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國家主權基金女執委 隱身陳雲林代表團 十三兆元紅色資本即將登台?

2009-12-28 今周刊





中國主權基金規模隨著大陸外匯存底不斷同步暴增,成立才二年,規模即將達到十三兆元,成為全球第二大的主權基金。挾著人民幣的力量,中國主權基金在國際瘋狂大投資,最近它把目標瞄準台灣,台灣朝野準備好了嗎?

撰文‧周啟東

二 ○○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下午,正當中國海協會長陳雲林車隊在台中市街頭故布疑陣、抗議民眾疲於奔命之時,數輛小型巴士悄悄的抵達狂風怒吼的彰化彰濱工業 區,跟隨陳雲林來台,總市值高達新台幣二十三兆元的十七位大陸企業家團成員魚貫下車,其中有一位中年女士穿著灰綠色短風衣、戴著時髦太陽眼鏡,帥氣地走在 人群中,拿著相機對著玻璃工藝品猛拍照,就像一般普通大陸觀光客。

但是仔細看她的識別牌,﹁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領導成員梁驤﹂,簡單說,她是匯金公司的領導之一,其實她真正的身分是資產達到新台幣六兆元的中國主權基金﹁中國投資公司﹂(簡稱中投)的八人決策小組(執行委員會)成員之一,匯金只是﹁中投﹂旗下的全資子公司,為了避免中國主權基金登台的敏感聯想,這次特別以子公司的名義隨團考察台灣投資環境,她可說是第四次﹁江陳會﹂,陳雲林所率領代表團成員中最具分量的大陸財經界人士。

出 發前夕 增資消息曝光在代表團參觀過程中,梁驤被台灣媒體認出,紛紛圍著這位打扮中性、外表幹練的中國最大金主代表打探消息,雙方在混亂的參訪活動中玩起你追我躲 的遊戲。在幾次簡短交談中,她透露,此行就是來看看台灣投資環境,至於中投是否將投資台灣的銀行、保險或高科技公司,她不便透露,只表示,﹁中投的重大投資案都由八位執委開會決定,要回去開會之後才能有答案!﹂從外表觀察,很難看出,梁驤已是五十四歲的女性專業經理人,她是大陸一九七七年文革後恢復高考的首屆大學生,大學時代學的是化工,曾經在化工部計畫司當副司長,一九九八年轉調到中國進出口銀行,最高當到行長助理。由於工作績效優異,中投成立後第二年,她又調到中投擔任執行委員,權力位於中投CEO之上,為董事會之下的八人決策小組成員之一,為了補足財務投資的專業知識,她最近考上清華大學EMBA班,開始重新當學生再進修。

梁驤這次來台為何引起國際關注?看數字就知道,過去一年,大陸採購團來台大血拼,據海協會長陳雲林在二十一日的海基會晚宴上透露,忙了近一年總共的血拼金額也才一百億美元。

相 對於中投目前掌握超過二千億美元的外匯存底資金,就知道梁驤背後所代表的中國資金買台灣的真正威力!?再加上英國︽金融時報︾及中國媒體二十日不約而同報 導,中共官方有意在數月之內再對中投加碼二千億美元資金,如果注資成功,中投手中可掌握約新台幣十三兆元,將成為全球第二大的主權基金(僅次於阿布達比投資局主權基金),增資消息曝光的時刻剛好趕上梁驤出發來台前夕,時機實在令人玩味!

中投成立於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是為了有效運用中國快速增加的外匯存底而組成,為國有獨資公司,當時中國財政部以發行特別國債的方式籌集一.五兆元人民幣,購買了相當於二千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作為中投公司的註冊資本,成立以來,中投因其主權基金特殊身分,操作績效、定位受到中國各界毀譽參半的評論。

中投成立初期偏重國際金融業,曾投資黑石私募基金(Blackstone)三十億美元、摩根士丹利五十億美元及其他美國貨幣型基金,但由於遇到美國金融海嘯來襲,中投初試身手即遭重創,雖海嘯後美國金融業已經逐漸復甦,但至目前為止,相關投資的帳面虧損仍達到五成左右。

風 險管控 梁驤掌握決策為了分散投資風險,中投近一年來轉移目標,大舉投資國際重量級的大宗物資、能源及太陽能相關企業,例如,二○○九年十一月五日,中投就宣布正 式以八.五八億美元投資全球主要的農產品交易商來寶集團 (Noble Group)一四.九一%的股權,外國媒體認為,中投此舉除了財務投資外,另外就是為了中國十三億人口「吃的需求」做安全準備,其他例如投資哈薩克天然氣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等,都是基於相同的戰略目的。

至於投資台灣會不會成為中投最新戰略目標?中投公司董事長樓繼偉稍早曾指出,﹁中投海外投資市場包括台灣、香港在內。﹂而在二十三日,梁驤與台灣官方首度面對面了解台灣官方開放陸資底線後,中投是否就將採取實際投資行動?這就要看梁驤這次回去的風險評估報告了。

由於管理的是中國的外匯存底,安全容忍係數比一般基金還要低。因此中投評估投資時首重風險,而梁驤就是風險控管的核心成員之一。

中投的風險內控由執行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首席風險官、風險管理部及共產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負責,梁驤不但是董事會之下,最有權力的八名執行委員會成員之一,她另一個身分就是中投紀委書記,代表共產黨監督其他中投高層的政治意識及清廉度,可說是中投最有實權的人物之一,由她親自來台觀察、溝通,取得第一手的訊息,對於中投十三兆元資金何時來台,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用。

據主計處統計,台灣每年國內投資毛額才新台幣二.二兆元左右,未來中投的資金實力是台灣一年投資總額的六倍!?這才是紅色資本的可怕力量,當紅色主權基金謀畫登台時,台灣政府準備好了嗎?

