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札記【434】花都buffett:只在大象出現時才射擊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5ow.html

只在大象出現時才射擊

本文摘自:花都buffett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mylionheart1

   買入企業的核心標準是以低於未來自由現金流折現值的價格買入,也就是打折買。前瑞銀董事總經理、投行副主管張化橋前兩天在國信證券的演講說:我以前做個股分析員,聽說巴菲特做企業自由現金流折現(DCF)做30年長,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我連企業明年的自由現金流是多少我都無法預測,更別說30年。

   我等工科學生更是汗顏,我連自己經營的企業明年能賺多少錢都沒辦法預測,幾年以後更加不敢預測(希望年年有餘就已好),憑啥還DCF某某上市公司。

   看來只有靠常識-便宜的時候出手,可能算是比較靠譜。

    啥時才是比較便宜有安全邊際,逆向投資-別人恐慌時貪婪,別人貪婪時恐慌。

   老巴說比較好的出手時機是當一個優秀的企業遇到巨大的但能度過的難關時。背後意思也是人棄我取,再優秀的企業遇到大麻煩的時候市場都恨不得踩多兩腳,雪中送炭是不會有的了,大難臨頭各自飛才是上策。這時通常出現金子賣出銀子甚至銅價。

    另外一個時機就是市場先生得抑鬱症或者狂躁症的時候。在滬市300億成交量、眾人虧得等救市的時候才去加倉,2500億的時候減倉(逆向對稱之美,物極必反,現在不加倉,2500億成交量的時候肯定又大堆人進來做「價值投資」。歷史就是這樣輪迴(用成交量/總市值輔助參考更客觀,要知道不斷擴容加上貨幣增發貶值,十年前300億算是天量了)

    其餘時候別有錢就加倉定投,該守著的守著,該調倉的調倉,該打新的打新,參考投資再平衡-大衛•史云生。想要安全邊際,還是悠著點等待沒人成交的時候出手,除非認為自己是個精算師對估值真的非常有把握而且相信市場時刻都無效。

    大象出現的時候才射擊,大概就是這兩個時機,謹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00

田教授:只在估值窪地裡播種醫藥股 證券市場紅週刊

來源: http://xueqiu.com/2994748381/32457600

作者:紅周刊 郝寧
  本期君再來,港股達人田建君(雪球ID:田教授)帶來了醫藥股投資的分享,講述他在港股、A股、B股、美股投資醫藥公司的經驗。田教授認為,中國醫藥股類似於日本,面臨著醫保控費的壓力,所以在醫藥板塊黃金十年投資中“樂觀但仍不應失謹慎”,而且只在估值最低的市場里買入波段操作。本期,且聽《紅周刊》與雪球網、手機騰訊網合作的投資人物專訪嘉賓田教授如何看待醫藥股。

  樂觀,也需謹慎!

  《紅周刊》:既然醫藥行業黃金十年開啟,那為什麽還要謹慎呢?
  田教授:醫藥行業我非常看好,是未來十年投資的首選,但是在樂觀中也要保持謹慎。其實中國對於醫保付費的壓力非常大,情況更類似於日本,而美國則對醫療保健費用的支出龐大。看一下日本的醫藥行業,就會發現日本的醫藥股並沒有像美國那樣走出了非常多的大牛股,主要原因就是日本的醫藥行業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醫保控費影響。全世界只有美國保護專利做的最好,國家醫保付費也是最慷慨的,日本首先考慮國家的醫保付費。現在很多人拿美國的情況和中國進行比較,我覺得有失偏頗。中國有13億人,國家醫保壓力非常大,醫保控費是一個必然趨勢。
     《紅周刊》:投資者需要註意什麽?
  田教授:有兩個方面的問題應註意:第一,如果市場對醫藥行業過於狂熱,給出的估值太高的話,市盈率達到40倍甚至邁向50倍,PEG大於1,醫藥板塊形成中短期頭部的風險進一步增加,可能面臨股價回調的結果;第二,要挑選有定價權的企業,回避那些生產雷同的普藥、沒有定價權,且面臨國家醫保控費壓力的企業。回顧2011年,醫藥上市公司的股價遭受了很大壓力,下跌非常多。所以,投資醫藥股“樂觀但要保持謹慎”!
  《紅周刊》:當前A股醫藥板塊估值不低,您怎麽看?
  田教授:我認為,A股醫藥股的投資價值在三個市場中是最低的,因為A股醫藥股的估值在幾個市場里是最高的。相對而言,B股、港股估值居中,美股的中概醫藥股是最低的。我覺得,目前A股醫藥股中很多出現了泡沫,有不少個股的市盈率超過了40倍,PEG大於1。而港股醫藥股也存在一定的泡沫,比如一些200億~300億元市值的公司,市盈率達到了30倍,PEG也大於1,但相比A股泡沫稍小一些。某些A股醫藥公司動不動就是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市值,但沒有真正的業績支撐,這存在著極大隱患。



  A股醫藥板塊  “中藥五虎”機會隱現

  《紅周刊》:A股醫藥股的估值最高,那是否意味著沒有機會可言?
  田教授:A股的中藥板塊已經出現了估值窪地,這是很好的機會。中藥一直被認為是A股市場上的稀缺板塊,隨著滬港通的臨近,這一稀缺性被越來越多地關註到。以前漲幅較大的是體量較小的中藥股,市值大多不超過100億元,體現出小市值股票更受歡迎的特點。而目前,中藥板塊的動態市盈率在30倍附近,相對於醫藥其他子板塊,仍具備較強的估值優勢。
  《紅周刊》:哪些中藥公司您特別看好?
  田教授:今年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是,以“中藥五虎”——同仁堂、片仔癀、東阿阿膠、白雲山、天士力為代表的昔日明星股走勢非常滯後。目前這個節點上,我認為最安全的可能正是這些明星醫藥股。我把同仁堂稱為“王子型偉大企業”,不過A股給予了近40倍的市盈率,而我認為相對來說,估值較低的港股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國藥會更被看好。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國藥均是同仁堂的子公司,市值更小、估值更低、增長更快,再加上滬港通的影響,兩者顯然優於同仁堂。白雲山也是一樣的道理,港股的白雲山與其A股標的是一家公司,但卻盡顯估值優勢。
  《紅周刊》:這麽說來,“中藥五虎”中僅剩下3只。  田教授:我比較看好天士力、片仔癀和東阿阿膠,港股中沒有這樣的標的,它們屬於傳統的中藥瑰寶稀缺標的,海外資金頗為喜歡。此外,3只個股估值都不算太高,如果進一步下跌,機會將逐步顯現。尤其是阿膠的估值才17倍左右,雖然公司三季度控貨及成本上升導致業績低於預期,但股價的滑落也帶來了投資機會。經過測算,預計明年市盈率將在15倍左右的估值,因為醫藥企業一級市場的並購價格所對應的市盈率是在15倍以上,目前已經逼近一級市場並購市盈率,沒有太多的下跌空間。

