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海爾員工論壇最熱帖:張瑞敏致創客的一封信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7/148011.html

i黑馬註:距離明年1月8日“海爾全球創客大會(HGEC)暨海爾創業三十周年慶典”還有42天。值此之際,海爾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親筆寫下了《致創客的一封信》。文章甫出,即成為海爾員工論壇最火的帖子,張瑞敏在這封信中回顧了海爾過往崢嶸三十年,傳達了海爾希望成為“時代的企業”的決心,與此同時,他也向全球創客發出了邀請,希望每一位創客都參與到海爾的開發與創新中。

致創客的一封信張瑞敏


\人類社會的每一次繁榮進步都離不開科技的突破,但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飛躍發展更離不開思想的解放。當互聯網帶來指數科技的繁榮,我們又一次站在了時代的風口,就在大工業發展正在把每一個個體變成機器部件的最危急關頭,時代列車轉入一個新的軌道,“零距離”、“去中心化”、“分布式”的互聯網思維把我們帶進一個充滿生機與挑戰的人人時代,一個人人創客的時代。

歷經三十年的創新發展,海爾從一個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成長為今天的全球白電第一品牌,在全球,海爾擁有數以億計的用戶,每天,十幾萬臺海爾產品進入全球市場。人類工業文明的先進成果成就了海爾的今天,讓海爾得以在短短三十年的時間走過傳統發達國家企業百年的道路。我們追上了曾經奉為經典的榜樣,同時也失去了可資借鑒的標桿。面對新的挑戰,我們剩下唯一沒有被時代拋棄的武器是永遠的兩創精神,永遠創業,永遠創新。

唐太宗曾經問群臣,創業與守成孰難?他心里的答案是,創業難,守業更難。海爾的企業文化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如果把創業和守業割裂來看就永遠沒有正確的答案,唯一的出路是只有創業沒有守業。

創業精神的天敵是自己曾經成功的經驗和思維定勢,《道德經》雲,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海爾文化的基因只有一個密碼,那就是自以為非。

企業如此,每一個人也是如此。因為,在互聯網時代,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CEO,每一個人都應該成為創業家。

創業家,與企業家只有一字之差,其內涵和本質卻有天壤之別。企業家還是以企業為中心,而創業家卻是以用戶為中心。企業家以創造完美的產品和服務為使命,而創業家以創造用戶最佳生活體驗為中心。企業家以規模和利潤為成就標尺,而創業家以用戶資源和粉絲為榮耀北鬥。企業家以管理和控制為權力之杖,而創業家以自組織為魔法寶盒。成千上萬人成就一個企業家,而每一個創新的個體都可以成為一個創業家。正所謂“破一微塵出大千經卷”。

創業家。在海爾的創業平臺上,你的名字叫創客。

三十年,既輕如塵芥彈指可揮去,三十年,又重如山丘難以割舍。其區別在於,你是生產產品的企業還是生產創客的平臺。海爾選擇的是,從一個封閉的科層制組織轉型為一個開放的創業平臺,從一個有圍墻的花園變為萬千物種自演進的生態系統。

創客。在你創業激情勃發的視野里,海爾的名字叫做創客公地。

創業初期,我們為社會奉獻的是海爾牌產品,進而,我們以向社會提供海爾牌服務為宗旨,今天,我們向社會開放海爾的資源,為創客們提供的將是海爾牌的創業平臺。

在表層意義上,海爾向社會開放U+智慧生活的API,每一個創客都可以在此基礎上延伸開發產品。

在深層意義上,海爾向社會開放供應鏈資源,每一個供應商和用戶都可以參與海爾全流程用戶體驗的價值創造。

在本質意義上,海爾向社會開放機制創新的土壤,搭建機會均等結果公平的遊戲規則,呼喚利益攸關各方共建共享共贏。

自2005年以來,海爾就已經開始人單合一雙贏模式的探索和試錯,為此,我們不惜放棄對傳統績效的單一追求。在沒有標桿的摸索中,我們寧願承受外界的質疑和批評。但我們沒有輕言放棄。因為鼓勵我們堅持下去的不是成功,而是對時代精神的求索。

1994年,海爾創業十周年之際,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海爾是海。今天,我想說,海爾是一朵雲,海再大,仍有邊際。雲再小,可接萬端。

開放,開放,再開放。今天,在海爾的雲創平臺上,已經孕育和孵化出一百多個創客小微,他們既有海爾的在冊員工離開企業進行的創業,也不乏社會上的創業者來海爾平臺的在線創業者。他們值得贏得尊重,我也要向他們表示感謝。因為,海爾的創業平臺轉型本身也是一種創業,作為平臺的海爾,不是三十年歷史的海爾,而是一個初生的嬰孩,一輪初升的朝日,每一個在海爾平臺創業的創客,你們既是平臺上的創業者,同時也是平臺的建設者。

致敬,創客!致敬,偉大的創客時代!


海爾員工論壇最熱帖:張瑞敏致創客的一封信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7/148011.html

i黑馬註:距離明年1月8日“海爾全球創客大會(HGEC)暨海爾創業三十周年慶典”還有42天。值此之際,海爾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親筆寫下了《致創客的一封信》。文章甫出,即成為海爾員工論壇最火的帖子,張瑞敏在這封信中回顧了海爾過往崢嶸三十年,傳達了海爾希望成為“時代的企業”的決心,與此同時,他也向全球創客發出了邀請,希望每一位創客都參與到海爾的開發與創新中。

致創客的一封信張瑞敏


\人類社會的每一次繁榮進步都離不開科技的突破,但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飛躍發展更離不開思想的解放。當互聯網帶來指數科技的繁榮,我們又一次站在了時代的風口,就在大工業發展正在把每一個個體變成機器部件的最危急關頭,時代列車轉入一個新的軌道,“零距離”、“去中心化”、“分布式”的互聯網思維把我們帶進一個充滿生機與挑戰的人人時代,一個人人創客的時代。

歷經三十年的創新發展,海爾從一個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成長為今天的全球白電第一品牌,在全球,海爾擁有數以億計的用戶,每天,十幾萬臺海爾產品進入全球市場。人類工業文明的先進成果成就了海爾的今天,讓海爾得以在短短三十年的時間走過傳統發達國家企業百年的道路。我們追上了曾經奉為經典的榜樣,同時也失去了可資借鑒的標桿。面對新的挑戰,我們剩下唯一沒有被時代拋棄的武器是永遠的兩創精神,永遠創業,永遠創新。

唐太宗曾經問群臣,創業與守成孰難?他心里的答案是,創業難,守業更難。海爾的企業文化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如果把創業和守業割裂來看就永遠沒有正確的答案,唯一的出路是只有創業沒有守業。

創業精神的天敵是自己曾經成功的經驗和思維定勢,《道德經》雲,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海爾文化的基因只有一個密碼,那就是自以為非。

企業如此,每一個人也是如此。因為,在互聯網時代,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CEO,每一個人都應該成為創業家。

創業家,與企業家只有一字之差,其內涵和本質卻有天壤之別。企業家還是以企業為中心,而創業家卻是以用戶為中心。企業家以創造完美的產品和服務為使命,而創業家以創造用戶最佳生活體驗為中心。企業家以規模和利潤為成就標尺,而創業家以用戶資源和粉絲為榮耀北鬥。企業家以管理和控制為權力之杖,而創業家以自組織為魔法寶盒。成千上萬人成就一個企業家,而每一個創新的個體都可以成為一個創業家。正所謂“破一微塵出大千經卷”。

創業家。在海爾的創業平臺上,你的名字叫創客。

三十年,既輕如塵芥彈指可揮去,三十年,又重如山丘難以割舍。其區別在於,你是生產產品的企業還是生產創客的平臺。海爾選擇的是,從一個封閉的科層制組織轉型為一個開放的創業平臺,從一個有圍墻的花園變為萬千物種自演進的生態系統。

創客。在你創業激情勃發的視野里,海爾的名字叫做創客公地。

創業初期,我們為社會奉獻的是海爾牌產品,進而,我們以向社會提供海爾牌服務為宗旨,今天,我們向社會開放海爾的資源,為創客們提供的將是海爾牌的創業平臺。

在表層意義上,海爾向社會開放U+智慧生活的API,每一個創客都可以在此基礎上延伸開發產品。

在深層意義上,海爾向社會開放供應鏈資源,每一個供應商和用戶都可以參與海爾全流程用戶體驗的價值創造。

在本質意義上,海爾向社會開放機制創新的土壤,搭建機會均等結果公平的遊戲規則,呼喚利益攸關各方共建共享共贏。

自2005年以來,海爾就已經開始人單合一雙贏模式的探索和試錯,為此,我們不惜放棄對傳統績效的單一追求。在沒有標桿的摸索中,我們寧願承受外界的質疑和批評。但我們沒有輕言放棄。因為鼓勵我們堅持下去的不是成功,而是對時代精神的求索。

1994年,海爾創業十周年之際,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海爾是海。今天,我想說,海爾是一朵雲,海再大,仍有邊際。雲再小,可接萬端。

開放,開放,再開放。今天,在海爾的雲創平臺上,已經孕育和孵化出一百多個創客小微,他們既有海爾的在冊員工離開企業進行的創業,也不乏社會上的創業者來海爾平臺的在線創業者。他們值得贏得尊重,我也要向他們表示感謝。因為,海爾的創業平臺轉型本身也是一種創業,作為平臺的海爾,不是三十年歷史的海爾,而是一個初生的嬰孩,一輪初升的朝日,每一個在海爾平臺創業的創客,你們既是平臺上的創業者,同時也是平臺的建設者。

致敬,創客!致敬,偉大的創客時代!


