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互聯網時代 ----第三次工業革命 二月立春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2v2se.html

從古巴回來以後,看的第一個有點份量的片子,就是央視二套的《互聯網時代》,有些橋段甚至有淚奔的衝動,這並非因為央視敘事手段一向比較感性化所致,而是被事實擊中,覺得現實的發展,實在超越想像太多,改變的太深,太廣,一次又一次打破眼前的迷障,一個又一個新天地矗立面前,大到世界發展的進程,小到我自己的工作生活狀態,完全被互聯網時代所改變,今天自己的一切,在學生時期根本就無從想像,連個線索都沒有,走到現在,這個「令人驚訝」的變化進程還在持續,雖然表面上看不出有什麼波瀾,但我很清楚,這是一個「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的躍升境界,這一聲驚雷的震撼度,因為時間軸的相對漫長,消減了所有始料未及者的驚詫,其實今天絕大部分人都不能想像,未來將會是怎樣的不可思議。

 

人類社會發展至今,真正根本徹底的改變沿襲近千年來社會發展面貌的,既不是某個哲學論調之爭,也不是某個主義之爭,更不是哪個偉大的政治家的功勞,而是來自實業家和科學家的貢獻,歷史看得越多,對之越是感慨,這也是當我看到成就了互聯網基礎架構的那些科學家們逐一亮相時,有淚湧衝動的原因。

迄今為止的三次工業革命,第一次是1760年以蒸汽機為標誌,所有重要的生產力應用都用上了蒸汽機動力;第二次是1870年前後進入電氣時代,幾乎所有的生產活動都電氣化,大大提升效率;第三次是1980年後開始進入的計算機信息革命時代,這三次工業革命,每一次都把人類社會推向一個新的高度,而巧合的是,前兩次工業革命基本上都經歷了100多年左右,才孕育出下一次工業革命,以此為經驗,簡單類推,發生在1980年後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才剛剛完成少兒期,僅僅走到青年期,還沒到壯年期呢,互聯網時代只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基礎鋪墊,它的終極發展應該是全面深入的智能化,投入產出的最優化和效率提升的最大化;等這一時期發展充分,運行良好之後,可能會孕育第四次工業革命,這一次,隨著計算能力的提升和智能化發展的無所不在,有思維能力的智能機器甚至是類真人的機器人將誕生,這個未來會怎樣,是一百年後的事情了,就我們當下的現實而言,第三次產業革命還在進程中,它的高潮部分還沒有登場,但是我確信,現在正是一個入口期。

 

就像電力時代的發展那樣,從最基礎的通訊、照明開始,一直延續滲透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的世界,如果大面積停電,堪比重大災難,電力時代的發展走了一百多年,在此基礎上的發明創造每隔一個時期就翻幾翻,徹徹底底的改變了世界,現在夜晚航拍地球,除了「偉大的」朝鮮和其他不發達地區,很多地方都是亮的,世界經濟發展水平的版圖原來用一張衛星拍攝的夜間明暗對比圖就能精確評測。

 

從工業革命的歷史看,生產力水平決定一切,馬克思主義說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可是全世界馬克思主義者在獲得政權後都在折騰生產關係,專注於階級,鬥來鬥去,改來改去,弄了近一個世紀,最後各自散去,發明創造少得可憐,更不用說促成偉大的工業革命,反倒是不信奉馬主義的那些,用一個又一個發明創造真正改變了世界。

 

1930年前後,中國發生了著名的土地革命戰爭,宗旨是打地主、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滿足農民對土地的要求,以此為始,建國後多次土改直到改革開放,土地制度改來改去都是在人與土地的制度關係上打轉,沒有什麼質的飛躍,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還有8億多人(佔國民總數近80%)被綁在土地上。

同樣在1930年代,美國加州的中央山谷,一個荒涼的沙漠地區,雖然日照充分,晝夜溫差大,氣候條件十分適宜種植農作物,但是這裡沒有水,自然母親饋賜有限,農夫說,這裡若有水,就能讓滄海變良田,可是水在北邊600多公里之外;

1945年,加州沙斯塔水壩建成,這直接使得加州中央山谷在數年後變成了美國著名的農產品種植基地,果蔬產量在美國農產品中佔比巨大。

還是在1930年代,美國堪薩斯州的大部分地方都是荒草連綿,而且常遭龍捲風肆虐,是個完全的從不毛之地,幾十年之後,這裡變成了著名的大糧倉,有86000多個農牧場,哈佛大學公開課裡曾講到一個有趣的比喻,就是有關堪薩斯農場,因為那裡有太多巨型農場,所以不是美國人的理想居住地,這些巨型農場從太空看下去是一個又一個色彩各異,星星點點的大圓圈,這是美國玉米和小麥的主產區,一些農場龐大到農場主需要坐著飛機來視察作物生長的情況,難以想像的是,在過去,堪薩斯是個缺水且災害頻繁的不毛之地,在經過美國農業史上最偉大的改造之後,這裡變成了大糧倉,這個改造就是著名的中心旋轉灌溉系統,地質探測表明堪薩斯地下堅硬的岩層下,有豐富的淡水儲量,據此建設了這個把荒野變良田的灌溉體系。

加州中央山谷和堪薩斯大農場,都不是天然的良田,都是曾經的不毛之地,但經過幾十年的改造,成為美國農業的重要基地,之後,隨著農機、農藥、化肥和農業科技的不斷提升,畝產產量一次又一次刷新歷史紀錄,終於發展到以2%的人口從事農牧養殖業,就養活了98%的人口,不僅如此,還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和最大的糧食援助國。

相比之下,美國這個,才是真正的土地革命,雖然很多地方不具可比性,中國有更多的歷史和傳統包袱,可是千評萬說,真正能夠破局的只有生產力提升,今天中國在18億耕地紅線都受威脅的情況下,在農業人口逐漸遞減的情況下,在城鎮化不斷發展的情況下,仍然保持糧食年年增產豐收,起決定性作用的,絕不是什麼包產到戶政策,而是生產力大爆發;如果過去這一點因為認識的侷限性不能被充分認可,那麼在今天這個資訊爆炸的互聯網時代,還不能夠對此有深刻認識的話,那麼落後就不再是一種不平衡而是天注定了。

所幸今日中國已經認定: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生產力水準決定一切,不必糾纏哲學,看事實就好,互聯網時代,對此有共鳴的國家正日益增多,互聯網不僅是知識載體,還是人際互動,交流,軟硬件聯繫的必要工具,互聯網對整個世界的深度影響正在推進過程中,今天我們就站在這個當口,新氣象的大風吹,確實豬都會飛起來,因為不是互聯網企業才和互聯網時代相關,到一定時段,所有的行業都將與互聯網聯繫密切。

 

學習歷史,是為了預知未來,除了未來學家,現實生活中對未來最為敏感的是資本市場,尤其是那個生產力水平最先進的國家,它的資本市場會最先傳導未來的信息,某種程度上,投資學就是未來學,對投資人而言,明天永遠最重要。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資本市場在經濟相對疲軟,需要QE政策扶植的背景下走出創歷史新高的大牛市,並一直持續至今,這絕不是美聯儲的刻意,更不是美政府的安排,而是資本市場敏感意志的表現,這是對互聯網時代大變革的預演,所有和移動互聯網,智能化相關的產業,不論軟件硬件,不論新興傳統,全面走強,積極表現此起彼伏,顯然,計算機信息產業革命,已經開始步入到強化時代,美國是這個變革的中心,它已經開始輻射世界,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在危機重重的壓力下,其資本市場紛紛走出牛市,中國的創業板也緊隨其後,走出歷史新高,接下來,它將帶動中小板也逐步走高,直至創出歷史新高,並在整體大變革的氛圍下,把傳統產業為主的中國主板指數,也推向牛市之路。

