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幹貨】中醫藥:經典老國藥市場大盤點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79

中醫藥:經典老國藥市場大盤點
作者:譚敏

CFDA近期舉行研討會,希望喚起人們對老字號品種的記憶,但您更關心的,是這些經典國藥的市場情況,本篇為此而來。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舉辦了醫藥企業篇“老味道、老故事、老品牌——堅守誠信的力量”主題研討會,希望通過對老字號企業的品牌老故事的宣傳,喚起社會公眾對傳統的美好記憶,夯實道德誠信。

CFDA的宣傳是要講故事,新康界則喜歡看市場,今天,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部分經典老國藥的市場情況。
  • 表 部分經典老國藥的市場情況


2013年市場規模(百萬元)
主要生產企業
阿膠
3515
東阿阿膠、福牌阿膠
安宮牛黃丸
772
同仁堂、廣藥白雲山
冰硼散
12
雲南騰藥、泉州中僑
大活絡丸(片等)
768
藥都樟樹、武漢健民
跌打萬花油
35
廣藥白雲山
定坤丹
44
廣譽遠
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
41
馮了性
狗皮膏
28
同仁堂、地康藥業
龜齡集膠囊
28
廣譽遠
虎標萬金油
61
新加坡虎豹醫保
華佗再造丸
306
廣藥白雲山
藿香正氣水(液等)
1534
太極、天士力
六神丸(膠囊等)
414
雷允上藥業、上海雷允上
六味地黃丸(片等)
2140
宛西制藥、同仁堂、佛慈制藥
馬應龍麝香痔瘡膏(栓)
400
馬應龍
牛黃解毒片(丸等)
159
同仁堂、片仔癀、德康制藥
牛黃上清丸(片等)
285
天施康弋陽、同仁堂
片仔癀(膠囊)
353
片仔癀
七厘膠囊(散)
103
華頤制藥
清涼油
166
中華藥業
人參再造丸
87
雲南東方紅、雲南騰藥
烏雞白鳳丸(口服液等)
389
同仁堂、廣藥白雲山
雲南白藥膏(氣霧劑等)
2852
雲南白藥
紫雪散
1
同仁堂
註:上述品種按同一配方計算。


中藥最傳統的劑型是膏丸丹散,但這些劑型由於服用不便或口感不好等原因逐漸被新的劑型所替。有些品種是新老劑型都有不錯的市場,如牛黃解毒丸與片,雲南白藥膏與氣霧劑;甚至有些品種目前能在市場上見到的只有新劑型了,如七厘散已經相當少見,但七厘膠囊卻不少,同樣的還有藿香正氣散已經幾乎見不到了,但藿香正氣水(液)卻相當常見。當然,也有一些依然是最原始的劑型,例如安宮牛黃丸。

高價區

中成藥走高價路線到如今已不足為奇。說起很貴的中藥,以往可能只能說些參茸貴細的中藥材,但現在隨口還是能說幾個特貴的中成藥出來。

1、安宮牛黃丸

提起安宮牛黃丸,一般想到的都是同仁堂。事實上,安宮牛黃丸絕不止同仁堂一家,但名聲最響、價格最貴、市場份額最高的的確是同仁堂。中康資訊CMH數據顯示,同仁堂的安宮牛黃丸2013年在中國市場(不含港澳臺,下同)銷售額達5.5億(按零售價統計,下同)。價格方面,因其是唯一一個允許使用天然麝香的安宮牛黃丸,故價格一直比較高,自2012年大幅提價(提價60%)後,目前其“木盒金衣”的價格是560元/丸。

但對於同仁堂安宮牛黃丸的銷售神話能否繼續,業內是抱有疑慮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安宮牛黃丸被當作“救命神藥”,但實際上真正服用的機會並不多,市場存量會越來越大,今後一兩年時間,如果安宮牛黃丸不提價的話,業績增速進一步下滑的可能性較大。

除了同仁堂外,廣藥白雲山、世一堂、胡慶余、馮了性、廣譽遠等二十多家企業均有生產,但除了廣藥白雲山的產品將有可能對同仁堂造成影響,其他的銷量都非常小。

與同仁堂不同,廣藥白雲山的安宮牛黃丸定價才80元/丸,還進了基藥,在市場推廣上也與同仁堂的做了區別,主要宣傳其預防中風的價值顯著,廣藥白雲山是要把
安宮牛黃丸打造成定期服用的預防用藥,而非“救命藥”。當然,要達到這個目的,僅是市場宣傳還不能做到,還需要臨床研究的數據支撐,這就需要等安宮牛黃丸
預防中風方面的循證醫學研究結果了。

2、阿膠

阿膠本來的價格還挺親民的。但經過阿膠龍頭企業東阿阿膠10多次提價(從132元/公斤的價格飈升至2000元/公斤),帶動了整個阿膠行業的價格上升。現在阿膠的價位已經相當高了。

目前,中國阿膠市場被東阿和福牌兩個同為“中華老字號”的品牌占據了絕大多數份額,中康CMH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阿膠市場規模約35億元,這兩家企業就分別占了19億元與14億元。而且,兩者的同比增長情況也十分接近,福牌以29.8%略勝東阿(27.6%)。

3、片仔癀

片仔癀也有著500元/粒(3g)的高價格。主要原因是其使用的原材料基本都是名貴中藥材,而且片仔癀也是少數允許使用天然麝香的藥品。近年來,片仔癀也多次以原材料價格上漲為由提升價格,還曾出現一個月內兩次宣布提價(分別針對外銷和內銷)。

與安宮牛黃丸、阿膠不同,片仔癀是獨家品種,沒有競爭者,或者說它是與其他品種的藥物競爭。CMH數據顯示,2013年,片仔癀在中國的市場規模達3.5億元。

低價區

老國藥有不少產品給人價格低廉的感覺,所以盤點的時候,只能選擇很少部分的藥物。

1、馬應龍麝香痔瘡

這也是一個含麝香的藥物,但是價格就低廉了許多——10g規格的零售價在10元以下。這也是一個獨家品種,雖然也嘗試過提價,但最終因為進入了基藥目錄,目前價格依然難以提升。哪怕今年有了低價藥目錄,也與馬應龍麝香痔瘡膏沒啥關系,因為低價藥目錄是“排外”的——外用藥難以衡量日用量。

