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揭密 台商、港資、科技富豪、傳產大亨四路人馬搶進 陽明山新 富豪傳奇

2010-9-6 TWM




陽明山,這個全台灣最有歷史的豪 宅聚落,在這裡,豪宅的歷任換手,都代表著台灣經濟社會的變遷,每個時期,陽明山上的新主人,無疑都是當代社會的精英富豪;過去幾年來,在市場沒有過度關 注下,悄悄吸引了包括台商、港資、科技新貴與傳產大亨等四路富豪,爭相入住,《今周刊》獨家揭露這批神祕新富豪的致富傳奇……。

撰文‧劉俞青 研究員.楊卓翰 攝影.攝影組七月中旬,台北市氣溫三十八.三度,柏油路的溫度熱到快將人蒸發。

一輛九人巴士蜿蜒仰德大道而上,沒多久左轉拐入一條小巷,這裡是陽明山上著名的﹁芝蘭新村﹂,包括新光吳家家族成員、東元集團黃茂雄等知名人士都住在這裡。

這裡有一戶開價一億多元的豪宅正要出售,九人小巴停在不遠處,車上下來幾位西裝筆挺、操大陸口音的省級高官,他們先在外頭比畫、隨即進入屋內參觀。

事實上,這幾年,陽明山上出現許多操大陸口音,拿出名片卻是港資、外商的人前來看屋,這樣的情形早就見怪不怪。

包括兩年多前,位在仰德大道二段一九一巷內,一戶陽明山上非常具指標性的豪宅,早期由一位國內重量級電影明星所有,就爆出一場﹁港商﹂與知名台商為了它搶破頭的驚人場面。

台商展現﹁喜歡,沒什麼買不起的﹂這間豪宅占地五百多坪,而且以無敵景觀在陽明山上聞名,吸引國內許多企業家都來看過。據了解,當時這位知名台商看過之後,非常滿意,對三億多元的價格也覺得﹁非常合理﹂,當場就豪氣地允諾買下,而且隔天立刻匯入定金,非常乾脆。

沒想到,這位身分特殊的港資手腳更快,一聽到對方已經匯入定金,二話不說立刻加碼,也在隔一天緊急把錢匯到,最後以些微之差買下這座著名豪宅,成交價三.八億元,如今房子已經差不多整修完畢,過一陣子就要入住。

據了解,這位和豪宅擦肩而過的台商聞訊後氣得跳腳,卻也莫可奈何。但在此之後,他在陽明山上﹁獵屋﹂的動作就沒停過,而且出手闊綽,頻頻展現﹁只要喜歡,沒什麼買不起﹂的深厚財力,近年來在中庸一路、仰德大道一段上都有他置產的蹤跡。

這位知名台商,就是去年底回台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的LED大廠真明麗老闆||樊邦弘與他的夫人翁翠端。

近兩年來,類似的場景不斷在陽明山上一次一次上演。

陽 明山,這座堪稱台灣最有歷史的豪宅聚落,在過去幾年颳起的豪宅風中,似乎有被信義計畫區、大直重劃區等迎頭趕上的趨勢。但事實上,陽明山得天獨厚的別墅型 豪宅,有天、有地,有寬廣的庭院,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幾乎絕無僅有;此外,由於位在保護區內,在限建的政策大傘保護下,幽然、清靜的大自然環境,像稀世 珍寶一樣被完整保存,加上距離市中心近,種種的特定條件,在許多財力雄厚的富豪眼中,格外珍貴。

因此,當外界焦點鎖定在新興起的豪宅區時,其實陽明山像是在黑暗中熠熠發光的寶石,從未失色,尤其因為未受外界過度注意,更受許多追求低調、隱密生活的富豪的青睞。

根 據︽今周刊︾地毯式的搜索,發現近幾年來,所有入住成為陽明山上的新主人們,幾乎全是目前台灣社會上各據一方的要角。根據專賣豪宅的住邦不動產估計,目前 陽明山上市價三億元以上的豪宅,不會超過一百戶,比仁愛帝寶的一六八戶還少,能夠住在這裡,少說都是身家數十億元或上百億元的富豪,這些豪宅主人們的身價 加總起來,至少有數千億元之譜。用金山、銀山來形容陽明山,絕不為過。

近兩年來呈現嚴重的賣方市場舉個例子,這兩年在市場上幾乎銷聲匿跡的 ﹁主機板之父﹂、也是前精英電腦董事長蔣東濬,自從前年退出精英之後,市場上見過他的人就不多,雖然傳言去年底入主浩鑫、映泰,但他自己從頭到尾沒有現身 過;不過,就在市場上幾乎完全斷了他的訊息的這段時間,他卻大舉在陽明山上買下至少五戶的豪宅,占地近千坪,堪稱陽明山上的超級大戶。

他擁有的這些豪宅,市價近八億元,而且全數集中在永公路上,目前正在山上大興土木,本刊獨家取得動土畫面,他在工地現場看板上直接標明﹁蔣東濬住宅﹂,和山下的低調,形成有趣的鮮明對比。

據透露,蔣東濬對陽明山情有獨鍾,他在陽明山上置產的動作還在持續進行。

根據陽明山上的仲介表示,陽明山上這兩年來呈現嚴重的賣方市場,也就是說,想買的人很多,但沒有人願意賣,許多低調的買主甚至展現﹁只要好貨我都要,價格好談﹂的闊氣,但就是苦於沒有人要釋出。

除 了蔣東濬之外,更早還有近來因為緋聞事件搶盡新聞版面的國巨董事長陳泰銘,他不只在陽明山上買豪宅,還大手筆買了占地千坪的私人馬場,他和他兩位美麗的雙 胞胎女兒常在這裡騎馬,但據了解陳泰銘還嫌不夠,頻頻託人﹁再找地!﹂他開出的條件要一萬坪以上、而且是平坦的土地,建成馬場才夠用。但這個條件在陽明山 上簡直是苛求,因此這個心願至今還未完成。

包括蔣東濬、陳泰銘這些所謂﹁第一代的科技新貴們﹂,在資本市場上賺飽荷包之餘,他們更追求山上反璞歸真的恬淡生活,因此把陽明山當成居住的最佳選擇。

但更多的是,如前述的台商真明麗,過去二十年,他們在中國市場奮力打拚,如今衣錦返鄉,有人鍾愛市區社區型豪宅,例如頂新集團魏應州家族,就一口氣在仁愛路帝寶買下九戶,實力驚人。

富豪們獨鍾無可取代的山中生活但其實有許多更低調的台商,獨愛陽明山上的好風景,除了真明麗樊邦弘買山上豪宅不手軟之外,剛剛才在A股的中小企業板掛牌的昆山金利董事長廖日興、兩岸航務大王華岡船務董事長洪清潭,以及皇冠金屬的林文雄等台商,都在陽明山上擁有豪宅。

他們的知名度也許沒有魏應州等人來得高,但共同特色是:低調,而且財力深不可測。

例如剛剛才正式進入資本市場的廖日興,他的公司昆山金利老早就是全球外觀件工業的第一把交椅,但他個人卻低調到連董事長都不願意掛名,事業全部交給專業經理人去打理。

他一個人躲在陽明山上過著神仙般的好日子,每天一大早起來種花生、種菜,非常自得其樂,純樸得就像是位陽明山上種山藥的老農夫。最近花生剛好有收成了,他才開著他心愛的法拉利跑車下山,把一顆顆吸飽了山上好水質的圓滾滾花生,分給親朋好友品嘗。

而林文雄也是山上的大戶之一,三年前買下保溫杯﹁膳魔師﹂品牌的他,和陳泰銘是鄰居,在仁民路上買了兩戶,還在自家門口掛起了﹁愚牛厝﹂的門牌,喜歡石頭的他,據說最大的心願就是在山上開一家石頭博物館,讓更多人能領略自然之美。

這些富豪們,在資本市場奮戰多年之後,如今更積極追求心靈的富足,他們捨棄山下的豪宅,選擇在陽明山上過著屬於自己天地的生活。

黎智英、周華健都落腳陽明山此外,陽明山上這幾年還出現一個新族群,則是濃濃廣東口音的香港人。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

這 位曾直言﹁我賭台灣大好﹂的香港人,一直以來從不掩飾他對台灣的喜愛。而他起先在陽明山上租屋多年,愛上山上的好空氣之後,就開始託人在山上找屋,一直到 前年底,才經由介紹買下在菁山路九十九巷底這間有網球場、游泳池的豪宅,許多壹傳媒的幹部主管,都曾應老闆邀請,到山上的房子烤肉,懂生活的黎智英甚至請 來專業烤山豬的外燴團隊,在偌大的院子裡和大家同樂。

