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溫州直擊中國信貸風暴香港股冧樓散

2011-10-06  NM




港股第四季開鑼隨即大跌,國慶假 期後本週一恒指跌穿萬七點水平。除了外圍歐債危機持續不明朗,國企指數低開亦是恒指山泥傾瀉主因。內銀、內房股及澳門賭業股受到國內信貸危機消息影響,股 價一直向下插。

目前中國人心惶惶,溫州民間企業因資金鏈斷裂,大批中小企老闆因無力還債走佬,牽一髮動全身,令市場憂慮中國出現一場類同美國次按的金融風暴。

本刊直擊溫州,發現市內民企倒閉、廠房查封,原來一直被譽為全國民企實業龍頭的溫州,幾年間步入全市高利貸、炒賣泡沫的商業活動,令金融體制扭曲,資金鏈 一斷,民企破產,產生連串骨牌效應,敲響中國金融危機警鐘。

大量在港投資的國內資金,隨時班師回朝,香港面對第二波全球金融海嘯,勢必股冧樓散。

本週一,港股下插七百多點,跌穿一萬七千點關口,本週二再跌五百多點;這種「無底式」下跌,令人心寒。溫州老闆「走佬潮」愈傳愈烈,一眾內銀、內房及澳門 賭業股成重災區。內銀股以民企貸款多的民生銀行及招商銀行,跌得最慘,一週跌一成七;負債多的二線內房股如雅居樂及恒大地產,一個星期已跌足兩成多,公司 市值同步蒸發近三分一。靠內地豪客支撐的濠賭股如澳博控股,本週一單日股價便跌了兩成,股民「眼寃」無眼睇。而溫州資金鏈斷裂引發的問題,亦波及香港樓 市。在香港股冧樓散的背後,「原爆點」溫州只能說一片混亂。四月以來,浙江溫州已有近九十名民企老闆因無力還債走佬。單在九月,便有三十宗個案,其中兩名 經營鞋廠企業的老闆因無力償還高利貸先後跳樓自殺,欠債金額高達過億人民幣。記者上週飛抵溫州,發現市內不少民企關門倒閉,有店鋪被淋紅油,大閘大字寫上 欠債還錢字句。而溫州最出名的工廠集中點,包括龍灣區及鹿城區等地,工廠十室九空,大閘被政府貼上封條,及人民法院的沒收財產令。雖然全城蕭條,但街上仍 貼滿「無抵押借貸」等招紙,而旁邊又貼有政府嚴禁暴力追債的警告字眼,當地借貸風氣之盛,相當熾熱。

企業倒閉老闆跳樓

在溫州市西北方,距市區約四十分鐘車程的鹿城區,區內鞋廠密集,向有鞋都之稱。九月廿七日下午,正得利鞋業因債務問題被迫全廠關門。同日,該鞋廠老闆沈奎 正,從其住宅大廈廿二樓跳樓自殺。記者事後到其住所,發現沈的信箱塞滿從銀行、借貸公司寄來的賬單,其大廈保安員透露,不時有銀行職員及高利貸人員上門追 數。除了正得利,不少位於區內的鞋廠亦相繼倒閉。十.一國慶為國內假期,但其中一間專做內銷的龍捲風鞋業有限公司卻在假期繼續開工,其老闆金建國坦言,非 常擔心步同業後塵。他不肯透露自己欠了多少高利貸,但眉頭緊鎖憂心忡忡。

「其他廠商都是向高利貸借了錢,賺錢不夠還利息最後關門,有幾個同行的老闆甚至逃跑了,聽了自己也很心寒,現在唯有拼命工作,雖然很少訂單,但都吩咐工人 十一黃金周假期開工,賺得多少就多少,能捱多久算多久。」金一臉苦惱地表示,他在溫州經營鞋廠五年,知道溫州九成鞋廠都靠借高利貸維持,現在都陷入了困 境。「很多鞋廠老闆賺的都不夠還利息,唯有跑掉。而且我還聽聞,有些鞋廠老闆其實借了錢之後,見造鞋賺不多,索性自己又再做高利貸借錢給別人,但債仔不 還,自己又債台高築,最後廠沒了,唯有以死解決。」在溫州民間企業老闆欠債逃亡名單中,當中的巨邦鞋業就是因為入股一家擔保公司出問題,涉及資金一億多人 民幣,老闆王和霞七月失踪。這份老闆逃亡名單,是登在市內一個商業資訊網站,該網站原是不同小商家在此招商,現在卻變成交換生意拍檔走佬的交流站。

不做實業借貸危機

「其實溫州企業走佬的直接原因,不是由於主業問題,而是因為企業主人自身參與高利貸等高風險項目,資金鏈一旦斷裂就必須跑路。」在溫州從事投資項目諮詢工 作的拾貝資本俱樂部負責人趙小姐說。溫州的民風,向來喜歡在鄉朋戚友間集資投資,四處炒樓或找尋投資機會,近年更成立了大大小小的投資俱樂部,大學教授以 至普通師奶,都把儲蓄拿來夾資,以民間借貸途徑,賺取高息。在高息利誘下,部分人甚至把自己的物業向銀行抵押,借得貸款後,再投入高利貸市場。二○○八年 內地推行四萬億刺激經濟政策,國內銀行資金過多,向企業大量借貸,不過在大型國企壟斷市場的經濟格局下,中、小型民企受惠很少。溫州的中、小型民企未能向 銀行融資,唯有向這些高利貸公司借錢。

「這些高利貸的年息很可怕,可以高到年息六十釐,而一般企業的利潤相當有限,就算是全世界五百強的公司,平均利潤每年最多都是百分之十二,近年的企業老闆 經營又比以往困難,物價、人工上升,稅收高,又限水限電,加上歐美訂單大減,生產利潤少,不少民企的利潤只有個位數,不可能付清高利貸債務,陸續倒閉走 佬;同時間,這些民企發現如果把本來做企業的資金用作民間借貸(高利貸),年利潤可達百分之二十至五十,遠比做正業更好賺,於是老闆索性把資金從皮鞋、眼 鏡的正業抽出來,用作炒樓、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的民間借貸活動,以求在短時間獲利填數。「於是A、B、C借錢給D,D再借給E,當E爆煲跑掉了,資金鏈一 斷,ABCD也要跑,因為A可能是向銀行借,B是向高利貸借的,C又是用樓抵押借的,D是用廠低押借錢的,最後整個市場的資金鏈全部都拖垮了。」趙擔心的 說。

溫州「老高」借貸風行

根據人民銀行溫州支行公布的《溫州民間借貸市場報告》資料,溫州近九成家庭個人和六成企業參與民間借貸活動,金額高達一千一百億元人民幣,十分誇張。而民 間貸款一般以一個月至三個月作計算利息的單位,銀行以一年作計算利息的單位,民間貸款的利息比銀行高很多,但條件沒銀行般嚴謹。雖然依據國內法律規定,民 間借款的利率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四倍;溫州政府亦嚴禁銀行涉及任何高利貸活動,市內的華廈銀行門外,亦貼出告示,指銀行一定要根據法定條例貸 款,不可做高利貸。不過記者眼見,溫州市的大街小巷貼滿各類借錢街招;商業大道更是五步一間典當公司;連《溫州晚報》,都有半版是借錢投資的商業廣告。

「在溫州,這些民間貸款形式是以擔保或典當公司出現,在溫州我們稱之為『老高』,通常是你把房產、資產的證件拿去抵押貸款,利息高得吃人,每月計算,每年 可以是五、六十釐。」一名鞋廠老闆說。位於鹿城區一間東開典當有限公司就是在報紙上登廣告,表示可以無抵押借錢的典型溫州民間借貸。對方在電話中神神秘 秘,記者託詞要借錢,對方才透露確實地點。該公司位處二千多呎地鋪,門面裝潢華麗,坐在真皮大沙發上是一名手戴鑽石錶、用vertu鉑金電話的四十歲陳姓 老闆,一見記者到訪,隨即開口說:「借二百萬,月息最少三釐五,年息就是四十二釐,但會浮動的,要看你做那個行業、曾否借錢等因素。」他說,只要帶齊房產 證、土地證、身份證,齊全沒問題的話,錢一到兩天可到手,如果沒有物業抵押,則利息將大幅提高。

溫州爆破全國骨牌效應

年初至今,內地收緊銀根,銀行借貸額收緊,溫州不少中、小企借錢困難,於是便向這類高利貸公司借。據非正式統計,溫州一地的非正式貸款達一千一百億元人民 幣。上週四,瑞信發表報告,估計借予內地地產商及中小企的民間貸款,高達四萬億元人民幣,數目之大令人咋舌,倘若這些借貸資金鏈逐步斷裂,中國將陷入前所 未有的金融危機。市場憂慮,溫州企業老闆走佬跳樓,無力歸還正常貸款,內銀壞賬勢必大幅增加;同時間,從事高利貸的典當公司,劈價賤賣用來抵押的樓宇及資 產,樓市亦被拖垮,對銀行造成衝擊;再且不少高利貸的借款公司或典當公司的本金,亦是從銀行借貸,債不抵還,進一步令國內整體的金融運作造成危機。情況危 急,溫州政府連日公布穩定金融秩序的規定,提出「不抽資、不壓貸」,避免將負債企業逼入絕路,力圖穩定溫州金融秩序。不過近日除了溫州,上海部分中、小企 業圈子,亦開始傳出當地出現企業資金鏈斷裂的情形,其中上海附近的嘉興,雖只有四百萬人口,但民間借貸已達四百億,相關問題在全國比比皆是。全國的中國信 貸風暴隨時會發展成美國次按一樣的危機,而國內金融風暴正逐步醞釀,一觸即發,香港也難獨善其身。

內銀內房大震盪

隨着這股國內金融風暴,內銀股這星期跌到一仆一碌。本週二,年過六旬的蘇太在中環耀才證券裡怨聲載道:「全部輸晒,我好驚好激氣!」她一心以為內銀永不會 出事,長揸工行、中銀、建行逾十萬股內銀股,但而家,「輸成百幾萬啦!」每次買內銀股,她皆以幾萬股為單位入貨,「贏嗰陣唔走,點知會跌到咁慘。」她怪責 政府沒阻止大戶沽空,導致股市大跌。「政府如果阻止到,個市都唔會跌到咁衰。我唔會止蝕o架啦,我係唔會走嘅,惟有等個市升。」

散戶至愛的民行、招行等,這星期都跌過一成;事關溫州信貸爆煲,直接受衝擊的就是內地銀行。過去一年,人民銀行不斷收緊銀根以對抗通脹,去年十月起大陸銀 行的存款準備金率被調高十二次,大型銀行的存款準備金颷升至百分之二十一點五。銀行貸款門檻變高,而且大部分都借予國企,息口只是六釐三。另一邊廂,中小 企唯有轉向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及典當鋪「撲水」,但息口卻達年息兩成五。「水向高流」,借到錢的國企及部分存錢於銀行的居民,就將資金從銀行體系流入 民間借貸市場,賺取高息。人民銀行的數據便顯示,今年七月,內地人民幣存款流失六千六百八十多億元﹙人民幣,下同﹚,情況罕見。

擔保借錢易出事

亦由於銀行「收水」,中小企既借「貴利」,亦會透過內地獨特的擔保公司向銀行借錢。這些擔保公司與有關銀行有長期關係,易借到錢,惟部分來擔保公司借錢的 中小企,通常都不夠抵押品或質素無保證。在八間內銀股中,要數近年主力向民企「招手」的民生銀行最「大鑊」;瑞信統計了它們今年上半年數據,約二成一的貸 款涉及擔保,其中,民行佔的比例最多,接近三成。而翻開民行二○一○年年報,期末貸款總額約為一萬零五百億元,當中三成七屬民企貸款,達三千八百多億元; 公司貸款中,房地產相關貸款比例亦佔一成半。此外,民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為內銀股中最低,僅百分之七點七,其次為招行百分之七點八,兩者都低於中銀監規定 非系統性銀行百分之八點五的要求。資本充足比率反映銀行資本相對貸款的比例,由監管當局設定並作出限制,以免銀行過度借貸帶來風險;此比率不足,銀行就要 增加資本。

同樣「大鑊」的是農業銀行。農行今年六月底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皆是四大系統性銀行中最差,低過新的監管要求;同時,農行的不良貸款率是四行中 最高,而農行在地產及房貸的貸款佔整體貸款四分一,達一萬四千億,遠高於其他的系統性銀行。巴克萊資本指出,直接在溫州當地貸款的銀行,金額亦以農行最 多,達九百五十億元。

賭客絕跡澳門

香港大和資本市場高級副總裁胡月明指,內銀若果出事,內房亦可能爆煲,兩者互為因果:「信貸收緊,內地樓市大幅拋貨,有機會影響銀行的資本質素,因為依家 喺大陸借貸,如果抵押品是物業,貸款額最多是樓價的七成,萬一樓價下跌超過三成,便會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銀行即使收番物業填數,分分鐘有損失,兼且需要 時間同成本。」事實上,內房是內地另一危機。內地調控樓市,令買賣兩閒,部分內地發展商未能賣樓套現周轉,唯有轉而發高息票據或向銀行借貸「吊命」。其中 借貸極重的內房股如雅居樂及恒大地產,一週便跌兩成多,本週二分別報四點四元及二點三元,屬內房股跌幅之冠。另一邊廂,一直依靠內地豪客「關照」的澳門賭 業股亦不能倖免。本週一、二,濠賭股遭洗倉,其中銀河娛樂挫兩成半,報八點九元;金沙中國跌二成三,至十五點一元。受溫州老闆走佬拖累,加上市傳浙江、福 建等省市陸續有民間高利貸爆煲,民企水緊,勢影響內地客赴澳門豪賭的規模及賭業收入。

樓市告急

來港買樓的溫州人,一向鍾情九龍站豪宅,故這區所受影響最直接。現時在九龍站十個單位中,就有一至兩個由溫州人持有,近日約有十多個盤急放。地產代理行置 業十八的一名經紀表示,「上星期四,收到兩個溫州大老闆電話,叫我將一些唔屬於佢哋嘅九龍站單位,盡快放售。佢哋話這些單位業主同樣來自溫州,但因為爭佢 哋錢,要夾番啲錢還俾佢哋。債主債仔是朋友關係,佢哋無話單位幾錢先賣,只係話有買家有興趣的話,就開價同佢傾,平手都考慮。不過,呢排個市咁悶靜,暫時 都無人問津。」

他又指,以往溫州客買入單位後,即使賺到二、三百萬,還是堅持長揸不放,但現已放軟聲氣。一名持有數伙九龍站及奧運站物業的溫州客,把其中一個以近一千二 百萬元買入,持貨一年的奧運站帝峰‧皇殿一座五十六樓單位出售。本來開價一千五百萬,但上週親臨香港,即劈價至一千三百多萬元沽出,「佢表面上就賺咗百幾 萬,但扣埋佣金、印花稅實際上係蝕賣o架。」根據資料,此名溫州客叫陳林足,報住溫州鹿城區。

放租再搏

置業十八在溫州有分鋪,過去帶不少溫州客來香港掃貨,老闆張肇栓說:「幾個月前先做咗八個領峯二手。不過,九月開始溫州嚟香港睇樓同買樓嘅客人都少咗四、 五成呀。」他表示,他們亦不能再主力靠溫州客,故會轉向北面仍發展中的三線城市, 如山西等找客人。去年,記者曾到溫州訪問當地人何水,○八年開始,他經朋友介紹,來港買入天璽、名鑄、海桃灣及領峯等物業,金額達一億多元。何水是溫州振 洋實業董事長,從事建築及窗框生意,他在溫州人脈極廣,在當地甚至有豪華會所待客。去年他曾向記者「他條地」說,買入的單位都是用來度假的,不租也不賣。 不過本週一記者致電予他,他已轉口風:「我現在都準備把單位出租喇。」記者問他溫州經濟有沒有什麼問題?他以高八度的聲線急速回答:「沒有、沒有!你們不 要這麼誇張吧,或許是個別的問題吧,我就沒有聽過喇。」

