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光線是可以彎曲的 --關於研究方法的一些體悟和淺見 高善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28ef2a0100tjlc.html

 

正確的方法有助於使我們更好地理解市場運行的內在邏輯,從而降低預測失敗的概率。我們通過十個小故事,來講述對研究方法的一些想法和體會。

「非洲螞蟻找家」的故事告訴我們科學研究的四個步驟。

「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更快」,「光線是可以彎曲的」,說明了現代科學是形式邏輯和實證精神的結合產物,兩者缺一不可。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然之」,「下邊,沒有了」則論述了中國從古到今都相對缺乏實證精神和形式邏輯,從而無法產生有價值的研究。

「引力與溫度無關」說明了在尋找因果關係的過程中,隔離的重要性。

「雄雞一唱天下白」,「詩必窮而後工」說明相關關係和因果關係的差別,以及在現實複雜環境中,排除其他因素,找出因果關係的困難性。

「上帝是存在的」說明了理論的命題或預言必須是可證偽的。

 

「上帝難以琢磨,但他並不邪惡」,是我們相信這個世界在原則上應該是簡單和可以理解的。

 

我想先講一講我個人對研究方法的一些想法和體會。這部分陳述在我看來是異常重要的,儘管它沒有實際的內容在裡面。為了把這部分講清楚,我給大家講幾個故事,也會使大家聽起來更輕鬆。

 

 

 

1.非洲螞蟻如何找家?

 

在幾十年以前,生物學家很熱衷於使用進化理論來研究生物的行為。在這種研究的過程中,他們發現非洲沙漠裡有一種螞蟻,這種螞蟻找回自己巢穴的行為非常奇怪。

在當時人們已經知道,正常的條件下,螞 蟻要找回自己的巢穴,主要的辦法是在它們離開巢穴的時候,沿途留下很多氣味。這樣,等到螞蟻要回家的時候就會循著氣味回家,因為螞蟻是沒有視覺的。知道這 樣一個原因的方法是很簡單的:在螞蟻經過的沿途放幾個樟腦球。一般的話,螞蟻就會迷路。

但是,科學家發現非洲沙漠裡的這種螞蟻,實際上不是依靠氣味來識別路途的。所以,在很長的時間裡,大家對這種螞蟻如何找回自己的巢穴非常感興趣。

當時,為瞭解釋這種螞蟻是如何找回家的,出現了很多競爭性的理論。其中一種理論認為,在這種螞蟻體內,有一種計步器。當螞蟻離開自己巢穴的時候,它的計步器就開始工作,統計螞蟻的步數。然後,當螞蟻找回家的時候,計步器可以反向工作。當計步器清零,螞蟻就知道已經到家了。

從研究的角度,我們把迄今為止的這個案例總結為兩點:

我們看到研究的第一步是觀察現象,提出問題。他觀察到的現象就是螞蟻回家,提出的問題就是這種螞蟻回家很奇怪,那它是如何回家的呢?

第二步就是提出理論,做出猜想。為瞭解釋所面對的現象,我們要提出一個假說,提出一個理論,這個理論在邏輯上要能夠自圓其說,要能夠解釋所面對的現象,這是研究的第二步。

但是在那以後的幾十年間,人們不知道這個假說是不是對的(就是螞蟻體內有計步器的假說)。

我以前曾經問過很過很多面試的學生和實習生,如果現在把這樣一個假說拋給你,要試圖知道這個假說是不是對的,怎麼辦呢?

不少學生的第一直覺是把螞蟻解剖一下,然後用顯微鏡,用生物學的方法來尋找計步器在哪裡。其實稍微簡單地想想就可以知道,這種辦法在操作上是非常困難的,是幾乎不太可能成功的。

因為計步器作為一種假說,很難跟具體的生物器官去對應起來。即便你能夠對應起來,這種器官的運作在解剖學的意義上也是很難理解的。所以,在很長的時間裡,人們始終不知道這種假說是不是對的,它毫無疑問是一種引人注意的、很有趣的假說。

前幾年,科學雜誌發表了一篇生物學論文,這篇論文就試圖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就是這種計步器的假說是否是正確的。

它是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呢?以現在的眼光看,辦法很簡單,但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都不知道這些辦法。

它的辦法是把這些螞蟻捉來,分成兩組。把第一組螞蟻的腿截斷一半,接到第二組螞蟻的腿上。這樣第一組螞蟻的腿就縮短了一半,第二組螞蟻的腿就延長了一部分。這些是在螞蟻離開家以後非常快速的完成的。

如果計步器理論的假說是正確的,從這個 假說出發得到的預測是,腿被截掉一半的螞蟻在往回走的路上,在中途一半的時候就開始表現出找家的行為,主要就是開始團團轉;而腿被延長的螞蟻,會跨過自己 的巢穴,繼續向前走可以計算的距離,然後才表現找家的行為。從這樣的假說出發,理論上可以做出這樣的預測。所以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用實驗證據的方法來看看這 個預測是不是正確的。

這篇論文能夠在科學雜誌上發表,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假說居然是正確的。螞蟻找家行為的表現與這一理論的預測是一模一樣的。

在這裡我們看到研究的第三步和第四步。

如果說研究的第一步是觀察現象,提出問題,第二步是提出假說,提出理論,那麼研究的第三步就是從假說和理論出發,從其內在的邏輯出發,去提出一系列的預測。這一系列的預測本身是基於理論的內在邏輯推演出來的。

研究的第四步就是有系統性地蒐集經驗、事實和證據,並把這些經驗、事實和證據同理論的預測相對照。

如果理論的所有預測都能夠和經驗事實一致起來,那我們就接受這個理論;如果理論的預測和經驗事實不一致,那我們就推翻這個理論,去尋求一個新的理論。

這就是我們迄今所知道的所有科學研究的四個步驟。這四個步驟是缺一不可的,關於他們的重要性,我們再舉另一個例子。

 

 

 

2.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更快

 

在古希臘時期,那時的人們很喜歡辯論。為了支持辯論技巧,一部分的人發展起了非常發達的形式邏輯。形式邏輯在此後上千年時間裡的發展水平都沒有超過古希臘。形式邏輯在那個時代的頂點應該是歐氏幾何。

歐氏幾何基於非常簡單的假設,就是「兩點之間的最短距離是一條直線」。它基於如此簡單的一條假設,就可以推演出非常龐大、非常密實的命題體系。

古希臘學者在那個時代就試圖論證「地球是圓的」,並提出了一系列的證據,他們還以幾何學為基礎去估算地球的周長。即使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這樣的估算成就也是很了不起的。

我們想說的是,任何一個理論都必須有邏輯,而它的基礎就是基於古希臘時代的形式邏輯。在數千年以前的古希臘時代,大約跟中國的孔子時代差不多,希臘人的邏輯就已經非常的發達,遠遠高於中國先哲的水平。

但是我們也知道,古希臘有一個先哲亞里士多德。他的龐大的理論之中有很多命題,其中一個廣受矚目的命題是: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更快。這個命題在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有非常明確地闡述。而我們現在清楚地知道這個命題本身是不對的。

但是,從亞里士多德提出這個命題一直到伽利略時代,在上千年的時間裡,沒有人公開地、嚴肅地去質疑這個命題或這個預言。為什麼呢?因為在漫長的時間裡,人們不知道做科學研究的第三步和第四步。

亞里士多德觀察到羽毛比石頭下落得更慢,觀察到一個現象,他提出了一個理論,認為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的更快。這已經是一個抽象,是一個理論。但是這個理論是不是正確的呢?

他需要第三步,以這個理論為基礎做出預 測,然後是第四步,用可控的實驗去驗證這個預測。在亞里士多德時代一直到伽利略時代的漫長的時間裡,人們不知道為了取得知識和理解上的進步,第三步和第四 步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那漫長的時間裡,科學本身並沒有誕生。直到伽利略和牛頓時代,人們才認識到,理論不但需要邏輯支撐,還需要對世界做系統的觀察, 並用這些觀察來驗證理論的預測,在驗證的基礎上推翻一個理論或者接受一個理論。

愛因斯坦曾經講過,現代科學的誕生是一個偶然。這個偶然來自於兩種思想的碰撞和匯融。一種思想是形式邏輯。從現代對文明史的回顧來看,只有在古希臘提出了非常發達的形式邏輯。而另外一個很重要的精神源頭就是實證精神。所謂的實證精神,就是對事實有系統的蒐集、測量和記錄。

只有當形式邏輯和實證精神這兩種思潮交融在一起的時候,科學在歐洲才大放光芒。從伽利略時代到牛頓,到達爾文,到麥克斯韋,到愛因斯坦,無不是遵循這樣的方法,將科學推向更加昌明的地步。

 

 

3.光線是可以彎曲的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本身在數學上,在思想上,毫無疑問是異常複雜的。但是他所做出的預測,他所做出的可以觀察的、以前人們所不知道的預測,卻是驚人的簡單。

比如說,一個非常重要的預測是:當光線通過重力場的時候,光線本身可以被拉彎。這個事實以前人們是不知道,並且是無法想像的。而這個在現代天文學的觀察上一般叫做「重力場的透鏡效應」或「愛因斯坦透鏡效應」。

以這樣一個重要的理論為基礎,他所能做 出的預言是什麼呢?愛因斯坦本人嚴密計算出來的預言是:當發生日全食時,太陽的光芒完全被月亮屏蔽。在這樣的條件下,太陽背後的恆星所發出的光經過太陽的 重力場時被拉彎,照射到了地球上。這個時候人們對這顆恆星位置的計算,同太陽在其他位置時的計算有輕微的偏離,而這個偏離的大小是可以計算出來的。

1918年,英國的遠征隊分別在地球的不同地方對這一預言進行了觀測,而觀測的結果與愛因斯坦的預言是一模一樣的。這是廣義相對論獲得廣泛支持,愛因斯坦成為世界名人非常關鍵的實驗證據。

在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到科學研究的四個步驟是缺一不可的,科學研究本質上是實證精神和形式邏輯的結合。

 

 

4.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然之

 

如果我們回過頭看中國三千年的文明史, 我們會看到中國人既沒有實證精神,也沒有形式邏輯。在中國大量的史料中,我們看的紀錄是,皇帝今天晚上寵幸了哪位妃子,名字叫什麼,我們看到的是韓信在月 下策劃政變,最後沒有成功。我們沒有看到對世界的運行做出的有系統的測量、觀察和記錄。

中國的先秦時代也有很激烈的辯論,這種辯論也推動了邏輯的發展,其到達的高度中國人在後來再也沒有到達過,但是它跟古希臘的形式邏輯相比是不在一個量級上的。

在朱熹或是更晚的時代,知識分子都醉心於解讀古代的典籍。這種解讀首先沉迷於對定義的辯論。比如對論語的解讀,首先沉迷於這句話在字義上如何解讀,如何定義,而沒有嚴密的邏輯推演和合理預測。

舉例來說,康有為如何解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然之」呢?中國古代是沒有標點的,這句話在很長時間裡大家的解讀是一樣的,但是康有為提出了新的解讀,認為原意是「民可,使由之,不 可,使然之」,意思是「如果老百姓答應,那就這麼辦,如果老百姓不答應,就跟他們講明白」。這個倒有點兒像現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理想。但是包括梁啟超在內, 對這樣的解讀都非常的懷疑。

這裡我們看到的是中國人古代的治學方法:命題的本身沒有非常清晰的含義,命題的基礎沒有非常嚴密的定義,命題的展開過程沒有密實的邏輯,命題本身也沒有提出任何預測。有時候即使提出預測,人們也不用系統性的觀察去驗證這個預測。

例如,在中醫的著作中,關於生男生女在理論上是這樣解釋的:夫婦雙方如果在單日行房,則生男;在偶日行房,則生女。這也是一個理論,這個理論做出了很重要的預測,但是你沒有看到哪個中國人去系統性地蒐集事實來驗證這個理論。

所以中國人在漫長的文明史中既沒有形式邏輯,也沒有實證精神,所以中國自始至終沒有科學。但中國文明居然延續至今,也算一大奇蹟。

為什麼我們要從這麼遙遠的孔子時代講起 呢?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既沒有形式邏輯也沒有實證精神的傳統一直延續到當代。即使是洋務運動和五四運動在一定程度上使西方的思想在中國開始廣泛的傳播,但 是在骨子裡,中國學者仍然非常深刻地缺乏實證精神,非常深刻地缺乏形式邏輯。余續所及,影響很廣。

 

 

5.「下邊,沒有了」

 

如果再具體到我們的證券研究領域,個人認為,絕大多數我們所看到的研究報告之中,你找不到非常密實的邏輯和基於這些邏輯提出的預測,或者你偶爾能看到一點密實的邏輯,但是你看不到通過對證據系統性地梳理來驗證這些預測,從而接受或者推翻一個理論。

在國內大量賣方研究報告之中,我們看到的是材料的堆積,我們看到的是像孔子一樣的突然的靈感,或者像中醫一樣突然來一段論斷,然後就沒有了。像紀曉嵐對老太監講的故事:下邊,沒有了。既不以此為基礎做出一系列的預測,更談不上對事實和經驗進行系統性的梳理去驗證預測。

在過去七年的時間裡,我們一直試圖遵循前述方法去積累對經濟和市場的理解。如果說跟七年前相比,我們對經濟,對市場的某些理解比那個時候有一點點進步的話,這種進步首先是得益於這樣的方法。

這些是我想對方法論所做的第一個層面的 陳述。我們回顧了科學研究所遵循的一些共同的規則,所有的學科都要遵循這些規則。牛頓本人是遵循這些規則,愛因斯坦本人是遵循這些規則,包括達爾文,包括 麥克斯韋等都是遵循這些規則。霍金曾經說過,「這注定是我們的知識能夠取得大的進步的方法。除了這樣的方法,我們不知道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進 步。」

 

 

 

6.引力與溫度無關

 

接下來我們對研究做第二個層面的展開。從哲學的角度來看,研究的對象是什麼呢?研究的對象在本質上是討論因果關係。那什麼叫因果關係呢?因果關係本身需要一個密實的定義。

以我個人的體會來看,因果關係是對一個封閉的系統而言,我們可以觀察到它的輸入,也可以觀察到它的輸出。假設一個封閉系統,我們把它隔離起來,它有100項輸入,我們可以看到輸入,也可以看到輸出。當這個封閉系統的99項輸入都不變,只有1項輸入在變化,這個輸入的變化在輸出層面所產生的變動,我們就說這兩個現象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之所以要對因果關係作這樣一個密實的定義,我舉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在牛頓時代,牛頓本人研究 了很多的現象,研究了光線色彩的構成,研究了潮汐,研究了地球圍繞太陽運動和月亮圍繞地球運動等等。但是如果我們去看牛頓理論本身,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這 是一個奇蹟。這個奇蹟並不是他在數學上多麼了不起,儘管他在這個領域也非常了不起。

