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三十三歲踏上學藝之路 為和菓子注入台灣精神 唐和家 打進加賀屋的高級伴手禮

2010-12-27  TWM




33歲才決定轉換跑道,吳蕙菁為了追求生命中的真愛,從零開始學習日文,並貸款赴日修業,學做和菓子。她的故事告訴我們,在文創產業要成功,除了創意外,還需要很多的勇氣。

撰文‧謝富旭

日本民謠歌手元千歲的悠揚歌聲在房裡繚繞,吳蕙菁穿著日式工作服,綰著整齊的髮髻、直挺著腰桿,神情專注地為手上的東西形塑優雅的造形。不明就裡的人會以為,這裡是某位藝術家的工作室,然而,吳蕙菁手裡捏著的不是陶土,而是可以吃進肚子裡的和菓子。

吳 蕙菁所創辦的唐和家,成立僅二年多,已成功打進日式溫泉旅館加賀屋、日本在台神社,以及高級伴手禮等市場。創業前,朋友們對一顆從八十元起跳,甚至逾五百 元的和菓子能否在台灣賣得動,均表懷疑。但如今唐和家不僅月營收達二十幾萬元,吳蕙菁更成為台灣首屈一指的和菓子達人。

五十音都不熟就毅然 「征日」六年前,吳蕙菁靠著一股莫名的勇氣,下定決心擺脫長達七年之久的平面設計師上班族生涯。三十三歲那年,她的人生遭逢低潮,不僅工作面臨瓶頸,與結 縭多年的先生,感情也出現了裂痕。這時,因為有一次在日本節目「電視冠軍」中看到和菓子達人比賽,被日本傳統甜點動人心魄的美震懾到,心想「我也要追求那 樣的境界」。就這樣,心裡的一股衝動讓她踏上了一段人生的冒險旅程。

三十三歲,還是個可以逐夢的年紀嗎?當時的她不但連日語基本的五十音都不會,能不能順利進入製菓學校都是大問題。其次,七年來她上班所存下的錢相當有限,能不能支撐她在日本的開銷也是個問題。當然,最重要的是,學成歸國後,能不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更是大問號。

儘管心裡的一連串質疑聲不斷地湧出,但吳蕙菁心中想過不一樣人生的渴望卻如脫韁野馬般地無法遏制。「我一直都很任性,這可能是缺點,但也可能是優點!」「去日本學和菓子可能會失敗,但如果因為膽怯不去,遺憾會一直折磨我到老,所以我決定去試試看!」她回憶當時的決定說。

就這樣,一位對五十音都還不嫻熟的三十三歲熟女,踏上了「征日」的旅程。到日本的第一年,先從語言學校讀起,吳蕙菁的程度不僅比同學差,記憶力更不如預備日後在日本讀大學的年輕同儕。

東 京製菓學校讓她大開眼界「班上同學讀三遍就背得起來的單字,我硬要花比別人數倍的時間才會記得!」吳蕙菁很清楚,讀語言學校的她,幾乎沒有任何優勢,最大 的優勢就是毅力與努力。「當你已經沒有退路時,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往前衝!」在日本留學的第一年,吳蕙菁的生活彷彿軍隊裡的魔鬼訓練營||規律而清苦。唯 一不同的是,沒有魔鬼教官在鞭策她,她自己得要鞭策自己。每天,她六點起床開始苦讀,在上學搭電車途中也在背單字,熟練文法。下課後,也把大部分時間投入 學習。「那是我這輩子讀書最用功的時期!」她說。

日本語言學校還提供一個獎勵,只要一年後的語言測驗達到某一個標準,就可以獲得二十萬日圓 的獎學金。吳蕙菁說,我不僅很需要那筆錢,更把語文檢定標準當作目標,全力地衝刺。為了學好日語,她還搬離了學生宿舍,她說,那裡有太多台灣留學生,會減 少講日語的機會。一年後,她的日語檢定符合標準,不僅拿到獎學金,也順利地進入日本東京製菓學校就讀。

進入東京製菓學校,她成為班上最年長 的學生,同班同學都是十七、八歲的年輕小夥子。年輕人好動愛玩,常導致反應較慢的「阿姨同學」遭到池魚之殃。她回憶,有一次同學拿著擀麵棍追打玩耍,她因 閃避不及,而挨了一記「悶棍」,差一點腦震盪。「我時常告訴自己,要想著如何融入他們,而不是老想著要如何『忍耐』他們,這樣日子才會過得快樂一點。」她 苦笑著說。

製菓學校的訓練讓吳蕙菁開了眼界。和菓子的製作是一門結合工藝與藝術的甜點技術。除了最基本的食材處理外,和菓子師傅所使用的工具全都需要自己製作,因此,木工也是必修課程。為了表現出和菓子的「形」與「意」,舉凡藝術、美學、文學、茶道等,都在修業範圍內。

在東京製菓學校第一年,吳蕙菁靠著半生不熟的日文程度,不僅學科名列前茅,術科更是傲視同班同學。但是,她很清楚,製作和菓子的功夫要更上層樓,而且要在僅剩的一年時間裡快速提升,一定要走出教室,去外面的世界見識。

於 是,在製菓學校的第二年,她央求一家擁有六十年歷史的和菓子店老闆娘讓她進去實習。「老闆娘起初不肯,但這可以理解,日本和菓子本來就是一個很保守的產 業,外國人要進去當學徒本來就不容易!」「但七十歲的老闆娘終究心軟,捱不過我的要求,答應讓我進去打工了。」但是,光實習還不夠,吳蕙菁不斷地參加和菓 子比賽來磨練自己的技巧與提升藝術含量。「參加比賽不僅可以觀摩別人,還可以聽到評審對自己作品的批評,讓自己知道不足處在哪裡。」畢業展中,作品讓日本 達人都驚豔製菓學校的第二年,也是赴日留學的第三年,就在上課、打工、參賽的忙碌日子中度過。吳蕙菁的和菓子工藝在不知不覺中有長足的進步。在畢業展中, 她以中國唐詩「楓橋夜泊」為題創作和菓子,作品中有明月、小橋、孤舟以及用糖粉充當殘雪,讓日本老師大為驚豔。更以這套作品報名專業職人比賽,以學生身分 奪下評審特別獎。

其中的一位評審,就是讓吳蕙菁當年下定決心學習和菓子的「電視冠軍」和菓子七連霸達人高橋弘光,高橋對吳蕙菁的作品大為激賞,更對她說了很多鼓勵的話。

而 打工的和菓子店老闆娘也因肯定吳蕙菁的技藝,而決定正式聘用她擔任師傅。畢業後馬上找到工作,還是最喜歡的和菓子製作,讓吳蕙菁雀躍不已。但是她萬萬沒有 想到,她向日本政府申請的工作簽證竟然遭到駁回,這個消息又讓她從雲端跌落谷底。三年期留學簽證一到期,吳蕙菁被迫打包回台。