新盤輪住爆

不少溫州人的「特性」與何水一樣,寧放租「頂得一時得一時」。去年來港以四百九十一萬元,購入將軍澳領峯一個高層向海單位的溫州人章小姐,亦選擇繼續去 馬。上星期這單位要付三百九十萬元尾數,她思前想後決定找來香港銀行上會。從事貿易生意的她,在溫州亦有放高利貸,她說放一千萬,每個月收息達三、四十萬 元。相對現時領峯成蝕本貨,她發爛渣說:「我不買香港樓了!這個單位我放租又租不出,放賣又要蝕讓!我已付了二百萬元現金,這二百萬,若我跟弟弟拿去內蒙 古投資,已賺了一個開了。」

溫州人就是愛高風險,過去數年,他們時常來香港買樓,每次都是一圈圈的買,可謂香港樓市的中流砥柱,好像年中嘉里開售的黃大仙現崇山,或新地位於筲箕灣的 譽都,共有逾億資金來自溫州。而撇除溫州客,過去一、兩年來港掃貨的內地客亦多,每每佔樓盤兩、三成成交。在信貸嚴重收縮下,其他地區的大陸客亦不能倖 免。如重慶富商安晉辰,去年五月以一億三千萬買入大角咀君滙港複式單位,今年二月又斥資五億四買入南區赫蘭道獨立屋,結果君滙港複式要放出來招標,南區大 屋則借財仔上會,年息廿四釐,現大屋已裝修完畢,但這筆債這兩年還要慢慢還。再加上大批今年底開始入伙的遠期樓花新盤,屆時是上會還是大量撻訂兼蝕讓,又 是另一番景象。

中國猶太人

溫州位於中國東南部,是浙江省下屬的地級市,為沿海港口城市,有八百萬人口。因為溫州人一直善於從商,所以被譽為中國猶太人,是中國民營企業最活躍地區, 被視為中國民營經濟的晴雨表。溫州是中國個體私營經濟和股份合作經濟的發祥地,被經濟界稱為「溫州模式」。溫州的主要產業是皮革、眼鏡及食品等,以輕工業 為主,不過,1980年代,溫州曾因造假而引起中央關注並受到調查整治。1990年代,溫州經濟高速發展,並相繼有官員出現貪污受賄問題,近幾年溫州人亦 放棄實幹企業,開始從事炒賣經濟,溫州炒房團更成為全國各地所關注的新現象。除了炒樓,棉花、大蒜的炒賣活動,亦見溫州人蹤影, 溫州人涉及國內經濟範圍廣泛,因此今次出現溫州民企老闆大逃亡,連帶引發溫州人撤資,造成連鎖反應,長期研究溫州經濟模式的溫州大學教授馬津龍認為,是次 問題比起○八年金融風暴影響更大。「○八年是國際性的,中國還能守住,但今次是國內發生,背後是一條國內的鏈。」馬說,是次必會是中國金融危機的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57

從「保薦王」到「變臉王」 國信證券遭遇成長的煩惱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410

在IPO的長跑中,國信證券以保薦承銷項目之多,數次摘得冠軍,不過,其保薦的上市公司業績頻頻變臉,或許意味著「保薦王」的高成長期已經過去。

麻煩似乎總是成堆出現的。

隆基股份業績虧損帶來的影響還懸而未決,勤上光電又把國信證券拱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2013年4月1日,勤上光電發佈公告對近期媒體報導該公司「涉嫌虛構銷售」、「造假上市」等內容進行澄清。公司出具了多份材料來證明自身清白,並「仗義」地為保薦機構開脫,但卻始終無法掩蓋國信證券在該項目中出現的問題。

最近,國信證券的「麻煩」很多,除了勤上光電和隆基股份之外,還有由其保薦的次新股中穎電子、慈星股份,兩家公司2012年業績降幅均超過了50%。

這家在2009年IPO重啟之後快速崛起的券商,正經歷著IPO退潮後一場最冷的寒流,「裸泳」的滋味不好受。這或許也意味著極具代表性的「國信模式」的高成長期已經過去,券商投行的發展模式開始由「廣撒網」路線,往精品路線轉移。

再次「薦而不保」

國信證券已然手握兩張警示函。

看起來,這次國信證券又犯了「低級錯誤」。由國信證券保薦的勤上光電,現還未出督導期,又被媒體質疑「大客戶股東系『自家人』」,存在關聯交易,涉嫌造假上市。若此質疑坐實,國信證券恐又將因「薦而不保」再次登上監管「黑名單」。

4月1日,勤上光電針對公司員工與客戶之間存在關聯關係一事做出回應,勤上光電表示,公司及黃燦光、賈廣平因疏忽和對信息披露要求的意識不強,均未意識到大客戶品尚光電、芭頓照明與公司之間的交易屬關聯交易,未將以上有關人員對外投資、任職情況提供給公司為發行上市所聘各中介機構,也未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相關信息。

資料顯示,黃燦光現任勤上光電發展部經理。2005年入職,其間曾擔任該公司燈飾事業部主任、發展部主任、職工代表監事等職。

賈廣平現擔任勤上光電董事會辦公室副主任。1997年入職,2007年12月至今擔任該公司職工代表監事;2010年12月至今兼任公司下屬子公司廣東勤上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監事。

品尚光電2010年10月8日設立時,黃燦光出任的是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並持股16%。而作為另一關聯方的芭頓照明也同時持有品尚光電35%的股份,與此同時,黃燦光、賈廣平分別持有芭頓照明60%、40%的股權,賈廣平還持有品尚廣電另一位股東至上亮化30%的股權。

按照《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下稱《辦法》),保薦機構在推薦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前,應當對發行人進行輔導,對發行人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持有5%以上股份的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進行系統的法規知識、證券市場知識培訓,使其全面掌握發行上市、規範運作等方面的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則,知悉信息披露和履行承諾等方面的責任和義務。

如果保薦人國信證券按照上述要求培訓勤上光電的高管們,面對持股結構如此複雜的公司,是否會有出現這樣疏忽的機會?

此外,值得指出的是,招股書顯示,品尚光電在無任何鋪墊的情況下在2011年上半年突然成為勤上光電的第一大客戶,如此異動保薦機構居然不做調查,實在令人費解。

僅勤上光電一例,就可看出「家大業大」的國信證券投行業務中存在的問題,更遑論上市首年便出現虧損的隆基股份,以及2012年業績降幅超過50%的次新股中穎電子和慈星股份。

而在此之前,2013年1月3日,證監會通報科恆股份和南大光電兩家公司的保薦機構和保薦代表人被採取監管措施,這兩家公司保薦機構均為國信證券。

《辦法》規定,保薦機構、保薦業務負責人或者內核負責人在1個自然年度內被採取監管談話、重點關注、責令進行業務學習、出具警示函、責令公開說明、認定為不適當人選等監管措施累計5次以上,中國證監會可暫停保薦機構的保薦機構資格3個月,責令保薦機構更換保薦業務負責人、內核負責人。

目前,國信證券已然手握兩張警示函。

「國信模式」的瓶頸

「高提成」的激勵機制能否維持?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國信模式」曾經是國信證券總裁胡繼之樂於向外界宣傳的成功經驗,但在大環境變化之後,這一模式似乎已經到了重新調校的時候。

國信模式的精華在於「重賞策略」,在國信,就投行業務而言,他們設立了投資銀行事業部,旗下又分設了多個業務部門。

「事業部制的優勢在於經營管理上強大的自主性,部門獨立核算,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刺激員工的積極性。」上海一家券商投行部項目經理梁冰(化名)對記者表示,「目前,一般券商對於投行保代的項目提成在30%左右,但像國信這樣實行保代項目承包制的券商給予投行保代的提成則可能超過60%。」

2013年1月29日,網絡上曾爆出猛料稱,「國信證券投行部相關負責人年終獎達到8000萬」。儘管隨後國信證券迅速發出澄清消息,宣稱傳言並不屬實,但國信證券投行部門依然是坊間熱議的焦點。

「重賞策略」讓國信證券在2006年便嶄露頭角,儘管當時國信證券承銷業務的市場份額只有2.03%,但在承銷家數上,國信已經名列前茅。只不過當時大盤股扎堆上市,中金、中信等承銷的「巨無霸」遮蓋了國信的光芒。

隨著2009年創業板的開閘,國信一躍進入國內投行第一梯隊。2009年IPO重啟後到2011年,國信證券始終在行業前兩位。在IPO暫停的2012年,國信證券也依靠上半年22個項目,拿下當年IPO承銷的頭把交椅。

2011年,胡繼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要求項目負責人從立項開始到最後全程參與,並對項目負全部責任,這在業內只有國信做到了。」

以國信投行的規模,胡繼之全程參與的要求似乎很難保證。證監會資料顯示,國信證券目前擁有505名投行從業人員,僅次於中信證券的710名從業人員。國信分別在2009年IPO重啟和2012年IPO再度暫停時,拿下了當年承銷數量的頭把交椅。

兩年間國信IPO承銷家數分別為13家和22家,而中信證券同年承銷家數則為3家和15家。

「高提成」的激勵機制能否維持國信的未來增長?國信證券已經給資本市場留下了「薦而不保」的印象,隆基股份事件則有可能成為國信投行業務發展的拐點。

衝著高額的收入,梁冰也曾想加盟國信證券,但卻被「師兄」勸退。「理由是他怕我『有命賺,沒命花』。」梁冰笑道。

根據相關規定,若國信證券被暫停3個月的保薦機構資格,那麼在這個季度內,它目前所擁有的505名投行從業人員都將處於「無業」狀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76

國信證券事件試探監管底線 「保薦王」的罪與罰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411

「保薦王」國信證券是否受到證監會嚴厲懲罰,不僅關係其承銷的55家擬上市公司,更關係資本市場的監管紅線。

2013年3月26日晚間,國信證券「出事」的消息傳開——其保薦的上市公司隆基股份發佈業績預虧的修正公告,成為A股首家上市當年告虧的公司,按證監會相關規定,保薦人很可能暫失保薦資格。

國信證券在業界大名鼎鼎,被認為是「史上激勵手段最強、上升勢頭最猛」的「保薦王」。此時,國信證券還承銷了另外55家IPO申報企業,申報材料因受2012年A股IPO停滯的影響,正壓在證監會。如果國信證券的保薦資格出現問題,這55家企業可能集體面臨「撤單」的命運。

眼下,A股因IPO開閘的消息「跌跌不休」,而新任證監會主席因數百家IPO企業排隊淤積成了「堰塞湖」愁得沉默寡言,國信證券這事兒被業界戲稱為非常應景地給新主席肖鋼送了一份大禮。

投資者一直對IPO「撤單」數量不滿意,如果一次解決掉55家企業,顯然對A股市場是重大利好。同時,鑑於此前上市公司頻繁出現的業績變臉已經激起眾怒,要求嚴懲保薦機構國信證券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根據證監會出台的《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暫停保薦機構的保薦機構資格3個月」是國信證券可能面臨的最高處罰。

罰與不罰,輕重之間如何抉擇,無不試探著監管紅線。

保薦資格岌岌可危

隆基股份的「突發」狀況,將國信證券推向「首例」受罰。

2013年3月23日,隆基股份發佈業績修正公告,稱預計2012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出現約5400萬元的虧損。這份公告使隆基股份成為A股首家上市當年告虧的公司。

按照證監會《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第71條規定,如發行人公開發行證券上市當年虧損,證監會自確認之日起暫停保薦機構的保薦機構資格3個月,並撤銷相關人員保薦代表人資格。這意味著,國信證券保薦的55家擬IPO公司也面臨被「撤單」風險。

鏈接

保薦人的責任:由保薦人負責發行人的上市推薦和輔導,核實公司發行文件和上市文件中所載資料的真實、準確和完整,協助發行人建立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並承擔風險防範責任,在公司上市後的規定時間內,保薦人需繼續協助公司建立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督促公司遵守上市規定,完成招股計劃中所提標準,並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負連帶責任。

「這55家擬IPO企業,如果要繼續申報就必須更換中介機構,重新走一遍遞交材料的程序,時間會很長。如果不更換保薦人就需要等三個月後再向監管層重新遞交申請。」上述投行高管稱。

而自《辦法》實施以來,還沒有保薦機構因觸犯該條規定被暫停保薦業務。而隆基股份的「突發」狀況,會不會將國信證券推向「首例」?

事實上,針對隆基股份的處罰在2013年1月已經開始。

2012年4月28日,隆基股份上市第13個交易日,隆基股份便公佈了一份下滑幅度超過90%的一季度財報。按照相關規定,2013年1月,證監會對國信保薦代表人王延翔、曲文波採取了「12個月不受理與行政許可有關文件」的監管措施,採用的是這一條款中最重的處罰。

不過,處罰的只是保薦代表人,而不是國信證券。

國信證券是業界公認的「保薦王」。根據《經濟參考報》報導,2012年發行的153只新股中,國信證券就承銷了22家,以8.63億元的首發承銷和保薦費用領跑所有券商。

但「保薦王」近期的日子並不好過。據同花順公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月27日,共有115家2012年掛牌的上市公司披露了當年業績預告,預計淨利潤出現下滑的共有34家,國信證券就包攬7家。2013年1月24日,證監會針對IPO業績「變臉」開出了罰單,國信證券已經吃進一張警示函。

眼下,資本圈子裡的氣氛微妙,有人試圖為同行辯護,有人則已經瞄上國信可能丟失的業務蛋糕。感同身受和幸災樂禍,兩種很難共存的情緒,如今卻真切出現在很多投行人士身上。

「應當不會遭到如此嚴重的處罰。2008年,一些上巿企業營業利潤下滑50%,但證監會、交易所考慮到金融危機的大背景,未根據該辦法懲罰保薦代表人和保薦機構。」一位保薦代表人信心滿滿地推測。

「撤下來的55家企業對其他的券商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機會。」南方一家券商投行部高管對記者表示,儘管這樣想顯得不那麼道義,但此次國內券商投行圈子對隆基股份事件的極大關注,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源於此。

而時下撩動眾人神經的隆基股份事件究竟會如何收場?