我們想說的是,地球與太陽之間的相互作 用,不依賴於太陽是由什麼樣的元素組成的,不依賴於太陽的表面溫度是什麼,不依賴於太陽本身的密度有多大,只依賴於太陽的質量和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而 與太陽很多其他的屬性,都是可以屏蔽和隔離開的。這本身是個奇蹟,使得我們在研究地球和太陽相互運動的時候,我們可以忽略太陽的物理構成,但是依然可以把 兩者的作用關係理解的非常清楚。

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物理學研究的世界在原則上是可以隔離的。你可以把太陽的很多屬性隔離掉,但是仍然把這個系統研究得很清楚。而當人們在研究更現實的物理理論的預測時,進行的都是可控試驗。比如說伽利略,把兩個鐵球,一個20斤,一個10斤, 從同樣的位置放下去,人們看到它們同時落地。這個本身是可控試驗。可控試驗意味著你可以嚴密的控制輸入。或者,在研究天體物理學的時候,並不是可控試驗, 但是這個世界的研究在方法上,在原則上,它居然是可以隔離的。這個使得在研究因果關係的時候,研究過程變得更加容易。

為什麼經濟學的研究在這個層面上非常的難?為什麼生物學的研究,特別是關於人體的研究,非常的難?為什麼現代醫藥的研究非常的難?因為這個系統在原則上在方法上是很難隔離的。它不能夠像研究地球與太陽的運動一樣,把太陽的表面溫度隔離掉。

比如在生物體的層面上,一個普遍的現象 叫「代償」,就是說如果你某一項生物機能非常的不發達,一定有另一項生物機能非常的發達。「代償」很可能跟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的競爭有關係,但是它非常清楚 地表明人體在研究上是不能簡單隔離的。一個系統的調整在另一個系統之中會引起非常複雜的反應,這些反應又會倒過來影響你原來研究的這個問題,而且這些過程 本身很難理解清楚。

所以,世界上有那麼多傑出的物理學家,但是在經濟學、社會學、或者醫學等等領域,為什麼缺乏物理學那樣偉大的成就呢?我們可能對這些領域的很多學者不是非常熟悉,但未見得是他們不聰明。

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處理的這個體系在方法上,也許人們需要尋找新的方法,至少簡單隔離法和可控實驗的研究方法是很難適用的。

 

 

7.雄雞一唱天下白

 

我們都知道在經濟研究中,對經驗數據的處理,通常只能得到相關關係,但是相關關係和因果關係有很大的不同。

我先舉一個例子,中國唐代有一句詩叫做「雄雞一唱天下白」。這句詩描述了一個觀測,有兩個現象:第一個現象是公雞叫,第二個現象是天亮。他還描述了這兩個現象之間的聯繫,就是公雞叫穩定地領先並預言著天要亮了。所以這是一個命題。

從這個描述之中,我們清楚的知道這兩種現象至少存在著非常緊密的相關關係,而且公雞叫是穩定地領先於天亮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公雞叫是天亮的原因。

我們如何知道公雞叫不是天亮的原因呢?從這個命題本身,從他們密切的相關關係,從公雞叫的領先這些角度,我們都是無法知道的。我們能夠很幸運地知道這一點,需要其他一些知識。

這些知識至少在兩個層面上可以獲得,第 一個層面是現代天文學以令人信服的證據告訴我們,天亮不亮和公雞叫是沒有關係的。我們接受現代天文學的這些結論,我們知道這是跟地球圍繞太陽轉有關係,而 跟公雞叫是沒有關係的。但是這些知識在我們剛才的數據處理系統之外,是一些額外的知識。如果沒有這些額外的知識,我們不知道公雞叫和天亮之間有沒有因果關 係。

第二個方法就是通過對雞瘟的研究。雞瘟 使得大量公雞都被宰殺,但是天照樣準時的亮起來。這樣一個自然實驗清楚的表明他們之間不可能有因果關係。即雞瘟這個自然事件導致公雞叫這個現象被控制住 了,沒有公雞叫了,但是天照樣亮,所以說明他們之間是沒有因果關係的。在這個意義上來講,雞瘟提供了一個類似的可控實驗。在這個系統中,把這個變量控制 住,其他的結果是不變的,所以沒有因果關係。

所 以在現代經濟學的研究之中,我們看到最近很多年以來,人們對自然實驗的研究精力,比如一場地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再比如通過雙胞胎樣本研究教育的影響…… 為什麼人們去研究這些自然實驗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自然實驗比較接近可控實驗,可以使人們接近理解其中的因果關係。科學研究最終是為了逼近因果關係。

 

 

8.詩必窮而後工

 

們知道,許多實證的經濟研究處理的都是相關關係。比如很多人通常說M1跟股市有什麼樣的關係,物價跟哪些因素有什麼樣的關係。這些論證在方法上都是基於相關性的一些描述,兩條線拉在一起,比較認真負責的計算一個相關係數,不認真負責的,就說:「你看,你看,這兩條線很像!」但是原則上都是基於對相關關係的描述。

在密實的理論研究中,我們探究的是因果關係。那我們要問的是:因果關係和相關關係的區別在哪裡?弄清楚這一區別對理解和釐清經濟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因果關係和相關關係的區別在哪裡?

如果A是一個現象,B是一個現象 ,C是我們沒有看到的一個現象。

如果AB之間存在相關關係,那麼可能存在三種情況,第一種是A causeBAB的原因;第二種是B causeABA的原因;第三種是C同時causeABC既是A的原因,也是B的原因。

如果我們不能排除C的存在,我們就無法斷定AB之間的相關關係可以上升為因果關係;此外,知道這個因果關係是沿著AB,還是沿著BA,也不太容易,這些問題是實證研究非常大的困難。

可以控制的實驗的好處就是可以把這個C給排除掉。而天文學,比如說研究地球和太陽的運動,非常大的好處是即使這個C是太陽的表面溫度,是太陽的元素構成,但是它跟AB之間沒有關係,你可以認為他不存在。

但是在經濟研究之中,C太多,BA的情況太多。所以從做出預測到觀察事實,觀察的事實跟預測之間的聯繫如果用因果關係的鏈條來梳理的話,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為了說明這一點,我舉一個案例。

中國古人喜歡寫詩,覺得其中學問很大。那麼怎麼寫出好的詩歌呢?一個重要的概括是「詩必窮而後工」。很多人認為這個命題描述的是因果關係,但是在我看來,它描述的頂多是一個相關關係。

「窮」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不得志,不是貧窮,是鬱鬱不得志。「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個「窮」不是貧窮,而是指不得志,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就像一個女孩子沒有人追求一樣。

中國過去的知識分子老是希望被皇帝和政府追求,如果沒人追求他,就故意躲到山林裡邊等著別人來追求,這就像女孩子塗脂抹粉,遊走於鬧市之間,來提高回頭率,這是一樣的心態。所以「窮」本質上是不得志,沒有人追求他,政府不理他,然後躲到山林裡還是不理他。

政府不追求他,他就沒有錢呀,沒有錢沒有很好的地位,然後回家老婆就跟他鬧彆扭,出去喝酒動不動還要賒賬,他就會有很多的問題。

「窮」,這是一個現象;「工」,是另一 個現象,就是他的詩詞寫的很好。詩詞寫得好有很多的標準。第一是格律非常的好,漢語作為一種單音節的語言,對格律的要求是非常非常高的。以我們現代人的眼 光來看,蘇東坡的詩詞寫得那麼好,李清照作為和他同時代的人,說蘇東坡的詞不夠好,原因就是「不諧音律」,在音律、音調的和諧、押韻方面有很大的問題。

第二是意境很高。所謂意境,我體會就是一種幻覺,是通過語言和格律等去刺激你的想像產生的一種幻覺,如果這種幻覺讓你感到很舒服,那麼就說這首詩很「工」。

「詩必窮而後工」,這句話描述了兩個現象,第一個現象是「窮」,第二個現象是「工」。很多人都認為這句話描述的是一種因果關係,就是因為「窮」,因為鬱鬱不得志,所以才能寫出很感人的詩歌。所以「窮」是現象A,「工」是現象B,他們認為因果關係是A導致BA cause B

但是我後來很仔細地研究了這個命題,我認為中國在上千年的時間裡,以現代科學研究的方法來看,對這個命題的解讀幾乎注定是錯的。為什麼呢?我們至少可以提出兩種競爭性的、令人信服的解釋來說明這種解讀可能是錯的。

第一,詩寫得很好是要花功夫,花心思去琢磨的,不是隨便能寫出來的。李白的很多詩你看起來寫得很輕鬆,實際上他沒事幹,騎在馬上都在琢磨,琢磨音節,格律和意境。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花心思去琢磨格律,你就沒 有辦法去琢磨領導的心思,去琢磨周圍的同事在想什麼,你就沒有辦法去琢磨怎麼樣把股票炒好。所以,「工」是因為你喜歡「工」,你花了很多心思在那個方面, 那麼你花在主營業務上的心思就很少,自然你的業績就很差,老闆就不會喜歡你。老闆不喜歡你,你就肯定發不了獎金,也提拔不了,所以你就「窮」。

這是第一種解釋,認為因果關係是倒過來的,是「工」導致了「窮」。

舉幾個例子,李白受玉真公主之薦入宮,李隆基非常喜歡他。李隆基動不動帶著楊玉環在宮裡耍,但是老覺得不痛快,因為爽的感覺不能長久地保留下來,不能很好地抒發出來,找了很多御用詩人都寫得不透徹,就把李白叫過來。

李白當時還不知道幹什麼,吩咐了以後, 一提筆,流傳千古的詩歌就出來了,「云想衣裳花想容「等等。但是李白在宮裡只待了兩年就被趕出來了,為什麼呢?同事在背後誣陷他,嘀咕他,琢磨他,說他的 壞話;他的上級也拚命給他使絆子,非常的不爽。他們聯合起來在李隆基面前扎他的針,紮了一針又一針,到後來李隆基實在受不了了,「賜金放歸」,給了他很多 錢,你出去玩兒吧,實在罩不住你了。

根子上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李白在寫詩這個層面上花的心思太多。李白的情商不會很高,所以他既不揣摩領導的意圖,也不揣摩同事的想法。同事都在他背後使絆子,他茫然無知,出去以後琢磨了很多年終於明白了。後來他落魄時寫的回憶這段生活的詩歌,是充滿很多牢騷的,就是同事陷害他,這幫王八蛋真壞,他寫過一些這樣的詩歌。

以李白的現實案例來看,「工」完全有可能是「窮」的原因。因果關係完全可能是倒過來的。

第二、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存在一個C。怎麼來提出存在C的理論呢?這個理論也是很容易提出來的。為什麼張三生下來數學就學的很好,李四怎麼學都學不明白呢?因為人的天分是不一樣的。這個天分就是我說的C

有的人生下來感情就比較脆弱,非常多愁傷感,聽到秋風吹動樹葉的聲音就會流淚,有的人聽了啥也沒聽見,這個就是天分的差異。

如果你是一個聽見秋風就會流淚的人,你的本性是這樣,那麼你的詩歌就容易寫得很好,因為你對世界的觀察體會非常細微,你有一個高傲細微,敏感脆弱的心靈。你自己首先被感動了,你寫出來的東西就容易感動別人。所以這個C就是你的天分,你的天分會導致你的詩歌寫得很好。

如果你的心靈天生如此脆弱,領導批評你兩句你馬上就哭鼻子,哭完鼻子就怠工,怠工完就提交辭呈,那你獎金肯定領不到,更別說提拔了,這樣「窮」就是不可避免的。

在社會上,在人群裡混,人群本質上是一個叢林社會,相互利用,弱肉強食、優勝劣汰。一顆脆弱高傲的心靈在人堆兒裡是很難混得開的。所以這樣一個C就必然導致「窮」這個現象。

如果這個解讀是對的,那AB,「窮」和「工」之間是沒有因果關係的,兩者之間只是一種相關關係。

我們舉這個「窮而後工」的例子是想說明,我們看到的大量經濟現象和很多的社會現象,如果對他們進行統計手段的處理,只能得到相關關係。但是我們為了獲得對世界的洞察,並以這樣的洞察為基礎,獲得對世界的比較穩定可靠的預測能力,我們必須探索因果關係。

但是從相關關係跨越到因果關係,這條溝有多寬呢?這本質上要排除C的存在,或者說認為C不存在。而「C是不存在的」,這一命題可能是無法證偽的,至少在絕大多數時候很難,除非是受控實驗。

我們最近的例子是什麼呢?當然是美國的金融危機。美國經濟長達20年的繁榮,包括資產市場的繁榮,人們把這種繁榮與神奇的貨幣政策聯繫在一起,並且認為這是因果關係。但是人們不知道,實際上在這背後有一個強大的C,金融的自由化,美國影子銀行體系的發展,非常快速的技術進步,人口的紅利,世界範圍內冷戰的消退等等都是人們或多或少沒有充分注意到的C,它同時帶來兩種現象。等到這個C出問題的時候,貨幣政策影響經濟的能力馬上垮塌。回頭看,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能力,可能遠遠沒有主流學者當時理解和吹噓的那麼大。

 

 

9.上帝是存在的

 

如果我們再回到哲學層面上,除了前面討論的形式邏輯、實證精神、因果關係與相關關係外,可能還需要對研究再施加一些約束。

科學哲學20世紀最重要的發展之一是:命題在原則上必須是可以證偽的,也就是說原則上我們必須能夠證明它是錯的。

舉一個例子, 「樹葉是綠的」。這個命題在原則上我們能夠證明它是錯的,方法就是我們找到一片黃色的樹葉。

在我們找到一片黃色的樹葉之前,我們相信這個命題,我們認為它是對的。但是,直到我們找到了一片黃色的樹葉,馬上就推翻這個命題。

黃色的樹葉只要找到,就能夠證明「樹葉是綠的」這個命題是錯的,這就是說在原則上這個命題是可以證偽的。

但是,有一些命題是無法證偽的。比如說,「上帝是存在的」。這個命題你無法證明它是錯的。

英國一個很著名的天文學家對公眾演講,介紹現代天文學的發展,用望遠鏡我們看到了多遠的世界,最後的結論是「上帝是沒有的」。

然後一個虔誠的基督教的老太太一句話就推翻了他,她說:「你用望遠鏡看了那麼多的東西,你用望遠鏡看到過風嗎?」

我們都知道風是存在的,而望遠鏡既然連風都看不到,那你用望遠鏡看了全宇宙,沒看到上帝,你怎麼就知道上帝是不存在的呢?