 

就像美國的農業大變革多數是出於商業推動的本能一樣,這些進步都是自發性的,都不是某個強勢力量組織的,這也充分體現了美國小政府,大市場的本質;中國自開始接受市場經濟以來,也將會逐步的走上這條道路,這是市場經濟的本質決定的,美國夢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美國一步一步奮鬥出來的,當它成為現實之後,才有美國夢的說法,而不是由某個強勢力量事先的刻意謀劃,一個國家只有多數人都有強烈改變現狀的願望,才有可能成就偉大,中國因此成為世界經濟第二,到了互聯網時代,這個強烈改變現狀的願望得以昇華,任何人對可預見的更美好、更方便、更有效率之事都會動心,其中那些目光銳利者看到有這麼一種工具,能夠如此不可思議的實現他的理想和抱負,必然會不遺餘力,十多年前,杭州一個其貌不揚的英語教師看到並去做了,今天成為中國首富,他的示範效應,在未來多年裡,都將持續發酵,因為在互聯網時代,作為最基層的一個個體,只要胸懷大志,並積極努力,就能成就如此龐大的商業帝國,讓世界為之喝彩,這一切,並不需要借助高不可攀的力量,也不需要一個強勢的政府為你規劃籌謀,互聯網時代,有能力捕捉每一個微不足道的優秀,然後把它匯聚起來,成就非凡,相比前兩次產業革命,它聚集的能量,無以復加的巨大,馬云只有這個時代能夠造就,過去任何時期都不可能。

和互聯網發展初期所不同的是,今天互聯網企業開始了跨行業,逐步滲透和改變一些傳統行業,以至於有些被侵入的機構與行業還不能完全接受,並希望互聯網來適應它而不是相反,這實際上已經是處於被動了,變革雖然一波三折但是終究會持續下去,互聯網和傳統產業的結合、互動,將是未來產業變革的重頭戲,會持續很長的時間。

 

所以對經濟前景,沒有悲觀的理由,悲觀來自認識的侷限性,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幾何級數性質的提升經濟和產業效率,與之對應的資本市場,也一定會最忠實的表現這個偉大的進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02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戒毒療程第一期——最新的中國經濟數據不好嗎? 二月立春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2v22b.html

現在回過頭來看,2008年那場五十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和股市大暴跌,根本就是美國整體經濟金融體系對一種危險經濟發展模式的大規模肅清,作為世界第一經濟體的美國,其百多年的發展史上不止一次的經歷過房地產泡沫,其中發生在1926年佛羅里達州的房地產泡沫,雖然只是一次局部的泡沫爆發,但是牽連了銀行和股市,成為日後美國經濟危機的導火索之一。

2000年初,因為美聯儲連續降息,引發美國房地產業不斷走牛,同時由於金磚四國的發展,全球房地產進入景氣週期,並隨後引發全球資源炒作潮,開啟了有色金屬和大宗商品多年不遇的盛宴,全球資金為之瘋狂,世界各地的房地產在各種利多元素的堆積中火爆上漲,美國人則在所謂創新的次級貸中開始了高負債的房產大躍進,這一派火紅的景象,終於在2008年的次貸危機爆發中戛然而止。

荷蘭,現代金融的發源地,阿姆斯特丹四百多年的房地產指數走勢表明,房地產就是一個跟隨國家整體經濟走勢的典型的週期性產業,絕不是一個好的投資品,它甚至不能完勝通脹,但是房地產炒作卻是危害巨大,儘管美國對於週期性特性明顯的房地產行業早在二百多年前就開始了多種稅務管理,但仍然難以避免這個行業成為影響廣泛的炒作標的。

經歷過鬱金香泡沫的荷蘭人瞭解實物炒作的危害與風險,但是資本逐利本性又無法避免泡沫,因此只有把炒作元素虛擬證券化,才有可能魚與熊掌兼得。作為現代經濟制度的締造者,荷蘭人初創了華爾街,建立了金融、生產、商品和流通體系,集合所有來美國尋夢的金融人才,成就了今日紐約,這個全球的金融中心。

秉承了華爾街不斷創新的精神,當代金融驕子們孜孜不倦,搞出了後來引發全球金融大震盪的次貸危機,其實從一開始他們就沒有接受教訓:實物資產不得炒作,房地產也好,資源也罷,一旦經濟發展是由這兩項需求做牽引,那麼之後的崩潰是必然的,沒有任何僥倖的可能,這種經濟發展的模式,必不可持續,我稱之為:吸毒模式!

吸毒的特徵就是,毒品不可斷供,有毒品,則精神盎然,反之,就是一灘爛泥,如果不斷供,持續吸下去,那麼總有一天,突然倒地死亡。

在經濟發展模式上,吸毒模式的特徵就是某實物資產持續量價齊升,不論是房地產,還是有色金屬,大宗商品,期間幾乎所有主要的經濟數據都表現持續向上,儘管有些數據如CPI也持續向上是負面的,但卻遭漠視;在這種態勢下,逐漸培養出來的依賴性就猶如毒品侵蝕心智那樣,讓人們失去基本的警覺和理智,明知不可持續,也不能接受一點調整和降溫,過去10年間,前任溫總理不止一次的對著發燙的CPI緊蹙眉頭說:今年是最艱難的一年,可是數年下來,這句話說了不止一次,情勢都未能有效扭轉,靠中國經濟體制自己的糾正能力是徒勞的,甚至根本不能。

 從2005年開始,為應對日益高漲的這種實物資產量價齊升的態勢,美聯儲連續十七次加息,依然未能遏制這個態勢,因為這一次吸毒模式的經濟大躍進是全球性的,局部降溫只能讓美國房地產漲勢落後一些,其他全球性的實物資產依然高歌猛進,同時創新性的次級貸款正把美國家庭負債率水平推升到68%以上,在實際收入水平未能同步增長的情況下,必然引發信用危機,於是,次貸危機發生,可以說,是美國金融體系的敏感性架構,促生了這次大危機,讓世界經濟從吸毒模式中抽身出來,次貸危機從局部看破壞力巨大,但是對於全球經濟而言,這是以最小的犧牲換取最大的利益。

美國要的是效率提升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這是長效的,最具爆發力的,也是最具創新力的,這是美國成為世界經濟領航者的不二法寶;次貸危機後開始施行的量化寬鬆政策,簡稱QE,被不少中國人解讀為「印錢,走消費提升經濟的老路,而且明顯使得房地產市場復甦」等等,這是典型的選擇性色盲症,美國QE實際服務的卻是效率提升型的企業,實施以來,推升了頁岩氣革命,電動車特斯拉顛覆性出世,雙雙直擊煤炭和石油的緊張供應預期,使其價格逐級回落,大大降低整體工業運作成本;同時頁岩氣管道鋪設的巨大需求,也拉升了傳統基礎工業的產能,而特斯拉電動車也將重新塑造整體汽車產業鏈關係;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產業的全面深化,提升了社會的商業活動熵值,它讓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個潛力巨大的商業元素,令全社會的商業活力與信息爆發量幾何級數般劇增;3D打印,可穿戴設備(如運動攝像機),中大屏觸摸屏,機器人,生物芯片,云計算及物聯網,都將整體工業生產提升到一個新的層級,他們的公共特點就是效率提升,大幅度的提升。

