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玩具藏家自創公仔 登上哈佛教案

2011-12-12  TCW




玩具公仔、哈佛個案、蘇富比拍賣 會,連結這三個看似不相關關鍵字,正是香港玩具易集團總裁蔡漢成。

十二月二日,在香港舉行的「亞洲知識產權(編按:台灣譯智慧財產權)營商論壇」,蔡漢成以玩具設計師身分,和惠普(HP)、微軟(Microsoft)與 高智發明(IV)等高階主管同場探討最新智慧財產權議題,引人注目。「他(蔡漢成)是香港中小企業自有品牌全球授權的代表,」香港貿易發展局副總裁方舜文 說。

用授權方式,他把自家公仔變成知名品牌合作的媒介,包括BMW、三星(Samsung)、微軟及星巴克(Starbucks)等企業,都曾和他合作。

蔡漢成還讓公仔在二○○七年獲邀進香港蘇富比當代藝術品拍賣會,其後又在巴黎佳士得登場,創下香港設計師玩具登上藝術拍賣殿堂的首例。一個才三歲的小公 仔,拍賣價達港幣六萬多元(約合新台幣二十三萬元)。

「他以一個中小企業之姿,卻在全球共授權超過兩百位設計師,生產超過一千七百種商品,」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區玉輝把蔡漢成的創新管理模式寫成個案,最後被 收錄於《哈佛商業評論》。

非設計本科,蔡漢成身為一個路邊麵攤小販之子,卻能打造一個創新的玩具王國,與他完全無設計人思考包袱有關。

摸透蒐藏家心態主打量多價低,鞏固品牌

出生香港的蔡漢成,是在二十八歲時,迷上了公仔,他一開始,只是個玩具蒐藏者。

蒐集時間一久,十六歲就幫家裡做生意的他,很快就敏感發現,公仔在二手市場售價竟能提高五倍,「就像玩遊戲一樣,當你能摸透規則,就能賺錢。」看到商機, 他決定在一九九五年拿港幣二十萬元(約合新台幣七十七萬元),開玩具店創業,之後進入批發市場,年營業額可達港幣上百萬元。沒想到,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 過去賺的錢幾乎全部吐回,便開始構思自創玩具品牌。

二○○一年,他設計出品牌Qee第一代商品,當其他設計師創作人臉,他就選線條簡單的骷髏頭和熊切入,並懂得註冊專利;其他設計師,多是大規格、量少價高 藝術家商品邏輯,他則想先以小尺寸、量多價低的策略鞏固品牌。

「我是(藏家)三萬人,它們是一百個人,」蔡漢成說。假設其他人一隻公仔賺一百元,限量一百隻全售出賺一萬元,哪怕他一隻賺十元,三萬隻則可賺三十萬,是 前者的三十倍。

開放自由設計賣全白公仔,上網徵投稿

由於當年香港玩具市場起飛、小尺寸又利於蒐藏,他的公仔一推出就取得成功,成了區隔市場的品牌先行者。

隔年他乘勢推第二代,提高近一倍產量銷售,卻幾近滯銷。他知道問題可能出在設計。

在低潮的下一代新品構思期時,他沒閒著。

當時恰巧有一位喜愛他公仔的法國設計師,邀他到里昂辦展,知道此行將遇到對方公司超過十位國際設計師,他就帶十幾隻白色熊公仔到法國,邀請他們三天展期內 DIY創作。「他們在飯店大廳畫公仔時,就跟藝術家創作油畫一樣神聖,」蔡漢成說。

就連被譽為「設計界畢卡索」的西班牙新銳藝術家海梅.海恩(Jaime Hayon),也名列當年的創作陣容。其後的香港玩具展,他一次集結十位國際設計師創作的公仔一亮相,各界訝異公仔也能提升到藝術品的層次,一夕暴紅。

蔡漢成看到一個小公仔的延伸性。讓他再創高峰的轉折,卻是他和一個年輕人的對話。

「太棒了!可是我可以做得更好。」二○○四年,蔡漢成來到加州的聖地牙哥,一名學設計年輕人先稱讚他公仔塗鴉樣式,但最後又冒出這句話。他於是想,可以把 人人都能設計的概念,落實在產品裡。

