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市值勝和黃恒生做一哥 李華華

2008-08-11 AppleDaily

受 美股拖累,上個禮拜五港股下跌218點,唔少藍籌股亦錄得相當跌幅,但恒生銀行(011)就逆市升1.5蚊,公司市值急升至3078億港銀,反而超人李嘉 誠旗下嘅和黃(013)跟隨大市下跌,市值得2995億銀,唔覺唔覺,恒生就過咗和黃,市值高出83億銀,成為以本港為總部嘅上市公司中,市值最高嗰一 間。

恒生有咁好成績,相信最高興莫過於公司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柯清輝。柯大班真係幾好腳頭,自佢獲委任為恒生副董事長後,公司股價就不斷升,無懼今年逆市。今年2月恒生先至慶祝75歲生日,公司股價表現咁好,柯大班可以向班股東交代,真係飲得杯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0

為自己做一件很讚的事 郭奕伶

2010-9-20 TCW




「請為自己做一件很讚的事!」一開學,女兒的學校出了這麼一道作業,並要她們為這件事的過程做紀錄,不拘形式。

相對於要孩子去練花博舞,我覺得這個作業出得真好,重點在於,「為自己做」的概念。

有多久,我們都沒有為自己好好的做件事?在長大(或者說是社會化)的過程,我們總是慢慢、慢慢的遺忘了自己,反而把焦點放在那一張成績單上。

我的女兒也開始進入這個過程。即便我們從未過問她的成績,但對於考試少個幾分,她卻耿耿於懷,我很擔心她成為「完美小姐」。一晚,我提議,不如妳考一個零分?她瞪大眼睛,不可置信的看著我。我說,一個人一輩子沒考過零分,也怪可惜的,不是嗎?

我的提議或許很極端,當然也不適用於每個孩子。但我只想讓她知道,世界很大,分數不是絕對,失敗了,天也不會蹋下來,重點在,自己覺得讚不讚?

隔天,她日記上寫著,「我決定期中考抱一個零鴨蛋回來。」當天,老師沒有給她打星星(代表寫得好),也沒有寫評語,過去,她可能會揣摩「上意」而放棄,但這次,她決定要試試看。

這一期,主筆賴寧寧採訪了宜蘭人文高中,這是台灣第一所沒有文憑的高中。這裡,有來自十多個「心臟很強」家庭的孩子。他們的父母相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孩子將書包換成背包,用親身體驗去學習。

在台灣的教育制度裡,這所學校的學生畢業後,只能以同等學歷報考大學,如果沒考上,孩子就成了只有國中學歷的學生。這,對父母與孩子都是很大的挑戰。

然而,誰說學習一定要按照進度走?就像其中一位家長所說:「有文憑,不代表有能力;沒文憑,不代表沒能力。」如果,孩子所見所聞,都在實踐做自己覺得很讚的事,慢一點,又有什麼關係!

在 職場上,抱怨工作的人不少。但不久前,我卻發現一件很讚的事。相對商周的其他專欄,「管理相對論」的執行難度高,每週的頻率,同時約到企業家與教授,題目 要有兩難的設計??。然而,有一天,我瞥見資深撰述尤子彥與同事溝通的e-mail裡提到:「我感覺,(管理)相對論很好玩,可以跟在管理大師和大老闆身 邊學,比花錢念EMBA還爽!」 這,不就很讚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29

中環在線:周松崗離渣打特首親妹做一姐 李華華


2011-1-11  AD




 

港鐵(066)行政總裁周松崗上個禮拜宣佈退休之後有餘波!原來除咗港鐵,佢仲連渣打(2888)香港董事局主席都唔做!由於佢起身嘅關係,渣打搵咗特首個妹曾璟璇(圖)接棒,仲已經喺今年元旦生效。

呢位好少蒲頭嘅「特首妹」,係喺1992年加入渣打,05年獲委任為渣打中國區總裁,08年兼任常務副主席,09年7月仲升到大中華區主席呢個位。接任呢個新任命後,佢會擔任渣打喺香港、中國同埋台灣嘅董事局主席……仕途一啲都唔比大佬差o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47

衍生潮州佬 洗腦上位做一哥

2011-2-9  NM

將開奶茶賣到街知巷聞的衍生行,雖是地道香港品牌,卻經常被誤會為國產。原因很簡單。先看其洗腦式廣告陣勢,有穿古裝賣蟲草膠囊的小生馬浚偉,還有 光着上身打功夫賣護肝丸的甘草張國強,老土得來夠頂癮。再看老闆彭少衍,一口帶有濃重「家己冷」(自己人)口音的廣東話,頭髮油亮整齊,瞇眼一笑,模樣似 足內地高官。 十八歲從潮州來港的彭少衍,在藥廠從洗廁所、打雜做起,後來自立門戶,專門代理「無人識」的國產護理牌子,成功將澳雪、花世界、珍妮詩等國產品牌打入香 港,攻陷公屋市場。四年前轉型賣藥,主攻競爭最小的「小兒科」,打敗百年老字號登上一哥。現衍生每年生意額達三億元,白手興家,全靠一句座右銘:「人棄我 取」。


初次接觸彭少衍,坐在衍生位於元朗工業邨的辦公室,雖然有問必答,但從外表到答案,都正經八百,也就是所謂 的「悶」。攝影師最頭痛,彭少衍一拍照就端起樣子,不管用貨倉或藥廠來做背景,出來效果還是「悶」。終於,拖到聖誕節。記者隨彭少衍到湖南扶貧,才發現他 除了工作投入外,玩起來更放更狠。去到山區仍將頭髮「蠟」得一絲不苟的彭少衍,換上潮牌Evisu牛仔褲配Gucci皮帶,立即醒神起來。這次,他自備了 一支三公升裝芝華士北上,午飯已四處「乾杯」。晚飯見到當地官員,更扔掉小杯子,拿起二兩半小瓶,與女官員鬥喝白酒。十一時散席,官員已醉醺醺,意猶未盡 的彭少衍,還約記者到酒吧暢飲。 這扶貧之旅由軒轅基金會籌辦,除了彭少衍,同行都是香港藥房商會會員。他已第三次隨基金會到湖南扶貧,邀請他加入建校行列是仁愛大藥房的老闆鍾錦榮,「呢 個係我大佬,我哋識咗廿幾年,佢叫我做咩我就做咩㗎喇!」原來,彭少衍九六年創辦衍生行,做奶粉、洗頭水等批發,有次公司被爆格,損失十多萬現金,差點 「執笠」,得鍾錦榮無條件借出五十萬應急,自此以兄弟相稱。 雖是年做過億生意的大老闆,彭少衍人前人後都以「彭仔」自稱,人緣好、人脈廣。過時過節他都專程找人用公司名寫作祝賀詩句,親自發短訊予各界朋友,農曆年 就有﹕「喜象連綿穹蒼衍,樂韻千千貫眾生……」彭少衍亦是推銷王,手提電話的鈴聲是公司主題曲﹕「有至愛衍生行,無論內或外都可見……」在內地「劈酒」, 更帶備自家出品的護肝丸,在席上邊介紹邊狂飲。

開奶茶一哥 月賣十萬盒
做代理出身的彭少衍,試過賣即食燕窩、雞精等 保健食品,「嗰陣興嘛,人賣我又賣,但一樽靈芝蟲草六十粒,人哋有牌子嘅賣一千元,我哋無人識就賣三百,利潤得一成。」想跟風卻鬥不過老字號,沙士後,○ 四年他決定轉行做中成藥及保健品,「香港品牌,有品質保證,係最大優勢。做人跟班好辛苦,要做一啲人哋做唔切嘅嘢,做藥要申請,想跟都要兩年。」 當時行內競爭最激烈的是成人及老人中成藥及保健品,彭少衍自知「本小、經驗淺」,於是轉而發展行內最不重視的「小兒科」。「都市人繁忙,很少自己煲中藥, 但小兒產品唔同,無得飲你就好頭痛,佢無得瞓,你都無得瞓。」於是,彭少衍投資六百萬夥拍本地中藥廠,出產保嬰丹等「香港製造」嬰幼兒中成藥產品。○八年 再推出開奶茶、七星茶,迅速成為王牌,現月賣近十萬盒,打敗余仁生、位元堂等百年老店。據Euromonitor市場調查公司資料,衍生行去年奪得小兒保 健產品市場第一位。「我哋起步遲,人哋搭電梯,我哋搭直升機,唔係追唔到。」彭少衍笑說。 衍生用的藥材主要來自南寧、雲南、山東等地,聖誕到湖南扶貧,他順道在邵東藥材批發市場辦貨,目標明確,只問太子參。「開奶茶成分有一成係太子參,近年因 為被同行扣起晒,炒到好貴。」當地價錢每公斤三百六十元人民幣,比兩年前高出十倍,他問老闆要一噸,但整個市場加起來只有幾十斤,惟有作罷。

