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iPad衝擊中奮起 找到新天堂 苦蹲三年 訊連躍居Win 8影音軟體龍頭

2012-7-16  TWM




Win 8產品還沒開賣,已有一家軟體廠在OEM市場拿下九成市占率,它是訊連。最近三年,訊連因受Win 7、iPad衝擊,九成生意受影響,但在緊急轉向苦撐待變後,終於抓到另一個再起的機會。

撰文‧賴筱凡

炙熱夏天的開頭,南港展覽館人潮川流不息,有些人捧著專業單眼相機猛朝櫥窗裡的筆電拍,有些人則已忍不住把玩起一旁的展示機,他們來到這裡,就為一個目的:Win 8。

隨 著Win 8在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亮相,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宏碁董事長王振堂、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宸鴻董事長江朝瑞等科技大老們,紛紛出面拉抬 Win 8的聲勢。看著這批曾被iPad打得落花流水,「想圍攻光明頂,卻連梯子都找不到」的筆電大軍,從末日回到天堂,有一人的感受比任何大老都深,她是訊連總 經理張華禎。

從軟體股王變市場孤兒

Win 7、iPad出現如同末日張華禎與在台大資工系任教的丈夫黃肇雄,把訊連從教授帶著學生的八人小工作室,拉拔到營業額達數十億元,年年每股盈餘(EPS) 都有六、七元水準的台灣軟體龍頭。訊連的產品,讓戴爾、惠普、宏碁、華碩等大廠銷售的電腦上都少不了它——那些你曾經耳熟能詳的字眼,像是看電影時用的 Power DVD、剪影片的好幫手「威力導演」等。

只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三年前,微軟把手伸進影音軟體,接著蘋果iPad出現,一切都變了。

「訊連以影音軟體起家,搭著惠普、宏碁等大廠的筆電一起賣,所以OEM(委託代工)是訊連的主要營收來源;可是,微軟在Win 7平台裡,把這塊餅拿回去自己做,等於是斷了訊連的生路。」業內人士解釋,微軟給了訊連一記重拳,蘋果iPad又宣判光碟機之死,再捅一刀。

「平板電腦沒有光碟機,即使是英特爾當時積極推廣的超輕薄筆電CULV(即現在的Ultrabook),為了做到輕薄,也捨棄光碟機,對訊連這類以套裝軟體為生的軟體廠來說,幾乎是一場災難。」一名觀察軟體產業多年的分析師說。

趨勢風向一轉,資本市場資金流向動作更快,短短一年時間,訊連股價從一三一.五元,一路下跌到連五十七元都不到。

那時候仰天無語,「我們常常在想,訊連的技術並不差,為什麼這樣?」即使現在回憶,張華禎硬擠出的那抹微笑,依舊帶了點苦澀,「你不知道該怎麼辦,該從何做起。」她說。

搶占Win 8九成市場

只 要實力夠 就有生存之地向來自信的張華禎,從擔任趨勢科技全球執行副總到經營訊連成為上櫃股王,無往不利,不料精明如她,也落入太依賴供應慣性的陷阱,一旦大廠轉向 或市場變革,就措手不及。「我們醒了,光靠品牌廠搭售,是行不通的,消費者沒有忠誠度。」張華禎花了不少時間,才認清這個事實。她回頭找新的獲利模式,釐 清百人OEM團隊無用武之地,反倒只有十人經營的消費市場,才是救星。

於是,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OEM團隊全部調到消費團隊去,「過 去,我們的產品搭著宏碁、華碩的電腦賣,消費者買的是宏碁、華碩,不是我們;現在,我們要消費者買軟體,就是買訊連。」張華禎與訊連的主管們,把訊連的所 有優、缺點攤在桌上,「我們的技術很強,產品好用,沒道理消費者不買。」問題出在,消費者對訊連的品牌印象不夠,所以,他們得從重度使用者下手,也就是那 些對剪輯影音有高度興趣的人。

訊連也試著跨到手機、平板軟體去,黃肇雄帶著研發團隊,做出一套能放在平板電腦上使用的軟體,「但手機、平板 的硬體設備與電腦還是有落差,簡單來說,就是跑不動。」更何況,手機、平板軟體的平均售價都在○.九九美元到一.九九美元,貴一點的五.九九美元,「這種 價錢,根本養不活訊連這麼大的軟體廠。」張華禎嘗試了,仍敵不過現實。

