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發生機率十分之一 付出成本卻是「無限大」 核災一旦發生房產歸零、股票變壁紙

2011-8-8  TWM




興建中的核四問題重重,更可怕的是,運轉中的核一、核二、核三廠隱藏殺機,使用過的燃料棒儲存密度過高,稍一不慎將引起連鎖核反應。原能會前主委歐陽敏盛主張,台灣要不要用核電,應由人民投票決定。

撰文.羅弘旭 、林瑩秋

三月十一日下午二點四十六分,日本發生一場驚天動地的大地震,引起複合式災害,殃及全球。旅日作家劉黎兒回憶逃難過程,娓娓道出觸動她最深層恐懼的,除了地震、海嘯,更可怕的是核災!

「恐怖的開始是十二日下午三點多,我與王銘琬(劉黎兒的老公,為日本圍棋王)眼睜睜在電視上看到一號爐發生爆炸、冒出白煙,但日本政府一開始不承認,直到晚上八點半,才承認一號機有『氫爆』。」燃料棒有多危險?

一旦輻射外洩 一個多小時就會致人於死日本官方這五小時的「空白」,讓劉黎兒開始無法相信任何的「官方說法」。她並從日本經產省監督核電的保安院官員、原安會、東電、學者專家的談話中,感覺到「搞核電的人其實對核電了解很少,對策也很少、很原始」。

核災第三天,福島一廠二號機、三號機都無法冷卻而開始釋放蒸汽;中午,三號機燃料棒已經露出水面許多。這個多數人看起來平淡無奇的簡單訊息,裡面卻隱含可怕、無形的殺機。用過的燃料棒暴露在空氣中,這件事到底有多危險?

根 據《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引述美國核子管理委員會(NRC)主席格雷戈里‧賈茨科的說法:「福島第一核電廠四號反應爐用來存放用過核燃料棒的水池,現在已經沒水或只剩 很少的水,導致燃料棒暴露在空氣中,將輻射釋出到大氣層中。」而且第四天,福島核電廠四號反應爐起火,又有放射性物質外洩。明明都已經是「停止運轉」的反 應爐,為什麼還會莫名著火?

曾經參與福島核電廠設計的東芝核電前工程師小倉志郎說:「問題不出在反應爐,而是在反應爐上方、儲存用過燃料棒的冷卻池。」這個冷卻池,存放著一四三○束用過的燃料棒。

一束新燃料棒放入反應爐心,使用約四年半到六年,能量大部分已被用完,才從反應爐心退出。這些用過的核燃料棒自反應爐取出後,它的反應持續進行中,會釋放出大量的熱與放射性物質,要放置在冷卻水池中充分散熱,放射性也比未使用的燃料棒強百萬倍。

一旦燃料棒外露,當下輻射外洩數量每小時可達四百毫西弗,只要曝曬七分鐘,就會達到美國核子員工每年承受的上限;超過七十五分鐘,就會導致急性放射性疾病,引起其他併發症死亡。

這個官方、電廠「不能說的祕密」,應該是這次日本福島核災帶給世人最大的警訊,看來不只是備受關注的反應爐可能引發核災,甚至是長期被忽略的燃料棒儲存、冷卻池也會出大事。

原能會核管處長陳宜彬坦承:「世界各國過去都沒注意到冷卻池防護的問題。」這是人類使用核電的重大疏漏,如何處置用過的燃料棒,已令所有核能國家都傷透腦筋。

那台灣用過的燃料棒現在存放在哪裡?安全嗎?

自一九七八年台灣啟用核能發電以來,三座核電廠用過的燃料棒,都放在反應爐附近的燃料儲存冷卻池中。目前核一廠燃料棒共有五五一四束,核二廠共有七五四四束,核三廠有二四○一束,合計一五四五九束。但可怕的是,這些燃料棒數量早已超出當初冷卻池設計的容量。

台灣的存放安全嗎?

儲 存密度超高 儲存地竟在斷層帶附近以核一廠為例,冷卻池原設計儲放量只有三千束左右,但台灣找不到最終存放場,也無法送到國外進行核燃料再處理,於是在既有空間下變更 設計,擴充一倍。核二、核三廠也是同樣狀況,就地變更設計,以容納更多用過的燃料束。陳宜彬形容,「冷卻池擁擠的程度,連要放新的進去都有困難」。

清大核工所教授李敏更說:「束與束之間,已經到達幾乎就要碰在一起的程度,」直指台灣燃料束擁擠的程度,世界數一數二。

以 台灣的核一廠燃料棒為例,放置在冷卻水槽一年之後,仍可釋放出一百八十萬瓦的熱量,等於三萬盞六十瓦燈泡同時照射的熱量。這股巨大的熱量,如果冷卻水槽水 位太低,或者沒有持續注水,熱量就會誘使燃料棒產生核反應,釋放出鍶九○、銫一三七、鈽二三九、碘一三一、鈾二三八等放射性物質。而且只要任何一束燃料棒 開始核分裂,就會引發周邊其他燃料棒連鎖反應。

除了燃料棒儲存密度太高已拉警報,台灣的核電廠蓋在斷層帶附近更是火上加油。

根據經濟部地質調查所公布的斷層報告指出,在台北盆地下方、長度超過五十公里的「山腳斷層」,屬於活動斷層,而且距離核一廠僅七公里,距離核二廠更只有五公里。此外,也是活動斷層的「恆春斷層」,距離核三廠也不到一.五公里。

所有核電廠都在活動斷層帶附近,對防震係數較差的核電廠冷卻池來說,只要地層稍有活動,就可能引發燃料棒連鎖反應,根本不需要恐怖行動或飛彈攻擊,只要有輕微的工安意外,甚至像是維修工具掉落冷卻池中,都可能導致燃料棒發生核反應,讓輻射物質溢散到水池或空氣中。

核廢料外移可能嗎?

非國際原能會成員 處境孤立無援而且,正因過去核電廠的設計沒考慮到冷卻池可能會發生核反應,因此池內並無任何中斷核反應的裝備。也就是說,如果核反應一旦發生,只能眼睜睜看著它連鎖反應。

這 是一條不歸路,只要開始使用核電,就必須面對「用過的核燃料棒」該如何處置的難題。目前,除了法、日、俄、英針對燃料棒有循環再利用的技術,世界各國都還 找不到核廢料的終點站──「永久儲放場」。原能會前主委歐陽敏盛就直言:「台灣的新生地形,根本不可能找到任何永久掩埋場。」自一九五四年蘇聯建置第一座 核電廠以來,全世界已經有七七○座核能發電廠,到目前為止,卻只有「一個正在建造中」的永久掩埋場,在芬蘭,預計二○二○年完工。丹麥籍導演麥可.麥森 (Michael Madsen)在紀錄片「核你到永遠」(Into Eternity)中,記錄這個花了十五年探勘地形、深入地下四百公尺、還在建造中的核廢料永久掩埋場「安卡羅」(Onkalo)的整個過程,這個掩埋場 希望能以十萬年時間,讓核廢料輻射強度回到正常的環境值。

要尋找十萬年地質穩定的永久掩埋場址極難,各國核電業者只好創造出另一個中繼處理辦法,也就是「乾式儲存」,把已降溫到安全程度的燃料棒,從冷卻池中取出,封固在鋼桶和混凝土中。一般而言,燃料棒要放置在冷卻水池中持續降溫五年,才能移到第二站「乾式儲存場」。

但 台灣首座乾式儲存場,就近建在燃料棒最擁擠的核一廠區內,靠近山坡地。政論家楊憲宏忍不住爆料:「台灣的乾式儲存場位在土石流的潛在危險區內」。原能會官 員也坦承:「我當初去看場址時,也覺得台電怎麼會選這麼糟糕的地方?」要建永久儲放場,台灣位處地震帶,沒有十萬年不變的地質條件;冷卻池,已經是擠無可 擠,再擠下去遲早會出事;乾式儲存場,又選在有土石流潛在風險的地方,看來台灣只有把核廢料「外移」一途可走。

不過,一九九七年台電曾委託 北韓,代處理六萬桶低放射性廢棄物,結果消息一出,就引來南韓與世界環保團體抗議,最後作罷。「江陳會」時,我方也曾想把核廢料處理列入議程談判,但中國 也不同意。再加上台灣一直都不是國際原子能委員會(IAEA)會員,處理核廢料更是孤立無援。

政府有疏散的本事?

短時間撤離一百萬人 「根本沒能力」目前台灣處理核廢料的技術並不成熟,但使用過的燃料棒已高達一五四五九束,躺在地層不穩定、又過度擁擠的核電廠冷卻池中,形同上萬顆不定時核子彈,隨時可能引爆台灣,成為下一場世紀核災。

根 據今年四月的《Nature》雜誌報導, 全球有二十一座核電廠,在半徑三十公里範圍內人口數大於一百萬人;有六座核電廠大於三百萬人,其中排名前三名的,台灣就囊括二、三名,連做出這項研究的核 能專家Ed Lyman,都對於台灣把核電廠設在首都附近大喊「Scary」(令人提心弔膽)。

日本福島算是地廣人稀的縣市,但核災發生後 疏散四十萬人,等於兩成居民被迫撤離。如果和福島同等級的核災,發生在台灣核一、核二廠附近,以大台北地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四六○五人,保守估計要疏散 一百萬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崔愫欣就批評:「政府根本沒有能力撤離這麼多人!」而且如果台灣發生核災,全民要付出多大的善後成本?政府部門欠缺危機 意識,恐怕估也估不清楚。

民進黨立委田秋堇曾在三一一後要求行政院估算,結果令她非常不滿意。以衛生署和農委會的調查為例,農委會初估農損每年一○七億元,衛生署初估醫院停診一年損失一七六四億元。但這種估法很沒有「誠意」,與日本核災發生後的慘烈情況明顯不成比例。

加上在核一廠三十公里範圍內,聚集了絕大多數的中央政府機關單位,而且還有北北基宜登記設立的二十八萬五千多家、總登記資本額超過十一兆元、占全台六成以上的企業公司行號,若真發生核災,台灣要付出的成本大到難以想像。

核災會造成多少損失?

