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愈加珍貴的流動性——評民生銀行做電商 神嘛事兒

http://xueqiu.com/3410349280/24675028
8月1日,深圳前海傳來消息,由民生銀行等七家非國有股東共同發起的民生電商在深圳前海成立,股東中幾乎攬括了資本界的相當多位大佬,排名前列的包括:新希望投資、東方集團、上海健特生命科技、泛海控股、廈門福信集團、復星國際,這些公司背後,是劉永好、張宏偉、史玉柱、盧志強、黃曦、郭廣昌等商界大佬。

民生電商的景願是致力於「成為新型電子商務金融業務的代表性公司和龍頭企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改善小微企業生態環境的標誌性公司,以及國家互聯網金融和電子商務政策的重要外部參與者」。

當然這是公開層面的表態,負責人也表示說,民生電商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是服務中小企業,參與中國電子商務化進程。

但面上是這麼表述,實際上根本的動因是什麼呢

時間必須回溯到上個月發生的一件事情,今年7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

由此更加上溯到年初3月22日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中的講話,提及「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例」。講話後民生銀行等眾多以創新機制聞名的股份制銀行股價在達到頂峰後悉數回落,業內開始對關於金融脫媒這一話題達成共識,即按照習近平主席追求有質量的GDP的總的思路,依靠誠實勞動為主線的新的發展方式被逐步確認與落實。

當然後面發生的事情,到7月19日得到了最終的關鍵性確認,即人民銀行決定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

在李克強年初兩會期間沒有拋出加大社會直接融資比例這個話以前,以及肖鋼同志沒有談理財產品就是旁氏騙局以前,銀行拿到這個政策應該是天大利好,因為當時可以直接用於實業的資金其實已經非常的緊張,在高息攬儲以及各類「旁氏」理財的轟炸下,高達年均化6-7的收益,沒有任何一個實業家願意去做幸苦的實業勞作,同時也沒有任何一家銀行願意去貸款給低於這個收益的實業去搞生產,資金在那個時候對於真正原因做實業的企業家是非常的昂貴的。

對於所謂創新型銀行,比方說中信(多年最佳理財銀行得住)、興業(業內傳聞鋼貿融資大戶)來說,其生意其實本質就是借骨頭熬湯,依附於某個良好流動性的業務,花錢買流動性轉手賣資金獲取息差收益,一個比較典型的業務是:某酒行若每月有2億的流水,那麼創新類銀行會花年3-4個點的成本代價將這個流動性買下,轉手打包成理財丟給下家,或者乾脆自己轉手貸款加價給某個願意出更高代價的買單實體,比如說願意出17個點甚至更高的開發商,在這個過程中,真正需要資金的實體是根本不可能用相對便宜的價格獲得這筆資金,因為他們的業務不可能有這麼好的利潤去支持,加之宏觀調控增長率暴跌後,增長率也不可能覆蓋貸款利率(關於增長率覆蓋貸款利率這個邏輯其實就是空心大雪球模式,當企業膨脹速度即增長率遠遠超過了貸款利率的時候,大多數企業家是願意去付出這個代價的,這也是過去十年的發展方式,其實利潤非常單薄甚至是虧損,一旦調控集體裸奔,因此順便說一下的就是習李要求追求有質量的GDP,是一件絕對正確的事情,真正的增長應該是依靠「誠實勞動」通過利潤累計,而非通過流動性創設堆資產包,最後一旦流動性斷裂全面崩盤),所謂潮水退卻,誰在裸奔即是這個意思。

類似的操作在可以提供高且穩定現金流的幾乎所有行業都存在,除前舉例的酒行,類似車行、美容連鎖、軟件企業、鋼貿這樣的公司,本質都是用錢買錢,借骨熬湯。

更大宗的金市場,直接購買流動性同樣在銀行間市場存在的,體現到操作面就是SHIBOR的波動。

但隨著新一屆政府上台,形式發生了變化,最近中美經濟會談公告中,中方已經承諾建立利率市場化的基石,未來流動性的價格定價機制會逐漸的形成,現在僅僅是放開了貸款管制,還沒有放開存款管制,考慮到銀行間交易市場前段時間的預演,已經證明了通過購買流動性轉手獲取差價的代價會變得非常的高昂,因此這個政策的出台無疑是向各大此類模式盈利的銀行敲響了警鐘。

其次,近期隨著高層打擊影子以及打擊「旁氏」理財,市場面即便是在總體不再爛印鈔票的前提下,流動性也會氾濫,因為銀行不同於一般的金融機構,銀行本身有存款利息支付的壓力,貸款不出去,理論上會虧損甚至倒閉,所以考慮到流動性被激活後的資金充裕甚至是氾濫的問題,之前利潤好到不好意思寫財務報告的民營股份銀行首先決策的不是放貸的要價的問題,首先解決的是必須貸款出去的問題,高位要價的銀行必定會面臨競爭的壓力,如果這個客戶是優質的,那麼更是會面臨銀行間殺價搶奪放貸權的現象產生。

