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張圖看清日本經濟百年沈浮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35

安倍經濟學進入第二年,但關於他所謂“三支箭”(即貨幣、財政、結構性政策)的效果爭議的聲音反而越來越大。 

其實安倍的政策早在80多年前的日本就已經用過了。1931年高橋是清出任大藏省(財政經濟部),“救國”采用的招式,=即通過赤字預算大增公共開支、著令央行放松銀根購入國債,以及推低日元匯價引發通脹預期,三管齊下抗衡蕭條。在當時這確實是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這也為貿易對手報複以至惡性通脹埋下禍根。

下面,讓我們用一張圖簡要回顧日本145年來的經濟史,以歷史為參考,點亮後市日本經濟發展路線的一些線索:

20140903_Japan
點擊看大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88

雅虎20年沈浮錄:從巔峰到衰落,還能重塑輝煌嗎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72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20 11:15 編輯

雅虎20年沈浮錄:從巔峰到衰落,還能重塑輝煌嗎
作者:夏雨青 

1994 年的雅虎是一個簡單、清晰的網站。它是你現在不屑於訪問的「網址大全」類網站的鼻祖。除了提供不同分類下的網頁索引,雅虎還具備了搜索引擎的雛形。


雅虎已經很久沒在國內成為熱點,本周卻上了很多科技媒體的頭版——它即將關閉北京全球研發中心。這是雅虎目前在中國大陸的唯一辦公室,創立於 2009 年。

繼 2013 年關閉包括新聞和郵箱在內的中國業務後,雅虎終於全面撤出了中國。

取決於你怎麽算日子,雅虎在這個月迎來了它的 20 或 21 歲生日。現在提起雅虎,你甚至不太明白這是一個什麽樣的公司。它看起來架構龐雜,什麽都做,卻再也沒制造出什麽明星產品。

20 歲在互聯網行業算是「化石」級公司。20 年來雅虎究竟做了什麽?它今天是一個什麽樣的公司?它真的像大部分人擔心的那樣即將倒閉嗎?

1994年-2000年,年輕的雅虎,年輕的互聯網


追溯雅虎的歷史,你必須從 1994 年開始說起。對於更年輕的讀者,1994 年是一個陌生的年代。斯坦福 94 級畢業生 Justin Kitch 一直告訴別人「他從斯坦福畢業的那天萬維網誕生了」;《時代》周刊 1994 年的一期封面人物是「互聯網」;雅虎上線時所用的服務器主板現在被陳列在斯坦福大學工程院的入口處,作為 1994 年的標誌性事件展示。

1994 年你在大學課堂上沒法刷微信朋友圈,工作午休不能上淘寶。電腦和 Word 都已經誕生了,但大部分時候你寫信算賬還用紙。1993 年,即使你有辦法上網,也只能看到彭博、CERN、MTV 等 150 個網站,1994 年這個數字變成了 3000 多個。

在被無數人津津樂道的雅虎創業故事中,同樣是斯坦福研究生的楊致遠(Jerry Yang)和大衛·費羅在宿舍里創建了雅虎,那時還叫「Jerry 和 David 的互聯網指南」。

1994 年的雅虎是一個簡單、清晰的網站。它是你現在不屑於訪問的「網址大全」類網站的鼻祖。除了提供不同分類下的網頁索引,雅虎還具備了搜索引擎的雛形。

這是 1994 年的雅虎,一個搜索引擎。在當時貧乏的互聯網世界,雅虎迅速成為最受歡迎的網站之一。1995 年,《紐約時報》報道 AOL 有意收購當時才創建一年多的雅虎,而雅虎已經開始考慮在網頁上展示廣告來賺錢。被 Google 推向巔峰的「搜索引擎+廣告」模式最早其實是由雅虎發明的。

如果簡單把雅虎的歷史劃分成三個部分,1994 至 2000 年是雅虎的第一個階段,也是第一任 CEO Tim Koogle 管理的時期。

Tim Koogle 是一個經驗豐富的 CEO,在雅虎之前曾經管理 Intermec、為摩托羅拉工作。與他一起管理雅虎的總裁 Jeff Mallett 又被稱為雅虎的「幕後魔術師」。在他們的合作下雅虎於 1996 年上市,開盤當天股價從 33 美元漲到 43 美元。

1997 年,雅虎的廣告收入達到 7040 萬美元,1998 年是 2 億美元。隨著營收上升的還有雅虎的一系列收購。它買下的互聯網公司包括當時名氣很響的 Geocities、Broadcast.com、Four11……

在一系列收購、合資與自身業務擴展中,雅虎已經從一個搜索引擎變成了涵蓋電影、音樂、電視的綜合門戶,提供從郵箱、即時通訊、廣告到購物等所有你能想像的服務,並在 21 個國家有 12 種不同語言的雅虎網站。

2000 年 1 月,雅虎的股價達到歷史高點 475 美元(拆股前)。1994 年至 2000 年是雅虎快速擴張的第一階段,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直到互聯網泡沫破裂。


2001 年 - 2008 年,兩個災難,兩個競爭對手


2001 年對於所有互聯網公司都是災難性的一年。互聯網泡沫破裂,CEO Koogle 因此卸任,由前華納兄弟的高管 Terry Semel 接任。

在總結 Semel 業績的回顧文章中,提及最多的是錯失對 Google 和 Facebook 的收購機會。但在他擔任 CEO 的 2001 年至 2007 年還有另外一件事發生了:雅虎被 Google 取代,成為更多人搜索和首頁的選擇。

關於雅虎是否真的算搜索引擎的爭議很多,我認為它一直是。從Search Engine Land 的這篇總結來看,雅虎從上線第一天就以搜索功能為核心,從 1996 年至 2001 年,它先後與 AltaVista、Inktomi 和 Google 合作,使用他們的爬蟲搜索技術,但仍然主要展示自己生產的搜索條目。


2002 年雅虎與 Google 合作,將搜索幾乎完全外包。這項合作在 2004 年很快結束,雅虎隨即收購了 Inktomi 和 Overture 來開發自己的爬蟲搜索技術,但為時已晚。Google 迅速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搜索服務。

在搜索上被 Google 打敗後,雅虎也曾試圖追趕下一波社交潮流。

2005 年雅虎以 3500 萬美元收購了當時最紅的照片社區 Flickr。2007 年雅虎大規模削減 Flickr 工程師團隊,兩位 Flickr 創始人隨後離職。2005 年雅虎還推出了自己的社交網站 Yahoo! 360°,就在 Facebook 上線一年後。這個社交平臺具有與 Facebook 相似的不少功能,但更為繁雜。由於活躍用戶迅速減少,兩年後雅虎就放棄了這個社交平臺。

2007 年雅虎請回創始人楊致遠擔任 CEO。他拒絕了微軟 440 億美元的收購提議,認為雅虎完全可能在互聯網廣告上高速成長。隨後金融危機爆發,他在 2008 年離職。

雅虎衰落的故事是互聯網廣告渠道變遷的故事。一開始它是聚集信息的渠道,之後的二十年內它逐漸被替代,先是 Google,然後是 Facebook。搜索引擎和社交網絡取代了門戶,成為兩個更受歡迎的載體——人的載體,也是廣告的載體。

門戶曾經是電腦時代更重要的一塊,現在我們都在社交網絡上了。

2009 年 - 2015 年,身份危機和轉型


自從被 Google 打敗,雅虎再也沒能成為某個互聯網服務領域的第一名。它什麽都做,但什麽都沒有做到最好。

資深媒體人 David Carr 2012 年在《紐約時報》上發了一篇文章,標題為“致 CEO 的問題:雅虎是什麽?”

這個問題今天仍然沒能得到解決。20 年後,雅虎從一個業務單一的網頁指南變成一個無所不包的互聯網公司,它的身份危機持續已久。

2009 年,代表雅虎起源的搜索業務被賣給微軟。時任 CEO 的 Carol Bartz 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說,「我們從來就不是一個搜索公司,」她說人們不是上雅虎來搜索的,而是在雅虎看到什麽新聞後順便搜一下,所以她對 20% 左右的搜索市場份額很滿意。

但這不像她所宣稱的那麽輕易。雅虎賣掉搜索是認輸後的結果,是輸掉互聯網首頁之爭後的無奈之舉。流量是互聯網公司任何策略的基礎,1999 年的雅虎可以任性地大規模收購擴張,因為它仍然是互聯網世界的明星、人們打開瀏覽器的首選。2009 年的雅虎沒有這種待遇。

Bartz 的新策略是,把雅虎徹底變成一個媒體公司,通過新聞和廣告的傳統門戶模式賺錢。體育、金融和娛樂板塊的新聞頁面成為這一時間雅虎的宣傳重點。

Search Engine Land 的創始人 Danny Sullivan 對這個政策非常疑惑,「雅虎到底是一個向外傳送流量的搜索引擎,還是一個自己制造內容的媒體公司?」

這個問題在 Bartz 卸任時還沒有得到回答,雅虎也沒能成為一個冠軍新聞網站。 Paypal 總裁 Scott Thompson 因為醜聞擔任 CEO 五個月後離開。


之後我們看到了雅虎的新 CEO,瑪麗莎·梅耶爾。這為雅虎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關註,梅耶爾早期 Google 員工的履歷和清新風格被視為雅虎的希望。然而在 2 年半、40 多起收購和平平的業績之後,投資人開始逐漸失去耐心。

今天的雅虎仍然有豐富的技術資源儲備,對大數據發展至關重要的 Hadoop 由雅虎推廣流行,它的不少員工後來就職於 Cloudera 和 Hortonworks 這兩家大數據公司。雅虎的工程師團隊和文化在今天都享有盛名。

但它還在致力於做多個領域的第二名。雅虎新聞是 Google 之外全美第二大媒體渠道,桌面和移動端每月有 2.2 億的讀者,超過 Facebook 的數字。Tumblr 是互聯網病毒營銷的最佳傳播場所,年輕用戶創意的來源,但比不上 Facebook、Twitter 或者 Instagram。

沒錯,又是第二名。


新 CEO 梅耶爾強調雅虎的策略專註於移動。因此有了智能手機上令人欣喜的雅虎天氣、雅虎新聞應用。只憑幾個應用還很難拯救雅虎整個公司的命運,但這是個好的、全新的開始。

不過現在你去雅虎的關於頁面,會看到下面這段話:

「雅虎專註於讓這個世界的日常習慣變得激動和有趣 - 不管你是在搜索網頁、給朋友發郵件、與家人分享照片,或只是查看天氣情況、比賽分數、股票價格。」

雅虎高級副總裁 Brad Garlinghouse 2006 年曾發表過《花生醬宣言》,提出雅虎需要正視的問題是「我們不夠專註,還不夠專註。」現在的雅虎看起來同樣不夠專註。20 幾歲的身份危機,我們都理解,都經歷過。經過 20 年,一家大公司的轉型不再容易。

雅虎20年沈浮錄:從巔峰到衰落,還能重塑輝煌嗎



來源:好奇心日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616

文華自治試驗沈浮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105

這一自治試驗運行兩年多來,與初衷已漸行漸遠——會越開越少,決議越來越難通過,連“幸福資金”也乏人問津。一些居民很懷念過去的氣氛:大家都是“文華人”,沒有片區的鬥爭,“雖然也爭,但都是就事論事”。 (魯力/圖)

落選的劉強發表感言,“雖然落選,但還是要祝賀當選的黎國”,隨後他主動走向黎,兩人握手擁抱。遠處一條橫幅上寫著:“今天沒有失利者,文華人都是贏家。”

整個2014年都令人疲憊,“後來已經發展到不喜歡一個人,就會反對他的提案,拉一大堆人,就是不給他過”。

“經歷了這些事情之後,你覺得有競選好,還是沒有競選好?”聽到這個問題受訪居民代表都毅然選擇了前者。

“應該申請多少,就讓居委會領導定吧。”

“你們才是領導。”

“首先要感謝羅湖區社工委給我們這樣的機會……”

“感謝領導的部分請略過。”

這段不尋常的對話,出現在深圳市羅湖區黃貝街道文華社區的居民代表大會上。2013年4月,一場城市居民自治試驗在文華社區鋪開——既有能力培養,也有公共資源分配。主政者希望用兩三年的時間,教會居民理性議事,逐步提升他們的自治能力。

在這場如何“花好錢”的練習中,居民代表們與議事規則曾有過一段“蜜月期”:盡量不跑題、不誅心、不人身攻擊、不打斷話頭,共同管理每一筆預算,舉辦公共活動。象征議事規則的法槌、代表權利的投票牌,都是神聖之物。

然而,隨著試點的深入,這場城市社區的自治試驗在行政慣性中浮沈,人性和文化習性亦被揭開一條裂口。

從對事不對人的討論,到吵架、內鬥和分裂,這一自治試驗運行兩年多來,與啟動時的初衷已漸行漸遠——會越開越少,決議越來越難通過,作為自治重要載體的“幸福資金”也乏人問津。2015年7月以來,文華自治形態由“我的社區我做主”換成了“基層協商民主”,這場社區試驗重新回到了起點。

“原來開會真能解決問題”

“原來開會真能解決問題。”2012年12月的一場政府、企業、居民三方廣場議事會,讓文華社區居民成艷第一次體會到“開會”的益處。

過去十多年里,她和鄰居們被一墻之隔的東益汽車廣場“坑”得很慘——油性漆很臭,夜里修車吵得睡不著,投訴也沒有用。憤怒之下,鄰居們曾朝墻那頭的廠區扔過垃圾,還有人想用棉被去堵車廠的管道,甚至想澆汽油示威。

開會那天,成艷作為議事代表,特意穿了黑紗衣,“為了表達冷靜”。但讓她真正冷靜下來的不是衣服,而是一個叫“羅伯特議事規則”的新東西:居民和企業代表輪流起立發言,計時2分鐘,不能超時;代表不能打斷發言者,反對意見要等一方發言完才能提出。

議題很集中:怎樣有效執行對汽車企業的監督?經過3小時對話,大家舉手表決選出了東益汽車監督委員會,訂立一套契約,其中最給力的一條是:居民代表如發現企業排汙不達標或超過規定時間仍在開工,將有權告知管理處對其給予停電處罰。這條規矩一直執行到現在,企業不得不改用氣味更小的水性漆,到時間就收工。

事實上,那場會議是羅湖區社工委的一次議事實驗。沒有拍桌子吵架、沒有跑題,還促成了難題的解決,這讓時任羅湖區社工委專職副主任呂毅感受到,“任何社區問題都可以從理性對話開始”。

文華社區的議事氛圍早有鋪墊。2012年,文華社區就被作為羅湖區委書記倪澤望的掛點社區,推動一人一票直選樓棟居民代表。成艷正是當時選出的代表,與她同樣經歷選舉成為居民代表的人有110多位。“大家都相信‘我的社區我做主’。”成艷回憶。

