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賣菠蘿包賣到上市的茶餐廳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2/2366485.html

在23年前買下翠華後,李遠康面臨的是香港市場中激烈的價格戰。為了逃離這個不利的狀況,他決定把翠華變成一家賣得更貴的茶餐廳。

翠華餐廳終於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敲響了鐘聲。

11月14日,這家公司以每股1.89至2.27港元,16至19倍市盈率的招股價發行。在掛牌交易首日的上午,翠華的股價即上漲了13%。

在中國香港,茶餐廳的發源地,2011年,翠華已經是這個市場裡最大的品牌,市場佔有率也只有大約3.2%。這個分散而且已經擁擠的市場很難繼續保持高速擴張。

相比於其它茶餐廳,翠華已經是一個愛擴張商業操作更充分的品牌——以前這些中西合併的茶餐廳只是解決周邊範圍裡,普通收入階層日常三餐以及早、午茶的地方。

從2010年駱國安——現任翠華餐廳CEO——上任後,這家公司就開始了擴張,餐廳分店數目從2010年3月底的13家,增至現在的26家。在這期間,為了支付新店設計及裝潢上的投資,翠華的資本開支也從2010財年的1500萬港元,升至2012財年的6330萬港元。

這一高投資的原因是翠華對自己的定位。區別於原來的很low的茶餐廳形象,給中產階層服務讓它成為客單價最高的茶餐廳——平均每單消費金額74港元(約人民幣56.69元),是香港一般茶餐廳的兩倍。

1989年,現任翠華餐廳董事長李遠康從餐廳的創始人手中買下這個品牌。那時茶餐廳完全屬於中低檔的飲食場所,顧客多為收入中下階層的人。與低檔競爭的日趨激烈相比,中檔或以上的茶餐廳幾乎沒有。「經營10年有了一定基礎之後,我們決定提升市場差異,做高檔的茶餐廳吸引中層消費者。」李遠康對《第一財經週刊》說。

他首先決定在選址上吸引更多的中層消費顧客。1998年,翠華在鋪租高昂的中環蘭桂坊附近開設一家24小時旗艦茶餐廳——完全不同於傳統茶餐廳晚餐後不營業的規矩,它不打烊。前往夜店聚集地蘭桂坊玩樂的年輕人都喜歡在喝酒之後找一家餐廳吃宵夜。而且,翠華改良過的西式點心和招牌魚蛋粉吸引了不少顧客。隨後,翠華的分店在銅鑼灣、尖沙咀等寫字樓密集和潮人出沒的區域陸續開張。

為了降低店舖租金的增長風險,翠華的管理層分別以個人名義買下了中環和牛頭角等分店的店舖。2003年「非典」期間,翠華還以較低的租金租下多個店舖,並簽訂了長期租賃合同。

在香港的茶餐廳,高峰時期幾撥互不認識的人在同一張桌子上「搭台」消費是很常見的事,因此一般的茶餐廳也會爭取在店內放下儘量多的桌子以容納更多顧客。但如果翠華要做高檔的茶餐廳,那麼逼仄嘈雜的環境不會是它的目標中層消費顧客所能滿意的。他們注重一定的隱私度,如果是商務午餐,也不希望自己和客戶的對話淹沒在旁人的高談闊論之中。

李遠康決定在翠華餐廳裡增設包廂。

翠華的包廂通常只對消費金額更高的VIP顧客開放,儘管並未設置最低消費,但由於包廂的環境鼓勵三五成群聊天的人坐得更久,所以他們點的菜也會較多。表面上看,每個包廂所佔面積更大,似乎不符合一般茶餐廳桌子放得越多越好的經營規則。「但如果只是佔用2至3張普通雙人桌的面積,卻可以吸引消費水平更高的顧客來吃飯,這仍然是個賺錢的做法。」香港餐飲聯業協會主席黃家和對《第一財經週刊》說。

這些成了翠華最成功的決策——食物的創新、更舒適的環境加上選址。當越來越多的明星或者潮人成為這裡的顧客後,翠華也成為了這些具有消費力的年輕人認可的潮流餐廳。因此,在過去三年裡,駱國安的擴張策略得以順利進行。2009年至2011年,翠華的毛利率保持在69%以上。可資比較的餐廳銷售額從2010財年的3.86億港元增至2012財年的4.88億港元;純利則從2010財年的5731.9萬港元增長至2012財年的1.1億港元。

現在,這也成了翠華擴張內地的一個理由,而且將繼續保持自己的「高檔」形象。

據市場調查機構Frost & Sullivan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內地顧客在連鎖茶餐廳消費的平均賬單金額都在100元人民幣以上,遠高於香港的50港元(約合人民幣40.20元)左右。這意味著,相比香港市場,內地顧客似乎更願意在港式茶餐廳多付錢。

這對於任何一家做茶餐廳生意的公司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特別是翠華——高檔連鎖餐廳的定位使其更適合擴張策略。