雖然價格沒有提上來,但馬應龍麝香痔瘡膏(栓)2013年在中國的市場規模也達4億元。

另外,與片仔癀一樣,馬應龍也做起了藥妝,而且這當中的故事還有點意思: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它的起源是四百年前的八寶眼粉;而四百年後,由於有人把痔瘡膏當眼霜用,使得馬應龍重新拾起八寶眼粉,並在那基礎上研制出了八寶眼霜。目前,八寶眼霜的價格比起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就高出許多了。

2、清涼油

要數價格低廉的老國藥,這是肯定不能漏的。現如今這種產品仍能以1元價格買到,而且其質量也廣受稱贊。所以,即使是如此低廉的價格,2013年清涼油還是有1.7億的市場規模。

清涼油的生產廠家很多,其中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的是上海中華藥業,2013年市場規模約1.3億元,同比增長14%。這個產品與大部分價格低廉的藥物相似,因為產品價格低廉,基本都是采取經銷商代理的方式。但隨著市場的變化,經銷商代理的諸多弊端顯現,中華藥業最近開始調整市場策略,希望能直面終端,與連鎖藥店建立合作關系。

只是如此之低的價格,能給予終端的利潤有限;至於提價,雖然同類產品中也不乏十多元或幾十元的,但習慣於清涼油如此低廉價格的消費者以是否會產生抵觸心理?

顯然,像清涼油這樣的經典老國藥想重新煥發生命,挑戰不小。

3、牛黃解毒片(丸)

這又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經典老國藥,同樣價格相當低廉,就連價格相對較高的同仁堂也就5元/10片左右。牛黃解毒片(丸)2013年在中國的市場規模約1.6億元,但生產廠家眾多,即使是占據較大份額的同仁堂、漳州片仔癀、亞寶藥業、德康制藥的牛黃解毒片(丸)產品也就一兩千萬的規模。由此可見這個產品的市場競爭之激烈。

中價區

其中,從價格角度來看,中等價位與低價區的價格界線在哪呢?為了便於盤點,新康界就將主流品牌、品規在十元以上的產品算做中價區了。

1、烏雞白鳳丸

前些年,烏雞白鳳丸的廣告很常見。不少女性遇到痛經、月經不調等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吃些烏雞白鳳丸。近年來,烏雞白鳳丸廣告少見了些,與之同步的是這個市場的快速萎縮。前些年,市場巔峰時,曾出現過一個品牌的烏雞白鳳丸就賣了十多億元一年,但如今,整個烏雞白鳳丸的市場規模也就4億左右,而生產企業還有八九十家之多,其中,同仁堂、陳李濟這樣的中華老字號銷售規模稍大一些。

烏雞白鳳丸出自明代藥方,也是個經過歷史洗滌的品種。而近年來的大起大落,業內人士認為這與產品的市場推廣有很大關系——當年的銷售巔峰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廣告砸出來的,後來廣告投入少了,銷量就下來了。另外,當年在宣傳上,除了烏雞白鳳丸一直以來在婦科疾病上的作用外,還“開發”出美容、美顏等新功效,吸引了更多的消費者。但這些新“開發”的功效,一直沒有得到醫學界的認可,甚至是被駁斥。

那麽,現在的市場規模是不是這個經典老國藥真正的市場價值?當年的銷售巔峰是否還可能重現?

2、六味地黃丸

早在漢代,張仲景就在《金匱要略》中記載了八味地黃丸,到了宋代,著名的兒科醫生錢乙把當中的肉桂、附子兩味壯陽藥去掉,形成了六味地黃丸,成為滋補腎陰之藥。

目前,六味地黃丸的價格普遍在10~15元/瓶左右,價格不算高。但市場規模並不算小,也有21億左右,市場份額最高的是宛西制藥和同仁堂的,兩者合占整個六味地黃丸一半左右的市場份額,剩余的市場則由兩百多家企業瓜分。

與烏雞白鳳丸有些相似的是,六味地黃丸也曾經有段時間往“保健品”的方向奔去,但同樣受不被醫學界認可。(來源:新康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098

爭議《中醫藥法》草案管理法、保護法還是建設法?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4109

 

浙江嘉興市中醫院,一名病人正接受針灸等中醫傳統療法治療。中醫藥法草案的出臺,被視為對這一“國粹”的保護性措施。 (CFP/圖)

中醫存廢之爭已久,中國第一部中醫藥法律《中醫藥法》尚未出臺,就已陷入爭議。支持者認為,鼓勵、保護性措施,對陷入困境的中醫藥猶如久旱甘霖,十分必要;而反對者,則擔心不尊重科學的特權保護,或為醫藥安全帶來新隱患。

談《中醫藥法》色變。

“沒仔細研讀過,不宜評論。”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拒絕談論。

“不想被卷入中西醫之爭。”南方周末記者聯系了數十位中醫藥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幾乎都遭婉拒。

這是一部剛剛走出國務院、走進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法律。12月21日,《中醫藥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首次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一旦草案獲得人大立法表決通過,中國將誕生第一部關於中醫藥的國家法律。

消息一出,旋即引起廣泛關註。

“中藥現代化和中藥國際化或將迎來與以往不一樣的發展。”中醫界人士相信,即將面世的《中醫藥法》會給整個中藥行業帶來利好。

但更多的卻是質疑,“除了要錢要名要待遇,還要特權。”

“中醫診治必須建立明確、公認的醫療規範,中藥的毒副作用必須接受現代醫學的鑒定。獨立於現代醫學而獨舞,即使有專門立法,也無前途。”醫療圈大V劉曄在微博上寫道。

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解讀,《中醫藥法》將著重解決中醫藥特色與優勢淡化、服務領域趨於萎縮、中醫藥理論和技術方法創新不足、中醫藥人才匱乏等問題。

但這部意在解決中醫藥發展困境的法案,仍舊一出世,便陷入輿論的風波。

中醫藥法=中醫藥促進法?