「上帝是存在的」,這個命題是無法證偽的。我們在家裡廚房和冰箱裡沒有找到上帝,但是這不證明上帝不存在,只能說明上帝不存在於你家的冰箱和廚房裡。航天飛機到了360公里的高空,到處轉了一遍沒有找到,那也不能說明上帝不存在,上帝可能在你沒有去到的地方。在原則上你無法證明這個命題是錯的。這個命題在哲學上和「樹葉是綠的」這個命題是不一樣的。

成功宗教的秘訣之一就是,它的許諾、命題和預言等,你無法證明它是錯的。佛教說,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有求必應。你到廟裡捐出香火錢,保佑把股票炒好。如果沒炒好怎麼辦呢?和尚會告訴你心誠則靈,因為你心不誠,所以不行。

這些預言你在原則上都無法證明他們是錯的。

但是現代科學的所有命題在原則上都必須有方法證明它是錯的。不見得它已經被證明是錯的,但是原則上必須有方法能夠證明它是錯的。在它被證明是錯的之前,我們先相信它,直到它被證明是錯的,然後我們去接納一些新的命題。

所以,作為科學研究的命題,在哲學上必須具有這樣的特徵:本質上是可以被證偽的。我們觀察現象,提出一個理論,從這個理論做出了很多的預測,所有的預測在原則上必須是可以證偽的。這是卡爾·波普爾對科學哲學思考的非常重要的貢獻。

為什麼經驗證據的分析中很難釐清因果關係和相關關係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你需要排除C的存在。但 「C是不存在的」這個命題就像「上帝是存在的」一樣,是幾乎無法證偽的。

 

 

10.上帝難以琢磨,但他並不邪惡!

 

我們觀察100個現象,可以提出10個理論,每一個理論解釋10個現象,都很成功,這是第一種做法。

第二種做法,提出1個理論,解釋這100個現象,每一個現象都不是那麼成功,但是它可以解釋所有的現象。

這兩種做法,哪一種是正確的呢? 科學研究所遵循的一個原則,一般認為第二種方法是正確的。

有什麼道理嗎?沒有特別顯然的道理,第二種方法更簡單,這是一種信仰。

為此我舉兩段科學史上的例子。哥白尼最早認為地球繞著太陽轉,並且軌道是圓形的。

這個理論非常簡單,太陽在中心,所有行星都圍繞太陽轉,當時人們還不知道太陽之外的其他星系。在這個理論提出之前,主導性的理論是托勒密的「地心說」。「地心說」對世界的描述要更複雜,特別是要描述其他行星軌道的時候。

哥白尼的「日心說」提出來的時候,在預測上並沒有托勒密的「地心說」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假定軌道是圓形的,但是本來軌道是橢圓的,因此預測與經驗觀察的誤差是比較大的。而托勒密的預測同經驗觀察的結合程度要緊密的多。

但是歐洲科學界一流的學者私下裡都認為哥白尼是對的,這不是因為它跟經驗證據吻合得好,而是因為它簡單。從過去幾百年科學史來看,實際的情況也是這樣,簡單優美的理論往往戰勝複雜的理論。

最後我再講一個段子來結束我的陳述。

愛因斯坦的理論非常重要的一個前提是,光速是恆定的。在相對論提出一段時間以後,它還沒有被普遍接受。在一次錯誤的測量中,人們發現這個假設是不對的。

愛因斯坦當時已經非常有名了。這個結果出來後,有人問愛因斯坦對此怎麼評價。愛因斯坦說了一句話:「上帝難以琢磨,但他並不邪惡。」這句話像詩一樣,很優美,但也很難理解。

很多年以後,愛因斯坦的理論幾乎被所有人接受。他的一個朋友斗膽請教愛因斯坦當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愛因斯坦解釋說:

「上帝隱藏他的秘密,是因為他本性高傲,而不是憑藉什麼狡猾的手段。」

這就是說,這個世界原則上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可以用很簡單的方法去理解。如果你弄了一堆很複雜的方法,幾乎注定是錯的。

「上帝隱藏他的秘密,是因為他本性高傲」,就是說事情很簡單,但是由於本性高傲,輕易不讓你知道;「狡猾的手段」,就是把事情弄得很複雜,你怎麼都摸不清楚。

希望我們所面對的世界,在原則上也是簡單的。

(全文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49

光線傳媒新長跑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2011-09-12/110856638.html

光線傳媒與華誼兄弟、華策影視完全不一樣。9月2日,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對《財經》記者篤定地表示,他們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傳媒」公司。

  一個月前,北京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300251.SZ下稱光線傳媒)登陸A股創業板,在光線傳媒之前,華誼兄弟(300027.SZ)、華策影視(300133.SZ)均已在創業板上市。而在王長田身後,小馬奔騰等影視公司也已接近上市。

  8月3日,光線傳媒上市首日收盤價74元,漲幅達到41%。其後連續下跌數日,至9月6日收盤,光線傳媒市值仍達75.5億元,市盈率66.92倍。

  這並非最好的上市時機。大勢低迷,傳媒業未能倖免。自2010年四季度以來,傳媒行業指數持續下行,目前估值處在歷史低點。長江證券的報告顯示,2011年以來傳媒行業的PE均值為36倍,「遠低於2004年至2010年間的55倍」。

  與華誼兄弟、華策影視純粹依靠電影、電視劇內容賺錢的商業模式不同,光線傳媒的業務已經觸及廣電傳媒的核心領域。

  在過去數年間,通過「以內容換取廣告時段」的合作模式,王長田建立了一套獨特的「時段聯供網」「頻道聯供網」。

  在這兩個平台上,光線傳媒製作的《娛樂現場》《音樂風雲榜》等節目在上百個電視頻道播出,光線傳媒也從這些電視台獲得相應廣告時段,銷售廣告。

  「我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傳媒公司,不是純粹的娛樂公司。」王長田說。

  傳媒、娛樂兩個詞,商業模式卻勢同霄壤。時至今日,對於民營企業而言,傳統的廣電傳媒領域仍屬禁區,而國有廣電資產的上市依舊困難重重。隨著衛 視崛起,多數地面頻道難與衛視抗衡。光線傳媒在市場夾縫當中,將地面頻道、城市台價值不大的散亂播出時段,拼成一張獨特的廣電內容網和經營網。

  現在,這張網絡在資本市場價值數十億元。而就在此輪的連續下跌開始之前,光線傳媒的市盈率高於此前上市的華誼兄弟、華策影視等傳媒公司。

  十年前,一度由於製播分離的探討試驗,民營傳媒公司曾經看到了進入廣電傳媒領域的機會,一批民營電視節目製作公司隨之湧現並盛極一時。其中光線傳媒、派格太合、歡樂傳媒和唐龍四家公司實力最強,被譽為「民營四公子」,而今,光線傳媒之外,其他三家均已式微。

  「前些年這個行業被壓得太狠了。2006年、2007年被壓得太狠了。」王長田對《財經》記者說。

  而王長田認為光線傳媒之所以能撐持到今天,與其對成本的控制有莫大關係。過去幾年,他計算器不離手。

  對於成本的在意直接影響到了王長田的路徑選擇:多數娛樂公司均將其生意基礎搭建在項目運作上,風險、成敗繫於一部或者幾部電影、電視劇,但是傳媒公司卻需要一個成熟的流水線,搭建時段頻道網絡和自己的發行網絡,其初衷莫不如此。

  「基因比較好的蛋」

  對於商業模式,王長田有一個雞蛋和母雞的理論——務必要找到基因比較好的蛋。王長田對《財經》記者說:「把它養成一隻母雞;然後你喂食,讓它自己下蛋。這個母雞其實就是商業模式。」

  聯供網模式便是王長田所說的「基因比較好」的蛋。「如果我光做項目的話,那我就是個一般的影視公司。」王長田說,影視劇製作一般以項目為主,缺乏連續性,而表現於影視公司的業績,經常會有大年小年,豐歉輪迴。

  王長田認為,這樣的項目公司式的做法是很難做大規模的,如果為了滿足上市要求,迎合資本市場的發展需求,則會擴大項目數量或者是單個項目的規模,而這又往往帶來更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積數年之功,王長田將光線傳媒從項目製作公司變成了一個傳媒產業體系。公開資料顯示,節目製作仍是光線傳媒目前主要的收入來源,2010年,其欄目製作與廣告收入佔總收入的57%。

  但是,在幾套固定的節目內容的基礎上,時段聯供網、頻道聯供網和新媒體聯供網構成了光線傳媒業務的核心。時段聯供網是將單個電視節目分別與各個電視台逐一簽訂節目銷售協議,以欄目換取其中的廣告時間,再通過貼片廣告、植入廣告的時間運營實現收入。

  頻道聯供網則是與地面電視台的一個頻道簽訂五年以上的合作協議,每日向合作頻道打包提供六小時的首播內容。總廣告時間的30%-40%由光線傳媒運營。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末,該網絡覆蓋了142個電視台,307個電視頻道,每日首播1200餘頻次。近三年公司的貼片廣告、植入廣告和冠名廣告總收入年均複合增長20%。

  「我們雖然沒有電視頻道,但是通過與別人合作擁有了一個媒體平台。」王長田對《財經》記者說,「然後我往裡裝內容,它就連續地產出。而這個平台 收入的上漲並不同比帶來成本的增長。」招股書顯示,光線傳媒電視欄目的毛利率由2008年的32.95%,上升至2010年的51.42%。

  業內人士認為,製作公司以欄目換取其中廣告時間的運營模式並不罕見,但能夠與各級電視台合作,形成網絡化運營規模的競爭對手卻寥寥無幾。

  此前幾年中,曾經有民營傳媒公司變相獲得衛視的經營權,其中典型莫過於青海衛視。對此做法,王長田一直抱以謹慎的擔憂,衛視節目的運作成本或許是王長田所忌憚的。但是,現在王長田正在重新評估與衛視的合作。

  時下,遼寧衛視一檔名為《激情唱響》的娛樂節目,正在與湖南衛視老牌的《快樂女聲》正面PK。《激情唱響》的版權方fremantle也是《中國達人秀》的版權方,而節目的製作方正是光線傳媒。

  《激情唱響》之外,另外一檔名為《大牌生日會》的節目早已經在深圳衛視播出,此外,名為《生活魔法師》的節目也在陝西衛視開播。

  王長田透露,《激情唱響》的模式是純粹的節目委託製作收取製作費用,接下來,光線傳媒將會與央視在某一個節目上開展合作。而在《生活魔法師》的節目中,光線傳媒則已經開始以內容換取廣告時段的模式。

  上市之後,光線傳媒獲得10億元的超募資金。9月2日,王長田對《財經》記者透露,會將部分資金用於探索新的電子商務模式的嘗試。而這在此前招股書中,並未太多提及。

  除了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嘗試,對於其餘超募資金的使用,王長田已有計劃。當下,互聯網視頻漸漸成為趨勢,光線傳媒也希望能在這一市場有所作為,包括製作專供視頻網站的節目內容。王長田還考慮過參股甚至收購一家視頻網站的可能性。

  力保電影市場前三

  影視劇是光線傳媒近年來逐步拓展的另一領域,也是此次上市募資的重點投資方向。這是否會成為光線傳媒下一個利潤增長點?

  目前,光線傳媒在影視劇方面的業務以國產商業影片的投資、發行為主。王長田認為,從發行切入影業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廣電總局電影局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末,光線傳媒累計發行了20部電影。票房總額從2008年的0.51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3.14億元,三年內增長超過了5倍。

  王長田指出,從製作角度切入營業,難以形成規模。「大多數電影公司是從製作開始切入的,但是這種模式風險非常高。」王長田對《財經》記者說,「數量也很難上去,每一家每年最多做兩三部、三四部,做不成大公司,全球的電影公司都是如此。」

  他認為,以發行公司的身份切入可以與院線、購買版權的媒體相互平衡風險,並結成更好的關係。此外,光線傳媒本身擁有的傳媒平台既可以為電影提供宣傳,也可以對沖掉一部分電影業務帶來的現金流的波動。

  投資製作依然是提高影視業務的終極階段。「走到一定程度,不投資製作,好片子拿不著,所以必須投資。」王長田對《財經》記者說,「你有很好的發行能力,能夠支撐投資製作的時候,主動權還在自己手裡。」

  光線傳媒的電影發行網絡以本地化營銷為主。「我們進入到了終端影院。別的公司大部分是幾個人到二十幾個人之間,主要在北京運作全國的市場,主要是跟院線打交道,而不是跟終端影院打交道。」王長田說。

  王長田認為,院線是影院的集合體,但僅與院線溝通,無法瞭解到影院的排片方式和營銷手段,也無法熟悉當地的習慣,因此必須「進入到終端影院。密切聯繫影院,為它們提供服務,根據它們的特點進行推廣」。

  光線傳媒招股書顯示,其網絡覆蓋的50個城市票房收入佔全國電影票房總額的85%以上。光線傳媒在國產片領域的市場份額逐年上升,目前發行總數 與票房收入佔國產影片的比例也穩定在5%左右。從2010年業績來看,光線傳媒的電影發行數量和票房收入進入行業前五、民營電影公司前三。

  據瞭解,目前光線傳媒的發行團隊分佈在全國60個城市人數超過80人,而其他公司則僅有幾人。其可覆蓋城市超過100個。

  王長田相信,未來一兩年之內,光線傳媒將穩居電影市場「民營前三」的位置。但是,王長田也有遺憾,光線傳媒「沒有大製作、高品質、高票房的電影」。

  「高品質的影片不是沒有,但是數量上、比例上沒有那麼多。有些片子的品質不是特別的理想,其實這些片子主要還是由於代理發行造成的,因為代理發行的品質不是很好控制。」王長田對《財經》記者說。

