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湯彥麟去留周末前揭盅國泰史樂山等做CEO 李華華

2010-12-01  AD





 

江湖近日盛傳, 國泰航空(293)行政總裁湯彥麟可能離開國泰,過檔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做其總幹事兼總裁,噚日華華有探子回報,話IATA好大機會喺今個周末 前宣佈新總裁人選,替代現任嘅Giovanni Bisignani。如果真係湯彥麟,最開心嘅人可能係最大機會接掌國泰嘅常務總裁史樂山。

聽講,就算湯彥麟唔係辭職,佢退休之後,史樂山都係國泰行政總裁嘅大熱繼任人選,所以如果湯彥麟真係決定過檔IATA,有機會升職嘅史樂山一定非常高興。

湯彥麟過檔IATA 可做到花甲

航空界人士分析,湯彥麟77年加入太古集團,今年55歲,按國泰內部規定,西人57歲就要退休,即係仲有兩年玩,IATA總幹事兼總裁聽講係5年一個任期,湯彥麟o依家過去就可以做到60歲,如果等到兩年後退休,到時又未必搵到另一份咁有國際地位同聲譽嘅筍工嘞!

而 且,聽聞IATA總幹事兼總裁一職,年薪有成千萬,湯彥麟舊年喺國泰嘅年薪超過1200萬,即係話兩份工嘅年薪差不多。不過,IATA份工喺日內瓦返工, 當地薪俸稅率高過香港好多,啲錢嘅使法好唔同,有咁多考慮因素,可想而知,湯彥麟的確需要「腦交戰」幾百回合先有決定。

國泰過去十年差唔多隔幾年就換一個行政總裁,陳南祿04年底接替唐寶麟做行政總裁,做咗兩、三年就由湯彥麟頂上,如果佢決定走,咁國泰又要換人。好彩大公司講制度,唔會因為一個人走咗而令到公司政策出現重大變動,否則,長線投資者可能無所適從。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56

陳曉去留即將「掀蓋頭」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703362.html

也許時間太過敏感,昨日原本打算出席公司「2011年廚衛家電戰略研討會」的國美集團董事長陳曉,沒有現身發佈會。

幾天以來,有關陳曉即將離職的傳言持續不斷,一位「接近黃光裕」的權威人士放出消息稱,陳曉離職將出現「階段性結果」,甚至斷言今天有消息正式公佈。而國美電器官方則一直不予評論。

「你很專業,我也很專業,你認為能問出什麼嗎?」昨天下午發佈會上,《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再度詢問國美集團發言人何陽青時,他如此反問。

當本報記者提到,資本市場開始對傳聞有所反應,股價波動時,國美集團副總裁李俊濤表示:「我天天為國美幹好工作,是我的本分,25年我天天這麼勤奮地工作,企業不是很好嗎?你們感覺是國美銷售不好嗎?門店不好嗎?今天股價跌了?股價跌跟任何事都沒有關係,股價不漲就跌。」

陳曉本人顯然已不願回應。昨天下午,他一直未接聽本報記者電話,也沒有回覆短信。

不過,傳聞繼續發酵。昨天,一位自稱張先生的人對記者說,陳曉正在上海閘北職業介紹所招兵買馬,已成立一家家居用品連鎖公司,主要業務包含家居用 品、飾品的零售和貿易。該公司將通過與相關企業以合資、合作的方式銷售家居飾品、用品,立足國內零售市場,目標成為中國家居用品、飾品的領頭羊。

一位跟陳曉熟交多年的行業人士說,這傳聞「純屬瞎掰」。不過他認為,陳曉離開國美,也很正常,在國美體系裡他只算個職業經理人。該人士透露,陳曉回上海過春節時的一次私人聚會中,流露出可能會離開的信息。

去年9月22日,陳曉在接受網易專訪時,曾透露2008年就想辭職,他感覺自己與黃光裕之間雖有共同點,但也有很多觀點衝突。並強調,如果黃光裕沒出事,他早就走了,但出事後,他覺得必須擔起責任,保證公司能活下去。

去年12月9日,在清華大學「陳曉總裁與清華EMBA交流會」上,他對外表示,對他個人來講,「是否繼續待在國美這個崗位上意義不再重大」,等國美治理完善,肯定會選擇離開,但「絕對不是現在」,否則「我和我的團隊所做的努力都白費了」。

陳曉說的「努力」,主要有三:一是公司組織架構變革,改變了黃光裕時代一身多兼的局面,順應了公司治理要求;二是改變了黃光裕時代過於追求規模化的傾向;三是落實了股權激勵計劃,危機關頭,凝聚了公司高管及核心骨幹的士氣。

這三點中,前兩點尤其是第二點曾遭遇黃光裕一方極力反對。黃方表示,陳曉決策不力,導致公司多項指標被對手蘇寧超越。因此,去年以來,黃光裕一方一 直強烈要求陳曉下課走人,甚至列為必須條件。直到去年9月28日之後,雙方暫時達成和解。但12月下旬,黃光裕一方代表、國美副總裁鄒曉春對香港媒體表 示,至於董事長陳曉的去留,新的董事會將會協調解決。當時流行的消息是,陳曉大概一年後「分階段」離開。

巧合的是,眼下的傳聞正是:陳曉離職將出現「階段性結果」。

「我覺得陳曉離開,也是國美回歸基本面的體現。」昨日參加國美電器發佈會的業內人士在電話裡對記者說,大股東一方兩名代表進入國美董事會之後,已經證明,國美董事會席位結構將再次體現「股權結構」,陳曉離開,也是大股東的意志。

而貝恩似乎也對陳曉是否離開不再堅持此前的態度。前日貝恩投資亞洲董事總經理竺稼對外表示,陳曉是否離開是陳曉個人的決定。

國美近來的策略調整似乎也吻合了大股東的意志。一週以前,國美在廣州一次發佈會上宣稱今年一年將新開400家店,這一數量超過了國美2005年至2007年的高速擴張數據。而之前陳曉領隊制訂的5年發展規劃稱,5年內僅開700家店。國美似乎欲重回大股東發展軌道。

「明天下午會有一則公告發到你郵箱。」記者完稿前,國美電器一位內部人士對記者說。當記者詢問是何內容,他說,「當然是你最最關心的公告了。」如此看來,陳曉的去留即將會有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80

中國國企的去留問題(上) 吳曉波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7323?page=1

我不知道正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兩會」上,還有沒有代表提案談企業改革,而如果談,又從何談起。

這是一個十分奇異的事情,因為在過去的很多年裡,企業改革一直是中國經濟改革的主命題之一,而在改革行至半途之際,它卻「失蹤」了。

先讓我來簡單回顧一下過去三十多年的企業改革路徑。

本輪經濟改革的序幕是在1978年底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拉開的,而經濟改革的主要命題就是如何搞活國有企業——當時中國並沒有私有企業,也沒有外資 企業,所以惟一的目標當然只能是國企。國有企業的現狀則是慘不忍睹,用一句諷刺性的話說,「國家假裝給工人發工資,而工人則假裝工作」。三中全會的公報中 十分明確地寫道:「現在我國經濟管理體制的一個嚴重缺點是權力過於集中,應該有領導地大膽下放,讓地方和工農業企業在國家統一計劃的指導下有更多的經營管 理自主權。」

正 是基於這一共識,擴大企業自主權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始發站。1979年5月,國務院宣佈,首都鋼鐵公司、天津自行車廠、上海柴油機廠等八家大型國企率先擴 大企業自主權的試驗。7月,擴大國營工業企業經營管理自主權、實行利潤留成、開徵固定資產稅、提高折舊率和改進折舊費使用辦法、實行流動資金全額信貸等五 個文件一併發佈。

也是從這時開始,在十多年的時間裡,通過機制創新讓國有企業煥發活力,成為經濟改革的一大主線,其被嘗試的辦法包括:放權讓利試點、試行企業經營承 包制、企業自主權落實以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等,而這些辦法最終證明的是,在產權不清晰的前提下,國有企業改革要取得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