因此,蔡漢成不再把公仔當成自有設計品,而是一種連結網絡,他推出全白DIY系列公仔,讓買家自由創作,並鼓勵寄出創作公仔照片投稿。

只要DIY設計的創意獲採用生產,蔡漢成還願提供該款公仔獲利三%到一○%的授權金,此類似Web2.0擴大參與的概念,奠定蔡漢成的成功。

《哈佛商業評論》的個案分析就指出,二○○七年蔡漢成的公仔有七成來自外部團隊資源、只有三成是內部設計師創作;隨著品牌效益擴大,各大品牌陸續跟他合作 聯名公仔,讓公仔成了最稱職的品牌大使。

「藝術家會認為只有我創作的才是米老鼠,為什麼讓你隨便畫,」台北國際玩具創作大展策展人黃仁壽解釋,玩具一般並不提供買家創作空間,把公仔當成立體畫本 賣,則是蔡漢成經商的聰明之處。

發展多元營運擴大授權,想開主題樂園

看好Qee公仔超過十年的生命週期、上千萬隻的發行量,台灣周氏國際董事長周煥榮,今年也和蔡漢成簽約,取得用在電子周邊產品相關授權,近期公司 iPhone機殼商品也因這個合作案首度外銷中國,且第一筆訂單就達一萬四千件。

接下來,他還想透過授權,讓公仔延伸到動漫產業,甚至開設主題樂園。能否謹慎授權,又如何順利銜接不同營運模式,再墊高品牌價值,是後續他要克服的難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09

電子業老董鄧傳馨 收藏慨贈各大學 三天捐40幅朱德群畫作的神祕藏家

2014-05-26  TWM
 
 

 

他是台灣收藏旅法抽象大師朱德群畫作最完整的藏家,不僅出錢幫大師遠赴日本策展,日前還捐出四十幅大師版畫給數所大學典藏,這位神祕客就是馨昌電子董事長鄧傳馨,他是何方神聖?

撰文‧梁任瑋

五月十三日,一位電子業神祕藏家捐贈十二幅朱德群版畫給台大管理學院;這十二幅版畫中,包括原畫作價值逾一億元的《紅雨村.白雲舍》木刻版畫。獲贈單位台大管理學院院長郭瑞祥說,「這批世界級畫作,已變成該院價值最高的資產。」捐贈事件也成為近日台灣藝術圈最受關注的大事。

旅法華裔的朱德群被封為「抽象派藝術大師」,師承林風眠,也與趙無極、吳冠中齊名,號稱「旅法三傑」。他在一九六三年創作的《無題》,去年十一月於香港佳士得以七九九.八萬美元成交(約二.四億新台幣),成為他畫作拍賣價格最高的一幅作品。

科技人跨收藏

眼光超神準,每年漲倍數願意捐贈這批價值不菲的版畫作品,是台大校友馨昌電子董事長鄧傳馨,而他捐贈對象不只有台大,還包括政大、師大、歷史博物館,三天總計捐出四十幅大師級作品,是非常有意義的創舉。

事實上,朱德群作品成為收藏家熱門標的,正始於鄧傳馨。二○○六年,鄧傳馨以二五八八萬港幣買下《紅雨村.白雲舍》,自此之後,其畫作平均每年以倍數上漲,若說朱德群是千里馬,那麼鄧傳馨無疑就是慧眼識英雄的伯樂。

「鄧傳馨收藏的朱德群畫作,在收藏圈裡絕對是最完整、最精采的。」相識近二十年的耿畫廊負責人耿桂英說,比起其他藏家,鄧傳馨開始收朱德群畫作的時間或許不是最早,但他認真研究大師每一幅作品的精神,很令人敬佩。

耿桂英說,多數收藏家都不願意主動曝光自己擁有哪些藝術家作品,但鄧傳馨不僅熱心為朱德群辦展覽,還大方捐出自己所收藏的大師作品給大學,「他替朱德群所做的,已經超越一位收藏家的胸襟。」本業從事電子零組件代理業務的鄧傳馨,原本是一位收藏門外漢,第一幅收藏的抽象畫,其實是趙無極的作品。他開始接觸藝術投資後,除了積極跑遍世界各地看展覽、參加拍賣會,甚至研究起與趙無極同時期的杭州藝專畫家吳冠中、朱德群的故事,「我那時鍾情這幾位藝術家,他們每一本傳記我都翻了好幾遍。」也就是在此時,他對朱德群的藝術創作產生了深厚興趣。