二千萬廣告攻入屋
最 快令品牌入屋的方法就是在電視賣廣告。去年單是衍生品牌的廣告開支已達二千八百萬元,帶來一億元生意額。電視廣告每分每秒都在「倒錢」,為加強洗腦效應, 彭少衍計到盡,「旺季廣告位較平時貴,所以我一次過買全年,可以傾平啲,廣告一般每節三十秒,我就濃縮到每次播五秒,分六次播,咁就可以全年咩時段都有得 播。」因此,近年不論亞視或無綫,由晨早、午間、晚間新聞,到深夜的宣傳易,都見衍生的廣告。尤其亞視,衍生是大客,幾乎「包台」,但自新老闆王征入主 後,去年衍生抽起全線廣告,「以前十蚊嘅嘢忽然要賣一百蚊。」彭少衍不屑道。 可惜在香港賣廣告,內地市民卻「睇唔到」,「內地雖然睇到香港電視台,但廣告時段就全部插播當地廣告。」於是他用成本高兩成的劇集冠名作宣傳,後來更索性 冠名深圳節目「衍生特約:飯沒了秀」,「攝入」內地市場。近來他主力發展中山市場,「我一日賣六十二個廣告,從未試過。」產品代言人大部分是二線明星, 「我哋廣告日播夜播,唔紅都變紅,好像李彩華,我哋好早已經搵佢拍護膚廣告,有份捧紅佢。」有見及此,彭少衍索性開間經理人公司,由太太關麗雯 (Carman)負責,旗下藝人有電台DJ范振鋒及新星何紫綸等,既捧產品也捧藝人,「暫時都係使錢為主,因為藝人難度期,自己公司藝人有咩活動要佢幫手 都容易啲,幫佢哋接job又可以分佣。」Carman說。

斥三億建藥廠
中成藥產品分為固有方和藥典方,前者是傳統古 方的加減方,如開奶茶,後者則自行研發新藥方,要由有中藥批號的藥廠出產。衍生目前只有一間位於元朗、規模很小的廠房太和堂,主要申請保健產品批號和包 裝。彭少衍沒有宗教信仰,但每到太和堂都會上香求平安,初二、十六還殺雞做禡,「我哋做藥嘛,平安好緊要。」至於中成藥產品,則交由附近一間藥廠康恩堂製 造。所謂香港製造,其實是將半製成品從內地運到本港入袋及包裝,不過香港衞生署有三檢,原材料檢驗,包裝前抽驗,包裝後再送檢,確保品質,「連由內地運輸 嚟香港用嘅包裝箱都有嚴格規定,而且好貴。」彭少衍稱。 為擴充業務,去年彭少衍投資三億在元朗買地建廠房,目標是將坊間祖傳藥方標準化出產,預計明年投產。新廠房佔地五千四百多平方米,位於出了小彎鱷的沙貝河 旁邊,建築物計劃面向河道,「呢幅地係病星位,最啱做藥,風水學嚟講門口食正北水,阿爸見到最開心。」

代理國貨起家
做藥投資大,彭少衍的本錢來自代理生意,如今仍佔公司三分二的營業額。公司代理的國產護理及清潔產品牌 子,多達十八個。年輕時在貿易公司毅生行打工的彭少衍,採購、銷售樣樣做,認識到P&G、白蘭氏等供應商及藥房等。九六年自立門戶,為向舊主僱致 敬,公司取名衍生行。不過,分銷大牌子的利潤微,要做獨家代理更是難上加難。於是,彭少衍轉而向國產牌子入手,憑着覆蓋全港一千個點的藥房網絡,於○○年 取得內地三大品牌之一的澳雪。 衍生的洗腦式廣告作法,早於代理國產沐浴露已經開始使用,不過,當時用的是生產商的錢。「我哋幫佢做宣傳策劃及分銷,錢由佢哋俾,我保證一年賣到一至二千 萬嘅貨,佢哋計咗唔會蝕,就放手俾我做。」首隻代理品牌澳雪,○二年的廣告費已達三千萬元。為加快去貨,彭少衍見市面的沐浴露多以兩公升為主,他看準師奶 的貪便宜心態,引入四公升特大家庭裝,容量大一倍,售價相若,變相平一半,令澳雪成為藥房暢銷王牌之一。當時,他亦親自出馬,在零售據點派試用裝觀察市場 反應。澳雪報捷,迪西茵、珍妮詩等品牌代理陸續到手,更吸引一些內地人來港掃貨。 不過,特大家庭裝產品的運輸成本高昂,佔零售價達一成,限制了公司發展。另外,產品所佔面積大,上架費亦成為負擔。「好似屈臣氏,喺門口擺一個堆頭(產 品)要三百至五百蚊一個月,全港幾百間屈臣氏加埋就好襟計。」因此,彭少衍苦思轉型,走上做藥之路。

潮州仔捱出頭
四 十七歲的彭少衍祖籍潮州揭陽,祖父有兩名太太,其中一個獨居香港。十八歲時受父親之命,來港陪伴六十六歲祖母。兩人無血緣關係,但相依為命,感情要好。祖 母去年十月突然離世,「佢九十幾歲,雖然有心理準備,但真係走嗰陣都幾難接受。」說來傷感。彭少衍回憶初來香港時,一句廣東話也不會,溝通不來,唯有由掃 地、洗廁所、執貨倉、雜務做起,生活艱苦。 在毅生行打工,改變了彭少衍的一生,除了打下生意根基,更經朋友介紹認識任職皮具手袋店收銀的太太Carman,他的廣東話,就是太太所教。問 Carman當年為何睇上這個鄉下仔,她即甜笑道﹕「以前佢好靚仔㗎,係依家肥咗四十磅,我最欣賞佢好勤力。」二人結婚二十一年,育有兩名十三及十六歲的 女兒。二人裡應外合,打理公司及家庭。彭少衍每日工作十多小時,家住大埔滌濤山,但並不「黐家」,經常在外吃飯應酬,流浮山歡樂海鮮酒家一間VIP房是他 的飯堂,有時一日吃足兩餐。太太主管市場推廣及財政,晚間寧可陪女兒,謝絕應酬。 過去半年,衍生已開始減少洗腦式廣告,主力建廠及做分銷。相反,老字號余仁生等卻大賣開奶茶廣告。打到埋身,彭少衍卻「無有怕」,「連百年老店都要跟我 哋,但我○九年已經開始做,今明兩年將會係收割期。」他表示,隨着去年打入內地市場,預期明年衍生品牌的銷售額將增至一億五千萬元,佔生意額一半,「我哋 依家都係睇內地,呢個時勢呢個目標唔算難,不過呢場仗都難打㗎。」彭少衍笑言。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74

「我做一輩子機殼,還不如賣雞排」

2012-7-23  TCW




「你說賣雞排比賣機殼好賺,是!」

「你說全球第二大廠還賺不到錢的產業,到底有什麼意義?其實我也在想。」

奐鑫集團董事暨總經理徐鉦鑑幾乎陷入一個自問自答的困境。奐鑫每年產出三千萬台筆電塑膠機殼,是全球第二大供應商。員工數沒有鴻海多,但也有一萬八千人;知名度沒有康師傅大,但是惠普(HP)、戴爾(Dell)這些大廠都得靠它供貨。

但現實是,除了前年小額獲利外,奐鑫已經從二○○八年一路虧損至今,累計虧損幾乎吃光了○四年到○七年的獲利總額,等於做了八年白工。如果總體市場不好 轉、奐鑫內部沒有大動作變革,徐鉦鑑心裡清楚,現在的虧損只是開始,弄不好,將一路虧到一五年。而現在他只得將部分心力投入去賣雞排,換取一絲絲轉機。

我哥那時就不甘賣啊!差七年就差好多了

從成功企業教案來看,要就做第一,起碼要第二,才能活得很好,但這個定律,在製造業的台商圈已徹底打破;全球第二都只能坐困愁城吃老本,其他第三名以外的台商,還能有多少在水面上呼吸的機會?徐鉦鑑這一記警鐘,直教人頭皮發麻。以下是他的第一手告白:

(台語)我是很早就要收了,我哥哥不甘收,我們在最好的時候,很多人來找我們,要把我們整個買去,應該是在○五年左右,我哥就不甘賣啊!