光 北台灣房地產損失就高達三十兆元此外,根據台灣房屋保守估算,如果發生核災,核一廠三十公里內的房地產將全部歸零,估計北台灣資產損失高達三十兆元。也就 是不論你是住帝寶或者一般房子,一旦發生核災,房產將全部歸零。對於這點,劉黎兒感受最深,她有一戶房子距離福島八十公里,現在已經沒人敢住,毫無價值可 言,更遑論台北市距離核一廠僅僅三十公里,後果更不堪想像。

尤其台灣房貸放款占金融放款三成,有的銀行甚至逼近六成,如果北台灣房地產價值 歸零,大多數銀行都將倒閉,恐非台灣金融業所能承受。而企業損失嚴重,更會造成股市暴跌,甚至連投資人手中的股票,也都將變成壁紙。這些豈是區區《核子損 害賠償法》明訂的「四十二億元」賠償上限所能概括承受。

核電是攸關全民的議題,尤其核廢料的儲存,等於是把燙手山芋交給後代子孫來承擔。歐 陽敏盛就主張:「台灣核電不應該交給少數政客,也不應該交給少數專業人員來決定,應該由全台人民自決是否廢核。」他認為,如果人民認為不該使用核電,「那 就應該承認我們過去做得不對。」不過,如果人民沒有充足的資訊,也無法理性判斷台灣到底要不要用核電。根據《今周刊》與專家學者合作,遴選十題必知的「核 電常識」進行網路問卷調查,一千多份有效樣本的平均分數只有「四十分」,顯示國人對核電的正確資訊嚴重匱乏,而且光聽經濟部、台電的正面宣導,真會讓人誤 以為核電是最乾淨、便宜的能源。

台灣核災機率多高?

發生率超過九% 一旦爆發就會亡國在日本發生核災之後,和福島是同機型的台灣核電廠更應以「最高規格」面對核電安全。現在,全台人民都和核一、核二、核三廠的一五四五九束 燃料棒共存亡,形同每個人身上都綁了核子彈,稍有差池,就萬劫不復。而且只要燃料棒儲存問題一天不解決,這危機也將繼續糾纏著我們以及後代子孫,「核」我 們直到永遠。

至於核四,原能會在七月底召開安全監督委員會,核能專家林宗堯提出五千多字的「核四論」,痛陳台電興建核四的十大疏失,直指大多數問題出在台電的管理能力。在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高度質疑下,不排除年底核四可能會被政府下令停工。

主 婦聯盟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指出,全世界有一百九十幾個國家,只有三十二個國家使用核電,就有三個國家發生重大核災,約占十分之一,機率超過九%,而且出事 的是美、俄、日等高科技大國,她說:「三個比台灣科技更先進的國家發生核災,這是十分之一的機率,民眾還可以相信政府說的,核電是安全的嗎?」這十分之一 的機率有多大?以台灣「大樂透」為例,四十九個號碼中選六個,中獎機率只有一千四百萬分之一,即使是這麼低的機率,全台九成以上的人還是相信自己「有機會 中樂透」,樂此不疲排隊下注。對比之下,就知道那十分之一的機率有多大了。

如果大樂透這麼低的中獎率,你都覺得可能中獎,那就更該相信核災可能會發生在台灣了。何況發生核災,台灣要付出的成本是無限大,無限大的成本不管乘上多麼小的機率,答案都是「無限大」,是你我承受不起的代價。

以台灣的地理環境、核電人才、工程品質、管理能力,誰能保證台灣運氣比美、俄、日好?如果福島核災發生在台灣,不論經濟損失、人口遷移、國土汙染,台灣真的會亡國!

燃料棒

核能電廠發電,需要使用鈾原料製成的核燃料,這些核燃料有個專有名詞,叫做燃料棒,但可別以為這些燃料棒用完之後,會像煤炭或者天然氣一樣,就此消失,只剩下一堆灰燼或氣體。

燃料棒使用過,退出反應爐之後,外觀仍然不變,而且還會繼續散發熱量,需要放在有循環系統的冷卻水池,起碼存放五年以上,讓溫度慢慢降低。

如果沒有冷卻,累積的熱量會促使燃料棒繼續產生核反應,當溫度持續升高,燃料棒就會跟反應爐出問題一樣,散發出大量輻射物質,甚至產生氫爆,演變成無法收拾的核災。

台灣無能力解決 燃料棒儲存危機升高──燃料棒製成與處理程序

製造階段

將二氧化鈾(UO2)壓縮成橡皮擦大小的燃料丸,每380顆燃料丸裝填成一根燃料棒,每100根燃料棒排列成一個燃料束。

使用階段

數百個燃料束放入反應爐心,使用約4.5至6年後才從反應爐心退出。

冷卻階段

使用過的燃料束,退出反應爐後仍持續散發熱量,須放置在有循環系統的冷卻水池,起碼存放5年以上,讓溫度慢慢降低。

台灣目前只到此階段,可能因地震、海嘯,引發冷卻水槽漏水,使燃料棒升溫,重新產生核子反應,釋放輻射物質,甚至引發氫爆。

儲藏階段

從冷卻水池取出的燃料棒,移到由鋼桶和混凝土構成的結構體「乾式儲存」,等待日後找到永久掩埋場儲藏,或送到國外回收再利用。

如果福島核災發生在台灣

台灣挺得住嗎?

福島核災汙染

半徑達160公里

20公里 出現千具輻射屍,輻射超標6600倍。

30公里 海水測出輻射濃度明顯的碘131及銫137。

35公里 災民尿液含輻射元素。

40公里 每小時輻射量10微西弗達撤離標準;附近海域4、50年不能抓魚。

47公里 牧場牛奶的碘131含量超標3至5倍。

50~60公里 兒童尿液中檢測出微量放射物。

70公里 牛肉驗出銫含量501貝克,超過法定500貝克。

84~122公里 菠菜的碘131含量超標3至7.5倍。

150公里 超過萬名學童轉學。

160公里 美軍航空母艦輻射感染。

核災造成的損失

東電賠償金額:48兆日圓美林日本證券4月11日估計,如果福島、群馬、櫪木、茨城和千葉部分地區因福島核災而蒙受損失,時間長達兩年,東電賠償金額將達到48兆日圓。

日本損失金額:366兆日圓日內瓦大學沃特.威爾第教授(曾任瑞士政府核能安全委員會主席5年)4月5日指出,這次福島核災損失額估計4兆瑞士法郎(約366兆日圓)。

台灣一旦發生核災

全國均受影響

首都台北市損失慘重

●登記在北北基宜的28萬家、總資本額超過11兆元的企業,面臨倒閉。

●30公里內房地產總值歸零,損失高達30兆元,影響所及,承辦房貸的銀行跟著倒閉。

●台灣股市暴跌,股票變壁紙。

各劑量輻射值對身體的影響

10,000

~ 全身被曝:死亡

7,000

1,000 全身被曝:惡心、嘔吐500 全身被曝:末梢血管中的淋巴球減少200 全身被曝:劑量低於這個數字,尚無臨床症狀被確認100 罹患癌症人數增加6.90 胸部X光電腦斷層掃描一次劑量2.40 全球每人每年平均接受大自然放射線劑量1.00 一般民眾一年放射線劑量限值0.60 胃部X光一次劑量0.05 胸部X光一次劑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52

23:17 PIMCO格罗斯:美联储主席候选人萨默斯的退选强化了周三美联储前瞻指引。 22:50 葡萄牙副总理表示,一旦葡萄牙退出现行援助计划,将整考虑申请额外的欧元区支持来缓解其回归金融市场的压力。 22:45 前美联储官员Donald Kohn:极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危险的风险。 22:30 美联社:美国防部官员称有几人在Navy Yard狙击手事件中被射杀。 22:25 华盛顿邮报消息:警方称1名狙击手已经受伤倒地,警方在追捕另两人。 22:20 美联社: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华盛顿Navy Yard狙击手已经被控制,但未被拘押。 22:12 高盛2015年二季度巴塞尔 I一级普通资本比率为12.6%。 22:02 NBC最新报道,至少10人在Navy Yard狙击手事件中被枪击。 21:56 联合国武器检查组:有清楚且确凿的证据显示叙利亚境内曾使用过沙林毒气。 21:49 华盛顿狙击手事件过后,华盛顿机场暂停所有航班。 21:47 NBC消息:华盛顿Navy Yard事件目前有7名受害者,包括5个平民及2名警察。 21:44 花旗集团2015年二季度的一级普通资本比率测试结果为13.2%;花旗集团预计在面临严重压力的情况下,将损失212亿美元。 21:42 欧洲央行与英国央行延长流动性互换时间至2014年9月30日。 21:33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周一开盘上涨78.33点,涨幅0.51%,报15454.39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周一开盘上涨7.48点,涨幅0.4... 21:15 美国8月工业产出月率+0.4%,预估+0.5%,前值持平;美国8月制造业产出月率+0.7%,预估+0.5%,前值修正为-0.4%,初值-0.... 21:13 美国海军确认,一名活跃的狙击手出现在华盛顿navy yard,至少1人受伤。 即時刷新» 美銀實習生猝死事件發酵,高盛蘇黎世辦公室涉嫌強迫員工加班被調查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793