此外,又例如之前著名影星王羽在仰德大道二段邊的豪宅,則是被香港商犇亞證券總裁陳智亮買下,據了解,這位香港證券業老闆在陽明山的置產,還不只一戶。

這 些港人的思惟和台灣人不太一樣,他們住慣香港,對香港知名的豪宅聚落太平山(俗稱半山)有著特殊的情感,尤其在親眼見到香港房地產在經歷CEPA(內地與 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之後的驚人漲幅,於是提前布局台灣,而類似半山地理環境的陽明山,自然成了港資眼中的不二選擇。

而這幾年努力在中國和全世界巡迴演唱的歌手周華建,也是香港人,同樣選擇落腳陽明山上,他和黎智英的情況類似,也是租屋多年之後才買下來。

當然還有許多台灣本地傳統行業大亨,看準時機、精準出手,如今都已經有驚人潛在獲利。

新光老臣吳家錄低價購進﹁天空之城﹂最有名的,當屬買下著名﹁白雲山莊﹂的新光集團老臣吳家錄。向來以投資房地產聞名市場的吳家錄,對於自己住家,當然也不會失誤。他這一出手,被許多在陽明山上經營多年的房屋仲介,豎起大拇指稱為陽明山上﹁最棒的交易﹂。

吳老在二○○八年金融海嘯的最低點買進,據了解,當時只花了不到五億元的價格,就買進白雲山莊共五千多坪的土地。

這還不是最厲害之處,最令人讚歎的是,如今他的住家就盤據在山頭上,站在仰德大道上望去,會看見一座就像是日本宮崎駿卡通﹁天空之城﹂裡,矗立在懸崖上方的堡壘,如詩如畫。

這座像童話故事一般的﹁城堡﹂,吳老當然不可能出售,但仲介表示,曾經有操著大陸口音的﹁港資公司﹂喊價超過十億元,結果當然還是沒有成交。

此 外,包括欣葉台菜董事長李秀英、斐儷珠寶董事長陳君毅等,都陸續在近幾年內入住陽明山。如果再加上原本在此居住已久的老鄰居們,包括欣陸控股董事長殷琪, 以及更久之前的老住戶,包括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華新麗華集團創辦人焦廷標家族成員、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等人,這座﹁金山﹂的藏金量之豐富,絕對不亞 於台北市信義計畫區,它才是台灣的豪宅聚落之最。

事實上,陽明山也曾經黯然失色過。大約八到十年前、也就是大約二○○○年到○二年間的網通泡沫時期,台灣房地產下跌谷底,陽明山也曾經一度乏人問津,甚至出現跳樓大拍賣,當時許多﹁名屋﹂都遭到法院一拍、二拍,甚至流拍,拍賣價格甚至出現每坪十幾、二十萬元的﹁平民價﹂。

陽明山也在此之後,進行了一次大洗牌,許多原本住在這裡的主人,因為企業發生財務危機,豪宅淪落到被法拍,例如復興航空的林嘉政、台鳳的黃宗宏、代理飛雅特汽車的三信商事,他們都因發生財務危機,豪宅被法拍,黯然離開陽明山。

豪 宅主人更替細數台灣經濟變遷史例如當時一棟也被拍賣的豪宅,就位在仰德大道二段上,占地超過二千坪,車子如果從大門駛入之後,沿著綠蔭車道迴旋上一個小山 頭,車程大約二到三分鐘才開得完,沿途景致優美,進入庭院後,有寬闊的草坪、游泳池,主人家還可以在花園中舉辦露天烤肉,小孩可以恣意地在庭院中奔跑玩 耍,四周花木扶疏,有如遺世般獨立,住在這裡擁有絕對的寧靜與舒適感,好像整座山都是你的一般,在台灣幾乎不可多得。

這樣的豪宅,當時拍賣 價格大約一.八億元,換算每坪價格幾乎不到十萬元,最後由一位投資界大亨得標。如今,不到十年時間,大師房屋專營陽明山豪宅的經理闕仁桀直言:﹁市價至少 六億元!﹂統計近十年來,陽明山這座全台最大豪宅聚落,曾經出現二次低點行情,一次是在二○○○年到○二年間,另一次則出現在○八年金融海嘯時,但後者當 時交易量不多,除了極少數精明者如吳家錄,選擇在此時出手之外,甚少交易。

但就在○八年之後,陽明山上的交易出現一陣頻繁換手,這些正代表著台灣經濟社會上的四大要角:台商、港資(許多背後隱含中資色彩)、科技富豪及傳產大亨,在市場靜聲中積極搶進。

如果細數每一個時期不同的豪宅地段,從七○年代的敦化南路、仁愛路,逐漸轉移到新興的信義計畫區、大直重劃區,其中只有陽明山歷久不衰,堪稱是全台北市最有歷史性的豪宅聚落。

陽明山上的主人們,永遠是當代的領銜人物,代表當代的繁華,豪宅歷任換手,更是台灣經濟社會變遷的縮影。

若 要體會這個富豪村之美,只要在清晨或傍晚時分,車行上仰德大道,不消五分鐘的車程,周邊的景色隨即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境界,與山下的喧囂儼然兩個不同世 界;在山上,白天可以看到淡水出海口、晚上則是美麗繁華的台北市夜景,只要搖下車窗,吸一口清新的山上空氣,吹進一車涼風,你就能領略其中之美。

陽 明山,它安靜優美地屹立在那裡,但隨著時間的更替,不同的年代,來了一批批不同的豪宅主人們,主人的更迭其實正是人生起落的最佳寫照,以前這裡是傳產老闆 的大本營,物換星移,這時候的陽明山,又有新的四路富豪進駐,這座充滿財富的寶山,永遠都縈繞著每位主人們精采的人生,也訴說著這個時代的傳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82

插旗大陸房市 台商瘋開「台灣城」

2010-12-13  TCW




四天,二十六萬參觀人次,逾人民幣五十二億元(約合新台幣二百三十億元)交易金額,這是去年九月南京台灣名品展締造的數字。挾著大陸瘋台灣的消費實力,今年來,不只台灣名品展,連「台灣城」都要在中國遍地開花。

繼今年九月,由南京市政府與華新麗華共同打造的南京台灣名品城正式開幕,位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南側,由北京市崇文區政府出資、皇冠集團協助規畫管理與招商, 台灣文化商務區(又稱台灣映像)預計在十二月二十四日開街;至於由中國保利集團出資,台灣櫻花集團旗下的櫻花之屋地產諮詢負責招商總策畫的台北商貿中心, 近期在上海嘉定新城開工。

不只南京、北京與上海,包括湖南、天津、重慶及杭州等地,也都有台商對各種結合台灣品牌的商貿城專案躍躍欲試。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曾向媒體透露,未來三年,預估全中國光台灣名品城就至少會有十五座。

中國政府撐腰 有「台」狂賣,還能收稅

就像各檔中概股股價隨中國內需題材走高,台灣城的光環吸引各路人馬搶進,包括賣電線電纜、行李箱,甚至熱水器的台商都相繼卡位,究竟這背後有何名堂? 在台商眼中,台灣城的商機首先在「C+C=M(通路+現金=金錢)」。只要亮出MIT(台灣製造)名義,就有「聚市」效應,「只要有『台』字頭在大陸都很 吃香,」北京台商協會會長林清發指出,現階段中國很認同台灣品牌,過去是私人企業單打獨鬥,目前除了用集體開發打團體戰,加上當地政府出資硬體建設撐腰, 成功機會很高,主事者還能藉此經營政府關係。

皇冠集團董事長江永雄也認為,兩岸氣氛好,且中國好奇台灣,至少還有三年空間操作,全部做台灣概念的商貿城仍大有可為。

他舉例,台灣小吃十月一日在北京前門大街試賣,儘管沒宣傳且位置相對差,來自新竹的海瑞貢丸一碗人民幣十元,一天就賣出兩千碗;阿宗麵線當日也有人民幣二萬二千元入帳,賣相不惡。

「無利可圖不可能去做,」一位台商觀察,台灣城對台商與當地政府都有利。台商招商一方面可當二房東讓執行利益入袋,當地政府則可增加稅收,雙方面子、裡子兼具。

台商搶卡位 打響品牌,爭市場主導權

除了招商利益,台商還著眼品牌進駐與知名度等無形價值,希望爭取複製台灣城到全中國的主導權,以及潛在的土地開發利益。

「大陸市場崛起,這是中小企業切入大陸市場的品牌卡位戰,」櫻花之屋房地產諮詢公司總經理吳有華直言。江永雄也看好未來北京台灣文化商務區一旦打響知名 度,不只經營面更廣,來自政府的支持也更多,就有望延伸到全中國,「開一家或許沒什麼,十家、一百家,感覺就不一樣。」

至於潛在的土地開發利益,吳有華分析,台灣私有土地買賣相對單純,中國土地所有權則歸各級政府,多要透過專案標方式才能取得土地某年限內的租約。也因此,挾著台灣名號有助區隔,並提高獲中國政府青睞機會。

