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國確診感染H7N9患者增至16人 世衛組織:無法就中藥是否能預防病毒做出評論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522

截止4月5日下午5時,H7N9禽流感暴發病例分佈圖。 (魚仔/圖)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4月6日通報,截至4月5日17時,全國共報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16例,其中死亡6人。病例分佈於上海(6例,死亡4例)、江蘇(6例)、安徽(1例)、浙江(3例,死亡2例)。報告的16例確診病例間未發現流行病學聯繫。所有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均已採取醫學觀察措施。只1名密切接觸者出現症狀,但已排除人感染H7N9禽流感,其餘密切接觸者均未發現異常。目前疫情處於散發狀態,尚未發現人傳人。

4月5日新增2例

江蘇省衛生廳4月5日通報,江蘇省新確診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患者殷某,女,61歲,南京市秦淮區人,退休在家。3月20日患者發病。4月2日因病情加重轉至南京某醫院治療。目前,患者病情危重,正在全力搶救。患者陸某,男,79歲,南京市秦淮區人,退休在家。3月21日患者發病。3月31日因病情加重至南京某醫院治療。目前,患者病情較重,正在全力 搶救。

除江蘇外,其他地區4月5日未通報新的病例。

4月6日起上海暫停活禽交易

農業部4月5日晚上9點多消息,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再次從上海市送檢的738份樣品中檢測到19份H7N9禽流感陽性樣品,8份陽性樣品來自松江區滬淮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其中雞7份、環境樣品1份;3份來自閔行區景川市場,其中雞1份、環境樣品2份;8份來自閔行區鳳莊市場,其中雞2份、鴿子2份、環境樣品4份。此前,4月4日,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從上海市送檢的松江區滬淮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鴿子樣品中檢測到H7N9禽流感病毒。

浙江則有鵪鶉驗出H7N9病毒。據新華網4月6日消息,浙江省衛生廳3日確診的第二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病前在上城區濱盛農副產品商行活禽攤點購買並食用過鵪鶉。杭州市疾控中心5日已從該活禽鵪鶉攤點上的鵪鶉中檢出N7H9病毒。目前該病毒樣品已送國家疾控中心複檢,並等待最後確認。6日凌晨,杭州市有關部門已對濱盛農副產品商行內放存的活禽進行撲殺,並暫停該商行內的活禽交易。

另據上海政府新聞新聞辦公室官方微薄「@上海發佈」4月5日消息,上海4月5日再次就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舉行新聞發佈會。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威通報,4月6日起,上海全市範圍內暫時停止活禽交易,並關閉所有活禽市場。徐威表示,將對相關人員進行一定的經濟補償。

上海市農委副主任邵林初表示,暫停活禽交易會產生一系列問題,上海將儘量減少老百姓損失,包括儘量不損害經營者和養殖戶的基本利益。上海已經關閉松 江區滬淮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活禽交易區,被檢測出H7N9病毒的鴿子主人正在配合肉鴿來源調查,所有禽鳥已經被撲殺,共計2萬餘隻,並進行了無害化處理,對 商販等擬以不低於市場價50%的標準給予補償。

上海從4月6日起對全市3大活禽批發市場和461家活禽零售點以及各類花鳥市場,暫停活禽、野生鳥類的交易活動,並對所有活禽交易市場進行清理、消毒和封閉管理,堅決取締各類馬路市場活禽交易行為。暫時封閉公園等的進入式鳥園、鴿場等場所,鳥類表演等活動。

央視新聞官方微博@央視新聞4月6日消息,上海市信鴿協會緊急通知:2013年全市、區、縣信鴿比賽即日起全部暫停,任何信鴿組織及個人不得以任何名義組織信鴿賽事及信鴿司放活動。

世衛組織:無法就中藥是否能預防H7N9病毒做出評論

新華網4月6日消息,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格雷戈裡·哈特爾5日表示,目前在中國確診的所有H7N9感染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中,沒有人的H7N9病毒檢測呈陽性,而且沒有跡象表明病例之間有流行病學聯繫,現階段沒有證據顯示該病毒可以「持續人際傳播」。

針對關於使用「持續」這個說法是否表明該病毒有人際傳播可能的提問,哈特爾表示,在對密切接觸者的跟蹤觀察結束前,必須保持警惕,現階段還不能就病毒是否具有人際傳播能力下定論。

