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7-11失控擴張加盟商無命

2011-9-9  NM




「梗有一間喺左近!」這個7-11的宣傳口號,曾幾何時,是不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而擁有一間7-11,亦是不少拿老本想穩陣創業的香港人心聲。不過,隨着零售業陷入混戰,便利店愈開愈多,逼爆各區,這個加盟7-11賺大錢的美夢最終告終。

7-11為了增加市場佔有率,近年以平均一星期開一間的速度,在全港九新界狂開分店,再以特許經營方式出讓予加盟商。現已有九百七十多間,有的正正開在另 一加盟店的對面或轉角,大大攤薄既有加盟商的利潤。不少拿出五十萬血汗老本的加盟商,扣除自己人工,每月原來只賺一、兩千元!還要換來總公司不良營運下的一肚氣。

今年五十多歲的陳小姐(化名),本來與家人經營電腦生意,由於電腦型號愈推愈快,他們難以緊貼潮流維生,遂想到找家族中人來另立一門穩定生意,「我哋唔求賺好多,只係想有穩定嘅收入保本,所以想起加盟7-11。」

陳小姐經多次面試及三個月培訓,過五關斬六將,才獲7-11首肯加盟,「佢哋先搵地方開鋪,經營一年左右再抽出來俾加盟商揀選。」陳小姐最後選擇了荃灣區 一間分店;交了四十多萬連加盟費的費用,換來每月賺萬多元(連陳小姐落場當經理人工),雖然少但尚算穩定,豈料數個月後,對街轉角竟然開多了一間 7-11,即時攤薄其利潤至數千元。

唔理感受話開就開

「簡直趕狗入窮巷!我哋質問7-11點解,佢哋只係話佢哋唔開都會有其他便利店開。我都知做生意有風險,但呢啲係7-11自己做出嚟嘅人為風險,我哋唔接受囉!依家不但出錢打工,仲一啲都唔受尊重!」原來根據加盟商與屬牛奶公司旗下的7-11總公司所簽訂的合約,並無限制總公司不可在加盟商經營的分店附近再開店,結果在同區甚至同一條街上開多間7-11並無違約,但卻大大攤薄每間店的利潤。

加盟商與總公司的營運模式,是總公司負責租金,但加盟商要向總公司入貨,然而身為前線工作者的加盟商,卻無權因應情況去決定入貨量和擺貨形式,「總公司只猛推佢哋賺得較多嘅貨,未有考慮唔同分店嘅存貨量和銷售表現去分貨,好多時興緊嘅新貨未能第一時間上架,但舊貨又逐個月囤積。」其中一位加盟商不平道。

加盟商還需要負責各種器材用具的維修和更新,但是貨源卻須向7-11總公司訂購,「佢哋會用啲已停產型號嘅貨尾,以高價賣俾我哋。」另一名加盟商不忿道。好像一款雪櫃零件,總公司定價八百多元,但市價只需三百多元,又如另一同款閉路電視,於「生活易」網上商店才售九百元,連送貨加五十元,但總公司的報價是一千九百多元,送貨須另加二百五十元,價錢比市價高出一倍有多。但因着「合約精神至上」,加盟商唯有無奈接受這些「魔鬼」價格,並對一切經營策略逆來順受。

毛利每況愈下

多年前由7-11掀起的報紙減價戰,最初由旺角開始發炮減價一元,對於此舉,7-11從沒有以電話、電郵等任何形式通知加盟商,「無信無會議o架,嗰日返到鋪頭一開收銀機先發覺啲價錢唔同晒,佢哋將新嘅價錢入晒付賬系統就當係話我哋知。」加盟商回憶道。

7-11並於○九年將特許經營商會會議由每兩個月一次減至每半年一次,令反映意見的渠道一再減少。每月結算時,部分特許經營商所計出的毛利率為百分之二十二至二十四,都比總公司所計出的平均每間百分之二十八為低,但總公司從不解釋如何得出數據。由○九年起,加盟商的毛利每況愈下,香煙加稅和貨品價格數度調高後,毛利亦不升反降。今年三月春茗時,行政總裁張家榮在台上欣然宣布7-11賺大錢慶功,台下一眾加盟商恨得咬牙切齒,有人更說:「如果唔係有五年約,我一定上台打佢一身!」

分租外判無權「say no」

最離譜是總公司找外判商「入侵」加盟分店的地方。大部分7-11現有賣魚蛋、腸仔等小食,皆由總公司找外判商經營,小食檔名「熱賣點」。只要總公司要求,加盟商就要騰出地方,形同「分租」,卻無權「say no」,而且「熱賣點」的食牌費、水電費和維修費亦要加盟商支付,收回的只是其銷售額約一成利潤。

上月7-11終止了與「熱賣點」外判商亞洲激成長達十年的合作,其實當初加盟商對「熱賣點」外判予亞洲激成有否牴觸合約亦存在疑問,開設「熱賣點」令原本 已細小的店面更狹窄,加上「熱賣點」員工被亞洲激成拖欠薪金、又欠供強積金、欠勞工假期、欠有薪年假,問題多多,「最長一次試過三個月無糧出啊!一個星期 返足七日,農曆年由年初一返到年初十幾,又話人工雙計,到出糧時又當無事發生。」一名前亞洲激成員工訴說。於是「熱賣點」員工起來罷工遊行、遲到、曠工, 最終影響加盟店營運,釀成終止合作收場。現時「熱賣點」已交由7-11總公司旗下的Food Team接手,亦新推出加盟商同時經營「熱賣點」的計劃。

梗有多間喺左近

從八一年首家7-11登陸香港後,二十九年來,7-11的分店數目便有如失控般擴張,由○三年直至前7-11香港及澳門行政總裁張家榮於今年五月退休時, 分店數目已在七年間由四百八十三家狂升至九百七十五家,近年更是以每星期一間速度極速擴展,現時其中六百多間已變為加盟店。新一任7-11行政總裁的職位 由Tim Chalk繼任,他亦曾任牛奶公司企業品牌總監、香港及澳門7-11商品銷售及市場總監。最新的7-11口號是「Collective Strength, Leading through 1,000 Stores」,意即以集體的力量共同邁向一千間分店。而這邁向一千家分店的鋪租,正正由7-11總公司所負擔,單單於旺角的三十多個鋪租已是天文數字,加上不斷加租及同業競爭,唯有在入貨費和維修費向加盟商「開天索價」,彌補昂貴租金,形成惡性循環。

陳小姐以及其他多名加盟商,對局面已打定輸數,故私下結盟並走出來揭發7-11的「暴行」,「我哋加盟商好多係中年男人,搵萬幾元要養起一頭家,好大壓力的;俾總公司欺壓,覺得好屈辱!」一名加盟商說。但由於怕對合約有任何牴觸,令總公司藉口沒收他們二十萬元「貨底錢」(即加盟時的入貨錢,在加盟合約完結後會退回),故憂心曝光。向記者展示的證據都由不同加盟商保管,以圖分散風險,就如驚弓之鳥。

加盟商多方與總公司聯絡以洽談商討解決事件,但很多時只能到達留言信箱。記者就事件亦致電牛奶公司北亞區董事麥瑞瓊,留言後亦未有得到回覆。

便利店比併

7-11

幕後經營者:牛奶公司(新加坡上市

開設年份:1981年

分店數目:975家(約600家為特許經營,其餘屬牛奶公司旗下)

現時口號:你間7-11喺邊?

