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港機工程系列 – 集團架構及數據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80564

一般人對佢既印象應該離唔開依幾個 : 1) 做既野好專, 獨市生意 2) 有同門師兄弟國泰同港龍照 3) 維修能力飽和 

 

我地首先看看佢既集團架構:

HAECO 既大股東係太古,直接加間接hold 佢60.3%,其中國泰直接hold 27.45%. HAECO 下面的公司結構圖並不複雜,可從集團網頁睇到:http://www.haeco.com/haeco_group.html# , 其實主要要知既得兩間, 一間係廈門太古飛機工程 , 管理廈門既4個工場, HAECO hold佢 56.5%, 國泰再另外再hold 佢9%, 日航9%, 波音9%。 另一間係香港航空發動機維修服務有限公司 , 負責修理飛機引擎,HAECO hold佢 45%, UK Rolls Royce hold 45%, 新航10% 。依 d shareholding 對分析佢既年報好重要,遲d 會講。

集團結構好簡單, 不似地產公司動輒幾百間subsid JV, 因為佢要考航空牌照,越多子公司越煩。同埋要個客信你,比十億八億既貨比你維修,你一定要show 到你係同佢d 機共存亡,如果接貨做維修既係d不知名既ABC Co Ltd, 突然間執左點算? 唔駛旨意有人會比生意你做。

下面係一d extracted data, 會用黎計下數, 所以請唔好關依個window 住:

Revenue (包左Associates 既revenue)                                                                                         2006 1H                2005                    2004

                                           HKDm         %       HKDm       %       HKDm

  • HAECO HK                 1149         +5      2193        +12        1966
  • HAESL                        1151         +8      2124       +18        1800
  • TAECO and others          804       +42      1129       +88         599
  • Total                            3104         +14     5446       +25         4365

Profit attributable to shareholders                                                                      

                                     2006 1H                2005            2004                                    HKDm          %       HKDm       %     HKDm

  • HAECO HK            143         +11      256        +53           167
  • HAESL                   126         +10      229        +46           157
  • TAECO                   110         +8       102        +21             84
  • Other JV                   19         +22       31         +3             30
  • Total                      398          +29      618        +41          438

 Other data :    

                                        2006 1H                2005                2004                                                       HKDm                 HKDm            HKDm
  • HMD mhr                   0.89                  1.64                1.42
  • HMD headcount          NA                   1200                1010
  • HAECO HK headcount 3819                3757               3343
  • HAESL headcount       764                  750                  689
  • TAECO headcount      3410                 2945               2250
  • Total staff cost             778                  1425               1151
  • Total depreciation        113                    126                108

HMD = heavy maintenance division in HAECO H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43

[轉載]財務數據的10個危險信號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t3ww.html

 

這些危險信號可以說明一家企業在如下三個方面不具有投資魅力:成長潛力、競爭優勢和非常健康的財務情況。相反地,如果某些企業不具備這些危險信號可能就是值得考慮的。

 

 

1、營業收入連續數年下降

一家企業可以用減少浪費性的支出、減掉不必要的職員人數、改善庫存管理等方法來改善了企業的盈利,但長期的成長則需要依賴銷售的增長。如果投資一家連續三年以上營業收入下降的企業是有問題的——任何成本效益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抵銷。另外,下降的收入意味著變壞的企業——很少能成為一家好的企業。

 

 

2、毛利、營業利潤、淨利潤和自由現金流連續數年下降

利潤的下降意味著一家企業正在變得虛胖,或者企業的管理者犧牲盈利能力來換取成長。This one has to be taken in context. 如果因為宏觀經濟狀況或者因是週期性的企業,企業利潤的下降則並不一定是內部的運營情況出現了問題。如果你不能合理地把利潤的下降歸因於外部因素,那就要小心了。

 

 

3、過度地提高流通股票數量

對於那些每年股票數量都要增加2-3%的企業要加以戒備。這意味著管理層正在逐步出讓這家公司,並通過期權和二次股票發行來稀釋你的股票。相反的例子是股票數量每年都要下降1-2%的公司,這說明管理層正在回購股票,這會提高你在企業中的股權。

 

 

4、負債率上升或者收益對利息倍數比率下降

這兩者都可能意味著企業在運營方面有些失控,要承擔著更多的債務。 當資產負債率超過100%或者收益對利息倍數比率小於5時,要仔細地分析一下。如果同時兼有營業收入和利潤下降,就要更加仔細,它的財務狀況可以已經非常差了。

 

 

5應收帳款和庫存上升,同時與營業收入進行比較

企業經營的目標是由資產中產生現金。如果應收帳款比營業收入的增長還要快,就意味著客戶拿到產品後需要很長時間才付款。當庫存比營業收入增長還快時,意味著企業生產的速度要大於銷售的速度。這兩種情況都表明現金被佔用而沒有產生回報。

這種危險信號表明供應鏈管理低下、需求預測不良、以及給予客戶過於寬鬆的信用期。在數年的基礎上看待這個現象,短期的問題有時是由於不可控的市場因素。

 

 

6、自由現金和淨利潤比長期低於100%

這與第5條的危險信號相關。如果自由現金流持續地低於淨利潤,這需要進行 認真的調查。通常應收帳款和庫存是罪魁禍首。然而這也可能是一種會計欺詐,比如將採購費用資產化而代替支出,這會人為地虛誇了利潤表裡的淨利潤數。記住, 只有現金流量表說明了現金的價值——其它的數據都是基於會計的假設。

 

 

7、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上龐大的「其它項」

這些包括利潤表上的「其它支出」,資產負債表上的「其它資產」或者「其它 債務」。大多數企業都會有這些項目,但都小到不足以需要關注。但是,如果這些項目的比重過大,就要深入研究一下發包括什麼東西。這些費用會不是重複發生? 這些「其它」項目的部分是不是隱蔽的,比如關聯方交易或者是非業務相關項目?龐大的「其它」項目意味著管理層試圖對投資者隱藏什麼。我們需要的是透明,而 不要隱蔽。

 

 

8、在利潤表上有許多營業外支出和一次性費用

好的公司有非常容易理解的財務數據。而企圖玩欺詐或者隱藏問題的公司經常 會把費用藏匿於前面所羽的「其它」項下,或者增加一些項目如「重組」、「資產清理」、「商譽清理」等。如果連續幾年都存在這類的一次性費用就是一個問題。 管理層會鼓吹他們改善了非公認會計準則、或者形式上是這樣的,但結果是一點都沒有改善。這些費用是用來糊弄投資者的,試圖讓報表看起來僅僅是好看一些而 已。這種時候,去看一下現金流量表。

 

 

9、流動比率低於100%,特別對於週期性的企業

這是財務是否健康的另一種檢測方法。這是一家企業的流動性,或者是在接下 來12個月他們能夠應付債務的能力對於一家擁有穩定生意和能夠產生大量現金的企業,這個比率低於100%不是大的問題。但是對於週期性非常強的公司,可能 一年內營業收入會下降25%,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週期性+低流動比率=災難的組合。

 

 