美國的房地產,在次貸危機後,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和聯邦住房抵押貸款公司(房利美與房地美)被政府接管,元氣大傷,股價長期徘徊在一美元上下,最終失去上市資格,在2010年退市,美國整體房價遭受重創被打跌回本輪週期性上漲的起點,回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水平,經過7年的逐漸恢復,剔除通脹因素的整體平均房價也不過到2003年左右的水準;大宗商品和有色金屬也在07年高峰後一直處於弱勢,其中煤炭最為慘烈。

稍微留心一點可以觀察到,人類史上任何以廣泛需求的實物短缺而引發的非理性炒作無一例外都會遭遇慘烈崩潰,在投機炒作上這種物以稀為貴的理念最容易讓普羅大眾瞬間接受並瘋狂傳播,卻不瞭解無利不起早的除了他們,還有一小部分更聰明的人為更大的利益而忙碌奮鬥,能源緊張就有了頁岩氣技術的出現,石油只能再用50-100年,那就有更多的替代性技術出現,人類幾次工業革命的本質,都是在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釋放出更加多樣性的剛性需求,繼而極大的帶動經濟總量的發展,近現代經濟追求的恰恰是物以量為貴,而不是相反。

實物商品的炒作,和提升生產效率無緣,可以刺激剛性需求,但卻抑制需求的多樣性,甚至造成需求總量的萎縮,長此以往必貽害經濟,所以世界第一經濟體的美國,很少有全民參與炒作實物商品的歷史,那是華爾街的金融專才們做的事情,且伴生的風險極大;而始於1997年的房地產上升,十年下來升幅不過86%,即遭遇如此嚴厲的打擊,相比其他國家,這種嚴厲和美國總是能夠在創新之路上不斷引領潮流恰好形成因果關係?

 

對中國來說,歷史上沒有房地產產業和概念,更沒有經歷過大宗商品的週期性爆發,作為世界經濟新生代有一次非理性繁榮也不為過,至今仍有相當部分的人對06/07年那一波排山倒海的有色金屬行情唸唸不忘,記憶猶新,總是不自覺的以此邏輯推斷那些故事還能重演,市場將會給這些人上課,讓他們知道這個遊戲不好玩;作為政府,能否看清這種吸毒模式經濟發展的本質,能否逐漸扭轉經濟參與主體的認識,並能夠在制度上予以防範,是最為重要的。

顯然,在中國,這個認識的進展並不理想,至少在行動上,不夠理想,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推出QE,中國迅速跟進,推出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項措施,並為此計劃總共投資4萬億,俗稱「四萬億計劃」,從提法上看,政府認識不錯,但從具體操作實施看,這四萬億,很多又流入到本以「斷供的毒品」產業中去了,房地產很快再度反撲,且力度更大,相應的過剩產能再度增長,一直提倡的經濟轉型進展緩慢,在中國經濟總量不斷增長的背景下,股市的表現異常萎靡,這是資本市場對吸毒模式經濟發展的必然反映,就算資金氾濫,一些相關產業盈利也不錯,但也不會對這個一旦斷供就可能立即倒地的產業群體趨之若鶩,實際上,這種認識與實際操作的走樣是必然的,這是經濟結構注定的,美國QE能催生新產業,中國四萬億大部分再去加強過剩產能,因為美國有創新的傳統和體系,中國經濟倚重的卻只有房地產和出口,一時之間,就算心知肚明知道利弊,也不可能讓經濟休克,讓很多人失業空等新經濟的出世,所以如果新經濟比重不佔據絕對優勢,四萬億不給吸毒模式又能給誰呢?

而經濟轉型與否,一定會在經濟數據上體現出來的,經過近三十年的高速發展,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絕不可能再以過去的那個速度發展,而且以現在的模式,經濟總量也絕不可能超越美國,就算絕對數值超越,實際差距還是巨大的,性質大不同,例如同一類產品--鋼鐵、鋁合金,用到每家每戶的防盜門窗上,和用之建造幾個模擬地球生態圈的大型科研基地,其意義是絕不一樣的,可以GDP等值,但是這兩個應用,一個顯示了惡劣低效的社會生存狀態,一個展示了高度發達的科技增長潛力,這種差距,等值的GDP怎能顯示?

經濟總量的基數越大,增長率越向低值化發展,直到產生重大產業革命,才會再度提升,期間的社會經濟發展,質量遠勝過數量;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率會不斷下降,尤其在房地產經濟落幕的過程中,這一回落直到新產業支撐的新經濟成為主角為止,中國,終於走到重視質量遠勝於數量的時代,今後如何解讀經濟數據,並因此作出何種反應,是衡量政府管理,投資機構和投資人優秀與否的的重要依據。

上週,中國宣佈了2014年8月的經濟數據,一些媒體稱這是「一系列讓全球沮喪的經濟數據」,從工業生產、零售和固定資產投資全部疲軟,其中最令人擔憂的是工業生產,已降到了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可是全球資本市場並未因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沮喪數據而憂心忡忡,一向疲軟的中國股市也一反常態,再僅有一天的震盪後,繼續保持強勢,這是為何?

這是因為,從2004年溫總理就開始呼喊的經濟轉型,開始有起色了,葉公好龍,龍來了,葉公反倒被嚇壞了了嗎?

執中國經濟牛耳的房地產要退出主角的身段,絕不可能是細雨無聲的,經濟數據必定會反映,尤其是和它關聯度最大的工業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中國創新經濟的基礎架構還在發展中,房地產份額佔比太大,來不了美式次貸危機那樣的嚴苛打擊,慢撒氣的進程是最理想的,房地產弱勢,帶來關聯度最大的一些經濟數據式微是必然的,轉型的標誌之一就是這些與房地產關聯度大的數據疲軟。與此同時,服務業,零售卻增長提速,尤其值得一體的是就業,「8月末,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左右,1-8月份,城鎮新增就業人數970萬人,同比增加10多萬人」,同時CPI回落到可能通縮的地步,這為貨幣政策的靈活把控,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如果中國的新經濟時代開啟,它首先就應該表現在吸納就業的能力上,一方面,農業的現代化會讓更多的農民轉向城鎮就業大軍,另一方面,每年新增的就業人口壓力依然巨大,而過剩產能的的淘汰又會釋放不少就業壓力,在這個三方夾擊的態勢下,在工業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的同時,就業增長相對樂觀,實在是一個相當值得重視的趨勢,說明整體經濟中,已經出現了一股較強的承接力。在產業分佈上,服務業、零售等涉及消費的產業增速提升,製造業的PMI數據疲軟,反映了製造業的不景氣,但是非製造業的PMI數據出現了打破拐點回升的態勢,此消彼長,正是中國一直以來謀求轉型需要的結果。

這種轉變的拐點期,被資本市場敏銳的捕捉到了,有人說政府需要股市上漲助推經濟,所以才有市場的強勢,這與事實不符,因為政府渴求資本市場上漲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兩年前這種用心就大白天下了,市場不僅沒有回應,還以不斷的下跌予以否定,這兩年來,新經濟元素的發酵,市場也做出了積極的反應,走到今天,當整體經濟轉型初現端倪之時,資本市場表現出強烈的躁動,這絕不是簡單的炒作,而是先知先覺的資金跳躍流動的協奏曲,其中必定會有反覆,但是涓涓細流終將匯聚成滔滔江水,預示了中國必將把長效經濟發展模式作為永遠的追求,也只能是唯一的追求,創造繁榮,刺激需求,滿足需求,進而全面提升社會生產的運做效率,此方向明確,路已經在腳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03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中國經濟政策應告別「隨機路線」 張化橋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2v4az.html

張化橋 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  譯者: 何黎, 

2014-10-13

就像中國政府部門所做的許多決定一樣,中國的外匯政策可以非常形象地被稱為一種“踩香蕉皮式”的政策。也就是說,中國政府沒有任何政策,它只是盡可能地得過且過,直到滑倒、摔個鼻青臉腫,然後再爬起來,試試別的法子。