“看以前的《征求意見稿》,還不如直接改名叫《中醫藥促進法》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貴松表示,法案政策性內容多、規範性內容少,手段多為“鼓勵和支持”,更像“行動綱要”而非立法草案。

不過,他不願過多評論——草案全文將在全國人大一審後才對外公布,“現在談論為時尚早”。

此前公開的《征求意見稿》分為總則、中醫藥服務、中藥發展、人才培養、繼承創新與文化傳播、保障措施、法律責任、附則,共八章六十六條。業內人士預測,草案在此基礎上會略有改動,但不會有顯著區別。

法案在醫院資本布局、中醫人才培養、加大扶持力度等方面做出了諸多有利於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硬性規定,由此也引發爭議,如第十四條:在政府舉辦的綜合醫院和具備條件的專科醫院設置中醫藥科室,配置一定比例的中醫病床,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藥科室。

“配置多少數量的中醫病床,這應該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四川某高校藥學院教授許添(化名)說,“老百姓會用腳投票,如果中醫的安全性和療效有保證,大家幹嘛不去看中醫?”

考慮到在不少醫院,輸液、開抗生素、B超檢查已成為中醫師的慣用手法,許添有些擔心,一旦法案獲得通過,中醫院是否會借法律保護之名,大搞西醫和西藥,形成不平等競爭?

法案的重權利、輕責任亦招致批評——如第三十五條規定:為了滿足臨床需要,醫療機構可以憑本醫療機構醫師開具的處方,炮制市場上沒有供應的中藥飲片,在本機構內使用。醫療機構炮制中藥飲片,應當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哈爾濱市兒童醫院外科醫生李清晨在博文中寫道,“一個現代藥物的研發和推廣過程多麽複雜,中藥居然僅在縣級政府備案就可炮制。如果中藥不經嚴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檢驗就輕易地進入人體,將造成多少悲劇?因此而產生的醫療糾紛,將通過何種途徑申訴?”

在反對者看來,以立法手段扶持中醫藥發展並不合適,因為“國家對中醫藥的管理已經相當寬松”。以藥物命名為例,根據《中國藥品通用名稱命名規則》,藥品的商品名不得直接表示藥品的功能、用途等,更不能暗示療效,但中藥命名卻不受此限制。

按照規定,中成藥命名不應采用誇大、自詡的用語,如“寶”、“靈”、“強力”、“速效”等,或含有“禦制”、“秘制”等溢美之詞,但在批準上市的中成藥中,類似的違規命名卻屢見不鮮。

“且不說廠商因此在營銷上大占便宜,更重要的是,藥品的安全問題也被華麗的名稱掩蓋。”許添說。

一個典型案例是,2011年,中成藥“感冒清膠囊”因被檢測出含有西藥成分“撲熱息痛”,被香港衛生署勒令召回。在美國、歐盟等國,因可能導致患者超量服用從而引發藥物中毒,中成藥或植物藥被禁止添加化學成分;而在大陸,類似的中西藥複方試劑卻在“中藥特權”的掩護下,依然擁有療效神話。

對中藥審評的“特殊”政策也廣受詬病。根據《中藥註冊管理補充規定》,來源於古代經典名方的中藥複方制劑可以只進行藥學和非臨床安全性研究,就能豁免臨床試驗,直接申報生產。

“經典一定經得起推敲嗎?對於科學來說,未經驗證的東西都不可靠。”有專家質疑。

爭論折射中醫存廢之爭

以強制力扶持中醫藥發展從而引發爭議,這並非頭一遭。事實上,這也是《中醫藥法》“懷胎”三十多年卻始終“難產”的重要原因。

“中醫藥立法,究竟是立成管理法、保護法還是建設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藥藥理學家李連達曾參與過17年立法討論,他回憶,意見從一開始就分為鮮明的兩派:以老大夫為首的中醫界專家主張立保護法,確保中醫藥事業發展不受排擠和歧視;而以原衛生部和中醫藥管理局為代表的官方機構則主張立管理法,實現對中醫藥事業的管理,“爭論不休,一直拖著”。

從某種程度上,對於法案性質的分歧,也是“中醫存廢之爭”的延續。鴉片戰爭後,隨著西學東漸,西醫學在中國落地生根,兩種異質醫學體系並存,沖突在所難免。原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嚴世蕓介紹說,在日益激化的中西醫論爭中,中醫藥發展逐步受到壓制,“尤以國民政府時期為甚。”

1929年2月,國民政府召開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議,通過了余雲岫等人提出的“廢止舊醫以掃除醫藥衛生之障礙案”,並規定了6項消滅中醫的具體辦法。曾留學日本學習西醫的余雲岫,是廢止中醫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廢醫存藥”——中醫廢止,而中藥作為醫學研究資料尚可加以利用。此案一出,中醫界在全國掀起反廢止風潮,引發了20世紀最大的一次“中醫存廢之爭”。

解放初期,全國衛生工作會議再次拉開了“中西醫論爭”的大幕。這次會議上,針對我國醫藥衛生條件落後的狀況,黨中央制定了衛生工作的三大方針,其一便是“團結中西醫”。

不過,衛生系統的一些領導並沒有真正重視中醫。上世紀50年代初,時任衛生部副部長王斌提出,中醫是封建醫,應隨封建社會的消滅而消滅;中醫要想進醫院,必須學習包括解剖學在內的西醫知識。兩位副部長王斌、賀成最終被撤職。

近幾年,存廢之爭余熱未燼。支持者認為,中醫的存在價值用不著西醫來證明;反對者則堅稱,中醫不能用現代科學的方法來檢驗,“偽科學”、“江湖騙術”等質疑聲不絕於耳。

“這些聲音似乎發自學術界,實則是政治偏見和文化偏見。”嚴世蕓認為,所謂的“科學主義者”將西方現代科學作為衡量一切事物的標準,這並不妥當。

在他看來,中醫藥“存廢之爭”的根源就在於缺乏國家層面的法律保護。雖然中醫藥發展得到了黨和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但“以言代法”的現象依然嚴重,往往某個地方領導的一句話就可以決定一個中醫機構的存亡,“有法了,至少會有所顧忌”。