到1995年之後,國有企業的經營狀況持續惡化,幾乎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顯示,國營企業的虧損面超過40%,另據國 家統計局對天津、哈爾濱、瀋陽、成都等15個大中城市的2600家國有工業企業的調查顯示,這些企業的資產總額為2544億元,負債卻達2007億元,企 業負債率平均高達78.9%,與10年前相比,資產增長了4.1倍,債務則增長8.6倍。

國家顯然已經無力照顧數以百萬計的「親生兒子」們。正是在山窮水盡之處,改革再次「被動」地得到拓進,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通 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肯定了國有企業改革「抓大放小」的新思路。所謂「放小」,其本質就是 改變所有制性質,讓中小型國有企業實現私有化。

這一戰略真正得到大面積的實施則是在1998年之後,朱鎔基在這一年三月的北京「兩會」上正式出任國務院總理,提出「用三年時間讓國有企業擺脫困 境」,他動用的辦法就是「改革、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而實施的戰略就是堅決地「國退民進」。這一戰略引發了重大的思想和政策分歧,有人斥之為國有資產 流失,有人則視之為一場產權革命。

「國退民進」運動從1998年大規模推廣,一直到2003年進入尾聲,它意味著,政府最終放棄了之前二十年以機制轉換和放權搞活為主題的改革路徑, 中國企業的所有制格局為之一改,從而也深遠地影響著日後相當長時間的中國經濟。2002年,一份題為《中國私營企業調查報告》顯示,在過去的四年裡,有 25.7%的被調查的私營企業是由國有和集體「改制」而來。

到2003年的北京「兩會」,朱鎔基卸任,隨後中央政府成 立國資委,它標誌著「國退民進」時代的終結。從此之後,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形成了「楚河漢界」之勢,前者控制了資源、能源等上游產業,而後者則在以製造 業、服務業為中心的中下游產業盤旋。也正是從這時開始,企業改革失去了對象和方向。

通過對改革歷史的簡單梳理,我們可以得出下述的三個結論:

——國有企業從來是企業改革的對象,而且是惟一之對象;

——國有企業的脫困不是以制度改革的方式完成的,而是以形成產業壟斷來實現的;

——中國的市場經濟改革的完成,仍然以改革國有企業為主要任務,舍此,無他途。

而在這一認識前提之下,更為尖銳的問題則是:在一個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為變革目標的國家中,國有企業到底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而現有的、形成了強大盈利能力和產業控制能力的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應該如何進行改革。

這既是一個理論層面的課題,也是一個操作層面的課題。

就在上週,民間的天則經濟研究所發表報告稱,考慮到土地、融資和資源等成本較低,2001年-2008年,國有企業實際上沒有實現利潤。

這份報告指出,從2001年到2008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累積獲得利潤總額為49174.8億元,平均的淨資產收益率為7.68%。但是,「這 並非真實業績,是國有企業在享受著種種政策優惠,和民營企業在不平等的經營環境下所體現出的績效,若從賬面財務數據中還原企業的真實成本,並對政府補貼和 因行政壟斷所致的超額利潤予以扣除,2001年至2008年,國有企業沒有盈利,平均的真實淨資產收益率為-6.2%。」

在天則的這份報告中,融資成本和土地成本是分析權重最大的兩塊。

在融資成本方面,國有企業平均實際利息率為0.016,民營企業平均實際利息率為0.054。若按照民營企業的利率水平重新計算國有企業應支付利率,2001年-2008年利息支付差額共計約28469億元,佔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名義淨利潤總額的84.55%。

在土地成本方面,中國土地出讓制度沿用「雙軌制」,工業用地和市政基礎設施用地多採用協議出讓方式和成本價。與民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能以較低的成 本獲得土地。根據測算,按工業用地價格的3%計算工業土地租金,2001年-2008年國有企業共應繳納地租34391億元,佔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名義淨 利潤總額的102%。

如果天則報告的數據是真實的,結論是理性的,那麼,我們為什麼需要國有企業?我們很希望聽到來自國資委研究機構對天則報告的反對意見。

與此相關的另外一則新聞是,全國政協委員、剛剛從中央企業——招商局集團董事長職位上退下來的秦曉先生在接受記者訪談時提出,「從長遠看,政府不需要經營國企。」他不是第一次表達類似觀點,早在2009年,他就撰文認為,國有企業是計劃經濟遺產,應當被逐步社會化。

天則報告和秦曉觀點已經在媒體和社會上引起了很強的反響,而它們會在「兩會」上遭到怎樣的呼應?

註: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087

中國國企的去留問題(中)吳曉波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7642

不出預料的是,在本月結束的北京「兩會」上,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話題幾乎未被涉及,這表明企業改革——中國經濟改革的核心話題之一——仍然處在「休眠狀態」。回顧過往的三十多年,對於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應扮演的角色及其作用,我們曾經捅破過三層紙。

「第一層紙」是「國有經濟是公有制的高級形式,是社會主義所必須追求的目標」,它是在改革之初就被率先捅破的,允許個體經濟、鄉鎮企業的發展,無疑是對這一蘇聯式理念的徹底揚棄,早期的經濟改革也因此被稱為是「增量改革」。

「第二層紙」是「國有企業必須在國民經濟中擁有絕對領先的份額」,這層紙捅了很久,從「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到「國有經濟為主、民營經濟為輔」,再 到「多種經濟成份並存的市場經濟」,這期間經歷了意識形態氣氛非常濃烈的大反覆和大交鋒,終而在1992年前後,此論終告破功。

「第三層紙」是「國有經濟的減少,必將影響社會主義性質」,這層紙是在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上被捅破的。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在大會報告中提出了「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概念,認為非公有制經濟已經不僅僅是補充,而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這次重要的大會上,對「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有過清晰的闡述:「對關係到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佔支配地位。在其他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以加強重點,提高國有資產的整體質量。」

這段闡述在1997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進步,其重要性不在於肯定前者,而在於允許後者,正是在這一戰略的引領下,國有企業從大量競爭性行業中退出,大規模的「國退民進」由此發生。

接下來的「第四層紙」其實正是這一闡述的前半段文字——「對關係到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佔支配地位。」至今我們仍然沒有足夠的勇氣和能力去觸及它、論證它、捅破它。

在過去的十多年裡,絕大多數從事經濟研究和實務工作的人們都已經切身地感受到,控制重要資源以及居於產業上游的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已經成為 與民爭利的工具,也成為中國產業經濟進一步發展、民營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障礙。其實早在1997年前後,中國的一些經濟學家已經試圖從理論上對此進行突 破,吳敬璉在一份給中央領導人的信中便寫到,「增加國有制的比重,並不能保證社會主義社會的鞏固。追求國有比重的不斷提高,既不是社會主義的目的,也不是 社會主義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更不能保證政權的鞏固……無論國有經濟成分是多是少,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都是有保證的。」

很顯然,在當時的改革環境中,這段論述帶有一定的超前性,不過十多年之後的今天,我們似乎應該認真的面對這一話題——國有企業是否一定要在國民經濟 中處於主導性地位,這一地位的保持或喪失,對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到底將發生怎樣的影響,與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到底有沒有必然的依存關係?

這一層紙不捅破,企業改革當然便無從談起。

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這「第四層紙」的確非常難捅破。因為在中國,這不僅僅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同時是一個歷史的問題,不僅僅是經濟體制的問題,更 是一個治理哲學的問題。我們這個國家是「國有企業的故鄉」,早在公元前七世紀,齊國的管仲便提出了鹽鐵專營的政策,他的理念是「民不加賦而國用饒」,也就 是說,只要有了國有企業,不用向老百姓多徵稅賦,國庫裡也會很富足。我們當前的國有企業理論與此並無太大出入。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一些思想家對此進行過不同程度的反思。比如——

在宋代,寫《資治通鑑》的司馬光就說,「天地所生貨財百物,止有此數,不在民間,則在公家,桑弘羊能致國用之饒,不取與民將焉取之?」桑弘羊是漢武 帝的財政大臣,也是一位管仲式人物,司馬光的意思很明確:辦國有企業就是與民間企業重新分配利潤,民間少了的,就是國企多了的。

在明代,當過戶部尚書的丘浚說,「市者,商賈之事……(朝廷)大抵立法以便民為本,苟民自便,何必官為。」意思是,經營商業活動,是商人們的事情,作為政府,只需要制訂便利人民的法律,讓民眾自由貿易,何必要官辦什麼企業呢?

