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保險:商業健康險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23

本帖最後由 WENBEN 於 2015-5-7 10:44 編輯

保險:商業健康險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作者:毛軍華
行業近況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借鑒國際經驗,開展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試點,鼓勵購買適合大眾的綜合性商業健康保險;對個人購買這類保險的支出,允許在當年按年均24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用政府與市場的合力更好托舉民生。

評論

健康險稅優意在推進醫保籌資的市場化。目前,我國的醫療支付中,社保占了約七成,個人自費超過兩成,商業保險公司賠付僅占不到2%。我們認為商業健康險的稅優政策正是為了改善目前比較窘迫的醫療支付格局。同時,稅優政策可能會繼續深化,進一步激勵保險公司從事健康險業務。

商業健康險將迎來黃金發展期。目前,健康險僅占壽險保費收入10%左右,發展相對滯後。未來在巨大的醫療支出需求和稅優政策的驅動下,商業健康險將迎來發展黃金期,健康險將領先其他險種,以較高增速增長,保費占比將持續提升。根據我們的測算,在僅考慮稅優2400元的影響下,稅優導致的新增健康險保費在未來幾年將占到2014年健康險保費的50%。同時,政策性的健康險還將撬動更加高盈利的其他健康險業務的發展。

商業健康險將大幅提升新業務價值。商業健康險的新業務利潤率相對其他產品較高,經常超過100%。隨著健康險保費的快速增長,保險公司的新業務價值將得到大幅提升,從而擡升上市保險公司的估值水平。

估值與建議

中國平安、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的健康險相對壽險保費占比最高,基於原有的客戶和渠道積累,在稅優政策中將受益較大。其中,中國平安近年來健康險的占比一直處於最前列,並於4月21日正式上線“平安好醫生”,完成健康醫療領域布局,我們認為平安在此次健康險個稅優惠政策推進中將首當其沖,最為受益。

風險:資本市場異動。

商業健康險推行稅優,助推醫保籌資市場化

健康險稅優有助於優化醫療支付格局。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試點對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給予個人所得稅優惠,對個人購買這類保險的支出,允許在當年按年均24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我們理解,商業健康險的稅優政策,是為了推進醫保籌資的市場化,改善目前比較窘迫的醫療支付格局。目前,我國的醫療支付中,社保占了約七成,個人自費超過兩成,而商業保險公司僅占了不到2%。

稅收政策對於商業健康險的激勵可能會繼續深化。稅優政策可能經歷企業稅優、個人稅優和保險公司稅優三個步驟。此前,政府對於商業健康險的稅優僅僅集中在企業層面,即:企業投保補充醫療保險的保費支出可以在工資總額5%的範圍內稅前列支,稅前列支比例並不高,且中小企業也沒有足夠的動力去為員工購買商業健康險,導致商業健康險在醫療支付格局中作用並不大。出於優化醫療籌資市場化的考慮,國家將稅優政策推行至個人層面,之後可能會進一步推行到保險公司層面。目前,我國從事健康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營業稅率為5.5%左右,采取先上繳再申請退回的方法,流程相對冗長複雜,且可能會對保險公司造成不必要的現金流壓力。在國外,許多國家則往往直接采用比較低的稅率來激勵健康險公司。我們預期此後中國政府可能會繼續深化對商業健康險的稅優激勵.


商業健康險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目前,商業健康險發展相對滯後。2014年健康險保費只有人身險保費收入的12.2%,往年基本都低於10%,相對其他險種發展相對滯後。根據萬得資訊提供的數據,在同樣施行強制醫保體制的德國與荷蘭,商業健康險保費占比均高於30%。


商業健康險將迎來黃金發展期。商業健康險雖然規模發展相對滯後,但過去15年間增速非常迅猛,從1999年至2014年年均複合增速達到28.6%。我們預期未來10年,商業健康險將迎來黃金發展期,健康險將領先其他險種,以較高速度增長,保費占比在未來將持續提升,且在個稅優惠政策真正落地後可能會有一輪爆發式增長。這主要受到以下兩個方面的驅動:

►醫療支出需求巨大:商業健康險作為醫療支出的市場化籌資手段,直接受益於未來中國居民醫療支出的巨大需求。目前,中國醫療支出/GDP比值遠遠低於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進行,中國醫療支出將有巨大的提升。

►稅優政策強力支撐:目前即將推出的個人購買商業健康險稅優政策將大大激發個人的購買需求,相比針對公司的稅優政策,此政策激勵作用更加明顯直接,將更有力地推動商業健康險的發展。根據我們的測算,在僅考慮稅優2400元的影響下,稅優導致的新增健康險保費在未來幾年將占到2014年健康險保費的50%左右。同時,政策性的健康險還將撬動更加高盈利的其他健康險業務的發展。




對上市保險公司的影響

商業健康險將大幅提升新業務價值。商業健康險的新業務利潤率相對其他產品較高,經常超過100%。隨著健康險保費的快速增長,保險公司的新業務價值將得到大幅提升,從而擡升上市保險公司的估值水平。

健康險占比高的上市公司將率先受益。中國平安、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的健康險相對壽險保費占比最高,基於原有的客戶和渠道積累,在稅優政策中將受益較大。其中,中國平安近年來健康險的占比一直處於最前列,並於4月21日正式上線“平安好醫生”,完成健康醫療領域的布局,我們認為中國平安在此次健康險個稅優惠政策推進中將首當其沖,最為受益;中國人壽目前已與康健國際醫療、北京星牌集團等建立合作關系,積極探索健康險領域;新華保險則通過設立“新華卓越健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全國多個城市鋪點,從事健康管理、醫療服務、護理服務等健康醫療產業。



來源:中金公司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642

從保險到醫生 平安的健康險新玩法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527

在互聯網健康管理平臺上,騰訊、阿里等巨頭已經紛紛布局。 (東方IC/圖)