網路銷售打破產業保守作風回台灣後,現實問題接踵而來。首先,在日本留學所欠下的銀行貸款等著她去還。為了還錢,她把房子賣了,但這還不夠,她還是得「重操舊業」,接平面設計的案子過生活。這時,婚姻也亮起了紅燈,老公的花心讓她傷透了心,最後也以離異收場。

沒 有資金、空有一身好手藝的吳蕙菁選擇網路創業。她請專人建置網站,用網購方式推廣,開張第一個月,營業額僅二千元。不過,第二個月,奇蹟發生了,日本的宗 教團自動找上門來,而且還成了唐和家穩定的客源。有一次在電視台示範製作「菊姬」和菓子展現的俐落刀工,更讓唐和家知名度大開。於是情人節送禮、中秋節以 及公司送禮的訂單接踵而來。

「我跟我打工的日本和菓子店老闆娘報告說,我用網路及宅配在賣和菓子,這種想法讓她認為我離經叛道!因為日本和菓子業者一直認為,和菓子是貴族吃的甜點,怎可以用網購及宅配來降低身分!」「不過,如果不思變通的話,在台灣要推廣和菓子根本難如登天!」吳蕙菁感慨地說。

吳蕙菁以日本和菓子當作創作基礎,注入中國文化元素,並打破日本和菓子產業保守、不思變通的行銷習慣,開創和菓子台灣新市場,再度證明,勇於創新的人總是會有路走的。

唐和家和菓子

創立時間:2年

創業資本:30萬元

年營收:260萬元

吳蕙菁

出生:1971年

現職:唐和家菓子工藝社負責人學歷:實踐大學應用美術系經歷:宇田村創意設計公司藝術指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6

糖姊弟漂洋學藝記

2011-3-24  NM




香港人講效率,學門手藝謀生,幾乎已是上一輩的事,但這對姊弟卻有不同看法。

三十一歲的何詠欣(Ammy)及二十五歲的何祥康(Avery),拋下事業、學業,專誠飛到西班牙學做糖,三個月來節衣縮食,每日做到汗流浹背,就是要學成千變萬化的拉糖技術。終於滿師歸來,開業首月已賺逾四萬。

仔細解構,這對糖姊弟由當學徒到當老闆,絕非學做「糖匠」咁簡單!

出身小康的Ammy,是車胎貿易公司的太子女,中六開始在倫敦讀書,取得經濟碩士後,回港幫忙打理業務,一做三年。她一直心思思自己創業,去旅行見過Papabubble糖果店有人即席拉糖,一粒小小糖果上竟可製作出不同圖案及文字,印象深刻,「做糖自己開心,又可帶俾人歡樂,比做車胎有趣得多。」

一年前,知道品牌歡迎特許經營,香港又未有代理,Ammy即了解申請條款。原來要開「糖果屋」,須親赴巴塞羅拿總店受訓三個月,學習製造手工糖的程序及技 巧,了解每種色素及口味的特質,還有店鋪營運等,全部達到要求才可海外開分鋪。Ammy心想:「已經三十歲,再唔搏就無機會了。」便毫不猶豫暗自下了決 定。

第一步︰拉雜成軍

為保險計,她專程走訪台北、東京及巴西等分店考察,發現全部經營狀況良好,唯其中台北由四姊妹自行營運最辛苦。身形較瘦小的Ammy,這時想起正在加拿大讀經濟,尚有一年才畢業的弟弟Avery,便急召他一同學藝。

「佢一個電話急call『返來做糖呀!』我就直接從加拿大飛過去西班牙喇。」Avery笑言,除了相信家姐眼光,亦從網上了解過Papabubble,「手工糖喺外國流行多年,但香港係全新概念,客路覆蓋度身訂做、公司宣傳、節日慶祝,可以好廣。」他決定豁出去,他日想完成學位再重返校園。後來Ammy再找來一位朋友介紹的新夥計Jeffi(林汛展,二十二歲),「佢喺倫敦讀過廚,又有做甜品經驗,大家有共同話題夾好多。」Jeffi一同遠渡重洋學藝,開支由何氏姊弟出,同時亦可得到公司股份及分紅,但要簽訂兩年「賣身契」,保障雙方利益。

前方有弟弟一同衝鋒陷陣,後防還有父母力撐!「爸爸媽媽本身做生意,由傾銀行貸款到租鋪,申請牌照都有媽咪教路,加上資金及精神支持,令我好放膽去前線闖。」Ammy以近百萬元成功獲得最少十年代理權,條件是一年內付清加盟費,其後每月從營業額扣取部分,分賬給總公司

第二步︰漂洋拜師

無後顧之憂,去年九月三人一起飛到荷蘭及西班牙總店正式當學徒。

做足心理準備,但三個月的受訓期依然超乎想像,平時愛健身的Avery首先大呼:「真係估唔到要咁大力!煮糖嘅煲加足料成四、五十磅,要單人舉起倒出嚟冷 卻,少啲力都唔得,仲好容易辣親,之後搓糖膠,將半硬糖膠拉成幼長條,吓吓都要力,頭一兩星期手指痛到握唔到拳頭,牙都刷唔到。」

Jeffi就覺得揀糖最傷神,「要從幾千粒糖中挑選出形狀和切面一致嘅糖,真係揀到頭暈眼花,每日企足八個鐘做足六轉糖,做完一日已經成身散晒。」經過變 通,他們現在會一邊切糖,一邊揀出切面不齊的糖,到包裝時再挑選不夠美觀的糖給客人試食,減低工作量。每日全職學做糖之外,Ammy還要抽空了解品牌理 念、公司運作及待客態度等細節,揣摩零售運作。

受訓期間,三人「蝸居」在店鋪樓上僅一百呎的閣樓,但Ammy說問題不大,因為回到閣樓就只想睡覺。反而因為總店只包機票、住宿,所以各項費用要慳得就 慳,「收咗工輪流買餸煮飯,放假只會行吓街或者睇街頭表演當免費娛樂,一星期大約只會花費七十歐元。」Ammy表示,雖然學徒生活疲憊不堪,卻從未想過放 棄,「店主教識我哋好多嘢,每日都會覺得離目標更近,再辛苦都值得。」

第三步︰開「心頭鋪」

三個月過去,Ammy比之前更瘦,Avery在西班牙再掉低十多磅之下,終於學成歸來。根據Ammy在台北偷師的經驗,滿師後容易心急開鋪租錯鋪,所以她 臨出發前已在大坑租下一個心水鋪位,交由父母代辦基本裝修,打算一回來添置器材便可使用,不過打錯如意算盤,白花了三個月租金。

整體風格要符合總公司要求,開放式製作枱設計要方便工序,「每個細節用電郵來回接洽三、四次,前後花了成個月。」負責器材的Avery接着說,因為工序獨特,所有硬件都要專門訂造,「例如兩張冷卻枱和一張熱枱就分別搵咗兩間廠去做,冷卻枱特別之處在於中間走水冷卻,設計複雜,但總公司只提供簡單圖則,成個製作要靠我同師傅研究,又花咗一個月。」

