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岸三地:權力與傲慢 Uncle Ray

2008-10-16  AppleDaily


雷 曼迷債事件發生個多月,事件有比較清晰的眉目,而問題亦比開始時所知道為多。除了minibond外,還有不少投資者可能被「誤導」下,投資了ELN和 Accumulator等衍生工具產品,而這批產品雷曼是underwriter,如果是這樣,投資者的損失會比minibond大。

更多投資者損手

經 過一輪點算,涉及金額為200多億元,約44000多個投資者,即平均每位苦主損失50萬元。事件反映很多銀行,要求前線員工推廣非銀行業務的其他金融產 品,造成當前的局面。銀行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商譽盡失,螢幕上見到苦主到中銀大廈,要求與銀行高層對話,但「實Q」一字排開,阻止苦主進入銀 行。回想當日,這批苦主被視為上賓,banker噓寒問暖,與現在拒人於千里之外的臉孔,有很大的落差,真是人情冷暖,世態炎凉。立法會傳召任總及銀行高 層出席會議,詹議員可能與任總素有積怨,批評不留情面,「癲狗」、「長毛」又破口大罵,好不精采,任總人如其名,「志剛」一番,大談自己及金管局不是「後 知後覺」,反而是「先知先覺」,一早已向銀行發出「指引」,並且在風暴發生前,已「很高頻率」地向銀行發出有關銷售「高風險」金融產品的指引。然後又大篇 幅地自誇香港銀行體系的穩定,全是他領導下金管局的功勞。有一點不明白的是,既然任總「先知先覺」,知道這些高風險產品不應在銀行銷售,為甚麼不禁止銀行 賣給阿公、阿婆及退休人士呢?或只能賣給「professional investors」呢?Youtube」上見到任總一副Poker face,彷彿事不關己,無限制的權力與傲慢,正如星球大戰中柔達大師對Skywalker說,是「the path to misery」。Uncle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

死於傲慢 蔡東豪

2010-1-14  NM





十年前的今週,一宗合併交易轟動全球,媒體覺得用「近年最轟動」這字眼好像不夠貼切,索性用「世紀最偉大」來形容AOL和時代華納的合併。按照兩間公司當時的股價計算,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合併,合併後新公司市值達1,600億美元。合併消息公布後,兩間公司股價急升,新公司市值最高升至2,400億美元。給讀者一個比較:2,400億美元等於19,000億港元,滙豐現市值是15,000億港元。

這宗合併被譽為驚天動地,原因是時代華納這舊經濟巨無霸也要投入新經濟小伙子的懷抱,為互聯網革命刻下銘記。這不是一宗「平起平坐」的合併:AOL股東佔新公司55%股權,新公司名字以AOL行先,新公司主席由AOL主席來擔任。合併消息傳出後,投資者一時適應不來,擔心AOL忽然「降格」至非網股,網上業務的快速增長可能被傳統媒體業務拖慢。時代華納那一邊急於變身為網股,CNN創辦人兼合併後新公司最大單一股東的端納(Ted Turner),他形容這宗合併的興奮程度媲美42年前他首次做愛。我可肯定的是,端納這次做愛的代價同樣是史上最昂貴——估計他輸掉70億美元。

上 週,前時代華納行政總裁李雲(Jerry Levin)接受CNBC訪問時作出一件企管人極少做的事,他為自己做過的事情向公眾道歉。李雲形容AOL和時代華納的合併為「世紀最差」的合併,感到羞 恥,並承認道歉來得太遲。從表面看AOL和時代華納的合併是多麼理所當然,AOL當時是全球最大互聯網服務供應商,緊握逾千萬名用戶,數目並且不斷增加, 以AOL的「管道」加上時代華納的「內容」,這配合簡直天衣無縫、天下無敵。「從世紀最偉大」到「世紀最差」,當中發生了什麼事?

在科網泡沫期間進行的合併,公司的估值很明顯地不合理,泡沫爆破後股價崩潰,但股價下跌不一定影響實質業務。兩間公司合併後,因為文化差異而拆夥,就好像結婚後離婚屬頗平常的事。AOL和時代華納的合併徹底失敗,不是源自泡沫估值或文化差異,這些原因不足以致命,失敗是因為管理層傲慢。

 

管理層犯錯不是問題,錯而能改可能是寶貴的經驗,即使不即時去改,一拖再拖也未必致命,只要肯去認錯肯去改,始終有解決方法。相反,若果管理層不肯認錯不肯改,視固執為堅定,一錯再錯再三錯,傲慢可盡毀公司前途。

AOL 和時代華納合併的問題主要出在AOL身上。泡沫爆破,時代華納重返傳統媒體業務,遇上經濟不景氣,生意差了不少,但業務大致正常。AOL卻出現翻天覆地轉 變,它的主業一向是提供撥號上網(Dial-up)服務,這段時期另一種上網新技術「寬頻」冒起。寬頻上網優勢太過明顯,速度比撥號上網快得多,並且永遠 在線。

AOL可能是當時互聯網世界中最受人愛戴的品牌,許多美國人第一次接觸互聯網就是使用AOL上網,客戶對AOL有一份強烈歸屬感。AOL管理層也清楚客戶群是公司最貴重的資產,一向珍而重之,在客戶關係上做足功夫。AOL全盛時期擁有2,700萬名用戶,每十個美國人就有一個是AOL用戶。寬頻上網冒起,AOL管理層拒絕接受這技術,堅決以不變應萬變,認定撥號上網才是正途。

撥 號上網的下場是怎樣,不用我多說。AOL用戶數目如江河日下,從十年前2,000多萬跌至現在的600萬(平均每月流失20萬)。最令我驚訝是AOL仍然 有600萬撥號上網用戶,這600萬用戶大都是懶得去辦理取消手續或不想放棄現有的AOL電郵地址,所以繼續使用撥號上網。AOL用戶忠誠程度之高,它的 倒下令人更感惋惜。科網泡沫爆破不是引致AOL倒下的主因,致命傷是管理層不肯面對現實,不願放棄手握的東西,對自己也不誠實,最後被科技洪流淹沒。

泡沫爆破後,時代華納這一邊的管理層奪回管理權,AOL成為時代華納不想記起的惡夢,恨不得把它速速棄掉。AOL時代華納於03年把AOL從公司名字除下,進一步於09年底把AOL分拆上市。AOL今日轉型為一間中小型網上內容和網上廣告供應商。

蔡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22

GUCCI血汗门:被谁娇纵的刻薄与傲慢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0/1136099.html

这是集体从GUCCI辞职的员工致公司高管的一封公开信

这是辞职员工提供的GUCCI店内物品丢失事故报告,物品丢失后均由全体店员均摊赔偿

  这是位于深圳的GUCCI旗舰店

这是在位于深圳的GUCCI旗舰店,店内员工在为客人服务

9月23日,古驰(GUCCI)深圳旗舰店两名辞职员工称,他们在GUCCI旗舰店工作,遭遇非人性管理:喝水要申请,上厕所要报告,孕妇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吃8个苹果就会被解雇……直指GUCCI深圳旗舰店是“血汗工厂”。

◎辞职员工:血汗工厂

  2011年9月,5名曾经在深圳GUCCI旗舰店工作的离职员工在网络上发了一封《集体辞职的古驰员工致古驰最高管理层的一封公开信》。在信中,他们表达了对深圳GUCCI旗舰店的控诉。他们说:“GUCCI也许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但是却长满了虱子。”

员工控诉一览

“公司对员工在门店上班时的行为规定有100多项,很多规定严格限制员工的生理需求。”

“店员的两次小过失,累积成一个口头警告,一年累计四个口头警告,就会被解雇。”

“上班期间,喝水必须要向上级申请,上洗手间也必须得到许可,上洗手间的时间被严格限制在5分钟内。”

“怀孕期间,每天要站立十几个小时。曾多次向公司主管提出申请带一些水果、零食等,在更衣室休息时补充营养,都得到公司的答复:一切东西都不能在店 里吃。有一位怀孕的同事偷偷在更衣室休息的时候吃苹果,被店长发现了。店长让她不要再吃,称这次可以原谅,但是下次发现就会记一次小过失,要是被发现8次 吃苹果的情况,她就会被解雇。她只能把剩下的苹果扔了。这位怀孕员工最终流产了。”

“古驰实行的是所谓的综合工时制,上一天班轮休一天,一天的工作时间大约为10小时,但每晚10点下班后,员工们都要先打卡下班再加班,往往要清点货物到凌晨两三点钟,因为这样就算正常下班,不用计算加班工资。”

“每晚下班后,仍需留下来加班点数,清点货品。到凌晨4点的情况都有,点对了才能离开。门店当班主管直接告诉大家:货品一直点不对,这肯定是你们的工作失误,是你们自己造成的。”

“如果店里有东西被盗,全体员工都需要连带赔偿。深圳GUCCI旗舰店4年来一共丢了大概40件货品,平均5000元一件。公司一方面可以获得保险赔偿,另一方面又要员工平均分摊,集体扣钱补给公司。”

“丢一件,赚一件,丢的越多赚的越多。一位怀孕生产的同事,回到店里上班没有看到公司的贺喜红包,却要上交大笔赔款。”

“一方面要求员工以最体贴的服务向顾客介绍货品,又要员工随时防备顾客偷东西,这是不合理的。”

“奢侈品的背后是多少低层阶级的血泪堆砌的!”

