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管資本」VS「管人管事管資產」 200萬億國資改革誰主沉浮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2558

中國巨額國資的改革誰來主導,走向如何,萬眾矚目。

2014年7月15日,國資委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在其所監管的中央企業開展「四項改革」試點工作:包括在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開展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在中國醫藥集團、中國建築材料集團開展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以及在其他數家公司開展董事會和紀檢工作試點。

在人們期待國資改革總體方案出台的當下,這次發佈會多少顯得有些讓人意外。

一是它由國資委單獨召開,而非多部委聯合召開;其次,國資委宣稱此次試點在其管轄的幾家央企中進行,外界並不清楚這次試點是否會左右國資改革的總體方向。

國資改革被視為新一屆政府推動的經濟改革領域最重要而敏感的一環。但現在,對於中國巨額國資究竟應該怎麼改,出現了微妙的分歧。

財政部屬意淡馬錫模式

這一設想與現行體制安排的最大不同,是國資委淡出出資人代表職責,由若干新組建或改組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行使出資人職責,國資委只做專業監管者。

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國資委其實一直處在相對沉默的狀態之中。直到2014年2月,副主任黃淑和在《求是》雜誌上撰文表示正抓緊研究深化國企改革意見。

與此同時,財政部多有舉動。

2013年11月14日至21日,財政部企業司司長率團考察了新加坡淡馬錫、以色列財政部國有企業局。在隨後的報告中,財政部企業司認為,兩國的經驗對我國深化國企改革有著重要啟示,「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必須加快轉變職能,由現行『管人、管事、管資產』的多重身份轉變為專業監管者,由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研究制定國有資本存量管理、動態調整規劃、收益收繳和支出管理、財務管理及防範內部人控制等方面的政策法規,履行公共管理職責」。

報告也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將現有特大型中央企業集團近120家(其中國資委直接管理的113家)分為一般競爭類企業集團和公共保障、戰略性、國家安全類企業集團。組建或改組成立若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行使國有資本出資人職責,依法行使對出資企業的股東權利。

淡馬錫模式在中國成名已久。淡馬錫公司由新加坡財政部全資擁有並負責監管,財政部主要通過推薦公務員任職,行使高級管理人員任免以及審核財務報表等監管職責。淡馬錫最高權力機構是董事會,新加坡政府不干預淡馬錫在營運或商業上的各種決策。

在財政部之外,淡馬錫模式也被很多官員學者看作三中全會所提「管資本」的典型樣本。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和中央財辦主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鶴擔綱撰寫的「383改革方案」中也提出,國資改革要參照新加坡淡馬錫資產管理公司模式,建立和完善出資人制度和職業經理人制度。

國資委首任主任李榮融也曾對淡馬錫模式頗為認可,2003年他上任之初就親自率隊赴新加坡考察,回國之後多次強調要向淡馬錫學習,還曾在寶鋼等7家央企試行外部董事制度以及決策權(董事會)和經營權(總經理)的分離。

在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一份今年3月發出的《財政部關於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財政部也提出,以管資本為主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由國有投資運營公司履行出資人代表職能,以股東身份從事國有資本投資運作,制定並實施財務規劃與發展戰略。投資運營公司主要從事資本投資運營,不直接干預實體企業的經營活動,「破除行政化管理等各種體制機制弊端」。

在財政部企業司的設想方案中,將來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主要負責人均屬中管幹部,由中組部管理,中央任免;國資預算政策、預算編制和預算信息的公開由財政部負責並報國務院和人大審批,戰略性、安全性、公共保障類政策及發展戰略由發改委和工信部制定並報國務院和人大審批。財政部、發改委、工信部等公共管理部門應當按照「一企一策」原則研究制定各投資運營公司的經營目標、考核辦法等,國資委根據「一企一策」的要求對若干家國有投資運營公司進行監督。

這一設想方案與現行體制安排的最大不同,是國資委淡出出資人代表職責,由若干新組建或改組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行使出資人職責,國資委只做專業監管者。

如果淡馬錫模式成為國資改革的方向,無疑財政部將在改革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2014年7月15日,國資委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在其所監管的中央企業開展「四項改革」試點工作。 (CFP/圖)

新匯金與老國資委

「國資委不參與分紅,匯金參與分紅;國資委不派出董事,匯金派出董事。」「匯金是近股東,國資委是遠股東」。

在中國,最接近淡馬錫模式的是金融國資的「匯金模式」。

2003年12月國務院批准設立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動用外匯儲備註資金融企業,代表國家行使對重點金融企業的出資人權責。十年間匯金公司挽救了危機重重的中國國有銀行業,使金融資產保持高速增長,至今掌控了金融資產的半壁江山。

曾任匯金公司董事長的現任財政部長樓繼偉2013年對「匯金模式」的定義是,匯金公司探索形成的一種市場化的國有金融資產管理模式,即根據國家授權,遵循市場化方式,積極履行國家注資改制平台和國有金融資產出資人代表兩大職責。重要特徵之一是始終堅持市場化的履職行權方式,「只做股東,不做婆婆,沒有任何行政審批色彩」。

「既做股東又做婆婆」,正是多年來外界對集出資人與監管者兩種角色於一身的國資委最常見的批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魏加寧有過很形象的比喻:你是出資人,又是監管人,自己監管自己?

曾有人將匯金公司稱為「金融國資委」,但匯金公司與國資委的區別是,前者是一家公司,後者是正部級特設機構。匯金公司原總經理謝平曾對媒體解釋過,匯金是家公司,不是「金融國資委」,「國資委不參與分紅,匯金參與分紅;國資委不派出董事,匯金派出董事。」

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專門撰文比較過匯金模式和國資委模式,他認為匯金所扮演的股東角色離其控股國有企業非常近,是「近股東」,而國資委則是「遠股東」。兩者的主要區別有,匯金本身是投資公司,國資委則屬於行政序列;匯金不以行政命令約束派出董事的投票,但國資委系統仍用行政化的「紅頭文件」來管理企業,其派出的董事或者監事服從的是行政紀律;匯金的治理結構相當清晰,中央和地方國資委兩級所有制結構則很難實現各司其職。

鐘偉的結論是,「近股東」模式嚴格優於「遠股東」模式。

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後,中石油窩案爆發,國資委原主任蔣潔敏因涉嫌受賄罪被立案偵查,使人們再次審視現有國資監管體系。

據《財經》雜誌報導,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國資委的領導層還沒有想清楚怎麼具體落實,到春節後只拿出一個「約六頁紙」的綱領性文件。新一輪改革明確以國有資本管理為主,使國資委目前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現有的國資管理體制走到了盡頭,「在以『管資本』為改革目標的歷史新階段,國資委成了國資改革的天然障礙,不排除傳統意義上的國資委將退出歷史舞台的可能」。

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南方週末記者曾在多個場合聽聞政府官員和學者談論,國資改革將從「管人、管事、管資產」的國資委模式,切換到「管資本」的匯金模式。

「匯金模式為藍本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會大行其道。」證監會上市公司一部副主任周健男就認為,與國資委模式和「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的文資辦(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模式相比,匯金模式更加市場化,更符合長期趨勢。

如果淡馬錫模式成為國資改革的方向,財政部將在改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CFP/圖)

國資委的反駁

「有人認為以管資本為主,就是要求國資委不再管企業、不再管國有資產了,甚至有人認為就是去國資委化,諸如此類不是對三中全會決定的誤解,便是主觀臆斷或惡意曲解。」

進入2014年,國資委開始頻頻對外傳遞聲音。

今年4月,前國資委副主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邵寧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上講到,匯金公司還不是國資改革體制樣板,「匯金本身的職能非常有限,所以能做的事情也非常有限。如果認為匯金公司是體制樣板的話,就意味著要回到多頭管理、無人負責的狀態」。

「完善國資管理體制不可以虛化國資委的作用。」2014年5月,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絳在《現代國企研究》上發表題為「別曲解國資監管改革的手段與方向」的文章,為國資委正名。「有人認為以管資本為主,就是要求國資委不再管企業、不再管國有資產了,甚至有人認為就是去國資委化,諸如此類不是對三中全會決定的誤解,便是主觀臆斷或惡意曲解。」

2014年7月17日,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評價「國資改革走淡馬錫模式、匯金模式都行不通,很不合適」,甚至是「開歷史倒車」。

「全國人民都不會答應。」在彭建國看來,國資委設立的初衷就是為了結束政企不分、「五龍治水」的局面,淡馬錫模式是重回老路。「國資委11年來通過管人管事管資產的模式,國有資產從7.6萬億增值到40萬億元,營收、利潤同步增長。對此十七大、十八大都是肯定的,這個大框架要堅持,不能推倒重來。」

彭建國說,匯金公司監管的金融資產與國資委監管的實業資產有巨大的區別,在實業資產中推行匯金模式不符合國有資產「分類監管」的原則。中國國有資產的體量與新加坡也不可比,新加坡只有1萬億元國有資產,中國的實業資產40萬億,金融資產160萬億,加起來是新加坡的200倍。「這麼龐大的國有資產,政府部門哪有時間來管?必須有一個專門機構來監管。」至於李榮融之前倡導學習淡馬錫,他指出學習的是管理模式,而非體制安排。

也有媒體報導稱,之前財政部在制定國資改革方案時,隨著問題的深入研究,發現對產業國資的問題估計不足,匯金模式難以推行。

南方週末記者獲知,財政部傾向方案的一大難點,是在央企之上新組建若干投資運營公司,央企集團母公司股權直接轉入。但如今的央企個個財大氣粗,誰都不願跟人合併或被重組。

相對而言,7月15日公佈的國資委的方案則主張以現有大企業集團為基礎形成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比如邵寧也提出把目前113戶央企通過重組壓縮到70戶左右,再授權這些大企業作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

國資委的方案是在實踐中用教訓買來的。邵寧介紹,10年之前,深圳市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改革起步就是三層結構:深圳市國資辦——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市屬國有企業。但在運行中發現體制不順,矛盾和摩擦很多,企業意見非常大,最後不得不變為兩層結構。

李榮融時代,國資委也曾試圖在國資委與央企之間建立淡馬錫式的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並先後成立了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誠通控股集團,但效果並未達預期,一個主要原因是企業都不願意進入資產管理公司。

對於外界始終擔心的,由國資委主導的國資改革將無法解決其角色衝突和去行政化問題,彭建國坦承以前國資委管得過多過細,很多時候是替其他部委承擔了社會公共管理職能。

「國資委就像一個漏斗,經常被叫去開部門聯席會。」他說。現在正在把審批事項分成「不該管的、可管可不管的和應該管的」三類,對前兩類要「堅決取消或下放」。將來國資委「管資本」的職能將通過「章程管理、戰略管理和預算管理」來實現,包括向央企派出總會計師等,「這些工作都不能等不能拖」。

誰也說服不了誰

「國企怎麼分類,部委裡面也是吵得不可開交,大家都有一套說法,誰都說服不了誰」。

截至目前,國資改革究竟如何辦,並沒有定論。

於是,大到究竟採用何種國有資本授權體制,小到國有資本分類問題,各方都各執一詞。

比如,對國企的分類問題,就是誰也說服不了誰。

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一位國資專家被財政部邀請去提建議,討論「國有資本加大對公益性企業的投入」具體怎麼實施。這是三中全會決定中的一條,後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將這一提法的方案起草任務交給了財政部。

但這位專家尷尬地發現,財政部其實難以主導方案。因為決定並未對何為「公益性企業」作出界定,而「加大對公益性企業的投入」意味著要用非公益性國企的利潤提成來補貼公益性企業,這就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正因為如此,財政部、國資委和各大央企,在國企分類問題上分歧巨大。