第四步︰開張營運

店鋪今年一月正式開張時,總公司派出師傅來港坐鎮一個月,Ammy稱:「他們不會強迫所有原材料都要同佢哋入貨,只要味道和色彩能達到要求,砂糖、食用色素、香料都可自行採購,師傅過嚟就係把關。」

主力做糖的Avery和Jeffi師傅,每次將六公斤至十二公斤糖漿,製成數千粒糖果,視乎圖案複雜程度,需時個多至三個小時。開鋪初期,為了趕貨,每日 做足五到六轉,「做手工糖嘅魅力就在於每次由顏色到口味、形狀都可以有發揮和進步,遇到難度大的中文字就要花多啲想像和心思砌出來,試過砌幾次失敗,成功 後嘅滿足感亦更大。」Avery笑說。

專責市場銷售的Ammy稱,開張不久已接到近十張「囍」字糖訂單作婚宴回禮,又試過為砌出客人想要的「關」字,花足三小時,但最激氣是一單公司商標的訂單,「個商標係一隻狗仔,我哋花咗好多心思去拼砌,樣辦造咗不下十轉,個客一時挑剔形狀唔似,一時又嫌粒粒唔同樣,最後只接收小部分貨,我哋之後狗仔糖應該有排賣。」後來雙方決定轉造公司英文名,Ammy經此教訓,以後接訂單前,除要強調手工糖不如機製般粒粒相同之外,還會簽訂協議減少損失。

第五步︰授徒增產

糖果店一開便吸引多間傳媒採訪,免費宣傳。Ammy表示,除自家網站及Facebook群組外,便沒有賣廣告,「一來唔想太hard sell,二來目前人手有限,太多訂單亦應付唔嚟。」Ammy坦言,拉糖手藝是店鋪生存關鍵,請學徒要信得過又要夾得到,殊不容易。訪問當日,記者就見到 一個身形瘦削的女孩來見工,Ammy二話不說,讓她端起糖煲測試臂力,結果第一關就不合格,「請人難,唯有靠自己星期一至日不停做,只要努力耕耘,總有一 日可以實現我哋再開零售分店的長遠目標。」Ammy和Avery兩姊弟對未來充滿鬥志。

製作手拉糖

開業資料(2011/1)

租金︰$135,000*

裝修︰$500,000

入貨︰$200,000

雜費︰$100,000

總投資︰$935,000

*兩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

營業資料(2011/2)

營業額︰$139,000#

租金︰$45,000

入貨︰$12,000

人工︰$40,000

雜費︰$1,000

盈利︰$41,000

#未扣除總店拆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24

拜師學藝八年 勤做六十本筆記平凡散戶 靠手繪線圖打造致富祕笈

2011-12-19 TWM




曾經身價上億元的王子政,歷經破產、負債的衝擊,仍不斷拜師學藝,最後花了八年的時間,跟著老師父將口傳的實戰心法,一一套圖畫線,至今投資筆記已達六十 多本,修成股市投資勝率高達八成的「賺錢筆記」。

撰文‧林心怡

收盤的午後,王子政總會坐在股市資料堆疊滿溢的工作室裡,列印出大盤與鎖定個股的K線圖,一筆一畫地描繪各種多空趨勢線、形態圖作為多空的研判。有時遇到 特殊的盤勢,還會寫上詳細的註記,將每日動態行情分析製作成筆記。「像這樣的線圖筆記,我大概有個五六十本吧!」拿出一疊疊厚重的投資筆記資料夾,王子政 小心翼翼地翻閱著。

找大戶貼身學習 繪圖、剪報徒手記錄細數這些王子政親筆記錄了八年,不斷改良心法長達十五年的投資筆記,就是他口中得以提升自己台股投資勝率達八成的「武功祕笈」。因此, 當記者在為他的筆記拍照取鏡時,在一旁緊盯的他,似乎深怕自己的台股獨門招式全都曝了光。

原來,這些讓王子政如數家珍的投資筆記,正是他億元身價破產後又東山再起的「賺錢筆記」。當中有許多筆記的精華,是他跟著早期大戶老主力身邊學習,在電腦 不發達的年代時,靠著徒手繪圖、剪貼加工,花了八年的時間整理出來的股市祕笈,在經過不斷的檢視修正後,成了他投資台股的獨門絕學。

其實,製作投資筆記前,王子政與大部分的投資散戶一樣,買股票相當憑感覺。在大多頭時雖然也賺到錢;但空頭來臨時,卻讓他一度輸光上億元財產,又倒賠三千 萬元,最後是開始找對投資方法,勤做投資筆記才得以谷底大翻身。

三十歲前歷經大起大落 黯然離鄉老家在高雄的王子政,一九八五年退伍後,先在傳統製造業工作;二年後,他搭上了任天堂卡匣大賣的經濟熱潮,與朋友合作的電玩生意利潤豐厚,很快地 就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累積到上億元的身家。而當時金融證券市場正在起飛,他又聽從朋友的建議,將積蓄幾乎全數押在一檔封閉基金上;幸運的,才一年時間, 該檔基金就從九.一元漲到三十六.五元,讓他財富再度大躍進。

﹁當時每次一看到又賺進七八百萬元了,內心總是暗暗歡喜讚歎:股票真是美好的東西呀!﹂但一下子賺太多,卻讓王子政失去了警覺,後來他全數押在當時股價已 達七百元的北企,不但融資還做丙種投資,怎知股市從萬點崩跌,讓王子政輸光了全部的財產,連向親朋好友集資的三千萬元也一併化為烏有。

﹁自己破產就算了,還輸光了親友的錢,背負三千萬元的債,一度讓家人相當不諒解。﹂王子政感慨地說。父親是公務員,家中四個兄弟姊妹大都有博士學歷,只有 他是高工學歷,家人對他近乎「賭博」式的投資行為,多少有點不諒解,面子掛不住的他,只好黯然離開高雄北上,希望能找到東山再起的翻身機會。

九○年,才三十歲的王子政隻身來到桃園求職,還是一心想賺大錢,在紙廠、加工絲廠工作的他,還兼差做水電工,每月總收入也有個五、六萬元。而賺來的錢,不 是拿去學技術分析,就是拿來做股票,「只可惜,當時功夫都只學到皮毛,不懂停損,都是賺少賠多,曾經花了六年的時間,卻幾乎沒存到什麼錢!」王子政有些難 為情地說。

老主力家門前站崗守候四個月 終獲接納「當年我已經三十六歲了,身邊的存款卻幾乎是零,但就在這個時候我遇到了我的老師。」原來經友人指點,王子政在號子裡遇見了這位當時小有名氣的主 力作手,就暗暗立志要「拜他為師」。為了接近這位身價上億元的「老主力」,他幾乎無所不用其極,天天在這位老主力家站崗守候,期望這位「股市老先覺」可以 收他為徒,「四個月後,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我捧著他老人家最喜歡吃的薑母鴨,一站就是二小時,最後他才被我的誠意打動,收我為徒。」憶起這位已過世的「恩 師」,王子政還是相當感念他的提攜。