中醫藥之殤

“西醫在朝,中醫在野”,這是不少醫藥人士對於目前中醫藥環境的描述。

一次座談會上,嚴世蕓向一位領導訴說中醫藥發展中的困難,後者回答:“雖然面臨困境,不還是有發展的嘛。”

“當然有發展,但是吃大魚大肉長大的,和吃樹皮草根長大的,能一樣嗎?”嚴世蕓反問。在他看來,一部專門針對中醫藥的法律,才可能讓中西醫發展重回同一起跑線。

以醫療事故處理為例,按照現行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事故鑒定書中必須明確陳述醫療行為是否違反診療常規。中醫理論多為自然哲理,難以找出事實依據,陰陽離決、氣滯血瘀等理論無法鑒定死傷原因。因此一直以來,中醫醫療事故往往參照西醫診療常規處理。出於自我保護和免責的考慮,中醫師往往會先給患者開具西藥,中藥不過是放在後面“擺擺樣子”。

放眼臨床,“中醫的處方、西醫的靈魂”已成為普遍現象。嚴世蕓擔憂,長此以往,中醫將名存實亡,最後剩下的只是“西醫理論指導下的自然藥物”。

原上海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其忠對此亦深有感觸。最近,他承擔了上海市衛計委的一項分支課題——“丁甘仁學術成就與教學思想研究”。回顧20世紀上半葉中醫臨床家、教育家丁甘仁的中醫辦學史,對比目前中醫院校教育現狀,李其忠感慨頗多。

“國粹之可虞也,生命之攸系也,氣質之不同也,利權之外溢也”——上世紀初葉創辦“上海中醫專門學校”時,丁甘仁洋洋千言的宣言書,既抒發了對歐風美雨、中醫危亡的痛心疾首,也表達了“昌明醫學、保存國粹”的辦學宗旨。

反觀如今中醫院校的辦學宗旨——外向型、跨越式、多元化,“越時髦的詞匯越好。”在此導向下,一些中醫院校開設非中醫藥類專業的趨勢愈演愈烈。“按一定比例布局中西醫院校,所占份額已經較少的中醫院校還不斷‘註水’,談何中西醫並舉?”李其忠說。

從中醫院校的課程設置看,中醫藥類課程也遠未達到“為主”的程度——在校期間,西醫院校的中醫課程僅占總課時數的1%-2%,而中醫院校的西醫課程占總課時的近半。

李其忠將此理解為“大環境驅使”。新近實行的上海市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期間,各科輪轉及理論考核均以西醫為主,中醫院校畢業生僅有的“中醫信念”也蕩然無存——培訓經歷讓他們相信,即便在中醫醫院,中醫中藥似乎也僅是點綴而已。

中醫藥的“春天”來了?

“草案在國務院通過釋放出一個強烈的信號:國家想弘揚傳統中醫藥。”上海某高校一位從事藥事管理的專家分析,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規劃的實施需要《中醫藥法》保駕護航。

部分受訪專家亦表示,法案將為中醫藥市場註入一針強心劑,包括中醫藥養生、保健、醫療、健康養老、中醫藥文化、健康旅遊等相關服務將因此獲益。

不過,面對中醫藥發展過程中的種種困境,僅靠一部立法能否使頑疾藥到病除,迎來中醫藥發展的“春天”?

“法律只是提供政策保障,學術問題還需用學術手段解決。”李連達說。他以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為例,四十多年前的研究直到今天方獲認可,說明中醫藥發展的體制機制出了問題。“一旦有了《中醫藥法》,屠呦呦這樣的千里馬有望在短時間內脫穎而出,但並不意味著會出現一批千里馬。”

法律一旦出臺,配套規範的細化和落實同樣至關重要。此前,《征求意見稿》第二十三條“醫師分治”的規定就引發巨大爭議——“國家對中醫醫療人員實行分類管理,中醫醫療人員分為中醫醫師和傳統中醫師。傳統中醫師執業應當經縣級人民政府中醫藥主管部門實績考核、登記,在登記的地域範圍、執業範圍內開展中醫相關診療活動。”

李其忠認為,《中醫藥法》承認了民間中醫的地位,給民間真正有中醫醫療技術的人開辟了一條合法行醫的通道。不過,一旦備案即可執業,難免會有渾水摸魚者。因此,縣級部門的實績考核和具體辦法的制定尤為重要,“處理不好,患者的醫療風險將倍增。”——不過慶幸的是,最新的草案已將考核、登記部門,提至省一級。

期盼《中醫藥法》盡快出臺的還有中藥企業。近20年來,不少中藥企業試水海外,投入巨額資本,卻大多折戟於初級階段。迄今為止,傳統中藥無一獲得FDA認證。與此同時,中藥企業的“自家後院”卻屢遭“洋中藥”蠶食。

“立法先行是中醫藥創新發展的保障,《中醫藥法》將助力藥品研發,對中藥走向世界帶來利好。”上海現代中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卞化石說。

從2003年扶正化淤開啟“留美”之旅的那一刻起,卞化石無時無刻不感受到中藥創新的難度——國家對中藥研發的資金扶持力度小還在其次,最主要的是缺少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感覺,“各種協調問題也要企業自己解決,實在太累。”

在他看來,《中醫藥法》要想助推中藥創新,“接地氣”是關鍵——國家集中投資若幹基礎研究紮實、全球臨床治療缺藥的空白點,找準突破點、錯位競爭,在短期內實現突破。量變引起質變,進入國際主流醫學領域的品種越多,傳承與創新的解決方案和模式也會越成熟。

目前,扶正化瘀正在籌備FDA三期臨床試驗。卞化石非常羨慕屠呦呦參與的“5·23項目”:“如果扶正化淤也能像青蒿素集體攻關那樣,有中央直接領導的辦公室協調,那進展就快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561

中醫藥“十三五”咋發展?提9大任務建10個健康旅遊示範區

日前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網站獲悉,8月11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式印發《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旨在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更好地為建設健康中國服務。