創客出頭!英特爾、鴻海彎腰搶合作

2014-12-22  TCW

 

一台載人上天的小飛機?會依照嬰兒生長曲線自動調整的牛奶沖泡器?和鋼鐵人一樣能發射能量光束的手套?或是能準確辨識收件人的搬運機器人?這些看似瘋狂的想法,都已一一成真。但是,將這些點子實現的,不是赫赫有名的大公司,而是一群熱愛動手實做的素人。

近期震撼市場的3D印表機「Flux」,就不是大廠的作品。這台印表機整合多項功能、售價卻只要新台幣兩萬元有找,這竟然是五個台大學生在群眾募資網站Kickstarter發起的專案;現在已經集資逾新台幣四千萬元。

一群八年級生,怎麼設計出獨特的多工切換技術?團隊成員王偉仲說:「我們參考、改良了國外的磁球設計。」原來,網路上有許多熱心人士公開3D印表機設計原理與製造經驗,讓他們不必從頭下苦功,大大縮短研發時間、降低售價,難怪吸引消費者瘋狂下單。

像Flux一樣的素人團隊正在全球遍地開花,他們稱自己為「創客(Maker)」。

同是製造業者,如果把代工帝國鴻海比喻為一頭大象,創客肯定是一群渺小的螞蟻。不過,四十年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創業時肯定沒想到,以硬體為主的創業會變得這麼簡單──不必很懂技術、不需要一直跑客戶、甚至不需要媽媽去標會籌措創業資金。

《連線》前雜誌總編輯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認為,當製造革命碰上網路革命,炸開了原本高不可攀的硬體創業門檻:維基百科般的接力式創新讓你輕易獲取技術知識;群眾募資平台則同時解決資金與市場測試問題;智慧手表領導品牌Pebble,就是創客創業的最佳代言人。

大象紛紛彎腰英特爾借重創客分送學生主機板,鼓勵創新

被公認為中國創客界第一把交椅的矽遞科技創辦人潘昊也表示,在創客時代,你有什麼好點子、比你有什麼技術來得重要。創客組成的螞蟻大軍,正在悄悄取代大企業,成為最新的「明星商品發明人」。

現在,就連大象都要彎下腰,低頭傾聽螞蟻的聲音。

今年年逾五十歲的英特爾執行長柯再奇(Brian Krzanich),就是讓大象低頭的重要推手。

在英特爾工作超過三十年的他,本身就是個創客,工作之餘最喜歡動手做木工。柯再奇上任不到半年,就親自出席去年十月的義大利創客節(Maker Faire),當場發表一款針對創客設計的小主機板──「伽利略」(Galielo)。

英特爾年營收約新台幣十五兆元,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伽利略對它的營運貢獻小於一%,但是在明年四月之前,英特爾卻要分送五萬片伽利略給全球技職大專院校,鼓勵年輕學子創新。

龐然巨物的大象,如此重視小螞蟻,其中必有深意。

英特爾是電腦時代的霸主,全球八成以上的電腦都內建其微處理器,但在智慧型手機大潮裡,方法用盡、處理器市占率卻始終沒能突破五%,形同完全缺席。

「英特爾直接跳下一代,布局物聯網!」富智康前行政總裁程天縱這樣分析。為了讓大象有輕盈跳躍的能力,英特爾必須借重創客。

今年九月,英特爾在發布新規格的年度開發者論壇(IDF)上,特別開闢了創客專區,展示互動玩具、遙控車、機械手臂等採用伽利略的產品,創客們的創意,完全跳脫英特爾擅長的電腦產業。也就是說,英特爾把產品應用的開發工作,免費外包給全球成千上萬的創客們,蓄積下一世代物聯網的能量。

鴻海網羅創客點子撥出生產線,試產新產品

今年營收將突破四兆元的全球電子製造龍頭鴻海,也把眼光放到創客身上。

今年四月,鴻海宣布成立「富夢網」平台,旗下十二個事業群要通力合作,從資金、人力、到製造,一條龍式協助硬體創業家圓夢。

通路事業賽博數碼是第一個秀出成果的單位。十一月,賽博數碼創辦人張瑞麟悄悄回到台灣,分享資訊產品通路區隔化的最新策略。他說,市場競爭太激烈,想贏,不能再靠大品牌,而是要靠創客。

現在,賽博已經開始網羅創客們的產品,並協助其商業化;手表的按鈕一按,就能把手機畫面投影在手臂上,監測各種健康指標的穿戴式裝置,就連智慧奶瓶都來軋一角……,賽博在全中國十家旗艦門市裡開放體驗,做為差異化的籌碼。

據了解,富士康已撥出生產線,接單試產小型的創客產品。甚至,以人力換取股權的方式,協助富夢網的創客完成產品。一位鴻海集團主管直言:「我們在尋找突破點。」

「大企業沒辦法創新,因為創新不會馬上帶來營收、沒有好處。」曾經在富智康掌管大象腦神經中樞,程天縱一語點破大企業的困境:「有功無賞、摔破要賠(台語)」,員工就算想要創新,卻宛若被緊箍咒掐住般無計可施。

程天縱離開鴻海集團後,在創客聚集的「創客空間」裡,看到了與過去經驗呈現強烈對比的畫面。

螞蟻紛紛崛起創客空間一家接一家不眠不休創作,臉書瘋討論

北京、杭州、西安、成都、上海,深圳,去年開始,中國各地創客空間如雨後春筍般,一家接著一家開幕。現在,中國已有超過二十家創客空間,聚集超過兩千位創客。他們不急著賺錢、為了樂趣不眠不休創作,累了就拉幾張椅子躺下來睡。發揮創意不受限,當然做得出別人想不到的產品。

「創新永遠來自邊陲,」程天縱說,專業經理人制度的大企業,無法產生這種能量。

同樣的能量也在台灣發酵。今年,也開始出現專屬創客的活動場地。隱身在大同大學的校園中,占地逾三百坪的「未來產房(FutureWard)」是台灣最大的創客空間,這個場所的誕生過程也充滿濃厚的創客風格,半年前,創辦人林佑?與楊育修,在網路上找了三十幾個志工,一起翻新老舊的實習工廠。他們平日透過臉書進行討論、假日再聚會工作,想要怎樣的桌子、椅子,全都自己動手做。

在這裡,可以看到學生們聚在一起製作設計模型;也可以看到金髮碧眼的外國創客拿著銲槍打造全手作的夜市餐車。不分國籍語言、沒有貧富差距,若要在未來產房的創客空間分出高下,比的是點子創意、拚的是手藝高明。

他們不光想著賺錢拒絕買斷,堅持技術要開放

「真正的創客,不是光想著賺錢。」曾經在宏達電等電子大廠工作超過十年的蔡政和,厭倦了大象思維,去年辭職改擔任「鋼鐵人實作聯盟」的盟主,聚焦穿戴式科技。

他開發出的鋼鐵人頭盔在今年五月台灣「創客節」中獨領風騷,配戴者的身體移動數據會顯示在鋼盔裡面的眼鏡型顯示器上,吸引了許多參觀者佇足留影。

曾有大廠對鋼鐵人實作聯盟的技術感興趣,不過,卻因為蔡政和堅持要將技術核心開放、以平台方式提供外界使用交流,與大廠買斷意願相斥而破局。蔡政和坦言,為了堅持理想,他還必須另找差事、才能兼顧肚皮。事實上,多跑幾趟台灣創客聚會,會發現,台灣創客圈的組成分子,很高比例,都是跟蔡政和一樣,拒絕再繼續讓大象圈養的科技業工程師。最早在台灣推廣創客運動的網媒《創新曼波》創辦人歐敏銓說,這是台灣創客的典型案例,活躍人物多是自掏腰包,靠著一股熱情摸索方向。跳出來當小螞蟻,為的就是突破被圈養的困境。

明年,大象與小螞蟻的交流將持續火熱。科技大廠與公部門將進一步端出技術、資金、人脈等利多因素,吸引小螞蟻們加入其麾下的「創業育成中心」,創客的商業模式將更具體成形,大象與螞蟻碰在一起,會碰撞出什麼火花、能不能讓傳統製造業脫離撞牆期、創造更具震撼性的商品,又或者,螞蟻會迅速成長、蠶食大象的產業地位?這將被視為明年創業圈的火熱議題。

不過,好不容易從僵化的體制中掙脫,小螞蟻可不希望再被束縛。如何讓創客獲得資源後仍跟過去一樣,能自由發揮?恐怕是大象們必須思索的問題。因為最棒的創意,往往都是鈔票買不到的。

【延伸閱讀】創客紅到白宮去!歐巴馬邀辦展覽

廣義來說,只要是有高度實踐力的人都是創客(Maker)。再精準的說,創客製作的產品通常是實體而非虛擬軟體,而且會融入創新科技。他們在特定的網路社群交流踴躍,人人都可自由取用他人分享的實作經驗,如:電路板設計圖、操作流程文件等,甚至加以改良,然後再將自己的實做經驗丟回社群,以接力式打造「硬體實作界的維基百科」。

根據創作項目不同,創客也會在不同場合聚會。有的創客會聚集在創客空間,共用造價較高的機器設備,有點類似微型工廠。此外,由於歐美教育強調實作,創客文化通常從兒童時期就開始培養,世界各大城市都會舉辦像跳蚤市場或嘉年華會一般氣氛歡樂的創客節活動,是適合闔家參加的手作活動。除了科技產品外,近年也衍生出生物科技、農業領域的創客運動。

創客經常被視為一種次文化。直到近兩年,《連線》前雜誌總編輯克里斯.安德森出版《自造者時代》介紹創客後,主流文化才開始廣泛討論。英國《經濟學人》認為創客文化將掀起第三次工業革命,美國總統歐巴馬更主導,把今年創客節移師白宮舉行,成為第一個在白宮舉辦的民間展覽。

(文‧朱致宜)

【延伸閱讀】搶先Apple Watch,全球首款智慧表是創客做的!—創客明星商品代表作

■ 全球首發智慧型電子表 Pebble

˙開發團隊(國家):Pebble(美國)

˙募資成果:超過3億元

˙創意特色:

1. 單車騎士不想在騎車時接電話而開發出的電子紙智慧表,透過藍芽接聽電話與收發郵件

2. 引發智慧手表風潮,據傳2015年將開發客製款

˙打破群募平台 Kickstarter 紀錄

■ 科幻電影般的懸浮滑板 Hendo

˙開發團隊(國家):Arx Pax(美國)

˙募資成果:逾1,500萬元

˙創意特色:

1. 基於「磁場架構」技術,打造離地表一英寸的懸浮滑板

2. 開發者可將懸浮功能加入自己產品,甚至可導入建築工程

■ 多工切換的3D印表機 Flux

˙開發團隊(國家):Flux(台灣)

˙募資成果:逾4,000萬元(仍在募資中)

˙創意特色:

1. 整合3D掃描與雷射雕刻的平價多功能3D印表機

2. 使用者可自行開發噴頭模組

˙技術均取自創客社群改良而成

■ 智慧家庭的控制中心 Sentri

˙開發團隊(國家):Kronosight(台灣)

˙募資成果:逾1,200萬元

˙創意特色:

1. 同時進行家中溫濕度、空氣品質與屋內動態等環境監測

2. 開放應用程式介面,讓第三方開發者也可以連到這款產品

註:募資單位為新台幣資料來源:Kickstarter、各產品官網整理:朱致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90

【創客論沙龍】HTML5生態裂變,重建移動Web新常態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31/149457.html

黑馬說:過去一年里,H5小遊戲和各類“卡片式”營銷席卷了微信朋友圈。各類創新、創業公司一夜間紛紛投身藍海,欲再創奇跡。殊不知,HTML5這項技術已經歷超過10年的發展歷程。國內領域,H5技術受到強烈關註,卻也存在不少問題,H5生態的構建方興未艾。

3月29日下午,創業家“創客論沙龍”以“H5生態重建冷思考”為主題,邀請到騰訊X5瀏覽服務產品負責人楊三金、搜狐快站產品負責人翁曉奇、雲適配創始人兼CEO陳本峰、白鷺遊戲引擎聯合創始人張翔、火速輕應用創始人兼CEO趙九州、創新工場投資總監姜證嚴等嘉賓進行分享,共同探討H5生態的現狀與未來。
 

\文 | 本刊記者 趙姝焱

 

過去一年里,H5小遊戲和各類“卡片式”營銷席卷了我們的微信朋友圈。以《圍住神經貓》遊戲的爆發為契機,人們見識到了HTML5技術的巨大魅力和潛力。各類創新、創業公司一夜間紛紛投身H5藍海,乘風破浪,欲再創奇跡。

 

殊不知,HTML5作為一項網頁互動效果制作的技術集合,已經歷超過10年的發展歷程。從2004年HTML5的提出與開發,到2014年10月29日,W3C正式宣布H5標準規範最終制定完成;在大眾視角之外,互聯網巨頭和創業型公司都在努力用實踐探索H5發展之路。國際環境下,H5發展經過高峰期和低谷期,正步入緩慢發展階段。國內領域,H5技術受到熱烈關註,卻也存在不少問題,H5生態的構建方興未艾。

 

3月29日下午,創業家“創客論沙龍”以“H5生態重建冷思考”為主題,邀請到騰訊X5瀏覽服務產品負責人楊三金、搜狐快站產品負責人翁曉奇、雲適配創始人兼CEO陳本峰、白鷺遊戲引擎聯合創始人張翔、火速輕應用創始人兼CEO趙九州、創新工場投資總監姜證嚴等嘉賓進行分享,並與在場的H5相關從業者與興趣愛好者共同探討H5生態的現狀與未來。

 

 

騰訊X5瀏覽服務產品負責人楊三金:瀏覽時代的WEB生態
 

 


楊 三 金

 

PC時代,瀏覽器是獲取用戶獲取信息的唯一入口。20年前,網景開啟瀏覽器時代。如今,移動互聯網時代,WEB信息瀏覽發生變化,瀏覽器在APP生態中權重降低。用戶獲取信息不斷碎片化到各個APP中,同時利用社交網絡傳播信息更快更廣。

 

然而,移動時代,WEB場景不減反增,淘寶、微信、QQ等應用體系,都是基於H5技術的Web來承載的。移動端的未來不再是狹義的“瀏覽器”時代,而是“大瀏覽時代”。移動瀏覽的大量需求使得WEB生態發展更加迅猛,很多及時通訊和信息傳播都是WEB承載的,不過呈現出來的是APP外殼而已。

 

然而手機APP中的瀏覽技術能力卻支撐不足,存在適配成本高、不安全、不穩定、耗流量、速度慢等一系列問題。QQ瀏覽器的X5內核致力於探索解決WEB技術和體驗上的困局。X5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微信、手機QQ、QQ空間和QQ瀏覽器等騰訊四款用戶量最大的產品中,每天接受超過60億次PV考驗。第三方APP只需接入60K的SDK即可實現X5內核的引擎共享。

 

針對H5行業普遍關註的閉環變現問題,楊三金的思考思路是:用戶產生-用戶運營-獲取盈利。他認為H5的用戶產生渠道遠大於原生應用,跨平臺及易傳播性可以快速獲取用戶。至於H5應用普遍存在的用戶留存問題,他認為基於更好的用戶體驗和強運營,經過推廣發力,可以精準用戶實現留存和盈利。

 

搜狐快站產品負責人翁曉奇:H5革命新玩法
 

 


翁 曉 奇

 

隨著移動終端爆發式普及、消耗碎片時間成為常態,移動時代全面來臨,用戶指數超5億(2013年數據)。移動發展史經歷了門戶WAP大潮、SIS大潮、APP大潮和公眾大潮後,即將迎來HTML5大潮。在硬件成熟促成H5體驗提升、端能力提高將“端+雲”成為主流的情況下,未來H5領域會出現系統級入口。

 

後移動時代,全入口、多載體、跨平臺為移動發展現狀,H5+App+多種入口成為主流玩法。從產業格局上講,內容、技術、渠道、設備應各司其職,促進用戶更好實現H5生態體驗。

 

搜狐快站,目前作為內容技術供應商,通過在線可視化頁面編輯器簡單生成自己移動端站點。試圖解決轉碼流、微信流和定制流無法完成的“最後一公里”難題:三分鐘建站,一鍵生成獨立APP,並支持安卓和蘋果系統。通過多渠道分發、移動營銷和其他功能實現一站式解決方案。與各行業商家深入合作,並與微信公眾號打通、與百度直達號深度合作等,達到“一處建站,全網營銷”。

 

雲適配創始人兼CEO陳本峰:基於HTML5,打造移動未來新生態
 

 


陳 本 峰

 

作為HTML5標準制定的參與者及W3C中國區HTML5布道官,陳本峰將原生APP比作飛機,而H5應用比作汽車。他認為目前的情況下,原生APP開發時間長、成本高,但速度快、界面操作流暢、省流量。而H5應用則有跨平臺、易開發、可搜索、無需下載升級等優點。兩種產品形態各有利弊,無法徹底替代。

 

他認為,以少量高頻的原生APP帶動海量低頻的H5應用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移動生態的發展情況。以應用商店為分發渠道App客戶端為主要應用形式的現狀,未來會發生變化,基於瀏覽內核的超級App會成為分發平臺,H5 WEB APP會成為主要應用形態。

 

為了充分利用H5跨平臺的優勢,雲適配致力於實現“一次開發、多處運行”,打造H5跨屏應用。即任何終端設備上,用戶始終可通過同一個網址訪問該應用,並獲得一致的內容及最適合當前設備或平臺的使用體驗。同時,Amaze UI可幫助企業自主開發跨屏應用。

 

白鷺遊戲引擎聯合創始人張翔:共建生態,推動H5移動遊戲前行
 

 


張 翔

 

目前國內H5市場,遊戲行業算是發展比較快、產業鏈比較健全的領域。也是眾多創業者積極投身嘗試的領域,被期待最早實現閉環變現。H5遊戲有著用戶進入門檻低、方便營銷、易開發、及時更新等特點。H5遊戲打破了渠道為王的格局,或許將爆發出巨大價值。

 

以《圍住神經貓》遊戲聲名鵲起的白鷺遊戲引擎,卻希望大家對H5遊戲的理解不要停留於此。他們相信H5技術將可以實現更重的、炫酷的、甚至3D大型遊戲。現在白鷺引擎已經支持3D。作為遊戲引擎平臺,白鷺希望H5遊戲行業要保持正面積極的態度,也要客觀冷靜看待市場。相信市場潛力長遠,積極投入、不斷嘗試,共建生態會解決留存率和付費率的問題。白鷺引擎下一步計劃海外布局。

 

火速輕應用創始人兼CEO趙九州:HTML5如火如荼重新定義WEB
 

 


趙 九 州

 

智能機人口紅利消退下的互聯網技術趨勢,解決單一領域需求的低頻次個體應用會逐漸融入大平臺。火速輕應用通過深度研究移動端用戶習慣,發現產品去本地化、內容去中心化、場景去搜索化成為移動互聯網新的需求。HTML 5技術將不僅局限於應用層的創新、而將實現重構信息傳播形態。

 

H5在重新定義APP、Minisite和遊戲的概念,在產品力、傳播力和表現力上體現突出特點。同時H5也面臨一系列問題。比如,商業化進程過早過熱:在H5環境尚未成熟時,進行拔苗助長式的商業變現不利於用戶體驗和提供更好內容。

 

作為H5領域渠道平臺的研究者,趙九州提出了關於H5行業的幾項獨特見解:

 

1.H5不是一個技術驅動型產業:內容和運營驅動有利於用戶習慣從APP切換到H5的時間培養;

 

2.O2O可能不是H5的最佳賽道:H5先要變革獲取信息的方式,其次才是改變用戶生活方式;

 

3.H5不應只有商業化內容:行業需要一起做生態,別急著賺快錢;

 

4.雲來模式可能只是個過渡形態;

 

5.H5遊戲爆發的關鍵點——社交:依附於大渠道強推、做手遊換皮是不可能出現爆款的;

 

6.鼓吹H5顛覆APP為時尚早:創新與顛覆總是從邊緣再到核心,H5與APP將長期處於共生互補狀態。

 

7.H5可能不是個產業:和LBS、博客一樣,會成為整個互聯網的基礎建設。

 

火速輕應用作為移動互聯網第一款H5內容分發平臺,專註於Web App與H5遊戲的聚合分發。致力於成為下一代手機娛樂中心,成為微信以外第二個超級App。

 