在晚清,學者劉師培寫過一篇《論中國古代財政國有之弊》,對國有企業制度進行詳盡的解讀,在他看來,這些制度的基本邏輯就是「壟斷天下之利源,以便 其專制",其手段則是"以國家之手操縱商業」,其最終達成的結果是「利歸權家」——由權勢階層獨享經濟利益。國有企業壟斷重要產業,是滋生權貴資本主義的 天然土壤,這一點,一百多年前的劉師培已經看到了。

在 民國,著名的私人企業家榮德生曾給國民政府寫信說,「若論國家經濟,統治者富有四海,只須掌握政權,人民安居樂業,民生優裕,賦稅自足……能用民力,不必 國營,國用自足。不能使用民力,雖一切皆歸官辦,亦是無用。因官從民出,事不切己,徒然增加浪費而已。」榮德生此信寫於1946年,時值國民政府熱火朝天 地推行「統制經濟」之際。

這些散落在中國歷史中的思想,如螢火般微弱,久已不為人所聞、所論、所識。現在,我把它們一一抄錄在這裡,仍然能夠感受到歷史的涼風從身後徐徐襲來。

立在我們眼前的那「第四層紙」,或許真的堅硬如鐵?

註: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088

43歲一姐去留 列財報重大風險

2012-02-13  TCW




臉書(Facebook)一姐桑 柏格(Sheryl Sandberg)對執行長佐伯格(Mark Zuckerberg)有多重要?他說:「沒有她,我們就稱不上完整。」(Without her, we would just be incomplete.)

這位四十三歲的營運長,在二十八歲宅男打造的寂寞王國中,扮演著輔佐國王最重要的內閣總理角色。隨著臉書即將公開 上市,可望募資千億美元的新聞引爆市場熱議,各方對隱身幕後操盤近四年的桑柏格,也燃起強烈好奇。

第一份揭開桑柏格神秘面紗的重量級報導, 出自去年五月《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 week),標題開宗明義說,臉書比任何公司都更需要桑柏格,文中宅男國王毫不掩飾的感激桑柏格為他「處理我不願意做的事情(指廣告業務)。」

她, 本是敵營大將專橫神童糾纏六週,才挖角成功

從佐伯格到整家公司看重桑柏格的程度,除了反映在「最高薪員工」這一事實上(全年逾三千萬美元, 約合新台幣八億八千萬元),公開上市說明書中甚至將桑柏格的存在列為重要風險之一,內文明白寫著:「如果佐伯格、桑柏格以及其他重要領導階層無法正常運作 業務,將會對公司造成嚴重損害。」

一位沒有技術背景,從最大敵手Google空降之初,文化、思想都與臉書格格不入的女性高階主管,如何在 第一回接觸,就收服以傲慢且專橫著稱的神童創辦人,並進而在四年間為這家公司點石成金?回顧這一路,答案應該是:坦承作風、柔軟身段與無所懼的勇氣。

二 ○○七年,臉書對全世界大開門戶,這個年輕的社交網站一時應付不來蜂擁而至的用戶需求,顯得有些招架不住,佐伯格開始四處打聽可以幫他打點事務的營運長人 選。那是他頭一回知道Google全球網路行銷副總裁桑柏格這號人物。

在當年底一場耶誕舞會上,兩人終於初遇,並就近在門口熱切談了開來。 這一幕原是文藝電影愛用的情節,在現實社會中也意外促成一段企業版的「老少配」。

不過,據《紐約客》(The New Yorker)著名媒體評論家歐萊塔(Ken Auletta),其實那時的桑柏格已計畫迎接新挑戰,在臉書之前,曾與《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執行長葛拉漢(Donald Graham)接觸過,探詢跳槽的可能性。

但佐伯格可不是好打發的角色,據 《臉書效應》(The Facebook Effect)描寫,從耶誕長假開始,他就開始跟在桑柏格屁股後面,而且總不停的問:「妳什麼時候過來和我們一起工作?」連續糾纏了六週,終讓桑柏格點頭 出任營運長。

就像所有準新娘經常得面對好奇者的關心,桑柏格也曾被問起「為何跳槽到一家幾乎完全沒有收入的公司?」她很坦白:「社群網站的 前景看來比報業光明,」而且「不想從矽谷搬去華盛頓。」

她,破解工程師情結改變廣告是「收買靈魂魔鬼」成見

二○○八年三月, 桑柏格進駐臉書的辦公室,成了當天矽谷當地報紙頭條,但普遍都不看好,說好聽的是「當二十三歲神童的保母」,說難聽的則是「地獄一般的商業聯姻」。但所有 批評都沒有眼前的問題讓她在乎:「臉書究竟要怎麼賺錢?」

當時的臉書可說是少了一條腿的巨人:雖被譽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社交網路」,但生 不出錢來。不僅如此,在帶有濃重「工程師情結」的佐伯格領軍下,臉書高層都重視使用者介面優化,反將廣告視為「收買靈魂的魔鬼」,近乎孩子氣的堅持,只要 網站夠酷,利潤便隨之而來。

從履新第一天起,桑柏格就開始為了取得「賣廣告」的共識,努力向全體員工推銷自己。臉書產品副總裁考克斯 (Chris Cox)說,她常走在幾百人的座位間主動介紹自己,那姿態就像在宣示「別擔心,我不會搞小團體,我和你們是一夥的。」

另一方 面,佐伯格為了幫她建立權威,隔月給自己放了一個月長假,把權力都交給她。在這期間,桑柏格共召開八次探討商業模式的研討會,每次請大約二十名員工出席發 表意見。然後她會在晚間六點至九點召開高階主管會議,拿員工想法問每一個主管「你怎麼想?」她歡迎爭論,尤其是關於收入與廣告業務,最後她讓參與專案的員 工都同意「廣告就是臉書要做的生意」,讓廣告商支付費用尤為可行。

她,讓臉書開始賺錢創新廣告模式,營收年增六百億

臉書很快 開發出一種社交化廣告(social ads)模式,讓廣告顯示在網頁右邊不起眼的位置,但開放用戶評論某個特殊廣告或廣告商。僅僅是這一點改變,二○一○年就為公司帶進二十億美元(約合新台 幣六百億元)營收,原因是:廣告本身對用戶而言不具任何實際意義,唯有透過好朋友使用並宣傳,才會吸引用戶注意並購買。

二○一一年,臉書又 開發出贊助內容(Sponsored Stories)模式,讓付費廣告商有權對參與計畫的用戶好友群發送「讚」的動態,並讓用戶好友收到通知,吸引他們也跟進買產品。數位市調機構360i總 裁霍夫施泰特(Sarah Hofstetter)認為:「贊助內容改變臉書讓商家花錢做廣告的能力。」這也讓臉書去年營收可能再多一個二十億美元。

她, 當起最佳化妝師善盡「成人監督」,幫小毛頭善後

媒體《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與《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都以「最佳拍檔」形容這一對完美互補的夥伴:技術天才結合有智慧的金頭腦,如今的臉書已不再是幾年前常常被找碴的邪惡企業了。

特 別是臉書長期備受各界針對隱私權問題指責,以往年輕氣盛的佐伯格應付這種質疑時,若非毫不客氣的臭臉相向,就是滿頭大汗、支吾其詞,但桑柏格懂得如何化解 這些困擾。

例如,去年中,臉書聘請公關公司製造Google負面新聞,遭媒體踢爆後,臉書急忙滅火澄清,桑柏格面對媒體指責未能對一群小毛 頭管理階層善盡「成人監督」之責,她坦然承認:「我們犯了錯誤。」平息輿論之火。

桑柏格處理危機的手法贏得媒體與日俱增的好感度,《華爾街 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評論她「很會拿捏分寸,在不同的場合從來不會犯錯。」《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還把她捧為「臉書的第一夫人」。