此外,中國開發商多以社區建案為主,較不熟悉大型商業地產開發案,也讓擅長整合服務的台商有介入空間。

房產利益可觀 挾商業開發,易取得土地

吳有華分析,看好香港瑞安集團打造出上海新天地口碑,櫻花之屋當初結合台灣品牌概念,提出台北商貿中心企畫,就讓保利高層動心,願意斥資人民幣五十億元打 造保利劇院、會展中心、五星級酒店、文創會館與台北時尚風情街等綜合商業中心,「有品牌後行銷全大陸,其他地方一級政府也願意(提供)一千五百畝規模的土 地開發案。」

一位知情人士觀察,保利截至今年第三季,總資產破人民幣兩千億元,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房地產集團,且高層是鄧小平女婿,政商關係密切,動見觀瞻,這次保利集團旗下保利置業(香港)出手推動台灣城相關專案,代表風向球鼓勵系列規畫,商機不小。

「做生意賺錢慢,房地產增值比做生意快,」筆電大廠藍天集團旗下的百腦匯總裁特助吳佳容指出,藍天透過自地自建,商場、房產兩頭賺挹注不少獲利。 吳佳容分析,過去如「台灣夜市」等中國各地小打小鬧的台灣街,失敗收場居多,但這波有政府支持,甚至還擴大到台灣主題的造鎮規格,如取得土地使用免自有資 金,又能在附近置產,數年後,房產獲利就很可觀。

一位勤跑兩岸的諮詢公司總策畫高層說得更直接,「接觸台商金主,財團都看好房地產,而非商場生意。」

大陸瘋台灣,台商台灣城品牌卡位戰也跟著開打。相較房產增值空間,招商等商場利益只是蠅頭小利,土地開發才是潛在的大肥肉,因此政商關係經營,並搶先連結台灣概念複製到全中國的主導權,以及後頭的房產生意,是各方人馬真正角力的關鍵所在。

【延伸閱讀】台灣城在中國接力推出——近期開發計畫

名稱:台灣名品城南京地點:南京(以開幕)斥資: 20億面積: 2.27萬坪開發單位:南京市政府、華新麗華等

名稱: 台灣文化商務區(台灣映像)地點:北京(2010年12月24日開街)斥資: 200億面積:1.2萬坪開發單位: 北京市崇文區政府、皇冠集團等

名稱:台北商貿中心地點:上海(2012、2013年底陸續完工)斥資:250億面積:9萬坪開發單位:保利置業、櫻花之屋地產諮詢等

註:斥資金額單位為新台幣資料來源:各媒體、華新麗華、櫻花之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55

中國拚造城 台商成了對岸資產股

2010-12-20  TCM




未來十年內,中國將讓三億人變成城市人,成為全球最大的城市化國家,也興起了地球上最大的造城運動。

但這股造城運動不止是讓農村變城市、讓舊城市變成新城市、讓中國處處是工地,也造出大問題來,城區動輒擴大十倍甚至百倍,連沙漠中都能造出空城,也造出貪官與汙吏,連台灣的上市公司都被影響到,變成了土地暴發戶。

荒謬一: 窮縣硬舉債,造出爛尾樓

花大錢蓋新城,全球最知名的案例就是中東的杜拜,但在中國到處都是杜拜傳奇。 一樣是荒漠地區,窮縣竟然舉債蓋新城,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清水河縣,這是一個年收入只有人民幣三千多萬元的縣市,在中國被定義為貧困縣市,但這個城市卻像中東的杜拜一樣創造了沙漠中的奇蹟。

因為這個城市竟然斥資人民幣六十多億元(約合新台幣三百億元)建新城,而且整整花十年的時間造新城,但結果就是留下豪華的政府大樓與一堆爛尾樓(中途停擺無人接手的樓房)。

為何清水河縣造新城的運動會停擺,答案跟杜拜泡沫是一樣的,因為清水河縣的收入根本無法支撐建設費用,因此工程無法持續下去,現在更慘的是,清水河縣光是每年的利息多達人民幣上億元,要不吃不喝四年才能還清利息。

荒謬二: 高房價鬼城,沒人要去住

沙漠的奇蹟不止一個,中國還有一個富有的地方蓋出空空蕩蕩的鬼城。中國有一個內陸城市被喻為有潛力超越香港成為全中國人均收入最高的地方,它是三面被黃河環繞,蒙古帝國創始人成吉思汗的長眠之地,內蒙的鄂爾多斯市,翻成漢語是眾多的宮殿的地方。

現在這個城市靠揚眉吐氣(羊毛、煤炭、稀土、天然氣的諧音)發財,於是它也蓋起新城,在一片荒漠中建起一座新城名叫康巴什。這裡原本住一千四百人,用了六年造新城,變成方圓近三十二平方公里的現代化城區,初期容納三十萬人,未來則高達百萬人。

但美國《時代》雜誌為它拍了一個攝影專欄,稱它是一個現代化的城市廢墟,因為這個新城完工後,經常街上空無一人,被稱中國的鬼城。

一個嶄新的城市為何沒人住,原因就是這裡本來人口稀少,接著是中國每蓋一個新城區,就是等於房價要上漲,現在鄂爾多斯康巴什地區房價每平方米人民幣七千元,比金融海嘯前翻了一倍,也比舊城區漲得還要多,因此也就沒人要去新城住。

但 沒人要去住,中國式的造城運動還有一個高招,那就是把所有的政府機構、公共建設、學校等等搬到新區,甚至用補貼的方式要公務員去買新城區的房子,市價每平 方米人民幣七千元,公務員在新區買房子,就只要三千元左右。這樣好不容易,鄂爾多斯三十萬人的新城市,現在號稱有住民三萬人。

只是,明知可能造出鬼城,中國還到處在造新城,除了促進城市化進展之外,地方政府有什麼利可圖?

再往江南的杭州看,當杜拜泡沫尚未浮現,杭州前市委書記王國平喊出杭州要成為中國的杜拜,他推出了堪稱中國最大的造新城運動。

一口氣要沿著錢塘江打造十座新城,總面積達四百四十一平方公里,相當於造出一個半的台北市來,預計居住人口將超過四百萬人,等於要讓人口六百多萬的杭州,突然增加出六○%的人來。

可怕的是,新城的地價高得嚇人,聯發紡織杭州總經理李淑雅指著錢塘江的新房子說,金融海嘯時每平米人民幣六千多,現在竟然是二萬八千元,漲了三倍半。但地鐵等設施還在興建,未來還可能上漲。

與台商何干? 徵地補償費,獲利破億元

龐大的投入經費與驚人上漲幅度,代表中間可能產生的弊端,於是還沒等到新城完成,王國平就下台了,中國官方的中評社發文批評王國平主政十年、爭議十年,甚至是充當房地產業者的代言人,當地杭州居民更直指他是貪官。

只是,中國造新城運動再大跟台灣怎麼會有關係?其實大大有關。走在杭州的新城區,嶄新的商業大樓與住宅區中居然有紡織廠,竟然就是台灣新纖的杭州廠。

新纖代理發言人鍾永鴻說,十多年前,新纖在杭州投資買下了這三百多畝的土地,當時四周都是荒野,新纖還是第一家進駐這個工業區的業者,因此落腳在大馬路旁的第一排。但今天的新纖被新城包圍了,地方政府出面要新纖搬家。

先來後到有個順序,地方政府自然不敢強徵台商的土地,所以現在新纖等著大陸官方替它找工業區的土地,然後用市價賣回給地方政府,一來一往之間有人民幣數億到十億元的收益,台商竟然成為大陸造新城運動的資產概念股。

這樣的公司其實很多,在昆山就有冠軍磁磚跟金洲兩家上市公司,土地被地方政府收回,帶來豐厚的土地處分利益,都能貢獻近一個股本的獲利。所以中國造城運動,雖然造出了鬼城與貪官,但也讓一個接一個的台商突然間成為土地暴發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7

重慶搞科技 台商搶進兩頭賺

2011-2-14  TCW




穿過大學城隧道,重慶市山城疊繞的印象一掃而光,取代的是一整片平坦的、瞭望無邊際的景象。過了隧道,開車的司機說著:左邊是富士康……,右邊是惠普(HP),再走一段就經過廣達的廠區;還有十五所大學組成的大學城,專為了重慶市西永微電子園區未來人才需求提供養分。

今年一月在中國出刊的《瞭望》新聞週刊,花了超過七千字的篇幅,報導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資深記者陶平(Seymour Topping)去年十二月中旬拜訪重慶市,同時會見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談話,表達對重慶高新技術園區的濃厚興趣;陶平甚至說,「我女兒現在擔任微軟全 球財務總裁,我回去要讓她來重慶幫助建設兩江新區。」而西永更是兩江新區中核心中的核心。