「圍繞分類問題部委裡面正吵得不可開交,大家都有一套說法,誰都說服不了誰。企業這邊,不同的公司對自己的認定也不一樣。」一位證券分析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目前全國各地對國企分類的標準也五花八門。比較常見的分法包含了公益類和競爭類,實際上這並非一個層面的劃分標準,比如中石油、中石化這類大集團,它們旗下公司往往兼具了公益性、壟斷性和競爭性。對這些央企來說,不同的分類涉及是否可以獲得財政補貼,或薪酬體系是否要向公務員看齊等,它們的態度也隨之搖擺。

「現在的改革一旦涉及部委既得利益,往往屁股指揮腦袋,」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評論,「基於部門權力與利益的改革不是真改革,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提到政治的高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96

互聯網金融頻鬧革命,未來到底誰主沈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23/152107.shtml

說到互聯網金融,似乎從來就沒有風平浪靜過。隨著《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的正式出臺,國內的互聯網金融也將會迎來一場真正的淘汰賽,告別過去的野蠻生長時代。眾多業內人士都預測,未來大部分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都將面臨倒閉,尤其是一些風控水平較差的平臺。

然而讓我們感到意外的是,就在監管細則即將到來之際,國內的互聯網金融們卻變得更加激進了:8月12日,米缸金融與天安財險聯合推出“有保險的P2P”,安全一直都是所有業內外人士對於P2P的一個擔憂,米缸金融大膽做了一個新的嘗試,對行業影響深遠;8月15日,國內首家成立的純互聯網銀行前海微眾銀行APP正式上線;8月18日,螞蟻金服又推出了一個專門針對理財,且有別於支付寶的螞蟻聚寶。這三個事件對於整個互聯網金融來說,都是里程碑式的事件。這還沒完,9月15日,京東金融又宣布上線了APP3.0,打造“一站式金融生活移動平臺”。

從近日互聯網金融幾個重大性的事件來看,這些平臺都是想要重新樹立新的行業標桿,希望可以成為這一輪洗牌大戰的勝出者。那麽,它們當中誰能真正改變整個行業?

米缸保險P2P,欲打破P2P風險論

在《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中明確了P2P為信息中介的性質,這也就意味著P2P平臺自身不能為投資者提供擔保,那麽P2P平臺就必須與具備擔保資格的機構進行合作。說到保險P2P,過去有少數一些P2P平臺也有所嘗試,不過他們與保險公司的合作,多為財產險、意外險、賬戶險等,P2P的安全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解決。這一次米缸金融推出的履約保證保險,即使借款人逾期不還、壞賬、跑路的情況,投資人的本金也不會受到損失,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保險P2P,這對於整個行業實屬革命性的事件。

影響一,我們來看看米缸推保險P2P對整個行業本身將產生什麽影響。對於P2P網貸來說,投資人最擔心的就是安全問題,P2P安全性的不足,也極大限制了P2P行業投資人群規模的增長速度。無論是風險保障金模式,還是其他的第三方擔保機構,都不能對借款人的壞賬進行保障,而米缸金融的p2p+保險擔保模式卻可以給壞賬實現賠償,這在業內實屬歷史性事件,真正實現了平臺一切風險由第三方承擔,這將徹底把P2P理財帶入接近零風險的世界。

影響二,米缸金融推保險P2P對於行業內其他平臺也將會起到示範性的作用,必然會引起其他P2P平臺的效仿。不過當前P2P平臺壞賬率過高、保險公司與P2P平臺合作風險頗高,多數保險公司還不敢涉及。也就是說,讓保險公司為P2P平臺提供一切風險擔保,甚至包括壞賬保險,這個是大多數的保險公司所不願意做的事情,P2P平臺要如何獲取保險公司的信任至關重要。

影響三,打破當前大多數的保險P2P只保投資人資金安全,不保借貸人違約、逾期壞賬的現有格局。就拿在米缸金融推出保險P2P沒多久,拍拍貸宣布與保險公司達成戰略合作的事來說,其保險合作內容也只是涉及賬戶資金交易安全問題,並沒有對P2P業務本身提供擔保。這是目前整個P2P與保險公司合作存在的一種現狀,只是保些表面的,並沒有深入到P2P平臺本身,而米缸金融推出的保險P2P必將打破這一現狀。

影響四,米缸金融所推出的保險P2P還將會加速P2P的洗牌大戰,當前大部分的P2P平臺之所以會出現跑路、倒閉現象,就是因為無法很好地把握風控,尤其是平臺的壞賬率。米式保險P2P的出現,必然會加速用戶從其他平臺向這類平臺轉移,從而加速其他平臺資金的大量撤資,現金流一旦出現問題,平臺必然將面臨倒閉風險。

微眾銀行,真能革傳統銀行的命嗎?

其實說到微眾銀行,日前最大的新聞莫過於首任行長曹彤的驟然離職和被招行關閉了APP開戶驗證接口,當然我們今天不是來討論微眾銀行行長離職事件,而是要探討微眾銀行APP上線對整個金融行業的影響。

第一,這是國內首個互聯網銀行上線的APP,與其他互聯網理財平臺不同的是,微眾銀行APP擁有自己的銀行牌照,通過銀行資質來保證安全,其安全程度相對於大多數的P2P來說無疑要高出很多。對於整個互聯網金融理財來說,借助銀行資質來確保投資的安全性也是要重新樹立P2P理財新的行業標桿,其對行業影響直追米式保險P2P。

第二,微眾銀行借助互聯網銀行資質提供理財擔保,這個是其他互聯網理財平臺難以效仿的,目前只有螞蟻金服具備這個實力,所以微眾銀行不會引起其他P2P平臺的效仿。但是微眾銀行APP上線所推出的理財功能必將會對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造成比較強烈的沖擊,與米式保險P2P一樣,微眾銀行APP的上線會加速整個行業的洗牌速度。

此外,微眾銀行APP對於傳統銀行也將造成一定的沖擊。盡管目前微眾銀行APP只是上線了理財功能,但是未來上線貸款功能只是早晚的事情。當前融資難的企業多是中小企業,而傳統銀行卻完全不愛搭理中小企業。但是微眾銀行APP的上線,意味著他們未來一定還是想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彌補傳統銀行在這方面的不足。不過,從目前上線的微眾銀行APP表現來看,要想革傳統銀行的命恐怕路慢慢兮。

螞蟻聚寶,通吃整條理財產品線野心凸顯

對於螞蟻聚寶的上線,很多人腦海里冒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螞蟻金服已經有了支付寶,為何還要推螞蟻聚寶?目前支付寶僅僅只是推出了余額寶、理財通,距離成為一個“一站式理財平臺”還相差甚遠,螞蟻聚寶的推出就完全可以做到,足見螞蟻聚寶的野心所在。

其一,螞蟻聚寶一上線就整合了900多只基金,這對於整個基金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比較大的沖擊。尤其是上線的基金申購費都為0,這不得不讓其他基金交易平臺為之汗顏。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十分清楚,一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一般標準申購費是1.5%,也就是要150元申購費,而螞蟻聚寶卻全部免申購費,這讓傳統基金怎麽活?此外,基金第三方銷售平臺贖回到賬采用的都是T+2或者T+3,而螞蟻聚寶直接坐到了T+1。

其二,雖然收益性比不上P2P,但是招財寶憑借著支付寶強大的流量入口還是對P2P這類平臺造成了一定的沖擊。此次推出螞蟻聚寶,包括了各類理財、定期、基金、股票等交易,推出一站式理財,無疑對於很多P2P理財用戶是一個更大的吸引。選擇性更大,既可以選擇穩定安全靈活性高的余額寶,也可以選擇穩定收益較高的定期理財,同時還可以選擇風險相對大收益卻更高的基金和股票。一站式理財對於很多用戶來說,可以分散性理財,再也不用開設過多賬戶,大大提升了便利性,無疑加大了對P2P理財的沖擊。

其三,雖然目前螞蟻聚寶還沒有推出股票購買,但是在股票欄目中已經向用戶展現了滬深、港股、美股指數和熱門板塊推薦,同時理財用戶還能得到阿里投資的一財團隊專業指導,螞蟻聚寶進軍股票交易也只是早晚的事情。等到某一天螞蟻聚寶正式推出股票交易之時,對於整個股票交易機構又將會造成相當大的沖擊。

京東金融,玩命做加法把金融與生活綁定

京東金融最近發力非常之猛,從其最新上線的3.0版本來看,誌在打造“一站式金融生活移動平臺”,將白條、眾籌、理財等業務實現一體化,其本質還是在模仿支付寶。讓人捉摸不透的是,支付寶在做減法,京東金融卻要做加法。把金融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京東金融勝算到底有多大?對互聯網金融又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如果要說理財產品,京東金融並沒有優勢可言,一來收益性幹不過P2P,二來平臺用戶基數也比不過人家支付寶。支付寶有淘寶、天貓撐著,京東金融當然也有個京東商城,但是很明顯京東金融的用戶粘性並不強。

不過有一點,倒是會讓京東金融對行業產生一定的影響。螞蟻金服單獨推出各螞蟻聚寶,將其與支付寶區別開來,這等於就是把理財與消費又給剝開了。而京東卻故意將金融與購物、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打造“理財+消費”的金融產品,雖然是師學支付寶,但是卻比支付寶走得更堅定。劉曠個人認為“理財+消費”會成為未來互聯網金融的一種形態之一,就看京東金融能走多遠了。

總結:

從以上分析我們看出,米式保險P2P樹立了行業的新標桿,未來必將會成為多數P2P平臺效仿的對象,成功的關鍵就在於保險公司願不願意買單了;而微眾銀行APP由於剛上線,還存在體驗上的不足,但是未來在中小企業貸款領域定會有所行動,這對傳統銀行也定然會造成一定的沖擊;至於螞蟻聚寶,打造一站式理財平臺,未來的野心非常大,想吞吃整個國內的互聯網理財市場;京東金融欲依靠京東商城和京東到家的O2O作為消費場景,打造“理財+消費”一站式平臺,最大的勁敵自然是來自於支付寶,但同時也有可能會把互聯網金融帶入場景式消費的金融形態。

作者: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737

互聯網+農業,看十萬億市場誰主沈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04/152646.shtml

導讀 : 總結一下“互聯網+農業”當前的格局和筆者的一些思考,給後來人的入門讀物。

互聯網+,讓多少人心情澎湃,夜不能寐,跳槽、創業、融資、忽悠各顯神通,兩年來誕生了不可勝數的創業企業,傳統企業也紛紛走進互聯網+的世界,想要跟上時代的列車,卻又往往不知所措。

互聯網+交通:滴滴打車、航班管家、鄉間貨的等;

互聯網+醫療:好大夫、掛號網、春雨醫生、掌上藥房等;

互聯網+外教:滬江英語網、MOOC、VIPABC等;

互聯網+農業:一畝田、大北農、惠農網等;

互聯網+農資:雲農場、農集網、田田圈等;

互聯網+外貿:速賣通、敦煌網、一達通等;

互聯網+制造業:華為、西門子、博世制造等;

互聯網+裝修:土巴兔、蘑菇+、家裝e站等;

互聯網+金融:支付寶、宜信、陸金所等;

互聯網+購物:淘寶、京東、蘇寧易購等;

互聯網+汽車:阿里汽車、汽車之家、高德地圖等;

互聯網+旅遊:攜程、途牛、去哪兒;

互聯網+能源:積成電子、陽光電源、金智科技等;