梁 驤

出生:1955年

現職:中投執委、紀委書記

學歷:北京化工大學

經歷:化工部計畫司副司長、 中國進出口銀行行長助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78

蘋果、鴻海圍攻 NB利空消息不斷 台灣NB 三兆元產業鏈巔峰已過?

2010-8-23 TTW




筆記型電腦品牌大廠宏碁七月業績大跌四成,專攻代工的廣達、仁寶業績也下滑兩成,甚至傳出廣達已凍結人事!這波業績急凍只是反映景氣不振的短期現象?還是整個筆記型電腦即將出現關鍵轉折的結構調整?

撰文‧黃智銘

台 股七月以來展開反攻,但是電子股除了宏達電有零星表現以外,其餘電子股都面臨旺季不旺,股價表現顯得意興闌珊。其中重要原因就在於過去一直扮演電子股重要 引擎角色的筆記型電腦︵NB)相關個股受到利空消息不斷衝擊,到底這波影響只是短期的砍單效應?還是隱藏長期的產業調整訊息?

相對於台積 電、友達等在畢業季動輒三、四千人大舉徵才,從六月起就開始傳出NB代工龍頭廠廣達在金融風暴之後,首度凍結人事,透露出不尋常的氣氛。廣達的動作與第三 季主要客戶惠普大砍訂單超過三成其實關係不大,惠普砍單的機種都是去年敲定陸續開發完成的機種,所以廣達到第二季末的凍結,似乎提前預言了明年接單展望不 佳。

平板電腦加入戰局

除了景氣的影響外,NB產業幾乎可以確定已出現長期而結構性的調整跡象。有龍頭廠高層評估,除去短期市場需求不振因素之外,NB產業在邁入成熟期之後,未來將難再現過去十年每年成長率超過二○%的好光景。

如 果這個產業趨勢確定,受影響的將不只是代工的廣達、仁寶等大廠,以及主攻品牌的宏碁等大型上市電子公司。影響範圍將擴及整個NB中、上游供應鏈,從面板、 光碟機、機殼、鍵盤到連接器、主機板零件等等,台灣廠商幾乎包辦了NB九成零組件供應,其中養活的上市公司多達數百家若用這些廠商的營收來估計,整體NB 供應鏈產值高達三兆元,占台灣GDP的四分之一,這個影響台灣經濟的產業由盛而衰的關鍵原因是什麼?

當四月iPad開始正式登場之後,NB 市場就馬上受到影響,尤其是過去兩年獨領風騷的小筆電市場更是陷入急凍。外資美林證券分析師李宜家觀察指出,美國市場小筆電出貨立刻衰退約三成。很多輕度 使用者如學生、婦女等很快就被介面友善、應用方便的iPad所吸引,讓美國NB市場整個急凍了。

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曾說,當他第一眼看到蘋果推出的平板電腦iPad時就相當驚豔,﹁這種簡潔的設計,以及沒有鍵盤的平台,一定會對筆電業產生很大的衝擊﹂。李詩欽認為,筆電廠必須加速調整步伐,才能因應未來產業走向成熟的挑戰。

華碩法說會上執行長沈振來也承認小筆電的威脅,認為iPad的確在消費預算上出現了對小筆電的排擠作用,因此下修了第三季華碩Eee PC的銷售量至一百四十萬台。

即使去年面臨金融風暴,但受惠於小筆電的熱賣帶動NB出貨仍有超過一五%的成長,總量超過一.六億台,NB已經成為市場主流,但就在NB出貨量創歷來高峰之際,也隱藏這個行業即將由盛而衰的徵兆。

桌 上型電腦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旦進入成熟期就會出現規格「過優」的現象,一些規格簡單、價格便宜的產品反而得以大行其道。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就相當憂心表示, 其實未來台灣不會有平板概念股,因為這種產品規格、技術都相當簡單,所以產品的價格與獲利都不如原來的NB,對代工廠來說反而是利空。

NB代工競爭白熱化

仁 寶總經理陳瑞聰本來開玩笑酸了鴻海跨足NB代工,說鴻海NB代工元年「還要再等兩年」,但今年起他表示,這些EMS︵專業電子製造服務廠︶進度比想像中 快,NB代工市場進入新一波流血戰。陳瑞聰認為要到EMS廠拿到一定市占率後,殺價競爭才會稍止。最近傳出鴻海與偉創力明年出貨量分別挑戰兩千萬與一千萬 台。

過去,當鴻海大舉切入某個產業時,也代表那個產業已經變成殺戮的﹁紅海﹂市場,在筆電產業又得到再次印證。在新進者進入分食之後,大和 總研科技分析師黃文堯在研究報告指出,除EMS廠之外,二線廠英業達從廣達、緯創搶走惠普的大訂單,預估廣達、緯創明年出貨量將因此減少兩百至三百萬台, 隨著NB代工競爭白熱化,不但代工廠過去每年二○%成長的目標難以達成,毛利率也將跌破四%。