《瞭望》新聞週刊向來以解讀和宣導中國共產黨政策為角色定位,如此大篇幅的介紹重慶,等於一夕間把重慶的亮點讓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都看到了。

事實上,在這篇報導還沒出來前,就有不少感受到「春江水暖」的投資案、資金陸續到位;除了台灣主要的筆電廠商,未來更會帶動下游零組件廠商,估計有四萬以上的人會進駐西永微電子園區。

當地台商都在傳頌一件事,二○○七年薄熙來就任重慶市委書記,重慶的成績單一下子擁有全世界的知名度,因為全世界前兩大筆電廠惠普、宏?硈ㄗ茪F。

商機一 打造台商生活圈

華威創投董事長張景溢一月十五日在重慶擔任「聚焦十二五重慶企業發展論壇」演講貴賓,在演講結束後接受訪問時指出,竹科花了二十年建立產業鏈,蘇州、昆山 也花了十年,重慶這次這麼快,惠普、宏?痋B廣達、英業達、富士康前後在兩年內就定位,讓他印象深刻;由於產業位移的學習曲線不斷在縮短,這次在西永建立 亞洲最大的筆電園區,以他做創投的眼光,「不一定要最先進,從○到五十的機會反而是最大的。」而這個爆發力才是值得台商掌握的。

也因為學習速度快,在這些筆電廠還在整地的階段,未來台商生活圈的配套措施也開始動起來了。旭陽國際地產風險投資公司,去年十二月十六日才拿下一塊五百六 十三畝的地,就在十五所大學城的環繞下,該公司執行董事林志亮表示,重慶市政府在發展西永微電子園區的想法是要有居住環境、人文特色,而不是冷冰冰的科技 城。

商機二 跨足房地產、蓋幼稚園等

重慶市政府最後找上了旭陽,也等於是把最後僅剩稀有的一塊地委託給旭陽,規畫做為未來台商派駐筆電城居住、生活、休閒的地方。台商在科技、內需兩端如何找 到極佳的戰略地位,在林志亮的想法裡,一個三千二百萬人的城市,機會是多元的,做科技的也可以跨足房地產,最近剛有朋友從上海來重慶投資幼稚園,這都是典 型的多元發展。

重慶市對外貿易經濟委員會電子信息商務處處長李海明表示,依照西永微電子園區規畫,除了筆電產業,未來他們還在爭取的像是半導體、液晶電視、服務外包等, 他一月十五日從印度回來,此行是和印度塔塔集團(Tata Group)等重量級的企業洽談來重慶投資的事;之前,戴爾(Dell)電腦在重慶的投資案就是在他手上簽下的。為了讓科技廠商願意來西永,重慶市政府可 以說是賣力演出。「西永保稅區(編按:中國國務院批准,享有特殊優惠的經濟區域)在歷史上是沒有過的事,半年就拿下來,這是不可思議的!」李海明說。

不可思議的還包括當地地產服務業的發展。位在西永大學城核心的「融城華府」一戶雙層的別墅個案,價格每平米(編按:三.三平米為一坪)人民幣七千至一萬四 千元,居然二○○九年十二月十九日第一次開盤,一個半小時內銷售一百五十八套,不到一年,五百二十套(戶)全部賣完。

由於資訊落差,很多沒有去過重慶的人,其實不知道重慶的風風火火。林志亮有一位過去曾經是國揚實業創辦人侯西峰特助的朋友來重慶看他,林志亮想請他指點一 下,帶著他去重慶主城區參觀旭陽新的個案「朗晴廣場」開盤,當時因為想買的人擠得水洩不通,最後包下學校操場來排號碼,結果一千八百多個人,來搶三百二十 套房子。

林志亮帶著這個朋友到「朗晴廣場」的八樓看開盤的情形,他的朋友笑說,我是想來教你如何用釣竿、釣線來釣魚,結果在重慶,用棒子打就可以打到魚了;如果比漁獲量,比台北勝太多了。可以想見火紅的程度。

就在「朗晴廣場」所在位置的觀音橋步行街,八○後的小女生在二○一○年看到了重慶不一樣的變化,「H&M來了……,Gucci也來了。」Gucci就成為步行街新的風景。

罕見的科技和內需兩條路線同時發展正在重慶發生,就像薄熙來到重慶,興起全市種銀杏樹運動,但又融合重慶市樹黃桷樹;黃桷樹具有頑強生命力,而銀杏除了黃 葉美景可為山城重慶帶來新氣象,在薄熙來的口中,「銀杏樹能活一、兩千年,長得又高又直,」也意味他正在建立可長可久的西部第一大城繁榮經濟前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86

台商賣石頭 變大陸國家旅遊景點

2011-4-11 TCM




四月中旬,位於中國廣東省的「石 頭記礦物園」將舉行「國家4A級旅遊景區」授牌儀式。這是中國旅遊景區中,僅次於5A級的評等。 目前在中國取得4A級以上的台資旅遊區多為財團背景,例如元大集團的桂林樂滿地度假世界、威京集團的揚州京華城休閒旅遊區、天福集團的天福茶博物院等。

在這當中,竟有一家以賣石頭起家、資本額僅人民幣一億元的公司也名列其中,它究竟怎麼做到的?

登陸,賺外銷財!便宜人工挖到第一桶金

「我們只是順著中國消費趨勢,不斷轉型,」廣州石頭記的創辦人兼董事長蘇木卿回顧,石頭記進入大陸以來,歷經三次轉型,從外銷為主的加工製造,轉到中國內銷市場,然後建通路、打品牌,而最新一次的企業轉型,則是踏入服務業範疇,經營主題式的觀光旅遊景區。

石頭記來自台灣,早年是從事寶玉石加工的手作坊,一九九○年隨著第一波台商登陸,在東莞從事加工出口貿易,當時工人一個月工資只要人民幣五十元,蘇木卿利用低工資,很快賺到第一桶金。

隨著事業規模擴大,競爭日趨激烈,中國本地企業加入戰局,「就算技術領先,也只有三年的空間,而且他們的成本更低,」眼看競爭優勢不斷流失,蘇木卿思考著轉型,「不改變就是等死!」這時,他發現中國消費力開始崛起。

轉型,賺品牌財!抓住消費崛起做高檔珠寶

「國際知名的珠寶飾品品牌,那是極少數的富人才消費得起的,剩下的,就是不知名小工廠做的地攤貨,」計畫把石頭記的中國經驗寫成教案的文化大學企管系教授 洪明洲指出,蘇木卿就是在此市場空隙中,找到機會。「只要發展品牌,就可以賣上好幾倍的價錢,品牌發展得好,加盟商更搶著要來幫你賣,」蘇木卿決定要「不 擇手段搏出名。」

他開始砸大錢做廣告。自從九七年轉內銷、建立「石頭記」品牌後,蘇木卿每年至少花費營業額一成以上的資金,投入廣告行銷。○四年他甚至砸下人民幣一千五百萬元,參與央視黃金時段廣告競標;這是第一個珠寶飾品廠商,也是第一個台商參與央視廣告競標,並且得標的先例。

「大家都有牌子,你的牌子就要比別人響、比別人亮,」光有品牌還不夠,他的目標要成為「中國馳名商標」,此由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所認定頒布,除了必 須在中國具高知名度,宣傳媒體的種類及廣告投放量,商標所屬產品近三年的產量、銷售量、銷售收入、銷售區域也都納入審查內容。

「中國馳名商標」取得不易,須經該行業、地方、省級,最後到國家等層層關卡審核才能取得。目前台灣企業在大陸的商標申請案超過十三萬件,其中有八萬件獲得核准,但獲得中國馳名商標者僅十多件。

雖然取得困難,但卻是在大陸打品牌的一大利器,包括宏?痋]Acer)、明基(BenQ)、捷安特(Giant)、正新輪胎、旺旺、天福茶葉、永和豆漿, 都因獲得該商標認證,增添知名度與品牌形象。石頭記在○七年成為「中國馳名商標」,是珠寶飾品項目中,台商唯一取得認證的品牌。

過去十幾年來,石頭記靠著品牌名聲與加盟經營,從九七年營業額一千多萬,每年成長三○%以上,○七年營業額達三億元,在全中國有超過一千家通路,成長快速。

但在亮麗成績背後,蘇木卿發現珠寶飾品的市場供需正在逆轉,從供不應求逐漸變成供過於求,「雖然大家都說中國內需消費力增加,可是需求增加,供給面增加更多,因為全世界都瞄準中國市場。」他說。

他也發現,過去大家有錢會去做「奢侈品消費」,現在有更多錢,反而拿去買車、買房,甚至負債,因而降低奢侈品消費。受上述原因影響,蘇木卿坦承,從○五、○六年開始,石頭記業績幾乎原地踏步,店數成長也開始趨緩。

