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当前位置:今日报纸 嘉德置地22亿美元扩充内地资产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119/20100119043343842.html


每经记者  朱蔚淇  发自深圳

        东南亚第一大地产开发商新加坡嘉德置地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披露,该公司于1月18日收购香港董氏家族掌控的东方海外国际(00316,HK)一拥有内地资产的子公司100%股权,作价22亿美元。

        据了解,此次嘉德置地购入的东方海外国际全资子公司东方海外发展,其资产包括位于上海、昆山和天津的7处土地,总占地148万平方米。此举将令嘉德置地在中国内地的土储增至280万平方米,新增资产规模达到嘉德置地总资产规模的36%。

        东 方海外国际透过旗下的东方海外发展从事物业投资及发展业务,专注于华东地区及渤海地区市场。东方海外国际的物业投资项目则包括持7.9%权益的北京东方广 场、江苏昆山花桥的希尔顿逸林酒店,以及位于纽约的华尔街广场物业。不过此次东方海外国际出售的项目,并不包括北京东方广场股权以及美国的物业。

        此交易尚待东方海外国际股东会通过。嘉德认为,交易有望在本季度内完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20

出賣「位置」!三年後商機兩千億

2011-5-9  TCW




蘋果、Google手機企圖記錄消費者的使用紀錄,他們打的算盤,就跟Google、雅虎(Yahoo)、臉書(Facebook)、MSN等網路公司一樣:你所做的一切動作,正成為網路上最有價值的新金礦。

因為,你等於主動告訴他們你的興趣、愛好與購物習慣。

根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長達一年的調查顯示,有上千家公司正在蒐集有關網路用戶的高度個人化的資訊,包括他們在網路上的活動、政治觀點、健康憂慮、購物習慣、財務狀況,甚至有時候還包括他們的真實姓名。

他們的目的,是瞄準規模達二百六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七千四百億元)的美國網路廣告市場。根據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資料顯示,去年前九個月,全球廣告行業的支出僅增長了六%左右,然而網路廣告支出成長卻高達一四%。

「資料是一種新形式的貨幣,」一家位於華盛頓的新創公司Personal Inc.,其執行長格林(Shane Green)語出驚人的說。該公司籌集了七百六十萬美元資金,主要業務是向廣告商提供個人資訊來獲利。

不過光是知道年齡、性別、喜好等基本資料,還不足以促成消費者立即的購買行為,「畢竟網路上能販售的只有『可運送的實體商品』,餐廳、健身房等很大一部分的實體商機,都得要人到了才算數,」國內最早投入開發衛星地圖服務、友邁科技(UrMap)執行長卓政宏說。

所以,當網路業者已掌握使用者基本資料與瀏覽紀錄後,下一步,你在現實生活中走過的路、去過哪裡,就成為他們亟欲知道的最後一項秘密。

行銷變革:鎖定用戶行蹤刺激消費

「這 是所有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戶關係管理)與marketing(行銷)人員都想獲得的資訊,」卓政宏指出,人們最大的消費行為絕大部分還是與「位置」有關, 只要能知道顧客現在在哪一帶活動,搭配對其年齡、性別、喜好的分析,就能針對他當下的需要給予最精準的消費訊息。

舉例來說,當一個六十歲的退休男性白天前往淡水打完高爾夫球後,他的下一個動作很可能是上北投泡溫泉或找一家按摩店鬆緩筋骨,也有可能覓間日本料理或台灣小館打打牙祭。廣告業者只要能抓住這個時間點,告訴他附近有哪些選擇,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促成一筆皆大歡喜的消費行為。

過去坐在書桌前上網的時代,這樣的訊息根本不可能被蒐集到,然而在智慧型手機所帶動的行動上網風潮下,這個市場正出現風起雲湧的變化。

根 據國際市場調查公司顧能(Gartner)的分析報告,由行動通訊科技衍生出來的相關定位服務(LBS,Location-based Service),今年的商機約二十九億美元,未來三年都會以三○%以上的速度成長,到了二○一四年,這個市場將高達八十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三百億 元)。

顧能指出,LBS最大的收益來自於使用者付費與廣告收入,前者指的是消費者主動購買,類似像TomTom或Garmin提供的衛星導航服務,後者則是透過類似像Google map等免費定位服務販賣廣告獲利。

最早看到這個商機的,是華爾街公認最有潛力成為下一個臉書、被知名科技部落客阿靈頓(Michael Arington)稱為「擁有改變世界的火焰」的定位社群網站四方廣場(Foursquare)。

進階應用:使用者可在各地「打卡」

它用遊戲的方式,鼓勵使用者將自己的所在位置登錄在網站上,每登錄一次就會獲得分數,分數可以轉換成去實體店鋪消費的優惠折扣。而店家也可以根據這些資料來提供折價券、VIP服務等促銷活動。

「我 們等於是挖掘出local(本地)小店家的市場,」與四方廣場業務模式相同、中國最大LBS公司「街旁」創辦人劉大衛解釋,不是每家店都能像麥當勞、星巴 克一樣可以砸大錢買廣告做行銷,但只要能利用定位服務,讓網友走到附近時,可以獲得其產品與服務資訊,成交的機會就大大提高。

劉大衛指出,這些店家規模雖小,但需求很大,集合起來的長尾效應非常驚人,只要累積到一定數量,就能像團購網站Groupon一樣,創造一年四億六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三十億元)的營收。

有 了四方廣場、Groupon這些新創小公司的成功,加上背後如此龐大的商機,Google、臉書、蘋果紛紛想盡辦法切入。Google原本就可以透過地圖 服務獲取資訊;臉書在去年八月仿效四方廣場增加了地標服務,讓使用者可以在各地「打卡」(check-in);專長消費性電子產品而非網路服務的蘋果,好 不容易才透過iPhone、iPad等行動上網裝置跨入這個領域。

成效關鍵:消費者願主動透露動態

然而這些科技大咖可能忽略了一件事:沒有人希望自己的隱私被曝光。

四方廣場、街旁或臉書的使用者,可以說是自願發布這些訊息的,爭議度較小。但根據《華爾街日報》的調查,蘋果的iOS系統與Google的Android手機系統,會在用戶不知情的狀況下,將其定位資訊回傳到其雲端伺服器上的一個檔案夾裡。

「要追蹤定位,蒐集資訊,這些技術都不難,」劉大衛說,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如何讓消費者主動且持續分享個人訊息。

在這場行動通訊與個人資料的肥肉爭奪戰中,究竟誰能「安全的」吃到這個龐大商機,就端看誰能發揮創意,黏住消費者,同時還能獲得消費者的信任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99

[轉載]SCORTT:長週期中的銀行的位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ygf9.html

盈利历史其实都是后视镜,如果你按照07年的企业业绩来对股票进行估值中枢来估计,那么多半套牢的天空上。
投资股票,第一个需要知道的就是,估值会均值回归,第二个,也应该知道,其实盈利也有均值回归,无非有的企业周期短,有的企业周期长,
但是,第三个,更需要知道的是,就是均值也会移动,这个其实最可怕。关于估值的三个方面,我们后面再结合银行的例子说新的内容。我们现在要谈的是银行的业绩的长周期。

首先,从逻辑上考虑,银行的正常ROE应该是跟全社会平均ROE接近的,因为资金产品无差异化,同时,资金产品永不过时,所以对于银行来说,一是不会有大的周期波动,而来是不会有太明显的超额收益。

