,就是复制国美电器当年在家电销售市场上的成功经验,最终建立体育用品市场销售的老大。李岩表示:“在我看来, 这个市场比家电销售更大,且不会饱和。”

对于手握资金的国美来说,体育用品领域更容易形成买方话语权,并各个击破。记者在卖场中看到,已经 有企业以贴牌的方式向国美锐动供货,更多的一线品牌则接受锐动的排货方式。锐动方面表示会坚持现金采购,“生意场上的话语权就是现金,现金能解决一切。”

不 过国美锐动也存在隐忧,上述业内人士指出:“体育用品的销售已有固定模式,国美锐动现在的选址和布局与大众消费习惯差别较大,客流量不足将会是它面临的最 大考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39

1328重大收購公告之無良吸金術大踢爆 fung3010

http://www.voofie.com/content/62/1328%E9%87%8D%E5%A4%A7%E6%94%B6%E8%B3%BC%E5%85%AC%E5%91%8A%E4%B9%8B%E7%84%A1%E8%89%AF%E5%90%B8%E9%87%91%E8%A1%93%E5%A4%A7%E8%B8%A2%E7%88%86/

前言


今日無意中見到1328重大收購既公告。一間市值十億,一家由創業版轉到主版不足既蚊型公司出資20億去收購一家經營RF-SIM業務既公司!! 咦,RF-SIM業務咪食正早月當炒既手機業務。莫非又有搵錢機會??! !

驟眼看來,其收購蛇吞象之勢的確係石破天驚。直到收工之後返屋企再仔細D睇。

嘩!!!大老千呀!!! !

即刻有手痕唱衰佢既衝動,二來本身就想搵地方紀錄係股票市場上見識到既特別野,加上之前又應承左WAH哥。既然一次可以滿足三個願望,咁當然去馬啦!!! (寫得唔好,唔好見怪。有意見歡迎提出~~)

首先睇睇1328既收購公告先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525/LTN20100525010_C.pdf

子公司現況分析



今次先從被收購既子公司現況分析開始講起:



被1328收購既公司叫盛 華集團,係一間由控股公司,旗下仲有幾間子公司,從事業務包括:


(i) RF-SIM產品之研發、生產及銷售;
(ii) 在香港及澳門以外之市場分授RF-SIM經營權。


 

問題一: WHAT IS RF-SIM?  


QUOTE一QUOTE原文先~~

------------------------------------------------------------------------------------------------------------

RF-SIM為普通移動電話用戶識別模組卡與非接觸式智能卡之結合。該等科技由廈門盛華開發並獲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發出專 利認證並於香港註冊短期專利。除了普通SIM卡之一般功能外,RF-SIM亦具備其他額外功能,例如電子錢包、電子身份識別、電子門票、電子代用券及門禁 管制),並可與現今市場上大部份移動電話兼容,毋須對移動電話作出修改。RF-SIM為普通移動電話用戶識別模組卡與非接觸式智能卡之結合。該等科 技由廈門盛華開發並獲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發出專利認證並於香港註冊短期專利。除了普通SIM卡之一般功能外,RF-SIM亦具備其他額外功能,例如 電子錢包、電子身份識別、電子門票、電子代用券及門禁管制),並可與現今市場上大部份移動電話兼容,毋須對移動電話作出修改。

根據盛華集團所提供資料,RF-SIM已獲中國兩大電訊營運商採納,截至二零一零年三月三十一日,在中國已約有兩百萬張RF- SIM卡推出市場。RF-SIM科技之應用極為廣泛,包括移動錢包、移動贈券及門禁管理。移動錢包功能已經推行至(i) 北京、福建、廣東、湖北、湖南、內蒙古、吉林、上海、浙江及重慶等地多家客運公司,用作電子支付工具;(ii) 北京一個超級市場連鎖集團,用作電子支付工具;及(iii) 廣東、山東、瀋陽及內蒙古等地多家公司及院校,用作公司內及校園內之移動支付工具。門禁管理功能已經推行至(i) 二零一零年上海世博,用作電子門票;(ii) 西安及大連之若干校園,用作電子身份證;及(iii) 山東、瀋陽及內蒙古之若干公司及院校,用作電子身份證。根據盛華集團所提供資料,RF-SIM已獲中國兩大電訊營運商採納,截至二零一零年三月三十 一日,在中國已約有兩百萬張RF-SIM卡推出市場。RF-SIM科技之應用極為廣泛,包括移動錢包、移動贈券及門禁管理。移動錢包功能已經推行至(i) 北京、福建、廣東、湖北、湖南、內蒙古、吉林、上海、浙江及重慶等地多家客運公司,用作電子支付工具;(ii) 北京一個超級市場連鎖集團,用作電子支付工具;及(iii) 廣東、山東、瀋陽及內蒙古等地多家公司及院校,用作公司內及校園內之移動支付工具。門禁管理功能已經推行至(i) 二零一零年上海世博,用作電子門票;(ii) 西安及大連之若干校園,用作電子身份證;及(iii) 山東、瀋陽及內蒙古之若干公司及院校,用作電子身份證。

------------------------------------------------------------------------------------------------------------

解說: 解說:

講得簡單D,大家可以幻想RF-SIM成一張電話 卡+八達通 


問題二: 目前RF-SIM卡市場情況及前景如何呢?


解說:解說:

http://tw.myblog.yahoo.com/joan-song/article?mid=19394&prev=19397&next=19393

用上文既一張RF-SIM卡售價120元人仔同成本10元人仔做個參考,因為產能唔夠,成本必然更高,再比多兩倍BUFFER --> 30元人仔,售價打個八折  --> 96元人仔。即一張RF-SIM毛利為66元人仔,毛利率有69%??! ! 都好似有得做喎。睇下市場狀況先

http://122.11.55.148/gate/big5/www.hqew.com/info/?action-viewnews-itemid-166791

可能盛華唔出名啦,上文完全無提及。不過亦可以比到一個好清楚既信息我地 --> 盛華唔係市場上面"豬腳",只係"茄喱啡"。RF-SIM卡市場暫時一間獨大,而且"豬腳"已經快快手搵左戶好人家。而RF-SIM卡既讀卡器就競爭激 烈,以致毛利不多。

加上RF-SIM卡說穿了只係o係張SIM卡上面加入RFID元素,即使佢有六個所謂既專利,但呢樣野既技術要求唔會太高,可能你係先達請個師父仔已經可 以做得到。由此可以推測,係不久既將來會有大量既競爭對手加入,到時就會大大損害RF-SIM卡既毛利,而家既69%高毛利率只係一個不能維持既假象。

由此可見RF-SIM卡行業其實唔係想像中咁一片光明。


問題三: 目前企業經營狀況如何呢?


懶得打字,再QUOTE原文

------------------------------------------------------------------------------------------------------------

 

盛華集團
由於賣方為盛華集團之創辦人,賣方於盛華集團承擔之原成本主要包含盛華、集訊及廈門盛華註冊資本之成本,合共約 4,000,000
港元。


於二零一零年三月三十一日,盛華集團合共有63 名僱員。於二零一零年三月三十一日,盛華集團合共有63 名僱員。

廈門盛華為盛華集團旗下之重要生產實體。廈門盛華之生產設施現包括總建築面積約700 平方米之租賃物業。廈門盛華分別於二零零八年中及二零零九年開始試產及商業生產。於本公佈日期,廈門盛華每月可生產900,000 張RF-SIM卡及30,000 個RF-SIM讀卡器,而根據廈門盛華截至二零一零年三月三十一日止三個月之銷售報告,廈門盛華有關RF-SIM卡及RF-SIM讀卡器之生產設施使用率 分別約為20%及50%。
廈門盛華為盛華集團旗下之重要生產實體。廈門盛華之生產設施現包括總建築面積約700 平方米之租賃物業。廈門盛華分別於二零零八年中及二零零九年開始試產及商業生產。於本公佈日期,廈門盛華每月可生產900,000 張RF-SIM卡及30,000 個RF-SIM讀卡器,而根據廈門盛華截至二零一零年三月三十一日止三個月之銷售報告,廈門盛華有關RF-SIM卡及RF-SIM讀卡器之生產設施使用率 分別約為20%及50%。


根據盛華集團之未經審核管理賬目,盛華集團於截至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財政年度錄得總收入約25,538,000港元,當 中分別約78.0%及22.0%貢獻自RFSIM卡及RF-SIM讀卡器之銷售;於截至二零一零年三月三十一日止三個月之總收入約為25,302,000 港元,當中分別約84.0%及16.0%貢獻自RF-SIM卡及RF-SIM讀卡器之銷售。經盛華集團確認,盛華集團於截至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 度及截至二零一零年三月三十一日止三個月之收入均產生自中國市場,並無在香港或澳門銷售任何RF-SIM產品。根據盛華集團之未經審核管理賬目,盛 華集團於截至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財政年度錄得總收入約25,538,000港元,當中分別約78.0%及22.0%貢獻自RFSIM卡及RF- SIM讀卡器之銷售;於截至二零一零年三月三十一日止三個月之總收入約為25,302,000 港元,當中分別約84.0%及16.0%貢獻自RF-SIM卡及RF-SIM讀卡器之銷售。經盛華集團確認,盛華集團於截至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 度及截至二零一零年三月三十一日止三個月之收入均產生自中國市場,並無在香港或澳門銷售任何RF-SIM產品。

截至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財政年度錄得營業額約1,550,000 港元、除稅前虧損淨額約4,989,000 港元及除稅後虧損淨額約4,989,000 港元;及(ii)於截至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財政年度錄得營業額約25,538,000港元、除稅前溢利淨額約6,823,000 港元及除稅後溢利淨額約7,911,000 港元。於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及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盛華集團之合併未經審核負債淨額分別約為17,076,000 港元及9,177,000 港元。

誠如上文所述,盛華集團之策略為專注於中國分授RF-SIM經營權,而作為賣方部分重組彼等的投資,並確定直通電訊控股可以取得 RF-SIM經營權(即賣方於香港及澳門之其他投資),廈門盛華及直通電訊有限公司已訂立轉讓契據,據此,廈門盛華RF-SIM權已於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 四日以代價918,468 港元轉讓予直通電訊有限公司,有關代價乃參考由獨立估值師評估之香港及澳門RF-SIM專利權技術之估值釐定。其後,直通電訊有限公司同意向直通電訊控股 授出RFSIM經營權之獨家特許權。誠如上文所述,盛華集團之策略為專注於中國分授RF-SIM經營權,而作為賣方部分重組彼等的投資,並確定直通 電訊控股可以取得RF-SIM經營權(即賣方於香港及澳門之其他投資),廈門盛華及直通電訊有限公司已訂立轉讓契據,據此,廈門盛華RF-SIM權已於二 零一零年五月二十四日以代價918,468 港元轉讓予直通電訊有限公司,有關代價乃參考由獨立估值師評估之香港及澳門RF-SIM專利權技術之估值釐定。其後,直通電訊有限公司同意向直通電訊控股 授出RFSIM經營權之獨家特許權。

------------------------------------------------------------------------------------------------------------

解說: 解說:

1. ) 見綠字~~

你無睇錯,我都無QUOTE錯,係4,000,000 港元! !仲要加多樣 --> 9,177,000港元負債淨額。

即係用20億去買 價值5百萬負債??! !間廠仲要得700平方米& 63員工,細到無倫。(第一次流汗.....)

另外,如果只要投入4,000,000 港元資本,有700平方米既地方& 63員工就可以達到100,000,000港元溢利,你信唔信有咁大隻 "甲那"隨街跳呢? 就算係真既,以今時今日國內既風氣,不出一年一定彈左N間一樣既公司出黎。以上既BUSINESS MODEL根本不能持久。

) 溢利同業務狀況
2. ) 溢利同業務狀況


1. ) 公司一年生產到10,800,000張RF-SIM卡及360,000個RF-SIM讀卡器。

咦,等等....上面提到目前只有兩百萬張RF-SIM卡推出市場,佢而家一年生產到10,800,000張RF-SIM卡,咁咪即係嚴重產能過剩??! !

2. ) 目前生產設施使用率分別得20%及50% (第二次流汗......)依此計算,頭三月生產率約為180,000張RF-SIM卡及15,000個RF-SIM讀卡器。

3. ) 用上面既96人仔 (~HKD$110)一張,今年頭三個月RF-SIM卡既收入為 21,253,680港元,RF-SIM讀卡器既收入為4,284,320港元。咁即係佢頭三個月賣左約193,000張RF-SIM卡,咪佔左現時市場 既10%??!! (呢個數字可能有d水份)

4. ) 樂觀地假設2010年之後九個月既生意額每個月都比而家多兩倍。全年先可以賣出約2,702,000張RF-SIM卡(已經係現有市場總和)。都係個六隻 字,嚴重產能過剩!!(第三次流汗...... )

假設2009年既 25%NP不變,則2010年溢利 = 63,255,000港元

5. ) 如果2010年之後九個月既生意額每個月都比而家多一倍,則2010年溢利 = 44,278,500港元

6. ) 如果2010年之後九個月既生意額每個月持平,則2010年溢利 = 25,302,000港元

無論邊一個都同預設既100,000,000港元溢利仍有好大差距。(第四次流汗......)