◎GUCCI:已撤换相关管理人员

7月29日,GUCCI集团亚太区行政总裁邓婉颖在微博上私信一位辞职员工称:“谢谢你的信,了解你的心情,事情已在改善中,公司亦将会与你沟通。希望你身体健康快乐。”

9月26日,GUCCI中国公关经理“BenHuang”称:“GUCCI公司一直以来均十分关注员工的福利待遇。目前,正在积极对此特殊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并将尽快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妥善处理。”

5名辞职员工在公开信里希望公司赔偿加班费,GUCCI(中国)贸易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做了书面回复:“公司现已仔细核查了公司电脑系统中你的历史 考勤记录及加班费支付资料,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可以确认公司不存在没有足额支付加班费的情况。”深圳市罗湖区人力资源局认为,辞职员工与GUCCI公 司在加班时间和加班费计算方式上,存在较大争议,现无法做出要GUCCI公司赔偿的决定,建议辞职员工去申请劳动仲裁。

10月11日,GUCCI发布血汗工厂事件调查结果,称不容忍类似不当行为,已撤换相关管理人员。

声明中写道:“古驰已经对相关投诉做过详尽的调查,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撤换有关的管理人员及店铺主管,建立和公司高层直接而保密的对话渠道,加强对店面管理团队的培训,重申公司的人事管理原则及持续改善所有店铺的员工福利与工作环境。”

据悉,深圳劳动部门已经介入调查,全国总工会则于昨日上午回应称,如果员工所述情况属实,深圳工会组织将会同深圳的政法部门予以查处。

◎律师:GUCCI多处违法 不符江湖地位

为5位员工代理此事的北京大成(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乾武指出,古驰血汗工厂问题,不仅是社会责任、企业道德问题,其中诸多做法还涉嫌违法。 “作为奢侈品领域的大品牌,GUCCI的作为不符合其江湖地位,也违背了公众对这一品牌的认知。没有善待员工,也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杨律师说,服务 行业对员工在顾客面前的行为举止有许多苛刻的要求,属于行业特殊要求,但员工在后台休息的时候,应该提供相应的福利。

违法事例一览

1

古驰员工透露,在工作日每日站立超过14个小时,工作期间却不得小憩、喝水或进食,即使孕妇也如此。

杨律师表示,劳动法规定,孕妇不能承受3级以上的工作,古驰却一视同仁,“这是违法的。”

2

员工透露,深圳古驰旗舰店依据上海市批文,在深圳实行综合工时制,每天工作时间从早晨9点多到深夜12点以后。

杨律师表示,GUCCI中国“综合工时制”是上海静安区劳动部门审批,不适用于全国。如广东、上海的审批条件与流程不同,广东就需要相关劳动者签名 及工会签名等,所以,深圳古驰旗舰店用工制度审批本身就存在问题。他还表示,古驰中国使用劳动派选用工制度,是用工单位而不是用人单位。按《行政许可法》 规定,采用“综合工时制”需要用人单位审批,即劳务派遣公司的同意,“古驰擅自采用‘综合工时制’,应依法予以撤销”。

3

员工透露,GUCCI深圳旗舰店实现货物丢失连坐赔偿制度,所有员工都须要为丢失的商品承担连带责任。

杨律师表示,这不合理,法律要求企业员工管理制度问题需要民主程序通过,而连坐赔偿并没有得到民主认可。

◎GUCCI紧急下达封口令 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9月7日,GUCCI营运部一名叫“AlisaHong”的高层给全国多家GUCCI门店下发了一封邮件,名为:“(重视!)媒体顾客暗访回答技巧”,并要求各大店铺负责人“在早会上对员工宣讲”。

这封邮件为员工如何回答媒体顾客的问题,提供了一些简单的标准答案。

当员工被询问个人薪资、福利或其他“敏感性”问题时,邮件要求员工:请礼貌且友善的告知对方,“不好意思,这属于公司内部信息,我们不便回答,请理 解”。如果顾客继续追问,员工则将顾客转给当班负责人:“如您有需要,我可以介绍我们当班负责人给您,您可以向他询问。”而对于旗舰店当班负责人的回答, 这封邮件也给出了标准答案:“不好意思,这是属于公司内部信息,我们不便回答,请理解。”

邮件最后写道:“当顾客离开后,请将事情的经过致电Perry,并发邮件报备营运部。”

GUCCI旗舰店一管理层人士透露,公司这份规定主要是防备媒体记者从员工口中套话,同时也为了防止顾客因为货品纠纷等前来询问时,防止员工被偷录到不利于公司的视频。

杨乾武说,这封500字不到的邮件,教员工用“公司内部信息”拒绝顾客和媒体的任何提问,也包括了关于质量的提问,这显然有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嫌疑。杨律师说:“这封邮件更像封口信,如果GUCCI真如自己宣称的那样善待员工,就不会要求员工避而不谈了。”

◎GUCCI被爆皮包毛利60% 宣称意大利手工实为海外代工

据某奢侈品代工厂管理人员介绍,一款价值10000元人民币的古驰新款皮质包,在欧洲大概价值700欧元。其成本构成中,布料约需50欧元成本,加上铆钉、纽扣、拉链等材料,一款皮包总价不超过90欧元。

古驰公司宣称,其皮具包包都是在意大利纯手工制作。但上述人士指出,大部分款式都是海外代工完成整个生产环节:“奢侈品经过多年的全球化分工,已经形成完整细致的全球化作业体系。每一件包包在加工环节的成本都不超过4%。”

据世界奢侈品协会数据显示,人力成本仅占奢侈品销售价格构成的5%-6%,因此,古驰品牌的包净利润可能超过40%。

上述人士认为:“这种产业利润分配链加剧了奢侈品企业重外部品牌轻内部管理。他们的收益过于依赖品牌附加值,因此,对涉及与品牌及店面形象有关的服务会有特别苛刻的要求。”

◎评论

马红漫:最可怕的是对血汗工厂习以为常

知名跨国公司深陷“血汗工厂”的指控,GUCCI绝非头一个。之前包括苹果公司、ZARA、耐克、可口可乐公司都曾因涉嫌“血汗工厂”问题而被曝 光。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负面消息曝光后结果无非如下:一是当事企业并没有因为曝光而被严厉查处,媒体报道之后鲜见行政执法部门查处跟进;二是负面消息曝光 丝毫无法影响这些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强势地位。

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富士康公司了,该公司之前因为“N连跳”事件而成为众矢之的。而当其把工厂逐步内迁到河南等地,不仅当地官方极力支持,社会报 名员工亦是成千上万,似乎丝毫没有受到负面新闻的影响。由此,对比于不断曝光的负面消息本身,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此悖论又如何会长期存在呢?

必须承认,这些大企业之所以能够面对负面报道泰然处之,与其强势的市场地位密切相关。市场悖论的存在,并非表明我们的务工者缺乏辨识能力,其实反衬 出的是本土其他企业用工环境更加恶劣。再以富士康为例,针对应聘者的调查显示,他们选择富士康的最主要原因居然是“公司能按时发工资,福利和工厂环境好 点”。以此观之,或许很多本土招工企业居然连按时发放工资都无法保障,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法律底限未能得到遵守。由此,才会使得外来大公司尽管存在这样那样 的不足,但是已经具备了明显的“比较优势”。

显然,要想让“血汗工厂”真正成为企业惧怕、躲避的污点,就必须建立起基本且有充分保障的劳动福利制度。否则,跨国公司只要仍然有些许的制度福利,就足以让境内竞争对手望其项背,而无惧舆论的鞭挞。

同时,监管与处罚必须落实执行。市场化改革三十余年,各项基本劳动保护法规已大体齐全。但法律执行的缺失才是要害所在,如果“血汗工厂”被曝光后再 无查处跟进,只会让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受到质疑。此外,还需要帮助提升本土制造企业、商业企业的竞争力。在不干扰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前提下,政府有的放矢的 扶持有助于加速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改变目前制造企业低端竞争的局面,扭转跨国公司的集体强势地位。

“血汗工厂”成了令人麻木的“常态”,这比无良公司本身更加可怕。

谁娇纵了GUCCI的刻薄与傲慢

许多跨国大公司,在许多国家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声誉,为何到了咱们这就换了一副脸孔,成了“吸血鬼”?

企业不是慈善家,而逐利组织,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它的本能。如果缺少了外部监督和约束,企业当然要挖空心思去钻法律和政策的漏洞,以获取最大的利润。 包括提高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甚至漠视工人权利、践踏工人尊严等。某些跨国公司为什么母国不敢造次?很简单,当工人感觉到自己的健康、福利、尊严与自 由等宪法赋予的权利受到企业侵害时,工人可以依赖工会,让工会出面与资方博弈,为工人维权;再不然通过法院,把企业告上法庭。  

而在国内,组织维权此路不通,司法救济也不容易。且不说,许多企业不欢迎工会(不少地方政府亦持此态度),即使勉强成立,也不过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附庸,逢年过节发点象征性福利、组织一两场聊胜于无的联欢会……当工人真正需要他们时,他们的屁股还不一定坐到哪一边。

这条路基本是堵住了,司法救济呢?撇开地方政府对这类官司天然反感和劳动法规的缺陷——有专家总结了现行劳动法的十大缺陷,譬如赋予地方过大的权 力、没有对集体合同制度给予足够的重视、劳动争议处理环节过多、涉外劳动关系存在法律适用空白等等——不说,即使有法可依,依法的成本也极其沉重,让维权 者望而却步。这也就是GUCCI离职员工宁愿选择在网络曝光而不愿诉之法律的重要原因,这官司打不起。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如果我们能自珍自爱,善待自己的同胞,他人就不敢怠慢、看轻,GUCCI们敢在中国“血汗”,就是看穿之后 的必然选择。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提高人民的幸福感,而不是为发展而发展,争世界第几把交椅,如果连“血汗工厂”都管不了,这样的发展又有什么意 义?