「○三年我在法國與朱德群夫婦首次見面之後,對於朱老師的作品完美地將傳統中國水墨畫的意境,以西方抽象畫的形式呈現,深深感動了我,因此才陸續收藏。」鄧傳馨說。也因為當時朱德群的作品價格仍處於低檔,他收藏的觸角才有機會擴及朱德群各時期的作品。

鄧傳馨認為,朱德群早年遠赴法國深造,雖然深受歐洲藝術潮流衝擊,轉而以抽象風格為創作主軸,但他在創新中堅持以自己的語彙表現中西藝術融合之美,啟發了鄧傳馨的經營企業之道。除了必須不斷接受挑戰,更必須創造自己的附加價值,才能在變化快速的科技業生存下來。

自掏腰包辦展

與大師結緣,粉絲變至交在本業上的潛移默化之外,藝術也讓鄧傳馨體驗人生難得的挑戰。近十五年來,因收藏朱德群作品而結緣,鄧傳馨有許多機會直接與大師對話,○六年,他認識了一位上野之森美術館的策展代理人,突然想起朱德群一直希望在日本辦展,於是透過這位代理人聯繫,雙方也順利敲定○七年六月舉行朱德群在日本個展。

但距離畫展開幕前半年,上野之森希望由鄧傳馨策畫,時間緊湊加上過去毫無辦展經驗,讓鄧傳馨緊張萬分;甚至,由於過去從未有藏家為朱德群辦展,還引起朱德群的好友、法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戴浩石質疑,提出五十個問題追問辦展的動機與目的。

原本一度想放棄的鄧傳馨,因為已對朱德群許下承諾,仍然咬牙承辦完成,包括向三十位世界各地收藏家借畫的聯繫事宜,都一肩扛起,最後這場展覽一共展出一百多幅朱德群畫作,大獲亞洲藝術圈好評,鄧傳馨終於鬆了一口氣。

有了這次經驗,○八年,鄧傳馨接連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朱德群八八回顧展」;今年五月,又在耿畫廊主辦朱德群紀念展。據瞭解,這幾次辦展數千萬元的經費,多數都是鄧傳馨自掏腰包。

一開始,鄧傳馨只是以一位粉絲的角色協助藝術家,久而久之得到藝術家信任,更與朱德群成為忘年之交。

鄧傳馨透露,幾年前,朱德群曾寫一封信給他,「你對我作品的理解與欣賞、在精神的共鳴相通,我至深激動與感動,更難以言喻與欣慰。」從他幾度受大師託付執行許多任務可以看出,他們的情誼,不僅限於收藏的交流,更成為藝術圈難得的佳話。

真正的喜愛不藏私,這次鄧傳馨決定捐贈畫作,主要就是想讓更多人欣賞藝術之美。

一一年,同時擁有政大EMBA與台大復旦EMBA學位的鄧傳馨,提出由朱德群夫婦與子女捐贈版畫給台灣數所大學的念頭,經由朱德群夫婦同意後,他就展開接洽過程。

雖然朱德群今年三月溘然長逝,他仍依照約定捐畫給學校。鄧傳馨的台大復旦EMBA同學、特力集團總裁何湯雄說,「傳馨是非常熱心的同學,為了推廣藝術欣賞,還在校內成立『台大雅社』社團,邀請同學一起進入藝術鑑賞領域,可見他是發自內心地喜愛繪畫藝術。」今年五十三歲的鄧傳馨,出生苗栗通霄鎮烏眉裡,家族是烏眉裡最大地主,「烏眉國小的土地就是我曾祖母捐的。」但他從小放學後,不能和同學去玩耍,反而必須與四個兄弟姊妹趕回家幫忙父母務農、犁田。

苗栗農民之子

以信任為資產,闖蕩電子業從聯合工專電機科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就進入日商三洋電機株式會社採購部門,由於日商企業強調實作經驗,每一項工作都必須按部就班,「雖然那時工作壓力很大,卻奠定了我紮實的專業技術與執行力,也逐漸建立我在日商科技業的人脈基礎。」他回憶起剛出社會的歷練,語氣充滿感激。