未來3年,翠華將新增24家分店,其中內地22家。華東地區是重點市場。這次上市,翠華計劃最多募集9800萬美元,其中大部分用於未來業務的發展。在集資金額分配中,超過55%的募集資金將用於翠華在中國內地的擴張。

「我們選擇從上海開始。」李遠康說,「上海和香港很相似,因為上海也是一個融合度很高的城市,也很接受東西方文化。」 翠華從2009年就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茶餐廳。但在翠華前三年的擴張過程中,中國內地市場還不是重點,僅新增3家。

更好的消息是,在內地市場,茶餐廳並不是像香港那樣「平民化」——這裡的茶餐廳本身定位就已經是相對高端的品牌了,而且,就像已經證明的那樣,它的客單價的水平更高。

在香港,茶餐廳原本是個快速解決午飯、晚飯的地方,而在內地卻成為一個朋友聚會的地方,「兩個人點上四五個菜慢慢聊」。

最早發現並開發這個市場的是「避風塘」。

1998年,上海避風塘美食有限公司在上海以「避風塘」為字號,開出第一家門店,專營港式小吃、點心。儘管提供港式餐飲,但它更像是一家粵菜館,並不是中西菜式融合的茶餐廳。由於非常迎合大部分傳統內地顧客的口味,很快被人們接受,並開始在內地市場迅速擴張。儘管經歷過收縮,但它現在仍有32家分店,是中國內地市場收入和分店規模都最大的港式餐廳。

對把自己定位為高檔茶餐廳的翠華來說,這種消費心理和已經形成的市場是有利的。現在,翠華在上海的平均賬單為每張186元人民幣。

為配合擴張計劃,翠華正計劃在2014年之前,在上海建立一個中央廚房,以輻射到距離上海200公里以內的寧波、杭州和蘇州等城市。

翠華在香港的中央廚房已經運營了4年。每天,翠華售出的食物中有10%是在中央廚房生產的。會放到這裡製作的,一般都是需要長時間烹飪的菜式,比如咖喱牛腩和豬骨湯底;它們會把原料加工成半成品,送到各家分店。

這是很多連鎖餐飲企業都會採用的方式。食品統一製作,可以保證食物安全和質量以減少開分店的風險,提高食材的庫存管理,同時也能釋放一部分的店面空間。另一家香港連鎖快餐店「大家樂」已經在廣州建立了中央廚房。

不過,他所面臨的競爭的激烈程度不會比香港小——每個人都知道這是一個好市場。Frost & Sullivan的報告認為,中國內地茶餐廳市場年複合增長率為28%。

比翠華更早進入內地市場的香港茶餐廳是太興燒味餐廳。和翠華一樣,因燒臘而知名的太興也是一家把自己定位為高檔的茶餐廳。從2004年在深圳開設首家分店開始,太興在內地已經有13家分店。除此之外,年收入在1億元以上的茶餐廳連鎖集團就有8家,它們的重點市場都在上海。

翠華目前在上海有3家分店,還有3家即將開業。和在香港的選址策略相近,上海分店同樣選擇在收入較高的公司人聚集地或人流密集的購物區,比如徐家匯的日月光中心和五角場的萬達廣場步行街。

但在上海,它需要有不一樣的打法。

過去香港餐廳在內地的分店,顧客更多是在內地工作的香港人。現在,越來越多內地顧客會選擇茶餐廳。進入上海市場之後,翠華也曾經嘗試「本土化」,去迎合內地顧客的傳統口味。像「水煮魚」這類菜式只會在內地分店的菜單上出現,但後來的結果證明這個嘗試並不成功。很簡單,顧客要吃「水煮魚」,根本無須去來自香港的翠華。「許多遊客到香港就已經吃過了翠華,才會在上海再次光顧分店,如果菜式和香港的不一樣,顧客未必接受。」黃家和說。

「賣得最好的還是翠華在香港的幾個本土菜式。」李遠康後來放棄了這些菜式。

香港和內地在吃飯時間上的不同,也給他帶來了一定的管理差異。他無法照搬香港的經營模式。「比如香港有『五個飯市』,早午茶晚和宵夜;而內地只有『兩個半市』。內地的晚飯時段比香港要更長些,下午5點就有人進來了。」李遠康說。他們得重新學習如何在採購和顧客安排上更合理。

對於上海那些熱衷於在茶餐廳吃飯、聚會或者消磨深夜時間的年輕人來說,富民路上的翠華是他們心目中最有名氣的一個。這裡每天晚上都很熱鬧,直至凌晨四五點。它是這個城市裡最時尚的餐館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928

【茶】定一純茶自述:用認養模式,打造3億元估值的茶產業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18

本文作者:苑晶 (神奇的兔子)
      本文來源:i黑馬

不管經濟形勢多麼惡劣,有些企業就是不曾在世界500強公司名錄裡消失過。


星巴克、麥當勞、肯德基等等,這些企業憑藉其標準化流程和快速擴張模式在這個時代屹立不倒。


      中國7萬家茶業企業,卻沒有一家上市公司。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是值得中國茶企深思的。