因為我一個理念就是,拿到現金才是贏家啦!價錢不一定說好到哪裡去,但起碼那時候你拿到現金,你能夠妥善的投資,我相信比現在好多了。○二、○三年,○五 年那時候最多人想來買我們的廠。差七年就差好多了,不要說什麼,當時如果賣一賣,拿去買房子,就已經賺了兩、三倍了。過去了啦!那已經是來不及了。哥哥也 覺得說,這是大家辛苦做下來的公司,希望好好把它做下去,但中國的變化比台灣大又快。你做為一個經營者,不能很自私的說,現在不賺錢,我就把它關掉。

退場機制,坦白講還是會有,就是把一些工廠合併,把一些閒置的土地拿來做房地產開發。

你要說不做,也要下很大的決心,所以不容易啦!應該很多人(指台商)也有這種問題。我們比較幸運,找到「超級雞車」(編按:台中發跡的雞排店,在台灣有多 年歷史,去年與奐鑫老闆合資,到中國發展),從財報來看是不錯,今年聽說會賺人民幣一千五百萬元,當然,比奐鑫賺得還多。我們大概投了新台幣四千萬元,去 年加今年就回收了。連鎖後台的成本高,如果開店回收更快。

說這個很羞愧,人家在講主業我在講食品

我有的店二、三十平方公尺,一天可以做人民幣一萬元,一個月就可以人民幣三十萬元,你知道它淨利率有多少?一個月差不多人民幣七、八萬元。它比我們(奐鑫)還賺你知道嗎?還收現金、又沒庫存,我們還要放帳五個月。

說這個很羞愧,人家都在講主業,我在講食品,人家會認為你不務正業。

整個製造業在中國,薪水漲雖然給我們很大的壓力,但是最可怕的是「五金」(多項社會福利費用),大概是薪水的四二%到四六%,全世界哪有這麼好的福利?台 灣的全民健保、勞保加一加,差不多要一五%。中國工資漲、周邊費用漲,匯率升值,再加上稅負優惠減少,工人也不容易請。我相信很快,整個中國會碰到一個很 大的瓶頸。

台商大部分是做出口、製造業的,這會是非常大、非常大的威脅。

如果廣達搬回台灣,我們就可以跟著回去

雖然去年毛利率差不多二三%,我們(奐鑫)也是虧錢,機殼就是地方要大、廠房要大,電要用大,設備有的又很貴,我投很多錢耶!我講一個數字啦!單單我這公司(上海廠)一年折舊就要新台幣七億元(占營收四.七%)。

製造業,辛苦行業,歹做(台語)!我民國六十九年開始(奐鑫成立),三十多年了。每一個人都後悔啦!誰不後悔。其實最成功的,是在最好的時候把工廠賣掉拿 現金。你看所有工廠,真的叫他拿現金出來,有錢嗎?不一定。都在土地、廠房、設備、庫存裡!製造業絕對是越來越辛苦。

光看工資的話,事實上一三、一四年就可以搬回台灣(成本比較省)啦! 我們沒辦法自己回台灣,因為我們是做零件的,要跟廣達、仁寶這些ODM(委託設計製造)的工廠近,距離只能在一小時車程內。

其實我覺得搬回台灣是最好的,如果廣達他們回去,我們就可以跟著回去,台灣真的是好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38

獨家專訪科技大亨 沒有價值創新 做一百吋電視又如何


2012-11-19  TWM  
 

 

一九七二年踏出台大校門,林百里從計算機、筆記型電腦做到雲端運算,總是站在趨勢的前端。

《今周刊》獨家專訪林百里,他大膽預測台灣的下一波產業不是科技業,台灣的競爭力在於創造價值,而不是產品本身。他對於教育、年輕人的未來,甚至退休,都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撰文‧賴琬莉

深秋的周末,我們和林百里坐在他的山莊內,有一場午後訪談。靜謐的山居氣氛,滿園的景色怡然,我們像是不速之客,打擾了他的周末休息時間。

儘管早上才剛下飛機,又開完山莊的造景計畫會議,林百里的氣色、精神都還非常好,在訪談之前,還先去當農夫,到菜園拔菜,拿著親自採摘的蔬菜,林百里滿足地笑了。

來台灣四十年,林百里說自己變化很大,雖然仍操著一口廣東腔國語,但他生於動亂、長於貧困,對時局有其深刻的敏銳度;林百里在台灣念書、創業,打造了兆元營收的廣達帝國,對台灣有深厚的感情,私下常憂心社會未來的發展。

「未來十年世界需要的人才,是具備人文藝術科學背景的跨領域人才,從基礎教育就要開始啟發學子的創新能力。」這是教育部印製的《十二年國民教育,開啟孩子的無限可能》手冊首頁,發言的不是教育專家,而是林百里。

在本刊訪談過程,一向很有想法的林百里,幾次欲言又止,口中說「今天不嗆馬」,但終究還是給了政府、社會以及個人衷心的建議。

以下是林百里在他的山莊,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的內容。

記者問(以下簡稱問):當初為什麼買下這個地方?

林百里答(以下簡稱答):當初買下這裡,是因為很漂亮,任由荒廢很可惜,現在就慢慢整理,這是我休閒的地方。

幾年前,我去聽崑曲,記者也問為什麼;這很奇怪,為什麼不能喜歡音樂、美的東西?每個人應該都喜歡。

談教育

「十年後經濟好不好,要靠教育部長努力」問:近年,你對教育有很多看法與建議?

答:國之大本就是教育,現在很多人建議經濟要怎麼做,可以有很多意見,但教育徹底要做好。有一次我與教育部長對話,我說:「明年經濟好不好,要拜託經濟部長;十年後的經濟好不好,要靠教育部長努力。」要增加經濟競爭力,就要談基本教育。人的養成教育以外,競爭力教育更重要,這關係台灣未來經濟的發展。教育要注重未來競爭力的問題。

問:競爭力的關鍵在於創新嗎?

答:競爭力是多面向的,不是只有創新、創意,未來如何競爭,要看市場如何變化。台灣沒有很多天然資源,我常開玩笑說:「台灣地下沒有石油,山上沒有黃金,我們只有人才。」過去幾十年,台灣就是靠人才,不管創新、創意都是要靠人,我覺得現在(政府)要多花時間,談教育的未來,怎麼和世界競爭。

問:關於台灣如何培養競爭力,你有具體的想法嗎?

答:企業是靠人才茁壯,需要好的人才,企業才能往上發展。台灣很難引進外來人才,條件不夠,我們的工資比人家高嗎?新台幣匯率能夠與人平起平坐嗎?我們要好好想如何把教育辦好!

問:你剛談到競爭力,怎麼看台灣年輕人的出路?

答:你說怎麼辦?就是創造自己的新機會,我們當時也是創造自己的新機會,四十年前,我創業時什麼都沒有。(記者:但現在環境不一樣?)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創業方法。

問:當年的創業模式,現在會成功嗎?

答:這個我不知道,要天時、地利、人和才可以做。我們那時候很會鑽,到處找機會、到處闖。我和溫世仁兩個人什麼資源也沒有,就是一個概念做出來。

談年輕人

「每個時代都有挑戰,要創造新價值」問:所以,我們對現在的年輕人只能給予祝福?

答:沒有啊,就要自己想辦法,不用那麼擔心,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挑戰。

問:那麼,你認為這個時代對年輕人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答:創造新價值。當時我們怎麼創造的?我們是一個產品,並不是一個價值(user value),現在談六十吋電視機,也只是一個產品而已,硬體大家都能做。你看蘋果電腦,它把很多應用放進去,那是一個價值,不是單只是產品。我們沒有辦法幫年輕人找出路,我們在山下,他們在山上,他們要爬新的山, 我們沒辦法告訴他們怎麼走。

問:年輕人要自己想辦法?