上世紀80年代初,1美元可兌換2元人民幣。不過,那是官方設定的匯率。在黑市上,1美元可兌換大約5元人民幣。自那時起,每當官方匯率與黑市匯率太不一致時,北京方面都被黑市逼得做出調整。

為了維持被高估的匯率,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推出了外匯券來限量供應外匯。只有獲得批準的使用者才能得到配給。但外匯券很快就失去了控制,地下交易大行其道。黑市價格在官方匯率的60%至80%之間波動。即便在我當時任職的中國央行,工作人員也不得不到黑市去買美元,以支付在國外讀大學的學費。

中國自上世紀50年代起就存在外匯黑市。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央行大幅調低人民幣官方匯率時,黑市才趨於消亡。在那之後,外匯券變得毫無價值,中國央行在1995年停止發行外匯券。

中國在半個世紀的時間里維持被高估的人民幣匯率,這一事實可能讓已習慣於抱怨人民幣匯率被低估賦予中國制造商不公平優勢的西方人感到意外。中國央行那個時候有意懲罰本國出口商、獎賞外國企業嗎?這可能是結果,但顯然並非中國的初衷。

中國人是得過且過的高手。他們固守現狀,無論這種現狀碰巧是什麽。過去十年指責中國操縱匯率的人,忽視了那之前五十年的情況。現在的人民幣匯率比1994年高30%。那一年的匯率水平並不是中國選的,而是碰巧就是如此。

這並非中國政策遵循隨機路線的唯一例子。十多年前,中國政府開始對空氣汙染和國家對進口原油的依賴有所警惕。因此,它試著出臺燃油稅來抑制石油消費。在人們抱怨該稅對農用拖拉機以及整個工業造成影響後,該稅被悄無聲息地撤銷了。自那以來,沒有人再談論燃油稅,盡管石油進口不斷增長、空氣汙染愈發嚴重。

三年前當房地產危機顯現時,中國在重慶和上海試行了房產稅。人們從一開始就很清楚,此類措施會對中國政府的政治意願和治理的成熟度構成考驗。果然,高調的宣揚讓位於不了了之。

幾十年來,水資源短缺對中國構成了越來越大的挑戰。但在這幾十年期間,用水卻或多或少可以說是免費的,花錢用水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是難以想象的。政治人士寧願上馬修建大壩和南水北調等高風險的項目,也不願上調水價。顯然,要克服這種短視,需要真正的領導力和卓越的政治家。

自1978年以來,中國的經濟的確大幅增長,但它的治理卻仍像過去一樣不成熟。鑒於挑戰日益嚴峻,“踩香蕉皮式”的政策只會讓中國摔更多大跟頭。

本文作者著有《黨的人,公司的人: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註定失敗?》(Party Man, Company Man: Is China’s State Capitalism Doomed?)一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477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從轉基因輿論看烏合之眾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49r.html

     借用了這本書的名字,不過我還沒看過這本書,最近訂閱社會心理學的一些書籍,順便定了這本書,過些天我就知道講什麽了。

     社會心理學在美劇中有許多應用,不少編劇不自覺的選取了心理學特征來描述人類社會,比如僵屍片。

     如果你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的人之初性本善,你會難以理解僵屍、生化危機、災難片里的情景。當災難面臨,政府失控後,城市就陷入一片混亂,燒殺搶掠。而僵屍片中最出名的片段就是人吃人,而不是守望相助。《行屍走肉》第五季開篇,主人公一幫人被一個居住區吸引過去,然後就被抓捕,女的被輪奸,男的被一一殺戮做食物。

      因而當一個地區陷入無政府狀態後,所有的人做的事不是相互幫助,而是相互防範。

     是的,這不是電影或者電視劇曲解,而是社會心理學血粼粼的呈現。美國作為全世界最強大的警察國度,在過往的歲月里,一再出現大騷亂,每次都是以極端混亂和燒殺搶掠來告訴人們,人類是怎樣的一種動物。奧爾良風暴過後,城里就開始武裝劫掠輪奸婦女。洛杉磯大騷亂,也同樣打砸搶。

     同樣的,這也屢次出現在中國歷史上,幾十年前的文革讓許多五六十歲以上的人余生噩夢連連。

     人類社會是由法律和一系列無形的行為規範組成,而熟人社會更加強了這點。然而群體失去了正常的社會形態之後,約束力失去,群體性變成暴民就成為必然的事情。人類是如此的自私,只是恐懼和虛榮維系正常的秩序。當缺乏約束力,沒有罪惡感,卸責的處境存在後,群體最容易變成禽獸。

     這種狀態表現最強烈的是戰爭。戰爭中,暴力、殺戮和戰爭狀態下的無責任感,驅使群體行為變得暴虐而無約束。如果宗教和領導者蓄意放縱,就會變成屠城的野獸部隊。

     而正常的社會里,群體行為表現在演唱會、足球場、酒吧等場合,人們會放縱自己,放聲歌唱、吼叫、跳舞,極端情況下,甚至裸體。這種狀態是群體行為中,個人特征弱化而導致。人們個人獨處時不會做的事情,在群體行為中都會去做。

     這樣你也明白,當各種遊-行行為,無論當初如何打著和平的旗號,最終會導向暴力和極端行為。因為群體性的暴虐會削弱個人的自制力,群體卸責的概率,鼓勵脫離社會規範的行為。在循規蹈矩社會里,爆發的群體行為會更加極端,難以控制。

    如果塞給群體一個看上去正義的口號,就會壓制群體所有的法制和道德觀念,因為得到一個道德的高地後,做出所有殘暴的事情。

    文革時代,造反派對普通民眾的劫掠暴力,以及對對手的殘殺,都因為有一個光輝燦爛的道義背書。同樣的,日本鬼子也在一個大東亞共榮和為天皇榮耀的名義下燒殺搶掠輪奸中國人。而在群體遊行反日時,打砸搶,甚至傷人性命的事情,就在一個正義的旗號下發生了。

     從這點上看,香-港目前的態勢終有一天會走向不可收拾的暴-力極端行為,任何道義都將變得暗淡。

   把社會心理趨同,弱化個性的群體行為放大,你會看到許多案例。比如說轉基因。

   轉基因農作物被妖魔化已久,連初始作俑者本人也已經偃旗息鼓裝道德家去了,這十年卻已經妖魔滿地。最早的轉基因妖魔化,並不是現在的標示問題,而是說孟山都和美國政府要滅絕中國人,自己不吃,專門供應中國人。後來,隨著互聯網的傳播,中國人發現美國人居然也是吃的,孟山都已經很多年拒絕賣給中國人轉基因種子,而中國人去美國偷盜轉基因種子的時候。許多反轉者已經不再抨擊美國佬要滅絕中國人,而是專註於轉基因的危害不確定性,和權貴為何不吃轉基因食品。

    從而定位為階層區分和未來不確定的訴求。

    實際上,從社會心理學來說,群體行為更容易尋找一個共同的觀點,以取得認可,得到自己的社會屬性。他們從對支持轉基因的民眾憤怒和仇恨中,得到認同和心理安全。

    這點很快被媒體專家洞悉,一些心存意圖的人就蓄意通過選擇性訪問和剪輯,來輕而易舉的獲得群體認同,並得到巨大名聲,從而獲得個人利益。

    對於行業和政府來說,尷尬的事情在於行業專家過早的放棄了爭辯,政府有意無意的避而不談,甚至因為社會心理趨同,造成許多官員和富人自身也認同轉基因有危害的看法,從而選擇高價昂貴的有機食品。這在另一個層面,也就是階層劃分上,更是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當惡性循環堆積到群體心理牢固不可辯論時,整個社會的群體低智商行為模式就已經固化,實際上,除非十年內,中國因為糧食危機出現大饑荒,或者因為糧食危機導致中國支付高昂代價,對國民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這個局面已經不可打破。