“臺風”到來之前,在互聯網醫療領域,巨頭們早已展開燒錢大戰。

作為後來者,平安的策略是讓長期未盈利的健康險與互聯網醫療協同,線上提供免費醫療咨詢,線下鋪設連鎖診所,以期積累客戶數據,從而控制風險,減少理賠。

但這家保險巨頭能否玩轉這個陌生領域,能否在市場與政策紅線間找到平衡,還有待觀察。

“你少生病,這對於用戶和保險公司來講都是好事”。2015年4月21日,身兼平安健康保險公司和平安健康互聯網公司兩家公司的掌門人,王濤在“平安好醫生”APP正式上線的新聞發布會前說。

在IT和互聯網領域打拼超過20年的王濤原本跟醫療扯不上多大關系,但在跨界一年多之後,他欣欣然談起了過度醫療。“許多醫院里面,醫生的獎金提成和他開的藥做的檢查有關系,一聽說你是保險公司來的,有卡,立馬各種檢查就來了。”過多的檢查不利於患者,對保險公司也意味著更多的理賠,以致每年的價格上漲。

“如果我們能參與到健康管理里面,讓客戶少生病,保險公司少理賠,保費下降,客戶健康,這多好。”王濤禁不住與自己擊了個掌。

互聯網真的在浸透整個世界。

更精確豐富的健康管理檔案將被建立,在新的互聯網醫療模式下,這是在試圖用一種純市場的邏輯來消滅傳統醫療體制下的過度醫療等問題,保險公司可能成為下一個主角。

2013年12月,王濤率團隊從阿里來到平安,並兼任健康險和健康互聯網兩家公司的CEO,即被解讀為平安要發展互聯網醫療,並期望與長期未盈利的健康險產生協同效應,給傳統的保險業帶來新打法。

以保險賣醫療,還是以醫療賣保險

目前是中國健康險市場的“低窪地”,未來潛力巨大。

中國的商業健康險目前尚在窪地,發展前景巨大。萬得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商業健康保險賠付支出占國家醫療衛生總支出比例為1.07%,而發達國家這個數字在10%左右,美國則是33%左右。根據保監會的數據,2014年全行業全年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587.18億元,同比增長41.27%,同期壽險和意外險保費的增長率則都僅在16%左右。

健康險在各大保險公司中多是入不敷出的狀況,包括王濤的前任陸敏在任時的大多數時間。

陸敏在離職前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健康險行業在中國尚屬‘朝陽行業’,雖然艱難,但目前是中國健康險市場的‘低窪地’,未來潛力巨大。”陸敏稱,“一般健康險公司進入盈利期需要8-10年。”

公立醫院的強勢和壟斷地位,和“以藥養醫”的現象早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保險公司在和公立醫療機構的合作中,不能充分分享健康數據,在產品定價環節、診療環節的風險和成本控制就難以實現。

互聯網則被認為是改變這一局面的變數。

通過互聯網醫療獲得話語權的保險公司可能極大地增強自己的風險控制能力,節約成本;並通過數據留存增強用戶粘性,擴大收入。平安方面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伴隨新一輪醫療改革的實施,近5到10年間,能為優質醫療資源埋單的健康險將獲得價值重估。

5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試點對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給予個人所得稅優惠,對個人購買這類保險的支出,允許在當年按年均24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這可被簡單理解為,個人購買商業健康保險可以抵扣部分個稅,被業內人士認為是產品銷售端的大利好。

盡管如何落實還未被充分討論,各路資本已經大筆買入保險股,導致5月6日的股市中,大市值的保險股盡數逆市上揚。

“健康保險是為你的治療、藥物埋單,但這是個結果。健康管理則是去影響過程,如果沒有這個過程的參與,我們就只能為結果埋單。”王濤說。

平安的第一步是自建健康管理平臺“平安好醫生”,提供免費的線上醫療咨詢服務,然後開始建設相應的線下醫療資源。

平安計劃中要建的線下連鎖診所稱為“萬家診所”,試水可能會在今年完成,首個試驗點就是平安大健康戰略的總部上海。平安的方向是將診所建成“咖啡廳里的星巴克”,實現標準化的服務和良好的用戶體驗,並為一部分醫生創造自由職業平臺。這個自建診所的戰略選擇可能需要百億級別的投入以及10年的長期發展,將使平安的線上醫療模式變得“重”起來。

這是互聯網醫療公司避不開的選擇,因為醫療資源歸根到底是線下資源。互聯網醫療企業好大夫、春雨醫生都無例外地在搶奪線下醫生資源。5月7日,春雨醫生宣布,將在全國5個重點城市開設25家線下診所,到2015年底,春雨醫生將在全國50個大中型城市開設300家診所。沈重的模式會不會導致盈利的包袱,涉足線下後,線上的醫療平臺是否會淪為導入病人流量的入口,則尚未可知。

巨頭遊戲:數據連接一切

“羊毛出在狗身上,讓驢埋單”。

即便是自建診所的大投入,平安也已經開始面臨對手,而事實上互聯網健康管理平臺早有先行者,騰訊、阿里等巨頭已經紛紛布局。

阿里從自己的優勢支付渠道切入,“未來醫院”計劃迅速在全國多家醫院鋪開試點,直接在支付寶中完成掛號、檢查、繳費、取藥,甚至查看檢查報告。騰訊則以收購為主要手段,和京東聯手以2300萬美元參與繽刻普銳B輪融資,布局可穿戴設備與醫療健康服務公司,騰訊還分別以7000萬美元、1億美元註資丁香園與掛號網。

贏者通吃的互聯網戰場里,似乎一切遊戲都是巨頭的遊戲。這場遊戲爭奪的核心要件之一,或許就是流量,以及沈澱下來的數據。

平安保險集團副總經理李源祥說,“我們最重要的服務是健康管理,而不是健康保險。”在以“平安好醫生”的正式名字示人之前,這個App曾叫做“平安健康管家”,核心含義也在於“健康管理服務”。