跨界,賺文創財!幫產品說故事提高認同

於是,蘇木卿思考第三度轉型。○六年他赴奧地利參觀施華洛世奇(Swarovski)總部,觀察到該品牌透過水晶說故事,啟發他打造「石頭記礦物園」的想 法。他認為,品牌再深一層的意義是文化,他要把這些石頭背後的故事和其所代表的文化意義傳播出去,提高消費者認同,並增加品牌厚度。

他蒐羅了兩千多種奇石、化石、寶石,打造觀光園區,除了介紹背景故事,並開放工廠,讓遊客看到每一塊玉石的產製過程。礦物園○九年完工並對外試營運,去年的商品收入達營業收入五分之四,門票僅占五分之一,顯示觀光已帶動消費。

未來,蘇木卿計畫將該園區擴建為「珠寶城」,並做劇場演出,將中國古代詩詞有關寶石、玉石的故事,融入其中。

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董事長陳明璋分析,很多台商現在才轉做內銷,都有點太慢了,蘇木卿抓準消費趨勢,當大家還把中國當成世界工廠時,他早一步轉入中國市 場,當大家都在做品牌時,他又再跨入觀光領域,賺文創財,「轉型的方向對,動得也快,」陳明璋為石頭記三度轉型做了註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09

新光銀行第一季獲利就達去年全年五成 賴進淵 讓台商老闆抱著存款跟他跑

2011-5-23  TWM




新光銀行香港分行開幕儀式上冠蓋雲集,小小分行擠進上百名台商,只為一人而來。加入新光銀第一年,他就交出亮眼的成績單,也讓數千名台商心甘情願跟隨。他是新光銀總經理賴進淵。

撰文‧林筱庭

有誰能讓各方企業大老包括頂新集團董事長魏應交伉儷、味丹集團董事長楊頭雄、徐福記集團執行長徐沆專程飛一趟香港,只為捧他的場?五月六日新光銀行香港分行的開幕儀式上,賴進淵做到了。

賴進淵何許人也?兩年前,金融圈認識他的人還不多,但在台商界,他的名號,卻讓許多大老闆心悅誠服地只與他所屬的銀行往來。

二○○九年六月,賴進淵從任職三十五年的老東家兆豐銀閃電退休,甚至驚動央行總裁彭淮南請他喝了三次咖啡,只為關切賴進淵的下一步動向。兩個月後,賴進淵 確定落腳新光銀擔任總經理,他除了推動企業金融小組,將原先偏重消費金融的新光銀,調整企金與消金比例接近一比一,並且大幅改善資產品質,提升獲利穩定 度。隔年就交出銀行獲利大幅成長二.五倍的成績單,一○年獲利更高達二十億元,足足是○八年的八.八倍。

賴進淵老友曾私下透露一個祕密,外界流傳賴進淵的手機裡存有上千名台商電話,這套神祕電話簿,就是賴進淵四十年銀行生涯最寶貴的資產。但求證賴進淵,他只笑笑不置可否。

分享人脈 帶部屬衝第一線他說:「很多朋友願意幫我,我真的很感謝。」例如香港分行開幕前幾天,台企聯會長郭山輝打電話給賴進淵,說當天有重要的事沒辦法出席,「我 馬上跟他說,沒關係,做生意比較要緊,但他立刻阿沙力地說,我請五位副會長代表出席。果然,當天五位副會長分別從四面八方,專程趕來香港。」又例如五月上 旬,他邀請十幾對重量級客戶在台北的「加賀屋」洗溫泉、話家常,席間無人談及與銀行相關的業務,但結束後沒多久,就有朋友把往來銀行轉到新光銀來,但賴進 淵說,朋友長年的情誼,無價。

新光銀企金業務比重因賴進淵帶進的台商業績而大幅調升,賴進淵不諱言,有許多客戶的確是衝著他而來,但真正能讓業務持續往來的關鍵,還是整個團隊的努力。

「我只對團隊說一句話,爭取不到的客戶來找我,我們一起去爭取。」跟隨賴進淵近十七年的新光銀香港分行協理蕭長庚透露:「賴總從不吝惜將自己的客戶轉介給 我們認識,他不是那種只下命令就將工作丟給你的長官,他會帶我們衝第一線。」賴進淵治軍嚴格,在他底下工作壓力大,對部屬要求也高,從任職第一天起即要求 分行經理每日不管多忙,一定要拜訪四位客戶並填寫工作日誌回報,只要有任何困難,立刻檢討解決。香港分行開立前,就曾有部屬因壓力過大,籌備期短短四個月 內即得了胃潰瘍與脂肪肝。

學歷不高 靠拚勁闖出一片天「我一路走來是很辛苦的,小學六年級我生了一場大病,沒去考初中反而進了一家私立職業學校,後來好不容易才拚到台中商專(現為台中技術學院)。」如今賴進淵已能笑談自己辛苦的奮鬥歷程。

學歷不高,在如今個個頂著國外名校學歷的金融圈裡,顯得與眾不同,但也刺激賴進淵更努力向上,採訪中賴進淵回憶起過往,有感而發哼起歌手翁立友的〈堅持 〉,記性極佳的他一字不漏:「有人出世著好命,阮是用命底打拚,……,運命不是天注定,只要用心來打拚,一定唱出阮的名。」賴進淵說,他到新光銀的目標除 了組織重整、強化前端行銷及後端管理,再來就是要建立海外據點。為拓展海外業務,新光銀與目前中國唯一的台資銀行──華一銀行簽下MOU(備忘錄),當時 很多人驚訝,華一銀行怎會看上規模不算大的新光銀?原來,華一銀行行長謝泓源是賴進淵在中國商銀二十多年的老同事,看準華一在中國境內獨一無二的背景與競 爭力,這紙MOU,賴進淵說什麼都得簽下來。

「我們走的是『實打實』路線,與其他銀行跟中國銀行簽的完全不一樣。」賴進淵分析,華一銀行雖在中國屬外商銀行,但華一卻沒有國外分行,簽訂MOU後,新光銀將全力提供華一銀在境外沒辦法服務的部分;反過來,華一銀即等於新光銀在中國的服務據點,彼此具有互補效益。

未來新光銀將推行兩岸快速匯款服務,客戶在台灣匯款,兩個小時後就可以在中國華一銀行提款。相較於目前一般外商銀行必須隔天到帳,大大提高台商資金調度的靈活性。

下一階段,賴進淵看好香港四千億元人民幣市場,將著重人民幣存款與債券業務,並配合新光金控在蘇州將成立的租賃公司,結合共同行銷,深耕中國台商異業結盟。

至今維持每日四、五點起床,拚到晚上八、九點才離開辦公室的習慣,周末還不忘把資料帶回研讀,這位困苦出身的銀行總經理,或許將成為另一頁金融圈傳奇。

賴進淵

現職:新光銀行總經理

經歷:兆豐銀行副總經理兼亞太市場總經理

中國商銀總處副總經理

兼台中分行經理

學歷:東海大學經濟學系、台中商專(現為台中技術學院)會統科新光銀近年獲利能力大躍進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第一季

淨資產

(億元) 206.00 222.60 245.10 253.1 該期純益(億元) 2.27 5.60 20.00 10.1 每股稅後盈餘(元) 0.12 0.29 1.02 0.52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16

北京蓋摩天大樓 台商遭內定出局

2011-7-11  TCW




六月二十八日,自由行陸客來了,他們大吃台灣水果、鳳梨酥,大買台灣茶、台灣玉石與珠寶,為台灣帶來內需商機,也為兩岸交流寫下新契機,中國大陸與台灣關係越來越密切了。

但同一時間,在北京,創台商投資規模與金額最大的北京CBD(北京商務中心區)台商摩天大樓投資案,卻傳出被內定出局。

股東陣容最堅強大成韓家、國泰蔡家在列

原來,最近北京市正式公告,本月將拍賣北京CBD九塊共計一百零九萬平方米(相當於三十三萬坪)的土地,被稱為北京最後核心商業區土地的釋出。

去年底台商就組成團隊,打算在這九塊中的Z12蓋一棟七十層樓高的摩天大樓,然而拍賣尚未正式進行,台商卻已經宣告出局了;負責該案籌備的全國台企聯(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總會長秘書邱敏哲證實,台企聯無法在這一次的土地釋出中取得摩天大樓用地。

再進一步說,就是CBD土地釋出拍賣前已經先內定買主,Z12已經名花有主,台商想在有「中國曼哈頓」之稱的北京CBD蓋摩天大樓成為泡影。

這是台商在大陸的一次大挫敗,因為這棟摩天大樓不僅是台商在中國投資金額最大的一棟大樓,更是投資陣容最堅強的一個投資案,囊括了全球家具霸王台企聯總會長郭山輝、雞肉大王大成集團韓家,甚至連台灣女首富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前首富國泰蔡家,也都是股東陣容之一。