高盛蘇黎世分部接受蘇黎世勞工部門(AWA)的檢查,瑞士日報Tages-Anzeiger稱AWA 接到瑞士銀行聯合工會的舉報:高盛不遵守勞動法案,要求員工加班、不予支付加班費。AWA透露此次尋訪目的為了調查高盛內部是否涉嫌強制員工加班。

瑞士勞動法規定,僱員每週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5小時,允許一些行業延長到50小時。

AWA主要職責就是監督勞動法在各行各業的實際落實情況,他們也負責處理一些來自工會或僱員的舉報信息。

瑞士勞工部的此番行動很可能受了美銀實習生猝死倫敦慘案的影響。華爾街見聞此前有報導:2 1歲的美銀實習生Moritz Erhardt連續三天通宵加班後,猝死身亡。該事件引發渲染大波,部分媒體譴責金融行業「食人」加班制。

高盛在全球的辦公室均存在加班現象,程度各一,而FT稱高盛每星期都會統計員工的加班工時,然後做電子備份。

目前,AWA表示目前尚未公佈調查結果,舉報者銀行聯盟不願意透露更多細節,高盛拒絕回應此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334

財務一旦自由 天寬地也闊 okokok333

來源: http://xueqiu.com/9002812276/31503169

財務自由的本質其實是我們希望在生活中有得選,這種選擇權,可能是人生所有自由的終極表現形式。
    漫漫人生路啊,工作賺錢是其中巨大的一部分,就跟打遊戲要吃金幣一樣。不過相比超級瑪麗這種彈跳類遊戲,人生更像是一場大航海,雖然制霸地球才是終極目標,但是賺了足夠多的錢之後,似乎也可以開始享受人生了。  在現實生活里,這種“足夠”,大概就是財務自由—當工作不再是收入的唯一手段,你就獲得了這種自由,用公式表達就是:財務自由=被動收入(Passive Income)> 花銷。其中這個被動收入,美國國稅局把它定義為“沒有在貿易或商業活動起重大作用而獲得的收入”。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你余額寶[微博]里每天波動的幾十元收益,又或者你把空閑房子出租的租金,或者從天而降的一筆巨額遺產……反正就是錢足夠用了,不為這事兒愁了。

  花銷是這里的另外一個衡量指標。既然財務自由是與“收入”和“開支”結合的藝術,那麽即使你的資產每月只產生1000元的被動收入,但只要你理想的開支只有999元,那你也算財務自由了。也就是說,我們這里討論的是你能在足夠長的時間里維持足夠體面的生活,是理性的花銷,可不是窮奢極欲呀—在那個世界里,可能根本就沒有財務自由這個詞哦。

  有人說財務自由意味著“內心的自己剛剛誕生”。按照這個理論,微博紅人王思聰的幸運之處就在於,他內心的自己簡直是跟肉身的自己同步誕生的,等於一生下來就打了財務自由的補丁。而我們普通人呢?且有好幾十年生活的洗禮在前方等著你呢。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洗禮,大家才對財務自由充滿向往,因為其本質其實是我們在生活中有得選。而選擇自由,可能是人生中所有自由的終極表現形式。假如可以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選擇只和自己喜歡的人打交道,選擇生活在自己喜歡的地方,選擇價值觀,同時還可以選擇不做什麽,選擇遠離什麽,選擇拒絕,那生活的確是另外一番天地呀,對吧?

  有一種理論是,大家之所以追求財務自由,其實不過是希望能有權選擇不成為自己討厭的那種人。對這個理論的另一種理解是,財務自由或許能更多地讓我們表現出真正的自我。也就是說,假設現在做一番財務自由之後的人生規劃,List上對應的才是真實的你。去超市不看價簽購一次物?平時也許太省啦;直接去泰國做變性手術?說明內心有點狂野哦;想全心全意做義工搞慈善?你思想境界真的很高;繼續目前的生活,沒什麽好改變的?那你真是大師級人物!

  所以,你看,財務自由它首先是一條你自己決定的界線。並不是錢越多就越自由,就像張朝陽老師說的,“錢多不是幸福的保證,多少跟幸福沒關系。我這麽有錢,卻這麽痛苦”—看起來,過了財務自由的邊界線,錢的效用也會遞減。同時呢,很多美好的事,其實不需要財務自由也能實現。比如旅行、拍照、吃飯,它不需要財務的自由,只需要心的自由。換句話說,只要內心踏實,財務是否自由可能就並不是一個需要特別去糾結的問題。

  在後面的文章中,我們以官方微博在線調查的反饋為基礎,呈現了一些大家在財務自由之後對自己生活的構想。總體來說很有趣。有的很浪漫,有的很荒誕,也有很多讓人看了心有戚戚焉。

  其實不管處於人生哪個階段,始終都能保有對生活的熱情,這可能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堅持的生活態度。大家共勉吧。

  I quit!

  辭個職

  按照財務自由的定義,既然“非工作收入”就可以Cover一切生活成本的話,那豈不是—不用上班了?!

  其實不用工作倒不一定多爽,但是把現在的工作辭掉似乎有點小爽吧—想一想,辭職前你可以先把刁難自己的郵件通通回複“爺不幹啦”,並且CC老板、老板的老板、老板的老板的老板……雖然我們都是文明的現代人,真要辭職估計也還是彬彬有禮,甚至並不一定真的要辭手頭這份工作,但是這不妨礙你在心里把這種爽演練100遍。

  然後,你再對這種擺脫現在工作之後的生活充滿了向往,做各種規劃,這才是最精彩的部分。

  去幹一份喜歡但是累劈又不賺錢的工作

  比如說廣告文案啦,微博小秘書啦,或者當個財經記者啦……然後在真要累劈的時候撤了去賣麻辣燙,開創麻辣燙連鎖帝國!真是有進有退,勢不可擋的人生啊。

  或者,你也可以“還做現在在做的事,只是比重不同了。”這大概意味著,在人生這盤麻辣燙中,你可以想吃肉就多加點肉,想吃菜就多加菜了,但是,要註意健康搭配哦。

  幹一份不那麽“成功”的工作

  Your work is your label。那麽,財務自由了,是不是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回家去當農民伯伯、守財奴葛朗臺、企鵝飼養員、賣豬肉的,或者塗滿顏料的街頭藝人啦?如果真這麽幹,也還蠻炫酷的。比如在大佬的聚會里,別人問起你的職業時,你就可以風輕雲淡地說,養豬的。怎麽樣?有點丁磊老師的味道吧。

  創業去

  財務自由了就去創業,這道理聽上去挺符合邏輯的,就像馬斯洛需求定律說的那樣,當你滿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社會尊重等等需求之後,你想要的就是自我實現啦。不過目前來看,如果不是家里有一百套房出租或者爹是王健林,可能先得把創業當成實現財務自由的一大途徑—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啊?

  有格調地花錢也不容易啊

  旅行

  在我們的調查里,50%的參與者的答案里含有“旅遊”……是有多想說走就走啊!說起來,想出“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這句話的文案可真是了不起,不知道ta的財務自由了沒有。

  其實財務自由最大的意義倒不是能夠說走就走,畢竟現在你一般買不到兩周以內的機票,要走的話也只能夠像趙本山說的“帶老婆旅旅遊,去趟鐵嶺”……可能最重要的是,有大把的時間去非洲看動物慢慢悠悠地遷徙,或者自駕美國半個月起,任時間慢慢慢慢流淌,這才叫自由啊。

  還是要買房,這是一個觀念問題

  倒不是說,財務自由了就要買房,而是說,有多少套房就算財務自由了呢?或者,需要用房子來實現財務自由嗎?雖然高曉松老師說買房差不多等於眼前的茍且,但是這標準你可能沒有辦法聽高曉松的,還是要看貴丈母娘啊。很多時候你認為自己已經挺自由了,她可覺得你差得還遠著呢。

  把消費化為投資!

  真正的聰明人,即使財務自由了,也是要把花費轉化為投資的!比如有位朋友說:“我會買個要多大有多大的房子,然後到全球各地買東西,把它填滿,最後讓它變成一個全球商品展覽館,我賣門票,回流資金。”實在是睿智啊!完全是一種要創辦另一個世博會的架勢。

  天使投資

  比起投資房子,“投資別人的時間和精力的收入”就更有意思了吧。這也難怪從徐小平到黃曉明一眾有錢的人都在當天使—沒錯,黃曉明老師也看項目哦!這害得人提起“天使”這個詞,眼前再也無法顯現有萌萌小翅膀的丘比特,而是立馬浮現出一批圓潤的中老年的面孔。孟子說得好,99%的創業都可能會失敗……那麽天使投資也可以說是做公益。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當個鋼鐵俠

  當然,如果你的確是個技術宅,你還可以像托尼·斯塔克一樣自制一身鋼鐵盔甲,飛得高高地看美國隊長跟地上跑……也有朋友說得很文藝,這樣就“沒有心,不會痛。”不過這位朋友,你沒看見鋼鐵俠後來為了把妹把盔甲們都當煙花放了麽!這是一種特別的泡妞技巧啊。你還真以為他打算和盔甲一起Forever Alone啊?Naive。

  研究一下其他科學

  我們還可以研究一下其他有益於人類社會發展的東西,比如時光機啦,然後把現代的東西送回古代,改變人類歷史。送點啥呢?可別只送劉詩詩和楊冪了,當然也不能送賈斯汀·比伯,那是核彈級別的殺傷性武器。或者,我們還可以研究一下永動機啦,買下一家DNA分析公司探尋一下永生的奧秘啦,或者同時研究一下永動機和DNA然後跨界組合啦……