      從2000年開始,茶葉行業保持每年25%的增長率,這個數字超過了GDP的三倍,新的商業巨頭是否會從這個行業誕生值得期待。


      定一純茶是一家茶葉生產、銷售企業,董事長陳力陽曆經茶葉電商的洗禮、線下實體店的考驗,只做到這還是遠遠不夠的。他的茶園認養模式或許能在千篇一律的茶葉營銷模式中突出重圍取得優勢。



  以下是定一純茶創始人陳力陽的口述:
  
  我在大學畢業後不久就到了日本留學,在京都大學主修經濟學,博士畢業後又留在京大做了幾年研究,前後一共在京大呆了11年。後來我去了日本的一家投資諮詢公司,工作了3年。
  
  08年我回國,在國內一家集團公司工作,做總經理。
  
  總經理一般都對某一個行業有著深刻的認識,而我沒有。我服務的這個公司其業務涉及範圍甚廣,每個行業我都要照顧到,這使得我沒法深入瞭解某一個行業。2012年初剛好有個機會,我在集團公司的協助下重組了一家茶企,成立了福建亞通綠園茶業有限公司。我也辭去集團公司總經理的職務,專注於茶行業。


  試水過電商,但發展並不順利
  
  茶葉電商很早之前就有了,但電商並沒有想像的那麼有效。
  
  我們在天貓開了旗艦店、在一些小的商城嘗試過電商服務,但效果都不理想。從去年開店到現在,我們遇到了一個怪圈:我們做活動,銷售就好一點;一旦沒有做活動,銷售就停滯。長久以來一直沒有看到能在電商方面有大作為的希望。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也深入思考過,我認為有幾個原因:
  
  1.入駐第三方平台(如淘寶天貓、京東等)成本越來越大,茶類營銷手段類似,沒有差異化,品牌認知程度低。
  
  2.自建電商商城成本高、風險大、用戶不精準。以買買茶為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盈利過。如今許多農產品電商都曇花一現。
  
  3.茶單品價格雖高,但消費頻次不高。酒類產品和茶的客單價差不多,但是酒一兩次就喝完了,而茶要喝好長的時間。
  
  現在茶行業整體來講比較混亂,茶企業普遍出牌沒有章法。生態農業項目、加盟店、自建B2C平台、第三方銷售平台等等都想去沾點邊,結果下來,非但沒有提高業績,反而一個跟頭栽倒裡面去了。
  
  跟隨別人只會把企業搞得更混亂,在同質化競爭嚴重的行業,很難依靠單純的複製來建立競爭壁壘。思來想去,我們結合自身有機茶園的優勢,走第三條路——茶園認養模式,這也是我們的Opportunity
 

  茶園認養的經紀人模式
  
  定一純茶有3座加工廠、有6800畝有機茶園基地,每畝認養5萬元。可以產紅茶、綠茶、武夷岩茶、黃茶及白茶等,年產規模800噸。
  
  茶園認養的核心是經紀人模式,我們通過招收經紀人來實現茶園和企業的對接。企業用戶可以認養我們的茶園,我們定期會提供產品,同時為客戶做好包裝,打上他們的logo,還會定期組織認養企業到武夷山旅遊觀光,體驗採茶制茶。茶園做到24小時實時監控,產品流程可追溯。
  

  認養實際上改變了我們的經營模式。
  
  1.從品類到品牌:以前我們主要是做代工,如果立頓這種企業需要加工料,我們就發貨。但在國際上這種產品是原料茶,是一種很低端的產品,價格也波動不定。而現在我們做品牌,我們生產的是定一純茶。
  
  2.從大批量標準化到私人定製:我們會根據企業的需求來單獨做設計,提供用戶需要的茶品。從某個角度講,我們是在生產禮品。(在中國,茶行業有2000億元的市場規模。而整個禮品(不光茶品)行業卻有萬億元市)這個市場潛力巨大,我覺得未來80%的茶私人定製市場會來自於禮品的市場,而幾乎所有的茶禮都可以採用私人定製的方式。
  
  3.經紀人、茶園良性循環:經紀人是茶園認養的「中介」,他對接的企業用戶我們都會給經紀人收益。這種「一攬子計劃」我們並不吃虧,因為我們省了推廣、渠道環節、和其他的中間費用。而我們的賬款又是預付的,現金流也比以前健康。
  
  福建茶業的優勢明顯: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生態條件優越、基礎較好、生產成本低、競爭力較強。


  和大學合作(Strengths):
  
  我們有科研基地,這個基地是福建農林大學和福建科研院所專家領銜的,有20多個研發人員。在我看來,和大學合作有以下好處:
  
  1.得到學術支持:我們聘請了農林大學的專家做顧問,如果有項目可以一起來做。比如我們的花香紅茶這款產品,就是農林大學所申請的國家的專利。
  
  2.擴展人脈:通過學校裡的專家,我們能知曉一些業內信息,而且我們之間可以合作交換人脈資源。
  
  3.輸入農業人才:和農林的合作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有源源不斷的人才輸入。縱觀國內大的農業企業,其領導大都是農大出身,他們有著過硬的知識背景,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有了好的人才我們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061

