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永保林業(0723)的交易賣方猜測

今日先寫東西熱熱身,稍後再寫別的。

(1)

永保林業(723,前安歷士、華晉國際、中國鎂業、晉盈控股)宣佈把當年注入的林業業務控股公司沛源控股有限公司(Amplewell Holdings Limited)中的一家俄羅斯附屬公司OOO Zabaikalskaya Lesnaya Kompaniya出售予一個英文拼音中國人Chen Li Hua持有的煒源有限公司(Source Bright Limited),作價2.08億元,以現金支付,估計出售事項之收益約為港幣120萬元。

根據當年通函資料,OOO Zabaikalskaya Lesnaya Kompaniya 為一在俄羅斯成立的公司,現時持有一項特許權,可開發約174,904公頃之俄羅斯森林,由二零零三年二月十八日起計,為期25年,包括(但不只限於)清理及即時銷售木材與及其後之栽培及種植。

在出售原因方面,公司指出是「尋求具更佳投資回報之森林資產或業務之持續策略一部分,從而提升為股東帶來之價值。董事會亦相信出售事項可讓本集團提升其營運資金狀況及進一步改善其流動資金。」

(2)

講完正題,現在講講交易有何深意和自己的猜測。

如果細心發現,並利用港交所的股權披露尋找的話,其實會發現有一個同名同姓的名稱出現在股權披露名單上,中文全稱叫陳麗華,是劉志和的妻子。

劉 志和曾持有為一在2004年認購中國燃氣(384,前岩井國際、恒進國際、聯網商業、海峽集團)8,000萬認股權的投資者,當時認購股價格1仙,行使價 66仙,即行使成本是67仙,使其持有的股權增至5.14%,後來經多番增減持後,在2005年在1.45元減持571.8萬股後,股權再次降至 4.62%之不需披露水平,此後亦無股權的披露紀錄。

同時,我們熟悉的簡志堅先生亦同時認購1.8億同類認股權,使股權增至9.03%,其後陸續行使,並在1元以上陸續減持至不需披露水平。

兩位都是在「社交場合」中認識。從兩位購入的成本和當時的出售價格來看,可說是大獲其利。

在 以前的炒法來說,發行購股權通常這是一種較低成本的炒作方法,相對認購新股份而言,因為不用拿出大量資金來購買股票,股價跌只是損失少量購股權的價錢,股 價上升的時候就可行使購股權減持獲利,金額則和投資正股相若。但現時市況極差,這方法已不太適用,但在旺市時多數會有奇效,所以也值得留意。

(3)

再看深一些,其實簡志堅也有入股曾持有中國燃氣的相關公司大中華集團(431),後因為出售該公司當年最值錢資產擺花街物業失敗,故把股權出售予陳長貴,並辭了在公司的職位。這兩家公司的主要股東均曾為特速集團(0185,前建煌新記、恆鋒集團、聯網信貸、中國信貸)。

以上的事件中,當中有沒有巧合? 那要他們才知道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77

賣方研究員的危機博弈:堅持低調「潛行」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31/zNMzA3XzM5MjczNQ.html

整個12月,重慶啤酒陷入了一場空前的乙肝疫苗揭盲數據危機,市場亦為之沸騰。

重慶啤酒股價從81.06元暴挫至28.45元,其間10個跌停,頃刻蒸發254.62億元市值。

而一路順風順水的「重倉先生」大成基金在12月7日一夜間成了其最大的機構買單者。伴隨而來的是,市場對公募基金投資邏輯重新思考。

11月25日13億元資金頂部出逃,12月21日15億神秘資金「底部」殺入,重慶啤酒的「封口令」和「被監管令」等,一切呈「多米諾式」蔓延。

然而,市場沸騰之餘,隱藏著另一番寧靜。

前期為重慶啤酒「治療性(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項目」不遺餘力「鼓吹」的各賣方券商研究員,在眼下重啤危機下集體「失聲」。

但整個12月份,吹鼓手們鮮有賣方機構的研究報告亮相,這與之前接連發佈「強烈推薦」評級報告的態勢真有天壤之別。

對於賣方研究員集體「龜縮」之狀,上海一位私募投資總監對此評價,「誰也不想在風口浪尖上出風頭,當事人也好,其他賣方研究機構也好,在事情沒有真正明朗之前,都不太願意多說。」

的確,上海一位本地券商研究所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近期對重慶啤酒事件高度關注,也配置了醫藥行業研究員跟蹤,擇機出研究報告。」

12 月30日,記者致電興業證券研究所一位副總,這位副總對重慶啤酒事情以興業證券為上市公司為由不方便談,讓記者可以致電興業證券部諮詢。而隨後記者撥通了 證券部上海分機,相關人士則表示,有關於重慶啤酒研究方面東西這裡不太清楚,你可以直接諮詢研究所,這裡主要負責上市公司日常經營層面東西。

興業證券內部雙方均迴避之下,或透露出興業證券研究所目前對重啤事件的謹慎。緊接著記者再致電該位副總,其辦公電話已無人接聽。

北京一位賣方研究員對記者透露,「所裡已有定調,近期不准單位名義對外評價重慶啤酒事情。」

12月29日,記者亦從上海一位中小型券商資管人士瞭解到,「目前(重慶啤酒危機)情況下,各研究所要發『推薦』評級報告不太可能,說錯了這等於砸自己的招牌。」

「但研究所要發『中級』、『調降』評級報告也不太可能,危機中信息很稀缺,你一旦發了研究報告,即使言之有理,也會成為被挑刺的對象。」上述資產管理人員亦認為。

在瘦肉精門事件中,2011年3月17日銀河證券一篇《「健美豬」事件不改公司長期投資價值》研究報告成了市場眾矢之的。

但記者亦從多家券商研究所瞭解到,屢次危機事件背後,保持「沉默」是為了明哲保身,誰都不願趟一潭危機渾水。

「橘子」故事最終難續?