「國信證券還在準備申辯的材料,目前他們準備以不可抗力來申辯,是否能得到證監會的『諒解』還很難說。」上述高管對記者表示,「過去發行人上市當年出現大幅業績下滑的案例,處罰主要集中在保薦代表人。但上市當年即虧損的案例還沒有出現過,結果很難說。」

記者聯繫了國信證券媒體負責人,但該人士表示,目前公司暫不便發表評論。

《辦法》的「人情味」

業績下滑是否真的源於不可抗力是國信能否免責的主要考量因素。

不過,國信證券還有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就是按照《辦法》規定,保薦機構及其保薦代表人能夠向證監會提出申辯。

如果申辯成功,國信證券或許能夠免責,從而逃過一劫。

申辯的理由可以涉及五方面。「一是發行人或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故意隱瞞重大事實,保薦機構和保薦代表人已履行勤勉盡責義務;二是發行人已在證券發行募集文件中做出特別提示,保薦機構和保薦代表人已履行勤勉盡責義務;三是發行人因不可抗力致使業績、募集資金運用等出現異常或者未能履行承諾;四是發行人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持續督導期間故意違法違規,保薦機構和保薦代表人主動予以揭示,已履行勤勉盡責義務;五是保薦機構、保薦代表人已履行勤勉盡責義務的其他情形。」

《辦法》制定得頗有人情味。很明顯,保薦人是否勤勉、風險提示是否充分、業績下滑是否真的源於不可抗力是國信能否免責的主要考量因素。

隆基股份在2013年3月23日的公告顯示,業績虧損的主因是尚德太陽能「實施破產重整」,公司依據謹慎性原則對尚未收回的應收款項加大了計提壞賬準備。

在隆基股份的招股書中,國信證券在風險因素中提及過客戶集中的風險、經營業績的不確定性。「公司下游的光伏電池前十強企業佔我國全部光伏電池的市場份額達80%以上,無錫尚德近年佔國內市場份額30%以上。無錫尚德及其關聯方(包括洛陽尚德和上海尚德)在報告期內為隆基股份的第一大客戶。上述客戶如果經營狀況發生問題而減少或者取消訂單,將對公司的銷售業績和財務狀況造成不利影響。」

北京一家券商投行部人士表示,「監管部門對業績下滑原因的判斷,以及風險提示的認定,以及業績下滑情況,也就是證監會強調的信息披露的完備性的認定非常重要。」

「從上週末公佈的申報企業情況來看,國信項目依然還在流程之中,短期內還難有結果,最起碼應該要等到隆基股份的年報出來。」該投行高管認為,「不過,經過這樣的事件,此次IPO抽查中,國信的項目可能會被重點關照。」

2013年3月29日,證監會最新發佈的IPO申報企業名單中,新增77家「撤單」企業,至此,年內撤銷IPO申請的企業數量達到123家,而國信證券有11家。

板子總打在保代身上

保薦代表個人成了被打的出頭鳥。

和A股市場的大多數規章制度一樣,保薦人制度的實施也是舶來品之一。

這種制度最先起源於英國的二板市場AIM市場,隨後,美國NASDAQ市場、中國香港創業板市場等也相繼引入該制度。

所謂保薦人,是指按照法律規定為上市公司申請上市承擔推薦職責,並為上市公司後一段時間的信息披露行為向投資者承擔擔保責任的證券公司。

很明顯,保薦人制度的建立目的在於保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質量,增強上市公司信用,保障市場穩健運行。

2003年末中國證監會發佈的《證券發行上市保薦制度暫行辦法》和2004年5月第一批保薦機構和保薦代表人的公佈,意味著證券保薦制度正式在我國推行,也正式拉開了我國證券發行審核制度革命性變革的序幕,

在保薦人制度實行之後3年,證監會對保薦人的處罰行為主要是針對保薦代表人的談話提醒。最嚴重的懲罰出現在2006年。當年,財富證券因失誤導致其保薦的南嶺民爆暫停發行,被證監會處以「3個月不受理保薦機構的推薦」的處罰。

但一直以來,A股上市公司頻繁業績變臉、財務造假等問題的發生,令投資者對保薦人制度積怨很深。

2011年末,郭樹清新政實施以來,保薦人制度改革便成為其新政重點之一。配合以信息披露為重心的新股發行改革,以及對違法行為的「零容忍」,市場一度對其改革寄於厚望,但從勝景山河、萬福生科等案例來看,監管層對懲罰制度定位依然不及預期。

萬福生科是最新案例(詳見《南方週末》2012年11月29日報導)。儘管該公司2013年3月10日發佈公告稱,公安機關已經介入調查,但目前為止,監管機構並未對萬福生科的保薦人平安證券採取任何措施。僅僅是IPO保薦代表人吳文浩、何濤受到深交所通報批評。

而在萬福生科之前,平安證券也是名噪一時的勝景山河IPO造假一案的保薦人。

2010年10月27日,勝景山河IPO獲中國證監會發審委通過,但在12月17日勝景山河即將登陸深交所的前夜,有媒體發文稱其招股書披露不實,涉嫌虛增銷售收入等情況,監管緊急叫停,公司申請暫緩上市。

2011年4月6日,中國證監會撤消了勝景山河的IPO申請,勝景山河在招股說明書中未披露關聯方及客戶信息,構成信息披露的重大遺漏。

7個月後,中國證監會向保薦機構開出了「史上最嚴罰單」,即向保薦人平安證券出示警示函,並撤銷平安證券勝景山河項目兩名簽字保薦代表人資格。

在此之前,證監會針對保薦人的監管措施僅限於對保薦代表人採取談話提醒、出具警示函、撤銷資格等,而絕少有針對保薦機構的處罰。

在此之後,監管機構在對保薦人採取監管措施時,不僅處罰保代,還將保薦人納入了處罰範疇。比如,2012年9月以來,愛建證券、中信證券、東吳證券、國信證券和光大證券分別因所保薦項目的問題收到了警示函。

不過,細心人士都會發現,在看似越來越嚴的懲罰中,保薦代表個人成為了被打的出頭鳥。而作為強勢主體的保薦機構卻只是不痛不癢地被警告了一下,並未感受到違規帶來的切膚之痛。

「監管層對保薦機構的考察更加注重於制度層面,比如風控是否健全。因此,如果不是保薦機構本身存在的制度性問題,一般不會對保薦機構開出罰單。」上述投行高管稱。

「保薦機構和保薦代表人的關係不明確,權利和責任不清,一直都是保薦制度存在的問題,這使得保代承擔了與保薦機構相同甚至更大的責任。」國內一家合資券商保代頗有些憤憤不平,「保代還要對其他中介機構的專業意見進行審慎核查,以這次財務核查為例,保代甚至要去核查企業家的私人賬戶,這已經超越了保代的權限。」

記者也發現,在《辦法》中,因發行人問題而可能使保代遭到處罰的規定合計有13項,而處罰保薦機構的則只有3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70

#研報精選# 國信證券:成長到價值常規路徑 - 風格研究 億利達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0045523
成長投資是一種注重企業發展潛力,認為股票價格不斷上漲的動力來自於企業快速發展,盈利高速增長的投資風格。
在A 股的投資市場裡面,我們往往說到的成長股,多為階段性的成長股,一旦增速放緩,市場給它的估值就會迅速下降,出現業績和估值的雙殺。很多時候,目標公司最新公佈的財務報表顯示利潤尚未出現放緩現象,但估值被市場給的非常低,會給人誤導它被低估了,其實,市場很多情況下是有效的,市場會給這麼一個低的估值,是因為市場已經預判到該公司或者該行業即將進入週期下滑或者增速下降階段,市場從而提前做出了反應。
對於成長股的投資,即要找到能夠反映出上述情況的現象,避免成長股的轉變帶來的風險。
內在價值理論
關於股票的成長—價值的分類,來源於內在價值理論,開創者是美國投資大師格雷厄姆。主要觀點是認為股票價格是圍繞著股票「內在價值」波動的,雖然由於各種非理性原因股票價格會經常偏離「內在價值」,但這種偏離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得到糾正。

圍繞「內在價值」,我們將股票分為兩種特點:價值股和成長股。
從市場估值來看——所謂價值股,是指相對於他們的現有收益,股價被低估的一類股票,這類股票通常具有低市盈率(P/E)、低市淨率(P/B)、高股息的特徵;所謂成長股,是指具有高收益,且市盈率和市淨率傾向於比其它股票高的一類股票。

從企業業績來看——成長股是指因某一生產要素領先而形成壟斷,並且具有持續成長潛力的股票;價值股一般是因為具備某項領先的競爭力而形成壟斷,並且公司一般已經停止增長,進入穩步發展時期,且規模很大,給投資者帶來穩定回報的公司。

生命週期理論

與企業的成長特徵密切相關的是企業的生命週期理論。企業生命週期理論是關於企業成長、消亡階段性和循環的理論。企業生命週期是企業的發展與成長的動態軌跡,包括發展、成長、成熟、衰退幾個階段。企業在生命週期中每一階段中的競爭狀況是不同的。企業生命週期曲線應該是一條曲線,在完美的情況下,這條曲線可以延續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但實際上很多企業沒有走完這條完美的曲線就消失了。有的僅僅幾年、十幾年還在成長期就夭亡了。
圖1:企業的生命週期示意圖
查看原图資料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

在企業的創始初期,毫無疑問,企業的規模可能非常小,由於企業的業務或者產品剛剛出現,客戶很少,企業輸出的特點、性能等都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為了貨得市場滲透,發展階段的營銷成本高,銷售收入較低,生產成本高。由於企業在這一時期面臨的價格彈性小,通常會採用高價策略。因而在企業的發展階段,我們容易看到高毛利,但是淨利潤較低。

初期的經營風險非常高,產品的開發能夠被市場接受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面臨成功或者失敗兩種可能。成功則將逐步進入成長階段,失敗將無法收回前期的投入,導致企業的消失。

當企業進入成長階段,其顯著標誌便是企業銷售的節節攀升,銷售收入迅速增長。由於這個階段企業的市場滲透程度提高,需求大於供應,企業的產品價格最高,因而我們能夠看到很高的淨利潤水平。

企業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但是這個時期,企業的重心仍在於發展,內部管理並不匹配。

成熟階段的標誌在於企業所面臨的競爭者的價格競爭。企業所面臨的市場基本飽和,其產品或服務的輸出逐步標準化,技術和質量改進緩慢。由於市場的穩定飽和,企業的毛利率和淨利率都會下降,利潤的空間適中。

由於企業所面臨的整個行業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且比較穩定,企業經營的重點就會轉向鞏固市場份額的同時提高投資報酬率。在企業的成熟階段,企業的成本將會降低,管理模式也走向成熟規範。

在企業的衰退階段,企業的毛利水平很低,收入開始下滑,企業的主要目標是控制成本。企業內部的優越感強,做事講求程序規範。逐漸的,內部管理制度制約了企業靈活性和競爭力。當然,在這個階段,如果企業能夠保持創新與競爭力,也會引來二次發展。

整個生命週期的曲線主要的構造指標即為企業的收入水平,從企業的發展階段特徵來看,由於領導者的拚搏以及員工的創新、發展的幹勁,從收入、規模等,我們都能看到一個蓬勃向上的發展節奏,投資者對於企業的前景樂觀,企業的市場價值也具有強勁的勢頭。

企業的成長階段後期,如果內部的管理控制穩定,避開了「貴族」、「官僚」的心態,仍然抱有發展的心態,那麼企業將進一步成長,雖然成長性開始降低,但是各項指標仍會穩定在較高的水平,在股票市場中,也會跨入價值股的行列。

如果企業完全喪失了創新的意願與能力,開始規避風險,迴避矛盾,那麼企業也將迅速衰落,而投射在股票市場,便是投資者對於企業失去了信心,企業價值開始滑落。

從長期來看,能否真正實現主營業績的持續高成長,兌現其成長性預期,是決定其股價能否維持估值溢價的關鍵因素。能夠在轉型中真正實現持續高成長,最終由小變大的企業是極少數的,大多數新興產業的公司由於成立時間短、技術不成熟、公司治理缺陷,或是不具備核心競爭力等原因,難以真正實現持續增長。

成長是什麼

對成長股的評估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財務指標、大趨勢、行業空間、股東結構和管理團隊、公司戰略、公司的安全邊際等。成長派認為,公司未來業務能否高速擴展,是成長派最關心的事情,他們追求的是公司高速成長所帶來的暴利,公司短暫的虧損和微利是他們可以接受的。所以,成長股最重要的特點在於業績能夠保持高速增長。

為什麼研究成長股
除了前文提到的成長股在投資時所面臨的轉換風險之外,從投資的選擇角度出發,成長股的可投資性也很明顯。

價值投資理論可細分為兩種策略。第一種策略:公司的質量很差,但只要股票的價格遠低於其清算價值,投資者仍可以以較低的風險獲得較為合理的回報。第二種策略是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優質的公司。對「優質公司」的理解又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指公司雖然不具備太高成長性,但其資本收益率極高,每年都能給股東較高的紅利回報;第二種是指具有極高成長前景的優質公司,公司的股價會隨著公司的成長而成長,投資人也因此獲得豐厚的回報。

在中國的證券市場中,市淨率低於1的上市公司極少,價格低於清算價值的上市公司根本就沒有,而且中國上市公司的分紅普遍很低,想依靠分紅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對於多數投資者的可行性也不高。

中國正處於經濟的高速發展期, 經濟轉型趨勢下,中國成長股的發展空間巨大,投資邏輯也應突破傳統。具備高成長性的優質公司有很多,這些公司快速成長,給投資人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因此成長股投資策略非常適合中國證券市場。

格力電器——從成長到價值

如果說成長和價值能夠對應企業的生命週期,那我們就可以通過能夠反映企業所處生命週期的財務和估值數據來判斷企業的投資價值和投資風格。我們以格力電器(000651.SZ)為例,研究財務和估值數據是否能夠對成長和價值的劃分起到幫助。

格力電器1996年11月18日上市時總股本0.75億股,開盤價17.5元,總市值13億,截至2014年3月31日,格力電器總股本達到30億,收盤價28元,總市值將近900億。18年增長64倍,格力電器的快速成長性和投資價值顯而易見。

圖2:格力電器(000651.SZ)季度盈利能力與股價表現
查看原图資料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wind

格力電器自上市以來,年年盈利,從未虧損,季度的淨利潤同比增長率也從未出現負值,使得格力電器的前復權收盤價節節攀升。從圖中還可以看出,格力電器曾在2008年整年出現了淨利潤同比增速大幅上升的情況,但進入2009年之後淨利潤同比增速開始回落,與此同時,營業收入同比增速持續下滑,說明2007-2009年間,格力電器的業績雖然保持增長,但波動較大。
圖3:格力電器(000651.SZ)歷史P/E與P/B

查看原图資料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wind

格力電器在2007年獲得了較高估值,P/E(TTM)最高達到46倍,P/B達到9.3倍,隨後格力電器在2008年的淨利潤出現大幅增長,可見估值較準確地反應了市場對格力電器未來業績的預期。進入2012年後,估值趨於穩定,長期低於行業水平,業績增長同樣趨於穩定,僅從估值和業績成長來看,格力電器已經從成長股蛻變為一隻價值股。

當成長股發生轉變時,如果能夠發現案例中展現的明顯規律,利用有效的指標能夠幫助我們觀察到成長股轉型的時點,將使得我們避免上文提到的轉變時的雙殺,降低成長投資的風險。

風格分類——基於改進的MSCI方法

為了進一步探究成長股的特徵,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指標將股票更加數據化的進行分類。經過前述研究,我們認為,影響股票投資風格的指標主要包括市值、估值、分紅、業績增長、盈利能力等指標。我們借鑑MSCI(摩根斯坦利資本國際公司)2005年對全球價值和增長指數系列的編制方法,選取全A市場為研究對象,把股票分為成長股和價值股兩大類,以便藉此研究各股在不同風格區域所具備的特點。

指標選取
MSCI在作分類時採用了8個基本的財務指標,其中有兩個成長類指標涉及到預測數據。為了限定使用數據為歷史數據,我們僅使用6個指標來描述股票的價值和成長特徵。

價值類指標包括:
淨資產賬面價值/市場價格(BV/P)12個月的收益價格比(E fwd/P)股利收益率(D/P)成長類指標包括:

現在的內部增長率(g)長期歷史每股收益增長趨勢(LT his EPS G)長期歷史市銷率增長趨勢(LT his SPS G)

Z值的有效性

那麼,風格分類的方法,是否真的能夠將成長的特徵劃分出來?我們根據經驗選取了數隻股票,分別計算其成長Z值與價值Z值。

圖4:蘇寧云商(002024.SZ)Z值走勢
查看原图資料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wind

可以看到,蘇寧云商的Z值變化具有顯著規律,其成長Z值隨著時間較快的下降,而價值Z值有一個較弱的上升,但沒有突破0線,和蘇寧云商從高速增長到放緩的實際情況是吻合的。

圖5:安琪酵母(600298.SH)Z值走勢

查看原图資料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wind

圖6:外運發展(600270.SH)Z值走勢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資料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wind

從其它幾個被選股票的Z值走勢可以發現,股票的成長性與價值性隨著時間具有波動,但是,成長Z值的下降趨勢也是比較顯著的。圖5中,安琪酵母(600298.SH)的成長Z值與價值Z值交替變化,成長性在經歷了一段時期的發展之後,開始了下降,隨之其價值特徵便顯現出來。而圖8中,張裕A(000869.SZ)的成長Z值與價值Z值均沒有突破0線,可以認為其成長特徵與價值特徵沒有發展質的變化,只隨時間增強或減弱,我們認為是一種保持成長性的特點。其它幾隻股票的走勢也可以看出,成長Z值在顯著下降的過程中,價值Z值有波動,但會受到0線的束縛,這與前文中我們所提及的成長股的生命週期,以及成長股的轉變受到壓力是一致的。