  做做公益

  很多朋友根據最近全球熱門的冰桶挑戰賽,發明了新詞“冰桶階級”,因為財務自由才能加入—真的,看看澆冰拍視頻的人,財務都特別自由。順便一提,澆頭雖然好,也要真的關註漸凍人群體哦。

  或者呢,我們也可以建立一項“失戀基金”什麽的,在節日里給單身的人送花送禮物,撫慰一大群人類的傷痛—自由前我們也吃過這苦。

  Be drama and follow my heart

  用錢幹一些“有意義”的事

  有人說可以把錢存進銀行,再取出來;再存進銀行,再取出來;再存進銀行,再取出來;再存進銀行,再取出來……或者,都存進余額寶。另一種玩法是還能把這些錢都換成一分錢硬幣,一枚一枚數到生命結束那一天。實在玩膩了,我們還有最後一招,就是讓財務趕快恢複不自由。Stay hungry,stay foolish。

  那就浪漫地躁起來咯

  對於另一些人來說,有意義的事大概是排排戲劇、畫畫油畫,甚至學點一輩子也用不太上的豪薩語、印地語什麽的—把時間花在這些關於“詩意和遠方”的事情上,真是太浪漫啦。不過也架不住會有賭王何鴻燊的閨女非要加入“四大”這種逆常理而行之的行為,這也算是財務自由的好處吧!

  敞開了活

  還有位朋友只留下了“增肥”兩個字,真是敞開了活啊!是不是想表達“我有錢了,還怕長肉?”是的,財務自由可能會給你無所畏懼地變得更加不美好的勇氣,來反抗這膚淺的普世價值觀!但是,當你更有實力成為金城武,真的要選擇把紀梵希[微博]穿出東北大哥的效果嗎?同理,如果財務自由了,是不是也不用顧及別人的議論了?那也自然可以豐個胸、縮個胸、變個性什麽,反正活出真我的風采。

  玩你們想不通的小眾

  為升鬥折腰的時候,得從眾,得顧全大局,得適當屈服,但現在我自由了啊。為了討丈母娘歡心或是為了在房產證上加個名字,那種苦都不是正常人能吃的,現在咱不吃了!所以,想不結婚的,甚至想離婚的,想出櫃的,想出家的,都行,人生隨你折騰,只要不妨礙他人。

  友情……提個醒

  財務自由跟變身墨西哥電訊大亨還是有區別的哈。雖然自由了,但前提還是得心態健康,細水長流,畢竟財務自由是架不住揮霍的。否則你就爽了一把,然後一夜回到解放前,又不自由了,那咱們討論這個話題就沒啥意義了呀。不過你如果就是喜歡追求神轉折,那當我們沒說。

  老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所以大家得先在實現財務自由的過程中註意維護,別發生那種“賊心賊膽都有了但賊沒了”的慘劇,最後再自由也不過是能請倆漂亮高價的護工。所以,要保持運動,重視健康!

  財務自由其實就是意味著你有了選擇的權利,這當然是莫大的自由。但,有選擇就意味著得有舍棄,這種心理建設如果不事先做好,到最後還是把自己弄得各種心急氣躁,患得患失,那這財務自由也失去了意義,對吧?

  大部分人的想法其實都跟隨心所欲有關,這沒什麽不好,誰都想解放自我。但我們還是要講公序良俗,要遵紀守法—房祖名的財務不可謂不自由啊,你說呢?

  財務自由是美好願景,但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這事其實並不容易。我們值得為之努力,但也別變成自由奴,因為永遠都是“沒有最自由,只有更自由”啊。前面我們也說了,心自由最重要,過好眼下每一天最重要—燉起雞湯來,我們也是很在行哦!$招商銀行(SH600036)$ $XD中國平(SH601318)$ $五糧液(SZ000858)$ $萬科A(SZ0000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45

萬達聯合百度做電商:這場實驗一旦成功將至少有50億人受益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17/145731.html

i黑馬:目前,萬達聯合百度和騰訊創建的電商公司,這是一場實驗,而一旦成功,除了萬達自己2020年會有50億人次使用外,還有可能成為一個開放平臺。
 

 
這是中國互聯網電商領域最大的一筆初始投資,也是第一個由線下企業主導發起的O2O電商項目,更是傳統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規模最大的一次攜手合作。此外,這也是O2O領域最為激進的一次開拓,如能成功將為中國O2O引領未來。
 
  
這個項目的基本情況是,萬達在新公司中占有70%股權,騰訊和百度各占15%。萬達是線下的商業地產之王,總資產超過800億美元,每年有15億人次在萬達旗下物業消費;騰訊是線上的社交之王,市值超過1200億美元,每天有3億人登錄QQ,兩億人登錄微信;百度則是線上的流量入口,市值700億美元,每天有超過50億次搜索請求。這樣一個組合是以前沒有過的,雖然看上去有些怪,但相當符合邏輯。

互聯網企業做O2O時,更多時候註重線上平臺的搭建,忽視了與線下的連接和融合。它們普遍的期望是,吸引傳統企業投入資金和資源助其構建自己的線上平臺,在做大後再反過來用線上優勢將線下企業控制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有了這樣一個取巧的思路之後,O2O能做成什麽樣可想而知,線下企業雖然大多不懂互聯網,卻也不傻,很計較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而把O2O僅寄托於線上平臺的搭建,沒有線下企業的全面配合,根本是做不起來的,這是過去幾年O2O發展看似蓬勃實則很失敗的主要原因。
 
  萬達與騰訊和百度的合作,讓人們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因為這次合作與以往不同。掌握大量線下體驗類消費的萬達占股70%,是個合適的比例。因為從普遍意義上來說,在O2O中,信息流和線上人流在完成一筆交易中雖然能起到關鍵作用,交易所指向的結果導向即服務的最終實現,還是要通過線下來進行,這是永遠不會改變的現實。

萬達掌握的線下O2O資源堪稱優質,萬達廣場、度假區、酒店、影院、餐飲等,到2020年之前將達到每年50億人次在萬達旗下物業進行消費。這些消費者在整個國民消費結構中,屬於中高端人群。有消費能力,有消費意願,收入偏高,對電子化及智能化消費解決方案接受程度高。而且,這個市場足夠大,在全國每年30萬億元的消費金額中,僅有三分之一屬於實體商品,歸於服務類消費的金額,要遠遠大於前者。但這一塊消費的線上化改造和引導,到現在為止也沒有真正展開過。於是,掌握線上資源的騰訊和百度,就成了萬達最合適的合作者。
 
騰訊和百度在這兩年的口號都是連接一切,騰訊是用微信,百度是用搜索。兩者的用戶和流量資源如果只用於廣告和遊戲,未來必然會有危機,把自己的優勢與實體經濟結合,順應消費行為在線化的大趨勢,符合兩者的利益取向。換句話說,騰訊和百度能把用戶和流量資源向用戶消費行為傾斜,與實體經濟行為進行有效融合,必然會獲取更大的價值。用萬達電商來做突破口,是再合適不過了。
 
騰訊和百度在線上的資源,可以有效投入到一個高消費能力的人群中去,其技術和數據能力,也可以為這個項目增添更多成功把握。可以這麽說,騰訊和百度一直以來所期望的與線下融合,是有可能通過萬達電商這個項目取得長足進步的。傳統企業不走到線上是有危機的,互聯網企業不去線下,同樣存在危機。這不僅是萬達所代表的offline向online的逆襲,也是騰訊和百度所代表的online向offline的進取。唯有O2O的兩端都有動力通過中間的那座橋梁與對面融合,而非剃頭挑子一頭熱,真正的O2O時代才會到來。本次萬達與騰訊和百度的合作,無疑為真正的O2O時代起了個好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213

曾俊華再挺滬港通:香港方面已準備好,一旦作出決定滬港通即可實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09

據彭博報道,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就滬港通發表評論稱,“香港方面滬港通已準備好,一旦決定作出滬港通即可實施。”本月初,曾俊華在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的午餐會上,曾表態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將為金融界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鼓勵美國商界來港開拓商機。

曾俊華表示,在整個滬港通發展過程中要有三個重要原則,互惠互利、風險可控和完善監管,並強調香港作為主要國際金融中心,金融穩定是其核心競爭力。

市場對於曾俊華的發言做出了正面回應,上證指數周一反彈明顯,重新回到2350點上方。近期有關滬港通的進展一直是投資者所關心的話題。上周五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的表態(詳見:港交所李小加改口:滬港通目前沒有時間表 不一定提前一兩周宣布)一度拖累A股回落。

Agu

曾俊華還表示,這次在北京將會與多國財長見面,商談雙邊上推動經濟發展。至於占領運動對香港經濟的影響,目前尚未有足夠的數據可看到,相信要多一點時間收集數據才可以作出預測。但過去幾周香港的匯市、股市及港元均維持穩定,沒有受到占領運動影響。(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796

券商股第二波行情的思考:格局一旦形成很難改變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84

券商股第二波行情的思考:格局一旦形成很難改變
作者:何宗炎


券商股第二波行情是由市場和情緒格局所決定。當前從格局上人人盼大牛市,而從實際操作中又缺乏好的龍頭品種下,從心里又擔心錯過大牛市,券商股無論在ROE增長、政策以及牛市受益性方面均具有很強的優勢。即使事後看,不是大牛市,在此矛盾而交錯糾結的格局下,券商股也會有第二波行情。