在重慶啤酒危機中,誰最「鬧中取靜」?這非興業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王晞莫屬。

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09年8月18日至2011年11月24日,王晞發佈關於重慶啤酒的研究報告為30篇,且為清一色的「強烈推薦」評級。

猶如過去29次,王晞於2011年11月24日仍堅定不移地獻出了最近一期的「強烈推薦」評級研究報告,並樂觀地認為,「治療性乙肝疫苗與對照組之間,治療結果應該存在顯著性差異,表明疫苗對慢性乙肝治療有明顯效果。」

但12月7日,重慶啤酒公佈揭盲數據卻讓市場普遍質疑。由於600微克治療組應答率是30%、900微克治療組為29.1%,與安慰劑組的應答率28.2%相差不多。

這將一貫「強烈推薦」的興業證券分析師王晞推向了尷尬境地,並至今仍保持「失聲」狀態。

12月30日,記者聯繫到興業證券分析師王晞本人,王晞並不願意多說,並堅持「等(最終)數據出來之後再談吧」。

其實,過去兩年之餘,這位獲得過今年新財富醫藥行業第5名的分析師給市場講述了一個有關於「橘子」故事。

2009年8月18日,王晞首次杜撰題為《橘子快紅了》的重慶啤酒研究報告,當時已認為「約在2年後揭盲」,但匪夷所思的是,通過「成功概率」來估值,妄下「越往後,其價值越高」的預測。

記者發現,2009年8月,重慶啤酒乙肝疫苗正進入II 期B 階段,王晞則認為當時疫苗的估算價值已達22元,而對應的啤酒主營業務估值僅僅為10元,重慶啤酒合計估值為32元。

2010年3月-4月,王晞接連發佈5篇「強烈推薦」評級文章,其中《橘子紅了》一文,大膽認為,「治療性乙肝疫苗將很有可能超過現有治療藥物,成為一線用藥」。而其間,重慶啤酒股價拔地而起輕鬆躍上32元,5個交易日中4封漲停板。

2010年6月6日,王晞在研究報告中認為,「2011年II期B北大組臨床成功後,對上市公司貢獻的價值在112元/股左右。對應於現在,估計價值在60-80元/股。」

其實,所謂的「北大組」便是本次12月7日揭盲項目——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為組長單位的「治療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療效及安全性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II期臨床研究」。

緊接著,2010年6月至11月間,王晞的另9篇「強烈推薦」評級研究報告密集發佈。其中,2011年11月2日的研究報告題目詞藻甚為華麗——《疫苗進展順利,前景一片光明》。

其實,截止2010年10月31日,北大組僅僅只有27例受試者完成76周臨床實驗,而據2011年12月7日重慶啤酒公告,最後完成76周臨床實驗的共有331例。

也就是說,2010年10月31日,北大組僅僅完成了該次臨床實驗進度的8.16%,離「光明的前景」可謂還相去甚遠。

鼓吹之後,5個月前曾預測80元的重慶啤酒股價如期而至。2010年11月16日重慶啤酒股價摸高至79.98元。

而去年11月至今年11月,重慶啤酒股價走勢堅挺,在本次「揭盲」停盤前(11月25日),創出了83.12元的新高。而可以比較的是,近一年來上證指數從3186點下挫至了2372點,跌幅超25%。

目前市場迫切想知道的是,這「橘子」是紅是爛,還是根本就沒紅過?

但僅留給市場的是,備受質疑的揭盲數據公佈後重慶啤酒股價以10個跌停給予回應,尚處停盤中的重慶啤酒股價目前僅為28.45元,已不及分析師王晞最初預測32元的股價。

王晞的「橘子」故事能否繼續延續,還要看2012年1月6日重慶啤酒復盤公告的最終結果。

「失聲」絕非王晞一個

在上市公司危機發生之前,類似講「橘子」故事的分析師也絕非王晞一個,而在突發危機後,這些「鼓吹手」均習慣表現為沉默狀態。

或許王晞特別「給力」地多次強烈推薦,掩蓋了重慶啤酒其他分析師的身影。其實,在跟蹤重慶啤酒的分析師中,諸如華創證券廖萬國和高利也是事先賣力鼓吹而最後啞火的典型代表。

還 在平安證券任職的廖萬國已對重慶啤酒頗有關注,其2009年2月25日的《治療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歷史性突破數百億產值》研究報告,其「獨到見 解」為「有可能3年後上市銷售,成為治療乙肝的首選藥物」,並認為「上市後10年內每年將可能有30%左右的增長率產生數百億元的銷售收入」。

而廖萬國的上述研究報告是維持「強烈推薦」,可見之前廖萬國對重慶啤酒已非第一次關注。2010年,已跳槽至華創證券的廖萬國與高利聯手五次「強烈推薦」重慶啤酒。

進入2011年後,廖萬國的1月25日和3月23日研究報告均認為,「給予12個月目標價156元(合成肽5年貼現價值一半即每股144元加12元啤酒業務價值)」。

可大跌後重慶啤酒28.45元的價格不足其預測價格156元的「零頭」。

廖萬國在10月30日的研究報告中則預測,「我們預計最終揭盲結果其E抗原轉陰率將在40%以上, 高劑量組有可能達到50%。」

但12月7日公告的結果與之大相逕庭,600微克治療組應答率是30%、900微克治療組應答率為29.1%。

目前重慶啤酒事件仍處「真空期」,前述先後「強推」8次的華創證券亦不敢再言。12月30日,記者致電華創證券廖萬國,但電話無人接聽。

其實不僅僅本次重慶啤酒事件,其他上市公司遇類似突發事件後,一度熱鬧的賣方研究員也成「龜縮」之狀。

2011年8月中旬,紫鑫藥業(002118.SZ)人參銷售被指「造假門」,事件持續發酵,後被證監會立案稽查,而直至10月24日才復盤。

紫鑫藥業事發之後到目前為止,竟然已無公開的有關紫鑫藥業的賣方研究報告。

但在事發之前,國海證券分析師黃秋菡僅2011年就五次給予「買入」評級,而每篇報導標題頗為「別緻」:《人參產業引爆利潤增長》、《人參龍頭呼嘯前行》、《人參產品值得期待》、《白山風光旖旎,人參奇貨可居》、《人參銷售帶動利潤高速增長》。