答:因為我們的經驗沒有辦法再重複。比爾蓋茲也沒辦法告訴Facebook的Mark Zuckerberg(臉書創辦人祖克柏)要怎麼做;我們一樣沒辦法告訴年輕人怎麼做。只能講說,現在新的價值是什麼,為什麼日本做產品的公司賠那麼多錢?因為現在是super connection(超連結)時代,也是超透明時代,創造出一個價值最重要,而不是產品本身。太多人做同樣的東西會很辛苦,你說一百吋電視又怎樣?

你有沒有發現,中國現在講文創、講數位內容這些東西,他們現在不談要做汽車等硬體,因為文化的價值很重要,要做文創數位內容……。(記者:所以這是年輕人的新方向?)我們老的不會,讓年輕人去做,不要重複蘋果做過的事情,價值已經沒有了,要去找新的。

談證所稅

「台灣國債那麼高,什麼稅都應該課」問:所以,看對趨勢方向很重要?

答:沒有錯,但問題在於,我們怎麼能斷定哪個沒用?哪個有用?我們沒有那麼聰明。

所以,我們的小孩子一定要多元化教育,無論英、美都在講多元化教育,為什麼?要從教育開始創新,台灣還是守老的概念,那樣很危險。

美國最新的概念是用電腦教學,靠電腦自我學習,但解惑靠老師;比如相機、iPhone,你自己摸摸就會,不用靠老師教,但解問題就是要靠老師。

課程電腦化,學生可以自動學習,碰到有疑問是老師要教的,但問題可能是跨領域的;日後,要培養能創新的人才,教育會比現在繁雜很多。

問:台灣除了教育、競爭力問題,你認為科技業的未來在哪裡?

答:台灣的下一波不是科技業,不要單講科技業,而是台灣下一波的競爭力在哪裡?如果不能產生新價值,那是我們沒有競爭力,難道台灣要再做代工二十年?

二○二○年,中國經濟要翻一番,那成本是要double(加倍)的,台灣目前半導體還能做多少年?這個問題我沒辦法回答,產業的人才、經費都沒問題,但那不代表台灣的未來,台灣的未來,還是要看下一波的新價值。

問:對馬總統或政府有什麼建言?

答:今天不談政治,台灣的政治人物是解決明天的事情,有人關心十年後的事情嗎?

問:那你對課徵證所稅的看法?

答:這個也不要提。你們也太過嚴苛,現在國庫沒錢,也不能課稅,台灣社會有點不理性,台灣國債那麼高,什麼稅都應該要課,不然你要幫政府找財源。可以反對,但要給人家一個方法。

談交棒

「廣達各自有負責人,我退休問題不大」問:從筆電代工到雲端,廣達為何能一直站在趨勢的浪頭?

答:我花比較多時間思考。比如我對教育有很大的疑問,是我們研究雲端的時候,發現下一代的行為完全被改變,他們是在雲端裡面的人,他們的教育、行為、 學習、競爭,和我們這一代完全不一樣。你看Google、 Facebook是這樣起來的,這在過去是不可能。我們台灣雲端的這一代要怎麼與國際競爭?

過去我們那個年代,中國睡著了,四小龍起來;現在是中國崛起,四小龍只有韓國厲害。你看現在管理系統,我不講政治啦,根本沒有執行力;四十年前,台灣很窮,我們站起來很容易,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競爭力、經驗價值,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產生不了新價值。

台灣地下沒有石油,山上沒有黃金,天上沒有雲端,我們沒有Google,沒有百度。往後十年全球都不好過,有很多問題,美國有美國的問題,歐洲有歐洲的問題,你看希臘、義大利、西班牙要怎麼走下去?台灣算還不錯的。

不管國家、社會、個人,都要有願景、策略和執行力。韓國靠的就是願景、戰略和執行力起來的。大家都應該思考要往哪裡去?要怎麼去?

問:廣達表現不錯,會慢慢交棒?

答:我希望。一九七二年工作至今,一眨眼就四十年,變化很大。談到退休時間表,我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廣達產品線很多,各自都有負責人,所以我退休的問題不大。

問:談一下此刻的心境?

答:人生就是這樣,想做什麼就做,沒那麼多哲學,開心最重要。

林百里對教育、創新語錄

1. 書讀不好我才成功。

2. 我超恨台大電機系,I hate it!教育沒有啟發性,像念《聖經》。

3. 九年國教都這麼慘了,再搞三年更慘!

4. 未來只有「創新」才有競爭力,會讀書不代表聰明,更不代表創意;如果還是照老方法教學,就是大錯特錯。

5. 現在大學生失去了那種優雅的氣質,雖然照樣念書,但流於狂妄。

6. 台灣沒有大量的工人、土地、資源,只能靠創新人才,如果我們的人不能創新,如何做創新經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72

讓你的公司只做一件事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354.html

國外知名科技媒體TNW近日對有關風險投資人的投資理念撰寫了一篇文章。文章稱那些專注於做好一件事的初創公司們往往會獲得成功,而風險投資家們往往會看中創業公司的未來,並對該公司的競爭對手、用戶做出評估,而創業者們也要分清你的初創公司是聚焦於功能、產品還是商業。

以下為文章全文:

作為一名資歷尚淺的風險投資人,我發現通常自己的疑問和我的那些創業家朋友們的疑問類似。

我的經歷和他人相比並無特別之處,我的認識也往往來源於別人的評價和行為。這樣來說,風險投資人的收益來源於別人想法、創意的實現,當然最好是那些被證實有利可圖的想法。但是風險投資人是如何鑑定哪些投資是有回報的呢?如何確定在等待了數年之後投資終會開始盈利呢?他們在做這些決定時哪些因素是他們所看重的呢?

即使是對這些基本問題的回答有時也會讓人感到困惑。

做好一件事

通常情況下,風險投資人都會告訴創業者們「就做一件事,但要把它做好。」社交圖片應用Instagram是一個被經常引用的成功範例,Instagram就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移動照片分享。Instagram的前身Burbn公司的關閉就是因為其創業者感到Burbn業務繁多背離了其成立初衷。該公司為消費者提供了範圍廣闊的功能,包括基於地理位置的簽到以及社交活動安排等。Instagram CEO凱文·希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曾表示:「只有我們聚焦於一件事,並把它真正做成功時,我們才有可能走得更遠。」事實上,Instagram如今的市值已經達到了10億美元。

很簡單,讓你的創業公司只做一件事。

但也不要太著急。創業者們經常會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他們並沒有在真正實現商業化。相反,他們卻在不斷的虧損當中。那麼,有沒有哪家科技巨頭從一開始就開始盈利呢?來自新大西洋風投(New Atlantic Ventures)的塞薩洛尼基( Thanasis Delistathis )清楚的指出像蘋果、谷歌(微博)以及微軟等優質公司雖說目前盈利能力非常強,但早在其成立初期他們也花費了巨額資金以尋找出路,不斷放棄不該有的業務以鎖定前進方向。

但正像我們看到的一樣,這一生態系統給了創業者們很多機會以獲取成功。星火資本合夥人安德魯-帕克(Andrew Parker)就曾非常明確地指出創業不能像大型免費分類廣告網站克雷格列表(Craigslist)一樣名目繁多複雜,而應該選定某個特定領域,比如假日房屋租賃在線服務網站HomeAway、約會網站OkCupid以及交換網站StubHub等,這些創業公司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功。雖然克雷格列表只有一個簡單的HTML/CSS(靜態網頁)用戶界面和幾個簡單的功能,但這一網站仍有自己的掌控力。不得不承認,即使是帕克自己有時候也會很好奇的點開「成人服務」這一板塊。

那麼,應該如何定義並鑑別出這「一件事」呢?它的功能特點到底在哪兒?是一個產品嗎?投資者看重的是它的哪項盈利能力呢?

關於前景

秘密就是:投資者經常會自己描繪出這些創業公司與他人的不同之處。Twitter不就是Facebook發佈狀態的一個功能嗎?Facebook在地理位置應用Foursquare推出一年之後於2010年推出類似應用Places。那麼Foursquare還能算得上是一個特殊功能嗎?