我们首先看一下FDIC提供的自1934年到2010年的美国商业银行的ROE数据,美国自1929年大萧条之后,银行的盈利数据在1934年是亏损,后 面开始缓慢的回升,到1945年之后上升到10%左右的水平,自此,一路上升,非常缓慢,但是一路上升,一直上升到80年代13%左右,然后经历了 1987年的一个针式下跌到1%之后,继续一路上升,又一路上升到2003年左右的15%。战后,美国的商业银行盈利数据只出现过一年针式下跌,就是 1987年,其他时候都是稳定在10%到15%的区间内,在连续几年15%之后,发生了金融危机。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因为标普的长期收益率其实只有10%-11%,均值,有一个传说中的11%定律,巴菲特早年写文章写过,这里也有一篇现成的[
http://www.generationaldynamics.com/cgi-bin/D.PL?d=ww2010.i.050711eleven],于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银行差不多盈利数据一直粘在这个数字比例,不高也不低。

对于中国的的银行来说,这个事情也会是如此,首先,我们的长期ROE均值,尤其是工中建农四大银行不可能太高,但是反过来看,也不能太低。目前关于看空银 行的一个主要论调是,银行不可能保持这么高的ROE,没错,我也认同,但是如果你的视角足够长,那么仅仅6年前,中国的银行的ROE还在10%的左右徘 徊,仅仅10年前,中国银行业的利润还保持在0左右,中国银行业的ROE也是仅仅在08年之后才开始站上了20%的门槛。当然少数银行如兴业等很早就站上 了25%的门槛,这并不是全行业的情况。

我们要考虑长周期,还需要从另外两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利差,跟不良贷款率,这是两个细节方面的,未来的利空之一,市场利率化。问题如旧,中国的银行不可能 永远保持这么高的利差。中国目前的利差水平是有两个历史原因的,第一:中国的银行业历史上自改革开放只有有60%的时间银行利差是小于2%的。这个数据来 自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2009年的论文,第二:中国银行业历史上是被产业为先,金融抑制的惯性思路所支配的。而自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新的思路就已经开始 超加强金融系统强壮性发展。所以,从历史均值回归也好,从政策导向也好,目前的利差水平可以理解为对改革开放20年低利差的时代进行的回归,而自历次金融 危机之后,中国政府目前的思路是金融稳定为先,利差合理是调控经济跟银行稳定的基础,这个可以看周小川今年来的讲话,所以利差的事情,会有一些松动的空 间,但也可能不会太大。现在的实际利差比银行利差高太多。

第二个问题是,不良贷款率,美联储关于1985年之后有季度的违约率跟charge-off(坏账率)的统计,自1985年到现在,美国前100大银行的 违约率均值为3.9%,对,你没看错,3.9%,而100大银行的坏账率是1.14%。说实话,最后这个坏账率我真的很想让大家猜一下,对,这些数字包含 了金融危机爆发后的08,09,10年的数据。关于坏账率跟违约率,我后面还会做细的分析,结构上面的。从总体上来看,美国的季度坏账率的峰值是 0.42%-3.42%。所以,我们所有的银行2010年的不良贷款率是1.2%的水平,请不要太过质疑历史新低,因为以前30%的不良贷款率是在正常市 场情况下金融危机都不会发生的坏账率水平,现在美国也就是15%左右。所以,按照中国银行内部的研究,,我们对不良贷款率的衡量区间其实应该是 1%-3.5%左右,也就是,我们认为中国人风险管理水平差一些,历史不良贷款额会比美国高一倍,也就是2%左右,那么,按照银监会规定的系统性银行贷款 拨备率2.5%的新规,这个利空,已经被合理拿去了。

我们再考虑中国的历史不良贷款率的整体水平,历史数据是在1990年之前,大致10%左右,在2000年之前,大致是30%,在2005年之前,大致是 7%,2008年之后降到2%,现在是1%。于是,如果考虑均值回归的话,我们可以同样得出,现在的不良贷款率只是对之前大幅度不良贷款率的一个补偿,而 且,从全社会角度来看,不良贷款并没有造成资金的损失,无非是钱从银行转移到了非银行,所以长时间看,不应该是不良贷款的钱逐渐转回银行系统也是合理的。

小结论:第一,安全起见,应该按照银行的盈利水平下降20%来对银行估值,因为从利差,ROE,以及不良贷款率角度来看,银行现在都是历史最好的时期,如果按照这样来估值,那么势必会被银行的估值中枢下滑而影响一部分收益。
第二,从中性的角度看,目前的银行的长周期,并不是快要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第三,银行业的估值中枢应该在15PE左右,而现在的银行是5pe左右,考虑到银行的业绩下滑,是正常7PE,距离估值中枢,还有50%的距离。考虑到业绩15%的年均增长,现在的价位长期持有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因为我们已经解释了目前只是长周期刚刚开始的时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04

認清當前在大周期中的位置 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utk.html

 

經過兩三年的下跌,很多投資者已經感到疲憊不堪,現在市場依然在徘徊,但如果認清當前所處的位置,投資者應該感到越來越興奮。巴菲特說:「我認為對股市的 長期趨勢預測相當容易。格雷厄姆曾經告訴我們為什麼會如此:從短期來說股市是一台投票機,但從長期來說股市卻是一台稱重機。貪婪與恐懼這些心理因素或許在 投票時有很大作用,但在稱重時卻沒有什麼作用。」一年半載難以判斷,但未來幾年的總趨勢卻不難預測。

 

认清当前在大周期中的位置

 

    現在多數股票的估值毫無疑問處於歷史最低區間,即使還有波動,以幾年週期的眼光看,都是微不足道的。而大量好企業的估值隨著業績的增長,還以每年20、 30%的速度下降,站在三五年的角度看,很多股票出現數倍上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仔細想想,如果三年三倍或五年四倍還不能令人滿意嗎?再等三年又何妨。

    股市總是低估高估地輪迴,長期投資者要抓住的就是這種數倍的大機會,而不是蠅頭小利。數年後回頭看,也許會為自己當初每天計較幾個點的漲跌而感到可笑。股 票市場的輪迴週期不是一兩年,更不是幾個月,因此估值的修復會緩慢地推進,短期市場的演繹存在無數種可能性,但無論怎麼走,以年為單位衡量向上將會是大趨 勢。當然市場如何並不重要,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企業個體上。

 

梁軍儒201202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61

善用灘頭堡位置 把日企招進來

2012-03-26  TCW



三月十三日晚上,東元集團松江路 大樓,會長黃茂雄熱烈的談著日本對台灣的大投資潮,一邊告訴我們台灣應該抓住這一波機會,一邊指示秘書回文給日本規模最大且最有勢力的經濟工商業團體── 經團連。與日本人打交道超過五十年的黃茂雄,彷彿看到一個台灣前所未有的大躍升,而和台灣一起龍騰亞洲的對象,就是日本人。

對於黃茂雄來說,過去一年是個忙碌的「日本年」,這個留學日本八年,從馬達、空調到賣漢堡都與日本合作的黃茂雄,一年來從跟著政府到日本,扮演台灣的日本 招商大使、回台灣還要接見來自日本各地的參訪團,自己旗下跟日本摩斯漢堡合作的安心食品也上櫃了,還取得登陸中國的主導權。

黃茂雄親身見證了這一場日本企業全面出走的大投資潮,他說:「技術沒有絕對與永遠,就像是生魚片,越新鮮越好吃。」全世界都想要日本企業投資,台灣此刻必 須爭取日本人的投資,而且台日合作絕對是雙贏。

日本人正在想什麼?