此外,對紫鑫藥業人參業務大肆吹擂的研究報告還出自長江證券的喬洋(2篇)和嚴鵬(4篇)。

上半年雙匯發展(000895.SZ)「瘦肉精門」事件則是個例外。

3月15日之前,機構對雙匯發展關注度頗高。據同花順數據,2011年一季度,53家機構持有其股份,47家預測機構和151家評級機構對此關注。國泰君安、國金證券、平安證券、招商證券等券商研究員對其長期跟蹤,並幾乎清一色給予「推薦」、「增持」、「買入」等評級。

突如其來的「瘦肉精門」事件使得絕大部分賣方研究員「啞火」。

華泰聯合、興業證券、國泰君安、招商證券、中投證券陸續為雙匯發展再次搖旗吶喊,但其間,華泰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則是看空陣營,相關研究員的研究報告對其下調了「評級」。

雙匯發展「瘦肉精門」事件後賣方研究機構沒集體啞火,前述私募投資總監對記者分析,「這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事件本身無致命性問題,公司業績前景有恢復的預期;二是眾多機構利益深陷其中,抱團自救也是情理之中。」

記者亦發現,2011年7月份華蘭生物發生了「採血門」事件,多券商機構認為該關閉5個漿站影響可以彌補。此外,市場對該事件關注度相比其他突發事件也要相對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76

Facebook上市或推高硅谷房價創新高 賣方觀望

http://news.imeigu.com/a/1328786160755.html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9日晚間消息,據《紐約時報》印刷版週三報導,由於Facebook IPO(首次公開募股)在即,一些人擔心隨之湧現出的大量百萬富翁將推高Facebook總部所在地——加州帕洛阿爾托(Palo Alto)的房價。

雖然Facebook上市還有一段時間,其員工將合同上的財富轉化成現金也需要時間,但這批潛在的富人就足以推高當地本來已經相當火爆的房地產市場。

一位名叫肯•德萊昂(Ken DeLeon)的房地產經理人介紹說,他前不久剛出售一套面積為8000平方英呎(約合743平米)的房子,買主就是Facebook的員工。

對於律師出身的德萊昂來說,硅谷就是他的福地,他去年售出的房屋總價約為2.75億美元。

德萊昂介紹說,儘管近年來舊金山灣區(Bay Area)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已經被擠出一部分,但該地區的房價還是大部分家庭難以承受的。據房地產公司Coldwell Banker發佈的2011年房屋價格報告顯示,全美最貴房價前20位中,舊金山或舊金山灣區佔到8席。

德萊昂說,由於帕洛阿爾托地區的房源有限,這一帶的房價今年有望創下新高。

就近期而言,該地區的房地產市場持續升溫。上月帕洛阿爾托已經有10套房屋的成交價高於報價。由於Facebook上市指日可待,德萊昂預計當地的 房地產市場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賣方將持觀望態度,伺機出售;投機商將購入舊房,拆後重建再銷售;買家將盡快出手,避過高峰期。

德萊昂表示,他已經為針對Facebook員工買房需要做好了市場推廣方案,其中一部分準備工作就是在Facebook上做廣告。(彪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87

新時代能源(0166)資產之賣方(完成)

在2012年9月13日,新時代能源(166,前太平洋興業、新時代集團)旗下Clear Elite Holdings Limited宣佈向一位Yiu Wing Hei購入的Golden Giants Limited的股權,作價5,447.5萬元,以3,847.5萬元加1,600萬承兌票據支付,所花的現金已經是運用的資金已是上半年手上的現金4,000萬的大部分,並需要動用之後配股所得得資金。

Golden Giants Limited在2012年2月22日成立,相信都是為這次收購成立,主要資產為於美國猶他州Unita Basin Well 覆蓋及包圍該30 個井眼之部落及收費土地上之30 個井眼及2,300 英畝土地之80%淨收益當中之75%營運權益,資產淨值只是1,048,7萬,較收購價有80.75%的折讓。

據公司方稱,收購目的是「擬進一步提升能源及天然資源相關業務之投資組合」。

但是這名英文中國人,肯定是香港人的拼音,為何會這樣奇怪? 現在我們揭一揭他的面紗。

根據谷歌大神的資料,Yiu Wing Hei其實是叫姚永禧,是財華社(8317)的執行董事,在2010年勞玉儀因創辦人余剛財困失利入主後,才正式成為該公司的執行董事。根據財華社2012年年報的資料,他的履歷如下:

「姚先生,32歲,為俊安資源(香港)有限公司(股份代號:988)之投資部總監;亦為於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
市的天益有限公司之投資顧問。姚先生持有香港大學學士學位,主修經濟及金融。彼於香港證券買賣及資產管理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姚先生於發展印尼及菲律賓採礦項目方面擁有逾五年經驗。現從事煤炭及貴金屬等商品買賣。姚先生自二零一零年八月二十六日起加入本集團。」

可以見到他應該是一些財技份子,估計這個人的經歷是讀完書後進入了一些證券行打工,之後好好彩給他搭上了幾間上市公司的老闆,在2007年後成功幫一些資源公司搞錢,於是就進入了資源行業。他的際遇又使他遇上了民企老闆和上市公司,上面提及到的天益和樓東俊安其實有關,以前鱷兄和筆者的文章都寫過。相信又可能之前之後認識勞小姐,又進入了這家公司看看,做做兼職。現在的工作可能就是一個通天經紀,撮合上市公司和等錢駛的老細。在這收購上或者是人頭,或者真是他,賺些錢吧。

這一日,新時代能源又和與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就共同發展國內外石油及天然氣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內容就是一堆廢話,我地要合作,細節就欠奉,這使我想起當年蒙古能源(276,前宇宙航運、保華地產、新世界數碼基地)和眾多國企合作,如中國航天技術發展總公司國家電力投資總公司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中國石油總公司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中國慶安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大慶石油管理局中國冶金科工集團,當中有有一位羅綺萍小姐曾質疑過這些是虛構,當中巧合的是,當年她是財華社的主編,加上鄭裕彤和賭王相熟,當年盧小姐以前的好朋友何永安都和賭王有些熟。這使我有一些很可怖的推論,我還是不要說了。