不過,今日局面並非皆大歡喜,至少,桑柏格的前東家Google就可能笑不出來,尤其 是為她敞開矽谷大門的執行董事長舒密特(Eric Schmidt)。

二○○一年,桑柏格的恩師兼伯樂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結束美國財政部長任期,當時身為幕僚長的她也必須重新找出路。她第一通電話就打給舒密特諮詢,在他強力慫恿「去發展最快的地方吧」之下, 加入Google的廣告銷售團隊。

桑柏格在六年間爬到全球網路行銷副總裁職務,管理員工數從四人激增到全體四分之一,貢獻總營收也從一五% 膨脹至逾半。當她有意藉臉書挖角向舒密特爭取營運長一職卻被駁回,促使她下決心離開。

舒密特曾對外表示,他看好桑柏格有機會成為「超級巨 星」,不過現在這兩家公司的敵意卻在競爭加劇中不斷提升,部分原因可能因為桑柏格跳槽後,拔走大票重要員工,例如設計出贊助內容廣告模式的行銷副總裁費雪 (David Fischer),他之前是Google網路銷售及營運副總裁。

根據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分析,近來,臉書從 Google挖走的人數比被對方挖走的還要多出三倍。《彭博商業週刊》說,Google的損失,恐怕不亞於當年看不起IBM的系統開發商數位研究 (Digital Research),意指數位研究當年不願與IBM合作、最終退出市場,暗喻Google恐將面臨更大威脅。

然而,儘管 桑柏格僅以兩年就讓臉書轉虧為盈、近四年來營收成長超過十二倍,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並順勢將臉書推上千億美元市值的寶座,一般預料,上市後她將面臨的 挑戰也將更巨大。

她,未來發展不設限事業的下一步,未必效忠佐伯格

其中最緊急的問題當屬隱私保護問題,對這點,她大方承認: 「我們在隱私問題上的確面臨很大的挑戰。」但這顆不定時炸彈確實像是公開上市說明書所說,隨時可能改變企業營運狀況,一旦用戶反感激增,或政府修改法令, 將帶來更高成本。

其次,這一對夥伴在進入中國市場存有唯一卻重大的分歧。佐伯格一秉初衷,認為臉書可以扮演改變中國的角色,但桑柏格卻因無 法估量要做出多大讓步,至今不願下決定。

有趣的是,每一場專訪中桑柏格都會被問到下一步,這時她的答案反而是:「我總是告訴大家,如果你想 把職業生涯中的每一步都串聯起來,可能反而會搞砸,把自己的發展之路限死了。……我不希望犯那種錯誤,我沒有計畫,因為計畫會限制眼下的選擇。」

這 位歐萊塔筆下「可能改寫矽谷男人統治文化的第一人」,似乎沒聽到宅男國王深情的告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96

深圳大量低端工廠深陷去留兩難境地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862.html

曹兵,湖北人,44歲,深圳流水線上的一名操作工,天生一副笑臉,但是月薪從4000元(人民幣,下同)到2800元的心理落差,讓他眉頭緊蹙,平添幾分愁苦之色。

在人民幣升值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各個因素的壓力下,企業的利潤日漸微薄。記者在深圳的一些工業園區走訪下來,發現不少企業的工人實際薪水比去年有所下滑。

為了留住工人,部分企業已經調高底薪。但對於人力成本高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利潤微薄的代加工企業,很多則繼續選擇撤離到周邊和二三線城市,外遷的趨勢正在加速。

工人的賬本

曹兵在深圳寶安區福永鎮一家做電池的工廠看守生產線和裝卸鋼帶。這是他第一次離開家鄉,之前在老家一家紡織廠做了20多年。

去年,聽說在這家工廠幹活,底薪雖然只有1500元,但加班加點是常態,每月綜合下來能拿4000多元的大有人在。這讓每月在紡織廠拿2200元的他心動。

但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來到該廠之後,工廠效益急劇下滑,4000多元的盛況已經不再。

「去年很多長期固定的單子,今年都取消了,以前不接的爛單子也開始接了。」曹兵告訴本報記者。他口中的爛單子是指那種下得急要得也急的訂單,通常會讓生產部門措手不及,難以安排。

為避免人員流失,曹兵所在的工廠不敢經常停工,而是延長訂單生產週期,十幾台機器只開一半,讓稀少的訂單維持工廠運轉。除此之外,工人的底薪也上調了100元。

但這顯然與曹兵的期盼相去甚遠。曹兵給記者算起在深圳和老家支出的差距:在深圳,每天早餐2元河粉,中晚餐各6~10元的兩素一葷快餐,一月下來吃飯要花400~700元,工廠雖提供免費住宿,但曹兵和妻子在外租了一間農民房,夫妻二人分別負擔房租200元,加上電話費等其他開銷,一月下來1500元左右。

曹兵已經連續半年都無加班機會,每日工作8小時,每月拿到的工資在2800元左右,扣除開銷之後一月能結餘1300元。而在老家的紡織廠上班,住的是自家的房子,飯也在家做,一月下來結餘的錢也有1300元。

曹兵空餘時間就在該工業園內打探哪家工廠的待遇高,但一番打聽下來,發現今年效益都不好。

企業的賬本

日子難熬的不止這一家。距離福永鎮不遠的松崗鎮,一家做PCB代加工工廠的製造部經理感嘆,5~7月本來就是行業淡季,現在又兩頭受氣,一頭是原材料採購價還在往上漲,一頭是代加工的港台企業壓價,工廠雖然只有六七十號人,但也快撐不下去了。

福永鎮一家生產手機周邊產品的老闆周明(化名)告訴記者,有些勞動密集型高的企業人力成本已經佔到60%了,加上原材料成本,工廠的利潤所剩無幾,每給工人增加一分薪水,都在刺痛老闆的神經。

周明的工廠人力成本佔總支出雖僅有15%,但已比去年高了不少。

他們今年的訂單量還算穩定,200名工人每月加班時間仍有100個小時,今年底薪上調了100元,加班費每小時上漲了2元,每人每月一共能多拿300元。但對於周明而言,每月人工支出多了6萬元。這削減了周明不高的利潤點數。工廠佔地3000平方米,每平方米月租金19元,加上水電費每月開銷11萬,佔總成本的7%。而原材料成本佔比則高達70%以上,利潤空間只剩不到8%。

2008年,周明的工廠剛開辦時,每名工人的月薪在1800元左右,現在則達到3000元,5年間上漲的幅度近70%。若以200人來計算的話,現在一年要多支付近300萬元。

周明的一個朋友6月份已經搬到東莞了。除了內地企業,大量港台企業也在迅速搬離。根據廣東省要求,2012年底對「三來一補」企業完成轉型,企業不再享受稅收政策優惠。由於政策優惠的喪失,今年部分港台企業面臨倒閉或搬遷,工人薪水或被拖欠,或被大幅壓縮,勞資糾紛不斷。

周明認為,管理成本高於內地企業,也是港台企業撐不下去的一個原因。「管理層多來自於港台,工資是內地員工的1.5~2倍。管理人員數量也遠多於內地企業。」

深圳市電子行業協會的一位權威人士解釋道,港台企業公司制度比較健全,管理人員配備多,分別負責不同的項目,不像內地企業一個人幹幾個人的活,財務採購一肩挑,很多甚至是夫妻檔,分工不明確。

外遷之痛

從2010年開始,全球最大手機代工企業富士康大舉從深圳內遷,轉至湖南衡陽等地。

上述權威人士表示:「相比於大型企業或工廠,中小工廠的搬遷並非是戰略規劃方面的考慮,而是人力成本的上升。」

他補充道,作為電子行業的集中地,深圳有3萬~5萬家電子元器件和電子設備製造商,其中七成為中小型企業。雖然沒有明確的數字,但至少有20%的中小型工廠已經搬到外地。

在松崗鎮,廠房轉租的紅色廣告標語到處可見,舊的標語顏色尚未褪去,新的標語又已貼上。

周明是福建人,為縮減人工成本,他曾經動過舉廠搬回老家的念頭,但是由於供應商在深圳周邊,出口也方便,最終還是放棄了。

生產基地在龍華新區的一家大型企業副總許信忠說,雖然企業搬回二三線城市會享受當地政府提供的政策優勢,招聘難度和人力成本低,但是產業鏈的上下游缺失,配套設施跟不上。

但是,對於100人以下的工廠,即便他們有意忽略缺失的配套設施,二三線城市也不是他們的歸宿。許信忠說,工廠人數太少,難受當地重視,享受不到政策優惠。他們要麼直接關門倒閉,要麼轉行。