逆向思想,要做到100,000,000港元溢利,即係要有400,000,000港元總收入按以上既PRODUCT PROFOLIO計,子公司既主力產品RF-SIM卡收入要有336,000,000港元。現時RF-SIM卡MARKET SIZE只係得 220,000,000港元。子公司又唔係MARKET LEADER,又無大客仔,根本就係發緊夢。


子公司現況分析小結:


八隻字黎形容   -->  收購價被嚴重高估! !

 

收購條款分析


 

收購條款引述



到今次收購既戲玉,先睇條款。(有少少長,但呢個係成個交易既重點,不能不提。)


------------------------------------------------------------------------------------------------------------

於二零一零年五月四日,本公司與賣方訂立收購協議,據此,本公司有條件同意從賣方購入盛華之全部已發行股本,總代價為 2,000,000,000 港元(可作出代價調整),其將以下列方式支付:合共200,000,000 港元於完成日期藉本集團之內部資源以現金支付;而合共1,800,000,000 港元則於二零一一年可換股票據日期藉發行第一份可換股票據及第二份可換股票據支付。待完成後,盛華將成為本公司之間接全資附屬公司。
盛華為一間由李健誠先生及郭景華女士各擁有50%之公司,乃成立作為盛華集團之投資控股公司。


------------------------------------------------------------------------------------------------------------

代價乃本公司與賣方按公平原則進行磋商後釐定,並經考慮(其中包括)(i) 盛華集團之業務前景;(ii)上文所述之代價調整機制,而應佔溢利為100,000,000港元;及(iii)20 倍之市盈率(其乃參考本公司與賣方識別之上市可比較公司之當前市盈率釐定)代價乃本公司與賣方按公平原則進行磋商後釐定,並經考慮(其中包括) (i) 盛華集團之業務前景;(ii)上文所述之代價調整機制,而應佔溢利為100,000,000港元;及(iii)20 倍之市盈率(其乃參考本公司與賣方識別之上市可比較公司之當前市盈率釐定)

------------------------------------------------------------------------------------------------------------

代價調整代價調整

收購事項之總代價乃根據應佔溢利為100,000,000 港元之假設計算,而代價可作出下列代價調整:收購事項之總代價乃根據應佔溢利為100,000,000 港元之假設計算,而代價可作出下列代價調整:

(i) 情況1(i) 情況1

倘應佔溢利超過100,000,000 港元,則第一份可換股票據及第二份可換股票據各自之本金額將會增加:倘應佔溢利超 過100,000,000 港元,則第一份可換股票據及第二份可換股票據各自之本金額將會增加:

(A-100,000,000 港元)x 20 /2(A-100,000,000 港元)x 20 /2

據此,A = 實際應佔溢利,惟A最多以150,000,000 港元為限。據此,A = 實際應佔溢利,惟A最多以150,000,000 港元為限。

(ii) 情況2(ii) 情況2

倘應佔溢利低於100,000,000 港元,則應付予各賣方之代價將按下列方式計算之代價削減而下調:倘應佔溢利低於100,000,000 港元,則應付予各賣方之代價將按下列方式計算之代價削減而下調:

(100,000,000 港元-A) x 20 /2(100,000,000 港元-A) x 20 /2

惟代價削減須按下列程序及形式抵銷:惟代價削減須按下列程序及形式抵銷:

(a) 代價削減須分別抵銷第一份可換股票據及第二份可換股票據各自之本金額,而第一份可換股票據及第二份可換股票據各自須按於二零一一年可換股票據日期扣除代價 削減後之該本金額發行;(a) 代價削減須分別抵銷第一份可換股票據及第二份可換股票據各自之本金額,而第一份可換股票據及第二份可換股票據各自須按於二零一一年可換股票據日期扣除代價 削減後之該本金額發行;

(b) 倘第一份可換股票據及第二份可換股票據各自之本金額不足以抵銷代價削減,(b) 倘第一份可換股票據及第二份可換股票據各自之本金額不足以抵銷代價削減,

 (1) 第一份可換股票據及第二份可換股票據將不會發行;及
 (2) 各賣方將於二零一一年可換股票據日期不計利息等額償付本公司有關金額(即各賣方收取之現金代價及代價削減 間之差額,經扣除可換股票據之本金額)。


(iii) 情況3(iii) 情況3

倘盛華集團根據二 零一零年經審核賬目錄得應佔溢利或錄得虧損,倘盛華集團根據二零一零年經審核賬目錄得應佔溢利或錄得虧損,

(a) 第一份可換股票據及第二份可換股票據將不會發行;
(b) 各賣方將於二零一一年可換股票據日期不計利息償付本公司彼等各自已收取之全數現金代價;及
(c) 在聯交所或上市規則項下之條件、批准、規定及任何其他條文(包括於轉讓後根據有關百分比率(定義見上市規則)可能須取得之任何獨立股東批准)及所有適用法 律及規例之規限下,賣方須於二零一一年可換股票據日期按象徵式代價1 港元從本公司購入盛華之全部股本權益及盛華之所有負債,由此產生之所有開支將由賣方承擔,而各賣方須按等額比例向本公司償付本公司或其任何附屬公司於二零 一一年可換股票據日期向盛華集團作出之所有資本投資(如有)


------------------------------------------------------------------------------------------------------------

 

收購條款解說:


1. ) 收購用代價分兩部分,1,800,000,00港元係換股票據,200,000,000港元現金由盛華支付。2億現金其中1.466億係來自公開發售用剩 既CASH。(2007年公開發售共籌得資金1.48億港元) 亦即說明是次收購會將公司2007年集資的資金一次用盡。

2. ) 是次收購最高代價達3,000,000,00 港元!!!! (3間1328!!!)

3. ) 溢利為100,000,000港元,如上部分所示,溢利預測被嚴重高估。

4. ) 業務無特別亦無亮麗前景,以現在市況20 PE絕對不能接受。

5. ) 按目前子公司的樂觀盈利預測計算 (63,255,000港元),代價調整應為情況2。則最後兩夫妻分別可得現金100,000,000港元及換股票據532,550,000張。兩夫妻帳 面收益合共1,265,100,000港元! !

6. ) 按目前子公司的盈利預測為25,302,000港元計算,代價調整應為情況2。則最後兩夫妻分別可得現金100,000,000港元及換股票據 153,020,000張。兩夫妻帳面收益合共506,000,000港元! !

7. ) 只要子公司的盈利達10,000,000港元計算,則最後兩夫妻可得現金200,000,000港元便不需要歸還! !

8. ) 最壞情況 - 情況3 --> 分別歸還現金100,000,000港元,沒有任何換股票據,於2011年以1元回購盛華之全部股本權益及盛華之所有負債。

由於盛華之全部股本權益及盛華之所有負債本為兩夫妻產物,所以帳面成本只係1元!!!!亦即係話佢地兩夫妻用1元成本向公司借200,000,000港元一年!!! !

9. ) 佢地兩夫妻現時已持有72.289%股權,由於公眾持股量不可以少於25%。即係話一旦佢地合共收到票據多於91,880,000張,公司就要諗辦法處理 新增/現有既股票以維持上市既身份。呢方面我唔太熟悉,目前可以諗到既方法有: (呢方面我都唔太熟,有錯請指正)

A. ) 若股票據不太多,佢地可事先將部份股份 "廉價" 轉售比公司之後立即銷毀。

B. ) 若然A行唔通,佢地亦可以減持,將有關股份直接流出市面。

C. ) 事前以籍口搞供股,佢地兩個自己放棄唔供,從而令到股權維持係75%以內。

D. ) 佢地可以睇住子公司既 "業績" 黎食,仲有成千上萬種可能手段。

 

總 結:


1. ) 只要子公司本年 "交出" 盈利10,000,000港元計算,則最後兩夫妻所得之現金200,000,000港元便不用歸還! !

2. ) 子公司市值被嚴重高估,PE 20 & 20億估完全係不合理收購代價。

3. ) 子公司業務無特別,既不是MARKET LEADER,又容易被其他公司取代&複製。

4. ) 現階段既高毛利只係假象,而且不能持久。

5. ) 現時MARKET SIZE只得幾億,子公司預測1億盈利根本就只係一個夢想。

6. ) 最差情況都係當用1元成本去換向公司借200,000,000港元一年,對佢地黎講根本就NOTHING TO LOST。

7. ) 1328個兩位人兄絕對算得上係雌雄大盜,超級old thousand!! 本人已將1328納入永不祿用之列。

8. ) 是次收購 = CAP 水 + 屈錢+手法低莊。直頭可以用 " 以空氣換鑽石" 黎形容。而且極可能有手尾跟。

 


9. ) 子公司唔賺錢還好,一賺錢隨時又比佢兩個搵籍口供股再屈多筆。
10. ) 子公司既BREAKDOWN一向都唔係年報反映,佢地可以有十萬九千種方法同足夠既動機去做到有盈餘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78

12年吸金超300亿 广深高速“空喊”6年不扩建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10/1363501.shtml

  每经记者 李亚蝉 发自广州
“号称高速公路却难以高速、连个厕所也没有被迫在路上方便、半路坏了的汽车只能在路边维修或等待拖车……”广州律师赵绍华近日一纸申请,将中国最早的高速公路之一的广深高速再度推到公众面前。
和车主的抱怨相比,数据显示,这条号称中国最繁忙、最赚钱的广深高速公路日均路费收入935万元,去年路费收入约35亿元,12年路费收入已经超过300亿元,远超投入。
“公路大王”的选择
在广深高速公路背后,隐藏着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公路大王”胡应湘。正是这位香港超级富豪,上世纪80年代在内地建设高速公路还饱受争议时,就率先提出投资修建广深高速公路。
这条当初并不被看好的广深高速公路,随着内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私家车的大幅度增加,如今已经成为最好的“赚钱机器”。
相关数据显示,2002年7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广深高速合计实现了242.48亿元的路费收入,平均每年路费收入28亿元。广深高速公路 的正式通车运营时间是在1997年,虽然目前已经找不到1997年到2002年期间这条公路所收路费的公开数据,但按照业内人士每年15亿元的保守评估计 算,广深高速公路的路费收入已经超过300亿元,并且还将继续收取若干年。
公开信息显示,当年广深高速公路项目的总投资为13.4亿美元和7.04亿元人民币 (包括皇岗口岸工程、深圳经济特区检查站工程和建设期利息)。如此算来,这条公路已经为它的所有者产生了近200亿元的利润。
无怪乎胡应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将投资广深高速公路作为他人生最明智的选择之一。
扩建计划空谈6年?
广深高速公路令胡应湘及其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但这条公路被抱怨“高速公路不高速”、“收费高、服务低”由来已久。最近更有在此高速公路上“遭遇”无处加油的律师将广深高速告上了法庭。
事实上,合和公司也早已意识到广深高速存在的问题了。
早在2004年10月,胡应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有关广深高速扩建工程已与合作伙伴达成共识,计划将六车道扩充至十车道,初步估计投资总额70亿 元,正待政府审批,料扩建工程两年内完成,每年收入为20亿元。2006年8月,该公司董事总经理胡文新又向媒体重复了同样的计划,表示公司有意斥资70 亿元扩建广深高速,由双向六车道拓展至十车道,预计车流量将上升60%。
然而,6年过去,该公司计划为这条“高产公路”做出的支出迟迟没有兑现。
更奇怪的是,尽管按照高速公路标准收费,广深高速公路的设施却很简单——没有服务区、没有加油站、甚至连个厕所也没有。
近日起诉广深高速的律师赵绍华认为 “全国最赚钱的高速公路应当履行它应履行的义务,提供应有的服务设备”。因此,赵绍华于8月5日分别向广东省交通厅和广东省物价局递交 “关于重新评定广深高速公路质量是否合格”及“关于重新审核广深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的申请书,要求对广深高速的收费重新听证并降低价格。
但事实上,作为全国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广深高速公路的生意并非无人眼馋。
1997年,随着广深高速公路通车,新联南北加油站成为该段路上唯一一个加油站。同时,它被誉为“全国最赚钱的高速公路加油站”,直到2006年9月,常虎高速虎门港支线正式动工,刚好经过了新联加油站所在地,几经博弈,新联加油站终于还是被停止使用。
随后,一家名为东莞市华盛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华盛公司)的私营公司在与广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签完合作协议后,于2007年底开始建设厚街南行服务区。2009年4月,南行服务区基本建 成。不过,直到现在,这座服务区仍然没有开始营业,主要原因据称是由于华盛公司在与后来加入博弈的中石油难以取得利益平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16

電影吸金場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46463&time=2011-04-09&cl=115&page=all

投資人面臨巨大的投資風險,院線投資卻顯示出更高的安全性
財新《新世紀》 記者 王紫霧

 