10、當加入商譽時ROC非常低

這個特別適用於用 Magic Formula的投資者, Joel Greenblatt的書The Little Book that Beats the Market 為了計算ROC除掉了商譽。然而,如果成長是因為在收購時過高付費, ROC看起來會非常棒,因為多付的部分是不計算在內的。MagicDiligence 通常兩個數據都看,帶有商譽的和不帶商譽的。如果「帶有商譽」的數字低,那高的MFI(現金流量指標)ROC 就是一個奇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57

世界各國行業回報歷史數據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tf2.html

醫藥一枝獨秀,金融、科技跟其後。

行業不代表個體,科技和通訊行業整體發展迅猛,但個體β值極高,同時難於預測。

消費整體表現並不突出,說明消費行業競爭也是十分激烈,只是少數真正優秀的消費品牌的壁壘更容易被發現,同時一旦建立起護城河就能持續穩定,而對於大多數消費品牌只能取得階段性的領先。

金融則屬於那種不出事則已,一出大事變化快得投資者根本沒有時間反應難以逃離,而且存在歸零的可能性。

醫藥相對而言具有更多優秀的個體,同時有一定的穩定性,但長期同樣比較難於預測。 

 

 

 

世界各国行业回报历史数据

世界各国行业回报历史数据



世界各国行业回报历史数据



世界各国行业回报历史数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74

財務分析要追求數據和邏輯推理的正確 孫旭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dxhs.html

我和財新網專欄作家Barrons 在對吉利集團財務狀況的看法上有分歧,有朋友留言道,「可以擱置爭論,等待水落石出的一天。」對此言,我不是太贊成。

不以成敗論英雄

首先,我在《吉利集團:財務狀況不佳是客觀事實》[1]一文中是這樣說的,「財務狀況不好並不一定導致企業陷入困境,但因為財務狀況欠佳而最終陷入困境的企業也比比皆是。」因此,即便吉利集團未來陷入財務困境,也不能證明我錯了。這樣,對Barrons先生來說是不公平的。

其次,我並不希望吉利集團將來陷入困境。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不像有些人影射的那樣,在做空吉利汽車的股票,也不會從別人的做空中獲取任何好處。反過來,如果吉利集團陷入困境,卻對我會有間接的負面影響——政府是有可能用納稅人的錢去救助它們的。

最後,有時候事實也不能說明對錯。例如,2007年國內土地價格飛漲,有人稱麵粉價高過了面包價,那個時候高價大肆拿地的企業其行為是對是錯?2008年一些房地產開發企業為此計提了巨額的存貨跌價準備,可後來計提減值準備的一些項目不但沒虧錢,甚至還賺了。我們能說2007年高價拿地就沒錯麼?

格雷厄姆教導我們說,「你的對錯並不能由多少人反對你來決定。你之所以對,是因為你的數據和邏輯推理是正確的。」Barrons 不久前又發表了一篇文章《吉利的「不吉」之言》[2],並且稱「純財務分析,不涉及其他。」我歡迎他的這種態度,認為可以繼續進行專業討論了。

但是,我對《吉利的「不吉」之言》這篇文章也有不滿,那就是Barrons 依然在說什麼「吉利集團的應收天數為48天,庫存天數為75天,應付天數為173天,現金轉換週期為負50天。」我在《財務指標分析要區分主動和被動》[3]一文中已經指出他的計算方法有問題。他既沒有反駁說我的指責沒有道理,又繼續使用該模型以及他計算的結果來支持其觀點,多少有些對讀者們不負責吧?

切莫偷換風險概念

當然,這不意味著我就沒有錯誤,Barrons 已經多次提醒我引用巴菲特的話有錯誤了,那麼,就對這個問題進行一個徹底的討論吧!

我引用巴菲特話來自國內翻譯過來的文章,沒有對照原文去看,不過,從結果方面來說,我認為反而是我領會了巴菲特真正的意思,而看了原文的人卻未必。

Barrons 在文章中摘抄了巴菲特的原文,還有他的翻譯:

Huge debt, we were told, would cause operating managers to focus their efforts as never before, much as a dagger mounted on the steering wheel of a car could be expected to make its driver proceed with intensified care. We'll acknowledge that such an attention-getter would produce a very alert driver. But another certain consequence would be a deadly - and unnecessary - accident if the car hit even the tiniest pothole or sliver of ice. 」「我們被告知,大量的債務會讓經營管理者比以往更加努力專注,就像在汽車的方向盤上裝上一把匕首會讓駕駛員異常小心的駕駛。我們承認,這種讓人集中注意 力的方式會造就一個非常警惕的駕駛員。但另外一個肯定的後果則是,一旦汽車碰上即使是最小的小坑或者一點冰,將導致一場致命而且不必要的事故。」

在引用的這段話前面,其實還有一句,我手中一個版本的翻譯是:

 

負債的信徒向我們保證,這種崩潰不會發生。

另一個版本則是:

迷信這些債券的門徒一再強調不可能發生崩盤的危機。

不用看原文,我們也會知道,第一個版本的翻譯是有問題的。不好意思的是,我還真是時常引用那本書中的字句,就讓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前面的兩段話吧!

過去,我們已經成功買過幾種低於投資級的債券,儘管都是些過時的「墮落天使」——最初是投資級的,但在發行人日子不好過時被降了級的債券。

20世紀80年代,一種退化了的墮落天使在投資場景中突然出現——在發行時就大大低於投資級的「垃圾債券」。在10年的發展中,新發行的粗製濫造的垃圾債券變得更垃圾,所以可以預見的結果最終發生了:垃圾債券印證了它們的名字。在20世紀90年代——甚至在經濟衰退打擊它之前——金融界的天空因為佈滿了衰敗公司的屍體而變得陰暗。

這下子巴菲特說那番話的背景就清楚了,他是在討論債券的風險。債券的風險是什麼?對持有人來說,是不能按時收到本息;對發行人來說,則是不能按時支付本息。不能支付債券的本息,這樣的風險,對企業來說才能稱得上「致命」啊!

Barrons 並沒有理解巴菲特所說的風險是什麼,請看他在引用原文後緊接著說了什麼:

參照原文,顯然前面文章的引用改變了巴菲特的原話。而結合巴菲特原文的背景,我們才能理解巴菲特此番講話的真正含義。在1990年給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的信中,巴菲特批評了80年代的槓桿收購(LBO, Leverage Buyout)所借的大量垃圾債券(Junk Bond)對企業造成的危險。槓桿收購的理由是大量的債務能迫使企業管理層更加專注運營。而巴菲特則認為大量的債務(Debt)讓企業陷入風險之中。

Debt-債務;Liability-負債。巴菲特所說的匕首擱在方向盤上指的是LBO借的巨額債務(Debt)而不是負債(Liability)。債務與負債雖然都有一個「債」字,但在財務上卻有不同的意義。債務(Debt)一般需要支付利息,而負債則包括正常的商業往來中的應付帳款等,一般不需支付利息。其實,巴菲特成功的一個核心就是來自保險業的大量「浮存」,也就是持有但不擁有的錢,也屬於負債(Liability)

Barrons這是在強調債務需要支付利息了,而債務這種屬性帶給企業的風險,其實是業績波動的風險,人們用財務槓桿係數[4]來評估這種風險,這是股東們應該重視的風險。但是,很顯然巴菲特說的是償付風險。我的文章討論的也正是吉利集團的償債能力,而正如前面已經說過的,有息負債需要償付,無息負債同樣如此。

即使是在分析償債能力的時候,Barrons 仍然會忘掉有息負債需要償還:

财务分析要追求数据和逻辑推理的正确

在吉利集團的710億負債中,應付項目大約有296億,佔了總負債的42%左右。而其他運營負債則佔總負債的24%左右。這兩項由於運營而引起的運營負債佔了總負債的三分之二。與之對應的運營資產,現金、應收、庫存加在一起約384億,遠高於應付項目

過去,國內企業有很多「短貸長投」的現象,或許當事人正是像Barrons 這樣認為來自銀行的短期借款可以一直借下去吧!但是,這種現象不是越來越少了麼?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Barrons在上面的分析中甚至沒有考慮「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那可是有明確的償還期限的負債啊!