最後,從更遠的未來來看,當前政府正在力推的金融改革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即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國際化會從全球範圍推高人民幣的價格,這種影響是是戰略性的,以台灣為例,台灣本地銀行甚至開出了高於大陸的存款代價攬儲人民幣,隨著大宗商品世界圍繞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與以LME為領頭的大宗商品愈加明顯的人民幣計價產品的出現,更加推高人民幣的價格,境內銀行還必須考慮境外金融勢力爭搶人民幣的壓力,單純依靠關起國門獨吞人民幣流動性的時代會漸行漸遠,花錢買錢的路子會越走越窄。

因此為什麼要討論民生銀行及其股東去開互聯網電子商務公司,本質上就是討論銀行未來在存貸利率市場化後,存款獲取方式以及成本控制的問題。

對於電子商務這個行業而言,國內比較知名的是阿里系與京東,電子商務公司,到目前為止盈利的鮮有,很多都是賠錢賺吆喝,在筆者很早以前關於京東大戰蘇寧一役的評論中就談到劉強東先生的京東所追求的一定是現金流的正向與膨脹,電商公司之間互相搶奪的並不是利潤,而是珍貴的流動性,特別是在存貸利率逐步市場化後的未來,當然不排除未來類似京東這樣的企業會去追求利潤,這是後話。

本次7月19日開放貸款管制政策,表面上看僅僅是貸款的問題,但是實際上從來存貸是一家,銀行在存貸的反覆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看上去很複雜,本質上就是獲取息差,因此電子商務這類可以獲取龐大流動性的商業模式不可能不吸引民生銀行的注意。

在傳統的花錢買錢推高自己資金成本的做法面對利率市場化的壓力的前提下,銀行要獲取流動性(或者說存款)只能打服務增值的主義,銀行做電商,理論上講對於京東,或者是同樣在於流動性的蘇寧(蘇寧最近也在做電商,宣稱業務增長驚人),有天生的不可超越的優勢。

其一:銀行可以更加不以營利為目的做電商

對於純粹的電子商務公司或者從傳統零售起家反做電商的公司,不管其怎麼折騰,必須要設計一塊能夠盈利的業務去填電子商務的虧空,比如房地產,京東在獲得龐大流動性後,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建亞洲一號,蘇寧雖然也是最近才開始做電子商務,但本質上蘇寧也是在通過零售產業獲取龐大流動性後去修蘇寧廣場,意圖通過地產業務賺取利潤。

而對於銀行來講,銀行可以承受的虧損底線明顯就比以上幾家電商低的多,因為銀行本身在過去奔放的幾年獲取流動性的方式就是花錢買流動性,如前所述,年3-4個點的返點代價(高於人民銀行活期存款利率,相當於1年期定期存款略高)是必然的開銷,同時各類消費刷卡分賬費用也是需要支出的,這筆費用全部都會折算進資金獲取成本中去,與其分給流動性提供的商家,不如乾脆做進必然的資金成本,自己做電商當然是情有可原的。

其二:銀行基於個人徵信系統,可以給予消費者投資額度

銀行做電子商務,相對於馬云的阿里或者劉強東的京東,以及張近東的蘇寧,更有利的一面在於銀行是可以提供基於信用額度的消費業務,同時建立統一賬戶ID的聯名信用卡機制,這一點幾乎所有的民營公司都不可能,也不敢,同時也沒有這個實力去這樣做,比方說馬云給某個消費者以透支額度去其旗下任意店舖消費,馬云肯定不敢這樣,就算是他聲稱自己擁有中國最真實的消費與信用記錄他也不敢這樣。因為投資的資金墊付是自己出的,而銀行本身就具備這個功能。

其三:消費結算的主題一定依附於銀行賬戶

這一點亦是電商公司無論怎麼折騰都不能踰越的一關,從資金的入口出口的角度講,儲蓄賬戶與支出賬戶為什麼要做成兩套體系呢?銀行會說一張卡就可以了,並且還可以積分,這一點是電子商務公司無法企及的優勢。

綜上所述,民生銀行走出這一步,要用更深層次的角度去理解,為什麼會這樣,如果說電子商務因為其創業初期處於佔坑與發展的目的,可以不以營利為導向,讓傳統零售商很難過的話,那麼銀行家這類估計今後根本就不打算在電子商務這塊盈利的玩家,會讓前期突進的電商公司更難受。

傳統的電商在銀行的參戰後,之前的優勢也沒有什麼壁壘,所謂體系與服務水準的問題,無非就是人的問題,聚集在電商公司的人最大的奔頭就是圖上市發財,現在遇到新玩家,玩法完全可能不同了,人挖過來即可,有人就有一切,反正大家不以營利為目的,有錢就有人,有人就可以搞,也沒有什麼特別無法超越的壁壘,這盤是真的不以營利為目的了,銀行要的是存量資金流動性,京東、阿里、蘇寧,要真小心為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7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