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黄光裕服刑期可见亲属 “黄陈会”存理论可能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17/2061311.shtml

  每经记者 郎振 谢晓萍 发自北京
“黄陈会”或成可能。据媒体报道,黄光裕已于上月初正式入狱,目前在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所属北京市外地罪犯遣送处(又称天河监狱)服刑。
一位不愿具名的黄光裕二审期间代理律师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证实,“黄光裕目前在遣送处,根据法律规定,现在可以会见亲属。”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国美控制权之争的导火索之一的“国美起诉黄光裕”一事目前还没有新进展。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传票是否已经送达至黄光裕处,只有他本人清楚。”
8月3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黄光裕案进行二审宣判,黄光裕三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及罚没8亿元人民币。
北京市外地罪犯遣送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便对黄光裕是否在该处进行入狱教育做出评论,“这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
据了解,因黄光裕案相对比较复杂,法院终审判决后,在1个月之内下达执行通知书。看守所接到通知书后于9月29日,将黄光裕移送北京市监狱局下属的北京 市外地罪犯遣送处。按有关规定,在北京各级法院被判有期徒刑1年以上的罪犯,将送到该处。黄光裕在接受为期3个月的入狱教育后,将被移送北京市一所重刑监 狱服刑。
北京市外地罪犯遣送处相关负责人称,按《监狱法》规定,任何一个罪犯都有会见亲属的权利。“罪犯入监后,按照相关要求寄发入监通知书,同时按照法律规定,安排其会见亲属的时间,时间会具体通知。”
一位不愿具名的某监狱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罪犯在押期间,其直系亲属有权进行探监,同时根据犯人的关押的时间长短和表现,会分为严管期和宽管期。“在严管 期间,罪犯每月有1次探监机会,每次3人,每次30分钟。黄光裕目前属于严管期。”一位不愿具名的刑法专家表示,从理论上来讲,在黄光裕的直系亲属带领下 现在国美董事会可以进行探监。
昨日,针对黄光裕亲属、陈晓等国美高管是否已探望黄光裕,黄光裕方面人士表示目前还没有。
在黄光裕服刑已明了之际,国美对其的起诉进展仍不明朗。8月5日,国美发布公告,已向香港高院提交诉讼,向黄光裕提出7项索偿。除8月5日国美公告对黄光裕的两点诉讼原因
(回购行为违反公司董事的信托责任及诚信)外,还要求黄光裕提供回购公司股份的相关账目。不过,国美未列出具体的赔偿金额。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香港法律人士表示,按照香港地区相关规定,国美起诉大股东黄光裕必须将起诉的入禀文件送达至黄光裕,黄光裕在收到入禀文件后14日作出回应,是否接受起诉事实。如果接受,应对国美诉求作出相应的赔偿;如果不接受,国美即可继续诉讼。
不过,入禀文件要送达到黄光裕手里并不是那么简单。据了解,香港证监会在去年8月介入调查黄光裕夫妇二人策划国美电器在2008年1月及2月的股份回购 令公司损失约16亿港元一事,虽有结果,但在司法诉讼上毫无进展。为此,香港证监会指出:“临时强制令是法院应证监会单方面申请所发出的命令,被告未有机 会回应证监会的指控。”
知情人士透露,“9·28”后,邹晓春等在同香港证监会相关人员接触,谈及相关司法文件送达一事,当时黄家表示黄光裕被羁押无法送达。
昨日,香港证监会相关人士称,不对该事件的最新进展发表任何言论。“从法律上讲,现在可将传票送达至遣送处。”一位熟悉香港法律的人士称。
上述代理律师称,不清楚国美对黄光裕起诉的传票是否已送达至黄光裕手中,“除其本人以及亲属,没有人知道答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29

思考的碎片---20150823 路徑依賴到處可見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2vsmy.html

上周日 去銅仁路88吃飯出來看到一大群女粉絲在那里聚集,看陣仗是女粉絲追星,懷著一顆八卦的心就去和追星族聊天,才知道等的是楊洋 一個貌似最近崛起的新星。我還特地問了下和TFboys啥不一樣 回答說比TFboys稍微大點。。。