2013年初,在區委書記倪澤望的支持推動下,文華社區正式成為羅湖區居民自治的“試驗田”。具體推進者是區社工委。他們先是聘請議事專家袁天鵬成為議事課堂的“教練”;又撥款成立“幸福資金”,交給居民自己管理,首筆資金為2萬元,次年資金額提高到20萬元;《文華社區居民自治章程》、《文華社區居民自治財務管理制度》也根據居委會組織法而相繼擬定。

根據制度設計,居民代表組成“居民代表大會”,選出常設議事機構“決議會”,兩個機構做出的決定由居委會來執行。

根據時任羅湖區委書記倪澤望的表述,文華自治試點的目的在於“培養居民代表的規則意識,引導其依照法律、按照規則、尊重程序、合理合法表達意願。隨後,逐漸將政府掌握的部分社區資源下放給居民代表,讓其通過議事規則決定支配情況,逐步提升居民代表的自治能力”。

袁天鵬曾經留學美國,在擔任阿拉斯加大學學生議會議員時,他有感於國內不少人不會開會,回國後成立公司,專門推廣源自英國議會的羅伯特議事規則。在安徽阜陽南塘村給合作社的農民上課時,他把六百多頁的規則壓縮為《南塘十三條》。到了羅湖,他索性將之改成更簡短的《文華十條》,包括主持中立、起立發言、面向主持、表明立場、不超時、不打斷、不跑題、不攻擊、機會均等和服從裁判。

“2013年真是特別開心的一年,每個人對社區都是滿腔熱忱,都相信袁老師(即袁天鵬)可以帶著我們往前走。”居民代表薛華回憶。

人們嘗到了管理公共經費的樂趣和甜頭。每次會議人們都能提出三五份提案,每份提案都寫得很詳盡,居民代表們一起討論“幸福資金”該用在什麽地方。每次會議都要開兩三個小時,大家把每一筆預算都掰開來研究,給每一筆花銷“瘦身”。社區文藝團體成立了,代表們還牽頭辦起了大型趣味運動會、美食節等活動。

盡管有人面對不一樣的意見,會生出委屈之感,但也有居民代表相信,“你只是不同意這件事,並不是對我有意見”。

在這場如何“花好錢”的練習中,居民代表們與議事規則曾有過一段“蜜月期”。“2013年真是特別開心的一年,每個人對社區都是滿腔熱忱。”文華社區居民們嘗到了管理公共經費的樂趣和甜頭。 (魯力/圖)

選舉風波

文華的自治實踐進一步深入:除居民議事機構外,執行機構——居委會也要進行選舉。可誰也沒有料到,新一屆居委會競選後的班底組建過程,成為文華自治試驗的分水嶺。

2014年3月9日,64歲的黎國通過公開競選,成為文華社區新一屆居委會負責人。當時他是眾望所歸。這個祖籍江蘇的爵士樂手長著一張圓臉,戴著圓框眼鏡,說話溫文爾雅,但很擅長維權。他曾作為居民代表去找政府部門協商,為小區爭取到了換房產證和裝管道天然氣,東益汽車監督隊也是他親自組建的。

競選當天,有居民在助選橫幅中稱他為“文華之星”,他的“啦啦隊”幾乎包了場,四十多位居民代表還聯署了一份支持他的公開宣言,印成傳單滿場發。當天有108位居民代表,他得到了60票,完勝其他3位候選人。在居委會工作過6年的候選人劉強只拿了38票,上一屆居委會主任則徹底敗選。

競選結束後的一個場面讓一些參加者記憶猶新:落選的劉強發表感言時說,“雖然落選,但還是要祝賀當選的黎國”,隨後他主動走向黎,兩人握手擁抱。遠處一條橫幅上寫著:“今天沒有失利者,文華人都是贏家。”

但黎國當選後卻麻煩不斷。他先是發現自己並不是居委會法定代表人——2013年底,廣東公布了2014年全省居委會換屆目標:“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一肩挑’比例達到80%左右;社區黨組織班子成員和居委會班子成員交叉任職比例達到80%左右”。

“也就是說,社區工作站黨委書記、社區工作站站長、社區居委會主任必須是一個人。”文華社區工作站站長何文勝說。他才是居委會實際上的一把手,按理說,居委會公章和財務也都由他負責。這個變化令黎國措手不及。直到4個月後,羅湖區社工委專門為文華社區下發繼續推進試點文件,何文勝才把公章轉到黎國手中。

在人員安排上,黎國也面臨空前壓力,毫無經驗的他疲於調整自己的“組閣”名單。

按《文華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社區黨委提名候選人規則》,勝選後的居委會負責人可以提名4名居委會成員候選人。黎國最初設想的“班底”中,沒有一個人是老居委會成員。“大家對上一屆居委會有很大意見。”他說。

然而,2014年3月10日,黎國從羅湖區社工委得知,有關部門“希望”他能把劉強組進居委會班子。“劉強是黃貝街道辦支持的人選。”一位和黎國一起去交涉的居民代表透露說。對於這個說法,何文勝沒有直接回答,但他表示:“街道也是考慮工作要鋪開,需要帶路人,你全部是新人,連居委會做什麽都不知道怎麽行?”同在組閣名單中的成艷不同意這個說法:“能力欠缺也可以學啊。”但反對聲石沈大海。

劉強進入居委會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更艱難的拉鋸卻在後面。

“如果你選了她,我就發動全文華的人反對你們!”聽說了黎國的組閣名單後,一位居民代表威脅黎國。“她”指的是居民代表薛華。“薛華在我們社區也是個人物,活動組織能力強,性格開朗,我們想組她進來。”成艷說。

黎國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那段時間幾個居民代表都找他交流,反對薛華,理由是薛“性格過於強勢”,再加上一條“原罪”:薛做了十幾年保險業,“私心重”——每次開會時,主持人都強調羅伯特議事規則要“不質疑動機”,但這條規則被拋諸腦後。

迫於輿論,黎國在名單中劃掉了薛華,打算另選他人。而誰是備選者的消息也不脛而走,居民代表們的反對一再重演:“你選xx我就堅決跟你過不去”,“xx別想來收割勝利果實”……私下表達憤怒的人們似乎已忘記,過去一年里他們反複練習的是“共同決策”和“尊重結果”。

“群眾鬥群眾”

麻煩接踵而至。薛華得知新一屆居委會成員中沒有自己,一邊哭一邊拍著桌子吼:“你們又在欺騙我!別以為我好欺負!”

時間過去了一年多,薛華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起此事時,仍然憤意難平。她順手拿起一個礦泉水瓶,重重砸在桌上,嗓門提高了八度:“拉票時你怎麽不跟我講?當時你怎麽許諾我的?現在選完了不組閣我了?”選舉前,薛華曾積極為黎國拉票——根據競選規則,拉票是被允許的——黎國說過想把她組進居委會中。

參與制定選舉規則並參與競選全程的袁天鵬說,“組閣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即使沒有兌現承諾,也是選舉中常見的過程,但是大家都看得過於個人化了,當做是一種陰謀。”

吵架像病毒一樣擴散開來。“吵得好厲害,每個人都吵,都是敲桌子的那種,我不敢走進辦公室,只好躲在服務中心。”一位不願具名的居民代表回憶。最厲害的一次是新一屆居委會上任首日,劉強坐了原居委會主任的辦公桌,成艷站出來替黎國打抱不平,“兩個人都拍了桌子”。居委會工作一度停滯。

黎國和劉強的不睦公開化。“社區氣氛變了,都是個人恩怨,鬥來鬥去。”一位居民代表說。一個無法證實,但卻能反映各方對峙心態的傳聞是:“薛華跟劉強聯合在一起,擰成一股繩,‘靶子’就是新的居委會,處處跟他們唱反調。”

對於這樣的對立,劉強反複說自己“沒有勝負心”,但他還是很關註自己在居委會5個成員中支持率的變化:“我們(我和黎國)是從1:4,到3:2。”他也很樂於談起自己擅長活動策劃、懂得平衡各個片區、善於與社區和街道領導溝通的優勢,以及曾經“扶持上屆居委會主任”的事,從不諱言上屆居委會實際的控制者是自己。

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在社區老年生日會、社區運動會等活動中,黎國缺乏策劃能力,總是說“老劉,你來吧”;黎國對自己所在片區活動參加比較勤快,其他片區活動基本不參加。他的結論是,“老黎人比較老實忠厚,但能力有缺陷”。

2014年5月,薛華與北鬥片區居民代表共同組建了一支“地鐵環境監督隊”,參考東益汽車監督隊的方式,想代表片區居民與地鐵施工方溝通,督促他們減少噪音、及時清理垃圾。黎國沒有去參加他們的成立儀式,只是負責張羅協調會。他對南方周末記者坦言,自己“確實有情緒”。但不屬於北鬥片區的劉強卻加入了這支隊伍。

盡管開會時袁天鵬總強調“對事不對人”,但在會場外,人們被更強大的行為慣性所牽引。“那段時間,兩邊的人都在拉我,”一位不願具名的居民代表回憶,“互相說對方壞,讓我不能跟對方在一起。”她說,“‘兩邊的人’不是黎國和劉強本人,是他們各自的‘粉絲’。”

“挺黎派”把劉的每個行為都視為“架空黎主任”:“黎主任被他們圍剿,如果我們不挺身而出,這里就是他們的天下了!”“挺劉派”把黎視為“居委會傀儡”:“有人想要借此鋪平自己在居委會的道路。”

陷入輿論攻防戰中的“粉絲”們傳播著各種小道消息,局中人的婚姻、子女、過往經歷都成為“貪汙幸福資金的理由”。“叛徒!”當得知本片區的人加入地鐵監督隊後,東益汽車監督隊的人甚至這樣罵道。

“我一直都不明白,為什麽要吵成這樣。”楊娟很困惑。“80後”的她是組閣最後一天被選入居委會的“黑馬”。為避開爭執,專心做自己的社區公益項目,楊娟沒敢申請“幸福資金”的錢,直接向社區工作站申請了經費。

兩筆報銷的爭議

撕裂的氣氛終於從會場外蔓延到了會場里。

從2014年7月到12月,關於兩筆報銷的爭議在決議會和居委會之間來回僵持。在袁天鵬團隊的議事顧問王靜看來:“居民們知道從程序上去尋找別人的漏洞,但是當他們遇到問題時,他們又不願意通過程序去解決。”

根據《文華社區居民自治財務管理制度》,居民代表想要發起采購前,項目提案必須先得到決議會或者居民代表大會通過;采購時須由1位居委會成員、1位提案發起人和1位居民代表組成“3人采購小組”;而根據街道報賬要求,所有報銷要有發票。居委會花完錢後,還要接受決議會“財務監督小組”對所有票據和賬目的檢查。

第一個違反采購規定的人是薛華。2014年5月,薛華組建地鐵施工隊時,自己墊錢購買物品,直到7月“幸福資金”到位才申請提案。居委會指出,提案通過前的錢不能報銷。另外,花這筆錢的過程也不符合三人采購制度。

這件事被拿到決議會上討論。王靜認為,“違反制度是不應該”,但“考慮到社工委的資金7月才到賬,薛華提前墊錢情有可原,只要按照財務制度,按照決議去買的東西,就可以報,但下不為例”。決議會通過了這個動議。

誰知薛華的報銷還是不能通過——票據有的只有收據,有的沒有小票,居委會財務人員趙莉堅持不給報銷:“我得對財務制度負責,我還得通過財務監督小組的檢查。”薛華勃然大怒:“我就是規則沒遵守,也用不著這麽刁難我吧?你打擊了我們的心靈,打擊了我們為社區做事的積極性!”

不久後,成艷也有一筆兩千多元的采購違反了3人采購原則。她在決議會上解釋後,大多數人表決批準這筆報銷。但薛華找到了漏洞:有一位決議會成員同時接受了兩個委托,不符合規定,減去這兩張無效票,這次會議的決議還不足半數。

“他們這次找的是制度問題,我們認為這是有進步的,有制度的概念,兩年的議事規則學習沒有白費。”王靜說。

然而,人們對會議的認識並沒有朝著樂觀的方向發展。他們退回到原先的開會慣性之中,彼此拉扯。

“顧問團隊目無法紀,帶領我們打白條!要用假發票!”一次決議會前,王靜被扣上了“帽子”。據她回憶,她想要表達的意思是:財務制度執行過程中會碰到一些具體問題,是修改財務制度,還是堅持要發票?沒有發票的情況下,能否找其他發票來充賬?事實上她沒有表決權,能否通過還是居民代表說了算。薛華認為,當時顧問團隊在考慮“怎麽幫居委會報銷”,袁老師也被懷疑“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

“你開始制定制度非常嚴格,實際操作不可行,我們就應該通過一個程序去解決。出現問題是正常的,不出現問題才是不正常的。出現問題,個別人反應特別激烈,也是正常的……但大多數人應該按照程序去處理。”王靜說。

事態升級,居民代表們不再想通過會議來尋求答案,居民代表吳德森甚至給財政部寫信,“要去告使用假發票”。同樣想法的還有成艷,倔脾氣的她曾在爭論中說:“你們要是覺得我采購有問題,就讓檢察院來查我!”“我會告到區里、市里、省里!”群情激奮下,那把象征議事規則的法槌也無法讓人們安靜,有樓長把投票牌砸在地上。

不再提“我的社區我做主”

“參加決議會的人越來越少,大家厭倦了提個提案就被反對,沈默著不敢表態,只有幾個人把控局面。很多樓長都厭倦這樣,開一半會就走掉了,表決也表決不成。”對居民代表孫梅來說,整個2014年都令人疲憊,“後來已經發展到不喜歡一個人,就會反對他的提案,拉一大堆人,就是不給他過。”

以前,袁天鵬在針對羅湖區人大代表和該區領導幹部的兩次培訓中都曾提到,“規則很枯燥,從不談價值,但只要照著做,就可以給我們帶來理念和文化的改變”。但現在他也有一些困惑:理念和文化是那麽容易改變的嗎?他又把自己的社區議事培訓帶到了南京,希望在那里尋找答案。

“經歷了這些事情之後,你覺得有競選好,還是沒有競選好?”聽到這個問題,受訪居民代表都毅然選擇了前者。劉強甚至頗為驕傲地說:“那次選舉我是見了世面的。”這個連續3屆的居委會成員,說不上來前面兩屆自己是怎麽被選出來的,“應該還是有個票箱的吧。”

“我們這里的問題,幾十年都得不到解決,有了羅伯特議事規則,我們用包容的方式,大家都後退一步,通過理性溝通來解決,為什麽不好呢?”黎國說。

孫梅很懷念2013年的氣氛:大家都是“文華人”,沒有片區的鬥爭,“雖然也爭,但都是就事論事”。“是文華社區的人素質太參差不齊嗎?是我們還沒有學習充分嗎?是我們試點的時間還不夠長嗎?為什麽去年發展到那個樣子?我不知道。”趙莉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不過,“公開、透明、競選,這些大方向都是很好的。”