  B股醫藥板塊  冷宮B股,卻是最好標的

  《紅周刊》:談談B股醫藥吧。
  田教授:做價值投資不能只盯著A股,可以把眼光適當地向B股、港股,甚至美股轉移一些。由於這三個市場醫藥板塊的估值明顯低於A股,所以機會要更大一些。B股是國內最好的市場,巨大的差價放在那里,天然地贏在起跑線上,這就是所謂的價值投資,可惜很多國內的價值投資者不願光顧B股。
  《紅周刊》:您看好B股的什麽醫藥標的呢?
  田教授:B股的醫藥股只有一致B和神奇B,這兩只股票質地都非常優良,可以做中長線持有。目前,它們的估值仍然是比較低的,與同股的A股相比有40%~50%的折扣,具備非常明顯的安全邊際。
  神奇B的核心品種斑蝥酸鈉系列抗腫瘤產品,將是未來的大市值品種,公司預計該系列產品今年銷售收入近4億元,有信心在未來幾年內做成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單品重磅藥。神奇B的大部分產品屬於苗藥,十分獨特。目前,貴州省正在打造大醫藥集團,神奇制藥就是政府扶持對象之一。更重要的是,神奇制藥具有增發預期,增發價格遠高於目前B股的價格,這對於神奇B是絕對的利好。

  港股醫藥板塊  港股中小市值醫藥股機會多

  《紅周刊》:港股醫藥股您看好哪家公司呢?
  田教授:在稍大些市值的醫藥公司里,華瀚生物制藥質地非常優良,是中國醫藥上市公司中最大的醫療集團之一,未來產品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近幾年可能有幾個超重量級產品即將上市。人神經生長因子(國家一類新藥)產品有望在2015年面世,市場空間巨大,將會在很大程度上貢獻業績。另外,公司在人胎盤相關藥品領域形成了壟斷地位,3個重磅生物產品人胎盤片、人胎盤血白蛋白以及人胎盤組織註射液的移交手續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新產品將帶來強大的增長潛力。公司並購能力很強,向下遊產業鏈延伸不斷並購優質的醫院。該公司市值不到100億元人民幣,下個財年動態市盈率在20倍左右,是比較不錯的投資標的。
  《紅周刊》:“業績為王”在港股體現得尤為明顯?
  田教授:投資醫藥股主要遵循“業績為王”的策略,大部分醫藥股靠業績推動(小市值重組股除外)。不過,港股對於業績的反應速度比較慢,往往是年報公布了公司業績有大幅提升之後,股價才會有所反應,這正好給散戶提供了機會。A股則大多是好業績公布之日,也是股價下跌之時。我們只要平時多分析、多留意,提前介入或公布業績時第一時間介入,就存在獲利空間。所以說,香港的醫藥股市場更為理性。
  《紅周刊》:小市值的港股醫藥股是否也存在著不錯的標的?
  田教授:小市值的港股醫藥股中,遠大醫藥的質地就非常不錯,未來2~3年的業績增速預計在50%以上,而動態市盈率在20倍左右,現在市值不足30億元人民幣,比起A股醫藥股低估非常明顯。隨著滬港通的來臨,我認為這類公司有明顯的上漲動力。此外,遠大醫藥的並購整合能力很強。從歷史上看,其每年並購1~2家公司,並且很快可以盈利。目前,公司增資遠大醫藥中國部署並購。
  《紅周刊》:投資港股的醫藥股有哪些問題需要註意呢?
  田教授:港股中的醫藥股數量比較多,同時估值明顯低於A股,所以我認為這個市場的醫藥股機會不在少數。在選擇港股醫藥股時註意:1,盡量選擇中小市值的醫藥股,這樣取勝的把握更大些。比如,可以把市值限定在150億元人民幣以下,防止買入大市值公司;2,把選擇的公司限定在內地的上市公司,如此便天然地處在了一個明顯的優勢上,我們比香港和歐美的投資者更了解內地的上市公司。
  另外,香港市場以機構居多,這決定了港股的漲幅不會一口氣漲到天上去。所以,在香港市場投資醫藥股要切記兩點:第一,不追漲,買跌不買漲。大幅回調以後就是買入機會,如果按照A股技術圖形走勢,發現走強了去追,很容易被套。第二,港股成交量明顯小於A股,在香港市場投資醫藥股要秉承價值投資的理念,做好中長線投資的思想準備。有的公司一天的成交量可能很小甚至為0,所以不要以A股炒作的思維去投資港股的醫藥股,要做好中長期持有的打算,進行大波段操作。

  美股醫藥板塊  美股中概醫藥股把握波段 

 《紅周刊》:最後來談談美股吧。
  田教授:其實,美股中概醫藥股在這幾個市場里是估值最低的。赴美上市的中國醫藥企業中,有疫苗研發企業、中藥生產企業和化學藥品研發企業,但多數都與醫療服務沾邊。國內無論是化藥還是生物藥,大多數停留在仿制藥品階段,很多國內研發的技術在美國投資者看來已屬落後,並且國內的藥品研發公司多是依靠歐美的跨國集團提供的技術和資金。如此,很難在美國的投資者眼中獲得一個好估值。
  《紅周刊》:有哪些標的值得關註?
  田教授:美股市場一般不喜歡小市值公司,這些公司被認為流動性差、業績波動風險大。美股中概醫藥股有3只值得大家高度關註:第1只是泰和誠醫療,盈利非常好,這只股票現在僅在凈資產附近交易。而它是中國最大的腫瘤醫藥集團,未來2~3年將建成3家三甲腫瘤專科醫院;第2只是德海爾醫療,這家公司是中國醫藥股里真正意義上的可穿戴概念股,它的睡眠檢測儀已經正式上市,而股價仍然低於凈資產;第3只是惠普森醫藥,這家公司出現了虧損,但是我認為1~2年後就會扭虧為盈。現在的交易價格不到凈資產的1/10,可以說是極度低估。
  《紅周刊》:美股醫藥股是否也不同於A股的操作?
  田教授:美國的中概醫藥股估值最低,但波動卻是最大的,投資時一定要把握好節奏。美國的中概醫藥股大多是波段性行情,行情來的時候就大漲一波,然後往往又會跌很多。所以,在投資美國的中概醫藥股時,一定要把握買入時機,而且長線持有也要謹慎。如果市場經過長期的醞釀,資金又開始炒作中概醫藥股時,發現個股在底部橫盤蓄勢很長時間後,一旦放量就可以跟進,但要切記漲幅過高時及時出貨。我今年操作過一次泰和誠醫療,6美元左右買入,9.9美元賣出,做了一個比較好的波段。如果不賣,現在又跌到了7美元左右。