哈特爾還表示,他無法就中藥是否能預防H7N9病毒做出評論,世衛組織推薦的預防方式包括個人衛生防護、避免接觸患病動物和死動物等。此外,初步試驗結果顯示,奧司他韋和扎那米韋等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可能對該病毒產生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75

世衛組織警告:埃博拉病毒呈“指數型增長” 月內將新增數千病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73

20140909abola

世界衛生組織(WHO)周一表示,埃博拉病毒正在西非國家利比里亞飛速蔓延,預計接下來的三周里就會有數千名新感染者。

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份聲明中稱:“埃博拉病毒在利比里亞的傳播極為迅猛,新發病例數正在呈指數級增長。

聲明指出,摩的、出租車是“最大的潛在傳染源”,因為利比亞並未對這些公共交通工具進行消毒。傳統的病毒控制措施“未能起到足夠的效果”。

該組織呼籲,利比亞等西非國家的援助人員應該再投入三到四倍的努力進行病毒防治工作。

世界衛生組織上周五最新更新的數據顯示,利比里亞的1871名埃博拉感染病例中,已經有1089人死亡,為全球最高。總的來看,幾內亞、利比里亞、塞拉利昂等國家的3944名感染者中,已有2097名死亡。

另外尼日利亞也發現了18例感染病例,其中有7人已經死亡,塞內加爾也發現一例非致命病例。

世界衛生組織稱,目前利比里亞的15個州已經有14個出現埃博拉確診病例。每新開一個治療中心,立即就會有病人蜂擁而至,“這說明還存在大量的未知案例”

“感染人數增長的速度遠遠超過了埃博拉疾病治療中心的容納能力,預計接下來的三周會出現數千名案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18

世衛再發警告中式鹹魚等物質致癌 長期食用易患鼻咽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5069.html

世衛再發警告中式鹹魚等物質致癌 長期食用易患鼻咽癌

人民網 2015-10-30 14:47:00

據中國日報報道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日發布研究報告稱,除了加工肉制品和紅肉外,其他115種物質也可以致癌。

中式鹹魚等物質致癌 世衛你是怎麽了

據中國日報報道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日發布研究報告稱,除了加工肉制品和紅肉外,其他115種物質也可以致癌。

包括“加工肉制品”在內,世界衛生組織這次發布的致癌物名單當中總共含有116種,給外界提供參考。這些致癌物包括:吸食煙草、飲酒、室內煤氣、含砷的飲用水、制鞋修鞋、打掃煙囪、制作家具、勘探鋼鐵等等。除此之外,生產鋁、金胺以及橡膠也會致癌。中式鹹魚也在致癌物名單當中。

中式鹹魚等物質致癌

香腸、培根、熏肉、漢堡包等加工肉制品可能使人患癌。每天食用50克——還不到半根香腸的量——就會使人罹患腸癌的風險驟增18%。世衛組織認定,紅肉“很可能致癌”,其風險評級比加工肉制品低一級。

學者呼籲公眾盡量避免食用加工肉制品,轉而食用豆子沙拉補充所需營養。

科普一下什麽是中式鹹魚

鹹魚是以鹽腌漬後,曬幹的魚。以前因為沒有低溫保鮮技術,魚很容易腐爛。因此世界各地沿海的漁民都有以此方法保存魚。在中國古代,鹹魚稱作“鮑魚”,並有“鮑魚之肆”此一成語(此非現在作為名貴海產的鮑魚)。廣東鹹魚中以馬友著名,是梅香鹹魚的一種,有濃烈而特別的氣味。廣東特色菜肴鹹魚雞粒炒飯便是以此制作。

鹹魚種類非常多,有以大條魚腌成的,也有以小魚腌的。以前中國的鹹魚是貧苦人家吃的食物(林子祥的歌曲《分分鐘需要你》一句──“鹹魚白菜也好好味”是貧窮生活的鮮活反映)。但是,現在某些名貴鹹魚的售價並不便宜。

鹹魚作為腌制食物,是導致鼻咽癌的主要原因。在廣東話(粵語)之中也有死人的意思在廣西(白話)也有人稱鹹魚是穿過的鞋子。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高血壓病人、高溫條件下工作人士忌食。