延伸閱讀:
1. 公告大玩"矇混過關" 是蒙古能源還是蒙蠱能源?
http://www.p5w.net/stock/hkstock/gsxx/200709/t1220065.htm


2. 濫用法律 恫嚇傳媒
http://www.p5w.net/stock/hkstock/gsxx/200709/t1224678.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93

如何閱讀賣方研究員的報告? 獨立財經分析師

http://xueqiu.com/8371452637/22710011
熟悉金融行業的投資者都知道,證券公司的賣方研究員要向各買方機構推薦自己的觀點,研究報告就是他們觀點的一個載體。對於所覆蓋的上市公司,研究員的觀點,一般都體現在研究報告上。因此,對於那些沒有條件和機會親自去上市公司調研的投資者而言,學會如何閱讀研究報告,便成為了一門很重要的功課。

  第一:報告不能替代投資者思考,只是提供信息來源。當研報做出重要的結論時,定要注意推理的過程是否可信。如果數據來源可靠,證據互相驗證,邏輯論證嚴絲合縫,作者語氣強烈,則結論可信。如果證據多而不明,與結論關聯度小,推理過程語焉不詳,不能簡明扼要地得出結論,則不可信。

  第二:目前基於立場和利益問題,中國的賣方分析師幾乎不會對哪家公司出具「賣出」評級。但若半年內沒有分析師出具一家公司的研報,這就相當於一種無聲的「看空」語言。即使半年內有零星的財務「點評」報告,但1年內沒有「深度報告」,同樣說明這家公司乏善可陳。投資者應盡力迴避。

  第三:閱讀一個分析師針對某家公司的研報時,要結合他以前對該公司的研報觀點,連續地、有對比性的看。如果他前後幾次闡述的論據都沒發生變化,並且基於事實進行反思和微調,那麼該研報的含金量很高。反之,每次的數據、論據都在改變,前後沒有對比和反思,說明他沒有深入研究該公司。

  第四:連續地閱讀一個分析師對某個公司的報告,能夠發現他的研究思路、價值取向、關注的焦點,最重要的是研究水平。閱讀不同的分析師的報告,能夠看出不同的思路和風格,從不同的投資角度啟發投資者,以便博采眾長。

  第五:看報告時,分析師的水平非常重要。如果他曾在研報上犯下行業內常識性的錯誤,就算他是因為立場或利益問題才故意這麼做,以後都不能看他的報告。第二,不迷信新財富上榜分析師的研報。分析師能上榜靠的是綜合溝通能力,研報中的思路、推導過程並非完全正確,甚至可能有誤導之嫌。

  美國著名基金經理 Peter Lynch 講:我想像不出有什麼有用的資料是業餘投資者找不到的。所有的事實和數據都在那裡,等著你去撿。行業研究員的報告,就是最寶貴的資料。證券市場吸引了一大批極具高智商和奮鬥精神的分析師,樂此不疲地分析行業與公司。請多看分析師們的研究報告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028

買方眼中的賣方研究變遷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212/t20121218_388284.htm

2003年,只有57%的基金經理認為,分析師報告對其投資有較大幫助,2012年的《新財富》調查中,高達90%的機構投資者表示決策時會參考賣方研究成果。不過,伴隨熊市來臨,牛市下買賣雙方的一片和諧被打破,買方期待賣方分析師提升觀點的獨立性和研究水平,其最關注的也是分析師的研究能力,路演、電話會議等服務的頻繁度則最不受重視。買方的這些意見可以為賣方分析師的成長提供方向。

 

中國證券研究行業的成長,與公募基金這一買方重要成員息息相關。因為服務這一群體,賣方機構獲得佣金收入,賣方分析師的研究能力受到機構投資者的廣泛認同。十年來,買方對賣方的看法有了哪些變化,他們如何評價賣方當前的研究服務水平?

 

從不盡信任到決策依據

 

賣方分析師職業自在中國出現以來,共經歷了三重變化。1996年以前,國內證券研究主力是被稱為股評家的群體,其分析方法主要是看圖說話、技術分析。由於忽悠客戶的事件層出不窮,其整體口碑不好,甚至有部分股評家牽涉進內幕交易等醜聞。1996-2000年間任職的分析師大多數是科班出身,且工科背景較多,他們具備專業知識和實際工作經驗,整體素質和專業程度大幅提高,但財務和會計知識相對薄弱。

 

2000年,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率先完成了從對內服務到對外服務的轉型,券商研究機構開始轉向通過研究服務分享佣金收入的賣方研究模式。此後入行的分析師,普遍是MBA、商科出身,接受過完善的系統培訓,其研究方法也逐漸轉變為基於宏觀和行業前景的基本面分析,以及公司估值評估為主的內在價值研究。其工作性質更符合華爾街對賣方分析師的定義,即受僱於證券公司,報告通過銷售員、經紀人或投資銀行項目人員提供給投資者用於投資決策,以幫助證券公司獲取經紀佣金或者推銷發行股票。

 

伴隨分析師群體來源、背景和研究方法的轉變,投資機構對他們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根據《新財富》2003年的調查,當時57%的基金經理認為,分析師的研究報告對其投資決策有較大的幫助。在基金公司的內部報告和賣方分析師的研究報告兩者之間,56%的基金經理認為,內部研究報告對其投資決策作用更大,只有24%的基金經理認同賣方分析師的研究報告。

 

為什麼此時買方對賣方分析師報告「不夠信任」?如同部分基金經理所言,「賣方報告可能有個立場問題,他們很可能會去推薦其公司庫存的股票」;其次,「賣方分析師不需要對基金的價值負責,而基金內部研究員的薪酬直接與基金的表現掛鉤,他們更加認真,因此公司原則上不直接採用賣方的研究報告」。

 