許多同業開始棄守市場,「留下來做電腦影音軟體的,只剩下我們。」張華禎不願承認,這是別人口中的夕陽工業。

然 而,肯嘗試就有收穫,雖然市場反應不如預期,但張華禎發現,「真正想要做影音剪輯的人,最終還是會回歸到電腦,平板電腦只能提供你簡單的修改。」這讓她豁 然開朗,找到努力的方向。「我們在平板電腦上提供簡便版的軟體,只賣一.九九美元,如果要更專業的功能,就回到PC上做升級。」從平板到PC,張華禎都要 抓住。一名軟體分析師說,經歷過iPad的考驗,市場認知到,電腦影音軟體存在的利基點,「就像現代人拍完照喜歡修圖,這些進階工作,手機、平板是無法取 代電腦的。」苦撐到去年九月,一場在美國加州盛大展開的Win 8開發者大會,終於重燃訊連的希望。因為微軟策略又轉向,將自行開發的影音軟體獨立成一套多媒體軟體,消費者想用就得額外加購,不再內建在微軟系統的筆電 裡;換句話說,品牌廠不用被綁住非用微軟的影音軟體不可,訊連又可以繼續找品牌廠搭售。

開發者大會一結束,張華禎與黃肇雄全面動了起來,黃 肇雄帶著研發團隊重新設計軟體,張華禎則帶著業務,親自跑遍世界各地的每家品牌廠。「去年十一月跑了一次,告訴品牌廠我們要做Win 8,今年二月又再跑一次,把初步軟體給客戶試用,三月我們就很清楚,Win 8這場仗已經贏了,九○%的品牌廠都決定要內建訊連的影音軟體。」不過,三年前被微軟「燙到」的教訓,猶在眼前;重返OEM市場只是讓更多消費者可以接觸 訊連,耕耘消費者忠誠度,才是訊連的根。「我們曾經懷疑過,死守在PC到底是對或錯,如今,我們證明,只要你的實力夠,就能找到生存的地方。」張華禎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62

《與現實拔河》不再坐等南橫的過路財 中生代奮起 找到新出路

2013-08-19  TWM
 
 

 

甲仙要重生,顯現在甲仙的中生代,就是不斷往前看,放手拚出路。

小奇芋冰老店的留洋少東劉士賢,一路跌跌撞撞,為品牌重新定位;學化工的陳誌誠返鄉接下餐廳,邊揮鍋鏟、邊投入社區營造,他們不斷地與現實拔河,對土地認真執著,為偏鄉小鎮注入新生命。

撰文‧梁任瑋

今年7-ELEVEn的中秋預購活動,有一個品牌不賣月餅也不賣鳳梨酥,僅靠一款冰棒,打敗其餘八十種商品登上預購排行榜前三名,它是來自高雄甲仙的「小奇古早味芋仔冰棒」。

留洋少東拚轉型

翻新品牌定位 老店找回春天創立近四十年的小奇芋冰老店,是甲仙芋頭冰的創始店;去年,小奇旗下的「奇芋氣象台」系列,更從全球六千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國際德國紅點設計獎(RedDot)的最佳獎殊榮,由家庭式小鋪到百坪店面,為小奇芋冰老店注入新生命的,是今年三十八歲的第二代接班人劉士賢。

原本在瑞士念旅館管理的劉士賢,是甲仙前區長劉建芳的次子,二○○一年回甲仙與弟弟接起家族事業。在他印象中,店裡生意一直很好,有一次無意中發現,小奇芋冰老店的銷售量已下滑至同業的五分之一,「聽到那個數字,我真的頭皮發麻,這才開始有危機意識。」以前是一回家就只會窩在二樓看漫畫的少爺,在八八風災前,看到自家生意走下坡大受打擊,也點醒了劉士賢著手振作。

第一步,他建議父母重新翻修原本矗立甲仙商業區的店面,果然一如預期被打回票,「老一輩會覺得生意愈不好,就愈要守(財務)。」一天賣一杯紅茶 換通路求生改裝前的小奇芋冰老店分割成四個店面,其中一個還兼賣台汽客運車票,不論格局、動線都不便利,好不容易說服長輩改建店面完成,竟遇到八八風災來襲。風災吹斷了甲仙大橋,老店的生意也跟著一落千丈,最慘時,一天只賣出一杯十元的紅茶。

「員工一早上班翻開訂單簿,看到今天不用烤任何一塊芋泥餅,甚至每人得輪流休無薪假,他們眼神中的落寞,讓我覺得再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劉士賢的內心很焦慮,對外卻必須表現出很冷靜。

「我很想走出去,但『小奇』這個名字、包裝都給人家很鄉下的感覺。」為了突圍,劉士賢北上找品牌設計顧問替小奇芋冰老店重新定位,最後他決定以次品牌「奇芋大地」搭配創新產品,進軍不同的通路,來追求成長。

這個過程,讓劉士賢深刻體會,「原來我的競爭對手不是甲仙街上的芋泥餅店,而是全國上百家比小奇更有知名度的芋頭酥店與糕餅店。」事實上,甲仙芋泥餅市場因競爭激烈,早已淪入價格戰,消費者可接受的價位是一盒十五個賣二百元,只要超過這個金額就賣不動。