互聯網+教育:粉筆網、傳課網、口袋老師等;

互聯網+婚戀:世紀佳緣、百合網、珍愛網等;

......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互聯網並沒有神奇的魔法,其試圖消滅信息不對稱,卻又產生了新的不對稱,這是電腦與人腦的博弈,這是傳統與創新的生死相拼,活下來很容易,與傳統握手言和即可,而想要活得好就要冷酷無情,為了那讓人垂涎三尺的壟斷地位,互聯網的世界沒有第二名。

當然本文不是要探討這些,而只是對之前學習“互聯網+農業”做一個小結,總結一下行業當前的格局和自己的一些思考,對後來人算是一個入門讀物,對自己也是一個交待。

說到互聯網+農業,估計大多數人想到的是隔壁的小蘿莉昨天又在網上團購了一袋水果,而事實上農業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都已與互聯網發生深度關系,對此,我們來一一來看。

今天只講幹貨,農業產業鏈可以分為生產、流通、消費三個階段。

一、生產

生產是收獲果實的過程,又可分為產前、產中、產後三個部分,如下圖所示:

 

640

 

(一)產前

農業生產的產前環節主要包括土地的準備以及良種、化肥、農藥、飼料等農用物資的采購。

(1)土地

土地方面互聯網化程度較高的是土地的流轉,其以土流網、土地資源網、搜土地網等為代表。

據我國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顯示,全國耕地面積203077萬畝,其中東部地區耕地占19.4%;中部地區耕地占22.7%;西部地區耕地占37.3%;東北地區耕地占20.6%。截至2014年底,全國農村承包耕地流轉面積4.03億畝,流轉比例達到30.4%。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規模經營主體初步興起,農民合作社不斷壯大。

土流網是目前較大的土地流轉綜合信息平臺,服務農戶、種植大戶、土地流轉機構等,線下土地流轉中心通過加盟方式獲得土流網的培訓、交易服務管理、信息服務等。截止2014年11月30日,土流網共發布土地面積1.9億畝,交易面積3715萬畝,交易率26.6%,土地流轉速度逐漸加快。

64

 

土流網運作模式圖

 

(2)農資

農資是農用物資的簡稱,包括種子、農藥、化肥、農膜及農業生產、加工、運輸機械等。農資市場的高毛利是讓互聯網企業垂涎的重要原因,其中農藥的渠道毛利更是高達80%以上,這在互聯網經濟中是一個難以想象的數字,而互聯網公司最擅長的就是通過互聯網的手段,縮短中間環節,重新分配利潤。據測算,目前國內農資市場容量超過了2萬億元人民幣,其中種子、化肥、農藥、農機四類農資產品的市場空間分別約為3500億、7500億元、3800億元和6000億元。農資領域的電商玩家眾多,在此略舉幾例:

阿里巴巴:目前中國藍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昊華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化工農化總公司等多家企業已成功入駐阿里巴巴,今年7月14日,淘寶上線農資頻道,涵蓋了從種子、農藥、農機、肥料、獸藥、飼料等農資產品,致力於改造農資行業多級經銷商層層加價的模式,產品從廠商直接供貨,同時從準入機制、店鋪保障金、售後周期等方面提高保障能力。

雲農場:運用電商模式讓農民直接從廠家采購農資(品類涵蓋化肥、種子、農藥、農機等),並提供農技服務。2014年2月上線,自營與商戶入駐各占半壁江山,已有400家農資企業入駐,2800多個產品,市場覆蓋全國區域達到3萬畝土地,采用村站模式,貼地面發展用戶,在基層設立服務站幫助農民下單。目前雲農場已成為集農村電商、農村物流、農技服務、農村金融、農民社交等多個領域於一體的綜合性農資服務平臺。

田田圈:2015年5月11日,國內農藥制劑企業巨頭諾普信宣布啟動“田田圈”互聯網發展戰略。不同於常規電商通過網上直銷、低價搶購等方式,田田圈不走純線上渠道,而是和縣級經銷商共同出資成立縣域綜合服務中心,加盟的零售商則變身為服務中心員工,優化農資流通渠道。此外通過田田圈手機APP匯聚大批作物專家和作物達人,線上線下為農戶提供專業的服務,滿足農戶農產品銷售、技術、金融等需求。

農一網:由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發起,聯合輝豐股份等國內四家業內知名農藥企業共同投資組建的以農藥為主的農資類電商平臺。於2014年11月上線,已經有40多個品牌入駐。其服務方式為在基層成立“代購人員”幫助農民下單,而傳統經銷商成為農一網會員後只負責配送和售後服務,免去了以往有農民賒銷的負擔。

農信商城:大北農借“三網一通”轉型綜合服務商提出智慧大北農戰略,通過豬管網、農信商城、農信網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用互聯網創造農業新生態。其農信商城是大北農網上直營店,主營飼料、獸藥、疫苗、種子、農化產品等。

愛種網:愛種網是由隆平高科、中種集團等10家國內骨幹種企和現代種業發展基金共同投資發起的行業第三方信息和電商平臺,於4月30日上線運行,模式為中立第三方平臺(免費平臺、不做自營、不掙差價、只做大數據和誠信平臺),類似於淘寶網的模式,目前以種子和化肥銷售為主,已有20多家種業公司的300多個產品發布上線。

PS:更多了解農資電商可見我的另一篇文章http://toutiao.com/i6188354021569921538/

(二)產中

農業生產的產中管理主要包括植保、生產管理與金融。

(1)植保、生產管理

植保與生產管理確保農作物與水產、牲畜的健康成長,其核心需求為對農技服務的需求,關鍵在於解決農業生產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目前農技環節的互聯網化程度還較低,專註於互聯網+農技服務的有創業公司農醫生、農管家,專註於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的有雲華農匯網等,此外一些大型的互聯網農業平臺亦提供農技咨詢服務,如大北農的養豬學院等。

農醫生:中農問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開發的手機APP“農醫生”於2014年11月上線,是免費農技信息服務平臺,其整合了農技專家、植保專家等在線免費、快速、準確解決農民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各類難題。其產品更新叠代快,病蟲草害圖譜、農資產品查真偽、查找附近農資店等功能不斷加入,提升了用戶體驗,目前平臺初期還未有盈利模式。

農管家:農管家是服務現代農業生產的APP,它把傳統的農技服務與移動互聯網結合起來,建立了種植戶與專家對話的平臺,種植戶通過上傳作物圖片和描述病情,獲得平臺專家解答。此外將先進、實用的農技課程整合進APP,提供農業金融、農資團購等服務,逐漸形成以農技服務為切入口,以綜合性農業生產服務為目標的移動互聯網平臺。

雲華農匯網:截至2015年3月底,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134.85萬家,實有入社農戶9559萬戶,占全國農戶總數的36.8%。雲華農匯網是專註於服務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及農業企業等群體,為其打造財務、產銷、經營管理、物聯網指揮調度系統,致力於打造“數據電子化、業務可記錄、質量可追溯、信息可互聯”的“透明農業組織”。

以施肥為例,2014年我國化肥生產量6887.2萬噸,畝均化肥用量21.9公斤,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每畝8公斤,是美國的2.6倍,歐盟的2.5倍,科學施肥問題十分突出,換句話說就是農技服務缺口巨大,值得各類創業者大力探索。

(2)金融

農村互聯網金融產生於農村金融壓抑的大背景之下,這里對資金的需求旺盛,卻面臨供給不足;對發展渴望強烈,卻出現了經濟“空心化”,金融作為實體經濟的血管,對農村地區的供血明顯不足。對農村金融的需求貫穿於農業生產全過程,目前社會上大致形成了四類農村互聯網金融服務提供商,包括以村村樂、大北農、新希望、雲農場為代表的三農服務商,以惠農網、京東、淘寶為代表的電子商務企業,以宜信、螞蟻金服、開鑫貸、翼龍貸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以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為代表的傳統銀行服務機構的互聯網金融部門。以下略舉幾例:

雲農寶:雲農寶利用雲農場平臺大數據的優勢,與農業銀行、華夏銀行、山東農村信用聯社等多家金融機構展開合作,為銀行授信提供考察依據,以向農戶及村站提供低息貸款,並確保貸款有效用於農業種植。這種方式解決了銀行對農放貸信用數據缺乏難題,深受銀行業務機構及對農貸款服務部門歡迎。

翼龍貸:翼龍貸是聯想集團戰略投資企業,07年成立至今一直走農村路線,其近90%借款用戶為“三農”用戶。翼龍貸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農村互聯網金融運營模式。翼龍貸強調農村熟人社會的作用,強調加盟商的本地屬性。如果加盟商是本地人,要向翼龍貸提供身份證、戶口本、結婚證等文件以及無犯罪記錄證明。如果是外地人在本地做業務,則要提供居住五年以上的證明。加盟商開展業務之前,首先要把自己的房產證抵押給翼龍貸,並且向總部交保證金。加盟商負責縣級業務的要交50萬保證金,負責地級市業務要交200萬保證金,按照放大30倍到至50倍的資金量,縣級加盟商至少可放貸1500萬。通過加盟商模式和獨特的征信、風控方式,翼龍貸形成了一套農村特色的風控體系。

農銀貸:大北農是我國著名的農業高科技企業,其構建了我國最完整的生豬養殖服務生態圈,提供包括飼料、動保、疫苗、種豬、生物飼料、種業、植保等全方位服務閉環,並借助於農信雲和農信商城收集用戶各類電子交易數據,形成用戶大數據資源,從而構建用戶信用評估體系。農銀貸是在此背景下推出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其以客戶的交易數據和積累的信用為依據,與光大銀行、廣發銀行、招商銀行等金融機構展開合作,由金融機構提供資金,大北農提供客戶及客戶信用評估,並確保客戶貸款用於規定用途,從而將這一金融產品控制在一個閉環之中,把控貸款風險,最終與銀行共同分享貸款收益。

PS:除了農村互聯網金融,農民還有其他的一些貸款方式,具體可見我的另一篇文章http://toutiao.com/i6186994698781327874/

(三)產後

農業生產在產後主要需要倉儲、加工、銷售、物流等方面的服務。

由於倉儲、加工多是本地化服務,互聯網程度很低,在此就不再贅述,想了解更多農產品倉儲知識可閱讀我的另一篇文章http://toutiao.com/i6187740060290990594/

(1)銷售

從農業產業鏈上看,生產、流通、消費中的後兩項也可理解為生產的產後環節,為了以示區別,在此只將農民自主通過互聯網銷售農產品的一些模式放在這里,以跟後面加以區別。除了大家都熟知的淘寶開店、朋友圈賣蜂蜜、切糕等模式,此處再提供幾種模式供大家參考。

遂昌模式: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是個典型的山地縣,以農業經濟為主。2010年遂昌網店協會成立,協會是遂昌農業電子商務的中心。“遂昌模式”的核心是“服務商”,即“遂昌網商協會”下屬的“網店服務中心”,中心的核心業務有三塊:整合可售貨源、組織網絡分銷商群(以當地網商為主)、統一倉儲及發貨服務。具體運作是服務中心整合全縣的優質農產品,將供應商的優質農產品做成產品包(圖片、描述等)放到線下的“產品展廳”和線上的“網絡分銷平臺”,而後組織網商形成網絡分銷群體,網商們不需要真實的進貨,只需從“分銷平臺”挑選自己意願銷售的產品圖片放到自己的網店即可開始銷售,而產品倉儲及售後發貨全部交由服務中心完成,實現了網商們零庫存經營。推動實現了各環節的社會化大協作:農戶、合作社只管做好生產,加工企業只管做好加工,網絡分銷商只管做好推廣銷售工作。