三年後,三洋電機欲結束台灣分公司業務,但仍有一些事務需要窗口聯繫,希望鄧傳馨能接手負責;一開始,他只是幫老東家服務客戶,後來有許多日本供應商覺得透過鄧傳馨可以省下不少成本,也請他順便銷售產品,之後他乾脆成立馨昌公司成為代理商。

由於當時台灣科技業許多半導體零組件都從日本進口,擔任代理商的鄧傳馨剛好搭上台灣電子業起飛的年代,曾被形容為「代理被動元件小天王」,不過,他穩定的業務都出自於客戶對他的「信任」。

「信任,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資產。」鄧傳馨說,二十多年來與日本人做生意的經驗,讓他堅信「信任無價」的道理,一家公司只有建立起信譽,才能在市場生存下去,以他目前的客戶日本通信巨頭NEC為例,當年就是另一家科技大廠TDK介紹而來。

有人說,他為朱德群做的事情,是為了抬高自己收藏品的身價。然而,台灣收藏朱德群畫作的人很多,卻沒有人像他一樣主動替藝術家赴海外策展、砸百萬元印畫冊。鄧傳馨說,自己認識朱德群十餘年,從未私底下向朱德群買過一幅畫,他與大師的交往是藝術精神的交流,事實上,他從藝術分享裡得到的回報,遠遠超過帳面數字的意義。

鄧傳馨

出生:1961年

現職:馨昌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經歷:日商三洋電機株式會社採購主任學歷:台大復旦EMBA境外專班碩士、政大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聯合工專(已改製為聯合大學)電機科

家庭:已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32

藏家許怡先當年只花六萬 就買到「茶後」一筒百年普洱茶 翻漲416倍傳奇

2014-06-02  TWM
 
 

 

有「活態文物資產」之稱的普洱茶,越陳越值錢,而百年的身份證明,更成為文化藝術收藏家追逐的夢幻珍品。在剛落幕的廣州茶業博覽會,嗅不到中國禁奢氛圍,凸顯骨董普洱茶無可取代的珍稀性。

撰文‧鄧 寧

「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陸羽《茶經》開宗明義列舉了喝茶的百般好處,但這位唐朝茶聖大概沒想到,茶之為飲,在一千二百多年後的現在,竟也成為收藏家競逐的珍品。

尤其是久藏熟化的老普洱茶,身價翻漲以百倍起跳,二十年前一筒(七片)六萬元的「茶後——百年龍馬同慶」,現在一筒身價逼近二千五百萬元,在廣大精深的中國茶品中,表現一枝獨秀。

場景拉到中國廣州,今年的春季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簡稱廣州茶博)甫於六月二日落幕,來自全中國、台灣甚至斯里蘭卡、日本的茶企業都聚集到此處,只見龍井、碧螺春、大紅袍、斯里蘭卡紅茶等數千種新品春茶群芳競豔。

頂級玩家追逐珍稀感

喝一口「紅標宋聘」要11萬而在會場一角,有塊貌不驚人的圓形普洱茶餅,以紅紙黑字貼上了「百年紅標宋聘」字樣,在現場的茶席提供頂級玩家、藏家品嚐。

要入席喝得一口茶,得付出人民幣二二八○○元(約合台幣十一萬元),但飲者莫不心甘情願,只因為這紅標宋聘已陳期百年、每餅價值人民幣百萬元,買不起一塊茶餅,喝一口也是沾光。

中華普洱茶交流協會祕書長許怡先剛從廣州茶博回來,對於百年老茶受到中國人強力追捧的現象,他已經見怪不怪,「這幾年老茶價格飆漲,市場搶著要,會場上還有大廠把自家珍藏的老茶搬出來賣,那不是他們生產的哦!是他們收藏的珍品。」不僅如此,連新茶的身價也都翻了幾番。許怡先發現,連不在主流收藏陣容裡的七○年代「下關鐵餅」,也都有一片人民幣八萬元(約合台幣四十萬元)的價格,「行情漲成這樣,投資者得更加注意老茶的來源出處,新茶則要看履歷認證,不要被騙。」但,廣州茶博上的行情還不夠驚人,去年十一月十九日,在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公司舉辦的秋季拍賣會上,被譽為茶王的「福元昌」骨董普洱茶,拍出了一筒人民幣一○三五萬元(約合台幣四九○○萬元)的天價,不僅摘下該拍賣場上茶類的桂冠,也是近年來普洱茶罕見的高價。