其實日本投資潮早在二○○八年就出現了跡象。今年一月二十五日,日本財務省發表二○一一年貿易統計,這是一九八○年第二次石油危機之後,三十一年來首度出 現對外貿易逆差,金額達二兆五千億日圓。但《日本經濟新聞》等主流媒體相繼指出,這其實並非日本首次出現逆差;事實上,逆差早從○八年金融海嘯就已顯現, 現在只是更加嚴重而已。

二○一一年,日本投資台灣的件數是美國對台投資件數一.五倍,是大陸對台投資四‧三倍,究竟台灣對日本人產生什麼樣無可抗拒的吸引力?台灣又要如何散發魅 力,才能讓這個黃金組合擴大合作空間?

優勢:四個理由吸引日商來台

日本人渴望從台灣得到什麼利益?

一、賺錢!重新點燃日本總公司的成長動力。以前的日本是先專注國內市場,等國內市場飽和了,考慮海外拓展。但現在的日本,這層界線已然消失。現在的日本, 必須以海外的獲利回頭活絡國內,促進經濟再生。《日經Business》報導研究中小企業經營的福井縣立大學特聘教授中澤孝夫便認為,「中小企業到海外發 展三年,便能透過獲利的分配與技術指導金,帶動日本總公司的成長。」

此刻的日本需要一個能夠讓日本中小企業發展與成長的地方,但這些日本中小企業卻未必有國際化的能力。

黃茂雄說,其實談親日或談招商條件多好都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日本人來台灣投資,就是要讓日本人能夠獲利,」台灣絕對是最好的,甚至是可以加分的角色。 黃茂雄說,台灣過去五十多年的表現,就是實績。日商當年投資讓台灣經濟發展起來了,為台灣賺進了大量外匯。

二、出走!協助日本到全世界。曾經有一段非常長的時間,台灣對日本也維持大幅的逆差,關鍵就是大量原料、零件還是從日本進口,台灣還是做加工製造轉出口。 從共同獲利的觀點來看,台日雙方創造了一段長期且穩定的共存共榮關係。

簡單的說,日本中小企業要出走,台灣是一個能夠搭配日本廠商走向世界的國家。「日本有技術、工藝精神,台灣人懂得市場、成本與交期,雙方可以互利合作,」 黃茂雄說。

三、互補!台灣的彈性優勢能協助日本找到對的市場。經濟部次長黃重球用一張圖(見右圖)補充台灣與日本的互補性,黃重球說這是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跟他分享 的,這張圖的橫軸代表右邊個性與左邊群性,縱軸上方則是彈性,下方是紀律,日本人位於左下邊,是一個重視紀律與群體的民族,台灣剛好位於右上方,是一個有 彈性有個性的民族。也就是說,日本和台灣,雙方互補剛好是絕配。日本人的技術在台灣人的手裡,可以快速成為商品並找到市場。

四、中國!利用ECFA黃金十年進攻中國市場。台灣才二千三百萬人,能給日本人什麼?

對日本來說,台灣還有一個優勢:ECFA,這不單是代表台灣成為進軍中國的灘頭堡,對於國際投資者來說,ECFA簽署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代表兩岸關係 穩定。

黃茂雄說:「ECFA目前只有工具機受益,其他產業仍是無感,但對於世界各國來說,卻有一個很重要的效應,那就是台灣與中國關係改善了,而且台灣與中國的 交往打得火熱,兩岸緊張的疑慮消失,外商更能安心的投資台灣了!」兩岸同文同種,透過台灣進軍中國,「絕對不是多一道風險,而是多一個得利的助手與保 障,」絕對比日本人單打獨鬥好。

即使擁有以上四項優勢,台灣就會是日本人的首選?其實,張開雙手和台灣競爭的國家絕非等閒之輩。

競爭:中國、印度、印尼皆對手

日本人需要海外市場,透過海外投資,重建日本的商業模式,主要原因是日本本身也出現了一些質變。例如,日本高齡少子化而日益縮小的內需市場,只有再度以 「貿易立國」做為目標。日本企業選擇的,必定是未來能開發全球市場潛力的地區。過去擁有廉價勞工的中國、東南亞等生產據點,也逐步轉換成日本的販售據點。

例如日本第二大超商連鎖羅森(Lawson)便選擇重慶做為據點,原因除了看好急速成長的人民購買力之外,重慶海陸空的交通樞紐也是吸引Lawson進駐 的重要因素:鐵路十三天到德國、水路七天從長江進太平洋、從陸路到印度洋、航空進入歐洲。

亟需技術、know-how的印度,配上缺乏市場的日本,成為日本中小企業對外投資的基地,目的是為了在「海外出走潮」真正達到高峰之前,提早卡位。德里 城市圈內一千七百萬的人口,便吸引日商逐步進駐。就連從來沒有海外投資經驗的日本地方建商,也到印度去投石問路。

光是住友商事一間公司,在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代理販售、管理的海外工業用地,二○一○年達八十公頃,二○一一年更是成長到三倍的二百二十五公頃, 甚至出現「公寓工廠」(apartment factory),一個工廠裡有數間公司進駐。豐田通商則是投入四十億日圓,將從六月開始科技園區的營運,將所有地租借給日商,約有三十家廠商已經承租。

還有許多過去意想不到的區域,如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就有三井住友銀行、伊藤忠商事也投入一千二百多億日圓。味之素看好速食市場,IHI則看好基礎建設, 不約而同進駐土耳其伊斯坦堡。

這些都意味著台灣這場「搶人大戰」,必須拿出真本事。對日本來說,中國民間對日本並不友善,東南亞的時局並不安定,借台入中變成可選擇的最佳模式。而且台 灣還有一個東亞各國沒有的優點,黃茂雄說,台灣在三一一大地震捐款高居世界第一,對於日本來說,這是重新認識台灣的機會,「原來台灣人是不記仇的。」

這不是比捐款,而是台灣的善良與包容,舉例來說,日本時代的台灣總督府到了今天仍是總統府,沒有人認為那是殖民象徵就非要拆除不可;反之,韓國朝鮮總督府 早在一九九五年,被當時韓國總統金泳三以「清除日本統治時期象徵」拆除。

不記仇、主動幫助日本,三一一大地震讓台灣價值發揮到極致,因此日本東麗、JSR或古河電工在這次受訪中都告訴《商周》採訪團隊,投資台灣看得非常的長, 未來更希望能夠跟台商共同到大陸投資。

只是如同黃茂雄說的,再好的技術也有過期的時候,台灣要使出全力善用日本這個全球半導體、面板,甚至工具機、光學產業的關鍵技術,從日本投資元年開始,緊 抓住這個趨勢,創造台灣產業未來五年、十年的競爭力。

【延伸閱讀】這些世界No.1日企 有利台灣8大產業發展

精密機械:發那科速睦喜萬寶至馬達優志旺電機NMB*安川電機*星辰表HD*

石化:東麗*

汽車零配件:NTN普利司通愛信精機*

半導體:信越化學愛德萬測試

光學:奧林巴斯*

電子業:日本電產*村田製作所*

鋼鐵:住友金屬大同特殊鋼

自行車:Shimano*

註:*表示尚未在台投資該產業或合資工廠資料來源:各新聞網站 整理:吳和懋、萬年生、呂國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40

看清楚服飾股的週期位置

http://xueqiu.com/5395815496/22750253
2012年最後的日子,匹克體育終遭紅杉減持5400萬股,每股作價1.27港元,好倉由6.22%減至3.65%。這樣的結果基於匹克2012年前三季度關閉門店1067家。這不是個案,是行業的共性。2012年上半年,李寧關店952家,中國動向關店569家,安踏三個系列綜合減少了110家。

六年的追蹤,內地服飾股的週期性已非常明顯。這種週期性有企業自身高速粗放增長後的糾錯內因,也有內地經濟的週期性調整外因。二元將服飾股的週期分為四個階段,既上升、下降、墜落和崛起,循環反覆。

內地服飾股當下的加盟批發銷售業態,以兩個指標判斷企業所處的週期位置。一是加盟店,二是批發量。

上升期,新店下沉到五六線城市,訂貨會上批發量增加;

下降期,新店增長減慢,批發量環比滯漲;

墜落期,關店成為常態,批發量環比負增長;

崛起期,一二線有新增新店出現,批發量緩慢增長。


現在服飾股啥位置?