風險投資公司Benchmark Capital高級合夥人比爾·格利(Bill Gurley)曾宣稱云儲存應用Dropbox將會成為一個「大的干擾」,因為該團隊「解決了一個難題,將文檔同步變得如此簡單」,但和喬布斯陣營的人們一樣,他認為文檔同步只是一個功能而不是產品。格利也因這一言論收到了大眾的批評之聲。來自Scale Venture Partners風投公司的羅里·奧德里斯科爾(Rory O'Driscoll)卻站在格利這一邊,他表明為Dropbox貼上功能標籤應該被視作一種讚揚。「想要在軟件行業獲得成功,就是應該從做好一個功能開始。你應該至少能幫助用戶解決好一個問題。」目前,Dropbox市值已經在40億美元左右。

谷歌、雅虎以及近期推出的Mailbox是另外的例證,根據他們目前的狀態或是被拒或是得到投資資金。而諸如實時評論系統Disqus和整理反饋意見應用UserVoice又是如何進駐市場的呢?試圖找到相同的門檻往往是件很複雜的事情。

總結以上的各種觀點我們可以得出,功能會讓人採取行動成立公司,而通常是各項功能集合於一體的產品可以解決問題。而商業則是各項產品的彙集為用戶帶來價值。而最佳的情況則是這些用戶願意掏出他們的口袋裡的錢(或是數據、時間)來作為交換,否則就不會是一個可持續的商業行為。請一定記住,今天看起來相當擾亂和新型的功能將會在未來變得尋常,並改變投資者們的態度。另外值得探討的是,在早期階段投資者們從來都不會看到一個會全面發展的公司,機會總是潛藏於功能和產品中。

這一觀點聽起來確實不錯。那麼如何才能將此運用到融資當中呢?

機會評估

風投公司Foundry常務董事傑森•門德爾森(Jason Mendelson)表示,討論有關於這些公司是否值得投資最後都會歸結為一個問題,那就是:它是不是足夠大的一個投資機會呢?

風險投資人對於一次投資機會的評估重點只在一件事上:預期。投資者會首先預期競爭對手們的表現(目前的和未來的)以及用戶的接受程度(同樣也是目前的和未來的),其次才會看看有關於該初創公司的管理、領導能力以及存在的缺陷等等。他們的興趣是關鍵,其次他們才會付出時間和金錢投入到有潛力的初創公司中去。他們的賭注都放在預期,而這些預期要從實證中獲得。

當考慮到競爭對手時,風投家們會問,「複製別人業務的挑戰在哪?」如果目前或是未來的競爭者擁有更多的人才、資金、更大的業務範圍,你的優勢在哪?對一些公司來說,競爭會使問題變得棘手,但對於另一些公司來說,競爭卻意味著能夠獲得越來越多的信息。這確實是每個人的機會嗎?

當考慮到用戶時,風險投資人會問,「趨勢是什麼?」有哪些信號顯示出人們有望成為你的顧客,你的解決方法會因為其特殊性而受到消費者的熱捧嗎?這種活力在會一直持續到未來嗎?一個好的例子就是酒店預訂服務網站Airbnb,儘管該公司面臨著建立雙方市場的挑戰以及從租賃陌生人家開始的批評之聲,該公司還是能夠從迅速大幅發展其國內市場,之後又進軍國外市場。

這種從實驗期到實證期的轉變才真正能讓風投人敞開心扉和讓消費者掏出金錢的關鍵因素。

再重新回到「一件事」這個主題上來,無視那些標籤吧。聚焦是成功的第一步。我們要成立的是實力強勁的公司而不是盈利工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52

李國慶 甘心做一隻電商「金錢豹」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534.html

6年前,有人早有預言,不做3C噹噹將會跌出電商前三的位置,李國慶說自己和管理團隊都接受這一現狀。「電商想每個品類都做強,我不信,」李國慶說,「年年研究,我們得出的戰略結論是,數碼3C千萬不要碰,不要挑戰蘇寧國美,另外蘇寧國美的手機、筆記本電腦是不賺錢的,是靠大家電、小家電賺錢。」所以,噹噹這幾年一直死守圖書、服裝、母嬰、家紡等幾個核心品類,併力求在這幾個品類中做到電商前三,而不再追求總銷售規模。

的確如此。從今年3月跌破4美元大關後,噹噹股價開始爬坡回暖,最高接近12美元。資本市場對噹噹這幾個月的表現,還算滿意。這幾個月,噹噹品類聚焦的戰略,初見成效,更重要的是,運營效率有了很明顯的提升。我們不妨進行下噹噹的數據解讀。

首先,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噹噹與其他電商一樣,增速放緩。今年開始,電商整體增速放緩,更重要的是,馬太效應放大,也就是:巨頭們、大公司還在高速增長,但小公司的生存空間卻在迅速縮減。反映在淘寶、天貓內是,大賣家增速喜人,而小商舖卻恐慌、徬徨,徬徨,恐慌;而反映在淘外體系,則是京東依舊保持較高增速,雖說增速並未達到理想的100%(要知道,它們可是希望破1000億的) 。

噹噹今年Q1、Q2總體GMV同比增長僅為47%和52%,只可算差強人意。不過,噹噹平台業務GMV同期成長性倒表現得不錯,Q1、Q2分別增長了193%和178%。放在今年哀鴻遍野的電商行業來說,也算是難能可貴。

 當然,開源的另一面,也有毛利。除了收入增加,我們也可以毛利增加視為開源。在毛利方面,噹噹還是做得不錯。今年Q1、Q2,噹噹的毛利率分別是17.16%、17.12%。同比增長48.29%、61.99%,遠高於同期的收入增長。噹噹今年毛利增長的最重要原因,還是在於開放平台的運營,它與國美在線有合作,噹噹入駐店面也增長喜人,還有便是今年推出的噹噹尾品彙,特賣頻道。開放平台的運營,反映在噹噹財報上,便是「其他收入」,這塊佔比2011、2012年,分別是1.86%、3.33%,但今年Q1、Q2,這一數字變成了4.36%、4.27%。

效率還意味著,節流。電商成本結構,除卻商品成本外,便是運營成本,運營包括有倉儲物流、市場費用、技術費用以及管理行政成本。2012年全年,噹噹股價之所以跌得厲害,主要便是運營效率的降低,它的運營成本增長率為53.14%,高於43.52的收入增長,當然2011年,噹噹的表現似乎也不好,61.10%的運營成本增長率,58.61%的收入增長。2012年Q4,是噹噹模式很重大的轉折,它的運營成本增長與收入增長,分別是31.78%、31.10%,兩者持平,意味著,增加一塊錢投入,剛好多賺一塊錢。今年Q1、Q2,噹噹的收入增長都高於運營成本的增長,意味著,噹噹多投一塊錢,至少能收入一塊二了。

從2012年Q1到2013年Q2,噹噹運營成本的增長率,分別為90.77%、72.23%、45.35%、31.78%、17.12%、17.70%,這是一條完美的下滑曲線,噹噹的成本控制還是很狠,這也難怪,李國慶曾自嘲說,自己是一個鋼蹦,都要掰成兩個花的主兒。

噹噹平台戰略初見成效,還體現在運營成本費率的數值上,如果我們以毛利為基數,噹噹已經從2012年,全年的168.82%,下降到了2013Q1的135.11%和Q2的131.91%,也就是說,它的虧損已經從68.82%,下降到了35.11%、31.91%,虧損寬度在減縮。如果按照這種速度,預計2014年Q1噹噹便可重新盈利。

噹噹網成為電商巨頭的可能性還是有的,但是需要先戰勝自己,才有可能成為一家電商「金錢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677

深圳首創「地陷辦」,24億修補地下空洞 「我們正在做一件人命關天的大事」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0677

2014年5月5日,對於突然到訪的南方週末記者,劉永根沒再迴避了。此前他和同事反覆婉拒了採訪要求。這個剛設立半年的臨時機構顯然更願意低調,甚至連114查號台也問不到電話和地址。

這是一個約30平方米的辦公室,劉永根和幾名從不同單位借調來的同事擠在一起辦公。會客用的沙發還是深圳市應急辦騰讓出來的,而一旁的檔案櫃上也只有寥寥幾摞文件報表。

不過,這是一個臨危受命的機構,負責協調全市約2000平方公里內的地面坍塌突發事件處置,掌管每年8億元的專項治理資金。雖然專職人員不到10人,但「兼職人員」卻遍佈28個政府職能部門及燃氣、電力、軌道等相關企業。

深圳市地面坍塌防治工作領導小組,61歲的劉永根是其辦公室主任。在媒體的日常報導中,它有個通俗易懂的簡稱:「地陷辦」。不過,劉永根反覆強調,規範的簡稱應為「地防辦」。