這款令人咋舌的行情,是一位中國藏家締造的,也側面證實中國全行業都受政府禁奢令影響、唯獨普洱茶生意逆勢而上的傳言。而曾經是大中華區域最主要普洱茶藏區的台灣,在中國富豪吹起藝術文物收藏熱風後,也成為藏家探尋珍稀普洱茶的熱點。

時序拉回一九九三年,當時香港茶交易商廖鍊生帶著十來筒的「百年龍馬同慶」到台灣,大部分都被普洱茶界的泰斗鄧時海收走,再經由他分到少數幾位藏家手上,許怡先正是其中一位。

專業行家看暗記鑑定

香港原主人牽線賣出一筒

已年逾古稀的鄧時海,因在一九九五年寫下世界第一本普洱茶專書《普洱茶》而聲名大噪,現在仍有不少中國茶園愛掛上鄧時海之名以炒作茶價。

請這位大師回憶二十一年前購買「龍馬同慶」的往事,他說:「那時候普洱茶收藏還不流行,交易商不懂得價值,但我知道這茶好,就壓了低價,以一筒五萬多塊台幣買進,賣出也只加點手續費,以一筒六萬塊割愛。我給了好幾個人,現在大部分都被收到大陸去了。」鄧時海強調,「龍馬同慶」是清朝的老字號茶廠所製,茶湯入口細柔滑順,生「舌底鳴泉」之感,包裝茶餅的竹殼與綑綁的竹篾工藝也都極佳,堪稱普洱茶包裝的最美形象,故他在書中將之譽為「普洱茶後」,「龍馬同慶」的身價也因此水漲船高。

與多位友人合購、從鄧時海手中買下兩筒「龍馬同慶」的許怡先,一直將茶珍藏在家中,遇有同好來訪才拿出共同賞玩,二○○三年的舊曆年春節,許怡先人在加拿大溫哥華家中,與家人、友人圍爐聚餐,一通來自香港的電話捎來了驚人的消息,當時的情景,許怡先仍歷歷在目。

「許先生嗎?我是廖鍊生。」聽到這名號,許怡先不禁驚呼:「啊!你是香港的廖鍊生!我的龍馬同慶源頭就是從你那來的!」「是的,我也正要問你這件事,你那兩筒龍馬同慶還在嗎?」許怡先趕忙應答:「在的。」只聽廖鍊生又說:「那兩筒龍馬同慶是從鄧時海老師到你手上的,是嗎?」兩位素未謀面的人,一通話,先是將手上的珍物來歷追根究柢翻了一次,接著廖鍊生才說明來意,他是為了一位中國廣州的藏家出面,希望能向許怡先買入一筒百年龍馬同慶,開價台幣一百萬元。放下電話,許怡先立刻向在場眾人報告:「我的老茶,有人要用一百萬來買!」現場眾人都是一副不可置信的神情。

雖然十年間不停有人請求他割愛,但一百萬元是首次聽聞的價格,許怡先馬上買了機票,早上班機抵達台北,下午六點鐘,廖鍊生也到了他的台北家中,許怡先小心翼翼地捧出兩筒龍馬同慶,廖鍊生檢視過後,慎重地對他說:「你這兩筒茶保存完好,這茶裡頭有三個只有我廖鍊生知道的暗記,但都未被移動過。」原來,從筒裝的竹殼、茶餅的包裝竹篾到商標內票,都是鑑定骨董普洱茶的印記,一旦被拆封或掉包,作為原主人的廖鍊生一定看得出來,但這三個暗記究竟是什麼?許怡先迄今仍不知曉,總之是通過了檢驗,順利地以一百萬元讓出一筒茶。