成縣模式:甘肅隴南市成縣農林產品豐富,有大約50萬畝的核桃林。從2013年開始,成縣縣委書記帶頭用微博、微信推廣成縣的核桃。縣委書記帶頭,四大班子、鄉村幹部齊上陣,用微信、微博等工具進行營銷,以核桃為單品突破,打通整條電商產業鏈,再逐次推動其他農產品電商,帶動全縣人民創業農業電商,推動“成縣紫皮大蒜”、“成縣土蜂蜜”、“成縣巴馬香豬肉”、“成縣手工掛面”等農特產品走向熱銷。

聚土地:2014年3月,淘寶聚劃算平臺推出了一個叫做“互聯網私人訂制農場”的項目,即農民將土地流轉至電子商務公司名下,電子商務公司將土地交予當地合作社管理,消費者通過網上預約,對土地使用權進行認購。交易完成後,消費者獲得實際的農作物產出,可以來自己的土地體驗勞動和旅遊,農戶除獲得土地租金外,參與項目生產環節還可獲得工資。

此外提一句,農產品互聯網遠程拍賣也是世界上一種主流的農產品銷售模式,但在我國由於農產品缺少標準化、經營主體眾多、裁判缺失,拍賣一直都發展不起來,2014年,全國農副產品拍賣業務成交24.1億元,其中雲南鮮切花專場拍賣年成交4.39億元,福建茶葉拍賣4.1億元,因此就更別提互聯網遠程拍賣了,故在此就不再贅述。

(2)物流

農村物流“最後一公里”問題由來已久,今年3月,由交通運輸部、農業部、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國家郵政局四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協同推進農村物流健康發展 加快服務農業現代化的若幹意見》指出:要健全農村物流的末端網絡,實現農村物流各類物資“最後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的有序集散和高效配送,以及各類物流信息的及時采集和發布”。實際上,解決農村物流難題,互聯網公司已經在行動,在此我就介紹兩個農村第四方物流平臺的例子。

第四方物流是專門為發貨方、收貨方和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物流規劃、咨詢、物流信息系統、供應鏈管理等活動,是一個供應鏈的集成商,並不實際承擔具體的物流運作活動。

鄉間貨的:第四方物流平臺,首創“捎貨”物流模式,定位於縣至村的鄉間物流(基於快遞只送到縣里不送到村里的現實情況),按照“有車、熟悉當地路況、玩轉智能手機”等條件招收貨車司機,經過培訓之後負責接送貨,每名司機負責一條線路。鄉間貨的打通了縣域農村物流快遞市場,為解決用戶無法及時收貨難題,還在各村發展中轉站,方便取貨。

運滿滿:運滿滿隸屬上海細微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由阿里巴巴多位高管及眾多物流行業專家共同組建。是一家基於移動互聯網技術開發的免費手機管車配貨平臺,為公路運輸物流行業提供高效的管車配貨工具,同時為車找貨(配貨)、為貨找車(托運),提供貨主和車主全面的信息及交易服務。

二、流通

從產業鏈的角度看,此處的流通不同於前文的物流,其聚焦於農產品從田頭市場到產地批發市場再到銷地批發市場的過程,主要是以農產品B2B電子商務的方式與互聯網相融合,領域的玩家有一畝田、農邁天下、中國惠農網、中國綠谷網、農豐網等。

(一)背景知識

截至2015年6月,我國共有農產品批發市場4469家,其中年交易額億元以上1790家,成交額2.5萬億元,其中專業性市場1101家,年交易總額占農產品流通總量的67.3%。我國規模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是北京新發地市場,其2014年全年交易量1450萬噸,交易金額536億元,這一交易量位居世界第一,交易金額位居世界第二。

田頭市場是建在農產品生產基地,輻射帶動市場所在村鎮及周邊村鎮農產品流通的小型農產品產地市場,主要開展預冷、分級、包裝、幹制等商品化處理及交易活動。田頭市場是農民家門口的市場,屬於典型的公益性流通基礎設施,是提高農戶營銷能力,實現農產品產後“存得住、運得出、賣得掉”,發展農產品直銷和電子商務等新興流通業態的重要支撐。

(二)主要玩家

一畝田:一畝田是國內知名的農產品B2B電子商務交易平臺,與大多數農村電商“工業品下鄉”的市場路徑不同的是一畝田專註的是“農產品進城”,在客戶價值上“幫農民掙錢”。其一端連著農產品采購商,包括各種類型和層次的批發商、飯店、超市、深加工企業和出口型企業;一端連著供應方,包括散戶、大戶、合作社、經紀人、龍頭企業,通過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能力,一方面幫助農民實現農產品產銷對接,讓農民獲得更高的回報,另一方面降低采購商的采購成本,將原先屬於渠道環節的利潤返還給賣家和買家,打破傳統市場“虧兩頭肥中間”的利益格局。

農邁天下:農邁天下是深圳市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企業,憑借其股東經營的40多家綜合性批發市場和40000余家批發市場經營戶的資源,開發和運營以產銷對接為目的的農產品電子商務,面向農產品供貨商和銷地批發商,為其提供信息資訊、貿易對接、倉儲物流、供應鏈金融等服務,其模式與一畝田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不過其資源和實力更為雄厚,但也可能會被資源束縛住手腳。

中國惠農網:“官方版”的農產品B2B電子商務平臺,是由農業部、中科院、湖南惠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推出,在政府的推進下,由湖南惠農科技全面實施建設,致力於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進程,為“三農”提供電商平臺服務、信息服務、物流服務等,利用農業信息化手段提升農業產業結構,扁平化流通渠道,促進農產品交易。

平心而論,農產品流通領域的各家電商平臺一頭連著農戶,一頭連著批發市場采購商,戰線長、困難多,特別是在大多數農民對互聯網接受程度還很低的時代背景下,事實上承擔了本該由政府完成的農民信息化教育活動。這些企業做了農業現代化過程中急需的一項工作,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真心希望國家多多給予政策和財稅上的支持與幫助。

三、消費

消費是農產品最終到達消費者餐桌的過程,從互聯網+農業的角度看,主要涉及兩類模式,一類是B2C生鮮電商,通過快遞方式讓農產品直接到達消費者手中;另一類是B2B生鮮電商,通過物流方式將生鮮農產品送往城市各個餐館商家手中。兩種模式當前都處於投入和探索的階段中,尚未有任何一家企業一統江湖,我們來看。

(一)B2C生鮮電商

目前在中國B2C生鮮電商市場上,已形成三大陣營競相追逐的局面。第一類陣營是以天貓、京東為代表的大型電商平臺生鮮頻道,第二類陣營是以本來生活網、沱沱工社、易果網、美味七七、我買網、天天果園等為代表的垂直生鮮電商平臺,第三類是O2O生鮮電商,如許鮮網、愛鮮蜂、多點Dmall、京東到家等。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達到260億,相較於2013的130億整整增長100%。2014年全國總共有4000多家生鮮電商,其中盈利的只占到1%,其余的99%中大部分虧損,小部分勉強盈虧平衡。

本來生活網:於2012年7月創業起航,是國內較早進入生鮮領域的電商平臺。從生鮮電商商業鏈條的角度看,可以分成貨源、幹線物流、倉儲和宅配四個環節,本來生活網通過對首尾兩個環節進行改造,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貨源上,本來生活則采用原產地買手制來選擇合作夥伴,他們讓買手奔赴原產地尋找全國乃至全球最好的食材,然後再讓運營團隊從買手上報的商品中做二次挑選。對接貨源之後,現在本來生活就和原產地或者合作社簽訂戰略合作,進行長期穩定的合作。對於一些中等規模的優質生產者,本來生活直接采取“包園”的方式。在宅配上,本來生活推出了本來便利服務,主打一小時送達,這對其供應鏈能力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許鮮網:許鮮網是一家全新模式的鮮果O2O電商平臺,主打最具性價比的本地應季鮮果及其他鮮果。許鮮不僅有線上網站,還有線下實體自提門店。消費者通過網站、客戶端提前在線預訂,次日上午11點後到店自提。當天下單,許鮮根據訂單次日采摘或批發,確保到店提供的水果新鮮、品質好,目前許鮮發展勢頭迅猛,在各大高校擁有眾多學生粉絲。

多點Dmall:由前華為榮耀總裁劉江峰一手創辦,采取與各大商超店鋪合作,其自身無采購、零庫存、輕資產,只組建龐大的快遞隊伍,目前有2500名配送員,承諾1小時送達。簡單的說,多點Dmall做的是輕公司,也就是采購、冷鏈、倉儲等環節均不涉及,只做大型超市和消費者的服務者。

201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張曉強副主任就《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答記者問時指出,我國每年約有4億噸生鮮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5%、15%、23%,冷藏運輸率分別達到15%、30%、40%。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產後損失嚴重,果蔬、肉類、水產品流通腐損率分別達到20-30%、12%、15%,僅果蔬一類每年損失就達到1000億元以上。歐、美、加、日等發達國家肉禽冷鏈流通率已經達到100%,蔬菜、水果冷鏈流通率也達95%以上,而我國大部分生鮮農產品仍在常溫下流通。

我國冷鏈運輸能力的不足以及高成本已經成為生鮮電商發展中最大的障礙,生鮮電商發展的瓶頸還是要跳出電商來解決啊。

(二)B2B生鮮電商

B2B生鮮電商聚焦於全國數千萬餐飲酒店的日常生鮮采購需求,以移動互聯網的方式匯聚商家需求,以大規模采購提高市場效率,目前這個領域創業者眾多,美菜網、小龍女、大廚網、送菜哥、有菜等各顯神通,而北上廣深是其必爭之地。

美菜網:2014年6月底,美菜網正式上線。目前,美菜網在全國合作了四五萬家中小微餐廳,已形成穩定需求。達成合作後,餐館老板不再需要起早貪黑買菜,在手機下好訂單等待收貨即可。美菜網保證退換貨實效性,實行一日兩送,送菜的時間誤差不會超過半個小時。在產品方面,美菜匯聚訂單後主要從農貿市場采購;在物流方面,送菜的團隊來自社會化車輛,公司招聘司機和進行隊伍建設管理。

有菜:是餓了麽公司針對廣大中小餐廳采購痛點推出的餐飲供應鏈B2B平臺,於今年7月上線試運營,目前已與嘉里糧油、太太樂、海天、娃哈哈、加多寶、百威等諸多知名供應商及優質農貿市場批發商達成戰略合作關系,根據合作,有菜平臺用戶的采購價格可比傳統渠道便宜10%。與美菜網不同,有菜采取的是B2B輕模式運營,即不做自營的采購、分揀和配送,而是為買賣雙方提供公開透明的交易平臺,把工作重點放在制定規則和配套服務上。

有心的朋友一定註意到了,貌似B2C生鮮電商主要都是賣水果的,而B2B生鮮電商大多是賣菜的,這主要是由於水果單價高、蔬菜單價低,高單價的水果能夠勉強支撐電商物流成本的支出,而蔬菜單價過低,中國居民的食材采購習慣不同於歐美(一次采購一周的量),是每天采購量小價低,因而只有餐飲企業高頻、大量的需求能夠滿足電商運營的要求,故而形成B2B賣菜、B2C賣水果的市場格局。

最後,以上已大致梳理完了目前互聯網與農業的各種融合方式,我就不再總結了,互聯網+農業,任重而道遠,我們一直在路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036

2016移動醫療的戰國時代:混戰四起,誰主沈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02/154500.shtml