創新工場投資總監姜證嚴:H5產業鏈細分下的創業機會
 

 


姜 證 嚴

 

作為投過H5領域兩家公司——磊友科技與火速網絡的創新工場,從資本方的角度為大家現場剖析了H5行業的創業前景。

 

H5產業鏈可以簡單分為3部分:渠道、工具、產品。資本市場對於新技術崛起的領域,會考慮一定的風險性,VC們早期傾向布局工具和渠道。然而,等行業發展一定階段,基礎工作完成後,投資點應該發生在產品領域。這是真正好的創業機會。之前的渠道與工具,在做一個基礎的工作。整個行業的爆發需要殺手級的應用,引領產業發展。

 

姜證嚴建議,當下H5領域創業者,可以將更多關註重點放在H5的產品和技術。他相信如果這個時間點,在產品層面有非常好的想法,更容易獲得資本的認可。

 

等好產品出來,提煉、抽取,也可以轉到後端做引擎或重新考慮做渠道,這樣創業的成功流程會更高。他提醒大家,當下的時間點,在渠道與工具領域創業要慎重,除非有特別好的點實現。

 

可以預測,當下及未來一段時間,H5會一直成為創新創業的熱點,在生態重建和產業鏈不斷完善的過程中,也會有更好的發展和更廣泛的應用。

 

本次創客論沙龍的各位重量級嘉賓從技術、行業、內容、資本等方面進行了專業且實用的分享。多角度為現場的H5領域從業者及興趣愛好者解讀H5的現狀與發展。希望有誌於在H5領域有所作為的創業者能夠獲得更多啟發,理性看待H5行業發展,並努力共建H5良性生態。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趙姝焱,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855

清華女創客發明小優,叫板周潤發“好機友” | i代言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20/149856.html

黑馬說:她是一個學霸,從幼兒園到高中,一路拔冠進清華,畢業後如願美國普渡大學;她是個科技控,喬幫主的忠實粉絲,5歲時繪畫獲國際銀獎;她還是一個乖乖女,離開爸爸的詩、姥姥的畫、媽媽的愛,“感覺太孤單”;當身邊多數人選擇公務員的鐵飯碗時,她卻說“我要靠自己的創造,讓人們生活的更好”;當大部分女性臨近30歲愁嫁愁生娃時,她的新產品小優機器人問世。當問其創作靈感,她說源自美國的留學經歷。她在美國究竟遇到了什麽?一個乖乖女如何做出高科技含量的機器人?本期i代言邀請愛鏈優聲控機器人發明者田月,分享她獨特的創新思維。
 


 

終結孤獨是我的創作初心

\
大家好,我是愛鏈優聲控小機器人的創始人田月,今天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款小機器人的發明故事。說起創作源頭,不得不提我在2010年就讀於美國普渡大學碩士期間,獨有的生活經歷。當時我是住在美國的一個鄉村的大house里面,它擁有三個很大的車庫,而且有一個約150平左右的一個大平層,以及開放式廚房,外面是很美的草坪。我居住在樓上,最開始特別開心,但沒過幾天,我就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

美國的居民都是很獨立的,雖然周末也有party,但聚會結束後,就是一片寂靜,而且普渡大學在郊區,別說陌生人,連人都少見。再加上我本身也不是很會煮菜,經常就在外面點一個很大的披薩,一個人要吃上一個星期。我在清華讀本科的時候,離天津家里也很近,經常都是叔叔半個月送一箱奶。

讓我做出思考的時間是在碩士畢業,面臨讀博的選擇。有一次中途回國,我看到媽媽兩鬢斑白,心里很心疼。因為我在美國期間,她總看到美國颶風啊,治安不好等社會新聞, 而那時候因為時差的原因,我們電話也不是很頻繁,經常出現我忙完拿起手機,就看到媽媽連環call,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媽媽的未接來電,短短半年時間,我覺得媽媽因為擔心我蒼老了那麽多,心里實在難受。高考的時候,也是因為媽媽的一個表情,我才考上清華的,因為進高中我是第一名的成績,高二就滑坡到第二考場,別說清華,連本科都難,我自己其實沒所謂,但是當老師把媽媽請來,我看到窗外媽媽難過的表情,瞬間覺得,媽媽難過,比我自己還要難過。

國內的溫暖和國外的孤獨,在我腦子里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對愛和幸福有了重新的定義。所以我毅然決定回國,不管是因為自己的生活,還是國內的家人。
 
做一款能鏈接愛和陪伴的守護者——愛鏈優


毋庸置疑,語音控制是我們人類的終極夢想之一,試想,只要說一句指令就能實現各種操控,是多麽的便捷與愉悅。愛鏈優小機器人想作為新科技的代言人,將我們的生活領先帶入到20年後。我當時用了國際頂尖的麥克和音響設備,可以暗語識別和智能應答,同時它的底座還可以給智能手機等設備無線充電,我們無需整天埋頭於手機,無需佩戴任何可穿戴設備。只要在3-5米以內說出指令,就能控制家電和多媒體的播放,智能的照顧家人的生活。

愛是我們最早的初心,如果人沒有愛,就像花兒會枯萎一樣。我必須要有love,光叫love不行,就慢慢的醞釀,我們最想強調的鏈接,就把遠方的人,或者有時間空間間隔的人給它連一起,所以就想到link ,但是這個U(you)又想了一下,就開始說我想成悠,悠閑的悠,愛鏈悠,感覺很悠閑的生活。

後來我們有個做設計的小夥伴,他也知道我們追求品質生活,他說你為什麽不叫優美的優呢。我覺得真的很有道理,因為我們就是強調優質的生活。愛鏈優lovelinkU就誕生了。

《澳門風雲2》里機器人傻強,是周潤發的智能管家,也是發哥的好機友,發哥生氣,他就會不開心,發哥傷心,他就去安慰,發哥遇到危險,他還會挺身而出。其實愛鏈優(小優)雖然外形不像傻強威武強大,但功能和帶給人的愛的感覺是差不多的,小優反而更加嬌萌和溫存,因為我兒時很喜歡機器貓和一休哥,所以小優的外形是這兩者的結合體,圓圓的,而且手感很舒適。

最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精心挑選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大咖,推薦的見聞作為家人和朋友鏈接的載體,也許你會說,這些詩歌,文學,高雅音樂隨處可見,為什麽要在小優里欣賞和獲得?對,也正是有那麽多的選項,我們需要時間自己去選,這是第一;第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你的朋友知道你的喜好,他在特別的日子推薦給特別的你,那你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你喜歡聽韓紅的《那片海》,平時自己下載自己聽,當你生日的時候,你的閨蜜或者男友專門為你點播一曲,《那片海》在當晚一定是最好聽的一首。
至此,我們才會說:愛鏈優,讓愛鏈接優秀的你我,也是愛,讓我們變的更加有品質,在愛的滋潤和包圍下,我們也會越來越幸福,越來越優秀。
 
硬件是切入口,平臺和品牌塑造才是遠謀



其實單純只做硬件的話,我們的競爭會很強,我們主要想通過硬件炫酷的功能撕開一個切口,最主要還是打造愛鏈品牌,來吸引用戶粘性。我們會想盡一切辦法留住用戶,比如讓他買到最便宜的阿迪達斯,坐最尊貴的愛鏈專座等等。

    我本身我作為愛鏈的用戶,我既是有愛的人,我又是小文藝的人,然後還有些時尚的尚的氣息,而且我還喜歡分享我的愛。我們就是一個叫愛的分享,愛的分享也挺有意思的,那個是我們唯一一個公開的平臺,有些像貼吧,但是它不是貼吧的形式,它是群聊的形式。

就假如是我,我最喜歡孫燕姿,然後我就貼了一首孫燕姿的歌上去,放了一個孫燕姿的圖象,然後我就可以點它,建一個群聊,我就是這個群聊的群主,喜歡孫燕姿的都可以進來,然後我就組織大家聊,然後我每天往里邊放孫燕姿的歌。

然後我們這個小機器人,為什麽叫機器人呢,就是說你給我講個段子,它就會講。還有什麽我想跟郭德綱對個話,然後就出現他的聲音,就是這種好玩的也有。我們當時就是這種用戶後期可以定制的,可以選擇。

包括商家,他們還可以在我們這兒上面,給我們的黃金用戶送打折卡。假如就是打折卡,洗車,因為是定向,發一百個洗車優惠券,我們會大量的接這種。因為假設用戶多了,這對他也是一種廣告,然後我們用戶就會享受到這種優惠,我們會各種爭取優惠給我們用戶。就像這個咖啡,我們會把這個作為愛鏈專座,小靠墊都是愛鏈的小靠墊,或者鋪的什麽東西。你到這邊,跟其他的座位不一樣,就是愛鏈專座,反給你一種優越感。然後你要是愛戀用戶的話,可以優先使用。
 
最後,我想用小時候爸爸寫給我的一首詩,作為結尾分享愛的感受:

摘下一片白雲,
采來一束鮮花,
讓彎彎的月亮做一條小船,
帶我劃向,
甜蜜的夢。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i代言和i黑馬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山寨大本營華強北正打造創客全產業鏈,這靠譜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4199.html

山寨大本營華強北正打造創客全產業鏈,這靠譜嗎?