為了跳脫割喉戰,劉士賢改以故事行銷切入,嘗試將店裡賣了三十年的芋條酥包裝為「奇芋氣象台」,以天氣變化晴天、雨天、月夜與打雷推出焦糖、芥末、咖哩與麻辣四種口味,顛覆傳統芋香。

奇芋大地的品牌出現,彷彿也慢慢卸下小奇三十幾年的老店包袱,劉士賢甚至大膽向誠品集團毛遂自薦,成功爭取到誠品書店門市的「誠品知味」專櫃販賣。

這個轉捩點,不僅讓原本被動在甲仙等客人上門的品牌,開始主動與台北消費者對話,另一方面,也讓劉士賢對旗下所有產品管理的態度比過去更加嚴謹。

「我希望告訴消費者的故事是『品質』。」他舉例,以前老店賣的芋酥條尺寸不一,變身為奇芋氣象台後,除了選用上好的芋頭製作,甚至連長度都統一,背後的過程是他請三、四位員工用手工一根根挑出來,無形中也大大增加了成本,還好苦心沒有白費,時尚的外盒吸引到重視質感的年輕族群,並成功打入年節送禮市場。

去年劉士賢首度推出一盒五二○元的奇芋大地禮盒,規格是九個芋頭酥加兩罐酥條,已創下甲仙當地的天價,原本他認為能賣掉二百盒就很不錯,沒想到最後衝出八百盒銷售量,「現在很多客人不在乎芋頭酥數量多,寧願貴一點,就是要送禮體面。」然而,當市場拉高層級,也表示很多細節不能馬虎。

七月底,劉士賢才因冰棒外盒的保存日期字體印不清楚,而重新更換包裝,他有感而發地說,「連鎖業標準真的很高,因為一個數字『○』印得很像C,我親自跑去7-ELEVEn的冷凍庫更換一千個冰棒外盒,待了一小時,回家就支氣管發炎。」這些努力,劉士賢的太太楊麗蓉都看在眼裡,但她也承受很多老員工的抱怨。「這些員工都比我們資深,覺得我們夫妻是門外漢,甚至有些人不認同,就辭職不幹。」面對外界異樣的眼光,劉士賢為堅持付出很多代價,如今換來的是客人遍布全台,甚至有香港食品業者的採購訂單。去年,小奇芋冰老店首度參加國際食品展,還遇到一張要求兩貨櫃產品的訂單,嚇壞了劉士賢,最後因無法供貨只好把生意推掉。

隨著業績逐步回升,去年劉士賢又添購兩台自動化機器,讓原本一天只能生產七百根芋仔冰棒產量達到兩千根,現在每周還有餘力供應便利商店一萬八八○根,這些正面的成績,也讓他思考成立中央工廠的可能。

劉士賢坦言,目前整體營收只回到風災前的七到八成,南橫公路不通是關鍵,「即使到現在,還是有一些甲仙人對未來看不到希望,只是我覺得老天爺給我們這種困境,自己要想辦法突破,所以我才會拚命做品牌、找通路。」如此,也讓老員工得以維持生計。

劉士賢談起這四年的老店轉型之路,雖然有人笑他「窮忙」,但他很慶幸自己趁低潮期不斷練兵,既傳承老店精神,又走出人生新局。

台北白領回鄉當總鋪師

熱心社區營造 自掏腰包種香草園「香草植物很怕強烈陽光、高溫,我又堅持不噴除草劑,要照顧它們真不容易。」甲仙人陳誌誠向採訪團隊說明。日正當中,走進去年底他才剛整理好的香草花園,深色棚架下種滿十餘種西洋香草,很難想像,在以生產芋頭、竹筍為主力的甲仙,竟有這樣一片專門提供遊客造訪的田園。

早期作為台二十線與台二十一線交會處的休息站,甲仙一直缺乏讓觀光客印象深刻的景點,加上八八風災中斷了聯外道路,願意到甲仙遊玩的人潮更少了。在甲仙出生、成長的陳誌誠一年前發現這個問題,就自掏腰包陸續投入百萬元在甲仙闢建一座香草花園,期盼甲仙深度旅遊能提供更多選擇。

陳誌誠的本業其實是甲仙市區皇都飯店的總鋪師,一樣也是典型第二代接班案例,另一個身分則是甲仙形象商圈總幹事,從他多元的角色,可看出其個性熱血、浪漫的一面。

「我常說自己是在做窮開心的事情。」陳誌誠每天行程滿檔,因為中午與晚上用餐時間他必須坐鎮廚房,只能利用脫下廚師帽的空檔,聯絡社區裡的事,幾乎沒有休息時間。尤其偏鄉資源少,陳誌誠與在甲仙國小當教務主任的妻子張淑女,總是互相幫忙。