賣點:售賣思樂冰,亦設手提電話充電服務

新近推廣:購物滿$20,有印花一個,之後每$10再得印花一個,憑十四個印花可免費換領一款Paddington Bear毛公仔。

OK

幕後經營者:利亞零售(創業板8052)

開設年份:1985年

分店數目:308家(全屬利亞旗下)

現時口號:轉出新鮮感

賣點:設「麵包廊」售賣聖安娜麵包,並設自動提款、噴射飛航船票售賣及預訂紅酒、鮮花等服務。

新近推廣:每次購物滿$50港元,即可獲OK點數Online點數卡一張,客戶可24小時於網上以累積的OK點數換購禮品,如遊戲光碟及雪糕等。

Vango

幕後經營者:華潤創業(291)

開設年份:2007年

分店數目:34家(全屬華潤旗下)

現時口號:always for you

賣點:特別開設日本食品專區「日本祭」,獨家供應壽司外賣,另設自選軟糖專區(夾糖)。

新近推廣:無

零售業陷混戰

對於7-11無限度擴展惹來加盟商不滿,中文大學市場學系教授冼日明稱,其動機明顯只着眼於公司盈利,由於租金由牛奶公司支付,相信經營者計算過客流量足夠維持一間店鋪營運才會再開分店,但卻忽略了在附近原有加盟商的生計,「做生意除咗賺錢,仲要講求企業責任,加盟商係合作夥伴,如果只有你自己賺到錢,佢哋賺唔到,最終都會無人肯加盟,敗壞咗個口碑,最後仲會由想擴展變成影響未來發展添!」

香港7-11是全球7-11家族中密度最高的,據二○○七年統計,香港平均每一點三八平方公里便有一間7-11,經過去三年狂開催谷下,今時今日更誇張,在油尖旺區短短一條佐敦道便有四間,單單旺角區亦有三十三間,部分與另一間打對面,有的更只在另一間的轉角位。

至於7-11的主要對手、一直由利亞零售持有的OK便利店,八五年開始業務,目前有約三百間,雖然分店數目一直被壓住,但兩間便利店在其他方面競爭得你死 我活。除了在一些主要街道爭靚位、爭人流外,OK便利店請來DJ森美賣廣告大打年輕人市場,又將旗下聖安娜餅店的新鮮出爐麵包,放入OK便利店售賣,方便 上班上學顧客購買。而7-11除以「二對一」分店(即在OK便利店左右兩邊開店)夾擊OK,亦換上「你間7-11喺邊?」作為口號,向消費者大賣親切感。 利亞零售去年盈利九千萬元,其中便利店業務中,香港及其他分部溢利一億元,即平均每間三十三萬元。而牛奶公司則沒有在年報中分拆香港區7-11營業數字,只表示情況struggled (艱難),有加盟店平均每月只賺萬多元。與此同時,近年華潤集團亦搶入市場,○七年起開設便利店Vango,現在約三十多間,陷入混戰。

報紙減價報檔式微

便利店不斷擴展,同樣主力賣報紙及香煙的報紙檔,生意可謂首當其衝。「本來便利店放報紙喺門口主要為『拉客』入鋪買啲毛利高嘅嘢,對我哋影響唔大,但前幾 年開始佢哋首先將報紙減價至五蚊,我哋要跟住減,出現惡性競爭,就執咗好多檔嘞!」在旺角銀行中心地鐵出口,經營報紙檔十五年的范廣信稱,自從便利店帶頭 減價,全個旺角報紙檔跟隨,盈利比以前銳減五成。他指,報紙檔地理位置較好,不怕與便利店競爭,但最怕他們以連鎖優勢趕絕報販,「佢哋(便利店)最叻恃住 多分店向供應商施壓。個幾月前先向煙商要求細煙(非主要品牌香煙),由三十二元加價至三十四元,仲話如果唔逼報販一齊加,佢哋就全線唔賣,好彩供應商仲想 保留生存空間俾報販無應承佢,咁我哋即時找數,佢哋要有三個月數期嘛,而且不能讓佢哋獨大,佢哋最後亦罷手無全線唔賣。」

香港報販協會副主席鄧入明承認,深水埗、旺角兩區報檔被迫跟隨便利店減價,報檔無肉食,檔販數目已由去年的六百間減少至五百間,「有人試過一千蚊出租都無 人做」。他認為租金上升,城市規劃等,都造就報檔沒落,因為一些新屋邨並無預留位置予報販經營,所以並無報紙檔。而便利店又經常追擊報販,「試過有個啞巴 喺沙田第一城開報紙檔十幾年,見人哋搵到食,前兩年佢左手邊就多咗兩間7-11,右手邊又開咗間OK,結果佢搵唔到食,唯有結業。連呢啲低工種都無得做, 你叫低下階層點生存?」

7-11集體回憶

1927:7-11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創立

1946:為標榜營業時間由上午7時至晚上11時,正名7-Eleven,後改為24小時年中無休營業。

1981:全港首間7-11便利店於跑馬地開業

1983:開始在香港拓展特許經營業務,以「梗有一間喺左近」為集團口號打響招牌,深入民心。

1987:主要銷售罐頭、清潔用品等家用產品,並補上口號「在你左近嘅家庭用品店」。

90年代:在店內推出微波爐點心,大受歡迎。

2001:與突破機構合辦徵文比賽,出版散文集《71種心情=71個故事》。首間售賣魚蛋等小食分店於沙田開幕。

2004:9月以1.05億元從SCMP集團收購地利店全線87間分店,加上早前收購擁有港鐵將軍澳線及東鐵線便利店專營權的世昌便利店,分店總數由510間增至597間。同年展開浪接浪的精品換購潮。

2007:全線換裝修,換上木紋牆身及暖色系裝修,增加親切感。

2008:換上新口號:「你間7-11喺邊?」,大賣歸屬感,並與商業電台903合辦「7-11同我的故事」招募活動。

2009:宣布目標將分店數目增至過千間。

2010:以平均每星期開一間的速度擴展,現有分店九百七十多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95

星晨急便停運 加盟商喊冤「40萬剛交就倒了」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29/wNNDE5XzQxMzYwNg.html

星晨急便被爆出因資金鏈斷裂全面停運後,可能面臨官司。

有媒體報導指,200多名加盟商打算4月前往北京集體起訴星晨急便。

昨日,羊城晚報記者聯繫上最後一名簽約加盟星晨急便的楊先生,對方稱自己是「最冤加盟商」,「出事後星晨急便董事長陳平不回短信不接電話,估計我投入的40多萬元都『打水漂』了」。

40多萬元打水漂

山東的楊先生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他去年12月15日與星晨急便簽約加盟,今年1月6日打的款。為了加盟,至今他已經先後投入了共計40多萬元,其中約27萬元是交給星辰急便的,包括加盟費、預付費和物料等費用。

另外,他自己註冊公司、招募員工等又花費了十多萬元。星晨急便被媒體爆出倒閉之後,他一直不停地聯絡該公司的人。無奈該公司所有員工都表示自己已被解僱,還被公司欠薪,讓他直接找董事長陳平,然而陳平的電話「一直沒有接,短信也不回」。

楊先生表示,自己起初發短信給陳平,說的都是鼓勵的話,因為「他有這麼多年的經驗,只要是真的想繼續做下去,我相信大家(加盟商)也不會失去信心」。可沒想到和以往一接到短信就回的作風截然不同的是,這次陳平連一個短信都沒回覆,楊先生開始心灰意冷。