  一度,光線傳媒曾經對《精武風雲》寄予厚望,而在該片上映之後的最初幾天也曾經帶來驚喜,但是其影響和收益增長卻未能持續。

  王長田表示,目前代理發行已經不能滿足光線傳媒的需要,未來將逐漸轉向投資加製作為主的方式。「投資發行和製作發行意味著我們有更多的掌控權,定位、主創、投資規模、市場營銷方案,檔期安排,我們都有控制權。」

  招股書顯示,2010年光線傳媒的主營業務中,電影業務佔比32.19%。王長田透露,這個數字在2011年會有所提高,「去年影業和電視劇加在一起是30%左右,今年可能達到40%」。

  王長田的大片夢想很可能在未來半年之內實現,有一部大製作影片的雛形已經非常清晰。

  唯一的疑問是時間,2011年「賀歲檔」競爭過於慘烈,《金陵十三釵》《大魔術師》《龍門飛甲》多部大製作影片搶奪「賀歲檔」份額,王長田有意將其大製作影片留待明年。

  製播分離懸念

  廣電傳媒行業一直受到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政策的嚴格監督、管理。1999年11月,國務院下發82號文件,釋放製播分離信號。這一度成為民營傳媒公司迅速發展啟動的時機,也正是在這一文件的影響下,光線傳媒等一大批民營傳媒公司應時而生。

  源於英國的製播分離改革,在英國推出之時便鼓勵市場化節目製作的特點,普遍以「委託製作」的方式運作,其中明確規定部分電視台的市場化節目製作的採購比例。因此,這一改革普遍被認為有利於民營傳媒公司的發展。

  包括王長田在內的多位民營傳媒人士,均曾經對製播分離改革抱以厚望,期待製播分離改革能夠帶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但是,就在過去十年當中,這一體制改革措施幾度生變,爭議重重,至今仍不十分明朗。

  2004年7月,廣電總局「34號令」,首次將體制改革與產業發展的有關措施闡述清楚,明確鼓勵民營機構參與電視劇製作,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企業可以實行三分開和三分離,其中三分離之一就是製播分離。

  此後,廣電總局的態度雖幾次反覆,但前一波體制鬆綁仍為民間製作機構帶來了增長空間。興業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在此幾年間,電視劇年產量仍以每年1000集的速度遞增,2003年產量首次超過1萬集,2007年則超過1.4萬集。

  2008年7月,廣電總局下發了關於製播分離試點方案,原定12家地方廣電先行試點,此後又將這一方案改為全國推廣。2009年8月,廣電總局正式出台《關於認真做好廣播電視製播分離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首次針對製播分離改革發佈指導性文件。

  《意見》進一步提出了改變電台電視台單純的自制自播模式,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發展壯大節目內容生產能力,提高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水平,為製播分離改革進一步明確了方向。

  但是,就在業界盼望廣電傳媒改革取得突破之時,被當做突破口的製播分離改革卻悄然止步。2010年初,有決策層領導明確表態「製播分離」將僅限於影視劇領域,最為核心的電視節目製作不在製播分離改革範圍內。

  光線傳媒等電視節目製作公司將無法分享製播分離改革的成果。雖然如此,當下,中國電視傳媒現有的競爭格局卻依然使得民營電視公司有深入參與機會。

  當下,中國電視節目的供需缺口大,重播率高,電視節目內容資源嚴重缺乏。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電視節目播出總量為1577.68萬小時,電視節目製作總量為265.36萬小時,播出量是生產製作量的5.94倍,平均重播率達到83.18%。

  也有樂觀者認為,製播分離實際上是不斷向好的過程。決策層所不認同的是電視台內製播分離的形式,而對於推進與社會化公司的製播分離則未有明確說法。

  興業證券分析師劉勇指出,「之前的改革只是把製作部分的事業編制轉變成了企業編制,電視台採購時還是向體制內傾斜。」劉勇說,「未來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電視台也會慢慢傾向於購買高質量的節目。像光線傳媒,或是東方風行這些做綜藝類節目較多的企業份額也在不斷上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58

光線傳媒:影院投資風險已越來越大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0/1165855.html

第一財訊: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10月27日在投中集團中國投資年會上表示,影院仍然有投資機會,尤其是在二三線、三四線城市,但是風險已經越來越大。

王長田指出,今年影院的數量取得空前增長,從原來1000家主流影院已經發展到2000家。但是電影票房的增長卻遠遠低於影院屏幕的增長,而且影院又要付出高租金,下一步的運營是會出問題的。

王長田稱,光線之所以不投影院,是因為現在做來不及了。但當目前這些影院走到一定程度後需要進行整合,「我們會去看哪些影院是值得被投資和收購的。」

「將來我們做影院的時候,上來就必須做最『猛』的那個,否則現在進入就會成為所有影院的競爭對手。」王長田說。目前光線傳媒主做電影發行,和多家院線影院打交道。

王長田同時認為,電影產業作為一條產業鏈龍頭,會涉及到版權銷售等很多相關產業,帶動性很強,實際可投資空間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61

營造光線氣氛,詠真做遍五星飯店生意

2012-10-15  TCW




傍晚時分,走入信義區,各五星級飯店明亮的大廳,散著柔和的調光襯出氣派氛圍。要營造出這樣的燈光,需要一組整合控制器。而從W飯店、寒舍艾美到君悅,即使這些飯店相互競爭,但他們以及幾乎台灣所有五星級飯店大廳的燈光控制,都來自同一家。

這家公司是員工不到五十人的詠真實業。不僅台灣,從日本NHK、富士電視台,到上海世博、巴西電視台、德國IMAX劇場等,都由詠真扮演控制燈光的魔術師。

嗅到獨門商機 早期包下全台九成歌廳秀

然而,三十多年前,詠真草創之初,做的是音響器材買賣,根本與燈光事業搭不上關係。但創業後一年多,詠真董事長徐錕柏不僅面臨音響市場急速萎縮,更遇上惡質客戶,背了兩百萬元債務,過了多年每天跑三點半的日子。

文化大學印刷工程系畢業的徐錕柏,在一九八○年代透過友人介紹,嗅到歌廳秀燈光商機。當時國內外幾乎沒有燈光控制市場,而音響和燈光控制器技術原理相似, 徐錕柏便自行設計出一套系統。「三十年前並沒有燈光控制市場這件事,而且國外也很少,」徐錕柏坦言:「這套技術是自創的。」詠真自創技術,也創造出燈光控 制的市場。

詠真當時在做歌廳秀生意時,全台跑透透,一家、一家的把控制器裝進餐廳裡。由於每家所需要的設計和線路都不太一樣,逼著徐錕柏必須要為每個客戶設計出客製 化產品。雖然辛苦,卻為詠真累積了好口碑。詠真從此不僅成了燈光控制器的代名詞,那時台灣超過九成的歌廳秀燈光控制器都成為它的客戶。

面臨被迫轉型 硬底子實力贏得凱悅合作

但當時的歌廳秀有如蛋塔效應,兩年內便沒落。當時台灣開始興建五星級大飯店,詠真跟著被轉進飯店市場。

讓詠真從傳統歌廳秀,轉型到能與國際級五星飯店合作的轉捩點,就是信義區第一個五星級飯店:凱悅飯店(編按:現改名君悅飯店)。

早期在台蓋飯店的都是不相信台灣技術的外國人。徐錕柏回憶,凱悅飯店開始興建後兩年,老闆卻換人,許多工程跟著換人做。飯店也透過工程師們聯絡上詠真,而徐錕柏硬著頭皮和破英文,想辦法拿下凱悅的案子。

但燈光設計師是決定製造供應商的關鍵,而這位設計師是美國人。當時徐錕柏多次去開會,每次都向美商證明產品功能符合需求,且美商也都無法反駁,但總不答應。

有一回,徐錕柏當下已經無計可施,突然想到這位美商總是洋洋得意的帶著一台戴爾電腦(Dell),便大膽告訴他,「你使用的電腦就是台灣製造!」美商確信 不是,並翻開蓋子準備讓徐錕柏難堪,結果老天幫忙,翻開後印表機插座的蓋子裡正寫著「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華人背景的凱悅董事總經理當下一看,就決定把飯店全部的燈光控制系統都交付詠真。

「這行是孤行獨市,」徐錕柏說。這行的門檻和競爭或許都不是最激烈,但是要讓客戶不能沒有他,徐錕柏也必須在產品上不斷研發,才能維持自己的市場優勢。 走進徐錕柏的辦公室,充斥著電路板和機器,他可以花十年研發一組機器,並每天早上四、五點就上班,晚上九點、十點離開。即使他時常得應酬,但當所有人準備 離開,要回家好好一覺到天亮時,徐錕柏卻是回到辦公室,繼續研究他的機器。

「他就像個科學怪人啊,小時候就很喜歡拆鬧鐘,」徐錕柏的太太、詠真總經理林鑾鳳笑著說。徐錕柏的個性,讓他能夠從台灣攻進日本。

研發高階技術 擊敗東芝攻進日本NHK

有一次,詠真與日本東芝(Toshiba)、松下電器(Panasonic)等大廠搶接NHK的設備生意。NHK是電視台,近年來品質要求越來越高,需要沒有雜音和能夠大力節能的調光控制器。而能夠達到這些要求的技術叫正弦波調光 (SineWave)。

詠真前後研發了十年突破這項技術,正弦波調光能夠消除電磁電氣雜音、保護燈泡,功率因數更達九九%以上(不到一%的能源被浪費),對電視台和劇場來說,正弦波調光是一項實用、更逐漸成為必須的產品需求。

一開始,日本人排外性格讓徐錕柏備感壓力,原本想放棄。沒想到,最後日本東芝實地評估後,竟向NHK開出三十億日圓的價錢。「那擺明了就是他們做這成本太高,」徐錕柏說,最後還是詠真接下了案子。

詠真投入研發的心力,從技術到服務客戶的經營方式,讓他可以打敗東芝,贏得NHK的青睞。

這項能力,來自詠真從歌廳秀時代就訓練出來的客製化研發思維。「跟很多國內或國外廠商比,詠真的東西比較活啦。他們比較能夠依你所需去做改裝或維修,」與詠真合作二十多年的喜來登工程部協理蔣永江表示。

對機器的責任感和熱忱,徐錕柏講出了一句話,「我們賣機器就好像自己的女兒嫁出去一樣。」賣了三十多年的機器,詠真一向只收安裝費,除了有新研發的安裝,後續維修幾乎不收錢。

「他們很努力,服務做得很好,每次飯店需要維修或什麼的,他們都很快就到現場了,」君悅飯店工程部總監張德民說。

詠真透過賣硬體、送服務的方式,讓客戶沒有任何理由換掉它,讓他從歌廳秀時代到五星級飯店戰場,不僅照亮別人,也照亮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79

【年度創業家】推薦候選人:光線傳媒王長田、CFP柴繼軍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5605.html

我們先來看看王長田在2013年黑馬大賽寧波半決賽「黑馬大講堂」環節上的自述「光線的六個秘密:發行!類型片!」:

【導讀】「現在我被迫要接受一些採訪,好像我要豎立和明星一樣的形象似的,這不是我的個性。」這是王長田在日前的黑馬大賽寧波半決賽「黑馬大講堂」環節上講的一句頗有「高處不勝寒」意味的開場白。而這種「不勝寒」是來由的:《泰囧》一個月票房達12億、《致青春》16天破6億、《中國合夥人》三天破億……屢創票房奇蹟的他一度被譽為「娛樂之王」。然而不可否認,看似誠惶誠恐的王對電影行業有著你不得不聽的見解。以下為王長田口述。

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電影行業,這個跟創意、文化有關的傳統行業怎麼去進行商業模式創新?

商業模式創新實際上要有起點,和一個大的目標有結合的。1998年10月光線傳媒創立的時候,我心裡的目標是1999年7月1號開播的中國娛樂報導。我想通過這樣一個娛樂資訊節目,來報導娛樂界,判斷娛樂界,影響娛樂界,最終要進入到娛樂業本身,這個節目本身是傳媒領域,最後要進入娛樂領域。這是全球所有傳媒娛樂集團所共同的模式:全娛樂加傳媒,娛樂和傳媒相互支持。

比如現金流角度來講,娛樂業的現金流一定是波動的,有大小年之分,產品和產品之間沒有關係,忽然需要投入很多的資金,所以有很大風險。而傳媒行業的現金流是穩定的,一旦建立這個渠道,打響一個品牌,比如湖南衛視一旦頻道開播了,每一天所要做的工作就是不斷的填充新的內容,就不斷的有廣告產出。她可以幾十年的去經營這樣一個頻道,現金流非常穩定。而當一個不穩定的現金流和一個穩定的現金流相互補充的時候,這個公司就會變得比較穩定。

有的公司不這麼做,比如米高梅,它就沒有歸到一個傳媒娛樂集團旗下,拍幾個影片就賠得破產了,被收購了。而像迪斯尼公司、時代華納、NBC這樣比較成功的公司都有傳媒娛樂業務做支撐。當然傳媒和娛樂還有很多的共享:內容資源共享、廣告資源共享、人才資源共享等等。

但當2006年我們要進入電影行業時候,整個電視行業都出了問題,兩台合併之後導致市場競爭的減弱,民營公司普遍遇到了困難,大部分公司都死掉了。那時候我們有四個業務同時在推進:活動業務,大型娛樂活動,電視劇業務,互聯網業務和電影業務。這四個業務裡面,有一個業務是失敗了——互聯網。我後來發誓說,我再也不自己主動做一個網站,我一定是投資收購的方式重新進入。而其他幾個業務,總體還是成功的。在電影領域來講,我們去年佔華語電影市場份額的16.5%,今年估計會超過20%。

去年我們和華誼佔華語影片市場份額的45%,今年我們會超過50%。我們兩家都可能達到30億元的票房。而在之前,他們這些公司都是15年以上,我們只做了6年半。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這是因為我們很多方面改變了他們原來的做法。

秘密一:發行

我們選擇了一個突破方向——發行,在電影領域做發行。全世界所有大的電影公司,無一例外都是電影的發行公司,是發行為龍頭的綜合性電影公司。只有發行能控制上游的製作和下游的影院,就像一個瓶子的口,像這個杯子的口,裡面是內容,上面是市場,中間必須經過這個口,水才能倒出來,發行公司就是把關的這樣一個環節。