考慮到走勢圖與理論和股票實際特徵的吻合,我們認為,風格劃分對於股票的成長性是有效的。

四種風格收益水平
在驗證了風格劃分其風格特徵的有效性之後,考慮到股票的成長性和價值性的特點,普遍認為,成長型股票的收益水平更高,因而我們試圖尋找不同風格下的股票組合的收益特徵。

將股票按照成長—價值特徵分為4種類別之後,我們首先觀察4種特徵的股票的收益是否具有顯著差異。

將4種類別股票的平均收益的累積淨值圖如下:
查看原图從上圖可以看到,不同的特徵的股票組合的收益率之間存在明顯的同步性,收益的水平也十分接近,從累計收益的走勢上看,可以認為,4種特徵的股票不存在突出於其它三者的高收益類別。

由於上圖收益水平的數據不足以使我們認定成長股的收益要優於其它股票,我們嘗試將成長股的特徵加以強化——提高成長Z值得臨界點為0.5,再次劃分成長型股票組合,其收益情況如圖:
查看原图可以看到,成長Z值更高的股票組合的平均收益水平更高,與我們通常認為的成長性股票的收益特徵是一致的。然而,將新的成長股組合與剩餘3種風格的股票組合的收益情況再作對比:

查看原图可以看到,成長股的收益水平在4種風格中,仍然無法突顯出來。

綜合整個MSCI式風格劃分的數據結果來看,風格分類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劃分效果,不同特徵的股票的風格Z值隨著成長-價值的轉換的確有明顯的變動規律。但是,風格劃分的股票組合的收益水平還無法得到區分,也就是說,風格劃分的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效,部分風格比較接近的股票特徵無法通過Z值的數值反映出來。
成長股指標有效性分析

正如前文所說,成長股的投資,實質是對企業未來發展前景的投資,發展前景所依賴的,是企業業績的良好發展與高速增長,以及業績的高速增長所帶來的利潤、規模的高速增長。

在利用數量化模型風格分類失效的情況下,我們結合企業成長的定義與特徵,考慮營收增速及其他財務、估值指標,對成長股的判定和成長轉變過程進行分析。

在整個指標分析的思路中,我們將營業收入的同比增速作為主要的衡量指標:

從企業成長的角度出發,財務數據更能反映出企業的真實的發展狀況,產品的市場滲透、企業的整體發展速度,都能夠在企業的收入、成本、利潤等指標中顯現出來。

而在營業收入這一收入指標,相較於企業成本及最後得到的企業利潤,被操控的可能性較小,可靠性更高,營收增速所反映出的企業業績的成長水平能夠更為真實的反映出企業的成長潛力。


股票的選取

根據成長股的特徵,我們整理了市值排名前1000的A股市場股票在2000年至2014年間的營業收入增速,構造正增長年數,增長20%以上年數以及連續增長20%以上年數等評價指標,再按照這三個指標對股票進行評價和排序,得到A股在2000-2014年時間區間內部分顯現成長特徵的股票。

然後根據股票組合中的近期市值,已及行業經驗,我們剔除了部分質量不高的企業,選出19只具有代表性的股票:
查看原图我們將營收增速首次開始下降的時期作為成長股轉變的零點,數據的時間單位為季度,對股票進行分析。
指標分析

首先單獨觀察與企業成長密切相關的營收增速。
查看原图從股票組合的平均營收增速上看,成長股發生轉變的零點與增速第一次下降的時間一致,我們認為,每隻成長股通常都只有一個明顯持續的快速增長階段,即只有一個成長期。經過成長期後,營業收入很難再保持大於20%的增長速度。成長期過後,營業收入增速更多的是表現為低速持續增長,或正負增長交替的情形。營收增速這一指標的走勢,很好的反映出了上述的成長股規律。

接著,考慮當成長股發生轉變時,代表其價值的主要指標——市值有怎麼樣的變化。

查看原图我們從走勢圖上可以發現,當營收增速開始下降,成長股開始轉向價值股時,其市值的高增速也開始放緩,市值趨於穩定。藍色虛線的市值的趨勢線很好的反應了這一特徵。

同時,另一個角度,從被選中股票的市值與營收增速上看,我們選中的股票所發生的轉變的確是從成長股向價值股的轉變,其市值穩定而非下降,也沒有發生前文提到的成長轉變時的雙殺現象。
估值指標

在相關的估值指標中,我們觀察了PE、PB、PS三個有效指標。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從圖中可以看到,三個估值指標PE、PB、PS的峰值均在成長股發生轉變的零點附近,它們的圖線的趨勢與營收增速的趨勢一致,可以被認為是成長股向價值股轉變時的特徵指標。

利潤指標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圖18可以看到,毛利率的整體與營收的變化一致,但波動性較大;成長股的營收增速與淨利潤增速的走勢中,利潤拐點和營業收入拐點存在明顯的相關性,如果出現其中一個拐點,則另一個拐點一般會在近期內出現,也就是說,淨利潤增速也可以當作判斷股票特徵轉變的一個指標。

在對營收增速的分析中,我們的確可以看到營收增速對企業的增速、價值的未來趨勢的輔助預測,營收增速的較大趨勢的下滑基本可以作為未來期企業營收、價值、利潤等指標下降趨勢的指導性指標,也是企業成長性降低的有效表徵。

風險預測

接著,我們考慮,在對企業的基本面指標有效預測的同時,營收增速對股票的投資風險是否同樣具有預測效果。

對於股票組合,扣除各自所屬行業的行業收益率,得到股票組合的相對收益。
查看原图
從各指標與收益率的相關性來看,營收增速、毛利率、市值等指標相關度較高且顯著。綜合幾個顯著指標的可靠性與前述的走勢情況,我們認為營收增速對於股價風險應該具有預測作用。

查看原图從圖中可以看到,毛利率與漲跌幅的波動情況比較一致,也吻合了毛利和漲跌幅相關性較高的情況。我們認為,毛利率的波動與走勢也可以作為股票風險與收益的一個參考指標。

然而由於其波動較大,對比前文中毛利率與營收的走勢情況,再考慮實際情況中,毛利率數據的可靠性不如營收數據,營收增速仍然作為主要的參考指標。
查看原图可以看到,當營收增速下降所反映的企業成長性轉變的時期,企業股票的收益也進入了趨勢性下降階段。市場價格對企業的情況的判斷從圖線上看,比企業自身財報的情況反映更早,但是,考慮到市場股價的波動情況,營收增速的下降給予投資者的「出場」信號能夠更好的幫助投資者判斷股票的未來形勢,有效的規避成長股轉換時期的投資風險。

結論:

在成長股的成長週期中,會隨著增長而向價值股轉換。然而由於企業自身的質量、水平、所處行業以及宏觀形勢等因素的影響,成長股的轉化面臨著壓力,從成長—價值的劃分中看,成長股更多的情況並沒有轉入價值股的類別之中。成長股的階段性即表現在轉變中的壓力被市場所反映,估值以及業績增速均受到壓制,則會出現成長股崩盤。

利用MSCI的風格分類,我們並不能很好的將成長股與其它風格個股在組合收益層面區分開來,從而規避投資風險。

營收增速可以被當作成長性的代表指標,高增速也代表著高成長。而對應增速下滑時期的估值指標PE、PB、PS均能夠及時體現成長速度降低,股票業績下滑的情況。同時,當營收增速下降所反映的企業成長性轉變的時期,企業股票的收益也進入了趨勢性下降階段,營收增速這一指標可以幫助投資者有效的規避成長股轉換時期的投資風險。

存在的風險
成長股的投資本身即存在雙殺的風險——一旦成長股增速放緩,市場給它的估值迅速的下降,股票隨即崩盤,出現業績和估值的雙殺,所以對成長轉化為價值時期的指標變動的判斷顯的尤為關鍵。
然而,如果企業的成長性並不充分,偽成長性股票混入,股票風格的劃分以及指標的預測性有可能失效,將面臨投資損失的風險。因此,除了區分價值和成長之外,怎樣從成長股中剔除偽成長,也是一個意義重大但又極富挑戰的研究課題。並非所有股票都能從成長轉變為價值,更多的可能從成長轉變為非成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226

中國信托業資產增速創四年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04

隨著監管層對影子銀行的收緊,以及投資者對違約的擔憂,中國三季度信托資產增速創2010年以來新低。

中國信托業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信托資產環比僅增長3.77%至12.9萬億元,行業凈利潤環比下降11.94%。

報告還提到,截至9月底信托業的風險項目有397個,規模為824億元,相較上季度的917億元有所減少。

穆迪上月曾提醒,在各種還款延期和兌付危機發生之後,中國6.2萬億美元的影子銀行仍存在顯著的風險。當前68家信托公司的凈資產為2880億元,這意味著這些信托公司對其產品進行隱性擔保的能力有限。

信托公司的效益增速出現下滑,但受益人收益卻有所提升。信托公司的平均收益率從上季度的6.87%升至三季度的7.92%,信托公司在今年前九月共發行了15289個產品,而去年同期是15332個。

查看2014年3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業務數據點這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268

全國信托登記平臺落戶上海 萬億非標資產有望盤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519

非標資產,信托產品,信托,信托登記

滬深等地方機構對全國性信托平臺的爭奪戰落幕。《經濟參考報》近日獲悉,全國信托登記、轉讓的平臺將以國家級信托登記平臺公司的形式,落戶上海自貿區。組建該平臺是信托業整體利好,它將解決信托產品流動性的短板,有望盤活國內數萬億元信托非標資產。

《經濟參考報》報道稱,獲悉新公司或將由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中債登)控股,上海等地的多家機構參股,公司具體職責、領導團隊等尚未最終確定。昨日一位接近中債登人士向該報表示

“監管層基本敲定在上海建全國信托登記中心,但是並沒有確定由誰來幹。鑒於前期中債登在信托登記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並有實質進展,現在看很可能由中債登來牽頭,並控股新公司。”

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國信托資產規模約為12.95萬億元,今年一季度末資產規模就超過11萬億元,成為國內第二大金融子行業。目前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上海信托登記中心在內的第三方信托產品轉讓平臺已存在。但從實際交易內容看,還存在區域性、項目少,交易慢的問題。市場普遍預期,一旦登記制度建立,11萬億規模的信托資產便得以盤活,信托受益權轉讓市場潛在商機更不容小覷。

此前,北京的中債登、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以及天津、深圳都雄心勃勃,希望建立全國性的跨區域信托登記平臺。今年伊始,深圳市政府以“一號文”的形式下發了關於該市金融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文件指出要“探索建立信托受益權轉讓市場”。在今年4月的“2014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重點工作安排”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工作推進小組指出,要推進組建公司制的全國性信托登記服務機構。

信托登記是指通過一定的方式將對有關財產已設立信托的事實向社會予以公布。就登記的基本內容而言,信托登記可分為三類,即信托產品登記、信托文件登記和信托財產登記。而信托受益權,是信托合同中規定的關系人享受信托財產經過管理或處理後的收益權利。根據《信托法》相關規定,信托受益權可以放棄、償還債務、依法轉讓或繼承,信托文件有限制性規定的除外。

一位信托公司負責人此前向《經濟觀察報》透露,“跨區域、全國性”的信托交易平臺突然走熱,與銀監會即將推出的“信托登記制度”的風聲有關。一位信托公司的法務主管則是表示,全國性信托轉讓平臺遲遲未能建成,主要原因還是登記制度的缺失。看好此平臺的人士認為,它將幫助投資周期動輒1-3年的信托產品增加隨時變現的渠道。

用益信托分析師帥國讓向《經濟參考報》表示,預計在上海自貿區信托登記平臺的“統領”下,各家產權交易中心必將朝大一統局面前進,屆時數萬億元規模的信托非標資產即可流動起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693

【國信醫藥】華瀚生物00587電話會議紀要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74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1-26 08:31 編輯

【國信醫藥】華瀚生物00587電話會議紀要


國信醫藥邀請了華瀚生物投資者關系王誌勇王總為投資者解讀華瀚生物在醫院和生物藥領域的布局和戰略方向。華瀚生物的一類新藥人神經生長因子已通過中檢院檢驗,預計15年上市後將成為10億量級的品種;繼收購+托管六盤水5家醫院外,集團又與銅仁市簽訂1+7醫院托管合同,未來有望進一步和其他地方政府合作,整體收購/托管地方壟斷性醫療資源。

公司於今年年初開始進入醫療健康領域。1992年建立貴州漢方制藥有限公司;2002年,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2003年,收購老字號貴陽中藥廠;2004年收購廣州美即;2007年購買了國家一類新藥人神經生長因子,並成立貴州泛特爾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建立專門的貴州生產線;2008年,公司收購桂林華諾威基因藥業有限公司,該公司擁有國家一類新藥易孚和易貝;2009年,公司31種藥品進入國家基藥目錄,其中4個獨家品種;2010年,廣州美即分拆上市;今年年初,公司進入醫療健康領域。

公司大力開展醫療產業合作。今年7月,公司與貴州六盤水市簽訂醫療大健康服務框架協議;9月,與六盤水人民醫院簽訂具體合作協議。公司除與六盤水市人民醫院合作外,正在積極與六盤水婦幼保健院和第二人民醫院協商合作。

產品人神經生長因子進展順利。今年7月,人神經生長因子獲得中檢所的檢驗報告,現已進入國家藥監局審批流程。生物藥方面,公司與北生所合作開發三個品種,在貴陽市建設生產線,估計明年可完工。

今年產品收入口徑由高開轉低開。為便於比較,以高開計,公司今年產品收入25.19億港幣,同比增長30%以上。其中芪膠升白膠囊6.6億,易孚和易貝6.6億,婦科再造丸和膠囊4.77億,日舒安洗液1.37億,貿易業務1.5億。資本性支出方面,公司投入傳統中藥GMP生產線建設3.7億人民幣,北生所合建產品線投入3.5億人民幣,桂林華諾威EGF生產線擴建投入1.7億人民幣。

QUESTION

生物制藥

胎盤采集?

公司是貴州省批準的唯一的臍帶和胎盤采集定點機構。我們和大型醫院簽訂采集協議,采購時需要產婦同意,由於胎盤不允許買賣,我們主要向產婦提供產後護理、嬰幼兒營養等補貼,胎盤采集費用約300/個。

貴州省每年40萬新生兒,預計公司可以采集20-30萬個胎盤。1個胎盤可以依次提取100支人神經生長因子、2-3支胎盤血白蛋白、人胎盤組織註射劑、2-3盒金紫肽、余下制成胎盤片。對於人神經生長因子,3年內材料充足;人胎盤血白蛋白消耗材料大,如果有需要,我們考慮向外省地區采集胎盤(如廣西、湖南、湖北、四川),後者需要省衛生廳批準。

與北生所合作的人胎盤血白蛋白、胎盤片和人胎盤組織註射劑三個品種北京市藥監局都已經同意轉出,手續已經辦完,貴州省已同意接收。預計2015年6月份完成生產線建設後立即組織GMP認證,9月可以進行生產銷售。

倫理上沒有問題,國人普遍接受。

人神經生長因子?