社區辦音樂會,需要桌椅音響,急公好義的陳誌誠二話不說,就從餐廳裡搬出借用;一有活動需要他幫忙,不顧外頭有好幾桌客人等著上菜,他一放下鍋鏟就跑出門,常讓幫忙顧店的媽媽又急又氣。

追隨有機農業潮流 發展深度之旅今年四十四歲的陳誌誠,台北工專(已改制為台北科技大學)染化科畢業後原本留在北部工作,由於家裡的餐廳需要人手幫忙,他帶著妻子,二十七歲回鄉當廚師;沒想到後來一腳跨入公益組織,甲仙形象商圈總幹事一當就是十二年,眼看甲仙從繁華到沒落,他感觸良多。

「其實甲仙市區並未受到嚴重影響,但風災後甲仙的觀光人潮就像洩了氣的皮球,消失無蹤。」陳誌誠說,甲仙要重生,一定要朝深度旅遊發展,重塑人與土地的關係,以農業為主要經濟活動的甲仙,已有很好的基礎,當前全世界農業潮流是朝有機發展走,甲仙一定還有機會。

這幾年,陳誌誠一直推廣農民轉型種植有機無毒農作物,他坦言大家都還在適應中,因為不噴農藥,就必須忍受果實遭受蟲害或被野生動物吃掉,面對收成有限,雖然甲仙形象商圈協會保證價格收購農作物,但顯然理想與現實還在拔河之中。不過,從他堅定的眼神中,我們看見一位中年男子,對家鄉與土地願景所展現出來的執著光芒。

名店來甲仙,

薰衣草森林將進駐

與芋頭同為紫色系的薰衣草森林集團,成立12年,不僅是台灣知名幸福企業,更是以行銷生活態度、採用在地食材販售文創商品的觀光業者。今年九月,即將在高雄甲仙引進旗下第六個品牌「好好」,地點就在甲仙大橋橋頭前方。

這個消息已在甲仙傳開,當地人士都滿心期待,希望透過「好好」的高知名度,替甲仙找回已流失四年的觀光人潮。

薰衣草「好好」是全台首創的策展概念餐廳,七月底才剛在台中市區開出第一家店,甲仙店將是第二家據點,為了不與當地商家搶生意,「好好」只做當地較少人經營的咖啡廳,目前已開始招募當地員工。

小奇芋冰老店負責人劉士賢說,「好好」的出現可以刺激甲仙觀光業者成長,甚至可以學到精緻服務業的內涵,這對重振甲仙旅遊榮景,是一件非常正面的事。

劉士賢

出生:1975年

現職:小奇芋冰老店負責人學歷:瑞士雷赫士飯店管理學院

陳誌誠

出生:1969年

現職:皇都飯店廚師、甲仙形象商圈總幹事學歷:台北工專染製化學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64

集成電路巨頭“跨國聯姻” 中國芯能否奮起直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6790.html

集成電路巨頭“跨國聯姻” 中國芯能否奮起直追!

第一財經日報 李娜 2015-06-24 21:08:00

“代工行業,競爭成敗取決於價格和技術領先性。中芯國際14納米工藝未來成熟以後,只能說在同樣14納米制造的競爭中,業內會多一個選擇。”

一場“跨國聯姻”一經公布便攪動了整個半導體圈。

6月23日,中芯國際宣布與華為、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高通共同投資設立中芯國際集成電路新技術研發(上海)有限公司,開發下一代CMOS邏輯工藝。

新公司由中芯控股、華為、Imec、高通各持一定股份。初期公司以14納米邏輯工藝研發為主。中芯CEO兼執行董事邱慈雲任法人代表,中芯副總裁俞少峰任總經理。

從體量上看,上述四家公司在各自的領域都是世界領先的半導體公司,而在寡頭競爭”、“寡頭壟斷”、“寡頭聯盟”的國際半導體產業競爭新時代,四方的合作更具有跨時代的意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共同見證了簽約儀式。

“中國芯”工程落地

與以往的合作方式不同,此次合作是第一次讓無晶圓半導體廠商以股東身份加入到工藝的研發過程中,從而縮短產品開發流程,加快先進工藝節點投片時間。

“集成電路制造企業的特性決定了它們始終會面臨全球市場的激烈競爭,只有掌握最先進技術的企業才能享受到高的利潤率,同時集成制造企業對於資金的需求會隨著工藝的演進,不斷增加。14納米工藝相比28納米難度顯著增加,對於設備的投入也成倍增加,如何集合產業鏈上下遊之力,縮短研發時間、節約成本是中芯國際的訴求。”接近中芯國際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如是說。