一財網 王思琪 2015-06-18 20:33:00

近幾年來,深圳一直致力於創客城市的名片打造。其中,華強北正在進行創客全產業鏈的布局,這個昔日的山寨大本營有望成為新的創客聚集地。

(攝影/王思琪)

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舉辦的深圳創客周6月18日拉開帷幕,多國大牌創客齊聚這個中國南部的海邊城市。

在創客周新聞發布會上,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主任陸健表示深圳政府將會投資上億元對孵化器、現有創客空間進行升級並加速打造一批新的創客空間。主題為“創客與未來”的創客高峰論壇也於開幕式當天舉行。

近幾年來,深圳一直致力於創客城市的名片打造。其中,華強北正在進行創客全產業鏈的布局,這個昔日的山寨大本營有望成為新的創客聚集地。“華強北創客群體出現了更多新的想法、新的產品。越來越多人進行電子產品制造,不斷加速產品產業周期,傳統巨頭面臨挑戰。在其他地方很少能夠找到好的制造廠商幫你把產品做起來,但在華強北就變的有可能。”上海新車間創客工坊創始人李大維認為。

而對於山寨產品,李大維也有不同的看法:“山寨其實是中國特色的開源,深入看,現在的一些山寨產品有自己的創新,山寨是種模式,讓我們看到未來的樣子。”

高2.8米,體內可容納一人駕駛的機器人(來源:南都APP)

從創客發展來看,《認知盈余》作者Clay Shirky認為要搭建一個認可度高的創客社群必須滿足高社群合作程度、清晰的信息傳遞、降低成本投入以及創造獨特的創客文化這幾點。

柴火空間創始人潘昊也認為深圳未來還可搭建空間,將創客之間分享的技術推向市場,甚至邀請創客加入生產鏈。“比如可穿戴設備想要與珠寶商合作,他們可以在社區里找到資源去完成。所謂的創客之城應該將所有產業融合在一起,讓創客可以自由運用資源。”潘昊說道。

對於如何建立起健全的創客社群。美國未來研究所所長Lyn Jeffrery認為學習是唯一的渠道。“未來社會也會朝著學習型發展。”Lyn認為,如今互聯網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未來的學習方式將不僅僅局限於互聯網。事實上,美國創客將數據輸入到攝影設備中,人們可以通過身邊真實存在的事物獲取知識。學習在未來將變得更加生動。“深圳要致力成為全球創客中心,更應該考慮未來發展,創客之城不應該是其終點,更應該建立一個學習城市。”

(圖片來源:百度圖庫)

美國未來研究所坐落於矽谷,在過去15年致力於將未來科技與想法帶到公眾面前。“我們去分析技術,但不會預測未來。”Lyn說道。

但潘昊認為創造學習之城是長遠的發展計劃,而深圳創客首要解決的是在創新創業的泡沫之後如何創造有效價值。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創客時代:從好玩到創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961.html

創客時代:從好玩到創造

一財網 方向明 2015-10-28 22:42:00

創客空間最重要的屬性就是一個互助社區,在其中,每個人都可以去探索自己熱愛的領域,成為創新和很多獨特想法的發源地。

來自舊金山的米奇是一個發明家,也是一個企業家,而他更廣為人知的身份,則是“創客教父”。

11年前,米奇因為覺得公共場合的電視太吵,就帶著惡作劇心態發明了一個遙控器,能夠關掉公共場合的電視,沒想到這個小玩意居然在生產出來三周之後賣出了50萬部,成為米奇的重要收入來源!

不過,米奇所擅長的,絕不僅於此。

“黑客和創客在我看來是一樣的,我更喜歡用黑客這個詞,在我這里這兩個詞是可以互換的。”米奇這樣詮釋他對創客的理解,實際上,正如米奇所言,創客空間在英文語境下更多顯示為“Hackerspace”。

在創客眼里,創客空間里沒有單一的功能,在這個物理空間里可以進行教育、實驗和探索,不斷嘗試新的令人興奮的項目,或開設各種各樣的課程和工作坊。

米奇認為創客空間最重要的屬性就是一個互助社區,在其中,每個人都可以去探索自己熱愛的領域,成為創新和很多獨特想法的發源地。

2007年,米奇的身邊只有不到40個創客空間,而現在有超過2000個。

“我們的創客運動意味著什麽?”李大維是中國第一個創客空間——“新車間”的創始人,他在28日的浦東創新論壇上拋出了一個開放式的問題,而答案對場下每個創客或者好奇的聽眾來說,或許都不一樣。

2015年1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觀了位於深圳的柴火創客空間,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火熱號召“添了把柴”。

“我們看深圳這個城市,深圳已經成為中國的‘硬件矽谷’,也被稱為‘創客的好萊塢’。”密歇根大學信息學院教授西爾維亞(Silvia Lindtner)和李大維一起對中國的創客運動做了很多研究。

他們發現,源於深圳的“山寨”文化和創客文化存在某種共性,二者都是很開放的制造生態系統,在共享資源的開放環境下形成生產鏈條。

“整個創客運動是一個現象,也是一個現代的潮流,過去10年真的是生逢其時,我們可以把它當作自己骨灰級的愛好去玩,創客現象也是因為大眾創業的號召使它成為可能。”李大維這麽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

“我自己是一個特別喜歡玩滑板的人,我就想是不是可以把滑板變成我的事業,然後幹一些事?”電動智能滑板STARY的創始人陳正翔把自己的創客經歷歸因於愛好。

用電動滑板代步,省時省力省事,陳正翔從一開始就打算走國際化路線,通過眾籌和風投獲得了900萬元的投資,花了9個月研發產品,未來的市場定位在美國,“沒有資金積累就沒有辦法完成這個事,眾籌平臺可以作為資金的積累,然後利用這個再發揮一些杠桿的力量。”

王盛林11年前創立了北京創客空間,第一次在中國使用了“Maker Space”稱呼自己的創意空間。而北京創客空間目前已擁有12個線下孵化空間,孵化的項目估值超過45億元人民幣,累計融資4億元以上,銷售額超過6億元,王盛林現在的思路里更關註的是產業融合和城市特色。

“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我們年底應該會在重慶開一個美食的創客空間,因為重慶就是美食和美女。然後在蕪湖做汽車,因為中國奇瑞和中國比亞迪都在蕪湖,我們是根據每一個地區的地域特色給創客創造一個環境。”王盛林說。

 

編輯:黃賓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華強北陽謀:創客、老板與官員的三角盟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747

 

在華強北的街頭,擡頭就是很多創業標語。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改革開放30年,深圳華強北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元器件集散地,也憑借山寨產業練就了精湛的制造能力,它們相互成就,為這一輪智能硬件浪潮打下基礎。

智能硬件是市場為產能過剩的華強北尋找到的一條出路:創客負責創新與設計,急於轉型的傳統制造業老板負責生產,他們互相捆綁,布局未來。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低階制造業的窮途末路,和孵化器的過熱之象。

硬件創客的天堂

“在美國,幸運的話,3個月時間能夠找齊各種電子元件,但在華強北,一天就能找齊所有材料。”

“如果山寨垮了,華強北也就垮了。”五年前,在深圳華強北淘金山寨手機的一位商戶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如今,山寨手機早已垮了,但在華強北歷史最為悠久的兩棟大廈——華強與賽格之間,一座新的地標立了起來,上面寫著“創客的搖籃,創業的天堂”。

華強北位於深圳市深南大道北側,這片方圓1公里的土地上矗立著二十多個專業市場,巨量的電子元器件和數碼產品在此集聚交易。

它曾經是全國聞名的山寨重鎮,也曾經隨著山寨手機的沒落而奄奄一息,現在卻正成為智能硬件和移動互聯網浪潮中的弄潮兒——從無人機、機器人、智能臺燈、3D打印機,到智能手環/手表等可穿戴設備,智能硬件在這里幾乎應有盡有。一位新近從海外歸國的創業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只要是做智能硬件,你就繞不開深圳。”

正因如此,這里正在日漸成為全球硬件“創客”的天堂。“創客”一詞來源於英文單詞“Maker”,是指出於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

在今年6月舉辦的“2015深圳國際創客周”新聞發布會上,深圳市科創委主任陸健介紹,創客群體在深圳不斷壯大,創業型的創客和帶有興趣愛好的創客加起來有1萬多人。

2015年7月22日,經過激烈的PK,來自世界各地的15支創業團隊,帶著他們的創意和風險投資,匯聚在了華強北。

他們加入的是聞名全球的HAX硬件孵化器。HAX由兩位法國創業者Cyril Ebersweiler和Benjamin Joffe創立,總部位於舊金山。三年前,Cyril發現華強北有硬件創新和設計所需的各種元器件以及產業鏈,便與深圳矽遞科技公司展開合作,在華強北設立了HAX中國公司。

在寸土寸金的華強北,HAX租下了世紀匯廣場21層的一半,超過1500平米的辦公室,年租金在400萬元人民幣左右。

HAX位於華強北的辦公區外部由透明玻璃搭建,內部則完全打通,工作區十分淩亂,辦公桌上擺滿了電腦、零件和半成品,以及從華強北淘回來的各種新奇玩意兒,比如一個能打電話的刮胡刀。

目前,HAX在孵化80個項目,其中僅有8個來自中國,其余均為外國團隊。美嗒嗒創始人王傑是今年這批HAX創客中唯一的中國人,他曾是華為的一名硬件工程師,正在和他太太合作開發一款能夠測試皮膚健康程度的鏡子。

王傑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為了讓國際創客迅速熟悉華強北,HAX設置了一套完整的培訓課程。比如報到第一天,15個團隊就要組團沖進華強北,尋覓購物單上的一眾電子元件,買得最齊、花錢最少者為勝,“但很多外國人壓根不認識電子元件。”

這並不稀奇,矽谷雖然有英特爾、蘋果這樣的硬件巨頭,但其制造環節早已轉移到了海外。

不過很快,國際創客們就入鄉隨俗融入了深圳,甚至學會了淘寶。一位申通的快遞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四通一達”五家快遞公司每天要往HAX運送一百多個快遞,大部分就來自樓下的各大電子、數碼商場。

“在美國,幸運的話,3個月時間能夠找齊各種電子元件,但在華強北,一天就能找齊所有材料。3個月,我們孵化的一個項目能完成從設計、研發到生產測試的各個環節。”HAX創始人Benjamin向南方周末記者強調,創業時機很重要,行動要非常迅速,“2年前,智能手環還是個好點子,但現在滿大街都是,小米手環69元一個”。

在挑選制造工廠的時候,HAX則會教不懂中文的創客們,通過觀察工廠的洗手間是否幹凈、員工是否開心等細節,來判斷工廠的制造水平。

Benjamin覺得深圳的神奇之處在於,總有聰明的制造業小老板對大公司不會搭理的初創項目感興趣,“盡管大多數人還不明白我們在幹什麽,但你打二十多個電話,總有三四家會說,‘來吧,我們談談’。”