“去年,你花一塊錢買把剪刀,我們都是要投票的。以前居委會的錢花在哪里,我們根本不知道,後來我們可以查居委會的賬,不管誰撥款,錢都用在居民身上。”楊娟說。

無論如何,2015年社區開會的次數明顯少了。過去兩年,決議會每個月至少開一次,風雨無阻。今年沒開會的理由包括大雨、人數太少,以及“等候政府通知部署”,“幸福資金”也乏人問津。

2015年,文華自治形態也發生了很大改變。1月1日開始,羅湖區實行新的社區體制改革方案,文華社區也在改革之列。一位剛從社區工作站退休的專職文員接替了趙莉的財務工作。“幸福資金”不能再以社區子賬戶的形式存在,它的使用和支取都要通過何文勝,不再通過黎國。

薛華本來以為決議會要解散。2015年7月10日,《羅湖區社區居民議事會規範化建設工作方案》出臺,規定全區每個社區從居民中間選6到9個居民議事會成員,何文勝為此列了一份名單,這份名單中只有2人是原來的決議會成員。

然而,7月27日,羅湖區民政局為文華社區發文,仍然承認它的試點地位。原先的31位決議會成員直接成為居民議事會成員,同時要加上黨代表、人大代表等8人。官方表述也從“我的社區我做主”換成了“基層協商民主”。

收到通知兩天後,何文勝召集決議會成員們開會,宣布決議會的新動向。兩個多月沒開會了,大家又坐到了一起,人只來了19位。沒有決議會成員提出新提案,幾乎沒人提出問題,沒人爭論,不到半個小時,會議進入了尾聲。

(為保護受訪對象,黎國、劉強、薛華、成艷、趙莉、楊娟、孫梅皆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193

互聯網金融頻鬧革命,未來到底誰主沈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23/152107.shtml

說到互聯網金融,似乎從來就沒有風平浪靜過。隨著《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的正式出臺,國內的互聯網金融也將會迎來一場真正的淘汰賽,告別過去的野蠻生長時代。眾多業內人士都預測,未來大部分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都將面臨倒閉,尤其是一些風控水平較差的平臺。

然而讓我們感到意外的是,就在監管細則即將到來之際,國內的互聯網金融們卻變得更加激進了:8月12日,米缸金融與天安財險聯合推出“有保險的P2P”,安全一直都是所有業內外人士對於P2P的一個擔憂,米缸金融大膽做了一個新的嘗試,對行業影響深遠;8月15日,國內首家成立的純互聯網銀行前海微眾銀行APP正式上線;8月18日,螞蟻金服又推出了一個專門針對理財,且有別於支付寶的螞蟻聚寶。這三個事件對於整個互聯網金融來說,都是里程碑式的事件。這還沒完,9月15日,京東金融又宣布上線了APP3.0,打造“一站式金融生活移動平臺”。

從近日互聯網金融幾個重大性的事件來看,這些平臺都是想要重新樹立新的行業標桿,希望可以成為這一輪洗牌大戰的勝出者。那麽,它們當中誰能真正改變整個行業?

米缸保險P2P,欲打破P2P風險論

在《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中明確了P2P為信息中介的性質,這也就意味著P2P平臺自身不能為投資者提供擔保,那麽P2P平臺就必須與具備擔保資格的機構進行合作。說到保險P2P,過去有少數一些P2P平臺也有所嘗試,不過他們與保險公司的合作,多為財產險、意外險、賬戶險等,P2P的安全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解決。這一次米缸金融推出的履約保證保險,即使借款人逾期不還、壞賬、跑路的情況,投資人的本金也不會受到損失,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保險P2P,這對於整個行業實屬革命性的事件。

影響一,我們來看看米缸推保險P2P對整個行業本身將產生什麽影響。對於P2P網貸來說,投資人最擔心的就是安全問題,P2P安全性的不足,也極大限制了P2P行業投資人群規模的增長速度。無論是風險保障金模式,還是其他的第三方擔保機構,都不能對借款人的壞賬進行保障,而米缸金融的p2p+保險擔保模式卻可以給壞賬實現賠償,這在業內實屬歷史性事件,真正實現了平臺一切風險由第三方承擔,這將徹底把P2P理財帶入接近零風險的世界。

影響二,米缸金融推保險P2P對於行業內其他平臺也將會起到示範性的作用,必然會引起其他P2P平臺的效仿。不過當前P2P平臺壞賬率過高、保險公司與P2P平臺合作風險頗高,多數保險公司還不敢涉及。也就是說,讓保險公司為P2P平臺提供一切風險擔保,甚至包括壞賬保險,這個是大多數的保險公司所不願意做的事情,P2P平臺要如何獲取保險公司的信任至關重要。

影響三,打破當前大多數的保險P2P只保投資人資金安全,不保借貸人違約、逾期壞賬的現有格局。就拿在米缸金融推出保險P2P沒多久,拍拍貸宣布與保險公司達成戰略合作的事來說,其保險合作內容也只是涉及賬戶資金交易安全問題,並沒有對P2P業務本身提供擔保。這是目前整個P2P與保險公司合作存在的一種現狀,只是保些表面的,並沒有深入到P2P平臺本身,而米缸金融推出的保險P2P必將打破這一現狀。

影響四,米缸金融所推出的保險P2P還將會加速P2P的洗牌大戰,當前大部分的P2P平臺之所以會出現跑路、倒閉現象,就是因為無法很好地把握風控,尤其是平臺的壞賬率。米式保險P2P的出現,必然會加速用戶從其他平臺向這類平臺轉移,從而加速其他平臺資金的大量撤資,現金流一旦出現問題,平臺必然將面臨倒閉風險。

微眾銀行,真能革傳統銀行的命嗎?

其實說到微眾銀行,日前最大的新聞莫過於首任行長曹彤的驟然離職和被招行關閉了APP開戶驗證接口,當然我們今天不是來討論微眾銀行行長離職事件,而是要探討微眾銀行APP上線對整個金融行業的影響。

第一,這是國內首個互聯網銀行上線的APP,與其他互聯網理財平臺不同的是,微眾銀行APP擁有自己的銀行牌照,通過銀行資質來保證安全,其安全程度相對於大多數的P2P來說無疑要高出很多。對於整個互聯網金融理財來說,借助銀行資質來確保投資的安全性也是要重新樹立P2P理財新的行業標桿,其對行業影響直追米式保險P2P。

第二,微眾銀行借助互聯網銀行資質提供理財擔保,這個是其他互聯網理財平臺難以效仿的,目前只有螞蟻金服具備這個實力,所以微眾銀行不會引起其他P2P平臺的效仿。但是微眾銀行APP上線所推出的理財功能必將會對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造成比較強烈的沖擊,與米式保險P2P一樣,微眾銀行APP的上線會加速整個行業的洗牌速度。

此外,微眾銀行APP對於傳統銀行也將造成一定的沖擊。盡管目前微眾銀行APP只是上線了理財功能,但是未來上線貸款功能只是早晚的事情。當前融資難的企業多是中小企業,而傳統銀行卻完全不愛搭理中小企業。但是微眾銀行APP的上線,意味著他們未來一定還是想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彌補傳統銀行在這方面的不足。不過,從目前上線的微眾銀行APP表現來看,要想革傳統銀行的命恐怕路慢慢兮。

螞蟻聚寶,通吃整條理財產品線野心凸顯

對於螞蟻聚寶的上線,很多人腦海里冒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螞蟻金服已經有了支付寶,為何還要推螞蟻聚寶?目前支付寶僅僅只是推出了余額寶、理財通,距離成為一個“一站式理財平臺”還相差甚遠,螞蟻聚寶的推出就完全可以做到,足見螞蟻聚寶的野心所在。

其一,螞蟻聚寶一上線就整合了900多只基金,這對於整個基金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比較大的沖擊。尤其是上線的基金申購費都為0,這不得不讓其他基金交易平臺為之汗顏。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十分清楚,一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一般標準申購費是1.5%,也就是要150元申購費,而螞蟻聚寶卻全部免申購費,這讓傳統基金怎麽活?此外,基金第三方銷售平臺贖回到賬采用的都是T+2或者T+3,而螞蟻聚寶直接坐到了T+1。

其二,雖然收益性比不上P2P,但是招財寶憑借著支付寶強大的流量入口還是對P2P這類平臺造成了一定的沖擊。此次推出螞蟻聚寶,包括了各類理財、定期、基金、股票等交易,推出一站式理財,無疑對於很多P2P理財用戶是一個更大的吸引。選擇性更大,既可以選擇穩定安全靈活性高的余額寶,也可以選擇穩定收益較高的定期理財,同時還可以選擇風險相對大收益卻更高的基金和股票。一站式理財對於很多用戶來說,可以分散性理財,再也不用開設過多賬戶,大大提升了便利性,無疑加大了對P2P理財的沖擊。

其三,雖然目前螞蟻聚寶還沒有推出股票購買,但是在股票欄目中已經向用戶展現了滬深、港股、美股指數和熱門板塊推薦,同時理財用戶還能得到阿里投資的一財團隊專業指導,螞蟻聚寶進軍股票交易也只是早晚的事情。等到某一天螞蟻聚寶正式推出股票交易之時,對於整個股票交易機構又將會造成相當大的沖擊。

京東金融,玩命做加法把金融與生活綁定

京東金融最近發力非常之猛,從其最新上線的3.0版本來看,誌在打造“一站式金融生活移動平臺”,將白條、眾籌、理財等業務實現一體化,其本質還是在模仿支付寶。讓人捉摸不透的是,支付寶在做減法,京東金融卻要做加法。把金融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京東金融勝算到底有多大?對互聯網金融又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如果要說理財產品,京東金融並沒有優勢可言,一來收益性幹不過P2P,二來平臺用戶基數也比不過人家支付寶。支付寶有淘寶、天貓撐著,京東金融當然也有個京東商城,但是很明顯京東金融的用戶粘性並不強。

不過有一點,倒是會讓京東金融對行業產生一定的影響。螞蟻金服單獨推出各螞蟻聚寶,將其與支付寶區別開來,這等於就是把理財與消費又給剝開了。而京東卻故意將金融與購物、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打造“理財+消費”的金融產品,雖然是師學支付寶,但是卻比支付寶走得更堅定。劉曠個人認為“理財+消費”會成為未來互聯網金融的一種形態之一,就看京東金融能走多遠了。

總結:

從以上分析我們看出,米式保險P2P樹立了行業的新標桿,未來必將會成為多數P2P平臺效仿的對象,成功的關鍵就在於保險公司願不願意買單了;而微眾銀行APP由於剛上線,還存在體驗上的不足,但是未來在中小企業貸款領域定會有所行動,這對傳統銀行也定然會造成一定的沖擊;至於螞蟻聚寶,打造一站式理財平臺,未來的野心非常大,想吞吃整個國內的互聯網理財市場;京東金融欲依靠京東商城和京東到家的O2O作為消費場景,打造“理財+消費”一站式平臺,最大的勁敵自然是來自於支付寶,但同時也有可能會把互聯網金融帶入場景式消費的金融形態。

作者: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737

互聯網+農業,看十萬億市場誰主沈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04/152646.shtml

導讀 : 總結一下“互聯網+農業”當前的格局和筆者的一些思考,給後來人的入門讀物。

互聯網+,讓多少人心情澎湃,夜不能寐,跳槽、創業、融資、忽悠各顯神通,兩年來誕生了不可勝數的創業企業,傳統企業也紛紛走進互聯網+的世界,想要跟上時代的列車,卻又往往不知所措。

互聯網+交通:滴滴打車、航班管家、鄉間貨的等;

互聯網+醫療:好大夫、掛號網、春雨醫生、掌上藥房等;

互聯網+外教:滬江英語網、MOOC、VIPABC等;

互聯網+農業:一畝田、大北農、惠農網等;

互聯網+農資:雲農場、農集網、田田圈等;

互聯網+外貿:速賣通、敦煌網、一達通等;

互聯網+制造業:華為、西門子、博世制造等;

互聯網+裝修:土巴兔、蘑菇+、家裝e站等;

互聯網+金融:支付寶、宜信、陸金所等;

互聯網+購物:淘寶、京東、蘇寧易購等;

互聯網+汽車:阿里汽車、汽車之家、高德地圖等;

互聯網+旅遊:攜程、途牛、去哪兒;

互聯網+能源:積成電子、陽光電源、金智科技等;

互聯網+教育:粉筆網、傳課網、口袋老師等;

互聯網+婚戀:世紀佳緣、百合網、珍愛網等;

......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互聯網並沒有神奇的魔法,其試圖消滅信息不對稱,卻又產生了新的不對稱,這是電腦與人腦的博弈,這是傳統與創新的生死相拼,活下來很容易,與傳統握手言和即可,而想要活得好就要冷酷無情,為了那讓人垂涎三尺的壟斷地位,互聯網的世界沒有第二名。

當然本文不是要探討這些,而只是對之前學習“互聯網+農業”做一個小結,總結一下行業當前的格局和自己的一些思考,對後來人算是一個入門讀物,對自己也是一個交待。

說到互聯網+農業,估計大多數人想到的是隔壁的小蘿莉昨天又在網上團購了一袋水果,而事實上農業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都已與互聯網發生深度關系,對此,我們來一一來看。

今天只講幹貨,農業產業鏈可以分為生產、流通、消費三個階段。

一、生產

生產是收獲果實的過程,又可分為產前、產中、產後三個部分,如下圖所示:

 

640

 

(一)產前

農業生產的產前環節主要包括土地的準備以及良種、化肥、農藥、飼料等農用物資的采購。

(1)土地

土地方面互聯網化程度較高的是土地的流轉,其以土流網、土地資源網、搜土地網等為代表。

據我國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顯示,全國耕地面積203077萬畝,其中東部地區耕地占19.4%;中部地區耕地占22.7%;西部地區耕地占37.3%;東北地區耕地占20.6%。截至2014年底,全國農村承包耕地流轉面積4.03億畝,流轉比例達到30.4%。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規模經營主體初步興起,農民合作社不斷壯大。

土流網是目前較大的土地流轉綜合信息平臺,服務農戶、種植大戶、土地流轉機構等,線下土地流轉中心通過加盟方式獲得土流網的培訓、交易服務管理、信息服務等。截止2014年11月30日,土流網共發布土地面積1.9億畝,交易面積3715萬畝,交易率26.6%,土地流轉速度逐漸加快。

64

 

土流網運作模式圖

 

(2)農資

農資是農用物資的簡稱,包括種子、農藥、化肥、農膜及農業生產、加工、運輸機械等。農資市場的高毛利是讓互聯網企業垂涎的重要原因,其中農藥的渠道毛利更是高達80%以上,這在互聯網經濟中是一個難以想象的數字,而互聯網公司最擅長的就是通過互聯網的手段,縮短中間環節,重新分配利潤。據測算,目前國內農資市場容量超過了2萬億元人民幣,其中種子、化肥、農藥、農機四類農資產品的市場空間分別約為3500億、7500億元、3800億元和6000億元。農資領域的電商玩家眾多,在此略舉幾例:

阿里巴巴:目前中國藍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昊華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化工農化總公司等多家企業已成功入駐阿里巴巴,今年7月14日,淘寶上線農資頻道,涵蓋了從種子、農藥、農機、肥料、獸藥、飼料等農資產品,致力於改造農資行業多級經銷商層層加價的模式,產品從廠商直接供貨,同時從準入機制、店鋪保障金、售後周期等方面提高保障能力。

雲農場:運用電商模式讓農民直接從廠家采購農資(品類涵蓋化肥、種子、農藥、農機等),並提供農技服務。2014年2月上線,自營與商戶入駐各占半壁江山,已有400家農資企業入駐,2800多個產品,市場覆蓋全國區域達到3萬畝土地,采用村站模式,貼地面發展用戶,在基層設立服務站幫助農民下單。目前雲農場已成為集農村電商、農村物流、農技服務、農村金融、農民社交等多個領域於一體的綜合性農資服務平臺。

田田圈:2015年5月11日,國內農藥制劑企業巨頭諾普信宣布啟動“田田圈”互聯網發展戰略。不同於常規電商通過網上直銷、低價搶購等方式,田田圈不走純線上渠道,而是和縣級經銷商共同出資成立縣域綜合服務中心,加盟的零售商則變身為服務中心員工,優化農資流通渠道。此外通過田田圈手機APP匯聚大批作物專家和作物達人,線上線下為農戶提供專業的服務,滿足農戶農產品銷售、技術、金融等需求。

農一網:由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發起,聯合輝豐股份等國內四家業內知名農藥企業共同投資組建的以農藥為主的農資類電商平臺。於2014年11月上線,已經有40多個品牌入駐。其服務方式為在基層成立“代購人員”幫助農民下單,而傳統經銷商成為農一網會員後只負責配送和售後服務,免去了以往有農民賒銷的負擔。

農信商城:大北農借“三網一通”轉型綜合服務商提出智慧大北農戰略,通過豬管網、農信商城、農信網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用互聯網創造農業新生態。其農信商城是大北農網上直營店,主營飼料、獸藥、疫苗、種子、農化產品等。

愛種網:愛種網是由隆平高科、中種集團等10家國內骨幹種企和現代種業發展基金共同投資發起的行業第三方信息和電商平臺,於4月30日上線運行,模式為中立第三方平臺(免費平臺、不做自營、不掙差價、只做大數據和誠信平臺),類似於淘寶網的模式,目前以種子和化肥銷售為主,已有20多家種業公司的300多個產品發布上線。

PS:更多了解農資電商可見我的另一篇文章http://toutiao.com/i6188354021569921538/

(二)產中

農業生產的產中管理主要包括植保、生產管理與金融。

(1)植保、生產管理

植保與生產管理確保農作物與水產、牲畜的健康成長,其核心需求為對農技服務的需求,關鍵在於解決農業生產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目前農技環節的互聯網化程度還較低,專註於互聯網+農技服務的有創業公司農醫生、農管家,專註於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的有雲華農匯網等,此外一些大型的互聯網農業平臺亦提供農技咨詢服務,如大北農的養豬學院等。

農醫生:中農問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開發的手機APP“農醫生”於2014年11月上線,是免費農技信息服務平臺,其整合了農技專家、植保專家等在線免費、快速、準確解決農民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各類難題。其產品更新叠代快,病蟲草害圖譜、農資產品查真偽、查找附近農資店等功能不斷加入,提升了用戶體驗,目前平臺初期還未有盈利模式。

農管家:農管家是服務現代農業生產的APP,它把傳統的農技服務與移動互聯網結合起來,建立了種植戶與專家對話的平臺,種植戶通過上傳作物圖片和描述病情,獲得平臺專家解答。此外將先進、實用的農技課程整合進APP,提供農業金融、農資團購等服務,逐漸形成以農技服務為切入口,以綜合性農業生產服務為目標的移動互聯網平臺。

雲華農匯網:截至2015年3月底,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134.85萬家,實有入社農戶9559萬戶,占全國農戶總數的36.8%。雲華農匯網是專註於服務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及農業企業等群體,為其打造財務、產銷、經營管理、物聯網指揮調度系統,致力於打造“數據電子化、業務可記錄、質量可追溯、信息可互聯”的“透明農業組織”。

以施肥為例,2014年我國化肥生產量6887.2萬噸,畝均化肥用量21.9公斤,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每畝8公斤,是美國的2.6倍,歐盟的2.5倍,科學施肥問題十分突出,換句話說就是農技服務缺口巨大,值得各類創業者大力探索。

(2)金融

農村互聯網金融產生於農村金融壓抑的大背景之下,這里對資金的需求旺盛,卻面臨供給不足;對發展渴望強烈,卻出現了經濟“空心化”,金融作為實體經濟的血管,對農村地區的供血明顯不足。對農村金融的需求貫穿於農業生產全過程,目前社會上大致形成了四類農村互聯網金融服務提供商,包括以村村樂、大北農、新希望、雲農場為代表的三農服務商,以惠農網、京東、淘寶為代表的電子商務企業,以宜信、螞蟻金服、開鑫貸、翼龍貸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以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為代表的傳統銀行服務機構的互聯網金融部門。以下略舉幾例:

雲農寶:雲農寶利用雲農場平臺大數據的優勢,與農業銀行、華夏銀行、山東農村信用聯社等多家金融機構展開合作,為銀行授信提供考察依據,以向農戶及村站提供低息貸款,並確保貸款有效用於農業種植。這種方式解決了銀行對農放貸信用數據缺乏難題,深受銀行業務機構及對農貸款服務部門歡迎。

翼龍貸:翼龍貸是聯想集團戰略投資企業,07年成立至今一直走農村路線,其近90%借款用戶為“三農”用戶。翼龍貸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農村互聯網金融運營模式。翼龍貸強調農村熟人社會的作用,強調加盟商的本地屬性。如果加盟商是本地人,要向翼龍貸提供身份證、戶口本、結婚證等文件以及無犯罪記錄證明。如果是外地人在本地做業務,則要提供居住五年以上的證明。加盟商開展業務之前,首先要把自己的房產證抵押給翼龍貸,並且向總部交保證金。加盟商負責縣級業務的要交50萬保證金,負責地級市業務要交200萬保證金,按照放大30倍到至50倍的資金量,縣級加盟商至少可放貸1500萬。通過加盟商模式和獨特的征信、風控方式,翼龍貸形成了一套農村特色的風控體系。

農銀貸:大北農是我國著名的農業高科技企業,其構建了我國最完整的生豬養殖服務生態圈,提供包括飼料、動保、疫苗、種豬、生物飼料、種業、植保等全方位服務閉環,並借助於農信雲和農信商城收集用戶各類電子交易數據,形成用戶大數據資源,從而構建用戶信用評估體系。農銀貸是在此背景下推出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其以客戶的交易數據和積累的信用為依據,與光大銀行、廣發銀行、招商銀行等金融機構展開合作,由金融機構提供資金,大北農提供客戶及客戶信用評估,並確保客戶貸款用於規定用途,從而將這一金融產品控制在一個閉環之中,把控貸款風險,最終與銀行共同分享貸款收益。

PS:除了農村互聯網金融,農民還有其他的一些貸款方式,具體可見我的另一篇文章http://toutiao.com/i6186994698781327874/

(三)產後

農業生產在產後主要需要倉儲、加工、銷售、物流等方面的服務。

由於倉儲、加工多是本地化服務,互聯網程度很低,在此就不再贅述,想了解更多農產品倉儲知識可閱讀我的另一篇文章http://toutiao.com/i6187740060290990594/

(1)銷售

從農業產業鏈上看,生產、流通、消費中的後兩項也可理解為生產的產後環節,為了以示區別,在此只將農民自主通過互聯網銷售農產品的一些模式放在這里,以跟後面加以區別。除了大家都熟知的淘寶開店、朋友圈賣蜂蜜、切糕等模式,此處再提供幾種模式供大家參考。

遂昌模式: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是個典型的山地縣,以農業經濟為主。2010年遂昌網店協會成立,協會是遂昌農業電子商務的中心。“遂昌模式”的核心是“服務商”,即“遂昌網商協會”下屬的“網店服務中心”,中心的核心業務有三塊:整合可售貨源、組織網絡分銷商群(以當地網商為主)、統一倉儲及發貨服務。具體運作是服務中心整合全縣的優質農產品,將供應商的優質農產品做成產品包(圖片、描述等)放到線下的“產品展廳”和線上的“網絡分銷平臺”,而後組織網商形成網絡分銷群體,網商們不需要真實的進貨,只需從“分銷平臺”挑選自己意願銷售的產品圖片放到自己的網店即可開始銷售,而產品倉儲及售後發貨全部交由服務中心完成,實現了網商們零庫存經營。推動實現了各環節的社會化大協作:農戶、合作社只管做好生產,加工企業只管做好加工,網絡分銷商只管做好推廣銷售工作。

成縣模式:甘肅隴南市成縣農林產品豐富,有大約50萬畝的核桃林。從2013年開始,成縣縣委書記帶頭用微博、微信推廣成縣的核桃。縣委書記帶頭,四大班子、鄉村幹部齊上陣,用微信、微博等工具進行營銷,以核桃為單品突破,打通整條電商產業鏈,再逐次推動其他農產品電商,帶動全縣人民創業農業電商,推動“成縣紫皮大蒜”、“成縣土蜂蜜”、“成縣巴馬香豬肉”、“成縣手工掛面”等農特產品走向熱銷。

聚土地:2014年3月,淘寶聚劃算平臺推出了一個叫做“互聯網私人訂制農場”的項目,即農民將土地流轉至電子商務公司名下,電子商務公司將土地交予當地合作社管理,消費者通過網上預約,對土地使用權進行認購。交易完成後,消費者獲得實際的農作物產出,可以來自己的土地體驗勞動和旅遊,農戶除獲得土地租金外,參與項目生產環節還可獲得工資。

此外提一句,農產品互聯網遠程拍賣也是世界上一種主流的農產品銷售模式,但在我國由於農產品缺少標準化、經營主體眾多、裁判缺失,拍賣一直都發展不起來,2014年,全國農副產品拍賣業務成交24.1億元,其中雲南鮮切花專場拍賣年成交4.39億元,福建茶葉拍賣4.1億元,因此就更別提互聯網遠程拍賣了,故在此就不再贅述。

(2)物流

農村物流“最後一公里”問題由來已久,今年3月,由交通運輸部、農業部、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國家郵政局四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協同推進農村物流健康發展 加快服務農業現代化的若幹意見》指出:要健全農村物流的末端網絡,實現農村物流各類物資“最後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的有序集散和高效配送,以及各類物流信息的及時采集和發布”。實際上,解決農村物流難題,互聯網公司已經在行動,在此我就介紹兩個農村第四方物流平臺的例子。

第四方物流是專門為發貨方、收貨方和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物流規劃、咨詢、物流信息系統、供應鏈管理等活動,是一個供應鏈的集成商,並不實際承擔具體的物流運作活動。

鄉間貨的:第四方物流平臺,首創“捎貨”物流模式,定位於縣至村的鄉間物流(基於快遞只送到縣里不送到村里的現實情況),按照“有車、熟悉當地路況、玩轉智能手機”等條件招收貨車司機,經過培訓之後負責接送貨,每名司機負責一條線路。鄉間貨的打通了縣域農村物流快遞市場,為解決用戶無法及時收貨難題,還在各村發展中轉站,方便取貨。

運滿滿:運滿滿隸屬上海細微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由阿里巴巴多位高管及眾多物流行業專家共同組建。是一家基於移動互聯網技術開發的免費手機管車配貨平臺,為公路運輸物流行業提供高效的管車配貨工具,同時為車找貨(配貨)、為貨找車(托運),提供貨主和車主全面的信息及交易服務。

二、流通

從產業鏈的角度看,此處的流通不同於前文的物流,其聚焦於農產品從田頭市場到產地批發市場再到銷地批發市場的過程,主要是以農產品B2B電子商務的方式與互聯網相融合,領域的玩家有一畝田、農邁天下、中國惠農網、中國綠谷網、農豐網等。

(一)背景知識

截至2015年6月,我國共有農產品批發市場4469家,其中年交易額億元以上1790家,成交額2.5萬億元,其中專業性市場1101家,年交易總額占農產品流通總量的67.3%。我國規模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是北京新發地市場,其2014年全年交易量1450萬噸,交易金額536億元,這一交易量位居世界第一,交易金額位居世界第二。

田頭市場是建在農產品生產基地,輻射帶動市場所在村鎮及周邊村鎮農產品流通的小型農產品產地市場,主要開展預冷、分級、包裝、幹制等商品化處理及交易活動。田頭市場是農民家門口的市場,屬於典型的公益性流通基礎設施,是提高農戶營銷能力,實現農產品產後“存得住、運得出、賣得掉”,發展農產品直銷和電子商務等新興流通業態的重要支撐。

(二)主要玩家

一畝田:一畝田是國內知名的農產品B2B電子商務交易平臺,與大多數農村電商“工業品下鄉”的市場路徑不同的是一畝田專註的是“農產品進城”,在客戶價值上“幫農民掙錢”。其一端連著農產品采購商,包括各種類型和層次的批發商、飯店、超市、深加工企業和出口型企業;一端連著供應方,包括散戶、大戶、合作社、經紀人、龍頭企業,通過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能力,一方面幫助農民實現農產品產銷對接,讓農民獲得更高的回報,另一方面降低采購商的采購成本,將原先屬於渠道環節的利潤返還給賣家和買家,打破傳統市場“虧兩頭肥中間”的利益格局。

農邁天下:農邁天下是深圳市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企業,憑借其股東經營的40多家綜合性批發市場和40000余家批發市場經營戶的資源,開發和運營以產銷對接為目的的農產品電子商務,面向農產品供貨商和銷地批發商,為其提供信息資訊、貿易對接、倉儲物流、供應鏈金融等服務,其模式與一畝田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不過其資源和實力更為雄厚,但也可能會被資源束縛住手腳。

中國惠農網:“官方版”的農產品B2B電子商務平臺,是由農業部、中科院、湖南惠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推出,在政府的推進下,由湖南惠農科技全面實施建設,致力於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進程,為“三農”提供電商平臺服務、信息服務、物流服務等,利用農業信息化手段提升農業產業結構,扁平化流通渠道,促進農產品交易。

平心而論,農產品流通領域的各家電商平臺一頭連著農戶,一頭連著批發市場采購商,戰線長、困難多,特別是在大多數農民對互聯網接受程度還很低的時代背景下,事實上承擔了本該由政府完成的農民信息化教育活動。這些企業做了農業現代化過程中急需的一項工作,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真心希望國家多多給予政策和財稅上的支持與幫助。

三、消費

消費是農產品最終到達消費者餐桌的過程,從互聯網+農業的角度看,主要涉及兩類模式,一類是B2C生鮮電商,通過快遞方式讓農產品直接到達消費者手中;另一類是B2B生鮮電商,通過物流方式將生鮮農產品送往城市各個餐館商家手中。兩種模式當前都處於投入和探索的階段中,尚未有任何一家企業一統江湖,我們來看。