服飾企業成長的內外兩個維度,內為提高利潤率,無非提價或是降成本,外為渠道擴張或是平效增長。當廣闊的市場沒有鋪滿的時侯,沒有多少人會精細化。也有人說精細化意味著企業到了頂點,基本靠譜。

2004至2008年間,李寧的門店從2272間增加到5935間,收入從18.78億元增長到66.9億元,這是上升期;2009年至2010年繼續沖高,83.8億和94.8,但新增門店已減速,進入下降期;2011年至2012年,快速墜落。根據李寧公司發佈的變革計劃,其未來戰略調整主要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未來6-12個月,主要關注零售及渠道庫存清理;第二階段,改善集團供應鏈管理,改善產品上市和規劃模式;而第三階段著力改造業務模式,包括改善與渠道的利潤結構。

整體服飾行業進入墜落期三年左右,何時能夠走出?各公司運營能力的差異是主營,內地城鎮化和倍增計劃的外因可能加速復甦。從目前跟蹤的數據,2013年第三季度的批發量,可能有公司率先實現環比正增長,這將是下一輪行業復甦的領導者!

國內服飾公司必然在快速鋪設渠道後整理消化,這是成長的煩惱。隨著信息系統的完善,訂貨會模式也將同簡單批發模式升級。未來拼得應是企業供應鏈速度,誰的速度快誰就是王者。速度體現在一年四次的供貨會能否成為八次,十二次?速度體現在小批量多批次供貨減少庫存;速度體現在消費者流行到產品體現的反應。。。。當下信息系統建設比精細更重要。

從產業趨勢角度,不僅服飾股,類似批發業態的內地消費股表現相近。回到價值投資,這些企業尚不能穿越週期,護城河也窄的可憐,更談不上經濟特許權,但二元相信若大的服飾行業中應會跑出一匹符合價值投資理念的白馬,與時間做朋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44

當前位置:首頁>> 電子商務>>i黑馬:日均PV5400!紅星美凱龍做的哪門子電商?! i黑馬:日均PV5400!紅星美凱龍做的哪門子電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3931.html

《IT時報》報導,紅美商城業務除了團購外,主要還有「商城」版塊。商城為B2C模式,提供平台給商家在網上銷售商品。不過點開各個商品,銷量數據大多都為個位數,一些甚至為零,頗為慘淡。

「每天都有新品在加入,我們還在上產品,不能只有幾個好賣的產品」,無論是紅美的公關人員,還是紅美商城版塊的員工,都這樣解釋銷量不佳的原因。不過有消息稱,紅美去年下半年砸錢2億元但只銷售4萬元。紅美方面則稱,「賣幾個沙發就超過4萬了。」對此,一位知情人士說,「營收差不多就是4萬元,因為其網上商城所賣的大多都是小件標準品,沙發等非標產品很少而且光顧者也不多。」

同時從紅美目前訪問量來看,其「成績」並不好。Alexa數據顯示,紅美商城日均PV(頁面瀏覽量)為5400,而國美商城為8606400,蘇寧易購為3552000,差距懸殊。

滾滾裁員潮

伴隨業績而來的是紅美商城團購事業部的裁員,廣州站、湖南站等全國多個分站都命運多桀,「一些分站已經裁員完畢,一些還在協商。」某分站員工說道。此前有網絡媒體報導稱,「近400人的紅美團隊被迫大幅削減,目標可能是150人。」

一位員工向記者計算說,紅美團購事業部在全國20多個城市開設進行當地團購業務,一個分站10人標配,每個分站基本裁員一半,再加上總部裁員一部分人,上述報導的這個數字雖有所誇張,但數量仍然很大。

據業內人士分析,紅星美凱龍電商業務近半年內毫無起色的根本原因在於初期戰略定位的偏差,以致其線上線下業務割裂脫節,各自為戰。紅美商城上線初期並未以紅星美凱龍為依託,充分借用線下賣場資源,而是單獨開展以家居建材產品為主的B2C業務。但以目前電商市場而言,做獨立B2C的難度顯而易見,沒有足夠的流量支撐,供應商找不到入駐紅美商城的理由。

 「七嘴八舌」:為什麼這麼慘淡?

@van魔怔:看看宜家的業務吧,遍佈四十多個國家,但僅在10個國家開展電子商務,而且品類還很有限,一直謹慎觸電是基於宜家的進店「體驗式」與製造「衝動式」消費,以及物流的解決方案。觸電切不可盲目跟風!

@非可居品-王軍:家具電商絕不是要革傳統渠道的命,而是以紅星為代表的商業地產模式的傳統渠道效率低下,資源浪費巨大,工廠,經銷商苦不堪言,走到了頭。電商絕對不會摧毀價值,而是會改造傳統供應鏈體系。有先見的品牌,將借用先進的技術,數字化營銷等手段在這一輪浪潮中成功轉型,塑造出新的商業模式。

@諮詢老陳:最近碰見一位做實體母嬰產品的,做電商銷售的原因是大家都在做,所以理所當然也要做,討論了三個月急著上,我問了他們兩個問題,他們的電商渠道是用來消滅自己實體渠道的?還是拓展新渠道的?回答:無解。我給他們的建議是先把電商的事情停下來想清楚了再談電商的事。

@河東獅1984:傳統企業轉型電商必須發揮出既有優勢,O2O或者假O2O都行,否則怎麼跟純電商競爭?聽說居然之家也要上電商項目了,引以為戒!

@披著狼皮的漏網之魚:第一,紅星美凱龍本來就是做線下的,線下和線上模式差別非常大,不懂裡面的東西,沿用線下思維是沒戲的。第二電商本來就是個燒錢的行業這塊行業蛋糕本來就已經被幾個瓜分掉了,想擠進去,特別是去年行業一大洗牌,沒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早晚也會被淘汰掉的。

@V_Shaw:投2億,交易4萬,才有動作,這反應太遲鈍了點。還真沒聽說過他們的電商品牌,顯然在品牌推廣上存在嚴重問題。與賣房子一樣,賣家具和家飾,要考慮顧客體驗,這就是樣板房和家具賣場的作用。如果不考慮線上線下的整合,投入再多也惘然。在收入模式上也應有所創新。建議解剖易居電商,而不是改名新易居。

質疑

@電子商務觀察員魯振旺:我跟紅星美凱龍的高管溝通了,一共三百來人,也就半年多,系統開發主要是自己的人馬,幾乎沒有推廣,怎麼會花掉2億呢?