  專註投資與守株待兔

  《紅周刊》:投資醫藥股有哪些操作手法呢?
  田教授:我介紹兩種方法:第一是專註投資法。比如說,有人專門盯著一只或幾只醫藥股,不斷進行長期波段操作。其長線倉位不動,中短線倉位波段操作,只做一只或者少數幾只股票。由於對這一只或者幾只股票非常了解,對其股性也把握得很準確,所以操作的成功率是非常高的。這種方法適用的前提必須是該醫藥股基本面非常優良,總體是在向上的通道中運行。  第二種就是守株待兔法。選好幾只股票以後,等著其中哪只股票出現了大幅下跌後再買入,不出現大幅下跌就不買入。需要註意的是,不是守一棵樹而是守住幾棵樹,這樣我們總能等到某棵樹上撞到了某只兔子。一年操作的次數不用多,只要碰到就能賺錢,風險小但收益並不小。
  我們可以選幾只龍頭股票,比如同仁堂、片仔癀、白雲山、雙目藥業這樣的行業龍頭,然後看哪只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跌,出現了非常惡劣的技術形態走勢,比如下跌幅度達到了30%以上。當然,像前期片仔癀跌幅達到50%更好,是非常好的買入機會。哪只下跌我們買入哪只,上漲一定程度後可以考慮賣出,再等待下一個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393

全球債市泡沫肯定會破 問題只在時間點和催化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226

stock_2440391b

全球信用債市場崩潰是無法避免的,唯一的問題是時間點和催化劑,近期參與了一項歐洲信用債調查的交易員和投資者如是說。

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通過與歐債市場的參與者討論,在報告中亮出了這一鮮明的結論。

該報告稱,“基本上每一個參與者都認為隨著時間推移,(債市)將迎來一次大調整。”調整可能由量化寬松(QE)退出、地緣政治風險攀升甚至是兩者的共同作用觸發。

盡管市場存在周期性並不是什麽新鮮事兒,但市場共識是,主要由於監管的存在,金融市場應對大幅調整的能力從未像現在這麽差。

報告作者Andy Hill指出,債券市場擴大了,大型投資公司卻少了,而(由於監管)銀行的中介功能卻被弱化了,“這些都會促成債市的完美風暴”。他表示,由於全球主要央行大放水和市場對於收益率的“饑渴”,自2009年那以來,債市步入到一波波瀾壯闊的牛市。

企業充分利用了廉價資金,過去幾年信用債發行飆升。相似的,基金經理的資產配置也更加多元化,投資的風險偏好也有所上升,同時他們還下註債市流動性會下降...實際上,低利率和低波動性環境下,債市流動性確實下降了。

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創設的用以衡量美債市場流動性的指標Liquid-o-Meter顯示,自金融危機以來,美國信用債市場流動性下降了70%,並且還在持續降低。

ICMA在報告中指出:未經證實的數據(Anecdotal evidence)顯示,這種狀況也出現在歐洲信用債市場。

英國《金融時報》稱,報告反映出了這樣一種擔憂:歐洲信用債二級市場已經嚴重受損,功能不再能有效和高效運轉。其遭受的損害主要歸咎於銀行業監管收緊和超級寬松貨幣政策帶來的副作用,而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可能會出現的另一場金融危機等則加劇了這種擔憂。

Hill表示:

盡管流動性在後金融危機時代明顯地消失了,主要由於做市商的受到了更嚴格的資本監管以及市場環境超乎尋常的“友善”,但是現在信用債市場面臨的問題絕不僅僅是流動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93

【手記】叫醒一只在風口裝睡的豬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769

資料圖:胡振宇(CFP/圖)

前情回顧

他15歲時差點炸死自己全家,把整棟樓夷為平地。高中要開除他,公安局不讓,理由是:“這個小孩流入社會,比待在學校更危險。”

這不是開玩笑。他去上大學的路上,隨身帶了十二種炸藥,差點把飛機炸了。後來他開始造火箭。那年畢業,他開了一家公司,聲稱要把人類送到外星上去。

他叫胡振宇。他的人生軌跡就像一顆衛星,隨著火箭拔地而起。他的公司估值一億。他才22歲。

目前的他正身陷爭議。這位媒體眼中的“火箭天才”、“中國內地首家私人航天公司的CEO”,在一些圈里人口中,卻是一個技術上一無是處甚至人品有問題、只靠個人炒作謀取私利的“宣傳委員”。

事實究竟如何?航天,這個常人眼中神秘而高端的行業,會變成一個人人皆可參與的產業嗎?這個混雜了夢想、野心、謊言、危險氣息的故事,比看上去要更複雜。

“知道”(nz_zhidao)帶你跟隨記者腳步,揭開這個“火箭少年”胡振宇不為人知的秘密。

記者手記

有夢想沒有什麽了不起的,阿貓阿狗都有夢想,我還夢想比海明威寫得更好呢。但有一個時髦的夢想,那就不一樣了。

胡振宇就是一個有著時髦夢想的人。他是個學工商管理專業的網球體育特長生,剛畢業一年,開了家航天公司,叫“翎客航天”,英文名“LINKSPACE”,和埃隆·馬斯克的“SPACEX”一詞之差,號稱是“中國第一家民營航天公司”,並計劃成為下一家“國際商業航天公司”。

這還不是胡振宇夢想的全部。在一次電視節目里,他說他的終極夢想是帶領人類進行星際移民。“我們的夢想,真的,是星辰大海。”他看著鏡頭,誠懇得眼淚都要掉出來了。

親見火箭少年

這家公司的夢想是如此牛逼。所以,當我親眼見到他的辦公地址時,我的心情是崩潰的。那是江蘇省高郵市郊外30公里的一處農村院落,雞跑來跑去,地上到處都是雞屎,堂屋正對大門的墻上貼著“天地君親師”。