平安官方仍傾向於將“平安好醫生”目前的發展藍圖解釋為,用極致的體驗帶來口碑,然後帶來流量,待到流量足夠大時,商業模式“自然不成問題”。他將這戲稱作,“羊毛出在狗身上,讓驢埋單”。

相比其他進入互聯網醫療領域的公司,平安的特殊之處在於,要找的“驢”可能正好騎在自己身下。

保險業本就是對風險進行定價的行業,一旦保險公司擁有用戶健康的大數據,無疑精確定價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將大幅提升。健康檔案的建立與豐富將帶來極大的想象空間,這些數據打通了各個醫院間的問診經歷、病歷、用藥記錄等,既成為醫方提供更完善的診療服務的前提,作為保險公司的平安還可以利用健康數據為用戶推薦保險產品,更進一步,可以通過數據模型展現的信息為每一個客戶量身定價。

“要有風險模型,才有不同的保險定價,這需要更長時間和更大量的積累。”“平安好醫生”首席產品官吳宗遜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同時又透露,“平安好醫生”跟醫保的合作也在進行中,從國家醫保端獲得的數據將會完善對於用戶健康狀況的描述。

大家都奔著“超級入口”而去,“平安好醫生”也並不限於平安的保險用戶,而是向所有互聯網客戶提供服務,它甚至還將自己植入到了三星新發布的智能手機中。

瞄準風口,遠離紅線

政策一旦放開,將有更大的革新力量出現。

巨頭前行之際,只有一條紅線,是所有的互聯網醫療平臺都忌諱的——遠程醫療。

2014年8月29日,衛計委首次發文禁止醫生私自提供遠程醫療服務,並明確了遠程醫療的範圍,這被互聯網醫療業內人士稱為“紅線”,不敢越雷池一步。

實際操作中,一些著名的互聯網醫療應用或網站均以“咨詢”“預診”或“營養保健”為落點,而死守“不處方”的邊界,即禁止出治療方案或開藥方等,以規避運營風險。

以“平安好醫生”為例,其官方數據顯示,自去年年底上線至今年一季度末,註冊用戶500萬,日均咨詢量達3萬人次。不過這些咨詢主要來自所謂的“亞健康人群”,較大的咨詢量出現在婦科、兒科、內科、皮膚科、心理科等等,比較輕微的常見病癥咨詢量大。另一種情況則是用戶在糾結要不要去醫院的時候會來咨詢。

吳宗遜說,政策一旦放開,將有更大的革新力量出現。可穿戴設備、智能儀器的普及或許又將使互聯網醫療企業更近地站到“紅線”邊。當血壓、血糖、尿液的檢測都能夠在身邊輕松完成時,醫生可以更簡易地做出判斷,患者也能得到更明確的指導,“咨詢”離“處方”就將再進一步。

新聞發布會上,唯一有官方背景的發言者是衛計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醫療保障研究室副主任顧雪非,他上臺後先強調了自己並非官員而是一個研究者的身份,隨後說,“平安的健康醫療戰略實際上和我們很多醫改的目標是不謀而合的,譬如醫療醫藥醫保聯動、分級診療,雖然實現的路徑可能和政府主導有所區別。”

不過包括“平安好醫生”在內的互聯網醫療公司都不打算走得太快。在政策允許的空間,還能夠通過資本運作獲得不少必需的牌照。

在藥品端,平安選擇了收購與合作的方式。2014年6月,平安完成了對醫藥電商公司快易捷的收購,拿下了網上售藥的B2B牌照,並與擁有B2C牌照的上藥集團等網售平臺達成合作。2015年5月5日,發改委等多部門出臺藥品價格改革意見,決定從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絕大部分藥品的政府定價,這無疑又將藥品價格的市場機制推進了一步。

和王濤拉著手站在攝影棚里的名醫們,或也將得到市場的檢驗。

由於絕大多數國內醫生只能在其註冊的醫院行醫,優質的醫療資源緊缺,集中於公立醫院,名醫成為絕對的稀缺資源。

對於首先跳出體制自由行醫的一批名醫,健康險的客戶能夠給這些出來的醫生提供用戶,健康險的支付則能夠支撐市場化了的價格,商業的健康保險就和新的醫療模式對接上了。“平安好醫生”在App端將預診和分診的工作做完,是患者就醫的第一步;對於一部分醫生而言,在平臺上建立自己的聲譽,找到客戶,也是自由行醫的第一步。平安的設想是,讓醫生同醫院分離、同醫藥分離,之後同保險結合,轉化利益導向,才能形成以消費者為核心的良性循環。

這樣的合作方向亦有先例。掛號網創始人廖傑遠2015年初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稱,2014年,掛號網已經在商業健康保險上取得了幾千萬的營收。

對於個體的醫生們而言,他們更青睞的也是這個模式。一名從上海趕來參加發布會的醫生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他很看好互聯網醫療與保險結合的前景,還能充分利用醫療資源,所以才會加入。財新網報道稱,有勤勉的醫生通過提供網上咨詢能獲得每月上萬元收入,甚至高出其工資收入,但由於事業單位編制及幹部身份的敏感性,“第二產業收入還是灰色的,不夠光明正大”。

“中國的醫療本身是市場化程度不高的,以公立的體系為主。不過國家現在提醫療體制改革,用互聯網的話來說,是臺風快來了。”王濤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09

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險: 不得因既往病史拒保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460

 

(新華社/圖)

 

8月20日,保監會正式對外發布《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辦法》規定,個人稅優健康保險產品設計應遵循保障為主、合理定價、微利經營原則。保險公司不得因被保險人既往病史拒保,並保證續保。

此外,《暫行辦法》還規定,個人稅優健康保險產品采取萬能險方式,包含醫療保險和個人賬戶積累兩項責任,醫療保險簡單賠付率不得低於80%,保險金額不得低於20萬元人民幣。