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資產負債率(長期償債能力)、流動比率(短期償債能力)是最常用的指標。例如,吉利的公司債券募集書中進行償債能力分析時就採用了四個指標——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和EBITBA利息保障倍數。很可惜,沒有用D/E

當然,資產負債率是有缺陷的,所以,有人用「有形資產負債率」來代替「資產負債率」,認為能夠更加客觀地評價企業的償債能力[5],只不過,按這一評估指標,吉利集團的得分會更低。

完善風險評估模型

我是一個價值投資者,我寫文章也多是從投資者的角度來展開分析。而對投資者來說,防範風險是最重要的事情。眾所周知,巴菲特挑選接班人的一條重要標準就是 防範風險的能力,他說,「我們需要天生就能識別和避免嚴重風險的人。我把它們用斜體標了出來『包括以前從未出現的風險』。我的意思是說隱藏在投資策略中的 某些風險不能被現在金融機構通常使用的模型識別出來。」

再來看查理·芒格先生的一段話:

我的一個朋友去一家學校上學,學校教他怎樣用壓榨供應商的方法來減少營運資本,教他用簡單的代數來壓榨供應商。雖然他在考試的時候計算出數值,但他告訴老 師,這種方法是愚蠢的,他絕不會真的去使用——我們都希望能和供應商建立彼此信賴的夥伴關係。他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而且很有成就——因為他拒絕了商學院 的愚蠢。學生要獨立思考,要學會質疑自己所學的東西,這是很重要的。

然而,就是這樣的兩個人,他們還曾去過深圳的比亞迪總部,但是他們想到過比亞迪與經銷商的糾紛最終給比亞迪帶來了多麼大的損失麼?不錯,相對於經銷商和供 應商來說,汽車生產商是處於強勢地位,但這種強勢也不能使用過度。而從比亞迪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發現隱藏在「競爭優勢」背後的風險是何等的不容易!

我會把與經銷商和供銷商的關係列入評估企業風險的模型中,而不是簡單地把應付賬款多看作企業競爭優勢的體現,您呢?



[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dx5l.html

 

[2] http://barrons.blog.caixin.cn/archives/26688

 

[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dxco.html

 

[4]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一下 http://wiki.mbalib.com/wiki/財務槓桿

 

[5] 請參考http://wiki.mbalib.com/wiki/有形資產負債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27

金融數據「百團大戰」 第一要務做大市場

http://www.eeo.com.cn/2012/0211/220693.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陳旭 「你能想像這是一個多麼大的市場嗎?」

2011年,全球金融信息服務業總體收入超過250億美元,約合1600億人民幣,而中國的市場規模僅有50億。「在國內,金融信息服務還是一個萌芽狀態的市場。」中誠信資訊科技公司副總裁郇公弟展望未來,頗有些興奮。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有數十家公司開展金融信息服務業務,而在對金融機構客戶的爭奪上,則日趨白熱化。不過,面對湯森路透、彭博等國際巨頭,國內企業要走的路還很長。

第一要務是做大市場

2011年末,在數場機構2012年策略會和一些行業活動中,記者都遇到了創業板上市企業同花順的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朱志峰,為了推廣同花順針對機構版的金融信息終端iFinD,朱志峰和他的團隊很少休息。

「我們現在針對機構業務有300多人的團隊,今後要同時兼顧投資和研究兩項業務。」朱志峰告訴記者。在同花順位於杭州的總部內,到處都是繁忙的身 影。面向機構客戶的iFinD系統,是同花順的一次大手筆投入,在其2009年底登陸創業板後,募集資金的第一個用途就是機構版金融數據庫項目,擬投入金 額為6265萬元。目前,iFinD已經進入了市場銷售階段。

與同花順一樣,2011年初上市的大智慧亦開始進軍機構服務領域,在其上市後不久,即收購了擁有600人團隊的上海財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對於財匯 2011年對大智慧的業績貢獻,公司方面稱仍未發佈年報,具體數據不便公佈。「以往我們只是做一些報價和實時行情,這不能滿足市場全結構信息服務的需 求。」朱志峰表示,意識到機構服務重要性以及已經進入該領域的公司非常多,競爭格局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對於手握巨額超募資金的兩家上市企業來說,迅速做 大市場規模是第一要務。

中誠信資訊科技公司的總部設在北京金融街金陽大廈,其位於北京證監局樓下的4間大辦公室內容納了200名員工,在全國的其他分公司,還有超過200 名員工。2010年6月份成立的這家公司,2011年底推出了自己的一期產品,中誠信集團對其的投入已經接近1億元。「中誠信最出名的業務是債券評級,我 們希望在終端軟件方面突出我們在固定收益上面的優勢。」郇公弟說。北京中期期貨公司總經理母潤昌現已加盟該公司,任總經理職務。

除了上述幾家開始進入機構金融信息服務領域的企業外,國內還有聚源、新華08等等企業集中於該行業。

據業內人士透露,行業龍頭老大萬得,員工接近2000人,2011年機構業務營收約6億元,萬得並未對該數據作出回應。對於領域內不斷增加的對手, 目前終端銷售量排名國內首位的萬得資訊表示不願接受採訪,而其他企業對國內金融信息服務市場的前景則頗為樂觀。「國內業內公認的比較保守的年均增速是 30%,未來的發展前景非常大。」郇公弟說。

1600億對50億

現任紐約市長布隆伯格在1981年創立彭博金融資訊公司的時候,應該沒有想到,30年後,他的公司年收入能達到76億美元,而全球金融信息服務業總 體收入能夠超過250億美元。這是美國權威戰略諮詢機構Burton-Taylor發佈的數據,約合1600億人民幣。湯森路透(Thomas  Reuters)、彭博(Bloomberg)、FactSet、IDC和Six Telekurs為世界上最大的五家金融信息服務商。