  電影投資已經成為最新的「投資神話」,儘管風險巨大,但各類投資人如飛蛾撲火一般不斷湧入。

中影集团主导的《建国大业》作为票房上最成功的主旋律影片之一恰恰说明了电影投资的风险。郑帅/CFP

中影集團主導的《建國大業》作為票房上最成功的主旋律影片之一恰恰說明了電影投資的風險。鄭帥/CFP


  「已經突破大數定律」的增長速度使電影投資界「熱錢」迅速增加起來。

  「來自其他行業的錢越來越多了,即使不能盈利,投資者也把這種投資看作增加自己知名度的好辦法。」一位電影投資人表示。

名利光環

  「上映的電影中,大約只有20%左右是賺錢的,10%打平,剩下的70%都是虧損。」一位資深人士介紹說。

  根據2010年廣電總局公佈數據,全國城市影院總票房達到101.72億元,較2009年62.06億元增長63.9%。

  「票房與七年前相比增長了10倍,幾乎沒有任何一個行業達到這樣的增長速度。」中影集團前CFO、廣電總局電影資金辦主任姜濤表示。

  但在這樣的高速增長背後,扣除院線分成、宣傳成本、製作費用後,能歸屬於製作方的利潤不多,且約有70%至80%的電影處在虧本狀態,但這依然擋不住投資者的熱情。

  網遊界,盛大、非常完美、麒麟三大網遊公司已經進軍影視投資;網絡巨頭如樂視網等也不甘其後,投資了《機器俠》等項目;湖南廣電、江蘇廣電等依託自己的渠道平台優勢,成功加盟《建黨偉業》等影片。除此以外,傳統的PE、VC投資者、個人投資者等也逐漸增多。

  藝恩諮詢發佈的研究報告稱,2011年中國電影產業規模將達到217億元,同比增長率為40.9%。

  電影投資一般分為三個環節,電影項目、電影公司和影院。三個環節的投資者並非截然分開。負責發行的院線往往介入電影項目的投資,與製作人利益綁定;電影製作者如華誼等公司上市募資後,也開始投資建設自己的影院;演員和導演個人也不乏拿出片酬投資其所參與的項目的情況。

  姜濤介紹說,在中影集團拍攝《赤壁》等影片過程中,不斷會有新的投資者要求加入。因此製片方在製作此類熱門影片時往往預留10%至15%的投資份額,但到最後,連預留的部分都已經不夠分,「只好調整原來定好的投資比例,比如中影自己降低一點」。

  姜濤認為只有來自政府補貼的資金來源是穩定的,每年都有,尤其是對於一些配合政府宣傳需要的主旋律影片。而其他資金則是來源於不同動機的入場者,想博取知名度者有,被「吸金」光環所迷惑的投資者也不在少數。這些投資者往往輪換頻繁。

  2010年,熊曉鴿主導的IDG資金現身《山楂樹之戀》。該影片票房過億元,成為歷史上最「高價」的文藝片。然而對於大多數PE、VC來說,電影依然是一個盈利模式不明確的行業。「波動太大,這一部影片成功,下一部就可能失敗。」一位PE投資者表示。

  儘管華誼等公司年報、季報業績可觀,但在風投、私募這樣的逐利高手們看來,依然不能算是最吸引人的高回報行業。

  「進入電影投資界是要交學費的。目前國內缺少專業化的投資團隊。」達晨文化旅遊創投董事、執行總裁趙小兵介紹說。

  交學費者不乏其人,如麒麟參與投資的《刺陵》,投資9000萬元,而票房僅有6700萬元;樂視網投資《機器俠》過億,票房尚不足以打平投資。但並非所有投資者都不知道電影投資的深淺。

  「這是一個名利場。」趙小兵評價說。不少電影投資者認為,在這一領域內,投資求利者雖然居多,求名者也同樣不在少數。之所以「熱錢」湧入,除了 電影票房和國內大片票房上升趨勢明顯的原因,還有不少的其他行業為了擴大知名度而選擇在電影行業投資,包括房地產、網絡遊戲等公認的利潤率較高的行業。

  資金追逐電影的同時,製作方同時也在挑選投資者。如江蘇廣電這樣有宣傳平台或者發行渠道的投資者,最容易獲得製作方青睞。在《赤壁》最後選定的 投資者中,除了中影集團作為頭名出資者,北京紫禁城影業和上影集團並列第二位,分別佔有15%的份額,原因就是因為這兩家均有自己下屬的發行公司。通過合 作,製作方在「一南一北」的宣傳渠道上已經有了保障。

  對於投資回報率的要求,則又進入出資者與製作者的博弈階段。姜濤表示:「如果製作團隊比較優秀,往往議價能力較高,投資者只能讓價。如果是新導演,投資者冒的風險大,那麼要求回報就高,還會要求優先回報。」

  即使是現在電影製作市場的領軍人物華誼兄弟,當年也嘗盡「資金拼盤」之苦,影片的票房收益要先回報給銀行和其他投資者,留給製片方的寥寥無幾。

銀幕後的風險

  在藝恩諮詢公開發布的報告中,提到電影投資的11種風險,其中包括政策風險、費用超支風險、撞車風險、盜版風險等,林林總總。「電影是一個最具有不確定性的行業。」趙小兵認為。

  中影集團主導的《建國大業》作為票房上最成功的主旋律影片之一恰恰說明了電影投資的風險。

  據瞭解,製片方在《建國大業》上僅投資3000萬元,就得到將近4.2億元票房的驕人成績。據藝恩諮詢統計,投資回報率達595%,這在電影投資上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但無論是《建國大業》還是《建黨偉業》,其模式幾乎都不可複製。據業內人士介紹,演員和導演的片酬一般是一部影片的主要成本所在。而在《建國大 業》拍攝前,應邀出演的明星們就紛紛提出「零片酬」出演。和江蘇廣電等電視集團的合作,更是借助了合作方的宣傳平台,在宣傳費用上節省不少。

  姜濤口頭算了一筆賬,近4.2億元票房中,有約50%根據國家規定分給了院線,剩下的約50%中還要扣除15%的宣傳費用。「這還是在央視給了 優惠條件的前提下。」姜濤介紹說,由於是國家重點關注的主旋律影片,央視很多應收的宣傳費都給了優惠,不然這部分支出將更為巨大。如此扣除之後,落到製片 方手裡的不過30%左右,即1.4億元。「如果沒有宣傳費用上的節省,估計收入也只能翻一番,而不是增長幾倍。」姜濤表示。

  2008年底,廣電總局以下髮指導意見的形式建議國產影片的製片方分賬比例提升至43%,放映方不得超過57%。而此前,製作方能拿到的票房分 賬比例一般僅在35%左右,僅有《非誠勿擾》《十面埋伏》等大片,由於製作團隊的強勢議價能力,而達到了40%的水平。業內人士介紹,這與國外市場有很大 不同,例如在美國,票房分賬經常採用「時間分段計算法」,如果影片上映的第一週達到了一定票房數額,製片方甚至可能取得高達90%的分賬比例。「當然國外 製片方做的宣傳等工作要更多一些。」這位業內人士表示。

  除了在政策規定的分賬比例上佔不利地位,製作方還要面對影院的「特殊伎倆」。「經常有影院在售票時出售套餐。如原價70元兩張票,現在賣68 元,外加一份爆米花和飲料。消費者自然都選套餐。而影院就會把68元中的38元都算作爆米花和飲料的銷售收入,僅僅拿出30元來與製片方分賬。」一位電影 界資深人士無奈介紹。

  在博弈過程中,儘管製片方處於整體「弱勢」,也不乏有議價能力的團隊。「對於馮小剛等這樣的知名團隊來說,在影片上映前就會和放映方說好,製作方取得的分賬收入不得低於某個數字,這樣影院也只能讓步。」上述資深人士表示。

  業內人士介紹說,由於電影界遵循「二八定律」,即只有約20%的片子是賺錢的。為了避免風險,在影片製作前,製作方往往會先和院線達成一致意 見,而院線也經常做「回溯投資」,即在影片中佔有較少的投資比例,從而實現利益綁定。但這種「回溯投資」一般要求優先回報,由於有後期的票房分成,在這一 部分利潤回報上,院線要求並不高。

  華誼兄弟CFO胡明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正是由於這種盈利模式和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導致電影製作公司取得銀行貸款和其他資金都並非易事。且對於投資能否收回成本、電影拍攝是否會發生費用超支等,目前在中國缺乏後續的保險制度,使得投資者更為忐忑不安。

  同時,中國電影市場面臨的一個巨大風險就是國外大片的衝擊。在2010年超過100億元的票房中,國外大片票房逾40%,這還是在沒有完全對外開放國內電影市場的情況下。

  業內人士介紹說,美國方面曾提出,要求中國按照WTO的規定,逐步放開中國電影市場,時限是今年的3月。這一消息曾經一度讓包括中影在內的製作公司都開始擔憂。「一旦國外大片無限制『殺入』,整個電影市場格局可能都會被改變。」一位電影投資者表示。

看重院線

  相對於電影項目來說,影院收入無疑要穩定許多,票房分賬上的優勢地位更加使得影院收入有了保障。

  「很多製作公司現在開始發展影院,投資者也看中影院投資,也是出於這一點考慮。」一位電影投資者介紹。

  業內人士估計,一家影院預計三至七年即可回本,而華星國際影城由於拿地價格便宜,兩年即已經收回成本。如萬達等院線,依託自身旗下的房地產建設影院,形成更為有利的競爭地位。

  除了一線城市,不少投資者開始發掘二三線城市的影院投資。「據我們調查,有的縣城的有錢人也開始在本地投資影院。」姜濤表示。這些新影院衝擊原國有放映禮堂的同時,也帶來了電影市場鏈條上另一個環節的繁榮。

  據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統計,2010年,中國銀幕每天以超過4.3塊的速度遞增,截至12月底,中國銀幕總數突破6200塊,僅次於美國和印度,居世界第三。

  除了影院投資,影視公司上市大潮也成為投資者矚目的焦點。此前據媒體報導,電視劇製作公司小馬奔騰在最後一輪上市融資過程中,竟然吸引了40餘家投資者的關注。

  華誼兄弟上市以來的業績也受到了投資人的肯定和追捧。然而電影界亦遵循「二八定律」,即有八成的公司都有可能是虧損的。

  在電影市場上,「單片公司」不在少數,即拍完一部電影,公司就失去了生存能力。而像華誼兄弟這樣成功的電影公司,也存在過於依賴單一團隊的風 險,不得不發展影院等綜合經營模式。然而對於絕大多數電影公司來說,還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和成熟度。對投資者來說,在電影投資界面臨的風險比例之高、風險種 類之多,是在其他任何行業都罕見的。一位投資人士認為,電影界是一個「清零行業」,沒有人能保證下一部影片是否賺錢,更不可能有人做到每一部影片都成功。

  即使對於中影這樣的影視界巨頭來說,依然存在巨大的不可掌控因素。一位業內人士介紹,和去年《阿凡達》帶來的高利潤相比,中影今年第一季度利潤下降了8億元。無論是《建國大業》還是《阿凡達》,都可能無法再複製,成為「可遇不可求」的吸金神話。