    回到交易上來說,有個群羊效應,也稱群氓效應。我曾關註了一下棉花,是因為在我們的第一次論壇上,青島棉花業的大佬發表觀點,認為棉花跌破1萬是時間問題。當時價格在15000,市場認為價格過低,不太好空。我於是寫了篇微博,轉達了這個大佬的看法,並開始做空。

    後來展開跌勢後,市場就開始分化,有的人相信1萬這個關口,有的人相信成本高達19000以上,不可能利空。還有多頭亮單,聲稱要抗2萬手。此時的行情就非常順暢。

    但市場很快進入趨同,散戶開始蜂擁而至跟著同樣看空的投機大戶做空。在暴漲前的時間里,我和偉波當時在群里說了幾句不同的話,也發了微信和微博。我認為棉花可以撤離空單了,但我沒做。偉波掉頭做多,並為防止周圍趨同的聲音給他造成妨礙,做了比較極端的動作:退群。

     在國慶後的論壇飯局上,我和在坐的交流看法,我認為散戶追隨做單有利有弊。初始,意見分歧時,會合力打擊對手盤。但幾乎所有散戶和主力空頭意見一致時:群氓效應就會產生。所有的人自反饋都是加強看空,卻忽視做多的理由。此時還發生什麽現象,就是底層籌碼不多。

     所以,當對手主力利用一些消息和價格的邏輯拉升時,一根陽線就足以讓散戶動搖,二根就會改變趨勢看法,三根之後散戶連性別都不要了。這種散戶猢猻散的結果還帶來一個致命的後遺癥,就是減倉上行直接打擊空頭主力,助力變成損害。

     而散戶們在幾次虧損後,就會掉頭痛恨曾經帶他們賺大錢的人。公信力瞬間就瓦解了。

    這就是烏合之眾在社會活動和經濟活動上的癥狀,如果我們不能理解社會群體心理學和群氓效應,對許多事情就難以有清醒的認識。

     作為父母要教自己的孩子少湊熱鬧,因為那是最危險的地方;作為交易者要小心群氓散戶,利用散戶也可能遭受反噬,咬你入骨。

    索羅斯說市場的反身性,並不是指人性的反身性,恰恰說的是:人性本來就是這樣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982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橡膠的解析20141114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5xa.html

    很久 沒寫橡膠,時間一長,我都以為自己不做橡膠了。

    今年參加過一兩次論壇,市場看法趨同,也就導致市場沒有走勢,直到最近才出現異議,滬膠也出現一波反彈,從1505的12090位置到13845也算反彈15%不到了。

    而市場對豐產和庫存都出現了一些看法,東南亞和中國政府救市的坊間流傳開始多了。

    說實話,我可以理解泰國人,不太能夠理解中國人。

    從籌碼的角度來說,中國幫助泰國,是為了高鐵在泰國能夠順利實行。複合膠的配方修改,則是為了幫助國內產膠地能夠多賣膠,以圖改變今年一路下滑的頹勢。

    業內對泰國其實都不太抱希望,因為泰國是一個善於講故事,不太掏真金白銀的地方。這也難怪,因為泰國是民選政府,財力有限,不可能無限制的收稅,所以要靠口頭幹預來幫助膠價上揚。但是泰國政府的這些舉動,也給自己套上了枷鎖,因為膠農認為挺價是政府的責任。泰國政府就慢慢的在膠農心目中樹立了神的地位,且是不靠譜的神,因為每次幹預反彈後,都再次暴跌,跌幅加劇。

    高鐵這件事,我們都期望中國能夠成功。只是泰國人也已經變了二三次,因為其政局動蕩,這一屆政府說的話,到了下一屆再談。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屆政府能否維持原有合同。

    所以,支持一下是可以的,永遠支持就變成了冤大頭。

   為何?因為會導致輪胎業受損。

   複合膠的配方修改是好心,為的是幫助我們自己的產地。這些年,我們的全乳膠變成了交割標的物和國儲倉庫的產品,就是不被市場認可。無他,價格高爾。

    但好心辦壞事,比比皆是。

    從棉花的事例,我們可以看到,為了保護產地,最終導致紡織業全面潰敗,印度棉紗沖擊著中國。中國還好沒去控制棉紗,否則制衣業就垮了。三年前我在棉花23000的價格,對與我爭論國家幹涉的人說,棉花跌到18000是時間問題。現在已經13000了。其中伴隨著紡織業的潰敗。

    要知道中國的紡織業是一個8000多萬就業的大行業。

    自然,官僚體系從部門的角度出發,是從來不會考慮整個國民利益的。屁股決定腦袋。

    今天複合膠配方的修改也好,收儲也好,是否能夠幫助中國的橡膠業更加美好呢?

    這里面,要澄清一點,中國的橡膠種植業並非一直命運悲慘,實際上過去多年都日子很好過,只是這一兩年收入才開始變得不爽起來。

     實際上,中國的輪胎業正面臨空前的壓力。

     首先是雙反。中國輪胎出口占整個產能的四成半以上,美國市場占12%。美國雖然推遲雙反的表決,但這已經是高懸在頭上的劍,隨時都會掉下來。這還導致了美國經銷商對進口中國的輪胎遲疑不定。

     另一方面,經濟處於熊市架構,中國處於去杠桿和去產能的階段,高工資和強勢人民幣又對出口造成巨大壓力。輪胎產業的開工率在下降。

     複合膠主要是針對國內輪胎使用,和一部分出口使用。隨著國內經濟下滑,需求量的下滑,國內膠的價差和海外沒有修複時,將會導致輪胎產業承受成本壓力。

     而另一方面,輪胎業要自救的辦法只有轉移產能出去。

     自由市場的幹涉,很少有好的結果。最終國內輪胎業的滑坡,也將波及到國內橡膠業。

     另一方面,橡膠處於豐產的大周期中,在未來的十年里達到歷史高峰,是一個大概率問題。許多地方聲稱砍樹,是一個邏輯上無法理解的事情。

     首先,中國的工資收入和馬來西亞的工資收入的確會導致部分使用膠工的種植園達到盈虧點,但馬來本來是一個逐漸邊緣化的產膠國。除此外印尼、越南、泰國等幾個大的產膠國,一方面膠工收入沒有那麽高,另一方面小的種植園為主,自己割可以滿足生活。新的產膠國柬埔寨、緬甸、老撾等地的人工極地,甚至有1美元的生存標準。

     所以,棄割目前是一個偽命題。

    那麽,情況就變得非常明朗,在種植產能上,繼續是豐產期;在需求上,是一個經濟熊市架構,同時伴隨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輪胎業面臨著種種生存壓力。

     以目前利益集團和國家博弈的角度來看,試圖控制膠價,短期有多大效果,我們並不知道。

    單從大趨勢來看,未來的兩年內,天然橡膠價格跌到人民幣6000,是一個時間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61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維珍成功的另一種解釋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v7k5.html

      理查德·布蘭森的維珍公司是最讓我疑惑不解的公司,因為這家公司的業務極為龐雜,什麽業務都想做而顯得缺乏“聚焦”。在“維珍”這個品牌旗下竟然擁有兩百家私有公司,其業務跨越空運、服裝、軟性飲料、計算機遊戲、電信運營、金融服務、唱片甚至包括安全套等各行各業。
      早在1996年,定位理論的開創者之一阿爾·里斯在《聚焦:決定你企業的未來》中就曾經預言維珍因為沒有“聚焦”、品牌延伸而“即將分崩離析”。但是18年過去了,維珍公司卻仍然“巍然屹立”於世界企業之林,並未出現如里斯先生斷言的結果。那麽,是里斯先生判斷有誤嗎?