這波產業調整的大趨勢,業者早就了然於胸,並 已展開新布局。在NB明年成長可能趨緩之下,本來在中國市場用力較少的宏碁、華碩,今年開始不約而同部署重兵在中國,就是最好的例子。對代工廠來說,以廣 達、仁寶來看,NB占營收的比重都在七成以上,前三大廠中只有緯創的NB營收比重在七成以下,未來如果要繼續追求成長,勢必要提高非NB的營收比重。

廣 達在董事長林百里帶領下,全力ㄒ往雲端市場發展,未來不只代工伺服器還要銷售解決方案。廣達發言人楊俊烈面對市場追問與仁寶的一哥之爭時,就曾經透露,廣 達未來的挑戰會是如何繼續維持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在二○%以上在產業轉折的關鍵時刻,NB廠必須尋找下一波成長新動力來源,否則NB相關公司股價可 能面臨市場重新評估,更重要的是影響背後三兆元的相關產業生存,宏碁王振堂、廣達林百里、仁寶陳瑞聰是否能帶領台灣企業殺出重圍,值得關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35

揭開臉書上市身價三兆的秘密

2012-5-21 TCW


全球眾所期盼的社群網路帝國——臉書(Facebook)預計在今年五月十八日正式掛牌,《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指出,臉書上市後,市值將突破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兆元),稱霸美國史上所有的IPO(首次 公開募股)案,比Google上市時還高出兩倍以上。

你或許知道,臉書的含金量來自全球九億使用者,但你可能不知道,臉書大口吃進的商機,你也賺得到。 只要,你搞懂「海量資料」(big data)。
「這是繼蘋果、Google之後,最新的一波資訊革命!」今年四月的《富比世》(Forbes)雜誌如此形容。

所謂海量資料,指的是隨著網路應用、行動裝置普及下,資料量暴增、新形態的資料大量出現後,透過先進的運 算技術,最終,挖掘出前所未見的價值。

以臉書為例,光是累積的照片就超過四百億張,同時,還以每個月三百億筆訊息的速度累積,朝史上最大的個人 資料庫前進。而讓它點石成金的關鍵,就是海量資料的應用。
「它(臉書)就是史上最大、未開發的金礦!」IBM軟體事業處副總經理林世偉說。 傳統上,我們所能運用的資料大多以文字、數字為主,但在海量資料時代,那只占了總資料量的五%。 訊息新革命!你開口它能預測下個問題 我們過去活的世界,「就是冰山一角而已,」研究機構IDC市場分析師馬培治說。 其他的九五%,組成了這波資訊革命帶來的新世界,一次把各行各業都拉了進來。 才剛破全球十億美元票房紀錄的電影《復仇者聯盟》(Avengers)中,一段對白,正好點出了這新世界的面貌
:「全世界連得上衛星的手機、筆電、監視器,都變成我們的眼睛了!」影音、圖片,還有機器資料(編按:machine data,包括智慧型手機、悠遊卡、行車紀錄器等),都是過去無法即時交叉運用的資料,如今,卻都成了籌碼,成為可分析的資料庫。

精誠資訊 Splunk Lab計畫主持人林宗瀛表示,過去網路公司如Google等,靠雲端資料分析,大賺廣告財,當可運 算的資料不再僅限於網路,所有產業都能運用資料,挖出金礦。

海量資料最經典的運用範例,就是蘋果的語音搜尋服務——Siri。

從蘋果iPhone 4s手機開始,使用者只要動嘴,就能對著手機下指令,不只是像通話、設定等基本功能,就連搜尋 都可以。

「附近有沒有麥當勞?」當你對著Siri發問,它不但會回答「有」,還會一併將地址、交通等資訊都給你,因為 它能垂直或水平性尋找過往資料庫,預測你需要的資訊。如果你再問「十美元等於多少新台幣?」它不光只是以最 新的匯率計算出價值,還會將歷史上的匯率變化一起呈現。

要「養出」聰明的Siri,語音辨識不是個難題,重點是在接收到問題後,如何進入資料庫找答案,並且透過「前 人經驗」,預測你的下一個問題,最後再找出相對應的語音回答你。

整個過程,至少包括了地點感知、時間感知、任務感知,比對大量的語意資料庫,再透過雲端的連接,之後再轉 回對話介面,將搜索到的文字資料轉換為意向,語音和文字間的轉化……等。

這些都不是新的技術,但要在簡單的幾秒內完成運算,找到精準的答案,並「說」給你聽,在上兆位元的資料海 中,找出有用的資訊,這就是海量資料的能耐。

就連Google最新的《眼鏡計畫》(Project Glass),已與提供海量資料運算服務商展開合作,未來,像電影《鋼 鐵人》(Iron Man)中,使用者提出問題,透過眼鏡鏡面快速分析周遭環境、找出解決方案的情節,都可能成真。

海量資料應用不僅讓蘋果養出Siri,威脅搜尋霸主Google,海量資料甚至能讓企業擁有一個水晶球,分析、預測 出市場和消費者的動向。

例如,對投資分析師而言,每日推特(Twitter)上對各企業產品的評論,從這些評論中感知大眾心理上對某家企業評價的好壞,可以預測到該企業在投資人心目中的評價,成為股價走勢的領先參考指標之一。
數據新應用!多一成分析營收增六百億 根據研究機構Sybase對《財星》(Fortune)選出的一千家美國中小企業研究,企業主如果對既有資料提高一○%的運用分析,就能因為產能提升,而帶來每年二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百億元)的營收成長。