導讀 : “移動醫療已經進入了決戰的時候而不是下半場,該行業在TOP 5以下公司的成長機會基本上關閉了,小型醫生工具或社區基本沒有存活的空間,現在是到了產業並購、破產重組和扭轉基金登場的時候了。”

自2014年井噴式爆發以來,移動醫療這場大戲已經上演到三年。不論是“老牌”企業,還是雨後春筍般地新創企業,紛紛打出推助醫改,優化就醫流程以及改善看病貴、就醫難的口號,醫療的諸多環節或多或少的被搬到線上,似乎移動醫療這場大戲還有的唱。

然而,移動醫療說到底還是用戶接受為主,即線下資源的掌控,無法獲得實際用戶的公司在這硝煙四起的“戰國”時期,只能風蕭蕭兮易水寒,或悄無聲息的謝幕或擾亂一池春水後帶著滿心遺憾謝幕;而擁有一定忠實用戶的公司或許還能靠著上一輪融資苦苦煎熬,繼續和VC相愛相殺,努力尋求下一次融資的機會。

可以預見的是,2016年是眾多移動醫療企業至關重要的一年。正如打車軟件、美食外賣APP一樣,前期的熱鬧紛繁謝幕後,清理門戶的時候就該到了。蜂擁而至的移動醫療企業終究會留下多少,移動醫療這場大戲會不會有新的高潮出現,接下來我們就來搭好臺好好說道說道。

戰國時代的融資盛況

這里我們就不再撰文贅述移動醫療市場前景有多大,僅僅看一組有代表性的數據。

從已公開的交易金額來看,2014年國內移動醫療行業的投融總額達到7億美金以上,2015年前三季度的投融總額更是達到了11億美金以上,剛進入的2016年,已經融資的企業已經達十家以上。超過1億美元的主要集中在醫藥電商平臺上,七樂康、健客網均發通告宣稱已經確認完成上億美元的融資。其中七樂康正式確認已完成B融資,融資金額超過1億元美元,領投方不詳;“健客網”獲美元基金“凱欣資本”1億美元A輪融資,此前沒有進行天使輪融資。整體融資趨勢也從早期的A輪融資逐漸向B、C輪發展,且投融資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浙江等省市。

此外,從移動醫療產品面來看,終端用戶可以細分為醫生端、患者端、單科領域端;平臺模式可以細分為智能硬件、院內平臺、醫藥電商平臺、醫療新媒體。當前具有代表性並經常被業內人士提及的產品大致如下:丁香園、MedSci、杏樹林、杏仁醫生、春雨醫生、微醫、就醫160、醫聯、平安好醫生、糖醫生、醫學界、影達科技。

千帆競發,“高潮”叠起

融資的盛況下,同樣意味著競爭的白熱化即將或者說已經到來,混戰四起中,巨頭們鋪了一張“天羅地網”。筆者選取了一段時間內的熱點話題,

事件一:平安好醫生&微問診競爭事件

事件回顧:近日,一篇《誰動了我的關鍵詞》在成都創業圈廣泛傳播,而事件的兩位主角正是我們現在正熱鬧的移動醫療圈,其中一位還是行業內比較知名的企業——平安好醫生。筆者通過文章以及另一方主角——微問診的官方微博處了解到,平安好醫生“杠上”微問診主要是因為“關鍵詞”。微問診一方通過官方微博向平安好醫生發表聲明,大概意思就是:兄弟,你在百度推廣上買斷了“微問診”這一關鍵詞,使得用戶下載微問診的時候跳轉的下載鏈接卻是平安好醫生,攔截了微問診的用戶資源,這對於還在成長期的微問診是十分不利的,大家都是一個圈子混的,都文明禮貌一點,維持這個圈子的健康發展。

眾所周知,平安好醫生自上線以來,一路高歌猛進,在移動醫療圈占穩了一塊根據地,並在平安集團雄厚的財力支撐以及平安保險、平安銀行不斷引流眾多用戶的優勢下,有繼續發展壯大的趨勢,而微問診,在行業內知名度較低,整體發展狀況較平安好醫生不利,如果平安好醫生真的買斷“微問診”這一關鍵詞,那對於微問診而言無疑更為不利。平安好醫生為什麽會選擇微問診作為競爭對象,這便值得深思分析一番。筆者通過從二者的產品功能、成立時間、相似處、不同處等進行了對比。

通過上面簡短的對比,非常有意思的是,二者的共同處自建醫生團隊,7×24實時問診,這兩大方式在目前的移動醫療界還不普及,尤其是幾乎很少有企業會選擇自建醫生團隊來提供線上服務,更多的是簽約醫生入駐平臺,醫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為用戶提供健康服務,而自建醫生團隊又是保障實現7×24實時問診服務的有力前提。平安好醫生與微問診主打宣傳點的重合,那麽有了平安好醫生買“微問診”關鍵詞也就不足為奇了。

近年來,作為互聯網創業的一個較大的風口,互聯網+醫療創業項目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相似的產品有很多。面對競爭壓力,很多企業都在搶占市場上狠下了一番功夫。線上引流是一個主要獲取用戶資源的方式,而借助搜索引擎的關鍵詞搜索來對企業的產品進行推廣是業界一種常見的推廣形式。不過因為關鍵詞中缺乏的規範性界定和管理,這種推廣方式一直存在著很多的爭議。筆者通過安卓手機百度搜索引擎,搜索了春雨醫生,無獨有偶,出現在第一條的仍是平安好醫生的下載鏈接。這種做法類似阿里巴巴集團崛起的早期,他們幾乎買斷了百度搜索引擎。無論你在百度上輸入什麽,阿里巴巴總會第一個出現的條目。通過上面簡短的對比,非常有意思的是,二者的共同處自建醫生團隊,7×24實時問診,這兩大方式在目前的移動醫療界還不普及,尤其是幾乎很少有企業會選擇自建醫生團隊來提供線上服務,更多的是簽約醫生入駐平臺,醫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為用戶提供健康服務,而自建醫生團隊又是保障實現7×24實時問診服務的有力前提。平安好醫生與微問診主打宣傳點的重合,那麽有了平安好醫生買“微問診”關鍵詞也就不足為奇了。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平安好醫生對春雨醫生和微問診關鍵詞的買斷,本身說明了市場競爭的白熱化,以及同質化產品之間競爭的慘烈。

事件二:醫聯、杏樹林成功大額融資,珍立拍如此看

事件回顧:醫聯、杏樹林成功大額融資。2015年下半年,醫聯獲由騰訊領投,雲鋒基金跟投的4000萬美元B輪融資,醫聯成立僅一年,目前在全國範圍內有近200人團隊。三個月後,同樣是醫生輔助工具的杏樹林於2016年1月完成了金額為3200萬美元,由天誠實業領投、開物資本跟投的C輪融資。

融資成本的醫聯和杏樹林當然是皆大歡喜,這意味著它們在2016年的激勵競爭甚至是清理門戶中握有了一成都上成功存活下來的籌碼。但對於競爭對手來說,形勢也許就變得不太樂觀。首先,在用戶總量較為穩定的情況下,誰成功融資、誰融資多勢必能夠占據優勢地位,並利用融資去獲取更多的用戶,此消彼長,這意味著沒有融到資的企業勢必越來越處於不利地位。對於定位於幫助醫生在移動端快速記錄病歷,打造一款“工具+平臺+渠道”的一站式醫生門戶平臺的珍立拍而言,這個剛剛過去的冬天似乎不是那麽溫暖,融資的曲折也勢必會影響到隨之而來的移動醫療分化大戰。在這種較為不利的情況下,珍立拍掌舵人DR.2發表了《為什麽我並不care醫聯杏仁醫生和杏樹林的大額融資?》,在文章DR.2表明了自身對於融資的看法。DR.2的主要看法有三:

第一, 移動醫療已經進入了決戰的時候而不是下半場,該行業在TOP 5以下公司的成長機會基本上關閉了,小型醫生工具或社區基本沒有存活的空間,現在是到了產業並購、破產重組和扭轉基金登場的時候了。

第二, 不斷融資擴張的平臺,在實際路徑抉擇中,密集覆蓋當達到某個臨界點的時候,會出現推廣的成本越高,推廣的效率越低,因為這是“小眾圈層”的防禦理論在起作用,後面再獲得客戶的成本會可能會比原來大數倍,甚至十倍,由此會帶來整個人力資源、成本績效,尤其大規模團隊的尾大不掉的問題。

第三, 過度融資意味著過度燒錢,而過度燒錢之後過度路徑依賴,他們都想把別人擠死,覆蓋死,然後出現“剩者為王”這種情況。

事件三:移動醫療領域——BAT三巨頭不會放棄的大蛋糕

BAT布局移動醫療市場早在2014年便顯露端倪,在2015年以阿里、騰迅、百度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大舉攻占移動醫療市場,投資明星企業,同時自身也著手打造移動醫療APP。

BAT中的騰迅一直以來投資的醫療健康企業非常多,除了大量的和政府、城市相關的戰略投資,在互聯網醫療方面從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騰迅相繼投資了丁香園、掛號網、卓健和醫聯。投資總金額達到了近2.5億美元。

從騰訊的投資動作來看,分別是在互聯網醫療最熱火的時候、互聯網+醫療的熱潮中慢慢冷靜的時候,縱觀騰訊的四筆投資,可以清晰地看出騰訊的布局,掛號網代表著線上看病的場景、丁香園代表著醫生學術交流的場景、醫聯代表著醫生社交的場景、卓健代表著醫院互聯網化的場景。在這四條主線之外,騰訊還有一個自己孵化的產品:糖大夫。通過糖大夫,騰訊直接切入了慢病管理、保險領域,而中間的重要紐帶就是丁香園。在宏觀層面,騰訊逐步完成了地方政府、醫院、醫生到患者的布局,而在中觀層面,騰訊對細分病種的布局算是剛剛開始。不管互聯網醫療如何快速發展,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醫療健康這個大戰場,騰訊一定不會缺席。

那麽百度又是如何布局的呢。百度在醫療產業的投入較為保守,大部分動作集中在其自身的雲健康平臺以及雲健康硬件等方面。2013年,“百度健康”上線,2014年,百度開放其百度大數據引擎,開始接入各行各業的信息系統,利用大數據工廠和百度大腦進行數據加工整理;另一方面,通過移動醫療健康平臺和智能穿戴設備記錄人們的健康數據。2014年10月,百度推出醫生在線咨詢服務。

2015年,百度在醫療上的動作就變得積極。為更好地形成線上線下閉環,先是與國內醫療領域的權威機構301醫院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搭建移動互聯網醫療線上平臺;隨後,百度推出“百度醫生”App,做為連接點,連接病人與醫療服務;2月,百度戰略投資醫護網,將百度的醫療服務拓展延伸至線下。

阿里巴巴圍繞移動支付開展合作,打造在線醫療平臺和醫藥電商平臺生態圈,從醫藥電商切入市場,先後投資了尋醫問藥網、華康全景網等醫療平臺。去年年初阿里又收購了中信21世紀,更名為阿里健康之後推出了支付寶“未來醫院”計劃。支付寶將對醫療機構開放自己的平臺能力,包括賬戶體系、移動平臺、支付及金融解決方案、雲計算能力、大數據平臺等,以幫助醫院建立移動醫療服務體系,此外,阿里健康的“處方電子化”平臺已經在北京、河北、杭州試運行。

不管互聯網醫療如何快速發展,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醫療健康這個大戰場,BAT一定不會缺席。

2016,移動醫療“洗牌”之年?