北京保險研究員一位專家對騰訊財經表示,商業健康險個稅優惠後,民眾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的意願會更高,也會激發保險公司,開發出更加多元化的保險產品來供民眾選擇。

目前,有100多家保險公司開展商業健康保險業務,備案銷售的健康保險產品涵蓋疾病險、醫療險、護理險和失能收入損失險四大類,2300多種產品。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實現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1245.88億元,同比增長39.53%。2009年至今,商業健康保險累計支付賠款超過2400億元,為投保人積累了超過3500億元的醫療保障資金。

不得因既往病史拒保

按照《暫行辦法》,保險公司應按照長期健康保險要求經營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不得因被保險人既往病史拒保,並保證續保。

對此,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得拒保”的規定突破了商業健康保險的一般規則,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基於公平性,因為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是針對所有納稅人的,也就是說只要是納稅人,都可以購買個人稅優健康保險產品,保險公司不能拒保;二是基於行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國家給予保險業稅收優惠政策,實際上是將一定的財政收入讓渡給保險業,保險業應主動承擔起減輕醫療負擔、服務醫改的社會責任,做到應保盡保。

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產品采取萬能險方式,包含醫療保險和個人賬戶積累兩項責任。其中,醫療保險應當與基本醫保、補充醫療保險相銜接,用於補償被保險人在經基本醫保、補充醫療保險補償後自負的醫療費用。被保險人的醫療費用不得重複報銷。個人賬戶積累僅可用於退休後購買商業健康保險和個人自負醫療費用支出。

負責人表示,之所以要設置個人賬戶,一是有利於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投保,以使更多人享受到國家的優惠政策;二是可以為被保險人積累一筆醫療費用,以減輕被保險人退休後的醫療負擔。

賠付率不得低於80%

按照《暫行辦法》,醫療保險的保險金額不得低於20萬元人民幣。對首次帶病投保的,可以適當降低保險金額。醫療保險不得設置免賠額。被保險人符合保險合同約定的醫療費用的自付比例不得高於10%。

醫療保險簡單賠付率不得低於80%。醫療保險簡單賠付率低於80%的,差額部分返還到所有被保險人的個人賬戶。保險公司不得對個人賬戶收取初始費用等管理費用。

上述負責人稱,這條規定主要是為了督促保險公司加強賠付管理,做到應賠盡賠,使被保險人最大程度上受益。

此前,5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開展商業健康險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試點,對個人購買這類保險的支出,允許在當年按年均24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653

商業健康險構建“保險賬戶+醫療服務”新生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0655.html

稅優健康險試點不斷落地。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目前已有12家保險公司獲批經營稅優健康險,而隨著免稅健康險產品的開售和試點公司的增加,商業健康險“保險帳戶+醫療服務”新生態正逐步建起,未來商業健康險與健康風險管理產業鏈也將更為充分的融合。

另據記者多方了解,最先獲批經營稅優健康險的人保健康、泰康養老和陽光人壽三家保險公司中,人保健康保費大概在100萬元左右,而其他兩家保費水平亦和人保健康接近。

5月27日,在中國保險學會主辦的“企業員工福利與健康管理”研討會上,中國保險學會會長姚慶海指出,盡管我國初步實現了全民醫保,但是我國基本醫療保險的保障水平還比較低,人民群眾還承受著較重的醫療負擔,醫療保障水平還存在“短板”。在國家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階段性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費率的背景下,未來中國醫療保障的缺口將主要由商業健康險來彌補。

姚慶海進一步分析,2013年9月印發的《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幹意見》強調,健康保險服務需要進一步完善;2014年8月,《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幹意見》提出,將健康保險作為保險服務業的支柱之一;2014年11月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幹意見》表示,將進一步出臺政策,支持商業保險與醫保共同發揮作用。但商業健康保險也存在一些問題,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需求的產品還需開發。未來商業健康險產品需與健康風險管理產業鏈充分融合,從治病到預防,形成健康管理閉環。

在提及個人健康險稅優政策和監管規定的設計思路時,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處處長李航表示:“主要是從形成合理醫保體系、引導個人投入健康、解決中間階層醫保、控制醫藥費用增長等方面出發和考慮,希望實現以稅優為抓手,引導行業發展,解決健康保險經營中的長期問題。”

具體而言,“健康險稅優政策試點地區滿足經濟發達、納稅人群集中和稅收征管水平較高等特點;健康險稅優業務的經營條件對財務、產品、精算、業務等經營環節都有嚴格要求;稅優健康險設計原則為保障為主、合理定價、微利經營,按照長期健康險要求經營,以及不得因保險人既往病史拒保,並保證續保到法定退休年齡;設立個人賬戶的目的是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參與其中,要求對萬能賬戶不得收取管理費用;建設稅優健康險信息平臺,是為了推進人口健康數據信息共享制度,打造先進的商業健康險信息系統,支持保險參與醫療行為和醫療費用管控;稅優健康險要求‘一人一單一碼’征收規範。”

據長江證券研報分析,隨著免稅健康險產品開售和試點公司增加,預期免稅健康險將締造商業健康險“保險賬戶+醫療服務”新生態。同時,產品差異化逐步呈現,首批險種優質客戶費率在0.22%-0.65%。

2015年,我國健康險保費同比增長超過50%,達到2410.47億元,免稅健康險發展勢將推動商業健康險新生態建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263

健康險保費大增90%背後

在表現亮眼的人壽險業務中,被市場認為是保險業“下一個風口”之一的健康險發展迅猛。保監會近日發布的前5月保費數據顯示,健康險保費同比增幅高達90%。

然而,在這90%高增長背後,商業健康險保費規模仍然較小。太平洋壽險近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仍有超過60%的保險客戶並未購買商業健康險。而另一邊,大多專業健康險公司雖成立多年卻仍未進入盈利周期。如何破解行業“痛點”?一些業內人士“瞄準”了互聯網+商業健康險的模式。