奢侈品快速扩张后遗症暴发

在业内人士看来,GUCCI的劳资纠纷正是各大奢侈品品牌在中国市场快速扩张留下的“后遗症”。近年来,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潜力让任何奢侈品牌都不 敢小觑,纷纷加快了在中国市场的开店步伐,与此同时,相应的员工管理和培训却成了被忽视的部分。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首席代表官欧阳坤表示,奢侈品牌在国外 对上岗员工都有完善的培训,但到中国市场后,管理和人员的培训却都没有跟上,而且奢侈品牌也有意尽量压低员工的培训支出。据世界奢侈品协会数据显示,人力 成本仅占奢侈品销售价格构成的6%,大大低于产品成本和品牌附加值。

劳动监察部门不能总让员工靠发帖维权

从记者的调查看,古驰确实存在一些违规加班的行为,一些所作所为也确实与其国际知名品牌的地位不符,不过由于现在劳资双方各执一词,仅从媒体报道我 们很难去判断古驰的行为是否违反劳动法,是否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抛开事情对与错的判断,员工要靠发帖来维权,要靠发帖来引起舆论关注,这一行为本身就 值得我们反思。为什么员工要采取这样极端的维权手段?正常的维权渠道是否出现了问题?工会组织是不是存在缺位?

客观地说,古驰的员工用网络发帖的形式维权,确实可以引起网民和舆论的关注,容易形成舆论热点,容易引起政府职能部门的关注,有可能使事情比较快得 到解决。但是这毕竟不是一种正常维权方式和渠道,特别是一旦形成舆论“审判”,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既会给当事各方带来诸多困扰和麻烦,而且会大大增加 解决问题的社会成本。比如,今天古驰不仅要面对前员工的投诉,更要花巨大的成本进行危机公关。那为什么当事人还要去选择这样一种对自己好处不大,却给社会 带来巨大成本的维权方式呢?

近年来,不少身处社会底层的人采用极端手段来维权,甚至不惜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来维权,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是弱势群体,很难与相对强大的老板平等 博弈。古驰的员工虽然貌似工作体面,衣着光鲜,但其实他们的处境一样尴尬,甚至维权的阻力更大。原因有二:一是古驰作为国际顶级名牌企业实力更大,单个员 工难于与之抗衡;二是在政府注重招商引资的当下,直接后果则是员工维权门槛的上升和一些监管部门的“不作为”。这也正是为什么古驰事件发生后,员工很无 奈,劳动监察部门“很为难”的原因所在。

在这样的背景下,员工要维权的最好途径就是依法建立工会,通过集体的力量来与企业博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国际零售业“大哥大” 沃尔玛贪小便宜被严惩的事件。2007年沃尔玛因为要求员工在午休时间提前几分钟干活,下班后多干一会,遭到工会诉讼,最终不仅与美国劳工部达成协议补偿 员工3400万美元的加班费,而且还被宾夕法尼亚州法庭判处必须对该州在职和离职员工赔偿7800万美元。沃尔玛工会的维权行动,让这个全球零售巨头至今 心有余悸,不敢在员工问题上造次。如果古驰有工会,而且工会足够强大,古驰在对员工作出苛刻规定之前想必也要掂量掂量。

当然,在企业建立工会只是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第一步,关键在于如何让工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让工会真正成为员工的娘家,真正为员工争取利益。这就 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改变思维模式,不要把什么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当满足员工合法诉求和保护招商引资环境成为一对矛盾时,政府应塑造一个公平的博弈环境,让 劳资双方直接谈判。在劳工保护更严格的国外,国际巨头都能与工会达成妥协,那在国内为什么不可以呢?

要想员工不用靠发帖维权,就必须让工会真正发挥作用,让正常的维权渠道畅通,这或许是古驰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更深层次的收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95

中國環保鬥士馬軍用數據鐵證踢爆汙染惡行 十八個月千里調查 他讓傲慢蘋果低頭

2012-02-27  TWM




是誰讓蘋果公司放下傲慢的態度,願意公開一五六家供應商名單?是誰讓蘋果願意敞開供應鏈的大門,接受第三方單位檢查? 馬軍,這位曾入選《時代》雜誌全球最有影響力一百人的靦腆中年男子,寫下中國環保史的新頁!

撰文‧翁書婷

「如果你知道你最愛的iPhone和iPad是在如此糟糕的環境中生產,你會瞬間反胃!」二月九日,紐約曼哈頓一家蘋果專賣店前,聚集大批民眾,他們一邊 手拿傳單,一邊大聲喊著。「我們已經握有二十五萬份的請願書……給我們心安的iPhone 5。」最後Change.org與SumOfUs兩大環保組織代表順利向專賣店店長遞交請願書。

美國輿論近來強烈質疑蘋果靠血汗工廠賺取暴利,迫使蘋果執行長庫克(Timothy D. Cook)打破沉默說,「我們會關心每一位工人,確保他的工作環境安全。」並同意接受公平勞工協會(FLA)對旗下數百家中國代工廠進行查廠。

他,扶助弱勢揭蘋果供應鏈製程毒害工人不過很少人知道,在背後推倒第一片骨牌,造成輿論巨大連鎖反應,逼迫蘋果讓步的,不是近日寫出蘋果「中國勞工用性命 鑄造iPad」的《紐約時報》記者,也不是抗議的兩大美國環保組織,而是被美國《時代》雜誌選入「二○○六年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人」,來自中國北京的環保鬥 士──馬軍。

是他透過長達一年半的深入調查,兩份報告、六次談判,讓蘋果放下傲慢、拋棄祕密,公開一五六家供應廠商名單。

「我走不動,也失去了跑的能力,連小跑也跑不動,被同事輕輕一推就狠狠地摔在地上,很痛苦!(過幾天就除夕了)我不知道怎麼過這個年……。」住在中國蘇州 市醫院裡的十九歲女工小詹,向馬軍透露自己的病痛。憶起這名女孩,馬軍的聲音還有點哽咽,「我內心是很震撼的,十九歲花樣年華,應該是蹦蹦跳跳的年紀。」 場景轉換到中國昆山市同心村,十幾位中老年婦女,手上拿著裝滿汙水的飲料瓶,走在馬軍面前,突然一起跪下,「求求你們幫幫我們,幫幫我們老百姓。」得到胃 癌並且切除胃部的老婦,淚流滿面哀求。

當大家都沉醉在蘋果魔力之中時,這兩個受害案例卻在馬軍去年《蘋果的另一面》調查報告中細聲啜泣,由馬軍領頭,結合五家環保組織,暗訪二十七家蘋果供應鏈 中的工廠,其中還有五家為台廠,揭發一連串排放汙染、製程毒害工人的驚人案例。

報告公布後,馬軍期盼蘋果能出面解決,但就像丟石頭進了井裡,「蘋果連信有沒有收到都沒回應。」他不滿地說,賈伯斯對此事毫不在乎,繼續維持不公開供應鏈 的「祕密」文化,自信地認為,「我們做得比這個星球上的其他公司都來得多。」面對傲慢的巨人,馬軍沒有放棄,他依舊早出晚歸,默默踏遍華北、華南、華東代 工廠,接觸六、七十位勞工,並蒐集汙染數據,拍照製圖建檔,他沒有飛到美國總部抗議,也沒有發動大規模抗爭,「謀定而後動」等待好時機。果然在半年後第二 份報告發表後引起關注,一張張衛星定位照和第三方汙染檢測報告,引發國際媒體熱烈回響。

這次馬軍終於敲開蘋果談判大門,去年九月的前兩次談判,他只能見到供應鏈中級主管,蘋果依舊抗拒改善供應鏈,直到十月底的第三次談判,終於有了爆炸性進 展。

美國總部會議室裡,空氣凝結,蘋果高級副總裁與副總裁面色凝重,質疑著馬軍,「你這份報告的可信度在哪裡?」馬軍沒有動怒,手比電腦,他聲音拉大,耐心解 釋數據來源。他手上握著花費十年累積的十萬筆龐大資料庫數據,獲得蘋果百分之百的信任,是他最有威力的武器,加上將近兩年的現場深入調查,當場讓蘋果無話 可說,經過六次的談判後,蘋果終於同意公開供應鏈,並讓第三方機構檢查。

「他握有汙染數據庫,這是鐵證,不然如此巨大的跨國公司不可能會讓步,就是他立下這汗馬功勞。」中國環保人士李波分析。

他,奔波全國點出問題 更親身找出答案這位外表謙和,說話輕聲細語的「環保鬥士」是什麼樣的人?他如何走上這條路?