兩岸台商組成的團隊不僅拿不到土地,還被內定出局。過去,台商在中國投資享有各種投資優惠,如今不僅沒有優惠,連想參與投資,還輸給私下運作的大陸財團,這個超大投資案的挫敗,代表著今天台商在中國不再吃香。邱敏哲感嘆的說:「我們有上級,人家也有上級!」

意思是,台商比關係比不過別人,不再是一九九○年代台商到大陸各地是紅地毯歡迎、警車開道,只要願意投資,要什麼有什麼的時代了。

集資金額最龐大總投資金額達港幣百億元

去年年底,在郭山輝主導之下,提出了集資港幣五十億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八十四億元),準備在北京蓋一棟七十層樓高的摩天大樓的計畫,預計台商出資一半、借貸一半,總投資金額港幣一百億元。

郭山輝還帶著台企聯幹部一起拜訪了主導CBD開發的北京市朝陽區政府,正式提出了在CBD蓋台商大樓的想法。

這棟摩天大樓港幣五十億元的資本,竟然才發行五百股,等於一股就要港幣一千萬元,而且也不是台商想認股就能認股,擔任台企聯的理事只能認一股,常務理事兩股,副會長四股,常務副會長六股。

所以這個投資案,還被台商圈稱為大台商的投資案,能認股的都是在中國大陸有影響力而且財力雄厚的台商,隨時能夠拿出大筆現金;因為,招股書還寫明了,一旦沒法取得五○%的貸款,股東還必須增資補足不夠的經費。

這雖然不是台商第一次在中國蓋摩天大樓,例如郭山輝在擔任東莞台商會長時,就在東莞蓋了東莞第一高樓的台商大樓,高六十八層;但這棟台商摩天大樓要蓋的地方很不一樣,它不僅是位於北京市,而是位於有中國曼哈頓之稱的北京CBD。

早在一九九三年,中國國務院就批准北京市政府將北京建國門至朝陽門一帶,包含第一使館區與第二使館區做為北京的商務中心。鼓勵中國企業、國際企業與金融機構在這裡建立總部,成為全中國最繁華與最具商業影響力的地區之一。

進軍最精華地帶中外競逐,台商宣告挫敗

站在北京CBD放眼望去,是一座座摩天大樓櫛比鱗次,這裡頭有世界級企業如三星、惠普、摩托羅拉,國際金融企業與單位如那斯達克、紐約與東京證交所,以及 渣打、滙豐、德意志銀行等都在這裡設立大中華區總部,造型特殊的央視大樓就是位於北京CBD的東邊。

台商選的Z12是CBD的核心地帶,一旦完成,在北京的天際線上,將會出現一棟代表著台灣的建築物,而且高度遠高於央視大樓的二百三十四公尺,屆時台商的影響力可望達到頂點。

然而,想進駐中國曼哈頓的不只是台商,中國大型的地產集團有遠洋地產、中信集團、萬通地產等十幾家,中國大型企業如中國移動、海南航空,連阿里巴巴、北大方正都來了,外資企業有韓國三星、德國寶馬,港商有周大福、亞視、和記黃埔。

所以,能夠在北京CBD蓋一棟大樓象徵企業與商人在中國的實力與財力,於是背後展開了大財團與海內外商人的大角逐,動員了各種的政商關係與國家政策。

雖然,台企聯的台商大樓不是以土地開發獲益為目的,其中部分還要永久捐贈台企聯的永久會館(辦公室),且整棟大樓產權並不屬於特定財團或商人,是台商股東共同擁有。但競逐講的是利益與實力,甚至是利用價值。

最後,台商提早出局,無法擠進中國最核心的商業地帶,也代表台商在中國的價值,並沒有隨兩岸三通、觀光與自由行開放而提高,反而台灣本島一頭熱,遠在北京,台商與大陸的親密關係卻出現冰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01

珠三角榮景不再 逆境求生 中小型台商艱苦轉型找出路

2011-10-10  TWM




雖然台商普遍未在這次資金荒受 創,但台商的經營困境,絲毫不比溫州商人輕鬆。

《今周刊》採訪團隊來到東莞樟木頭鎮,這裡曾是台商與港商的大本營,工廠到處都是,如今卻百 般蕭條。

仍在當地設廠的台商為了求生,嘗試拓展內銷通路,雖然舉步艱難,但已成功打出一條生路。

撰文‧楊方儒

資 金斷鏈的效應,正在中國逐漸擴散,災情最重的地點,就是溫州。儘管在這場錢荒中,受到重創的多數是陸資企業,但放眼整個東南沿海,仍有不少台商,正承受同 樣難熬的經營挑戰,他們還能支撐多久?誰也沒把握。

視線轉向珠三角。從深圳羅湖火車站出發,搭上「和諧號」火車,二十分鐘車程後,我們抵達 東莞的樟木頭鎮。樟木頭,是個街景宛如香港的地方。因為九○年代初期,鐵路載來一車又一車香港人,他們來此投資、置產,樟木頭就這樣博得「小香港」的美 名。在巔峰時期,本地人口僅三萬的樟木頭鎮,住了十幾萬香港人。鎮上建起一棟棟高樓大廈,看上去,天際線很有香港的風情。

如今,樟木頭街頭 的茶餐廳仍然隨處可見,老城區的狹窄街道上,一到晚間便是霓虹燈閃爍,如果路上行人更擁擠一點,確實會有置身香港旺角的錯覺。然而,樟木頭只是製造業暫時 棲身之地,畢竟不是香港。只比港商晚一步抵達的台商,對此特別有感觸。經營紡織、製鞋、玩具業的老闆們,把生產線從台灣遷移到樟木頭,這讓當地台商協會 「喊水會結凍」的影響力,一點都不輸給港商協會。

但這些榮景,全都過去了。「以前江澤民常常來東莞視察,現在,有誰來?」在樟木頭設廠快二 十年的天虹玩具執行董事邱天明,感慨地回憶說。

企業出走 珠三角台商式微九○年代,是台商在樟木頭的全盛時期,當時台商協會擁有超過一二○家企業會員,但二十年後,會員不到四十家;台商走得多,進來的根本沒有, 三分之二以上企業選擇撤離,可以看出近年來,台商在樟木頭的式微。這,不只是樟木頭鎮獨有的現象,也是當前台商處境艱難的深刻寫照。

「原來 (台商協會)有四位副會長,已經走了三位。」樟木頭鎮現任台商協會會長黃正明說,這些年,會內的七位核心幹部紛紛「閃人」,現在仍在當地的只剩三位。

以 黃正明自己的事業為例,他專門為客戶代工,生產五、六十公分高的小型聖誕樹;他每年只做半年生意,四、五月間接單,夏季生產,年底停工。全盛時期,他擁有 一五○位員工,現在只有一、二十位。「一年比一年難做。」黃正明感嘆,聖誕樹生意很難做大,訂單又起伏不定,工廠僅能維持最小規模營運。「不願求死,又求 生不得。」九個字,道盡代工台商的萬般無奈。

儘管環境如此艱難,我們從另一位台商王祿侃身上,卻看到令人欣喜的改變,以及一絲成功轉型的希 望。來到樟木頭十七年的王祿侃說,他已經見證三次景氣循環,每一次都驚心動魄。

一九九四年,王祿侃家族來到樟木頭落腳。當時台商的榮景顯而 易見:怎麼做,就怎麼賺!「一進來,(營收)就成長十倍,甚至一百倍!」王祿侃說,很多台商一把工廠建好,貨品剛運出門口,就有人搶著要。

情 勢巨變 供應商難以生存這些台商原來就具備技術和經營能力,又有穩固的客戶基礎,一搭上珠三角的充沛人力資源,立刻飛速成長。王祿侃回憶,這段好光景長達三、四 年,每位台商都志得意滿,也拉了更多親友到深圳、東莞設廠。例如王祿侃自己就在九五年離開家族事業,自行投入蠟燭製造生意;不過兩年,從零起步的工廠,一 下子就衝到年營業額六○○萬元人民幣,宛如坐上順風船。

直到九八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發生,風向終於變了。首見的逆境,一口氣吹翻不少台商, 讓老闆們心驚膽戰了好一陣子。「那時候,我甚至沒裁員。」王祿侃回憶說,由於歐美訂單情況未受影響,所以他有信心,繼續維持工廠運作。的確,隔沒多久,隨 著歐美經濟復甦,科技、電子產業爆發帶來的榮景,又讓大夥過了一段好日子。