缺少實力去支撐增多的上下游成本也是小工廠難以搬遷的原因之一。上述深圳市電子行業協會人士補充道,100人的工廠甚至達不到小型企業的標準,只比微型企業高一點,一般至少有四五百人的工廠才會考慮外遷。

一位在去年便已搬回湖南老家的電子工廠小老闆稱,他是早早在當地低價買了一塊地皮,無高昂的租金之憂加上銷售渠道穩定,才決定搬回去的。

即便能搬回去,搬遷過程的痛苦也削弱了對未來的期盼。他像螞蟻搬家一樣,幾十台沉重的設備和幾噸的原材料,拉了幾十車,才把工廠全部挪到了湘潭。再加上安裝設備和組裝調試,費時整整一個月,花費了近20萬元的顯性成本和不可見的隱性成本,才安頓下來。

各顯神通

隨著工廠的搬遷, 外界一直在擔憂深圳可能會出現製造業空心化的趨勢,進而影響關聯的產業。

出租車師傅崔啟寧住在福永鎮,常在附近轉悠拉客。雖在酷暑之中,他已經感受到了工廠搬離帶給他的寒意。「之前,常有客戶來拜訪工廠,打車的人多,尤其是晚上吃飯時。但今年,打車的人數已經比去年少了三四成。」

許信忠對是否出現空心化持樂觀態度。「不必太過擔心,畢竟大環境和綜合優勢在這,會吸引更多優質的企業,未來留在深圳的企業必須要有核心的競爭力和高附加值。」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曲建表示,全球正在進行第四輪的產業調整,不僅僅是深圳,中國整個沿海的製造業都在搬遷。要素價格的全面提升,會換來人力資源水平的提高,進而換來高附加值的產業。

在身邊工廠不斷搬離的情況下,周明已經意識到了將來的危機,一有空閒就參加各種收費高昂的培訓班,學習企業內部管理以壯大企業。

對於價格壓得太低的訂單,周明外發給湖北等偏遠地區的工廠代加工,「那邊銷售渠道不暢通,而且工人薪水只要1500元,租金又低,工廠還是非常願意接這樣的訂單的。」周明說。

在人力成本上升的壓力下,一些工廠則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記者在福永鎮走訪時,有多名工人表示,該鎮的工業園及深圳其他區域的一些小工廠週末通過招聘臨時工的方式來減低成本。

曹兵抱怨說,他所在的電鍍車間環境太差,沒有安裝空調或風扇。在深圳已經連續多日30多攝氏度高溫下,一走進車間,汗水就細細密密地爬上了身。

生活壓力下,天氣之外,曹兵更不能忍受的是沒有加班的日子。即便週末去做臨時工,曹兵還是覺得工資太低了,他準備再幹兩個月,情況若是不好轉就返回老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23

工作去留的選擇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8/blog-post_19.html

由於寫blog,不時會透過fb page message或email收到一些blog友信息,甚至成為了朋友,討論生活事情。今天就分享一位朋友對工作的去留問題有所掙紮,內容經過止凡的整理,以免透露了這位朋友的職業及身份。



朋友問題:

我可不可以問一下你的意見呢?是這樣子的,我們的公司大概會在十月就公佈我們的去向,相信一定不會解僱我們的,但新的合約條件會比從前差這是肯定的。也就是十月我就要決定去留,如果接受新的合約當然可以留下繼續工作,但若不留下就要另覓工作,我目前也有在做。

我跟幾個熟悉的同事稍微講了一下自己可能會離開,但他們都極力挽留,認為外面找不到像現在這麼輕鬆且假期這麼多的工作,他們講的都言之有理。我現在的工作每個月平均有18天的假期,而且工作量很少,相比起行內其他公司,我們的工作舒服得多。

不介意的話,我先說說自己的故事,可能會有點長。我大學是讀金融的,可是偏偏對數字金錢一點概念都沒有,風花雪月,天馬行空卻是強項。讀書年代我的理想是當作家,以前有在某些報紙上跟網站當過寫手,賺取微少的稿費,但純屬興趣,並不是為了賺錢。大學畢業參加了全港的招募記者比賽,我贏了那次的比賽,得到了報社的一份文字記者的工作,與此同時,一家跨國公司也請了我,有很多出差機會,由於我超愛旅行的關係,所以選了在這家跨國公司服務。在這家跨國公司工作了兩年多後,我辭了職,因為某些原因去了新加坡兼且半環遊世界大概半年。

半年後回香港,一切從新開始,人生的第一份文職工作是在電視臺當PR,其後輾轉去了一家finance PR firm做IPO roadshow,那大概是我人生中覺得最黑暗的日子。每天9點上班,平均10點或12點才下班,我連午飯都沒時間吃。工作了大概三個月我就辭職了。

後來,沒多久我就進了現時這家公司,而且生活比從前工作過的公司都更閒。其後,我一直在反省,是不是我太不能吃苦了呢?我是不是該那個時候就好好的磨練自己呢?這樣閒的日子還能夠過多久呢?我知道很多人很嚮往我這份工作,可是我卻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沒用,眼看身邊的同學漸漸都有所成就,自己卻還停留在原地。當然,我知道這一切都是有代價的,別人在勤奮努力的時候,我卻在周遊列國玩。

來到這個歲數(30左右),發現過去的時間已經追不回了,再後悔也於事無補。然後,我打開招聘廣告,發現自己沒什麼專業技能,若要轉行,一切都要從零開始。而且,我還能不能適應外面的世界呢?

當然,我也可以去這個行業的別家公司工作,但這樣的話也就是我一直重複著這種生活模式,常常覺得人生似乎缺乏了某種意義。最近,想了很久,在去與留之間舉棋不定。

習慣了寫字,一不小心就長篇大論的,想問你的意見如何。


止凡回覆:

看過你的故事,簡單給你一些啟發的思維。

其實你有否想過一份工作對你來說有何意義呢?希望去發展你的事業嗎?還是為錢?還是為朋友?在工作上你想得到滿足感嗎?

一個假設性問題,富爸爸作者問過的,如果今天這份工作沒有薪金的話,你會做嗎?這問題其實太高深,不太可能有人會話做的,所以我會換個問法。就是假如你今天已經財務自由,即你有可觀的被動收入足夠你支出,你不再怕沒有錢了,就算沒有工作,錢已經不是問題,在這個情況下,你還會考慮這份工作嗎?基本上香港地超過九成九的人都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其實這是非常可悲的,但偏偏喜歡自己工作的極少數,你會發現他們會非常成功,能做到很高位,因為他們為興趣而工作。

我覺得你考慮要不要這份工作時,非常側重於錢、條款、假期之類的東西,這代表你其實不喜歡工作嗎?如果可以找到一份你每天起床都很想上班的工作,可能為見同事呀,可能為工作成功感呀,可能為一個使命感呀,總之你就是想工作,你應該不太介意多一千少幾百的問題。

這不是沒有可能的,每個人都有興趣,為興趣可以做得很盡,有人喜歡音響,願花大部份金錢在音響上,每星期走到店去看看,這都是沒有薪金的,為何會花大量時間去做呢?還有打機、攝影、旅行、健身、瑜珈、玩車等等。如果喜歡你的工作,你可以做得很好,亦不會計較,結果自然會很好。

如果不喜歡這份工作,能力問題又走不動,沒有選擇(好像做苦力的,多不會有很多選擇權的),這就要好好計劃自己的投資,利用工作所得,制造資產,慢慢產生被動現金流。一步步地你亦會發現你的工作所得不再是你的所有收入,你開始有另外的「水喉」,而這條「水喉」會慢慢脹大,直至你不需要你的工作,財務自由了。