(一)B2C生鮮電商

目前在中國B2C生鮮電商市場上,已形成三大陣營競相追逐的局面。第一類陣營是以天貓、京東為代表的大型電商平臺生鮮頻道,第二類陣營是以本來生活網、沱沱工社、易果網、美味七七、我買網、天天果園等為代表的垂直生鮮電商平臺,第三類是O2O生鮮電商,如許鮮網、愛鮮蜂、多點Dmall、京東到家等。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達到260億,相較於2013的130億整整增長100%。2014年全國總共有4000多家生鮮電商,其中盈利的只占到1%,其余的99%中大部分虧損,小部分勉強盈虧平衡。

本來生活網:於2012年7月創業起航,是國內較早進入生鮮領域的電商平臺。從生鮮電商商業鏈條的角度看,可以分成貨源、幹線物流、倉儲和宅配四個環節,本來生活網通過對首尾兩個環節進行改造,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貨源上,本來生活則采用原產地買手制來選擇合作夥伴,他們讓買手奔赴原產地尋找全國乃至全球最好的食材,然後再讓運營團隊從買手上報的商品中做二次挑選。對接貨源之後,現在本來生活就和原產地或者合作社簽訂戰略合作,進行長期穩定的合作。對於一些中等規模的優質生產者,本來生活直接采取“包園”的方式。在宅配上,本來生活推出了本來便利服務,主打一小時送達,這對其供應鏈能力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許鮮網:許鮮網是一家全新模式的鮮果O2O電商平臺,主打最具性價比的本地應季鮮果及其他鮮果。許鮮不僅有線上網站,還有線下實體自提門店。消費者通過網站、客戶端提前在線預訂,次日上午11點後到店自提。當天下單,許鮮根據訂單次日采摘或批發,確保到店提供的水果新鮮、品質好,目前許鮮發展勢頭迅猛,在各大高校擁有眾多學生粉絲。

多點Dmall:由前華為榮耀總裁劉江峰一手創辦,采取與各大商超店鋪合作,其自身無采購、零庫存、輕資產,只組建龐大的快遞隊伍,目前有2500名配送員,承諾1小時送達。簡單的說,多點Dmall做的是輕公司,也就是采購、冷鏈、倉儲等環節均不涉及,只做大型超市和消費者的服務者。

201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張曉強副主任就《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答記者問時指出,我國每年約有4億噸生鮮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5%、15%、23%,冷藏運輸率分別達到15%、30%、40%。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產後損失嚴重,果蔬、肉類、水產品流通腐損率分別達到20-30%、12%、15%,僅果蔬一類每年損失就達到1000億元以上。歐、美、加、日等發達國家肉禽冷鏈流通率已經達到100%,蔬菜、水果冷鏈流通率也達95%以上,而我國大部分生鮮農產品仍在常溫下流通。

我國冷鏈運輸能力的不足以及高成本已經成為生鮮電商發展中最大的障礙,生鮮電商發展的瓶頸還是要跳出電商來解決啊。

(二)B2B生鮮電商

B2B生鮮電商聚焦於全國數千萬餐飲酒店的日常生鮮采購需求,以移動互聯網的方式匯聚商家需求,以大規模采購提高市場效率,目前這個領域創業者眾多,美菜網、小龍女、大廚網、送菜哥、有菜等各顯神通,而北上廣深是其必爭之地。

美菜網:2014年6月底,美菜網正式上線。目前,美菜網在全國合作了四五萬家中小微餐廳,已形成穩定需求。達成合作後,餐館老板不再需要起早貪黑買菜,在手機下好訂單等待收貨即可。美菜網保證退換貨實效性,實行一日兩送,送菜的時間誤差不會超過半個小時。在產品方面,美菜匯聚訂單後主要從農貿市場采購;在物流方面,送菜的團隊來自社會化車輛,公司招聘司機和進行隊伍建設管理。

有菜:是餓了麽公司針對廣大中小餐廳采購痛點推出的餐飲供應鏈B2B平臺,於今年7月上線試運營,目前已與嘉里糧油、太太樂、海天、娃哈哈、加多寶、百威等諸多知名供應商及優質農貿市場批發商達成戰略合作關系,根據合作,有菜平臺用戶的采購價格可比傳統渠道便宜10%。與美菜網不同,有菜采取的是B2B輕模式運營,即不做自營的采購、分揀和配送,而是為買賣雙方提供公開透明的交易平臺,把工作重點放在制定規則和配套服務上。

有心的朋友一定註意到了,貌似B2C生鮮電商主要都是賣水果的,而B2B生鮮電商大多是賣菜的,這主要是由於水果單價高、蔬菜單價低,高單價的水果能夠勉強支撐電商物流成本的支出,而蔬菜單價過低,中國居民的食材采購習慣不同於歐美(一次采購一周的量),是每天采購量小價低,因而只有餐飲企業高頻、大量的需求能夠滿足電商運營的要求,故而形成B2B賣菜、B2C賣水果的市場格局。

最後,以上已大致梳理完了目前互聯網與農業的各種融合方式,我就不再總結了,互聯網+農業,任重而道遠,我們一直在路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036

十數年沈浮過後 曾經引領中國互聯網風潮的公司現在如何?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15/152800.shtml

導讀 : 如果十年以後,這些目前的新星還能像騰訊、網易等這些老牌互聯網企業的今天一樣,那麽才有望成為一家基業長青的偉大企業。

對於國內互聯網企業來說,十年可以改變很多,可以改變人們的上網習慣,可以改變人們的上網需求,十年甚至可以讓主流用戶都換了一代,十年是個坎。從2005年到2015年,有些老牌互聯網企業陷入十年魔咒,日漸式微,走向沒落。但也不乏一些老牌但不老化的企業,或厚積薄發後一日千里,或穩紮穩打,愈加強大。

最近接連看了多家老牌互聯網公司的Q3財報,頗有些感慨。那種感覺就像你少年時代關註過的那些偶像明星,十年過去了,有的人老珠黃,美人遲暮,有的不再美艷,但更生風韻,有的娶了漂亮的新娘,生了可愛的小公舉,依然如日中天。

今天,決定來梳理幾個成立超過十年的老牌互聯網公司,看看在互聯網翻滾的浪潮中,誰被拍打在了沙灘上,誰還依然坐擁潮頭……

那些曾經叱姹的老牌互聯網企業,他們都還好嗎?

近日,新浪將“賣身”阿里的傳言四起。據爆料,新浪有可能全資賣給阿里。身為曾經的老牌互聯網“豪門”,淪落到了“賣身”境地的新浪,讓人不禁感慨互聯網浪潮的殘酷……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回溯過去十年,事實上,被浪花淘盡的英雄何止新浪……

新浪

還是從新浪說起。

新浪Q3財報還暫未發布。且看其2015年Q2財報:新浪第二季營收2.136億美元,同比增長14%;凈利潤為1170萬美元,比上年同期凈利潤1660萬美元下滑42%,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新浪應占凈利潤為400萬美元。新浪第二季度運營虧損為680萬美元。

作為曾經“四大門戶”的老大,新浪這財報不用說與騰訊、網易對比,其甚至早已比不上同有點“落寞”的搜狐。

時光回溯到幾年前,新浪與騰訊、網易、搜狐並稱四大門戶,威名烜赫一時,奠定了其互聯網巨頭的地位。彼時,在國人心目中,新浪擁有著其他三家無以比擬的地位,平媒人每每因自己的稿件被新浪財經首頁推薦而無比興奮,而企業公關人如果不幸讓自己的企業負面上到新浪首頁,後果將是不堪設想。新浪那時的權重可想而知。在這種光環下,新浪人,甚至包括一名普通編輯,身上往往或多或少帶著一股傲嬌之氣。這種傲嬌之氣甚至傳至現在新浪日漸沒落之時。

在門戶逐漸被網易、騰訊趕超時,新浪適時推出了新浪微博,並因為新浪微博一躍再次成為了門戶中的領軍者,2010年-2011年上下,微博巔峰時期的新浪風光無限。曾經一度,“刷微博”曾是每個人睡前/早起最主要的一件事,流行程度可見一斑。

然而,新浪微博並未能幸免於社交媒體曇花一現的悲劇宿命,目前的微博已是老態盡顯——依然還有部分人在用,但活躍度大幅下滑。

當微博衰落後,人們才發現,除了門戶和微博,新浪已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產品。在其他三大門戶的新聞客戶端都做得風生水起之時,新浪新聞客戶端是唯一從來沒有做起來的一個。同時,曾經的門戶大佬們都在積極找尋自己的轉型方向:騰訊以社交為切入口,形成覆蓋視頻、遊戲、娛樂等龐大產業,穩坐國內交椅前三;網易也以遊戲為切入口,新聞客戶端、雲音樂、考拉海購好評不斷;搜狐雖然近些年有些衰落之勢,但搜狗和搜狐視頻還能支撐大局。反觀新浪,除了門戶和微博曾經各紅了一次,遊戲、視頻、音樂、電商,這些風口上的產業都少了新浪的身影。

門戶沒落,微博式微,而又未有創新業務接續。如此“空虛”的新浪,賣給阿里或是它最好的歸宿。

搜狐

說完新浪,其實同為曾經“四大門戶”之一的搜狐,境況也不是很樂觀。

搜狐與新浪同成立於1998年,同於2000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堪稱是最早的一批老牌互聯網企業。

近日的11月3日,搜狐移動視頻總經理曾雄傑宣布將離職,再加上今年視頻領域有關BAT的資本動作較多,而搜狐視頻又縮減了版權購買收入,業內有關搜狐視頻“掉隊”的說法一度甚囂塵上。

也先來看看搜狐最新的Q3財報。總收入5.22億美元,較2014年同期增長21%,較上一季度增長6%。品牌廣告收入為1.52億美元,較2014年同期增長2%,與上一季度持平。其中,搜狐媒體平臺,即不包括視頻業務的其他搜狐媒體業務收入為5,100萬美元,較2014年同期下降6%,較上一季度下降2%。搜狐視頻廣告收入為5,700萬美元,較2014年同期增長9%,較上一季度下降4%。搜狗收入為1.62億美元,較2014年同期增長53%,較上一季度增長10%。在線遊戲收入為1.53億美元,與2014年同期持平,較上一季度下降12%。

從財報數據可以看出,搜狐其他媒體業務(主要為門戶和新聞客戶端)及視頻廣告業務有下滑之勢,而遊戲業務亦在下滑。不過,搜狐比新浪好些的地方在於,它還有一個搜狗這個目前增長勢頭和口碑都很好的業務。

再分開來一個個談。首先,關於搜狐門戶,如新浪門戶一樣,搜狐門戶也是最早的一個門戶網站,也曾經有過輝煌的時代,但與新浪一樣,隨著門戶時代的落幕而沒落了,現在(或者說早在幾年前就這樣)打開搜狐門戶首頁,一副亂糟糟敗落的樣子,像極了很久沒有人光顧的破落院子。

其次,關於搜狐視頻。大約在2012年、2013年期間,搜狐視頻曾經依靠主打美劇的定位,吸引了大批美劇的忠實擁躉。一位搜狐離職員工後來曾感嘆:“我在搜狐視頻的時候,那時候美劇和日漫都還沒出禁播名單,搜狐視頻一度壟斷了(美劇和日漫)正版視頻資源,確實牛的不行。”

然而2014年之後,搜狐視頻的版權投入縮減了,聲音也越來越少了。互聯網江湖另一大殘酷之處還在於,如果一家互聯網公司長期不發聲或沒有“砸錢”做什麽大動作,人們就會生出這家公司“開始掉隊”的猜測。不過,搜狐CEO張朝陽近日在搜狐視頻2016營銷共享會上接受采訪時稱,搜狐視頻還是處在一線梯隊的狀態,他稱搜狐視頻的流量並沒有下滑,反而還在增長。流量上應該還是沒有下滑的,或許只是BAT跑得實在太快了,所以不進則退……

再說搜狐暢遊,這個業務幾年前似乎還不錯,旗下《天龍八部》還曾經是一款現象級遊戲產品。但近兩年,無論是在端遊還是手遊上,暢遊都沒有再出現一款超越《天龍八部》的現象級遊戲產品。取而代之的是不斷的陷入虧損、裁員、內鬥的負面新聞。在騰訊遊戲和網易遊戲兩強爭霸的遊戲格局下,暢遊的日子恐怕將越來越不好過。

門戶式微,視頻趨於“掉隊”,遊戲不濟,搜狐看起來不太好。但是,比起新浪,張朝陽手中至少還是有搜狗和搜狐新聞客戶端這兩張牌可出,搜狐視頻也還可以。尤其是搜狗,還是很被看好的。 

凡客誠品和當當網

總覺得這兩家電商企業有點像,都是起於垂直電商,而衰於快速綜合化擴張,創始人陳年和李國慶也都曾是風雲人物。關於這兩家企業的經歷,已有大量文章做過深度分析,在此不累述。

迅雷

曾經也是一家牛逼閃閃的互聯網企業。十年前,迅雷下載曾是裝機必備,迅雷會員是個“香餑餑”。而如今在線視頻業務迅雷看看已變賣,客戶端網遊也即將出售,雖然被小米投資成為雷軍系企業,後來又推出“水晶計劃”,但低迷的股價並沒有什麽起色。總之,一家技術非常牛逼,但命運令人惋惜的企業。

PPTV、PPS、土豆網

2005年是視頻企業集中創立的一年。PPTV、PPS和土豆網均成立於這一年。在版權混亂的PC時代,PPTV和PPS作為視頻客戶端,均曾占領了大量用戶電腦,土豆網一句“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也曾深入人心。但現在,一個被蘇寧收購後逐漸在行業邊緣化;另一個賣給了愛奇藝之後,品牌逐漸淡出;而第三個並入優酷之後又再次一同賣身給阿里,折騰再三後土豆網品牌也逐漸被忘卻得差不多了。

盛大遊戲、巨人遊戲

看見這兩個名字,不覺有一股很久遠的感覺。記得筆者高中和大學時代(十年前了),盛大網絡的陳天橋和巨人網絡的史玉柱都是教父級人物,那時候盛大的《傳奇》和巨人的《征途》都是男生們死迷的網遊。現在,這兩家公司還在,但被騰訊和網易趕超後,地位已大不如前。

人人網

差不多十年前,筆者還在上大學時,人人網(哦,那時候還叫校內網)可是紅極一時,大學生每天必上,堪比現在的微信。然而,難道是跟風水學有關,自從校內網改為了人人網,不但沒有達成人人都用的願景,這幾年幾乎要淪為人人棄之的明日黃花了。再看看下圖人人網的市值,簡直慘不忍睹。

1表

這些老牌互聯網企業依然閃亮地活著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話:再牛逼的公司也有生命周期。深覺很有道理,以上那些令人唏噓的老牌互聯網公司,他們的沒落或許也都可拿這句話來圓場。