       最近我閱讀了亞德里安·斯萊沃斯基的著作,發現斯萊沃斯基以“需求創新”理論解釋維珍成功的奧秘。他認為,維珍占領市場不是利用產品的相似性,而是通過研究顧客心理精心創造維珍式的生活方式來吸引顧客。維珍認定,消費者之間購買心態有著巨大的差異,這個差異就是“情感”。因此維珍建立了一個與顧客緊密相連的情感關系網,傳遞旅遊、音樂、交友和服裝等方面的信息,是年輕、充滿活力的生活方式的象征。在得到顧客的熱情支持後,它便繼續擴展服務業務,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因此維珍這個品牌不是依賴於產品或者服務,而是利用了顧客對個性生活的渴望。

       這就是說,維珍創造了一種適用任何產品和服務的大眾化的映像,從而為最終獲利開辟了道路。比如,看上去航空與唱片似乎毫無關系,如果維珍唱片公司的品牌延伸僅僅來自對音樂的關註,那麽進入航空業就顯得突兀了。但是它的目的是傳播新鮮的、活潑的精神和文化,這些信息將會傳遞給為傳統航空公司低質服務和不透明價格所困擾的顧客。維珍航空並不會弱化維珍這個品牌,而是會提供高質量迅捷的符合維珍標準的服務來增強品牌的效應。例如,除了有傳統航空提供的電影和餐飲服務外,維珍還提供機上按摩和酒吧服務。

       維珍旗下其他的公司也一樣,都是通過一個能為顧客接受的品牌形象,進而建立一個情感關系網。這個形象可以應用於任何產品和服務,從基金到軟飲料,從酒店到假日旅行,再到移動電話。顧客對維珍品牌是如此信任,以至於當維珍公司將生意延伸到市場上的任何一部分時,他們都能夠接受。維珍公司的戰略是: 站在顧客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千方百計提高服務質量,滿足顧客感情需求並且使他們產生歸屬感。

       里斯在《聚焦》一書中也指出,品類中銷量最大的品牌基本在顧客心里代表這個品類。也就是說,行業主導地位的基本優勢就是在顧客心里擁有字眼。這就是“心智”定位。維珍似乎已經做到了這一點。唯一不同的是,按照定位理論,如果某個品牌已經擁有了品類名稱,就應該縮小自己的業務範圍進行“聚焦”,而維珍卻一直利用品牌延伸自己的業務範圍進行“多元化”。近年來,我閱讀了特勞特—里斯的大量著作,基本上贊成定位理論,但是對於其“心智”一詞卻不甚理解。實際上,在心理學中,“心智”被定義為,人們對已知事物的沈澱和儲存,通過生物反應而實現動因的一種能力總和。當眾多消費者認可“維珍”這一品牌時,維珍在顧客心里也變成一個詞或一個概念,從而獲得了“心智”。我以為它與定位理論並無多大的矛盾。因此,維珍公司目前尚未“土崩瓦解”就可以得到解釋。
       以“心智”來解釋維珍的某些失敗也是可行的。2001年,維珍就在曾投資5000萬美元與新加坡合作開發的移動電話項目中撤資,而這個項目啟動還不到一年時間。究其原因是因為維珍這個品牌在新加坡並沒有植入消費者的心智中。據統計,在新加坡“維珍”這個品牌僅僅吸引不到5萬名顧客。按照斯萊沃斯基的說法,整個消費品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產生差異也越來越小,公司發展道路更是越來越窄。但是不論哪個行業,必定存在顧客未被滿足的新的需求。找到這些顧客,解決他們的問題,就是創造新的發展機會的關鍵,這就是企業發展動力或是有競爭力的差異的來源。這樣看來,公司“聚焦”或不“聚焦”似乎不是問題的關鍵,因為即使是非常“聚焦”的公司,若不進行需求創新,也可能後患無窮。
       不過,在投資領域,有思想的投資者對多元化的公司一直都小心翼翼,甚至回避之。因為有太多的公司在進入自己不是擅長的專業領域而遭遇失敗,這樣的案例層出不窮,因此彼得·林奇才會得出多元化大都“多元惡化”的結論。很顯然,絕大多數多元化公司並不會像維珍那樣,長期聚焦於滿足顧客的情感需求。或許維珍公司只是一個特殊的案例吧,但是卻讓我浮想聯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506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戰爭,是21世紀最終會發生的故事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6ud.html

    美國佬在批評普京的俄羅斯還在使用這種老套的戰爭手段,實行地緣政治壓力。

    它似乎渾然忘了十數年前,美國剛發起了新世紀最大的兩次戰爭: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歐洲剛結束了利比亞戰役。上世紀末,北約依靠戰爭手段解體了前南斯拉夫,當然內亂分裂也是最基礎的根源。

    普京沒有辦法,他在笨拙的實行了新國家策略後,以新的權貴力量替代舊寡頭,自由市場毀於一旦,只能依賴能源和礦產資源。盧布以能源為背書,自然就把後背留給美元霸權去摧毀。

    所以,他只好以強有力的暴力威脅來回應,我們都知道這是虛弱的。

    美國佬不需要發動戰爭去和中國、俄羅斯打,因為後者太大了,會冒引發世界毀滅的風險,對美國毫無好處。當然,要是日本或者印度和中國打一架,美國佬自然拍手稱快,既能賣軍火刺激經濟,又能毀了倆競爭對手。要是俄羅斯和中國杠上,那才是好玩的一出戲,就像普京前十年刻意熱臉貼歐美冷屁股,推遲和中國的能源管道協議,結果被耍了。

     然而今天我們離開戰爭有多遠嗎?

    各國央行刺激經濟的手段已經爛到家,貨幣刺激和凱恩斯主義的投資已經走到頭,到如今各主要經濟體的負債都超過200%,央行開始擁有全球資產類的七成,利率走向負值,還能怎麽樣?

    中國似乎還能有降息的空間,增加負債,貶值人民幣,之後呢?

    共和黨已經贏了參眾兩院,對奧巴馬的不滿可以秋後算賬了,耶倫以後日子估計也難受,如果她還想刻意保持鴿派政策的話,恐怕共和黨人會趕她下臺。

     美國的理想主義也是有限度的,權力架構也包含著種種博弈和妥協,為保住地位和名望,耶倫妥協的概率是極大的。

    所以,以貨幣戰爭而言,即使是無心的,美國的強勁經濟和美元強勢都是大概率。不同的背景下,歐日中三個經濟體繼續寬松壓低利息和匯率的結果是增加負債,產生巨額赤字,資本外流和經濟衰退。

    其中伴隨的貧富差距,導致階層分化和矛盾叢生。

    美國人嘴巴上說不擔心伊斯蘭國,這種疏忽會演變為致命的一面。伊斯蘭國的崛起,且從歐美吸引眾多極端主義者,是因為歐美貨幣泛濫和貶值引發的貧富差距,導致底層絕望而渴望毀滅現有體制。

    因而,這個暴力怪物,是歐美人自己制造的,卻被歐美人忽略了。

    而這種力量在宗教的參與下,會變得更加極端且無所畏懼,正如老毛說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另一方面,國家之間的博弈,以貨幣力量的傾軋,轉嫁危機,形成國家內部貧富差距和階層分裂,伴隨著國家之間的利益分裂,在貨幣主義策略和凱恩斯主義的重商主義投資失效時,暴力就會成為最後手段。