後來,王子政成了著名老主力的貼身助手,每天跟隨在旁學做股票。「老一輩的投資高手,教的都是實戰經驗,幾乎沒什麼章法,我將他所說的台股走勢,與對應發 生的情形一一整理記下,再透過不斷套圖比對,不斷反覆印證,統計歷史走勢,才得以學到如何透過線形研判台股多空與走勢的訣竅。」師父領進門 靠自我整理解讀融會貫通三十六歲才跟對老師,經過八年時間的「練功」,王子政終於出師了。在投顧公司做了二年的工作,累積到上百萬元的投資資本後,九七年 開始下單投資。只花了四年的時間,就賺回上億元的身家,在二○○一年成為專業投資人,達到了他財富自由的目標。

「我所解讀的指標與依據,與坊間其實有很大的不同。」王子政有些自豪地說,在一本又一本的厚實筆記中,裡頭記載了王子政研判台股多空走勢的招式。

在記者多次登門請託,他分享了利用波段性的指標MACD(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 Divergence)與陰陽極線法,以及研判台股多空的形態與判斷指標等三招。期許投資人在台股下跌的過程中,不要因誤判行情,而賠光了投資籌碼;作多 者,宜等反彈指標確立後再出手作多(詳見右表)。

經過八年的筆記訓練,累積十五年的投資功力,王子政坦言,現在已經不像從前投資筆記做得那麼詳細了,因為所有研判台股走勢的方法,幾乎已經內化到他的腦海 裡了。但經年累月的每天徒手畫線的那份手感,與不同指標的驗證,對於目前股價與大盤走勢研判,依舊能有敏感度與投資勝率。

「就像股神巴菲特所言:學習越多,得到越多。我的台股技術分析功力,就是靠這樣土法煉鋼修煉出來的!」王子政以過來人的身分,如此勉勵也想成為高手的投資 人。

王子政

出生:1960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電玩生意、工廠員工

學歷:高工畢業

投資經歷:22年

王子政的筆記心法

列印大盤或觀察線圖走勢,畫趨勢線,搭配指標觀察,維持盤面敏感度。

把關注的強、弱勢股線圖印下來,研判走勢做註記,作多作空都有依據。

手繪畫圖,對大盤與個股走勢的研判可提升敏感度。

持之以恆做筆記,貼近盤面行情,有助停利停損,持盈保泰。

王子政的投資心法

研判台股走勢3招

招式1 從MACD研判台股多空不同於坊間,觀察MACD指標只看「線」,王子政反而會從MACD指標的柱狀體(圖)來觀察大盤多空走勢,這也是為何他得以在今年 台股7月分高點8819點時,當市場傳出台股將醞釀反彈行情,他毅然研判是逃命波,順利躲過大盤後來跌破7000點的下殺行情。

王子政指出,在大盤下殺的過程中,從MACD指標來觀察,當未見其正柱狀體大於前正柱狀體時,跌勢尚未結束,多方不宜進場,也就是不宜貿然搶反彈。(如下 圖所示)1. 當指數漲至(A)8929點回檔至(B)8592點再過高至(C)9099點時,由MACD指標柱狀體得知(A1)為109.87,(B1)為 -6.23,(C1)為52.73,已出現背離,代表多方氣勢衰竭,走勢由空方發動,不宜作多。

2. 圖中D、E點未創新高或破低,故下圖柱狀體D1與E1的訊號可不列入參考。

3. 空方發動攻勢殺破(B)8592點至下點8433點負柱狀體已經大於前負柱狀體如圖F1>B1時,空方攻擊成功,必須等到空方殺至出現負背離氣勢衰竭。

4. 在(F)8433點反彈至8842點後,再下殺破底至(H)8410點時,柱狀體出現負背離,代表空方氣勢衰竭,改由多方發動攻勢(圖H1<F1)5. 當多方發動攻勢由8410點漲至8819點時,下方柱狀體(I1)未大於(G1)時,多方攻擊失敗,再改由空方攻擊。

6. 當空方發動攻勢由(I)8819點殺至(J)7148點時,負柱狀體明顯大於前負柱狀體(圖J1>H1),此時代表空方氣盛須殺至背離出現。

7. 指數在7148點經反彈後,再破底跌至(K)6877點時,(圖K1<J1)空方氣竭,改由多方控盤。

8. 當多方發動攻勢時,漲至(L)7743點正柱狀體未大於前正柱狀體(圖L1<X1),多方攻擊失敗,空方再度掌控盤勢。

9. 當大盤由(L)7743點殺至(M)6744點時,負柱狀體明顯又大於前負柱狀體(圖M1>K1),代表空方氣勢旺盛。

10. 當大盤由(M)6744點反彈而上,代表未來盤勢將再度殺至負背離出現,也就是說,指數殺破6744點且負柱狀體出現背離,多方才有反攻的機會,或者出現 難得一見的強制換手,大盤才能止住跌勢展開中級反彈。

招式2 從陰陽極線法判斷個股壓力與支撐區在台股下跌的過程中,從前波至高點向下垂直畫下一直線,以交會於72MA、144MA、288MA等均線,畫出橫軸的下 檔支撐線,與上檔壓力線,以圖中的大盤走勢來看,若指數持續走跌,下檔6500點附近有支撐。

招式3 判斷頭部整理形態在大盤形成M頭前,走勢都會出現橫盤整裡的逃命平台,一旦出現,即應獲利出場,若無出現平台,則向下的跳空缺口,則為上檔壓力區,除非向 上突破確立,否則不宜貿然作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37

八十萬元資金 工廠上班小資拜師學藝 擺脫套牢命運 掌握股市「穿頭慣性」 年獲利五○%

2012-6-25  TWM




過去兩年股市不好做,李睿昇從八十萬元的操作部位,二年累積獲利,成長至約二百萬元,三十歲的他證明一件事:即使你沒有高學歷、沒有很多錢、甚至連人脈都很缺乏,但只要勇於踏出舒適圈、肯學、肯試,絕對能擁有與財富預約的資格。