於是,不論各行各業,企業主都開始尋找自己的水晶球,海量資料的服務,成為市場上的新熱點。 專營海量資料服務、擁有三千七百家客戶,據傳是Siri幕後推手的Splunk,就是焦點之一。從二○○八年至今營
收成長十二倍,今年四月上市第一天,即使截至今年一月的年度虧損仍擴大至一千一百萬美元,首日收盤股價漲幅仍衝破了一倍,市值達三十二億八千萬美元。

不只以海量資料為訴求的公司上市股價大漲,包括甲骨文、IBM、微軟和思愛普等企業,也都看好市場需求,已砸 下了一百五十億美元投資,Google也剛加入戰場,將自身雲端分析技術做為可銷售的服務。

根據IDC統計,海量資料市場年複合成長率近四成,二○一二年整體市場規模達六十八億美元,到了二○一五年,可望成長到一百六十九億美元。

市場成長也帶動人才荒,《InformationWeek》報導,預估到了二○一八年,海量資料分析專業人才將短缺一百七 十萬人,包括了應用數學、資料分析和資料分析科學家等,都將是搶手職缺。
這一些現象,都在在凸顯著企業正搶著從大海般的資料中,摸透消費者需求。 例如像手機製造商、電信商強推的行動錢包、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應用,就是一例。它們正在將手,伸進你的
消費紀錄。

「以前只有銀行知道的資料,現在互聯網、電信商,甚至App開發商都抓得到了!」研究手機安全的巨虹電子產品 經理黎建君說,「歐洲做過實驗,手機搭載了支付功能之後,因為抓住消費習慣,使用者消費立刻上升!」

技術新進展!能捕捉過去找不到的資訊 新型資料庫正在快速「長大」,目前已有超過三千萬種偵測網絡散布在交通、工業製造、通路業等,隨時隨地蒐
集資訊,每年還以超過三○%的幅度成長。

但就算有了海量資料的分析技術,也握有了更多資料,「最大關鍵是,你要知道能靠它們做什麼?」Splunk亞太 區總裁劉文熙說。

新世界中的資料五花八門,從消費者的婚姻狀況、城市的交通流量到當天天氣與濕度等,但是在一片資料海中,企業主能不能找出關鍵的連結,讓資料產生意義?

「就像面對一座許願池,但你可能根本不知道要許什麼願。」馬培治形容,相較從過去就大賺資料財的軟體、網 路公司,其他產業對海嘯般的新趨勢相較陌生,通常會遇見兩個問題,一、仍以過去資料整理是為了做財報、生產 鏈監測的思維,看待海量資料;二、對有效資料的認定過於保守,很多有用的資料,就這樣被丟棄了。

「長遠來看,對台灣企業整體的轉型和競爭力,有絕對的影響。」馬培治說。 過去,台灣產業重心放在代工為主的硬體製造業,最多是用資料運算來加強產能,但現在不論是要發展自有品牌或者服務業,海量資料的應用,都是擬定策略、挖掘消費者心理、提高品牌價值的利器。

臉書上市,等於宣告一個資訊流爆炸的海量資料時代正式來臨,活在網路時代的個人,將被巨大資料所包圍,這 些九五%你所看不到的網路資料,將成為企業未來生存最重要的新戰場。

【延伸閱讀】1分鐘看懂海量資料 它產生的資料量暴增!
2011年所產生的資料量,是2005年的14倍 它可處理種類更多元!
能處理包括聲音、圖片、影像等資料,而過去以文字、數字為主的資料,只占全世界總資料量5%
它運算的速度變快!

以解碼人類DNA排序為例,起初需要10年運算,現在7天就完成 它創造更多新價值!
2012年整體市場規模達68億美元,到2015年可望成長至169億美元
【延伸閱讀】應用海量資料,教你點石成金 場合舉例:奧斯卡頒獎典禮應用舉例:播映新片片段,分析網友反應新商機:找出潛在影迷和各片的行銷預算 場合舉例:語音搜尋服務Siri應用舉例:即時辨識你的問題並找出答案新商機:預測下一個問題並提供相關資訊 場合舉例:便利超商應用舉例:能記錄各區域消費行為新商機:調整店面商品擺設,提高銷售率 場合舉例:麵包店應用舉例:記錄當地天氣資料與銷售紀錄新商機:預測原料進貨量以控制進貨成本 場合舉例:醫院應用舉例:監控早產兒各類生命跡象並比對病史新商機:提前判斷病症出現,降低死亡率 場合舉例:股市投資應用舉例:透過推特網站掌握所有網友言論新商機:做即時分析,預測當日股票走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78

三大危機逼宮 庫克砸三兆保大位

2013-05-06  TCW
 
 

 

三年,蘋果將砸下一千億美元股利(約合新台幣三兆元),證實「賈伯斯缺口」正式浮現!