在華強北附近的明通數碼城,一些做智能手機配件的店鋪由於產品不好賣,都關門了。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一開始我們追著政府,後來政府追著我們。”

2015年深圳創客有1萬余人,孵化器卻有一百多家,平均到每家的創客數量只有100人左右,大多數孵化器根本“吃不飽”。

越來越多像HAX一樣的國際孵化器,正在紮堆深圳。今年3月,英特爾在深圳設立了智能設備創新實驗室和1億美元創新基金。更早些時候,全球最大的桌面3D打印機供應商MakerBot亦在華強北運營了一個硬件創業孵化器。

深圳本土孵化器更是數不勝數,華強和賽格兩大集團正在分別組建各自的創客中心,龍崗天安數碼城開通了“矽谷直通車”。其中,騰訊與華強集團宣布,將共同投入總價值100億元人民幣的資源,希望在未來三年時間里打造100家估值過億的硬件創業公司。

組建華強創客中心的想法,最早是由深圳市電子商會執行會長、華強北電子市場聯合黨委書記程一木提出的。在接觸HAX等創客圈後,他意識到硬件創業孵化,無疑是華強北最擅長做的。2014年初,他讓華強集團拿出首期1000平米物業,做一個孵化器。

“沒想到2015年春節一過,深圳就跟瘋了一樣。”程一木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2015年1月4日,新年第一個工作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突然到訪深圳南山華僑城創意園里的柴火創客空間,它是深圳的創客們聚集的“創意會所”。李克強表示,要再為柴火空間添把柴。

此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寫入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深圳市政府的熱情也被點燃。

全球規模最大的創客文化活動Maker Faire在中國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屆,之前這一活動一直由柴火創客空間的投資方深圳矽遞科技公司代理,2015年深圳市政府首次接手。

深圳各區政府也開始爭搶創客及孵化器。程一木回憶,2014年在福田區搞華強創客中心時,南山區也搞得熱火朝天,寶安區說要做一個一萬多平米的創客工業園,福田區很緊張起來,一個勁催著華強掛牌,“一開始,我們追著政府,後來政府追著我們。”

據深圳市科創委主任陸健介紹,2013年深圳市共有20家孵化器,2014年迅速增至107家。

今年6月,深圳市出臺《促進創客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計劃從2015年開始,每年至少新增50個創客空間、10個創客服務平臺及新增創客3萬人。按照這個速度,到2017年底,深圳的創客空間將達200個、創客服務平臺達50個、全市創客超過10萬人。

“大幹快上”之下,深圳的創客孵化器已出現相對過剩的苗頭。

按照當前的官方數據,2015年深圳各種創客以及愛好者加起來有1萬余人,孵化器卻有100多家,平均到每家的創客數量只有100人左右,大多數孵化器根本“吃不飽”。

一位深圳的孵化器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柴火創客空間與孵化器本質並不相同,前者目的是為創新制作者(Maker)提供自由開放的協作和交流空間,而孵化器的商業目的性更強,孵化器要找的是初創企業(Start-up)。

對於創客空間和孵化器數量快速膨脹的現象,一位知名的深圳產業地產商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其原因是現在產業地產過剩,需要孵化器消耗多余的空間,聚集優質資源後,地產商也可以轉型做投資。

“但現在各種力量都說要做孵化器,就有點變味了。”上述地產人士還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他從外地好不容易招了一家優質硬件創業公司回來,辦公場地租金幾乎全免,為的是能股權投資。本來雙方已經達成口頭協議,結果創業公司第二天就擡價了,“跟炒股似的。”目前雙方已經鬧掰,創業公司打算搬走。

華強電子產業研究所研究總監潘九堂認為,這幾年來被狂炒的物聯網、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機器人、智能汽車/自動駕駛、工業4.0等新興領域更多是資本市場的狂熱和泡沫推動,本質上是地產、金融、互聯網等短周期行業已搶完淺礦。而新興領域大量爆發可能還需5-10年,因為這些應用背後的新型技術和算法目前還不成熟。

“一個項目的成功,政府的支持很重要,但不能以政府的支持做前提。政府的支持只能是錦上添花,不能是必要條件。”程一木說,“華強北本來就是因為市場才發展起來的。”

在深圳華強北的Hax孵化器里,來自北美的一些創業團隊在辦公室工作。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不變就等著死”

智能硬件熱潮是市場為產能過剩的華強北尋找到的一條出路,急於轉型的傳統制造業老板與創客捆綁,“你只管設計,我幫你生產”。

“90後”黃鈺祺在深圳龍崗區擁有兩個制造工廠,像無數華強北的傳奇一樣,黃鈺祺初中畢業後來到深圳,憑借一單德國人定制優盤的生意,賺得人生第一桶金。

10月末的一天,南方周末記者在他的一間工廠里看到,震天響的搖滾樂中,技藝純熟的工人們和機器配合著作業,一樓做外殼,二樓電子組裝,三樓表面噴油,四樓制印logo。從代工豐田車掛擋到沃爾瑪自營牙刷,工廠能做的東西擺滿了會議室的兩面墻。工人宿舍樓外刷著一條標語:“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

“一條龍服務,客戶只需下單,我就能完成所有制造環節。”黃鈺祺的車間是租來的,其前身是經營不下去的服裝廠,他自己的另一個做模具的工廠也面臨被3D打印淘汰的危險。

最近,黃鈺祺盯上了創客。他入駐了龍崗天安數碼城的孵化器,和3D打印企業做起了鄰居。在孵化器,他一邊研發自己的智能配電箱,一邊想把自己的工廠和有想法的創客捆綁在一起,“你只管設計,我幫你生產”。

創客們的生產量很小,遠沒到批量生產的時候,但黃鈺祺決定提前布局未來市場,2000元以下的試驗性小單甚至免費幫創客做。“不變就等著死,等著別人把你改變,不如自己逐步改變,順便改變別人。”他說。

事實上,這一輪智能硬件熱潮,也是市場為產能過剩的華強北和深圳制造業尋找到的一條出路,它正在重塑整個產業鏈——創客負責難以山寨的創新,顛覆傳統產業;急於轉型的傳統制造業老板與創客捆綁,布局未來市場。

而跟不上這種變化的企業,則正經歷著難熬的寒冬。

從2014年年底開始,深圳的電子產業倒閉潮來臨,知名的手機零部件代工廠蘇州聯建科技,東莞萬事達、聯勝和兆信通訊,深圳福昌相繼倒閉,深圳福昌曾為華為、中興的一級供應商。

一位接近福昌的知情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以前華為低端手機用的是塑膠外殼,福昌以此起家,但後來越來越多的手機外殼使用純金屬工藝,而福昌沒能及時做出調整,最終倒閉。

“產業升級之後,小企業不轉變,不創新,就必死。就像一個沃爾瑪崛起,很多小超市就會因為它死掉,但有特色的店還會存在,甚至活得很好。”潘九堂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正是中國創客比較火的一個原因,“小企業想借助新興的東西找到自己的生存之地。”

謝浩傑是深圳偉健達電子的CEO,也是這輪智能硬件的淘金者之一。2007年,他在華強北做電子元器件起家,從一個1.2米的小櫃臺做到在華強北鼎誠國際開公司,代理國內外大品牌的電子元器件。

完成了原始積累的謝浩傑從今年起嘗試投資,他與朋友一起,在華強創客中心開了一家3B咖啡,類似於互聯網行業著名的創業圈子“3W咖啡”,目的也是為了聚合好項目和投資機會。

最近幾個月的時間,謝浩傑已經看過不下一百個項目,幾乎每天都有項目主動找上門,但他一個都沒投。“在中國這樣的土壤,像我們80後從小在山寨文化中長大,突然讓我們來做創新,是有困難的。”

難以複制的華強北

野蠻生長的低階制造結束了,在這個過程中,上遊的電子元器件市場和山寨技術相互成就,打通了深圳制造的全產業鏈。

2014年,麻省理工學院實驗室媒體總監Joi Ito帶領學生來到深圳,參觀完產業鏈上各個環節後,回去寫了一篇觀察,文中寫道:在深圳,我們體驗到的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低成本的勞動力是這一切的推動力,他們把深圳打造成了一個最先進的世界級制造基地。這個生態系統由工廠網絡和制造技術組成,在這里可以生產各種規模的硬件產品。

的確,深圳是中國目前智能硬件產業最發達的地方。

在創投圈,有一種說法是,“互聯網創業在北京,硬件創業在深圳”。10月27日,阿里百川聯合IT橙子發布的“2015創業生態報告”顯示,深圳硬件行業獲得投資占比達到16%,而全國比例僅為6%。

易觀智庫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8月,中國創新智能硬件主要集中在深圳,占比44.4%,遠高於以12.4%排名第二的北京。

但在十年之前,深圳華強北還以IT大賣場和“山寨手機”聞名,沒人能想到,當賣場蕭條和山寨式微之後,它能夠再次立在硬件創新的潮頭。

上世紀80年代初,電子元器件率先在華強北發展起來。那時中國還是計劃經濟時代,為解決體制外的電子元器件采購難題,深圳市政府獲批在華強北開設了電子市場,允許大企業把用不完的尾料和電子元器件放在這里買賣,形成後來華強北的雛形。

由於早期供不應求,這個曾經的漁村以地利之便,形成了灰色地帶。電子元器件不僅從港澳臺走私進入,潮汕、貴嶼等地也偷偷承接歐美的電子垃圾,將電子元器件拆卸、翻新後,再源源不斷地送入華強北。

隨著電子元器件市場做大,下遊的數碼產品市場隨之興起,最終令華強北聲名遠揚的,是“山寨”產業。

從2000年開始,華強北的小老板們“前店後廠”,在臺灣聯發科手機芯片解決方案的推動下,從電話機/傳呼機、VCD、音響、DVD、MP3/MP4等產業一路“山寨”過來,最後湧進了手機行業。

潘九堂向南方周末記者分析,並不具備獨創性的山寨業隨後陷入毫無質量和價格底線的自我毀滅,2007年,蘋果以iPhone這一真正的破壞性創新開啟了智能手機和3G時代。