《規劃》提出發展目標,到2020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發展邁上新臺階,標準化、信息化、產業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健康服務可得性、可及性明顯改善,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和學術水平大幅提升,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建立,中醫藥產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之一,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更加廣泛,符合中醫藥發展規律的法律體系、標準體系、監督體系和政策體系基本建立,中醫藥管理體制更加健全,為建設健康中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貢獻。

《規劃》還提出大力發展中醫醫療服務、加快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推進中醫藥繼承創新、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弘揚中醫藥文化、拓展中醫藥服務新業態、推進中藥保護和發展、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積極推動中醫藥海外發展等九大重點任務。

《規劃》提出,深入研究中醫理論的核心內涵,加強對重大疾病、重大傳染病防治、治未病的聯合攻關和對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中醫藥防治研究,形成一批重大產品和技術成果。促進中藥工業轉型升級。實施中藥標準化行動計劃,持續推進中藥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形成中藥標準化支撐服務體系,引領中藥產業整體提質增效,切實保障百姓用藥安全有效。推動建立常用中藥飲片供應保障體系。實施中藥振興發展工程,提升中藥工業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建立綠色高效的中藥先進制造體系。加快中醫藥信息化建設。構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健康信息雲平臺。推進“互聯網+中醫藥”行動計劃,促進中醫藥各領域與互聯網全面融合,實現遠程醫療、移動醫療、智慧醫療等醫療服務模式創新。完善中醫藥信息統計制度建設,建立全國中醫藥綜合統計網絡直報體系。

業界認為,2016年或將是中醫藥產業投資的最佳時期。高層今年以來已經持續確定中醫藥發展支持政策,傳統中醫藥行業有望加速轉型升級。

此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旅遊局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基地、項目)創建工作的通知》,計劃未來3年在全國建成10個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100個示範基地、1000個示範項目。據悉,此次下發的通知是對國務院《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等文件精神的貫徹落實,也是對國家旅遊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出臺的《關於促進中醫藥健康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的一次具體任務部署,必將對打造我國中醫藥健康旅遊品牌,探索中醫藥健康旅遊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推進我國旅遊業轉型升級,提升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09

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利用中醫藥解決細菌耐藥等世界難題

從中醫藥管理局獲悉,9月21-23日,中國醫院協會中醫醫院分會第二屆年會暨2016年中醫醫院院長論壇在遼寧省沈陽市召開。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出席會議並指出,要推進診療模式創新,促進中醫醫院健康發展。在會議上,王國強提出要探索利用中醫藥辦法解決細菌耐藥等世界性難題。

王國強強調,中醫醫院要高度重視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的宣傳、貫徹和落實,充分彰顯中醫醫院中醫藥特色優勢,以推進中醫診療模式創新為抓手,促進中醫醫院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並就診療模式創新提出五點建議。

一要探索建立融醫療、康複、養生保健於一體、全鏈條的醫院發展模式。將亞健康人群、康複人群納入服務範圍,拓寬服務領域,形成一體化發展模式,既順應醫學發展趨勢,又可以彰顯中醫養生、治未病兩大優勢。中醫醫院要在做好醫療工作的同時,在康複和養生保健中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重點在服務模式探索、技術推廣、標準制定、人才培養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要探索多專業聯合診療服務模式。可以科室為抓手,也可以疾病為抓手;可以病房為主,也可以門診為主,要因地制宜進行探索。在中醫思維指導下,以患者為中心,制定綜合的、最優的診療方案,提高臨床療效。

三要完善中醫綜合治療模式。要探索總結中醫醫院中醫綜合治療區和中醫綜合治療室的建設經驗,特別是要探索完善中醫綜合治療區與其他科室有效溝通銜接的機制。要積極整理、吸納、總結和推廣中醫技術,並圍繞疾病治療,認真總結中醫綜合治療的效果,明確診療方案,對多種技術方法合理、有效利用。

四要積極推進現代技術與中醫藥治療相結合,提高診治重大疾病療效。中醫醫院就是要瞄準當前醫學的這些難點問題,積極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結合中醫治療理念和方法,探索形成具有中醫特色的疾病診療模式。

五要探索利用中醫藥辦法解決細菌耐藥等世界性難題。中醫醫院要嚴格控制抗生素的應用,認真總結中醫藥臨床經驗,深入開展相關研究,為解決細菌耐藥這一世界性難題作出中醫藥的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03

需求井噴 官員稱中醫藥迎來“戰略機遇期”

“當前,中醫藥發展面臨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從消費需求看,人們對中醫藥服務無論是量和質都產生‘井噴式’的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特征日益明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於文明近日表示,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中醫藥發展也正進入了新常態。

他是在“2016健康中國與中醫藥發展高峰論壇”上做上述表態的。該論壇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導、新華社《經濟參考報》主辦、中國中藥協會與康美藥業聯合主辦。

2016年可謂是中醫藥的政策紅利年。其中,10月25日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要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治未病服務、推進中醫藥繼承創新。在著力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中醫藥事業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

“從服務領域看,中醫藥服務正由主要提供醫療服務向提供融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複於一體、全鏈條服務的方向發展;從服務供給看,中醫藥服務正從主要由政府舉辦向由政府和市場共同舉辦發展;從服務模式看,中醫藥服務正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發展;從服務產品來看,中醫養生產品、小型保健理療設備等正越來越多地進入家庭;從國際來看,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重視開發和利用中醫藥,對國內發展形成倒逼態勢。”於文明說。

“互聯網+智慧醫療”等概念也開始讓中醫藥產業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傳統中醫藥企業和醫療機構也在抓緊機遇,與互聯網企業、資本機構不斷融合,共同推進供給側改革。

大連理工大學系統工程研究所所長郭崇慧認為,“互聯網+中醫藥”重構了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中醫藥電商平臺讓產業更加扁平化,冗余環節被壓縮,高附加值環節被保留;中藥材價格指數大數據分析實現中藥材價格的市場行情監測、整體走勢、未來預測、決策支持;健康醫療大數據分析助力用消費行為挖掘、指導健康保護、監測區域病情等;中醫藥道地藥材可追溯平臺確保道地藥材規模化、標準化和規範化的產業化種植。