  本刊記者陳慧穎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004

張綱維 洽中資密售遠航 廣慈博愛院BOT案異常吸金

2011-4-28  TNM


曾與藝人陳怡蓉、韋汝等出雙入對 的建築業新貴張綱維,最近緋聞消息暫歇,又遭台北市議員林瑞圖點名,指他異常出售「廣慈博愛院BOT案」特許公司股權,把未動工開發的BOT案當成吸金工 具,使台北市政府背上官商勾結、圖利財團罪名,並將售股所得資金挹注剛復航的遠東航空公司,同時著手接洽中資買遠航。
國內第一宗以社會福利為主的台北市「廣慈博愛園區BOT開發案」,原本是市長郝龍斌計畫的新政績,希望打造新型老人長期照顧中心及平價社會住宅,卻迭遭市 議員李慶元等人質疑涉官商勾結,當地居民也群起抗議市府罔顧居民日照權受損、巷道無法拓寬等負面衝擊。如今開發廠商出脫特許公司「柏德」股權,使這宗市價 千億元的公有資產BOT案,蒙上陰影。
減持金雞 賣股
在爭議迭起之際,市議員林瑞圖接獲檢舉指出,這宗大型社福BOT案的領銜簽約廠商、樺福集團董事長張綱維,竟在全案未取得使用執照前,就私下大賣柏德股權,並把售股所得資金,挹注剛復航的遠航,同時還著手接洽中資買遠航持股,進而入主股票上市的台開公司。
根據本刊調查,張綱維掌控的樺福建設及漢洋建設二家公司持有的柏德開發股份,確實於去年九月三十日轉讓;其中,投標拿下BOT開發案的樺福建設,持股從原 有的二○%減為一七.五%,漢洋建設更從二○%大減為五%,總計樺福集團持有柏德的股份從原有的四○%降為二二.五%,售出BOT特許公司近半數持股, 近一千萬股。
廣慈吸金 變現
張綱維轉讓柏德持股,使樺福集團從二年前簽約的最大法人股東,一夕間變成持股最小的法人股東,該BOT案的主導廠商,也從樺福建設變成茂德集團旗下的博達 建設。今年三月底柏德開發增資三億元,資本額從五億元提高為八億元,張綱維的樺福建設、漢洋建設只象徵性認購二○%增資股。
林瑞圖表示:「張綱維一再對外宣稱廣慈博愛院BOT開發案前景看好,但卻一再轉讓降低這宗BOT案特許公司持股,只持有柏德開發八百七十五萬股,今年增資 後又再降低持股,這擺明是出售公有資產廣慈博愛院的BOT開發權利來變現吸金,社會局卻縱容張綱維利用BOT案掏金,無異圖利財團。」
林瑞圖出示一份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的內部公文,點名主導這宗BOT案的社會局副局長黃清高,曾在去年八月十二日的一份公文簽呈裡,刪除承辦人員原本擬辦建議 市長郝龍斌:「暫緩中止該公司(即柏德)興建營運之一部或全部」的文字。林瑞圖表示:「黃清高在內簽公文中動手腳,有替柏德護航之嫌。」
林瑞圖說:「廣慈博愛園區開發面積約二萬坪,市價值一千億元以上,二年前,北市府竟跟柏德開發簽下一紙不平等BOT合約,柏德每年只需支付二千萬元權利金 及土地租金,就可以在老人安養中心之外,另蓋二十五層住商大樓及五星級飯店營利,這項BOT案開發利益極大,讓張綱維得以輕易提前轉售持股,變現掏金。」
注資遠航 錢坑
引人好奇的是,既然廣慈博愛院BOT案的獲利潛力大,張綱維為什麼要在前年六月十五日簽約後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就急於求售持股?林瑞圖說:「張綱維資金實力 不足,介入廣慈BOT案的同時,又介入重整中的遠航,遠航今年四月復航要增資近十二億元,他只有靠出售廣慈BOT公司持股來挹注遠航。」
熟識張綱維的人士透露:「張綱維從二○○八年七月以遠航金主身分,注入遠航第一筆員工薪水七百四十萬元後,陸續墊借遠航五億元,今年四月十八日復航前,又 被民航局要求增資十一.九億元,張綱維更宣稱要在今年底前擴充機隊,飛航吳哥窟等國際航線,勢必要增資至五十億元,可是他目前沒有其他開發案收益,只有出 售廣慈BOT案特許公司股權,來支應遠航的龐大資金需求。」
但遠航復航的過程中,內部又爆料指出,張綱維主導的遠航重整過程狀況百出,除了曾經付不出重整人每月報酬外,遠航停飛三年期間,十架飛機中只有四架麥道 (MD)可以飛兩岸及國際航線,其中一架已被債權銀行扣押、不同意飛行,另外三架又取用老舊而停飛的飛機上未經驗證的零件拼裝,還有一架MD飛機引擎被檢 測出有鏽蝕問題,潛在的飛安疑慮如影隨形。
操作槓桿 硬撐
熟識張綱維的人士透露:「遠航復航後,每月要花費五千萬元,支付員工薪資、場站費用、燃油、增購備品、修復其他飛機及償還債務,增資近十二億元很快會燒 光;加上依據重整計畫,遠航還債就需要二十多億元,為此,張先前已與中國萬通集團馮倫等中資私下接觸,計畫把遠航、廣慈BOT股權包起來求售,甚至也曾跟 中國海南航空代表接洽,以質押或私下轉讓等方式,轉售遠航股權。」
知情人士說,早在二○○九年遠航停飛期間,張綱維曾經友人牽線,接洽美國的私募基金中華投資基金(V2V) ,由該基金出資五百萬美元(約一.五億元),以解遠航資金的燃眉之急,最後卻破局,他只得東借西售調錢支撐,旗下主體樺福建設去年底也因此發不出年終獎金。
不過,在建築業向來敢衝、敢拚的張綱維,卻不畏財務槓桿過大的操作風險,去年下半年在前立委羅福助邀請下,一度還想入股由影視大亨邱復生擔任董事長的台開 公司,協助羅福助在今年六月股東會董監改選時,拿下台開經營權,但因遠航復航的資金需求已令他疲於奔命,才打消入股台開的想法。
邱復生的友人表示:「張綱維去年五月就曾找邱復生,希望邱以台開公司名義買下樺福集團的廣慈博愛院BOT公司股權,當時開價一股一百元,張原始持有BOT 公司股權為二千萬股,出售一半約需十億元,邱以台開是上市公司必須顧及小股東權益而拒絕,結果張竟嗆邱,三年後他要買下台開。」
捉襟見肘 臨淵
針對張綱維出售廣慈BOT公司股權、協助羅福助拿下台開經營權一事,邱復生受訪時只強調:「台開是上市公司,有多數股東支持才能擁有經營權,不是靠誰的一張嘴說說就算。」
如今,張綱維口中前景看好的廣慈博愛院BOT案,因環境影響評估、樹木保護評估及都市計畫審查都還未通過,依BOT合約,今年六月十五日前須取得建築執照 的期限將屆,張卻已先行出售近一半BOT公司持股,可見他的資金調度已捉襟見肘,遑論買股入主台開。這位連贈送給前未婚妻的禮物都不惜對簿公堂討回的建築 業新貴,似又走上危機四伏的鋼索邊緣。
小辭典
廣慈博愛園區BOT案
廣慈博愛園區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福德街,是全台第一個以社福為主的大型BOT開發案,整個開發面積約2萬坪,近一半土地將構築社福中心,包括7層樓老人長期 照顧中心及15層樓老人住宅,另1∕4土地將興建25層住商大樓及33層樓大飯店,剩餘土地將蓋公園及新闢一條計畫道路。
廣慈博愛院從1969年落成後,長期用於老人安養及平價租屋,2009年6月15日,台北市政府與柏德開發公司以BOT方式簽約開發後,老人陸續遷出,房 舍也相繼拆除。由於它距信義計畫區僅1,000公尺,且台北捷運信義線將向東延伸於廣慈博愛院設站,使這項BOT開發案尚未動工,附近房產就已先上漲。
張綱維小檔案
年齡:41歲
學歷:淡大化工系學士、清大化工研究所碩士
現職:樺福建設集團董事長、遠東航空總經理
經歷:原經營禮品業,2000年跨足房地產,陸續買下樺福建設、三一建設、漢洋建設等,最近又讓遠航復飛。
情史:曾與藝人趙宇綺訂婚但解除婚約,後來與女星陳怡蓉交往,現和「小天使」韋汝感情穩定。
廣慈BOT案 爭議多
2009.02:樺福建設與恆安老人養護中心簽協議書,共同參與台北市政府的廣慈博愛園區BOT案,樺福負責興建,恆安負責社福營運。
2009.06:樺福與恆安取得廣慈BOT案50年經營權,成立特許公司「柏德開發」,並與台北市政府正式簽約。
2009.10:柏德突變卦,要求恆安社福部分經營權縮減為5年,但恆安堅持50年。
2010.01:柏德開發無法提出社福協力廠商契約書,遭市府連續裁罰146萬元。
2010.04:柏德開發要求將更換協力廠商之爭,提送協調委員會。
2010.09:市府再次裁罰柏德違約金共計210萬元。
2010.11:柏德片面宣稱恆安已非協力廠商,恆安發文反駁。
2011.04:市議員林瑞圖質疑樺福董事長張綱維變賣柏德股權,用來買下遠東航空經營權,還以廣慈BOT案向陸資招商。
回應
張綱維4月21、22日2度接受本刊訪問,第1次時張強調:「我的廣慈BOT案股權沒有異動過,一直擁有柏德1∕4股份,但柏德最近要增資,我的股份會稍 降一點。」第2次訪問,本刊告知,台北市社會局證實樺福集團持股去年9月底已售股近半,他才承認有轉售持股,並說:「他們(指茂德集團、宏國集團)比較有 錢,我比不上他們,增資3億元,我大概只認20%。」但對林瑞圖指他賣廣慈BOT持股去買遠航,他則堅決否認。
針對林瑞圖指控刪節內簽公文替財團護航,黃清高說:「我經手的公文很多,不清楚林指的是哪一件,但我刪修公文如果林認為有問題,就移請市府政風處調查釐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61

一個王牌製作人吸金三千億

2011-7-4  TCW




第八十三屆最佳影片……得獎的是 《王者之聲》!」二月二十七日,奧斯卡頒獎典禮進入最高潮,領走這份最高榮譽的,不是導演湯姆.霍伯(Tom Hooper),不是男主角柯林.弗斯(Colin Firth),而是沒沒無名的電影製片伊恩.肯寧(Iain Canning)等三人。

從 好萊塢一九一一年設立第一間片廠開始,電影工業這隻組織龐雜的怪獸,投資在每部片的金額平均高達一億美元。一部電影宣告製作,就像是新企業的創立,光靠導 演或明星的光環魅力已不足以計算公司的成敗。因此,製片人運籌帷幄的功能也日益重要,製片人管得越多,一部片「獲利」的機會也就越高。

好萊塢的規格雖然與國片的環境相差很大,但仍有一些金科玉律值得借鏡。

方程式一:三句話就能說完賣點 製片人的工作,大致可分為四方面:第一是創意發想,負責發展電影的故事情節;第二是財務管理,募集資金並規畫支出;第三是交易推手,處理法務上像是經紀、合約的部分;第四則負責每一階段的實務執行。

什麼樣的點子意味著一部好賣的片子?好萊塢的製片人最知道。簡單來說,就是「懸疑、笑點、暴力、希望、溫情、裸露、性愛、快樂大結局」的大熔爐。

就創意面來說,從七○年代起,美國電影業出現了「高概念(high concept)」的製作取向——一部電影要敘事簡明、賣點明顯,才能基本符合「高吸引力」的條件。製片由於合作的對象廣泛,同時掌控資金的運用,對高概念的掌控要比導演等其他角色更為純熟。

一部電影有沒有潛力,觀眾透過海報的驚鴻一瞥,或是九十秒的預告便決定生死。因此商業電影的第一個關卡,便是取決能否用兩、三句話,也就是所謂的「log line」(關鍵句)呈現所有的賣點,吸引投資人掏出老本下注。

一個故事包含的「高概念」越多,表示賣點簡單易懂,口號也越簡潔。例如《ID4:星際終結者》的關鍵句是「世上只有兩個人,能夠在七月四日外星人攻擊地球這一天拯救全世界」,光看這幾句話,我們便知道這是部怎麼樣的電影:會有爆破、戰鬥場面、怪物,也許還帶點血腥。

方 程式二:關鍵場景和賺錢鏡頭 即使投資人對點子滿意,製片人還必須了解影片企畫的定位與包裝。《暮光之城》是要賣給誰?《慾望城市》又是要哪些人進戲院?在財源面上,製片人才能依照這 些條件,右手盤點線上預算(above-the-line),以購買版權、開發劇本、雇用明星導演編劇,左手緊抓線下預算(below-the- line),如實際製作與後製的所有日常開銷,以掌控投資人的風險。

一部電影的「開發」,從點子到資金到位,重責大任幾乎都在製片人身上。然而就算片廠金主按下綠燈(green light)開拍,製片人還必須釘牢拍攝是否緊扣兩個要素:「重點場景」(setpiece)和「賺錢鏡頭」(money-shot)。

「重點場景」是每個影片中最精心營造的場面,往往是一場追逐戰或打鬥,是一段絕不能刪除的關鍵場景。像是希區考克《驚魂記》浴室殺人,便是經典的重要場景,光預告就毛骨悚然。

而「賺錢鏡頭」長度雖短,卻要刻入觀眾腦袋,《七夜怪談》中貞子從電視爬出來的瞬間,恐怕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賺錢鏡頭吧。

其 實好萊塢也並非一開始就以製片人制為依歸,其中也經過漫長的摸索。上個世紀五○年代由於片廠制瓦解,實驗性、前衛性高的導演制也曾主導好萊塢,但電視的風 行,卻一度使得電影工業一蹶不振。直到史蒂芬.史匹柏的《大白鯊》、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的《星際大戰》,才成功的勾勒了以「高概念」主宰的製作取向。

而把製片人制度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是有「賣座鉅片先生(Mr. Blockbuster)」之稱的布魯克海默(Jerry Bruckheimer)。他經手的電影超過五十部,累計為好萊塢帶來至少一百三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七百億元)的營收,是史上吸金功力最強的王牌製 片人,而他一貫遵循的,就是「動作」這個高概念。

你是否久久沒有享受心臟發麻、腎上腺素亂竄的快感?只要布魯克海默出品,就是車陣追逐(一定要有翻車鏡頭)、聲光爆破、加上機關槍戰的同義詞,一帖影片在手,保證無聊症狀不藥而癒。

一九四五年,布魯克海默出生在底特律的猶太移民家庭,原本任職廣告業的他放下高薪,來到好萊塢追逐他的電影夢。一九八三年的低成本音樂電影《閃舞》以九十五萬美元的票房打響名聲,之後又以《捍衛戰士》乘勝追擊,一舉將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推向巨星之路。

一 方面他有廣告製作經驗,擅長管理電影的製作流程;另一方面多年在片廠打滾,金主不虞匱乏,更吸引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合作。創意、財源、實務與人脈,成功製片 人的條件由他一手掌握。從《全民公敵》、《世界末日》、《珍珠港》到近年的《神鬼奇航》,每一部都是巨星雲集的超級強片。