備註

少量食用問題不大,如果長期食用易患鼻咽癌。

腌魚的竅門

將魚塊、魚段或魚片放在牛奶中泡一下,在撒上一點幹面粉,或煎或炸,味道很好;

用精鹽塗抹魚肚除去腥味後,洗凈控幹,放入少量料酒,再放上3~5片姜片、蔥段,上下顛幾下,使魚均勻入味,然後將碗蓋上,腌半小時,魚燒熟後味道更鮮美。

鹹魚的種類

加工的鹹魚有“梅香”與“實肉”兩種。梅香鹹魚制作時須將鮮魚發酵一兩天,待其營養物質改變再加鹽腌制七八天,曬幹後產生一種奇特的香味,其肉質松軟,鹹中帶香;而實肉鹹魚則無須發酵,直接用鮮魚腌制曬幹,其肉質結實、成片,鹹而鮮。

用來曬的鮮魚主要有紅魚、馬鮫魚、海底雞、黃花筒、曹白魚、紅衫魚、帶魚、銀魚等。

用不同種類鮮魚制作出來的鹹魚,風味和口感各有不同,並且同種鮮魚制成出的“梅香”和“實肉”,風味和口感也各有不同。在選購時要因各人的喜好,在選擇“梅香”或“實肉”的同時也要選擇用來制作鹹魚的鮮魚種類,例如馬鮫魚、海底雞等。

變質鹹魚判別法

若魚肉表面、剖切面和魚體內有褐色薄膜,俗稱“油燒”或“黃銹”,這是魚肉脂肪產生氧化的結果。因此魚肉松散,產生異味,食時會有口苦舌麻的感覺;

在魚頭靠近鰓的部位呈現淡紅色暗斑,在肌肉內層也呈現暗斑,顯示魚已腐壞;

鹹魚出現紅斑點是“發紅”或稱“赤變”現象,這是“嗜鹽”或“桿菌類”在腌制過程中因為鹽漬作用,36~38℃時細菌在魚體內迅速繁殖而生成,此時魚體已變質。

編輯:羅懿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51

世衛組織:寨卡暴發整體未下降 奧運會病毒感染傳播風險不高

盡管2016年夏季奧運會已接近尾聲,但作為美洲第一個受到寨卡病毒影響的國家,巴西依然存在的病毒風險尚未完全消除,而隨著即將開幕的殘奧會,關於寨卡病毒傳播與公眾和運動員安全的話題再次引發關註。

巴西:感染案例驟降

“巴西位於南半球,當前處於冬季,蚊子活躍度很低,所以蚊媒疾病(包括寨卡病毒感染)案例驟降。”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本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

但世衛組織也同時強調,盡管巴西疫情顯示出下降趨勢,世衛依然擔心巴西寨卡疫情會出現反彈。

寨卡病毒病是由伊蚊傳播的一種病毒引起,患者的癥狀包括輕微發熱、皮疹、結膜炎、肌肉和關節疼痛、渾身虛弱或頭痛,這些癥狀通常持續2天-7天,目前科學界的共識是寨卡病毒是小頭癥和吉蘭-巴雷綜合征的一個病因。

其中,攻擊孕婦與新生兒的小頭癥則引發了公眾的廣泛關註與擔憂——小頭癥是指頭部遠小於其他同齡和同性嬰兒頭部的新生兒畸形,若伴有腦發育不良,小頭癥嬰兒則可能會產生新生兒的發育障礙。

世衛組織向第一財經提供的信息顯示,里約奧運會與殘運會所在地的巴西,是美洲第一個受到寨卡病毒影響的國家——事實上,自2015年以來,巴西仍處於66個經受寨卡病毒暴發的國家之列。

也因此,在里約夏季奧運會開幕前,就有包括網球、高爾夫等多名著名運動員因擔心寨卡病毒退賽;多國專家甚至呼籲里約奧運會延期。

而參加奧運會的各國代表團也將防護寨卡病毒感染作為重點之一。公開信息顯示,韓國代表隊在隊服中添加了驅蚊劑,可以預防蚊蟲叮咬,衣服也專門設計成了保護到手腕、腳踝的長袖長褲;美國賽艇隊則專門研發了抗微生物的高科技織物用於比賽,而中國代表隊攜帶的蚊帳則徹底“走紅”奧運村。