大券商當前的估值仍然具有很強的支撐。從絕對來看,當前大券商中信、海通的PB估值分別為1.951.98倍,對於未來15%ROE仍具有支撐(15%ROE6%股東必要回報率合理PB2.2-2.5倍);從相對來看,中信證券當前的估值為1.9PB2013年初最高時估值為2倍,而上證指數已突破前期高點5%;券商指數突破前期高點20%

熱點過快切換更顯出券商的優勢。降息直接大幅受益的行業並不多,只是強化了市場的牛市預期,第一天保險、地產等行業的大漲;而第二天創業板大漲2.26%,第一天大漲的品種漲幅微弱,市場熱點過快切換表明其他行業或板塊仍有這樣那樣的不完美,券商集萬千利好於一身的優勢特點更加顯現,保證了第二波格局行情的延續。

格局一旦形成,很難打破。當前券商股在各種情緒交錯情形下的格局已經形成,該市場大格局一旦形成,很難打破。除非券商股估值小幅瘋狂,超漲之後才能將其萬千利好的龍頭位置讓渡出新的市場龍頭。

從市場格局來看,第二波行情至少還有20%首先,從上述估值來看,還有20%以上的空間大券商才進入相對瘋狂;其次,從市場來看,龍頭板塊的龍頭股票至少翻一倍,此次龍頭為光大證券翻一倍;最後,從股價來看,大券商中信、海通、華泰、光大、招商和廣發股價還沒有一個突破20元。

繼續推薦大券商發力。三條主線:(1)增發後攤薄估值,而募集資金又很快提升ROE的品種光大、華泰和廣發,招商於今年募集資金,估值也較便宜;(2)大券商中信、海通估值便宜,受益改革;(3)明年國企改革可能是個很大的主題方向,推薦估值便宜且有國企改革預期的國元證券。



(申萬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971

股市高位震蕩,一旦大跌反而可能觸發降息?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32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14 17:04 編輯

股市高位震蕩,一旦大跌反而可能觸發降息?
作者:姜超

格林斯潘接任美聯儲主席後,每逢金融市場震蕩,必出手幹預以穩定局勢。危機時刻的幹預成為常態。06年後,開始被稱為“伯南克期權”。同樣,在中國是否也存在著這樣一個類似的央行看跌期權——“央媽期權”,是否會不斷上演“幾時有,問行長。向北望,跪央行”

格林斯潘接任美聯儲主席後,每逢金融市場震蕩,必出手幹預以穩定局勢。從87年的“黑色星期一”,到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乃至98年LTCM破產案,美聯儲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貼現率的調整或者降息,緩解市場上的流動性緊缺,保證金融系統的平穩運行。

危機時刻的幹預成為常態,市場於是形成預期,並稱這樣的政策為“格林斯潘看跌期權”(GreenspanPut),意思就是碰上市場下跌不必驚慌,美聯儲永遠將立刻采取行動,安撫市場。即便格林斯潘後來離職,這個稱呼一直在美聯儲流傳下來。2006年伯南克上臺後,開始被稱為“伯南克期權”。

同樣,在中國是否也存在著這樣一個類似的央行看跌期權——“央媽期權”,是否會不斷上演“幾時有,問行長。向北望,跪央行”

1. 伯南克期權,助漲不助跌

08年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造成顯著危害:房地產大幅下滑,失業率攀升,投資、消費持續疲軟。短期的創新型流動性工具已無法力挽狂瀾,美聯儲於是從資本市場入手,壓低長端利率,從08年11月起,拉開了量化寬松的大幕。

從格林斯潘到伯南克,美聯儲似乎有條不成文的傳統——“助漲不助跌。”這種傳統或許來源於對“有效市場理論”的信仰,相信市場是有效的,資產價格泡沫不會一直存在,所以,就算格林斯潘看到了“非理性繁榮”,也不願意有任何作為。

美聯儲的習慣是,當泡沫破滅時出手相救,在泡沫產生時任其發展,美聯儲三輪QE就是最典型的例證。

2008年11月25日:金融危機的高峰時期。伯南克宣布推出第一輪QE,共購買1.7萬億美元債券。在此提振下,美國股市開啟了新的牛市。

2010年8月27日:在這次廣為人知的Jackson Hole會議上,伯南克承諾不會坐視美國進入通縮不管,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在必要情況下通過非傳統措施提供額外的流動性”。3個月之後,

第二輪QE正式啟動。之前,標普500指數出現16%的下跌,伯南克暗示QE2的講話後,標普指數一路上漲22.8%。

2011年9月22日:在美國股市由於歐債危機而遭遇了20%的大跌之後,美聯儲推出了所謂的“扭轉操作”(Operation Twist)。根據這項計劃,美聯儲一方面出售短期債券,另一方面則買進長期債券,借此來壓低長端利率。這項計劃推出以後,標普指數先是經歷了小幅的下滑,隨後就重新開始了此前持續多年的上揚,最終的漲幅達到了80%。

2012年8月31日:又一次在Jackson Hole會議上,他並未明確承諾QE3。但通過描述經濟的疲軟狀態,並明確美聯儲意圖采取有力行動和其擁有的政策工具,進一步提高了9月行動的預期。在他發表這一講話後,此前已下跌近10%的標普指數開始反彈,從1400點一路上漲,至今都未出現過任何重大的回調。

2. 貨幣政策獨立性增強,“央媽期權”外圍環境保障

從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以來,盡管外圍經濟不斷變化,美聯儲始終采取更關註本國市場的內向型貨幣政策。數次QE使得這10余年間大量熱錢湧向中國等擁有更高經濟增長率和自然利率的新興國家。

在美元本位制下,為對抗本幣被動升值,中國央行不得不采取投放本國基礎貨幣買入美元的匯市幹預政策。00年至13年,央行外匯儲備年均增速高達26%。從98年至今,我國基礎貨幣總量從3萬億增加到27萬億,其中06到11年是增長高峰期,年均增速高達23.2%。這期間央行的貨幣政策缺乏完全自主性,而針對外儲急劇膨脹的沖銷操作難以做到完美,導致了貨幣高增長和相對的高通脹。

11年6月美國第二輪QE結束後,中國的外匯占款余額增速開始急劇下跌,外匯占款逐步退出中國基礎貨幣創造的主渠道,央行對金融部門債權在基礎貨幣創造中的地位正在逐漸提升。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自主性得到大幅加強,為“央媽期權”的形成創造了良好的外圍金融環境。

3. 貨幣政策目標:從基本面到資產價格

理解央行的貨幣政策,其核心是服務於四大目標:包括經濟增長、通脹溫和、充分就業以及金融穩定,而在中國由於缺乏可信的就業數據,就業目標與增長目標基本等同。其中前三者屬於經濟基本面的目標,而最後一個目標已經包含了資產價格。

3.1 經濟增速新低,貸款利率下調

經濟增速下墜,觸發第一次降息。14年3季度GDP增速從7.5%回落至7.3%,且3季度金融機構自主貸款利率仍在上升。10月工業同比增速回落至7.7%,而10月CPI亦降至1.6%的5年低點,11月匯豐PMI創6個月以來的新低。前期多次寬松已基本無助於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經濟下行風險有增無減。

在經濟形勢頗有四面楚歌的意味下,“央媽期權”啟動,11月21日央行宣布降息,合情合理。

從經濟增長角度考察,當前各類指標均位於過去25年的低點附近,與之相應貸款利率也應降至歷史低點。當前貸款基準利率為5.35%,與5.31%的歷史最低值相當,但考慮到去年末金融機構實際貸款利率高達6.92%,經過3月降息之後應在6.7%左右,高於貸款基準利率約130bp,因而從真實貸款利率角度觀察,未來潛在降息空間或在5次以上。

3.2 通縮風險加大,調降存款利率

通縮風險加大,觸發第二次降息。周小川近期在博鰲論壇表示,關註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和中國通縮風險。15年1月的CPI降至0.8%,2月份也僅為1.4%,同期PPI降幅擴大至-4%以上,通縮風險顯著升溫。而通縮加劇會導致實際利率上升,不利於刺激消費,從抗通縮角度觀察需及時下調存款利率。

我們預測15年CPI為1.2%,PPI為-4%,其中PPI通縮的嚴重程度將與98、02以及09年基本相當,而CPI雖然仍在正值區間,但也將與06年的低點相近,僅優於98、02以及09年。而綜合考慮CPI與PPI的走勢,其均值或將降至0以下,意味著通縮成為現實的風險,嚴重程度甚於05年。

當前1年期定存利率在2.5%,上浮之後在3%左右,遠高於1.98%的歷史最低值,因而意味著未來存款利率同樣存在4次甚至以上的下調空間。

3.3 房價下跌定會降息

全球貨幣政策被房價綁架。貨幣政策的最後一個目標是金融穩定,即各類資產價格。而從過去全球乃至中國貨幣政策實踐經驗看,房價穩定無疑是最為重要的目標。日本、美國、歐洲的房價下跌之後均觸發了持續降息,而中國08年、12年以及本輪的降息背後均有房價下跌的背景作為鋪墊。

刺激政策頻出。14年以來政府數次出臺地產刺激政策,包括從14年4月到9月40多個城市取消限購,14年9月取消三套房限貸,10月放寬公積金貸款條件、14年11月、15年3月兩次降息等等。而15年3月30日5部委發文降低二套房首付至4成,同時降低公積金貸款首付成數,以及二套房交易營業稅。從購房資格、利率、首付成數等各個方面刺激地產需求。

刺激效果短暫。但觀察過去一年的全國地產銷量數據,我們發現:14年3月步入負增長,限購取消後在5、6月短期反彈,7月再度下降,降息後11、12月地產銷量短期反彈,15年前兩個月地產銷量再度下降。