方程式三:複製成功「搖錢」模式 布魯克海默擅於複製成功模式,背後工作團隊通常來自同一批人。

他 習慣與廣告出身的導演長期合作,例如以《變形金剛》知名度急遽上升的導演兼製片邁可‧貝(Michael Bay)便是其中之一。動作明星尼可拉斯‧凱吉(Nicholas Cage),從《空中監獄》到近年《國家寶藏》系列,合作超過十年。難得的是,他製作的續集總能在同中求異,持續吸引影迷埋單,像是《神鬼奇航》就開拍到 第五集。

同時轉戰電視小螢幕製作的布魯克海默,不但證明這一套製片「搖錢」模式足以沿用到其他媒體。收視叫座,品質更能叫好,同時受到觀眾與專業的肯定。

光是《CSI犯罪現場》三城市系列,便成為全球收視觀眾最多的電視影集,艾美獎更是拿到手軟。

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曾說,「我拍電影不單單為了賺錢;我賺錢是為了拍更多的電影。」的確,「製片人制」凸顯了資本在電影中的位置,但導演也能將更多的精力投身創作。

電影也許不再是商業、藝術的二分法,而是攜手開創雙贏的機會。

【延伸閱讀】有這些元素,沒大卡司照樣賣到翻!史上最完美電影──得獎的是《玩具總動員二》。

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完美電影,會是什麼模樣?答案是「三○%動作、一七%喜劇、一三%善惡對峙、一二%愛情浪漫、一○%特效、最後才是一○%情節、加上八%音樂佐料。」

這是英國導演,同時也是倫敦大學講師克萊頓(Sue Clayton)分析英國賣座鉅片得到的結論。一九九九年上映的《玩具總動員二》堪稱最符合此一公式的完美電影。

是不是只有砸大錢拍大片才能賣座?其實,抓對元素一樣熱賣。

但如果一部片沒有特效或大明星加持,也沒有富爸爸挹注資金,要賣座就唯有靠「說故事」的功力了。例如《靈動:鬼影實錄》成本只花了一萬五千美元,口耳相傳竟「嚇出」一億美元的票房,靠的就是充滿張力的劇情。

故事的「特殊性」是第一關鍵,最好的故事就是要觀眾「意想不到」。例如希區考克《驚魂記》的主角,隨著故事一步步邁向死亡;或是《靈異第六感》,不論觀眾或主角本人直到最後一幕才發現秘密,當時都是前無古人的操作手法。

其次,情節的推展得要「高潮迭起」,才能讓觀眾的目光鎖定在銀幕上,至少每三十分鐘要呈現一個轉折,讓觀眾的興奮不間斷。

第三則是製造主角的對立。同樣是小兵立大功的《厄夜叢林》,女主角想要追求真相繼續拍攝,男主角則出於恐懼想要喊停。這種對比使觀眾投入更多情感,認同主角的遭遇,讓故事的高潮更具殺傷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63

明標變暗標百度鳳巢吸金術「威力不減」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8/1024543.html

兩年多前的競價排名一樣,百度2009年底推出的鳳巢系統搜索推廣的公正性,再次走在質疑聲的風口浪尖。

8月15日,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經濟與法》欄目曝光百度搜索提供虛假網站致網友上當受騙。昨日,《第一財經日報》從十幾家在百度上做搜索推廣的客 戶處瞭解到,目前百度鳳巢系統搜索出來的結果呈現方式,與兩年前的競價排名系統基本沒有什麼區別,只是原來競價排名採用明標,鳳巢採用暗標。

「由於信息不透明,我們只能在百度上花更多的錢。原來一天只要200元,現在必須要500元,才可以維持網站流量不下滑。」做消聲器件的張先生面對 如此現狀根本無可奈何,因為其公司業務90%以上都是來自網上,「但公司月收入才近20萬元,而用於百度推廣的費用就佔了20%。」

明標成暗標

所謂明標和暗標的區別在於,百度競價排名時代,客戶和公眾可以隨時調閱百度競價排名的價格。任何一個關鍵字的價格都是透明的,包括誰購買了此事關鍵詞,出的價格是多少,即點擊一次,需要付多少錢。

而鳳巢基本屏蔽了上述信息查詢,也減少了競價排名發生糾紛的可能性,但客戶也同樣看不到競爭對手的報價,為了讓自己信息排到前面就必須不停地嘗試。

「百度提供的工具估算出的價格,往往會高過實際價格很多。」做化妝品的劉先生表示,從經濟效益來看,現在百度的鳳巢還不如當初的競價排名,至少競價排名很明白地知道要花多少錢,可以排第幾名。

劉先生指出,由於無法看到競爭對手的報價導致不得不出更高的價格來爭取好的排位。如果大家都競相出高價,那麼百度的競價價格整體上就會被抬高,「感覺鳳巢對我們的成本增加了30%左右。」劉先生表示。

張先生也表示,兩年前一天只要花200元左右,公司推廣信息就排名前列,而且公司網站的流量也相當有保障,現在每天要花500元,才能保證流量,甚至某段時間每天少花費一點,公司網站流量就會快速下滑。

「百度鳳巢系統整天說我們的預算不足,提示再不增加預算,推廣廣告就無法顯示在左側頁面。所以現在每天在百度上的花費根本不敢少於500元,否則生意根本無法持續。」張先生說。

百度鳳巢系統搜索出來的結果與競價排名系統相比,頁面並沒有太大區別。除了最右部的廣告位外,競價搜索的結果仍然與自然搜索的結果並列存在左側位置,而且還是排在自然搜索結果之前,不同的只是在鏈接的右下方標註了小小的「推廣」字樣,底色換成了灰色。

正基於上述原因,百度在2009年12月正式推出鳳巢搜索推廣專業版後,業績節節攀升。

2010年百度收入79.15億元,同比增長78%,實現淨利潤35.25億元,同比增長137.4%。這種快速增長的勢頭今年仍在持續,今年一、 二季度,百度分別收入24.36億元和34.15億元,同比增長88.3%和78.4%,淨利潤達10.71億元和16.3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122.8%和95%。

「張冠李戴」

如果說百度鳳巢系統的超強吸金術讓百度推廣客戶無可奈何的話,那百度推廣出現的關鍵詞「張冠李戴」所導致的惡意競爭,可能正是百度控制客戶的手段之一。

「百度關鍵詞設計百無禁忌,客戶可以設計競爭對手品牌的關鍵詞,來實現截取競爭對手流量的目的。」廣州一家團購網站的袁先生表示,他就發現屬於自己 網站品牌的關鍵詞被其他競爭對手購買,導致公司流量在相當一段時間裡被截流。而向百度投訴得到的結果卻是,只要關鍵詞在出價上超過上家,就可以恢復流量。

做機票旅行的林女士透露,五六月公司莫名其妙接到很多消費者的投訴電話,說公司收了錢卻不出機票。林女士上百度一查才發現,有關公司品牌的關鍵詞已經被騙子公司註冊,而能聯繫到騙子公司的方式只有一個400服務電話。

為此,林女士特意向百度公司投訴,但百度服務人員卻答覆,類似問題有很多,要麼貴公司也買同類關鍵詞,出價更高,把騙子打下去。

劉先生表示,在百度推廣人員對上門的企業客戶資質審核形同虛設,只要營業執照複印件等,就可以參與百度的搜索推廣。原來在百度推廣做「廣州貨運」關鍵詞推廣的葉先生表示,他已不再做百度推廣。

易觀國際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6月,中國網頁搜索請求量達289.11億次,其中百度佔有率高達86.8%,谷歌中國份額僅為6.8%,搜搜為2.9%,搜狗為2.2%。

相信正是上述數字的高度壟斷,才讓百度搜索推廣可以百無禁忌。有意思的是,負責百度搜索推廣的推銷人員管理也十分混亂,上述被訪者已是多年的百度客戶,但每週還是會接到很多來自百度推廣的電話,問其要不要做百度搜索推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85

淘寶系一天交易額超52億 電商「光棍節」瘋狂吸金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0159244110/

 「去 年『光棍節』綠盒子的銷售額是1050萬元,今年『光棍節』,綠盒子在淘寶商城的四家店舖銷售總額已超過3000萬,加上綠盒子官網、拍拍、淘寶集市等各 種電商渠道,一天的銷售額突破4000萬,幾乎是去年的4倍。」昨日,當《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致電綠盒子公關經理李婭婷時,電話背景中一片忙亂的嘈雜聲, 她正在綠盒子嘉善地區2.5萬平方米的倉庫給貨品打包。

忙碌的不只是綠盒子一家。去年「雙11」還只是淘寶商城的「獨角戲」,今年,各大電商紛紛角逐「世紀光棍節」促銷,創下了電子商務區別於傳統零售的銷售旺季。

拉動效應

11月11日凌晨剛剛開始的8分鐘內,淘寶商城支付寶交易額突破1億元,20分鐘實現2億交易額,1小時實現4.39億交易額。

淘寶商城官方數據顯示,「光棍節」期間訂單數突破2000萬單,「支付寶」交易額突破33.6億,為去年同日交易量的近4倍;而淘寶網、淘寶商城「支付寶」交易總額突破了52億,這個數字超過購物天堂香港6天的零售總額。

借「光棍節」創下驚人銷售紀錄的並非淘寶一家。從10月底到現在,幾乎整個電商行業都已投入到促銷推廣的大潮之中。

10月24日,騰訊旗下的拍拍網就率先拉開了促銷大潮的序幕。5天的銷售額共計突破7.18億元,同比增幅超過300%。

進入11月,京東、蘇寧易購、噹噹、百度樂酷天、國美網上商城等也殺入戰團。國美網上商城企劃部部長於良釧透露,11月11日當天,全品類銷售額比上月同期超5倍增長。京東商城數據則顯示,京東商城日訂單量超過了40萬單,同比增長超過290%。

「淘寶商城已經把『光棍節』做成了電商業專屬的節日。」樂淘副總裁陳虎說,整個行業都在血拼這一促銷季。

此前,電商行業還沒有專有的促銷季,雖然在商業領域有元旦、春節促銷的傳統,但對於電商業而言反而是淡季。現在通過行業「眾人點火」,拉動效應非常顯著。

網絡品牌雄起

值 得注意的是,在女裝、化妝品、生活電器、童裝、內衣等多個類目,不少網絡原創的「淘品牌」企業的銷量超越同行業的傳統品牌。如裂帛、茵曼、歐莎分別以 1900萬元、1780萬元、1750萬元的成交額拿下女裝類前三,超越了ONLY、歐時力等線下傳統女裝品牌;在內衣類目,歌瑞爾以1800萬的銷量紀 錄遠超愛慕、戴安芬等傳統品牌。

淘寶商城官方數據顯示,光棍節一天內,109家「淘品牌」總計成交3.356億,其中成交金額超過千萬元的有8家,超過500萬元的有16家,超過百萬元的有31家,佔據了淘寶商城網購狂歡節10%的成交額。

二三線地區網購市場正在迅速崛起。淘寶商城數據稱,如以往排名在前十左右的成都,這次躋身城市第四名;整個四川省也躋身全國省級排名第五。這被解讀為網絡購物這趟快車的引擎已經由大城市時尚人群更換為馬力更為強勁的大眾市場

狂歡背後

擁有光鮮的交易額是否就是真正的贏家?淘寶商城在「光棍節」一天內因各種促銷中的異常情況遭到用戶詬病:系統故障、單方面取消交易、先提價再降價、支付困難等問題頻出。

淘寶商城稱,由於零時過後瞬間湧入流量巨大,造成系統擁堵,部分商品一時無法選擇尺碼和顏色等,就此形成部分無效訂單,目前正在與消費者積極溝通。

京東商城為期11天的「光棍節」促銷活動,也因點擊量過大多次出現系統故障。

在「光棍節」狂歡背後,也有不少業內人士對電商扎堆促銷的做法提出異議。儘管噹噹網也推出了促銷活動,但其CEO李國慶卻表示並不看好網上零售商們集體跟風促銷。「一天之內搶錢,不聰明!」

百麗旗下優購網上鞋城CMO徐雷表示,如果能把集中在某一天的「光棍節」錯峰釋放,大型網商找到屬於自己的「盛宴、節日」,不僅將會緩解「光棍節」給物流帶來的巨大壓力,長遠看將會更有利於網購的良性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64

歐洲借殼上市吸金大案真相

http://www.capitalweek.com.cn/article_16302.html

【《證券市場週刊》記者 秦穎】2月7日早上9時許,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外,聚集了數百名群眾,他們均為涉嫌一起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及非法集資詐騙案的受害人。

當天,由於前去參加旁聽的群眾實在太多,法院除保留原法庭審理外,還臨時增加開放了兩個法庭,給沒能進入現場的其餘當事人觀看視頻旁聽。

據瞭解,此次案件的涉案金額達1.57億元,涉案範圍極廣,共計有11個省市、892名群眾被害。一位受害群眾告訴記者,這僅是登記在冊的數字,加上有些掛名的或遺漏登記的,估計受害者超千人。

庭審從上午9點半持續到晚上7點半,控辯雙方就涉案的兩位當事人是否應該承擔刑事責任進行了激烈的辯論。包括兩位當事人本身,也是互相推諉責任、互相指責。法庭上,一場歐洲借殼上市陷阱背後,長達數年的吸金大案真相浮出水面。

新加坡導師出場

空殼公司開啟夢想

一個吸金故事從2006年1月在北京註冊成立中林聯合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下稱「中林聯合」)開始,這一切就顯得不同尋常。

據檢察機關的指控,中林聯合的註冊資金是5000萬元,而通過驗資發現,這5000萬元為借入款,驗資完畢後,已全額歸還,故其實收資本並未到位。

中林聯合的實際投資方為北京世融達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世融達」),據工商部門2005年的驗資報告表明,2005年年底該公司僅「值」50萬元,又哪裡能拿出5000萬元成立中林聯合呢?