今天就看到新聞 Rio把楊洋包了。

說好的Angelababy​ 鳥槍換炮 變成 楊洋。。。

圍脖拉了一下 貌似 楊洋還在拍攝顧漫的微微一笑很傾城。

所以這幾個看下來 百潤的劉老板路徑依賴的痕跡很濃

1.依然是小成本大收益思路 不肯直接簽大牌 不打正面的遭遇戰

2.依然是顧漫的小說和植入為主

這個很類似2-3月份缺貨他第一反應是建廠 一樣。人的思維都是慣性的 

對我而言有,看到這個選擇有兩個結論

1.公司的格局有限 選一線大牌是500億大公司的格局,選2線 博上位是200億小公司玩法。

2.楊洋代言配合顧漫的微微一笑很傾城 說不定能紅一陣。。。這個國內電視劇市場是很奇葩的 那個克拉戀人竟然很火 當然克拉戀人是breezer植入的。

我相信 何以笙簫默這樣的熱度導致缺貨是不可再現的機會。不過紅一陣 沖一下的機會還是有。20-40%的概率。需要跟蹤和觀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922

2016年創業死亡榜:寒冬之下,隨處可見“凍死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08/160244.shtml

2016年創業死亡榜:寒冬之下,隨處可見“凍死骨”
麻策 麻策

2016年創業死亡榜:寒冬之下,隨處可見“凍死骨”

“還活著”,沒有絲毫的貶義。很大程度上,它成為時下創業者的共同信仰。

死亡依然在繼續。看不到嚴冬盡頭的創業公司們,今年的關鍵詞和主旋律是:活著。

10月,創業家&i黑馬推出特寫報道《活著?活著。活著!》,用1個的時間追蹤了寒冬下7位創業者的生存狀態——他們瀕臨絕境,他們掙紮,他們茍活。

“還活著”,沒有絲毫的貶義。很大程度上,它成為時下創業者的共同信仰。多位知名投資人共同呼籲:資本寒冬彌漫,活下來就是成功!

然而,即便迅速收縮、削減開支、裁員自保,依然有人沒有熬過來。其中,很多曾經風光無限的明星創業公司,亦紛紛倒下得無聲無息。當這些“寒冬抗爭者”四處找錢才發現,那些曾經笑臉相迎的“慈善家”已經露出了“吝嗇”的本性。

年中,創業家&i黑馬統計了2016年上半年國內外創業公司死亡榜。我們發現,幾乎所有失敗的公司都在冬天來臨時,落於模式和收入之困。而“C輪死”,依然是無法擺脫的魔咒。

據i黑馬統計來看,單上半年,許多投資機構的投資數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出現了腰斬甚至斷崖式下跌,以今日資本為代表的個別基金則已經將近一年時間沒有投資新的項目。

這個冬天的“殘酷”,無以複加。

今天i黑馬盤點了2016年全年倒下的創業公司名單(文末附),這里面有曾經活躍在我們身邊的項目,有昔日的明星創業公司,也有我們尚未聽聞就已消失的“它們”。

電商依然是死亡重災區。以蜜淘網、美味七七、神奇百貨為代表的項目,曾“有著讓人羨慕的開局”,但“結尾卻令人唏噓”。他們的倒閉是,巨頭流量、資金等資源集中優勢的體現,也應景了那句“大魚吃小魚”的叢林法則。

去年下半年開始的O2O死亡潮,大家有目共睹。盈利模式不清、同質化嚴重、資金鏈斷裂(燒錢補貼)等字眼,被財經、科技、創投等媒體加粗標紅,稱為三大死穴。而如今,泡沫破裂的O2O幾乎已成創業者不願意再提的概念。

進入下半場,幸存者們在持續的寒流面前,亦履步維艱。7月,O2O社區電商愛鮮蜂被曝大面積裁員,“從1100人勸退至700人”,比例近40%。

它並非個例。以美團點評為首,多家公司開始優化團隊、削減業務,節約成本。如,本來生活下線其O2O業務“本來便利”、天天果園大面積關閉線下門店。青年菜君則因為資本跳票走到了倒閉邊緣,垂死掙紮。