「這是全國各大城市中,唯一協調組織治理地陷的專門機構,深圳也是唯一一次性批覆24個億用來做這件事的城市。」劉永根如此評價說。

6條人命換來「地陷辦」

2014年5月11日,深圳遭遇6年來最大暴雨。而暴雨過後,城市次生災害之一便是地面坍塌。

地防辦早已進入警備狀態。當日下午5時,劉永根和同事正在冒雨趕路。在電話中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現在市領導都在值班,我們全部到了現場,一天沒有歇腳。」

劉永根說,本輪強降雨期間,全市已發生31起地陷,所幸沒有人員傷亡。

面對地陷,深圳這座城市早已心有餘悸。在一年前的5月20日,一起導致5人遇難的地面坍塌,成了深圳治陷的分水嶺,也促成了地防辦的臨危受命。

也就是這起被定性為「較大」級別的突發事故,徹底驚醒了屢受地面坍塌困擾的深圳。據市地防辦工作簡報記載:「2013年深圳市共發生地面坍塌事故兩百餘起,造成6人死亡,防治形勢極為嚴峻。」

在深圳悲劇之外,全國情況同樣令人揪心。據南方週末早前報導,2009年-2013年直接因城市地下管線事故而產生死傷的事故案例共27起,死亡人數達117人。單就致死傷的地下管線事故而論,呈逐年增多趨勢。

然而,目前尚有逾60%的城市未進行地下管線普查。「中國地下管線事故正從潛伏期進入爆發期。」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劉會忠說。

「5·20」事故之後,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牽頭進行全市初步調研。三個月後,一份多達62頁的專題調查報告上呈市政府。

該報告認為:「地面坍塌主要由非自然因素導致。」因自身建設質量和維護問題導致的管渠破裂,及受其它地下工程建設影響導致的管渠破裂,是形成地下空洞和造成地面坍塌的兩大原因。而深圳降雨多、城市發展快更是加速了這類事故爆發。

2013年8月22日,在市政府研究全市地面坍塌事故防治工作會上,常務副市長呂銳鋒點名請已退休的劉永根出任辦公室主任一職,劉永根原是深圳市規劃國土委巡視員,早前任副局長。

「雖然地防辦還只是臨時機構,但辦公室牽頭人角色重要,沒有熟悉的人脈和一定行政級別,是干不好這活的。」地防辦工作人員龔淑云博士說。

不少城市治陷機構是設在某個職能部門之下。「比如北京,專門負責處置地面坍塌的部門設在市政市容委,雖然也很重視,但不是作為一個獨立部門機構來協調工作的。」劉會忠說。

2013年8月30日,深圳市地面坍塌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正式成立,副市長呂銳鋒任組長,各區與相關職能部門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與辦公室。隨後,深圳市地質環境監測中心作為技術支撐單位掛牌成立,同時,還組建了一個由三十多位專家組成的隊伍。自此,深圳市地面坍塌防治體系基本形成。「從開始提出專題調研,到成立領導小組前後不過三個月。」劉永根說,「地面坍塌防治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如果再不重視防治塌陷工作,我們的今天就是兄弟城市的明天。」在劉永根看來,深圳遇到的地陷困境,其他城市以後也會或正在遇到,「我們正在做一件人命關天的大事」。

第一次「下馬威」

頻發的地陷,似乎正在警示這座城市引以為豪的「深圳速度」。「坍塌說到底是質量問題,每個時期的規劃、設計、施工、驗收標準是受當時的歷史條件制約的。」劉永根說。

這是全國城市的共性,但北方還有一個特性。「北方城市地面塌陷還有一個顯著特徵,就是戰時遺留下來的大量防空洞,比如哈爾濱,因維護本身就不及時,加上地鐵快速建設,原本地下結構平衡被打破,最終釀成塌陷事故。」劉會忠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城市地下的脆弱,已超乎想像。劉永根一上任,地陷事故就來了。

2013年8月30日上午,福田區梅華路與新洲路交界轉彎處發生路面坍塌,一輛公交車後左輪陷入深坑中。「難道梅華路塌陷是給我們下馬威嗎?」劉永根說。

而這一天,深圳市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地面坍塌事故防治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對推諉扯皮、推進不力的單位進行問責。到2014年5月,地防辦代表市政府已與各成員單位陸續簽訂責任狀。

梅華路坍塌成了對地防辦的首度考驗。這次考驗的制度性成果是,地防辦制定了以屬地管理為主的《深圳市地面坍塌事故防治工作應急程序》,對如何應急處置、信息報告、指揮協調等環節作了具體規定。也就是說,處置日後發生的地面坍塌事故有了工作指引。

2014年3、4月間,深圳又發生多起路面坍塌,龔淑云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處置過程均走坍塌應急程序,應急搶險工作秩序井然。」

按照工作方案,各區和街道均設立了相應的地防辦,以對接市地防辦工作。呂奇是南山區住建局工作人員,現被抽調到區地防辦工作。「今年以來,南山區共發生地面坍塌事故6起,區地防辦按程序組織有關單位進行應急搶險處置。」呂奇說。

沒有突發事故時,市地防辦會派專家到各區地防辦授課,主題包括地面坍塌的成因、主要技術排查手段、應急處置手段等。通過專業的技能培訓、技術指引,讓基層掌握地防知識。

正是有了這些基礎知識,龍華新區借助保安員、城管信息採集員、綠化養護人員、清掃保潔人員、出租屋綜合管理員、物業管理員的眼睛發現坍塌隱患,實施了報料獎勵措施,對第一有效報料人予以1000-5000元獎勵,目前已有7位市民因有效報料獲得獎勵。

2013年至今深圳地陷地點不完全統計。南方週末實習生唐悅整理。 (何籽/圖)

排查家底有多難

「深圳速度」改變了昔日小漁村。然而,當時為了追求速度,大量河道被改建成暗渠,填土建設成道路、廠房或住宅,由於建設標準低、年久老化,一旦發生破裂,上部土層形成空洞,便造成了地面坍塌隱患。劉永根說,深圳市有大小河流330餘條,其中不少埋藏地下,而這些都是隱患。

摸清家底,排查隱患,正是市地防辦的重點任務。依據上述專項方案,全市要求在2013年第三季度前完成全面「體檢」。

近幾年,摸清家底已成為不少城市治陷的「標配」。哈爾濱在兩年前就成立了領導小組,對全市地下進行排查。而天津、昆明、南京、上海等地已分別摸底,建立地質資料統一檔案。

但更多的中西部城市還未真正動起來。「再不重視起來,可能會出大事的。」劉會忠說。

不過,要在2013年第三季度全面完成「體檢」,對深圳市地防辦來說,這顯然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

地防辦在2013年工作總結中這樣寫道,「全面體檢」未按期完成,「重點診斷」進展緩慢,地面坍塌隱患尚未全面掌握和治理,地面坍塌事故仍然時有發生,甚至影響人員財產安全。

2014年5月6日,深圳市地防辦專家組成員、市建築工程質檢中心副部長孟照輝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全面「體檢」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短期難以完成。而且這些隱患也會隨城市建設而變化。深圳市地質局總工劉都義也表示,深圳臨海,地質條件複雜,要短期查清楚家底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儘管未全面「體檢」,但重點區域的攻防戰已然打響。

深圳市現有道路長度超過6000公里,如果全部進行地下空洞探測,其費用將非常龐大。為此,地防辦只能重點突破。

2013年,龍崗區完成了全區48條被覆蓋河道的「全面體檢」,發現嚴重隱患31處,其餘的正在檢測和招標,該區已先行投入5000萬元。寶安區初步排查出86處道路地面坍塌隱患,發現隱患路段52處,並處理了100多宗路面設施沉降損壞問題。而南山區對地下坍塌隱患也全面體檢過一次,「地下空洞仍在發育過程中,雖然已做過一次體檢,但我們仍不敢掉以輕心。」呂奇說。

因工作量大,有成員單位直接把「體檢」工作交給了第三方公司。受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委託,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又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22研究所,是國家授權的電離層通信基本數據觀測單位)於2013年底排查了3條道路。該項目負責人崔海濤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三條試點路段共15公里,發現有上百處管線周圍脫空、結構層脫空等隱患。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類似這種借助探地雷達排查坍塌隱患的專業公司在全國並不少,只不過,要查清家底需支付不小的探測費用,正常的排查費用在3萬-16萬元/公里。