“在這之後,中國人的消費能力和品位均向上進階,國內市場迅速品牌化,小米、華為、金立、OPPO以高性價比徹底終結了山寨的輝煌。”他說。

一位在華強北從事電子元器件生意近10年的老板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電子元器件的頂峰要比山寨結束的晚一些。因為2008年國家“四萬億”投資後,“家電下鄉”政策也推波助瀾,“兩個月之內,一個燈泡上面的電子元件從20元炒到50元。整個行業的庫存全部清空,一個月賺千百萬,很正常。”

但這樣的行情只維持了七八個月,2010年之後,電子元器件市場也開始收縮,“因為下遊把之後幾年的銷售都透支了。”

在賣場最輝煌的時候,華強北明通數碼城日出貨量能達到1億元左右,一個鋪位的轉手費曾高達數十萬元。如今,這里已出現整層空置的蕭條。

明通數碼城的手機檔主們仍然保持著中午12點後才來上班的習慣,一位檔主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山寨手機的價格瞬息萬變,當年一天有可能賺500萬,也有可能虧500萬,“來太早摸不準當天的行情”。

程一木認為,山寨手機在一段時間里的鼎盛,也反映出華強北快速的市場反應和配套能力。

“很多地方政府讓我們把華強北複制過去,我說很難複制,華強北獨一無二。”程一木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華強北的電子商戶至少有1萬家,每個商戶背後可能都有幾個工廠,以及積累多年的供應商體系。這些商家又相互交織,形成一個巨大的信息網絡,遍布珠三角產業集群,甚至延伸至海外。

野蠻生長的低階制造結束了,但在這個過程中,上遊的電子元器件市場和山寨技術相互成就,打通了深圳制造的全產業鏈,這也是華強北新的生命力所在。


4000多家孵化器深圳占一半 政協委員:創客空間變“花架子”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2-07/983270.html

2016年深圳兩會期間,一條關於深圳創客的新聞火了:深圳市政協委員黃麗萍質疑創客空間搞花架子。紅紅火火的深圳“創客熱潮”遭遇“冷思考”。 黃麗萍對“創客熱潮”提出了一些擔憂:創業還是應該慎重,因為真正在創業、想創業、創業成功的人太少了。有些創客中心變成了拿政府補貼的“空心化”地產。

Q6_wjcnwiv_o_o____6gj_9.thumb_head

創客江湖節後將迎大變局。

1月27日至30日,2016年深圳兩會期間,一條關於深圳創客的新聞火了:深圳市政協委員黃麗萍質疑創客空間搞花架子。紅紅火火的深圳“創客熱潮”遭遇“冷思考”。

黃麗萍對“創客熱潮”提出了一些擔憂:創業還是應該慎重,因為真正在創業、想創業、創業成功的人太少了。有些創客中心變成了拿政府補貼的“空心化”地產。

一位深圳創客圈資深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節後深圳大大小小孵化器、創客中心將迎來大洗牌,將有至少5家比較大的創客中心倒下,還有許多小的孵化器轉型為“二房東”以收租度日。

 

孵化器變成“空架子”?

政協委員“吐槽”有理有據。黃麗萍指出,深圳現在一些創客空間擺幾個物件,領導過來視察,知名度就起來了。結果導致很多地產公司不搞地產了,搞創客空間,一下子實現華麗轉身,又能拿政府的補貼。這導致一些產業園區出現空心化的問題,辦公園區被用來出租,甚至成為只有地產沒有產業的空心化的地產。

深圳市創客圈一名資深人士同意該政協委員的說法,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吐槽”:全國現在有4000多家孵化器,深圳就有2000多家,但是現在有些孵化器只是“收租”,只是租工位給創客團隊,這哪里還是“創客孵化器”?本質上就是“掛羊頭賣狗肉”。

“部分孵化器轉型為二房東也無可厚非”,深圳市億覓科技聯合創始人覃康胤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孵化器只做房地產租賃角色,也可以為創客提供低成本的辦公場地,但是這已經不能稱其為“創客孵化器”,因為缺失了培訓、資本支持、供應鏈支持的服務要素。

深圳華強北的“創業老兵”美隆電子董事長陳海升對於“創客潮”有著自己的判斷,他認為深圳已經有太多的孵化器,已經有了“泡沫”存在,一個創客孵化器要想成功應該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並最終通過成功孵化的項目來實現商業價值。

 

“創客潮”亟需正本清源

創客孵化器到底應該是個啥樣子?還是聽聽業內人士怎麽看:

“創客孵化器要回到原本的定位上去,應該想清楚怎麽孵化創客項目”,深圳市華強北國際創客中心商務經理連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不能為創客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務,只是扮演“二房東”角色的孵化器會被洗牌掉。

有些“創客中心”“孵化器”既當“二房東”收租度日,又拿政府針對“創客中心”的補貼,針對這一情況,深圳市政協委員黃麗萍提出建議:要避免產業園區追求高大上,建立起產業園區生產率轉化的評估機制。換句話說,拿補貼也行,你可得真出成果,孵化器要真能孵出小雞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妨學學歐美的創客經驗”,億覓科技聯合創始人覃康胤認為,與歐美的創客孵化器相比,國內的孵化器需要在三個方面進行改進:一是對創客團隊的專業支持和培訓,指導團隊更好地推進項目;二是通過資本運作推動創客項目實現市場化;三是在產品後期提供完善的供應鏈服務。

覃康胤認為,真正的孵化器可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孵化器提高一個孵化項目的成功應該有兩個要點:一是在項目的篩選階段,要挑切中市場熱點和用戶痛點的產品,而且具有可實施性,這一階段要過濾到不靠譜的項目;二是在產品的設計、供應鏈等方面進行資源的全方位支持。

“真正意義上的孵化器應該要為創客團隊帶來價值,不僅僅是二房東”,覃康胤如此總結。

華強北“創業老兵”陳海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要提高創客項目的孵化成功率,應該從培訓和指導方面入手,因此自己的孵化項目推行“導師制”。陳海升自己已經真金白銀投資了4個創客項目,他認為投資之後的導師會為創客團隊提供更專業指導,從而極大提高孵化成功率。

陳海升還通過多個公開比賽對創客團隊進行挑選,為孵化器輸送“靠譜”的團隊資源。對於“創客熱潮”,陳海升認為應該回歸到商業的本質:創造價值。挖掘真正有市場潛力的產品和項目,並通過資本支持和供應鏈的配套來實現創客項目的市場化,從而帶來商業價值。

  • 每日經濟新聞
  • 周歡
  • 王誌福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兩大孵化器相繼倒掉,深圳創客空間怎麽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4935.html

今年以來,深圳兩家規模較大的孵化器因為入駐率不高等原因相繼倒閉,再一次引發外界對於孵化器模式的思考。

“真的不相信這個地方就這樣倒了。”當老牌孵化器“孔雀機構”因拖欠物管費而被強拆,曾經在孔雀機構孵化過的項目紛紛在論壇上留言惋惜,許多曾經在里面待過的創業者開始緬懷在孔雀機構中的日子。

這家成立於2010年的孵化機構,前身是深圳市趨勢文化創意聯盟,擁有22家聯盟企業。就在被清場的5天前,其剛被評為全國十佳創客空間。

算上過年前的“地庫”,這是深圳今年第二起較有規模的孵化器倒閉事件,而這只是一個開始。

“由於入駐率不高,今年將會有一批以收取房租為主營業務的孵化器可能撐不下去。”松禾資本副總經理袁寧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在創業大潮的湧動下,作為培育創業團隊的溫床,孵化器也隨著創業團隊數量增加而有所發展。截至2014年,深圳創客空間數量為67個,而根據政府計劃,2017年,創客空間將達到200個。

然而當創業者與投資者擺脫了之前的狂熱,而逐漸偏向理性,這些創客空間的生存環境就變得不那麽樂觀了。“現在孵化器太多了,沒有資源特色很難經營下去。”熟悉孵化器的創業咨詢顧問李生(化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在深圳,一大批依靠二房東轉租模式支撐的“孵化器”在創業大潮冷卻之時將面臨大洗牌。對於這些孵化器來說,如何在退潮中摸索出有效的運營模式尤為重要。

孵化器的前世今生

孵化器概念最早起源於美國。1956年,約瑟夫·曼庫索在紐約州的貝特維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企業孵化器,用來解決地域失業率問題,這個最初設立孵化器的目的之後被多次驗證行之有效。

最初的孵化器主要營收依賴投資所孵化的項目,辦公空間則是作為資源提供給入孵團隊。這種模式在歐美地區較為成熟,這些地方大部分的孵化器是由有一定能力的企業或者有資源、能力的個人以及科研機構來承擔。

直到1980年,美國真正開始重視並且大力發展孵化器,到1990年,北美的孵化器數量達到了400家。但發展速度過快,導致部分孵化器建設過於盲目,1990年代前期美國的孵化器發展出現了停滯。

隨後風險資本的引入,使得孵化器內的初創企業得到了更有效的幫助與資本的投資,孵化器開始了企業化的運作,迎來了第二輪的高度發展。到2002年美國的孵化器總數達到了1000個左右,其中有15%屬於營利性孵化器。2005年,北美洲的企業孵化器幫助了超過27000家企業,創造了超過10萬個就業崗位,收入170億美元。

上世紀80年代,中國決定開始實行專門為發展中國高新技術產業而設立的“火炬計劃”。在該計劃中,國家把建立孵化器——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列為重要的內容。

而直到2000年以後孵化器才得到發展。近年來,“大眾創業”浪潮下,孵化器數量激增。

一般來說,孵化器創辦主體為有實力的投資者以及科研機構,然而,孵化器模式能有效解決房屋空置問題,並有利於企業營收,因此也有一部分房地產商以及企業借鑒這種模式給自身帶來收入,然而對比孵化器,大部分企業更願意選擇聯合辦公場地的方式,既能有效解決空置,又不用花費過多的運營成本。