不久前,愛鮮蜂宣布獲得美團點評入股,業內解讀:O2O企業開始抱團取暖。

P2P網貸屢遭詬病。e租寶、金鹿等平臺曝光之後,行業危機更甚。即便你可能不關註,但P2P行業依然熱鬧非凡。有統計顯示,今年前三月的跑路平臺數量就高達了271家。問題平臺不僅讓投資者血本無歸,也牽連“良心平臺”失信。所以說,相對於其他行業感受到的寒意,或許,喪失信譽、誠信才是P2P行業真正的冬天。

當然,寒冬不是創業公司失敗的根本原因,亦不是唯一原因。它只是失敗的加速器。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在上述行業的規模性死亡之外,直播、出行、企業服務領域又出現了全新的面貌:

“百播大戰”提前打響,資本市場不降反升瘋狂湧入;

單車出行迎來生機,ofo、摩拜提前進場,資本風起雲湧,大戰一觸即發;

以“效率”主題的to B公司殺出重圍,終收獲資本青睞;

……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可謂悲喜交錯,但正如矽谷風投教父彼得·蒂爾所言:“真正的創業,遠比一個沒有規則的足球賽慘烈,血雨腥風。但它仍是一個奇妙的旅程。”

此文,我們不希望你只讀出死亡、懺悔與危機,也希望你能從中看到生機,並活著。就像那句“很多偉大的公司都誕生在冬天”、那些堅持與資本寒冬論者持相反態度的投資人和創業者一樣,我們也相信,真正屬於未來的公司懂得如何逆勢成長。

以下是一些折戟的創業者說過的話:

1、陳偉 淘在路上 倒閉時間:2016年6月

“創業不是一個人的事,一旦選擇創業,不但你自己會進入一場需要竭盡全力的戰鬥,也必然會將你周邊的全部資源卷進去,涉及的將不僅僅是你自己,還有你的家人、股東、員工以及上下遊夥伴和客戶。為了解決困難,你會動用所有可能動用的關系來幫忙,從借錢到借力,周而複始。”

“最終塑造我們的,是我們所經歷的那些艱難時光,而非浮名虛利。我們所經歷的每一次挫折,都會在靈魂深處種下堅韌的種子。我們記憶深處的每一次苦難,都會在日後成為支撐我們走下去的力量。”

2、範新紅 大師之味 倒閉時間:2016年4月

“我們一群餐飲的門外漢,像升級打怪一樣一關一關往前打:冬天沒有暖氣的辦公室,夥伴們穿著厚厚的棉服辦公;人手不足,就一個人兼做市場、運營、客服、產品、配送;我們曾經如此辛苦而快樂。”

“一年以來,辜負了多少人的信任與付出,辜負了多少用戶的鐘愛與支持;一年以來,多少次夜不能寐,多少次半夜驚醒;一年以來的歡笑、艱辛、卑劣、狗血、商業陷阱、各色人性,浮現眼前。”

3、張喜龍 神盾快運 倒閉時間:2016年1月

“神盾有今天不堪的局面,絕大部分責任和錯誤當屬我本人。在一年多的時間用掉兩輪共計近3000萬元融資後,迎接我的並不是業務的增長,而是經營困難。”

“創始人如果不懂這個行業,就要找一個懂行業、規則甚至本質的人進入核心團隊或納為合夥人,貿然進入非常難。我們在這個事情上走了很多彎路,浪費了太多成本,等回到路上的時候我們也失去了先機。”

以及,投資人的警醒:

元璟資本創始合夥人王琦:“不遇上一個寒冬就直接成長為大公司的公司,鳳毛麟角。哪怕BAT,都經過大災大難。”

高榕資本創始合夥人張震:“資本寒冬不代表經濟真的差,而是一種投資人心理。當投資人心理形成的時候,會有一種慣性,寒冬還會再(額外)持續一段時間。”

經緯中國創始合夥人張穎:“現金低於6個月還沒有兇悍調整,融資還沒有當第一大事,還在幻想有投資人巨額支持,都是死翹翹前夕的癥狀。”

易凱資本創始合夥人王冉:“小步快跑搞定融資,不糾結估值,落袋為安。”

附死亡名單:

148969552913459200

死亡榜 資本寒冬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799

從“朋友圈三天可見”,談談我們該如何面對社交網絡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01/163366.shtml

從“朋友圈三天可見”,談談我們該如何面對社交網絡
首席發言者 首席發言者

從“朋友圈三天可見”,談談我們該如何面對社交網絡

為什麽社交網絡的設計這麽複雜?