所以,想東西可以遠一些,多點計劃,多數人考慮一份工作都只看其條款待遇,實在不多人看未來。到底你有多喜歡這份工作?這份工作未來如何?你有多想在這行發展?這都是你最清楚。如果你眼光再遠一點,要好好發展你的事業,為何你不能做到公司的CEO呢?你有什麼不足?記住,限制其實多來自自己的思想,你思想多大, 你就能走多遠。

還有可以想想,為何公司給你的條款會比之前差?為何是他控制你?他話事呢?怎樣能有一天是公司需要你多於你需要公司呢?雖然很多管治不錯的公司都是"everyone could be replaced",但有否想過有一天,當公司真的要replace你時,他要付很大代價,能做到這樣,你自然有跟公司談判的能力,可能還有不少獵頭公司搶著要你呢。

希望這樣啟發到你,始終分析考慮的都是你自己,沒有人比你更清楚,好好想,有新想法不妨告訴我。


朋友回應:

你真的很厲害,你說的觀點跟看法是我從來都沒有想過的。

我一整個晚上沒有睡,一直在想你的問題。我從前一直以為自己很不喜歡這份工作的,除了喜歡它的假期夠多。可是你的問題令我開始反思,有時候我服務過的客人來跟我道謝,或是跟我問我聯絡方式想要跟我做朋友,我還是會覺得很開心,開心的是我做的事情有時候可以幫到別人。

我從前一直都覺得這是我的工作跟職責,現在想想,其實我的工作也有其有意義的地方,這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的。所以,你問我如果財務自由後,我還會不會做這份工作,我的答案可能還是會的,但會把大部分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上,例如繼續寫作,旅行還有幫別人。

你回我的信真的讓我茅塞頓開,讓我想了很久很久,未來這些日子我更要好好消化你說的話,謝謝。


後記:

其實收到朋友有關生活的提問,心中感覺是良好的,好像給我一個「扮專家」的機會。然而,寫出這篇回覆時,所花的時間不多,大約可能寫了10至15分鐘而已,跟寫blog的文章不一樣,因為回信時的感覺就好像朋友間分享一下意見,隨意地把自己認為的寫出來。到朋友再回覆時看來啟發很深時,這才讓我有發文分享的想法。

今天就整理好這個篇對話發一篇文章來討論一下,相信工作去留問題不少blog友都會遇過的,如果不常轉工的話,這可謂「人生交叉點」,一步隨時影響一生。文中有關這位朋友的工作資料我都沒有提及,而且這都不用提及,原因是最能夠下這個決定的是自己,旁人最多只能作為一個傾訴對象或者作點啟發。

相信不少blog友都有留意,止凡在這個blog裡很少作出實在的投資操作建議,原因跟這個工作去留選擇的建議差不多,我偏向把我所思所想,重點需要考慮的東西都托出,如果能成功啟發的話,當事人一定有能力作出合理決定,始終不少因素關於個人喜好,不是第一身是不可能了解的。

無論如何,要成功啟發,始終都要雙向的,看到這位朋友的回覆,應該是能把我的說話聽進腦裡。如果對著某些人講興趣、講理想、講做CEO,可能秒殺地換來一句:「不要發夢吧!」,就此完結。所以他日真能成功的話,也是這位朋友本身思維促成的,不過,還是要請我食飯的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68

餿水油案再挫頂新集團 魏應充陷 去留困境

2014-09-11  NM  
 

 

餿水油事件如雪球般愈滾愈大,去年十一月在假油事件中箭的味全,竟再度出包。掌味全的頂新魏家老三魏應充,先前混油官司尚未偵結,又捲入餿水油風暴,不僅讓六十年老招牌蒙羞,也讓他陷入去留困境。

本刊調查,味全內部已有「高層要下台負責」聲音,加上若涉法律刑責,魏應充董事長一位恐不保;此外,魏家老二魏應交七百二十億元併購中嘉案,要過NCC那關,恐因集團形象受損增添變數,魏家四兄弟的分合切割再受關注。

短短不到二週,台灣第二大富豪頂新魏家,洗了場三溫暖。

併購中嘉 憂生波折

上月底魏家老二魏應交才擊退鴻海郭台銘,以七百二十億元搶下有線系統台龍頭中嘉,躍為電信一霸。風光的魏家四兄弟,原本要趁中秋團圓好好慶功,不料上週四爆發餿水油事件,頂新旗下的味全肉鬆、肉醬等產品又中招;喜事被觸了個大霉頭,讓他們灰頭土臉無心過節。本刊調查,在中秋連假之前,魏家四兄弟緊急碰面開會,商討對策。大董魏應州了解來龍去脈後,並未苛責擔任味全董事長的老三魏應充,只是要他處理好食安問題,更慎選供應商。對於老三再度捲入風暴,魏家兄弟心情各異。魏應州很感慨,過去他就強調,經營事業不能「寬作窄收」(台語,增加耕作面積或種類,不見得收成好),「味全產品多達二千多項,難以樣樣管得到,風險又高,真正是寬作窄收!」他私下對友人說。二董魏應交則擔心還要過政府審查這關的中嘉併購一事,是否橫生波折。他這個月就要把併購中嘉案送進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審查,「董事長怕劣質豬油事件會影響企業形象,讓他主導的中嘉案滑一跤,事發後,他整天沉默不語,臉色鐵青。」台灣之星員工透露。「企業社會責任、媒體經營者是否良善,這當然會是各界關心的重點。」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召委蔡其昌指出,NCC應該將媒體經營者的適格性,列入考量。業內人士則分析:「現在怕是有公民團體抗議,造成NCC的壓力。」

頂新魏家 4兄弟版圖

大董 魏應州.掌理事業:食品製造,主掌康師傅控股(香港上市)。二董 魏應交.掌理事業:地產及4G電信投資,主掌台灣之星、台北101(公開發行公司)、頂基、頂禾等多家開發公司。8月底以720億元搶下有線系統台龍頭中嘉,躍為電信一霸。三董 魏應充.掌理事業:台灣味全(在台上市)、松青超市、頂新製油、頂立開發等四董 魏應行.掌理事業:連鎖餐飲及流通事業,所掌的頂超控股投資上海全家便利商店,頂巧控股下有德克士、康師傅私房牛肉麵館。

老三閉關 又陷風暴

至於身陷風暴中心的魏應充,心情更是沉重。味全員工說,去年十一月味全油品被查出混摻含銅葉綠素的大統油,魏應充遭限制出境,平時都待在公司裡,甚少應酬,休假就在家裡勤練書法,當成「閉關修行」。今年六月,魏應充才在股東會公開露面,表示將以最高規格自我要求,不讓食安事件再發生,八月下旬則第三度以假油案詐欺被告身分赴台北地檢署應訊。「他前幾天才在講,這是業障重、業消得不夠吧!沒想到又來一個業障。」親近魏家人士說。「魏應充是魏家四兄弟裡面最古意的,他在慈濟捐獻念佛,因此有人笑他,念佛念最多,出包竟還最多。」與魏家熟識的投資界人士說。這一年來,魏應充流年不利。去年十月大統黑心油事件爆發之初,魏應充公開宣示「食品是良心事業」,為旗下產品背書,十多天後卻被大統董事長高振利供出,味全的上游商頂新也有買他的油,一時間輿論譁然,魏家的誠信受到嚴重質疑。魏應充遭調查後,檢方發現他還涉嫌逃漏稅,對他開罰一千萬元,予以緩起訴。