胡振宇跟我說,我們搬地方了,所以有點亂,來,我帶你去我們新的辦公地址。於是我們上了他那輛3萬9買來的二手面包車。胡振宇開車奇快,轉彎也不帶減速,車身劇烈地傾向一邊時,他看上去毫不以為意,頗為瀟灑。新的辦公地點也沒好到哪去。那是一塊半個足球場大小的水泥地,杵著一棟十多平米的小水泥房。周圍都是農田,房子不通水電,屋頂上再插面旗子,就跟孫悟空變的土地廟差不多。

我站在那里,聽著田野里青蛙和知了的叫聲,楞了好久。我讀書少,但也知道航天是一個資金密集和技術密集型產業,要說這里能造出航天火箭來,我是不信的。

接著我就在那個地方待了一周。這個新公司沒有任何產品,成立以來唯一接到的合同就是給一個科研院所做發動機測試實驗,並且幾無規章制度可言,上下班時間毫無規律,也沒有安全章程。有一次,胡振宇把液氮罐擰開給我看霧氣的時候,旁邊的員工還叼著煙——公司七個人,除了胡振宇幾乎都抽煙,我覺得抽煙是這家公司做的最多的事兒。

有天晚上做發動機測試,由於使用了一個老化的繼電器(為了省錢),乙醇和液氧照常噴進了消音筒,火花塞卻停止了工作,也就是說,那個消音筒瞬間成了一根超級雷管。謝天謝地,當時煙都抽完了,不然八個人很可能被當場炸死。

回過頭來,再說說胡振宇。

胡振宇從小矮瘦,讀初中時常被欺負,他的特長是彈鋼琴和打網球,並因為後者而以體育特長生身份進入大學,被統一編入工商管理專業;大學時他迷上了造火箭,加入火箭愛好團隊“科創航天局”,歷經艱難,造了一枚探空火箭並發射,但其間與小夥伴發生摩擦被團隊開除;畢業後,他白手起家,創立翎客航天。

胡振宇並不是天才,他的成績甚至是很差的,高考只有三百多分,大學時因為掛科差點沒能畢業。他造火箭的經驗與知識全來自科創航天局,在一個小組里擔任領導,但最終以被團隊開除而告終,這證明他並不是一個優秀的leader。

說一千道一萬,胡振宇不過是參與制造了一枚探空火箭而已,探空火箭是什麽?1958年,北航的師生就造出來過,“文革”期間,普及到了很多農村地區,用來人工降雨。我們通常所說的火箭,其實是指運載火箭,這就比較高精尖了,現在世界上能夠獨立發射運載火箭的國家不超過十個。

胡振宇真正擅長的,其實是講故事。他的人生經歷經過他的“翻譯”以後,不守規矩成了勇敢和叛逆;在航天領域一無所知、一無所有成了“堅持夢想”;他還經常透過媒體向航天科工等國有企業叫板喊話,事實上這是一種狡黠的裹挾,航天科工當然不可能回應他,但他無形中就成了挑戰歌利亞的大衛。

2014年7月,剛畢業那會,他就已經很有名了。不是貽笑大方那種有名,他是真正的媒體寵兒。《中國青年報》《北京日報》《新京報》《三聯生活周刊》《時尚先生》都報道過他,都是特稿,清一色的正面報道。他還上了《中國夢想秀》《青年中國說》《天天向上》《魯豫有約》。他還被《財富》雜誌2014年“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排名第37位,郭敬明排在第35位。最後,他還真以一億的估值,在資本市場上找到了兩百來萬的天使投資。

“中國第一家民營航天公司”,這是胡振宇給自己貼的最大一張標簽,也被大多數媒體不假思索地采用。但事實上,胡振宇幹的活兒跟航天毫無關系。這不是我的觀點,而是黃誌澄的判斷。黃老是錢學森的學生,中國航天界的泰鬥級人物,曾擔任過863計劃航天領域專家委員會委員和綜合專家組組長。在胡振宇的商業計劃書里,黃誌澄被寫成翎客航天的“特約專家”顧問,事實上黃對此毫不知情。

黃誌澄當時拍著桌子說的原話是,“他連航天的門都沒有入,連航天領域都不算!你不要說航天這兩個字,你這是侮辱我們航天。”

那些同樣沈溺於夢境中的人

大部分人也弄不懂探空火箭和運載火箭之間的區別,所以那些記者就全盤相信了胡振宇的計劃。胡振宇的一些計劃,簡直是腦洞大開,但媒體居然也鄭重其事地引用。

比如胡振宇在商業計劃書里關於洲際載人航天的設想——“香港到加州的11150KM的距離,通過搭乘載人火箭,可在40分鐘內到達。”我覺得正常人都能發現這事可笑在哪兒。

真的,要判斷胡振宇的成色,我覺得只需要基本的科學素養。哪怕你去查查知乎呢——在那胡振宇遭遇了集體吊打。“中國會限制像胡振宇(火箭少年)這樣的人開創中國航天方面的事業嗎?”這個問題下面有128個回答,全是花式嘲諷。

報道發表前,胡振宇問我報道能不能不發了。我問他為什麽,他說因為老專家不願意被打擾,我馬上給黃誌澄打了電話,結果黃老十分支持我發表。他說翎客航天的人剛給他打了電話,希望他來勸我取消報道,結果被他罵了一頓。

接著,黃老又在微博發來私信,“不用怕。您背後有幾十萬正直的航天人。”第二天,胡振宇又去找各種關系滅稿,說我在抹黑90後創業者,但未能成功。

報道發表後,一個互聯網創投圈朋友覺得我在苛責胡振宇。他說,天使投資在內的早期投資,90%投的都是各種“瘋狂、不靠譜”的項目,國內外皆是如此,創業項目99%必然會死掉,這些投資人的錢會打水漂,但這正是這筆錢被稱作“天使投資”的原因。“這是這個行業的遊戲規則,你可以理解為買彩票。”

這個朋友還說,通過否定胡振宇的“產品”來否定這個項目是不對的,因為他完全可以拉到投資以後去幹別的。

我的回答是:你說的沒錯,這的確是互聯網創投圈的遊戲規則。但胡振宇不是貴圈的。

互聯網創業,有拿著幾頁PPT就拉到投資的,這沒問題。別說PPT,有時一個點子就能成事。項目不靠譜也不要緊,比如咖啡館弄砸了可以改作招聘網站,反正還是同樣一幫人,同樣的場地,用同樣的電腦辦公。但火箭不能這麽玩。就拿發動機來說,現在沒有可靠的數學模型來分析燃燒穩定性問題,只能靠大量的發動機燃燒試驗。試驗就是真金白銀燒錢。

這跟頭腦風暴和PPT不一樣,沒有幾億擺在那,這項目啟動不了。另外,萬一黃了怎麽辦?造點別的?不行,上億的設備只能當廢鐵賣了,隊伍也得全部遣散。

有一個問題倒是會困擾我,那就是:“胡振宇有沒有傷害到什麽人或事?”如果沒有的話,我為什麽要去打擾這個年輕人的好夢呢?