來源 | 首席發言者(ID:shouxifayanzhe)

文  |  首席發言者

1

最近接二連三的發現,在好多朋友的個人主頁下面都顯示了這麽一句經典的話。

“ — 朋友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 ”

在其個人資料欄里面,微信還展示了其“個人相冊”的小圖截屏,似乎在告訴你,你朋友沒有屏蔽你哦,但是一點進去則發現,只能看到最近三天,有種赤裸裸被騙的感覺。

難道大家都開始關閉朋友圈,關註內心了嗎?

2

我認為不是。

微信推出這樣的功能,這是基於現實用戶的操作數據的考慮。例如我朋友圈就有這麽一類人,每次發完的內容,過一段時間就不見了,要麽是刪了,要麽隱藏為僅自己可見。

發一條,刪一條,其實挺累,手指操作不一定會累,但心一定非常累。

5

而“三天朋友圈可見”,則是把他們的需求用功能實現了而已,不用每次再刪了,還能順便光明正大的告訴別人,我沒有屏蔽你哦。

該功能本質上是一種閱後即焚,如果說Snapchat的短視頻閱後即焚是一種獵奇,那麽微信的朋友圈閱後即焚屬於哪一類?

3

為什麽要把你的朋友圈設置為最近三天可見?

這樣的問題其實非常敏感,這種問題不太好問,但是如果去問的話,估計得到的也一基本都是正面,或者中立的回答,諸如:

“保護自己隱私嘛,你看現在微信里陌生人這麽多,沒必要讓所有人看到啊。”

“我既往不咎,安住當下嘛。過去的已經過去啦,何必糾結呢?”

“大爺我境界高唄,才不需要別人關註。”

......

但實際上,真正的答案我認為一定隱藏在背後,是一些不願意啟齒的東西,一種負面的情緒,諸如:

“每天看著那個投資人,這個創業者這麽牛逼,感覺自己發的東西好lOW啊,他們看到我的朋友圈會怎麽想,哎呀好難受,我自己都不想看”

“我感覺我以前發的東西太沒價值了,你們不要看啊”

“我發的內容毫無營養,那些牛逼的人一定是不會關註我的”

......

4

是的,社交網絡中,只是單純發出求關註的聲音是沒多少人看的,但是如果表現出某種優越,並且你們愛關註不關註的姿態,才更容易獲得關註。

本質上,每個人都希望UGC的社交網絡,可以成為自己PGC的社交媒體。

2

而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人擁有PGC的能力,擁有PGC能力的人,在微博、陌陌、快手等等平臺都是紅人,獲得的關註也足夠,反而不是那麽需要熟人圈的關註。

但絕大多數人,獲得關註的渠道就這麽被束縛在熟人中了,所以各種需求也就來了。

5

從微信的朋友圈來講,這些需求包括。

陌生人不可見:所有沒有加好友的人最多只能看見十條朋友圈,或者一條都不能看到。

屏蔽看其朋友圈:對某些不停獲得關註的人特別討厭,愛秀愛曬,內容毫無營養,但是又不好意思刪,所以有屏蔽其朋友圈需求。

不讓其看自己朋友圈:對某些無法刪除的陌生人,但又不需要進入自己社交圈的不讓其看到朋友圈。

單獨發指定可見:對閨蜜、大學同學、同事進行分組,每次小心翼翼的發送,誰能看,誰不能看。(光分組就夠累的)

單獨發指定不可見:雖然對對方開放了朋友圈,但有些內容是不想讓其看到的,於是每次發朋友圈還可以把指定的人一個個,小心翼翼的排除在外。

閱後即焚:以前大家靠手動完成,一條條發完之後刪掉或者設為私密,這樣可以不讓別人看到。現在有了朋友圈半年內容可見,三天可見的選項,則直接滿足了這樣的需求。

你看,咱們的朋友圈真實夠複雜的,不能夠體會到足夠的人性黑暗的產品經理,也一定是做不出好產品的。

9

把社交搞得這麽複雜不能怪微信,對面的Facebook也有同樣類似複雜的功能,這個世界上的人性都一樣,文化層面有所差異,但是所有人性底層並無區別。

所以我們需要反思的一個問題是,這樣的好產品,對你來說真意味著好嗎?