三大策略 難以滅火

有了去年的教訓,九月三日,強冠公司通知味全,要將先前的貨品回收,魏應充得知後,緊急開會,決定採取「主動通報」「主動封存」「主動下架」三大策略滅火。隔日,味全立即通報台北市衛生局,並馬上將豬肉酥、肉醬、瓜仔肉等十二項使用強冠問題豬油的產品封存,下架回收。然因有摻油前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署署長葉明功怒批味全「罪大惡極」「罪無可恕」,揚言要移送法辦。「味全會一直出事,都是業績導向的結果,這種大廠都該有定期查訪上游或更上游廠商的機制,做好原物料檢驗,為了省成本,很多該做的沒做,這種鳥事也因此會不斷發生。」業內人士分析。「真的很衰,集團的頂新製油是全台最大的豬油供應商,之前味全都是跟頂新採購。去年頂新的油品出事,為了避免有關係人交易之嫌,今年四月,才改用有GMP認證的強冠。味全向強冠購入全統香豬油約九十萬元,也曾至工廠訪視,沒想到第一次買就出包,預估損失近八千萬元。」味全員工不平喊冤。

味全大事記

1953年 黃烈火創立,初名和泰化學,隔年更名為味全食品工業公司。1961年 股票上市,奠定「北統一、南味全」食品大廠地位。1998年頂新魏家入主,魏應行任董事長、魏應充任副董事長,同年味全爆財務危機,賣三重廠求現。2001年汐止東方科學園區大火,味全總部全毀,遷回味全大樓;同年,魏應充任董事長、南僑關係企業總裁陳進財任副董。2011年國內發生食品塑化劑事件,味全產品全數過關。2013年 國內生假油事件,味全油品被查出混摻添加銅葉綠素的大統油。2014年國內爆發餿水油事件,味全證實4月起向強冠採購全統香豬油,使用在肉鬆、肉醬等12項產品。

內部要求 組織調整

但味全二次踩到食安地雷,外界已經失去信心,五日味全股價開盤跳空跌停至四十‧四元,一路鎖死至收盤,創下近二十個月新低。一位食品同業表示,魏應充現在是內外交迫,情勢對他很不利;「若他被判刑,恐會影響到他味全董事長的位子;而二次油品事件重創味全形象,若因此拖累主力的冷藏飲品,將嚴重影響味全業績。」根據了解,餿水油事件後,味全內部已有改革聲音,要求組織調整,換掉一些人,不然難以對股東與社會交代。至於開鍘的對象,「層級應該會很高。」知情人士透露。魏應充是否會下台負責,尚待觀察,但味全上次混油事件,外界質疑大董的康師傅、四董的德克士炸雞是否也用到問題油品;這次餿水油事件,又使二董中嘉案添增變數,魏家四兄弟逐漸感覺到「綁在一起」的困擾與無奈。

兄弟分工 已受挑戰

頂新魏家四兄弟向來以「兄弟齊心」著稱,在大哥領導下,四人各有分工,但分工不分家。老大魏應州負責康師傅控股公司,老二魏應交負責地產與電信,老三魏應充掌管台灣味全,老四魏應行則經營中國的全家便利商店與德克士炸雞連鎖店。直到現在,四兄弟還把賺來的錢集中放在家族基金中,每個家庭每月固定領取一筆生活費,各項花費都有公定價,例如裝潢,一坪最多只能花費十二萬元,朋友常開他們玩笑,「魏家是真正的共產黨」。但是,隨著事業愈來愈龐雜,量變終究會產生質變,四兄弟能否繼續維持現有的家族分工模式,已受到挑戰。據了解,魏家四兄弟之間,大董魏應州一直對於二董魏應交投資電信事業,多所顧忌,因為電信執照有期限,卻一下子就要砸上百億元,能否在期限內賺回,至今魏應州心中仍有不少疑慮。「畢竟不像投資房地產,可以買下來慢慢養地,玩這種自己不懂的東西,還越玩越大,大董心中總有不踏實的感覺。」知情人士說。

牽連家族 面臨難題

過去都在大陸發展餐飲的老四魏應行,去年底味全出事,奉大哥之命回台陪魏應充開記者會,之後他並找了高鐵前副總兼發言人賈先德任頂新公關,負責對外溝通與公共事務,「初期,賈先德只跟四董報告,讓二董覺得不受尊重。」知情人士透露。至於魏應充,一直很想把占味全業績八成的冷藏飲品事業,推進大陸。但味全連犯二次錯,公司形象重挫,進軍大陸計畫可能生變,「現在要怎麼分工很難說。」知情人士說。魏應州曾說「親情無價」,他「絕對挺兄弟、不會切割。」事實上,富比士台灣排名第二、擁有六十八億美元資產的魏家四兄弟,用控股公司持股並信託,彼此的股權綁得很緊;只不過,經歷這幾次事件後,四兄弟也意識到「一人火燒厝、四人抱著燒」的痛苦。未來,要如何建立防火牆,是魏家四兄弟的難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518

配資最後的末日 股民在去留中掙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0302.html

配資最後的末日 股民在去留中掙紮

一財網禪宗七祖 2015-09-01 18:11:00

在這個時候,筆者不認為中國經濟即將奔潰,真那樣的情況,你持幣和持股都沒有意義。所以,看好中國經濟還有潛力,那麽在這個3000點,筆者選擇堅守和增持。

大眾的期待的“閱兵紅”竟然以一片綠來兌現,無疑傷了千萬股民的心。除了銀行和證券這樣的大金融板塊,其他板塊都是大幅殺跌,無論是前期大漲的,還是前期大跌的,都未能幸免。

A股再現千股跌停,其悲觀人氣無以複加,成交量萎縮得嚇人。相比前期高點滬市破萬億,現在不過三分之一,而點位也就高點的三分之二。這種弱勢特征,雖然頻頻利好,也無法雄起。

說好的閱兵行情為什麽又沒有來呢?因為又在清理配資。還記得7.27、8.18暴跌嗎?都是清理配資在主導這行情走勢。一人生病,全家吃藥。大量無辜股民沒有享受過配資的好處,卻攤上了無窮無盡配資的麻煩。

收盤後,有一則消息稱:相關監管部門近日給各轄區證券公司下發通知稱,為進一步落實證監會《關於清理整頓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的意見》,要求各券商要在本月30日前完成利用信息系統外部接入開展違法證券業務活動的清理工作。

一而再,再而三。大跌都少不了清理配資的身影,國家隊也真是醉了,無論怎麽努力,都不容易扛住拼命殺跌出逃的配資,當然,希望9月是配資最後的末日,再不要折騰了。當然,今天不得不為國家隊點個贊,雖然還是千股跌停,板塊慘烈得一塌糊塗,但是大金融板塊撐住了指數,最後還收了一個假陽線。

當然,股民會吐槽說“然並卵”。但是,仔細看看,它守住了正在拐頭的5天線,10天線也將會逐漸走平。看看日經指數的情況,它在暴跌3.84%,已經是近期倒數第二的收盤點位,而A股在指數上還是要強,原來的“島型”雖然有壞,但還沒有徹底破壞。

這種走勢對於技術派而言,雖然很不爽,但還不是最壞的形態。倘若沒有國家隊的介入,今天的大盤很可能是就是7%左右的暴跌。銀行、券商、保險三個板塊翻紅,成交額1100多億,而滬市總共成交額才4200億。如果不是這三駕馬車撐住,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所以,盡管今天2000多只個股綠盤,1000多只個股跌停,但真是打了一場艱難的戰爭,沒有大敗而歸。筆者下午一直在盯盤,看得到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在猛拉,數以億計的大單在托市。否則空頭砸下來,那真叫人難受了。不過,越是如此掙紮,反而讓人看到國家隊的意誌所在,很可能明天會有更大的力度來維護閱兵行情。

今天的空頭,除了前面說的清理配資外。小長假的影響也在,因為今天賣出,明天就可以把資金取用。明天賣出,因為休假的原因,資金是出不來的。當然,可能還有人會在明天繼續賣出,因為閱兵前的行情都不佳,閱兵後則更讓人揪心。北京奧運的行情就是如此,但是也不要忘記,2008年8月底奧運會結束,當年10月底A股從6124下來,到了1664的10年底部。

換言之,如果A股在閱兵後再次探底,打到一些人推測的2500點,那麽這也該是一個新的十年底部吧。既然筆者是3000點左右買的,那麽堅決忍住。6124的大跌,收在了1664點,相比它啟動的低點998,也有66%的漲幅。那麽這輪行情起點是1849,如果以66%的漲幅的算,也在3000點之上。