當記者九年,我見過好些沈溺於夢境當中的人。2013年,我在河南見到一個叫黨金國的無業者,號稱是“中國動態調查委員會”的秘書長,這機構簡稱“中調委”,主要業務是賣官(一個省分會主任年費50萬)、收錢消災(實際上並不能);2014年,我又在湖南見到一個叫吳廷標的農民,號稱“聯合國維和部隊總司令部”的專員,這大叔甚至拿著證件跑到嶽陽市監獄提人,結果反被拘留了10天。

我不討厭這些人。我和黨金國一塊喝過牛肉湯。我至今記得他敲門走進我酒店的房間時,朗朗大聲:“哈哈哈!我就是黨!金!國!”有一種偉人cosplay的即視感。我還去過吳廷標的老家,那真是四面透風,一貧如洗。你得真的和他們相處過才能明白我是什麽意思。我到現在都能回憶起他們目光炯炯、神采奕奕的樣子。

這些人就像是夢遊者,精神沈浸在夢境,身體卻在大千世界里遊蕩,最後,終於冒犯到正常人,“啪”,栽了。他們又可氣又可憐,用言行合一的行動提醒著人們,“雖然現在是21世紀了但人類就是這麽愚蠢”。如果說“中調委”和“聯合國維和部隊總司令部”呈現了民間對權力的想象,那胡振宇就呈現了民間對技術的想象。

不同的是,黨金國和吳廷標們是這種想象的沈迷者和受害者。而胡振宇則利用了這種想象,把握了大眾對“高手在民間”“天才出少年”的迷信心理,他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的那類人,實際上很清楚自己在說什麽,又能夠做什麽。

在高郵的家里,我問胡振宇相不相信自己能造出運載火箭來,他跟我說,“不相信,肯定不相信,那為什麽我還是這麽說呢?這是個效果問題,他們喜歡聽這個,你要給大家看到希望,去迎合大家的期望。你要是去說探空火箭,人家就會說,都有運載火箭了,你幹嘛做探空火箭,有什麽用啊?”

也許,在當今時代,胡振宇的故事不過是證明了那句老生常談的話,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哪怕你是一只販賣夢想的豬。

(相關報道:《衛星少年胡振宇》,刊發於2015年10月刊《智族GQ》)

號外號外!

2015年,“南周知道”app誕生,這是南方周末面對數字化轉型,重磅推出的一款新媒體產品。

深度!絕對原創,後臺解密

有料!嚴肅知識,八卦內幕

定制!為你而生,述你所想!

想要報題嗎?掃二維碼,馬上下載“南周知道”客戶端。

知道ios版本

知道安卓版二維碼-豌豆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07

深法手工甜點》一人起家做出三千萬業績 只在臉書上賣 讓55萬粉絲甘願半夜排隊

2016-06-27  TWM

一位烘焙業門外漢,卻吸引臉友半夜排隊,奉上大把鈔票,只為換到他手上的甜點,並累積五十五萬粉絲,他的網路行銷心法首度公開。

這是全台北市最難買到的甜點,憑著網路行銷魔力,能讓消費者不睡覺,也要捧著現金等店家開門。

嚴格來說,這家「店」 ,只是臉書「深夜裡的法國手工甜點」(編按:網友暱稱「深法」)的取貨點。這裡每天只開放一小時取貨,二十九個月內從年營收不到一百萬元,在去年做出近三千萬元業績,今年更上看四千五百萬元。

想買到「深法」的產品,你必須在臉書粉絲團報名,取得排隊號碼現場排隊,才能在指定時間到一個不到兩坪大的櫃台結帳。這是為了搶便宜嗎?剛好相反,這家店一份十吋的塔,最貴的要價超過二千元台幣,一片甜點,約三百元起跳。

定位禮物

一個塔標價二千元也賣得掉「深法」的老闆劉啟任,原本是補教名師,四年前花了三、四百萬元投資甜點店,開張九個月後,合夥人落跑,剩下空蕩蕩的店。他只好利用補習班晚上十一點下課的深夜空檔,「自己來摸一摸。」劉啟任學做甜點的方法很特別,「所有配方是自己想出來的,」他舉例,若要做一個蛋白霜檸檬塔,他會先翻二十本書,「看每個配方的不同,再看照片質地,比對質感。」從中找出影響甜點品質的關鍵。他甚至跑到國外買甜點,拆解甜點的層次。

採訪當天,劉啟任身旁就擺著一盒從香港買來的磅蛋糕,「我滿能記味道的。」劉啟任說,練到最後,他可以隨時像默寫數學公式一樣,在黑板上寫出各種口味的蛋糕食譜。

劉啟任表示,當初只是做好蛋糕就撒給補習班的學生試吃,學生將蛋糕拍照上傳臉書,無意間在臉書上累積出第一批粉絲。

做甜點原本只是劉啟任的興趣兼副業,二年半前,補習班無預警停業,他開始認真經營網路甜點生意。

他發現,甜點和補習班一樣,都是收現金的好生意。

二○一三年底,為了因應不斷成長的訂單,劉啟任決定擴張規模。烘焙是紅海市場,顧客對價格極度敏感,他卻反向大幅拉高價格,他的訂價策略是,先做出高品質的產品,再把成本加上他想賺的利潤成數,就是產品價格。

一份二千多元的甜塔,為什麼能大賣?答案是,把產品定位成禮物,而不僅是甜點。劉啟任做過調查,他的客戶中大多數買甜點的人,「七成不是自己吃。如果你的女朋友過生日,你願意花一、二千元買個網路上知名的甜點,還是隨便買一個便宜的甜點打發?」

鎖定通路

控制顧客購買的每一步驟

大部分的人為了擴張規模,多半會透過多種通路銷售,為什麼「深法」只在臉書上經營?