而華為則認為,借助此次合作可以打造中國最先進的集成電路研發平臺。

“華為一直秉承開放、合作、共贏的原則,相信此次合作將整合全球集成電路領域優勢資源和能力,提升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整體水平,從而惠及更多的運營商、企業和消費者客戶,以及產業鏈合作夥伴。”華為方面對本報記者表示。

但對於投資比例,華為方面表示暫不方便透露。

而在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看來,華為與中芯國際的合作更多是一種戰略投資。目前,包括高通、華為海思在內的芯片商主要的代工夥伴仍是臺積電。

“而高通應該也可以在技術上給予SMIC協助。”王艷輝對本報記者表示,在臺積電、三星分別發展20納米、14納米工藝時,高通都對二者在技術上給予協助,高通也是中芯國際28納米工藝最早的客戶,對其工藝快速成熟也有貢獻。

“高通這次加入進來也有另外一個重要考慮,就是拉近和中國大陸的距離。2013年以前,高通在中國更多扮演出售芯片、收取專利費的角色,但從去年開始,明顯感覺到高通的策略在發生改變,更多參與到中國政府或者中國企業主導的項目中來。”王艷輝說,去年以來,國家大力強調信息安全,同時出臺政策扶持本土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部分外資公司開始適應新的政策形勢,通過本土化策略贏得政府信任。

去年,高通在中國遭遇反壟斷調查,當時作為博弈的一環,高通就選擇由中芯國際代工其部分產品。

上述接近中芯國際人士則對本報記者表示,對無晶圓半導體廠商來說,從集成電路行業發展來看,理想的數字電路模型逐步失效,模擬化趨勢日益顯著,無晶圓半導體廠商需要對工藝、器件有更深入的理解,新工藝與新材料的引入需要他們與制造企業緊密合作,因此高通和華為都有這樣的訴求。而Imec是全球領先的微電子研究中心,在IBM退出半導體制造業務後,它成為業界唯一的14納米及以下獨立工藝研發機構,且具備獨立知識產權。中芯國際是國內最有能力進行14納米工藝研發的制造企業,一個能提供技術,一個急需技術,雙方也都有強烈的合作意向。

同時,在某種意義上,合資公司的技術也代表著中國國家產業化水準,並借此實現更多商業化。

產業整合潮下的追趕

“在中國市場蓬勃興起的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國內的集成電路制造企業目前面臨的一些困難,包括工藝水平的差距,以及因為現有的差距,國內的制造企業享受不到先進工藝帶來的紅利,使得設備投資回報率低、運營成本居高不下。”上述接近中芯國際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這也直接導致了“中國芯”普遍小而散。如今,小到手機、平板電腦,大到民航客機、導彈,都離不開大規模集成電路。據統計,近年來中國每年進口的集成電路芯片總值超過了石油進口。在這一產業,我國的技術水平與國際領先水平相比,至少落後3~4年。

而從全球角度來看,目前半導體代工巨頭臺積電,已實現從28納米工藝向20納米、16納米、接近14納米工藝升級。後崛起的三星,直接從28納米過渡到了14納米工藝。集成電路制造工藝近年來叠代迅速。

作為大陸集成電路制造龍頭企業,中芯國際成熟制造工藝仍是28納米。去年6月,國務院引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提出到2020年實現16/14納米制造工藝規模量產。

接近中芯國際人士對記者表示,四家公司的合作借助技術合作與資本手段,打通產業鏈布局基礎研發資源,發展先進工藝自研能力,在20納米以下節點演進關鍵階段對第一階段形成追趕能力,並能授權給國內其他業界公司使用,在增強企業自身實力的同時,也容易推動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即便無法追趕同業競爭對手英特爾、三星,但如果年底前量產,也有望超越臺積電、聯電的量產,進入全球工藝第一集團軍。

但王艷輝坦言,想要“彎道超車”並不容易。

“應該說中芯國際發展14納米有點晚了,如果完全自己開發還需要很長時間。合資起到了催化劑作用,會加速14納米工藝成熟。”王艷輝說。

同時,今年臺積電、三星均可實現14納米工藝規模量產,到2020年,可能會推出10納米、7納米制造工藝。目前,高通芯片的主要代工合作夥伴仍是臺積電,華為海思芯片也是臺積電的戰略合作夥伴,臺積電發展16納米工藝時,海思是其第一個客戶。

“代工行業,競爭成敗取決於價格和技術領先性。中芯國際14納米工藝未來成熟以後,只能說在同樣14納米制造的競爭中,業內會多一個選擇。”王艷輝說。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61

日本農民奮起 革新生產流程覓生路 TPP衝擊!產地優勢能否力抗便宜進口貨?

2015-12-21  TWM

美日針對跨太平洋夥伴協定達成共識,日本超過九成五的進口品項將取消關稅;不過,日本果農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尋求修改生產流程、提高附加價值、擴大出口等方式,希望殺出一條血路。

譯者·江裕真

經過五年半的協商,跨太平

洋夥伴協定(TPP)終

於達成共識。對日本來說,九0一八項進口品項中,九五.