你可以一年發行幾十部電影,但是你要自己製作的話,兩三部就不錯了。因為你是發行,掌握市場,所以對影片有更好的判斷力,有更多的機會,別人想找到你,有更多的投資機會。所以發行要做好。

但是我們發現傳統發行的方向是錯誤的,比如過去五個人就能夠做一個發行公司,和全國的院線打交道。全國幾十條院線,大的就那麼幾家,搞定幾個院線,院線指導下面的影院排片,發下去,錢收回來,就完成了。但是市場已經發生了變化,影院數量從幾百家到三千多家,每個影院都根據自己的情況排片,不聽院線的。這時候幾個人能做什麼?比如影片上座率很高,希望增加排片,但是無法去協調。不是每個影院能做到好影片馬上排,不好影片馬上下映,所以你需要說服他們,這也意味著你要有許多人才能做到。

再比如說,傳統發行公司是有宣傳部門,這個部門主要和全國性媒體打交道,通過全國性媒體覆蓋全國覆蓋觀眾。問題是每個地區都有媒體,寧波地區寧波電視台是很強的媒體,我們在北京搞得定寧波電視台嗎?連有什麼節目,收入是什麼都不知道。所以宣傳人員必須和每個城市的媒體打交道。

所以,你就要建立地面的發行系統,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中央總部式的發行系統。

四年多以前,我們在全國七十個票房最高的城市,都安排了一個人每天和當地的影院、院線打交道,事實證明效果非常好,這個系統可以吃掉30%到40%的票房。《中國合夥人》這個電影最初我沒有投資,發行也不是我,但是後來陳可辛導演卻讓我們來發行,最後證明發行效果也很不錯。影片是好票房的主要保證,但是發行的系統是起作用的,而這個作用是創新帶來的。

秘密二:為和不為

創新還表現在企業內部的系統的創新,你有這樣創新的理念。首先,必須改造自己的內部,中國人往往習慣於什麼都自己做。但是這個邊界要放在哪裡,哪些自己做,哪些放到外面做,這個必須想得非常清楚。比如說預告片有專門的預告片公司,那麼問題是,這些預告片公司能從市場角度考慮問題嗎?你把這個任務給他的時候,他做得不好,他能迅速有效解決嗎?還有海報,很多電影都有發佈會、首映禮,這些活動都是外包的,甚至連宣傳部門都外包了。這幾個非常關鍵的環節都外包了,那你幹什麼?這些要核定的東西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

我把這幾個部門全部設在公司內部,天天和他們開會,有問題馬上修改。我們可以二十四小時,不休息的把東西做出來。比如《泰囧》要上映,按照傳統的方法,趕緊找預告片公司做預告片,而我們第二天早上就出來了。如果拿到外面去做,至少要幾百萬,而且不是這個做法。

比如有的不需要做,我是全國唯一一個明確提出不做影院的公司。我不認為影院是電影公司的核心。我是做生產的,那我就必須自己建百貨店專賣店嗎?還有我為什麼一定要養自己的藝人?不可以用別的藝人嗎?這些事不一定要做。但是有些還要重新回來做,因為我們可以一下子做到更有影響力的程度。比如院線整合,整合到十個影院,我們進行投資,馬上就排到擁有全國前五位的投資,這就值得投。

秘密三:產品創新

我們現在產品首先涉及到是人。我的黑板上大概列的是一百個左右的華語片導演,我這裡面可以合作的大概是五六十個而已。每個導演都有一些問題,我們需要多少個導演?我們需要二百個以上的導演,因為每一個導演,一年拍一部片子,二百部,我們現在的量就是二百部以上。

我又立志於成為一個行業領先的公司,就必須承擔起行業的責任,行業不好我也不會好。兩年多以前,我們開始要做華語片,開發新導演。從去年到現在,我們上的五部處女作導演的影片,前四部也沒有賠,現在上的是第五部,大概到1.6億的票房,已經收回成本了。事實證明,你開發這些導演的時候,肯定要冒一定的風險,但是成效也是巨大的。

現在華語影片裡面,票房最高的電影都是電影演員做導演創作的,大家知道嗎?你們可能都想像不到。徐崢、趙薇、成龍、周星馳和姜文全是演員,但是他們成了最成功的導演。所以我們現在在這方面也下了很多精力,我們每天都在接觸新導演,接下來鄧超和吳秀波也會做導演,這是產品的創新。

秘密四:類型片

光線傳媒是個商業公司,我們做的是商業類型片,美國一百多年歷史證明,商業類型片是可以的,比如《致青春》,它是中國青春類型片,反映的狀態、人物、故事和中國接地氣。《泰囧》是公共喜劇,他裝的是當代中國的中產階級的內心困惑,關鍵是衝突。

接地氣之後,類型片就有了安全性,然後結合之後就能找到生存的票房基礎。所以現在這種類型的影片,往往都是成功的。

秘密五:連續性

在我們這個行業,有一些經驗可以借鑑的,前兩天看了美國即將上映的影片,無一例外,全是系列片的續集。這就是解決產品的連續性的問題,可以降低成本,形成觀眾期待,培養新的演員等等,而且它的成本也是比較低的。

米高梅公司破產了,但是它仍舊有價值,因為它有007這個品牌,這個品牌已經生產了22部到23部的影片。那麼在中國,還沒有人做這件事情,我們以往都是說,拍這一個影片成功了,接下來拍第二部。美國人的做法:上來就是規劃,一部一部開始。

我們現在和美國人談拍攝,後續都是設置好的,我們做《四大名捕》,上來就三部的版權,《泰囧》的續集,明年上半年也會開拍。不管票房能不能夠大賣,但是我覺得這種思路是我們應該有的。

秘密六:商業聯盟

一個公司再有能力,你一年能生產十幾部電影就到頭了, 那你怎麼能夠保持繼續領先?我們就找到了這樣一種新的戰略——商業聯盟。我聯合了一堆好的電影公司,他們的電影項目都是我的項目,我來投資,我來幫他看劇本,找演員和導演,然後我們來發行。

同時他們的電視劇項目也是我的項目,因為我沒有電視劇部門,我利用我電影方面的優勢,我就講,你要我幫你做電影,電視劇必須也讓我投資。然後我就選好的電視劇投資,今年有十部電視劇可以實現上映。這種影視公司現在有五六個,這樣可以使我們持續保持行業的領先地位。這些項目可能是上百個甚至幾百個項目之中選擇出來的,對我來講是利益最大化的項目。

所以,通過這種持續的改進創新,我相信光線影業未來三到五年時間裡,應該可以保持行業的領先地位。

 

柴繼軍的「年度創業家」候選人推薦語是:「在傳統媒體一片哀鴻的情況下,由柴繼軍創始的CFP卻由一張小圖片出發,做圖片掮客生意,經過十數年的積累,已構築了很高的「圖片大數據」競爭壁壘,利潤上億,今年正準備借殼上市。」

 柴继军

今年8月15日,柴繼軍代表視覺中國集團與遠東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一項協議。根據協議,視覺中國集團將借遠東實業的殼上市。根據資產重組協議,視覺中國集團業務估值約為24.9億元。24.9億元是個傳奇。13年前,李學凌與柴繼軍在單位食堂的那次見面,李學凌對柴繼軍的鼓動,是這個傳奇的起點,請看《創業家》2012年的文章《圖片掮客CFP》:

 經常指示圖片編輯以每張平均幾十元錢的價格從CFP上付費購買圖片的很多媒體大佬大概沒想到吧,一個他們編輯和設計工作流程背後的小配角,居然比他們大多數機構都要牛!

創立於2000年的CFP(當時名為Photocome),2010年營收1.5億元,2011年近3億元,利潤約1億元。這家擁有2000多萬張各種題材圖片的「圖片銀行」,超過3000家報紙、網站、雜誌、出版社、電台、電視台等是其客戶,以30%的市場佔有率居中國編輯類圖片市場的第二位,僅次於新華社(新華社約佔50%的市場份額)。

思考題:做《紐約時報》還是做彭博?很多媒體人創業,方向不一,但容易陷入「內容為王」的迷思。內容無疑是有價值的,但做原創內容的媒體,日子都過得比較苦。做內容渠道分發的公司如起點中文網、知網和內容深加工的數據公司,成長性遠高於媒體。《紐約時報》每況愈下,彭博卻高速成長即是明證。

更令很多媒體大佬不能釋懷的恐怕是,這家「圖片銀行」的創始人,不過是當年《中國青年報》的一個小小的圖片編輯柴繼軍,如果他現在還在《中國青年報》,恐怕也不過就是一個攝影部主任。

「我們就像撿芝麻的公司,把那些芝麻全部撿到一起。」柴繼軍和他的夥伴們用12年的時間,將一個大多數人看不上眼的圖片代理生意做成了一個高門檻的視覺影像數據生意。他甚至有些「狂妄」:從2000年到現在,中國和全球的重要的事件的影像,我們這兒都有。「靠內容積累門檻」,後來者難以撼動CFP在這個領域的領先地位。

天時、地利、人和

2000年,柴繼軍在《中國青年報》的第五年,也是其同事李學凌的第三年。4月的某天,兩人當時正搭檔做一個關於張朝陽、王志東等互聯網英雄的選題,在報社食堂吃飯。跑IT口的記者李學凌對柴繼軍說:「互聯網這幫人就會燒錢,我們做一個不燒錢的、能賺錢的生意吧。」

成功的1萬小時定律《異類》一書裡提到,一項技能要達到世界級水平,需要至少10年(1萬小時)的訓練。柴繼軍1995年加入《中國青年報》做攝影記者和圖片編輯,2005年才離開做CFP,時間正好是10年,而所獲中國新聞獎證明,柴是中國最好的新聞攝影師和圖片編輯之一。

於是,柴開始說起了家裡囤積的6000筒膠卷。「這麼多膠卷放在家裡,他也不知道上面都拍了什麼。」CFP創始人之一、多玩網創始人李學凌說。

柴繼軍1995年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加入《中國青年報》,做圖片編輯。中青報是當時中國新聞攝影界最重視和使用圖片報導最好的媒體之一。柴的工作是,每天處理全國各地攝影師寄來的照片,「今天來100多張照片,實際上我只能用五六十張。」剩下的要麼扔掉,要麼轉給其他媒體同行使用,他再將稿費郵寄給投稿者。他在此間積累了日後創業需要的全國各地的攝影師資源(供方)和媒體圖編人脈資源(買方)。

「老榕(王俊濤)那時做8848:把東西全部放到倉庫,封起來送出去,有物流和倉儲成本。而照片既沒有物流也不需倉儲,攝影師傳上來,然後有人花錢來買,下載,這是很簡單的商業模式。我想,這個可以做,而且的確有很多機構對照片有需求。」柴繼軍身在攝影圈,非常清楚行業需求和痛點所在:圖片編輯每天都缺好圖片,而媒體每天又在大量浪費圖片。很少有媒體建立自己的圖片數據庫,攝影師和圖片需求機構之間單線聯繫,缺乏中介服務商,效率很低。

圖片買賣的生意早有人想做,但過早過晚都難成。1997年,柴的中青報同事做了一個圖片社,模仿國外的模式:攝影師把照片寄過來,圖片社將圖片說明做好,複製成幾份,寄給可能有需要的《南方週末》等報紙。這個模式在海外是成立的(版權保護好),但在中國很難立足,而且,「沒有互聯網,成本太高了。」柴說,在互聯網產生之前,商業創意圖片主要靠拷貝正片和產品圖冊,新聞圖片主要依靠龐大的衛星傳輸系統,控制這個渠道的是像新華社、路透社這樣的大機構,只有它們付得起昂貴的衛星傳輸使用費。互聯網通過將圖片數字化,輕鬆地上傳下載,徹底打破了大機構對圖片市場的壟斷,孕育了像蓋蒂[quote1 quote="全球最大的圖片集團:Getty Images ,1995年成立於美國西雅圖,全球最大的圖片集團。它首創在線授權模式——在線提供數字媒體管理工具以及創意類圖片、編輯類圖片、影視素材和音樂產品,在全球設有65個分支機構。2004年營收即達6.22億美元。"](Getty Images)[/quote1]這樣的新的圖片集團。

柴繼軍和李學凌一人寫商業計劃書,一人負責找技術合作夥伴和融資。很快李通過ICQ成功說服第三個創始人陳智華(現CFP副總)加盟。陳智華兩週就搭建了網站平台。通過這個平台,攝影師可以隨時隨地將根據規範編輯好(圖注和標價)的圖片直接通過網絡上傳,並自動對應進入中央圖片庫,圖片資源的積累、查找方便快捷,客戶交錢後獲得授權下載,攝影師可通過後台看到下載記錄。

2000年5月1日,網站正式運營,李學凌將其取名為「Photocome」,意為「圖片來了」。柴覺得創始團隊的合理搭配,是Photocome能成功的很重要因素:「李學凌在互聯網的前沿,我對行業非常熟悉,智華對技術非常熟悉。如果沒有李學凌,我們也許跟其他的攝影圈的人是一樣的。」

和當時所有的創業者一樣,他們希望迅速拿到投資擴展業務,「起先我們在深圳找了一個做傳統經營的老闆,他很喜歡攝影也非常喜歡這個項目,他把項目跟其他股東解釋。其他股東說,這個不行,說這兩個人什麼都還沒有,我們投好幾百萬還不控股,為什麼做?」柴繼軍回憶。

「我們融資融得挺慘的,」李學凌說,「我記得我那時候還去找過一次雷軍,我說我們要做賣圖的生意,挺好的。雷軍說,你們就老實點,該幹嗎幹嗎去吧,現在人家一聽到『互聯網』都噁心。」

2000年6月,在只有陳智華一人全職,柴繼軍和李學凌均為兼職的情況下,三人還是拿下了2000年從加拿大回國創立百聯優力(北京)投資有限公司(UIG集團)董事長廖傑的投資。廖出任公司董事長。廖善於投資垂直領域的領先公司,他同時是程序員垂直社區CSDN的投資方兼董事長。

錢道至簡

柴繼軍認為新浪總編輯陳彤是除他們幾個創始人之外,Photocome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最關鍵的人物。

「之前,陳彤通過一個朋友找到我,問我能不能給新浪提供圖片。我就拍一些照片給他,發現他給我的稿酬比我的工資還高(柴在報社干兩三個月都不如這個)!這我就很驚訝。」柴繼軍說。