而該市交通運輸委在2013年工作總結中稱,經過排查道路共6000多公里,發現隱患621處,已組織整改591處。

全面摸清家底已調整為長期工作。據瞭解,深圳市打算用3到5年時間,繪製一張地下空間三維圖。與此相關的,是6月1日就要正式實施的《深圳市地下管線管理辦法》,深圳試圖通過該辦法首先完成地下管線數據採集工作。

在地下管線信息管理上,深圳只是一個後進生。不少城市已部署相關工作。天津、昆明等地規劃部門都已成立專門機構,負責全市地下空間信息的收集和使用。

「山寨地陷辦」的困境

「我們是正宗而又山寨的『地防辦』。」2014年5月5日,該機構內部工作人員自嘲道。

與其他部門不同,地防辦並非深圳市政府常設機構。因此,沒有正式的人員編制安排,沒有辦公經費,沒有應急車輛,甚至沒有機構代碼。更重要的是,地面坍塌防治工作和地下空間信息管理需要建立長效機制,這些尤其需要得到制度的保障。

即便如此,在受訪的專家看來,深圳模式仍是具有開創性的。由一個有兩位副市長、兩位副秘書長參與的專門領導小組來組織協調,頂層設計在國內絕無僅有。其次有一系列制度安排,包括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問責制等。「如果深圳這種治理模式有效,是值得在全國推廣的。」劉會忠說。

「我們希望政府能將臨時機構轉為常設機構。」當了半年多地防辦領頭人的劉永根頗感困惑,「急需解決應急搶險用車,現在很多災情處置辦公室同事都是私車公用。」

除此之外,地面坍塌隱患具有涉及範圍廣、隱蔽性強,必須通過專業檢測手段才能發現的特點,在檢測技術與經費上有更高的要求,也決定了相關的管理與整治方式與以往的地質災害防治不同,再加上臨時機構的性質,這些因素,使得地防辦在資金規劃、報批和使用上也會遇到制度障礙。

而在各區、街道地防辦,還會遭遇人手不足的難題。龔淑云說,區和街道一級的地面坍塌防治工作更多壓在應急辦或三防辦,他們本身已有工作任務,再額外加上地陷防治,個個早已滿負荷運轉。「據我所知,今年3月30日深圳遭遇暴雨時,僅龍華區地防辦工作人員就三天兩夜沒有闔眼。」

讓劉永根他們欣慰的是,在地陷防治方面,深圳可謂是大手筆,政府專項投入可能是全國之首。據介紹,深圳市已明確近3年共安排24億元,用於地面坍塌應急防治項目和隱患治理工程。劉永根說,24億資金到底該怎麼用,他們正在組織力量編制三年及年度的項目規劃。

不過,在尚未查清家底的背景之下,要科學編制規劃同樣不容易。龔淑云說,「現在各區街道對項目規劃早日出台頗為期待,但還是擔心報少、報漏、報錯了項目,比如,一個實際投入上千萬元的項目最後只有幾百萬資金,或者只需幾百萬的項目卻申報了上千萬等問題,所以,各區街道和我們一樣都很矛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08

充電 做一件過癮的事

2014-08-25  TCW
 
 

 

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創意CEO的神秘基地:坐公車逛美術館

九米的挑高大廳,沁涼的冷氣空調,不聞駢肩雜沓喧囂??。這樣的好地方,是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炎夏正午常去的秘密基地——中山北路上的台北市立美術館。

把美術館形容為秘密基地,是因為沈方正未曾對別人提過,十多年來,他每週至少會抽出一天午休時間,讓自己置身和辦公室在同一條街上的美術館。「做飯店業,我特別喜歡大尺度的空間,讓人有放鬆的感覺。」他說,中午來過這裡之後,整個人就像充飽電,再回到辦公室,縱使加班到七、八點,都不會覺得累。

「中午做一件自己覺得過癮的事,讓我有搶回(人生)主導權的莫名喜悅!」雖正處於今年第四季,將分別在台南、北投開出兩家全新飯店的籌備階段,但沈方正不忘留給自己,從工作中抽身的從容。

從藝術品,磨練看人看事角度

為何選擇美術館?「我在中山北路上班,恰好和美術館在同一條街上,」他說,「搭公車過五站就到了,且幾乎辦公室樓下經過的每一班公車都會到,」比起搭計程車或由司機接送,公車上的緩慢街景,反成為從辦公室到美術館,轉換場景和心情的最佳路徑。

甚至,藉地利之便,沈方正有時也會利用午休,到飯店對面的台北光點看場紀錄片,包括《他們在島嶼寫作》,以及一系列日本當代藝術家紀錄片,都看過的他,很推薦上班族嘗試,「紀錄片長度通常約五十分鐘,中午看剛好!」

午休時間逛美術館、書店,或看紀錄片,這樣的習慣沈方正維持將近十年。「那時剛升任知本老爺副總,同時要籌備礁溪老爺,要常出差做投資評估,晚上還要回政大讀企家班,」他說,因為工作內容開始複雜,自己的時間變少了,他意識到得好好把握午休寶貴時間,才開始略過午餐,往這些地方跑。

午休時間,成為他平衡工作與生活絕佳槓桿;不到五十歲,便出任飯店執行長的沈方正說,一早踏進辦公室,困難的工作迎面而來,當所有時間被工作占滿,不但自我消失,還會失去解決問題的創意彈性,「到美術館不去想工作的事,但館內藝術品,卻經常啟發靈感。」

他說,身為執行長,人的問題最難解決,也最難懂,某種程度也很像那些讓人看不懂的藝術品。但是,若能靜下心來慢慢看,掌握作品背後的創作思考,便能逐漸理解,藝術家跨越時空軸線的思維邏輯,並藉此培養出自己解讀人與事的能力。

對他而言,逛美術館最棒的,是看到一件事的無限可能。一回,他看到書法家董陽孜與建築設計師陳瑞憲跨界合作的展覽。科技將蒼勁筆觸打在展場空間,豆大字體被放大,漂浮空中就像活了起來一樣,「連書法都還有這麼多的可能性!」

幾千年歷史的書法都能打破框架,還有什麼不可能?沈方正也要自己推陳出新,小如玩起模擬飛行體感運動,當成夏天溫泉飯店的行銷賣點;大至今年底即將開幕,配置有總經理及醫院院長,國內第一家結合醫療健檢的五星級飯店,都是行業內不曾見的嘗試。

每週一次的午休「小出走」,讓這個CEO常常可以充飽創意,套句他的話說,很多時候就像被電到一樣,「過癮極了!」

●執行訣竅拿掉中午一定要吃飯的儀式行為,便能釋放出可能性。(文●尤子彥)

台積電研發經理謝志宏肥到狠下心跑步 他改寫「百馬」紀錄

面對中年的肥胖與健康危機,我們多數人的第一直覺是抱怨:「工作太忙,沒時間運動……。」

但,一位宅男工程師卻利用午間的小改變,克服了它,甚至換來超精彩的下半場人生。

「我好討厭我自己!」七年前,四十一歲台積電研發經理謝志宏看著鏡中的自己,冒出了這個念頭。因為,鏡中一百六十四公分的他,體重卻已高達七十五公斤,往下看不到腳趾頭,全被肥油肚給遮住了,不健康的生活,讓他三高上身,動不動就氣喘發作。

「當你的未來已經可被預測,那人生還有什麼樂趣?」他開始想像,再過幾年,糟糕的體能將使自己對工作、家庭力不從心,當個動不動往醫院跑的藥罐子。「如果連自己的飲食、自己的健康都不能控制,那還有什麼事能做主?」

他口中的「中年危機」,讓他決定從每天一小時的午休開始改變。沒想到,日後,他竟成為刷新台灣慢跑界紀錄的「百馬」王子。

意外收穫:生活圈擴大、更敢放權

第一個月,中午一到十二點,謝志宏不吃午餐,換上運動服、球鞋就往公司的健身房前進。他一個人默默的在跑步機上奮戰。持續下去比他預期的還要簡單,「短短幾天內就看到效果!」他還記得,精神、體力都明顯改善了,連腦袋都比較「fresh(清新)」,而自己也得意忘形不斷調高跑速。