他在紐西蘭 種出習近平說讚的茶

2015-07-06  TCW


一個小品牌要出頭,產品力只是「基本功」,有大人物的賞識,才能一躍在鎂光燈焦點下。這段「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發生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一個紐西蘭茶葉品牌「璽龍」(Zealong)間。

璽龍,這是四十一歲台灣人陳俊維用近二十年的光陰,把南投山上的茶樹扦插到紐西蘭,歷經十餘年的虧損與煎熬,才養出這個無農藥、無化肥有機茶品牌,原本在國際市場上曲高和寡,卻因為習近平的一句話,打開了銷售大門。

去年十一月,習近平首次以中國最高領導人身分出訪紐西蘭,在紐西蘭總理基伊(John Key)的國宴上,主廚撤下原本準備好的六種當地紅酒,換上「璽龍」烏龍茶,以配合當時中國仍風聲鶴唳的禁奢令,整套國宴以紐西蘭當地食材製成,強調「百分百產自紐西蘭」。

在海外竟然喝到當地「土生土長」的烏龍茶,習近平好奇問旁人:「這是咱們福建的茶吧?」基伊一聽也連忙追問,這才確定是產自紐西蘭北島的「璽龍」。習近平夫人彭麗媛一聽有烏龍茶,把水杯推到一邊,一連喝了五杯茶,離開前還說「這茶,確實很鮮美。」

名人加持前茶葉價格較高,叫好不叫座

習近平的青睞引發了基伊的好奇,今年二月自己悄悄造訪了璽龍茶園;隔了幾天,卡蜜拉(查爾斯王子之妻)在紐西蘭展會上喝了璽龍的綠茶而愛上,英國高檔百貨公司哈洛斯(Harrods)還為此在今年四月引進,好讓卡蜜拉能買到。

在此之前,璽龍因為價格較高而叫好不叫座,但接連獲得國際大人物認同,就連過去拒絕他們的中國老牌「同仁堂」都回頭積極爭取販售;璽龍中國總代理預估,今年中國市場的銷售金額,可望比去年成長五倍。

然而,陳俊維的代價是:近二十年、新台幣五億元的長期抗戰。

陳俊維的父親是台中久樘建設創辦人陳梓旺,二十多年前移民到紐西蘭,原本也想從事房地產開發,但當地法規與限制比台灣更嚴格,漸漸的開發案就減少了。

有一天,陳梓旺在後院看到鄰居的山茶花樹開得很茂密,心想,這裡土壤、空氣、水質這麼好,把自己最熱愛的台灣茶移植過來,一定也能生長得很好吧?但當時他身體不好,得回台灣開刀,夢想就由兒子來實踐。

沒想到茶樹移植到紐西蘭的難度超乎想像,他親手把南投高山剪下的烏龍茶枝經過十個月海關檢疫後,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還能用,他親自翻土、整地、堆土,嘗試扦插。

種茶考驗多不噴農藥,最後出動稻草人

夏天鬧乾旱,茶園挖水井足足申請了兩年,期間只能靠人力挑水澆養;蚜蟲愛吃嫩葉、卻不能噴撒農藥,最後台灣專家建議用奶粉混糖水的方式,讓嗜甜的蚜蟲轉移注意力;麻雀、野兔愛光顧,就把古早時期的稻草人、綁空罐頭讓風吹發出聲響,不時還要出動工人展開「抓兔大行動」。

在璽龍之前,有一位日本人花了七年多,想把日本茶樹移栽到紐西蘭仍宣告失敗;而「璽龍」二○○九年正式發表前,更歷經了十餘年摸索期,才有如今的一百五十萬株茶樹。

「紐西蘭日夜溫差大、濕度低,茶園又是平原丘陵、得一次全採收完,不像台灣是有層次的高山地,可以逐次採收,因此茶葉的萎凋、發酵、走水等等過程都完全不同,」璽龍製茶總監許有進說。

許有進每年十一月到三月從台灣前往紐西蘭幫忙,足足嘗試了二十多種方法,才摸索出製茶秘訣。

比起台灣,紐西蘭還有「霜害」問題,結霜期每個黎明都得雇用直升機在茶園上方,利用螺旋槳的轉動把溫暖空氣帶入茶園,提高溫度防止霜害;否則一場霜之後,整片茶園的葉子都被凍黑、折損大半。

採茶很台味每年回台聘採茶師父赴紐國

就連採茶都得費盡心思,別看採茶好似簡單,那可是一把鋒利的刀片用膠帶緊貼在雙手食指上,位置要準確、只能是一心二葉;速度要夠快,否則太陽一曬,葉子就 會老去;警覺意識也要夠高,不能眼睛癢、臉上流汗,就下意識舉手揉、抓,那可是會刀刀見血,因此每年都得從台灣雇請專業的採茶人員與製茶師父共三十多人飛 往紐西蘭。