但致命的是,因為太習慣打「順手球」,當經營環境收縮,珠三角台 商卻一直沒有改變依賴低廉人力成本的營運模式,終於造成後來的大敗局。

早在金融海嘯發生前三年,已有一波浪頭朝台商迎面而來。○五年時,大 陸正式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鞋類與雨傘生產國,及成衣出口國,結果招來美國與歐洲的反傾銷調查。「這是一場貿易戰。」王祿侃回憶,這次調查案造成的壓力,使很 多台企出口量大減,可以說是珠三角台商的第一記喪鐘。

就從○五年開始,王祿侃的生意出現巨變。過去每年七億美元的美國蠟燭市場,規模逐年銳 減,去年只剩下七千萬美元。市場剩十分之一,所有供應商都難以生存。王祿侃在○八年初,就感覺到國外訂單數量不斷下滑,反倒是中國國內市場有相對上揚的情 勢,因此開始轉向開發內地客戶,去年還在深圳市區開了一家蠟燭專賣店。

從○八年初︽勞動合同法︾正式生效,到金融風暴爆發,珠三角地區從事 代工的台商,經營情勢愈來愈嚴峻。每一次面對低迷景氣,王祿侃都積極應變,沒辦法大規模開源,他就改良模具、投資半自動化機器,這樣的正面作法,讓他習於 面對營運低潮。相較於其他保守、悶著頭做工廠的台商,他因此發現了內銷出路。「如果我沒有啟動內銷,早就掛了。」王祿侃語氣加重了幾分,他分析,進行內銷 雖然賺不到大錢,但至少能因此活下來,也養活員工。

發掘差異 拓展內銷找賣點現在,王祿侃的蠟燭生意,年營業額大約只有五、六百萬元人民幣,等於回到十五年前的起點。歷經大起大落後,重新成長的關鍵,在於突破內銷市 場。

為了掌握最陌生的中國消費者,王祿侃站上第一線,試圖了解消費者喜好。他發現,歐美消費者喜歡的大紅、大黃等亮色系蠟燭,在中國反而不 太受歡迎;在本地市場,消費者喜歡深黑、淨白的純色系蠟燭,而且價格愈高,愈有人買,這讓他很吃驚。

「轉型是需要的。」這是王祿侃的關鍵心 得。雖然起步晚,但他反而更有信心,預計到今年底,他的蠟燭生意,內銷營收比重將正式超越外銷。他預期,在中國只要做最高端的一百萬人生意,「一百萬人, 一年買一件蠟燭就好」。王祿侃奮起求生的例子,或許是台商尋求轉型時,值得借鏡的途徑之一。

西進重慶、成都

真 是台商的活路?

過去一年,全球都在關注中國產業西遷的進度,重慶、成都兩大都市特別是焦點。當長三角筆電供應鏈逐漸瓦解,珠三角的中小企業 也無以為繼,難道重慶、成都,就是這些企業最好的「救贖」?

放手一搏或許能帶來另一次機會,但很多中小企業連賭本都沒有。據估計,長三角的 NB供應鏈中,只有約兩成業者會隨客戶遷到四川;為何比率這麼低?因為當地優惠政策也是以大廠為主,小廠絲毫分不到好康。

「只挖大廠去,他 們認為中小企業去是應該的!」長三角一位台商會長說,四川當局態度明顯大小眼,中小企業普遍缺乏照顧,「資源都集中在大廠,我們得不到關愛的眼神。」曾認 真計算遷廠開支的蘇州國聯五金總經理傅又榮則估計,除了5000萬元人民幣投資額,公司還要準備1億5000萬元人民幣的周轉資金,所以他認為「五年內, 轉移陣地(的成本)肯定沒辦法回收!」剛剛通車的歐亞鐵路運輸遠景,也有不少疑問。為了減低進駐廠商的物流成本,四川政府目前直接以貨櫃為單位進行補貼, 但台商心裡都有個疑問:「這會持續多久?」在人工方面,只要增聘一位基層員工,四川政府就補貼500元人民幣。看似誘人,但整體而言,和東南沿海的勞動成 本相去不遠。有業者私下指出,積極的四川年輕人早已離家謀生,從沒出過門的,做事多半不太認真,往往是「早上11點就吃午飯,晚上又不願意加班」。以模具 廠為例,一套在台灣兩位員工即可運轉的設備,在長三角地區起碼要用三個人,到了四川可能要四、五個人!很多老闆算了算,直說還不如回台灣設廠算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12

兒女拒「靠爸」 台商最煩誰來接班

2011-10-10  TCW




九月十四日,淡水福容飯店。「二 ○一一年大陸台商秋節座談聯誼餐會」,坐滿從大陸各地回鄉的台商協會成員四百餘人。

台上、台下,希冀簽訂兩岸投保協議的聲浪沸沸揚揚。但,對台企聯(大陸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總會長郭山輝來說,還有一件事比這個,更讓他煩心:台 商二代接班問題。

「第一代台商赴大陸創業,打拚近三十年之久,多步入高齡化,很期待新一代經營團隊接班傳承。」郭山輝說。

從這個場景,再看一個調查數字。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九月底發布的「大陸台商的接班傳承調查報告」,報告針對華東、福建、廣東地區的一百六十四家台資企業進 行問卷調查。調查指出,八成以上台商面臨接班傳承問題,回答接班「良好」是零票,「尚可」以上占了八成,兩成比率則處於「不佳」。報告中也發現:真正接班 三年以上者,不到四成。

接班問題舉世皆然,此刻,台商第二代接班,為什麼更顯嚴重?

長期輔導台商的企管顧問袁明仁表示,在中國投資台商大都已超過五十歲,甚至六、七十歲以上所在多有,每年三節的台商聯誼活動,都快變成「老人聯誼會」了。

不僅第一代台商的年齡面臨接班壓力,外在環境的快速轉變,讓台商面臨存亡之秋。「如果不創新、不轉型,馬上就會被淘汰,」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直 言。

只是,第二代不少人不願意接班,或者是在接班過程遇到困難,主要來自內外夾攻兩大因素。

難題一:價值觀差異二代多MBA,想搞創意

世代差異,造成的價值觀不同,是台商二代不願接班的最主要因素。

北京大學法律學院經濟法學博士、現任上海外資房地產公司法務主管夏雯震觀察,「第二代多有留學經驗,對於繼續經營製造業沒有興趣,希望搞創意、餐飲、休閒 旅遊、醫療等服務產業。」

台企聯新世代青年委員會主委陳燕木也提出相同看法。「一代台商多是技術底出身,苦幹、實幹、硬幹,著眼於研發;可是二代多為MBA背景,怎麼會對黑手產業 有興趣呢?」兩代背景與教育養成不同,拉開了父與子對於事業看法的距離。

此外,「第二代」是別人豔羨的身分,但在這些第二代心中,卻也代表「你也沒有選擇的機會。」這是一位擁有美國頂尖名校MBA學位,回深圳接手塑膠燈泡產業 二代的感受。他表示,傳統產業屬勞力密集產業,毛利率不到五%,想要轉型自動化,卡在資金、技術與人才。

「這些年,時間都浪費了。」轉型不易,沒有成就感,接班不到三年的他,也不免氣餒。面對「頭銜」與「權力」、「年齡」的不對稱矛盾,加上工作壓力與兩代之 間對管理問題會有不同的思考點,台商二代有時也不免卻步。

如果說,上一代的「期待」,是台商二代接班不易的主基調;那麼,外部生存遊戲更複雜,則是困境的協奏曲。

難題二:不景氣衝擊轉型不易,得摸石頭過河

在大陸開拓新市場,幾乎成為所有第二代想要延續家族事業使命的必要付出。

今年剛從北京大學光華學院EMBA畢業的富士達保經公司董事長廖學茂指出,有關開拓大陸市場的經驗法則,第一代因年事已高、參與有限,能提供的環境資訊與 介入程度相對少很多,因此第二代大多得靠自己摸著石頭過河,少了第一代羽翼保護,摔得鼻青臉腫的大有人在。

「這群二代也面對企業第一代不曾遭遇的挑戰,包括全球化、WTO、大陸崛起與不景氣的衝擊。相對於企業第一代創業時叱吒風雲的豪氣,他們現在處於守成不易 的窘境。」廖學茂表示,接班看似耀眼,對企業第二代來說,卻是個沉重的名詞。

如何解決?聚會交流,縮短學習期

尤其遇到不景氣衝擊,這股低氣壓,瀰漫在許多剛接班的第二代心中。「現在環境這麼惡劣,我有什麼臉來談接班?搞不好連老爸的棒子都接不好,」一個四十歲、 剛接班的企業二代吐露心聲:「成功,別人會說我是父親餘蔭的庇護;失敗,會被罵是敗家子。」

為了縮短二代接班學習曲線,這些台商二代們開始互相取暖、學習,甚至還自行成立青年委員會(簡稱青委會)來交流接班經驗。

目前,除東莞、深圳、惠州、福州外,上海青委會也於年中成立,陸續也會在中國各省推動,「二代透過互相觀摩學習、取經外,也是人脈管道。」

陳燕木進一步表示,未來台企聯也將成立內部青年學院,做為訓練接班人之用。

十多年前跟隨父親腳步來到大陸,現為福州台商青年委員會主委、也是福華紡織公司協理的陳奕廷,亦不諱言第二代之間的學習,「比什麼刺激都大!尤其透過交流 更可以擴大觀察整個產業的趨勢。」

此外,像陳奕廷想知道同業狀況、大陸法令,只要電話一撥就有答案。當然第二代彼此之間,最常分享的話題也包括「如何說服第一代」。

第一代精彩的演出總有落幕的時刻,第二代正蓄勢待發。只是如何將目前沉重的接班轉化成明日的成功,將考驗台商第一代與第二代的智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34

台商國際化 用自己人或外人好?