劉啟任表示,「鎖通路(指只在臉書上經營),大概是我到今天(業績)還能成長的關鍵。」如果貿然採用多通路策略,只會讓自己更容易在產品和服務上犯錯,更難賺到錢。因此,他的方法是,只在臉書上預購,「讓客人等,在特定時間取貨,再把取貨時間壓短。」才能確保客人拿到的是剛出爐的甜點,凸顯自家產品的優勢。

原本以為「深法」是為了省錢,才把臉書當成主要行銷管道,劉啟任卻說,「我花在臉書廣告上的錢,比租一個店面還多!」今年,他每個月平均投入二十萬到四十萬元的廣告費。

劉啟任有一套網路精準行銷的本事和邏輯。他指出,臉書賣廣告時,會告訴廣告主,可以鎖定在臉書上公開自己對甜點有興趣的人,但他認為這一套行不通,「我問過,從沒有人會在興趣欄裡填上吃甜點。」劉啟任鎖定台北市二十到五十歲的女性打廣告,他相信,女生普遍對甜點有興趣,「她們多半都有男朋友,」到了節日前一周,就只對男生下廣告,吸引他們來買。如果是淡季,他的招數是對過生日的人下廣告,「如果明天是他的生日,就算下雨打雷他都會來!」這一波能瞬間賣掉五百個塔,「基本量就有了。」

貼近客戶

提供限量服務 牢牢黏住熟客顧客排隊時,店員還會發問卷,詢問顧客想吃什麼口味的甜點?如果填得詳細,表示對甜點很有熱情,劉啟任就會把這些人的資料留下,回到臉書買廣告,把最新訊息寄給他看。

劉啟任甚至為了購買數萬元的大客戶,開了不公開的臉書社群,社群裡四百多位活躍客戶,可以隨時與他聯絡、提供限量服務。現在,「深法」擁有五十五萬名粉絲,人數仍在不斷成長,劉啟任樂觀預估,粉絲數還會再翻倍,上看一百萬粉絲不是問題。

有空檔時,劉啟任隨時都在監看網路社群上的留言,因為從客服留言可以看出產品的詢問度,比如,草莓派詢問度維持好幾個月,這就是明年可以再推出的主打商品;過了一個月就無人問的新產品,就不再推出。透過這種方式,可以知道哪些人的口味嗜好,哪些人愛嘗鮮,下廣告就會更精準,真正做到了解你的客戶。

開設甜點店之前,劉啟任已是有十年創業經驗的老手,渾身充滿了行銷的細胞。劉啟任無奈地說,因家道中落變成低收入戶,他十三歲就搬出來住,大二就開始創業。為了生活,他把家教當成事業經營,當年為了生計,一個晚上可以教十個學生,甚至清晨四點上門授課。

直到現在,劉啟任仍身兼多職,深夜,他是甜點店的老闆;白天,是補習班的顧問。他的下一個夢想,是建立一個訓練烘焙人才的平台,不斷創造出新的網路名店。

深夜裡的法國手工甜點

成立:2012年

負責人:劉啟任

主要業務:網路上販售手工甜點,如草莓塔、生巧克力塔等成績:2015年營收近3000萬元

深夜裡的法國手工甜點

Tip 1 瞄準約會商機把產品定位為約會必吃甜點,平時對女性打廣告,節日前密集對男性打廣告。

Tip 2 養出鐵粉部隊發問卷,找出真正熱愛甜點的客戶,再用臉書對這群人打廣告。

Tip 3 把留言當指標隨時觀察留言、下單量,分析哪些是值得明年再推出的經典款,吸引買氣回流。

撰文 / 林宏達、楊明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17

資產泡沫絕不只在房地產 不少資金在自娛自樂

每年年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於研判下半年宏觀經濟政策具有重大意義。今年7月26日的會議提出,要全面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在“降成本”方面,“抑制資產泡沫”的提法引起了廣泛關註。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抑制”與“防範”不同,表明已經出現的資產泡沫問題引起了中央高層的關註。

中國的資產泡沫到底在哪兒?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資產泡沫主要是指房地產泡沫,其中包括房價的泡沫和地價的泡沫。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提出的“抑制資產泡沫”,可能與兩年前的“錢荒”和一年前的“股災”有關系,中央吸取了前車之鑒,以防止已經出現的泡沫最終被“吹爆”。

“抑制資產泡沫”的提出還令人聯想到不久前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提到的“流動性陷阱”。這被業內解讀為資金在虛擬經濟里空轉,對於實體經濟有很大負面作用,是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一種“掠奪”。多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都表示,實體經濟能穩住,經濟增長就能穩住。另一個方面,金融市場價格泡沫的減少也有利於金融體系的穩定。

局部樓市過熱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雖然沒有明確指出哪類資產存在泡沫,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房地產泡沫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只是單純看市場的各個資產,似乎指的就是房地產。”招商銀行總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徐洪才表示,當前房地產市場環境的複雜前所未有,可以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一線及二線熱點城市地王頻現,房價不斷上漲,多數三四線城市卻深陷高庫存泥潭。他認為,房價的上漲會透支未來的消費能力,年輕人買了房子之後購買力會大幅下降,這對實體經濟形成了沖擊。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房地產資產確實存在泡沫,“去年股災前的股市明顯存在泡沫,現在的債市應該也有很明顯的泡沫。”

央行最近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2016年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23.94萬億元,同比增長24%,增速比上季末高1.8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93萬億元,同比多增1.04萬億元,增量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38.9%,比1~5月占比水平高0.3個百分點。這似乎佐證了房地產存在泡沫的觀點。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數據很正常”。“因為今年著力推動房地產去庫存,這個數據的產生實際上是推行去庫存的必然結果,這也帶動了資產和資本增長。”徐高說。因此,房地產泡沫重點指的應該是局部樓市價格的明顯上漲。

徐洪才表示,上半年貨幣政策在傳導渠道上存在不暢問題,導致貨幣沒有流向實體經濟。制造業、鋼鐵、煤炭等實體經濟存在著產能過剩,企業對實體經濟的投資減少。而這些錢部分流向了房地產,進一步催生了房地產泡沫。