經過10年發展,賣方分析師研究報告的質量與可讀性有了極大的提高。在2012年《新財富》對機構投資者的調查中,高達90%的受訪者表示,在做投資決策時會參考賣方研究成果。在影響買方投資判斷的各項因素中,賣方研究報告所佔權重達16%。

 

儘管目前市場上對賣方分析師有諸多指責,但無疑他們已經具備了較高的話語權。一個例證是,2012年的第十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首次推出了「投票人網絡徵集系統」,不到1個月時間,就徵集到來自437家海內外投資機構的1000餘人的自薦信息。機構投資者網上申請投票權的火爆情景,生動地說明了分析師的研究有著廣闊的市場需求。伴隨機構投資者的範圍由公募基金擴張到保險公司、QFII、銀行、私募基金、券商資產管理部、自營部、信託公司、財務公司、QDII、海外投資機構等多個類別,分析師的影響力也更為彰顯。

 

期許分析師提高獨立性與研究水平

 

過去10年,賣方研究機構實力迅速提升,特別是在2005年到2007年底期間,借助牛市的威猛,一些資深賣方分析師撰寫的看多報告一出台,立即能得到買方機構的追捧,被看好的上市公司可能連續幾天漲停,而賣方分析師的個人待遇在彼時也水漲船高,進入「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榜單的分析師,不少人年薪過百萬。然而,這種風光隨著熊市的到來開始反轉,賣方分析師的光環一步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質疑之聲,其中甚至不乏來自買方機構的質疑。

 

其實,買方機構的日子同樣難熬。據Wind統計,截至2012年11月27日,2012年前成立的公募基金中,有625只產品的投資收益皆為負數。牛市下買賣雙方一片和諧的景象,在牛熊轉變之後被打破。2012年初,有基金經理對券商研究報告中的專業術語進行另類解讀:研究報告中的「股價回歸理性」、「價值優勢凸顯」,意味著「跌得只剩一條褲衩」、「連褲衩也跌沒了」。這種娛樂化的調侃,從另一個角度凸顯了買方對賣方分析師的專業性和獨立性有更高要求。根據《新財富》今年的調查,買方認為,未來賣方研究機構迫切需要解決的兩個問題是觀點的獨立性、研究水平的提高與方法創新(圖1)。

 

 

事實上,賣方分析師的獨立性缺失,與買方也不無關係。有分析師坦言,在給上市公司評級時,如果它是某家合作基金的重倉股,就不得不考慮該機構的態度。負面評價不能輕易說出口,直白的獻媚謊言則有損招牌,糾結之下,一些分析師只能從兩者中尋求平衡,在研究報告中添加模棱兩可的表述。不過未來,伴隨A股做空機制的繼續完善和機構更多的做空嘗試,分析師不願給出「賣出」評級的情形可望得到改善。

 

頻繁拜訪不如踏實研究

 

2003年,各券商研究所還側重於內部服務,賣方分析師也偏向於埋頭苦幹做研究,許多買方機構苦於無法得到券商研究所的及時服務。如今時過境遷,中信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1-10月,賣方機構發佈的上市公司研究報告數量已達到4.7萬份。作為買方代表人物的基金經理,面臨著每天被大量同質化報告疲勞轟炸的煩惱,如何在海量報告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不啻是一種考驗。

 

以研究能力為根本的賣方分析師,不僅需要外出調研、查閱大量資料,撰寫出優秀的研究報告,還需要把觀點無誤地傳遞到買方手中。在各種壓力下,一些賣方分析師每天在對外營銷上花費大量時間。特別是提供佣金、左右賣方分析師業績考核結果的公募基金,更是得到賣方分析師慇勤的服務,因此,也有一些過度營銷的賣方分析師,被買方指責為銷售員。在《新財富》的調查中,買方表示,最關注分析師的研究能力與水平(圖2),路演、電話會議等服務頻繁度則排名最後。

 

 

歸根結底,分析師要在市場上揚名立萬,還在於做好研究。而好的研究報告要不被埋沒,則需要優秀的賣方服務人員提供主動及時的服務,把其中的精華第一時間呈現給買方。通過多年的探索,大中型券商研究機構已經形成一套成熟的服務流程:其一般會通過多種渠道發送研究報告,在基金公司的分類平台呈現;通過路演或主題報告會,力求研究員與機構投資者面對面深談;通過不定期的聯合調研,幫助機構深入瞭解感興趣的行業、企業。伴隨銷售的進一步專業化,分析師當把更多精力聚焦於研究,寫出觀點獨到、邏輯清晰的精彩報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66

賣方研究有增量價值嗎?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212/t20121218_388295.htm

從投資者認知角度看,賣方研究在週期變化上領先或同步於市場及宏觀指標,分析師群體彙總的判斷結果也具有相對獨立性。從證券投資管理的角度看,分析師推薦的股票總體上強於大勢,使用分析師預測數據時如果能細分報告類型、盈利預測調整幅度、分析師團隊等,可以獲得相對顯著的效果。從市場發展的角度看,分析師研究促使信息快速傳播,提高了市場有效性。來自海外的實證分析也表明,賣方分析師推薦標的的表現仍明顯好於大型買方機構分析師及大量使用買方研究結論的投資組合經理的表現,隨著賣方競爭市場的加劇,其表現或許仍然值得期待。

 

嚴高劍  趙文榮/文

 

賣方研究有價值嗎?