世 融達的實際控制人是寧威,其簡歷顯示,父親為北京某檢察院退休幹部。寧威於1991年高中畢業後即進入社會工作,1998年開始在經濟日報社策劃中心擔任 副主任,之後至2001年又調往《人民日報》海外版信息中心擔任副主任。直到2004年,和幾個朋友籌建了世融達,主要從事文化教育、節電器材開發與銷售 等業務。

寧威的經歷原本並不複雜,然而,2004年他遇到了Edwin(新加坡人,中文名戴榮貴),一名在新加坡破產後來到北京找工作的律師。

剛開始,寧威將Edwin介紹給了自己的朋友白峰。因為白峰當時在山西一家叫菲菲森旺的林權銷售公司負責銷售工作,Edwin便被介紹去菲菲森旺擔任培訓講師的工作。

2005年上半年,Edwin和寧威聊天時說起菲菲森旺銷售模式比較好,建議其將此作為投資項目,並通過資本運作最終實現海外上市。

對融資上市情況不甚瞭解的寧威,一直以來把從新加坡過來的Edwin看成是自己在資本市場的導師。雖然之前兩人也談起過一些關於融資的話題,但是一直沒有具體的項目好談。此時Edwin提出這個想法,兩人一拍即合。

於是,寧威開始緊鑼密鼓地註冊跟林業有關的公司。

2006年2月,號稱註冊資金有800萬元的上海中林聯合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下稱「上海中林」)成立。2006年6月,號稱註冊資金有500萬元的湖北中林聯合林木開發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湖北中林」)在湖北石首成立。

檢察機關對上述公司的調查顯示,均為墊資註冊的企業。

3家林業公司的分工卻很明晰:中林聯合購買林地,上海中林進行銷售,湖北中林進行管護。

事實上,成立這麼多公司,兩人是想通過銷售林地使用權及代管林地等方式吸收資金。

在湖北石首購買的林地價格,一般在1000-2000元一畝,最後銷售給客戶的價格從3000-6000元不等,中間的差價由公司賺取;而之後在湖南澧縣購買的林地更加便宜,僅100元每畝,也是通過賺取數倍差價銷售給客戶。

問題是,之所以能吸引客戶購買林地,上海中林需要給出優惠的條件,即承諾客戶年均10%-13%的回報。

公司跟客戶共簽訂三份合同,即:《林木轉讓合同》、《林木管護合同》和《林木銷售合同》,而合同中關於立木材積量的「權威數據」都是由請來的中國林科研院資深研究員、原湖北省石首市楊樹研究所所長等人做的評估。

但事實是,承諾給客戶的每畝到期立木材積量為13-15立方米,結果卻只有6-7立方米材積量。按照合同,不足部分由公司想辦法給客戶補足。

雪上加霜的是,隨著市場價格的變化,到期後每立方米的木材價格在逐年走低。這就意味著,當初跟客戶簽訂的合同,很可能做一單虧一單。

歐洲借殼資本秀

上市上演「黃雀在後」

公訴人在舉證時指出,上海中林跟客戶之間的銷售已經出現了重重問題:如有的向客戶宣傳的林地林權證還沒有辦下來,或者根本還未付錢,就已經拿來賣給客戶;更有甚者,將之前買過的林地重複賣給客戶。

在瘋狂吸金同時,向客戶兌現的壓力也時時壓迫著寧威和Edwin等高管。

2007年底,「偏好」在資本市場掘金的Edwin又看到了機會。他發現菲菲森旺的模式就很成功——即將客戶手中的林權轉換成股權,這樣以後便沒有向客戶兌付之前投資林權的現金壓力,於是他想到了效仿。

寧威同意了Edwin的想法,在資金上全力支持Edwin,讓他具體負責操作將中林聯合帶上市。

Edwin先是在一次大型的論壇上結識了克里斯托弗和羅伯特兩位投行人士,經過他們的介紹,Edwin找到一家在德國上市的荷蘭公司UFC Holding NV(股票代碼:NL0000817005),準備借殼上市。

首 先,中林聯合收購了由美國森林資源私人有限公司(環球)(UFR)全資控股的UFC,持有98%股權(其餘2%為公眾股)。之後,Edwin僅用8000 元人民幣在新加坡買下了一家號稱「擁有12家子公司,四大森林基地,為國際資源供應商」的「新加坡聯合國際森林資源控股集團」,讓該公司和世融達「共同出 資」建立一家離岸公司——「中林聯合國際有限公司」(下稱「林聯國際」)。

事實上,因為中國居民無法直接持有境外公司股權,Edwin又花 了極少的手續費在上海找了家代辦公司註冊了兩家離岸公司:林聯國際為其中之一,林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林業投資」)為另一家。兩公司的法人代表均為孫長 佳,法庭證據顯示,孫長佳只是代持,實際控制人仍為寧威。至此,UFC的股權又調整為:北京世融達持股67%、林聯國際持股23.1%、林業投資持股 9.9%。

而林聯國際和林業投資的股份則是轉化為客戶持股的部分。

為了讓客戶持股顯得更加正規,中林聯合還搞了股權證。寧威在一份筆錄材料中坦承:由於成本較高,我們從代理公司處要來了股權證的模板,由公司自己打印出來。

這 些都是小錢。公訴人的材料指出,歐洲的這家殼公司本身只值10萬歐元,但是Edwin卻問寧威要了45萬歐元用於支付投行費用,且這45萬歐元也沒有全部 的發票。加上10萬歐元「股票經紀費」、10萬歐元作為賬戶保證金仍存在德國銀行,Edwin承認共計花費了65萬歐元用於購買價值10萬元的殼公司。

但公訴人仍指出,Edwin用於歐洲借殼UFC上市的費用遠不止這些,僅有記錄的就已經超過1000多萬人民幣。可Edwin卻在法庭上說不出這些錢的去向。

其中有個小細節,也一度成為庭審現場爭論是否屬於欺騙客戶的焦點之一。

Edwin 當初買下殼公司UFC時,該公司的股價僅0.01歐元。Edwin和寧威在克里斯托弗、羅伯特的介紹下,在慕尼黑的一間酒吧,認識了股票經紀馬特。在 Edwin和寧威之前的供述中,兩人均承認見過馬特並給他10萬歐元「股票經紀費」,拜託其將股票從0.01歐元炒至0.5歐元以上,但在庭審中兩人卻矢 口否認這件事,只是承認見過。

不管承認與否,當時的股價確實從0.01歐元漲到了0.51歐元。在這樣的背景下,2007年11月至 2008年6月,之前的192名購林客戶以每股人民幣6.5-9.5元不等的價格將價值人民幣6797萬餘元的林地使用權折換為在薩摩亞註冊的林聯國際有 限公司和林業投資有限公司股權。

其中,1股離岸公司股權等同於1股UFC股票。但問題是,當初花費人民幣6.5-9.5元購買的股票,目前每股僅剩0.03歐元。

一張發票吹泡泡

林地估價子虛烏有

當然,除了上市後將一部分林權轉成股權,中林聯合還需要不斷地有新資金的進入,因為在UFC的官網上,其宣傳的戰略目標是要到2011年成為中國的十大林業公司之一。

其官網的財報顯示,2006年、2007年、2008年在中國的收入均達幾十億元,利潤均有近千萬元。且每年還能保持20%的增長。

如此巨額的銷售額實在令人難以想像。

據公訴人的材料證實,2007年9月3日的一份評估報告,就是完全偽造。

該評估資料是由西門(遠東)有限公司提供,是對江西九江一塊1萬多畝林地的估值報告。做估值報告的目的是,中林聯合想借此機會,以資產注入為由頭,在資本市場募集更多的資金。

但事實是,中林聯合從始至終都沒有購買過該塊林地。

一 份來自九江新園農林開發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繆澤榮的筆錄證實,湖北中林的負責人寧勇(寧威的姐姐)曾多次去過林地考察,也曾許諾欲購買該林地,甚至還提出讓 繆先開發票再付款。繆為了能做成生意,還真的去當地國稅局開具了805萬元的發票給了寧勇,但是寧勇這邊卻遲遲未支付任何費用,卻拿著這張發票宣稱對九江 林地付過定金。

2007年底,這份意味著宣告「中林聯合對九江林地主權」的報告出來以後,投資客戶對中林聯合更有信心了。在一些宣講會上,主持人甚至把這點結合進股票中,暢談未來股票會漲至25歐元以上,並讓大家把握好機會。

一方面,這些資料被堂而皇之地放在了網上,九江新園農林開發有限公司有關人員看到後打電話給寧勇,要求撤銷不實的收購林地信息,但是中林聯合竟不予理睬。

另一方面,中林聯合也早有準備,在還沒撕破臉皮之前,就已經向繆要了一間九江新園農林開發有限公司的辦公室,付了10萬元租金,在外面掛了塊中林聯合的牌子,請了幾名工作人員專門接聽來自上海等地客戶的諮詢電話。

甚至在繆澤榮於2011年4月27日被派出所找去做筆錄的當天,寧勇還打電話給繆,關照他如果公安局找到他,要他承認中林聯合購買林苗支付的800餘萬元情況是屬實的,還希望繼續合作等。

即使是一份假報告本身,中林聯合甚至對數據不滿還要加以干涉。

為此,公訴人提出的大量證據證實,報告其實是做了兩次。第一次是估價8000萬元人民幣,第二次是1.13億元人民幣,而之所以是這樣的結果,雖然現場不能承認,但極可能是寧威的意思所致。

此外,包括UFC官網上一些關於業務的介紹等,全都是誇大不實、甚至不存在的。

如關於蘑菇的培養。該公司網站介紹,2007年1月,該公司已開始種植蘑菇和自由放養鵝等,但這些業務,據寧勇在筆錄中反映,其實早就因為不賺錢結束了。

此外,其官網上還刊登了2010年7月1日,該公司的註冊資本將從50萬歐元增加到150萬歐元。但據寧威自己在筆錄中反映,自公司買殼後,從來沒有注入過資金。

主角囊中空空

高消費背後巨款何在?

那麼,高達1.57億元的集資款到底被用到哪裡去了呢?

跟「龐氏騙局」不同的是,寧威等人所募集的錢並沒有太多是用後款補前款的。除了在2007年曾返還過278萬元外,再無所出。

本刊記者在一份2007年3月25日的《中林聯闔第二屆第二次董事會決議》中看到,該公司2006年的利潤約為680萬元,被黃舒、白峰、寧勇三人按比例分掉。

而其餘包括庭審現場公訴人羅列的一些數據:上海徐家匯國際大廈的房租5000萬元、員工工資3000萬元、湖北公司的運營費用、廣州公司、宜興公司、上市費用等等。

但令人感到疑惑的是,作為公司老總,寧威目前名下基本沒有什麼資產,既沒有股票、房產,又沒有存款。就是過去有過一輛轎車,也已經賣給別人。而其在北京居住的房子,據說是其母親買了給他住的。

有幾個受害人曾在檢察院看到過寧威消費的記錄,其中有一筆吃飯費用竟然消費了5萬元。另外還有一些消費,只有記錄沒有發票,根本說不清是用掉了還是被放進了個人腰包。

此外,本案的另一被告Edwin也被被害人質疑為高消費、賬目不清。特別是其在德國多次出差的幾筆費用,很多都沒有發票。

本刊記者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Edwin在中林聯合的時候即領取了高工資,僅2006-2008年三年,共計獲得工資報酬達198萬元。

庭審現場,寧威表示能夠接受懲罰,希望求得諒解。但Edwin卻表示不接受任何罪名的指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28

太平洋直購網3年吸金數十億 涉嫌傳銷執法卻難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3/19/224522.html

這是一個牽涉至少數十億資金、自稱擁有遍及全國1000多萬會員的電子商務網站。在其高喊「全球首創的創富新模式」時,卻因涉嫌拉人頭、層層批發「未來利潤」,被質疑變相搞傳銷;網站拿還沒產生的利潤吸收公眾投資,涉嫌非法集資。

爭議與困惑持續了4年。至少十餘省(市)的公安、工商等執法部門對其認定不一甚至相反,甚至同一省(市)的不同執法部門認定都相互矛盾。

在該網站總部所在地江西省,更是出現戲劇性的反覆:2009年,南昌市公安局曾以涉嫌傳銷對其立案,2010年11月卻認定「不構成犯罪」而撤案; 但2011年,該局又根據江西省政府的要求再次立案;2011年7月,江西省公安廳因與省政府其他部門「意見不一致」,發函請示省政法委協調,江西省政法 委回覆時,一方面建議「請示國務院有關部門」,一方面要求及時預防該案「影響社會穩定的隱患」。