@訊聯王萌:純屬瞎扯蛋,現在這些所謂的自媒體一邊在鄙視主流媒體的欲蓋彌彰,一邊自己又在捕風捉影、空穴來風。這次換血據我瞭解屬於正常的人員調整,不存在清盤一說,僅商城團購頻道就帶來了數百萬的GMV,4W?腳趾頭想出來的?,更名是真事,和網站定位有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092

當前位置:首頁>> 電子商務>>《經濟學人》封面:阿里巴巴,世界最大的事情 《經濟學人》封面:阿里巴巴,世界最大的事情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5741.html

時間回到1999年,那時戴珊整晚都在馬云的家裡收發郵件,回答來自美國買家的問題,但是沒有人知道這是一個來自中國的小姑娘。戴珊是阿里巴巴18個創始人之一。雖然當時由教師馬云創辦貿易信息網站阿里巴巴剛剛起步,這家網站已經將一些中國的小生產企業和潛在的買家連接起來,戴珊服務的這些海外買家也在其中。這間公司的員工都是馬云的朋友和學生,每個月領550元的微薄薪水。

但那時的馬云已經有了很大的夢想。早在1999年,他就說:「美國人擅長硬件和系統,但是在信息和軟件上面,我們的腦子跟他們的一樣靈光。有一天雅虎的股票會跌,eBay的股票會漲。或許等eBay的股票漲了,阿里巴巴的股票也會漲。」

图片1
從那以後,阿里巴巴漸漸開始引領中國的互聯網零售。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阿里巴巴從最早的B2B業務進入到讓企業直接向消費者進行銷售的B2C業務(比如天貓)以及會員個人之間的交易的C2C業務(淘寶網)。去年,淘寶網和天貓實現了11,000億的交易額,高於亞馬遜和eBay交易量總和。
图片2
這家在馬云的舊公寓裡創立起來的公司目前有24,000名員工,總部位於杭州。戴珊目前是阿里巴巴集團副CPO。幾年前阿里巴巴開始盈利。截止2012年9月30日財政年度,阿里巴巴的利潤達到4億8千5百萬美元,總收入為41億美元。

在最近期的一次重組中,阿里巴巴將旗下業務拆分成25個事業部。今年5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新CEO陸兆禧將正式上任,馬云將繼續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

市場規則

與1999年相比,有一點沒有變:阿里巴巴集團仍未上市。但是這一狀態將不會持續太久。外界將25個事業部的重組認為是為IPO做準備,集團的大部分業務將通過此次IPO上市。與雅虎的股票回購交易意味著如果IPO可以儘早進行,阿里巴巴就可以盡快買回雅虎手中剩餘的股權,從而結束這段風雨飄搖的關係。雖然最終的時間表仍然未知,但當被問到IPO時,馬云說:「我們準備好了。」

分析師預測阿里巴巴IPO時的價值將在550億美元和1200億美元之間。騰訊目前的市值是620億美元,比Facebook略低。科技諮詢公司Marbridge的Mark Natkin表示,阿里巴巴將輕鬆超過騰訊,因為「他們的業務在中國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雖然估值的上限意味著阿里巴巴的市盈率非常高,但是如果投資者認為公司仍具有高成長性,這一高市盈率對他們來說就是合理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亞馬遜就是一家類似的公司。雖然亞馬遜的市值高達1170億美元,但公司仍未盈利。況且,阿里巴巴還將為那些垂涎中國蒸蒸日上的互聯網經濟的投資者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投資平台。

當然也有一些警示。阿里巴巴集團的B2B業務於2007年在香港上市,但是最終被私有化。Facebook的IPO也在提醒人們提高對互聯網股票的警惕。但是很多人認為,阿里巴巴將會不同。「阿里巴巴IPO會比Facebook大很多。」中國互聯網資深觀察人士Bill Bishop說。馬云也同意這一說法。雖然他只說阿里巴巴IPO將會「非常非常大」,但當被問到Facebook時,他忍俊不禁:「我們的收入和利潤會為自己說話。」(Facebook2012年最後1個季度的收入是16億美元。)

國際諮詢公司麥肯錫的高級合夥人Gordon Orr認為一個健康的IPO估值僅僅只是一個開始。他說如果阿里巴巴可以保持目前的市場領導地位,並且強力進入金融、供應鏈管理以及其他服務領域,「阿里巴巴將在5年內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之一,阿里巴巴旗下平台上的年交易額將有望超過1萬億美元。」

這些是通過阿里巴巴平台達成交易的金額而不是阿里巴巴的銷售額。智庫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最新報告發現,在美國,消費者在獨立的自營零售商上的購物金額佔到在線零售總額的76%。但是在中國這裡比例只有10%。剩下的90%是通過讓買賣雙方自由交易的在線集市完成。阿里巴巴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的這個規模離不開馬云最早的兩個洞察。

第一,中國人精打細算。因此,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基礎服務對買賣雙方免費開放,公司從在線廣告和其他增值服務中掙錢,比如網店裝修等。淘寶網上超過600萬的賣家構成一個熙熙攘攘的虛擬空間。很多賣家認為花錢把自己的店舖弄得好看些,投一些在線廣告可以幫助他們脫穎而出。

第二, 很多中國人不願意相信陌生人。所以,阿里巴巴推出工具來促進買賣雙方的信任。比如通過第三方認證機構對賣家進行驗證。賣家需支付驗證的費用。另外一個就是支付寶。與PayPal不同,買家先將錢付給支付寶,由支付寶進行保管。賣家也因此相信他們將最終收到貨款。支付寶處理的交易中有一半來自於阿里巴巴的平台。非阿里巴巴的業務部分增長迅速。

阿里巴巴的市場領導地位為其帶來了優勢。在西方,消費者通常是通過Google搜索商品,然後通過一個鏈接,通常情況下是廣告連接,進入到零售商的網站,或者是亞馬遜。這些廣告是Google的收入來源。在中國,淘寶的規模意味著它完全可以對搜索引擎比如Google和百度進行屏蔽。淘寶能這麼做的原因是消費者多半最終還是會到淘寶上來。這樣一來,淘寶上的廣告價值就更高,也搶走了搜索引擎很大一塊收入。

這只是集市模式比自營模式好的一個原因。買家越多,賣家就會越多。賣家多了,就會有更多的買家來買,不管是全在線的噹噹和京東還是擁有線下實體店的蘇寧和國美,淘寶的模式讓國外和國內的競爭對手感到頭疼。

網絡女裝品牌7格格的聯合創始人在開網店前曾經嘗試開過實體店,但是沒有成功。之後,他們在阿里巴巴的平台上開店,且取得了成功。公司曾一天花10萬元投放廣告,配合競價排名以及特別的推廣活動。去年,7格格的銷售額超過了3.5億人民幣。

消費洪流

國際品牌,如阿迪達斯、三星等仍持續在天貓上進行投入。有的品牌將天貓作為中國的獨家網絡銷售渠道,其他的則同時擁有自己的網站和天貓店舖。迪斯尼的Günther Hake表示,迪斯尼對於在天貓上投放廣告和銷售商品的結果很滿意。迪斯尼在上海的主題公園將在兩年內開園,他預計商品銷量將增加10倍。類似的現象將在天貓持續上演。