四月二十三日,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主持第二季法說會。在這天之前,蘋果股價已從去年九月的七百零二美元跌到三百九十美元,七個月市值足足蒸發二千八百五十億美元,當所有人引頸期盼蘋果能再推出令市場驚豔的新產品時,庫克端出來的卻是未來三年,返還一千億美元的股利大餅。

股利發放規模空前刺激股價,當日漲近二%

此消息一出,立刻震撼華爾街。這不僅是蘋果有史以來最高的股利發放計畫,與當前美國所有握有高現金部位的科技公司相比,規模都是空前。

以每股股利換算,比微軟高十二倍,更比思科(Cisco)高十七倍(見四十八頁附表)。當天,蘋果股價上漲將近二%。

上一次蘋果發放股利是在一九九五年、賈伯斯(Steve Jobs)回鍋的前一年。當時蘋果股價僅十美元,一股派息不過○.一二美元。自從賈伯斯接手執行長後,整整十六年,蘋果沒有發放過股息。

庫克打破賈伯斯立下的鐵則,背後透露出什麼樣的訊息?「這證明了蘋果已從天上落入凡間,宣告從高成長型科技公司變成價值型的傳產股,」波士頓台灣董事經理徐瑞廷表示。

徐瑞廷觀察,過去賈伯斯能不甩華爾街壓力,是因為他把現金投入到產品研發、零售商布局、供應鏈支援,以及購併有潛力的小公司上,說服投資人「我能創造更高的價值!」但如今庫克放手,「等於是承認蘋果已無法再創造奇蹟。」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指出,過去十年來,矽谷誕生的高成長科技股,都在成長放緩後運用發放股利的方式刺激股價,如微軟、思科、甲骨文等,一方面維持投資人信心,一方面以空間換取時間,試圖找回創新動能。但目前來看,沒有一家公司能因此重返高峰,反倒是沒有發放股利的Google,還在創高峰。

《富比世》(Forbes)也認為,「蘋果正步上戴爾後塵」。科技專欄作家彼得.柯漢(Peter Cohan)批評,蘋果就像當年的戴爾一樣,雖然已從高峰滑落,卻還砸下大錢蓋大樓。目前蘋果正花費五十億美元要修建一座新總部。

他引用調查機構Michael Gumport的研究,發現自二○○○年至二○○九年,兩百八十家用股利討好投資人的公司,平均虧損六六%。戴爾正是其一,光是在回購股票上就虧了一百七十億美元,現在甚至淪落到得尋求私有化。

賈伯斯魔法消逝庫克接手兩年打回原形

早在二○一一年一月,賈伯斯第三次因病請假,讓庫克代理執行長職務時,《商業周刊》就以封面故事預告「賈伯斯留下的產品規畫只到兩年」,一旦蘋果失去這位靈魂人物,所有的創新能量、爆發性成長,以及高利潤時代將隨之消逝,形成三大「賈伯斯缺口」,對全球科技業帶來衝擊。

事實證明果然如此。該年十月賈伯斯辭世,庫克接手後推出的幾項產品,例如搭配語音辨識功能的iPhone 4S,以及擁有超高視網膜解析度的New iPad,仍是賈伯斯時代主導下的產品,依然讓市場驚豔,蘋果股價也在短暫下滑後一路衝上高峰,市值一度達到六千二百億美元,成為有史以來市值最高的公司。

然而如同本刊所預言的,賈伯斯的魔法棒法力終究有限。兩年一過,進入二○一三年,庫克就像是過了十二點的灰姑娘,與南瓜馬車一起被打回原形。

領導危機高層人事頻頻震盪

這也暴露了庫克接班以來面臨的三大危機。

第一,領導危機。分析蘋果的管理架構就會發現,他們的組織迥異於一般企業,是以執行長為圓心,九位高階主管為半徑,輻射出一個獨特的圓形的管理制度。圓心就如同教主一般,居最高領導位置,擁有絕對強勢主導權,其他人則按半徑範圍平起平坐。

《賈伯斯在想什麼》一書的作者卡尼(Leander Kahney)指出,一般人都認為蘋果是靠賈伯斯一個人的天才與創意,但事實上,所有的產品都來自於他與九位高手的腦力激盪。

卡尼在書中指出,每當蘋果要推出新產品之前,賈伯斯就會與團隊進行一場「智力格鬥」。雙方各站穩一個立場,從定位、外觀設計、功能、定價、行銷等問題,進行猛烈的炮火互駁。賈伯斯雖然主見極強,但他從不用「由上往下」的決策方式,而是在一場場的「格鬥」中找到最佳的答案。

當年統管全球供應鏈與生產線的庫克正是這九大高手之一,與設計出iPod、iPhone,被稱為蘋果設計靈魂的艾夫(Jonathan Ive),打造出App Store軟體開發平台的資深副總裁佛斯特(Scott Forstall),以及建立起蘋果全球零售商店的行銷負責人席勒(Phil Schiller),共同繞著賈伯斯這個圓心轉動。

但庫克既無賈伯斯的個人魅力與創新遠見,資歷與地位又與他人相差不遠,要他位居圓心去鎮住其他人,極難服眾。因此自上任以來,蘋果高層人事動盪不斷。佛斯特去年已因蘋果地圖事件離職,艾夫也多次傳出不滿硬體製造部門無法達到其設計水平,逼得庫克不得不讓他跨足人機介面部門。

「蘋果現在內耗的很厲害,誰也不服誰,」一位熟悉蘋果內部運作的台灣供應鏈主管說。庫克這位繼任君王既鎮壓不住各大將軍,就連自己也面臨被迫下台窘境。「這表示蘋果內部有人向華爾街放話,想要趁亂奪權,」該主管透露。

創新危機一味守成,拚不出驚豔之作

第二,創新危機。過去十年來,蘋果不斷在消費性電子產品上改革,從iPod、iPhone到iPad,幾乎每五年就能讓消費者耳目一新,這個創新能力不只來自賈伯斯的遠見,更是整個蘋果團隊智力格鬥的結果。