對於下半年房地產政策應是差異化地調控,徐洪才認為,在房地產去庫存的主基調下,針對市場分化情況,應註重分類施策、因城施策。一二線城市要適度收緊,防止房價過快上漲,積極進行從緊從嚴的政策管制很有必要;對三四線庫存較大的城市,要根據當地情況,化解庫存。房價高漲根源在於地價飆升,下半年對過熱的土地市場會重點調控,如調整土地供應節奏,穩定市場預期。

劉哲表示,理論上只有金融原因導致的房價上漲才有明顯的泡沫,比如此前美國的次貸危機。雖然目前局部地區的房價上漲偏離了內在估值,但與美國的房地產泡沫依然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調控措施上,應配合采取一些漸進性、合理性的措施,比如增加土地供應、改革戶籍。但措施必須要審慎,因為如果房地產價格斷崖式下跌,會對經濟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資金在“自娛自樂”

“我認為現在的資產泡沫是全方位的,不再局限於某一個具體領域。”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戰略室負責人楊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資產泡沫的根源是實體經濟經營困難,利潤率下滑,對於投資的吸引力下降,導致資金脫實向虛,短期化、炒作化的傾向越發明顯。

楊馳認為,民間投資增速之所以疲軟,投資渠道不暢只是表象,主因是投資標的吸引力在下降,有穩定收益、風險可控的投資對象匱乏。

楊馳表示,資產泡沫既反映在房地產領域,也反映在包括互聯網金融產品、資管計劃、信托計劃在內的各類金融產品上,甚至以各類名義存在的非法理財之所以紅火,也說明了資金尋求高收益回報的迫切需求。

資產泡沫的問題在於,各類金融投資產品只要是合法的,其募集的資金必然只有兩種投向:在金融領域內部循環,自娛自樂;投資具體項目,以短融長投的期限錯配來拉高投資收益率。“當然,這兩種方式都蘊含了極大的金融風險。”楊馳說。

去年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得主、同濟大學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鐘寧樺曾在媒體上表示,2008年危機後出現了一個重要現象,即國企大量參與影子銀行。這些企業自身沒有很好的投資機會,卻從金融體系中以較低的成本借了大量的錢,後轉手借出以從中獲得利差。

對此,中債資信宏觀研究分析師黎軻認為,國企本身的投融資是規範的,國企資金大量參與金融投資的現象並不普遍。國企承擔了很強的社會責任,在近期一行三會多次發文對影子銀行進行約束和規範的背景下,國企大量參與受政策限制的影子銀行的動機和可能性很小。

劉東亮認為,其實不存在虛擬經濟“掠奪”實體經濟的問題,現在之所以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因為它們的資質差,想從正常渠道獲得融資難度大,也不符合風險收益比。由於企業本身資質差,所以獲得融資的成本高。

逃離“流動性陷阱”

上述情況恰巧證實了盛松成的觀點:央行發行的貨幣成了企業的活期存款,形成了“企業的流動性陷阱”。

徐高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央高層提及的資產泡沫確與“流動性陷阱”有關,“道理很簡單,資金流動性出來,如果能夠變成實體經濟的項目,變成實體經濟增長,就不會形成資產價格泡沫了。”

但從數據來看,大量資金並沒有朝著實體經濟而去。去年10月份開始,M1(狹義貨幣)和M2(廣義貨幣)的增速差距不斷擴大。6月出爐的金融數據顯示,這一“剪刀差”甚至達到了2010年2月份以來歷史最高值。

一份來自國泰君安證券團隊的分析報告的核心觀點是,M1增速過高不是資金派生渠道包括信貸、銀行購買債券等問題,主要是資金運用問題,與往常一樣數量的資金來源,大多用在活期存款,而往年正常大多是企業存定期,以及去投資買基金、債券和股權形成的非銀金融機構存款。

“央企和大型國企更容易從銀行那里獲得資金,銀行為了規避風險也更願意將資金貸給大型國有企業。但由於缺乏投資良機,國企也持幣觀望,或再以短期存款形式存回到了銀行。”上海天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祝波善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之所以資產價格泡沫到處都是,就是因為資金沒有真正地、有效地轉換成實體經濟的投資項目,這是核心。所以(中央高層)要抑制資產泡沫。”徐高表示,“我覺得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流動性引導到需要流動性的投資項目上去,就能夠分流這些囤積在資產上的流動性,從而抑制資產價格的泡沫。”

徐高認為抑制資產泡沫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有效擴大需求,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將資金導入實體經濟,投資對經濟增長有幫助的項目;另一方面是要抑制資金在金融市場的泡沫化傾向。

“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把資金導向實體經濟既能帶動實體經濟擴需,也能夠有效抑制資產價格的泡沫,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方向。我覺得除此之外,在金融市場可能會有意識地采取一些比較強有力的監管措施,來抑制金融泡沫的增長。”徐高說。

(實習生李佳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365

為何麥當勞只在美國不在中國停用人類抗生素?

近日,麥當勞宣布,2017年美國市場將采購不使用人類抗生素的雞肉產品。然而在其他市場卻沒有要求供應商停用人類抗生素。麥當勞“歧視化”對待的行為引起了多個國家消費者不滿。英國一家慈善機構正在發起一場聲勢浩大的電郵運動,以向麥當勞CEO發送郵件的方式呼籲麥當勞在全球範圍停止供應使用人類抗生素的食材,而不只是局限於美國的麥當勞餐廳和雞肉制品。

這一事件再次引發公眾對抗生素安全問題的關註。第一財經記者向麥當勞中國方面發起質問,為何只在美國停用人類抗生素,而在中國卻沒有停用,對這樣差別化對待有沒有合理的解釋。對此,麥當勞中國方面並未正面回答,僅僅稱:“在動物治病過程中使用抗生素是必須的。麥當勞要求中國供應商對於抗生素的使用須嚴格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我們將與相關供應商、專家協作,根據中國農業的實際情況,逐步推進行業的發展。”對於中國市場是否考慮以及何時停用人類抗生素並未作出正面回答。

歧視對待引發不滿

麥當勞在美國本土與美國以外市場的雙重標準引發消費者不滿。對於記者的質疑,麥當勞方面表示:“在動物治病過程中使用抗生素是必須的。”而事實上,媒體及消費者並沒有質疑麥當勞的肉制品養殖中使用了抗生素。麥當勞被質疑的是因為在美國停用人類抗生素,而沒有在中國也停用,這種雙重標準,歧視性對待引發其他市場的不滿。