上一輪牛市,低點到高點3年翻了6倍,這一輪牛市,低點到高點2年翻了近3倍。為什麽漲得沒那麽多,跌得反而會更多呢?沒有道理嘛。這一輪牛市,漲得快、漲得瘋,都承認。但是它指數也就是翻了三倍,盡管股指是偏高,但這與市場容量有關系,如果有足夠多的好股票可以選擇,根本就不會那麽瘋狂。

如果有阿里巴巴、騰訊、百度這樣的好公司,輪得到樂視網、暴風科技“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現在不少中概股回歸,就是提供新的選擇機會。拋掉那些被瘋狂炒作的個股,也是正常。倒洗澡水也不用把孩子倒掉,2800多只個股,難道找不到幾百只好股票?那種把中國股市抹黑成賭場的人,那是渺視一億股民的智商。

從漲幅上說,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是6年翻了3倍,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是6年翻了4倍,日經指數也是6年翻了3倍。如果把A股也放大到近6、7年,那麽上一波的低點2008年的1664點,相比5178也就漲了3倍。這六七年,中國經濟總量從全球第三上升到全球第二,超過了日本,僅次於美國。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也是美日增速的幾倍吧,為什麽股市不能和美日相當呢?

今天股市確實大跌,查配資是一個原因,PMI指數創新低是一個原因。此外還有什麽?沒有了。最關鍵的就是信心不足。今天國家隊單槍匹馬,強拉大金融,真沒有人幫忙。散戶在逃,機構也在逃。坦白說,這確實很相當悲壯的一幕。筆者今天也有好幾個跌停,但是因為倉位很輕,所以也沒有出逃。筆者重倉的一只個股,今天還在加倉。為什麽?因為國家隊一直在托底。

該股票早上殺跌差點跌停,但10點半之後始終橫在5%跌幅左右橫盤,在買盤處有幾個千萬元的超大單在托底,非常明顯的國家隊護盤,不斷吃貨,而且尾盤還在不斷擡高股價,最終跌幅收在3%以內。

在這期間,筆者果斷加倉,因為該股只有12倍市盈率,中報50%的業績增長,未來還有好幾個值得炒作的題材。在同概念、同板塊的股票中,它幾乎是最便宜的,而且業績優良,為什麽要拋呢?筆者一半以上的倉位都在該股上。如果繼續下跌,就繼續買,在該股上可以忍受30%的虧損。

巴菲特說:“別人恐懼的時候,你要貪婪一點,機會總會有的。”在這個時候,筆者不認為中國經濟即將奔潰,真那樣的情況,你持幣和持股都沒有意義。所以,看好中國經濟還有潛力,那麽在這個3000點,筆者選擇堅守和增持。如果價值投資者都不能在熊市里獲勝,那麽這個股市真的要推倒重來了。如果在這個股票上,依照目前信息,筆者最終嚴重誤判了,那麽以後就遠離市場。

明天怎麽辦?今天的大跌,如果都還撐不起明天的閱兵紅,那麽請離場。除了剛說要堅守的那只個股,其余的也清倉離場。如果有閱兵紅,那麽倉位重的減倉,輕倉的可以繼續看著。這時候割肉只是情緒,而不是理性。如果你還能忍受股市最壞的可能,比如跌到2500點,那麽就留下,不能忍受就離場,等下一波行情確定再說。(一財網-禪宗七祖)

關註微信公號思想雲(yicaisixiangyun)可在後臺留言與作者交流互動。

本文不作為具體投資建議,請讀者註意風險。

編輯:田享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716

英國公投前夜:去留兩派舌戰移民、經濟和主權話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1897.html

6月23日英國退歐公投前夕,脫歐和留歐兩大陣營的代表在溫布利體育場舉行的電視直播辯論中激烈交戰。這場持續約2小時的大辯論主要圍繞移民、經濟和主權等問題。

這場電視辯論是英國脫歐公投運動中聲勢最浩大的一場,也是兩大陣營在全民投票前充分亮出自己觀點的最後機會。在幾千名觀眾面前,蘇格蘭保守黨領袖露絲·戴維森(Ruth Davidson)幾次與倫敦前市長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激烈交鋒,稱後者的脫歐陣營“撒謊”。約翰遜則宣稱:“如果大家投票選擇脫歐,那麽周四將可能成為英國的‘獨立日’。”他的這句話贏得了現場的熱烈掌聲。

新上任的倫敦市長薩迪克·汗和他的前任雖然前後在同一個崗位上工作,立場卻截然不同——這位支持留歐的倫敦新市長稱,脫歐派是在經營一個“仇恨項目”。

貿易和經濟

脫歐與留歐陣營的第一個沖突出現在貿易和經濟上。汗指責他的前任約翰遜改變了對歐盟為企業帶來的益處的看法。約翰遜則表示,留歐派“總是在貶低自己的國家”,而歐盟和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一起阻撓了英國的貿易進程。

辯論一開場時,有一位小企業主提問。戴維森表示,她知道英國人認為歐盟“令人失望、又很挑剔”,但歐盟為小企業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地方”。她表示,如果英國脫歐,歐盟其他地區將會對英國施加各種關稅和稅收。

站在脫歐陣營的英國能源部長李德森稱,在工人權益領域,走在前面的是英國而不是歐盟。“我們不需要未經選舉的、官僚主義的歐洲領導人來告訴我們什麽是工人權益。”

移民問題

當談到移民問題是,汗表示,脫歐派是在推出一個“仇恨項目”,通過“說謊”的方式(土耳其一定會加入歐盟)來“試圖恐嚇人們”。汗說:“土耳其不會加入歐盟”。

對立陣營的斯圖爾特表示,英國政府正在積極“加快”土耳其加入歐盟的進程,而未經控制的移民將對服務業造成壓力“只不過是事實陳述”而已。

觀眾席中有一位男士提問道,英國每年能“合理處理”的移民人數到底是多少?

競爭和市場管理局主席歐格雷迪表示,“管理”移民很重要,但把政府的種種缺點都歸咎到移民上,她覺得“煩透了”。

李德森說,英格蘭銀行曾表示,未經控制的移民會對工資造成“下行壓力”。

在全球的地位

辯論的最後階段主要聚焦於主權和英國在世界的地位。

李德森稱,布魯塞爾控制了英國六成的法律法規。每一次英國想要反對歐盟的立場,都被投票否決了。“這怎麽能稱得上是我們自己在做決定呢?”她反問道。

戴維森則反駁說,“六成”的說法真是“無稽之談”,並批評脫歐派總是“說謊”,包括在土耳其加入歐盟的事件上。

約翰遜表示,正是因為歐盟法律,英國無法驅逐重罪犯,所以“留歐派居然有臉告訴我們,留在歐盟能提高國家安全,正是令人匪夷所思”。

汗的反駁是,請舉出一個支持英國脫歐的北約國家。

更多國家將脫歐?

英國如果選擇退歐毫無疑問將是一個會產生經濟結果的政治選擇。退歐派認為,這是恢複英國主權和控制移民的唯一辦法;留歐派認為,脫離世界上最大的貿易組織將會給英國造成嚴重的創傷。

對公投結果持有謹慎樂觀態度的英國首相卡梅倫為留歐做了最後的愛國宣言:“英國人不會放棄。”卡梅倫的助手表示,最近幾天民調結果顯示支持留歐的人逐漸占據上風,最終的公投結果將對英國在歐洲的地位產生關鍵性影響。

法國極右翼政黨法國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 party)主席馬琳娜·勒龐借英國退歐公投的機會,表達了希望法國也同樣退出歐盟的想法。她表示,即將到來的英國公投表明,歐盟正在“腐爛”:“我會投票給脫歐,而我認為,法國比英國多了1千個理由這樣做。無論公投結果如何,這說明歐盟正在‘腐爛’,到處都是裂痕。”

勒龐表示,如果明年法國大選中法國國民陣線能夠勝出,她就會著手在當選總統6個月後準備法國的退歐公投。勒龐表示,歐盟要對高失業率、低增長和不經控制的移民負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