撰文‧謝富旭

新北市五股區,通往觀音山產業道路旁的一處鐵皮工廠裡,三十歲的李睿昇正聚精會神地調校紡紗機台。他說:「我喜歡向同行老師傅請教紡紗機的新排針方法,即使每請他們教一次需要花三千至五千元車馬費,但我覺得很值得,因為運用新方法,就可以提高老機器的效率!」白天,李睿昇是管理十名員工的小型家族針織廠小開;晚上,他經常不辭辛勞地驅車前往台北市區參加由《今周刊》主辦的理財商學院課程。兩年來,為了學習投資理財,李睿昇除了付出許多寶貴時間外,光學費就繳了超過十萬元。同樣在工廠幫忙,掌管公司財務大權的李媽媽笑著說:「睿昇很崇拜成功的人,尤其是王永慶;他的學習能力像海綿一樣,不管是工廠的事還是投資都一樣!」寧願繳錢給老師 勝過無知的錯誤這位在李媽媽眼中上進心強的兒子,其實卻是靦腆話不多的大男孩。李睿昇苦笑說:「對我來說,最難的是業務這一塊!我很怕客戶正在忙時,我還去打擾人家,往往到客戶公司門口,內心都掙扎很久,遲遲不敢進門。」他轉念一想,「後來我漸漸習慣,人家不理我才是正常的,抱著這種心態,就會想說沒什麼好損失的;如果人家『反常地』理我,甚至給訂單,那就是賺到了!」讀大專時,就把在自家工廠打工存下的三十幾萬元投入股市的李睿昇,也曾經歷過閉門造車的「流金」歲月。「當時我也買了許多技術分析的書來看,均線、壓力、支撐、KD、威廉指標等,我都學過了,但不知怎麼總是落入賺小賠大的宿命中!」矯正散戶四大通病 靈活運用戰略致勝直到兩年前,李睿昇上了東山老師的課,他終於看清楚自己的投資盲點。他說,東山老師的「股市運動慣性理論」打通了他四個投資迷思。

迷思一:「挑對股最重要,大盤與我無關」。

李睿昇說,之前所閱讀的股市技術分析的書籍,大多側重在個股操作。「如果你在進場前,搞不清楚盤勢是處於多頭、空頭,或盤整,只是一味地找個股支撐點切入,逢壓力點賣出,厲害的散戶頂多只能在波動區間小賺;但一個轉折來臨,可能演變成大虧。」這是他之前操作最常遭遇的瓶頸。

迷思二:「明明做對,卻抱不牢,總是被洗出場」。

李睿昇指出,「如果我判斷大盤是多頭市場,我不會像之前一樣,賺個一○%就趕緊落袋為安,而是會有更強的心理素質準備,期待更大波段行情的獲利。相反地,如果是空頭市場,我也不會像以前一樣,看到股價跌深就見獵心喜急著進場!」二○一一年六月至八月間操作東和紡織一役,是李睿昇運用這種戰略觀的代表作之一。這段期間,加權指數從九二二○點高點拉回,遲遲無法再度「穿頭」,甚至六月急跌還露出由多轉空的跡象。他判斷盤勢在高檔由多轉空,便積極尋找放空標的,由於身處紡織產業之利,就鎖定東和這檔股票。

東和從一○年七月的五元價位起漲,歷時長達九個月的多頭走勢。一一年四月的第四周,東和一根長黑周K棒,使原本多頭走勢露出敗象;即使如此,李睿昇仍按兵不動,一直等到五月分,東和股價持續破底形成「空頭慣性」,他才在五月二十六日趁東和反彈至十五.四元時進場放空,一直到九月東和在十二元附近尋求支撐盤整時回補。

不到三個月,李睿昇放空東和獲利十二萬元,不但把「學費」一次賺回來,還是他薪水的二倍多,也令他第一次體會到「戰略」在股市投資的重要性。

迷思三:「只求大賺,不求小贏」。

李睿昇從課堂中學習到,股市操作有如兩軍對陣,資金就等於自己手中的「部隊」。一開始對戰時,由於情勢不甚明朗,自己信心也不足,應該先派遣先鋒部隊,即約二成的資金先「試探敵情」;如果打勝仗,做對了方向,則要用力加碼,乘勝追擊擴大戰果。

這種戰術運用,一二年一至二月間操作可成,堪稱是李睿昇的代表作。這段期間,大盤跌深反彈,從六六○九點上攻到最高的八一七○點,許多個股股價表現活蹦亂跳。李睿昇鎖定強勢股可成進行操作,可成隨著大盤腳步,展開強勁反彈;但李睿昇一直等到可成破底慣性結束,形成新一輪的穿頭慣性,即一月上旬股價來到一四四元才切入。「雖然可成已經從一一九‧五元谷底上漲逾二○%,但它的穿頭慣性卻剛剛形成,同期間大盤也在持續上漲中,所以我決定先買兩張試水溫!」一二年一月八日,李睿昇以一四四元價位買進兩張可成,一周後即大漲至一六○元,他乘勝追擊加碼至五張。二月八日,可成股價再度出現「穿頭」走勢,股價最高來到二○○元,為了擴大戰果,他在一九九元價位又多買五張,總張數累積至十張。

「第二次加碼後,可成一度回跌至一九五元,看似錯了,但因先前五張已賺進十幾萬元,所以在心理上就已經占上風,抱緊持股也較有信心!」一直到二月下旬,可成出現較深回檔時來到二○九.五元,他全部獲利了結。這一次總計獲利逾二十萬元。

李睿昇解釋,初戰,先用兩成資金,做錯了,停損一成內出場。做對了,則加碼至五成乘勝追擊;確定做對,則把全部資金投入擴大戰果的資金配置法,一方面可降低風險,同時還可提高心理戰的素質。「把這種戰術變成自己的操作習慣,內化成一種紀律,我把這視為投資贏家必經的修煉。」分段加碼擴大戰果 無利可圖要勇於空手迷思四:「空手不是消極,而是為下一次攻擊做更充分準備」。

李睿昇認為,股市投資進場需要膽識,但遇到盤整無利可圖時,克制貪婪保持空手的勇氣也同樣重要。就如同我們在努力工作之餘,也要懂得利用假日來調適身心的道理一樣。只不過,在股市這種「空手的勇氣」卻更形重要,因為,這攸關你是否具有更充沛的資金實力來掌握下一次來臨的機會。

「在盤整時操作,如同瞎子摸象,只是在賭運氣,根本徒勞無功,資金反而容易在盤整過程中作無謂的消耗!」目前的台股就是如此,因此李睿昇自今年一、二月間操作完可成與毅嘉後,就一直保持空手狀態。但在投資學習上他卻沒閒著,他利用晚上時間持續進修,更仔細地閱讀報章雜誌。

兩年多來,李睿昇從不到一百萬元的操作部位,靠著累積獲利成長至約二百萬元;這兩年的獲利,與他從公司領到的薪水不相上下。東山老師稱讚他是:「個性憨厚,卻擁有極高悟性的小伙子!」假以時日,李睿昇的操作成績將令人刮目相看,因為天公不僅疼憨人,也更疼努力勤奮的人。

李睿昇

出生:1982年

現職:吉來針織公司職員

學歷:光武工專機械科

投資資歷:3年

近期操作績效:投資可成、毅嘉,獲利30萬元,目前零持股。

給小額投資人的建議

1.學投資不要閉門造車,要勇於踏出舒適圈,向成功投資者取經。

2.不要期望投資能不勞而獲,寧願繳點錢給老師,也不要因無知賠了大錢,在經驗累積上仍一無所獲。

3.每一筆操作,不管成功或失敗,都要檢討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74

學藝不精 也能創造一流成功術 文筆不頂尖 畫工不怎樣 卻讓《呆伯特》大賣

2016-07-04  TWM

社會頂尖人士的成功背後,除了努力之外,還有你不知道的致勝密技, 漫畫《呆伯特》作者學商出身,結合幾個平凡的技巧,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我常跟年輕人暢談成功之道,每次我對年輕人演講時,我都告訴他們,成功是有公式可循的。你可以決定公式裡的變數要填什麼,藉此操縱成功的機率。那個公式一言以蔽之就是:多學一種技巧,成功的機率就會加倍。