「結果第一個月就膝蓋韌帶拉傷,哈!」謝志宏說,他花了一整個月每天針灸,才從「掰咖」復原到能正常走路。他的舉動引來台積電慢跑社主動關心,透過高手們指導,他掌握正確的跑步姿勢與觀念,而讓他受惠最大的,是社員將他引入馬拉松的世界,讓他發現「原來我可以!」

謝志宏發揮工程師的精神,每天寫跑步日誌、記錄公里數與所花時間,定期檢視進度。二○○八年十一月,他完成生涯第一場全馬(四十二公里馬拉松),二○一二年一月,就完成了第一百場全馬,花了三年一個多月,創下當時台灣最短時間完成百馬的新紀錄。不但三高變成三低、氣喘不見了,體重也早就降到人見人羨的六十公斤。

新習慣除了改善他的健康,還帶來第二個好處:擴大生活圈。大學從沒玩過社團、是典型宅男的謝志宏,活到這麼大,第一次參與社團事務,還當上了台積電慢跑社社長。有他這個活招牌,社員人數從五十人擴大到三百多人,現在,公司的跑步機在中午時段非常搶手,已經到了必須限制使用時間並排隊的程度。在他與社員們合力號召下,更辦出了全台灣第一場環保馬拉松賽。

完成百馬後,他只花了一年十一個月就完成第二個百馬,再度創下台灣最短時間完成「兩百馬」的紀錄。不到兩年跑完一百場,不就幾乎每週都得出賽,台積電主管有這麼多時間嗎?

原來,新習慣還衍生第三個好處:為了跑馬拉松學會充分授權。謝志宏說,以前公司早有代理人制度,但有了請假跑馬拉松的需求,讓他更敢放手讓下屬獨當一面,「我看到他們能站在我的位置思考,成長得更快。」甚至,在開始跑步後,他首次放膽請了三週年假,與家人到歐洲long stay。

玩社團、請年假,謝志宏的工作不但沒荒廢,今年五月更當選台積科技院(相當於台積電中研院)委員。在公司四萬多名員工中,科技院成立十二年來僅三十八人獲選,入榜機率約千中選一,唯有「菁英中的菁英」,才有資格。

「每天只要進步一%,你們算算:一年後能進步多少?十年後能進步多少?」謝志宏在一場演講,對學生說。從一位只有半導體業才知道名號的研發經理,到躋身台積電名人堂,並成了常被邀請演講、為書寫序的慢跑名人。「過去沒想像過的事,我都做到了!」

「站在起跑線上,最難控制的是你的心,」謝志宏說,當他起身而行,證明了自己有能力克服,未來,已經沒有什麼事能阻礙他前行!

●執行訣竅每天記下跑步里程、時間,定期檢視進步程度。(文●蔡靚萱)

阿里巴巴台灣總經理傅紀清精耕午休 小七店員爬上阿里巴巴大位

我們會想採訪阿里巴巴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傅紀清。緣由在於,記者跟全聯行銷部協理劉鴻徵的一段對話。

我們請教他有沒有特別在耕耘午休時間。「我沒有啦,但是,我以前有一個同事,很怪啦,別人中午都在吃午餐睡覺,只有他一直在讀書……。」

念公共行政,卻跨流通、科技、金融

當時的劉鴻徵是7-Eleven的儲備幹部。我們再一追問,那個「怪咖同事」是誰時,才發現,他,就是傅紀清。

二十五歲,傅紀清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服完兵役,月領二十三K薪水,只是7-Eleven的副店長。十年後,他從奇錸科技、康健人壽,一路爬到美商友邦產險銀行暨金融通路負責人、渣打銀行副總裁,四十六歲,他成為阿里巴巴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服務台灣高達十四萬戶註冊商家。

傅紀清能一路跨界,歷練了流通業、科技業、金融業,成功秘訣無他,就是好好利用午休時間「求知」。

「大家中午都快累死了,只有他在K書……」劉鴻徵回憶,擔任便利商店儲備幹部的年代,傅紀清努力練英文,就是為了進入外商作準備。十年的堅持後,傅紀清的英文程度從完全不敢開口,到能自在用英文簡報、幫老外進行即席翻譯。當他三十五歲進入康健人壽擔任協理,「沒想到,老闆真的變成外國人,還常常一整天沒講到中文哩!」

在職場初升段,念英文是他午休時間的主題。而在職場中場,當他第一次當上主管時,想鍛鍊的就是決策力。一開始,遇上決策兩難時,他利用中午努力找解答,但往往想破頭也找不出具體方案。苦惱一陣子後,他發現問題出在自己的素材不夠,他轉把時間拿來讀外文雜誌、看哲學、短篇小說等軟性讀物找靈感。

最近十一年,當他爬到高階位置,需要抓未來趨勢,一套用高科技工具輔助的「靈感體操」,成為午休時間的主軸。

傅紀清分析,一般人早上腦袋最清晰,最適合思考難題、做重要決策;晚上人較感性放鬆,不適合做決定,卻有較完整的時間閱讀。比起來,中午時間較零碎,尤其像他來到這樣的位階,午休時間特別不固定,最適合拿來天馬行空點燃靈感火花。只要當天中午沒排會議、餐敘,他就會吃點涼麵、輕食填飽肚子後,在電腦前開工。

好靈感,常常從一個問題開始。他常把雜誌或是網路上,看到有趣的,想了解更多的現象存在電腦的Evernote軟體裡。比如說,最近大陸企業家流行「抱團成長」,組織社團分享公司的成功關鍵。傅紀清很納悶:不都說做生意要藏好成功的「撇步」嗎?為什麼這些企業家願意將心法告訴別人?這個疑問就成了他Evernote裡的一筆資料。

擱了一陣子後,有天他翻閱暢銷書《Give and Take》(中文書名《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書籍作者將上班族分為予取予求者(takers)、公平遊戲者(matcher)與奉獻者(givers)三類。書中研究發現,最成功的人不是予取予求者,而竟然是奉獻者!因為他們能透過不斷的分享,建立起友誼與強大的人脈。他隱約覺得,這與抱團成長現象相關。

11年摸索,把搜靈感變特殊專長

傅紀清於是利用午休打開電腦用網路找答案。「如何找到恰當的關鍵字,可是需要訓練的!」他說,訣竅是要跳脫傳統的線性思考。他判斷組商會只是現象,背後真正的根源在人。於是他不挑人脈、商會等關鍵字,而選用有機成長、生態、社群等字眼,去「滾出」背後根源。隨著網路資料一層層展開,證明了他的判斷無誤:抱團成長的根源,就來自越奉獻越能成功!

他還會連結到該書作者的領英(LinkedIn)檔案,然後「滾出」其他著作,再「滾出」相關基礎理論。「我想了解到底是人性的哪一點被觸動,」他解釋。了解根源,就能知道這能否用在現在的生意裡。

最後,他發現,大陸抱團現象是有效而且可複製,因為它們符合共通的人性。今年二月,阿里巴巴就在台灣成立第一個網路B2B(企業對企業)商會──台灣網路商務交流協會,主張的是,大家一起合作打團體戰,才更能夠提升全球能見度。

傅紀清經過十一年摸索,他分享心法:追靈感火花別把自己逼太緊,重點是讓靈感綻放,不須有時間壓力,也別當任務來處理,否則只怕火花會在壓力下熄滅。而且,就算靈感火花太久沒處理而忘了,也不須煩惱,「這代表你的生活還不需要它,」傅紀清說。

然而,上網搜尋可不是亂逛,一定要是有目的的追尋,要提醒自己,可別一看到有趣的影片、文章,就把正滋滋響的火花丟到一旁。

這三年,阿里巴巴在他的帶領下,在台灣曝光度大增,會員數增加逾三成。

「現代人真的太幸福了!」他還記得,沒有智慧型手機、平板等工具之前,自己為了追逐火花,桌上總是堆滿了文件、貼了層層疊疊的N次貼,現在這些全都可以收在隨身電子產品裡。他說,好好利用中午時段,穩定培養自己的求知習慣,成功只是遲早的事!

●執行訣竅用Evernote 記錄火花,以網路工具與思考力滾雪球。(文●蔡靚萱)

【延伸閱讀】3階段午休秘訓 大企業搶著要他

■25歲~35歲》練語言加強英文簡報 從小7副店長,變科技業幹部

■35歲~38歲》練決策廣讀人文書從壽險台柱,再被挖角到外銀

■38歲至今》抓趨勢高科技搜靈感為台灣阿里巴巴掌舵,客戶成長逾3成

整理: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