6

在《象與騎象人》這本經典的心理學通俗書籍中,作者將人腦系統分為控制系統以及自動化系統,我們絕大多數行為都來自於自動化系統,例如騎自行車,開車,打字等等,而控制系統一般用於需要作出複雜決策的事情。

因此,我們每天的生活都依靠無意識的自動化系統進行,毫無察覺,而控制系統只是偶爾出現,如果發現自己拖延,無所事事,想要啟動控制系統去對抗自動化系統,則註定失敗,因為控制系統每天有其註意力上限,而自動化系統永不疲倦,如同永動機一般。

作者把控制系統比作騎象人,自動化系統比作大象,真正決定我們行為的是大象,而非騎象人。

所以社交網絡、信息流這些產品都是為你心中那頭大象設計,而不是為騎象人設計。

但同時作者指出,要控制大象並非不可能,需要耐心,需要技巧。

說個中國的古典故事,曹沖稱象,當時曹沖為了把大象帶到船上去稱重,本來大象怎麽都不肯動,但是曹沖最後在大象面前擺了一串香蕉,大象終於聽話的動了。

是的,我們需要的就是自己制作香蕉,引導大象去做對的事情。

7

要把“象與騎象人”搞懂,需要閱讀大量心理學書籍,以及進行各種實際體驗,這不是我這篇文章能解決的事情,各位有興趣可以自己去看書。

我這里能夠聊的還是微信,談一談我自己如何不焦慮面對微信,與大象和平共處的經驗,各位也可以試試。

1)保持朋友圈關閉,發內容再開啟的狀態,有需要發朋友圈的時候再打開朋友圈發送內容,發完後順便可以再看一下朋友圈,然後再關閉。

而這樣表面看起來比較麻煩,每次都需要去設置中開關,但相比於動不動就打開朋友圈刷一刷,看到有誰給自己點贊就回去刷一刷的行為,實際上能幫你節省大量時間,並且也並沒有完全關閉朋友圈,只不過能夠大幅度的降低刷屏次數。

2)標星好友,主動關註。對於自己真正關註的那些朋友標星,將被動刷朋友圈,變成主動關註,這樣你也會與朋友建立起更加點對點的關註,你跟朋友的關系會變得更為緊密。

3)取關所有公眾號,再重建關註。錯過任何公眾號都不至於讓你損失幾個億,10萬閱讀的營銷號絕大多數內容都是為了哄你的大象買買買,毫無意義。

我此前就清空了一次公眾號,在第二天開始隨緣關註各種公眾號,並且盡量會去點開,而半年之後,可以再做一次清空,再重複一遍。

4)屏蔽一切即時通訊之外的被動通知,關掉各個APP的消息通知,減少今日頭條類內容的打開時間。我不反對碎片化閱讀,我反對的是被動閱讀。被動閱讀的主動權是在大象那邊,而不是騎象人這邊,我們需要把註意力爭奪回來。這與關閉朋友圈,標星好友的邏輯是一樣的。

大象是需要引導的,你作為騎象人不引導它,它就只能被其他誘惑所引導。

5)重建主動閱讀行為,看那些你重新關註的公眾號,聽喜馬拉雅上下載的音頻,或者訂閱的各種知識文化類的付費內容,以及看一些kindle電子書,系統化的知識,小說,好的壞的都可以看,不管怎麽樣,這些內容都必須是你經過主動決策過的選擇。

以上,我在做的事情,都是規避被動,強調建立主動的過程,這是對大象引導的過程。

8

回到最開始的話題,為什麽社交網絡的設計這麽複雜?