健康險飛速發展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健康服務需求增長,商業保險應該是健康醫療市場價值鏈上越來越重要的一環。”太平洋壽險常務副總經理楊曉靈表示。

確實,近幾年商業健康險的保費收入增長保持了高增長。今年前5個月,健康險的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913.96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漲了90%,已連續五年超越行業增速。同時,健康險保費占人身險保費占比也逐步提升,從2011 年的7.12%提升到2015 年的14.8%。

平安證券非銀行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繳文超分析稱,健康險的高速發展主要由幾下幾點原因驅動:老齡化、城鎮化帶來醫療保險需求增長;中產和富裕階層的產生,由此帶來對健康險的需求;由於環境汙染等原因帶來重大疾病發病率的逐年提升;國家政策的支持,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落地試點;醫保覆蓋範圍的不足,結合國際經驗可以看出,基本社保和商業保險有一定的替代關系,在社保越健全的地區,商業保險的空間越有限;以及高質量醫療資源的緊缺。

“預計2016 年,健康險的需求仍將維持高位,同時,個人稅優型健康險雖然對保險公司的利潤貢獻度較低,但是,出於搶占市場和獲取數據的需要,我們預計保險公司仍有較大動力涉足這一市場,因此,今年下半年健康險的增速仍將維持在一個較高的位置。”繳文超表示。

超過60%的人在“裸奔”

增速雖快,但商業健康險絕對數額仍然很小。據楊曉靈介紹,我國的商業健康保險支出在衛生總費用中仍不足2%,而發達國家這一比例的平均水平是10%左右。

根據太平洋壽險近日發布的《中國商業健康保險客戶臉譜》,太平洋壽險的客戶大數據顯示,2015年保險客戶中投保商業健康險的客戶比例為38%,盡管較2011年的10%相比有了很大的增長,然而仍有超過60%的人在“裸奔”。

據楊曉靈介紹,根據太平洋壽險繪制的客戶臉譜,從性別上來說,在商業健康險客戶中,59%是男性客戶,所有省份都是男性購買率較高;從年齡上來說,所有買了商業健康保險的客戶中“80後”及“90後”占比合計為49%。而所有“80後”客戶中有45%購買了商業健康保險,他們兼具觀念和支付能力,是最具購買意願的群體;而從地域上來看,東部沿海省份健康險覆蓋率高,中西部省份覆蓋率低,其中北京達到最高79.13%,最低的是10.95%的江西,前者是後者的近7倍。

楊曉靈表示,目前商業健康保險的產品線分為疾病保險、醫療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以及護理保險四大類共2900余個產品。太平洋壽險大數據顯示,這四類產品中,購買醫療保險產品的客戶最多,占比為83.5%,而疾病保險為16.49%,失能收入損失保險及護理保險則接近於零。

“客戶需求集中在發生頻率較高的醫療費用報銷方面,而真正體現保險作用的小概率高杠桿的產品賣得不好。”楊曉靈表示。

在疾病保險方面,客戶購買的平均保額為6.9萬元,但是通常重大疾病治療成本在10萬元-50萬元。“目前疾病保險的保額缺口較大大,這對於重大疾病來說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與基本保障的區隔不明顯。”楊曉靈表示。

對於購買率幾乎為零的失能保險和護理保險,楊曉靈表示,失能保險對一定時期內因失去工作能力、收入減少或中斷提供保障,具有保額高、保障期長的特點,目前僅少數保險公司開辦,主要為外資企業全球化員工的福利保障計劃內容;而護理支出其實是醫療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護理保險在我國屬於起步階段,僅有100余個產品在售,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加快,護理保險需求將日益增強。

互聯網+商業健康險

“大健康醫療這個數萬億級的市場,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圍繞人、消費者、患者,是未來發展的藍海,令所有有機會參與者們垂涎三尺。”楊曉靈說。

楊曉靈介紹稱,2015年全國中資和外資保險公司總計246家。 其中經營健康險的中資和外資公司總計148家,包括壽險70家,產險73家,專業健康險5家。2015年健康險保費收入2410億元,其中專業健康險公司保費收入470億元,占19.5%。

然而,在專業健康險公司中,除了2014年底剛剛成立的太保安聯健康,其余4家專業健康險公司中,僅有安邦保險集團下的和諧健康實現盈利,成立多年的人保健康、昆侖健康、平安健康均未實現盈利,剛剛發布2015年年報的平安健康在去年仍錄得1.16億元的凈虧損。

從另一個角度看,絕對數額小說明還有巨大的機會。然而,要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必須要解決行業的“痛點”。

“做不大既有產品的問題,也有供應鏈的問題,還有生態系統的問題。這都是互聯網醫療的機會。”楊曉靈表示。

他認為,傳統保險企業供應鏈有兩大痛點,即運營效能、客戶體驗。運營效能方面,需要人工逐單審驗,屬於勞動密集型作業;而由於需要實物單證票據,需要理賠收單,整個報銷周期長達1-2個月。未來方向則是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供應鏈的數字化再造。

在生態系統方面,互聯網大健康醫療的流量變現,需要形成商業模式的閉環,商業健康保險幾乎可以滲透到大健康醫療價值鏈的所有環節。

泰康在線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丁峻峰則表示,目前的醫療體系中用戶對商業健康保險的需求巨大,同時互聯網保險發展勢頭正猛,商業健康保險與互聯網保險之間如果能有機的結合,實際上可以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丁峻峰表示,創新型互聯網健康保險產品的銷售渠道與傳統的健康商業保險不同,產品都是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不僅由於省去了中間環節使得性價比更優,而且產品本身更具活力和生機,同時還可以支持更多的細分人群。