達人藏家用嗜好生財

骨董茶、新茶都同步投資

有些嗜好,會變成想像不到的財富,或許就是說許怡先這樣的人。二○○三年後,普洱老茶上漲的趨勢不減,在二○一○年的中國嘉德拍賣會上,一筒「龍馬同慶」以人民幣一三四‧四萬元(約合台幣六三○萬元)價格拍出,與當初的六萬元相較,已上漲一○四倍;近三年雖無拍賣成交價,但因「茶王——福元昌」拍出人民幣一○三五萬元天價,專家評估「龍馬同慶」也有人民幣五百萬元以上行情。

即使如此,許怡先仍然惜售,「因為我是收藏者,不是茶商。這款百年同慶號老茶,我要留著,在有生之年,選一天,與友人共飲之。」許怡先分析,普洱茶近代受中國國力崛起影響,中國收藏家將普洱茶當成了書法字畫、紫砂壺一般的收藏品,這項千年來的茶飲身價因此一飛衝天。但像百年龍馬同慶、百年紅標宋聘、百年福元昌一類的骨董普洱茶,世間所剩無幾,現代人或可從投資「當代普洱茶」入手,正式進入「骨董茶」與「當代茶」雙軸並進的時代,「沒有新的好茶,就沒有舊的好茶,」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創會會長王曼源曾如此說。

「我現在買當代新茶的標準,第一就是看品牌,第二看是否為該茶廠的代表作,接著看它是否為知名的製茶師傅所製,由品牌、產區、來源,來決定一塊新茶的價值。」許怡先進一步說。

距離清朝最後一位皇帝退位,已有一百餘年時間,然而,講究出身的年代並未真正遠離,普洱茶將時間轉化成價值,甚至將自己化身為時間的藝術品,通過時間檢驗後,成為飲品、藏品、藝術品三位一體的投資新寵。

許怡先

出生:1956年

現職:中華普洱茶交流協會祕書長經歷:基泰建設總經理特助、《典藏》藝術雜誌創刊總編輯、

《經濟日報》記者

學歷: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EMBA、

世新大學廣電系

骨董茶21年漲416倍!

「百年龍馬同慶」普洱茶

身價飆漲歷程

清末民初製成

流傳至香港茶樓

茶交易商廖鍊生收購

1993年普洱茶泰斗鄧時海

買入十數筒

1993年許怡先以一筒台幣6萬元價格,向鄧時海購入兩筒2003年廖鍊生出價100萬元

買回一筒

2014年市場行情約人民幣500萬元(約逼近台幣2,500萬元)

整理:鄧 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56

計程車司機變暴富藏家 上海灘土豪揭祕 劉益謙56億拍下《斜臥的裸女》 創全球第二高價

2015-11-30  TWM

中國霸氣收藏家劉益謙,崛起不過20年,卻以驚人的財富實力,屢屢在藝術拍賣市場締造紀錄。他的成績,更代表了中國買家在藝術市場的重要性。

義大利藝術家莫迪里亞尼《斜臥的裸女》(Nu Couché,一九一八年)一作,十一月九日,以一億七○四○萬美元成交(約新台幣五十六億元),譜寫全球藝術品拍賣紀錄的第二高價(第一高價為今年五月 佳士得以近一.七九億美元拍出畢卡索《阿爾及爾的女人》)。買主,是謙稱自己為龍美術館「館長助理」的劉益謙,他是中國新理益集團董事長,該集團目前控有 中國國華人壽、長江證券,事業範圍含括金融、不動產、醫藥領域。至於劉益謙口中的「館長」,則是他的夫人王薇。

劉益謙與王薇,在佳士得拍賣官敲下那一槌後,成為全球最知名的收藏大家之一。因為,他們買了西方現代藝術史上,最珍稀的裸女作品。

從歐美各大藏家到中東油元巨富,乃至韓國財閥,都對這件作品深感興趣。在這場門檻極高的競賽,拍賣官從七千五百萬美元起價,在最初攀升至底價一億美元的階 段,每加一口價,就是豪氣的五百萬美元,一棟台北市的豪宅,僅能換回一口價;而且,從七千五百萬到一億美元,只花了十五秒。