Burton-Taylor在2011年四季度發佈預測報告稱,2011年湯森路透收入約為83億美元,彭博收入約76億美元。湯森路透和彭博合計 佔到市場份額的63.5%。「我們國家的金融信息服務行業起步晚,目前市場規模約為50億元。」郇公弟說。中誠信資訊科技公司提供給記者的一份《2011 年國內機構類金融信息終端銷售排名》中可以看到,湯森路透、彭博和萬得分列國內市場的前三名,2011年的銷售收入分別約為8億元、7億元與6億元。「這 個50億元還要包括許多專業類信息服務機構,比如個人理財方面的,私募研究網站類的。如果只算專業金融服務終端的話,數字還要少一些。」郇公弟說。如果按 照年均增幅30%的指標計算,2015年底,國內信息金融終端市場的規模就將達到110億元左右,2020年左右就將突破千億元。

截至2010年底,北京有法人金融機構551家、准金融機構664家,金融從業人員25萬人。「你能想像這是一個多麼大的市場嗎?這還只是北京一個城市。」郇公弟說。

彭博、路透等終端軟件所具有的原創新聞、交易平台和數據分析三大功能,在國內,只有數據分析一項可以完全實現。「彭博、路透的終端軟件用戶量龐大,已經具備了場外交易的組織功能,國內的終端企業,沒有交易權限和媒體資質。」郇公弟表示。

對於業務種類的判斷上,朱志峰也認為,目前在國內的金融信息服務終端上不應定位於類彭博的媒體模式,「我們更傾向於加強信息的編輯力量,作為數據的補充。」

行業洗牌不遠

對於國內外的金融信息服務終端企業,接受記者採訪的金融界人士普遍反映,海外企業的服務更好,「每次都有專門的培訓活動,吃的喝的都不錯,國內企業頂多派個人來指導下。」北京一家證券公司的研究員告訴記者。

「我們公司大約有80個左右的萬得賬號,每年每台的授權費用是1萬元。」上海一家基金公司IT部門人士告訴記者。「彭博一個賬戶的年費大概是15萬 元。」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專戶經理告訴記者。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的萬得在終端銷售價格上與國外巨頭的差距顯而易見,而國內其他從事機構金融信息服務的企業, 收費標準則更為低廉,甚至不少企業在賠本賺吆喝。郇公弟告訴記者,購買各類專項數據,每年需要花費上千萬元,加上數百名員工的各項費用,這個行業的門檻在 不斷提高,但是不少新進入行業的企業,仍將面臨採用低售價策略去搶佔份額。

對此,業內人士均認為,機構客戶對終端價格並不敏感,「關鍵是你的服務能否滿足他們的要求。」朱志峰表示。而在許多金融機構人士看來,目前市場上的 金融信息服務終端,已現過剩。對於同花順來說,既希望通過收集海量數據提供給各個機構,也希望在數據精度以及信息鏈完善上超過萬得,「我們會陸續推出創新 應用整合在終端中。」朱志峰說。「你不能讓我們每台電腦上裝四五個分析軟件吧,就目前來說,機構對交易路徑系統依賴還是很嚴重的,分析軟件有一個其實就夠 了,比如我以前還使用北方之星和財匯看債券,現在都不用了。」上述基金公司專戶經理說。

由於語言差異及國內信息的不完善,要價不菲的海外金融信息服務終端,在國內機構中的利用率其實不高,一些研究員表示,公司內的彭博賬號大家使用率非 常低。「路透信息機,交易機都有使用,彭博偶爾用來看看新聞,路透終端的年費約為25萬元。」上海銀行外匯交易員毛熠告訴記者。而具備同樣功能的世華財 訊,銷售給銀行等機構的價格為每年6000元。「預計行業洗牌與整合將很快到來,我們希望能在今後的機構金融服務領域做到主流。」朱志峰說。隨著競爭的加 劇,由公司技術層面的競爭已經慢慢輻射至公司所在城市的政策支持競爭。目前來看,上海、深圳、杭州等地都對當地金融信息企業給予了大力支持,比如在國家發 改委頒發的《2010年度國家規劃佈局內重點軟件企業名單》,就包含了上海市政府上報的7家金融信息服務企業,如萬得資訊、銀聯數據服務、大智慧、東方財 富等。這些企業獲得了當地政府在稅收和補貼方面的實惠,這讓身處北京的一些企業羨慕不已。「預計行業洗牌與整合將很快到來,我們希望能在今後的機構金融服 務領域做到主流。」朱志峰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23

數據看創業成功公司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439.html

創業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才是偶然的——著名天使投資人薛蠻子曾在《商業價值》雜誌的峰會上這樣說。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美國硅谷這樣的創業密集地帶,即 便拿到了風險投資,也不是每一個創業公司和團隊都能獲得成功。如果創業失敗,那將是一無所有,但如果成功了,結果又會是怎樣呢?CrunchBase最近 整理了數據庫中的創業公司,得出了一個分析報告。

 

據報告顯示,對於美國成功的創業公司來說,平均融資額是2530萬美元,而出售的平均價格是1.968億美元,接近2億。對於那些投資成功的投資人來說,平均回報是投資成本的676%。

但是,IPO的創業公司一般回報率就比較低,不過資本退出時也能獲得大量回報。平均一家創業公司在私人融資時期會獲得5.803億美元投資,在上市 首日的平均市值約為23億美元,而投資人的投資回報率只有投資額的3倍左右。右圖顯示的是10年之內的被收購的創業公司的收購時間和價格,平均收購價格約 在1億美元左右。

而這個數字在中國有所不同,以2011年為例,在多重利空因素衝擊下,中國創業企業在全球資本市場的活躍度相比2010年出現大幅下滑,融資規模減少近半。同樣,具有VC/PE背景的創業企業也未能倖免,在IPO數量及融資金額上均出現下滑。

據ChinaVenture投中集團統計顯示,2011年共有165家VC/PE背景中國企業在全球資本市場實現IPO,總計融資金額達到 1796.7億元人民幣。2011年共有233家投資機構通過165家企業實現393起IPO退出,總計獲得賬面回報1065.5億元人民幣,在案例數量 及回報金額上相比2010年均有下滑,平均賬面回報率為7.22倍,為近三年來的最低水平。

不過,據CrunchBase研究發現,在公司上市之後,其退出價格會在退出機制解除前不斷波動,而到了上市之後的2-8年之間,一般會是公司市值 的高峰期。另外在10年時間內,創業公司被收購的一般在早期和中晚期較多。1年之後被收購公司的數量不斷升高,但過了一年,被收購公司的數量便趨於平穩。 5-10年的創業公司被收購的也較多。

有趣的是,在初創公司中,員工價值在不同時期有很大的變化。創業公司在一年後到第三年之前員工平均價值會有一個小高峰,但2年之後價值降低,在第4年下半年開始持續一年半的時間裡,員工價值又有一個高峰。之後便慢慢趨於平緩,不再出現增長。

雖然CrunchBase中的創業公司已經很多了,但每個創業公司也都要根據自身情況發展,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和路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72

中國環保鬥士馬軍用數據鐵證踢爆汙染惡行 十八個月千里調查 他讓傲慢蘋果低頭

2012-02-27  TWM




是誰讓蘋果公司放下傲慢的態度,願意公開一五六家供應商名單?是誰讓蘋果願意敞開供應鏈的大門,接受第三方單位檢查? 馬軍,這位曾入選《時代》雜誌全球最有影響力一百人的靦腆中年男子,寫下中國環保史的新頁!