人神經生長因子生產證書已於2004年獲得(專利保護期至2024年),2014年7月取得中檢所的檢驗報告,9月上報貴州省藥監局並得到大力支持,我們預計2015年6月通過GMP認證,2015年9月可開始生產銷售。

定價預計500單位1000元,1000單位1800元。預計毛利率超過90%。

人神經生長因子適用於糖尿病導致的外周神經病變,具有廣闊的市場;而鼠神經生長因子適用重金屬中毒等外源性神經損傷,兩者的適用範圍不一樣。同時人神經生長因子的臨床有效性更好,產品臨床三期做了240例,有效率過70%。

市場空間:僅考慮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預計2017年做到3萬個患者,每療程3.5萬元(35-40支),對應收入10億,對應1萬個胎盤。若考慮適應癥的拓展(14個)空間更大。

金紫肽?抗衰老效果明顯,目前在廣東、四川、湖南少數地區的美容院自然銷售,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尚無推廣,渠道利益空間大,供不應求,已經做到1個億的收入(+70%),公司正在申報貴州省首個直銷牌照,如果獲批將突破金紫肽的銷售障礙。

抗衰老中心規劃?抗衰老中心是發展潛力一個方向,我們將會與地方政府合作,並且將公司一系列產品在抗衰老中心使用,比如人神經生長因子、胎盤血白蛋白,甚至以EGF為原料的美容產品。目前,抗衰老中心市場在貴州省內還處於空白,發展空間很大。

醫院投資

六盤水:並購2家醫院(水鋼、水礦)+托管3家醫院(市人民醫院、第二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新建1家

收購2家:水鋼、水礦兩家醫院改制,需先劃撥到地方政府,然後公司再和地方政府談判收購。目前這兩家醫院尚處於地方政府與醫院的談判協商中。收購兩家醫院一共花費5億元左右。預計今年底到明年初完成收購,兩家醫院2013年收入約5億。

托管3家:市人民醫院、第二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2013年收入約7億,六盤水市人民醫院2014年10月份開始收取管理費,11月份整合供應鏈完成,產生收益。

公司與六盤水人民醫院按68%:32%的比例投資建設六盤水涼都人民醫院,已經完成了拆遷工作,估計30個月建設周期,建成1200張床位,預計需要投入10億人民幣,前期公司投入1.36億註冊資本,後期建設資金由醫院為主體融資解決建設資金。

銅仁:托管7+1家醫院+新建1家

托管1家市級醫院+7家縣級醫院,共16億收入

銅仁市政府與漢方集團簽約,後者與華瀚生物屬同一個主要股東,銅仁醫院與華瀚生物的合作尚無協議。現在他們簽訂的是框架協議,還不是具體協議,這里面有當地政府的考慮。目前還沒有未來並入上市公司的方式和時間表

醫院支付的受托經營管理費用增加了醫院成本,與政府降低醫療開支的初衷是否抵觸?答:管理費收取標準為醫院收入的3.5%。同時公司向醫院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務,如專科建設、品牌運營、數字化醫院建設等,提高公司應急水平和硬件水平,可以有效幫助醫院創收。同時公司在供應鏈端整合,公司成為藥品、器械等的獨家供應商,公司與上遊廠商談判,可縮短結算周期,並向大的經銷商進行銷量承諾,有效降低成本。供應鏈整合收益公司與醫院進行分成,收益68%歸公司,32%歸醫院。醫院所獲得的有形收入和醫療醫技水平的提升遠遠大於3.5%的管理費支出。基於以上原因,醫院願意給付公司管理費,雙方合作良好。

專科醫院產權劃分?科室方向?答:協議運營期內屬於公司,到期後移交醫院。一般協議運營期最短20年。常見的有腫瘤專科和傳染病專科,其實一共有六個左右專科,其他分別是生殖中心、骨科、心血管科等,根據當地醫院的需要設置。

腫瘤專科硬件設備投入操作是否影響醫生或院長利益?答:我們采取采購或者租賃的方式獲得設備,費用大部分由公司承擔,醫保可承擔一小部分。公司采取上遊端采購讓利的方式,而不影響廠方對醫院或醫生的推銷工作,所以基本不影響醫生和醫院的利益。目前我們建設數字化醫院是非盈利性的,但長期看來具有操作空間,例如大數據的應用,會員制等等。

與政府合作辦醫院模式是否可複制?答:公司計劃先完善六盤水的合作辦醫模式,然後再將這種模式推廣。

其他

15年費用率會降低嗎?答:一定會,公司費用由“高開”轉“低開”,從公司轉到經銷商。同時,以前提的所得稅預提不會再發生。

資產減值如何?答:暫時不用計提資產減值。之前由於人神經生長因子暫時沒有拿到GMP證書,公司賬目計提了4700萬元資產減值,這部分以後還會沖回。

傳統業務中藥、生物制藥的增長情況?答:預計今年中藥收入增長10%-15%,重點銷售品種芪膠升白膠囊增長20%-30%,生物藥易孚和易貝增長20%左右。公司整體銷售收入按同口徑同品種預計本財年增長20%。

公司藥物招標後是否存在降價壓力?答:降價壓力不大,國家政策規定肯定會降一些,估計就幾分錢,但公司通過改變產品包裝和規格,實質上價格還可能上浮。

公司業務轉變後人才隊伍是否足夠?答:我們組件了專業的醫療團隊,團隊負責人具有20年的行業經驗,加入公司前是醫療大公司的高管;大數據方面負責人是來自微軟高管;供應鏈端負責人是來自阿斯利康的高管。而醫院管理方面的人才屬地化,帶頭人是當地綜合三甲醫院的院長及其團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43

邱國鷺國信講演紀要:當前宏觀經濟背景下的投資機會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892

本帖最後由 股語者 於 2014-12-11 08:49 編輯

邱國鷺國信講演紀要:當前宏觀經濟背景下的投資機會



實錄內容:


主持人:今天是國信投研名家大講堂第二講,今天很榮幸的請到了著名投資人邱國鷺,邱總給我們做一下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的分析報告。下面有請邱總。


邱國鷺:非常榮幸能夠有機會參加這次活動,在座有很多都是老朋友了,也有很多新朋友。先談談我們對市場的觀點。我想這個大家比較關心。因為過去這一兩個月也應該是一個如火如荼的行情,很多人也沒有反應過來。覺得經濟好像也沒有變化,怎麽股市的行情突然就來了,這是什麽原因呢?我覺得道理很簡單,有三個因素。


第一,估值低。藍籌股在行情啟動之前,今年上半年像萬科也才三點幾倍的市盈率。2007年的時候它都可以五六十倍的市盈率,所以你仔細想,這些藍籌股本身屬於市場龍頭,市場的競爭定位特別強,行業的格局都是向更集中轉變。在這些背景條件下,它能夠殺到這麽低的估值,其實是處在一種給點陽光就燦爛的情形。市場對未來的預期很低,只需要稍微有一點點利好,大家的情緒一轉變,馬上可以從三點幾倍的估值可以到七倍的估值,接近翻一倍了。所以關鍵起點是估值低。


第二,流動性的寬松,或者流動性預期的寬松。這是市場覺得降息周期的開始,不一定馬上真正看到流動性就出來了,其實只是對未來變化的一種預期。我記得我在2012年年中的時候,當時有一篇采訪,應該是《證券時報》,當時的標題叫做《低估值加流動性放松,A股市場只得樂觀》。到了2012年底,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當時也有一個銀行的暴動,突然銀行股一個月內漲了一倍,跟現在有一點類似,也是在估值很低的情況下,突然大家對流動性的預期有轉變之後,就上來了。就是這麽簡單。我做過很多國家的股票,比較大規模的行情的啟動,經常是什麽呢?首先,基本面不是太好,肯定是大家對未來的預期比較低的時候才會把估值壓的比較低。第二,整個市場的估值很低。第三,流動性的放松。我之前也有一篇舊文章,關於行業輪動的三種杠桿,四種周期。所有行情啟動的第一步是什麽?都是流動性的放松。因為這個東西是領先於基本面的好轉的。在流動性放松的時候,很多人說基本面都沒有改變,怎麽股票已經漲50%了。這個時候你是不能夠糾結於基本面的,因為基本面是個落後的指標,至少也是一個同步的指標,它是後面才來的。你一定要明白所有的各種不同指標中什麽東西是領先的,什麽東西是滯後的。行情起來的時候股價本身就是一個相對領先的指標,所以你再用一個同步指標去預測領先指標的話,肯定沒有辦法理解市場。


這波行情我覺得兩個主要原因。第一,估值低,藍籌股估值很低,特別有一部分金融、地產藍籌股,銀行平均可能都四倍的市盈率,平均都跌破了市凈率。浦發在2013年錢荒的時候跌到三點幾倍的市盈率,有些銀行最低的曾經跌到0.7倍的市凈率。所以估值很低。第二,是流動性放松的預期。


第三,民間資本跟實業資本在資產配置上的轉變。很簡單,一個直接的原因是房子大家不炒了,覺得炒不下去了,不炒了。中國是一個52萬億的GDP,去我們的儲蓄率是很高的,有各種估計,其實包括灰色收入,很多都沒算到GDP里面。每年有這種儲蓄估計大概有9-10萬億的儲蓄是得投資的。這些錢往哪里去?以前往地產去,往信托去。到了2014年大家覺得地產,雖然再降息之後地產至少一線城市是維持得住的,但是炒樓的人至少沒有以前多了。而且買信托的人也沒有以前多了。大部分是剛性兌付的,只是有一兩例有問題了。P2P跑路是非常多的,P2P的質量比信托更差一級了。為什麽大家現在不買信托了呢?明明一百例中只有一例沒辦法剛性兌付,為什麽大家不買了呢?這個其實很簡單,樹上如果一百只鳥,你開槍打下來一只鳥,還剩下多少只鳥?絕對不是九十九只鳥。一個事件對預期的改變,就是一只鳥被打死了,其他九十九只鳥會飛走的,就是這麽簡單。


老百姓也看得到,銀行股很便宜,地產股很便宜,保險股很便宜,這些券商股至少啟動前很便宜,現在不一定。這個東西不需要一個科學家告訴你說這個東西很便宜,只是大家原來覺得說這些都是屬於僵屍股。三個月之前大家覺得說銀行基本上要破產了,壞賬這麽多。壞賬肯定比現在反映的多,但是股價已經過度反映了這個壞消息了。0.8倍的PB的銀行股,代表的是市場的什麽樣的共識?代表了市場共識認為銀行賬面上一塊錢的凈資產隱含了很多壞賬,肯定是這樣的。因為銀行本身還有品牌價值的,正常情況下PB都不應該小於1的。全中國幾千家大大小小的銀行,真正上市的這16家肯定是行業領先的,為什麽會跌破市凈率呢?里面內在的就是代表說大家認為這個銀行里面的壞賬是很多的,甚至可能是資不抵債的。0.7倍、0.8倍的市凈率體現多大的壞賬?銀行有壞賬撥備的,壞賬撥備大概1.6萬億。去年整個銀行業的利潤大概也是1.6萬億左右,加起來就有3.2萬億。也就是說銀行的壞賬只要不超過3.2萬億的壞賬損失,其實是不會損傷到它的凈資產的。一年的利潤加壞賬撥備,就已經有一個3.2萬億的緩沖了。銀行如果真的再出3.2萬億的壞賬,你想想看中國的經濟會是怎麽樣的?而且銀行出一塊錢的壞賬,最後可能收回來五毛錢,它是有抵押的。一般來講,銀行一塊錢的壞賬是可以收回五毛錢的。在這種情況下,破凈的估值反映的是6萬億的壞賬。可是整個現在的貸款存量大概也就70萬億人民幣,銀行整個資產規模是120萬億,但是里面有很多是銀行間的債券,那個不是貸款。所以潛在的講,0.7倍、0.8倍的市凈率反映的是一種非常悲觀的觀點,反映的是認為銀行已經資不抵債了,你的壞賬率要到8%、9%,體現的是一種很悲觀的預期。


銀行的日子比制造業至少好10倍。如果銀行真的出了6萬億的壞賬,那個時候工廠都歇業了,根本都沒有汙染了,全國都是APEC藍了,那個時候都不需要環保了。地方政府也根本不會有錢做任何的環保,環保所有的錢都是地方政府掏腰包的,大家都覺得空氣好,但是沒有人會花錢買空氣的。你還把環保股爆炒到50倍、80倍的PE?市場把環保股炒的那麽高,同時認為說銀行是會破產的。銀行如果破產了,那些工業企業哪能活得了?中國如果真的出6萬億的壞賬的話,你認為這個鍋爐還會冒煙嗎?根本就不需要環保股了,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另外,市場把醫藥股炒到40倍的估值。如果銀行真的倒掉了,土地賣不動了,你認為地方的醫保還能夠給大家付費啊?一樣是不能的。中國2000年—2003年的時候,很多醫院的住院跟門診是下降的,為什麽呢?國有企業下崗多。當沒有任何東西是剛需的。你沒有錢的時候看慢性病是可以推遲的。所有的東西都是互相連通的。但是在2013年很極端的市場,認為說凡是新經濟的,醫療、TMT、環保,這些是可以炒到80倍估值的,然後傳統經濟,金融、地產是3倍、4倍估值,我們不買的。其實,如果銀行和金融都死掉了,如果地產死了,中國地產是連著40個行業的,地產如果死了,你以為還有人去搞這些創新的東西嗎?根本沒有需求的。這個是相當於你有一架飛機,這個飛機有一個老引擎,這個老引擎是傳統產業,但是年久失修,管理不善。所以它冒很多黑煙。所以飛機上的乘客都說這個老引擎很差,咱們換掉吧。你去做新引擎。但是這個新引擎的制造是需要過程的。從投資驅動到創新驅動,到享受驅動,是有一個過程的,這個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個東西不能一廂情願的。所以原來市場對傳統產業的過低估和對新興產業的過高估值就是不合理的定價,是需要糾偏的。過去這幾個月就是這樣一種糾偏行情。


很多人說為什麽現在藍籌股暴漲,小股票都不動。你要看看去年藍籌股都不動的時候小股也暴漲。有可能藍籌股還沒漲夠,小股票還沒跌夠。這個東西一定有內在的規律。投資是有內在規律的,你如果能夠把內在的規律搞清楚了,當市場出現違反規律的事情,就像6個月以前,你發現這些東西都是很便宜的,但是都是沒人買的。電影行業,全中國一年200多億的票房,最大的電影公司市值是400億人民幣。中國的地產銷售一年是6萬億的銷售,最大的地產公司今年在3月份的時候600億的市值,你覺得合理嗎?我知道200億的是朝陽產業,可以不斷生長,就算讓你翻10倍,也才2000億的市場的話。6萬億的地產就算是夕陽產業,哪怕以後剩3萬億,依然是你市場容量的15倍,但二者的市值已經接近了,這合理嗎?其實這個道理是很淺顯的,只是沒有人看懂。


很多人說價值投資在中國沒有用。我舉個成功的例子,高瓴資本現在管理規模已經160億美元了,他們有一部分資產做A股,只做藍籌股,從來沒炒過創業板和中小板,平均的持有期限大概是6年,過去九年業績極其優異。而且規模是很大的,經常會出現在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中。高瓴不僅在二級市場成功,在一級市場也成功,上周清科集團剛剛公布PE基金的排行榜,他們是全中國PE50強的第二名。他們其實就是價值投資在中國有效的最直接的證明。


從我自身的體驗來說,2009年到現在,價值投資除了2013年業績不理想,其他5年每年業績都非常好,而且累計下來也很好。我看好的金融地產這些低估值藍籌雖然2013年有些難受,但是2014年全漲回來了。買低估值藍籌投資不用那麽累,不用去打聽內幕消息,不用去聽各種故事。3倍、4倍PE的行業龍頭擺在那里,你為什麽不買呢?很多人說這是夕陽產業。我說判斷夕陽產業要分清楚是被壓抑的需求還是替代的需求。夕陽產品叫做被替代的需求。大多數的傳統產業只是被壓抑的需求,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的。被替代的需求你趕緊跑,絕對沒活路的。像觸摸屏的手機出來了,功能鍵的手機諾基亞跟摩托羅拉肯定玩不過人家的。數碼相機出來了,膠卷肯定玩不過人家的。汽車出來了,做馬鞍,賣馬鞭的公司肯定是沒有未來的,這是被替代的需求,完全被新技術顛覆的。但是哪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你一樣要住房子的。房地產的好處是什麽?它是個區域性市場,不是一個全國統一的市場,全國三四線城市,鄂爾多斯、溫州可以洪水滔天,我可能北上廣深一樣可以賣得很好的,這是一個區域性的市場。深圳的房子跟東莞的房子之間就沒有競爭關系。有時候,街這邊開盤賣三萬塊,街那邊賣六萬塊,六萬塊賣的比三萬塊的還快,所有的學校醫院配套都是一樣的,就是隔一條街,品牌地產商是有定價權的。但市場一棍子把所有的地產公司都打死。在當時3倍、4倍市盈率的時候根本沒有人聽你說這些話,人家只能說你這個人out了,你這個人跟不上時代,我們在玩互聯網,你還在搞地皮。有些東西是萬變不離其宗的,本質是有沒有東西能替代它,沒有東西能替代它,他就還有存在的價值。就是這麽簡單。