複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表示,抗生素分三種情況,一個叫人用的抗生素,一個是獸用抗生素,還有就是人獸共用的,世界各國都是這樣規定的。麥當勞現在停用的是人獸共用的抗生素。麥當勞停用的就是人獸共用的抗生素。

那麽抗生素對人類有什麽危害?厲曙光表示:“我們人類的抗生素使用主要也是為了避免人類的一些疾病來進行消炎、抗菌、殺菌等作用,但是假如我們在畜禽類的肉里面也有一些獸藥的或者人用抗生素的殘留,那就會額外增加抗生素使用的量,那麽這樣就產生一個我們現在很擔心的問題,就是抗藥性和耐藥性的問題。更有甚者,我們現在經常看到有報道叫做‘超級細菌’,這種超級細菌實際上就是一種百毒不侵,水火不進的這麽一種細菌,什麽東西對它都沒有作用。等到這樣的情況發生的時候,我想對人類的危害是很大的。”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朱毅認為,現階段國內全面停用畜禽養殖業的抗生素並不現實,但是如果依法依規使用抗生素,監管執行到位,食品安全是有保障的。

綜合幾位專家的意見可以看出,采購按照法律法規使用抗生素的肉類本身並不違法,麥當勞在美國停用人類抗生素是為了為美國消費者提供更好更健康的產品。而在中國,麥當勞卻沒有做到這一點,這一雙重標準的行為讓中國消費者很不滿。

洋快餐走下神壇

對於麥當勞的做法,CIC灼識咨詢執行董事朱悅表示,這背後也有我國在食品行業的標準和美國市場存在差異。由於我國在養殖業抗生素使用上監管不嚴,同時在餐飲業也沒有不用抗生素的相關規定,洋快餐品牌不做出現相關承諾也並不違反中國的法律法規。但是,我們觀察到,近年來,中國也在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在食品安全監管上的標準,逐步與國際接軌。未來,中國對食品原料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將會提出更高更嚴的要求,減少使用抗生素也是發展趨勢之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定寰指出,在動物養殖過程中,防治動物疫病、穩定產量等考慮使用抗生素是比較常見的,符合規定的使用也是被許可的。但出於避免抗生素殘留帶來的危害及對抗生素造成的耐藥性的擔憂,各地都在嘗試盡可能少用或者不使用抗生素。因此,麥當勞除了在美國,在中國等其他地區也應該努力減少抗生素的使用,而不僅僅為了保護美國消費者的利益。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健康需求加強,以及洋快餐屢屢爆出食品安全事件等問題,洋快餐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已不斷下降。曾幾何時,能夠在麥當勞、肯德基過生日、買一份兒童套餐是很多小朋友的心願,現在這種情況已經不複存在了。或許意識到市場在不斷變化,麥當勞與肯德基兩大洋快餐也開始加速發展加盟以及尋找戰略投資者出售股權,通過這些方式來變相撤出中國市場。

朱悅表示,隨著在外就餐這一消費行為比例的持續提升,未來人群在快餐消費上還是會持續增長。其主要拉動因素包括消費者可支配收入和購買力的持續提升,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推動,以及快餐企業網絡的進一步拓展。相較美國,中國的人均快餐消費只有其十分之一,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當然,隨著市場的發展,消費者的要求也會變得更高更多元。首先,強勢的品牌依然會獲得更多的青睞,消費者在就餐時,不單是註重口味,更關註服務體驗、就餐環境以及品牌附加價值。知名品牌通常更能提供高水平且標準化的服務,從而吸引廣大消費者。另外,中國居民現在也日益關註健康問題。知名洋快餐品牌在食品安全系統上的監管和標準都比較嚴格,同時,為了更好迎合市場需求,也在不斷嘗試推出一些帶有健康概念的新產品和營養理念,希望能借此迎合消費者,從而進一步鞏固其市場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365

蘋影話:《哪一天我們會飛》我們只在中學會飛?

1 : GS(14)@2015-11-13 08:47:51

我也曾在九龍城看着一架飛得很低,差點連機上的人把臉貼在玻璃窗貪婪地看着當年被稱為最神奇的飛機場都看得到,驚嘆地怎麼會讓機場建在人煙稠密的地方,而且距離民居如此地接近。我在想,住在這裏的人每天受到這麼巨大的聲音,會不會吃不消?還是已經習慣了。而我後來聽到住在那裏的朋友總是說,很懷念那段日子。是嗎?當飛機飛過你家的上空時,聲音不會蓋過《大時代》的對白嗎?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對這部電影《哪一天我們會飛》都有代入感。我便沒有這樣美麗的學校生活。就像所有青春校園愛情電影,黃修平把夢想都放在夢想裏,即是說,不去面對現實,盡情地利用過去總是美好的,校園生活總是最快樂的,我們每一個的心中都想過自己會飛上天。夢想着一個好像每一人的人生都應該經過的欷歔而美麗的過去。這個夢黃修平實在發得很過癮,而且作為類型電影,他已經把這個類型的所有特點和吸引觀眾的方法都用上了,在簡單而細緻設計過的對白,以及必然要有一個漂亮可愛的青春少女,玩盡了這個類型,令人覺得導演不單在個別場面上拍得平實但精采,還控制了整個夢的,近乎潔癖般白的世界。懷舊電影的公式必然是過去的人生最值得懷念。楊千樺和林海峰這對夫妻,原來是打中學時便是一起飛過的,只是當他們長大後他們乘坐的,向着盡頭的前方飛行的飛機,慢慢地降落了,不只不會飛,還很容易撞機。成年人的生活總是困在各種自己或身不由己所造成的鐵籠裏,失去了自由,失去了飛行的樂趣。《哪一天我們會飛》這句說話其實應該是過去式的,成年人無法再飛了,要找回飛翔的樂趣,只有回到校園內才可能,還是一種駕駛遙控飛機的那種模擬飛行。青春之愛總是純潔而朦朧的。因為就像本片一般把現實世界完全割斷,或者更嚴重地說排除出去,每一個角色無論是學生時期,還是長大成人後都只是扮演被設定的角色。尤其校園的年代,你看不到幾位主角的家庭,他們都沒有日常生活,只有經過漂白的夢。所以份外感人,份外美麗。撰文:仰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1113/193703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8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