對此,世衛組織發言人在回複第一財經提問時表示,從世衛組織的分析來看,當前巴西處於一年中蚊子活躍度較低的季節,病毒傳播的蚊媒減少,且旅行者可采取預防措施,避免蚊子叮咬或寨卡病毒通過性傳播發生感染,因此前往巴西觀看2016里約奧運會和殘奧會而導致寨卡病毒感染或傳播的風險不高。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歐洲疾控中心等公共衛生機構在寨卡病毒擴散風險和奧運會方面,得出的結論與世衛組織類似。”世衛組織發言人向第一財經強調。

來自里約奧運會的官方信息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

當地時間8月8日,里約奧運會執行聯絡官馬里奧·安德拉達在記者會上表示,主辦方迄今還未得到選手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報告。

安德拉達明確表示:“在籌辦奧運會的過程中,我們一直明確表示奧運會在巴西的冬天舉辦,寨卡和蚊子在冬天不成問題。今年冬天比往年更冷一些,因此寨卡的感染率和蚊子傳播疾病的可能性都將比預期還要低。”

世衛組織評價認為,巴西作為首批出現大規模寨卡疫情的國家之一,在分享本國疫情應對行動的信息、分享本國研究人員對寨卡及其作用的知識方面,顯示了真正的領導力,巴西的經驗正在幫助其他國家更好地了解寨卡病毒和更有效地抗擊該病毒。

第一財經從世衛組織獲悉,為協助巴西應對疫情,世衛組織和世衛組織美洲區域辦事處協助並擴大了針對巴西的實驗室試劑和殺蟲劑及診斷試劑盒等其他戰略物資的采購,並正在開發研究、分析方法,制定小頭癥的病例定義標準,實驗室診斷技術,病例監測,以及蟲媒病毒(登革熱、基孔肯雅病和寨卡)的綜合監測等方面向巴西提供支援。

全球:病毒暴發整體未下降

但全球範圍內,寨卡病毒的發展情勢卻並不輕松。

8月12日,美國政府宣布波多黎各進入緊急狀態,以應對寨卡病毒廣泛傳播的局勢。

美國醫務總監威維克·莫西本周視察波多黎各後預測,該島350萬居民中的四分之一將在2016年底前感染寨卡病毒。

波多黎各在過去一周里報告了1914個新病例,自去年12月發現第一個病例後,該島的病例總數已達到10690,其中有1000多例是懷孕婦女,專家們甚至擔心,由於被感染的10個人當中有8個並不顯示癥狀,因此不會主動求醫,所以實際感染病例也許會更高。

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10日,66個國家和地區已經報告了2015年以來蚊媒寨卡病毒傳播的證據,其中大部分國家位於美洲,但亞洲和非洲國家也受到了影響,美國在2016年7月29日報告了首例蚊媒寨卡病毒傳播。

而地域上來看,寨卡病毒在地域上持續蔓延到寨卡病毒攜帶蚊子出現的區域——哥斯達黎加、厄瓜多爾、牙買加、墨西哥、尼加拉瓜、波多黎各、聖巴泰勒米島、聖馬丁島、美屬維京群島和委內瑞拉觀察到的病例呈上升趨勢。

世衛組織認為,雖然部分國家或某些國家的部分地區報告寨卡病毒感染案例數量下降,但仍需保持高度警惕;現階段,根據可以獲得的證據來看,寨卡暴發整體並未顯出下降跡象。

世衛組織進一步認為,可能的情況是寨卡病毒最終會傳播到世界所有地區,無論當地是否存在其傳播媒介埃及伊蚊,因此,各國充分了解其風險以及如何降低風險就顯得十分重要。

“控制蚊蟲數量是最重要、也是難度頗高的措施之一,對政府而言,動員全社會參與防治工作很重要,包括衛生部以外的其他部委和社會各界,一旦病毒入侵國內,各國在繼續開展蚊蟲控制工作的同時,還應提高發現病毒、協助衛生系統應對其後果、教育公眾有關風險及如何自我保護的能力。”世衛組織發言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46