然而依然還有一些努力的公司,他們挺過了生命周期的考驗,不但沒有被十年魔咒所打敗,反而愈加強大,成為基業長青的令人尊敬的公司。

2圖

BAT

說起老牌互聯網企業,百度、阿里、騰訊是不得不提的三巨頭。百度於2000年由李彥宏創立於北京中關村,阿里巴巴由馬雲等於1999年在杭州創立,騰訊於1998年由馬化騰等創立,成立時間相差不大,前些年的企業實力也平分秋色。但按現在的三巨頭實力來看,BAT也許要改稱ATB了。因為如果對標阿里和騰訊,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已漸顯增長疲態。但話說回來,相比大多數老牌互聯網公司,百度依然是一家非常優秀的企業,而且目前也正在積極尋求搜索之後的新增長點。

關於阿里和騰訊,簡單來說,這兩家就是“有錢,任性”,各種跑馬圈地。比如騰訊,自3Q大戰以來,對外“投資成癮”,從之前什麽都自己做,變為通過參股領域細分龍頭公司,從而為騰訊航母加碼的“投資狂人”。細數之前投資過的企業,京東、滴滴打車、搜狗、獵豹移動、易車等都是響當當的知名互聯網企業,騰訊最近又剛投資了知乎。

而阿里,這幾年也是並購成癮,且手筆越來越大。最近,阿里旗下的螞蟻金融剛投了36氪,而阿里之前還投資過虎嗅網、第一財經、商業評論等媒體,最近據《中國日報》英文版報道,阿里巴巴正在洽談投資南華早報集團,阿里大有買盡天下媒體的勢頭。

除了媒體,阿里還收購或入股了優酷土豆、口碑網、美團、快的打車、高德地圖、微博、陌陌、UC瀏覽器、華數傳媒、蝦米音樂等。最近據傳也即將收購新浪。大多都是大手筆。

關於阿里和騰訊的更多,媒體上每天都有他們的頭條,筆者就不在這展開論述了。  

京東

在中國目前已上市互聯網公司中,京東無疑是繼BAT外風頭最盛的一家公司。表現在市值上也是如此,京東目前約380億美元的市值,僅次於阿里巴巴(約2000億美元)、騰訊(港股,折合約1800億美元)和百度(約700億美元)。

京東是在近幾年才成為明星企業。而事實上,京東1998年由劉強東在中關村創立,迄今已有十七年歷史,也算是一家超級老牌互聯網企業。同是起家於垂直品類,起步於3C類的京東卻走出了比凡客誠品(起家於服裝品類)、當當網(起家於圖書品類)更寬的路。

目前,京東是中國最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2015年第一季度在中國自營式B2C電商市場的占有率為56.3%。目前,京東集團旗下設有京東商城、京東金融、京東智能、O2O及海外事業部。2014年5月,京東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是中國第一個成功赴美上市的大型綜合型電商平臺,與騰訊、百度、阿里等中國互聯網巨頭共同躋身全球前十大互聯網公司排行榜。2014年,京東市場交易額達到2602億元,凈收入達到1150億元。

多麽亮眼的簡歷!

但是,京東依然存在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是,雖然交易額和凈營收不斷增長,但是盈利依然是一個問題。如2014年全年,京東凈虧損為人民幣50億元(約合8億美元),而2013財年凈虧損為人民幣5000萬元。

網易

網易和京東的創立時間相近,由丁磊於1997年創立。但網易這幾年走的風格和京東完全不同。京東做事總是大張旗鼓,大手筆投入營銷,其老板劉強東及奶茶頻上各種頭條。而網易和其老板丁磊一樣,低調而不事張揚,以致於常常被人忽視。

但是,若你走近這家公司,會發現這家不顯山露水的公司,其實遠比你想象中牛逼得多。

先看這兩天剛發布的網易Q3財報。11月12日,網易(NASDAQ:NTES)發布了公司截止到2015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經審計財務業績。數據顯示,網易2015年第三季度凈營收66.72億元(10.50億美元),同比增長114.06%,環比增長46.06%;凈利潤18.82億元(2.96億美元),同比增長62.35%,環比增長32.13%。凈營收與凈利潤均是網易歷史新高。

一家發展了十八年的企業,依然能實現114%的營收增長和62%的凈利增長,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再去看一下網易股價,這一年,很少拋頭露面的網易股價默默大漲近60%,截至11月12日收盤,市值已接近200億美元。而另外同一年上市的兩大門戶“戰友”:搜狐的市值是20億美元,新浪是32億美元,已經被網易甩出了好幾條街。事實上,可能大多數人並未意識到的是,按照市值計算,網易是中國僅次於BAT和京東的中國第五大互聯網巨頭(已上市)。

拋開這些冰冷的數據和排名,讓我們再來看看那個“有態度”、“有情懷”的網易,以及用戶口碑中“業界良心”的網易。

跟新浪、搜狐一樣,我們再來梳理下網易的產品線。看完網易的Q3財報,突然發現,網易其實在默默中已完成了“三極”產品布局。

第一極:穩健發展的傳統優勢業務構成了第一極。包括網易遊戲(端遊)、網易傳媒、網易郵箱,這些都是網易發展了十年以上的業務,多年了還保持著行業領先地位,實為不易。

第二極:爆發式增長的手遊和跨境電商業務構成了第二極。Q3網易在線遊戲凈收入為52.13億元人民幣(8.20億美元),同比增長124.5%,環比增長42.54%。其中手遊營收占比53%,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網易遊戲目前在國內總體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僅次於騰訊遊戲。但網易手遊品質口碑總體高於騰訊,最直觀之處是,今年以來網易旗下《夢幻西遊》手遊和三季度新發布的《大話西遊》手遊,在蘋果中國應用商店暢銷榜單中長期位列前兩名,騰訊遊戲放出眾多產品圍剿也無濟於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網易今年剛上線的自營跨境電商網易考拉海購業務,目前增長迅猛,成為網易又一個新增長點。但是自營電商較“重”,對網易自身運營能力也構成了新的考驗。

第三極:增長潛力可觀的移動產品矩陣構成了接續的第三極。網易移動產品矩陣包括網易新聞客戶端、網易雲音樂、郵箱大師、網易有錢、網易公開課、網易雲課堂、網易雲閱讀等。網易新聞客戶端目前商業化效果還不錯,而網易雲音樂、網易雲課堂和郵箱大師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憑借產品體驗口碑一片大好。網易公開課是全公益性的,典型的網易情懷型產品。這些移動產品目前的營收貢獻微小,但相信很快將能在各自細分領域獲得突破,為網易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競爭提供接續力量。

由此可見,網易在業務鏈條上的布局已經相對完整,傳統業務和新興業務組合得也比較健康。總體來看,網易是美國投資者樂見的一家穩健又保持可觀增長的公司,因此十多年來股價一直穩步上漲,成為中概股中少有的“長牛”。

《21世紀經濟報道》在一篇對網易Q3財報的報道中寫道:作為一個老牌門戶起家的互聯網公司,面對新浪搜狐的式微,騰訊的一騎絕塵,低調的網易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在移動互聯時代,傳統的門戶如何突圍,網易在這一年寫下了自己的答案。

攜程網

攜程網創立於1999年,是又一家典型的老牌互聯網企業。這家公司某些方面和網易相似,並不是始終站在輿論頭條上的企業。但你又不得不佩服,這麽多年來,面對去哪兒、藝龍等對手的激烈競爭,攜程依然能穩坐行業老大地位。而且,更佩服的是,他先後把藝龍、去哪兒等都收了!2015年10月26日攜程網和去哪兒宣布合並。而在此之前,攜程早已接連收購了同程、途牛等新興的OTA網站,今年5月又拿下了OTA網站中位列前三名之一的藝龍。 

樂視網

聯想的楊元慶曾暗指樂視網是家“發布會公司”。是的,IT記者都知道,樂視幾乎每月都有發布會。另外,這是家擅長造夢的公司,因此在喜歡聽故事的A股,樂視網一直備非常受追捧。目前,樂視市值900億元左右。如果折合成美元與美股的中概股們相比,或僅次於網易的市值。

 奇虎360

360幾年前也是互聯網公司中叱咤風雲的一員,“3Q大戰”、“3B大戰”讓其風頭無限。移動互聯網時代,360的優勢有點削弱了,在資本市場上也一直被低估。但不可否認,它依然還是一家值得關註的公司。總之,360是一家一時半會難以說清的公司,在此就不展開分析了。

後記

以上論及的公司大約可分為兩批,創立於2000年左右,發展超過15年的超級老牌互聯網企業,如新浪、搜狐、網易、騰訊、阿里、百度、京東、攜程;創立於2005,發展約10年的老牌互聯網企業,如幾家視頻企業、迅雷、人人網、360等。

近幾年,如小米(成立於2010年)、愛奇藝(成立於2010年)、唯品會(成立於2011年)、滴滴打車(成立於2012年)等新生代的互聯網企業迅猛崛起,成為新一代的互聯網明星企業。然而,如娛樂明星一樣,“紅”五年容易,“紅”十五年難,如果十年以後,這些目前的新星還能像騰訊、網易等這些老牌互聯網企業的今天一樣,那麽才有望成為一家基業長青的偉大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040

2016移動醫療的戰國時代:混戰四起,誰主沈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02/154500.shtml

導讀 : “移動醫療已經進入了決戰的時候而不是下半場,該行業在TOP 5以下公司的成長機會基本上關閉了,小型醫生工具或社區基本沒有存活的空間,現在是到了產業並購、破產重組和扭轉基金登場的時候了。”

自2014年井噴式爆發以來,移動醫療這場大戲已經上演到三年。不論是“老牌”企業,還是雨後春筍般地新創企業,紛紛打出推助醫改,優化就醫流程以及改善看病貴、就醫難的口號,醫療的諸多環節或多或少的被搬到線上,似乎移動醫療這場大戲還有的唱。

然而,移動醫療說到底還是用戶接受為主,即線下資源的掌控,無法獲得實際用戶的公司在這硝煙四起的“戰國”時期,只能風蕭蕭兮易水寒,或悄無聲息的謝幕或擾亂一池春水後帶著滿心遺憾謝幕;而擁有一定忠實用戶的公司或許還能靠著上一輪融資苦苦煎熬,繼續和VC相愛相殺,努力尋求下一次融資的機會。

可以預見的是,2016年是眾多移動醫療企業至關重要的一年。正如打車軟件、美食外賣APP一樣,前期的熱鬧紛繁謝幕後,清理門戶的時候就該到了。蜂擁而至的移動醫療企業終究會留下多少,移動醫療這場大戲會不會有新的高潮出現,接下來我們就來搭好臺好好說道說道。

戰國時代的融資盛況

這里我們就不再撰文贅述移動醫療市場前景有多大,僅僅看一組有代表性的數據。

從已公開的交易金額來看,2014年國內移動醫療行業的投融總額達到7億美金以上,2015年前三季度的投融總額更是達到了11億美金以上,剛進入的2016年,已經融資的企業已經達十家以上。超過1億美元的主要集中在醫藥電商平臺上,七樂康、健客網均發通告宣稱已經確認完成上億美元的融資。其中七樂康正式確認已完成B融資,融資金額超過1億元美元,領投方不詳;“健客網”獲美元基金“凱欣資本”1億美元A輪融資,此前沒有進行天使輪融資。整體融資趨勢也從早期的A輪融資逐漸向B、C輪發展,且投融資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浙江等省市。

此外,從移動醫療產品面來看,終端用戶可以細分為醫生端、患者端、單科領域端;平臺模式可以細分為智能硬件、院內平臺、醫藥電商平臺、醫療新媒體。當前具有代表性並經常被業內人士提及的產品大致如下:丁香園、MedSci、杏樹林、杏仁醫生、春雨醫生、微醫、就醫160、醫聯、平安好醫生、糖醫生、醫學界、影達科技。

千帆競發,“高潮”叠起

融資的盛況下,同樣意味著競爭的白熱化即將或者說已經到來,混戰四起中,巨頭們鋪了一張“天羅地網”。筆者選取了一段時間內的熱點話題,

事件一:平安好醫生&微問診競爭事件

事件回顧:近日,一篇《誰動了我的關鍵詞》在成都創業圈廣泛傳播,而事件的兩位主角正是我們現在正熱鬧的移動醫療圈,其中一位還是行業內比較知名的企業——平安好醫生。筆者通過文章以及另一方主角——微問診的官方微博處了解到,平安好醫生“杠上”微問診主要是因為“關鍵詞”。微問診一方通過官方微博向平安好醫生發表聲明,大概意思就是:兄弟,你在百度推廣上買斷了“微問診”這一關鍵詞,使得用戶下載微問診的時候跳轉的下載鏈接卻是平安好醫生,攔截了微問診的用戶資源,這對於還在成長期的微問診是十分不利的,大家都是一個圈子混的,都文明禮貌一點,維持這個圈子的健康發展。

眾所周知,平安好醫生自上線以來,一路高歌猛進,在移動醫療圈占穩了一塊根據地,並在平安集團雄厚的財力支撐以及平安保險、平安銀行不斷引流眾多用戶的優勢下,有繼續發展壯大的趨勢,而微問診,在行業內知名度較低,整體發展狀況較平安好醫生不利,如果平安好醫生真的買斷“微問診”這一關鍵詞,那對於微問診而言無疑更為不利。平安好醫生為什麽會選擇微問診作為競爭對象,這便值得深思分析一番。筆者通過從二者的產品功能、成立時間、相似處、不同處等進行了對比。

通過上面簡短的對比,非常有意思的是,二者的共同處自建醫生團隊,7×24實時問診,這兩大方式在目前的移動醫療界還不普及,尤其是幾乎很少有企業會選擇自建醫生團隊來提供線上服務,更多的是簽約醫生入駐平臺,醫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為用戶提供健康服務,而自建醫生團隊又是保障實現7×24實時問診服務的有力前提。平安好醫生與微問診主打宣傳點的重合,那麽有了平安好醫生買“微問診”關鍵詞也就不足為奇了。

近年來,作為互聯網創業的一個較大的風口,互聯網+醫療創業項目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相似的產品有很多。面對競爭壓力,很多企業都在搶占市場上狠下了一番功夫。線上引流是一個主要獲取用戶資源的方式,而借助搜索引擎的關鍵詞搜索來對企業的產品進行推廣是業界一種常見的推廣形式。不過因為關鍵詞中缺乏的規範性界定和管理,這種推廣方式一直存在著很多的爭議。筆者通過安卓手機百度搜索引擎,搜索了春雨醫生,無獨有偶,出現在第一條的仍是平安好醫生的下載鏈接。這種做法類似阿里巴巴集團崛起的早期,他們幾乎買斷了百度搜索引擎。無論你在百度上輸入什麽,阿里巴巴總會第一個出現的條目。通過上面簡短的對比,非常有意思的是,二者的共同處自建醫生團隊,7×24實時問診,這兩大方式在目前的移動醫療界還不普及,尤其是幾乎很少有企業會選擇自建醫生團隊來提供線上服務,更多的是簽約醫生入駐平臺,醫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為用戶提供健康服務,而自建醫生團隊又是保障實現7×24實時問診服務的有力前提。平安好醫生與微問診主打宣傳點的重合,那麽有了平安好醫生買“微問診”關鍵詞也就不足為奇了。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平安好醫生對春雨醫生和微問診關鍵詞的買斷,本身說明了市場競爭的白熱化,以及同質化產品之間競爭的慘烈。