但如今,庫克無法領導團隊複製賈伯斯的創新路徑,只能一味守成。iPhone5被批評為最令人失望的蘋果產品,除了外觀變薄變長,性能優化之外,已經無法再讓消費者感到驚豔。

最尷尬的是,上市後,前一代產品iPhone 4S竟然創下銷售新高。這說明了消費者認為新產品的性價比不及折價後的舊產品,就像當年大部分人都還抱著Windows XP不願意花錢更換Vista一樣。

許多跡象都顯示蘋果正把市場領導地位拱手讓人。過去半年來,蘋果成長動能竟來自iPad mini。但這種東西根本稱不上是創新,只是對三星的七吋平板做出符合市場考量的回應。

就連庫克在法說會上被問到最多的也是,會不會推出五吋以上的大尺寸手機(平板手機,Phablets)。這個由三星提出來的概念,原本被賈伯斯嗤之以鼻,認為是個無法塞入牛仔褲口袋的愚蠢設計,如今卻攻占了六成女性的包包。根據巴克萊證券的研究報告,未來三年平板手機複合成長率將達七○%,成為下一波手機的成長動能。

外部危機百家爭鳴,先進者優勢流失

內憂不斷,外患更劇。庫克的第三個危機,就來自於大環境。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戰場已進入紅海,在百家爭鳴下,蘋果的先進者優勢正大幅流失,這從第二季財報,毛利率從驚人的四七%滑落到三七%就可看出。

除了既有的競爭對手如三星、宏達電、索尼之外,過去被認為是不入流的中國品牌也挾著龐大的市場優勢,及價格競爭能力快速崛起。華為、聯想更展現不輸一線廠商的研發實力。

「現在是我們最好切入的時機,」華為終端事業部董事長余承東表示,二十年前華為什麼都不是,但現在越跑越快,「華為有很強的技術實力,我們又不追求高額利潤,有好的產品,又有合理的價格,要超星趕蘋一定有機會。」

根據研究機構IDC的報告,三星、樂金、華為等亞洲智慧型手機品牌第一季市占率都在增加,蘋果卻從二三%滑落到一七.三%,是前四大中唯一衰退的品牌。庫克希望用一千億美元的股利來爭取投資人的信心與研發時間,雖然不失為危機處理的好手段,但以蘋果向來產品單一化又走封閉系統的路線,如果不能盡快推出讓人驚豔的新產品維持成長動能,這一千億能讓庫克在執行長位置上撐多久?恐怕將會是蘋果下一個最受矚目的焦點。

【延伸閱讀】

龍頭公司大發股利,宣告高成長拜拜?

公司:全球市值最高科技公司-蘋果手上現金(美元):1,371億股利內容:每股股利3.05美元,自2012年至2015年,預計3年發放現金1,000億美元發放股利後5年成長與表現:待觀察

公司:全球最大軟體公司-微軟手上現金(美元):683億股利內容:每股股利0.23美元,自2003年起,連30季發放股利,總計1,565億美元發放股利後5年成長與表現:在30美元上下徘徊,2009年曾跌破16美元,無刺激成長

公司:全球最大網路設備公司-思科手上現金(美元):464億股利內容:每股股利0.17美元,預計將464億美元現金回饋投資者發放股利後5年成長與表現:過去一年股價幾乎未動,無刺激成長

公司:全球最大搜尋引擎公司-Google手上現金(美元):481億股利內容:未曾派發股利發放股利後5年成長與表現:股價達800美元,仍在創新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69

美國大麻合法化 線上商店搶三兆商機

2013-12-09  TCW
 
 

 

十二月六日起,美國華盛頓州二十一歲以上成年人可合法購買大麻,為大麻合法化開響第一槍,商機也因此浮上檯面,最樂觀的投資者高喊上看一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兆元),引爆業界的大麻卡位戰。

美國視大麻為違禁品行之有年,但最近態度已漸漸改變,華盛頓州和科羅拉多州議會率先在十月通過法案,成為全美國首二承認大麻完全合法的州;被視為最大阻礙的聯邦司法部也鬆口,在遵守八項聯邦法律的前提下,不會干涉各州的決定。

其實,早在去年就有業界看準市場開放潛力,搶先完成布局。私掠船控股公司(Privateer Holdings)是全美首家投入扶植大麻新創公司的私募基金,第一筆投資標的便是藥用大麻網站葉子(Leafly)。

在這個網站上,消費者除了可以查詢五百多項大麻品種的功效、販售藥局,還能夠發表意見,或是查詢其他五萬名會員的評論。「因為,醫生會推薦病人採取藥用大麻來減緩症狀,但是通常不會指名品種,」私掠船執行長肯尼迪(Brendan Kennedy)表示,「葉子網站就是要幫大家解決這個問題。」

私掠船買下葉子一年多以來,全力商業化。第一步是先鎖定規模不一的大麻藥局或公司,推出廣告刊登方案,月費自一百九十五美元至三千美元不等;再者,葉子開發手機App,不到一年便成為每月流量二百五十萬人次、月營收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萬美元)的人氣網站;再下一步就是推出大麻線上新聞,並提供一次購足服務的線上商店,打算進一步把月營收推升至一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萬美元)。