注意,我並未提及每項技巧需要的精通程度,也沒提到你需要非常出色或達到世界級的水準。我的意思是,你只要有一項以上的技巧水準還算不錯,不需要頂尖,就能提升你的市場價值。

例如在加州,你只要有一項普通的職業技能,外加流利的西班牙語,在應徵多種工作時都能脫穎而出。如果你又擅長演講(技巧不錯,不需要非常優),懂得做簡報,就有機會升任管理職。成功的公式以最簡單的形式表示,就是下面這樣:

不錯+不錯>卓越

在追求成功方面,具備兩種互補的技能比精通一項技能更好。這裡我刻意忽略你在某方面可能是全球頂尖高手的極端情況,那樣的優異特質顯然非常珍貴。但在現實中,如果你投球的時速高達一百英里,或是在腦中就能編寫出暢銷金曲,你也不會來讀這本書了。

成功新公式

多學一種技能 勝率加倍

當我說「多學一種技巧,成功的機率就會加倍」時,只是一句簡化的口號。顯然,有些技巧比其他技巧重要,你學會的第十二項技巧,可能價值不如前面十一項。

但是,當你從加倍成功機率的角度去思考每項技巧,而不是假設學習新技巧只能多些微不足道的效益時,更能有效地驅使你的行動。邏輯上,你可能會覺得公式應該要精確才有意義,不然就乾脆別提公式了。但是大腦先天不是那樣運作的,有時完全不精確的公式只要有簡化事情的效益,就能有效地激勵你往正確的方向發展。

撰文 / 史考特•亞當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02

DSE後的出路跟星級壽司師傅學藝

2016-07-07 NM

夏日熱辣辣,口味清新的壽司當然最吸引,貴為美食天堂的香港,日式餐廳一向多的是,壽司店更是隨處可見,有志投身飲食業的年輕人,甚至是DSE的考生們,如果本身是壽司愛好者,有否想過當一名壽司師傅? 現在除了膽粗粗走入餐廳當壽司學徒外,隸屬職業訓練局的國際廚藝學院也有開辦壽司證書課程,而且由星級導師教授,學好基本功入行自然得心應手。

由國際廚藝學院舉辦的壽司製作證書,對象是有志投身日式料理行業的畢業生,課程由多位曾經在高級日式餐廳以及酒店任職的總廚任教,其中包括採訪當日曾於前朗豪酒店及香港洲際酒店Nobu擔任日菜總廚的尼泊爾裔導師Kumer San (Khem Kumer Gurung)。Kumer San表示:「喺呢2個月嘅全日制課程中,學員將會喺專業嘅廚房環境中,學習製作卷物、軍艦、握壽司等唔同種類嘅壽司,當中包括工具嘅運用、刀法、擺盤技巧等,過程我哋唔使好似出面學師咁要照顧鋪頭嘅日常運作,所以學嘢更有系統。」

整壽司都有理論

壽司製作證書課程全在廚房中以實習方式上課,過程中學員需要經過考核才可畢業,還需要進行筆試。Kumer San說:「學員喺2個月之中需要經過3次筆試同2次手試嘅考核,筆試以多項選擇題作答,內容是有關壽司刺身同日式料理嘅背景以及工具、材料處理嘅理論,就好似切壽司同刺身嘅魚生,落刀嘅角度都有唔同,呢啲出到去做junior都一定要識,所以筆試絕對有必要;除此之外,學員仲需要做兩次手試,即係要做出導師要求嘅壽司款式,步驟冇出錯為之合格。」

刀法最考功夫

要做得一手好壽司,很多人以為握飯是最難掌握,但Kumer San卻認為刀工最難。Kumer San說:「日本人對刀工好有要求,就算伴碟嘅裝飾都唔易切,我都要鑽研多年先至叫見得人,所以就算喺度畢業,都只會掌握到基本功,靠嘅都係自己多練習。」成功修讀的學員且對壽司行業有興趣,職訓局也能夠提供職業轉介,Kumer San表示入職便由junior開始,「入職後都係會跟上司學習,不過已經有一定基本功,所以上手會快好多,入職人工約有$12,000至$14,000,一般做約5年就有機會升上做senior,造壽司始終好睇勤唔勤力,5年只係一個平均數。」

導師 Kumer San:其實學造壽司最緊要勤力,課堂入面我唔會好似出面啲師傅咁惡咁嚴謹,因為我明白俾人鬧到冇晒信心嘅感覺,但我都希望嚟讀嘅學員要認真,同我一樣鍾意食日本菜就更加好!

學員 Peter:我本身鍾意食壽司,所以都想投身壽司師傅呢一行,讀呢個課程日日都會整新嘢,最記得第一堂乜嘢都唔識已經開始整前菜;仲有原來整卷物仲難過整握壽司,真係學過先知。

課程:壽司製作證書(QF 級別 2)機構:香港職業訓練局(國際廚藝學院)對象:中三或以上程度,須年滿16歲半及面試合格。學費:$1,220至$3,660(視學歷而定)堂數:2個月(全日制)內容︰日式廚務簡介、基本壽司的製作方法、壽司製作及擺盤技巧等。查詢:2538 2200

撰文:黃德禹攝影:葉偉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48

【拜師學藝】九十後拜師學廣彩 復刻舊中環

1 : GS(14)@2016-09-17 17:53:35

就讀理工大學環境及室內設計學系二年級的魏德龍(Dixon),自中三暑假開始到粵東磁廠跟譚師傅學師至今。



「在香港,很多事情都以金錢衡量。如果沒有人承傳這傳統工藝,它就會消失。」修讀環境及室內設計學系的九十後魏德龍(Dixon)說這句話時,感覺有點哀傷,同時又帶有一種使命感。就是「不想它這麼快消失」這簡單理由,當時只是中三的他決定跟隨師傅學習廣彩。