今年四十四歲的馬軍,青島人,從事環保運動超過十年。對海外媒體來說,馬軍還是個陌生的名字,不過對許多違規的中國企業來說,馬軍是令人害怕的名字。他的 汙染資料庫中收錄中國三十一個省、十萬件的空氣汙染與水汙染違規紀錄,只要輸入企業名稱、地點、汙染事項,檢測資料一一現形,累計已舉發四萬家違規企業。

談起資料蒐集的辛苦,馬軍只淡淡地說「不足為外人道」,他帶著十人的簡易調查團隊,總是太陽出來前出門,月亮出來後回家,十年如一日,奔波全中國調查汙染 源,以及為受害者發聲。

有一次在雲貴高原上,馬軍還因為高山症發作,差點喪命。各方勢力的威脅利誘十年來更是沒有斷過,這些馬軍都挺過來,但他都不願多談,主要是擔心家人的安 危。李波透露,「常有人傳個口信,用一些黑手段,或是託人送個禮,講講人情。」環保人士在中國受到的壓力,外人難以想像。

踏上環保這條路,是立志當記者的馬軍從未想到的。一九九二年畢業於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新聞系的馬軍,隔年進入香港《南華早報》擔任研究員。「一九九八年長江 大洪水讓房屋全毀,屍體遍布。」震撼的畫面讓他決定走訪中國,橫跨千里,將調查集結成《中國水危機》一書,成為中國環保調查第一人。

「書一寫完,環保成了我卸不掉的包袱。」馬軍感嘆地說,問題揭發後,他發現沒有辦法拋下問題不找去答案,於是毅然辭去了研究員工作,開始環保志工的生涯。

馬軍的努力不只受到中國社會的推崇,○六年,馬軍的名字與中國總理溫家寶、知名導演李安並列,他們都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二○○六年全球最有影響力的 人」「如果把馬軍的人像和籃球明星姚明、女明星章子怡的人像一起擺在北京街頭,肯定沒有人認出他,但馬軍的影響力卻不小於這些明星。」《時代》雜誌如此形 容。

而馬軍默默揭發上萬家工廠汙染的事蹟,更讓他在○九年榮獲有「亞洲諾貝爾獎」之稱的麥格賽賽獎。

「別人總把鬥士名稱加在我身上,但我不是,我只是個凡人。」相較一般環保人士,頭綁黃布條,手握麥克風大聲帶領人群抗議,用身體衝撞引起社會注意的「大鳴 大放」,馬軍溫文儒雅,說起話來輕聲客氣,笑起來像個靦腆的大男孩,但他永不放棄的堅持,自有一股令人敬畏的力量。

他,以理服人不當企業敵人 用耐心說服在調查現場、協商談判桌上,馬軍都不是最大聲、最激動的那一位,他的目標是改善中國日益汙染的環境,幫助弱勢的被害人。因為目標明確,所以更能 以理服人,他只是低調默默地做事,「馬軍反倒像個書生。」中國知名環保人士馮永鋒說。

馬軍雖然個性溫文儒雅,但手上總是握有致命汙染證據。「從環保局有違規紀錄的企業開始舉發,加上長年現場拍照蒐證,工廠要自行舉證沒有汙染才行,要否認很 難。」馮永鋒談到。不過馬軍強調,「我不是要打倒大企業、打倒品牌,而是從雙方互信的友好點出發。」馬軍說,這是他能說服蘋果的祕訣。

馬軍不做企業的敵人,反而像個父親,在一次又一次的循循善誘中,說服企業注重環保,「他囉哩囉嗦的東西可以講個幾萬遍。」馮永鋒形容。馬軍就是能讓被點名 的廠商心服口服,連蘋果都敵不過馬軍的碎碎念功力,甚至還在改善後,放下傲慢的身段跑來問他,「我們已經有改善了,為什麼還是在你的報告中最後一名?」這 位連蘋果都要向他低頭的環保鬥士,永遠都在為中國的環保拚命,「當然我也會有疲乏的時候,但是只要到郊外走一走,看到美麗江山,就會像電池充好電一樣,每 次都提醒我,再加緊腳步。」蘋果受檢只是他的里程碑,他希望有一天汙染能在中國絕跡。

馬軍

出生:1968年

現職: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經歷:《南華早報》研究員學歷: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新聞系

成績:

1999年 發表《中國水危機》2006年 製作中國水汙染地圖,入選《時代》雜誌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人、綠色中國年度人物2009年 獲麥格賽賽獎2011年 踢爆蘋果供應鏈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26

依云礦泉水6年6上黑名單 堅持合規顯法式傲慢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14/wNNDE4XzQ1MzkwNw.html

6月11日,2012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週活動正式拉開序幕,而就在一週前,國家質檢總局發佈的進出口不合格產品名單中,北京大自然貿易有限公司從法國進 口的一批2.376噸「依云」天然飲用水被查出亞硝酸鹽超標,北京入境口岸檢驗檢疫機構予以退貨處理。為此次食品安全宣傳週加注了一個生動的反面教材。

這是以法國阿爾卑斯高端水自居的依云六年內第六次登上中國質檢總局的「黑名單」。

依云再上黑名單

在消費者心目中,來自高山融雪和山地雨水在阿爾卑斯山脈腹地經過長達15年的天然過濾和冰川砂層的礦化形成了依云水,一直是健康和身份的象徵。然而,這款售價不菲的神仙水,又一次登上黑名單。有毒的亞硝酸鹽為何會出現在礦泉水中?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亞硝酸鹽俗稱「工業鹽」,是一類無機化合物的總稱,在工業、建築業中廣為使用。

攝入過量亞硝酸鹽後,亞硝酸鹽與人體血液產生作用,形成高鐵血紅蛋白,從而使血液失去攜氧功能,輕者頭暈、頭疼、乏力、心跳加速、嗜睡或煩躁,重者呼吸困 難、嘔吐、腹瀉。由亞硝酸鹽引起食物中毒的幾率較高,食入0.3-0.5克的亞硝酸鹽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而且亞硝酸鹽進入體內與仲胺結合,會生成致癌 物二甲基硝胺,從而增加人體患癌的風險。

根據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於2008年12月發佈的《天然礦泉水標準》,亞硝酸鹽標準≦0.1mg/L,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 CODEX的天然礦泉水標準更為嚴格,要求亞硝酸鹽標準≦0.02mg/L。而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物添加劑專家委員會的評估, 亞硝酸鹽的每日可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計0-0.07毫克。

一位長期從事食品安全的專家則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北歐整個自然環境優越,依云是完全不經過任何加工處理直接灌裝的,因此不排除水源地出現問題,比如雷雨天氣可能造成水中氮氧化合物過高,造成某一批次出現問題。

艾格東方飲料行業分析師陳靜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如果誠如依云所說,依云天然礦泉水在嚴密監管下,由水源處未經人工接觸直接裝瓶,每日進行300餘次生物化 學測試,確保水質沒有問題的話,天然礦泉水中的亞硝酸鹽超標,其來源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可能是由於倉儲、運輸的時間過長而引起;另一方面可能是包裝出 現問題。

依云礦泉水要從法國罐裝上船,經過長途運輸,運到上海後再行分裝、分銷,中間環節較多,如果遇到日曬、高溫條件下,礦物質就會析出,會造成產品的二次污染。

曾多次上黑名單

面對六年六上黑名單,面對中國眾多的質疑聲音,高端的依云再次顯現了法國式的傲慢,依云方面聲明表示,依云礦泉水完全符合國家標準,並將與國家質檢總局聯 繫,獲取相關產品樣本重新檢驗後,再公佈結果。時代週報記者曾聯繫依云品牌的所有者法國達能,但是截至發稿,一直沒有收到回應。

依云公司還發佈聲明稱,達能依云食品營銷有限公司認為涉及產品非依云官方渠道進口,無法確定該產品出自依云。

時代週報記者從國家質檢總局獲悉,礦泉水入境監管方式為「A」,屬於法檢範圍。所謂法檢,也就是說每批入境的礦泉水到港時都必須報檢,接受出入境的抽樣檢查,檢查合格後才予以放行。

而此前依云礦泉水已經屢次被發現存在問題,2008年6月15日香港消委會通過其官方網站公佈「測試瓶裝水衛生程度」,調查結果顯示身價最貴的「巴黎水」 被驗出含0.4毫克亞硝酸鹽,還有8款天然礦泉水樣本在港被查出存在含菌情況,每毫升含有2-550個菌落,其中包括國內高端水銷量第一的「依云」水。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7年9月入境不合格食品、化妝品信息顯示,法國依云礦泉水有5個批次被指「細菌總數超標」。其中,在上海被查出問題的4個 批次總重量達到144噸,而在深圳被檢出有問題的依云礦泉水重量23400升。其中由上海口岸進口的依云礦泉水細菌總數檢測值為17000cfu/g,為 國家標準50cfu/g的340倍。而2007年第三季度通過上海口岸和深圳口岸進口的依云礦泉水共有13個批次菌落總數超標。

在2006年9月和8月,還分別有5.2272噸和16.9298噸依云礦泉水被上海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查出細菌總數超標。

對此依云方面只表示,在水中存在微生物菌落是天然礦泉水產品的固有特徵,目前在中國內地和香港銷售的依云天然礦泉水均符合以上檢驗機構發佈的所有標準,請 消費者放心飲用。但是香港消委會還是提醒消費者,雖然樣本檢出較高的含菌量並不直接反映是否含有致病菌,但根據醫生建議,幼童、懷孕婦女、長者和免疫力較 差的人士應小心選擇飲用水,如要飲用天然礦泉水,宜先把它煮沸後才飲用。