商機之外還能抑制犯罪

葉子的商業化進程果然奏效,至今已經吸引超過兩百家大麻相關的初創企業爭相接觸私掠船,希望它也能夠撥一點錢投資在它們身上,好盡速填補這個「新興產業」中的行銷、銷售、通路等環節。「我們對市場成長性深具信心,」肯尼迪表示,「而政策鬆綁將加速一切進行。」

在經濟學家的眼中,政府對大麻的態度從打壓到分段開放,其實是更可能有效抑制毒品猖獗,因為,政府的取締只會增添大麻供給困難,導致市場供不應求,將近一步推升價格,癮君子因此鋌而走險犯罪買毒品。

早在二○○五年,已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利曼(Milton Friedman)就與其他五百位經濟學家連署要求大麻合法,立論基礎即是,開放市場競爭將迫使大麻跌價,降低衍生犯罪的可能性,同時還可以節省執行禁令經費,並增加稅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171

把電子硬體變成一門好生意 左擁家電、右抱雲端 攻物聯網打造三兆帝國

2015-01-19  TWM  
 

 

去年賣出六千萬支手機、締造四五○億美元估值,小米僅僅花四年,就交出輝煌的成績單。

但雷軍眼中的小米價值,遠遠不止於此,迎著物聯網這個更大的風口,他要帶領小米往千億美元市值邁進。

撰文‧何佩珊

「過去一年最熱門的話題就是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從去年這時候 Google以三十二億美元收購NEST開始,全球持續加溫,所有公司都在討論智能家居。智能家居,小米是怎麼看的呢?小米的戰略是以手機為中心連結所有智能設備,就是你的連接、存儲、顯示屏(螢幕)都在手機上,隨身攜帶。這樣策略的話呢,智能家居是小米異常關鍵的一戰,也就是說未來的三年、五年、十年裡,每個人的個人設備、工作設備、家裡設備會全部智能化,全部互連到你的手機上,和雲連接、和手機連接。這一波機會已經開始!」這是小米創辦人兼董事長雷軍一月十三日旋風式來台,在「CSMIC2015移動互聯網兩岸年會」上的演說重點,也是小米迎向未來的發展主軸。

小米二○一四年手機出貨寫下六一一二萬支的新高紀錄,估值也攀上四五○億美元(約一.三五兆元新台幣)高峰,將市場上的老大哥聯想、索尼都狠甩在後。但對雷軍來說,這局棋才剛剛開始,下一步,他要把小米打造成一家千億美元(約三兆元新台幣)市值的公司。

靠著智慧型手機,雷軍在短短四年內,為小米博得四五○億美元身價,但他很清楚,如果要更上層樓,進軍「物聯網」才能夠把小米這隻飛天豬吹上一千億美元市值的風口。

目標 滲透你我的生活

組祕密團隊攻硬體,抓住所有連上網入口圍繞著手機這個核心,過去兩年多來,小米一步步擴大事業版圖,先是在一三年推出小米盒子、小米電視,然後一四年小米路由器登場,很快地平板電腦和小米智慧手環等產品紛紛問世,而當中最跌破眾人眼鏡的,就是跨足空氣淨化器這個家電市場,甚至近期市場還傳出小米可能會推出「米斯拉」,跨足電動車產業。

不論傳言真假,可以確定的是,小米不再只是低價手機的代名詞,它的目標是全面滲透你我的生活。

拜半導體產業成熟發展之賜,如今小到插座、電燈泡,大到冰箱、汽車,所有東西都可以連上網路,而為了要抓住生活中每一個可能連上網路的「入口」,雷軍早在一二年就在小米內部成立智能硬體生態鏈團隊。

小米智能硬體生態鏈總監孫鵬曾透露,一一年雷軍嘗試讓小米自己來做行動電源,但他發現這樣既分散了資源與精力,又賺不到錢,可以說是吃力不討好。而且雷軍也清楚,物聯網涵蓋的範圍之廣,不可能每種產品都通吃,所以雖然有愈來愈多產品打上小米的名號,但他一再強調,「小米只會做三件產品,就是手機(包括平板電腦)、電視(盒子)以及路由器。」而在這三者之外的硬體布局重任,就交由小米智能硬體生態鏈團隊負責。

這個團隊被雷軍賦予兩大任務,第一是要盡可能讓更多的產品和小米手機連在一起。舉例來說,小米手環的一大特色就是,只要手環靠近小米手機就可以自動解鎖,因為他們研究過,一般人一天幫手機解鎖的次數多達八十次,重度使用者更高達一二○次。華米科技創辦人黃汪指出,雷軍有一天忘了戴小米手環,頻繁的手動密碼解鎖幾乎讓他抓狂,甚至想叫司機幫他回去取手環。

這就是雷軍期盼看到的「黏性」。但別誤會,他從來不打算獨厚一家公司,讓小米手機和最多裝置互連才是最終目的,因此就穿戴裝置來看,小米同時也投資了美國一家專做智慧手環的新創公司Misfit。

模式 複製小米經驗

強化品牌信任,砸錢孵化一百家小金雞而智能硬體生態鏈團隊的第二個任務,就是「花錢」。雷軍要求團隊必須在五年內,投資一百家智能硬體公司。

其實,小米投資的不只是資金,還包括技術、供應鏈和通路等方面的協助。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首席分析師呂俊寬認為,小米過去四年來,已經成功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並且培養出一群有消費潛力的年輕用戶,基於用戶對小米的信任,有利於小米將觸角延伸到不同市場。