事件二:醫聯、杏樹林成功大額融資,珍立拍如此看

事件回顧:醫聯、杏樹林成功大額融資。2015年下半年,醫聯獲由騰訊領投,雲鋒基金跟投的4000萬美元B輪融資,醫聯成立僅一年,目前在全國範圍內有近200人團隊。三個月後,同樣是醫生輔助工具的杏樹林於2016年1月完成了金額為3200萬美元,由天誠實業領投、開物資本跟投的C輪融資。

融資成本的醫聯和杏樹林當然是皆大歡喜,這意味著它們在2016年的激勵競爭甚至是清理門戶中握有了一成都上成功存活下來的籌碼。但對於競爭對手來說,形勢也許就變得不太樂觀。首先,在用戶總量較為穩定的情況下,誰成功融資、誰融資多勢必能夠占據優勢地位,並利用融資去獲取更多的用戶,此消彼長,這意味著沒有融到資的企業勢必越來越處於不利地位。對於定位於幫助醫生在移動端快速記錄病歷,打造一款“工具+平臺+渠道”的一站式醫生門戶平臺的珍立拍而言,這個剛剛過去的冬天似乎不是那麽溫暖,融資的曲折也勢必會影響到隨之而來的移動醫療分化大戰。在這種較為不利的情況下,珍立拍掌舵人DR.2發表了《為什麽我並不care醫聯杏仁醫生和杏樹林的大額融資?》,在文章DR.2表明了自身對於融資的看法。DR.2的主要看法有三:

第一, 移動醫療已經進入了決戰的時候而不是下半場,該行業在TOP 5以下公司的成長機會基本上關閉了,小型醫生工具或社區基本沒有存活的空間,現在是到了產業並購、破產重組和扭轉基金登場的時候了。

第二, 不斷融資擴張的平臺,在實際路徑抉擇中,密集覆蓋當達到某個臨界點的時候,會出現推廣的成本越高,推廣的效率越低,因為這是“小眾圈層”的防禦理論在起作用,後面再獲得客戶的成本會可能會比原來大數倍,甚至十倍,由此會帶來整個人力資源、成本績效,尤其大規模團隊的尾大不掉的問題。

第三, 過度融資意味著過度燒錢,而過度燒錢之後過度路徑依賴,他們都想把別人擠死,覆蓋死,然後出現“剩者為王”這種情況。

事件三:移動醫療領域——BAT三巨頭不會放棄的大蛋糕

BAT布局移動醫療市場早在2014年便顯露端倪,在2015年以阿里、騰迅、百度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大舉攻占移動醫療市場,投資明星企業,同時自身也著手打造移動醫療APP。

BAT中的騰迅一直以來投資的醫療健康企業非常多,除了大量的和政府、城市相關的戰略投資,在互聯網醫療方面從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騰迅相繼投資了丁香園、掛號網、卓健和醫聯。投資總金額達到了近2.5億美元。

從騰訊的投資動作來看,分別是在互聯網醫療最熱火的時候、互聯網+醫療的熱潮中慢慢冷靜的時候,縱觀騰訊的四筆投資,可以清晰地看出騰訊的布局,掛號網代表著線上看病的場景、丁香園代表著醫生學術交流的場景、醫聯代表著醫生社交的場景、卓健代表著醫院互聯網化的場景。在這四條主線之外,騰訊還有一個自己孵化的產品:糖大夫。通過糖大夫,騰訊直接切入了慢病管理、保險領域,而中間的重要紐帶就是丁香園。在宏觀層面,騰訊逐步完成了地方政府、醫院、醫生到患者的布局,而在中觀層面,騰訊對細分病種的布局算是剛剛開始。不管互聯網醫療如何快速發展,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醫療健康這個大戰場,騰訊一定不會缺席。

那麽百度又是如何布局的呢。百度在醫療產業的投入較為保守,大部分動作集中在其自身的雲健康平臺以及雲健康硬件等方面。2013年,“百度健康”上線,2014年,百度開放其百度大數據引擎,開始接入各行各業的信息系統,利用大數據工廠和百度大腦進行數據加工整理;另一方面,通過移動醫療健康平臺和智能穿戴設備記錄人們的健康數據。2014年10月,百度推出醫生在線咨詢服務。

2015年,百度在醫療上的動作就變得積極。為更好地形成線上線下閉環,先是與國內醫療領域的權威機構301醫院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搭建移動互聯網醫療線上平臺;隨後,百度推出“百度醫生”App,做為連接點,連接病人與醫療服務;2月,百度戰略投資醫護網,將百度的醫療服務拓展延伸至線下。

阿里巴巴圍繞移動支付開展合作,打造在線醫療平臺和醫藥電商平臺生態圈,從醫藥電商切入市場,先後投資了尋醫問藥網、華康全景網等醫療平臺。去年年初阿里又收購了中信21世紀,更名為阿里健康之後推出了支付寶“未來醫院”計劃。支付寶將對醫療機構開放自己的平臺能力,包括賬戶體系、移動平臺、支付及金融解決方案、雲計算能力、大數據平臺等,以幫助醫院建立移動醫療服務體系,此外,阿里健康的“處方電子化”平臺已經在北京、河北、杭州試運行。

不管互聯網醫療如何快速發展,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醫療健康這個大戰場,BAT一定不會缺席。

2016,移動醫療“洗牌”之年?

行業中關於2016移動醫療的發展趨勢已經不乏各種“大拿”撰文分析,無論怎樣比喻這一年的競爭態勢與發展,移動醫療市場當前已呈現出如下特點:

1)移動醫療公司的業務體量越來越大,產品用戶數也越來越多。

2)移動醫療行業的業務越來越交叉,產品越來越呈現平臺化,現有公司已經如雪球般開始越滾越大,因此留給初創公司成為平臺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

3)行業開始了收購整合,並購基金開始進行投融資和資本布局,行業內的公司已經逐步開始上市和上市計劃。

4)大體量企業融資額越來越大,初創小團隊融資越來越艱難,中間的團隊還有融資機會,因為還有一些後來進入的投資人想要“賭”一回。

移動醫療已經開始顯露並購整合的趨勢,僅兩年內獲得資本支持的企業本身已經掌握了更多的優質資源,也許移動醫療企業的上市已經不遠了。

從目前發展趨勢來看,2016年可以謂之為移動醫療的洗牌之年。優質項目與企業將會獲得資本的親睞進一步搶占市場與用戶資源,然而,在今年下半年同樣會有一批匆忙入局的,在技術、運營和對醫療方面存在短板的公司因無法融資而淘汰出局,正如前兩年熱鬧的打車軟件大戰以及美食APP大戰一樣,留下來的不是親爹財大氣粗的就是本身產品足夠接“地氣”,明確地洞察到市場生存法則。宏觀來看,獨角獸俱樂部的公司都不會倒閉,最多是掉隊而被合並;中型的創業公司有幾百名員工、幾十萬醫生或幾百萬用戶,在某些領域內多少有些積累,一時融資不利也不會直接倒閉,而是成為收購對象。剩下的大批沒有大體量真實用戶和鮮明醫學特性的項目倒閉,這就整個行業而言意味的適者生存與新陳代謝。未來,移動醫療領域肯定會出現幾家獨大的趨勢,但會比其他行業的格局更大一些,因為醫療有一定的專業性和複雜性,一般不會出現BAT三家獨大的情況,可能會在不同的細分領域出現幾家巨頭,而非整個行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524

李一男10年沈浮,終將迎來谷底反彈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17/154736.shtml

導讀 : 他希望利用數十年經驗去改造傳統電動車市場,然而這次的夢想卻破滅了。

傳聞終於坐實,這是絕大多數關註李一男最新動向的人的第一反應。

提起李一男,互聯網圈無人不知,這位昔日的天才少年,歷經華為、港灣網絡、百度、12580、金沙江的磨練和沈澱,最終把心安在牛電科技上,把其視為創業的最後一站,希望利用數十年經驗去改造傳統電動車市場。夢想很大,壓力更大。

事件的轉折點發生在2015年6月3日,李一男因涉嫌內幕交易罪被深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2天前他剛在酷炫的舞臺上發布同樣酷炫的小牛電動車N1。不為人知的是,1天後是他45歲生日,只能在拘留所吹蠟燭許願。

2016年3月15日,檢方指控李一男及其妹妹通過內幕消息炒股獲利700多萬元,李一男矢口否認。傳奇人物身陷囹圄,不禁讓人唏噓不已。同時,李一男的長期缺席,也把外界註意力傳導到牛電科技的命運上,沒有靈魂人物坐鎮的牛電科技能撐多久等質疑聲音此起彼伏。為打消外界疑慮,牛電科技發聲明稱李一男仍參與決策運營。

或許,與其猜測充滿不確定性的牛電科技命運走向,不如關註李一男能否從谷底反彈。盡管誰也說不清李一男能否脫罪,但絕地重生早已寫進他的過往履歷中。

人生低谷:重回華為2年最煎熬

華為、港灣網絡、百度、12580、金沙江,每家公司都是業界翹楚,不僅記錄著李一男的風光戰績,而且承載著他在不同階段的思考和改變。其中,港灣網絡的沈浮對李一男由傲嬌走向成熟起到關鍵作用。

在華為內部創業的刺激下,2000年初李一男正式向任正非提出辭呈,盡管任正非百般挽留,但李一男堅定選擇離開。同年12月,任正非只好接受他的要求,並為他舉行隆重的歡送大會。

離開華為後不久,李一男創辦港灣網絡,代理一段時間華為的數據通信產品之後,他很快把華為一腳踢開,推出自家產品。緊接著,港灣網絡用華為慣用的高薪、股票、期權等挖人方法,促使華為北京研究所的一個研發團隊集體投奔港灣網絡,使華為在數據通信領域的研發精英幾乎損失殆盡。

同時,李一男的耀眼光環,使資本市場也對港灣網絡產生濃厚興趣,先後投入1億美元重註,希望盡快將港灣網絡送到納斯達克上市,他們堅信李一男是中國下一代企業家中的第一人選。 

李一男自身也有遠大的理想抱負。港灣網絡剛成立時,他提起兩家國內最知名IT的企業時充滿不屑,他希望港灣網絡保持高速發展,不再是一家產品單一的網絡設備商,而是比肩華為的全業務解決方案供應商。換言之,他的目標是成為第二個任正非。

於是,在港灣網絡推出寬帶接入產品大獲成功之後,他急不可耐地殺入路由器、光網絡等市場。與如日中天的港灣網絡截然相反的是,內部創業給華為造成的創傷仍未痊愈,不僅經歷高管流失,而且2002年首次出現負增長,給港灣網絡的擴張制造有利機會。

在李一男的堅持下,港灣網絡進行一系列並購,其中2013年12月收購華為前副總裁黃耀旭創辦的深圳鈞天科技公司,讓華為上下最為緊張。鈞天是一家專註光網絡的技術公司,而光網絡產品線是華為的現金奶牛,直接逼迫任正非痛下殺手,華為專門成立“打港辦”。

在華為的強勢狙擊下,港灣網絡在市場連連失利。當然,內部原因也不可忽視,2001年引進華平創投是李一男犯下的嚴重錯誤,導致其逐漸喪失對港灣網絡前途的話語權。同時,為了盡快上市,港灣網絡急劇擴張,產品線延伸過快超乎常人想像,公司上下彌漫著浮躁氣氛,陷入危局已成定局。

最終,面對上市無望、現金流枯竭的尷尬現狀,投資人毅然拋棄李一男,將港灣網絡大部分咨產出售給華為。2006年6月,港灣網絡被華為收購,充分暴露出李一男在團隊管理上的短板。華為前副總裁李玉琢如是評價李一男:他業務能力很強,但是管理水平一般,沒有獨立辦企業的經驗、能力和耐性。

回歸華為後,李一男擔任首席科學家的虛職,內心的酸楚和無奈只有他自己知道。任正非之所以重新接納李一男,不是想重用他,而是把他作為自己最大的警示牌。上班第一天,李一男的辦公室聚集一大批前來參觀的華為員工,他們在窗外小聲議論,不堪其擾的李一男只能將辦公室玻璃換成不透明的毛玻璃。

通過對李一男的冷處理和示眾,任正非有效震懾住有創業想法的華為員工,為華為爭取到2年發展的寶貴時間,業務捷報頻傳。但對李一男而言,這可能是他人生中最煎熬的兩年,他很少出現在總部辦公室,也沒有參與重大項目的決策,更多時間在面壁思過,反複思考過去犯下的錯和未來要走的路。

10年沈浮:李一男終將谷底反彈

2年的沈思換來了思想的蛻變,李一男意識到只有補習技術之外的管理知識方能大展宏圖,而現實環境卻不允許他在電信行業完成補習。當時外界瘋傳李一男將離開華為再次創業,但李一男的決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重獲自由的他選擇加入百度,出任CTO一職。

自2006年前任CTO劉建國離職後,百度一直在尋找一位擁有豐富技術管理經驗的高手,李一男從容調度萬名技術人才的管理經驗正是電信之外的技術型公司所欠缺的。李一男考慮的是,通過在職位設置更加靈活的互聯網公司的歷練,可以接觸到很多在華為還沒來得及接觸到的管理職能,補上在華為還沒學完的課程。

盡管李一男在百度任職不到1年半,但身邊的同事一致認為他成熟許多,個人魅力依然不減。說一個段子,一次,百度內部出現一個工作失誤,全體員工收到李一男的郵件,他主動將所有過錯攬到自己身上,措辭誠摯,讓人印象深刻。

李一男的180度轉變讓人感到無比驚訝。華為時代的他是同事眼中的大神級人物,擁有眾多崇拜者,或許是少年得誌,他成為華為最具爭議的高管之一,曾因不同意見訓斥高層、因小事辱罵下屬,一副典型的年輕氣盛的高管作派。

從2000年離開華為到創辦港灣網絡到重回華為,再到加入百度、2010年離開百度,整整10年,李一男經歷人生的大起大落,從技術帶頭人進化成技術管理者,鋒芒少了,穩重多了。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重回華為那2年是他人生低谷期,不僅完成自我救贖,也為後續爆發積蓄能量。

我無法判斷李一男能否脫罪,但可以確定的是,9個月的低調潛行讓李一男跳出現有視野和思維框架,有更多時間反思、改變自己,終將迎來谷底反彈,破繭重生後一片坦途。正如鄧小平在文革時期被下放到江西,度過3年多謫居生活,重新出山後成為國家掌舵者,使中國進入到改革開放的全新時代。