當時,中國農大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曾表示,礦泉水作為活水,含有少量微生物可以理解,但含菌數量是有嚴格限制的。企業拿「存在微生物菌落是天然礦泉水產品的固有特徵」這一觀點來回應問題,是對消費者的搪塞,是不負責任的。

陳靜告訴記者,目前國內高端礦泉水銷售額雖然只佔水市場10%的市場份額,但是利潤空間巨大,主要分為進口和國產兩種,其中依云在高端礦泉水中市場份額最大,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緊隨其後的是5100西藏冰川礦泉水,崑崙山、九千年礦泉水等份額都不是很大。

事實上,依云礦泉水在國外與普通飲用水價格無異。在原產地法國,一瓶依云礦泉水僅售0.5歐元,這相當於4元人民幣的礦泉水,是許多法國人最平常的飲料, 在歐洲依云的價格和原產地也相差無幾,即使是在新加坡、日本這樣的亞洲城市,500毫升依云的價格折合成人民幣也只有7-8元,但是在中國價格就要翻上幾 番。

有業內人士透露,依云等進口礦泉水,每一級經銷商推高成本少則50%,多則200%,加上廣告營銷等成本,最終消費者購買價格是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成本的 4-5倍。數據顯示,2011年達能水事業部營收達到32億歐元,比上年增長15.7%,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於中國、墨西哥、印尼和阿根廷,而中國的增速 不僅遠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也高於其他三個高增長國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95

這個時代的無知與傲慢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256
  01.開放社會的意義


  觀念衝突、利益不同的人可以和平共處


  對於生活在封閉社會的人來說,開放社會的意義再清楚不過了。開放社會像征著自由,沒有壓迫。我在前蘇聯建立了一系列基金會,但我沒有想到要向相關人員 解釋開放社會理念,因為開放社會和他們所經歷的一切恰恰相反。當壓迫停止後,關於它的記憶也隨風消散。美國是個開放的社會,但人們對該理念知之甚少,就更 別提對開放社會的承諾了。    開放社會的理念並不簡單。它與自由式民主的理念類似,但二者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即開放社會的理念屬於認識論範疇而非政治範疇。開放社會承認,人類的理解是 不完全的,並把這種認識作為基礎,而不是以某種政治理論為基礎。


  在卡爾·波普的影響下我接觸到了開放社會的理念。他的著作《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該書為某些意識形態提供了全新的闡述,這些意識 形態曾對我的人生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比如法西斯主義。波普稱,這種意識形態有一個共同特徵:它們都聲稱自己掌握了現實唯一正確的理解,並要求人們對自己 獻上絕對的忠誠。人類根本無法獲得根本真理,因此這些意識形態只有通過武力或其他強迫手段才能被強加於社會,但是鎮壓最終只能造就封閉的社會。


  波普提出了一種社會組織的形式,其出發點在於,任何有關根本真理的論調都是無效的,因此所有團體都不允許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其他人。他把這樣的社會組 織形式稱為開放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裡,觀念衝突、利益不同的人可以和平共處。在開放社會當中,人們能夠享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而且還能尊重他人的自由權利 並與他們和諧共處。至於社會必需的限制措施,則通過法治來設立。


  「開放社會」一詞是法國哲學家亨利·柏格森在1932年出版的《道德與宗教的兩個起源》一書中最先提出的。他聲稱,道德和宗教的基礎如果不是種族認 同,就是對人類的普遍處境的考慮。前者的代表是《舊約》,而後者的代表為《新約》。種族道德是導致封閉社會產生的原因,因為它賦予該族成員以權利和義務並 要求族人共同排斥外來者。而開放社會則來源於普世道德:不論種族、民族以及宗教信仰,人人都擁有一定的基本人權。波普進一步深化了這個觀點,他是在人類不 完善的認知或是人們易犯錯特性的基礎上提出以上觀點的。卡爾·波普從未定義過什麼才是開放社會,因為他不喜歡定義。由於我們易犯錯的特性,任何定義都可能 是歪曲的或者不完整的。


  02.開放的社會的特徵


  它存在一些有助於人們應對不確定性的制度


  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人們面臨著無限的機會。在機會中取捨是批判性思維模式的主要功能。批判過程最突出的優點在於,與傳統或教條式思維模式相比,它能 夠提高人們理解現實的能力。然而最大的缺點就在於,它不能滿足人們對確定性的需求。我利用模型檢驗了批判過程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經濟學以及政治學領域 的應用情況,這些領域是目前人類正刻苦鑽研的幾個主要領域。


  批判過程在自然科學中的運作最為成功,在其他幾個領域中則不盡如人意。這個結果是人們之所以感到失望並求助於教條式思維模式的原因之一。教條式模式在很多方面與批判模式是相反的:教條的模式帶給人們虛幻的確定感,但事實上,這只是對現實的歪曲罷了。


  一個開放的社會不但承認,並且還接受現實中固有的不確定性。開放社會的特徵在於,當中存在一些有助於人們應對不確定性的制度。經濟活動以市場為導向, 參與者也擁有決策的自由權利。只要選擇的空間足夠充分,參與者便能就資源進行最佳配置。金融市場也為參與者判斷投資決策正確與否提供了有效的反饋機制。但 市場並不完美,與某些經濟學理論相反的是,市場並不能保證資源的優化分配。市場為參與者提供選擇,但參與者的認知並不完整。因此,市場—特別是金融市場, 與生俱來就是不穩定的。


  再者,市場的任務不是滿足包括維護法律與秩序、保護環境和社會正義、維護市場的穩定性與競爭性在內的社會需求—這些需求和參與者的需求截然不同;滿足社會需求是政治領域的任務。


  對一個開放的社會來說,民主制度是最適合的政治制度。在這種制度中,人們能自由選擇和變革本國政府。與其他政府形式相比,民主政府能夠儘量避免鑄成大 錯。因此,一個開放的社會,其主要優點在於,它允許人們應對不確定的事實,並且在滿足各種社會需求的同時確保人民擁有最大程度的自由。


  開放社會尤其支持思想解放和言論自由。開放社會也有消極的一面。人們享受的至高無上的地位,有時候反倒成了難以忍受的負擔。人們去哪裡才能找到符合需要的價值觀,從而幫助自己作出正確的決策?


  價值觀是一個選擇的問題。人們可能會有意識地作出選擇,這種選擇是人們深刻反省和反思的結果。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只是被動地選擇。這種選擇通常會受家庭背景、建議、廣告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響。


  03.開放社會也有消極的一面


  缺乏目的的社會


  認知科學的最新發現顯示,選擇的運作方式與視覺相似。中央視覺的反應十分靈敏,並且能夠進入人們的中心意識;而周圍視覺的反應則比較遲鈍,而且容易為 人們所忽略。同樣,有些選擇可能是有意識的,而另一些決策則來自於人們的本能。我們很清楚為什麼要有意識地進行選擇,但是我們對自己所作的許多選擇幾乎毫 無意識。營銷專家和政治幕僚關注的正是這些被人們忽略的事物。人們往往為了尋求快樂而妄作選擇。當不再滿足於選擇的一時快感時,我們會發現開放社會也可以 被稱為缺乏目的的社會。這種說法並不意味著人們無法找到目的,我的意思是每個人必須為了尋求目的而不懈努力。個人是社會最為薄弱的單位,其壽命比大部分以 人類的存在為基礎的機構要短得多。個人依靠自己的力量為價值觀念奠定了一個不太穩固的基礎,這些價值觀念足以維繫一個比個人壽命更加長久的社會結構,而我 們需要這樣一種價值體系來為社會提供支撐。


  儘管開放社會缺乏目的,但它能否繁榮發展,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能否產生普遍的進步感。倘若開放社會不能產生幸福感和進步感,那麼找不到人生目的之人可能被迫向教條主義求助。教條可以為他們提供現成的價值體系。教條式思維模式包括建立一套至高無上的教義。


  如果一種意識形態試圖在競爭中獲勝,那麼它可以將可怕的不確定性和缺乏目的性的因素統統消除,接著再向人們灌輸一種自豪的滿足感。從消極方面來看,為了將自己眼中的集體利益凌駕於個人利益之上,封閉社會通常嚴格控制人民的言論和思想,並採取各種手段對人民進行壓迫。


  無論集體利益的理論定義是什麼,現實中它通常反映的是統治階級的優先權。統治者無須以個人名義遂行個人目的,他們作為一個階級就能夠從現行制度中獲利—從定義來看,他們是行使統治權力的階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33

奢侈品在中國的傲慢與偏見

http://www.infzm.com/content/91862

中國不再是那些歐洲奢侈品高管腦子裡虛構的神秘「理想黃金國」。這是一個和世界上其他消費市場一模一樣的地方。有繁榮之時,也有著蕭條之際……對這些奢侈品公司來說,意識到這一點雖然是個奇恥大辱,但是絕對必要。

2005年,在上海恆隆廣場66號參加路易威登旗艦店開業典禮的時候,我曾與很多企業高管談起中國的奢侈品市場。那些CEO們對中國市場前景興奮到發抖:「如果你拿到了這裡1%的市場份額——僅僅是1%!你能想像這意味著什麼嗎?」其中一個高管對我說,「這意味著你將獲得1000萬以上的新客戶!」