世衛稱寨卡恐波及全部有埃及伊蚊地區 重慶日前曾截獲

據新華社7日消息,針對寨卡病毒本地傳播病例數量在新加坡不斷攀升這一現象,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近日表示,世衛預計寨卡病毒將繼續傳播,

世衛發言人塔里克·亞沙雷維奇表示,寨卡病毒正迅速從突發事件不幸地轉變為常規事件。對具備寨卡病毒潛在傳播可能性的國家,必須時刻警惕監控病例,繼續控蚊,向民眾普及寨卡知識,確保醫療衛生系統能夠提供預防、管理病毒感染的服務。

亞沙雷維奇強調,寨卡病毒與登革熱病毒的一個區別在於,寨卡病毒可通過性行為實現人際傳播,民眾必須知曉這點,並註意通過使用安全套或禁欲保護自己。由於寨卡病毒影響發育中的胚胎,因此孕婦是面對寨卡病毒最為脆弱的群體,知曉風險、使用驅蚊藥劑與安全性行為對她們十分重要。

7日,世衛組織在其最新報告中強化了對寨卡病毒與新生兒小頭癥等疾病關系的表述。世衛組織說,孕期感染寨卡病毒是造成先天性腦部異常(包括小頭癥)的原因之一,同時寨卡病毒感染也是誘發格林-巴利綜合征的一項因素。

寨卡病毒主要通過埃及伊蚊傳播,也能通過性及血液進行人際傳播。世衛組織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已有69個國家和地區報告蚊媒造成寨卡病毒傳播,還有美國、法國、新西蘭等11個國家發現了寨卡病毒人際傳播。

重慶口岸首次截獲埃及伊蚊 已滅殺

據重慶商報7日消息,從獲悉,日前,重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永川辦事處對來自泰國的集裝箱進行檢疫查驗時,在裝載的木薯澱粉布袋上發現1只蚊類。經初篩鑒定並送國家質檢總局醫學媒介生物監測(重慶)區域性實驗室,最終種屬鑒定為埃及伊蚊,為重慶口岸首次截獲。

為此,該處對該批次貨物擴大了開箱比例,同批其他集裝箱無截獲。同時獲悉,該批次木薯澱粉布袋包裝完好,品質未受影響。

當前多國爆發寨卡病毒病等蟲媒傳染病疫情。重慶檢驗檢疫部門已按照國家質檢總局有關公告的要求,在重慶口岸加強對入境交通工具、集裝箱等對象的檢疫查驗,加強對出境人員健康宣教和對入境人員的衛生檢疫,持續抓好寨卡病毒病等蚊媒傳染病的防控。

埃及伊蚊是一種重要醫學媒介生物,在非洲、中南美洲、澳洲和東南亞地區都有分布,我國僅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北緯22°以南等部分地區有分布,能傳播多種嚴重的傳染病,是黃熱病、寨卡病毒病等蚊媒傳染病的主要傳播媒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122

世衛稱全球九成人口吸著臟空氣 致數百萬人死亡

世界衛生組織(WHO)27日公布了有關空氣汙染的報告。報告指出,由細顆粒物“PM2.5”等導致的汙染正在全球蔓延,每年約有300萬人死於肺癌等相關疾病,空氣汙染“已成為人類健康所面臨的最大環境風險”。

據共同社27日報道,這份報告稱亞洲和中東中低收入國家的狀況尤為嚴峻。

WHO對衛星圖片和地面約3000處的觀測結果等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全球92%的人口居住在PM2.5超過WHO標準的地區。

WHO還算出了各國的平均汙染值。雖然沒有公布排名,但日本每立方米空氣中PM2.5的平均值為13微克,與歐洲各國持平。另一方面,空氣汙染問題嚴重的中國為54微克,印度為62微克。朝鮮則被推定為27微克。WHO的標準為10微克。

WHO指出,2012年估計約有300萬人死於室外汙染,若加上室內汙染導致的死亡人數,估計總人數約達650萬,且該趨勢仍在持續。

WHO負責人表示:“有必要在國家層面推進對策,例如使用更為清潔的交通燃料、抑制煤炭火力發電等。”

此前,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9月9日報道,世界銀行發布了一份報告,強調了全球空氣汙染造成的損失,呼籲人們緊急采取行動遏止汙染。