如今,越來越多的會員以受害者的身份站了出來,但國家層面卻始終沒有明確說法。今年2月,河南確山縣人民法院一審判定太平洋直購構成傳銷,二審開庭後卻遲遲判不下來。

這家網站名叫太平洋直購官方網,是江西精彩生活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旗下的電子商務平台,於2008年12月18日正式上線。

太平洋直购网3年吸金数十亿 涉嫌传销执法却难

2010年9月27日,南昌江濱賓館,太平洋直購網開招商會。

太平洋直购网3年吸金数十亿 涉嫌传销执法却难

眾多渠道商在《聯名信》中呼籲有關部門制定電子商務法律。早報記者高劍平圖

提起太平洋直購,40歲的陳輝宇就語調變高,恨得咬牙切齒。

陳輝宇是山東濱州人,在企業摸爬滾打20年後,腰包「小有存款」開始試水投資。然而,在邁入不惑之年的關口,他卻被太平洋直購官方網(下稱「太平洋直購」)「給套牢了」。

2011年3月,陳輝宇經朋友介紹後,交納35萬元(自己出資17.5萬元,向「精彩生活」貸款17.5萬元)的保證金成為了太平洋直購的三級誠信渠道商戶(下稱「渠道商」)。然而,在幹了一段時間後,他卻發現「這活說啥也不能再幹了」。

陳輝宇說,太平洋直購的「招商」與「批發」業務「其實是騙人的行當」,要想拿回保證金,只能「拉人頭」,騙自己的親戚與朋友。

在太平洋直購,很多渠道商都遭遇了與陳輝宇一樣的窘境。去年7月以來,質疑並要求退出太平洋直購的渠道商絡繹不絕。有人向工商投訴,有人報警,還有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他們當中有人當初抵押了房產、借了高利貸,如今無錢就醫、妻離子散或無家可歸。

線上購物線下「拉人頭」

太平洋直購有自己的在售商品,返利模式也不同:無論是自己消費還是拉別人入網消費,都能獲積分返利。

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網站,開展的是何種業務?

早報記者經多方調查後發現,這是一個「神奇」的BMC(新型電子商務模式BusinessManagerConsumer)電子商務模式,不但拉人網上購物可獲返利,更可以線下「拉人頭」購買、批發「虛擬貨幣」,更神奇的是該模式還可以貸款幫你購買更多的「虛擬貨幣」。

公開資料顯示:江西精彩生活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精彩生活」)成立於2007年7月,坐落在江西南昌慧谷·紅谷創意產業園,辦公面積4000餘平方米,註冊資本經變更後已增至1.5999999999億元,近300名員工。

登錄太平洋直購的網站,在售的衣服、皮具、煙酒等商品種類繁多。會員是免費註冊的,其網站購物模式與市面上的返利網站有些相似。所謂返利購物,即通 過返利網站可以對比商品,直接訪問其他購物網站,在購物網站下完成訂單就能在所註冊的返利網收穫不同的返利,或是積分或是現金。

不過,太平洋直購有自己的在售商品,返利模式也不同:無論是自己消費還是拉別人入網消費,都能獲積分返利。

而爭議的核心是,太平洋直購提出了「PV」的概念——該公司稱,「PV」指代「未來利潤」,是用以鎖定未來消費的電子消費券,1PV對應7元人民 幣,其實就是一種虛擬貨幣。其最特別的地方在於:會員通過交納保證金購買「PV」成為渠道商,高級別渠道商可以將「PV」批發給低級別渠道商,賺取不同比 例的獎金。

依「精彩生活」的資料:太平洋直購的渠道商共分十二級,最低為合格渠道商,最高為全球渠道商,需交納的保證金由7000至7000萬元不等;截至2011年11月,太平洋直購已開發了34個省、477個市、2750個區縣市場,已近1000萬會員,渠道商已破10萬。

不僅如此,陳輝宇等渠道商說,太平洋直購的業務其實分成了兩塊,「線上」購物與「線下」招商。如果你只登錄太平洋直購的網站,是看不出它真面目的。

他們說,當初就是奔著巨額的獎金返利,才交納保證金加入太平洋直購的。不過,要想賺取獎金並拿回保證金,你就需拉他人「入局」,將自己「頂」出去。

就此,「精彩生活」給早報記者的資料中稱:渠道商戶是須具備工商營業執照的企業法人或者個體工商戶。而「精彩生活」董事長唐慶南在接受早報記者專訪 時稱太平洋直購確實在「線下」發展了人,但與傳銷中的「拉人頭」不同,此外「精彩生活」不是與自然人合作,而是與工商營業執照合作。

但朱建華等10餘名渠道商稱:當初交納保證金成為渠道商時,「精彩生活」並未要求提供企業法人或個體戶的工商營業執照,「我們壓根就沒有聽說過,也沒交過」;然而,到了2011年7、8月份,「精彩生活」卻突然要求補交工商營業執照,到工商局辦證或找到授權企業都可以。

渠道商朱建華與盧紅稱,他們進行了補辦,而且都是通過找企業授權的方式,而高蘭英等10名渠道商稱,因心存質疑至今都沒補辦。

談及此事,孫樹茂等渠道商指責:「精彩生活」台前與台後做的不一樣,「就是個騙人的玩意」,「可以說90%的渠道商都是在沒有提供工商營業執照的前提下交了錢成為渠道商的。」而他們向律師諮詢後得知,「精彩生活」靠「拉人頭」,廣收自然人的錢是涉嫌非法集資的。

唐慶南曾告訴早報記者,起初沒有工商營業執照而交納現金的人,也曾把他們辦成渠道商,但後來連補辦工商營業執照都不允許了,現在還有很多人欠著工商營業執照。因為渠道商是純自然人的話,會被說是「拉人頭」,「精彩生活」想辦法從各個環節與「拉人頭」區別開來。

陳輝宇等10餘名渠道商稱,「精彩生活」在招商中還推出貸款服務。如,陳輝宇自掏腰包17.5萬元,另向「精彩生活」貸款17.5萬元,共交納保證金35萬元。

就此,唐慶南承認「精彩生活」借款給渠道商「幫他們鎖定更多的PV」,年利息低於銀行的4倍。去年,陳輝宇的貸款年利率為15%。

宣稱政府支持並將上市

「精彩生活」沒有正式對外提及上市的信息,但其提供給早報記者的資料中確有對上市的「暢想」。

現在回看,陳輝宇稱自己是被太平洋直購全球總監、自己的朋友王宗軍「忽悠」進去的。陳輝宇說,王宗軍已因涉嫌傳銷被羈押在山東聊城看守所。

陳輝宇說,與王宗軍是10多年的「老朋友」。去年初,王宗軍向他推薦太平洋直購,「他說這個東西很好幹,一年可以掙100萬元;這個東西是政府支持的。」

陳輝宇稱,王宗軍宣稱自己的一個手下做到了全球渠道商,買了13輛奔馳350,每輛價值120萬元。王宗軍還當場拿出了很多宣傳報導,證明太平洋直購的合法性,還稱南昌市公安局已經認定太平洋直購不是傳銷了,並拿出南昌市公安局撤銷案件決定書的複印件。

陳輝宇還是有些疑慮,他不大相信天上掉餡餅的事。不過,王宗軍的動作卻很快。陳輝宇說,王宗軍先拉他去青島,後又拉他到了南昌,分別參加了太平洋直購的培訓班與招商會。開完招商會後,陳輝宇又被請進了「精彩生活」總部。

「培訓後叫大家寫保證書,保證一年內想達到什麼級別,很多人表決心一年內做到全球渠道商,信心爆棚。」陳輝宇說,那時「好像幾百萬就在你眼前」。

「講了兩天,然後就讓我交錢成為渠道商,我就把錢給他(王宗軍)了。」陳輝宇說。交了錢後,他又被拉去參加了一些培訓班。然而,待回到山東老家自己 「招商」時,陳輝宇卻發現與太平洋直購的招商宣傳「不是一回事」,「要想拿回保證金,就得拉自己的親戚朋友交錢進來,親戚朋友要想『解套』,也得靠欺騙熟 人。」

陳輝宇又上網查了很多東西,發現「上當了」。隨後,他提出退款要求,卻因過了「冷靜期」,遭到「精彩生活」的拒絕。唐慶南也向早報記者證實,渠道商在合同簽署之後,有15天到45天的「冷靜期」,這期間可以獲無條件退款,但過期「就堅決不可以退了,只允許互相之間轉讓」。

陳輝宇說,太平洋直購招商套路就是先忽悠你出資,然後又靠培訓等途徑「扶持你」,一旦拖過了「冷靜期」,「找人都找不著了」。

4個多月來,很多渠道商向早報記者講述了與陳輝宇相似的遭遇。河南與新疆的一些渠道商稱,當時招商人員還宣稱太平洋直購幾年後就會上市,到時渠道商們還會分到乾股。

翻閱公開資料,「精彩生活」沒有正式對外提及上市的信息。但其提供給早報記者的資料中確有對上市的「暢想」:公司上市後市值就可達30770億美元。

太平洋直購稱,在給渠道商的「風險提示」中提醒:切勿盲目相信虛假不實宣傳。不過,孫樹茂等渠道商稱,當初太平洋直購招商時壓根就沒提供該風險提示資料。

而2012年1月7日,「精彩生活」在其企業網站上稱,在兩年多的市場運作中,發現有極少數個別會員在進行市場推廣時,將其過往經營直銷時的運作方 式或經驗運用到市場推廣中;渠道商不可假借「交納保證金以換取購買未來『公司上市原始股』資格」、政府名義等手段進行市場推廣與虛假宣傳。

「精彩生活」將市場推廣中出現的虛假宣傳推到了渠道商個人頭上,稱與公司無關。唐慶南說,「精彩生活」為了規避這些,「冷靜期」內會對交納超過7000元的全部渠道商進行電話回訪,設置了多項詢問內容,以確保對方是真正理解BMC模式後真心願意加入的。

新疆的孫樹茂、李世玲等人稱他們根本就沒有去過「精彩生活」的總部,因「上線」是老朋友、老同事,只是參加了新疆的招商會與宣傳後,就掏了腰包,他 們稱,當時「暈暈乎乎」就進了太平洋直購,對返利模式也不是很瞭解,不僅沒聽說過「冷靜期」,也不知道要將保證金交給第三方銀行凍結監管的賬戶監管協議。

郭國魯等渠道商則稱,在「冷靜期」內沒接到過「精彩生活」的回訪電話。有的稱曾接過一個「精彩生活」電話,但對方粗略問了下就掛了電話。

「下線」為「上線」賺錢

郭國魯等渠道商稱,賺錢的都是最初投太平洋直購的人,如同傳銷中最先加入的「上線」一樣,賺的是「下線」的錢。

投資太平洋直購會不會發財?答案是「有的」,甚至是瘋狂的。吳瑞祥稱,他身邊的一些朋友成為太平洋直購的渠道商後,確實賺到了錢,有的甚至還夢想著坐在家裡靠吃太平洋直購的獎金養老。

在網絡上搜索太平洋直購,會彈出來很多太平洋直購渠道商現身說法「賺了大錢」的文章和視頻,有的聲稱9個月大賺900萬元,「彷彿天上掉餡餅,不加入太平洋直購就是傻瓜」。在太平洋直購與「精彩生活」的網站上,還有窮困大學生加入太平洋直購年賺百萬的「成功分享」欄目。

郭國魯等渠道商稱,確實有渠道商賺錢了,但賺錢的都是最初投太平洋直購的人,就如同傳統傳銷中最先加入的「上線」一樣,賺的是「下線」的錢。

孫樹茂投給早報的投訴材料稱:交錢幾天後就後悔了,因尚在「冷靜期」內,就申請退款;然而「上線」何玉琴等人卻專程從外地趕到新疆烏蘇市,「勸我不要退出,向我保證1-2個月幫我收回本。」

孫樹茂說,經不住老同事信誓旦旦的苦勸,他放棄了退出的念頭。然而,時至今日,「上線」並沒有幫他批發「PV」,而「精彩生活」也以過了「冷靜期」為由拒絕為其辦理退款。

如今,提起何玉琴,孫樹茂的牙齒好似咬得作響。他說,「上線」為了賺「下線」的錢,就是這樣的欺詐與無恥。

在諸多投訴的渠道商中,朱建華的「招商」業務做得算不錯。為此,今年春節後,他陸續接到了「下線」的興師問罪。

「我跟他們說,不管幹什麼行業,投資肯定是第一位的,這個是自願的,如果說上當受騙,我也是受害者。如果有一天這個網站不在了,我肯定和你們一起去投訴追回自己的錢。」朱建華說。如今,朱建華已自動停止了「招商」,與其他渠道商一起,要求太平洋直購退錢。