行業中關於2016移動醫療的發展趨勢已經不乏各種“大拿”撰文分析,無論怎樣比喻這一年的競爭態勢與發展,移動醫療市場當前已呈現出如下特點:

1)移動醫療公司的業務體量越來越大,產品用戶數也越來越多。

2)移動醫療行業的業務越來越交叉,產品越來越呈現平臺化,現有公司已經如雪球般開始越滾越大,因此留給初創公司成為平臺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

3)行業開始了收購整合,並購基金開始進行投融資和資本布局,行業內的公司已經逐步開始上市和上市計劃。

4)大體量企業融資額越來越大,初創小團隊融資越來越艱難,中間的團隊還有融資機會,因為還有一些後來進入的投資人想要“賭”一回。

移動醫療已經開始顯露並購整合的趨勢,僅兩年內獲得資本支持的企業本身已經掌握了更多的優質資源,也許移動醫療企業的上市已經不遠了。

從目前發展趨勢來看,2016年可以謂之為移動醫療的洗牌之年。優質項目與企業將會獲得資本的親睞進一步搶占市場與用戶資源,然而,在今年下半年同樣會有一批匆忙入局的,在技術、運營和對醫療方面存在短板的公司因無法融資而淘汰出局,正如前兩年熱鬧的打車軟件大戰以及美食APP大戰一樣,留下來的不是親爹財大氣粗的就是本身產品足夠接“地氣”,明確地洞察到市場生存法則。宏觀來看,獨角獸俱樂部的公司都不會倒閉,最多是掉隊而被合並;中型的創業公司有幾百名員工、幾十萬醫生或幾百萬用戶,在某些領域內多少有些積累,一時融資不利也不會直接倒閉,而是成為收購對象。剩下的大批沒有大體量真實用戶和鮮明醫學特性的項目倒閉,這就整個行業而言意味的適者生存與新陳代謝。未來,移動醫療領域肯定會出現幾家獨大的趨勢,但會比其他行業的格局更大一些,因為醫療有一定的專業性和複雜性,一般不會出現BAT三家獨大的情況,可能會在不同的細分領域出現幾家巨頭,而非整個行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524

視頻直播的三個時代,風雲過後誰主沈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27/155437.shtml

導讀 : 視頻直播的風口期到何時?

今年的“直播”二字實在是太火了,火到任何人都不能忽視它的存在。從國民老公王思聰千萬引進“熊貓三騷”到相關部門對在線直播的一紙查處令,從雷老板說“直播真好玩”到筆者身邊的朋友幾乎全去玩直播。直播真的到了風口。

直播隨著技術的成熟,其實也迎來了拐點。近期直播平臺監管趨嚴,實名認證、綠色直播等規章陸續出臺,視頻直播行業無序競爭時代已經結束。如果非要給直播這個行業進行劃分的話,那麽筆者更想把它分成三個階段,一是以YY、9158、六間房為代表的野蠻時代,二是娛樂直播這一單一形式開始摸索,向遊戲直播、移動直播延伸的啟蒙時代,第三則是泛娛樂直播、移動社交直播的大航海時代。

大航海階段,所有平臺都在探索未來的發展路徑。一方是小米直播、花椒直播這種背靠巨頭的產品強勢入場,一方則是KK、YY這樣的老牌勁旅老馬識途、積極轉型,另一方則是映客之類的新秀橫沖直撞。今天雖然熱鬧,風雲之後未來究竟誰主沈浮依舊?

三個時代,技術催熟的大躍變

正如前文所說的,在線直播要分成三個時代。這三個時代依次遞進,分別是野蠻時代、啟蒙時代和航海時代。技術催熟是其不斷躍變演化的基礎。從PC到移動,從秀場到遊戲直播、移動直播、泛娛樂直播,在線直播在這三級跳的過程之中,逐漸走向多樣化。

1、野蠻時代

一個主播、一個視頻、一群圍觀的“吃瓜群眾”,YY、9158、六間房用這種PC端簡陋的架構幾乎奠定了今天所有在線直播平臺的產品形態和商業模式的基礎。

也許你會說,僅僅是一個美女主播在攝像頭前嘮嗑而已,哪來的這麽大魅力?其實,寂寞的人太多,宅男和土豪們真的願意在電腦面前看著主播賣弄風騷。以至於有人說,在線直播也就是一個“在線夜總會”。美女們挑逗宅男、土豪大賞,平臺在背後抽成。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莊家在背後賺的盆滿缽滿,三方各取所需。

除了空虛寂寞引發的消費之外。曾有某秀場直播產品經理告訴筆者,在線直播平臺上經常有巨額打賞,這背後其實還存在利益鏈條。某些主播,一場直播有幾萬甚至幾十萬觀眾圍觀,觀眾打賞之後會獲得和主播溝通的機會,或者頭像也會得到展示。不少遊戲廠商、電競產品廠商在這背後發現了產品曝光的機會,所以會付費打賞,把自己的品牌頂到前面,以此進行產品宣傳、植入。這種產業鏈很成熟。

成熟是成熟,這種產業鏈同樣也很單一。甚至可以說,“在線直播”四個字還羞羞答答,無法登堂入室,進入大眾視野。所謂的“直播”還是寂寞的人兒一起偷偷狂歡的一場遊戲,主流社會對其嗤之以鼻。

2、啟蒙時代

時間隨之發展到了移動互聯風靡的階段。在線直播平臺經過了多年的摸索,其產品變得越來越成熟,開始從秀場這一單一形式開始摸索,向遊戲直播、移動直播。延展。美女秀場直播的模式單調且存在政策隱患,於是在線直播乘著電子競技的東風,逐漸和遊戲結合,衍生出更多富有想象力的玩法。

在這里,YY作為老牌廠商繼續維持著自己的優勢,KK則是娛樂遊戲兼顧,也成為了其中的重要參與者。鬥魚、熊貓、戰旗、虎牙這類專門做遊戲直播的平臺更是狂飆途徑,迅速成為市場中的明星。鬥魚成為獨角獸,熊貓則是王思聰一手組建,戰旗屬於浙報傳媒旗下,虎牙脫胎於YY。

鬥魚、熊貓、戰旗、虎牙這四家聲勢浩大,不斷在做大做強,在遊戲行業紮根深入,對於新的遊戲直播平臺而言,遊戲直播之外還可以展開賽事直播、演唱會直播,尤其是和很多電競比賽或是活動的現場直播、戰略合作正在為其培育未來的市場前景。當然,培育盈利模式的同時,這幾大直播平臺其實也在不斷突破政策監管的底線。

遊戲直播平臺雖然聲音響,但遊戲用戶對看直播的付費習慣卻一直沒有培養成型。也正是如此,現在的遊戲直播平臺少有盈利,大多處於燒錢狀態。不過,對於YY和KK這樣的平臺來說,在繼承原娛樂直播成熟運營模式的基礎上,其實這種老牌平臺到今天仍處於悶聲發大財的狀態。

啟蒙時代雖然存在諸多盈利模式或是政策監管上的問題,但是,至少各個平臺其實正在探索出新的發展思路,這為此後的模式創新、發展奠定了基礎。

3、航海時代

直播行業的風口已至,無論是巨頭還是創業者紛紛紮進這一大潮。在線直播迎來了大航海時代。

其中以映客、YY發展最為明顯,核心是其抓住了兩大風口:泛娛樂直播、移動直播。YY有多年內容積累在泛娛樂內容領域優勢明顯。映客從2015年5月誕生之後迅速成為了移動視頻社交的代表。把最早一波的手機直播產品趣播、易直播、KK開播等產品遠遠甩開,高歌猛進。

除此之外,360在2015年年底推出了花椒直播,小米在今年年初則是悄然推出了小米直播,雷軍甚至在4月23日的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綠公司年會上,也開始親身嘗試做“小網紅”,陌陌則是直接把直播提到了一級入口。甚至,連淘寶里面也加入了直播的功能。

陌陌副總裁賈維曾在面對媒體公開采訪時就談到,如果你註意到4月6日Facebook把live鍵提到一級入口,就會發現,直播已成趨勢。不過,小米互娛相關負責人就曾經談到,直播的概念其實被混淆了,盡管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產品叫“直播”,但實際上各自含義並不相同。比如有的是秀場直播,有的是電競直播,有的是社交直播。這其實這和陌陌副總裁賈維所提到的一個觀點不謀而合:

隨著技術成熟,直播只是一種通用的技術。這一特點其實也成為了“大航海”階段,在線直播作為一種技術,其實可以運用在更廣泛的產品之中。在線直播正在給現在的社交、購物等各種場景帶來改變。

誰主沈浮,在線直播未來何在

在線直播今天如此火熱,但並非一片樂觀。4月14日,文化部公布鬥魚、虎牙直播、YY、熊貓TV、戰旗TV、龍珠直播、六間房、9158等網絡直播平臺因涉嫌提供含宣揚淫穢、暴力、教唆犯罪等內容被列入查處名單。近期直播平臺監管趨嚴,實名認證、綠色直播等規章陸續出臺,視頻直播行業無序競爭時代已經結束。

目前來看,各個在線直播平臺之間,已經呈現出了纏鬥的態勢。就在前幾天,KK在其他平臺忙於內容監管與業務整頓的同時完成了三大業務線整合,新品牌統一以KK亮相,其CEO劉瓊的內部信也大膽地向YY、映客正面開戰。劉瓊在內部信中說,對YY這個對手“愛得深刻”,另一方面又談到,關註映客在產品層面所做的嘗試與創新,劉瓊甚至表示,映客CEO奉佑生“克制欲望”的觀點令他觸動——一個看似挑戰商人賺錢本能卻又可以給主播和用戶帶來極致體驗的真正的創業精神。映客今年的異軍突起可謂出乎意料,在線直播行業瞬間冒出黑馬,但其取得的成績可能也和這種創業精神密切相關。

其實對映客如此之恨的人,又何止劉瓊一個,周鴻祎賣力推花椒一年,燒了一輛車,射了無數次箭,期間兩次換帥,如今轉型秀場,在上周進行的GMIC互聯網最具人氣主播評選投票中,花椒、映客拼盡全力為各自主播拉票,不到兩小時一千多萬的投票數,讓排名第三的KK瞠目結舌。“恨”已經成為直播行業的第一推動力,市場已然進入混戰階段。

其實,除了YY、KK、映客、花椒之外,近日來一些在線社區,甚至是優酷土豆、網易等大型的互聯網企業都在醞釀進入在線秀場這個藍海市場,網易BOBO、酷狗繁星、愛奇藝的奇秀、優酷的來瘋等同樣躍躍欲試。也正是如此,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決定競爭勝敗的就在於如何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正能量的節目。

寫在最後:

今日的在線直播歷經三個時代,三個時代的產品其實都在一個維度之中展開混戰,這種混戰是空前的,在大航海的階段之中,任何情況都有可能發生,作為當今正在風口的在線直播,未來變數依舊很大。任何一個平臺,唯有遵守法律底線,加速平臺拓展,迅速找到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才能在當今的混戰之中脫引而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900

汽車後服務:險企和車企誰主沈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13/156485.shtml

汽車後服務:險企和車企誰主沈浮?
朱偉華 朱偉華

汽車後服務:險企和車企誰主沈浮?