「中國傳統媒體盜版(圖片)是很正常的事情,是吧?(新浪)納斯達克上市以後,它首先要規範,它不能違法,所以它的所有內容都是要有授權的,這對我們的行業非常重要。」柴說。

「新浪當時處於擴展業務期,需要大量的圖片放到網站上(以提升流量),」柴繼軍說,「我們上一張,他們用一張,一個月大概花幾十萬元。那個時候,50塊錢一張,買100張。這個行業,說實話是很刺激的。」

「幹我們這個行業,就兩個字——信用。」柴繼軍說,「攝影師上傳圖片,能知道賣出去多少錢,能算出稿費是多少。」柴認為,正是跟新浪的合作,奠定了中國圖片市場基本的定價、合作等模式,「如果我先佔領傳統媒體,市場很難做起來。」

好景不長。隨著2001年互聯網泡沫的破滅,各大網站迅速縮減購圖開支,幾個創始人不得不回過頭來從傳統媒體挖掘需求。

原來攝影師要想在報紙上發表圖片,要請吃飯、送禮求著圖片編輯。柴找到圖片編輯們說:「用多少就給我付多少,你不用可以不用付我錢。」經過兩三年時間,Photocome才逐漸培養起傳統媒體的圖片編輯們從網絡圖庫上尋找適用圖片的習慣。看到Photocome做得風生水起,2003年新華社開始仿CFP的模式簽約自己的攝影師隊伍,打壓CFP,「這個生意本來是我(新華社)做的,憑什麼讓你做?」

2002年,Photocome的生意已經基本覆蓋全部媒體,公司開始盈利。此間,新浪曾提出收購Photocome,開價600萬元人民幣。「那時我特別想買新浪股票。我跟他們說我們不要現金,我們全換成股票,而他們說我們只給你現金,你要買股票自己到市場上買去。」李學凌說,由於價格上的分歧,收購作罷。

李學凌2003年希望把公司從專業的圖片交易網站轉型為圖片社區,遭到董事會的否決。「我其實當時跟他們講,這麼做下去這個公司做不大。當時我就想要把它轉型成圖片社區,那時候我們已經盈利了,我說我們不怕那幾個服務器的費用。當時在董事會上我屬於異類。他們覺得你這公司好容易做得有點利潤,你要把這利潤又拿去幹一個不賺錢的事,你不有病嗎?」

想法得不到實現,李學凌將手中10%的股份作價10萬美元賣給了投資人,在搜狐短暫倒騰了幾個月後,再跳槽去了網易擔任總編。「我就覺得圖片這個生意規模化很難。我做了兩年,就知道十年以後是什麼樣了,這個日子過得太煎熬了。」

「服役」十年,體制內提升無望的柴繼軍卻下定決心從中青報辭職,全心投入,要把李認為煎熬的圖片生意做大。同年,Photocome更名為漢華易美。

整合上市

其實2005年之後,UIG集團已幾乎完全按Getty Images的模式來推動這一盤圖片生意的發展:通過不斷收購各種圖片庫資源迅速做大。

2005年8月,UIG集團聯合Getty Images在中國收購超景圖片公司(Champion Images),並追加投資設立華蓋創意(北京)圖像技術有限公司。當時Getty Images已是漢華易美在國外的圖片供應商之一,在編輯類圖片市場長期合作。「國外商業圖片市場比編輯類圖片市場要大。國外的商業圖片國內沒有供應商,所有的內容都在國外,那我必須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柴繼軍說。此後,[quote1 quote="金錢與大棒:CFP在大連養著30個專職打盜版的律師,一發現有機構未經許可使用CFP的圖片,直接發律師函,2011年訴訟收入超3000萬元。"]華蓋[/quote1]創意高速成長為中國最大、最具品牌影響力的創意圖片提供商。

2007年,UIG集團再度出手控股了視覺創意產業門戶視覺中國。視覺中國創始人雷海波表示,「(這塊業務)現在大概每年營業額1500萬元左右,年增長30%。」他正在嘗試一個D2C的業務,即將其平台上的優質設計師原創設計在聚划算等平台上銷售,根據訂單安排產品生產和遞送。2011年4月,UIG集團將旗下的漢華易美、華蓋創意、視覺中國進行整合重組並成立視覺中國集團(CFP)。柴繼軍任集團總裁,著手推進集團的上市,目標是中小板。

柴說,在長達12年的時間裡,隨著CFP圖片質量和數量的積累,圖片編輯和創意設計人員對CFP也從不屑、嘗試到最後形成了強依賴:他們已習慣在CFP上找創作靈感,習慣在上面一口氣找到5000張馬云的照片,而不是到各圖片庫比對哪張照片更便宜。

「我們這裡也是個社區,這個社區黏性很強,強在什麼地方?就是錢。」攝影師將圖片上傳到CFP,只要有機構購買,CFP便與攝影師分成。一位圖片編輯告訴《創業家》,除非簽有獨家協議,否則攝影師的同一張圖片可同時售賣給很多家機構,也可長期售賣,每賣一次都能產生收益,就像將錢存在銀行,可以源源不斷地產生「利息」收入。

柴說,他會繼續以Getty Images為樣板,除創意圖片、編輯圖片外,將在特約拍攝、影視音樂素材方向進行探索。「我看明白了,你別去追那個(熱門),你先想清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想清楚了以後,你可能會幫你的那些人(攝影師和設計人員)在新的環境下提高價值,只要在這一點上你不迷失方向,我覺得基本上你不會犯太大的錯誤。」他說,CFP在未來的圖片分享大戲裡,不一定是主角,可能是配角,「Pinterest跟你有什麼關係?你就把你這一塊的內容價值儘可能地(利益)最大化,你就已經很牛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147

論兩大民營電影公司:華誼與光線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8/58762.html

光線傳媒:與華誼無相似之處

截至2月11日,《爸爸去哪兒》的電影票房累計突破6億。

早在2月9日,華誼兄弟高調宣佈,當時5.7億的票房已超過光線傳媒2012年全年營收的一半(2013年度業績未公佈)。

6億票房,還是光線傳媒2013年淨利潤(預期)的兩倍,接近於華誼兄弟去年全年的淨利潤(預期)。

與豪華陣容,超大製作的《大鬧天宮》相比,這個用五天拍成的電影,賺錢顯得更為容易。

從去年的《泰囧》火遍中國,到《爸爸去哪兒》「躺著數錢」,電影給光線傳媒帶來了豐厚的收益,外界也常將這家「電影公司」與華誼兄弟相提並論。

但對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而言,這不是他想要的。他表示,光線仍是一家傳媒公司,與華誼兄弟沒有相似之處。

票房大熱股價下挫

「我當時認為這個片子會到7億。」2月12日,光線傳媒有限公司總裁王長田告訴記者。之前曾大大低估過《泰囧》的他,這次對《爸爸去哪兒》卻「心裡有數」。「這個節目在電視上播出後,品牌影響力已經非常大了」。

王長田說,「我們光線畢竟還是一個傳媒公司,我對傳媒的力量是非常清楚的。」

2月13日,記者在北京西城區的某家影院裡看到,上映兩週且已經度過最高峰期的《爸爸去哪兒》,在排片表上仍然不落下風,當日排片6場,而與之同為1月31日上映的另一賀歲檔電影《澳門風雲》已僅剩兩場。

晚上七點多,《爸爸去哪兒》的購票者仍為數不少,其中多半是「家長+兒童」的親子組合。

2月14日,瞄準情人節檔期的新片們已經擠上院線。據時光網數據顯示,當日北京共有86家影院315場次繼續熱映《爸爸去哪兒》。

早在2月9日《爸爸去哪兒》票房達5.7億時,光線傳媒即已公告,5.7億的票房成績「超過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50%。

截至目前,《爸爸去哪兒》單片6.2億的票房數字更具說服力:數據顯示,2012年光線傳媒全年營收為10.3億(2013年度業績未公佈)。

不過,在《爸爸去哪兒》熱映期間,光線傳媒的股價卻並沒有隨著票房曲線上揚。

2月10日,《爸爸去哪兒》上映十天,也是春節後股票開市的第二個交易日,光線傳媒逆勢跌近3%,隨後一天繼續下跌。截至2月13日收盤,光線傳媒跌6.26,報46.10元。

對於「電影票」和股票的差距,光線傳媒有限公司總裁王長田認為「很正常」。「本來就不應該根據一個公司單個產品的動向去判斷投資價值。」王長田告訴記者。

對於此前外界猜測光線在《爸爸去哪兒》中投資比例低因此未受資本市場看好,他認為「也有這種可能性」。

去年12月,公司宣佈「少量投資《爸爸去哪兒》並負責該片發行」,但對於「少量投資」的金額究竟幾何,公司始終未予公開。

與此同時,多家券商的研報表示,光線傳媒在該片中的投資佔比約為10%。對於這筆投資的具體情況,光線傳媒並未公開,只表示,由於票房高,公司仍能從中得到可觀的收益。

光線與華誼「沒可比性」

「《爸爸去哪兒》票房的成功,會進一步增強光線傳媒在電影領域的地位。」某業內人士分析稱,去年《泰囧》大熱的時候,市場大多認為光線的成功是「偶然性爆發」、「小概率事件」,但之後《致青春》、《中國合夥人》相繼表現出眾,讓作為電影「新兵」的光線迅速被人們記住。

「我們現在已經成為中國票房排在前兩位,國產片市場佔有率也是前兩位的公司。」王長田說這話的時候,上述三部電影已經為光線創下了超25億元的總票房。

近日,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雙雙發佈2013年業績預告,華誼兄弟去年淨利約為6.35億元—6.84億元之間,光線傳媒約為3.1億—3.4億元。

以電視節目製作起家的光線傳媒,目前是國內最大的民營電視節目製作公司。2006年,光線宣佈進軍電影界,當時業內對其前景的判斷並非一片樂觀。

這個時期,華誼兄弟的電影業務正憑藉「馮氏喜劇」一家獨大。

有人甚至稱,相對於華誼,在電影市場裡光線將是「永遠的配角」。近兩年,光線的電影業務現逆襲之勢,市場更習慣性將光線與華誼兩家放在一起比較,甚至在一些投資論壇裡,網友稱光線就是華誼的「翻版」。

對這樣的說法,王長田向記者表示,自己並不認為光線和華誼兩家之間有什麼可比性。「我看不出我們兩家哪裡相似。可能我們的業務有些交叉而已。但投資者應該很清楚,華誼兄弟更偏重於娛樂公司,而光線是個真正意義上的傳媒公司,這個方向從來沒有發生過實質的改變。」

「娛樂公司的運作模式是項目化,一個項目的收入對應一個項目的成本,一部電影大賣並不意味著下一部走紅;而我們做傳媒的理念是,長期持續運作而並非項目化運作。」王長田曾表示。

但事實情況是,從2013年年初以來,光線最耀眼的光環幾乎都來自於電影。

對於電影帶來的「江湖地位」,王長田有著憂患意識,他曾表示,電影製作最大的問題就是項目連續性不強,光線影業則正想辦法規避對單部電影過度依賴帶來的財務高風險。

《泰囧》「創造歷史」的時候,王長田有過這樣一番話:「我做了十三四年的公司,這個時候卻變成了我最風光的時候,這是一種悲哀。說明我做的其他東西,沒那麼成功。」

「娛樂傳媒集團」暗戰

按照王長田的理想軌道,光線傳媒所要參照的,是美國大的傳媒娛樂集團的路子:又生產內容,同時擁有渠道,在內容方面,電影、電視節目、電視劇、音樂、遊戲、甚至包括主題公園等等都是他們的內容。

從光線上市以後的投資行動來看,似乎正在朝這一方向佈局。2011年8月上市後,光線傳媒先後投資了網遊公司、電視劇製作公司、互聯網視頻公司等項目。王長田告訴記者,他的目標是光線傳媒要成為「中國最好的內容公司」:「在原有的幾個領域比如電視電影方面繼續擴展之外,我們在不斷地開展新業務,找新的增長點。動畫、遊戲、演出這些都有涉及。」

「不難看出,對於文化行業而言,大的公司會將觸角伸至更為廣闊的領域,跨界整合將成為年內熱點。這跨界背後的目的和未來的前景值得深究。」來自虎嗅網李拓的分析文章稱。

「面對一個有著同樣抱負、而且財大氣粗的華誼,光線願景中的『娛樂傳媒集團』會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一位行業觀察人士稱,「不僅僅是華誼和光線,隨著文化領域新老公司不斷的跨界佈局,彼此間的重合和交叉會越來越多,未來少不了正面交鋒。」

「我們歡迎競爭,因為沒有辦法壟斷市場,市場是開放的。」王長田對記者說,「我們要做得比別人好,但不可能一家獨霸。誰都不可能。」

華誼與光線的對比

一,公司形式:

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都是上市公司,但有一個區別,華誼的主業是電影,然後是影院投資以及藝人經紀,再往後數才是電視劇啊神馬的。華誼兄弟上市,電影是主業。而上市的光線傳媒,主業是電視欄目,廣告啊什麼的,光線影業只是光線的一個分公司,上市部分並沒有包含光線影業。嗯,是這樣的。

二,關於電影:

既然兩家公司比較,當然要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兩家公司的交集,就是電影。

華誼兄弟是最早涉足製片業的大型民營公司,這大家很明白就不多說了。培養和締造了很多大導演,大明星,而植入廣告,包括貼片廣告的創始人也是華誼的王中軍,可以說華誼兄弟是一個具有開拓者一般素質的公司。

光線傳媒是做電視欄目起家的,大家熟悉的娛樂現場啊什麼的都是他家做的,做電影開始比較晚,加上影業高層的張昭和徐林在光線和樂視之間來回跳,也是件挺好玩的談資。光線對於電影的投資很小心,大部分都是以發行形式投資的,或者加磅投資,光線的發行團隊,是張昭在光線的時候建立的,這種矩陣模式(就是每個城市都有發行人員駐地)是當時新穎的發行模式,現在樂視影業在國內的發行團隊也是矩陣模式,當然這算題外話了。

單從影片本原說,華誼不管在項目的策劃,拍攝的質量和票房結果看,都大大強於光線,光線在這方面實在是不能跟華誼相提並論,在這一點上,光線甚至弱於小馬奔騰。

三,關於電影發行:

這個問題要單說的原因是,我估計大家都挺感興趣的。華誼的發行是很傳統的模式,中規中矩,而光線標榜的矩陣模式就顯得很特殊,所以,光線利用這種模式拉來了很多大片發行權,包括致青春等等,但除了這種模式,還會有票房保底等等模式。