學術界投贊成票

 

作為證券市場的專業研究人員, 賣方分析師的主要工作是對上市公司進行跟蹤分析、給出盈利預測、撰寫研究報告,並對研究覆蓋的公司進行評級,最終向所在機構的客戶提供投資建議和相應的諮詢服務。2006年至今,國內賣方機構數量已從71家增至96家,任職其中的分析師們研究覆蓋的上市公司數量從924家增至2050家,涵蓋了A股市場一大半的上市公司,他們每年發佈的報告從12620份增至近5萬份(表1)。

 

 

在這些報告中,點評報告和一般報告最多,分別佔總報告數量的60.7%和17.1%,其次是調研報告,佔11.6%,數量最少的是深度報告,僅佔總數的4%(圖1)。從各類報告的月度分佈看,一般報告和點評報告多是跟蹤報告,更傾向於利用上市公司財報信息,因此在3、4、8月和10月發佈的數量遠高於其他月份;而深度報告和調研報告傾向於根據公司經營計劃對上市公司全年業績做預測,並且依賴於實地調研,因此,春節過後的3、4、5月是這兩類報告的集中發佈期,隨後報告數量逐月下降(圖2)。

 

 

 

從統計中還可以看出,賣方機構給出買入和增持評級的報告佔比達到86%,顯示賣方分析師傾向於發佈評級偏樂觀的報告(表2)。事實上,由於賣方分析師特定的業態環境造成的利益衝突約束、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時效性挑戰、市場有效程度變化帶來的增值空間變化等多種因素影響,賣方研究能否對市場發展起到積極作用,能否為客戶投資帶來增量價值,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國內外學術界也不時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

 

 

梳理近幾年國內學界主流雜誌針對賣方研究報告的一些代表性文獻,可以發現,其研究主題集中於如下幾方面:(1)哪些因素影響賣方研究質量?(2)賣方對於上市公司盈利預測的準確性如何?(3)分析師的推薦意見是否能夠帶來超額收益?(4)賣方研究對於市場的發展是否起到積極的作用?總體上,這些研究對於賣方研究給出了較為肯定的評價(表3)。

 

 

考慮到學術研究視角及分析思路的獨特性,我們還可以運用更豐富的市場數據,從投資者認知、投資管理和市場發展角度,在更加貼近市場的層面上分析賣方研究的增量價值及意義。

 

投資者認知角度:分析師報告

揭示基本面變化,引導市場預期

 

對於賣方分析師研究價值質疑的焦點之一,是其對上市公司業績變化的把握能力及判斷的獨立性。分析師對預測的調整,常常被懷疑主要是根據行情和宏觀數據的變化做出的跟隨調整,而非獨立判斷。

 

為了考察分析師群體是否有相對獨立的把握能力,我們使用盈利調整比率(上調盈利預測的公司數/下調盈利預測的公司數)作為盈利增速變化的代理變量。從盈利調整比率、盈利調整比率趨勢(趨勢值為HP濾波器提取的趨勢成分)與滬深300指數走勢的相互關係來看,盈利調整比率會領先或同步於市場對企業盈利變化做出判斷,這說明分析師整體上不是單純的市場行情跟隨者(圖3)。從盈利調整比率與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的相互關係來看,在週期變化上,企業盈利調整比率是領先於宏觀指標(經季度調整後的趨勢值,且忽略滯後公佈的影響)的,這說明分析師也不是單純的宏觀數據跟隨者(圖4)。

 

 

 

 

從分析師盈利預測調整、市場行情和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的長期變化規律可以看到,分析師群體對企業盈利週期具有相對領先和獨立的把握能力,分析師預測總量數據對於宏觀基本面及市場行情變化具有較強預示能力。

 

那麼,賣方研究能否促進價值發現?我們通過盈利預測分歧度模型,考察不同賣方機構對於同一家上市公司給出的盈利預測差別與事後股價表現的關係—取過去一個季度內各賣方機構對同一家上市公司下一年度的EPS預測,把預測值的標準差與一致預期EPS的比值作為個股的因子權數,進行行業中性處理後的值作為個股的多空權重。以這種方式在滬深300股票池中構建的模擬組合,從2007年到2009年獲得的年化超額收益率為24%,日均夏普(Sharpe)值為11.31%(表4)。

 

 

模型模擬測算結果顯示,被賣方研究覆蓋的公司中,賣方對其遠期業績分歧度越大的股票,股價未來表現相對越強,挖掘的潛力越高;業績判斷趨同的公司價值已經被充分反映,超額收益趨弱,說明研究促進價值發現。

 

投資管理角度:

發掘投資機會,拓展投資策略

 

研究顯示,分析師報告對於指導投資管理是有價值的:避免機械套用研報結論,區分報告類型、盈利預測變化和研究團隊,有選擇地深度使用賣方研究成果,可以發掘更多投資機會、拓展新的投資策略,提高資產管理績效。

 

——區分報告類型,分享行業趨勢盛宴,捕捉個股短線行情。數據顯示,在分析師報告發佈前後一個季度的跨度上,所推薦股票相對市場超額收益均持續為正,而相對行業的超額收益在發佈前和發佈後初期為正,而後持續衰減(圖5、6),這說明分析師對於行業板塊行情趨勢具有一定把握能力,其中,深度及調研報告對於提示行業板塊投資機會和刺激個股短期表現效果更加明顯,標的股在報告發佈後的短期漲速高於報告發佈前的短期漲速。

 

 

——區分預測動態變化,辨別相對強弱,明確多空歸類。梳理2005年1月到2012年10月間具有有效分析師預期數據的股票樣本(數量在172到865之間),分別按照盈利預期調整幅度和一個月後漲跌幅由高到低排序的秩相關係數(IC)均值為0.04,其中68%的月份為正,這說明,依據分析師盈利預測調整數據可以獲取超額收益(圖7)。

 

 

我們進一步對樣本股票做10個組,選取盈利調整幅度最大的組作為多頭組合,選取調整幅度最小的組作為空頭組合,並模擬測算多空組合淨值表現。結果顯示,多頭組合淨值表現顯著優於空頭組合,多空組合可以獲取較穩定的絕對收益,從2005年初初始淨值1穩步上升到2012年10月初的2.85(圖8)。因此,基於分析師盈利預測調整幅度可以區分股票相對強弱,更好地進行多空歸類。

 

 

——區分研究團隊,評估持續表現,實現穩健制導。優秀分析師團隊的薦股能力具有持續性,依據上一年的薦股績效評估優秀分析師團隊,跟蹤其上調評級或上調盈利預測的報告、給出買入評級的報告可以獲取超額收益。

 