當然阿里巴巴也未必都能得償所願。騰訊成立了單獨的電子商務業務。騰訊拍拍是淘寶網的直接競爭對手,而最近收購的易迅網則與天貓成為競爭對手。Marbridge的Natkin認為,騰訊是阿里巴巴潛在的競爭對手,因為騰訊的其他業務,如遊戲,會對電商業務提供很好的資金支持。阿里巴巴或許需要進行更多的投資來維持市場領導地位。這也許也解釋了阿里巴巴為什麼要融資80億美元。阿里巴巴集團CFO蔡崇信稱,大部分的借款會用來以更好的條件償還之前的債務,剩下的大約30億美元將用於收購。

图片3
要說公司的前景怎麼樣?他們的前景很好,一定程度上僅僅是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根據麥肯錫的報告顯示,從2003年起,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每年以120%的速度增長。並且,今年中國的網絡零售額將會超過美國,達到2830億美金,約佔零售消費品總額的7%(摩根士丹利數據,見表三)。中國的網購人數正在迅速飆升,三年內翻了一番多。並且,依然有很大的增長空間。2012年中國的網絡滲透率是43%,遠低於經濟發達國家的70%或更高。同時,中國網民中的網購消費者比例也低於其他國家。

麥肯錫預測,隨著更多的非網購互聯網用戶開始在線購物,以及更多的中國非互聯網用戶開始使用網絡,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將在2020年達到4200億至6500億之間。馬云說,中國線下零售業的不發達將導致中國的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比在發達國家更快,走得更遠;他說,在發達國家,電子商務只是「甜品」,而在中國,它是主菜。尤其是在一些小城市,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已經超越了當地的商場所能提供的貨品。

中國經濟增長性質的改變,給阿里巴巴提供了新的可能。劍橋大學Judge商學院的Peter Williamson認為,阿里巴巴最初的B2B業務平台之所以能蓬勃發展的原因,是平台幫賣家和買家解決了信息缺乏及搜索成本高的關鍵性問題,這個完美的定位,使得阿里巴巴從中國融入全球經濟的第一次浪潮中獲得收益。現在,阿里巴巴已經為進入下一次浪潮做好了準備。「中國消費者的崛起、中國遊客、走向世界的中國企業等等,這些都將提供很多新的機會」他說。

但是,阿里巴巴還打算做更多,而不是僅僅隨波於中國經濟的增長。公司的戰略之一,就是利用在電子商務中積累的數據擴展至新的領域。「我們有世界上最好的使用數據的心態」阿里巴巴首席技術官王堅說。阿里巴巴首席戰略官曾鳴指出,在金融領域,數據可以給公司帶來很多優勢。

三年前,阿里巴巴開始以平台上積累的交易數據為依據,為網商提供小額貸款(平均貸款額為8000美金)。蔡崇信稱,2012年公司的累計貸款額為6億美金,到2013年底,累計貸款額將達到20億美金;不良貸款率低於2%。他指出「我們的主要貸款對象,是那些大銀行完全不會考慮的企業」。公司也在將貸款轉化為產品出售給投資者。公司的金融業務種類也在不斷擴大,為個人提供貸款、擴展至保險業務,比如前不久宣佈的,與騰訊和平安保險成立合資公司。

另一個增長的機會,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手機的銷售額從2010年的20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12年的530億元,佔電子商務消費總額的4%左右。一家致力於服務這個市場的企業,很可能會成為這個市場的強有力的競爭者。馬云最近調集了一大批工程師轉公司的移動部門。王堅說,「移動是一個新的遊戲,我們還沒有什麼優勢」,但他認為估計別人也還沒有。

走出國門,有機會也有風險。但阿里巴巴毫不掩飾他們走向世界的願望。但那些能讓他們在中國取得成功的因素,未必走出去也好用。比如說,支付寶,在銀行和信貸服務更加完善的國家,可能就沒有什麼優勢了。這種沒有倉庫及其他有形資產的平台式公司,還沒能在除了中國的海外市場,證明自己的模式是一個成功的模式。

其最有前途的海外市場,將是低信任度、銀行業不發達的新興經濟體的市場—比如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中國先驅企業,如電信業巨頭華為,開拓過的國外市場。在這些國家,做一個零售平台,而不是做一個零售商,可能更加成功;但這也不是確定的事。並且,在中國以外,還有類似於亞馬遜、eBay這種強勁的競爭對手。

這些競爭對手所擁有的一個優勢,就是他們提供的商品的可靠性。當然,這不全是阿里巴巴的問題,中國是有製造和銷售假貨的歷史的,淘寶上的賣家們也不例外。

直到去年底,淘寶才從美國政府的「惡名市場」名單中摘除。這也反應了阿里巴巴在打擊假貨上做出的努力,包括跟跨國公司的合作,以及跟美國電影協會的合作。但一些通過天貓銷售自己商品的西方品牌還抱怨,在淘寶上銷售假貨仍然太容易了。比如,能很快的在淘寶上搜索到僅賣12美金的Manolo Blahniks。麥肯錫的Orr講述了一個中國的製鞋商,通過淘寶和天貓上的多家店,與那些販賣未經授權或者假冒的貨品的賣家競爭,而很多賣家又都是在該製造商的供應鏈內進行採購。 「淘寶還沒能改變在中國的買賣假冒偽劣的傳統」 他說,如果想成為全球性的具體,她必須做更多的「清潔」工作。

除了要解決老問題,還有新的難題要克服:高層的權力分享。馬云並沒有離開公司,他將留任董事局主席一職。但是從集團CEO的崗位上退下來顯然會有改變一些事情。微軟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Bill Gates當年作出類似的決定時,微軟已經是一家成功的全球大公司和上市企業。在中國以外瞭解阿里巴巴的人還不多,就算知道的人最關心的也是這位充滿活力的創始人。

這一變化其實一早就已經在阿里巴巴的計劃之中。在三年前一次鮮為人知的討論中,阿里巴巴將公司的最高管理層制變為合夥人制的結構。蔡崇信說這一決定就是為了確保最高管理層的持續性和順利交接。當被問到這樣的合夥制在公司上市之後是否還會持續時,蔡崇信很快舉了高盛的例子。作為一家上市投資銀行,高盛保持了一套緊密的合夥制結構。博思艾倫諮詢公司的Edward Tse認為這樣的合夥制(博思艾倫也是合夥制公司)無法依賴規章制度和自上而下的管理進行快速決策。對於價值觀的共識尤為重要。

改變中國,改變世界

阿里巴巴將企業文化看的很重。對於包括誠信和團隊合作在內的價值觀的考核佔到了業績考核的50%。馬云將花1/3的時間管理企業文化建設。作為少數備受尊重的中國企業家之一,馬云將價值觀推廣到企業之外。他認為阿里巴巴要改善人類的生活,要比Google 的「不作惡」更進一步,是「做好事」。 2年前,當阿里巴巴發現個別銷售人員有欺詐行為時,B2B 的CEO 和COO為此引咎辭職。

阿里巴巴有望繼續成長。就算不成長,阿里巴巴建立起來的關於建立信任、促進經濟向消費轉型、以及推動零售產業整體效率的影響將一直持續下去,直到惠及整個中國。任何公司如果能夠超越阿里巴巴,那是因為它在一基礎上繼續發展,而不是去顛覆。這也是為什麼哈佛大學中國商業專家William Kirby稱阿里巴巴為一家具有變革性的公司——「一家對中國經濟貢獻比大多數國有企業都要多的民營企業。」

附文:

阿里巴巴現象

如果各項政策放手支持阿里巴巴發展,這個中國電子商務巨頭將會創造巨大財富。

中國在逐步向世界最大經濟體邁進的同時,也在超越另外一個里程碑。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正在趕超美國,而在這個市場中佔有主導地位的公司就是阿里巴巴集團,根據若干衡量標準,它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

去年,阿里巴巴旗下兩個平台的總交易額突破人民幣1.1萬億人民幣(1,700億美元),超過eBay和亞馬遜兩家公司的交易總額。阿里巴巴將有望成為全世界第一家一年可處理1萬億美元交易的電子商務公司(請參閱此文)。儘管已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績,許多中國以外的人們對這個巨擎的崛起仍鮮有耳聞。

這一切將發生改變。阿里巴巴的創始人、曾是英文老師的馬云,在不久前宣佈於今年五月將CEO一職交棒給一位值得信賴的員工陸兆禧。

雖然沒有明確的時間表,但我們依然期待這家公司會在不久之後公佈首次公開招股的細節,這將是繼上一年Facebook上市之後最受關注的IPO計劃,說不定規模更大。Facebook上市時的估值為1,040億美元(之後其市值一路下滑到630億美元),而對阿里巴巴的估值預計介於550億美元至1,200億美元上下。

這個IPO計劃將會讓全世界都注意到阿里巴巴的驚人崛起,當然,還有其他的原因足以讓你密切關注這家公司。其中一點就是公司未來的增長潛力,如果阿里巴巴可以避免發生Facebook那樣的慘劇,幾年之後,它便將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之一(傲居全球榜首的蘋果現估值約為4,200億美元,而2009年時卻僅為900億美元)。另外一個原因是,隨著阿里巴巴不斷擴張進入新的市場,它絕對具有改變中國的能力.

揚子江的鱷魚

迄今為止,阿里巴巴的故事算是較為讓人耳目一新的,同時也讓我們對如何在中國獲得競爭優勢這一點有很清晰的認識。馬先生曾說過,「eBay是海裡的一條鯊魚,可我是揚子江裡的鱷魚。如果我們在海裡交戰,我會輸,但如果我們在江裡對峙,我穩贏。」這位為人熟知的揚子江裡的鱷魚,在1999年創立了以B2B業務為主的公司Alibaba.com,為中國的製造商和海外買家搭建了溝通的橋樑。阿里巴巴成立的另一家公司,淘寶,是與eBay類似的C2C網站,擁有近10億件商品,已成為全球瀏覽量最高的20大網站之一。天貓,阿里巴巴旗下較為年輕的一家B2C網站(類似亞馬遜),讓中國的中產消費者可以買到全球各大品牌,比如迪斯尼和Levi's等。

阿里巴巴還可以成長的更快。在2020年之前,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預計會超過美國、英國、日本、德國和法國市場規模的總和。儘管並不是要挑戰亞馬遜州美國的地位,但阿里巴巴正憑藉幫助海外華人購物和開始新興市場來逐步拓展國際市場。支付寶,則在拓展海外市場方面功不可沒,這個網上支付系統是以第三方擔保交易為基礎(即買家對商品滿意之後,款項才會由支付寶轉給賣家)。在法治相對薄弱的社會,這種支付方式能夠有效地建立信任。

阿里巴巴尚未完全利用的資源恐怕要數客戶數據了。在中國,阿里巴巴旗下平台所產生的快遞包裹量佔到全國總量的60%以上。這家公司比任何人都更清楚中國中產階級以及數百萬中國商家的消費習慣和信譽。阿里金融已然是一個規模較大的小微信貸公司,而且現在正計劃將借貸範圍由微小企業擴大至普通消費者。實際上,它正在用一些細小的改革來推進中國金融政策在面對小微企業時的靈活度。中國的大型國有銀行習慣於將低成本的資金貸給國有企業,而忽略了其他有需要的人。阿里金融還將保險產品引入他的平台,這樣的創新之舉時有發生

因此,阿里巴巴是現實主義政策的最佳實踐者,這家業務廣泛的私有企業比中國的國有企業更有效率。阿里巴巴旗下的平台集中了600多萬賣家,而它所有的努力,都極大地推動了效率低下的零售及物流產業的生產力。此外,跟其他公司相比,阿里巴巴更多地促進了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由投資驅動型轉變為消費推動型。

無限風光在險峰

整體看來,風光無限好,但即便是這只揚子江裡的鱷魚,也有可能碰到無法避免的風險,有三件事情或許會讓阿里巴巴偏離軌道。

最明顯的一點是有可能因成功得意忘形而導致失敗。要效仿一位退位的、有著奪目光環的創始人CEO,絕非易事。根據中國不高的水準來看,阿里巴巴在企業管理方面做出了不錯的成績,但仍然需要更加透明。在成為上市公司之後,阿里巴巴必須要面對這類事情,對產品也是一樣,需要有透明度。就中國的標準而言,阿里巴巴在打假方面已付出了很多努力,最近美國政府也對淘寶這方面的工作和貢獻公開表示讚許。但是,淘寶上還是有一些假冒商品。在中國,製造假貨是一個存在了20多年的社會現象,但淘寶必須更加努力。

除了公司管理之外,還有第二個風險,那就是外國政府將可能壓制阿里巴巴。海外各界常帶著懷疑的目光審視中國公司的行蹤:對資源渴望的國有企業在非洲已遭受打擊(請參閱此文);在北美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因財務醜聞而被懲罰;而中國的電信巨頭華為,則被美國國會議員視為敵人。如果阿里巴巴也陷入類似的境況,結局會很悲哀,不過阿里巴巴與中國政府的關係並不算密切。

最後,阿里巴巴未來面對的最大威脅是國內市場。與亞馬遜和eBay一樣,阿里巴巴需受到反壟斷機構的監管,但中國的政策的不斷變化也會讓企業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沒有一個正當的理由就無端折斷翅膀的話,這會是個錯誤的決定。阿里巴巴有潛力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並正在塑造一個更好的中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89

當前位置:首頁>> 行業>>張華容——萬達商業地產帝國背後的女人,她離開了王建林 張華容——萬達商業地產帝國背後的女人,她離開了王建林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333.html

據說她原來只是銅鑼灣集團的小秘書,後來卻參與操盤過66個萬達廣場中的43個,當紅星美凱龍的大老闆想在城市綜合體發力,愣是將她從王健林那裡撬過來,並且在4月26日砸1000萬元在人民大會堂給她開了場盛大的發布會,她就是張華榮。她是怎樣一個女人?