主機廠拿著一把好牌,但打得很爛。

文|朱偉華

最近在很多論壇上看到經銷商、後市場公司、互聯網公司對汽車後市場表示濃厚興趣,但任誰都得承認,真正決定汽車後市場未來的是保險公司和整車企業。對於汽車產品本身而言,我們可以擬人化的認為整車企業是爹,而保險公司是媽,目前中國車主是爹不疼媽不愛的狀態,雖然爹媽都聲稱要對孩子負責,但行為上儼然是後爹後媽的嘴臉。在一個車企和險企都處於寡頭壟斷性局面的情況下,車主服務如此低效確實讓人對產業前景浮想聯翩。

從全球看,汽車後服務市場有幾個極端,一個極端是澳大利亞市場,本土缺乏整車企業,排名前四位的保險公司占據了80%的市場份額,保險直銷導致險企對用戶的掌控非常強,各種保險車主俱樂部的服務涵蓋車主的衣食住行,修車服務自然完全掌控在保險公司手里。保險公司會發明類似零整比之類的各種參數約束廠商的產品,確保保險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比如對低速碰撞修複成本的各類實驗是澳大利亞險企控制賠付成本的利器,那種輕微碰撞就修出天價的“吸能”安全車的保費會貴到沒有朋友——中保研很快也會推出類似參數,靠“吸能”來獲得安全的車企也得考慮修複成本問題了。由於險企掌控車主,這意味著澳大利亞汽車後市場基本是保險公司說了算,無論是救援還是修車,基本都圍繞澳大利亞險企轉,整車企業基本沒有話語權。

全球汽車市場的另一個極端是中國,由於汽車市場非常開放,使得中國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汽車品牌,擁有最複雜的汽車制造業,車企通過掌控銷售渠道一度壟斷了保險銷售,保險公司對此無計可施,只能成為保險批發商。直到近年來保險行業協會推出零整比等掀起反壟斷攻勢,才讓車企開始關註用戶,關註汽車後服務市場。

目前看,主機廠+4S仍然擁有60%以上的車主份額,保險公司對這部分4S店的死忠車主仍然無計可施,還得乖乖給4S店繳手續費。雖然近年來電網銷有增長,但傳統渠道仍然垂死掙紮,保險公司要從保險批發商轉向零售商還需要進行全員洗腦。由於30年來汽車後服務的優質資源都掌握在整車企業手里,即使保險公司想借助互聯網服務好原本屬於自己的用戶,但過剩的低端服務生態很難吸引高端用戶,這反過來進一步削弱了保險公司的品牌價值。

在保險公司與整車企業的用戶爭奪中,保險公司不可能依靠4S店,但在一個缺乏高端服務供給能力的市場里,保險公司又沒有可依靠的獨立高端後服務提供商,最終只能靠低價服務滿足中低端用戶需要,這本質上沒有為品牌加分,甚至連節省理賠成本也未必經得起推敲——4S店至少還有主機廠約束它,還有大規模投資的合規性約束,但針對非4S店,如果不增加額外的風險控制手段,引導用戶去缺乏外部品牌約束的獨立維修廠有可能導致理賠成本更高。

在澳大利亞和中國兩個極端之間是美國、日本、歐洲等相對正常的國家,當然,美國市場的獨立維修體系的發達也比較典型,但整體而言不是一邊倒的結果,再加上美國保險公司的市場集中度較低,這些因素都導致美國是市場自由博弈,很難實現寡頭獨占市場紅利。

對中國而言,目前顯然處於市場轉折點,一方面整車企業雖然擁有完美的4S渠道,但其本身也缺乏對用戶的控制。另一方面,保險公司正從批發保險的B2B模式向直銷的B2C模式轉變。再加上大量互聯網公司聲稱要做車險來搶飯碗,讓車企和保險公司都患上了互聯網焦慮癥,車企花錢投資電商觸網,保險公司作為原本信息化水平很高的業態,進一步增強自身商業模式的互聯網滲透率,但雙方盯的都是最終車主,在爭奪最終用戶這個問題上,車企更多關註的仍然是市場份額本身,CRM重要,但遠沒有銷量和市場份額重要。同樣,對大多數險企而言,保費份額遠比理賠省得那點碎銀子重要。

對車企而言,未來幾年會非常煎熬,在自己的整車制造領域,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僅僅是原有那幫熟悉的競爭對手已經讓市場一片血海,而各種互聯網公司也紛紛加入到了造車的行列,這些新來的對手剛登場就吆喝著要用車聯網和電動車革傳統車企的命,這會讓血海變成什麽顏色還未可知。前有互聯網造車的悍匪,原本比較太平的售後服務又來了一幫後市場O2O,如果都像有壹手這樣願意來當4S店好幫手的倒也是好事,但問題是絕大多數後市場互聯網公司都是做奔著要4S店命的目標來的,如果僅僅只是這些後市場O2O倒不足為懼,真正可怕的是保險公司,雖然過去10多年新車保費讓4S店可以牽著保險公司的鼻子走,但近年來新車保費在整個保費中的占比在下降,保險公司已經有一些掣肘4S店的話語權,如果這種能力再加上後市場O2O從4S店搶奪用戶的能力,再加上保險公司自己或者借助第三方運用電網銷從4S店分流保費的能力。主機廠+4S生態才真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從目前的情況看,絕大多數主機廠的售後負責人對後市場O2O、保險公司都處於輕敵狀態,具備危機意識已經很少,有危機意識又已經開始行動的微乎其微——這種自負才是最要命的。

所以,我的結論是:在目前這種情況下,主機廠拿著一把好牌,但打得很爛。比如國內沒有任何一家主機廠具備大數據分析能力,自己的用戶究竟什麽樣,得把數據拱手送給BAT才知道,明明有專業數據分析公司的大數據分析服務棄之不用,非得付費把自己的用戶送給BAT的數據部分,然後再用廣告費買回來自己的用戶,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證明自己的“聰明絕頂”。對保險公司而言,雖然對數據和用戶的敏感性要高於主機廠,但對車輛本身、對續保的掌控能力非常有限,到處買保費的B2B商業模式註定大多數保險公司短期難有制勝主機廠的殺手鐧。這種焦灼的情況下,哪家主機廠帶領自己的4S店率先變革,哪家保險公司帶領後市場O2O率先變革,最終將成為整個後市場的掌控者,考慮到後服務嚴重過剩,率先變革者終將淘汰不思進取者,快魚吃慢魚,共贏是不可能的!

汽車後 險企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929

港股24000點誰主沈浮

種種跡象顯示,過去一年,中國內地資金正在大量湧入港股市場,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恒生指數大幅跑贏同期的A股上證綜指。

盡管強勢之後的港股正在弱勢震蕩,但由於近期中國房市調控、深港通漸行漸近、內地港股題材基金大量獲批等因素,內地資金的進場預期仍使得港股被寄予厚望。

然而,多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市場人士對此表現出了謹慎觀點。他們認為,以上因素早在預期之中,一旦成行就如靴子落地,正面影響並不大;且相比以往,A股相對港股的估值差正在收窄,尤其是港股通的H股的估值已經取得較大幅度的上漲。

風口上的港股

自2016年2月12日觸底以來,香港股市反彈幅度一度超過30%,其中恒生指數漲逾33%,恒生國企指數漲幅超過36%。今年以來,香港市場的表現明顯好於A股,領先幅度超過了20個百分點。截至10月7日,A股上證綜指數跌幅15.1%,但香港恒生指數則漲幅達到8.84%。

香港市場強勢背後隱含了過往多種因素的顯著變化。國都證券發布研報稱,近兩年,隨著滬港通開通及兩地互聯互通機制的逐步完善,加上人民幣近期貶值幅度有所增強,港幣與美元掛鉤聯系匯率制度驅動部分資金南下避險,內地投資者在港股市場投資者的比重逐漸提升,2015年比例提升至22%。

很長時間以來,內地投資者對香港市場總是望而生畏。原因有多方面,諸如內地投資者對港股市場運行規則不了解,同時港股的投資渠道並未打通;二是港元對人民幣持續貶值,從2010年初至2013年末的四年時間里,港元相對人民幣貶值幅度11.3%。當時,買入港股若不考慮市場波動的話,每年因匯率波動額外產生幾個點的資金成本。

現如今,上述情況正在發生顯著地變化,甚至是反轉。進入2014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出現了快速下滑,當年GDP增幅7.4%,創出了24年來新低,隨後情況進一步惡化。這也給人民幣匯率施壓了較大的壓力。鑒於港元是盯住美元的聯系匯率,美國經濟出現強勁複蘇帶動了美元的走強,港元隨之走強。由此,港元對人民幣匯率出現了觸底反彈,2014年以來連續升值幅度超過10%。

近日,在華安基金召開的一場策略會上,機構人士預期今年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跌至6.8,明年末跌至7.2。基於此,港元對人民幣匯率有望繼續升值。與此同時,港股市場相對於A股市場還是相對的價值窪地。截至10月7日,有統計的96只A+H股,A股較H股的平均溢價率仍高達75.48%。以上種種,也可能成為內地投資者繼續投資港股的一大理由。

另一組來自港交所的數據顯示,國慶節前內地資金還在加碼湧入港股。香港交易所最新公布,9月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凈買進接近590億元,相比8月份大增接近1.6倍,同時刷新了去年4月凈買進約527億元紀錄。其中,匯豐控股(00005.HK)仍是內地投資者的追捧對象,9月被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凈買進90.6億元,其次為工商銀行(01398.HK),凈買進金額為72.25億元。

隨著內地資金的湧入,港股通成交量也在大幅放大。9月港股通總成交額大約1274億元,比8月的909億元增加4成。

基金南下潮

如今,投資港股的渠道也變得通暢,助推南下資金不斷增長。《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悉,當前內地投資者至少有三種方式布局港股。內地投資者可通過一些在香港有子公司的內地券商處開戶,直接投資港股;證券賬戶資金超過50萬的投資者也可以通過開通港股通賬戶布局港股;基金投資者則可通過買入港股基金間接布局港股。

除借道港股通入市之外,港股基金對港股市場的投資力度也不容小覷。專註投資於港股的基金屬於QDII基金的範疇,以往投資於境外資產需要動用基金公司自有的QDII額度。在人民幣貶值以及國內資產配置荒的背景下,QDII額度奇貨可居,多數基金公司的QDII額度極為緊張。

自從滬港通開閘後,基金公司投資港股市場就可以通過港股通路徑。隨著滬港通總額度的放開以及深港通開閘帶來的備選港股投資範圍的擴容,基金公司基本實現了“肆無忌憚”地大批次買入港股。

相對於投資港股的機會,隨之而來的是一股港股基金擴張潮。無論是港股概念基金的總數量還是單只基金的體量都出現了擴張。港股基金中規模最大的易方達恒生H股ETF一度突破了百億元大關,並成為當時最大規模的QDII。基金中報顯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易方達恒生H股ETF資產總值101.4億元,相較此前一年同期49.9億元的規模足足翻了一倍,而較滬港通推出之前的2014年中期1.0736億的規模,增長了100倍。不僅是規模大幅擴張,易方達恒生H股ETF凈值也出現了快速上漲。自今年2月觸底後,該基金二級市場價格一度漲逾26%,截至10月10日收盤,漲幅也超過了32%。

眼瞅著同行名利雙收,行業內的其他公司也紛紛布局港股題材的基金。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各大基金公司至少發行了26只港股題材基金。其中前海開源基金發行了7只滬港深基金,東方證券資管發行了4只滬港深基金,僅三只東方紅睿軒、睿滿、睿華基金,募集金額就達到85.49億元。

目前正在發行中的港股題材基金還有中歐豐泓滬港深、融通滬港深智慧生活、前海開源滬港深核心資源、鵬華港股通中證香港、交銀滬港深價值精選、匯豐晉信滬港深、華夏港股通精選等等。此外,證監會新基金審批進度表也顯示,目前待批的滬港深基金數量已接近40只。