地產大拐點,放松未結束。由此可見,隨著人口紅利大拐點的出現,以及房地產財富效應的消失,以剛需為主的地產市場將面臨需求的持續萎縮,因而14年以來的刺激政策均只有短期效果,而難以刺激地產需求的持續回升,未來房價仍難言止跌,與之對應央行的貨幣放松仍未結束。

4. 金融為王時代來臨,“央媽期權”再起航

從上述貨幣政策實踐來看,央行已經從關註基本面轉向關註房價等資產價格,但貨幣政策是否應該關註股價等金融資產價格,在理論上仍存在著嚴重的空缺。

二戰之後,也就是凱恩斯理論形成的時期,並不存在一個龐大的資本市場,而今市場已經極具規模,各種名目繁多的金融商品運行其中,貨幣既可以在金融市場空轉,也可以不到市場中去。

經濟運行的環境變了,理論上隨之也要有新的思考,如果此時此刻,貨幣政策繼續忽視金融資產價格,只關註CPI的話,則可能會忽視經濟中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

4.1  地產“窮”金融“興”,金融資產成為主戰場

對於現在的中國,隨著人口紅利的結束,房地產大拐點已經出現,零利率將是長期趨勢,而過去20年居民財富增值來源的存款、房地產均已日薄西山,而這也意味著居民財富配置多元化的時代已經來臨,未來金融資產將成為居民財富增值的主力戰場,對金融資產的需求將持續膨脹。

具體來看,14年以來,降息降準之後地產市場缺乏起色,但股市大幅上漲。回顧14年股債雙牛的行情,我們認為中國居民的財富配置正在歷史性地從房地產轉向金融資產,金融為王的時代已經來臨。

在90年代中國居民財富增長主要靠存款,當時存款利率就高達10%。而在2000年以後的主要財富增長來自於房地產,一方面來自於地產銷量的大幅增加,同時來自房價的持續上漲。但從14年開始地產在居民新增財富中的占比降至40%以下,而包括理財、股票、基金、信托、保險在內的各類金融資產開始全面崛起。中國居民家庭財富配置已經從90年代的存款時代、2000年的地產時代步入到如今的金融時代。

4.2 資本市場承載夢想,股市上漲不再是降息障礙

從歷史經驗看,過去3輪降息多發生於股市下跌期,但在90年代後期,由於經濟蕭條,央行的持續降息對應的是股市持續上漲。由此可見,央行降息與股市漲跌與否並沒有直接關聯。

股市上漲非降息障礙。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資本市場“承載著改革夢想”。而周小川在兩會答記者問上表示股票融資直接地支持了實體經濟的發展,而金融的大量活動都是在進行資源配置,為實體經濟直接或間接進行服務。央行行長的明確表態意味著股市上漲將不會成為未來降息的障礙。

股市助經濟去杠桿,股價大跌或觸發央媽行權。周小川3月22日亦表示,在新常態下將進一步加大資本市場發展的力度,同時也要考慮貨幣政策穩健的程度,助力實體經濟去杠桿。近期各路資金跑步入市,參與主體越來越廣泛和多元,使得央行必須更加註重以股市為代表的資產價格。當前實體經濟和房市乏善可陳,使得實體經濟債務負擔加重。而股市上漲是去杠桿的最佳方式之一,加之股市與GDP的比值在持續上升,其重要性與日俱增,一旦股市大跌容易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因而一旦金融資產價格出現大幅波動或會觸發央行“行權”,股市大跌反而可能觸發降息。

5. 救火隊長央媽:哪里出事哪里有我

一方面是經濟通脹下行,債務風險升溫,實體剛性融資需求難降;另一方面是資產價格上漲,導致虛擬經濟融資需求強勁;兩者導致貨幣利率居高不下,寬松貨幣政策傳導受阻。我們發現央媽成為了重要的救火隊長,哪里出事哪里就有央媽的身影。

5.1  IPO打新收益率高企,央行連續四次下調回購利率

15年市場上出現了可與理財競爭的新“無風險收益”資產——IPO打新,而高企的新股收益率又與新股發行定價機制相關。15年以來,每月新股發行數量在20只以上,募集資金均在100億元以上,15年3月更是達到200億以上。對應凍結資金規模也從14年6月的9000多億元,增加至15年3月的近3萬億元。逐漸擴大的凍結資金增加了短期資金需求,造成打新期間銀行間和交易所回購利率的飆升。

但觀察央行的行為,從3月份以來,央行已經4次下調7天逆回購招標利率從3.85%至3.45%,與去年7月份以後下調14天正回購利率如出一轍,並成功引導貨幣利率下行,央媽寬松貨幣、救場態度明確無疑。

5.2 財政部萬億債務置換,央行明確研究並可能介入

14年以來,在表外融資監管加強、地方政府融資能力顯著萎縮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債務的到期償還壓力巨大。因此地方政府在融資過程中的“借新還舊”將成為常態。

2015年新《預算法》正式實施之年,財政部債務置換計劃橫空出世。債務置換是用地方政府發行的低利率債來代替融資平臺的高收益類債務,通過政府信用的顯性化實現拉長政府債務久期,降低政府融資成本的目的。

置換債券的發行意味著利率債供給的大幅增加,2015年地方政府債將發行1.77萬億(包括置換債券1萬億、預算公告的6000億和到期還本的1714億),凈增量1.6萬億。簡單假設今年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凈增量與去年持平,則15年利率債(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地方政府債)凈增量將達3.77萬億,較14年大幅增加66%。

若完全市場化發行且央行不提供額外的流動性支持,供給的大幅增加將對利率債形成巨大沖擊。尤其是近期國債、國開債利率出現大幅上升,直接擡高了企業債券融資的整體成本,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江蘇省公布將組建地方債承銷團。

當前央行的政策態度並未完全表明,但值得註意的是,周小川在博鰲論壇期間已經表示“存量債券置換是個新問題,還要再研究一下”,同時並未對央行介入債務置換否認,隨著供給沖擊的逐步加劇,央行介入的必要性也將逐步上升。

我們認為,未來不排除央行會以貨幣政策配合以緩解地方政府債券的供給沖擊,包括降準或采取PSL、再貸款等。而在公布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計劃之後,央行在15年3月就進行了3200億的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期限3個月利率3.5%,及時給金融機構提供充足廉價的資金,並承諾從4月起按月披露MLF等工具的使用情況,有助於增加貨幣政策透明度,穩定寬松預期,對沖債務置換的風險。

事實上,07年財政部曾獲準發行1.55萬億特別國債以為計劃設立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提供資本金,為避免大規模發行對市場的沖擊,其中僅2000億面向市場發行,1.35萬億是央行再貸款給農行購買。

5.3 剛性兌付金身難破,央行先建存款保險制度防火墻

央行這兩年的核心目標之一就是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而其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便在於剛性兌付遲遲未能打破。融資平臺等預算軟約束主體對利率不敏感,低風險高收益的城投債務拉高了社會實際無風險收益率。同時,發改委等部門出於維穩和避免監管問責,仍在強化剛兌預期,據媒體報道,15年3月,發改委發文要求各地高度重視今年企業債券本息兌付工作,並對2015年企業債券本息兌付情況進行進一步排查,絕不允許發生資本市場違約事件。

從歐洲和日本的經驗來看,要想轉型成功,必須打破債務的剛性兌付。目前希臘的國債利率高達10%,而德國國債利率為負,如果一直給希臘國債提供擔保,資金就會源源不斷流向希臘,但希臘似乎從來沒有想過要還錢,因而剛兌導致了金融資源的錯配。而美國轉型成功的重要一步是雷曼的倒閉,從而使得良幣驅逐劣幣,改善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中國過去剛兌不斷,超日債等接連獲得兌付。14年記者會上總理稱“不願意看到一些金融產品違約的情況”,而15年態度明顯更加開放,首次稱“我們允許個案性金融風險的發生,按市場化的原則進行清算,這是為了防止道德風險,也增強人們的風險意識”。

近期央行牽頭的存款保險制度落地,利率市場化進入加速期,伴隨著各類防火墻的建立,違約將得到有效隔離,而不會大規模傳染,從而使得剛兌的打破成為可能,國開、國債作為無風險資產的價值將獲得體現,需求有望回歸,將有望真正降低無風險利率,切實降低中國經濟的融資成本。

5.4 準備金率下調對沖貶值風險

進入15年,幣值穩定亦成為重要變量。美元指數突破100點大關,為03年以來首次,美元牛市的腳步聲愈見清晰,而人民幣匯率頻頻走貶,熱錢外流持續,種種客觀條件表明當時的資金面不容樂觀。

在此背景下“央媽期權”亦及時啟動,自15年2月5日起降準0.5個百分點。而目前我國存準率依然在20%左右的歷史峰值附近,下調空間巨大,是對沖貶值風險資金流出的重要防火墻。

6. 手握“央媽期權”,跟著央媽站好隊

對於現在的美聯儲,如果我們翻閱一下耶倫以往的記錄,就會發現,在維護美聯儲舊有的傳統上,她依然不會成為一個顛覆者。只要不試圖去識別和在早期就扼殺泡沫,耶倫就會和“伯南克期權”一樣:資產價格上面沒有天花板,下面有個保護傘。

將資產價格更多地納入貨幣政策的視野,有順應全球經濟發展和通貨膨脹機理變化、促進金融經濟穩定的積極一面。從近期我國央行的發聲和行動來判斷,央行似乎也在重新思考貨幣政策是否應關註資產價格,就在以前央行的各種觀點對此還是均持否定意見的,這無疑是一個進步。

在14年11月第一次降息之後股市暴漲,金融泡沫就曾一度引發央行關註,但近期周小川表示樂見資金通過股市進入實體經濟,因而股市上漲將不會成為降息的障礙,甚至可能與美國的伯南克期權類似,即由於實體經濟和房市乏善可陳,因而一旦股市大跌反而可能觸發降息。雖然說目前中國還沒有一個淩駕於一行三會之上的機構,協調推進各種金融政策,但央媽已經開始按照同一個邏輯行事,像一個勤勞的小蜜蜂一樣四處救火,那我們能做的是什麽?手握“央媽期權”,跟著央行站好隊,擁抱金融大時代!(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844

美聯儲一旦加息 新興亞洲經濟體誰最受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7596.html

美聯儲一旦加息 新興亞洲經濟體誰最受傷?