報告稱,室內外空氣汙染對全球經濟造成的損失高達2000多億美元的工作日產出。而每年全球因此損失超過5萬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998

世衛組織:全球迎來首種可實現高效防護的埃博拉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23日宣布,由加拿大公共衛生局研發的疫苗可實現高效防護埃博拉病毒,全球迎來首種可預防埃博拉出血熱的疫苗。

這項臨床試驗由世衛組織領導,幾內亞衛生部等機構參與。相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新一期英國醫學期刊《柳葉刀》上。

試驗去年在幾內亞開展,當時該地區仍不斷出現新增埃博拉出血熱病例。近1.2萬直接或間接接觸過埃博拉出血熱患者的人參與了這項試驗。

研究人員首先選取了18歲以上的成年人開展試驗,這些人都不是孕婦、哺乳期婦女或重病患者。2119人立即接受了疫苗接種,2041人則推遲了21天接種疫苗。結果顯示,立即接種疫苗的人都得到了有效防護,沒有患上埃博拉出血熱。但在推遲21天接種疫苗的人中,則有16人患上埃博拉出血熱。

上述試驗結果證實有效性後,研究人員將接種範圍擴大至6歲以上的兒童,共有1677人立即接種了疫苗,其中包括194名兒童。結果顯示,他們也得到了有效防護,沒有患上埃博拉出血熱。

在接種疫苗的5837人中,約一半的人出現了頭痛、疲勞和肌肉酸痛等輕微的不良反應,個別人不良反應較重,但他們的身體都在數天內恢複了,並沒有產生長期影響。在一直沒有接種疫苗的人中,共有7人患上了埃博拉出血熱。

生產疫苗的美國默沙東公司已經獲得美國和歐盟方面的一些資格認證,這有利於相關監管機構加快審核這種新疫苗,使其盡快投入應用。

埃博拉病毒於1976年首次發現,此後非洲多次報告偶發性疫情。2013年年底,埃博拉病毒在幾內亞開始蔓延,隨後擴散到周邊的西非國家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導致疫情加劇,1.1萬余人死亡。直到今年3月,世衛組織才宣布西非埃博拉疫情已不構成“國際關註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本次研究報告的作者、世衛組織助理總幹事瑪麗-波勒·基尼說,盡管這項成果來得有點晚,許多人已經在西非埃博拉疫情中失去生命,但這至少能保證下一次埃博拉疫情來襲時,人們不會束手無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986

世衛組織全球新報告:控煙並不影響經濟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聯袂發表了一份全球報告——《煙草和煙草控制經濟學》。報告指出,實行煙草稅收和價格上漲等控煙政策可為政府帶來大量收入,進而為衛生和發展工作提供資金。這些措施還可大幅減少煙草使用,維護人民健康,防範癌癥和心臟病等全球主要殺手。

根據報告中公布的研究結果,煙草業和煙草制品肆虐無阻,造成了致命影響,全世界每年相關醫療保健支出高達1萬多億美元,生產力降低。目前,每年約有600萬人死於吸煙,其中大多數人來自發展中國家。預計到2030年,因吸煙而死亡的人數將增長超過三分之一。11億吸煙者中近80%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大約2.26億吸煙者生活在貧困中。

該報告引用了2016年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若所有國家將每包卷煙消費稅提高約0.8美元,全球每年卷煙消費稅收入就可增加47%,即1400億美元。此外,采取這一增稅措施後,卷煙零售價格平均將上升42%,吸煙率下降9%,成年吸煙人數減少6600萬人。

世衛組織預防非傳染性疾病司司長Douglas Bettcher博士指出,這份新報告為各國政府駁斥煙草業散布的關於控煙不利於經濟的謬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他稱,“這份報告顯示,如果政府實行具有成本效益的、經證實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大幅增加煙草制品稅收和價格,以及禁止在公共場所營銷煙草和吸煙,即可挽救生命和促進經濟繁榮。”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經濟系著名教授、《煙草和煙草控制經濟學》聯合主編Frank Chaloupka稱,“專著所列的研究結果證實,無論從經濟角度,還是從公共衛生角度,循證控煙措施都是合理做法。”

中國多地已下達“最嚴控煙令”(圖:中新社)