康美藥業董事長、總經理馬興田在論壇上介紹,借助全產業鏈優勢,康美藥業承擔了國家多項中藥標準化項目建設,率先在中藥飲片、中藥材等級分類、中藥材價格指數、中藥材大宗交易及中醫藥編碼、互聯網醫療等方面制定了多個國家標準。

康美藥業不僅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的全國唯一中醫藥信息化醫療服務平臺試點單位,擁有國家網絡醫院資質,在9月初,康美藥業還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於10月底在北京啟動了“互聯網+中藥藥事服務標準化”建設項目,康美藥業是唯一一家入選的中醫藥企業。

康美藥業正利用自身中醫藥全產業鏈資源優勢,推廣智慧藥房,投建醫養結合站,開發智慧醫藥App,推出“中國健康雲”,打造“大健康+大平臺+大數據+大服務”體系,開創了智慧養老、健康旅遊、醫養結合等多樣化的醫藥健康發展模式。

馬興田介紹,目前智慧藥房已經進駐超過百家醫療機構,累積處理藥方近150萬張,服務患者數百萬人次;多個智慧醫療APP的上線,實現了全國2000多家醫院線上掛號,一萬多名醫生在線服務,服務覆蓋人群達2億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549

中醫藥法亮點 :民間中醫有望獲證 中藥材質量全程監管

“有技無照”有望合法行醫,藥材質量將被全程監管,“片仔癀”等處方工藝將受“特殊保護”,“張悟本們”不得“忽悠”……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大背景下,25日審議通過的中醫藥法備受各界關註。

據新華社報道,“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文化資源和重要生態資源。”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指出,中醫藥法作為第一部全面、系統體現中醫藥特點的綜合性法律,內容全面豐富,在具體制度設計中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體現了中醫藥自身特點,符合行業和民眾期盼。圍繞這部法律,新華社記者采訪權威專家獨家梳理出四大亮點。

“有技無照”的民間中醫有望獲得醫師資格

中醫藥法提出:“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的內容應當體現中醫藥特點”;“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由至少兩名中醫醫師推薦,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中醫藥主管部門組織實踐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後,即可取得中醫醫師資格”。

民間中醫從業人員絕大多數具備一定的臨床技能和經驗,為基層百姓提供了必要的中醫藥服務,但現有醫師資格考試難以評價其真實水平。王國強說,中醫藥法在充分考慮醫療安全風險的基礎上,對師承方式學習中醫和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開辟了通過實踐技能及效果考核即可獲得中醫醫師資格的新途徑。這對進一步促進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壯大基層中醫藥服務隊伍,方便人民群眾就醫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中醫藥法,今後成為中醫醫師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醫藥院校培養的學生,二是規範師帶徒的人員和確有醫術專長的人員。”北京望京醫院院長、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會長陳珞珈說,中醫藥法根據歷史和現實實際,從法律層面肯定中醫師帶徒的人才培養模式,確定其合法性,為保存民族醫藥國粹、解決我國衛生資源不足和基層中醫缺乏的開辟可行途徑。

中藥材質量將被全程監管

為確保中藥材質量安全,中醫藥法規定:“國家制定中藥材種植養殖、采集、貯存和初加工的技術規範、標準,加強對中藥材生產流通全過程的質量監督管理,保障中藥材質量安全”;“嚴格管理農藥、肥料等農業投入品的使用,禁止在中藥材種植過程中使用劇毒、高毒農藥”。

對違規在中藥材種植過程中使用劇毒、高毒農藥的,中醫藥法規定,“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給予處罰;情節嚴重的,可以由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5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違反本法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北京東直門中醫院院長王耀獻說,當前,中藥材管理領域標準化種植養殖落實不到位,不科學使用農藥化肥等投入品造成有害物質殘留;中藥材產地初加工設備簡陋,染色增重、摻雜使假現象時有發生;中藥材專業市場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制假售假、違法經營中藥飲片和其他藥品現象屢禁不止。這些問題嚴重危害公眾健康,阻礙中藥材產業和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中醫藥法對進一步加強中藥材種植養殖、采集、貯存等各個環節的質量管理作出明確規定,是非常必要的,將促進中藥產業“種好藥、產好藥、造好藥”。

堅持扶持與規範並重是中醫藥法的一大亮點。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黃薇說,針對中醫藥行業中存在的服務不規範、中藥材質量下滑等問題,中醫藥法作出有針對性的規定,特別是對在中藥材種植過程中使用劇毒、高毒農藥的違法行為,明確了處罰措施,以加大對危害中藥材質量安全行為的懲處力度,保證人民群眾用藥安全。

“片仔癀”等“國家秘密”將被特殊保護

中醫藥法提出:“中醫藥傳統知識持有人對其持有的中醫藥傳統知識享有傳承使用的權利,對他人獲取、利用其持有的中醫藥傳統知識享有知情同意和利益分享等權利。”“國家對經依法認定屬於國家秘密的傳統中藥處方組成和生產工藝實行特殊保護。”

陳珞珈說,中醫藥傳統知識產權有巨大商業價值和文化價值。在國內,許多資源被無序開發,中醫藥特有名稱被濫用,中醫藥特有標誌被商業性複制,中藥道地藥材被仿冒……

專家認為,中醫藥法將有針對性地保護中醫藥傳統知識產權,有利於保護那些寶貴遺產的延續和發展,促進醫學界和科學界對中醫藥傳統知識智力成果的承認、傳播和利用,保障中醫藥傳統知識資源商業化開發利益的公平分享。

“張悟本”等“偽大師”不得“忽悠”

近年來中國養生保健服務行業發展迅速,總體適應人民群眾對健康服務的需求,同時也存在標準缺失、服務不規範等問題。中醫藥法規定:“國家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規範的中醫養生保健機構。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範、標準由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制定。”

隨著中醫藥法出臺,規範中醫養生保健行為有法可依。黃薇說,我國將加大對中醫藥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針對中醫診所和中醫醫師非法執業、醫療機構違法炮制中藥飲片、違法配制中藥制劑、違法發布中醫醫療廣告等違法行為規定了明確的法律責任。