撰文‧翁書婷

「如果你知道你最愛的iPhone和iPad是在如此糟糕的環境中生產,你會瞬間反胃!」二月九日,紐約曼哈頓一家蘋果專賣店前,聚集大批民眾,他們一邊 手拿傳單,一邊大聲喊著。「我們已經握有二十五萬份的請願書……給我們心安的iPhone 5。」最後Change.org與SumOfUs兩大環保組織代表順利向專賣店店長遞交請願書。

美國輿論近來強烈質疑蘋果靠血汗工廠賺取暴利,迫使蘋果執行長庫克(Timothy D. Cook)打破沉默說,「我們會關心每一位工人,確保他的工作環境安全。」並同意接受公平勞工協會(FLA)對旗下數百家中國代工廠進行查廠。

他,扶助弱勢揭蘋果供應鏈製程毒害工人不過很少人知道,在背後推倒第一片骨牌,造成輿論巨大連鎖反應,逼迫蘋果讓步的,不是近日寫出蘋果「中國勞工用性命 鑄造iPad」的《紐約時報》記者,也不是抗議的兩大美國環保組織,而是被美國《時代》雜誌選入「二○○六年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人」,來自中國北京的環保鬥 士──馬軍。

是他透過長達一年半的深入調查,兩份報告、六次談判,讓蘋果放下傲慢、拋棄祕密,公開一五六家供應廠商名單。

「我走不動,也失去了跑的能力,連小跑也跑不動,被同事輕輕一推就狠狠地摔在地上,很痛苦!(過幾天就除夕了)我不知道怎麼過這個年……。」住在中國蘇州 市醫院裡的十九歲女工小詹,向馬軍透露自己的病痛。憶起這名女孩,馬軍的聲音還有點哽咽,「我內心是很震撼的,十九歲花樣年華,應該是蹦蹦跳跳的年紀。」 場景轉換到中國昆山市同心村,十幾位中老年婦女,手上拿著裝滿汙水的飲料瓶,走在馬軍面前,突然一起跪下,「求求你們幫幫我們,幫幫我們老百姓。」得到胃 癌並且切除胃部的老婦,淚流滿面哀求。

當大家都沉醉在蘋果魔力之中時,這兩個受害案例卻在馬軍去年《蘋果的另一面》調查報告中細聲啜泣,由馬軍領頭,結合五家環保組織,暗訪二十七家蘋果供應鏈 中的工廠,其中還有五家為台廠,揭發一連串排放汙染、製程毒害工人的驚人案例。

報告公布後,馬軍期盼蘋果能出面解決,但就像丟石頭進了井裡,「蘋果連信有沒有收到都沒回應。」他不滿地說,賈伯斯對此事毫不在乎,繼續維持不公開供應鏈 的「祕密」文化,自信地認為,「我們做得比這個星球上的其他公司都來得多。」面對傲慢的巨人,馬軍沒有放棄,他依舊早出晚歸,默默踏遍華北、華南、華東代 工廠,接觸六、七十位勞工,並蒐集汙染數據,拍照製圖建檔,他沒有飛到美國總部抗議,也沒有發動大規模抗爭,「謀定而後動」等待好時機。果然在半年後第二 份報告發表後引起關注,一張張衛星定位照和第三方汙染檢測報告,引發國際媒體熱烈回響。

這次馬軍終於敲開蘋果談判大門,去年九月的前兩次談判,他只能見到供應鏈中級主管,蘋果依舊抗拒改善供應鏈,直到十月底的第三次談判,終於有了爆炸性進 展。

美國總部會議室裡,空氣凝結,蘋果高級副總裁與副總裁面色凝重,質疑著馬軍,「你這份報告的可信度在哪裡?」馬軍沒有動怒,手比電腦,他聲音拉大,耐心解 釋數據來源。他手上握著花費十年累積的十萬筆龐大資料庫數據,獲得蘋果百分之百的信任,是他最有威力的武器,加上將近兩年的現場深入調查,當場讓蘋果無話 可說,經過六次的談判後,蘋果終於同意公開供應鏈,並讓第三方機構檢查。

「他握有汙染數據庫,這是鐵證,不然如此巨大的跨國公司不可能會讓步,就是他立下這汗馬功勞。」中國環保人士李波分析。

他,奔波全國點出問題 更親身找出答案這位外表謙和,說話輕聲細語的「環保鬥士」是什麼樣的人?他如何走上這條路?

今年四十四歲的馬軍,青島人,從事環保運動超過十年。對海外媒體來說,馬軍還是個陌生的名字,不過對許多違規的中國企業來說,馬軍是令人害怕的名字。他的 汙染資料庫中收錄中國三十一個省、十萬件的空氣汙染與水汙染違規紀錄,只要輸入企業名稱、地點、汙染事項,檢測資料一一現形,累計已舉發四萬家違規企業。

談起資料蒐集的辛苦,馬軍只淡淡地說「不足為外人道」,他帶著十人的簡易調查團隊,總是太陽出來前出門,月亮出來後回家,十年如一日,奔波全中國調查汙染 源,以及為受害者發聲。

有一次在雲貴高原上,馬軍還因為高山症發作,差點喪命。各方勢力的威脅利誘十年來更是沒有斷過,這些馬軍都挺過來,但他都不願多談,主要是擔心家人的安 危。李波透露,「常有人傳個口信,用一些黑手段,或是託人送個禮,講講人情。」環保人士在中國受到的壓力,外人難以想像。

踏上環保這條路,是立志當記者的馬軍從未想到的。一九九二年畢業於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新聞系的馬軍,隔年進入香港《南華早報》擔任研究員。「一九九八年長江 大洪水讓房屋全毀,屍體遍布。」震撼的畫面讓他決定走訪中國,橫跨千里,將調查集結成《中國水危機》一書,成為中國環保調查第一人。

「書一寫完,環保成了我卸不掉的包袱。」馬軍感嘆地說,問題揭發後,他發現沒有辦法拋下問題不找去答案,於是毅然辭去了研究員工作,開始環保志工的生涯。

馬軍的努力不只受到中國社會的推崇,○六年,馬軍的名字與中國總理溫家寶、知名導演李安並列,他們都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二○○六年全球最有影響力的 人」「如果把馬軍的人像和籃球明星姚明、女明星章子怡的人像一起擺在北京街頭,肯定沒有人認出他,但馬軍的影響力卻不小於這些明星。」《時代》雜誌如此形 容。

而馬軍默默揭發上萬家工廠汙染的事蹟,更讓他在○九年榮獲有「亞洲諾貝爾獎」之稱的麥格賽賽獎。

「別人總把鬥士名稱加在我身上,但我不是,我只是個凡人。」相較一般環保人士,頭綁黃布條,手握麥克風大聲帶領人群抗議,用身體衝撞引起社會注意的「大鳴 大放」,馬軍溫文儒雅,說起話來輕聲客氣,笑起來像個靦腆的大男孩,但他永不放棄的堅持,自有一股令人敬畏的力量。