同時,在互聯網技術驅動和大數據應用環境下,保險的定價模式將面臨著顛覆性的改變,甚至用戶在早期僅僅因為做了一次健康測試,就有可能被鑒定為“低風險”人群進而獲得更低的購買價格。另外由於可穿戴設備、生物識別、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相關技術不斷與保險融合,保險的理賠方式和服務也將會有更多的時效性、便捷性的革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12

2015年上海健康險保費規模近126億 連續4年兩位數增長

在全國健康保險趨熱的情況下,作為保險業“重鎮”,上海的健康險保費規模近年來自然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日前,上海保監局指導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集行業之力,完成《2015年度上海市產壽險公司健康、意外險、高端醫療險業務年報》(下稱“報告”)並向行業發布,其中的健康險數據變化顯得格外亮眼——獲得兩位數增長,而這也與上海發展商業健康險業務的多項措施和醫療配套設施的完善密不可分。

報告顯示,2015年,上海人身保險市場呈現出穩中求進、進中向好的良好發展局面。其中健康險業務共計實現保費收入125.97億元,同比增長43%。事實上,自2009年起,上海的健康險保費收入呈逐年遞升趨勢,尤其從2012起健康險逐年呈現2位數遞增,2015年該保費收入已經達到2009年的3倍。特別是2015年具有理財功能的長期護理保險的出現,使得長期護理險實現了同比4372%的增長,市場占有率從2014年的0.4%一躍達到14%。

意外險則實現保費收入44.39億元,其中以意外(短期)險市場份額最大,實現保費收入25.19億元,占比達到57%。高端醫療市場總計實現保費收入13.02億元,整體同比增長12%。其中,第三方服務共計實現保費收入10.02億元,占整個高端醫療市場保費收入的77%,第三方服務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2%,直接合作的醫療機構達到11562家。

據悉,報告引用了上海市經營人身健康、意外險業務的100家產壽險保險公司的真實數據和資料。

2014年底,上海版“實施意見”在國務院“新國十條”的框架下,確立了上海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發展目標。推動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在滬率先試點,支持保險機構開發提供生活醫療護理的商業性長期護理保險,推動保險公司商業養老和健康保險業務發展,促進上海浦東國際醫學園區、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和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等推動商業養老和健康保險服務轉型升級等一系列政策引發上海保險業積極探索和嘗試新的發展模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而為了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的試點順利推進,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近期推出了《上海市人身保險公司開展個人稅收優惠性商業健康保險試點工作服務標準》,這也是全國第一部地方性個人稅優健康險工作統一服務標準。

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行業統一服務標準共分八章36條,主要從“業務管理、保全服務、理賠服務、客戶服務、信息系統管理、檔案管理”等六個方面進行了規範和引導,認真貫徹落實稅優健康險政策,轉變發展觀念,加強專業研究,加快與醫療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推動健康險供給側改革,確保上海市個人稅收優惠型商業健康保險試點工作順利實施。

此外,多年來上海保險行業已經先後制定了上海市地方標準DB31號《人身保險窗口服務質量規範》、《上海市人身保險電話銷售業務質檢作業行業標準》等行業統一服務標準,保證保險機構有標準可依、可循,為規範保險機構業務、推動保險業務開展和切實保護消費者利益,夯實了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371

高端健康險發展“低調” 單一化或成趨勢

高端健康險在國內的發展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而互聯網保險和產品創新的浪潮似乎正帶動高端健康險突破這個發展瓶頸,面對這塊市場,無論是保險公司、健康險公司還是互聯網保險公司均不願舍棄,那麽接下來高端健康險可能會有哪些發展趨勢?

近日,在和多位業內人士的交流中,記者了解到碎片化正成為大家目前創新產品的一個方向,而亦有相關產品已出爐。不過,據一位資深健康險人士分析:“所謂的拆解化和碎片化可能並不會成為高端健康險的發展趨勢,如果非要分析未來的發展趨勢,可能單一化會是一個更確切的形容。”

事實上,健康險的發展趨勢是被多方看好和肯定的,但一直以來並沒有找到爆發點,即使是稅收優惠型健康險產品的出爐也被認為只是健康險大餐開始的一碟“開胃菜”,而在整個健康險市場中,保險公司目前的策略亦有分化,要麽是“小而美”,即盯準細分市場做深做精,要麽“大而全”,即由健康險為突破口整合健康管理服務、全產業鏈。

在國內,高端健康險最早的客群是500強外企的外籍高管及其家屬,90%的理賠發生在海外,不過隨著中國富裕人群的迅速崛起,高端健康險的消費群體也開始發生變化。同樣在發生變化的是高端健康險產品的細分客戶群和產品,高端醫療保險一般都是保障範圍很全、就醫範圍很廣、保費額度也很高,一般對應的人群也是高收入人群。不過,這種狀態正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就客戶群而言,近日招商信諾推出了針對企業中層管理人才的員工團體醫療保險計劃,埃森哲咨詢公司的咨詢總監張誌剛表示:“目前員工福利市場上的產品兩極化,高端的高管健康保險產品和基本的醫療保障產品都日趨成熟,而面向企業中層管理者的產品則相對缺乏。”

就產品的變化而言,此前MSH還與中銀保險聯合推出了一款個人海外專項就醫綜合保險,標準版可為被保險人提供每個保單年度600萬元,終身1200萬元的超高保額,價格為2519元/年,這被解讀為高端健康險的碎片化趨勢。

與此同時,在產品保障範圍上有針對性的做減法,只保障部分病種的做法其實也並不新鮮,此前亦有保險機構嘗試。

此外值得關註的是,一些互聯網保險公司亦想在高端健康險上“做文章”。此前眾安保險有款中高端醫療保險,費率一年約為幾百元,保險期限1年,年限額30萬,免賠額1萬,100%報銷。當時產品一出,就有分析稱這是一款窮人能夠買得起的中高端醫療保險。