“上周公司讓我們去參觀一家孵化器,”在一家國有企業從事項目運營的葉淘告訴記者,公司正打算將寫字樓改造成聯合辦公空間,轉租給創業團隊。“聯合辦公產品針對的不是創業者,而是小規模公司。這些創業企業缺乏資金,整租難度較大。用聯合辦公的方式每平方米的租金和整租差不多,但是聯合辦公的方式空置率會更低些。”

脆弱的二房東

“創業的成果實現,需要基礎支撐,並不是修一個辦公室,引入一些投資機構進駐就可以催生好項目。”柴火空間創始人潘昊說道。

但現實是後者對於技術門檻以及投資的低要求,讓許多“生意人”無法拒絕。由於孵化項目大部分是初創企業,孵化器面臨的投資回報周期少則一兩年,多則三五年,相對而言,出租空間能夠在短期內獲取一定的商業利潤,因此越來越多的孵化器將部分空間轉租來換取短期的現金流。“二房東”模式也在這個行業興起,一些雖然名為孵化器或者創客空間,但實際上,是類似於聯合辦公的轉租模式。

記者走訪深圳一部分“二房東模式”的孵化器,發現在這些空間里,出租運營是比較大的收入占比,而對於孵化器的內容建設,很多孵化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孔雀機構創始人陳鵬福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其大部分的營收依賴於租金,這部分收益占到總收益的65%到70%。雖然從孔雀機構的官網上能夠看到其提供不少的創業增值服務。然而對於後期入駐的創業團隊來說,這些增值服務的數量和質量都在下降。

深圳市星塵大海電子商務團隊在去年12月入駐孔雀機構,其創始人孟大維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回憶當時入駐的原因主要是看重其曾孵化過許多明星企業,並且提供的租金相對合理,然而其入駐之後並沒有接受到資源對接。“其實這里面大部分都是租戶,不存在孵化關系。孔雀機構很少組織活動,偶爾會有一些創業課堂,但孔雀機構大部分只是提供場地,每次都有不同的主辦單位,主題因人而異,針對性不強。”

陳鵬福在早期以較為便宜的價格租下科興科學園整層辦公場所,再以散租的形式租給創業者從中賺取租金差價。大部分孵化器也主要采用這種方式。在深圳一些較好地段的商用住房租金平均為145元到165元/平方米,租用一層1000平方米的商用住宅,加上物業管理費,價格最少在15.5萬元到17.5萬元之間。而根據記者走訪發現,這些地段一般的租金也相對較高。

深圳南山軟件產業基地是另一個孵化器聚集地,不同的是這里聚集的是類似3W咖啡、京東奶茶、飛馬旅等知名的孵化器,這些孵化器背後也有一定的資源做支撐。記者打聽發現,這些孵化器一個工位(一平方米)的平均租金在1000元/月以上。雖然每平方米單價差距較大,但考慮到其所承擔的孵化辦公的功能、孵化器內還有一些面積作為會議室等提供給創業團隊,如此折算下來,假設1000平方米只要孵化50個3到4人的小型團隊就能夠覆蓋租金以及物管費。

而10人以內是一般初創團隊的規模,租用這些孵化器的辦公空間對於這些小微企業來說,無疑比租用單間辦公室更為節省成本。

為初創企業帶來的另一個好處就是,空間內聚集不少創業團隊,更有利於新興創業團隊的資源開拓。“我們那一屆的孔雀機構的團隊是最好的,團隊之間都比較有感情,就像學校里的師兄師姐的關系,平時有什麽問題大家都會互相關照。”李生2014年在孔雀機構曾待過一陣子,當時他負責一個創業團隊,與他同期在孔雀機構辦公的還有Uber深圳、億航無人機等。

二房東模式所帶來的“快錢”也讓一些個人經營者快速進入市場,這些個人經營者對於內容孵化缺乏資源與經驗是大部分孵化器目前只能依賴租金的重要原因。

“他們也不想當二房東,但是不得不當,因為沒有這個實力。更現實的是,如果一個團隊沒有錢也沒有找到錢的情況下帶著項目到你那孵化的話,那這些團隊可能也不是太好的項目。”李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其認為,孵化器的孵化功能正逐漸弱化。“當你要給團隊投錢的時候,才會去考察這個團隊到底行不行,團隊要把股份給孵化器的話也會考慮這個孵化團隊有沒有經驗,這才是健康自然互相篩選的過程。如果給房租就能拿股份,兩邊都不認真,事情很難成。”

遠離的租客

雖然二房東模式對於初創團隊具備較弱的孵化功能,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的小微企業選擇入駐孵化器提供的工位,而這些企業選擇的原因也非常簡單:租金便宜。

去年12月,孟大維和他的團隊一共三人入駐孔雀機構,當時由於租金上漲,孔雀機構已經經過一輪漲價,孟大維以每月2000元的價格租下了三個公開工位,這其中包括了水電以及物管費。當時資金鏈已經出現問題的孔雀機構有意對新租戶進行漲價,然而由於孟大維堅持,漲價最後只能作罷。“他們(孔雀機構)希望在原來的基礎上加500元左右,我當時租的時候是要漲到2480元,最後砍到2000元的。”

對於大部分的小微企業,有否具體的孵化內容並不是最重要的,能否從租金中節省出運營成本才是業務能否起步的關鍵。

“提供地方辦公對於創業團隊來說是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方式,之後的資本對接主要看投資人,跟孵化器沒有太大關聯。”從事垂直娛樂服務軟件開發的小禾(化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小禾所在團隊大部分為剛出校園的年輕人,剛創立初期,團隊入駐由一家國內比較有名的基金公司成立的孵化器。由於項目較為出色,加上基金公司是早期投資者,小禾團隊每月的租金都能獲得相應的折扣,這為團隊省下不少費用。

便宜的租金為這些剛起步的初創團隊帶來的短暫實惠,讓創業團隊將其當成唯一的選擇標準。

離開孔雀機構之後,孟大維很快找到了一家較晚創立,但更為優惠的孵化器:空間更大,價格更優惠,氛圍和服務比孔雀機構都要好,而偏僻的位置雖然看上去不夠理想,但也是其物美價低的原因。對於像孟大維這樣的創業者來講,只要有辦公場地就已經足夠。“我現在體量太小,(聯合辦公場地)沒有合適的機會和資源,只能解決業務不中斷的問題。”

這讓孵化器陷入了惡性的生態圈中:為了價格而來的創業團隊必然也會為了價格而去。而“二房東”單一的盈利模式,讓大部分孵化器在入駐率面前不堪一擊。

廣東晟典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毛鵬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種模式並不有益於孵化器的發展:“(孵化器)也不是看誰能交的租金最多,我也是選擇誰最符合我的行業,在我的平臺下能夠實現他的快速發展,也能夠實現我對他的投資的增值。”

據了解,孔雀機構曾經入駐率達到80%,而隨著租金上漲,以及大量的孵化器湧現導致孵化器平均租金下調,在無法提供更多孵化資源的情況下,許多創業者選擇離開,尋找更為便宜的辦公場地,而這樣的場地比比皆是。

根據廣東高新技術產業網數據,2015年,廣東總共有科技孵化器399家,比2014年增加166家。這個數量還將繼續增長。

在這樣的環境下,租戶的離開幾乎成為了必然。“有兩個原因促使租戶離開,一個是租金上漲,一些無法負擔成本的團隊會選擇更加便宜的場地,二是團隊發展逐漸成熟,也有可能離開租用的場地尋找更好的環境。”李生分析道。創業失敗也是團隊離開孵化器的原因之一,因此二房東模式的孵化器往往流動率比較高,而與加速器中主動讓創業團隊離開的情況不同,這種流動率只能帶來負面效果,讓孵化器處於被動狀態。

由於入駐率過低,在今年過年之前,深圳孵化器地庫不得不關閉,而記者在走訪中發現,許多知名的孵化器入駐率均不到50%。因此,大部分孵化器對於入駐項目不設篩選標準,而為了吸引項目入駐,許多孵化器更是打出價格折扣優惠。

從孵化器到加速器

“這一輪洗牌很可能洗掉一些不清楚的模式,加速器和二房東模式都比較清晰,但是大部分孵化器夾在中間不清不楚的很可能會難以經營。”李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在李生看來,孵化器洗牌並不能證明二房東模式不可行,恰恰相反,在如今的創業環境下,純粹的轉租有一定的市場需求,是一種不錯的商業模式。聯合辦公空間就是其中的例子:擺脫孵化器的孵化功能,最大限度利用空間,在同樣的空間下提供更優惠的租金,能夠吸引大批的創業團隊。

定位為聯合辦公的思微內部設置與大部分孵化器無異,團隊不負責孵化項目,但是能為創業團隊提供活動場所。目前思微在深圳已經開設四家店面,總面積達到11800平方米,給創業團隊提供385個開放工位和156個獨立辦公室。團隊大部分為精算師,思微目前入駐率相當可觀。在思微2.0中幾乎所有的工作間均已出租。對比一般的孵化器,雖然工位略顯擁擠,但是租金價格相對便宜。

如前所述,較為有效的模式是加速器的方式,目前國內缺少像YCombinator一樣較為成功的加速器,但也有不少的嘗試:設在華強北的HAX加速器模仿YCombinator的模式,每年設定兩期項目,將國外團隊與深圳硬件資源對接。

HAX每年從1000余份申請中選出30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新硬件團隊來深圳參加加速項目,每期15個團隊。加速器能夠為創業者提供種子資金(2.5萬美元換6%的股權,10萬美元換9%的股權)、1500平方米的免費辦公空間、12名全職員工和顧問、50名專家導師,每周對團隊進行一對一指導。

“對於創業團隊而言,一些需要孵化的好項目,加速器是個不錯的選擇,而一些只需要辦公場所或者剛剛起步還沒有產品的小團隊則可以選擇聯合辦公空間。”李生說道。

而孵化器的模式,則更適合有背景以及資源的企業或者投資人運營。“孵化器模式本身並沒有什麽問題,從長遠目的去考慮布局是可以的。就像矽遞公司下屬的柴火空間,本來矽遞是硬件零件生產服務商,它去經營一個創客空間,本來就符合它的形象和品牌。矽遞甚至可以把這個列為市場經費、品牌花費。”李生分析道。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