當然,他們想要的絕不僅僅是1%。他們想要更多、更多。奢侈品牌蜂擁而至,品牌商把中國想像成了一個「理想黃金國」:源源不斷的泉水,流淌著財富。他們連續地開了一打又一打店舖,他們滾滾鋪開大量的營銷活動,他們自信滿滿,一定可以勸服中國消費者:如果一個人沒有幾件奢侈品可以炫耀的話,他就可以去死了。他們將會獲得巨大利潤——錢、錢、錢,令人頭暈腦漲的錢!事實的確如此。根據數據統計,有些品牌的年銷售額增長幅度達到了驚人的65%。這個數字簡直是創紀錄,公司股價也隨之飆升。

所以想像一下,當中國人的奢侈品需求在過去幾年不再保持這個增長速度的時候,品牌商們那一張張驚訝的臉。而事實如此,有些品牌的銷售增長值已經跌到了個位數。這背後有兩個原因:首先,顯著的影響來自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這和2008年西方世界經濟危機所造成的後果一模一樣。奢侈品,無論你身在何方,都一樣:奢侈品終歸是奢侈品,不是必需品。當人們手中的錢少了,奢侈品銷售必然跳水。另一個原因是,跟10年前相比,如今的中國人變得更精明,也更苛刻。「中國的消費者要的是質量,而不僅僅是牌子。」2012年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愛馬仕CEO派得利克·托馬斯這樣說道。

面對中國市場和中國經濟的變化,一些品牌被打得措手不及——尤其是巴寶莉。在此之前,他們在中國進行了迅速的過度擴張。2012年秋天,巴寶莉發佈了一份公告,聲明由於全球經濟疲軟,巴寶莉的銷售額和利潤低於預期,公司股價大跌。「雖然不是我們所有的同行都能感同身受,但我們肯定不是惟一的那個,」巴寶莉財務總監史黛絲·卡特萊特在採訪中告訴《華爾街日報》,「沒錯,我們在亞洲市場開始減速,並且,是的,中國市場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愛馬仕,這個以昂貴的手工Kelly包和Birkin包著名的法國品牌,他們在進軍中國市場時表現得小心翼翼。並且,當初的自我克制如今效果顯著。目前,這家公司在中國只開設了17家精品店——還不到路易威登和古琦的一半,是巴寶莉的三分之一。愛馬仕目前的計劃是,未來十年在中國只開八家新店——緩慢,而深思熟慮。「我們從沒有、也不會像其他品牌那樣成倍增長新店面,」托馬斯說,「除非你想變成平庸之輩。」毫無疑問地,得益於謹慎而保守的推進策略,愛馬仕在中國市場依舊繁榮。「一些奢侈品牌的銷售一直在下滑,」托馬斯說,「然而我們不是。」

同時,愛馬仕足夠聰明地看到,未來的中國將不再由歐美這些「外來戶」奢侈品牌說了算。托馬斯和他的同事們相信,中國人將越來越想要購買本國設計的奢侈品——這是遲早的事情。於是,愛馬仕在2008年成為了中國一家新興奢侈品品牌的大股東——「上下」。這家名為「上下」的公司在中國國內和國外都有門店,包括巴黎。這幾年,「上下」大獲成功,愛馬仕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對這個品牌追入「數千萬歐元」。托馬斯說他相信,「上下」在2017年之前就可以實現盈利,也可能會更早。「我們希望『上下』會在將來成為一架財富增長引擎。」托馬斯說。

2012年的一切都揭露了這樣一個真相:中國不再是那些歐洲奢侈品高管腦子裡虛構的神秘「理想黃金國」。這是一個國家,一種文化,一個和世界上其他消費市場一模一樣的地方。它有著繁榮之時,同時也有著蕭條之際;它有著來來去去的消費慾望,也有著瞬息萬變的市場流向。對這些奢侈品公司來說,意識到這一點雖然是個奇恥大辱,但是絕對必要:在此之前,他們將中國看做一個無邊無際的賺錢機會,以殖民者式的傲慢姿態進軍,盡一切可能獲取財富,有多少撈多少。如今,他們的態度變得恭謹,步履變得謹慎。這對兩邊——奢侈品牌和中國市場來說,都是好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12

國內移動互聯網廣告平台的7宗罪? 貪食、色慾、貪婪、暴怒、懶惰、自負、傲慢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176.html

而今天筆者所披露的,和宗教及信仰完全不沾邊。但作為一個密切關注國內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從業人士,我卻希望這個文章能夠給對這個行業不夠清楚的人們以一些清晰的瞭解,給相關的從業者一些警示。筆者對移動互聯網的健康發展抱有高度熱情,但是如果國內移動IN APPS廣告平台的操作者為了獲取訂單而不斷踐行下面的這些行為,就真的成為中國移動互聯網逆發展的原罪了。如果有閱讀者作為從業人士感到不適或不滿,歡迎對號入座。

第一宗罪:貪食

以多數人難以理解的技術辭藻騙取信任。各大移動廣告平台,均不斷美化其技術能力、資源優勢,從而要騙取廣告主的廣告預算。無論是RTB(REAL TIME BIDING)還是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技術,目前只有後者在無線廣告平台有所應用,但是遠不到精準分析,依據數據模型進行技術與投放分配的階段。而經常宣稱自己的RTB 及 DMP技術有多牛的公司,大多是在「拉大旗扯虎皮」。

前者(RTB)是因為目前國內移動互聯網廣告投放及消耗預算機制,遠沒有達到國外先進平台的運作模式,亦沒有傳統互聯網搜索引擎廣告的成熟度。在2012年5月即宣稱發佈國內首家RTB技術的艾德思奇,看起來也沒有相關技術的實際投放應用。美國的廣告市場和投放模式是人家的,中國的國情、行業現狀、廣告主習慣均大有不同,相提並論在我看來目前並無大用。

而後者(DMP)需要建立在非常大的數據量基礎上,通過大量的技術投入和研發,並且根據多個廣告主大預算投放不斷進行優化和調整才能做到,且可以不斷優化,這是沒有盡頭的工作。別說是拿到幾百萬融資的小廣告平台,幾家拿到千萬級融資的大廣告平台,在這方面的研究及投入也是極其有限的。

根據業內人士透露,和大家宣稱自己的防作弊系統多麼成熟的公司,另一隻手也往往在運維著作弊系統。

第二宗罪:色慾

作弊成為常態。在一面拓展所謂的優質APP媒體資源,一面暗地裡圈養用來大量消耗廣告主廣告費用的站長,掛著羊頭賣狗肉。把廣告主投放在真正優質APP的廣告預算,偷樑換柱,大部分投放在有著巨大流量的低質媒體群上。我看到,每個廣告平台的領導者都對外宣稱移動廣告平台的運營是核心,並強調自己的運營團隊是多麼強大。確實,各種效果優化、媒體投放選擇、甚至拉大平台的利潤率,大多是由運營部門牽頭完成。而往往作弊的行為,也由運營部門牽頭。整體的把控、摻不摻水、摻多少水、摻水後如何解釋、露餡後如何彌補這些工作,只有廣告平台幾個核心人物最為知曉和瞭解,在面對著於公於私巨額利潤的誘惑下,他們也是決策的下達和直接執行者。

除此之外,某些廣告平台運營團隊的員工職業素質低下,也成為詬病。前幾日,我在和現在位居某「著名」移動IN APPS廣告平台的運營經理的交流中,她居然認為在有效用戶量和廣告點擊行為一定的情況下,流量大會提升CTR(CLICK THROUGH RATE,指廣告點擊率)的數值。這種連分子、分母都分不清的事情,筆者暗自笑掉大牙。

究竟有幾個運營經理,在潛心仔細研究ASO優化方法呢?

第三宗罪:貪婪

浪費行業資源,綁架開發者。國內幾家著名的移動互聯網廣告平台的媒體介紹資料上,都宣稱自己平台上容納著眾多嵌入自己SDK代碼的IOS和安卓應用,以5、6甚至8、9萬來計算。一方面,這裡面的水分很大,另外一方面,這裡面只有極少的、數的過來的高質量APP媒體。

很多APP的開發者,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因為沒有較強的銷售和商務資源,因此不得不轉而尋找能夠替其銷售流量的公司。這時候廣告平台就會趁虛而入,要求其嵌入某家(最好是獨家,因為這樣就又成為其在客戶面前炫耀平台媒體資源的一面旗幟)的SDK。這樣,廣告平台經營者手裡就有了雙刃劍。不但可以通過不斷許諾APP開發者投放廣告、增加廣告填充率、保證收益外,還可以在各個廣告主面前吹噓又有一款知名APP「投靠」在自己平台旗下,藉以誇大平台影響力。

最壞的情況是,因為嵌入SDK,因此廣告平台的技術後台可以對該APP應用的流量、用戶活躍度等機密核心數據一覽無遺,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向廣告主全盤抖落出來,藉以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可憐的APP開發者,只能在大多數時候被廣告平台所綁架,空空等待所謂的承諾銷售額,不愉快的事情時有發生。幾個月前,《宮爆老奶奶》的一款遊戲APP的開發者和安沃廣告傳媒大打口水戰,我猜測是因為這個原因。