王耀獻指出,我國應加快制定相關中醫養生保健類規範和標準,研發推廣中醫養生保健類技術、產品、設備,加大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豐富服務內容。

他說,政府應引導社會力量舉辦規範的中醫養生保健機構,鼓勵中醫醫療機構為中醫養生保健機構規範發展提供支持;支持建立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行業組織,推動負面清單制度和第三方認證作為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市場管理的主要方式。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等媒介,進一步加大中醫藥健康知識宣傳普及力度,引導群眾規範就醫、理性養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501

首部中醫藥法醞釀30年出臺:鼓勵中醫西醫相互學習

“國法”醞釀三十載,業內翹首共期盼。據新華社報道,隨著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我國首部為傳統中醫藥振興而制定的國家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25日誕生,為繼承和弘揚中醫藥、促進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法律支撐。

歷經數千年不斷豐富發展,中醫藥以其深邃的哲學思想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中醫藥法作為第一部全面、系統體現中醫藥特點的綜合性法律,將黨和國家關於發展中醫藥的方針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將人民群眾對中醫藥的期盼和要求用法律形式體現出來,對中醫藥行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中醫藥法分為“中醫藥服務”“中藥保護與發展”“中醫藥人才培養”“中醫藥科學研究”“中醫藥傳承與文化傳播”“保障措施”“法律責任”等9章,共63條,將於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這部法律明確了中醫藥事業的重要地位和發展方針,提出“中醫藥事業是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實行中西醫並重的方針”;“發展中醫藥事業應當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保持和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國家鼓勵中醫西醫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中西醫結合”。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黃薇說,中醫藥法在中醫藥管理方面進行了制度創新,構建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管理制度,加大政府對中醫藥事業的扶持保障力度,同時堅持扶持與規範並重,加大對中醫藥的監管力度,保障中醫醫療服務和中藥質量安全,對繼承和弘揚中醫藥、促進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正在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專家指出,隨著健康觀念變化和醫學模式轉變,中醫藥日益顯示出獨特優勢,在我國衛生與健康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制定中醫藥法,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助於提升中醫藥的國際影響力,增強中華文化軟實力,適應“走出去”戰略需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502

湖北出臺振興中醫藥發展意見,關註產業龍頭

今年時值醫藥雙聖李時珍誕辰500周年,湖北出臺《促進中醫藥發展振興的若幹意見》,從準確把握中醫藥振興發展的總體要求、切實提高中醫醫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水平、著力推進中醫藥科技創新、繁榮發展中醫藥文化、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強化中醫藥發展保障等七個方面,提出20項任務措施。

中醫藥產業一直是我國醫療衛生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進入21世紀以來,基於中藥創新的發展路徑推動了行業整體的壯大,為中醫藥產業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隨著新一輪“醫改”的推進,中醫藥產業面向未來,亟待在保留傳統中醫藥文化精華的同時,謀求更加規範化和標準化的產業發展路徑,才能在當下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市場繼續占據一席之地。

地方政府也在加大力度扶持中醫藥產業,此次湖北出臺的意見提出,未來五年,全省中醫藥振興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中醫醫療服務體系、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和提升,使人人享有基本中醫藥服務;中醫藥產業現代化水平將顯著提高,中醫藥工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中醫藥大健康產業成為全省經濟重要支柱產業之一;中醫藥醫療、教育、人才、科技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基本建成中醫藥強省。

國家從2016年開始,陸續頒布了《健康中國2030發展規劃綱要》之中醫藥部分和《中醫藥法》,在政策框架上對中醫藥產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設立標準上對中醫診所的放開就是國家鼓勵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最新政策成果。由此可見,國家大力支持中醫藥產業的發展。

在需求以及政策的推動下,我國中醫藥產業迎來市場機遇,A股市場相關上市公司中健民集團(600976.SH)、馬應龍(600993.SH)、片仔癀(600436.SH)以及雲南白藥(000538.SZ)等值得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379

中宝生物:中医药养猪关注健康

1 : GS(14)@2011-01-29 19:14:28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127/183166.html
    他期望能从一个企业开始,凭借老祖宗的智慧,一点一滴地让现在的养殖模式向更环保、健康、天然的方向发展。“植物的健康就是动物的健康,动物的健康就是人类的健康”。
               