去年4月,李一男宣布創業之初,有人對比李一男和雷軍的履歷後,把李一男視為下一個雷軍,預示著其創業征程風生水起。熟悉李一男和雷軍的投資人李宏瑋表示,無論是李一男還是雷軍,他們的輸和贏都會被放大,“都是把這個事情當做最後一次創業,就賭在上面了,包括時間和自己的聲譽”。

當然,創業不可能一帆風順,小米也曾遭遇大規模的誤解和詆毀,李一男的缺席或多或少給牛電科技帶來影響。但必須相信,既然已經賭上全部,李一男沒有理由也不會缺席牛電科技的圓夢之路,他終將王者歸來,因為牛電科技也是他輸不起的關鍵一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560

一家“炒股為生”的上市公司股海沈浮錄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10/996866.html

隨著去年年報披露的接近尾聲,未來越多上市公司在年報披露的業務中,多了證券投資這一項,一些企業在這一項所獲得的收益,甚至超過主營業務所帶來的利潤的數倍。

本報記者  饒守春  北京報道

普通股民炒股再正常不過,但對於這一過程中的另一方上市公司而言,它們加入到“炒股團”中,或許多少會給人以“不務正業”的感覺。

實際上,隨著去年年報披露的接近尾聲,未來越多上市公司在年報披露的業務中,多了證券投資這一項,一些企業在這一項所獲得的收益,甚至超過主營業務所帶來的利潤的數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隨著去年下半年後股市的深度調整,上市公司炒股數據在去年前後半年出現了明顯的差距。也正因此,一些上市公司出現了巨額的賬面浮虧。

“‘炒股’的上市公司里,很多都是主業不佳的。除此之外,很多公司甚至還會利用超募資金來炒股。”北京一位投行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不務正業”的炒股團

對城投控股(600649.SH)來說,公司進行證券投資已經有些年頭了,如今甚至已成為公司三大主營業務之一。

根據城投控股發布的去年年報顯示,整個2015年度,公司共計出售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為公司貢獻利潤(含稅)28.99億元,且收到年度分紅1.1億元。城投控股還披露,截至去年末,公司持有的各類股權市值已達175.33億元,2014年度同期則為131.83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城投控股仍持有4只股票,總投資金額超過17億元。其中,除了持有的西部證券(002673.SZ)為長期股權投資外,其余3只均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其中,城投控股分別在去年減持了光大銀行(601818.SH)1.25億股、西部證券7754.54萬股,正是依靠減持的這兩只股票,公司獲得了近29億元的稅前投資收益。

與“炒股”給城投控股帶來凈利潤形成對比的,是公司另兩項主營業務的有關情況。根據年報顯示,去年城投控股的環境業務全年營收為16.50億元,歸屬母公司凈利潤3.02億元;另一地產業務則實現全年營收63.32億元,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則為4.91億元。

“我們現在除了原先的主營業務——環境業務和地產業務外,投資業務也成為公司的另一主要業務。未來,公司還將與一些企業合作設立投資基金,繼續做大投資業務。”城投控股一位工作人員說。

其實,城投控股進行證券投資並非是A股目前的個例。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在目前已披露年報的上市公司中,有122家進行了證券投資,共計持有證券個數為787個,投資總額則達到了1486.37億元。在進行證券投資的122家上市公司中,所涉行業也囊括了近乎證監會規定的所有大小行業。

不過,上述多個數據與去年半年報和2014年度年報相比,仍有極大差距。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去年半年報中,受益於去年上半年的牛市行情,兩市共有589家企業進行了證券投資,持有個數3005個,投資金額總計6677.07億元;2014年,也有548家公司進行了證券投資,持有證券個數亦達到了2444個,投資金額超過4869.04億元。

“上市公司都不傻,尤其是同樣身處資本市場中,一般都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去年前後半年截然不同的市場行情,對投資證券的熱度肯定也是不一樣的。”西南某券商一位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股海沈浮盈利難續

盡管諸多上市公司已經將證券投資作為公司的常規經營手段,但正所謂“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股海中淘金,即使短時間內獲得豐厚回報,所得盈利仍難延續。

常年在股市縱橫的蘭州黃河(000929.SZ),算得上是所有參與“炒股”的上市公司中,出現巨額虧損的典型案例。根據其去年年報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去年末,其還仍持有6家上市公司股票,合計投資金額2.35億元。不過,蘭州黃河所持的6只股票中,除了僅投資了0.57萬元的久遠銀海(002777.SZ)略有盈利0.26萬元以外,其余5只股票均大幅虧損。

其中,蘭州黃河持有的中興通訊(000063.SZ),以虧損4151.86萬元成為公司持股的“虧損王”,5只股票虧損總計達到8781.02萬元。而根據其去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原先持有的9只股票虧損更一度超過2億元。

然而比證券投資收益虧損更為嚴重的,是蘭州黃河主營業務的持續低迷。2015年度,公司主營啤酒業務銷量再次出現下滑,較上一年度同比下降18.89%,由此導致主營業務收入同樣下降15.49%。也正是在這樣的雙重“打擊”下,今年2月,蘭州黃河作價30億元進行賣殼,供鑫遠集團登陸資本市場。

實際上,蘭州黃河也遠非A股公司進行證券投資出現虧損的僅有企業。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同樣一直有著證券投資歷史的金陵藥業(000919.SZ)、一拖股份(601038.SH)等,均出現了相應的虧損,且無一例外的這些公司的主營業務,長期以來持續低迷。

上文北京投行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主業太差的上市公司喜歡“炒股”,多數是為了修飾年底的財報,“證券投資流動性好,而且相對來說來錢快,收益比高”。

“因此,一些上市公司甚至會利用超募資金來進行證券投資,以期獲得高回報。但相應的風險也很大,畢竟是炒股,主要的還是公司應該做大做強主營業務。”該投行人士說。

另一位獨立財經評論員則直指上市公司進行證券投資有損中小股東權益,他表示,“上市公司動用中小股東資金炒股是不務正業。一旦炒虧了,發一個公告,只是年報難看點罷了,並不為此承擔責任,炒股虧損帶來的影響,最終還是由這些中小股東來埋單。”

  • 21世紀經濟報道
  • 柴剛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956

視頻直播的三個時代,風雲過後誰主沈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27/155437.shtml

導讀 : 視頻直播的風口期到何時?

今年的“直播”二字實在是太火了,火到任何人都不能忽視它的存在。從國民老公王思聰千萬引進“熊貓三騷”到相關部門對在線直播的一紙查處令,從雷老板說“直播真好玩”到筆者身邊的朋友幾乎全去玩直播。直播真的到了風口。

直播隨著技術的成熟,其實也迎來了拐點。近期直播平臺監管趨嚴,實名認證、綠色直播等規章陸續出臺,視頻直播行業無序競爭時代已經結束。如果非要給直播這個行業進行劃分的話,那麽筆者更想把它分成三個階段,一是以YY、9158、六間房為代表的野蠻時代,二是娛樂直播這一單一形式開始摸索,向遊戲直播、移動直播延伸的啟蒙時代,第三則是泛娛樂直播、移動社交直播的大航海時代。

大航海階段,所有平臺都在探索未來的發展路徑。一方是小米直播、花椒直播這種背靠巨頭的產品強勢入場,一方則是KK、YY這樣的老牌勁旅老馬識途、積極轉型,另一方則是映客之類的新秀橫沖直撞。今天雖然熱鬧,風雲之後未來究竟誰主沈浮依舊?

三個時代,技術催熟的大躍變

正如前文所說的,在線直播要分成三個時代。這三個時代依次遞進,分別是野蠻時代、啟蒙時代和航海時代。技術催熟是其不斷躍變演化的基礎。從PC到移動,從秀場到遊戲直播、移動直播、泛娛樂直播,在線直播在這三級跳的過程之中,逐漸走向多樣化。

1、野蠻時代

一個主播、一個視頻、一群圍觀的“吃瓜群眾”,YY、9158、六間房用這種PC端簡陋的架構幾乎奠定了今天所有在線直播平臺的產品形態和商業模式的基礎。

也許你會說,僅僅是一個美女主播在攝像頭前嘮嗑而已,哪來的這麽大魅力?其實,寂寞的人太多,宅男和土豪們真的願意在電腦面前看著主播賣弄風騷。以至於有人說,在線直播也就是一個“在線夜總會”。美女們挑逗宅男、土豪大賞,平臺在背後抽成。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莊家在背後賺的盆滿缽滿,三方各取所需。

除了空虛寂寞引發的消費之外。曾有某秀場直播產品經理告訴筆者,在線直播平臺上經常有巨額打賞,這背後其實還存在利益鏈條。某些主播,一場直播有幾萬甚至幾十萬觀眾圍觀,觀眾打賞之後會獲得和主播溝通的機會,或者頭像也會得到展示。不少遊戲廠商、電競產品廠商在這背後發現了產品曝光的機會,所以會付費打賞,把自己的品牌頂到前面,以此進行產品宣傳、植入。這種產業鏈很成熟。

成熟是成熟,這種產業鏈同樣也很單一。甚至可以說,“在線直播”四個字還羞羞答答,無法登堂入室,進入大眾視野。所謂的“直播”還是寂寞的人兒一起偷偷狂歡的一場遊戲,主流社會對其嗤之以鼻。

2、啟蒙時代

時間隨之發展到了移動互聯風靡的階段。在線直播平臺經過了多年的摸索,其產品變得越來越成熟,開始從秀場這一單一形式開始摸索,向遊戲直播、移動直播。延展。美女秀場直播的模式單調且存在政策隱患,於是在線直播乘著電子競技的東風,逐漸和遊戲結合,衍生出更多富有想象力的玩法。

在這里,YY作為老牌廠商繼續維持著自己的優勢,KK則是娛樂遊戲兼顧,也成為了其中的重要參與者。鬥魚、熊貓、戰旗、虎牙這類專門做遊戲直播的平臺更是狂飆途徑,迅速成為市場中的明星。鬥魚成為獨角獸,熊貓則是王思聰一手組建,戰旗屬於浙報傳媒旗下,虎牙脫胎於YY。

鬥魚、熊貓、戰旗、虎牙這四家聲勢浩大,不斷在做大做強,在遊戲行業紮根深入,對於新的遊戲直播平臺而言,遊戲直播之外還可以展開賽事直播、演唱會直播,尤其是和很多電競比賽或是活動的現場直播、戰略合作正在為其培育未來的市場前景。當然,培育盈利模式的同時,這幾大直播平臺其實也在不斷突破政策監管的底線。

遊戲直播平臺雖然聲音響,但遊戲用戶對看直播的付費習慣卻一直沒有培養成型。也正是如此,現在的遊戲直播平臺少有盈利,大多處於燒錢狀態。不過,對於YY和KK這樣的平臺來說,在繼承原娛樂直播成熟運營模式的基礎上,其實這種老牌平臺到今天仍處於悶聲發大財的狀態。

啟蒙時代雖然存在諸多盈利模式或是政策監管上的問題,但是,至少各個平臺其實正在探索出新的發展思路,這為此後的模式創新、發展奠定了基礎。

3、航海時代

直播行業的風口已至,無論是巨頭還是創業者紛紛紮進這一大潮。在線直播迎來了大航海時代。

其中以映客、YY發展最為明顯,核心是其抓住了兩大風口:泛娛樂直播、移動直播。YY有多年內容積累在泛娛樂內容領域優勢明顯。映客從2015年5月誕生之後迅速成為了移動視頻社交的代表。把最早一波的手機直播產品趣播、易直播、KK開播等產品遠遠甩開,高歌猛進。

除此之外,360在2015年年底推出了花椒直播,小米在今年年初則是悄然推出了小米直播,雷軍甚至在4月23日的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綠公司年會上,也開始親身嘗試做“小網紅”,陌陌則是直接把直播提到了一級入口。甚至,連淘寶里面也加入了直播的功能。

陌陌副總裁賈維曾在面對媒體公開采訪時就談到,如果你註意到4月6日Facebook把live鍵提到一級入口,就會發現,直播已成趨勢。不過,小米互娛相關負責人就曾經談到,直播的概念其實被混淆了,盡管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產品叫“直播”,但實際上各自含義並不相同。比如有的是秀場直播,有的是電競直播,有的是社交直播。這其實這和陌陌副總裁賈維所提到的一個觀點不謀而合:

隨著技術成熟,直播只是一種通用的技術。這一特點其實也成為了“大航海”階段,在線直播作為一種技術,其實可以運用在更廣泛的產品之中。在線直播正在給現在的社交、購物等各種場景帶來改變。

誰主沈浮,在線直播未來何在

在線直播今天如此火熱,但並非一片樂觀。4月14日,文化部公布鬥魚、虎牙直播、YY、熊貓TV、戰旗TV、龍珠直播、六間房、9158等網絡直播平臺因涉嫌提供含宣揚淫穢、暴力、教唆犯罪等內容被列入查處名單。近期直播平臺監管趨嚴,實名認證、綠色直播等規章陸續出臺,視頻直播行業無序競爭時代已經結束。

目前來看,各個在線直播平臺之間,已經呈現出了纏鬥的態勢。就在前幾天,KK在其他平臺忙於內容監管與業務整頓的同時完成了三大業務線整合,新品牌統一以KK亮相,其CEO劉瓊的內部信也大膽地向YY、映客正面開戰。劉瓊在內部信中說,對YY這個對手“愛得深刻”,另一方面又談到,關註映客在產品層面所做的嘗試與創新,劉瓊甚至表示,映客CEO奉佑生“克制欲望”的觀點令他觸動——一個看似挑戰商人賺錢本能卻又可以給主播和用戶帶來極致體驗的真正的創業精神。映客今年的異軍突起可謂出乎意料,在線直播行業瞬間冒出黑馬,但其取得的成績可能也和這種創業精神密切相關。

其實對映客如此之恨的人,又何止劉瓊一個,周鴻祎賣力推花椒一年,燒了一輛車,射了無數次箭,期間兩次換帥,如今轉型秀場,在上周進行的GMIC互聯網最具人氣主播評選投票中,花椒、映客拼盡全力為各自主播拉票,不到兩小時一千多萬的投票數,讓排名第三的KK瞠目結舌。“恨”已經成為直播行業的第一推動力,市場已然進入混戰階段。

其實,除了YY、KK、映客、花椒之外,近日來一些在線社區,甚至是優酷土豆、網易等大型的互聯網企業都在醞釀進入在線秀場這個藍海市場,網易BOBO、酷狗繁星、愛奇藝的奇秀、優酷的來瘋等同樣躍躍欲試。也正是如此,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決定競爭勝敗的就在於如何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正能量的節目。

寫在最後:

今日的在線直播歷經三個時代,三個時代的產品其實都在一個維度之中展開混戰,這種混戰是空前的,在大航海的階段之中,任何情況都有可能發生,作為當今正在風口的在線直播,未來變數依舊很大。任何一個平臺,唯有遵守法律底線,加速平臺拓展,迅速找到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才能在當今的混戰之中脫引而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9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