因此,繞過IN APPS移動廣告平台,力爭和優質APP直接合作,一種聰明的辦法。

第四宗罪:暴怒

大大貶低了行業價值。國內移動互聯網廣告平台的某位掌門人經常在各大會議上講「我們要一起把移動互聯網廣告這塊蛋糕做大」。但是實際上,他們卻在做著毀壞這個市場、把蛋糕不斷做小的事情。由於行業認知不同,很多企業都把移動互聯網廣告看做自己的銷售渠道,尤其以電商、遊戲客戶和部分品牌客戶為主。他們投放在移動互聯網的IN-APPS廣告,多以CPA進行結算。而每個CPA的價格,在廣告主公司內部成為考核市場部相關人員的KPI,價格高了自然不好交代。

因此,每一個成功達到考核KPI的投放單價,會不斷被擠壓,廣告主期望可以更好的壓低推廣成本,獲取真正推廣底價。這個訴求沒有錯誤,任何一個企業或者個人,都希望這樣做。但是接盤的公司呢?為了不斷獲取該廣告主的投放預算,不斷誇大自己的媒體能力、技術優勢、投放效果,從而超額承諾廣告主的心理預期,以達到獲取廣告訂單的目的。但是任何一個媒體、渠道、或者平台,都有其最基本能力和最大能力。超過了這個能力,任何一家都無法做到無限制的優化廣告效果。那接下來的事情,自然就是作弊、摻水了。廣告主會慢慢發現,越來越大的廣告投放預算,帶來的是越來越大的的收穫(KPI)。而精明的廣告主會發現,後台轉化能力越來越差。這樣一來,這個市場充斥著虛假、欺騙、不信任。長此以往,移動廣告平台以短時行為獲取的訂單,卻使得整個行業不被認可被貶值,蛋糕怎能做大?

由幾個台灣年輕人創始的Vpon (威朋)IN-APPS廣告平台,以LBS精準定向投放為核心,也做過幾個成功的品牌廣告案例。就是因為過高的運營成本和過低的銷售收入,入不敷出,而今已經改弦易幟,不再做前端銷售了。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犧牲品。

所以,如果某位IN APPS廣告平台掌門人堂而皇之的告訴大家,我們成功的降低了廣告主准入門檻,那就讓他去死吧。

第五宗罪:懶惰

浪費投資商的錢。目前幾大國內互聯網廣告平台,均獲得了少則幾百萬,高則幾千萬的機構投資。但是這個市場經營了至少2年,還沒有一家能夠收支平衡。而各大廣告平台的銷售人員,無不告知廣告主,這單我們只要流水、不要利潤。哪裡啊,往往很多廣告投放單,不但沒有利潤,反而要貼進去很多錢財。這樣賠本賺吆喝的事情,也許有人可以看做是市場爆發前的必要投入,我卻看作是不正當競爭,是在浪費投資商的錢,做一個沒有頭尾的事情。

而為了壓低成本,一個平台獲取的廣告主預算,或者被浪費投放在流量質量極低的APP 群上;或者被以幾分到幾毛錢差價,轉包給91、安智等平台,甚至架勢廣告這樣的三流平台;或者更有甚者,廣告平台把廣告主投放在自己平台上的預算直接用於購買谷歌移動廣告平台ADMOB的廣告,一個點擊才3-4美分。這種利用信息的不對稱,而通常用於腐敗工程轉包的模式,也被普遍用於IN APPS廣告平台的經營。

第六宗罪:自負

對於品牌廣告主偷樑換柱。品牌廣告主通常按照CPC或者CPM進行移動互聯網廣告平台的購買(90%的廣告主採用CPC方式購買,其他的會以CPM進行購買IN-APPS廣告)。這是目前最痛苦的事情之一。究其源頭,還是要提一下國內最早做移動互聯網廣告的公司MADHOUSE(上海億動廣告),在2005年移動廣告還停留在WAP網站的階段,該公司就提出不同於傳統互聯網廣告的收費模式(CPD=COST PER DAY 或 CPT=COST PER TIME),以其精準、定向、智能投放來獲取廣告主的青睞,並且以CPC的方式進行結算和製作排期。由於該公司在銷售、創意、服務等方面的傑出表現,獲取了眾多品牌廣告主的認可。但那個時候,品牌廣告主就被教育,移動互聯網廣告是按照CPC進行售賣,不再考慮任何以CPD或者CPT的方式進行採購。這為今日移動互聯網廣告無法按照時間售賣造成了一種慣性的影響,也許MADHOUSE創始人也在暗自後悔。

因此,品牌廣告主在投放時,在一個CLICK上的討價還價,就成為必要的過程。每個點擊的價格,就像一個過山車一樣,在不到1年的時間裡,從最高2元錢一個,下跌到幾毛錢一個。而為了爭奪客戶,大大小小不同的廣告平台,競相殺價,還在不斷的降價。每個點擊1毛幾分錢的單子,有好多廣告平台都接過。這樣的結果就是,與4A廣告公司簽訂的投放排期,在投放時被偷樑換柱。對於那些合作單價高,媒體質量好的APP應用,做「蜻蜓點水」式的投放,而為了控制成本,品牌廣告主大部分預算都被悄悄投放在一些質次價低的APP上,如果這也算WEB2.0 「長尾理論」的一個踐行的話,該名詞的提出者美國人克里斯?安德森怕是要睡不著覺了。

第七宗罪:傲慢

對於年輕從業者職業發展的錯誤引導。最為筆者所痛斥的,是這些廣告平台對一代年輕從業者的職業灌輸。雖然平台的核心機密永遠掌握在幾個人或者一小群人手裡,但是作為職員,很多年輕從業者也都間接和片面的瞭解操作過程。而這些年輕的從業者,是抱有對移動互聯網的一腔期待和熱情才加入的行業,並且為了職業發展和生計不斷的努力著。

目前國內移動互聯網IN APPS廣告平台的現狀,對於這一批年輕人的職業觀發展,以及對該行業的認知,起了非常消極的作用。誠然,作弊行為在整個廣告界都有存在。但是對於這樣一個新興的、所有人都寄於高度期望的行業,這些行為會成為非常不好的力量,去試圖改變行業發展的方向。而往往很多從業者,考慮到自身職業的發展,即便換了工作平台也默默不語,甚至作弊方式互相借鑑,就更加使得廣告平台的經營者為所欲為。

 

 

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一種新型產業的快速前進,無不奠定在良性、合理、誠信的發展氛圍基礎上。這七宗罪成為困擾國內移動互聯網IN APP'S廣告平台的弊病,相關從業者是否應該有所反思?

或許這就是一場所謂的資本遊戲,是一場看不到硝煙的戰爭?其實這更像販毒,就好比每一個大毒梟剛開始都會犯以上的所有罪惡,目的是控制市場、壟斷市場、消費這個自己搶奪來的市場,但是大毒梟也會被其他毒梟所替代,而一層層緊密的產業鏈條、利益鏈條,正在驅使我們把一個剛起步的移動互聯網市場毒害掉。退一步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中國,無利不起早的至理名言被運用的比比皆是,究竟是廣告平台的原罪,還是廣告主的壓迫?究竟是瘋狂?還是墮落?還是留給諸位去思考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711

傲慢政府 譜出美河市一八三位地主悲歌 「我們是最大受害者 一想到就鬱卒」

2014-01-06  TWM
 
 

 

「美河市,這麼寬廣的空中花園,居高臨下,面對大山大水。」就是這個氣派的廣告詞,讓許多人心動,捧著一疊疊的鈔票來買屋。

美河市建案於二○○七年開始預售、一二年完工,創下二六○億元的預售銷售紀錄,預計入住戶數約二四一七戶,總樓板面積約十三萬坪。

當新屋主滿心歡喜地入住,卻很少人知道,這片鋼骨結構延伸近千米的建案背後,是監察委員李復甸口中「政府搶百姓土地去賣給建商」換來的。

一八三位地主,九萬多平方公尺的農田、房舍,在一九九○年黃大洲擔任台北市市長時代,將新店小碧潭一帶以興辦大眾捷運機廠用地名義,以一坪六萬元徵收;九九年台北市府改為聯合開發案,並未向地主說明及參與聯合開發的細節,先徵收後協調的手段,處處漠視原地主的利益。

被迫離開百年家園、農地

「我們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一想到就很鬱卒!」原地主之一高兩勝接受《今周刊》訪問時長嘆一口氣,低下頭又陷入沉思,久久才抬起頭來。他說明自己的先祖早從清朝就落腳於此,市府徵收土地時,九位兄弟姊妹及其家人,被迫離開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家園,以及賴以為生的農地與房舍,只能讓怪手剷平。

說到徵收事宜,高兩勝表示,當年是父親處理,二三○坪土地,只拿到一千多萬元徵收金。由於高兩勝被祖父認作義子,所以他分得一半的錢,八位兄弟姊妹再平分其餘金額。因為分到的錢較多,也有一份客運司機的穩定收入,生活較無立即衝擊;但其他兄弟姊妹就辛苦多了。

從有屋一族變身無殼蝸牛,手上連一百萬元都不到,根本不足以買房,高家九位兄弟姊妹只好四散租屋,更因農地也遭徵收,還要解決生計問題。

高兩勝的四弟當時年近四十,與妻子帶著兩名年幼稚子,陷入生活窘境;由於務農多年,沒有一技之長,幾年後才在鴿舍找到工作,所幸妻子先在成衣廠做工,才苦撐下來,如今孩子長大成人,住在新店耕莘醫院附近。