深港通後的前景

在內地基金蜂擁港股市場過程中,香港市場繁榮一時,恒生指數於9月初觸及了24364點的一年高位。隨後,股指很快跌落24000點,並在這一整數關口下方弱勢整理。最近幾個交易日,A股上證綜指實現了4連陽,而港股市場卻出現了兩連陰。

上海一家大型公募投資總監對本報記者稱,近期港股弱市震蕩主要緣於外圍的風險因素以及深港通開後短期的不確定性。

興業證券張憶東稱,美聯儲加息預期、美國大選、意大利公投及德銀的困境等外圍不確定性因素將會階段性幹擾港股市場的走勢,近一月港股市場行情如期出現了盤整。在他看來,短期來看外圍風險正在降低,港股階段性調整壓力也得到了釋放。

相比歐美的外圍市場,內地資金的流動對於港股走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眼下,深港通漸行漸近,中國房地產市場嚴厲調控,又被一些市場人士視為內地資金繼續加碼港股的信號。

2016年8月16日,李克強宣布《深港通實施方案》獲批;9月28日港交所發布深港通細則;9月30日,深交所正式發布了深港通八大業務規則。對此,一些機構預計,深港通最快將有望於11月底正式開通,深股通包括深成指和深中小創指成分股中市值不少於60億的成分股以及深市AH股中的A股;港股通增加恒小股票中市值不少於50億及深市AH股中的H股,港股通股票池新增約100只。

不過也有一些業內人士對深港股正式推出意味著港股走強提出了異議。上述投資總監稱,凡事難以預料,港股通推出之後,A股與港股之間的估值差並未明顯收窄,早期反而是大量資金借道滬股通流入A股。而深港通推出之後,也不一定會是資金一面倒的流向香港市場。

另一方面,國慶期間,20個城市先後發布樓市調控政策,重啟限購限貸,抑制一二線城市房地產過熱現象。對此,諸多市場人士認為,部分樓市資金將轉戰股市,A股市場將直接受益。而張憶東認為,中國房市階段性降溫之後,港股作為價值窪地有望吸引龐大的社會財富再配置,滬港通流入有望再加速。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房地產市場調控或引發房市資金部分轉移到股市,給後者提供更多流動性的觀點持否定態度。興業全球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董承非認為,這其實是一種一廂情願的想法。“玩房地產的資金跟投資A股的資金其實有著不同的屬性。”董承非表示,“此次調控政策出臺對A股市場的房地產板塊影響也將十分有限,更多只是一種靴子落地。”

眼下,港股市場恰似走在十字路口,利好預期落地之後的走勢仍成疑。截至11日收盤,恒生指數仍在24000點下方,收報23549.52點,跌幅1.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186

春季行情誰主沈浮 又是周期股說了算?

“下周一有色要發射!”2月10日晚間,目睹大宗商品價格飆升,深圳一位看好有色板塊的私募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無論是特朗普的減稅方案預期,還是菲律賓可能關閉礦山和智利銅礦罷工的消息,都為灼熱的商品行情火上加油。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大宗商品漲價或繼續主導A股春季行情,也有買方人士稱,商品價格上升大趨勢不變,有一定持續性,但周期股還是“來得快去得快”,總體操作上還是需要“快進快出”。

此前,特朗普承諾在未來一周或數周公布減稅方案,市場預期其政策的出臺,將會給美國企業註入新的活力,帶動通脹的回升,在特朗普的減稅預期下,風險資產得到市場的親睞,大宗商品價格上漲。2月9日,全球最大的銅礦必和必拓(BHP)旗下智利Escondida銅礦工人開始罷工。市場預計Escondida罷工將持續一至兩周,全球銅供應量預計減少4.5萬噸。現貨鎳方面,菲律賓環境部長也表示,支持關閉或暫緩數座礦山生產的決定。

中信證券策略分析師秦培景等認為,周期難得再次成為春季躁動的主線,但背後的邏輯有了很大差別。首先,2017年國內經濟增速下行的動能進一步減弱,短周期補庫存趨勢確立,需求端和業績對行情有正貢獻,這與最近幾年都不同。其次,供給側改革的邏輯確立,且有2016年部分周期品的前車之鑒,周期品廠商的政策、信用等約束與以往都不同。另外,PPP、新疆板塊、“一帶一路”這些泛周期主題的活躍,也顯示市場對周期板塊認可度在逐步提升。

華泰證券分析師陳靂認為,周期上行過程中,股本回報率(ROE)較高的企業有穩健的配置價值。選股方面,一是ROE穩定處於高位,二是ROE向上修複彈性大。對於第一類,從有色企業歷史數據看,ROE比較可靠標的主要有西藏珠峰、建新礦業、山東黃金、中科三環、寧波韻升,對應的業務主要是鋅、黃金以及磁材。從基本面上,鋅仍是一個中期短缺的品種,當前的價格高位下,企業的盈利存在持續向上釋放的過程,在當前周期上行的大背景下,此類標的仍是穩健配置的尚佳選擇。

而上述看好有色板塊的私募人士認為,商品價格從2016年2月開始全面啟動,對商品價格而言,一個上升周期不可能一年就結束,供求關系全面改變還需要時間,但對相關周期股而言,“來得快去的快”,可能走在商品價格之前;比如2009年到2011年的商品上升周期來看,很多周期股2009年8月A股逼近3500點的時候,就已經是高點,2011年也回不到那個股價高度,投資者也需要小心應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134

市場評論|權重聯手護盤聯通漲停,市場趨勢誰主沈浮?

雖然周末消息面上還是有不少利好消息傳來,但在上周五大跌的慣性之下,滬深兩市股指周一還是出現了下跌走勢,盤中盡管有金融、電信、家電等藍籌股板塊不斷拉升護盤,但是市場趨勢一旦形成顯然不是那麽容易扭轉的,只是在尾盤股指才有所回升,避免了當天上證指數就再創年內新低的尷尬,但是兩市萎縮至4000億元以下的成交量或在說明,這或許是A股很難擺脫的結果。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盡管開盤不久電信、家電、證券、保險、銀行等權重板塊就開始強力護盤,但是市場趨勢的力量一旦形成顯然不是那麽容易改變的,權重股拉升指數更是成為資金出逃小盤股的絕佳掩護,承接無力的市場很快就步入了漫漫熊途。

眼看護盤無果,多方被迫使出了殺手鐧——直接將中國聯通(600050.SH)股價拉至漲停!這也使得上證指數在岌岌可危之時被直線拉起,並快速翻紅,在此期間,權重最大的銀行股也助了中國聯通一臂之力。不過,就算是這樣明顯的護盤動作,也沒有讓市場領情,在勉強維持了半小時的強勢交易之後,股指又一次步入了跌勢。

股指的跌勢直到下午2點25分左右才開始真正止住!隨著上證指數逼近年內新低,多方在尾盤再度啟動強力護盤模式,時間的限制使得股指的反彈成果被暫時保住了,但其在周二能否持續則仍需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一個關鍵的制約就是成交量水平的快速下降,周一兩市合計成交僅有3938億元,這樣一個低於4000億元的成交水平即便能夠有所反彈,空間也會非常有限。

而對於投資者而言,目前最好的策略一定是降低倉位等待時機。因為近來創業板指數開始明顯走弱,而多方護盤又以權重藍籌為主要目標,所以有時候盡管指數跌幅並不大,但個股跌幅會非常驚人,周一創業板指數盤中跌幅一度達到3%就是一個例子,而個股的波動幅度更是將遠高於指數。這段時間投資者一定要多看少動,保住此前的盈利成果將非常重要,過於頻繁的操作可能幾次就會將你的盈利全部抹掉。在股指破位下跌風險沒有完全消除之前,暫時不合適重倉A股,對於看好的個股投資者可建立一些極低倉位如1%、2%的觀察哨持續關註,等待時機成熟時再加倉出擊不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71

巨頭搶食 遊戲直播誰主沈浮?

“遊戲直播第一股”虎牙日前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遊戲直播平臺。業內認為,在遊戲直播行業開始進入收獲季後,也意味著競爭趨於白熱化,行業分化加劇,排名前十的企業最終難以避免在互聯網巨頭中選擇“站隊”。

遊戲直播正在“減速”

“未來兩年,遊戲直播市場的營收和用戶增長將分別放緩至6.12%和4.17%,市場總規模穩定在每年60億元至65億元。”易觀發布的《中國遊戲直播市場年度綜合分析2018》顯示,電競直播行業正面臨營收和用戶增長雙雙見頂的局面。

近幾年,在各路資本的追捧下,遊戲直播的年度用戶和營收增長率曾雙雙突破100%,增速的放緩意味著,國內電競直播市場正在告別“瘋漲”時代,迎來一個較為穩定、可期的市場格局。

分析人士指出,遊戲直播行業告別2014年以來的高增長態勢,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需求達到天花板,該領域的用戶數量已接近飽和;二是騰訊等巨頭介入後,擡高了準入門檻,形成了行業壁壘。

直播市場的格局已經基本形成。極光大數據的研究顯示,過去半年,鬥魚、虎牙、熊貓三大遊戲直播平臺日均活躍用戶分別為670.8萬、474.6萬、272.9萬,其中遊戲直播類APP市場30天留存率,熊貓直播高達64.5%。三大遊戲直播的行業頭部效應已愈發顯現。

行業押註“精品自制內容”

目前,直播品牌的內容生產逐漸由用戶生產內容模式(UGC)向專業生產內容模式(PGC)轉型。鬥魚、虎牙、熊貓等直播平臺都將搶奪流量的“賭註”押在精品自制內容上。

“這其實是互聯網視頻行業為了增加用戶粘性所采取的普遍方法。”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法律與政策研究院研究員楊勇表示,如今大流量的遊戲直播平臺已經成為宣傳遊戲內容、發展遊戲新用戶最重要的流量來源,因此企業押註精品自制內容正是為了搶奪流量。比如,PGC模式起步較早的熊貓直播將最新一輪融資中的40%用於PGC模式的內容制作。

相較於其他直播領域,遊戲直播具有其特殊性,已經成為遊戲產業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環,遊戲廠商需要直播平臺作為遊戲的宣傳和分發渠道。

在直播領域布局較早的騰訊正是看中了遊戲直播背後年產值1000億元的中國電競市場。中投顧問評估,2018年國內電競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115億元。電競產業鏈涵蓋遊戲開發運營、賽事贊助、電競直播、遊戲硬件和周邊等多個環節。其中,電競直播對於玩家導入,增加用戶粘性有著特殊價值,其實像“荒野行動”“絕地求生”這樣的遊戲,都是首先在直播平臺上引發關註的。

巨頭布局提速

遊戲已經成為互聯網公司當之無愧的“現金牛”。騰訊2017年財報顯示,在全年2377.6億元收入中,來自網絡遊戲的收入占到了978.83億元。網易全年收入541.02億元中,遊戲業務貢獻了362.82億元。

騰訊、網易在遊戲、電子競技領域的布局明顯提速。騰訊此前自主創立了企鵝電競直播平臺,在完成對鬥魚和虎牙的股權投資後,實際上控制了國內電競直播前六大平臺中的半壁江山,留給市場的並購空間已經十分有限。而據了解,4月份以來,騰訊、網易及相關投資方又都在頻繁與另一家頭部公司熊貓直播展開接觸。

或許,能影響接下來遊戲直播行業走向的最大變數,就是目前還在觀望中的熊貓直播。盡管直播行業前兩大巨頭背後都有騰訊的入股,但二者是否會走向聯盟還不得而知,所以遊戲直播行業尚未完全進入“壟斷競爭的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0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