頭圖

我認為原因有很多,但是最大原因在於,所有的設計都是為了取悅大象而設計,爭奪騎象人的位置,大象嚷嚷著要什麽,就為其設計出什麽。

但問題是,這種註意力的被動式爭奪最後都是不負責任的,是商業化的,我們不能從中獲得某種更深刻的體驗與成長,更多的都是被膚淺的表面吸引,所以我們在社交網絡、社交媒體中收獲的往往都是無聊與失落。

真正能夠陪伴大象成長的,是騎象人的角色,其必須擔當起引導者的角色,對一切信息一切誘惑,盡可能的建立起更多的主動權,負起責任來。

以上,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朋友圈 社交網絡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026

華大基因資本迷局:“華小系”圍擊,短期市場天花板可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23/166602.shtml

華大基因資本迷局:“華小系”圍擊,短期市場天花板可見
棱鏡 棱鏡

華大基因資本迷局:“華小系”圍擊,短期市場天花板可見

爭議背後,華大基因千億市值可否持續?

來源 | 棱鏡(ID:lengjing_qqfinance)

作者 | 陸子矜

編輯 | 許文苗

上市至今,華大基因市值增長近20倍,達到千億人民幣左右,被稱為“妖股”。這一勢頭能延續多久,眾說紛紜。“目前的千億市值具有合理性,但存在高估,必將回歸合理區間”,這類分析占據上風。

基因測序市場的增長空間有多大?夾在200多家競爭對手中間的華大基因是否面對實質性挑戰?最新數據顯示,華大基因在科技服務、生育健康、大數據等領域的市場份額遭到蠶食,但仍然占據龍頭地位。另一方面,其基因測序儀市場前景喜憂參半。

近20年來,華大基因的行事方式、商業模式、組織架構甚至業務收入都深受汪建“三觀”影響,逐步形成對外重視與政府合作,對內奉行家長式管理的風格。這一利弊均有的特質成就了今天的華大,也或許可以就此預測華大的明天。

千億市值能否持續?

2017年12月18日,深交所發布公告稱,從2018年第一個交易日起,華大基因調入創業板指數。12月21日,華大基因股價報收216.5元/股,市值866.22億元。

這一股價和市值,與華大基因發行時相比,上漲了近20倍,但與前段時間的千億市值相比,則回調了100多億元。

五個月來,華大基因為什麽會暴漲,還能不能持續扮演“妖股”角色?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在對話騰訊《財約你》(ID:caiyueni2016)時給出回應:“我在上市那天有一個表態,至少五年不減持。中國的出生缺陷、全球的出生缺陷不控制不減少,我永不減持,華大基因怎麽估值都不為過。”

同時,他也不忘提醒一句,“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一位曾經任職華大基因,現為一家投資公司合夥人的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把華大基因相關者由近及遠分為三個圈層,大致可分為公司高管、員工;專業投資者、資深基因從業者;非機構投資者、外圍散戶。

1其中第二個圈層的人既能看到華大的問題,

其中第二個圈層的人既能看到華大的問題,也能看到其合理性,較為客觀。《財約你》(ID:caiyueni2016)了解到,這一圈層的人士大多認為,華大基因估值達千億有其合理性。持有此觀點的人士包括眾多專業投資機構、前華大基因管理人員,以及基因資深從業者。

“股價暴漲的主要原因是,二級市場炒作新股和次新股,推動力量大部分是對基因行業不甚了解但願意炒作的參與者。”北控醫療產業基金總經理何風誌的分析頗具代表性。

華大基因的多個“首次”疊加高大上的基因題材,吸引大量散戶投資順理成章。公開資料顯示,華大基因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基因公司、中國第一個參與測序人類基因組、第一個收購國際測序儀公司、第一個在中華世紀壇留名、第一批獲得國家食藥監總局批準臨床應用產品、中國第一家國家基因庫的建設運營者等。

此外,華大基因上市以來正趕上一系列藍籌醫藥股市值提升階段。尤其是在恒瑞醫藥市值突破2000億元的示範作用下,作為行業龍頭,華大基因必然會享有一定的市盈率溢價。

但上述人士同時認為,華大基因目前估值過高,將回調至合理區間。

雖然華大基因業務貫穿上中下遊,但其核心業務仍然是測序服務,分析人士表示,這一市場的增速並沒有預計得那麽高,如果按照PEG(市盈率/盈利增長率,0.5之內具有投資價值,高於1則嚴重高估)指標計算,華大基因市值更是嚴重高估。而貝瑞和康、諾禾致源、安諾優達、藥明康德等華小和其他競爭對手,相當於群狼鬥猛虎,華大基因面臨的競爭壓力著實不小。