煙草控制是世衛組織全球應對非傳染性疾病(主要是心血管疾病、癌癥、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糖尿病)流行問題的一項主要工作。非傳染性疾病每年導致大約1600萬人過早死亡(即在70歲生日之前死亡)。減少煙草使用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推動全球到2030年實現將非傳染性疾病過早死亡減少三分之一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報告的主要結論:

1、煙草使用造成極為沈重的全球健康和經濟負擔,並且這一負擔越來越多地落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身上。全球80%吸煙者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

2、已有多項有效的政策和規劃幹預措施,能夠減少對煙草制品的需求以及煙草制品使用造成的死亡、疾病和經濟代價,但這些幹預措施未獲充分利用。《世衛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為政府減少煙草使用行動提供了一個循證框架。

3、旨在減少煙草制品需求的政策和規劃具有很高成本效益。這類幹預措施包括:大幅提高煙草稅和煙草價格;禁止煙草業營銷活動;加貼明顯的圖形健康警示標簽;實行無煙政策和全民戒煙計劃,幫助人們戒煙。2013-2014年期間,全球煙草消費稅為政府帶來2690億美元的收入,但其中用於控煙的投資不足10億美元。

4、控制煙草制品非法貿易是減少煙草使用以及減輕對健康和經濟後果的關鍵供方政策。在許多國家,高度腐敗、對非法貿易處理不力以及低效的海關和稅務管理,在助長逃稅方面所起的作用與產品稅收和定價的作用相同甚至更大。《世衛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下訂立的《消除煙草制品非法貿易議定書》規定應采用國際跟蹤和追蹤系統等工具,確保煙草供應鏈。許多國家的經驗表明,即使煙草稅收和價格上漲,也可成功處理非法貿易問題,增加稅收和減少煙草使用。

5、煙草控制並不影響經濟:在大多數國家中,主要由於技術創新和國有制造業的私有化,依賴煙草業的就業人數持續減少。因此,煙草控制措施僅對相關就業產生輕微影響,在絕大多數國家不會造成凈失業。其它作物替代煙草規劃為種植者提供了替代種植機會。

6、煙草控制減輕了煙草使用對窮人造成的極為嚴重的健康和經濟負擔。煙草使用越來越集中在窮人和其他弱勢人群中。

7、在控制全球煙草流行方面取得了進展,但仍需一致努力確保維持或加速進展。在大多數區域,煙草使用流行率停滯或呈下降趨勢。但煙草使用率在一些區域有所增加,在另一些區域也可能會增加,這可能影響全球煙草控制進展。

8、煙草公司的市場分量近年來有所增強,給煙草控制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截至2014年,五大煙草公司占全球卷煙市場的85%。限制煙草公司市場分量的政策大多尚未實施,一旦實施,有望減少煙草使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076

世衛分析中國H7N9疫情:尚未證實可持續人際傳播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17日表示,近來中國再次出現H7N9禽流感疫情,但還沒有證據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具備持續性人際傳播能力,減少接觸感染病毒的活禽與關閉相關活禽市場是疫情防控關鍵。

世衛組織駐華代表處指出,自2013年首次在中國發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後,中國先後經歷了5次H7N9禽流感病毒在冬春季的季節性流行。中國國家衛生計生委按國際要求通報了疫情信息。

世衛組織駐華代表處說:“絕大多數患者通過接觸感染病毒的禽類或活禽市場等環境感染了H7N9病毒。基於現有報告的信息,沒有證據表明該病毒具備持續性人際傳播能力,病毒屬性和患者的病理學特征也沒有顯著改變。”

世衛組織駐華代表處表示,只要禽流感病毒在禽類中存在,出現偶發性人類感染病例或小規模疫情的可能性也就存在。考慮到禽流感病毒可能會持續演變和重組,人們對新出現的禽流感病毒保持警惕尤為關鍵。

該機構稱,中國建立了發現與報告H7N9禽流感等傳染病的體系,並且有能力分析病毒的變化發展。此次禽流感疫情暴發後,中國政府宣布采取多項措施強化監測與疫情防控,其中包括關閉相關活禽市場。此前禽流感疫情防控中,關閉活禽市場與保持市場衛生安全的舉措發揮了重要作用。