這也是比較有操作實力和預見力的模式,有人願意給我保底票房,我當然會欣然接受啦。不多分析,大家明白就好了。

四,關於掌門人:

華誼的王氏兄弟,想必大家都很清楚,王中軍在美國學習奮鬥,回國後跟弟弟接手了華誼廣告公司,致力於企業VIS(視覺識別系統)設計的工作,王中軍的作品包括「中國銀行」,大家很熟悉的「中國石化」的logo,還有「國家電網」的logo等等,而後做了電影,也開創了很多個第一,包括植入廣告,貼片廣告,找銀行抵押版權融資方式等等,在我看來,王中軍王中磊做的一些事,影響了整個電影業。

光線的王長田先生,早年間是電視台的工作人員,離職後開創了中國電視界製播分離的先鋒者--光線傳媒,並因此而名聲大噪。但很多年過去了,他依舊保存著那種張力,依舊是一位優秀的電視人。

五,結語:

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都是中國文化產業的生力軍,是兩家非常好的公司。華誼兄弟一如既往的對電影痴迷,光線一如既往的電視電影全面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38

快時尚的八個零售秘訣 :吊牌、音樂、光線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6/59013.html

近些年,快時尚品牌大行其道。盡管快時尚模式上最大的亮點是供應鏈,但在電商崛起之前,快時尚本質上還是一門零售生意。事實上,快時尚在商品管理上同樣也有不少手法值得借鑒。除了土豪之外,大多數人遇到心儀的衣服,最想知道的還是它的價格。在奢侈品行業中,VMD(Visual Merchandising)會專職負責指定櫥窗的陳列和展出方式,以奢侈品行業為標桿的快時尚也不例外。聽什麽,可不是某個店長或店員隨性的安排,國際快時尚品牌的音樂都帶著濃厚的品牌識別度。吊牌、音樂、光線,他們有的是辦法讓你乖乖就範。1.為什麽他們的吊牌越來越難找,衣服標簽也越來越厚?除了土豪之外,大多數人遇到心儀的衣服,最想知道的還是它的價格。他們太了解價格對你的影響力了――才不會第一時間讓你得逞。吊 牌,通常不止一塊。它們藏在犄角旮旯的地方,字體還小得可憐。“先看東西,再看或不看價格”,這可是快時尚最理想的消費者流程。衣服標簽近幾年有越來越厚 的趨勢,且大多出現在顯眼甚至礙眼的關鍵部位,例如腰部、領口、袖口等地方。除了品牌名稱,含有成分介紹、洗滌說明的標簽,加起來厚厚一打,想舒服地穿上 衣服,你不得不減掉標簽。這是他們的小伎倆:你可以30天退換,但剪了標簽的衣服不在此列。另外,吊牌上不會無緣無故多出來各種顏色的標簽,這些顏色標簽都歸在打折範圍之內,並且對所有客戶適用。2.他們是“光明正大”的山寨品牌嗎?很多人會有疑問,他們的設計師真的紮堆在秀場和時尚雜誌“臨摹”出衣服嗎?沒錯。他們會派設計師直接駐紮在歐洲的服裝展示秀場,現場借鑒完回家就做,從Copy到商品上架的時間在15天至22天不等。當然,他們也會從其他地方獲得靈感,包括貿易情報、迪斯科舞廳、橋上的行人小道、時尚雜誌等,再把這些靈感體現在圖紙和裁縫臺上。現在快時尚界最成功的Copycat非ZARA莫屬。代價是快時尚有時不得不為此付出昂貴的侵權費。更聰明穩妥的方法是和著名設計師合作,推出每一季的設計師系列,互惠互利。比如H&M和MARIN的合作就曾制造了上海淮海路旗艦店百米長隊、一衣難求的效果。3.他們的“三流做工”是因為沒有自己的工廠,OMG這是真的嗎?如果把全球的代工工廠都算作品牌商自己的,那任何一個快時尚品牌都有很多工廠――但若只計算他們的直營工廠,屈指可數。ZARA的生產基地設在公司總部所在的西班牙,但基本款服裝會分散在亞洲等低成本地區生產。在西班牙,ZARA設立了20個高度自動化的染色、裁剪中心,再把人力密集型的工作外包給其他小工廠甚至家庭作坊完成。所 以質量常常是你吐槽快時尚的點。質量的第一步是面料,他們得在款式上獲勝,也必須在價格上占優――只能選擇犧牲面料。別抱怨他們的面料總略顯單薄,比如你 想買好看的無袖背帶裙,卻發現內襯是尼龍,以及各種清涼款穿起來永遠悶熱無比。為了壓縮成本,他們在面料和細節永遠比不上大牌。優衣庫的材質會好一些―― 但你別對款式抱太大希望。快時尚就是這樣,款式和質量你只能選一樣。4.“30天無條件退款”,他們是怎麽想的?“讓消費者先買再說”,是這句話的前提,他們不至於出爾反爾,但在退換貨的路上,他們會盡可能地讓你考慮再考慮下。比如收據背面退換貨規則的字體非常小,顏色也更淡,總之“快速成交,買單帶走”是快時尚的基本準則。他 們的試衣間前常排著長長的隊伍,店員會“溫馨”地提醒您,可以先買回去慢慢試,反正能退。事實證明,這一招“拿回去又懶得拿回來”,對許多人非常管用。他 們試衣間的鏡子也有講究:試衣間內部不會有足夠大的鏡子,一般只占墻中間一小部分,呈長方形或橢圓形豎直擺放,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窄一點的長條形鏡子“瘦 身”效果更好。如果想照大鏡子,你必須走出小隔間,成為其他人的免費模特。另外,水銀鍍的層數越多,鏡子的光感就越強。他們多采用三層水銀的鏡子,反射的光比鍍一層水銀的鏡子多很多,人像的輪廓會更加分明,就像被銳化過的照片一樣,看上去色彩更鮮亮飽和。5.昨天還看到十幾件衣服,第二天就都沒了?你很容易錯過心儀的單品,想等到打折再買?不可能。想回去考慮幾天再購入?很難。等你下次再去的時候,這堆衣服早就不在那兒了。這是因為“快速、少量、多款”的店鋪哲學是全球快時尚行業的準則。以ZARA為例,它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但凡2至3周沒有售出的商品都要被移出貨架。各家門店每周都要向總部提交兩次訂單,如果門店錯過了訂單時間,當期就只能輪空。一旦出現貨品積壓,完全由店長為這些庫存買單。因此,即便你覺得這款衣服還剩好幾件,幾天內應該不會被賣斷,它也還是有可能在第二天就被撤櫃。快時尚的“饑餓營銷”是渠道和生產的自然結果,或許你等得起,店長可不這麽認為。6.男裝區總比女裝區暗上不少,是假相嗎?即便是大白天,優衣庫、ZARA、H&M等店鋪里也一定燈火通明。別以為那真是燒店鋪的錢不心疼,而是因為打了燈的店鋪能讓人感覺空間變大,更重要的是,燈光還能“改變”商品的質地、色彩,讓商品看起來比實際價值昂貴不少。ZARA等男裝區的燈光偏暗是為了省電?別天真了。還記得經常看到的男士手表廣告嗎?黑色背景下,一款泛著冷光的金屬表,讓你一下子聯想到“商務成功人士”或直接進入“007邦德”的節奏。黑、灰等深色背景容易讓人產生成熟穩重感,配合聚光效果的窄光束能讓產品的立體感增強,輪廓清晰,凸顯硬朗的男人味。ZARA男裝區的燈光大多采用硬照明加窄光束,雖然公共區域略顯昏暗,但服裝的男人味卻一下得到了烘托和提升。7.別小看他們的櫥窗―比廣告更有效?在奢侈品行業中,VMD會專職負責指定櫥窗的陳列和展出方式,以奢侈品行業為標桿的快時尚也不例外。H&M的全球櫥窗展示都由斯德哥爾摩總部的大型專賣店統一指定。考慮到每家門店的銷售情況不同,模特著裝在統一的參考方案下,展示款暢銷或是賣斷時,櫥窗團隊再根據實際銷售量做出實時調整。在櫥窗更新速度上,ZARA算得上是“行業標桿”。他們很少會做廣告,但他們舍得在櫥窗設計上砸錢,當時尚雜誌還在預告當季潮流時,ZARA的櫥窗已經在展示這些內容了,這種“提前展示”能起到很有效的廣告作用。通常來說,國內快時尚的單個櫥窗投入在2000元至3000元,像ZARA這樣舍得在玻璃後面花錢的金主,每個櫥窗的基本花費都在5000元以上,有時還能做到一周更換兩次的頻率。8.小心你的耳朵――他們的背景音樂是“買單催化劑”?聽什麽,可不是某個店長或店員隨性的安排,國際快時尚品牌的音樂都帶著濃厚的品牌識別度。H&M的背景音樂每個月由瑞士總部統一發送至各個門店,嘻哈、搖滾、爵士風格是他們的最愛。無論你在全球哪個角落的H&M店鋪,聽到的都是同一組配樂,如果恰巧在同一時區,沒準音樂還能同步。同為歐洲血統,ZARA將統一發揮到了極致,位於西班牙的總部直接通過網絡控制遍布全球的店鋪,連播放也完全由總部電腦系統控制。歐美熱門單曲、快節奏流行樂曲,ZARA借音樂營造的“緊迫感”加重你現在不買就會錯過的催單心理。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連鎖商業平臺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739

光線傳媒上海「拿地」1200畝,投資100億背後的「政商邏輯」:從電影延伸至實景娛樂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478
上海希望發展電影產業,光線希望拿地,於是雙方一拍即合。

但王長田並不願意將光線影業全部搬來上海,於是,聯手吳征做了一個新公司,並且由吳征來主導。在付出最小成本的同時,光線獲得了1200畝土地開發的可能性。

近日,光線傳媒在上海開發布會,宣佈了兩項「上海大計劃」,但發佈會結束後,一眾媒體人私下都對這兩項計劃表達了不解。

第一,光線與上海市閔行區達成協議,在閔行建設「中國電影世界」項目,面積1200畝,投資100億。大家質疑的焦點在於,光線傳媒市值才200億,拿100億搞類似於主題公園的項目,還面臨與迪士尼的競爭,到底能有多大的前景?第二,光線打算與吳征合作,在上海設立明星影業公司。這裡讓人不解的是,王長田為什麼要跟吳征合作?

有人問,上海已經有迪士尼了,之前還有東方夢工廠(黎瑞剛的華人文化基金與夢工廠合作的項目,地處徐匯濱江,位置好得令人髮指),華誼兄弟也有文化城,光線的這個項目盈利點在哪裡?

在電影界,王長田是後起之秀,《泰囧》、《爸爸去哪兒》都創造了票房奇蹟,但吳征在國內電影圈並不為人熟知,在投資《摩納哥王妃》之前,不少人對他的印象只是「楊瀾的老公」。

事實上,只要想清楚一個問題,以上兩點疑問都可以迎刃而解。

光線傳媒此番動作背後,其實是上海市政府,確切地說,是閔行區政府的一次招商引資行為,這當中寄託著上海重振電影產業的希望。

在上個世紀,「上海電影」曾經幾乎是「中國電影」的代名詞,但最近二十幾年,中國電影業的中心迅速移至北京,上海的電影產業日益衰落。在與北京的PK中,上海在文化方面的吸引力日趨衰落,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於是,上海找到了光線。

政府希望發展電影產業,光線希望拿地,雙方一拍即合。但王長田並不願意將光線影業全部搬來上海,於是,聯手吳征做了一個新公司,並且由吳征來主導。

在新成立的明星影業中,吳征是董事長,光線只是派出了光線影業的負責人擔任公司總經理。在明星影業發佈的若干個項目,幾乎都是吳征此前七星娛樂就已經有的項目,光線的參與,主要是中國部分的製片以及在中國的發行。

從明星影業發佈的項目來看,半數都由《速度與激情》林詣彬領銜,相對單一,而且林詣彬的體系是好萊塢式的,可能不適合中國市場,這也構成明星影業未來的一大風險。

對於光線來說,由於介入並不算深,無論事成與否,影響都不算大,何況多發行幾部影片,何樂而不為?

在付出最小成本的同時,光線獲得了大規模土地開發的可能性。

這次項目涉及1200畝土地,光是這些土地就價值連城,如果未來能夠配建地產項目,發展潛力巨大!

但王長田卻說,這不是地產項目,光線不進入地產業。為什麼?因為光線還目前還缺乏玩地產的實力。

「中國電影世界」投資額100億,但光線去年全年的營收僅有9億,單靠光線,根本吃不下來這麼大的項目。所以王長田說,今後的投資,會是由一個財團來開展。

我們不妨參考一下華誼兄弟的文化城。

早在2011年,上海市嘉定區就跟華誼兄弟有過幾乎一模一樣的合作。嘉定拿出1000畝地,給華誼兄弟建設影視基地,並且仿照洛杉磯環球影城,今後會開放觀光。

在華誼兄弟文化城的項目裡,華誼兄弟與嘉定區政府共同投資,華誼兄弟佔股40%,另有一些文化產業公司參股。

這一次,更像是閔行與嘉定的PK。

昨天的發布會上,閔行區書記、區長,以及區委區政府的領導班子幾乎全部出席,閔行區長致辭時說,除了一個值班的副區長和一個出差的副區長,其他人全來了。這無疑顯示出閔行對於這個項目的高度重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053

光線傳媒為何票房豐滿,營收骨感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17/144203.html
2014年已經過去一半。日前,光線傳媒公佈了其201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告中稱,公司2014年上半年上映了《爸爸去哪兒》、《同桌的你》、《分手大師》等五部電影,上半年電影票房約為13.7億元人民幣,其中一季度票房7 .15億元。6月底上映的《分手大師》,19天票房已經突破6億,無疑將成為光線今年最賣座的電影之一。

但在光鮮的票房成績背後,光線傳媒的營收卻不容樂觀。半年度業績預告稱,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比上年同期降低30%-45%,而今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收1.28億元,淨利潤0 .27億元,分別同比下降39.3%、66.6%。一邊是高人氣的票房;另一邊卻是持續下滑的營收。王長田似乎掉進了一個怪圈。為什麼投資多部熱門電影,但卻無法助推收益?光線傳媒「影視+遊戲+娛樂」的佈局,投資者能否買賬?