不論產品保費或者後續如何,保險公司們都牟足了勁兒進行新嘗試。招商信諾健康險事業部總經理周晞燁近日在和記者交流時表示:“關於高端健康險的一切有益嘗試都值得期待,而如何讓這個市場更好地發展、讓產品更符合用戶需求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在購買產品的過程中,選擇重疾險、還是選擇醫療險、還是選擇一個重疾加醫療;選好類別之後,選擇什麽樣的保障範圍、什麽樣的保額,這些都是切實的問題。

針對碎片化是否為行業趨勢,上述資深健康險人士分析:“我不認為碎片化是種趨勢,是否需要碎片化是看它是否能提供有效的保障,與其說碎片化是一種趨勢,不如說單一化,比如針對一類保障責任進行切分,讓其更有針對性、更有效地去覆蓋用戶的需求才是一個大趨勢。”

除了在健康險產品本身“做文章”外,還有一些保險機構選擇了做大閉環,整合上下遊,包括健康咨詢、健康管理、體檢和慢性病等都是整合的環節,搶占並打通醫療健康服務產業鏈的每一公里是保險機構們的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93

健康險持續提速進入個性“定制化”時代

在本月19日至20日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出“健康中國”戰略並作重要指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而在7月份召開的“十三五”保險業發展與監管專題培訓班上,中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也強調,保險業要始終堅持“保險姓保”。而健康保險是人民健康福祉的守護傘,也是保險核心保障功能的重要體現。

事實上,健康險在近期一直處於持續高速增長的狀態中,各大險企也在不斷完善自己的健康險產品線。而作為目前各大險企的“兵家必爭之地”,商業健康險產品已不再僅僅主打“保障全面”,而是進入了個性“定制化”時代。

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743.89億元,同比增長94.05%。事實上,今年以來健康險保費同比增速從來就沒有低於過70%。

平安證券發布研報分析稱,健康險的高速發展主要由幾下幾點原因驅動:老齡化、城鎮化帶來醫療保險需求增長;中產和富裕階層的產生,由此帶來對健康險的需求;由於環境汙染等原因帶來重大疾病發病率的逐年提升;國家政策的支持,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落地試點;醫保覆蓋範圍的不足;以及高質量醫療資源的緊缺。

而海通證券則表示,隨著保監會加強中短存續期產品監管,預計萬能險增速將繼續下降,高價值率的健康險將成為新的主要增長點。

盡管如此,商業健康險高增長的背後也是因為其基數較低,因此也被認為仍然潛力巨大,眾多保險公司紛紛“搶灘”。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的商業健康險產品已不僅僅停留在“保障全面”的層面,而是更多地滿足個性化的醫療需求。

新華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不斷創新研發,新華保險在個人醫療險產品方面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產品體系,不僅保障全面,且選擇靈活,在全面涵蓋費用補償型和津貼型、門診保障和住院保障、社保目錄內醫療費用和目錄外醫療費用保障、政策性和純商業性各類產品,客戶根據自身的需求自由選擇投保。

值得註意的是,其中一款附加住院津貼醫療保險是在提供日住院津貼、重癥監護津貼責任基礎上,增加了手術津貼責任。

上述負責人表示,新華保險借鑒國際和行業經驗,研制了行業最新、最全的手術表,涵蓋6項重大器官移植手術及10級1476項臨床常見手術項目,更好地滿足醫療保險產品保障責任分類和規範理賠服務的需要,為國內壽險行業奠定了在醫療險產品手術責任分類設計和服務標準上的專業技術實踐基礎,填補保險行業手術分級分類保險應用標準的空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390

健康險互聯網化挖掘“大健康”市場巨大潛力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綱要》要求把健康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並提出要“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健全醫療保障體系。

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激發下,商業健康險市場被認為是未來我國保險市場的一大增長點。然而,面對巨大的市場潛力,如何能夠轉化成有效保費,是放在保險公司面前的一大挑戰。

國內專業健康險公司領域規模最大的平安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平安健康險”)總經理毛偉標近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要激發市場潛力,關鍵是要有好的商業模式,把這部分有效的市場轉化成保費,和所有的醫療服務方整合到一起,為民眾提供高效的醫療服務。而在互聯網+的浪潮下,健康險互聯網化也是商業模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保監會數據顯示,在“健康中國”的戰略背景下,今年健康險發展迅猛,前三季度增速達86.8%,增長率遠超產壽險。

當然,如此之高的增長率的另一面也是健康險目前的低基數。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前十個月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3647.74億元,在近2萬億元的同期人身險保費規模中占比不到20%。盡管健康險在我國並非是新興險種,但相較產險、壽險的保費規模,國內健康險發展相對滯後。但這也是市場的潛力所在。

據毛偉標介紹,縱觀國際市場,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其最大的產業就是醫療健康產業。美國的大健康產業占GDP比重達20%,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這一比例占比也可達11%~15%。

“未來隨著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人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尤其是國家層面推動整個健康中國的發展,非常保守地估計到2020年醫療費用支出超過8萬億元,假設醫保支付一半,那剩下4萬億元就是健康險的空間。”

那如何將市場空間轉化為有效保費呢?

毛偉標的答案是“商業模式”。“關鍵是商業健康險怎麽樣有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把這部分有效的市場轉化成保費,和所有的醫療服務方整合到一起,為民眾提供高效的醫療服務。商業健康險不僅是買保障,也要提供各種各樣的醫療服務。”

毛偉標表示,要做商業健康險離不開醫療服務機構、付費方、病人三方的平衡構建起來的大醫療衛生體系的整個頂層設計。

“公立醫院在進行改變,我們其實也跟著一起去探索合作模式,10年前和公立醫院談深入合作,那種機會或者可能性是非常小的。現在很多三級甲等醫院改革的力度和方向非常好,我們在和他們談一些深入地合作,比如我們參保人去醫院,有一些什麽樣的服務、模式,雙方可以共擔風險。如果這個模式可以把規模鋪開,商業健康險一定可以做起來,這和整個醫療環境是密切相關的。放在過去可能不可行,放在未來可能太晚,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