世衛組織駐華代表處表示,對普通大眾而言,重要的是做好預防工作。鑒於普通大眾很難斷定禽類感染了何種類型的禽流感病毒,因此人們在處理、宰殺和準備食用禽類時需要執行嚴格的衛生安全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824

海爾回應“世衛專家不當言論”:認可官方聲明並道歉

“海爾空調獲得世衛組織專家認可”事件繼續發酵。5月26日晚間,海爾官方發布聲明稱,充分認可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官方的聲明,並承諾不在海爾官方平臺轉載、發布任何與事實不符的內容,並表示誠懇地向世界衛生組織及關心海爾空調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歉意。

25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聲明,稱從未向任何機構頒發過“全球健康空氣領袖品牌”,也從未對海爾的空調產品或服務做過任何評價或評估。

5月17日,海爾在北京主辦了全球室內空氣凈化與人類健康研討會,會上邀請了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代表站臺,並為海爾頒發“全球健康空氣領袖品牌”。對此,世界衛生組織在聲明中稱,沒有世界衛生組織員工參加該研討會;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以及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員工,均未出席該會議。並稱活動里出現的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代表王宏才,並非世界衛生組織員工和專家,其言論及行為不代表世衛組織。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空氣汙染不實報道的媒體聲明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獲知,近日部分媒體關於世界衛生組織的報道包含有關空氣汙染的錯誤和誤導性信息。

世衛組織致力於傳播準確、科學合理的信息,以推進關於公共衛生的討論,使公眾能對他們的健康作出明智的決定。世衛組織保留通過法律途徑追究捏造和傳播關於世衛組織的不實信息行為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

世衛組織關於空氣汙染不實報道的官方聲明請見下文。要求有關媒體在其平臺更正或刪除下列不實報道。

​錯誤信息一:

媒體報道“世衛組織專家代表為海爾頒發‘全球健康空氣領袖品牌’”、“世衛組織專家認可海爾空調‘造空氣’”、“世衛組織專家代表:海爾空調為打贏全球空氣治汙戰作出表率和示範”。

世界衛生組織聲明:

世界衛生組織並未給海爾或任何其他廠家頒發“全球健康空氣領袖品牌”,也從未對海爾的空調產品或服務做過任何評價或評估。

錯誤信息二:

媒體報道“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代表王宏才表示,希望海爾空調研發出更多更領先的技術和產品,為全球空氣治理持續獻計獻策。”

世界衛生組織聲明:

王宏才並非世界衛生組織員工,也不是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王宏才的言論及行為不代表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也不為其言論負責。

據世界衛生組織了解,王宏才是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的員工。該醫院是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合作中心,但合作中心並不是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部分。其員工不為世界衛生組織工作。該醫院員工的言論不代表世界衛生組織。

錯誤信息三:

媒體報道“世界衛生組織中國代表處負責人”、“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代表”出席“2018年5月17日在北京召開的全球室內空氣凈化與人類健康研討會”。

世界衛生組織聲明:

沒有世界衛生組織員工參加該研討會;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以及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員工,均未出席該會議。

錯誤信息四:

某些媒體報道“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代表王宏才提到,室內空氣汙染90%來源於空調。”

世界衛生組織聲明:

在中國,室內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是用於烹飪或取暖的固體燃料(生物質或煤炭)的燃燒。請見如下鏈接了解世衛組織關於最近空氣汙染報告的新聞稿,以獲取更多信息。

http://www.wpro.who.int/china/mediacentre/releases/2018/20180502-WHO-Issues-Latest-Global-Air-Quality-Report/zh/

錯誤信息五:

某些媒體報道“開啟海爾凈界自清潔空調凈化8分鐘後,室內汙染物含量降至5μg/m³(微克每立方米),優於當時日顆粒物濃度7μg/m³的瑞士空氣,且優於世界衛生組織在《空氣質量準則》中提出的健康空氣10μg/m³安全值。”

世界衛生組織聲明: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顆粒物、臭氧、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的空氣質量準則 》(2005 年全球更新版)建議PM2.5的日平均值不高於25微克/立方米,年平均值不高於10微克/立方米。這個建議並非安全值。實際上,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指明沒有證據顯示存在一個安全閾值,即低於該濃度的暴露不會出現預期的健康危害效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8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