    在長期債務周期的末端,我們正如上世紀一戰和二戰前夕,世界當時絕沒有想到,在當時的高科技和新生產力的背景中,各國國際貿易依存度極其密切和關聯的情況下,兩次大毀滅的世界大戰爆發了。

    而我們今天的人類世界,對這樣的場景嗤之以鼻,並諷刺俄羅斯的強悍。

    實際上,過於樂觀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39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估值,不是簡單的計算 孫旭東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v8n8.html

估值,不是簡單的計算

——對陳永洲事件的思考之三

(本文發表在《證券市場周刊》2014年第87期)

 

上一篇文章講過,陳永洲抨擊中聯重科(000157)轉讓子公司環衛機械,認為有向管理層輸送利益之嫌。這涉及到如何給企業進行估值的問題,從陳永洲的相關文章來看,他主要根據簡單的計算(如市盈率、市凈率)來給企業估值。例如,在《中聯重科回應“三宗罪”》一文中他這樣說:

比照本次擬轉讓股權評估,本次轉讓的資產相當於1.65倍市凈率(PB)和5.11倍市盈率(PE),同比企業中,三一重工的PB為5.4倍,PE為10.24倍,市場為此認為,中聯重科低價轉讓環衛機械,涉嫌國有資產流失。

再如,在《中聯重科:被指利益輸送》一文中他這樣說:

據公開資料,中聯重科的環衛資產業務在全國的市場份額高達60%左右,2011年營業收入29.78億元、毛利潤9.1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9%、55%。而2011年中聯重科的營業收入同比增幅也不過44%。若以15倍的市盈率估值,中聯環衛的市值可達約102億元,出售80%股權則將減少中聯重科約50億元的價值。而接盤方則可以32億元獲得逾80億元的價值。

估值不是簡單事

問題是,給企業估值不是如此簡單的事情。環衛機械的股權最終未能轉讓成功,根據中聯重科的公告,自 2012323日起2013328日,“無意向受讓方向湖南省聯合產權交易所遞交受讓申請。”

如果中聯重科轉讓環衛機械的價格確實偏低,那麽為什麽在長達一年的時間里無人問津?

從理論上來講,我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公司價值的“最佳所有者原則”——公司價值取決於誰在管理,以及采取什麽樣的戰略。換言之,在中聯重科管理層持股的長沙合盛眼中,環衛機械80%的股權值32億元,而在其他人眼中則未必。

我們再來看一下相關的財務數據,看看有什麽發現。根據中聯重科公布的資產評估報告,環衛機械的資產財務狀況如表1

1:環衛機械模擬資產財務狀況表

單位:萬元

科目

2009年末

2010年末

2011年末

2012229

資產總額

72,991.62

167,578.12

208,027.76

210,000.00

流動資產合計

71,862.52

166,258.58

204,685.74

206,571.43

非流動資產合計

1,129.10

1,319.54

3,342.02

3,428.57

負債總額

25,569.21

61,902.20

74,509.55

0.00

流動負債合計

25,569.21

61,902.20

74,509.55

0.00

非流動負債合計

 

 

 

 

凈資產總額

47,422.41

105,675.92

133,518.21

210,000.00

 

1中有一個罕見的現象——2014229日流動負債為零,而且,在2011年末為7.45億元。通常情況下,企業總會有一些流動負債,如應付賬款、應交稅金等,環衛機械也不應例外。那麽,是否有這種可能?——當股權受讓方受讓環衛機械80%的股權後,他們可以通過合理增加環衛機械的流動負債以增加至少7.45億元的現金流。

不過,我們還要考慮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麽環衛機械的非流動資產這麽少?畢竟,公司2011年的營業收入將近30億元。與中聯重科相比,環衛機械的固定資產周轉未免太快了些。

2:環衛機械和中聯重科固定資產周轉比較

                                                        單位:億元

 

環衛機械

中聯重科

 

2009

2010

2011

2011

營業收入

12.28

17.50

29.72

463.23

年末固定資產

0.11

0.13

0.33

41.02

營業收入/固定資產

108.80

132.63

88.92

11.29

      

2中的數據來自資產評估報告,因為該報告沒有披露固定資產金額,我們以非流動資產金額來代替。

為了尋找答案,我們仔細查閱相關公告,發現中聯重科還披露了一份《關於對長沙中聯重科環衛機械有限公司模擬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專項審計報告》。根據審計報告,環衛機械2012229的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僅為0.28億元,其中機器設備僅為956萬元,比運輸設備還要少(1528萬元),最少的為電子設備(361萬元)。值得註意的是,環衛機械的固定資產中沒有廠房,這也是一個很少見的現象。

至此,我們可以理解中聯重科在轉讓公告中的這段話了。

由於本公司的環衛機械業務發展已經遇到瓶頸,要實現其新的突破,必須擴充產業鏈,但這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並將使環衛機械產業面臨與工程機械產業競爭資源的矛盾局面。

綜上所述,估值顯然不是簡單地計算一下市盈率、市凈率之類的指標就可以下結論的事情。

同業比較需謹慎

在《中聯重科回應“三宗罪”》一文中,中聯重科董事長助理劉鵬飛先生曾這樣回答關於環衛機械評估值的問題。

    至於和三一重工同比的市盈率,劉鵬飛表示,“對於其他企業的估值水平,由於在影響估值的驅動因素不盡相同,我們不做評論”。

這是一個很中肯的回答,但是,從陳永洲後面的文章內容來看,他並不接受這個回答。其實,很多人都經常用市盈率來比較同一行業內不同企業的價格水平,我也曾這樣做。

來回顧一下我在2013年時做的一個分析[1],從分析的結果來看,與同行業的上市公司相比,似乎市場低估了中聯重科的價值。

3:中聯重科被控造假前[2]與同行業部分上市公司市盈率比較

                                                          單位:元

 

中聯重科

三一重工

徐工機械

柳工

201317收盤價

9.19

10.15

11.37

9.80

EPSTTM

1.18

0.90

1.22

0.38

市盈率

       7.79

11.28

9.32

25.79

2012年前3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17.77%

-1.46%

-1.70%

-30.31%

2012年前3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

16.75%

-23.42%

-30.51%

-72.95%

                

現在看來,我那時想得過於簡單了。如果看現在的數據,中聯重科的市盈率居然比三一重工(600031)、徐工機械(000425)這些競爭對手都高,只略低於柳工(000528)。

4:中聯重科當前與同行業部分上市公司市盈率比較

                                                        單位:元

 

中聯重科

三一重工

徐工機械

柳工

20141111收盤價

4.99

6.17

9.53

8.10

EPSTTM

0.14

0.20

0.63

0.21

市盈率

36.83

30.94

15.24

39.28

2014年前3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31.60%

-10.58%

-6.23%

-15.14%

2014年前3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

-73.64%

-46.52%

-19.26%

-36.51%

                                                                                        

對比表3和表4,我們可以發現同一行業內的不同公司在行業景氣下降時的表現各不相同。例如,中聯重科在2012年前3季度前表現最好,但2014年前3季度的表現則恰好相反;徐工機械2014年前3季度表現最好,但在2012年前3季度則表現很差,僅比柳工為好。然而,就長期而言,它們的表現很可能不像短期那麽懸殊。市場知道這一點,因此會給短期業績表現差的股票更高的市盈率,給短期業績表現好的股票更低的市盈率。