我們按如下步驟構建模擬策略:(1)在一年結束後,針對每個行業計算每個研究團隊在這一年中發佈推薦報告後20個交易日相對於行業的平均超額收益並排序,取前5個研究團隊作為「優秀團隊」;(2)每個交易日,對每個行業檢索前20個交易日內該行業的優秀團隊發佈推薦報告的個股;(3)如果一個行業20個交易日內優秀團隊沒有發佈推薦報告,則複製滬深300在行業中的權重;如果有推薦的個股,則根據這些個股推薦報告篇數加權,總權重為滬深300內該行業的權重;(4)每日更新股票列表。

 

我們針對上調評級或盈利預測的報告以及發佈買入評級報告的歷史測算結果表明:這兩個策略表現均顯著優於滬深300指數,且由於買入評級報告的數量比上調評級或盈利預測的報告數量多,基於買入評級的策略表現更好。買入評級策略年化收益率為36.1%,平均持股數量為120只,平均持股天數為20天,日均換手率5.2%,最大回撤小於滬深300指數,適合於機構投資者參考(圖9)。

 

 

市場發展角度:

加快信息傳播,提升市場質量

 

從對市場質量影響的角度來看,賣方研究能夠促進信息傳播,提升市場效率。

 

分析2007-2011年年報預增超預期的公司在業績預告公佈前30天到公佈後60天的市場相對淨值表現(預告日之前的相對淨值為該日收盤時買入持有到業績預告日相對滬深300的淨值;預告日之後的相對淨值為預告日買入持有到該日收盤時相對滬深300的淨值),可以發現:低分析師覆蓋度的公司,在業績預告日之前的超額收益水平低於預增超預期公司總體,而在業績預告日之後的超額收益水平高於預增超預期公司總體(圖10),這說明較高的分析師覆蓋促進了信息傳播,市場價格更加及時地反映了基本面信息。

 

 

正如美國的高等法院和證監會(SEC)所評價的那樣:證券分析師能夠積極追蹤企業信息並形成報告,在投資者和企業之間扮演傳遞信息的角色。證券分析師對整個市場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他們搜尋和加工信息的活動顯著提高了市場的定價效率,從而增進了所有投資者的利益(Fernadez,2001)。

 

海外市場經驗:

賣方研究相對優於買方研究

 

從海外市場經驗來看,賣方研究遭受質疑,主要源於研究業務中涉及的利益衝突及其導致的研究偏好。引發利益衝突的因素大致有三類:首先,在不考慮投資潛力的情況下,賣方分析師傾向於推薦當前或潛在客戶持有的股票;第二,賣方分析師傾向於給出樂觀評級;第三,受行業生態制約,由於賣方分析師依靠與上市公司交流來獲取信息,導致他們可能不願給出負面評級的研究報告。相反,資產管理機構的買方分析師不會面臨此類利益衝突,這些公司不參與投行和經紀業務,且報告對外保密,因此,理論上,買方研究相比賣方研究可能更客觀、有效。

 

為了驗證上述理論推演的結論,Healy、Chapman、Shanthikumar and Yang在《Do Buy-Side Analysts Out-Perform the Sell-Side?》(賣方研究勝過買方研究嗎,2007)一文中將買方公司中僅依賴買方研究報告的投資組合經理的表現與賣方分析師的推薦股票表現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買方分析師給出的股票投資建議不如賣方分析師樂觀,然而,他們也會做出一些更加樂觀的中短期盈利預測,基於同一會計年度和同一預測跨度,他們的盈利預測會比賣方分析師的預測高出17%-27%。

 

而對分析師增值服務能力的檢驗顯示,買方分析師盈利預測的準確度和推薦股票的表現均不如賣方分析師。對於短期投資,買方分析師的絕對平均預測誤差偏離市場一致預期達27%,而賣方分析師僅為6%,且對所有時間跨度的盈利預測都存在著在預測樂觀度和準確性方面的明顯差距。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投資買方分析師推薦股票的回報,顯著低於投資賣方分析師給出買入評級的股票。

 

為了驗證結論的穩健性,Healy等人針對1997-2005年間平均每年抽取的31家投資公司和340家基金公司樣本進行了更大範圍和更持久的分析,得到的結論與前述結果一致,即使用買方研究的人獲得的投資表現不如賣方分析師給出的投資建議表現。這種結果或許是由於諸如賣方研究的行業競爭更加激烈、買方分析師考核不涉及同業比較、買方分析師由於更關心從投資研究向投資管理陞遷而用心不一等多種因素導致,但至少明確地說明了一點:賣方研究是有增值服務貢獻的,且買方研究並不優於賣方研究。

 

總括上述分析,賣方研究對於證券投資管理和市場建設有顯著價值和積極意義。從市場功能來講,賣方研究是架構於投資機構、上市公司之間的必要信息傳導中介,且只有賣方固化細分領域的分工方式使得對固定行業和公司的持續跟蹤研究得以實施;從當前上市公司覆蓋度來看,只有少數低估值的藍籌股被充分覆蓋,大部分公司尤其是風險偏高的中小公司沒有被有效覆蓋,這一任務仍然需要賣方主導;而從市場制度建設和市場規律的深度專題研究方面來看,賣方研究更是中流砥柱。這些理論層面推演的任務或功能,或許也從側面印證了賣方研究的價值和必要性。

 

作者任職於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67

賣方覺得不好意思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hwut.html
市面上,任何產品的效用並不因為其價格的漲跌而變化。所以,作為買家和消費者,我們理所當然儘量壓低價格。當然,賣家會儘量抬高價格。

這是大白話。不過,輪到中國的股市,這個邏輯就不靈了。中國股民總是儘量地抬高股價。便宜了,就不高興。買股票的人群和賣股票的人群都齊心協力,把股票往上抬。

昨天,我應邀到深圳的某PE基金公司做客。我問起他們所投資的幾家企業在過去幾年的上市(和退出)情況。老闆說,券商和股民們"瞎胡鬧",在IPO時,那麼高的估值,讓他都感到不好意思。

在中國,股民們為上市公司的估值做辯護的勁頭兒比大股東們(包括PE基金)還大。老實講,我看不明白。賣家說,每股7元就夠了。買方說,"不行!你別客氣。這麼好的資產,每股起碼13元 
...."