「後來我聽北京的加盟商說,其實在春節前,星晨急便在朝陽區的辦公室就已經搬到中轉場了。大概在2月22日或23日,中轉場那邊的東西也全部搬走了,公司員工就地解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59

糖百府財困加盟商陪葬

2012-11-08  NM  
 

 

人氣甜品店糖百府○八年憑台式雪花冰打響名堂,全盛時期以特許經營模式,在本港開逾十二間分店,更發展至內地及馬來西亞;不過,風光背後原來運作一團糟。有加盟店向本刊力數糖百府既提供發臭食材、又指總公司竟以加盟店名義向外借錢,更私自推出團購優惠吸金。

本刊找到連月龜縮的糖百府創辦人李文斌,他承認因經營不善,已經「乜都蝕曬」,更在加盟店老闆不知情下,私自將名下的分店賣盤給債權人。

「當初就係無乜經驗搞食肆,先諗住搵糖百府搞特許經營。」彭先生和楊先生去年一心想著創業,以為以特許經營方式做生意可以彌補經驗不足,於是分別投資了逾一百萬元,加盟糖百府,分別在奧海城和尖沙咀The ONE開設分店,殊不知開業僅一年,二人都已先後蝕到「渣都冇」,只剩下一肚火:「根本就好似個局咁,氹你投資,之後就攞你啲錢去幫自己還債!」他們向記者大數糖百府三宗罪。

一、食材發臭

彭先生投資的奧海城分店在去年七月開張,但開業不夠三個月,問題即浮現,「當初簽約,合約寫明總公司會供應食材,再喺每月營業額抽番24%當做食材費用,但佢哋可以一個禮拜斷幾次貨,連棉花冰、心太軟、焦糖燉蛋呢啲主打嘢都成日冇貨。去到後期啲食材更加來歷不明,就咁求其搵個膠袋封住就算。試過成包芝麻糊,無生產日期,又酸又臭,最後惟有自己出錢搵供應商買,食材錢佢就照攞,貨就永遠都唔齊!」

二、以分店名義借錢

彭先生愈說愈氣憤,直指總公司連三萬元的出牌費亦「落格」,「一早傾好百三萬包曬加盟費、出牌(食肆牌)同裝修,點知到開張嗰日先知間鋪裝修唔合規格,冇可能出到牌!最慘係叫極佢哋都唔整,拖足大半年都冇聲氣,逼住要自己出錢再搵裝修師傅搞番掂,咁先出到牌。」他更指,總公司在毫無通知下,擅自以其分店的名義,以「未來所收卡數」做抵押,向一間叫「預資有限公司」的財務公司借貸一百萬元,「突然收到律師信,先知佢攞咗我間鋪去同間貸款公司預支咗一百萬現金,拖咗幾個月都冇還!當初我都覺得奇怪,做嗰幾十蚊生意,使乜申請Visa?原來係借我間鋪過橋再同人借錢,好彩我冇用過部Visa機咋。」彭先生指,總公司突然在其分店加設了Visa機,原來總公司的貸款,是每月以Visa機的收入自動轉賬去清還,換言之,若彭先生以Visa機收錢,變相是為總公司還錢。

三、私推團購吸金十萬無分錢

The ONE分店的老闆楊先生,亦同樣被總公司揸乾。The ONE分店的租約是由總公司簽訂,而每月他會向總公司繳付租金。「我試過明明交曬租,但佢哋冇幫我交俾商場,搞到商場追我數,都唔知佢哋攞咗我啲錢去做咩!」不過,最令他氣憤是,總公司竟忽然搞團購,更以團購名義擸取了近十萬元現金,「失驚無神話搞團購,佢同Groupon(團購網站)分咗錢之後,一路冇分番錢俾我,幾千張coupon,差唔多有十萬蚊。」原來總公司與團購網站推出優惠,以二十元購買面值四十五元的優惠券,但優惠券的收入卻沒有與分店攤分,楊先生指其近月只能做蝕本生意,「個個客拎張coupon嚟,唔通我話唔收咩?惟有蝕住幫佢做!」

欠稅欠租無牌經營

除加盟店外,供應商及裝修師傅亦數臭糖百府。○八年開始幫糖百府各分店裝修的朱師傅,拿著大疊支票向記者咆哮,「上年開始,佢哋俾親我嘅支票全部都彈票,前前後後欠落六十四萬!到近呢幾個月,佢哋直頭失蹤埋,完全搵唔到佢哋!」另外,涼粉供應商Billy亦指糖百府「個朵臭曬」:「成行都知佢哋最叻拖數!正常食肆一般都係拖一至兩個月,但佢兩兄弟可以拖足半年,而家欠我六萬蚊仲未還!」本刊翻查法庭記錄,糖百府近一年已多次因欠租欠稅等問題而被告上法庭。上月初,稅務局便入稟追討糖百府近四年的利得稅近九十萬。本年初,糖百府亦分別有三間分店因欠租而被入稟法庭。另外,今年三月,糖百府在旺角黑布街總店因多次無牌經營及無牌製造甜品雪花冰,被食環署票控,法庭當時指其已有三次無牌經營的前科,故重罰一萬元。

「而家蝕曬o架喇!」

糖百府在○八年由李文斌、李文浩兩兄弟創辦,各債主及加盟店都指兩兄弟近月避債失蹤,亦拒絕接聽電話。本刊追尋月餘,終於在大埔太和邨找到兄長李文斌。曾經風光一時的李文斌,現在寄住於母親的太和邨公屋單位內,記者問他關於糖百府欠債及經營不善等問題,他竟直指:「而家蝕曬o架喇!」面對加盟者指控他未有協助申領牌照,以及以分店名義借錢,他竟賴皮回應:「(無牌經營)到而家so far都冇罰過錢。至於借錢問題,由始至終都冇要佢哋還錢,係我用糖百府名義借錢咋嘛,條數都唔使佢哋孭;至於團購條數,就係因為未計清楚啫,計完就會俾番錢佢哋!」他又自稱現在失業,只能靠打散工維生,又謂已盡最大努力還債,指自己早前跌了電話,所以債主找不到他,並非刻意失蹤,「你睇到欠個數都唔係大o架,全部都係幾十萬,加埋都係百零萬。我而家搵緊工,如果佢哋連我搵緊工都仲唔體諒,咁我都冇辦法。」他更發晦氣指︰「我如果清盤,佢哋一早連渣都冇曬呀!」

名下分店已賣盤

至於失敗原因,他推說是由於這兩年發展過急,流動資金不足下,仍急於到內地開分店,結果周轉不靈,被迫賣盤還債。他指,目前他名下五間糖百府,包括當初發跡的旺角黑布街總店,都已轉名給債權人,「香港租金太貴,加親租都四、五成,根本就好難做。諗住返大陸開拓新市場,點知資金周轉唔到,每個月蝕幾十萬!」根據資料,旺角三間糖百府分店、西貢及The ONE分店,在今年八月轉由瑞生投資有限公司持有。李文斌早年經營家族珠寶生意,惟○八年不敵金融風暴,他與弟弟李文浩當時以僅餘資產搏一鋪,轉搞甜品店,結果成功憑台式雪花冰殺出血路,令糖百府成為人氣甜品店,風頭一時無兩。兩兄弟翻身成功後,大搞特許經營,擴充業務,曾經在兩個月內增開八間分店,高峰期在港有逾十二間分店,內地有近十間分店,遠至上海、深圳、廣州、成都、貴陽、廈門等地,又以高價把馬來西亞的經營權賣斷予當地公司。李文斌去年初接受報章訪問時更雄心萬丈地表示:「因為做生意要講noise,所以搵人加盟。」不過加盟者卻踩入了這個無底深潭,奧海城分店在上月結業,The ONE分店由於商業登記是由總公司持有,所以亦由債權人接手,債權人要求該分店的加盟者楊先生重新簽訂合作協議及再繳交加盟費,故楊先生已退出經營,百多萬投資化為烏有。律師伍家賢提醒,特許經營加盟者在跟總店簽訂合約時,應清楚列明權責,「一早寫定租約、食材、商業登記由邊個負責,咁萬一總店出事,加盟商所受嘅影響都少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99

上島咖啡上演全國關門大戲 重收錢輕管理加盟商紛紛退出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15/930223.html

近年來,全國的上島咖啡都在上演關門大戲,據公開信息顯示,成都的上島咖啡從高峰時的20家店銳減到12家,天津也從高峰時的70余家減到不足40家。曾經是咖啡連鎖界一張王牌的上島咖啡為何風光不再?