更重要的是,把握每次推廣的機會,以今年四月日本首相夫人安倍昭惠的參訪為例,就是璽龍員工在日本駐紐大使夫人參觀茶園時,主動介紹產品特色,大使夫人才安排安倍昭惠出訪紐西蘭時前往璽龍,而日本BMW總代理也立刻跟進,採購璽龍茶做為購車贈禮。

一眨眼近二十年過去,早期陳俊維也曾想放棄,買了機票逃回台灣,最後在妻子的勸告下一起堅守陣地,現在他們正興建大型遊客中心,已有中國、日本、紐西蘭約五十家旅行社想把璽龍茶園排入旅遊行程,預計後年將帶入新台幣三千多萬元的營收,並自明年起轉虧為盈。

一心想成功,遇到一百個困難就想出一百種解決方法。看兒子流汗、流淚一路走來,總是用高標準檢視的陳梓旺也不禁眼角泛淚,房地產當然賺錢快,「但茶葉才是能代代流傳的百年事業,」他說。而陳俊維的堅持,總算因為國際名人的認同,即將進入回收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64

七冠茶王》他的茶一斤60萬 一代宗師「陳阿蹺」傳奇

2016-06-13  TWM

陳阿蹺的限量茶,一斤六十萬起跳,被視為藏茶界的勞斯萊斯。 一生得過七次冠軍茶,卻沒有一次以真名現身。他生前低調,身後茶價暴漲。

「每次焙茶時,阮尪(我的丈夫)就搬一張板凳睡在笳藶(靜置茶葉的竹篩)下,聞著氣味,風向一吹,隨時起身調整炭火。」八十歲的陳劉素珠拿著黑得發亮的木質炒茶板,在空中比畫,另一頭是阿蹺師一手起造的烘茶間,門頭依舊貼著「謝絕參觀」字條,一坪大空間砌著兩口灶,薄薄炭燼,飄著淡雅茶香,在這密室中,彷彿主人從未離去。

「天在做茶,不是人在做茶」茶菁日曬足、浪菁柔和 順應氣候做茶陳阿蹺過世二十五年,七十年代從他手中產出的比賽茶,在茶壇仍有每斤六十萬元以上的身價被限量收藏著,包括國巨董事長陳泰銘與新東陽董事長麥寬成,都是阿蹺老茶的愛好者。

紫藤廬老闆周渝說:「許多老茶放了二十年反倒會釋放出菁味,但陳阿蹺的茶發酵度做得相當好、很穩,他的炭焙從不假他人之手,發揮到極致。」十年前,台北市政府在小巨蛋舉辦「煮水論茶賞茶會」,周渝就帶著阿蹺師七十二年次的冠軍茶,與詹勳華、李曙韻等資深茶人打擂台,「豔驚全場」。

回到七十二年的那個春天,比賽前夕,陳阿蹺從焙茶房步出,僅對大兒子陳恩村(報名者)丟下一句話:「西裝去攢好便(準備好)。」陳阿蹺的自信,來自老天爺的照會。

「那一次未時(下午二點)茶葉挽回來,我爸爸望著天說,茶菁日頭足,浪菁(日光萎凋)風微微(柔和),今年的茶,一定好。」陳阿蹺常對陳恩村說:「是天在做茶,不是人在做茶。」「凍頂茶有一股直線條的正氣,喝了全身舒暢,是別的茶喝不出來的。」王德傳茶莊總經理王俊欽說,陳阿蹺的茶園在凍頂山麒麟潭附近,「早期那裡有很多白鷺鷥,麒麟潭的霧直到中午才會散去,霧把茶葉含住,陽光是溫柔的,這樣的茶葉胺基酸比較多,製茶後的滋味也比較飽滿。」天時、地利、人傑。凍頂烏龍茶在七十年代崛起,陳阿蹺的製茶名聲,也逐漸闖出鹿谷山城。「當初我們家最大的客戶是高雄的唯王食品,每月交茶三百斤給唯王旗下八家滿漢餐廳,客人用餐,若要喝茶,阿蹺師的茶,一壺三百元。」當初庶民用餐的茶,如今炒作到一斤六十萬元限量茶。現在要喝陳阿蹺的茶,一公克要一千元,喝上一口就破百。談到父親的茶價如此瘋狂,陳恩村無奈地說:「若我爸爸知道,他的茶被炒作成這麼高,應該會哭。」外傳阿蹺師的冠軍茶,在市面流通不到十斤,成為藏家瘋搶的珍品,真偽難辨。陳劉素珠說,前幾年還有一名馬來西亞的藏家,特別飛來鹿谷拿給她鑑定,「早期阮尪茶葉的四角紙包都是我包的,我在摺角有做記號,外面的仿冒茶,我一看就知道。」七次特等獎,沒有一次用本名不以名氣戰勝群雄 純以技術展現熱情「外面所謂阿蹺師的老茶,八成都是假的」、「我爸爸的茶,我們家並沒有留,這一顆阿蹺茶,還是老客戶送來給我兒子當結婚禮物。」陳恩村拿出一顆巴掌大的球形茶,這是三十年前陳阿蹺送給親朋好友的「特殊款」,他說,早期製茶者,沒有存茶的習慣:「肥料、工資、包裝……樣樣要錢,茶葉一出來,茶農快點變現,根本不可能囤茶等增值。」陳阿蹺一生得過七次特等獎,皆以陳恩村、 陳代彬、陳代統三個兒子名字報獎。「他一生淡泊名利,僅對製茶有興趣。」民國七十年,陳阿蹺第一次得到頭等獎,獎金三萬元,「他拿了五萬元,讓我跟村裡的親戚去日本玩。」陳劉素珠說:「夫妻做茶是沒暝沒日,他不會開口說『妳辛苦了』,但會用行動來表示。」兩人結婚初期,陳阿蹺原是剃頭師,當時中國武夷山製茶師傅來鹿谷找茶,陳阿蹺常幫製茶師剃頭,聽久了,慢慢摸索出武林祕笈。陳劉素珠說:「我們第一次買地種茶,一半拿來種番薯,因為光做茶是吃不飽的。」直到八十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客廳即工廠年代,會在客廳泡茶招待客戶,送茶就成為台灣人禮尚往來的情分表現,製茶師傅身價暴漲,好的烏龍茶一斤上千元,厲害的茶農收入漸豐。