產品的價格取決於供求關係。增加產品的供應量,肯定會有利於消費者。但是,這個邏輯在中國股市不適用。股民堅決反對政府開放IPO的大門,和增加供應量。相反地,企業主(包括PE投資者們)並不反對。我覺得挺奇怪。這很像立陶宛的靈芝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18

賣方分析師是干什麼的 張永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179b50102edum.html

高善文

  

對於賣方分析師,譽之者贊為「金手指」,毀之者斥之為「算命先生」,評價殊途,勢如冰炭不能同爐,這大約都反映了觀察者的感受,其依據又多是股價的短期漲跌,這無疑是樸素和有道理的想法,但可能很片面。

 

 

其實分析師職業在中國古已有之,在民間最負盛名的非諸葛亮莫屬,只是當時人們以「謀士」、「軍師」等稱號冠之。

 

 

諸葛亮以而立之年,在野之身,即料定未來天下三分的大勢,為蜀漢政權的建立確定了發展戰略的思想基礎,其卓越的洞察力令人歎服。民間推崇諸葛亮,主要是因為其料事如神,這當然與演義小說的誇張渲染很有關係。

 

 

然而,以今天的眼光來看,諸葛亮如此睿智,為何不在青年時期自立山頭,割地稱雄,而要抱膝吟嘯、待價而沽?又為何在劉備死後困守西南,勉力維持,而不能師出祁山,收復舊都?

 

 

個人以為,在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上,諸葛亮是賣方分析師,劉備是買方投資者,買賣雙方的角色對人的性格和才能的要求完全不同。

 

 

成功的買方至少需要三個條件:一是準確地識別和判斷,並快速採取行動的能力,二是網絡和聚攏人才的能力,三是敢於接受巨大風險的心理承受能力。

 

 

劉備長阪坡上摔阿斗,對於收攏趙云的人心肯定有作用。但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其表演能力(假摔而不是真摔)、快速的行動能力(說摔就摔)、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萬一摔死了怎麼辦)都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至少諸葛亮未必能夠。

 

 

成功的賣方分析師也需要三方面能力:一是善言雄辯的表達能力,二是全面客觀的觀察能力,三是縝密細緻的推斷力。

 

 

諸葛亮出使東吳,舌戰群儒,證明了其雄辯的口才;判斷孫權可聯,劉璋可代,證明了其客觀的觀察能力;料定天下三分,而不是群雄並列,證明了其縝密的推斷能力。

 

 

但是如果劉備諸葛亮易地而處,扮演對方的角色,恐怕都會很失敗;至少諸葛亮會很受挫。

 

 

首先,諸葛亮缺乏冒險精神,注定獨擋一面時難成大事,比如其六出祁山,勞民傷財、均無功而返,毛主席也評價「諸葛一生唯謹慎」。

 

 

其次,諸葛亮籠絡人才的能力似乎不突出,晚年所用都是劉備舊部,這些人「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北伐時「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證明其識別和提拔人才方面欠賬很多。

 

再次,諸葛亮快速採取行動的能力可能也是存在疑問的。

 

 

數年來,一直有人好奇我為何不「私奔」募資,轉戰市場,而要寄身券商,碼字謀生。以年近不惑的我來看,主要是認為自己「好疑而寡斷」,不適合買方角色。好疑者,凡事不輕信,偶可見人所未見;寡斷者,臨機不決,瞻前顧後,難任方面。

 

 

所以,賣方分析師和買方投資者是非常不同的人,賣方分析師的角色是「分析局面、判斷趨勢、為人設謀」;買方投資者的角色是「察言納諫、採取行動、面對結果」。

 

 

從買方的角度看,高水平的分析師當然是能夠正確預言趨勢的人。然而以我們現在的知識和理解來看,人類的經濟社會系統十分複雜,未來無法準確預知,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換句話說,成功的預言多少都有一些運氣的成分,否則何來承擔風險之說。

 

 

絕大多數分析師都無法持續準確地預言趨勢,這是現實情況。然而,無論是割地稱雄的豪強,還是佔山為王的毛賊,殺伐決斷的時候,都要找一些分析師一起商量利弊,從來不諮詢謀士的帝王將相似乎沒有。即使以毛主席用兵之明,淮海之役的構思部署也多賴粟裕將軍面折廷爭。

 

 

既然分析師很難正確預言趨勢,他們的作用是什麼呢?個人理解,主要是拾遺補缺、完善買方的決策思路,幫助買方儘量周全地考慮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從而爭取最有利的情況,並在風險出現時有所應對。賣方並不對買方的結果承擔最終責任,項羽飲恨烏江,並不能抹殺項良仍然是一個出色的分析師。

 

 

所以,現實地來看,評判賣方分析師好壞的標準應該是:他是否具有獨立思考能力,是否能見人所未見,是否能給買方的決策帶來啟發、補充和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89

賣方分析師越不準,影響力越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032

當經濟和金融市場下滑時,股票分析師更賣力工作。此時,他們也對股市有著更大的影響——盡管他們的盈利預測並不準確。 來自新加坡管理學院的經濟學家Roger K Loh和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的Rene M Stulz對1983年到2011年的分析師報告進行了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在經濟衰退和市場危機期間,更大的不確定性和對職業生涯的憂慮讓分析師更難做出預期,且預期也更加不準。雖然如此,金融危機迫使投資者更依靠分析師報告來進行投資,這提高了分析報告的使用率和影響力。 這份報告由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發布,集中對賣方機構做了分析。報告研究了在危機時期,分析師改變買賣建議對股價有什麽影響。危機時期包括了1987年十月的股市崩盤以及2007年到2009年的次貸危機。 Loh和Stulz說:“盡管分析師的預測在經濟危機時準確性降低,但此時分析師會變得更積極,而且他們的分析預測和推薦變得更有影響力。結果就是,分析師在經濟危機時更有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5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