一個月前,原上島咖啡梅市口店悄然掛上了“伴島咖啡”的招牌。咖啡店工作人員介紹說,更名原因是退出了上島咖啡的加盟,改為自營。不久前,位於北三環勝古家園的一家上島咖啡店也退出加盟,轉為自營後咖啡店更名為“DEMETER 豐收館”。而位於和平里西街的上島咖啡店如今也已更名。這幾家加盟商的退出絕非個案。近年來,全國的上島咖啡都在上演關門大戲,據公開信息顯示,成都的上島咖啡從高峰時的20家店銳減到12家,天津也從高峰時的70余家減到不足40家。曾經是咖啡連鎖界一張王牌的上島咖啡為何風光不再?

加盟商紛紛自立門戶

7月11日,記者來到位於豐臺區梅市口路的原上島咖啡店發現,咖啡店的招牌已經從原來的“上島咖啡”更換成了“伴島咖啡”。咖啡店工作人員介紹說:“一個月前更換的招牌,原因是退出了上島咖啡加盟。”

除了招牌上的名字更換以外,咖啡店的裝飾風格、商品價格等基本保持不變。在前臺收銀處,仍保留著上島咖啡梅市口店的訂餐卡,以及與北京天王星量販KTV千禧旗艦店合作的免房卡。

與“伴島咖啡”不同,另一家退出上島咖啡加盟的“DDEMETER 豐收館”,目前的招牌仍然是“上島咖啡”,不過店內飲品及設施已經全部更新。該咖啡店工作人員表示,咖啡店轉為自營後,老板引入了“咖啡邦”服務平臺,並對店內的飲品價格及硬件設施進行了重新打磨,新招牌現在正在趕制中。

就加盟商退出情況,北京商報記者致電上島咖啡總部聯系采訪,對方稱自己只賣咖啡豆,沒有部門與媒體對接。隨後,記者以咨詢加盟為由,輾轉聯系到上島咖啡北京分公司加盟部經理甘先生。據他介紹,公司目前的加盟政策是四年收取49萬元加盟費;四年之後如果續約,加盟費降為三年16萬元。他透露,目前一家運營了十年的加盟商正想要轉兌加盟店,由於之前的加盟費用還沒到期,如果現在接手加盟店,可免除四年49萬元的加盟費用。

創立於1968年的上島咖啡最初在臺灣只是一家街角小店。30年後的1998年,創始人陳文敏將其帶到內地,並在海南開出內地第一家門店。為了拓展內地市場,上島咖啡的八位股東采取分區經營。在加盟費利益的驅動下,上島咖啡被各大股東拓展到全國各地。但簡單的加盟模式令各分公司只能獲得初次加盟費以及後期續約費,但無法分享其日常經營收益,於是各大股東紛紛在利用上島咖啡品牌的基礎上創立新品牌,升級加盟模式。其中,陳文敏又創立了兩岸咖啡,股東之一的王陽發創立了迪歐咖啡。股東們專註打造與上島咖啡直接競爭的全新品牌,加盟商成為了上島咖啡的真正支撐。

松散合作關系遭詬病

經常光顧上島咖啡的顧客可能知道,雖然全國3000多家門店都掛著同樣的招牌,但在每家店享受的服務卻是各不相同,全靠加盟商自己施展十八般武藝,甚至連咖啡豆的進貨渠道都可以自己做主。正是這種重收費、輕管理的松散加盟模式導致加盟商紛紛退出。

伴島咖啡方面告訴記者,之前與上島咖啡的加盟關系是只要給錢就行,每年要交5萬-6萬元,其他的包括員工培訓、技術支持都不管。老板覺得這個錢花得冤枉,所以就退出加盟了。“初始加盟費用是20萬-30萬元,此外,每年還要交5萬-6萬元的加盟管理費。初始籌備的時候,進貨全部要用上島咖啡的,他給的貨都特別貴,起碼比外面要貴50%。”

對加盟商所說的沒有培訓,上島咖啡方面承認:“員工培訓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做過了。”不過甘先生解釋,在正式加盟後,公司會向加盟店派駐經理、廚師,並由經理招聘服務人員。當然,這些人員的工資需由加盟商支付。後期遇到經營問題,公司方面可以予以輔助,並且可以調換相關技術人員。

對於加盟商指責的從公司進貨價格高出市場價的情況,甘先生承認,上島咖啡提供的咖啡豆價格確實比市場略高。但他表示,上島咖啡豆是在國外集中采購,然後在上海總公司的食品廠烘焙,因此質量比較有保障。甘先生同時表示,由於協議規定加盟商是自主經營的,公司不會幹涉。有些加盟商會從公司進貨,但有些加盟商為了降低成本也會從其他渠道購買咖啡豆。而對於加盟商的食材采購,公司約束得也不是太嚴。“從開始在北京做加盟,就是以這種方式。整體風格上有個大致統一,經營上每個區域有不同需求。”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島咖啡店辦的儲值卡並不通用。之前曾有消費者因加盟店跑路儲值卡無法使用與上島公司發生糾紛。對此,甘先生解釋說:“合同里面規定公司不約束加盟店的經營,儲值卡只能是單店自己辦,公司對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其他店是不能通用的。”但不少消費者表示,上島咖啡在辦卡前並未向消費者提示門店之間不能通用。

末路態勢凸顯管理短板

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加盟有兩個渠道盈利:一個是加盟費,另外一個是食材的采購。如果上島咖啡的加盟店有自行采購權而不是總部集采,說明其加盟體系已經失控。

近年來,星巴克、COSTA等外資咖啡品牌大舉進軍中國市場,數量紅海引申出了價格、運營以及門店管理等問題。在朱丹蓬看來,上島咖啡近幾年始終在吃品牌的老本,沒有明確的品牌規劃和重新定位。此外,上島咖啡的消費人群與星巴克、太平洋咖啡等出現重疊,當其他品牌不斷完善服務及店面管理的時候,更加凸顯了上島咖啡的管理短板。“咖啡行業高速擴張的年代已經過去,行業的替代者也有很多。上島咖啡走到今天,在中國市場已經呈現末路態勢了”,朱丹蓬說,“特許加盟是市場快速擴張的方式,但現在的問題是如何管控這個度,公司治理、組織架構及硬件、門店的精細化管理都要跟上。”