           中宝生物董事长傅启源在接受采访时,第一句就说:“我给你讲个冷笑话。在中国什么猪最好卖?死猪和老母猪。”这个亿万富翁是个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党员,说起食品安全这个话题便显得嫉恶如仇。他在中国开创了一个养殖业先河:以中草药种植、中兽药、中草药饲料研发为核心竞争力,打造大规模生态养殖的新型养猪模式。
  而他数年的努力也开始进入收获季,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居然获得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题词勉励,今年中宝旗下的“中药环保猪”开始拿到境外出口的“通行证”,目前公司已经和香港的代理商签订了第一期的供港合约,提供活生猪和冷鲜猪肉。而与台湾地区、新加坡等地养殖协会的合约也在洽谈中。
  采访是在深圳市团校进行的,年过50 的傅启源还身兼这里的老师一职。他1977 年毕业于哈工大机械系,80 年代开始创业,2008 年他名下的邦凯股份就成为深圳锂电池第二大生产商,目前仍维持月产1,500 万只锂电池的规模。但是傅启源早在数年前悄然转型,以自有资金数亿元在江西赣州投资年产量百万头的养猪场以及中草药兽药厂的事迹却鲜为人知。
  数年前,为了给自己的事业寻找新的方向,傅启源到北京海外人员归国服务中心寻找投资项目。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他发现了一份全手写的材料,里面提到用中草药治疗禽畜疾病的应用。傅启源于是联络上资料的撰写人老科学家闫宝琴,从此开始了两人长期的合作。
  傅启源表示,当他到了沈阳看到闫宝琴的工作时被深深感动:一个60 年代毕业的大学生闫宝琴,却扎根农村花了几十年为农户研究中草药治疗禽畜疾病。1983年她所帮助过的鸡场就获得了辽宁养鸡免检出口的指标,在当时算是很难得的成就但她却一直甘于清贫,为了观察药理作用
  和效果,她在自己家养鸡,鸡上炕,人睡地下。一个完整的实验周期需要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而那期间她无法离开一步。闷热夏季,人鸡同室,臊臭难闻。除了配料、配药、观察还是配料、配药、观察。这一切她和家人都毫无怨言。
  傅启源觉得闫宝琴所探索的以天然中草药为依托,根据药性和畜禽的不同病情,科学组方,制成对各类畜禽既能促进生长发育又能防治疾病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和中兽药前景看好,于是组织了研发队伍,陪着闫宝琴从东北出发,遍及华北、西北、华南、西南,乃至越南等地考察各地的植被和中草药情况。“我的一辆大奔都开成了废铁。”傅启源说。
  2005 年,傅启源投入3,000 多万元,成立了中宝生物天然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聘请闫宝琴为首席科学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等科研机构和养殖企业、农村养殖户合作,建立起符合GAP 标准的中兽药种植基地和符合GMP标准的中兽药厂。闫宝琴花费三十多年研制的33 种天然草本兽药和天然植物复合饲料添加剂开始产业化。这些中兽药经临床证明,防治动物口蹄疫、猪蓝耳病、禽流感、猪链球菌病、奶牛隐性乳房炎疗效完全达到、甚至优于目前常用的一些化学合成药物。而且禽畜不容易产生耐药性。
  中宝生物成立后初试啼声便一鸣惊人。2006 年6 月,公司设在四川某地办事处得知当地有几千头猪出现猪蓝耳病前期症状,立即派出由技术总监带领的团队飞赴当地,并空运一批“中宝银翘散”,用于防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经过一个星期的紧张工作,当地疫情迅速得以控制。2007 年5 月,四川峨眉地区大面积爆发鸡球虫病,鸡舍里鸡粪便由水样带血到血粪遍地,产蛋量急剧下降。养殖户用“中宝驱虫散”等进行治疗,不仅5 万多只病鸡全部治愈,而且恢复了高产蛋率。
  但是在为养殖户治疗禽畜疾病的过程中,傅启源发现各地的农户滥用抗生素、催熟剂的情况非常严重,导致很多疾病无法一治到底。例如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前,中宝生物曾经为某公司治好了上万头奶牛的乳腺炎,但是这家公司的自有奶源只有这些奶牛,不足的原料全部是向散养的牧民收购。在实地考察中,傅启源发现很多奶农在奶牛得了乳腺炎后,大量使用抗生素治疗,随后又未等痊愈就继续挤奶,再用小苏打之类的化学物质净化被污染的奶源,给食品安全造成的隐患可想而知。他感觉非常无奈。但中兽药的使用方法、成本核算、疗效把握、价值体现等还为业界所疑惑,存在推广难度。
于是,傅启源开始萌发自己来做安全、天然的现代养殖业的想法。2007 年开始至今的两年多时间,他投资了2.8 亿元,在江西赣州安远县建设占地1.26 万亩的国际标准化养猪示范基地,其中包括数千亩中草药绿色种植基地和中兽药厂。该基地设计年出栏生猪2,000 万头,全程采用中宝天然兽药产品进行生态保健养殖,以此验证和完善中宝养殖模式。
  除了不惜工本地每年花费一千多万元从丹麦进口原种猪外,中宝最有特色的就是利用中医药在疾病防控方面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通过中医药保健方案,根据季节、气候、环境以及家畜生长过程中的生理变化进行疾病的防控,在生猪养殖、防疫的过程中,完全禁用西药、抗生素。目前养殖基地已经形成了零排放、零疫情、零药残的标准。
  中宝的生猪养殖场已经成为当地一景,被人戏称为“八戒王国”,进入公司的道路叫做天蓬大道,总经理室取名天蓬元帅府;办公大楼前还设计了猪八戒背新娘、猪八戒学电脑等80 多个猪雕像。而中宝的猪栏洁净干爽也是当地著名的。原因是这里的猪栏和传统的猪栏不同,地上铺有一层80 厘米厚的由植物糠壳、天然植物添加剂复合的垫料,吸收猪粪便后,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分解。与传统养猪比较,除每头猪能提前20 天出栏外,“发酵床”垫料还是农作物种植的上等有机肥,每吨能卖到600 多元。垫料可以三年才清理一次,基本不需要再用人力水力清理粪便,当猪场达到年出栏100 万头的数量后,相当于建立了一个可处理500 多万人口排污量的污水处理厂。中宝的资料还显示,采用中医药进行育种、饲养,还能令生猪的饲料成本比传统做法降低2/3,而产子率则提高一倍。
  傅启源表示,他希望能建设从生猪的引种、饲养、防疫、屠宰等关键环节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再以加盟的形式推进对现有生猪养殖企业、农户的改造。目前中宝生物养殖基地已有3.5 万头存栏种猪,可以进行1 比20 的配种,明年就能达到100 万头生猪出栏的目标。这种示范效应对于拉动中兽药、中草药饲料的环保养殖相信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如此注重天然环保,也许和傅启源的爱好有关。和许多富豪不一样,他还是深圳摄影协会的会员,爱行走于大江南北捕捉自然风光之美。为了中宝生物养殖基地的筹建,他在赣州的乡下一蹲几个月,跟农民们打交道也甘之如饴。闲时他还爱与摄友们对酒当歌,大碗酒大碗肉。他一个朋友透露,兴之所至他会自带一打茅台,呼朋唤友举杯畅饮。而且认识了几年,他从来没有提过自己做什么,大家一直以为他就是深圳常见的一个小工厂主。
  作为一个早已身家亿万的人,傅启源对于财富更上一层楼并没有太大的期望。“我不爱跟人谈什么商业模式,现在的商业模式都太注重赚钱,何尝把科研精神、民族荣誉感、社会效益融入其中。”有研究表明,由于在禽畜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中国40% 的儿童有糖尿病,60% 的妇女有乳腺疾病。他期望能从一个企业开始,凭借老祖宗的智慧,一点一滴地让现在的养殖模式向更环保、健康、天然的方向发展。“植物的健康就是动物的健康,动物的健康就是人类的健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8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