一財網 薛皎 2015-06-04 21:52:00

6月4日,彭博發布最新研究報告,對於新興亞洲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和金融風險等十個指標進行了分析評估。得出的結論為,菲律賓和印度在面臨外部沖擊時彈性最大,而中國香港以及泰國受到的影響則較為明顯。

自去年10月底宣布退出量化寬松政策(QE)以來,美聯儲(Fed)對待的加息的態度一直撲朔迷離,盡管時不時就有美聯儲官員站出來發表對於加息或早或晚的看法,但每一次仍會引起市場高度重視。

在美國近期經濟疲弱的表現下,6月3日,美聯儲“鷹派”代表——聖路易斯聯儲主席詹姆斯·布拉德(James Bullard)對於近期加息的信心也有所動搖,"我認為在經濟看來有一些疲軟的時候,說要正常化利率是很困難的,6月份不適合加息。”

但他同時期待,美國經濟數據可以在今年剩余時間有所改善,令美聯儲開始開啟政策正常化進程。此前,美聯儲主席耶倫也曾明確表示,美國這一輪加息將在今年啟動。

不可避免的,一旦美聯儲步入加息軌道,新興經濟體將受到明顯沖擊。彭博經濟學家陳世淵認為,根據以往經驗,美國加息對於亞洲經濟體將會帶來十分深遠的影響。

那麽,當美聯儲在年底前加息已經成為大概率事件,亞洲哪些國家和地區最易受到沖擊?

6月4日,彭博發布最新研究報告,對於新興亞洲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和金融風險等十個指標進行了分析評估。得出的結論為,菲律賓和印度在面臨外部沖擊時彈性最大,而中國香港以及泰國受到的影響則較為明顯。

報告指出,菲律賓經濟增長穩健,資金流動穩定,且外債較低。同時,菲律賓的杠桿率也是十個進行評估的經濟體中最低的。“這個國家的主要弱點來自公共部門,2014年菲律賓公共部門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債務由境外債權人持有。” 陳世淵說道。

此外,印度受外部沖擊的可能性也比較小,因為印度GDP增長依然穩健、外債低、且經濟杠桿化並不嚴重,而印度的風險主要在於經常項目赤字、股市的潛在資產泡沫、以及炙熱的房地產業。

泰國作為最易受到美聯儲加息“牽連”的代表之一,主要問題出在國內市場。彭博報告稱,泰國的民間信貸水平很高,2013年末時占GDP之比在154%左右,並帶動了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導致泰國房價在過去一年里實際增長15%左右。同時,負通脹率也拖累了泰國經濟。

值得註意的是,陳世淵分析稱,中國作為亞洲最大經濟體和主要增長引擎或許並不像一些人預期中那樣易受沖擊。“高額外匯儲備、較低的外債、以及境外投資者所持有公共債務水平較低,這些都減少了外部沖擊對中國的影響。”

中國經濟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從人民幣匯率方面已經有所體現。過去1年,亞洲貨幣對美元普遍走軟,而人民幣是唯一的例外。根據彭博的分析,外部風險較高國家的貨幣跌幅最重,印尼和馬來西亞分別排在第七和第八位,過去1年里,這兩個國家的貨幣對美元貶值最為嚴重。此外,過去1年亞洲地區的主權債收益率也普遍下跌,主要原因在於降息以及外部風險因素尚未被消化。

“這些數據還可以幫助我們將今天的易受沖擊程度與2013年下半年‘減債恐慌’時期的情況做對比。”陳世淵說道。與當時比較來看,如今亞洲國家和地區普遍經濟增長較慢,且金融壓力較大。不過,較低的通脹環境則為放松政策來抵禦外部沖擊提供了空間,而且大多數國家較為強勁的經常賬戶將有助於度過這一輪美聯儲利率正常化的調整周期。

彭博經濟部門的亞洲易受沖擊度排名由十項指標組成:今年GDP增幅較上年的變化、通貨膨脹率、經常項目余額、資金流的波動(包括投資組合和其他投資)、外匯儲備與外債之比、外債占GDP之比、民間信貸占GDP之比、境外投資者所持有公債比例、實際房價上漲和股價上漲。這些指標旨在衡量在一旦出現諸如美聯儲加息之類的外部沖擊,經濟體自身以及對外的脆弱程度。這些國家和地區按照每一項指標分別排名,並將各個排名匯總,得出整體易受沖擊度分值。低數字表明這個國家或地區不太容易受到外部沖擊,而數字高則意味著容易受到沖擊。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414

連平:美聯儲一旦加息會對中國資本流出產生持續壓力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7959.html

連平:美聯儲一旦加息會對中國資本流出產生持續壓力

一財網 周艾琳 2015-11-06 00:34:00

連平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美聯儲加息對全球各個經濟體帶來的影響不盡相同。對中國來說,很重要的影響可能會聚焦在資本持續流出壓力方面。所以我們需要有一個前瞻性和綜合性相協調的政策安排來應對這一發展趨勢。”

人民幣國際化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從資本和金融賬戶角度看,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正在加快,因此美聯儲加息所帶來的“溢出效應”也進一步受到關註。

近日,2015金磚論壇暨第四屆全球房地產金融峰會在上海召開。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美聯儲加息對全球各個經濟體帶來的影響不盡相同。對中國來說,很重要的影響可能會聚焦在資本持續流出壓力方面。所以我們需要有一個前瞻性和綜合性相協調的政策安排來應對這一發展趨勢。”

第一財經日報:在你看來,美聯儲將在何時加息?

連平:說到全球金融的平衡,我們一定會把目光投向太平洋兩岸的兩個大國的央行,去看看他們在幹些什麽,或者說想要幹些什麽。中國的貨幣政策在2014年第四季度以來已經持續向松調整,連續降息降準。目前很難說降息通道已經結束,但空間已經較為有限。而在美國方面來看,加息這個話題一再被討論。我認為,美國加息影響事實上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過程。就是從它說考慮加息開始,對全球經濟的趨勢性影響已經開始了。

說到全球的金融平衡,大經濟體之間金融平衡以及央行政策指向非常重要。這里談談我個人對美聯儲加息對中國資本流動的影響。

美聯儲什麽時候加息?影響因素首先是美國國內就業、物價和經濟增長狀況等,同時似乎對全球市場的變化也越來越關註,也就是說它不會全然不顧世界經濟走向而一意孤行。加息的棋子真正落下來,就表明美國經濟總體運行的趨勢越來越明朗,也就是說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經濟往上走,各方面的數據越來越好,這種情況下未來有可能進一步加息,走上加息通道的可能性通常是存在的。而從其影響來看,事實上從2014年初這個過程就已經開始了,對中國經濟已經產生了影響。

日報:具體而言,美國加息對中國有什麽影響?

連平:我們要關註三大方面——出口貿易:有利有弊;債務:影響總體可控;資本流出:持續壓力。

美聯儲加息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看法眾說紛紜。加息了,美元會進一步走強,這對我們的出口有利也有弊。因為人民幣可以對美元適度的貶值,但人民幣和美國的匯率難以脫鉤,因而很難對美國形成諸如歐盟、日本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采取的大幅度貶值。這是因為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確實較大。鑒於歐元和日元大幅貶值,美元走強於我國對歐盟和日本出口不利。美聯儲加息、美元升值,中國的美元債務會受到影響。但由於中國國際債務總量比較有限,所以我認為影響總體是可控的。相關的微觀經濟主體還可以進行自我調節。

在此想重點討論加息這個過程開始之後對中國資本流動的影響。我認為,鑒於中國的實際狀況,美聯儲一旦加息,如果未來的趨勢比較明朗,會對中國資本流出產生一定的壓力。

第一個原因是,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事實上是一個資本持續流入後積累很大的國家。中國外匯儲備最高的時候將近四萬億美元,外匯占款接近30萬億元人民幣,其實這都是資本持續大規模流入的真實寫照。由於經濟增長放緩、投資回報率趨勢性降低以及風險逐步增大,2012年以來資本流出我國的步伐有所加快。我國外匯儲備沖高後開始回落,外匯占款減少,就是再清晰不過的佐證。而2014年以來美聯儲加息動議則給我國資本流出帶來了新的推動力。未來如果美國利率走上上行通道,則這種壓力將會持續增大。

第二是中國境內的資產價格偏高並有可能進一步走高。比起全球主要經濟體尤其是周邊國家,中國一二線城市的房產價格已經不低並在持續走高。雖然目前股市泡沫談不上很大,然而在流動性非常寬松、利率水平很低的條件下,股市有再次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動產和權益類兩大類資產價格很高會導致境內外投資者產生獲利了結的動機。而美聯儲加息和美元走強意味著美元資產價值的提升,這必然會推動資本流出過程。