「是茶在教人,不是人在教茶」焙茶間沒有溫度計、電烘箱 製茶憑感覺陳恩村也是當時返鄉,跟在父親身旁製茶。「我爸爸製茶很專心,兒子跟在身旁問東問西,他不見得搭理。」年輕氣盛的陳恩村埋怨父親蓋步(留一手),有一回遭父親怒斥後,陳恩村氣到返回房間,但他躺在床上五分鐘後,越想越不對,急忙起身跑回焙茶間外,在門縫外,細看父親身影在茶葉和炭火縫隙間穿梭的手勢。

「我爸爸不是製茶師傅,算是藝術家,他的天分無人可敵。」如今他操著同樣的手勢,在父親一手打造的焙茶間,沒有溫度計,也沒有電烘箱,甚至連電扇也沒有……,全部憑感覺與經驗。他想起父親講的一句話:「是茶在教人,不是人在教茶。」除小兒子早逝,大兒子陳恩村與二兒子陳代彬,都以阿蹺師的招牌,繼續在鹿谷永隆地區製茶。

「陳阿蹺的茶,每個時期各有風味。」桃園地檢署檢察長朱兆民是陳阿蹺三十幾年的摯友,品嘗過他不同時期的茶。他說,新焙茶像少女,香氣足、口感強,難以忘懷。十年以上的茶,像是熟女,柔順卻難以捉摸。三十年以上的老茶,已達人生淬鍊,味淡卻滑潤,喝下去的舒適,身體自然會告訴你。

不知道是否長期接觸炭火煙薰,陳阿蹺與弟弟陳勝助,都在壯年因肺癌離世,病榻中朱兆民前往探視,陳阿蹺喚來陳恩村與陳代彬兩兄弟當面交代:「以後你們做出來的茶,要請朱大哥回來喝,確保味道不會跑掉……。」談起這段忘年茶緣,朱兆民說:「陳阿蹺是用生命來做茶的一代傳奇。」二○一六年五月三十日,春茶比賽揭曉當天,大批茶農擠在比賽現場,等著賽事結束,衝向品茶桌,啜茶湯、摸茶底,一探究竟冠軍茶的滋味,三十歲的陳奕鋒也擠在其中,他是陳阿蹺的孫子,數年前返家學茶。「今年的冠軍如何?」他眼神發亮地說:「非常厲害、飽滿,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阿公陳阿蹺已成為鹿谷傳奇,但在茶香的逐賽中,一代又一代的拚搏,仍繼續較勁下去。

阿蹺師古法工序重現

陳阿蹺生前建造的焙茶間,僅供兩人轉身,空間不大,卻是一生精華,兒子陳恩村帶我們一窺傳奇茶師的煉茶心術。

STEP 1以臉測溫

炭火是活的,不能恆溫調控,須以臉龐測溫「約130度,不燙臉,就不燙茶」。

STEP 2專注守火

不能超過兩個烘爐,否則焙茶顧不來。

STEP 3輕揉翻滾

焙茶,不是炭火燙茶,而是茶碰茶,溫柔觸及。

STEP 4一公分高度

竹篩與茶葉厚度,只留一截小手指,確保焙茶的清香,沒有雜味。

撰文 / 陳玉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66

讀書札記171116植物獵人的茶盜之旅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7/11/16/%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71116%e6%a4%8d%e7%89%a9%e7%8d%b5%e4%ba%ba%e7%9a%84%e8%8c%b6%e7%9b%9c%e4%b9%8b%e6%97%85/

征篷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讀書札記171116
植物獵人的茶盜之旅
上海仔執筆