事實上,和健康險一起在近年實現暴增的還有互聯網保險。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數據,互聯網保險保費收入5年間增長了69倍。在毛偉標看來,互聯網保險和健康險這兩個行業“爆點”結合在一起自然可以擦出不小的火花。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6年,平安健康險在業內率先提出“成為中國最大的管理式醫療保險公司”的戰略布局,旨在成為大家身邊的健康管家。為觸達C端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平安健康險積極擁抱互聯網,在產品、服務、渠道等方面“觸網”,從無到有的互聯網平臺目前月平臺保費已突破2000萬元。

業務高速增長的同時,平安健康險積極“部署未來”,在組織架構上,形成銷售、移動業務、創新業務等三大業務中心;持續加強能力平臺建設,率先在業內建立“1+N”全線產品體系、以客戶為核心,打造 “數字化、智能化、全流程”運營流程,搭建“多層次、海內外、O2O”醫療網絡體系,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全流程醫療服務。

據毛偉標介紹,近日平安健康險與國內領先的第三方保險服務銷售平臺向日葵保險網展開戰略合作,通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方式在產品設計開發、保險數據挖掘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這也是國內首家大型專業健康險公司與互聯網保險第三方開展深度合作。

不過,毛偉標也坦承,在健康險互聯網化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面臨一些挑戰。

“首先,商業健康險和壽險以及其他的金融產品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商業健康險除了保風險外還有一塊重要的內容——醫療健康服務。很多服務不太容易在線上實現,尤其是醫療服務。如何將線上線下打通,把醫療流程走通,讓客戶在風險受保障之余有更好的服務,這是我們要考慮的。其次,商業健康險涉及就醫、保障等多方面內容,有時相對壽險或者其他的競爭產品更複雜一些,如何在線上化之後設計出客戶容易理解的適合在互聯網上銷售的產品,也是我們需要去認真研究開發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882

瑞華健康保險獲批籌建 國內健康險公司將擴至7家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2-18/1062718.html

D1.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塗穎浩 每經編輯  姚茂敦

時隔多年,資本再度掀起對專業健康險的熱情。

12月15日,保監會網站發布《關於籌建瑞華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批複》。這是繼今年8月,複星聯合健康保險獲批籌建後,不到半年時間批籌的第二家專業健康險公司。至此,國內專業健康保險公司將擴容至7家。

保監會批複顯示,瑞華健康保險由鹹陽宇宏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廣州實佳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市東方置地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天禧嘉福璞緹客酒店有限公司、深圳市萬納托實業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共同發起籌建,註冊資本5億元,註冊地陜西省西安市,營業場所上海市。擬任董事長是陳剖建,擬任總經理為孫偉光。

值得註意的是,雖然商業健康保險市場規模不小,但經營者當前仍未擺脫虧損的尷尬局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除和諧健康得益於高投資收益,2013年~2015年均有盈利外,其他專業健康險公司多數年份都處於虧損狀態。

萬億市場規模可期

目前,國內已成立的五家專業健康險公司為: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和諧健康、昆侖健康、太保安聯健康。除了太保安聯健康成立於2014年,其他4家健康險公司均在2005年和2006年期間成立。

對於資本加速入局,平安健康險總經理毛偉標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醫療健康市場空間巨大,如果看整個市場的規模,今年醫療費用應該能超過4萬億元,其中醫保支出超過1萬億元。從空間上來講,很有可能將這1萬多億元醫療費用轉化成商業健康險,轉化之後健康險體量將與壽險規模相當。未來隨著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人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尤其是國家層面推動整個健康中國的發展,非常保守地估計是,到2020年醫療費用支出將超過8萬億元,其中,醫保付一半,剩下4萬億元就是健康險的空間。”

毛偉標進一步指出,對專業的健康險公司而言,關鍵是找到好的商業模式、開發出好的產品從而把市場需求激發出來,把這部分有效的市場轉化成保費,和所有的醫療服務方整合到一起,為民眾提供高效的醫療服務,一定能實現爆炸式的增長。

據其透露,作為第一批拿到健康險執照的專業商業健康險公司,平安健康險在高端醫療市場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同時,也希望能夠做中端市場、大眾市場。

經營者目前普遍面臨虧損

值得註意的是,商業健康保險萬億市場規模可期,不過,經營者仍難以擺脫虧損的尷尬局面。

據悉,中國保險市場份額中,專業健康險公司的服務占比只有10%,其余90%主要來自財險和壽險。統計顯示,在經營健康險的保險公司中,80%以上的公司賠付率超過80%,40%左右的公司賠付率超過100%,個別公司甚至高達20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以目前的5家專業健康險公司的經營狀況而言,首家健康保險公司——人保健康除2009年與2010年兩年有小額盈利外,其余年份均為虧損狀態;平安健康開業前三年並未開展業務,之後的年份均為虧損狀態;昆侖健康除2015年外,其余年份均為虧損狀態,而2015年的盈利主要來自投資收益;成立於2014年10月的太保安聯,2015年虧損0.7億元;而和諧健康得益於高投資收益,2013年~2015年均有盈利。

經營虧損的背後,信息化水平低、醫療風險控制難度大、容易引發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等諸多因素制約健康險發展。一位保險業內人士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坦言:“要使商業模式可持續化,如果每年都虧錢,生意就做不下去了,參保人的利益也將受到損害。”

有分析認為,健康險要健康發展,最根本的問題是要有核心競爭力——對內表現為管理水平和精算技術不斷提升,對外表現為擁有更多醫院醫療費用開支方面的話語權。

一位專業健康險公司負責人此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國際經驗來看,專業健康保險公司以其獨特的專業價值,不僅在一國的醫保體系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發展迅猛,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優勢。希望後進入的社會資本能夠在健康保險專業化經營水平上下功夫,真正將健康保險的發展推向一個更加寬廣的天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0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