此前,在中歐商學院20周年校慶特別活動上,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劉強東也曾以上島咖啡為例,對服務行業的加盟模式提出質疑。“五年之內全國幾千家上島咖啡,老板就坐等著收加盟費,但是迄今為止沒有做成中國的星巴克。加盟,不用去選店、不用去培訓、只要去收加盟費,數錢最簡單,但是這種商業模式在中國,有違消費者的利益。”咖啡業研究員、鉑瀾咖啡學院創始人齊鳴認為,前期加盟模式太過成功,讓上島咖啡過於依賴品牌加盟這一模式,從而陷入了“船大掉頭難”的窘境。

“上島咖啡並非沒有展開自救的機會。”咖啡時間創始人李偉此前表示,首先,商務模式或者休閑模式的定位需要清晰。其次,近年來國內咖啡消費持續上漲,加盟重心可以逐漸轉向三四線城市。

(原標題:《重收錢輕管理加盟商紛紛退出 上島咖啡走下神壇》)

  • 北京商報
  • 李怡
  • 徐慧 張致寧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79

【重磅】華住遭遇加盟商糾紛!董事長:要用愛對待加盟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940.html

經濟型酒店這一陣實在處於多事之秋。繼如家遭遇“和頤事件”、加盟商糾紛之後,又一家本土大型連鎖酒店企業——華住也遇到加盟商風波。

第一財經記者5月24日獲悉,近期有部分華住系的加盟商赴華住總部,就近距離開店、管理問題、“霸王條款”等“討說法”。華住方面正逐步化解上述矛盾,甚至出臺近距離布點限制等一系列措施。

華住創始人、董事長季琦表示,其十分理解加盟商的狀況,要用愛來和加盟商溝通,對於的確非常困難的加盟商,華住方面會給予適當的幫助。

加盟商的五大質疑

與如家的加盟商提出的“近距離內部競爭”、“管理支持不夠”等類似,此次對華住表示不滿的加盟商提出了與如家加盟商非常相像的五大質疑。

部分加盟商透露,首先,在部分地區,華住系酒店存在近距離開店問題,這相當於攤薄了大家的利潤。第二,則存在有店長、區域經歷不尊重加盟商的現象,包括管理支持等問題。第三則是華住的加盟協議包含“霸王條款”,這讓不少加盟商難以接受;第四是關於華住加盟商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發起成立華住酒店集團加盟商全國聯合會是否獲得華住的認同;第五則是部分加盟商表示希望退出華住酒店集團,而相關合同內有一些列因此而產生的連帶責任,讓加盟者難以接受。

出臺近距離布點限制、價格預警監控

“大家可能會覺得這幾天我很煩惱,其實並沒有,我反而覺得很快樂。因為我願意和加盟商面對面交流,我也想傾聽他們的心聲,在交流中我會更加了解他們,交流是快樂的。”日前,在《波士堂》節目錄制現場,第一財經記者遇到了季琦,而其如此表述。

“華住走過了蓬勃發展的十個年頭,十年間我們的會員、門店、加盟商和 員工數量都獲得了巨大的增長,品牌價值、經營業績和市場份額穩步提升。我覺得發展到現在,我們不能僅僅用錢來衡量很多事情,而是要在心中充滿愛來看待很多事情,對加盟商就要有愛,抱著這樣的心態,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季琦表示,其也重點和一些的確非常困難的加盟商進行了商談,對於這類加盟商,華住會給予一定的幫助。

或許是這種“充滿愛”的心態,華住在近日,態度比較緩和,甚至出臺了支持加盟商的政策。

華住方面表示,回顧過去兩年,在門店布局密度、近距離門店定價問題上,尤其在一 些三四線城市的布點和定價上,的確存在一些過密過近的問題,也影響到了一些加盟業主的經營和收益。隨著市場和經濟形式的進一步變化,這個問題逐步顯得緊迫而突出。為此,經過對已開業酒店的密集度情況及經營情況的統計分析,綜合市場情況,集團決定執行最新的近距離門店布點限制政策和價格預警監控政策。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所謂《近距離布點保護政策》,具體包括匹配目標酒店百度地圖直線距離1km及2km內兄弟酒店(含中檔及經濟型品牌),統計最近半年的過夜出租率情況,選出問題酒店清單進行保護。 進入保護清單的酒店,在保護圈內不再新簽約酒店,但已經簽約,包括已經開業和即將開業的酒店,不再進行追溯。第一批保護門店共計326家(加盟店216家,直營店110家)。對開業6個月以內新店,對新開業酒店百度地圖直線距離2km以內進行保護。

《價格預警及監控機制》則以漢庭為基準,未來華住內部品牌間價格預警及管控,以目標酒店為中心,抓取周邊百度地圖直線距離2公里範圍內所有華住旗下酒店未來一段時間的綜合門市價格進行一一對比。對於不合規的酒店進行預警及管控。

支持華住加盟業主委員會

值得註意的是,華住加盟商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發起成立華住酒店集團加盟商全國聯合會,而加盟商們非常關心此舉是否獲得華住的認同。

對此,華住表示,隨著集團的不斷發展和壯大,加盟店的數量也日趨龐大。在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與矛盾,同時越來越多的加盟商有意參與到華住的共同建設中來。華住表示認同和歡迎,並將積極支持和推動組建華住加盟業主委員會,共同促進行業及企業的健康發展。

華住表示,願意協助全國加盟商建立自發組織的華住加盟業主委員會。加盟商自行推薦並選舉代表區域全體加盟商利益與聲音的加盟商代表,代表區域加盟商利益,反映訴求,監督管理,協助發展。

華住擬賦予即將成立的業主委員會如下權利:包括參與供應商推薦與評選,共同確定年度供應商池;建立內部仲裁機制,選舉加盟商代表參與到加盟店糾紛的協調與評判中來等。

或許是由於華住方面表示出支持的態度,多數加盟商目前也表示了認同。

部分加盟商表示,持續性對抗只能是“雙輸”,所有的行動均是為了解決問題:爭取到華住官方對籌委會的正式認可、與高層對業主訴求的正式回應,這是雙方共同的進步,算是階段性成果的達成。

行業弊端凸顯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其實華住此次加盟商糾紛涉及的問題在其他品牌加盟商內也存在,比如此前涉及如家加盟糾紛的加盟者就指出如家在部分區域存在近距離開店,導致內部競爭,客源流失等。而在管理方面的支持不夠以及收益等問題也存在。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經濟型酒店行業競爭已從企業外部延伸到內部,行業問題諸多,比如“和頤事件”、“毛巾門”、加盟商糾紛等,不少行業通病難以一時間解決。

“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原因在於有限服務酒店在不少地區過於發展、密度過大因此供大於求後經營下降,致使收益每況愈下,業主覺得與品牌方苦樂不均,希望企業可以建立經常性對話機制,以此為契機研究長期持續健康發展、品牌方與業主共贏的良性關系。相對而言,華住是比較認真的管理集團,但是依然很難抵擋收益最大化的誘惑,其在控制供求關系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華美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分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104

【加盟商糾紛】華住讓步:減免財務監管費、扶持困難店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351.html

在近期遭遇加盟商糾紛後,華住創始人、董事長季琦表示,要用愛來和加盟商溝通,對於的確非常困難的加盟商,其會給予適當的幫助。

第一財經記者6月13日采訪獲悉,華住果然兌現了董事長季琦對加盟商“愛的宣言”——華住決定自2016年7月1日起取消加盟合同中關於財務咨詢監管費用的相關約定。與財務監管費用相關的服務模式、雙方權利和義務也對應調整。此外還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困難門店的政策。