而實際上,從先前小米手環上市三個月就熱買百萬支、小米活塞耳機一年熱銷千套等銷售成績,在在都證明小米加持下的強大威力。

但至為關鍵的還是小米商業模式的成功複製。心元資本創辦人鄭博仁認為,小米不僅懂得怎麼做硬體,更懂得怎麼賣硬體,這是他相比於百度、騰訊等網路巨頭更具優勢的地方。「小米模式可以用來賣任何東西。」他看好小米顛覆的,將不只是手機產業。

雷軍自然也是信心十足,他相信在小米的幫助下,這些新創公司將有更高的成功機會,「小米模式的公司一定會贏!」他將陸續孵化出一百個小米。

然而,新創公司的尋找與發酵需要時間,在各巨頭都搶著要在物聯網版圖上插旗的這一刻,雷軍知道他的動作必須再加快,而他的方法就是與產業巨擘結盟。去年十二月,小米宣布以十二.六六億人民幣入股家電年銷量高達一.八億件的中國家電大廠美的集團。

策略 與產業巨擘結盟

重金入股美的集團,傳統家電廠剉咧等在物聯網市場中,智能家居(智慧家庭)被視為含金量最高的風口之一,所以我們看到Google以三十二億美元買下美國恆溫器廠商NEST;阿里巴巴也投資海爾電器人民幣二十二億元,當然雷軍也不會錯過這塊市場。

而兩強策略聯盟的消息一出,立刻激起市場高度議論。畢竟見識過小米在短短四年內顛覆手機產業的能耐,如今大動作跨足家電市場,恐怕已經讓其他傳統家電業者不寒而慄。

事實上,小米投資美的,為的不只是加快布局腳步,在意義上也和投資新創智能硬體公司有明顯不同。負責小米智能硬體生態鏈投資的小米聯合創始人劉德說:「我們不能保證投資的每一個智能硬體都能成為熱點,而是要做到未來的熱點,在我們投資的範圍內。」不錯過潛在的新市場增長點,是小米投資智能硬體生態鏈的主要原因。

但與美的戰略合作,則有更明確的目標,就是要抓住市場上既有的龐大家電市場,並借助美的招牌與產業界影響力,達到「示範」、「號召」作用,以吸引更多家電廠向小米靠攏。

不論是智能硬體,還是美的集團,雷軍這一連串投資布局,絕不僅是想要用更多硬體銷售來做大營收,拉高小米的估值,他的目的就是要讓小米手機連上最多裝置、最多用戶。這代表的是,小米憑藉著網路的低邊際成本,可將低價硬體中掙得的微薄利潤,透過經濟規模放大。

決勝 黏住最多裝置

雷軍:這是一場全生態鏈競爭但真正的金礦,還是來自於MIUI(建立在Android系統的小米操作平台)衍生而出的應用服務,如小米應用商店中,App或桌布的下載分潤。愈多用戶連上MIUI,應用服務的收入也會愈大。

像是小米投資的遊戲公司天馬時空,近期推出一款手機遊戲〈全民奇跡MU〉,上線十三小時,玩家的儲值金額就達二六○○萬人民幣(約一.三五億元新台幣),同時在小米遊戲中心下載量,則是創下一三○萬次的驚人數字。

小米聯合創辦人洪峰在一四年七月一場演講中,也發出豪語:「十八個月後,小米設備將承載中國二○%的移動互聯網流量。」有了人流,金流也會跟著來,未來就是小米最主要的獲利來源。

為了因應倍增的網路流量,雷軍也在去年啟動All in Cloud策略,預計三到五年內要投資雲端服務十億美元,並於去年十二月與金山軟件共同投資中國雲端大廠世紀互聯二.二億美元。

雷軍相信,未來的競爭,將不只是比誰的手機做得好,而是誰的手機可以連上最多智能周邊,他形容,「這是一場全生態鏈競爭。」在未來三、五年內,他為小米所做的生態鏈布局優勢,將被更加凸顯。

雷軍進軍物聯網,從插座到汽車全包辦

小米雲

(金山雲+世紀互聯)

晶片(松果電子)

小米手環(華米科技)

小米電源(紫米科技)

iHealth智能血壓計(九安醫療)穿戴裝置(Misfit)

小米耳機(加一聯創)

小米路由器、小米電視、串流影音服務(愛奇藝、優酷土豆) 遊戲(西米科技)家電(美的集團)、空氣淨化器(智米科技)、智能插座(創米科技)、智能燈泡(Yeelight)電動車(米斯拉,尚未證實)

整理:何佩珊

中國四大科技天王最新布局PK——雷軍與BAT巨頭2014年重點投資內容 O2O(線上到線下) 網路金融 行動網路 電子商務 物聯網硬體雷軍.優酷土豆 我有外賣(手機訂餐服務) 積木盒子 凱立德(圖資導航應用) .美的集團(家電).愛奇藝.Misfit(穿戴裝置).華策影視 .世紀互聯(雲端服務).天馬時空 目標:100家智能硬體馬雲 .優酷土豆銀泰商業(百貨) 中國平安 .高德地圖.文化中國 .UC(行動瀏覽器)

.華數傳媒

.21世紀傳媒

馬化騰 4:33 Creative Lab(韓國遊戲商) .58同城網(分類廣告).大眾點評網(生活消費平台) 中國平安 四維圖新 京東商城李彥宏 UBER(叫車服務) 糯米網資料來源: 各公司 整理: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5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