他,以理服人不當企業敵人 用耐心說服在調查現場、協商談判桌上,馬軍都不是最大聲、最激動的那一位,他的目標是改善中國日益汙染的環境,幫助弱勢的被害人。因為目標明確,所以更能 以理服人,他只是低調默默地做事,「馬軍反倒像個書生。」中國知名環保人士馮永鋒說。

馬軍雖然個性溫文儒雅,但手上總是握有致命汙染證據。「從環保局有違規紀錄的企業開始舉發,加上長年現場拍照蒐證,工廠要自行舉證沒有汙染才行,要否認很 難。」馮永鋒談到。不過馬軍強調,「我不是要打倒大企業、打倒品牌,而是從雙方互信的友好點出發。」馬軍說,這是他能說服蘋果的祕訣。

馬軍不做企業的敵人,反而像個父親,在一次又一次的循循善誘中,說服企業注重環保,「他囉哩囉嗦的東西可以講個幾萬遍。」馮永鋒形容。馬軍就是能讓被點名 的廠商心服口服,連蘋果都敵不過馬軍的碎碎念功力,甚至還在改善後,放下傲慢的身段跑來問他,「我們已經有改善了,為什麼還是在你的報告中最後一名?」這 位連蘋果都要向他低頭的環保鬥士,永遠都在為中國的環保拚命,「當然我也會有疲乏的時候,但是只要到郊外走一走,看到美麗江山,就會像電池充好電一樣,每 次都提醒我,再加緊腳步。」蘋果受檢只是他的里程碑,他希望有一天汙染能在中國絕跡。

馬軍

出生:1968年

現職: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經歷:《南華早報》研究員學歷: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新聞系

成績:

1999年 發表《中國水危機》2006年 製作中國水汙染地圖,入選《時代》雜誌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人、綠色中國年度人物2009年 獲麥格賽賽獎2011年 踢爆蘋果供應鏈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26

國際泰豐-營收數據同比疑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4a35f20100zbml.html

延益:非常慶幸,與博友blueblood討論了國際泰豐的數據真實性問題。任何時候,懷疑都比前瞻可貴。

外行人下圍棋會等到最後一片空都落滿棋子才能發覺,哎呀,輸了。但內行,到中盤就會及時認輸。同樣是認輸,兩者的差異卻何其之大。能懷疑的,其實是內行,因為他看出了局中的鋒芒和風險。然而只要落子,風險就一定存在。最終要贏,還得靠一點點幸運。

討論如下:

 


  • blueblood2012-03-08 20:27:49 [刪除] [舉報]


    博主說到持有873,有沒有懷疑過國際泰豐的數據有問題?

    無論從品牌歷史,廣告投放,口碑印象,網店銷量調查,加盟商的品牌認可度等各方面看,泰豐家紡和行業龍頭羅萊、富安娜都不應該是一個級別的。甚至把它和第二梯隊的水星、博洋家紡比較也差得很多。

    但根據公佈的2011年中報,羅萊家紡部營業額7.7億,富安娜5.9億,泰豐家紡5.72億人民幣,三者差距不大。這與普遍印象嚴重不符(夢潔只有5.18億)。

    同期羅萊門店數量2030間,富安娜1723家。泰豐只有480間,即使2011年底也才計劃增加到700間。如果數據真實,泰豐的店面普遍規模都要很大,單店銷售額要遠高於羅萊富安娜。但它憑什麼做到?

    同期羅萊毛利率41.84%,富安娜49%,夢潔43.8%,泰豐家紡部分毛利率則高達57.6%。在成本相近的情況下,決定毛利率最大的因素是售價。但 泰豐定位只是中高端,售價一般,品牌附加值不可能高於羅萊,靠什麼取得比行業龍頭更高的毛利率?如果說是因為泰豐有自己的棉紡分部,從而成本比競爭對手更 低。但紡織業毛利率本來就很低,省不下什麼錢,而且泰豐的棉紡部分業績也很不錯,不像是有給家紡部貼錢的狀況。

    如果在各大家紡論壇,代理商論壇,淘寶等渠道瞭解影響力,都會發現泰豐品牌聽過的人很少,和羅萊富安娜根本無法比較。雖然泰豐宣稱自己的根據地是山東一省,特別是萊蕪。但山東一地的消費力,真的可以令其和羅萊富安娜這種全國品牌的銷售額接近嗎?

    國際泰豐上市時間不長,財務數據未經過長期考驗。雖然分紅慷慨,但考慮IPO後手持大量現金,因此不能說明問題。我也曾深被泰豐數據吸引,但因上述疑惑,幾經猶豫後賣出,希望能就此與博主討論。
  • blueblood2012-03-09 10:53:27 [刪除] [舉報]


    我當然已經把紡織分部剔除了,否則半年何止5.72億。包括羅萊的營業額也已剔除非家紡部分。

    博主回覆:2012-03-11 08:29:03[刪除]

    原本泰豐我也不敢多下注,後來頭寸略有增加,主要是因為11年初的「泰豐所有權風波」。對於一個造假的公司,一般在污點事件壓力下會暴露出一些問題的。市場中充滿了你我般的懷疑論者,不會輕易放過一隻蟑螂的。
      結果大半年過去了,相安無事。之前跌至2HKD,我以為泰豐造假事發,結果是同業盈警,既如此,我便追了一些頭寸。

  • 盈杉投資2012-03-10 21:59:29[回覆] [刪除] [舉報]

    樓上的還真是天真,泰豐作假的目的何在呢?做高業績可以給股東們多分點錢?等週一2011年下半年分紅公佈後,泰豐就把上市融資的80%的錢都分出來了。 也不想想作假的動機何在?大股東又沒減持,又沒像雨潤那樣高位再融資。作假就沒任何動機。反而給小股東多分錢了。
  • 盈杉投資2012-03-10 22:01:51 [刪除] [舉報]


    泰豐10年6月上市融資5.15億港幣。
    10年中期息0.65億港幣
    10年末期息1.36億港幣
    11年中期息1.11億港幣
    泰豐就上市融了一次資,派息比率佔當期利率40%。
    業績作假是為了給大家多分紅,這樣的邏輯通麼?

    博主回覆:2012-03-11 08:33:04[刪除]

    確實如此,行為背後是動機。從股東行為看,大股東都是選擇時機增持的。第一次是上市之後跌破IPO價格,第二次是所有權風波的時候。目前看不到不良動機。

  • blueblood2012-03-11 01:02:34 [刪除] [舉報]


    首先,不僅僅是給大家分紅,更多的也是給自己分紅。泰豐的主席和第二大個人股東,兩個人即佔有73.5%的股權。投資者的錢通過IPO進入公司,接著錢又 通過分紅大量進入老闆個人口袋,這個過程並不奇怪,建議去查一下另一家山東企業群星紙業(3868)的故事,看看是不是多分紅就代表不會作假。

    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泰豐是生產產品的,它的產品不是賣到月球上去的。它的市場就在中國,是否有羅萊、富安娜和夢潔的銷量,不需要捧著報表做猜測,你可以根 據自己和周圍人的印象,也調查一下市場來作出判斷。即使我山東的許多朋友也熟知羅萊、富安娜的名字,但卻都沒有聽過泰豐。你可以說以偏概全,正好淘寶商城 裡,羅萊、富安娜、夢潔和泰豐都有官方旗艦店,你可以比較一下銷量,看看無論真貨假貨,泰豐有沒有前三者任何一家的十分之一。最近6個月內羅萊官網的買家 評論是58840條,富安娜50953條,夢潔11753,泰豐416條。淘寶銷量即使只是一個參考,但差異大到這種程度是否正常?如果它的產品真那麼好 賣,銷量接近富安娜,超過夢潔,為什麼淘寶那麼多無孔不入的B2B賣家不去賺這個錢?