一%的關稅將取消,日本人的生活勢必有很大的改變,農民也擔心會受到衝擊。

以水果為例,蘋果與柑橘是日本產量最多的兩大水果。

根據協議,TPP生效的第十一年,須廢除目前為一七%的蘋果關稅;目前依季節課徵一六%到三二%的橘子關稅,則要在第八年廢除,對果農影響極大。

不過一些柑橘業者的態度

強勢。位於靜岡縣的農協(農業合作社)MIKKABI,有八成以上的農產品銷售額(約九十六億日圓)來自柑橘。

柑橘生產逐漸機械化

但擔任該農協會長的後藤

善一斷言道,「產地不會只因為TPP影響而完蛋。」這樣的自信,來自於該農協或個別農戶,已經因應時代變化,在生產或銷售方式上有所創新。

為追求品質,柑橘採收多半是人工作業,但部分農戶已在柑橘的樹與樹之間空出間隔,開出一條讓農藥噴灑機與搬運車,能通過的道路;此外,也開始改用起重機搬運柑橘箱,慢慢走向機械化。

不過,全國農業協會愛媛

縣總部營農銷售部的松

本亮治則有不同看法。

他警告道,「TPP或

多或少會對國內產地帶

來影響。」

蘋果農戶的反應也

不一。在青森從事蘋

果出口事業的太田蘋

果出口公司社長太田

一民指出,「青森縣產的蘋果,每年出口三

萬噸到台灣、香港等

地。但這些地區都沒加入TPP,我們預計提高出口量到五萬噸。」

該公司每年從產地

調貨再批發到國內外的

數量有四十五萬箱(每

箱為十一.五公斤),

其中約三分之一用於出

口。「在台灣的蘋果市場,美國的市占率最高,可是青森蘋果的售價,是美國蘋果的二至三倍,有其絕對地位。」不過,在青森出口

蘋果到中國與歐盟的山

野蘋果公司社長山野

豐,就很有危機感。

「中國某都市中,原本美國產的Envy、蘋果,和日本產的蘋果勢均力敵,但現在日本蘋果的地位並非十分穩固。」

蔬菜是受TPP影響較小

的項目。雖然原則上所有品項都廢除關稅,但現有關稅才三%,並不高;萵苣、高麗菜等葉菜原本就重新鮮,不適於進口。日本綜合研究所的三輪泰史指出,千葉、茨城、埼玉等地的品牌化措施不多,主要只是生產蔬菜供首都圈這一大消費地而已,「這種占地利之便的地區,在TPP後也一樣高枕無憂。」但他也指出,TPP生效後,「抗進口能力」備受考驗的,會是「兵庫縣淡路島洋蔥」這樣的東西。淡路島洋蔥是成功品牌化的代表性蔬菜,在牛糞堆肥的肥沃土壤與溫暖氣候下,開發出適於這種環境的種子,並以比其他產地多一個月的栽種期,才栽培出適於生食的洋蔥。淡路島洋蔥價格是北海道洋蔥的三倍,但在全日本都很受歡迎。

洋蔥易於存放,在蔬菜中進口量最大。其關稅率八.五%相對較高,但預計在TPP 生效第六年廢除。國內最大產地是市占率達五成多的北海道,就算洋蔥受打擊,還是可以改種其他東西。但對淡路島來說,洋蔥的作物面積最大,銷售額占農產品整體約三成,屬主力產品,有可能深受其害。

淡路島洋蔥擬擴大出口

淡路島農協會長森絃一則

有不同看法,「就算為了加工或營業用的便宜洋蔥增加進口,對淡路島也不太有影響。事實上,今年在米蘭世博會中,淡路島洋蔥因為可生吃而頗受好評,我們正準備擴大出口。」

第一線農家相對也比較冷

靜。家裡栽種洋蔥和萵苣的伊吹智則說,「原本蔬菜的關稅也才百分之幾而已,影響應該不大。」代代務農的田邊久記說,「農協與全國農協應該集思廣益,設法再提升淡路島洋蔥的附加價值,例如:善用不合規格的洋蔥,來擴大加工品事業等。」政府和民間都絞盡腦汁,努力殺出重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77

千年淬鍊——從日本地震看企業奮起能量

2016-05-09  TWM

日本人總是正向面對困境,災後企業能迅速再起,原因就在「職人文化」堅持不懈的精神; 展現在企業上,接班人的專業勝過血緣、應變能力彈性、堅守創業核心,這些特質值得台灣學習。