收購美國測序儀生產商CG也是一把雙刃劍,這相當於把測序巨頭illumina逼成了自己的競爭對手,illumina自然不會把戰略優先合作權給予華大,尤其是不會給華大優惠價格。但近期,華大基因還無法離開illumina的設備。

從未來的AI+基因大數據領域看,華大面臨的挑戰也很大。華大基因前高管王俊創業公司碳雲智能也是看中了這一方向。華大擁有大量基因數據,但是數據處理及AI還沒有顧得上。汪建也多次強調,現在很多業務忙不過來。這似乎是領先者的陷阱,很難突破自己。

事實上,如果把華大基因與illumina做橫向比較,更能看出其估值是否合理。

何風誌打了一個“不恰當”的比方:“illumina相當於intel,華大相當於聯想,測序公司大部分都是在給illumina打工。illumina目前的市值為312億美元,相當於2000億人民幣,其2017年利潤預計5億美元,約33億元。假設華大基因2017年全年利潤約為4億(前三季度業績預告為盈利3億-3.2億),則illumina利潤是華大的7倍多,且技術儲備等比華大基因強得多,但現在illumina市值僅為華大基因的2倍。”

2不過,華大基因股價市值何時回歸合理區間

不過,華大基因股價市值何時回歸合理區間,尚未有明確說法。“A股市場的瘋狂不知道會持續多久,所以說不好何時回歸合理估值。”何風誌表示。上述投資公司合夥人更加不確定,“基因題材具有足夠的新鮮感和噱頭,如果願意,幾乎可以每天出一篇不重樣的測序新聞,這對維持股價會有幫助。”

競爭激烈的有限市場空間

基因測序的市場空間到底有多大?長期看來,或許可以達到“人人服務、萬億市場”,但中短期內,綜合各家研究機構預計的2020年數據,全球市場在80億美元左右,中國市場接近100億元。

根據火石創造數據,國內市場從2007年起步,2009年市場規模為7億元,2012年11億元、2015年30億元,如果按年複合增長率20%計算,則2018年可達60億元,2020年100億元。

近年來,在這個容量有限的市場中,湧進了大量測序公司。以中遊測序服務為例,由於門檻較低、資金需求量不大,截至2017年中旬,市場上共有209家公司,其中按照疾病診斷流程分為,疾病預防與早篩(111家)、輔助疾病診斷(31家)和藥物伴隨診斷(67家)。

並且,在中國能夠合法開展測序的臨床業務種類並不多,主要包括產前篩查與診斷(NIPT)、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PGD)、腫瘤診斷與治療等,由國家衛計委批準臨床試點。其他如腫瘤遺傳風險預測、猝死風險預測等處於“灰色地帶”。

3 衛計委和cfda對測序行業的監管歷程(資料來源:華創證券)

衛計委和cfda對測序行業的監管歷程(資料來源:華創證券)

因此,華大基因在招股說明書中將“市場競爭加劇風險”放在首位。汪建並不認可華大是中國基因行業“黃埔軍校”的說法,他更願意用“抗大”(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但不論抗大還是黃埔,從華大出來創業的“華小”,一同構成了中國基因行業華大、華小、其他基因公司的整體格局,如今,華大面臨同行們的強勁挑戰,曾經占領95%市場份額的時日已不複存在。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華小超過30多家,具有代表性的當屬三家:貝瑞和康、諾禾致源和碳雲科技。

借殼上市的貝瑞和康在NIPT(產前篩查與診斷)市場中對華大形成壓力,華大基因內部將貝瑞和康視為頭號競爭對手。業內有一個普遍說法,華大基因、貝瑞和康共同占有NIPT市場90%以上份額。NIPT是華大基因主要收入來源,2016年包括NIPT在內的生育健康業務收入9.29億元,占比54.62%。

貝瑞和康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公司產品獲得認證後,其設備在全國60多家產前診斷中心落戶,在40多家臨床檢驗所建立了以NextSeq CN500為核心的高通量測序平臺。2016年,貝瑞和康生育健康服務收入9.22億元,與華大基因的9.29億元幾乎持平。