    半年5.7億銷售額,你應該計算下需要多少顧客購買多少四件套才能做到。這麼龐大的用戶群,又會衍生出多少代理商,討論,評價,投訴,山寨貨,怎麼可能在網上靜悄悄不留痕跡?這個巨大的客戶群究竟藏在哪個角落裡?

    博主回覆:2012-03-11 08:40:02[刪除]

    你的懷疑有道理,也很客觀。我無法證明泰豐的數據是真實的,畢竟我們都是外部投資者。只能說,一般情況下直接對營收造假的比較少;可能,泰豐企業客戶不少,就是屬於年貨發四件套的關係戶。

  • 延益2012-03-11 09:02:49 [刪除] [舉報]

    泰豐的床品業務會以兩倍的成本價銷售給團購客戶以及加盟商,最終零售價一般是經銷商進貨價格的2倍。所以公司自營店面的毛利率可以達到75%,其餘維持在50%左右。
    2010年整體家紡業務毛利率為53%。
    總體看,IPO可以包裝,造假可能性不高。泰豐在IPO時,床品業務已經頗具規模了。

(新聞很多,我選幾份放上來。新聞畢竟只是新聞,不代表觀點。)

國際泰豐的資料不代表它一定沒問題。這些只是它以前下過棋譜,所以,讀讀舊報紙,看看舊新聞,還是有好處的。


04-05年度中國棉紡織行業銷售收入前50

排名             企業名稱

1     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

2     華芳集團有限公司

3     上海申達(集團)有限公司

4     無錫慶豐集團有限公司

5     石家莊常山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6     浙江華孚集團有限公司

7     寧波百隆特種紡織品有限公司

8     上海華申國際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9     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

10   邯鄲發達紡織集團有限公司

11    山東德棉集團有限公司

12   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13   天虹紡織集團有限公司

14   江蘇大生集團有限公司

15   泰豐紡織集團

16   河南新野紡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7   安徽華茂集團有限公司

18   無錫市第一棉紡織廠

19   東營市天信紡織有限公司

20   山東櫻花紡織集團有限公司

21   河南嵩岳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2   山東華樂實業集團公司

23   山東岱銀紡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4   青島紡聯集團有限公司

25   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6   洛陽白馬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7   南陽紡織集團有限公司

28   蘭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9   山東省冠縣冠星紡織集團總公司

30   江蘇向陽集團有限公司

31   弘生集團

32   湖北裕波紡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33   湛江紡織企業(集團)公司

34   山東濱州環宇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35   江蘇通裕紡織集團有限公司

36   福建南紡股份有限公司

37   江蘇裕綸紡織(集團)有限公司

38   武漢一棉集團有限公司

39   太倉利泰紡織廠有限公司

40   富麗達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41   武漢江南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42   帛方紡織有限公司

43   河北衡水遠大集團有限公司

44   江蘇聯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45   湖北孝棉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46   柳州立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47   天津紡織集團天一有限公司

48   安陽市昌泰紡織有限責任公司

49   開平奔達紡織有限公司

50   福懋興業(中山)有限公司

 

2006-04-2705-06年度棉紡(色)織行業競爭力20

棉紡(色)織行業競爭力20(排名不分先後)
山東華樂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華芳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岱銀紡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華茂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德棉集團有限公司
河南新野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
泰豐紡織集團
天虹紡織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華孚集團有限公司
無錫市第一棉紡織廠
富麗達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東營市天信紡織有限公司
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蘭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寧波百隆紡織有限公司
福建嘉達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石家莊常山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襄樊三五四二紡織總廠

 

 

2008-07-15 2007-2008年度棉紡(色)織行業競爭力20

   【本網專稿】715日,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主辦的「20072008年度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競爭力500發佈會在上海舉行。 「2007-2008年度棉紡(色)織行業競爭力20名單如下:

以主營業務收入由高到低排序

   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
2   
華芳集團棉紡有限公司
   
寧波百隆紡織有限公司
  
華孚控股有限公司
  
魯泰集團
  
天虹紡織集團有限公司
  
石家莊常山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江蘇大生集團有限公司
  
東營市天信紡織有限公司
10 
安徽華茂集團有限公司
11 
寧波雅戈爾日中紡織印染有限公司
12  泰豐紡織集團有限公司
13  山東華樂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14 
淄博銀仕來紡織有限公司
15 
淄博蘭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16 
紹興國周紗線有限公司
17 
無錫市第一棉紡織廠
18 
帛方紡織有限公司
19 
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 
福建嘉達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2012:杭州餘杭家紡業去年實現工業產值107

15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調研組來餘杭專題調研紡織工業發展情況,重點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區域品牌等展開調研。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張莉、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楊兆華等一行聽取了餘杭家紡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介紹。餘杭是中國布藝名城,在中國家紡產業集群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11年,全區規模以上家紡企業145家,實現工業產值107.54億元,同比增長11.67%一批企業加大投入,創新探索轉型升級的新渠道、新模式,真北集團內外並舉,在美國建立直營公司,重金聘請美國設計師,自主研發的135個 產品品種直接打入美國市場;加快開拓國內市場,開設連鎖專賣店,改變過去生產銷售方式,提升市場響應能力;加強資源整合、合作發展,與知名設計師吳海燕聯 袂組建公司,主攻婚慶家紡市場,並與科研院所合作,研發生產軍工、裝飾等功能性紡織品。眾望控股集團利用產品設計研發、先進生產設備等優勢,進一步開拓國 外市場,加快在美國、巴西等國家和地區設廠;中亞布藝注重差異化服務,自主研發生產沙發佈藝、抱枕等新產品;華辰植絨增加投入,計劃今年4月在比利時設立辦事處,擴大海外銷售機構,並在安徽等地建立生產基地。聖菲丹聚焦真絲繡花、真絲棉繡花等高端家紡產品,採取全球零剪生產銷售模式,搶佔家紡高端市場;大浪淘紗注重產品研發和渠道建設,全國佈局營銷網絡,生產環節則交給外協加工企業。

   張莉說,餘杭對於產業轉型升級具有強烈的緊迫感、危機感,政府、企業實實在在抓轉型升級工作。當前我國紡織工業面臨嚴峻形勢,但並不悲觀,整體將繼續保 持平穩增長態勢。希望餘杭要進一步加強區域品牌建設,宏觀與微觀互動,實現中央與地方結合、企業與協會結合、政府與專業化組織結合,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 使餘杭家紡產業成為我國重點培育的試點行業,打造區域品牌,推進產業發展,並在全國推廣。