我對價值陷阱研究很深的,我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分析了五種價值陷阱,外加十種成長陷阱。我們在投資之間有哪些陷阱都是研究過的。我做的第一個工作就是研究價值陷阱有哪些特點的。最關鍵的是基本面不斷惡化。三年前就說金融、地產是夕陽產業,過去這三年萬科、保利的利潤增長,過去這三年招行、民生、興業的利潤增長,絕對比你們說的那些成長股要好。中國的房地產到現在炒不下去,我不認為將來還會怎麽高的增長,但是,對一個4倍、5倍市盈率的公司還要求什麽增長?而且過幾天大家心血來潮又搞成10倍的估值,市場翻臉是比翻書還快的,不要一直認為說這個市場對新興產業的熱潮就永遠是這樣的,不一定的。納斯達克5000點泡沫的時候怎麽樣?到後來網易、新浪、搜狐都是跌到幾毛錢一股的。市場翻臉是比翻書還快的。這些新興的東西本身又不賺錢,它自己的抗風險能力是很差的。


在這種情況下,你仔細想,投資真的沒有這麽複雜,所以我寫這本書,叫《投資中最簡單的事》。很多人都說國外的這些牛人都寫了這麽多好的投資書,你為什麽再多寫一本?其實國外是有很多好的投資書,但是畢竟是老外寫的,他用的例子都是外國的,而讀一本投資的書你必須能夠明白他舉的例子中的那個公司是幹啥的,你讀了才會有收獲。所以我想寫一本融合中西方經驗的投資書。我不只過去六年在A股做投資總監,22年前我就是排隊買認購證的第一批股民。而且我也不只做過美國股票,加拿大、韓國、香港、中國,我們都做過的。我創立過幾千萬美元到幾億美元的小公司,我也做過近3000億的大公司的投資總監,也做過60億美元中型公司的合夥人,那個公司現在已經120億美元了,我離開的時候是60億美元。我希望能夠把過去22年各種各樣的經驗聚在一起成為一本書,跟大家分享。


總結下來,投資你可以把它搞得很複雜,但其實有一些本質的東西每個國家都差不多,每個行業都差不多。這部分東西就是買便宜的好東西。舉個例子,像中國建築,今年一度跌到兩塊八,今年的業績我猜可能七八毛錢,現在五塊錢了。手中一萬多億的訂單,5000億的建築,手中還有一萬多億的訂單,底部時市值800多億,這個只是指建築這一塊。底下還有中海地產跟中建地產,中海地產在香港上市也是1000多億的市值,他是中海地產的大股東,還有中建國際,在香港也上市了。當時800多億的市值都還沒有香港這兩個他控的股份多,剩下的5000多億的建築白送你了。大家都說有建築行業有壞賬,我們去調研,發現包括在唐山這種地方修的馬路都能收回錢。市場有的時候真的不太理性,能夠把這種公司搞到3倍多的估值。當然,聲明一下,我只是舉例子,不是推薦大家現在買。


包括浦發銀行,去年錢荒的時候都是3倍多PE的估值,萬科今年初都是3倍多PE的估值。回頭看,大家都說這些東西怎麽都漲這麽多?我說這些東西為什麽之前跌這麽多?最近的暴漲無非只是對原來不合理定價的一種修正。


我講的東西沒有超過小學應用題的水平。我本科就是讀金融了,我又讀了兩個碩士,也是金融和經濟的。所有這些很高大上的宏觀理論、微觀經濟學理論、資產組合理論、CAPM、APT,我們都研究過。但是實踐中我覺得這些東西沒用。什麽時候這些東西有用呢?你管1000億的時候有用,但是你管10億、20億、50億的時候都不需要用到這些東西,你管到50億以內的時候都可以回歸本原,就是買便宜的好東西。你現在回頭看,中國建築兩塊八時很便宜,萬科六塊錢時很便宜,民生五塊錢時很便宜。現在人家都漲起來了。市場當時給你這個機會,但是那個時候你拿了沒有?我現在有點慶幸那本書是10月底出的,當時大行情還沒啟動,不然今天出,人家還說我是事後諸葛亮呢。


這個東西關鍵是在於人的眼光,你能夠真正的把最本質的東西抓住,能夠真正知道你賺錢來源於什麽?有的人就是高買高賣,我買一堆垃圾,一塊錢買,兩塊錢賣掉,玩擊鼓傳花的遊戲。但是有另一種方法,是有一堆金子,但是它在泥里面,大家說這個東西已經是不行了,你把它挖出來洗一洗,耐心一點等待,它又能夠發光。大錢都是這樣做出來的。那種擊鼓傳花的,你管1億可能可以,甚至10億可以,我很懷疑你能管50億以上的資金。


沒有任何一種方法是百戰百勝的。誰能夠每一次都是對的? Greenblatt說過一句話,第一,價值投資是有效的。第二,價值投資不是每年都有效的。第三,第二點是第一點的保證。這個是很辯證的。一個東西如果每年都有效,這個東西就不可能每年都有效。正是因為它不是每年都有效,所以它長期有效。如果你認為有一種東西每年都有效,這種東西早被套利套光了。聰明的人那麽多。建發股份最低的時候差不多是5倍市盈率,每年八九百億的貿易量,當時鋼貿出了一堆壞賬,我們專門去問了幾家鋼鐵倉庫,他們都說建發倉庫管理是最好的,他們會雇一個老頭子,拿一個小凳子就坐在那旁邊,我就盯著這些鋼鐵。因為當時鋼貿的問題是在銀行之間重複抵押,A銀行來的時候我就貼A銀行的標簽,說這是A銀行的資產。B銀行來的時候我就貼B銀行的資產。一堆鋼鐵我拿去五六個銀行去抵押貸款了。建發鋼貿做的挺大的,但基本沒有壞賬。當時搞到5倍的估值時,它的地產賣的非常好,很快日光盤、月光盤,最近又借著海西概念開始炒起來了。我去年曾經推過一個叫地產+X,地產加建築,地產加旅遊,地產加貿易。這些股票2013年都被市場拋棄,但是只要有核心競爭力,基本面沒問題,市場的低估都是暫時的,過去幾個月都幾乎翻倍了。你說這個東西需要很高的見解?其實也沒有,誰不知道萬科是怎麽樣的,誰不知道招行是怎麽樣的,誰不知道浦發是怎麽樣的,沒吃過豬肉我還看過豬跑。


像搞高科技的,你要知道碳酸鐵鋁和鉛酸鐵鋁這兩種電池有什麽不同,那種東西你搞得清楚嗎?你搞不清楚你就敢給它100倍估值?真的搞清楚的人都不敢買,都是搞不清楚的人才敢買。你真的搞清楚了,你對這種嚴重依賴技術路徑的股票會有一種恐懼感的,因為你根本不知道這幾種技術路徑最後誰會是成功的。


我一直喜歡說一個例子,2010年的時候大家在炒電動車。許多A股公司都出來說我們是比亞迪的供應商。後來我們去比亞迪去調研了一下,發現只有比亞迪門口那個賣菜的老阿婆沒有撒謊,因為那個老阿婆真的給比亞迪工人供應肉包子,其他人都在吹牛。2010年炒的電動車、太陽能、LED講的故事最後都沒有兌現,後來大家又忘了,2013年換一種概念接著炒。去年搞了20家的手機遊戲的資產註入,註入的時候都有業績承諾,今年我賺X的錢,明年我賺2X的錢,所以說你給我明年10倍的估值,好像也很便宜。過去一年手遊是全中國發展最好的行業,行業增長70%,但是這20家資產註入中有15家上半年的業績沒有達到承諾業績的一半。你仔細想,當時是什麽情況?有的公司出來說我花500萬要做兩個手遊,500萬根本就不夠做什麽事情,但是股票就漲停了,就這麽瘋狂。深圳有很多非常優秀的VC機構,他們在找非常好的一流的遊戲公司,找一流的團隊,五個人出來創業,我出資金。一般3000萬就能夠占30%的股份,一個很高級的工作室估值才1億,而且是很頂尖的工作室了。但是你說我人比較多,但是你要明白在內容產業並不是說大公司做的遊戲就比小公司做的好玩,你得明白這個道理。有的東西是平臺的,你搞一個小淘寶,肯定搞不過阿里。搞一個小微信、小QQ,肯定搞不過騰訊。因為這種東西是有一個規模優勢、先發優勢、網絡效應的。但是手遊作為內容產業是沒有的這樣的門檻的,一個五人的團隊、十人的團隊可以搞一個遊戲比大公司做的更好玩,這個是靠創意的,不是打群架,跟人數沒關系的。20億的手遊公司你做的遊戲不見得比人家5000萬的公司做的遊戲好。遊戲這個東西生命周期三個月、六個月,你覺得現在很好玩,第二款就不一定好玩了。你去看網頁遊戲就知道了,它跟手遊是很像的,但是網頁遊戲沒有出國什麽大市值的公司,這是它的商業模式決定的。端遊是另外一種商業模式。


去年9月份我寫了一篇文章,叫《實業的眼光》,在新浪微博上有530萬的閱讀,將近4000條轉發,這是讓我很驚訝的。我當時寫這個文章就質疑手遊、電影的高估值,質疑大家認為互聯網金融會很快顛覆銀行業的看法,我就講了這三條。手遊這個很明顯的,過去這一年手遊行業發展的很好,但是股票卻跌下來了。電影也一樣,2013年爆炒的電影公司2014年票房都不行。這些東西是有內在的規律的。市場經常是不講道理,這個也很正常。你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你必須要明白不是市場每個月每個季度都會講道理,但是長期看,你看看三年、五年,肯定講道理的時候比不講道理的時候多。在不講道理的時候,給你一個很好的建倉機會,讓你去賺更多的錢。但是你必須要有穩定的資本。高瓴資本的成功,首先找對了客戶,他們的客戶都是世界超一流的主權基金,大學基金,家族基金,這種都是超長期投資者。所以它的錢能夠鎖定很長期的,就不會懼怕短期的波動。


我現在在搭一個財富平臺,希望能夠把全中國最優秀的基金經理吸引到我這個平臺上。我們在一邊給他做融資,給他做運營。基金經理別的事情都不用管,就負責給客戶創造收益。管理費、提成,扣除成本後我們全部都給基金經理個人。現在基金行業是什麽問題呢?公募基金,你花一塊錢付的基金管理費,真正花在投研團隊身上的,有人算過大概就是七八分錢。這個東西有點像你去醫院看病,兩百塊錢一次,醫生掛號費才十塊錢,這合理嗎?不合理的。因為這個行業不是資本密集型,是人才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行業就應該讓人才掌握定價權。你看歐洲的球星都是幾千萬的年薪,但足球俱樂部都是虧損的。電影行業一樣,成龍拍一部電影一千多萬美元,電影最後都是導演跟明星拿大頭,公司拿小頭。同樣,在基金行業就應該是基金經理拿大頭,公司拿小頭。


我們做這個平臺,很簡單,私募產品三分之二的提成給基金經理,這樣我們就能夠聚集業內最頂尖的投資人。過去9個月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為我們這個財富平臺找人,我們現在招的都是業內最頂尖的人才,起步就是五年以上業績在同業前3%,這個是起步價,這樣的人我們才跟他談。我們這個機制比他自己做私募還要好。你作為一個資產管理機構,如果沒有幾個好的基金經理,你只是靠營銷,是不能長久的。我們現在招了一個公募的基金經理,她是十年金牛人物。基金行業16年來,股票加債券只有9個曾經得過十年金牛獎,她是其中之一。她過去七年每年業績都在同業前1/4。過去七年每年的行情都不一樣,2007年大牛市,2008年大熊市,2009年是大反彈,2010年結構性行情,2011年大調整,2012年有銀行的藍籌行情,2013年是創業板的行情,然而,她在七個年份里面每年都在前1/4。我算過,假如我讓一只猴子當基金經理,有1/4的概率某一年在前1/4,他有兩年能排在前1/4的概念是4的平方,1/16,連續七年在前1/4是什麽概念呢?1/16000。16000只猴子才能找到這樣一只超級厲害的猴子。而且,她從2007年—2013年累計業績在同業中是第二名。這是我們財富平臺上的一個基金經理。


另外一個是個民間高手。我們招人並不只是科班出身,高大上的。有很多高手在民間,這些人可能不能夠像公募經理管300億基金,但是他們管個10億、20億基金,可能回報更高。其中我面試了一個人,他給我一個交易記錄,蓋的是國信證券的營業部的章,還有一個國信證券幫他算的歷史回報,從2009年到現在漲了近30倍。難得的是在於他從來不做創業板和中小板,他只做消費股,而且很集中,一般他的錢經常80%就在一只股票里面。這個人原來是一個快消品的銷售人員,2003年的時候辭職,自己幾萬塊錢,每個月要從里面領錢出來過生活的,自己給自己發工資,支付生活費。他對消費品的理解比我見過的大多數研究員都理解的深,因為他是身家性命投在一個股票里面的,而且人家做了十幾年,很專註,就做這個領域。他自己從幾萬塊,做了十年,身家現在有幾千萬,小幾千萬,不是大幾千萬,大幾千萬我就招不到他了,大幾千萬的人不需要我了。我們面試了很多這種民間高手,我們希望在他三千萬身家以內的時候我找到他。你來我這個平臺,我給你提供研究支持、渠道資源、品牌背書和運營維護,我給你發產品,賺的錢我都給你。


中國基金業的悲哀是6000點的時候賣得最好的是股票基金,2000點的時候賣得最好的是貨幣基金。我們絕對不能說什麽好賣就賣什麽,我們應該是什麽好投我們就賣什麽。但是作為資產管理人總是有一個矛盾,就是好投的時候就不好賣,好賣的時候就不好投。1600點的時候好投,有很多投資機會,但是你根本賣不動。股票剛從6000點跌到1600點,你那個時候賣股票基金,人家覺得你有病。我們建設的這個平臺希望有足夠的號召力,只要這個平臺運作一年兩年,我就可以對接全世界最藍籌的機構,管理全世界最穩定的錢。我們要的是穩定的客戶,穩定的資本,這樣我們可以為客戶創造非常多的財富。


很多東西在做之前你要明白什麽東西你能比別人做的強,找到自己的優勢。包括買股票,我喜歡買中國有優勢的股票。很多人喜歡搞醫藥股,在中國我沒有找到一家認真做研發的醫藥股。國外都是幾十億美元搞一個新藥出來,我們幾千萬就想搞一個新藥,我都很懷疑,我都不知道臨床實驗是怎麽做的。只是仿制藥的話,我不覺得你值30倍、40倍的估值,就是這麽簡單。仿制藥就是精細化工,邊際成本是零的,老外願意賣,仿制藥一分錢一片都可以賣給你的。我一直在想比較優勢,我挑的股票在全世界的格局中都是能夠領先的,格力,像中藥,中藥有沒有用我不知道,但是它有祖傳秘方。有的東西你還要看比較優勢,我比較強調的是現有的護城河,我對未來的增長我沒辦法判斷。我只要能夠搞清楚什麽公司它的競爭力比較清楚。對基本面研究的比較透的,就真的不難。


將來我招的研究員,一年給他只許推兩只股票,不像現在一個研究員一個月可以給你推兩只股票。一年就推兩只股票。這樣就很清晰了。他就會仔細的把基本面研究清楚。至於說做短線的股票品種挖掘,這個東西有無數的賣方研究所可以做這件事情,你們做的都比我們好,我也是講我們的比較優勢。將來這個平臺要做就是深入的、別人沒有時間去做的研究,我比別人看得深,看得遠,看得長,看得透,這是我們的優勢,跑得快不是我們的優勢,這是我券商研究所的優勢。