萬達廣場,在很多城市那是地標性的建築,看到它就知道周邊是購物、娛樂和享受的中心,以它為樣板的城市綜合體被認為是新總理城鎮化大局中最大的「商業機會」。

截止到2012年,全國有66座萬達廣場、38家五星級酒店、6000塊電影銀幕、57家百貨店、63家量販KTV。正是靠著萬達廣場為核心的資產,王建林締造了年收入1417億元,淨利潤超過100億元的萬達帝國。

鮮為人知的是,這個帝國之所以能成就今天的版圖,離不開背後的功臣之一——張華榮。

據搜鋪網的報導,張華榮最早發跡於深圳。

1999年,張華容進入深圳天虹商場工作,從基層做起。2004年,張華容進入深圳銅鑼灣集團——有人在論壇裡吐槽,說張最早是銅鑼灣集團老闆秘書出身。銅鑼灣的老闆陳智被譽為「中國shopping mall之父」,他率先在國內傳播SHOPPING MALL(美式購物中心)理念,2005年以後,其創立的C MALL 銅鑼灣品牌在中國的影響力日漸加大。張華容在銅鑼灣的兩年時間裡,負責招商、戰略聯盟管理以及全國大型招商會等工作,繼續深入學習、儲備商業地產的相關知識,掌握了管理方面的經驗。

2005年,一個企業合作的機會,張華容接觸到了萬達集團的兩個商業項目,即現在知名的上海五角場萬達廣場和寧波鄞州萬達廣場,並於2006年正式加入萬達集團。

那時候萬達的商業地產業務並不好做,很多人認為萬達是倒賣商舖的,不相信萬達可以做好商業。董事長王健林也曾經坦言,萬達一開始不懂商業、不懂地產,一路摸索著前進。當時的開發團隊不懂招商,對基本的商業房產技術要求也是模棱兩可。張華容的到來,為招商團隊注入了新的活力。

張華榮首先操盤的是寧波鄞州萬達廣場。她清楚地記得,在操盤鄞州萬達廣場時,項目周邊是一片荒地,她的日常伙食就在沙縣小吃和方便麵中解決,「吃到後來一聞到方便麵的味道就想吐」。現在,寧波鄞州萬達廣場已經成為寧波市的一大商業中心。

當時與寧波鄞州萬達廣場同期籌建的還有上海五角場萬達廣場。就這樣,張華容上海、寧波兩頭跑,直至2006年的12月22日、23日,兩大項目相繼順利開業。

在萬達,截止到2012年她離開,張華容參與項目規劃設計、招商運營等事務,從她手上開出了43個萬達廣場——佔了66個萬達廣場的65%。她最高曾任職萬達常務副總。

2012年8月,張華榮加盟紅星商業,任職執行總裁、副董事長,負責整個商業地產運作,參與土地獲取、前期開發、規劃設計、後期招商運營以及自有的商業品牌投資。紅星商業的團隊高管團隊構成,過半數來自萬達,剩下一部分來自房地產公司。紅星美凱龍的大老闆車建新說,他們用於購物中心建設和運營的資金,50%-80%來自賣房子和家具廣場賺的錢。

4月26日,車建新北京在人民大會堂開了一個紅星商業品牌的新聞發佈會,據說整場活動的費用將近1000萬。紅星商業是紅星地產的商業版塊,主打品牌是愛琴海購物中心,第一個愛琴海今年8月開業,位置在北京北三環百盛太陽宮店旁邊。已經開業的一百多家紅星美凱龍有將近一半要被改造成購物中心,這一百多家紅星美凱龍有將近一半是自持物業。

看來紅星美凱龍也也要大賭城市綜合體了。其實不只紅星美凱龍,蘇寧、頤高等3W渠道商也在謀劃城市綜合體的生意。誰將成為第二個萬達值得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77

由中國平安的發展史以及股東回報史來看合理估值中樞位置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http://xueqiu.com/5545011370/24141309
1987年,招商局投資大約4億元,在蛇口創辦了招商銀行,次年,又與工商銀行投資4500萬元,創立平安保險。

2012年招商銀行股東權益2004億,是初始投資的501倍;中國平安內含價值2859億,是初始投資的6353倍。很多人只根據最近的股價漲幅來論英雄,而我一直以最簡單長久的方法評估,確實,我認為平安為至今中國大陸內地最優秀的金融類企業,然而,從輿論來講,招商銀行一直被奉為標竿,雖然它在上個世紀末不良率也曾經上漲至12%,最近十年在在老馬的帶領下打出了零售銀行的稱號,而平安卻屢遭質疑中快速奔跑,由此,偏見可見一斑。

一級市場歷來股東回報:

1、招商局集團

1988年投資2000多萬元與工商銀行發起設立平安保險,後又陸續增資,2002年將所持股份以20億元的價格轉讓,據說回報是投資額的10倍。

2、高盛和摩根士丹利

1994年6月,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各投資3500萬美元參股平安保險(6倍PB),2005年5月,以10.39億美元轉讓給匯豐,11年回報14.8倍。

3、林立

2003年,林立的立業公司以5.93元(此價格為2002年淨資產4.73元的1.25倍)的價格獲得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出售的8800萬股平安股權,估計總轉讓款為5億元左右,2003年12月,平安10轉10後,立業的股份變更為1.76億股,今天這部分股權總價值88.7億元(以2013年平安收市價36計,下同),10年回報12.7倍。

4、匯豐

2002年10月,匯豐以6億美元(約人民幣50億元)認購平安2.46億股,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入股價大約為20.3元。此後,平安經歷10送10後股本擴張,平安香港上市前成本約為每股10港元左右,股份變更為4.92億股。今天總價值301億元(以2009年8月17日香港收市價61.2港元計,下同),10年5.5倍。

2004年6月,平安香港上市,匯豐又集資12億港元增持平安股權至9.9%,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增持價即平安發行價10.33港元,相當於2.7倍EV,3.9倍PB。5年回報5.9倍。

2005年6月,匯豐又以84.01億港元,增持平安已發行股本9.91%,總持股增加到19.9%。增持價格13.2港元,較當日二級市場溢價9%,相當於2.3倍EV,3倍PB。4年回報4.6倍。

5、源信行

2003年,招商局將持有的14.3%的平安股權轉讓給寶華投資和源信行,3.53億股中1.9億為源信行所得,1.63億為寶華投資所得,轉讓總價款據說為20億,平均每股5.66元(1.2倍PB),10送10後源信行股權增至3.8億股,今天價值140億,6年回報13倍。

6、新豪時

新豪時和景傲為職工和管理層持股,二者由來頗為複雜。1996年,平安內部職工持股更改為新豪時公司。總股本2.05億股,持有3.896億股中國平安和其他金融資產(1.782億股平安證券以及多項投資)。一股新豪時等於1.9股中國平安和0.87股平安證券。當時,新豪時的交易價格是1.76元。不計平安證券,新豪時今天持有平安市值144億元,16年回報40倍。

2006年2月,馬明哲在平安金融學院講話時表示,平安為國內股東創造的資本回報率達到了35倍。當時,平安在香港的股價為17.8港元,由此推算,平安的原始成本為每股0.51元左右。我們不知道他指的是職工股,還是原創時的股東。時至今日,這一回報數字再次改寫,21年100倍回報。以市場瘋狂時平安的148.43元為基準,回報則是290倍。如果按照我個人認為合理的估值中樞3倍EV的話,目前合理價位應該在120元左右,回報相當與07年瘋狂時。

這不禁令人想起平安的同城且同齡兄弟萬科來,萬科自1991年A股上市以來,回饋投資者的回報超過50倍。慧眼識珠的劉元生更是諧萬科共抒傳奇,400萬變成14.9億(2009年9月4日收市價11.17元),締造了21年370倍的佳話和神話。

很多人期望1倍淨資產買入中國平安,從上述的歷史來看,一級市場的最低買入價格為1.2倍PB,股價趨勢下,每個人都在蒙小概率事件,雖然很可能蒙對,但長期看,你的收益率也必將慘目忍睹!

二級市場:

04年在香港上市初為2倍EV,如今不到一倍EV,但是回報率依然為接近6倍左右;

而A股為何回報率低,實在是因為A股發行價溢價太高的原因,這完全怪A股自己傻,喜好新股,07年40元的股價對應的是4.4倍EV,6倍PB,你買怎能不虧?更別說150元7倍EV了,人壽當時是10倍EV。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7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