2011-10-10  TCW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暨 EMBA執行長黃崇興(以下簡稱問):台灣談自己的國際化已有多少年,多少是幫自己吹牛。從管理角度看,早年台商做國際貿易只是「交易」處理訂單,沒有國 際營運問題,後來慢慢有全球運籌, 真正更上一層樓談全球布局,涉及全球人才、策略,是現在才浮現的挑戰。

不管是兩岸,還是全球布局, 核心經營團隊該用自己人還是在地人,似乎答案理所當然:不用在地人就無法建立在地市場競爭力,成長必然受限。然而實務上許多台商經營骨幹仍以台灣人為主, 即使已走向歐美市場的台商,也仍有融合混血國際團隊的困難。原因當然很多,不過有個關鍵是所謂「信任成本」。台商經常覺得,用台灣本地人,沒有文化隔閡問 題,做事好溝通,制度上的變革不用太多;相對的,用在地人如果管不好,出包、出錯的成本相對更高。

旭榮集團營運的範疇,跨越亞洲、非洲與美國,建立了多國籍的經營團隊。這在傳統產業中非常少見。你是家族企業第二代,又實際負責管理營運,旭榮集團如何組 織調整因應國際化治理上的需求?

如何用制度解決不信任?

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以下簡稱答): 所謂台商用人的「信任成本」,其實心魔出在老闆身上,老闆抓人事權與財務權,一旦制度化就得釋出權力。

旭榮○五年起進行組織改造,營運國際化。有幾個關鍵字:矩陣式組織、雙軌、共治。

矩陣式組織,總部處理人力資源、公共關係、財務與MIS(資訊系統),我們沒有什麼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因為主要功能中央統籌。另外,所有分部的技術職與 管理職是雙軌制,舉例來講,銷售辦公室除了業務主管,還有一位行政管理主管;另外,每個地方辦公室最高行政權責都是「經營管理委員會」,有一個奇數的主管 團隊,決策採取共識決,所以沒有人可以獨大,也沒有人可以一手遮天。

問:你講的這種跨國管理制度,早年外商來台灣設電子業也常看到。但這套方法有缺點,像是事業單位往往太強,矩陣式組織更有權責劃分和效率問題。你為什麼覺 得可行?

答:管理模式是舊的,但我們透過各種方法,讓剛才講的信任成本降低。像很多公司做共識決,最後因企業文化不夠,結果變成鬥爭。所以我們強調主管要能擅於合 作。(例如)我們每年總部都會跟各地(員工)收取「給公司的一封信」,裡面我們問,「你在你的主管下面做事情,有沒有成長?」「他有沒有分享?」各種問 題。信都是由總部派人直接去當地收,不經過當地主管。我們相信人,但是我們做trust but recheck(信任與再確認)。

另外,除了(制度上)硬的部分,軟的我們用企業文化管。人家HP(惠普)有hp way(惠普之道),我們旭榮有new wide way(new wide group是旭榮集團英文名稱)。小至做筆記的方式,大至你一個主管如何用管理語言;小至業務團隊,大到幾百個人幾千個人的廠,該怎麼做,都要靠這本「聖 經」。

如何消除跨國文化差異?

問:對我來講,你的new wide way似乎是很強的文化工具,所有人進來,你跟他洗腦,說這是我的工作模式,你告訴他們要書同文,車同軌,用這樣的方式來溝通……。

答:對。我們購併美國公司的時候,文化差異很大。白人、猶太人的公司,被東方人拿下大股,它有排斥的問題,總部派人過去,他們還故意忽略,過幾年之後,我 們變成一條供應鏈,它在前端做銷售,連續兩年拿到沃爾瑪全球最佳紡織成衣供應商。但是為了與他們連結在一起,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做文化調和。

我們有一個部門負責文化調和,它結合HR(人力資源主管)、PR(公共關係)的團隊負責去教。像是它要教東方人怎麼跟老外當同事。

因我們要跨太多文化,每個國家文化不一樣,有的信阿拉的、有的信天主教、有的拜祖先、拜菩薩……。

問:在制度、文化上做精細的統整好處是?

答:有一個好處,我可「無痛調動」,因我們全球部署方式一樣,你今天在美國,我把你調去非洲,你今天在非洲,我調回台灣,環境都一樣。

還有,我用人不必看國籍決定。旭榮現在非洲最高行政主管是模里西斯人,東南亞是新加坡人。我們有十八國籍的員工,高階團隊也跨五、六個國籍。

如何因時因地改變管理?

問:那所謂的new wide way有經過「演化」的過程嗎?就是說,它能不能因時因地而變?

答:new wide way涵蓋八○%的事情,但二○%因地制宜。

在非洲由於太原始,所以人的原始本能很強烈,譬如說工廠生產線上,一名員工可能跟帶線組長發生口角衝突,他很不高興,就開始唱他們族的戰歌,很像剛上演的 《賽德克.巴萊》,他們會用喉嚨發出你難以想像的聲音,十分鐘內,全部的廠……哇哇哇,唱歌了。

我問他們,「請問你為什麼要唱歌?那兩個人發生衝突跟你有什麼關係?」他說,「我不知道。」因為他的身體感覺到音樂,他就抓狂起來。

那我怎麼做管理?我找到的管理解方是帶入宗教,我們在非洲上下班的鐘,是經文的禱告聲,非洲的HR,都有牧師背景。不同國家的信仰不一樣。我讓他們溫馴、 和善。

問:台灣老闆竟是上帝代理人(笑)。看起來,你的管理制度強調的是流程控制,連軟性企業文化也是?

答:不是。他們因很窮,銀行系統跟他們是很遠的,但婚喪喜慶時,沒辦法貸款怎麼辦?我把台灣的標會、互助會用工廠帶到村莊裡,還出錢幫他們營運。結果呆帳 率超低,你跑掉就完蛋,全村都要抓你。所以你想,這樣怎麼會有離職率?他標會就來跟你了。

但大陸(因地制宜方法不同),在台灣,一人可兼兩人用, 但在大陸一個位置會有「雙備位」。我多點成本,讓整個系統營運能夠不間斷。

我們有各種研討會,透過各種成功失敗經驗談,研討最好的解決方案。讓管理的制度還有new wide way可以演進。

管理精華

一個人怎樣被評估、被怎樣的肯定,賞罰的標準,這些是企業文化裡很重要的部分,旭榮把制度弄得非常透明,所以它開疆闢土時,即使到某個陌生地方,它馬上可 以有一套東西拿出來。

更有趣的是,在制度中有演化機制,就是說它有制度做核心,又容許因地制宜,一直修正,不會說今天加入一個新國家時,管理必須有很大改變,這樣就可跨越用人 信任成本的問題。對於其他面臨全球化挑戰的台商來說, 旭榮是個有價值的參考案例。

【延伸閱讀】旭榮集團海外布局的管理學

說明:旭榮近10年的國際布局是先兩岸、後來到非洲設置工廠,接著購併美國貿易公司掌握銷售通路。目前在全球員工有1萬2,000名、跨18國籍,有 200個知名國際服飾與運動品牌是它客戶。去年營收約新台幣150億元,即使是金融海嘯期間營收也沒停止成長,規模已接近紡織股王聚陽。

集結1000個問題 旭榮集團的管理制度經常可以見到一流外商的影子。舉例來說,每7年旭榮就會辦一次全球員工大型教育訓練,仿效「豐田精神」,鼓勵每一個員工提出問題,集合 1,000個問題之後進行篩選,再分配給全球員工回答。這個過程經常可以發現管理制度上的問題,甚至形成策略。舉例來說,有員工出題,「未來的5大客戶是 誰?」員工接到解題任務之後,公司會給簡報訓練,讓他們上台,表現好的還有獎勵。

大陸新進儲備幹部流動率5%旭榮大陸新進儲備幹部流動率僅5%,由於強調新進員工對自家的企業文化認同度,並提供個人生涯量身打造輔導計畫,流動率遠低於 業界對於八○後、九○後年輕人動輒50%至60%高跳槽率的印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