廣彩正統名稱是「廣州織金彩瓷」,約有300年歷史,清朝時被列為貢品,亦是外國王室貴族的心頭好,為廣州和香港等出入口城市帶來大量外匯。「粵東磁廠」是香港僅有堅持手繪的廣彩磁廠,全盛時期有約100位師傅在廠內工作,現在只剩下四位,大部份負責上色和其他手繪瓷工作,仍然手繪廣彩的只有譚志雄師傅一位。藝名「林斷山明」的Dixon見到傳媒報道,他認為廣彩的歷史和藝術價值都很高,色彩和主題都很吸引他,於是膽粗粗去「粵東磁廠」向譚師傅拜師學藝。「當時我還做好資料搜集,例如內容的主題、少許發展史甚至顏色名稱,以防師傅即場考問我。」不過譚師傅就以一條線來決定教不教他。「車線」是廣彩工藝的術語,即以毛筆圍繞着碟邊畫一圈,首尾成功連接上才算完成。第一次嘗試時失敗,Dixon第二次便做到,譚師傅則說:「他肯做,我就教。他有耐性,我就教他。」原來除了天份,師傅更欣賞他肯坐定定畫廣彩。初來埗到,Dixon只可以在磁廠外的走廊打開摺枱練習,一坐就坐了兩個暑假。「我多數都是站在師傅身後,看他怎樣畫,一站便是數小時。看得多就了解師傅畫了甚麼、將要畫甚麼,眼到、心到,自行練習時就會手到。」他更形容那是一種默契,全因師傅沒有教學課程,曾在畫室學畫畫的他說:「師徒制未必這麼有效率,也有一定難度。這就是師徒制的特別之處,中間不會說很多話,需要自己用心去領會。」兩師徒的默契更在日常相處之中累積出來,Dixon分享:「吃午飯時,其他師傅都會外出吃飯,這時候就可以聊很多。例如他會說廣彩的發展、蓬勃時期如何趕貨,如何把還着火的碟夾到地上、再運上船,他就會說很多。甚至是粵東的發展歷史,以前在大窩坪如何生活和畫瓷器,還是用火水燈等等。」他說起這些也顯得很雀躍。師傅每個小時都會到樓下吸煙,他也會跟着他。「當見到旁邊有植物,他就會教應該如何畫、如何畫得生動才不會像圖案般死板。」譚師傅也跟着說:「傳統廣彩多畫動植物,你看葉是這樣的,不能夠那樣畫,否則就欠缺了生氣。」譚師傅對傳統廣彩很執着,看Dixon畫得不好則要重新再來,不好的不可放進窰裏燒,Dixon頭幾年的作品都沒有機會燒製。除學習傳統的花草、動物,Dixon更加入新元素,例如太平清醮、維多利亞城、戰船、建築物和香港公屋圖則等,「維多利亞城即是現在的中環,那裏以前洋行林立,很多人都淡忘了這段歷史,在瓷器上畫,就好像重新復刻出來,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的城市會更有歷史感。」記者:列淑華攝影:鄧鴻欣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有約300年歷史的廣彩正統名稱是「廣州織金彩瓷」,是外銷瓷器,因而在圖案上也配合外國人的口味,其中以玫瑰花為主題的款式最受歡迎。

傳統廣彩(左)色彩斑斕,Dixon則嘗試以單一顏色創作。

Dixon最新的「貼花」作品,先在紙上手繪圖案,由花紙廠生產,再把圖䅁貼上瓷及燒製。


Dixon認為立新不一定要破舊,他仍然學習傳統廣彩,早前就成完了廣彩茶具復刻版。

作品加入新元素,例如太平清醮、維多利亞城、建築物和香港公屋圖則等本地題材。圖為以太平清醮為主題的作品。

Dixon認為戰船以最先進的軍事裝備示人,但又主張古老文明,是他最喜歡的題材之一。


維多利亞城即是現在的中環,Dixon在瓷器上重新復刻出當時洋行林立的城市樣貌。

三線錦圖案一般為飾邊作用,Dixon卻以它為主題,創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廣彩作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17/197729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492

【專題籽】80後河南農村學藝 糖畫師煉成記

1 : GS(14)@2017-01-31 16:02:28

80後糖畫師高曉明說:「工匠是一個很專業的職業,很專業的一個人。」



【專題籽:胚芽故事】文青、出走、藝術家……看他一身裝扮,以及他十年前退學赴農村學糖畫的經歷,以今時今日的風氣,上述字眼很自然落在他身上。惟當你問到他是誰,除了答你是高曉明,是糖畫師,他更想成為這類人,「工匠是一個很熟練手法的人,並執行他的手藝,亦是一個很專業的職業,很專業的一個人。」



高曉明自稱普通80後,19歲前與普通家庭長大的小朋友沒分別,「大埔長大,看周星馳,落街打波都是怕被飛仔撩。」考畢高級程度會考,當了兩年全職,閒時做手作。其後從職場返回校園,讀了半年決定退學,原來經朋友介紹,去河南拜師學糖畫。「我喜歡學習,但追求知識的話,又是否一定要困在學校才行呢?我覺得又不是。」你說他任性,但是條件許可又未嘗不可。至於為何是糖畫,他說:「我喜歡落手落腳做事,如手工藝。但很奇怪,又不是特別喜歡素描、油畫之類,我覺得是有分別。」他認為民間工藝的起源較草根,或是較生活化。「我覺得跟人是近一點,與人的交流機會更多,這點令我感覺良好。」說到底都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人有數面,他亦如是,「糖畫不是躲在家做,會在很公開、多人圍觀的情況下做。我是頗缺乏安全感的人,骨子裏想更多人讚,而這工藝又可炫耀一下,我覺得是有這種心態。」說得坦白不造作。



立體風車,遇風葉面會轉的作品。(非賣品)

十二生肖中的雞。$28起

初學時的作品,應該是牛吧!


不講理論 學溶糖畫動物

拜師當日,師傅約了他於河南某酒樓後的有蓋停車場等,「整個停車場只有三盞燈,我不知道他是有心嚇我還是怎樣。」一等再等,他開始胡思亂想,「沒有人知道我來,媽媽也不知道,如果突然有輛麵包車衝出來,幾個彪形大漢笠我入麻包袋怎麼辦。」想着想着,便聽到一陣腳步聲,「他穿着唐裝衫、黑褲及布鞋,一個傳統打扮的老人家。」一開口便是鄉音極重的普通話。「他對我很好奇,又想了解我的家庭背景、做甚麼工作等。」自己沒甚麼好隱瞞,「家中只有我跟媽媽,我覺得這門手藝很厲害。」隔了數小時後,透過一通電話,媽媽才知兒子突然去了河南。「她都是沒法子,只要你不是作奸犯科,安全就行,這是她的底線。」取得學位是媽媽對兒子的期望,當兒子為了媽媽,從職場重返校園,最後又為何變卦?「我認為選擇工作與伴侶,均屬於私事,任何人,即使再親的人,他們的話要參考及尊重;但最後下決定的仍是自己,亦要跟隨自己心意。」其後他隨師傅回家,「師傅說話不多,他覺得我遠道而來,都是為把技術帶回去,不用多說其他。」最初學溶糖、畫動物、龍鳳及十二生肖,「他不會講理論,或細說歷史背景;惟當發現你有問題時,他會手把手矯正你。」至於工具運用,就靠個人悟性了。如是者過了半年,他覺得是時候,同時身體開始有毛病,就回港了。畢竟朝夕相對一段時間,「師傅沒作聲也感覺到的。我想一來是男性,二來是老派的男人,之後他幫我打點行裝,送我出村口,確保我帶齊行李,就說回到香港告訴他。」之後,他斷斷續續回去河南見師傅。