二十多年過去,高兩勝的兄弟姊妹中,仍有多人租屋度日,雖兒女多已成家立業、扛起經濟重擔,但遭政府強制徵收搬遷的場景,仍歷歷在目,看到當年的老家土地,現在蓋上了千米長城,心中慨然。

原地主自救會的成員,從新北市新店區三民街五十一巷走入整個地面架高的美河市社區,數位年事已高的長者,甚或拄著枴杖而行,或有相互攙扶者,花費一番工夫,終於爬上所謂可觀看大片水景的平台道路上。只見他們分頭走向不同角落,過一會兒,各自指著某塊區域搖頭嘆氣說:「這裡以前就是我家的地。」原來,因二十多年來與政府打官司的艱辛過程,每次看到美河市便會觸景傷情,這一天竟是他們第一次踏上本該是自己家園的美河市。

為保護權益,自救會曾多次興訟,但台北市捷運局仍以取得大眾交通用地為由,將土地徵收費用全數交付法院保管,等於是強制徵收。幾年後,地主擔心徵收費超過保管期限被充公,只好分頭領回,也因此喪失了土地所有權。

一開始,在台北市捷運局以交通用地為名徵收後,曾改口要辦理聯合開發,在地主大力抗議下停擺,九萬多平方公尺土地,暫時闢為捷運公園綠地。但不到十年,在馬英九擔任台北市市長時卻豬羊變色,重啟新店機廠聯合開發案。當原地主發現綠地被剷除,建商在這塊地上立起巨大的美河市看板時,才恍然大悟,原來台北市捷運局以地主的身分,與日勝生活簽訂了聯合開發案。

多年興訟無果 老父抑鬱而終高兩勝家族的遭遇,也發生在許多原地主身上。在徵收當時,許多凝聚三代家人情感的三合院群居模式,一夕間崩解潰散。

原地主之一的林士宏,其父親當年因祖厝被徵收,鬱鬱寡歡多年;後來看到公園綠地被高樓大廈取代,又受到一次重大打擊,最終含恨抑鬱而逝。

現年已七十三歲高齡的楊正吉,多次在鏡頭前發出不平的吶喊,也是奉十年前過世父親的遺命而發聲,自家的三八○坪土地,也在徵收中無奈交出。

楊正吉說,當年地主清一色是農家子弟,大家本無他念,心中雖萬般不捨,但為了地方發展,勉強同意徵收;豈知最後變成建商的囊中物,怎麼說都無法接受,決定站出來抗爭到底。

自救會成員指著美河市社區後方架高的通行空地,異口同聲地說明,本來規畫為道路,如今卻未預留避難通道與防火巷,如果發生火警,消防車根本無法進來救災,連周遭的社區居民安全,都將一起賠上。

一個寫下漂亮數字,為日勝生活帶來三百億元收益的建案,背後隱藏的是一八三位無聲哭泣的地主及其家人。政府在此案的作為,是否合乎人民公器的職責,還是成為圖利財團的中間人,已不言可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57

大公司衰落的征兆:傲慢 不開放 大把收購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5/58247.html

本文作者認為,大公司開始衰落是有征兆的,就好比人衰老一樣。就讓我們 一起來看看,他們走向衰老的一些特征。其中第一點就是,不再受關註,包括被黑。記得2003年的時候,我跟日本的一個研究經濟信息的老教授聊天,他問我對中國什麽企業比較看好?我想了想,嘴邊脫口而出的第一個企業,竟然是――TCL。現在回想起來,當時那兩年TCL連續榮獲中國最有價值品牌第六名,這麽高的成績,所以我所說也不算不合理吧。鬥轉星移,心里的偶像紛紛坍塌,我也從當年對無數偶像崇拜,到現在的誰也不再崇拜。記得因為PlayStation,我想索尼該是一個多偉大公司; 因為一代代的windows,我不停的升級電腦;看到滿街的E71,我確信諾基亞在我心中神一樣的地位;看到朋友拿著多普達手機的觸摸筆比比劃劃,我感覺 真的好酷好帥……一個大公司,在自己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卻由於產業車輪的前進,而沒有趕上下一班車,一次次發生著。就好比一個礦工,發現自己的金礦產出越來越 微薄,而別人的新金礦開始日進鬥金,個中滋味自然很酸楚。而經過這些年媒體新聞的熏陶,我也覺得,大公司開始衰落是有征兆的,就好比人衰老一樣。就讓我們 一起來看看,他們走向衰老的一些特征。一、不再受關註,包括被黑。這幾年,你已經很難在網站上看到一些PC類企業的新聞了,基本幾家加起來也沒有一個熱門手機品牌的多,不受關註成為其特點,甚至都沒人願意去黑它們。如果一個企業的業務有爭議,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事。一面的贊美,那是廣告,有贊美有質疑,那是關註。二、公司不再是人才首選。當公司如日中天的時候,一般來其說都是很多打工者的終極目標,擠破頭想進去,但如果一個公司開始衰落,他仍舊是畢業生的夢想目的地,但卻不是很多從業多年有想法的人的選擇。地在人失,人地皆失。當一個公司已經形成一個官僚結構之後,有才能的人很可能被壓制,並被奪走其成績,為其加上不白之冤。所以, 對於很多大企業,小團隊顯然是個不錯的架構。三、公司不僅慢,而且傲慢。公司壯大後,對於用戶的態度,對於合作夥伴的態度,對於自己員工的態度,都有可能轉變,對內變得官僚,對外變得傲慢。記得當年通訊展上,我想給首次 設立展臺的黑莓拍幾張照片,就被一個穿西服的老外粗暴的拒絕了。既然不讓拍,為啥來參加展覽,我現在還是有點不太明白,不過他們應該沒錢再辦展臺了。四、產品和服務漸漸被習慣。我們已經習慣了用煤氣、電燈,還有高清電視信號,還有家里的寬帶,當這些都成為理所當然的時候,那整個領域的公司還能掙到錢嗎(能源和金融例外)。 這里好像比較明顯的就是windows,基本大家都很習慣了,每次微軟都要為新品而與上一代產品進行卓絕的戰鬥,但大家還是舍不得老版本。五、提出很多未來科技,短期沒產品。對於很多技術論壇,我覺得當介紹這些技術的同時,是不是應該都加一個deadline,或者只談今年的技術趨勢呢。想的那麽遙遠,確有必要,但跟大眾就介紹馬上要上市的產品就好,如果把這些技術趨勢叫做預熱,這個預熱時間也太長了吧。六、不能開放的心態去看待自己領域的競爭。有些公司,一直把一些領域視為自己的後花園,認為有一兩個友商,也是陪太子讀書的角色,形成表面的競爭關系,並以此為樂。而當新興勢力崛起後,又顯 得怒不可遏。其實,新興力量的崛起,靠的基本只能是創新,那麽原來的巨頭豈不是更有理由創新。這方面亞馬遜就很值得學習,一直以開放的心態對待自己的領 域,比如和蘋果,和Netflix,有種海納百川的氣概。七、開始進入自己的上下遊。當年,很多大公司是憑借流暢、高效的產業鏈來實現高速發展的,但當遇到其它模式的對手的時候,又總會想,是不是我把這個產業鏈都自己承擔起來,就可以改變現狀。其實,舊的產業鏈就如同一個生產線,在創造了源源不斷的利潤後,總有停下來的時候,怎麽壓榨這個生產線,也難以抵擋那些新建的生產線。八、開始高調進攻其它成熟市場。大公司開始衰落的時候,手頭可能缺人才、缺創意、缺氣魄,但唯獨不缺錢。於是,開始大把大把的收購,或者建班子進軍其它領域,並以布局自稱。但,很 多時候他們進入的是一個已經比較成熟的領域,而某些偉大的公司則會去進軍一些新領域,這就是區別。還記得谷歌當年收購的一個小公司嗎,這個公司有個產品叫 Android!九、對廣告報以不切實際的期望。為配合公司的行動,公司總會配置一定的宣傳經費,這是每年都會有的慣例。但如果一個公司想借廣告攻勢,就實現高速增長,就很勉為其難了。廣告可以 打,但人們透過廣告,看到的是其里面產品,與其說是廣告打動了人,不如說是里面的產品打動了人。為什麽大家總覺得蘋果的廣告好,我想,除了制作精良外,產 品好才是最關鍵的。十、企業給人感覺越來越公關。憑借企業的軟硬實力,其可以讓所有質疑的主流媒體閉嘴,並敏感的把每個質疑其的媒體當成不懷好意,或者受人指使,容不得半點刺耳言論。也許有2/3 的批評是誇大的,但那1/3的批評是不是可以作為企業的動力呢。開創一個新領域,讓大眾迷惑、驚愕、贊嘆、質疑,還是守著自己的一畝地,營造太平穩固的盛 世,是企業不同的選擇。寫到最後,小有感慨,由企業的興衰,大到國家的興衰,再小到我們個人家庭的發達和不濟,在人們嗟噓感嘆的同時,可能都有些共通的道理吧,讓我們慢慢 回味思量。(耳邊突然響起一首名字與“創世記”同音的老歌:我不管,可天昏暗地是變遷,記不清,多少的冷面或勸勉,創造晴天,兌現宏願)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侯昌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