業界認為,這幾年經濟型酒店競爭激烈,而對於加盟商的爭奪也日益白熱化,因而此次華住對加盟商進行一定的扶持也是維護加盟商關系,希望未來能進一步發展加盟店。

費用減免

就在近期,有部分華住系的加盟商赴華住總部,就近距離開店、管理問題、“霸王條款”、“近距離內部競爭”、“管理支持不夠”等問題“討說法”。此次對華住表示不滿的加盟商提出的質疑與如家加盟商糾紛非常相像。

“可能大家會覺得我很煩惱,但其實我很快樂,我和一些加盟商進行了交談,我覺得和加盟商溝通是需要的。”季琦這樣描述其面對加盟商糾紛的態度。

日前,華住透露,繼此前出臺《近距離開業保護》及《價格預警及監控機制》兩項政策後,經該公司管理層研究並報請董事會批準,決定自2016年7月1日起,對財務監管咨詢費和會員卡銷售進行大幅度調整。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華住考慮到當前經濟形勢下行對酒店行業造成的較大影響,經集團研究決定,自2016年7月1日起取消加盟合同中關於財務咨詢監管費用的相關約定,與財務監管費用相關的服務模式、雙方權利和義務也對應調整。

具體而言,華住麾下的海友品牌的財務監管費用原本為一類城市600元/月、二類城市500元/月、三類城市400元/月;漢庭、全季、星程、怡萊的該類費用原本為一類城市800元/月、二類城市700元/月、三類城市600元/月;宜必思、宜必思尚品該費用為400元/月,在調整後上述費用一律減免。

華住進一步透露,為了充分調動各加盟店售賣會員卡的積極性,經集團研究決定,自2016年7月1日起,調整各檔次會員卡銷售分配比例。比如普卡升金卡立減100元等。同時,華住取消門店的會員卡銷售考核。華住禁止並打擊門店存在的套買會員卡的違規行為,禁止各區域針對會員卡銷售的罰款行為。

華住還計劃進一步健全加盟業主與華住的多維溝通機制,明確和細化華住對加盟業主的服務標準,並與業主委員會共同擬定華住和加盟業主合作當中雙方的行為規範。

扶持困難門店

“我和部分經營特別困難的加盟商進行了交談,在溝通中我了解到他們的確有一定的困難,對於確實存在困難的門店,我們會進行相應的幫助。”季琦透露。

而華住這次很快兌現了董事長的諾言。

華住表示,近兩年,市場下滑對酒店行業造成了較大影響,一些城市的部分門店出現了經營業績下滑甚至經營困難的情況。為幫助這些門店共度難關,華住管理層研究決定,自2016年6月1日起執行經營困難門店扶持政策。該政策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止。從2018年1月1日起,所有門店均恢複按合同約定正常收費。

具體而言,扶持對象是截至2016年4月30日,經營滿18個月的非翻牌成熟店。在過去的12個月(2015.5.1~2016.4.30)中,平均客房RevPAR(每間可供租出客房產生的平均實際營業收入)符合一定扶持條件的加盟店。比如海友的RevPAR若低於80元則加盟管理費免收,若海友的RevPAR在80元~90元則加盟管理費為4%。扶持周期為2016年6月1日~12月31日。對符合扶持政策的加盟店,華住加盟部會逐個聯系,簽署扶持協議。

讓步背後

“歸根結底,是因為近幾年本土連鎖酒店行業競爭加劇、市場飽和度和成本不斷攀升,導致很多酒店出現業績下滑或虧損的現象,因此如家、華住等紛紛遭遇加盟商糾紛。對於酒店業者而言,當連鎖門店擴張到一定規模時,需要大力發展加盟商來低成本高速擴張,也可以分攤一定的風險。”華美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認為,在競爭激烈的如今,如果引發自家加盟商矛盾,還可能使這些加盟商加入競爭對手的酒店,因此維護加盟商關系非常重要,這也是華住此次願意做一定程度讓步的主因之一。

趙煥焱進一步指出,鑒於本身是上市公司以及最近與法國雅高酒店集團合作交叉持股等,華住必須考慮維護加盟商關系和品牌形象,也要為其今後的加盟店擴張打下良好的基礎。

對於華住此次的相關費用減免和困難門店扶持政策,部分加盟商表示,的確看到了華住的誠意,但是華住的一些扶持政策也有補充說明,比如對於困難門店的扶持有一定的限制條件,不適用於截止到2016年4月30日已開業低於18個月的開業門店,也不適用於未進行全面改造的翻牌酒店。且加盟店如果發生違約等,華住有權隨時終止上述政策的執行或根據合同約定進行追責。

一些加盟商認為,減免費用是一方面,但更為重要的是如何提升收益,保障加盟業者的盈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647

7-11失控擴張 加盟商無命

1 : GS(14)@2010-09-09 21:44:11

2010-9-9 NM

7-11愛密集式開業,在人流多的地方如旺角區,便有三十多間;而在元朗這裡一條短短的街道,便有兩間 7-11及一間 OK便利店打對台。

「梗有一間喺左近!」這個 7-11的宣傳口號,曾幾何時,是不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而擁有一間 7-11,亦是不少拿老本想穩陣創業的香港人心聲。不過,隨着零售業陷入混戰,便利店愈開愈多,逼爆各區,這個加盟 7-11賺大錢的美夢最終告終。
7-11為了增加市場佔有率,近年以平均一星期開一間的速度,在全港九新界狂開分店,再以特許經營方式出讓予加盟商。現已有九百七十多間,有的正正開在另一加盟店的對面或轉角,大大攤薄既有加盟商的利潤。不少拿出五十萬血汗老本的加盟商,扣除自己人工,每月原來只賺一、兩千元!還要換來總公司不良營運下的一肚氣。


7-11逼爆旺角

今年五十多歲的陳小姐(化名),本來與家人經營電腦生意,由於電腦型號愈推愈快,他們難以緊貼潮流維生,遂想到找家族中人來另立一門穩定生意,「我哋唔求賺好多,只係想有穩定嘅收入保本,所以想起加盟 7-11。」
陳小姐經多次面試及三個月培訓,過五關斬六將,才獲 7-11首肯加盟,「佢哋先搵地方開鋪,經營一年左右再抽出來俾加盟商揀選。」陳小姐最後選擇了荃灣區一間分店;交了四十多萬連加盟費的費用,換來每月賺萬多元(連陳小姐落場當經理人工),雖然少但尚算穩定,豈料數個月後,對街轉角竟然開多了一間 7-11,即時攤薄其利潤至數千元。

唔理感受 話開就開
「簡直趕狗入窮巷!我哋質問 7-11點解,佢哋只係話佢哋唔開都會有其他便利店開。我都知做生意有風險,但呢啲係 7-11自己做出嚟嘅人為風險,我哋唔接受囉!依家不但出錢打工,仲一啲都唔受尊重!」原來根據加盟商與屬牛奶公司旗下的 7-11總公司所簽訂的合約,並無限制總公司不可在加盟商經營的分店附近再開店,結果在同區甚至同一條街上開多間 7-11並無違約,但卻大大攤薄每間店的利潤。
加盟商與總公司的營運模式,是總公司負責租金,但加盟商要向總公司入貨,然而身為前線工作者的加盟商,卻無權因應情況去決定入貨量和擺貨形式,「總公司只猛推佢哋賺得較多嘅貨,未有考慮唔同分店嘅存貨量和銷售表現去分貨,好多時興緊嘅新貨未能第一時間上架,但舊貨又逐個月囤積。」其中一位加盟商不平道。
加盟商還需要負責各種器材用具的維修和更新,但是貨源卻須向 7-11總公司訂購,「佢哋會用啲已停產型號嘅貨尾,以高價賣俾我哋。」另一名加盟商不忿道。好像一款雪櫃零件,總公司定價八百多元,但市價只需三百多元,又如另一同款閉路電視,於「生活易」網上商店才售九百元,連送貨加五十元,但總公司的報價是一千九百多元,送貨須另加二百五十元,價錢比市價高出一倍有多。但因着「合約精神至上」,加盟商唯有無奈接受這些「魔鬼」價格,並對一切經營策略逆來順受。