投資這個東西,如果你抓住了最本質的東西,你會發現投資機會總會有,只是看你有沒有這種眼光。就在今天你願意買什麽東西?很多人問我你對行情怎麽看?是剛開始還是到頭了?這個東西我說我怎麽知道呢?我的想法是做一些相對簡單的事情,相對可以把握的事情。今天的這個行情你覺得什麽東西是可以把握的呢?什麽樣的行情你覺得說其實還有空間可以往上看?當然我不能排除說創業板從70倍估值炒到100倍估值,這個東西完全有可能的,誰也不知道,這個誰知道呢?這個我不知道,你說我會不會參與?我肯定不會參與,這個東西都是擊鼓傳花的事情,不知道你是不是最後一棒。


但是我覺得就在今天我還是能夠找到很多藍籌股,我認為它們的估值離合理估值還有空間,當然空間沒有那麽大了,因為這些低估值藍籌股過去半年平均至少漲50%都不止,特別低估值的,因為指數里面還有很多是不賺錢的,重工業的。但是那些盈利好的、市場定位好的,漲幅可能60%—70%,往上還有多大空間我也不敢說。我認為現在應該是接近合理的估值。但是如果行情來了,中國的合理估值是多少你說的清楚嗎?曾經有一陣子說中國特色,沒有其他投資渠道,所以中國的股票就應該是50倍的估值;又有一陣子說中國的傳統產業不行了,所以就應該是5倍的估值,都有可能。你如果看歷史,看全世界的可比的估值體系,歐洲、美國、香港這種成熟經濟體,它的PE的中位數大概是15倍。我覺得中國從整個市場來講,我認為15倍、13倍都是可以接受的。悲觀的時候7倍、8倍很正常,樂觀的時候30倍也很正常。這個東西就是人和狗的關系,你是在遛狗,你是人,但是狗是跑來跑去的,你到公園里面可能走一公里,狗可以跑三公里了,人就是這個基本面,狗就是股價,這個很正常的。沒有人能夠告訴你明天會發生什麽,三個月後會發生什麽,沒有人知道。


這本書收入了很多過去我這兩年的演講,2000點的時候我就說這是很好的進場點,但是我們也不知道會不會跌到1800。但是這個東西就是你的判斷,這些股票值這個價,大家這麽悲觀其實沒必要的。因為中國關鍵是要對宏觀經濟做一個判斷,是不是進入一個降息周期。


基本上我對中國的增長我覺得不那麽樂觀。我去年在金牛獎頒獎典禮上做過一個演講,我說中國原來的三架馬車,一架是出口,這個拉不動了。第二,投資。第三,消費。消費是車,不是馬,是被人家拉的,從來沒有人說我消費出一個世界大國的,大家都在說投資的回報率很低,其實消費的投資回報率是零的,你買一個東西消費掉就沒了的。所以消費是發展的結果,不是增長的動力,很多人都說大家要大力發展消費行業來帶動經濟,這個說法本來就是錯的。出口是拉動不了了。投資里面產能擴張已經過去了,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日子已經過去了,人工已經起來了,土地成本起來了,環保成本起來了。十年前我們的人工是墨西哥的1/10,現在我們的人工是墨西哥的八成。墨西哥上午的卡車下午就到美國,你一個月的輪船根本競爭不過他的。所以產能轉移我認為差不多了。有一些短產業鏈的,像做包的Coach,做鞋的耐克,都已經把廠子移到東南亞工資更低的國家,這些還都是高附加值的產品。所以我說短產業鏈這種輕工業的留不住。但是長產業鏈,像手機,像智能硬件,這些東西還會在中國繼續發展,為什麽呢?因為只有深圳這附近能找到這麽全的產業配套,產業集群的優勢,長產業鏈的我們會做,但是短產業鏈的、傻大黑粗的已經過去了。


所以投資拉動也有三部分,產能擴張和工業投資是拉不動了。還有一個是地產,還有一個是基建。基建我覺得還是可以做得動,關鍵是這個項目怎麽規劃的問題。我覺得前兩年有點過多的把投資拉動經濟妖魔化了。特別是2011年的時候當時對高鐵簡直是妖魔化了,說高鐵是空蕩蕩的,根本沒人坐,現在高鐵票都買不到的。有的人說中國基礎建設是夠的,鐵路是夠的,只是每年春節的時候那三個禮拜不夠用,國慶的時候那兩個禮拜不夠用,清明節的時候那一個禮拜不夠用,所以一年十個月是夠用的,兩個月是不夠用的。這個基礎設施應該全年12個月都夠用。不能說這個城市的馬路一天24個小時有18個小時是夠用的,只有上下班的那6個小時是堵車的,不是這個道理的。基礎設施就是應該在高峰期的時候夠用才對。所以我覺得基建還有空間,但是回報率多高這個難說。


關鍵是基建不能夠用地方政府用10%的信托融資來支撐,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支撐這種模式。中國的高鐵回報率,有的鐵路幾年就能夠實現盈虧平衡,這都是鐵路史上的奇跡了。紐約的地鐵一百年前建的,現在還在用。所以不能夠算短期的回報率,你得算算社會價值。但是你不能夠讓地方政府用10%去融資來搞基建。如果是中央政府去發3%的國債來支撐這種基礎建設,這個模式可以再玩十年,沒問題。如果地方政府用10%的融資,你會發現不僅把自己逼死了,還把企業都給逼死了。因為地方政府10%的融資成本,那麽企業融資至少得15%,就是這麽簡單。所以你只要把這個理順了。我覺得中國基建還能做。


很多人認為中國地產的泡沫很大,為什麽不破?我覺得很多人混淆了一個概念。這種泡沫是體現在兩個方面的,一方面是一線城市特別是北上廣深價格的泡沫化,當然我不說它一定會跌,我只是說價格很高。另外一方面是三四線城市供應量的泡沫化。很多人就混淆概念,認為中國的泡沫是價格又很高,供應量又很大,其實不是。你發現一二線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的供應量是不夠的,所以為什麽一直價格跌不下來,就是因為一線城市並沒有供應的泡沫。我甚至覺得不應該用泡沫這個字,但是又沒有更好的詞來代替,只能說是小泡沫或者虛高吧。三四線城市的人口在不斷流出,在校小學生越來越少,但是供應很多,那個地方沒有價格泡沫。我去西雙版納,旅遊名勝,氣候也很好,景色也很好,我去年去,有的樓盤四千塊錢還沒人買。如果又有價格泡沫,又有供應量泡沫,這個就很危險了,價格又高,供應量又大,這個肯定撐不住。我們其實兩部分,一方面是三四線城市價格就是四五千塊,有一堆的供應量。另一方面是一線城市,價格虛高,但是需求仍足,供應也不多。中間的,你看像武漢、成都、重慶這種地方都算準一線城市,平均房價不到一萬塊,有多大泡沫我也不敢講。


很多人對中國的經濟很悲觀,我也不會,很樂觀,我也不會。三架馬車,出口拉不動了,消費是車,不是馬。投資里面的三架小馬車,其中產能擴張已經過去,只剩下基建跟地產,地產一半玩不動了,三四線城市已經過度供應了;基建也算半架,因為基建投資回報率最高的這些主幹線已經修完了,你再修的投資回報率肯定不行了,你再往西部修可能回報率沒那麽高了,但我覺得還是應該修,因為這是從國家安全的角度應該修,從社會效益的角度應該修,因為這個不修西部永遠趕不上東部的。有的東西不能算經濟效益的,要算社會效益。經濟一定要下臺階的,但是底部在7%、6%還是5%,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應該在5%以上找到支撐的,中國人這麽勤勞,大家整天在想著賺錢,沒有理由GDP比美國還要差吧,美國2%、3%的增速,我們至少他的兩倍,5%、6%。


很多人覺得增速降下來對股市不好,我不這樣認為。像日本,日本的投資導向變成消費導向是1974年,日本的城鎮化到70%幾大概在1974年。1974年之前十年日本的平均GDP增長9%,之後十年GDP增長不到5%,但是從1974年到1990年日本還有15年的股市黃金期。怎麽解釋這個東西呢?關鍵在於你之前有很多的儲蓄,所以你這個錢本身有理財的需求。經濟增速下來之後,發現再投資的少了。所以就會有一個資產重新配置的問題。原來很多小的地產商賺了錢去拿地,現在小的地產商賺了錢不再拿地了,要做投資了,做什麽呢?做點PE,買點信托,。PE、VC能有多大容量?你真以為漫山遍野的這些創業企業都能成功啊?很難的。在中國任何一個行業你要想顛覆這個行業老大,哪這麽容易。你去做個地產公司,你跟萬科、保利競爭看看?你開一個銀行,你跟工行、招行競爭看看?你開保險跟平安競爭看看?創業沒那麽容易的。也就是在互聯網少數幾個領域。


真正經濟增速下來了對股市不一定不好,為什麽?因為經濟增速下來了,對資金的需求就下來了,利率就會降低,利率下來的直接影響是什麽?市盈率就擡升了。所以這一撥行情應該是利率下降導致的估值擡升,在企業利潤這方面你別指望有太高的增長樂。問題就來了,哪一部分的股票PE的提升空間大?股價要翻倍,要麽PE從5倍漲到10倍,要麽利潤從五毛錢漲到一塊。現在利潤從五毛錢漲到一塊錢是很難的。你去查查這些小公司2010年、2011年、2012年講的增長故事,看看他在2013年、2014年兌現了沒有?讓歷史告訴未來,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利潤太高的增長是不可能的。


所以這一輪行情的主動力一定是PE的擡升,就看PE有沒有空間。也許5倍的東西我搞到8倍完全有可能的,甚至行情來搞到12倍都可以,但是70倍的東西要搞到100倍,我不敢說不行,但是難度比較大。我挑的這些股票,從3倍漲到6倍我能賺100%,市場炒作的那些現在70倍的股票要搞到140倍才能賺100%,你覺得這兩個的風險誰大?誰實現的概率高? 3倍的套牢了, 70倍的被套牢了,誰能夠解套?而且我買的是行業龍頭,競爭地位是沒有人能夠挑戰的。你買的是新興行業,明年還在不在我都不知道的,這個比較有這麽難嗎?可惜市場中十個人還有九個人在玩那些高估值的小股票。當然不排除一萬個人有一個人能夠搞擊鼓傳花,1000萬搞成1億,這種人也有,但會是你嗎?不會是你的。


我認為這波行情的主線還是三點,一點是低估值。第二,在流動性放松和利率下降的過程中,有一個估值重估,這些東西從4倍現在已經到了7倍了,7倍漲到10倍還是漲到12倍?我從來不做這種判斷。至少如果今天讓我來管錢,我可以在8倍以下的估值找到一批很好的股票。我以前管理的組合,曾經有一半的股票平均可能只有4、5倍的估值,那些股票過去這一年可能都翻倍了,現在才7倍、8倍,那些股票我還是覺得競爭力還在那里。第三是民間財富的資產配置轉換,大家不買信托了,不炒房子了,但是還有一堆錢,不可能都買貨幣基金。


但是現在的行情,我覺得就是流動性放松導致估值重估,主要的主線不要看利潤,利潤不可能太好,在今後的一兩年內就這樣,但是你要看估值擴張還有沒有空間,現在從4倍搞到7倍了,最後能達到10倍還是達到15倍,都有可能。你拿7倍的股票跟70倍的創業板比,我可以很堅決的告訴你應該買7倍的,至少跌的話7倍可以跌10-20%,70倍的可以跌50%。就說這麽多。謝謝。


提問:我想請教一下,您覺得這種行情從這個創業板還是從我們說的新興行業轉向藍籌,您覺得主要的因素是什麽?就因為降息嗎?還是有什麽別的?因為您對一些公司的分析在一年前或者兩年前我覺得同樣的話也是對的,為什麽那時候不漲,我想問一下轉變的原因是什麽?謝謝。


邱國鷺:最直接的原因肯定是降息,因為一旦降息大家發現說地產這個東西至少能夠有底。大家怕中國的房地產會崩盤,房地產如果崩盤,它帶動的三四十個行業就不行了,一堆的傳統行業壞賬就沒法估了。但是一旦降息你會發現至少能夠撐得住。一次降息,按揭每個月少個幾百塊的月供,如果連續降息幾次呢?市場底部關鍵要有一個外在的力量能夠改變大家的預期,見底時第一炮都是政策,政策是領先於股價,股價領先於基本面,2012年曾經降過準,但是後來沒持續,政策是沒有持續,所以藍籌股表現2013年又不理想了。這次的行情能走多遠就取決於降息周期能夠持續多久。基本面變化會是滯後的。謝謝。(國信輕工邵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119

國信不出,誰與爭鋒 金融之王

來源: http://xueqiu.com/3349896301/34126756

(這批新股決定給$國信證券(SZ002736)$開一個單章,本文無幹貨,有資金實力的建議滿格申購,開板能否買得看券商走勢和開板市值。 )

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信證券”)源起於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的三家營業部之一深圳國投證券業務部,1994年成立公司。國信證券是全國性大型綜合類證券公司,註冊資本70億元,總部設在深圳,目前在全國設有13家分公司、85家營業網點,同時擁有3家全資子公司:國信期貨有限責任公司、國信弘盛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國信證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並參股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前海股權交易中心、廈門兩岸股權交易中心、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公司現有員工6000多人,其中註冊保薦代表人超過150人、行業分析師超過60人、信息技術工程師超過130人、投資顧問超過900人、客戶經理超過1800人。公司擁有齊全的證券業務牌照,以及領先行業的產品和服務創新能力,先後獲得10多個創新業務首批試點資格,以及多個獨家試點資格,業務體系覆蓋場內、場外市場,可為廣大投資者和客戶提供全方位綜合金融服務。

      國信證券是行業前八家創新試點證券公司之一,創新能力、競爭優勢和市場地位突出。證券經紀業務股票基金交易額保持行業領先,2009年至2013年在證券公司營業部總交易金額排名中,公司6家營業部連續5年進入行業前十;投資銀行業務在中小板累計保薦發行公司家數排名行業第一,在創業板累計保薦發行公司家數、承銷金額均排名行業前二;固定收益證券業務2012-2013年連續兩年企業債主承銷家數和承銷金額均排名行業前三,中小企私募債承銷家數和承銷金額均排名行業前二;資產管理業務共管理20個集合計劃和98個定向資管項目,總規模超過1000億元;融資融券業務累計開戶數排名行業前三,交易量和業務規模均排名行業前十;場外市場業務累計推薦43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其中2家掛牌企業先後在創業板上市,掛牌企業家數排名行業前三;研究業務連續多年獲評《新財富》“最具影響力研究機構”,90多人次獲《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獎項。此外,公司在資本中介、櫃臺市場、金融工程、QFII/RQFII、資產托管等創新業務領域均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國信證券共有5家股東,股東單位名稱和股權結構如下:
      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持股40%;
      華潤深國投信托有限公司     持股30%;
      雲南紅塔集團有限公司      持股20%;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      持股5.1%;
      北京城建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持股4.9%。其實我11月推薦過$北京城建(SH600266)$







國信證券是行業前八家創新試點證券公司之一,創新能力、競爭優勢和市場地位突出。在中國證券業協會主持的全國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中,國信證券近三年的總資產、凈資產、凈資本、營業收入、凈利潤等主要指標排名均進入行業前十。

證券經紀業務:在行業內率先推行全面客戶關系管理,擁有專業的投資顧問服務團隊和“金色陽光”系列服務產品,建立了技術領先、功能完善的金色陽光“藏金閣”網絡營業部、“金太陽”手機證券、全天候“95536”電話理財中心、國信理財微服務(官方微信)等多層次綜合理財服務平臺。公司堅持打造“精品營業部”的差異化品牌營銷戰略,2009-2013年,在證券公司營業部總交易金額排名中,國信6家營業部連續5年進入行業前十,其中泰然九路營業部連續5年排名第一。2013年,公司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排名行業第三。2014年1-6月, 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排名行業第三。