中聯重行所在的工程機械行業是一個周期性很強的行業。投資大師彼得·林奇很早就告訴我們,周期性股票與大多數股票不同。

對大多數股票而言低市盈率是好事,但周期性股票並非如此。如果周期性公司的市盈率開始變得很低,那麽這很可能是一個標誌,預示著它們已經接近高潮的尾聲。粗心大意的投資者可能渾然不覺而繼續持有股票,因為公司經營仍然運轉良好,公司的收入仍然不菲,但是這種情況馬上就會改變。

對於大多數股票來說,高市盈率是壞事,但對周期性行業的公司反而再好不過。通常,它意味著公司正在走出最難熬的困境,不久業務就會改善,收入也會超出分析家們的預期。

以中聯重科來說,如果我們在2013177.79倍、看上去很低的市盈率買入它的股票,則到今年1111日,會虧損41.77%,盡管它現在的市盈率看上去很高(36.83倍);反過來,如果我們那時買入市盈率看上去不低(25.79倍)的柳工的股票,卻只會虧損10.73%

因此,無論是對某一家公司的市盈率作縱向的比較,還是對某一行業(尤其是周期性行業)的不同公司的市盈率作橫向的比較,我們都要謹慎,切不可根據簡單的計算結果就輕下結論。

在作同業比較時,不僅市盈率不靠譜,市凈率也不合理——不同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不同,因此也就不應該具有相同的市凈率。以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為例,三一重工的凈資產收益率高於中聯重科,市凈率更高是市場理智的表現。以20141111的收盤價和3季報每股凈資產計算,中聯重科的市凈率為0.93,而三一重工為1.86

5:中聯重科、三一重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平均值

中聯重科

44.52%

34.10%

36.90%

33.22%

24.95%

18.62%

8.92%

28.75%

三一重工

42.91%

26.93%

29.77%

51.68%

51.26%

23.57%

10.13%

33.75%

 

 

 



[1] 詳見《中聯重科:被控造假為何對股價影響不大》一文,該文發表在《證券市場周刊》2013年第7期。

[2] 這里指201318香港《明報》刊登題為《匿名信指中聯重科誇大盈利》的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12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答網友問之64——預測企業未來增長率 孫旭東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v6x7.html

答網友問之64——預測企業未來增長率

有網友問:

孫老師:

       你好!看了您的兩本書,受益良多。

       關於預測企業未來增長率的問題,想請教一下:

       從理論上講,先預測行業的增長率,再根據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競爭對手等情況來確定企業未來的增長率,這是最好的。但是,這需要很深的功力,要研究行業情況、市場容量、宏觀經濟、競爭對手、客戶及供應商的議價能力等因素,所以,暫時放棄這種方法。退而求其次,通過企業的歷史財務指標進行替代,用企業某個財務指標的5年幾何平均數作為增長率的替代,那麽,選擇什麽指標呢?

      1、營業收入增長率:收入的增長未必帶來利潤的增長,而且某些年份是低增長甚至負增長,那不能簡單的說這個企業的增長率就低了,所以不選擇;

      2、凈利潤增長率:跟營業收入增長率一樣,波動太大,也不選擇;

      3、凈資產增長率:只要不虧損,這個增長率永遠是正的,波動不會太大,但是要剔除的是某些年份,企業進行股權融資、並購等資本操作導致凈資產的非經營性增長;

      4、凈資產回報率:有一條可持續增長率的公式:g=ROE(1-b),也就是說,分紅會導致增長率少於ROE,我認為這個是對整個企業來說的,對於個人投資者(小股東)來說,完全可以通過分紅繼續投資進行彌補。所以,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g=ROE。而且,不受股權融資、並購等資本操作的影響,這些操作導致凈資產非經營性暴增,但是只要股權募集的資金投入到好的項目、並購的標的良好,ROE是能保持的,如果保持不了,證明股權融資、並購操作欠妥了。

      綜上所述,可以將企業的歷史ROE作為企業增長率的替代(取歷史5年的幾何平均數),作為企業估值的一個參數。

      上述推理是否正確,請指教。

我的回答:

一般來說,用歷史ROE來預測企業未來的增長率會高估企業的價值。

首先,當我們用某企業的分紅繼續投資其股票時,會遇到一個買入價格很可能超過凈資產的問題——如果該股票市凈率遠大於1,則買入股票後我們很難獲得與ROE相同的回報。

其次,如果是傳統行業,投資會遇到邊際效益遞減的問題。因此,新的投資項目可能難以達到和老項目相同的回報率。從公司財務的理論來說,只有新項目的投資回報率高於資金成本(或者說投資者的預期),就可以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14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美國中期選舉(二)---希拉里的軟肋 井底望天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v7jq.html


希拉里會被人打的主要是三個地方:

第一個是小萊同學,萊溫斯基。現在她出來頻頻亮相,主要是今年就把她的新聞價值給消化掉,讓老百姓習慣了就好,免得明後兩年,出來爆炸大家。

第二個問題,就是利比亞美國大使館被血洗事件。

利比亞那個事情,其實是中情局也被血洗了。而中情局當時幹的事情,是偷偷把利比亞的軍火,通過土耳其給運到敘利亞那里。而且非常可能,就是直接給了伊斯蘭國。所以這個要是被暴打,從小米打到奧巴馬,再拖下希拉里,簡直太狠了。

班加西那件事情,如果是一個這樣戲劇結尾,就神了。我們這里編故事哈,純屬虛構,如有雷同,一定巧合。

美國中情局在利比亞的據點,是卡紮菲支持建立起來的。這個不是虛構,是事實。因為利比亞基地組織,是反卡紮菲反得最厲害的,也是派人去阿富汗和美軍作戰,人最多的。所以美國和卡紮菲,有共同利益。在利比亞成立中情局非洲總部,也是解決美軍無法在非洲建立非洲戰區總部的一個變相解決方法。美國的非洲戰區總部,在德國啥的。

後面就是虛構了,呵呵。那麽中情局,接受奧巴馬的反敘利亞政策,把重武器,給運到了敘利亞,讓伊斯蘭國拿到了。因為這幫丫是薩達姆正規軍出來的,所以人家有重武器操作的經驗和人才,不是其他那些烏合之眾,不知道如何玩。

這個時候,伊斯蘭國,還是在pre-IPO階段,所以是stealth mode。他們在拓展自己地盤的時候,除了和阿薩德的政府軍打仗,還主要從其他“友軍”搶地盤。可能就搶了敘利亞基地的地盤。

那麽敘利亞基地火了,結果利比亞基地出手,血洗了中情局,順帶血洗了美國大使館。

當然另一個可能版本,就是敘利亞政府的特工,收買了利比亞一些勢力,以利比亞基地的名義幹的。

大家看一下,沙特幫美國打壓油價,人家俄羅斯和伊朗,是痛不欲生啊。結果沙特的油管,就被人爆了,是不是?

第三個問題,就是希拉里,和中俄兩國關系都比較差。那麽你外交這方面,簡直就是死棋了。

基本上就是奧巴馬用的人,都是操作能力還不錯,但是就缺乏有戰略眼光的人來統籌。結果就是這些都搞操作的,因為沒有明確和統一的方向,反而互相幹擾了對方的工作。當年美國在支持反敘利亞的時候,我就已經看出來了,知道暴打族(伊斯蘭國)馬上就要雄起了。

美國整個中東政策,基本上可以這樣來形容:“哈哈哈”。

不過剛剛看到了一個泄密消息,就是最近傳出來謠言,說奧巴馬的手下對黑格同學的表現非常不滿,認為他在對付伊斯蘭國的事情上面,沒有起到做好總統顧問的工作。現在就又有一個泄密消息,說今年10月初黑格同學寫了一個私人信函給國家安全顧問小米,狠罵他們的敘利亞政策,亂搞一氣。所以現在內部已經在互相指責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