現時售賣小食的「熱賣點」,由 7-11旗下的 Food Team經營,加盟商可選擇由自己經營,但只限在營業額一千元以下的「熱賣點」,而食物來貨亦規定由 7-11提供。


○七年七月, 7-11與滙豐銀行合作推出便利店捐款服務,圖中為今年五月退任的 7-11前 CEO張家榮(左),與滙豐總經理梁高美懿(中)出席該活動。

毛利每況愈下
多年前由 7-11掀起的報紙減價戰,最初由旺角開始發炮減價一元,對於此舉, 7-11從沒有以電話、電郵等任何形式通知加盟商,「無信無會議 o架,嗰日返到鋪頭一開收銀機先發覺啲價錢唔同晒,佢哋將新嘅價錢入晒付賬系統就當係話我哋知。」加盟商回憶道。
7-11並於○九年將特許經營商會會議由每兩個月一次減至每半年一次,令反映意見的渠道一再減少。每月結算時,部分特許經營商所計出的毛利率為百分之二十二至二十四,都比總公司所計出的平均每間百分之二十八為低,但總公司從不解釋如何得出數據。由○九年起,加盟商的毛利每況愈下,香煙加稅和貨品價格數度調高後,毛利亦不升反降。今年三月春茗時,行政總裁張家榮在台上欣然宣布 7-11賺大錢慶功,台下一眾加盟商恨得咬牙切齒,有人更說:「如果唔係有五年約,我一定上台打佢一身!」


7-11一直以擴展速度及分店數目為傲, 06年第 711間分店開幕時,亦擇日 7月 11日作宣傳。


華潤創業旗下的 Vango於 07年亦加入便利店混戰,目前分店三十多間,成為第三大。

分租外判 無權「 say no」
最離譜是總公司找外判商「入侵」加盟分店的地方。大部分 7-11現有賣魚蛋、腸仔等小食,皆由總公司找外判商經營,小食檔名「熱賣點」。只要總公司要求,加盟商就要騰出地方,形同「分租」,卻無權「 say no」,而且「熱賣點」的食牌費、水電費和維修費亦要加盟商支付,收回的只是其銷售額約一成利潤。
上月 7-11終止了與「熱賣點」外判商亞洲激成長達十年的合作,其實當初加盟商對「熱賣點」外判予亞洲激成有否牴觸合約亦存在疑問,開設「熱賣點」令原本已細小的店面更狹窄,加上「熱賣點」員工被亞洲激成拖欠薪金、又欠供強積金、欠勞工假期、欠有薪年假,問題多多,「最長一次試過三個月無糧出啊!一個星期返足七日,農曆年由年初一返到年初十幾,又話人工雙計,到出糧時又當無事發生。」一名前亞洲激成員工訴說。於是「熱賣點」員工起來罷工遊行、遲到、曠工,最終影響加盟店營運,釀成終止合作收場。現時「熱賣點」已交由 7-11總公司旗下的 Food Team接手,亦新推出加盟商同時經營「熱賣點」的計劃。

梗有多間喺左近
從八一年首家 7-11登陸香港後,二十九年來, 7-11的分店數目便有如失控般擴張,由○三年直至前 7-11香港及澳門行政總裁張家榮於今年五月退休時,分店數目已在七年間由四百八十三家狂升至九百七十五家,近年更是以每星期一間速度極速擴展,現時其中六百多間已變為加盟店。新一任 7-11行政總裁的職位由 Tim Chalk繼任,他亦曾任牛奶公司企業品牌總監、香港及澳門 7-11商品銷售及市場總監。最新的 7-11口號是「 Collective Strength, Leading through 1,000 Stores」,意即以集體的力量共同邁向一千間分店。而這邁向一千家分店的鋪租,正正由 7-11總公司所負擔,單單於旺角的三十多個鋪租已是天文數字,加上不斷加租及同業競爭,唯有在入貨費和維修費向加盟商「開天索價」,彌補昂貴租金,形成惡性循環。
陳小姐以及其他多名加盟商,對局面已打定輸數,故私下結盟並走出來揭發 7-11的「暴行」,「我哋加盟商好多係中年男人,搵萬幾元要養起一頭家,好大壓力的;俾總公司欺壓,覺得好屈辱!」一名加盟商說。但由於怕對合約有任何牴觸,令總公司藉口沒收他們二十萬元「貨底錢」(即加盟時的入貨錢,在加盟合約完結後會退回),故憂心曝光。向記者展示的證據都由不同加盟商保管,以圖分散風險,就如驚弓之鳥。
加盟商多方與總公司聯絡以洽談商討解決事件,但很多時只能到達留言信箱。記者就事件亦致電牛奶公司北亞區董事麥瑞瓊,留言後亦未有得到回覆。

便利店比併
7-11
幕後經營者:牛奶公司(新加坡上市)
開設年份: 1981年
分店數目: 975家(約 600家為特許經營,其餘屬牛奶公司旗下)
現時口號:你間 7-11喺邊?
賣點:售賣思樂冰,亦設手提電話充電服務
新近推廣:購物滿$20,有印花一個,之後每$10再得印花一個,憑十四個印花可免費換領一款 Paddington Bear毛公仔。

OK
幕後經營者:利亞零售(創業板 8052)
開設年份: 1985年
分店數目: 308家(全屬利亞旗下)
現時口號:轉出新鮮感
賣點:設「麵包廊」售賣聖安娜麵包,並設自動提款、噴射飛航船票售賣及預訂紅酒、鮮花等服務。
新近推廣:每次購物滿$50港元,即可獲 OK點數 Online點數卡一張,客戶可 24小時於網上以累積的 OK點數換購禮品,如遊戲光碟及雪糕等。

Vango
幕後經營者:華潤創業( 291)
開設年份: 2007年
分店數目: 34家(全屬華潤旗下)
現時口號: always for you
賣點:特別開設日本食品專區「日本祭」,獨家供應壽司外賣,另設自選軟糖專區(夾糖)。
新近推廣:無