營收與票房背道而馳

光線傳媒2014年上半年上映了《爸爸去哪兒》、《同桌的妳》、《分手大師》等五部電影,上半年電影票房約13.7億元人民幣,位列民營電影公司票房第一位。光線在電影票房的領先優勢也被王長田概括為「新人策略」、「內地策略」之外的「聯盟策略」。

從2011年開始,王長田調整了影業的定位,大力發掘內地新導演。在《泰囧》創下了票房奇蹟之後,演而優則導的徐崢、趙薇、鄧超等也受到光線的偏愛。「我們這兩年差不多有10個『處女作』導演陸續有片子上映或者開拍,我們認為有潛力的新導演我都見過,而且跟他們有項目在談。」王長田曾表示。

然而公司營收和電影票房的背道而馳已成常態。數據顯示,2013年光線傳媒在電影上收穫23億元票房,同比增長46%,然而最終公司營收僅為5.01億元。今年的情況並沒有好轉。今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收1.28億元,淨利潤僅為0 .27億元。

銀河證券傳媒分析師黃馳認為,由於一季度《爸爸去哪兒》參投比例較低,且2013年一季度《泰囧》貢獻利潤較高,今年電影票房分賬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因此,儘管光線今年上半年的電影總票房在國內各大民營電影公司中排名第一,但票房的含金量和轉化率相對較低。

藝恩諮詢副總裁侯濤介紹,《爸爸去哪兒》雖然獲得了近7億元的高票房,但光線的投資比例可能小於5%,而通過較低的投資比例,拿到影片的發行,是光線一貫的投資模式。

據測算,由於光線在全國70個票房最高的城市都有駐紮當地的發行人員,其營銷網絡將至少提高票房收入30%。

複製新的藍圖

一個月前,光線傳媒宣佈了三大投資方案,包括擬以自有資金2.08億元收購動畫公司藍弧文化50.8%的股權;擬採取股權轉讓的方式收購遊戲公司熱鋒網絡51%股權;擬與上海市閔行區政府合作開發「中國電影世界」項目,預計該項目總投資100億元。

光線「影視+遊戲+娛樂」這一方向和華誼的下一步棋不謀而合。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曾公開表示,未來華誼會繼續以影視為核心,但還會注重遊戲和互聯網板塊,要做實景娛樂,以迪士尼為榜樣和目標,打通全產業鏈。

按照王長田的規劃,光線要收購的將是「一個公司群」,收購對象涵蓋遊戲公司、動畫公司、互聯網視頻公司、移動互聯網社區類公司、網絡文學類公司、視頻技術類公司、設計類公司、主題公園等多個領域。王長田如此解釋自己的收購邏輯:「投資動畫公司可做動畫電影,動畫電影有的也可變成真人電影,我很看好;同時投資的遊戲公司動畫的IP,可能轉化成為遊戲的IP;我們做實景娛樂影城,動畫的形象會成為影城的電影樂園的一部分。」

在王長田的藍圖中,一個以「中國人自己的環球影城」為目標的影視基地正在規劃。在他的規劃中,這個地方不是迪斯尼,只以遊樂為主要功能;也不是橫店,只供劇組拍攝使用。而是,既能夠拍攝系列電影的片場,又考慮旅遊和互動功能,設計相關遊樂環節和關卡。

半個月前,公司擬以自有1.6億元收購妙趣橫生網絡科技公司26.67%的股權,再度出手手游公司,基本完成遊戲領域的佈局。廣發證券分析師趙宇傑認為,光線及其光線系的聯盟方、合作方的豐富IP資源,需要和優秀的遊戲研發商合作來進行IP的二次開發和變現,光線希望通過股權形式和遊戲研發商進行更深度的綁定和戰略聯盟。

電影之外的新引擎

去年10月,光線曾以8.29億元自有資金投資電視劇製作公司新麗傳媒27.642%股權。此外,去年光線還低調投資了3家公司,包括天津橙子映像傳媒有限公司27%股權、彼岸天(北京)文化有限公司30%股權,涉足動畫製作領域。其孫公司香港影業國際有限公司還投資了美國公司H eroventures LLC,持有其7.69%股份。

在電視劇方面,光線自入股歡瑞世紀後便開始進軍電視劇領域,獲得歡瑞世紀旗下多部熱銷劇版權。後繼續入股新麗傳媒進軍電視劇領域,並參投新麗傳媒多部電視劇。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公司2014年上半年確認了《新閨蜜時代》、《古劍奇譚》、《月供》等多部電視劇的發行收入,上述電視劇的銷售與廣告收入均表現良好,電視劇收入大幅增長。電視劇或將成為公司除電影外新的利潤增長點。

趙宇傑認為,光線在外延擴張方面也是圍繞拉升勢能(影響力)釋放動能(變現商業價值)兩個角度展開。公司在電影、電視劇、電視節目方面均是打造有「影響力」的標竿性「大項目」,積極搶佔優質內容項目資源,進而不斷拉高自身品牌和內容勢能,同時公司選擇具有「世界觀產業鏈開發能力」的項目,也是為了更好將累積的勢能轉換為動能進行釋放。

6月16日,光線在上海啟動「中國電影世界」主題項目,打造中國人自己的環球影城,並同時攜手陽光七星娛樂成立上海明星影業,面向國際市場製作高品質電影,第一批項目包括10部電影和3部電視劇。

電視節目領域,近期光線傳媒高調引進風靡全球的真人秀節目《R isingStar》,轉向大節目製作,採用全程直播、互動A pp模式,節目預計今年四季度開播。國泰君安傳媒分析師高輝認為,目前大投資、大製作的綜藝節目吸金能力已與歷年電影票房冠軍不相上下。大製作節目使公司與渠道談判的主動權增加,將開啟電視欄目「製作費廣告分成」的新盈利模式,收入彈性空間加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622

解讀阿里24億元入股光線:豈止於“阿里出價最高”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539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5 17:42 編輯

解讀阿里24億元入股光線:豈止於“阿里出價最高”
作者:陳昌業

昨天(3月4日)市場公布的消息:光線年前發布的定增公告忽然有了結果,阿里巴巴將斥資近24億元購入9909萬股光線傳媒(300251)增發股,占公司發行後總股本約8.8%,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這事兒怎麽看

光線需要阿里的這張網,而阿里需要光線這塊“帝國”的積木。

過去的2014年,對於光線來說,喜憂參半——年報把這種結果表現得異常準確,全年凈利潤增長僅為0.22%。

喜的是電影業務接連打了幾個漂亮仗,從《爸爸去哪兒》大電影、《分手大師》到《親愛的》《匆匆那年》,光線傳媒在全年最有價值的四個檔期始終存在並大放光彩,有些甚至在檔期的戰術上已堪稱範例。如果以光線發行的12部電影創造的票房來看,31億的成績確實給光線增色許多。

而憂的卻是光線傳統優勢的電視業務——不僅僅是黯然失色,甚至江河日下。去年一場大仗,豪賭《中國正在聽》卻被豬隊友幾乎攪黃,轟轟烈烈開播,安安靜靜收場。根據藝恩的報道,光線傳媒在去年制作的《中國正在聽》、《少年中國強》等欄目的廣告收入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但由於部分節目的制作成本也大幅增加,毛利同比減少。與此同時,光線傳媒盡管去年手握兩部人氣電視劇《古劍奇譚》、《新閨蜜時代》,但據公告顯示,2014年光線傳媒電視劇板塊收入和毛利卻同比減少。

《第一財經周刊》的深度報道《光線電視還有機會麽?》更是認為:光線電視還在繼續,但主戰場已經轉換。現在的領跑者,比如燦星,甚至沒把它當成競爭對手。

光線堅決轉身互聯網

依靠電視和電影這兩條腿前進的光線,在電影逐漸強壯的同時,電視卻突然“瘸了”。電視業務的式微是大勢所趨,但光線在電視上的跌落看起來比趨勢來得更劇烈。與其再次豪賭電視,重整河山,不如面向未來、轉身互聯網,迎接趨勢。

去年12月末,光線與360合作成立視頻公司,出擊已白熱化的網絡視頻戰場。而兩位“新人”的互相取暖意義有限。360手握流量,而光線似乎擁有內容資源——但其實並不然,光線以發行見長,在電影內容生產方面近年正在加強,但時日尚短,實質掌握的版權內容絕不足以與華誼兄弟媲美,後者在不少視頻網站已有品牌專區,也至今未染指視頻網站業務。光線與360的視頻網站主打付費點播,顯然內容的價值必須足夠吸引付費,一方面是內容池子的深度,另一方面當然是內容的高品質,而兩方面都靠的是買買買,視頻網站的燒錢與不盈利是行業“通病”,視頻這一仗又是一場豪賭,光線整體的利潤會不會在今年被這家視頻網站而拖累呢?看看360的股價,以及再次入局手機制造所凸顯的內外交困……光線與360的合作,遠非概念上那樣激動人心。

對於光線來說,引入阿里毫無疑問是其向互聯網戰略轉身更為堅實的一步。一方面,如光線董秘所言“阿里出價最高”(此次定增價格24.22元/股,與華誼去年11月定增引入阿里的價格24.83元相當),有了二股東的“任性”,光線不僅能夠立即獲得大筆資金備戰備荒,另一方面光線成為阿里的戰略夥伴後,亦能借此近水樓臺先得月地使用後者的互聯網資源——至少互聯網的光環能夠令光線更讓投資者期待。昨日公告發布後,股價大漲足可印證。

與華誼對互聯網的更早的堅決轉身相比,光線亦步亦趨也算是緊隨其後了。

阿里系傳媒矩陣再添一塊新積木

阿里花了15.33億元完成了對華誼8.08%股份(與馬雲此前的股份合計)的布局,這次對光線則擲出了24億,對投資光線的信心可見一斑,而其投資娛樂與傳媒產業的決心更是擲地有聲。

阿里持股優土16.55%;
阿里持股新浪微博18%;
阿里或持股21世紀傳媒20%(阿里牽頭財團);
阿里控股阿里影業(前身文化中國)59.32%;
阿里持股華誼兄弟8.08%;
阿里持股光線傳媒8.8%;
阿里9億美元入股魅族(沒有披露所占股份)。

阿里系傳媒里的電影業務的小夥伴們各有所長,當然在未來或許會因此各有“分工”。阿里影業與阿里集團是嫡系關系,前者一方面是IP的持有方,發掘、購買並驅動IP的發展,另一方面是阿里電商基因註入整個板塊的執行者;華誼兄弟之於阿里的意義在華誼的定增公告里亦有表明,華誼開放5部作品給阿里參投,阿里開放IP流轉平臺給華誼的IP實現衍生、增值,華誼兄弟與阿里影業表面上看起來存在某種競爭,但“分工”的不同其實令雙方更多的會是合作;光線的電影業務強項在發行,與華誼兄弟IP投資和生產上的特點有互補,實際上並不存在明顯競爭,未來阿里系的背景反而會促進包括阿里影業在內的三方更多的聯合投資及產業鏈層面的合作——此前,光線與華誼在《鬼吹燈》上即已有大手筆的投資合作。

從內容原創(阿里影業、華誼、21世紀傳媒)到發行、分銷、傳播(光線、優土、新浪微博)到終端(魅族),阿里的娛樂與傳媒矩陣正在越來越豐富。

一步一步似魔鬼的步伐。這些不斷落下的棋子正在完成一盤阿里的戰略轉身棋。

阿里的“帝國大廈”地基是由電商夯實的,而未來令人仰止的高度則需要傳媒所覆蓋的影響力——甚至是權力來實現。在互聯網引爆的信息冗余時代,註意力的稀缺更突顯有影響力媒體的價值,那些能夠令用戶註意力停留的媒介和內容正在變得愈發珍貴。傳媒的影響力滲透或是權力的籠罩可以改變甚至催眠受眾的看法(《穹頂天下》已上了深動的一課)——這種力量的想象空間比之電商所解決的“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要大得多。

電商讓阿里巴巴成為全球互聯網領域的巨擘,但說到底互聯網浪潮催生的仍然是New Money,要在未來讓New Money成為Old Money,沒有傳媒的保駕護航恐難做到基業長青。

此番入股光線傳媒,對於阿里系的傳媒板塊而言,電影鏈條得到進一步加強,雖然不是控股,但是光線無疑會成為阿里系電影發行的優選夥伴,其戰鬥力已無需贅述,而阿里影業招兵買馬來的王家衛、陳可辛、周星馳、柴智屏這些大咖的未來作品以及現在持有/儲備的那些IP都有了在內地發行的有力保證。

電視方面,阿里受限於國內電視臺的所有制限制無法染指,那麽光線曾經呼風喚雨的“節目聯供網”(有點類似於美國的電視網)至少是一個阿里系可以“退而求其次”的選擇,用這張虛擬的電視網去完成電視鏈條的補全。即便已今非昔比,但瘦死的駱駝終究比馬大。

熱播電視劇《何以笙簫默》在東方衛視播出時,SMG與天貓合作試水T2O,邊看電視劇邊購買劇中同款,盡管效果不甚理想,但阿里的電商基因如何註入電視的想法以及策略已一目了然。

今年2月,阿里影業先後與深圳衛視、廣東衛視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打造電商定制劇模式,前者是情景劇,後者是都市愛情劇。

電商+電視,阿里的決心毫無疑問。無論是光線本身在電視內容生產方面的既有優勢和經驗,還是光線發家的“節目聯供網”所積累的資源可以發揮的助力,完全有理由相信光線是阿里的電商+電視戰略的重要一環。

另外,已經對好萊塢不止一次表露心意的馬雲,當然知道好萊塢的“帝國”積木搭建方法。

電影制片廠、電影發行公司、電視網、報刊、通信、遊戲主機及其他終端、主題公園……時代華納、維亞康姆、康卡斯特、新聞集團、索尼以及老牌的迪士尼這些巨頭的結構概莫如是。

再次回看阿里系娛樂傳媒目前的矩陣,是否不再需要腦洞了?

阿里持股優土16.55%;
阿里持股新浪微博18%;
阿里或持股21世紀傳媒20%(阿里牽頭財團);
阿里控股阿里影業(前身文化中國)59.32%;
阿里持股華誼兄弟8.08%;
阿里持股光線傳媒8.8%;
阿里9億美元入股魅族(沒有披露所占股份)。


來源:虎嗅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4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