投資銀行業務:國內最早開展投資銀行業務並註冊登記為保薦機構的首批證券公司之一。具備業內一流的“全價值鏈”綜合服務能力,銷售網絡覆蓋基金、保險、信托、券商、財務公司、產業投資公司等500多家機構投資者,可為企業客戶提供IPO、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並購重組等股權融資服務,公司債、企業債、私募債等債權融資服務,直接投資、改制重組、私募融資等財務顧問服務,以及市值管理、高端培訓等全方位價值服務。國信證券是市場唯一一家連續6年(2007-2012年)被深交所評為“最佳保薦機構”的券商。截至2014年6月30日,累計在中小板保薦發行公司89家,排名行業第一;在創業板保薦發行公司36家,承銷家數和承銷金額均排名行業前二。國信投行擁有500多人的專業團隊,註冊保薦代表人超過150人,保薦代表人數量連續8年排名行業第一。2014年1-6月,完成IPO承銷項目8個,承銷金額47.61億元,兩項指標均排名行業第一。

固定收益證券業務:擁有集固定收益證券發行承銷、銷售交易和投資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服務能力,業務資格包括:企業債、公司債、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等固定收益品種主承銷資格;記賬式國債承銷團成員;政策性銀行金融債券承銷團成員;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業務資格;銀行間/交易所債券市場成員;上海證券交易所固定收益證券綜合電子平臺一級交易商。2013年,完成企業債主承銷項目26.17個,排名行業第二;承銷金額281.83億元,排名行業第三。國信證券是首批中小企業私募債券承銷業務試點券商,2013年完成中小企業私募債承銷項目17個,承銷金額25.73億元,兩項指標均進入行業前二。公司還是上海證券交易所固定收益證券綜合電子平臺首批做市商,2007-2013年連續7年綜合排名第一。2014年1-6月,完成企業債主承銷項目27個,排名行業第二,承銷金額279億元,排名行業第四(聯合主承銷家數、金額按算術平均統計);中小企業私募債主承銷項目19個,承銷金額34.83億元,均排名行業第一。

資產管理業務:在國內券商中率先規範資產管理業務,運作規範穩健,形成了良好的市場聲譽。擁有權益類投資產品、固定收益類產品、量化投資產品、QDII產品、分級產品等全產品鏈,具備不同的投資風格與風險特征,可滿足客戶多層次的財富管理需求。資產管理總部投資經理平均證券從業年限超過9年,對資本市場具有較強的研究判斷能力。國信資管在行業內首創集合理財產品合同電子化,並被證監會確定為行業標準;2013年以來,積極推進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創新:現金增利1號貨幣資產管理產品具有風險低、操作便捷、活期理財高收益等特征,顯著提升了客戶保證金收益;債券分級1號、金理財8號等分級產品主要投資於股票質押式回購、債券等固定收益品種,實現了公司投融資優勢資源的整合。截至2014年6月30日,共管理20支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包括2支QDII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和98支定向資產管理計劃(包括5支QDII定向資產管理計劃),資產管理總規模超過1000億元。

研究業務:在業內率先推行行業首席分析師制,創新賣方研究服務模式,確立了研究業務的制度優勢。目前擁有一支由60多名分析師組成的研究服務團隊,研究力量覆蓋符合中國經濟發展方向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大消費行業以及宏觀、策略、金融工程、固定收益等高價值領域,重點跟蹤公司超過1200家。公司連續多年獲得《新財富》“最具影響力研究機構”,共有90多人次獲《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獎項,在醫藥生物、社會服務、交通運輸倉儲、家電、電子、通信、環保、房地產等領域的研究實力處於行業領先水平。此外,國信經濟研究所還提供政府產業規劃、招商引資、企業財務顧問、高端培訓等專項研究咨詢服務,實現研究服務產品化、項目化,探索研究業務新模式。

機構業務:擁有一支專業的機構銷售交易團隊,在整合公司資源的基礎上,向社保基金、保險公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QFII/RQFII等國內外專業機構投資者提供研究、策略、交易平臺及其他延伸服務;為銀行、保險、私募等機構提供產品設計和理財合作方案;向集團企業等機構提供財務解決方案。2010年,成為首家在彭博系統推出A股市場算法交易服務的國內券商。2011年,自主開發做市商對沖交易系統及多項交易策略,成為業內首家實現對沖模式下雙邊自動報價的流動性服務提供商。2013年,收益互換業務方案通過證券業協會專業評價,可滿足機構投資者個性化風險收益管理需求。此外,國信國際機構業務發展迅速,目前共擁有來自歐美、香港、臺灣、韓國、新加坡等海外市場的QFII/RQFII客戶20多家,市場占有率居行業前列。

自營投資業務:推行投資經理負責制,投資經理充分利用內外部研究支持,挖掘潛在的投資機會,同時實行強制止損機制,對投資組合進行規範限制。公司除開展股票、債券等傳統自營業務外,積極采取各種創新方式,發展低風險、低波動、穩定收益的投資業務,探索量化交易、程序化交易、場內外期權業務等多種新型投資模式。

資本中介業務:首批獲得融資融券業務和轉融通業務試點資格的券商,建立了完備的征信、信用評級、授信等流程,以及有效的業務操作、交易結算、風險監控等管理制度。2013年,國信融資融券累計開戶數排名行業第三,交易量和業務規模均進入行業前十。截至2014年6月30日,國信融資融券累計開戶數超過11萬,排名行業第三;融資融券余額超過160億元,排名行業前八。此外,大力發展股票質押式回購、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股權激勵行權融資、股票協議逆回購、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融資等創新型資本中介業務,滿足客戶多樣化融資需求,其中股票質押回購業務累計待購回余額(含自有及資管出資)超過100億元,排名行業前五。

櫃臺市場業務:首批獲得櫃臺市場業務試點資格的券商,以私募業務、非標準化產品為主導方向,通過創設、開發、管理豐富的金融理財產品和衍生品,建立多元化的資產組合策略,拓寬客戶投融資渠道,提供高效的風險管理工具。目前櫃臺市場作為公司內部業務合作以及嫁接外部資源的綜合平臺,其功能已初見成效。2013年推出場外期權、權益收益互換、股票協議逆回購、資管產品發行轉讓等4項場外業務。2014年,收益憑證、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融資等創新業務陸續獲得業務資格。截至2014年6月30日,國信櫃臺市場場外期權名義金額超過260億元;同時,將傳統固定收益投資品種與場外期權進行構建的“金鯊”、“金牛”、“金福”系列結構化理財產品,累計發行規模近4億元,其中金福1號創造8秒售罄的市場記錄。

場外市場業務:首批獲得股份報價轉讓業務主辦券商資格的券商,致力於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等場外市場為中小企業提供推薦掛牌、定向增資、並購重組、做市交易、轉板上市等專業服務。截至2014年6月30日,累計推薦43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其中2家掛牌企業先後在創業板上市,掛牌企業家數排名行業第三。此外,參股深圳前海、廈門兩岸、青島藍海等3家區域股權交易中心,並通過分支機構開展浙江、新疆、重慶等地的區域市場業務,延伸中小企業服務價值鏈。

資產托管業務:首批獲得證券投資基金托管資格的券商,擁有一支高素質的資產托管業務專業團隊,可為基金公司、券商、私募等資產管理機構提供托管服務及後臺運營外包服務等綜合解決方案,托管產品種類包括:公募基金、券商資產管理計劃、基金專戶、私募基金、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對沖基金、打新基金,特別是對投資於債券、股票、期貨等跨市場、多品種的複雜產品托管有比較豐富的經驗和領先優勢。截至2014年6月30日,共為58只基金提供托管服務,資產規模56.32億元;為37只基金提供運營外包服務,資產規模34.81億元。

互聯網金融業務:運用互聯網思維、理念、技術提供便捷、高效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建立了以PC客戶端、網上理財商城、APP、微信為核心的多渠道、立體式互聯網金融服務體系。2007年自主開發集行情、交易、資訊和客戶服務於一體的綜合移動金融服務平臺——“金太陽”手機證券,目前註冊用戶超過590萬。2009年“金太陽”手機證券被蘋果公司iPhone、iPad產品選為中國落地宣傳的唯一證券應用。2012年推出金色陽光“藏金閣”網上理財商城,服務產品超過2000種,同時引入理財產品在線銷售,推出網上開戶功能。2013年“國信證券”微信服務號正式上線,與各分支機構的微信訂閱號共同形成多層次的移動互聯網微理財服務體系。2014年獲得互聯網證券業務試點資格,持續探索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通過互聯網方式優化、改造金融服務流程,提升客戶服務體驗。

信息技術:擁有專業的IT團隊、先進的軟硬件設施、完備的運營保障體系和突出的IT創新能力,近年來先後開發完成企業級證券電子商務平臺、創新型一體化智能經紀業務平臺、CRM客戶服務平臺、“金太陽”手機證券、95536電話理財中心、投資與資產管理系統、融資融券系統、數量化業務系統、股指期貨IB信息系統、金色陽光“藏金閣”、合規管理系統、實時風控系統等多項行業領先的信息應用系統,系統運行高度安全、穩定。2008年,企業級證券電子商務平臺榮獲“證券期貨業科學技術二等獎”,在網上交易和網站類系統中排名第一;2009年,入選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2009年,“金太陽手機證券系統”榮獲“證券期貨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0 年,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達標工程獲公安部評測機構最高等級“符合”評價,並成為行業首家通過軟件開發最佳實踐CMMI3級認證的券商;2011年,“金天盾”非現場客戶端安全產品獲中國證券業協會“網上交易雙因素身份認證”專業評審總分第一;2012年,通過中國信息安全認證中心ISO20000認證審核;2013年,基於開源技術的內外網數據交換可信安全管理平臺獲“證券期貨科學技術獎優秀獎”。

國信期貨:國信證券是首批獲得股指期貨IB業務資格的券商,通過全資子公司國信期貨有限責任公司開展商品期貨經紀業務、金融期貨經紀業務、期貨投資咨詢業務及資產管理業務。國信期貨具有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交易結算會員資格,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會員資格。目前設有15家期貨營業部,並有國信證券旗下67家證券營業部提供IB業務支持。國信期貨是期貨業內交易平臺最為齊全的公司之一,並建立了以股指期貨研究為主,以有色金屬為特色,覆蓋黃金、鋼材、農產品、能源化工等品種的研究架構。截至2014年6月30日,國信期貨客戶保證金規模超過22億元;累計發行21支定向資產管理產品,總規模達3.72億元,排名行業第三。2013年,國信期貨凈利潤排名行業第七。2014年1-6月,凈利潤排名行業第六。2010-2013年,國信期貨連續4年榮獲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優秀會員金獎”。

國信弘盛:國信證券通過全資子公司國信弘盛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開展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基金管理、股權投資顧問等業務,國信弘盛是國內前三家獲準設立的券商直接股權投資公司。截至2014年6月30日,國信弘盛自有資金累計投資項目48個,投資金額12.54億元,其中15個項目在A股市場上市;同時擔任紅嶺創投、和泰成長、同盛創投等投資機構的股權投資顧問,成功推薦投資項目27個,其中11個項目在A股市場上市。國信弘盛投資和推薦投資的企業上市家數在券商直投行業排名前列。2013年,國信弘盛在PE市場極度低迷的不利環境下成功募集一只近20億元人民幣的直投基金,基金投資人包括國開金融、泰康人壽、平安信托等國內知名機構投資者,國信弘盛的業務逐步由以自有資金管理與投資為主向以基金管理和投資為主轉變。

國信香港:國信證券通過全資子公司國信證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開展國際金融業務。國信香港具備香港證券業務全牌照,可以開展經紀業務、投行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經紀業務建立了國際化的專業團隊,經營港股、美股、國內B股、新加坡、臺灣等全球多個交易市場的證券買賣、銷售以及期貨、櫃臺產品、融資融券等多樣化國際金融業務;投行業務可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企業融資及財務顧問服務,包括上市保薦、承銷、配售、上市前重組及融資、收購兼並以及其他相關財務咨詢服務;資產管理業務是開展跨境泛資產管理的業務平臺,產品涵蓋QDII、RQFII、QFII、QFLP等跨境投資品種,管理各類公募基金、私募股權基金,並提供基金投資顧問、專戶理財和投資移民等個性化服務。

主要榮譽:2013年,國信證券共獲得權威機構和專業媒體評選的70多項榮譽,包括:“年度最佳證券公司”、“年度最佳證券經紀商”、“年度最佳投資銀行”、“年度最佳企業債承銷商”、“年度最佳互聯網應用券商”、“年度最佳證券研究機構”、“中國最佳財富管理品牌”等。

(數據截至2014年6月30日)


【點評】
    估值遠低於行業,強烈建議參與申購:國信證券5.83元的發行價格對應發行後的14年的PE僅為12.5倍(發行前10.6倍),PB僅為1.56倍(發行前1.72倍),估值遠低於行業平均的43倍和3.7倍,也低於可比的招商證券(43倍和3.78倍)、廣發證券(34倍和3.7倍)以及華泰證券(36倍和3.1倍)。發行價格低與目前的IPO制度有一定關系,但也給申購者帶來豐厚的投資機會,強烈建議參與。
國信證券在營業部服務上積累的口碑有助於部分抵禦互聯網券商的沖擊,投行業務的領先優勢有助於在IPO開閘後提升公司投行業務收入,募集資金的運用也有利於公司創新業務發展。

@今日話題 @非新不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813

國信證券今日上市 或將問鼎中小板最大市值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4/1229/270855.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任育超  今日(12月29日),A股年內最大市值IPO國信證券成功上市,有分析稱,國信證券將有望成為中小板最大市值上市公司。

發行創新高

早盤伊始,國信證券開盤大漲20%後,再次漲10%到達臨停,此此後繼續上漲10%,合計大漲44%直至收盤,收盤價8.40元/股。

資料顯示,早在6年前,國信證券便已謀劃上市,直至今日才得以成行。國信證券上市,不僅是2012年以來A股首只通過IPO上市的券商股,同時也是2014年內發行規模最大的個股,此次國信證券IPO,共以5.83元/股的價格公開發行12億股,募集資金總額高達69.96億元,用於補充運營資金。

從配售和申購公告看,國信證券國信證券網上凍結資金1946億元、網下凍結資金1775 億元,合計凍結資金3721億元,超過11月發行的華電重工3150億元的凍結資金,創下年內新高;同時,國信證券的網下、網上中簽率同樣雙雙企高,其網上定價發行最終中簽率為1.7971%,網下平均獲配比例為1.97%,超過之前的海南礦業網上中簽率1.7970%和天華超凈的1.56%網下配售比例,同樣創下年內新高。

或將成為中小板最大市值

目前,國信證券為國內一流大型券商,其經紀業務、自營業務、資管業務以及投行業務等主要業務排名都位居國內前十位,並且其投行業務多年以來位居國內券商前三,綜合實力突出。

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國信證券總資產為1091億元,在上市券商中排在第6位;營業收入72億元,排在第4位;凈利潤27.7億元,排在第4位,高於規模相當的券商。

針對國信證券上市之後的表現,多家券商表示出樂觀,華泰證券研報稱,“相比同階梯券商,相對目前公司市值還有2倍提升空間”,國泰君安指出,預估國信證券合理價格13.98-22.58元,上市後將有13個漲停板。

對此,有分析師告訴記者,由於在新股申購時“國信證券的門檻很高,一般投資者很難達到,所以對國信證券看好的投資者將會積極在二級市場追捧,後市國信證券被爆炒的可能性很高”,並且由於國信證券目前估值相對較低,“連續是十幾個漲停很有可能出現,到時候將成為中小板最大市值”。

截至今日收盤,海康威視以910億元的市值居於中小企業板市值排名首位,而今日收盤時,國信證券市值已經達到689億元,在三個漲停之後即可達到917億元,屆時,國信證券市值將有望超過海康威視,稱冠中小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