他,打敗油國富豪是中國藏家崛起代表性人物拍賣廳裡,共有六組具備「億美元」實力的買家,在紐約洛克斐勒中心競逐。在這種億萬美元級的爭奪裡,如果沒有志 在必得的決心,很容易敗下陣來。當前的莫迪里亞尼裸女之戰,最具備出價實力的,就是中國買家,以及來自以卡達王室為首的油元資金。

卡達是中東最富有的國家之一,近年更大舉搜羅西方現代及當代藝術精品,但油價持續滑落,一定程度影響油元勢力在高單價藝術市場的購買力。

或者購藏行為轉趨低調,於是在油元力量消退之際,人民幣的力量再次崛起。

而人民幣力量的最佳代言人,非劉益謙莫屬。他買藝術品逾二十年,這二十年下來的藝術品累積,讓他們夫妻成為真正豪門俱樂部的一員,儘管,他們崛起至今,也 不過是短短這二十年。《富比世》雜誌(Forbes)估計,這位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大亨,有達十二億美元的財富。

當《紐約時報》的Twitter,以「計程車司機到億萬富豪」(An ex-taxi driver turned billionaire)的聳動標題報導劉益謙,他的事蹟,也廣為流傳到歐美。包括他去年四月在香港蘇富比春拍,以港幣二億八千萬元(約新台幣十二億元) 買下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去年十一月在香港佳士得,以近港幣三億五千萬元(約新台幣十五億元)買下明代永樂御製紅閻摩敵刺繡唐卡,刷新中國藝術品拍賣紀 錄。

他,從家庭代工發跡經濟起飛 靠股票賺到第一桶金這兩件作品的移交,拍賣公司與劉益謙都召開記者會。在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的交接記者會上,劉益謙當眾以美國運通黑卡刷卡付款,並且當場以這只珍稀的雞缸杯品茶,引發熱議。

高調、土豪,總是伴隨著劉益謙。《紐約時報》用「taxi driver」介紹這位《斜臥的裸女》的新主人出場,劉益謙則自我解嘲,「八○年代初,能買出租車(計程車)、考上駕照、開出租車的有幾人?」關於劉益謙 的發跡過程,是從七○年代末的家庭工廠開始,以手工縫製皮包賺取微薄利潤,生意愈做愈大後,他陸續改採外包生產,並且在上海豫園商場租下店面,經營百貨生 意。

八○年代初,有感於「每次出了上海車站都叫不到出租車」,他乾脆自己考出租車駕照,做起出租車生意。

九○年代初,豫園商城發行股票,劉益謙以每股人民幣一百元的價格認購一百股,隔年即以每股一萬元出脫,自此踏進資本市場。涉獵範圍除了股票,還包括「股票 認購證」,以及當時中國市場尚不熟悉、但收益率極高的國庫券等。劉益謙,就是鄧小平在一九七八年楬櫫改革開放路線大旗後,緊緊抓住歷史機遇的獲益者。

中學輟學,他沒有顯赫學歷,卻能敏銳察覺市場的脈動,從縱橫中國資本市場,到敲進紐約華爾街金融市場;同樣地,他的藝術收藏戰局,也從北京、香港的拍賣廳,橫掃到紐約佳士得洛克斐勒中心的夜場。他,是當今「中國夢」的代表。

他,年輕時狂傲「我買不到,也不讓你買便宜」這位人們眼裡拿著鬥彩雞缸杯飲茶的土豪,從不諱言,他以是土豪為榮。事實上,他在藝術品上的投入,已經愈來愈不像過往的他了,社會責任,已經慢慢出現在他的話語裡。

觀察劉益謙崛起藝術市場之初,當時的他年輕氣盛,脫口而出的是:「我不懂,我也不會辨別真偽,但我就是敢買!」 還有像是:「拍賣前,我從來不看預展,最多是現場看圖冊,看哪個貴,現場搶的人多,我也搶。我感覺這就是一種發洩,你們有錢,我也舉牌,我買不到,也不讓 你買便宜,我就是這種心態。」劉益謙面對藝術的心態,從最初二十多年前,像是股市精準投資家般,認為中國藝術品終將一飛沖天;再到後來的喜愛、迷戀,從中 國近現代書畫,一路向上買到宋代書畫,買到清三代官窯、商周青銅器;到支持王薇建構龐大而完整的中國紅色經典藝術品,乃至中國當代藝術完整的收藏,再進軍 西方藝術品,這中間最大的轉折,就是龍美術館的建立。