第三是中國已經邁開了作為資本輸出大國的步伐。當下很多企業,包括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都有要在全球來合理配置資產的需求,資本輸出總量遂越來越大。直接投資輸出已經和輸入旗鼓相當,接下來將是輸出超過輸入。這是趨勢性的重大轉折。這表明在境內要素成本上升和資產泡沫增大的情況下,中國這個經濟體已經產生了很大的資本輸出需求。此時如果美國進入加息過程,其結果毫無疑問會起到推動資本流出中國的作用。

第四是當下貨幣政策走向與美聯儲恰好相反。央行已經六次降息,五次降準,貨幣政策效應具有二個季度以上的滯後性,2015年下半年以來政策調整效果會更多地在明年顯現出來,2016年市場利率水平將進一步明顯下降。大洋彼岸利率要往上走,而我國的利率則往下走。這樣一來境內外利差收窄會非常明顯。前一陣子中美之間同期國債收益率利差只有1.5個百分點左右,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是3個百分點以上。如果未來美國加息我國再降息,利差必然會進一步收窄,從而容易帶來中國資本流出的壓力。

第五是人民幣貶值預期。盡管“8.11”人民幣匯率調整了一次,目前基本平穩,但在經濟明顯放緩和國際收支順差格局改變的背景下,市場上擔心人民幣未來還會有趨勢性貶值。貶值預期會給人民幣資產價格帶來下行壓力,增強資本流出的動機。

最後一個重要因素是我國資本金融賬戶開放步伐加快。長期以來,我國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主要是放開境外的資本流入,之後也逐步放開資本的流出。當下開放實質是要放松資本流出限制。近日,上海自貿區推出“金改40條”,其中第一板塊就是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在較高的資產價格水平、較多境內資本積累以及較為強烈的要去境外投資的需求情形下,資本流出的一道屏障就是資本和金融賬戶的管理。在這方面的管理雖然7個大類、40個項目中35個都已經基本放開,剩下來的5個是最關鍵的,是控制和影響資本流出十分重要的手段。毫無疑問,放松資本流出限制,開放資本和金融賬戶是我國經濟外向發展的必然,是大勢所趨,但放松管制的結果也會使得資本流出更加便利。

此時,美國一旦開啟加息通道,2016年以後的兩三年很可能是我國面臨資本流出壓力較大的過程。2015年以來,尤其是下半年,外匯占款負增長,為彌補資本加大流出帶來的流動性不足和貨幣供給缺口,近一年左右的時間已五次降準。很顯然,貨幣政策面臨新的前所未有的挑戰。

對於這種趨勢性的變化,我認為不必過於擔憂。未來一個時期,資本流出壓力整體上還是可控的。原因主要在兩個方面,首先是中國經濟的基本面較好。雖然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但總體上來說,“十三五”期間GDP在6.5%至7.5%區間運行的可能性較大。總體上看,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的增長還是有能力的。中國的財政狀況也比較好,比美國、歐盟和日本都好,而且好很多。中國的金融體系運行總體上還是比較平穩的。我國外債的規模較小。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東南亞一些國家出現很大的問題,貨幣急劇貶值,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盲目舉借了大規模外債。我國外債水平總體控制得較好。

日報: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如何做到資本流出整體可控?

連平:風險可控的第二個方面考量,是對整個經濟體有的放矢地、合理有效地綜合性調控和管理。這方面首先是保持經濟平穩的增長,而經濟平穩增長主要依靠兩大政策:財政政策和投資政策。目前基本上也是這樣做的,但力度和執行力不夠。財政今年赤字比去年擴張了一些,但在上半年沒有得到較好地推行和落實。明年財政赤字可以在2015年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目前經濟運行的狀態要求財政政策更好地發揮調節作用,而且調節作用的效果應該提升,尤其是結構調節方面應更好地體現效應。

投資政策需要更加前瞻和有力。2013年以後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加,其中有兩方面重要原因:房地產投資持續大幅回落和基建投資欲振乏力。未來在規劃上要有充分的前瞻性,同時要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貨幣政策向偏松方向調整要註意把握好度。未來如果說資本流出的壓力比較大,可以繼續降準來對沖流動性增長速度的下降。目前的市場利率水平已經降到本世紀以來的最低水平。從降低實際利率的角度看,似乎利率仍有下降空間。但我們仍應註意這樣一個事實,即中國經濟體的基本格局與過去大相徑庭,過去沒有資本大規模流出的後顧之憂,因為在中國境內沒有多少外來資本,而當下則絕然不同。未來我國利率水平跟美國之間保持一定程度的利差仍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有助於維持資本流動運行平穩,不給資本流出帶來更大的壓力。

據報道,最近俄羅斯維持基準利率11%不變,與發達經濟體之間的利差很大,其目的是維持匯率穩定,防範資本大規模流出。盡管我國的相應狀況要好得多,但我們也應考慮維持一個合理的利差。近來降息的步伐相對比較快,可能隱含一個考慮,那就是當美國加息棋子落下來以後,再去頻繁運用降息工具就不合適了,除非遇到非常特殊的情況。的確,環境變化以後再大力度運用降息工具的負效應不得不加以考量,未來降息會比較謹慎。

匯率政策應當發揮穩定資本流動的功效。人民幣出現趨勢性貶值,在增大人民幣資產價格回落壓力的同時,可能會對資本流出帶來更大的壓力。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是互相影響的。在當前經濟條件之下,如果資本流出的壓力很大,可以利用匯率工具做出應對。比如說階段性的貶值,通過一定程度的匯率調整,妨礙資本的流出。但趨勢性貶值顯然會增大資本持續流出的壓力,這方面有許多國際經驗教訓,我國當引以為戒。

其實,從2012年以來,人民幣隨市場供求關系出現波動,階段性的升和貶的運行格局已經出現。而“8.11”一次性的貶值改變了人們對未來運行軌跡和政策導向的預期。未來仍應在供求關系的影響下,繼續維持階段性的升值和貶值,總體保持小幅度的波動。這有助於資本流動的平衡,對整個經濟體也是利大於弊。

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既要積極又應審慎,目前開放的步伐是在加快。這次上海自貿區“金改40條”中有關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的制度安排,我認為還是比較審慎的。比起當年東南亞一些發展中國家金融自由化以及日本當年金融自由化的步伐來說,顯得相對較為謹慎。

我認為,未來我國的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會按照審慎的思路向前推進。關鍵時候風險管控的舉措會有進一步創新,制度安排會進一步加以完善。中國在對付跨境資本流動和國際風險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我們不應盲目樂觀。在全球新的經濟金融環境下,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經濟開放的規模越來越大;未來的影響主要在於資本流動,後者可以給經濟體帶來各個方面的沖擊,尤其是金融方面的沖擊,可能會帶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後果。“十三五”期間我們應更加關註風險,尤其是經濟國際化條件下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國際經驗表明,盲目樂觀和應對出錯是危機形成和擴散的重要原因,所以我們需要更加審慎地予以應對。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495

監管部門預警“金融互助平臺”:一旦資金鏈斷裂,投資者將面臨嚴重損失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1273.html

監管部門預警“金融互助平臺”:一旦資金鏈斷裂,投資者將面臨嚴重損失

一財網 李瀟雄 2015-11-13 10:13:00

“此類運作模式違背價值規律,資金運轉難以長期維系,一旦資金鏈斷裂,投資者將面臨嚴重損失。”

近日,MMM金融互助平臺因投資收益高達月息30%,吸引眾多投資者參與其中。對此,本報記者曾於11月10日報道《起底MMM社區:月息30%的“爆款”理財平臺“互助”了誰?》,報道該平臺存在的諸多疑團。

近日,監管部門對此類“金融互助平臺”提出風險預警,並稱其“違背價值規律”。

銀監會、工信部、央行、工商總局於11月11日發布聯合公告《以“金融互助”名義投資獲取高額收益風險預警提示》。公告稱,近期國內多地出現以“金融互助”為名,承諾高額收益,引誘公眾投入資金的行為。“此類運作模式違背價值規律,資金運轉難以長期維系,一旦資金鏈斷裂,投資者將面臨嚴重損失。”

公告同時提示:“請廣大公眾切實提高風險意識,理性審慎投資,防止利益受損。同時,對掌握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

銀監會公告顯示,這類高息理財模式存在五種特點:

一、名目繁多。常見的有:“XX金融互助社區”、“XX金融互助平臺”、“XX金融互助理財”、“XX慈善金融互助平臺”、“XX金融互助投資”、“XX互助社區”、“XX財富互助平臺”等。

二、發展迅速。依托互聯網,通過網站、博客、微信、QQ等平臺公開宣傳,波及範圍廣。

三、迷惑性強。有的打著“境外名人”旗號,聲稱以“摧毀不公正世界金融體系、打破金融家的控制、創建普通人的社區”為目標,通過建立所謂“公平、公正、互惠、誠實的人助人金融平臺”,讓社會公眾通過資助別人從而得到更多人的幫助。同時妄稱“經過市場檢驗,已在多個國家成熟運作多年,擁有全球數億會員”等等。

四、利誘性強。宣稱投資門檻低、周期短、收益高。例如,免費註冊後,投資60元-6萬元,滿15天可提現,日收益1%,月收益30%,年收益23倍,無手續費。此外,參與者發展他人加入,還可獲得推薦獎(下線投資額的10%)、管理獎(根據會員等級確定相應比例)等額外收益,發展人員無上限、返利無上限。

五、隱蔽性強。多由境外人員遠程操控,投資款往往通過個人銀行賬戶網銀轉賬或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流轉。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