零售業陷混戰
對於 7-11無限度擴展惹來加盟商不滿,中文大學市場學系教授冼日明稱,其動機明顯只着眼於公司盈利,由於租金由牛奶公司支付,相信經營者計算過客流量足夠維持一間店鋪營運才會再開分店,但卻忽略了在附近原有加盟商的生計,「做生意除咗賺錢,仲要講求企業責任,加盟商係合作夥伴,如果只有你自己賺到錢,佢哋賺唔到,最終都會無人肯加盟,敗壞咗個口碑,最後仲會由想擴展變成影響未來發展添!」
香港 7-11是全球 7-11家族中密度最高的,據二○○七年統計,香港平均每一點三八平方公里便有一間 7-11,經過去三年狂開催谷下,今時今日更誇張,在油尖旺區短短一條佐敦道便有四間,單單旺角區亦有三十三間,部分與另一間打對面,有的更只在另一間的轉角位。
至於 7-11的主要對手、一直由利亞零售持有的 OK便利店,八五年開始業務,目前有約三百間,雖然分店數目一直被壓住,但兩間便利店在其他方面競爭得你死我活。除了在一些主要街道爭靚位、爭人流外, OK便利店請來 DJ森美賣廣告大打年輕人市場,又將旗下聖安娜餅店的新鮮出爐麵包,放入 OK便利店售賣,方便上班上學顧客購買。而 7-11除以「二對一」分店(即在 OK便利店左右兩邊開店)夾擊 OK,亦換上「你間 7-11喺邊?」作為口號,向消費者大賣親切感。利亞零售去年盈利九千萬元,其中便利店業務中,香港及其他分部溢利一億元,即平均每間三十三萬元。而牛奶公司則沒有在年報中分拆香港區 7-11營業數字,只表示情況 struggled(艱難),有加盟店平均每月只賺萬多元。與此同時,近年華潤集團亦搶入市場,○七年起開設便利店 Vango,現在約三十多間,陷入混戰。


○二年, 7-11於港九新界三間指定便利店,免費向市民派發合共三千個飯盒,引發市民排隊「搶飯」。


范廣信指,便利店經常以連鎖經營優勢趕絕報販,多年前在旺角區帶頭減報紙價至 5元,不少報販因而結業。

報紙減價 報檔式微
便利店不斷擴展,同樣主力賣報紙及香煙的報紙檔,生意可謂首當其衝。「本來便利店放報紙喺門口主要為『拉客』入鋪買啲毛利高嘅嘢,對我哋影響唔大,但前幾年開始佢哋首先將報紙減價至五蚊,我哋要跟住減,出現惡性競爭,就執咗好多檔嘞!」在旺角銀行中心地鐵出口,經營報紙檔十五年的范廣信稱,自從便利店帶頭減價,全個旺角報紙檔跟隨,盈利比以前銳減五成。他指,報紙檔地理位置較好,不怕與便利店競爭,但最怕他們以連鎖優勢趕絕報販,「佢哋(便利店)最叻恃住多分店向供應商施壓。個幾月前先向煙商要求細煙(非主要品牌香煙),由三十二元加價至三十四元,仲話如果唔逼報販一齊加,佢哋就全線唔賣,好彩供應商仲想保留生存空間俾報販無應承佢,咁我哋即時找數,佢哋要有三個月數期嘛,而且不能讓佢哋獨大,佢哋最後亦罷手無全線唔賣。」
香港報販協會副主席鄧入明承認,深水埗、旺角兩區報檔被迫跟隨便利店減價,報檔無肉食,檔販數目已由去年的六百間減少至五百間,「有人試過一千蚊出租都無人做」。他認為租金上升,城市規劃等,都造就報檔沒落,因為一些新屋邨並無預留位置予報販經營,所以並無報紙檔。而便利店又經常追擊報販,「試過有個啞巴喺沙田第一城開報紙檔十幾年,見人哋搵到食,前兩年佢左手邊就多咗兩間 7-11,右手邊又開咗間 OK,結果佢搵唔到食,唯有結業。連呢啲低工種都無得做,你叫低下階層點生存?」

7-11集體回憶
1927: 7-11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創立
1946:為標榜營業時間由上午 7時至晚上 11時,正名 7-Eleven,後改為 24小時年中無休營業。
1981:全港首間 7-11便利店於跑馬地開業


1983:開始在香港拓展特許經營業務,以「梗有一間喺左近」為集團口號打響招牌,深入民心。
1987:主要銷售罐頭、清潔用品等家用產品,並補上口號「在你左近嘅家庭用品店」。

1987年
八十年代初期, 7-11仍在標榜特價貨品。此圖為八五年的經典廣告,一身偵探打扮的神秘人在 7-11店內外大喊「抵喎」等口號。

90年代:在店內推出微波爐點心,大受歡迎。
2001:與突破機構合辦徵文比賽,出版散文集《 71種心情=71個故事》。首間售賣魚蛋等小食分店於沙田開幕。
2004: 9月以 1.05億元從 SCMP集團收購地利店全線 87間分店,加上早前收購擁有港鐵將軍澳線及東鐵線便利店專營權的世昌便利店,分店總數由 510間增至 597間。同年展開浪接浪的精品換購潮。
2007:全線換裝修,換上木紋牆身及暖色系裝修,增加親切感。
2008:換上新口號:「你間 7-11喺邊?」,大賣歸屬感,並與商業電台 903合辦「 7-11同我的故事」招募活動。
2009:宣布目標將分店數目增至過千間。
2010:以平均每星期開一間的速度擴展,現有分店九百七十多間。
2 : 鱷不群(1248)@2010-09-09 22:45:20

Seven開到顛,甚至可以一個領匯商場開3間

我考慮過買入利亞,被Seven嚇到不敢
3 : GS(14)@2010-09-09 22:50:09

2樓提及
Seven開到顛,甚至可以一個領匯商場開3間

我考慮過買入利亞,被Seven嚇到不敢


我那邊至少有3間OK,2間7-11....
4 : wky(5)@2010-09-10 17:14:32

實在多到離譜 密度減一半就差不多
5 : GS(14)@2010-09-11 09:16:47

4樓提及
實在多到離譜 密度減一半就差不多


我都覺得少一半會好D,但盈利增長嘛
6 : greatsoup38(830)@2013-08-03 13:34:47

http://industry.caijing.com.cn/2013-08-02/113122007.html
網綜合報導】據美國《赫芬頓郵報》8月1日報導,正值日本零售巨頭7-Eleven便利店著手大規模和快速擴張之際,該公司收到了一份將會影響該計劃的集體訴訟。該訴訟稱,公司對特許經營店管理過於嚴苛,以至於特許經營店店主感覺成了員工而非門店擁有者。

  本週早些時候,在新澤西州法院提出的集體訴訟中,五位特許經營商稱,7-Eleven控制著他們的商店,甚至包括室內溫度、產品價格和員工工資。此外,儘管特許經營商在這些商店投資幾十萬美元的資金,未經公司許可,他們不能從商店的賬戶中回收資金。於是,即使特許經營商們承擔著小企業主的金融風險,他們卻實際扮演著員工的角色。

  根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的規定,在一個典型的特許經營關係中,被特許人支付一筆費用並和公司分享利潤,由此獲得在公司的品牌下營運的權利,並得到一些相關幫助。該模型使得被特許人投資者承擔比獨自創業較小的風險。但是作為交換,母公司通常會在其授權的商店控制某些方面,如外觀、產品銷售的種類和設置銷售目標。

  Roger Schmidt是Taco Bell和肯德基特許經營店的前東家,同時也是一位特許經營法律專家,他表示,7-Eleven的做法是「反常」的。

  國家就業法律項目一位專職律師Sarah Leberstein表示,如果該訴訟反應的是事實,那麼這就體現了部分「趨勢」----快餐連鎖店對其特許經營店的嚴苛管理。他說:「根本問題在於,特許經營商是否真的是自己經營自己的企業。在很多情況下,公司給特許經營商帶來財政負擔,卻不給予一定程度的獨立。這並不是真的創業,他們也不是利用自己的投資獲益。」

  Schmidt說:「這些特許經營法律訴訟是有理由出現的,而且還將繼續出現。」(實習編譯:肖雪, 審稿:李娜) 免責聲明版權作品,未經環球網Huanqiu.com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陳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679

7-11失控擴張 加盟商無命

1 : GS(14)@2010-09-09 21:44:38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79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6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