二○一二年,龍美術館上海浦東館開館,一四年,龍美術館西岸館揭幕,一六年,重慶館將開張。龍美術館的建立,讓人們見到劉益謙夫婦在藝術領域的投入。

幾年前,劉益謙看著周圍友人都買了私人飛機,也動念想買一架;但王薇勸阻了他,勸他把買飛機、養飛機的錢,投入到建自己的美術館。買一架灣流最新型的九人 座飛機,至少要港幣二億元,還要養機庫、付機師、維修技師薪水;就算不起飛,每個月至少得花費港幣一百萬元;如果頻繁起飛,更是一筆恐怖的開銷。

劉益謙認同妻子的理念,決定把錢挪來建美術館。當時他們家裡擺滿了藝術品,件件精品因為沒有牆面掛畫,擠得只能先放在廊道上,像是用人民幣四○四三萬元買回來的陳逸飛《踱步》油畫。

幾個月前,劉益謙有一段訪談,頗能闡述他這些年心境的轉折,他這樣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但是不能因此而丟掉做人的本分和人生樂趣。龍美術館兩個 館的館藏,是對社會大眾開放的……;包括我們所做的其他公益活動,都是透過不同方式回饋社會。」他又說:「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經濟迅猛發展。在這種政 策背景下,我們透過自身的努力,積累了一定的財富,的確算是第一批享受到這種紅利的受益者……。我也不想說什麼大道理,只是覺得我的財富取之於社會,就應 該適時回報這個社會。」字裡行間,昔年那位霸氣外露的上海灘土豪,真的已經逐漸轉變了。

(本文與《典藏投資》雜誌十二月號同步刊載)

撰文 / 林亞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191

【文化籽】首席拍賣師打工30年 見證日本藏家競得梵高《向日葵》

1 : GS(14)@2017-09-17 13:48:50

佳士得全球總裁兼首席拍賣師Jussi Pylkkanen在佳士得工作了30年,感受最深是集團在倫敦由1986年只有三位非籍員工,到現在逾半是海外員工。



【文化籽:藝文沙龍】這次我們親身參與了佳士得倫敦總壇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拍,佳士得展廳一進門就放了畢加索的《寫信的女人》,旁邊有專門為Max Beckmann的《鳥的地獄》所闢的獨立展廳,再遠處是梵高的《收割者》,不少人專程來看預展,他們不一定是有意私有化這些大師作品的藏家。結果這場晚拍以總成交近15億港元落槌,其中七件珍藏由亞洲藏家拍得。



佳士得全球總裁兼首席拍賣師Jussi Pylkkanen在佳士得工作了30年,入行即見證1986年梵高的《向日葵》賣給日本藏家,藝術市場轉向現代主義;兩年前也親歷上海富豪劉益謙擊敗美國藏家,以13億多港元,競得莫迪利亞尼(Modigliani)的《側着的裸女》。「亞洲藏家正在開創市場的新方向,他們的成長讓人矚目。我們也密切關注新科技在行業的應用,全球化下今天我們有30%的藏家是通過新媒體獲得的。」Jussi說時滿肚密圈。想當年,記得1996年Jussi第一次當拍賣師,在倫敦替佳士得主持印度當代藝術拍賣,當時他碰到一位狀甚緊張的印度藏家。Jussi向他問好,問他是否來拍賣?對方答是,說自己從沒來過拍賣會,更是第二次來倫敦,所以有點緊張。Jussi聽罷,邊說笑邊安撫他:「我也是第一次拍賣,不過是當拍賣官,應該沒有人比我緊張吧?」氣氛一下子緩和,結果那45件藏品該收藏家每件都出價,最後更拿下了十件作品,成為了Jussi的處女拍伯樂。佳士得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國際總監Olivier Camu向我介紹了不少大師名作,包括畢加索《寫信的女人》。古典大師繪畫部主席Paul Raison則帶我們到倉庫和修復部,展示古典油畫的鑑證儀器和修復流程。



記者:鄭天儀 攝影:王國輝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08/201458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0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