台灣景氣非常低迷,今年經濟成長率保一面臨嚴酷挑戰,本文論述日本內容,願能有助於台商面對逆境拉出陽光思考。

二○一六年四月十六日凌晨,熊本縣發生芮氏規模七.三的強震,驚動全球。儘管許多居民、企業受創損失慘重,但這一個總是正向面對困境的民族,穩定而堅強,從政府到人民上下團結一心,令人不禁回想起三一一地震後,眾多日本企業能迅速再起,感動全球的民族性與文化。

日本文化拉出的「職人文化」,不斷在為日本累積能量,是日本企業非常獨特與令人尊敬之處。「職人」是專精於某些技藝或技術之人,並追求極致境界。除手工藝外,也包括精密製造技術,甚至餐飲烹調等。

與其他文化不同的是,日本文化對於「職人」非常尊重,這主要源自於日本過去掌握天下的武士或貴族,多為農人或工人出身,對技藝或勞動筋骨的事極為重視並親力親為。反觀其他國家,須付出勞力的技藝多半不受尊重,如華人文化「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刻板印象。

日本重視的「職人氣質」,描述堅持不懈的頑固態度,將自身技藝發揮到極致,卻又謙虛內斂,專注而純粹。這樣的氣質是職人文化的根基,更是成就日本多家百年老店的重要元素,也是台灣企業最需要的。

企業以「職人氣質」為基礎,不以「血緣關係」來鞏固決策中心,也因此日本能擁有數量遠大於其他國家的百年、千年老店,這對當下台灣企業還是以「子孫相傳」為內容的台灣文化是個棒喝、是盞明燈,台灣企業代代相傳能否走向長旺永昌,關鍵不在中國供應鏈的劫殺,而是在自己企業文化的停滯不前,日本內容給了當下台灣企業非常好的借鏡。

據東京商工調查顯示,日本百年以上的企業約有二.七萬家,為全球之最,其中最長壽的企業「金剛組」,創立已超過一千四百年。

在野村進所著《一千年的志氣》中所調查的老店企業中,除了前文所提之職人文化外,也可看到以下特質:一、「專業」勝過「血緣」的接班選擇在日本的老店企業中,多數皆為家族企業,但不一定由兒子繼承家業,若女婿經營能力比兒子更優秀,則以女婿或養子為接班第一順位的例子,在老店企業中並不少見。對這些老店企業中非血緣關係的「外人」而言,沒有血緣關係是先天劣勢,也促使他們更加倍努力,守住老店招牌。

這些「外人」也較不容易拘泥於原先的傳統與束縛。除了日本老店企業外,歐美許多百年企業,如奇異(一八七九年~)、可口可樂(一八八六年~),都交由專業經理人負責經營,原始股東或家族則扮演監督的角色,不堅持血緣關係,實為公司可源遠流長的經營模式。

二、面對時代變化的彈性應變能力從日本的老店企業看,它們並非完全固守在過往的產品或是技術上,而是能隨著時代演變及技術延伸,開展出新應用領域,不因環境變動而被淘汰。

一八二三年成立的戶田工業,位於廣島,其在釉料孟加拉紅產品製程改良中發現磁粉技術,將其運用在錄音帶及錄影帶磁帶上,領先世界並共同開發出VHS錄影帶標準規格。其後CD及DVD取代錄影帶,磁帶需求銳減,公司轉而將其細微磁粉技術應用於印表機碳粉及電腦硬碟中,彈性應對環境變化而得以持續生存。

三、時代更迭中仍堅守創業時的核心家業書中提到製造「自來水毛筆」的日本吳竹企業,是最容易理解的例子。

目前主要製造並販售各種用途、大小自動化毛筆等相關商品的吳竹,其實是以手工製墨起家,儘管傳統墨條占目前總營業額僅五%,與公司利益沒有太直接關聯,但堅持傳統家業象徵不忘本與飲水思源,因此其製墨工坊仍繼續培養製墨師傅。就這樣讓吳竹也走過百年歷史,成為家喻戶曉的筆墨品牌。

四、認清企業的「本分」所在唯有堅守本業,專注於自身核心業務的企業,才能在風雨飄搖、瞬息萬變的時代中安然挺過。包括日本以「金剛組」為首的多數百年老企業、行李箱品牌大廠RIMOWA(家族企業,一八九八年~)、美國富國銀行(Wells Fargo,一八五二年~)等知名標竿企業例子都在在清楚傳達,腳踏實地耕耘本業,不隨便涉入自身不熟悉的領域或投機,這雖可能因此錯失機會,但卻能避過更多風險。