《植物獵人的茶盜之旅For All the Tea in China》Sarah Rose

〈全球史簡介〉
A定義
全球史興起至今近三十年,尚未形成明確的定義。目前學界主要從各自的理解出發,綜合多年來各種全球史研究成果,達成了某些基本理念,包括“整體觀”和“互動觀” 。

所謂“整體觀”是指將研究對象置於廣闊的相互關聯的情境中理解和考察。***
比如 裴士鋒(Stephen R. Platt)著的《天國之秋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從太平天國、清政府和西方列強各自角度出發,站在19世紀中葉東西方整體歷史格局的高度思考這段歷史。

所謂“互動觀”,是指通過把研究對象至於互動網絡體系中加以理解。
再以《天國之秋》為例,書中大膽假設,英國未在國際法層面認為中國處於內戰,不承認太平天國作為交戰團體的地位,禁止武器、人員等輸入太平天國,英方希望介入鎮壓太平天國,一方面得到經濟利益(比如通商),另一方面改善與清廷的外交關系(雖然之後沒有實現),英方與清廷殊途同歸,聯手剿滅太平天國。

B種類
基於現有研究成果,全球史可分六類:
1中心–邊緣:旨在討論世界-區域體系、貿易體系、文明(或文化圈)、區域關系等問題,以中心、邊緣等範疇分析不同地區的角色及其相互關系。代表作品Immanuel Wallerstein於1998年出版的《近代世界體系The Modern World System》。

2跨文化互動:探討帝國擴張、長程貿易、跨民族文化傳播等問題,關註文化異質性對互動的影響。代表作品是Jerry Bentley於1993年出版的《舊世界的相遇者Old World Encounters》。

3交流互動比較:將比較對象互相參照,代表作品彭慕蘭K. Pomeranz的《大分流The Great Divergence》。

4生態環境視角:從生態環境與歷史事件、社會變遷解讀歷史。代表作品A.W.Crosby所著《哥倫布大交換The Columbian Exchange》。

5微觀個案的廣域性視角:通過見微知著的方法,將研究對象至於廣闊情景中分析。代表作品《世界與非洲的彈丸之地:岡比亞紐米地區的全球化史》。

6大歷史:從宇宙自然的範疇,結合生物學、地質學探討人類歷史。代表作品David Christian所著《時間地圖:大歷史導論Map of Time》。

〈植物獵人的茶盜之旅〉
1情節
本書在海峽兩岸都有出版,中國大陸版標題為《茶葉大盜》。國內“豆瓣讀書”網站如此評論本書文筆:“情節非常吸引人,寫法像小說”。如果基於上文全球史的六種分類方法,本書分在第二種和第五種似乎比較妥當。

本書講了一位名叫Robert Fortune(漢譯:福鈞)的英國園丁,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後受東印度公司聘任,歷時三載,分別去安徽和福建偷取綠茶、紅茶種子,同時暗中學習當地制茶工藝,把茶種和若幹名制茶工人送往印度。從此印度大吉嶺紅茶崛起,在國際市場擊敗中國紅茶,成了英國貿易的擎天一柱。

作者這麽定義英國人的偷盜行為,說這是史上最大的知識產權盜竊案,中國茶葉一旦失去壟斷地位,則沿海和內陸地區經濟就遭到嚴重破壞,而印度則成為英國的明珠,*** 稅收占大英帝國整體稅收的1/2,僅茶葉貿易一項的稅收就達英國稅收的1/10。

2亮點
這本書的亮點在於把一位小職員的經歷,放在一個宏大的歷史格局中,以廣闊的視野來看待主人公短短幾年的在華經歷。

作者描述了一個人的故事,卻反映了兩個國家的差距。*** 當時正是大英帝國蓬勃向上的擴張期,鴉片戰爭之後,英國商業觸角立刻往中國內陸滲透,為了獲取經濟作物無所不用其極。而另一邊,中國卻是靜止的農業社會。
主人公雖為一介布衣,但從他身上,可以看到維多利亞時代英國普通人的奮鬥歷程。*** 作者寫道“福均(主人公)的生命恰好訴說在大英帝國擴張時,許多英國人帶著雄心壯誌出走,想抓住機會,渴望飛黃騰達。福均出身卑微……和十九世紀許多英國人一樣,在社會階級森嚴的維多利亞時代,若有點才華卻缺乏家世背景支援,唯一往上爬的機會就是出國闖蕩,善用帝國尚未開發的資源”。

3感想
福均的經歷,在現代中國人讀來,可能無比親切。中國政府自2008年前後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去,大力開拓第三世界市場,近年國內產業逐步升級,以華為、小米為代表的企業大力開拓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非洲、印度市場;而國內基建類公司,也在這類市場處處布局,架橋鋪路造機場,成千上萬的中國人走出中國,去這些國家開拓商機,幫公司獲取經濟利益,同時實現自身價值。此情此景,和當年英國商人來華,探索長江沿岸通商機遇,又有多大不同呢?當一個國家處於擴張期,普通人也能順應國家力量的洪流,征篷出漢塞,做出一些功業。