  楊兆華說,要進一步分析研判經濟形勢,關注中小企業發展;深入思考產業轉型升級,汲取紹興金蟬、安徽鴻潤、山東泰豐等出口企業轉型內銷的成功經驗;加快打造區域品牌,促進餘杭紡織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72

關於利郎、七匹狼、安踏的數據比較,2011年 黃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0zh8s.html

關於利郎、七匹狼、安踏。

 

 

先列出2011年的數據,涉及錢的單位一律是人民幣(元):

 

 

利郎

七匹狼

安踏

總收入

27.08億

29.21億

89.04億

毛利

10.55億

12.56億

37.62億

稅前利潤(主營業務)

7.04億

4.80億

20.11億

毛利率

38.96%

43.00%

42.25%

淨利率

26.00%

16.43%

22.59%

營業面積

32.6萬平方米

44.1萬平方米

95.9萬平方米

店數目

3032個

3976個

7778個

每店面積

107.5平

111平

123平

每平收入

8300

6624

9285

平米利潤(主營業務)

2387

1098

2097

每店收入

89.31萬

73.47

114.48

每店利潤

23.22萬

12.17

25.85

 

 

 

上面的毛利率反應了公司的價格定位。淨利率反應了公司的節儉程度。

1、利郎的毛利率39%是最低的,淨利率26%是最高的,說明公司行政成本低,營銷成本低。這一點我喜歡,說明他是最能經得起競爭的公司之一。安踏其次,毛利率42%,淨利率23%。七個狼最差,毛利率43%,淨利率16%

2、利郎的店舖只有3000家,七匹狼有3900家,安踏有7700家,說明利郎小些,在複製擴張上利郎的空間略大,同時利郎的規模已經上千家了,這個模式比較成熟 ,複製後賺錢的可能性挺大的。

3、利郎的每平米利潤2387元是最高的,這一點說明一旦競爭加劇,房東加租,利郎是最可能保持適當利潤的公司,安踏其次,2097元;七個狼最次,1098元。

4、利郎品牌的專業度最好,在「商務男裝」上遙遙領先。七匹狼在哪個領域絕對領先呢?安踏呢?專業度越好的公司,競爭起來越輕鬆,營銷成本越低。

    另外,男裝及運動品牌的競爭在加劇,最近大量男裝公司(以及運動品牌)上市使公司都不缺錢,大家都拚命打廣告,拚命租店舖擴張,推高了這個行業的整體成本,使大家都不賺錢,所以一旦某一行業扎堆上市,這個行業的所有公司的營利都會受到影響,並持續到某些公司將上市時集來的錢燒完為止,這就是為什麼最近服裝企業以及運動品牌的股價這麼不景氣的關鍵因素之一。利郎稍好,因為利郎主打「商務男裝」,在這個領域,他是絕對領先者,面對競爭會從容很多。勁霸主打夾克,九牧王主打西褲,雖然互相有競爭,但比運動品牌好多了,運動品牌就很難分清誰主打什麼。七個狼的男裝定位感覺也不是很明確,若單單定位於男裝,則面臨的競爭將是非常殘酷的。不過利郎也就稍好一點點而已,好得有限,所以對這個公司我是有點猶豫的。

    看上面的數據,安踏也是一個很好的公司,而且市盈率相當低,我不喜歡她的地方主要在於她現在又作女性運動裝,又作小孩運動裝,我特討厭這種不斷延伸自己品牌的公司了,雖然一時得力,但時間長了總會吃虧,安踏若換個牌子作小孩的,換個牌子作女性的,那就很好,因為安踏控制成本控制得很好啊。特步也是一樣,小孩裝作得如火如荼啊。匹克就更糟了,原來還集中於藍球運動,現在說要利用在藍球上的經驗發展到跑步等各種運動上去,無法忍受。

男裝:雅戈爾,七匹狼,希努爾,勁霸,利郎,海瀾之家,九牧王等。

西服:雅戈爾

西褲:九牧王

商務男裝:利郎

夾克:勁霸

其中雅戈爾還作房地產,不可能喜歡啦,九牧王和勁霸到時候還可以仔細研究,但好像在大陸上市,價格就低不下來了,我也不喜歡,我只喜歡便宜的好公司。

海瀾之家我很喜歡,因為我買各種休閒裝時經常去,那裡的貨便宜,而且不打折,選衣服也不會有人來煩你,廣告上說一年去兩次將所有的男士衣服都可以買好,我一年還不止去兩次。

我很討厭打折的公司,一旦打折,我又不喜歡還價就總覺得買虧了,所以海瀾之家的不打折對我來說是很好的,不過聽說他現在存貨很多很多,說不定在有些店舖也會打折了,那樣就不爽了。

海瀾之家我只是喜歡去買衣服,不是一定要買他公司的部分,聽說他要上市了,剛上市的話我是不會買的,但會關注。等他上市兩三年了再說吧,夠便宜就會買少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16

經濟學家的數據錯誤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dzen.html

剛才看兩個經濟學家的幾篇帖子,發現他們的數據並不是太嚴謹。比如李迅雷寫:

「從資產配置的比例看,中國投資者配置最多的資產是商品房,中國商品房總市值應該超過100萬億,而股票總市值只有20多萬億。從過去10年各類資產的年均漲幅看,房地產因各地漲幅不一,沒有權威統計,估計年均漲幅20%應該有的。」


經濟學家怎麼能在這麼重要的數據上用估計呢?我自己上次就用統計局公佈的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計算了過去10年的全國房價,年均漲幅沒有20%,應該是 10%左右。而李迅雷估計的商品房總市值超過100萬億也不對,把城鎮非商品住宅也算進去的話,那100萬億差不多,據我推算,城鎮的非商品房是超過商品 房的,因為目前城鎮存量住宅是212億平米,99年福利房退出至今新建商品房才72億平米,2011年全國商品房銷售均價是5378元/平米。

看陶冬的文章,也有錯誤,比如頁岩氣的問題:

他說自己是經濟學家分析能源,肯定不合適。結果我還真發現他一個數據錯誤了,並且他的整個分析都太樂觀。

美國2010年的頁岩氣產量他寫成48億立方英呎,而中國2015年規劃產量是65億立方米,我一看就知道數據錯了。前邊的單位是立方英呎,後邊是立方米,中國怎麼可能是美國的50倍產量呢?中國現在連勘探都沒搞呢。我搜索資料發現美國2010年的產量是1378億立方米,我把它換算成英呎,是4.8萬億立方英呎,多一個點和一個萬,我想這應該不是筆誤,應該是陶冬對數字不夠敏感。

 

陶冬和李迅雷的水平我是非常佩服的,很多觀點我都非常認同,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我寫上邊這些東西,其實並不是有意要挑人家的刺,人有錯誤在所難免。但做 為名人,我認為說話寫文章可以儘量嚴謹些,因為很多人會把這些數據當成權威來學習和運用,所以名人會有一種責任和義務。不像我這種沒文化的草根人士,吹得 天花亂墜寫得錯誤連篇也沒多大關係,呵呵。像郎咸平這種所謂的經濟學家,我發現他就常常信口開河,數據錯誤那真是不計其數,害人不淺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