台灣現存百年以上老店多半是食品、糕餅、製茶等微型家族企業,且多數老店都已面臨後繼無人窘境,日本內容值得台灣企業引以為鑑。

撰文 / 呂宗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03

電商城市排行:杭州最強 廣州奮起直追

電子商務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也加快了很多地區的經濟轉型。

阿里研究院日前發布2016年中國“電商百佳城市”榜單。根據“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發展指數(aEDI)”,阿里研究院排名形成2016年中國“電商百佳城市”榜單,杭州名列榜首,深圳和廣州分列第二和第三位,第四到十位依次為金華、上海、北京、泉州、武漢、廈門和東莞。

杭州最強

報告指出,近幾年,在杭州、廣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企業和消費者大規模、高頻度應用電子商務,帶動電商交易、支付、快遞、營銷等電商服務快速增長。反過來,電商服務幫助企業和消費者更高效地應用電子商務。電商應用與電商服務相互促進,成為推動眾多城市電子商務持續、創新發展的“雙引擎”。

杭州是電商應用與電商服務相互促進、綜合領先的典範城市。據不完全統計,全國85%的網絡零售額、70%的跨境貿易額和60%的B2B交易額是在杭州的電子商務平臺上完成,全國三分之一的綜合性電子商務平臺和專業網站落戶杭州。

數據顯示,2015年,杭州市電子商務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262.4億元,同比增長44.2 %,“十二五”期間增長了11.5倍。電商服務業成為杭州新的支柱產業。

在產業集聚、改革試點、生態協同等綜合作用下,杭州發展電子商務的影響力和吸引力與日俱增。今年以來,已有347家跨境電商企業落戶杭州。過去十余年間,在杭州已經誕生了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電子支付服務平臺和全球領先的雲計算平臺。未來,杭州有希望成為連接全球、服務全球的電商服務樞紐。

在電商的高速發展下,杭州經濟也實現了快速發展。杭州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80.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0%,全市GDP持續6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

浙江大學公共服務與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稅根教授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杭州作為一個風景旅遊城市,在資源上面臨較大瓶頸,重工業發展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杭州在產業發展方向上必須找到相匹配的產業形態。這幾年杭州很好地抓住了新的產業形態、技術和方向,在信息經濟、智慧經濟的打造上十分搶眼。

在杭州之後,華南的廣州也在奮起直追。作為千年商都,廣州有著全國最發達的專業批發市場和中國外貿“風向標”——廣交會。在傳統商貿時代,廣州是全國的商貿中心。盡管在電子商務時代,沒有杭州出彩,但目前,廣州已在加快轉型升級的腳步,目前廣州電子商務特別是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迅速,正由傳統商業之都向現代商業之都轉變。

按照規劃,未來3~5年時間,廣州將打造成電子商務與移動互聯網+產業總部城市。其中,琶洲已被明確為廣州總部金融科技創新集聚區的重要引擎。根據規劃,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將打造成基於互聯網技術的世界級創新平臺。目前琶洲區域已經吸引了阿里巴巴、騰訊、小米、唯品會、複星、國美等國內重量級電商企業紛至進入。

南方民間智庫副主席、廣州市社科院高級研究員彭澎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廣州目前正在加速打造電商集聚區,為了發展互聯網電商,拿出了好地塊,情願少賺錢來吸引這些企業入駐,由此可見廣州發展電商的決心,“可能再過一段時間,廣州的互聯網電商也能發展起來。相信未來廣州的商貿中心地位還是不變的。”

浙蘇閩發展水平最高

從地理分布來看,“電商百佳城市”廣泛分布在30個省市區,江蘇、廣東、浙江、山東、安徽、福建和河北七省合計占68%。具體為,江蘇13個、廣東12個、浙江11個,山東10個、安徽8個、福建8個,河北6個,廣西3個。其他省區上榜城市都少於3個。

從覆蓋率上看,江蘇、浙江所有城市上榜,福建除三明之外所有城市都上榜,說明江蘇、浙江、福建三省電子商務發展總體水平較高、均衡性較好。實際上,這三省也恰好是目前沿海省份中區域均衡發展比較好的。

相比之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雖然也有12個城市入圍,但是廣東有21個地級市,因此覆蓋率不到六成。廣東入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區和歷來商業意識十分濃厚的潮汕地區(汕頭、揭陽、潮州),廣大粵北、粵西地區幾無入圍。這也體現了目前廣東的區域經濟格局,粵西粵北與珠三角的差距仍十分懸殊,甚至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在沿海之外,目前中西部的電商發展正呈現加速追趕的態勢。與沿海相比,中西部電商的最大特點就是,中心集聚特別明顯。數據顯示,中西部地區排名靠前的城市有武漢(8位)、合肥(19位)、鄭州(21位)、長沙(23位)、成都(24位)、西安(27位),都是省會城市。

另外,昆明、太原、貴陽、銀川、拉薩、呼和浩特、長春和哈爾濱8個省會城市,都是本省區唯一上榜的城市。這反映出,省會城市憑借經濟、政策、人才等優勢,成為各區域發展電子商務的“火車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