4其他
當中國人發現茶種被盜為時已晚,但也從中學到了一招,派人深入印度,盜取鴉片種子在中國種植。不同的是,泡茶需要煮沸開水,可以殺死病菌,茶葉普及改善了英國人的健康;而鴉片則讓中國沈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094

李純恩:了不起的茶餐廳

1 : GS(14)@2012-03-26 22:44:56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38065/20120326/71344
午飯沒約人,窩在家裏看書看報。菲傭問我想吃甚麼?看看窗外又陰又霧,人有點懶鈍,便讓她做一碗五香肉丁公仔麪,再加個荷包蛋。熱騰騰一碗吃下去,滿足得精神振作起來。
香港的茶餐廳文化真是了不起,那麼多臨時起意的配搭,救急救難之後,都成了雋永的心癮和鄉愁,無論何時何地,人在哪裏,只要吃上一口,就像打開了記憶庫,取出一叠味覺記錄。
許多年前,我在茶餐廳的早餐,一般都吃餐蛋麪。有一次跟張堅庭一起,他叫了一碗五香肉丁麪,我試了一下,風馬牛不相及的配搭,竟這麼出色。
從此以後,我家廚房櫃子的「急救品」裏,就五香肉丁罐頭和午餐肉罐頭齊備了。
人在外地旅行的時候,再吃得如何山珍海味,只要一看見「港式茶餐廳」,胃口馬上就會衝動起來。叫杯奶茶,來個菠蘿油是小情小趣,吃碗餐蛋麪或者五香肉丁麪才真正解饞。
要是炒一碟又乾又香又鹹的星洲炒米簡直就有豐盛人生的感覺。
年前到麗江的束河古鎮拍電視,香港人阿明在他開的小酒吧裏給我做了一份餐蛋飯和一碟豆豉鯪魚炒油麥菜,面對着美麗的玉龍雪山,那頓飯吃得疑真疑幻,好像回到了香港寶馬山下。

電郵:[email protected]

李純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460

【一口老味道】公廁後的茶餐廳cafe 取同區食材守護西營盤老店

1 : GS(14)@2017-05-13 01:34:15

餐廳藏於公廁後,實在有點難以發現。



走過爹核里臨時公廁,基本上沒人會發現旁邊的小巷,若多走幾步,你會發現裏面竟藏着一間以茶餐廳為主題的咖啡廳,而且更堅持在西營盤「當區取材」的理念,支持香港品牌。



「Mr. S.Y. Punti」這餐廳名稱是結合了老闆背景及西營盤的文字遊戲,「SYP」是西營盤英文字母簡寫,又因老闆是大律師,在法庭裏「Punti」則代表本地話,即廣東話。老闆很喜歡六七十年代的茶餐廳文化,不過缺點是坐得不舒服,阿姐隨時拖地叫你縮腳,而食物及衛生方面都未必有西餐好,因此將茶餐廳與西式咖啡廳風格二合為一,提倡比較舒服及悠閒的飲食文化。



餐廳環境寧靜而懷舊,剛好抓住茶餐廳與咖啡廳的特色。

雜錦雲吞/水餃,小$42、大$52。

從名字及理念都知道這餐廳是中西合璧,就如西營盤一樣。西營盤是舊區,也有老闆喜歡的舊式香港文化,所以他選了這一區開店,而更重要的是要推廣本土特色。基本由餐單設計,選擇食材到店的理念方面,都想盡量保留西營盤或本地歷史的味道。除找不到的食材,店長盡可能支持西營盤區的食材供應者,如「友記麵粉廠」、「余均益辣椒醬」、樓上雜貨店「關興記」等等,當區街市或附近的上海店也是首選。



自家製芝麻湯圓配白牡丹白茶,$35。

店長搜羅了很多老香港品牌,都是各種菜式的重要靈魂。

食物方面,雜錦雲吞和水餃全屬自家製,雲吞加入了「永利威」的陳年花雕提升鮮味,永利威是香港老牌子酒廠,某些菜式也會用上它的紹興酒及玫瑰露。餃子皮則用上友記麵粉廠的麵粉,這是店長從小吃到大的老店,有質素保證。餡料如豬肉、鮮蝦等,也是每天到西營盤街市選購。其他如醬油炒腸粉、自家製芝麻湯圓配白牡丹茶、香煎蓮藕餅等等,通通都由西營盤當區的食材製成,吃得到新鮮手作的風味。甚至連咖啡,都由香港老牌咖啡烘焙廠「奧林比亞接臣」提供。店主表示,作為本地餐廳很想將本地文化帶入年輕人社群,更希望把爸媽爺嫲年代才吃到的東西推廣出去,好讓那些很珍貴卻已所剩無幾的「香港品牌」能給更多人認識。這家本地茶餐廳,位置雖然偏僻,但卻有着寧靜而懷舊的環境,頗適合年輕人或爸媽來吃一口香港味道,然後放鬆放鬆。
Mr. S.Y. Punti(本地茶餐廳) 地址:西環西營盤爹核里4號地舖記者:張佩君攝影:徐振國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10/200160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5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