作品立體眼鏡。(非賣品)

師傅、媽媽及女朋友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人。

糖畫工具很多,這是高曉明常用的。


媽媽女友支持 夠餬口就得

回港後,他以手作為生,卻不是糖畫,「我做開金屬線工藝,比較嫻熟,收入都可以,所以當時沒打算用糖畫賺錢。而且你只有一雙手,能做的有限,故連嘗試經營都沒有。」當時純粹學了就算?「是的,學了就學了。」隔了一段時間,他與現任女友去澳洲工作假期,賣藝打工近一年半,這次他留了一筆家用給媽媽才走。直到兩年前,他想安定下來,決定以糖畫為職業,並嘗試製作立體的糖模型,接到會擺市集,收入剛夠餬口。媽媽不介意兒子的另類工作模式,女友無怨言嗎?「她說你做得開心就可以了,做甚麼也沒所謂,收入夠支持我們二人生活,就足夠了。」他說:「我是感動的,特別是她的收入,夠支撐二人生活,而非我的夠支撐二人生活。」有人在背後支持,相信他的糖畫師之路才可走下去。



去河南跟師傅學糖畫,農村環境寧靜優美。

這是他半年來練習糖畫工藝的地方。

媽媽對兒子的選擇,十分支持。

facebook專頁:糖畫先生Mr Candy Art記者:湯珮然攝影:黃子偉、許先煜(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謝慧珊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31/199097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844

【專題籽】講師中台拜師學藝 採葉學吹玉笛聲

1 : GS(14)@2017-06-10 13:47:41

70後大專講師Larry Sir四年前接觸樹葉吹奏,後來更到台灣、福建學藝。



【專題籽:港情講趣】最近有年輕人惡搞牧童笛演奏,成為網上熱話,有趣的吹奏樂器其實還有樹葉,近年更被大陸不同省分列為非物質遺產。喜歡大自然的70後大專講師賴德輝(Larry Sir)為了設計課程,專程到福建學藝,親身上山採葉學吹奏。年少時的意外令他聲帶痙攣,葉笛的高音正好補足這30年來聲帶上的缺陷。他還創立網上平台和影片頻道,推廣樹葉吹奏。



樹葉吹奏又稱為葉笛、草笛、木葉和吹葉等,是中國傳統樂器,Larry Sir說:「有文獻記載的都超過1,500年,亦有出現過在著名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歌《楊柳枝詞八首》中。」樹葉能吹出聲音是因氣流經過葉片時震動而產生(簧片作用),平、薄和沒有鋸齒的榕樹葉和樟樹葉就最好吹,Larry Sir說基本上任何一片葉都可以吹出聲音,但有些葉吹不到高音和低音部份,那就不是一片好的樹葉。他又提醒:「葉笛聲音尖,室內的牆身會把高音反彈至耳朵,容易造成傷害。」公園和郊外的好處是環境空曠,吹出來的聲音可以去得更遠,聽起來更舒服。


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四年前,在大專院校教書的Larry Sir偶然接觸這樂器,「當時要為綠色生活課程設計戶外學習活動,因有很多主題都做過,反而沒有做過我最喜歡的樹葉。」他在搜集資料時看見了葉笛,最初都懷疑是否真的吹到,跟着網上教學吹了半年,拿着膠樹葉學習如何發音,發覺無論是發音和音色效果都差很遠,最後決定到台灣跟樹葉演奏藝術家洪政國老師學習,「老師和他的學生專程開車到我住的酒店指導我吹奏技巧,真的讓我很感動。」回港後,向來不使用智能電話的洪老師,更每星期為他進行免費視像教學,「但一年後,老師覺得這樣教授不是辦法,於是介紹我到福建學習。」繼重慶在2011年把酉陽縣木葉吹奏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福建省亦把其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當地課程十分專業。Larry Sir跟隨的邱少春老師是國家木葉一級演奏員,曾到世界各地表演。Larry Sir獲破例參加的三日密集式訓練是導師培訓課程,「當時我還用膠樹葉練習,但邱老師要求所有學生一定要用真葉練習,學員更要親自上山採葉,採完後老師會評分,從選樹葉開始學起到練習吹奏。」學員要行山練氣,學習呼吸法,晚上又要參加研討會,學習歷史文化之餘,也跟來自各地的人交流,認識不同省分的吹奏特色和習慣。



為了保護植物,Larry Sir索性湊近葡萄科植物「爬牆虎」吹奏。

十元膠紙幣在Larry Sir口中也能成為樂器。

部份枯葉都可用作吹奏,不過因失去水份而容易折斷。


他建議在家中種植小盆栽,隨手可以拿樹葉來練習。

採訪當日,Larry Sir在公園表演吸引市民圍觀,有途人駐足觀看說很厲害。


葉笛補償高音缺陷

四年間,Larry Sir千里迢迢到外地學習,記者問他:「你自小很喜歡音樂嗎?」他笑着回答:「學過口琴、結他和牧童笛,但都是三分鐘熱度。」在粉嶺鄉村長大,自小有花草樹木陪着成長,他說樹葉演奏這種天然樂器很吸引,「植物樂器跟一般樂器不同,它會成長,每一片葉子都經歷過春夏秋冬,能夠在你手中成為一件樂器是很不容易。」他更說每次吹奏時都會回憶起童年的情懷,「只有這種樂器給我回到鄉村的感覺。」 Larry Sir最常吹奏的拿手名曲包括《世界真細小》、《瑪莉有隻小綿羊》、《明天會更好》、《Amazing Grace》等。
Larry Sir初中時因貪玩,意外被鐵柱打橫撞到喉嚨,「當時立刻失聲,以為自己會變啞巴。」雖然後來可以說話,但其中一條聲帶被證實痙攣,無法醫治,聲線亦變得沙啞低沉,「不會有興趣唱歌,唱歌只會覺得是嘈音,但葉笛的聲音尖銳,我唱不到的高音正好由樹葉幫我唱,我為甚麼不堅持學下去呢?」他說除了中國,尼泊爾、越南、韓國,甚至是意大利、匈牙利和古巴都有人吹葉,因此他成立網上平台「亞太樹葉演奏欣賞網絡」和影片頻道,收集超過700套影片,希望讓更多人欣賞這門藝術。



樹葉能吹出聲音,是因氣流經過葉片時震動而產生(簧片作用)。

Larry Sir收集了不同的包裝袋剪成膠葉練習,並保留了洪政國老師給他的「米袋葉」。

Larry Sir跟過國家木葉一級演奏員邱少春老師(右)學習。


2014年到台灣拜訪洪政國老師(中),老師專程到酒店指導吹奏技巧,令Larry Sir十分感動。

在福建三日培訓課程中,Larry Sir有機會跟來自國內不同省分的葉笛高手交流。

Facebook:亞太樹葉演奏欣賞網絡



記者:列淑華攝影:王國輝(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馮秀珍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610/200504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2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