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渠道商以受害人的身份站了出來,控訴太平洋直購欺詐,涉嫌傳銷與非法集資。在河南,郭國魯腦瘤病復發已無錢就醫;在新疆,王慧因「被太平洋直購欺騙、套牢」已賣掉了唯一的房產償還高利貸。

涉嫌傳銷執法卻難

面對工商處罰,「精彩生活」不服,將作出行政處罰的工商局告上了法庭。

陳輝宇等渠道商稱:太平洋直購令人氣憤,但監管部門的執法卻更令人困惑。

其實,太平洋直購在運行4年的時間裡,獲得了社會上的一些認可。唐慶南也因BMC模式的創新摘得了多項個人榮譽,如2011年1月,被商務部國際貿 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授予「誠信中國·創新先鋒人物」等。然而,質疑的聲音從未停止過,學者、媒體打起了嘴架,執法部門也展開了行動。

公開消息顯示,2009年以來,山東、河南、黑龍江、重慶、北京、成都、南昌等地的公安、工商對太平洋直購展開過調查。而唐慶南稱,安徽、湖南、湖北、內蒙古等省的執法部門也「調查過」。

然而,時至今日,這些案件在偵辦過程中卻出現了不一致。近日,山東聊城東昌府區與莘縣公安局辦案負責人告訴早報記者:偵辦的太平洋直購涉嫌傳銷一案已進入了起訴程序。不過,重慶、北京、黑龍江與成都警方卻尚未傳出下一步的消息。

在江西,南昌市公安局更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2010年11月11日,南昌市公安局作出了「不構成犯罪」的撤銷案件決定書。不過,國家工商總局直銷監督管理局今年2月在其官網回覆網友留言時稱:2011年根據江西省政府的要求,南昌市公安局對「精彩生活」已再次立案。

就此,南昌市工商局一敖姓負責人今年3月12日確認「南昌公安正在偵查」。然而,南昌市公安局始終沒有回應早報記者的採訪。

不過,在公安部門「舉步維艱」時,多地工商部門卻加大了調查力度。2011年8月,駐馬店工商局責令「精彩生活」立即糾正違法行為,並作出沒收違法 所得3371萬元,罰款200萬元的處罰決定;長春市工商局也根據「精彩生活」涉嫌傳銷違法,下達擬對其沒收違法所得3312.8萬元,處罰款200萬元 的決定。

2011年11月,唐慶南稱包括江西在內的多省市工商部門一直在懷疑太平洋直購涉嫌傳銷。而面對工商處罰,「精彩生活」不服,將作出行政處罰的工商局告上了法庭。

事實上,在唐慶南發表這番言論前的2011年5月10日,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法院作出行政裁定:解除對唐慶南200萬元銀行存款的凍結;2011年6月7日,商丘市工商局梁園分局作出了同意辦案機構對太平洋直購涉嫌傳銷的銷案建議。

然而,2012年的2月6日,河南省確山縣人民法院作出的行政判決書認定:太平洋直購的經營行為構成傳銷,駁回其訴訟。

一審宣判後,「精彩生活」提起上訴。3月9日,「精彩生活」的代理律師羅明華與駐馬店工商局宣傳幹事均稱:目前,二審已開庭審理完畢,法院尚沒有宣判。

太平洋直購到底是拉大旗作虎皮還是確實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2011年,國家工商總局直銷監督管理局在其官網上回覆網友留言時明確:政府沒支持(太平洋直購)。

不過,「精彩生活」董事長唐慶南的一些說法卻頗具玩味。

唐慶南在接受早報記者專訪時,多次抱怨自己總是被全國各地的執法部門調查;然而在網絡流傳的一個拍攝於今年春節後的視頻上,唐慶南甚至向台下的渠道 商們宣稱:「原來(當警察時)我們的一把手,現在是我們的省局局長經常到這裡來,每三個月(或隔)兩天都來,他一直都是默默在支持我。」

各地職能部門定性不一

國家工商總局官網稱「太平洋直購涉嫌傳銷,目前多地工商部門正在進行查處」,但「尚未定案」。

早報記者在調查中獲悉:對太平洋直購的定性與查處,遠比已公佈的信息更複雜。

如南昌市工商局一敖姓負責人稱「我們工商一直認為太平洋直購涉嫌傳銷」;而唐慶南稱,江西工商在獲知公安撤案後「(鬧)上去了」,而唐慶南今年春節後甚至稱「把南昌市工商局告到了法院」。

早報記者獲知的一份文件顯示,江西省公安廳曾向江西省政法委出具了《關於協調有關部門對江西精彩生活投資有限公司有關問題進行研討定性的請示》(贛 公綜[2011]9號)。2011年7月11日,江西省政法委在覆函中稱:至於省公安廳與省政府其他部門意見不一致,請分別請示國務院有關部門作出答覆後 再行處理。

而河南駐馬店法院的二審似乎也遇到了困境。2012年3月8日,該案一審的審判長與法院其他工作人員對此案都很謹慎。而確山縣人民法院一李姓工作人員告訴早報記者:「這個案子爭議太大,我正在與刊登的網站交涉,叫他們撤下該案的一審判決書。」

3月9日,駐馬店市工商局一接受採訪的工作人員稱該案將於3月11日二審宣判,但截至早報記者發稿時仍然沒有下文。

見執法部門遲遲給不出說法,有的渠道商已展開了「自救」。

3月8日,陳輝宇的律師稱接到南昌市紅谷灘區人民法院的通知:4月20日開庭審理陳輝宇狀告「精彩生活」退保證金一案。這是逆今為止,渠道商狀告太平洋直購獲立案的第一起民事案件。

不過,該案卻顯得有些蹊蹺。陳輝宇說,2011年向法院提交訴狀時,法院一直以公安正在調查為由(先刑事後民事)不予立案,現在又突然立案了,難道說南昌市公安局再次終止了刑事調查?

蹊蹺的地方還很多。據早報記者拿到的資料,南昌市公安局對「精彩生活」進行撤案是經報請國家公安部經偵局同意後作出的。然而,山東聊城的公安辦案人員稱,已進入起訴階段的太平洋直購涉嫌傳銷案也是「上報了公安部的」。

連日來,早報記者試圖再次採訪唐慶南,但其手機一直由秘書接聽,採訪未獲成功。不過,唐慶南曾在一視頻中對渠道商稱:「過年前,國家工商總局市場司(市場規範管理司)認定我們是中國創造、領先世界的新模式,但直銷司(直銷監督管理局)一直認定我們涉嫌傳銷。」

難道國家工商總局內部在太平洋直購是否違法的認定上也在「打架」?至早報記者發稿時,此說法尚無法核實。

不過,通過觀察一年來工商總局在官網回覆網友的留言中還是能夠看出一些端倪:自2011年以來,國家工商總局官網上,由直銷監督管理局回覆網友留言時反覆稱「太平洋直購涉嫌傳銷,目前多地工商部門正在進行查處」;然而始終沒有給出明確說法,稱「尚未定案」。

呼籲電子商務立法

渠道商說,希望國家層面儘早研討給出一個定性或明確說法,「精彩生活」的經營行為若違法就盡快查處。

唐慶南告訴早報記者,廣州、深圳、上海等地的招商部門都曾到「精彩生活」考察並邀請「精彩生活」前往發展業務,他還稱上海嘉定有關部門也曾考察過2次,希望「精彩生活」總部搬到嘉定安亭鎮,給了很多優惠政策。但早報記者尚無法核實這一說法。

唐慶南稱,上海的太平洋直購渠道商已發展了很多。而太平洋直購網顯示,上海市的省級與市級渠道代理商已招商完畢。在一些招商現場會,上海的渠道商還作為成功代表上台講話。

趙文秀等6名渠道商稱,現在只有一個目的:拿回自己所剩的保證金。郭國魯說,他的願望是拿回錢後抓緊住院治療,而王慧稱,她希望重新買個房子安個家。

朱建華等人說,希望國家層面應該儘早研討給出一個定性或明確說法,「精彩生活」的經營行為若違法就盡快查處;若合法,則還企業一個正常的經營環境。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3月發佈數據稱:截至2011年12月,中國網絡購物用戶已達2.03億,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已達8019億元;加快電子商務立法、規範電商環境已刻不容緩。

戴華珍等渠道商在《聯名信》中稱:希望有關部門快速制定網絡法律條例來公正地制裁非法電子商務。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陳輝宇」為化名;早報記者黃志強對此文亦有貢獻)

採訪

網站創辦人承認「使用保證金」監管存在法律空白

45歲的唐慶南承認自己是原「立新世紀」的經銷商。「立新世紀」曾被深圳市工商機關依法查處過,2004年,「立新世紀」傳銷案被國家工商總局列為全國十大傳銷案件之一。

據直銷業媒體《中國直銷》報導:2007年6月,唐慶南晉陞為「立新世紀皇家總裁」並於香港參加頒獎典禮;晉陞一個月後,唐慶南便創建了「精彩生活」,隨之推出了「太平洋直購」。

去年11月24日,唐慶南在江西南昌的「精彩生活」總部辦公室接受了早報記者的專訪。

東方早報:人們對太平洋直購爭議的焦點在哪裡?

唐慶南:今天的電子商務很簡單,廣義上就是人的運作,誰不想粘住更多的人?你要做的就是拿出什麼模式粘住人,還不能違法犯罪。對於企業來講,只要法不禁止我就可以為,我可能把各行各業的優勢都拿來,與其說它(太平洋直購)像傳銷,還不如說有的方面像直銷。

東方早報:網上流傳著很多太平洋直購招商視頻,招商人員的言辭與場面和傳銷很像。

唐慶南:公司的這批人以前有人是干直銷的,他們在招商會上的語言、肢體與營造的氣氛有直銷或傳銷的影子。這個沒辦法,公司成立時間短,還沒有形成(成熟的)企業文化。

東方早報: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在質疑與投訴?

唐慶南:一些人不懂這個新模式,我們的新模式觸動了舊模式的利益。

東方早報:南昌市工商、公安部門何時以涉嫌傳銷對太平洋直購調查?

唐慶南:從2009年6月,工商就開始來查了。2010年7月,南昌警方與工商的聯合調查組統一行動,在馬路上把我抓了,第二天放的,執法人員也拿走了公司內所有的電腦芯片;直到2010年11月,南昌市公安局在調查後才作出「未涉嫌犯罪」的撤案決定。

東方早報:目前江西省的哪些政府部門與警方的意見不一致,還在懷疑你們是在搞傳銷?

唐慶南:南昌市工商局,一直到現在都說我們涉嫌傳銷,懷疑我們背後有個秘密網站,有另一本賬。

東方早報:這麼多省(市)的調查,那麼太平洋直購是否曾與相關職能部門進行過溝通?

唐慶南:一直在溝通,商業利潤如何來,公司的信息都反饋的;我們主動把相關材料遞給國家工商總局、公安部等多個職能部門,就是想把BMC模式說清楚,主動去坦白,去和他們溝通。

東方早報:BMC的爭議很大,內部職工認同嗎?

唐慶南:確有一些職工懷疑自己是在搞傳銷,有人心虛,見到警察就嚇跑了;特別是公司技術人員不理解,心裡不踏實,公司就與他們進行溝通;現在(公司)招聘新人首先就是溝通,能理解BMC的就來,不理解就不要來了。

東方早報:「精彩生活」稱,廣州、深圳、上海等多地政府前來招商,有沒有談過企業涉嫌傳銷這一塊?

唐慶南:我們第一個談的就是這個,你是否認可我們的經營模式,能接受就談,不接受就不談了;深圳市是非常接受的,反過來教育南昌市工商局局長,這根本就不是傳銷。

東方早報:「精彩生活」一直在宣稱打造「誠信企業」,但卻成了質疑聲最多的電子商務模式。

唐慶南:一個新鮮事物出來,肯定會有質疑,沒人說那就出了鬼;一路走來非常不容易,被查得太多,沒有底氣,沒有抗壓力早就干不下去了;6年了,我們的所有股東都沒有過1分錢。這個是公安比較佩服的,如果我們分了幾千萬,現在就沒有這個底氣了。

東方早報:太平洋直購網上的商品基本是零利潤,你們還提前發放大金額的獎金,你們的贏利點在哪裡?

唐慶南:從泛金融的角度講,我們是零成本拿錢。比如說7000元錢交保證金,你通過消費最快的速度把7000元拿回去都要50天。

東方早報:拿錢生錢的壓力在哪?

唐慶南:近年來團購網全國燒錢,都是風投的錢。我們哪來的錢?是無數老百姓草根的錢,所以被盯得緊。

東方早報:交納「保證金」成為渠道商也是一種投資,你認為渠道商的風險主要在哪裡?

唐慶南:它的風險就是資金沉澱的時間。比如說,這個錢根本就沒有,你拿房子去抵押貸款或者去外面借高利貸,你肯定有風險。

東方早報:保證金這一點,人為影響因素太大,如何保證其安全性?

唐慶南:其實,國家將來可能會對保證金過度使用這一塊,出台一個完善的東西。因為人為操作因素大,可能還會有事情(發生),國家在這方面法律存在空點。如果不去亂動保證金,不可能出現什麼問題,問題是企業要生存發展他肯定要動的。但動的話,怎麼樣去規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