諾禾致源則在科技服務領域見長。從2011年成立開始到2014年,諾禾致源臨床檢測負責人於洋曾表示,科技服務收入每年可實現四五倍增長,2014年收入預計可達到1.5億元。此後,諾禾致源創始人李瑞強對媒體公布,2015年科研服務國內市場收入達到3.5億元,超越華大基因,成為業內最大的科研服務提供商。當年,華大基因基礎科研類服務全球總收入為3.7億元。

不過,這也與華大基因調整收入結構有關,從2014年到2016年,華大基因科研服務收入占比從近40%降至19.35%。

如果說貝瑞和康、諾禾致源等在現有成熟市場與華大基因競爭,碳雲科技則是在基因測序的未來市場上提前布局。

2015年下半年,時任華大基因CEO王俊、華大科技CEO李英睿等人離職創辦碳雲科技,聚焦AI+基因大數據。信息積累、基因組信息深度挖掘,對未來個性化醫療具有重大價值。火石創造統計,目前,專註大數據服務的公司共計36家,包括基因大數據存儲、分析和解讀等。華大基因與阿里合作了BGI online。

汪建對華小等市場競爭持有理解態度,他對《財約你》(ID:caiyueni2016)表示:“一家獨大沒有好結果,(華小)我們都支持,都不追究。基因測序市場無窮大。”

國內市場雖然擁擠,但走到國際市場,華大基因的優勢非其他公司能比。

《財約你》(ID:caiyueni2016)了解,華大基因在丹麥、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分別設有區域總部,亞洲、歐洲市場成績較好。汪建告訴《財約你》:“目前,華大基因海外市場開拓借一帶一路戰略,首先覆蓋沿線國家,再爭取覆蓋全球。”據稱,其泰國、中亞、東歐、南非實驗室即將公布。

除中遊測序服務外,華大基因上遊測序儀及配套試劑的競爭對手主要是Illumina、Life Tech等國際巨頭,包括其他參與者,這一市場大概存在11家測序儀生產商,和25家試劑生產商。

華大基因布局測序儀走的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子。

2012年9月,華大宣布對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國基因測序儀公司CG進行私有化並購。2014年6月,BGISEQ-100 和 BGISEQ-1000兩個型號基因測序儀國家食藥監總局上市審批,成為首批國產基因測序儀。2016年10月及2017年1月,BGISEQ-500測序儀及無創產前基因測序業務的配套試劑再次獲得國家食藥監總局審批。2017年10月,華大再度推出MGISEQ-2000和MGISEQ-200兩款測序儀。

華大基因方面認為,其自主研發的測序儀進一步降低測序成本,並具有價格優勢。如據稱,BGISEQ-500可將測序成本降至600美元,而llumina測序成本為1000美元,而且BGISEQ-500比llumina的HiSeq X便宜200%。

然而普遍的觀點認為,在測序儀及配套試劑市場中,華大基因尚未改變國際巨頭壟斷的現狀,截至目前,華大基因也未披露測序儀的銷售收入及客戶名單。

但這並不意味著華大測序儀不具有競爭能力。一位華大離職管理人士更看好國內市場,“華大測序儀來自CG,因此技術過硬、基礎紮實,今後,國家政策向國產設備傾斜,購買國產測序儀會附帶一些國家資助,有利於華大測序儀的銷售。”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華大基因業務面極為廣闊,至少包括科研、農業、醫學、健康、運動、水產、保險、數據、國家基因庫等。“這樣的結構利弊均沾,利處是,細分領域的下一個風口或將在這些選項中產生;弊端是,面廣而散,全面出擊,但因實力有限,難免顧及不到。”上述人士分析。

深刻的汪建烙印

2017年12月9日,華大基因發布與長沙市合作出生缺陷和兩癌防控的健康民生項目公告。

與地方政府合作,是華大基因國內業務推廣的主要路徑。此前,華大曾在深圳用此方式,形成了近乎壟斷的市場,今後也會著重加強民生推廣。這其實是帶有“汪建烙印”的推廣方式。

近20年來,華大基因之所以走過這樣一條路、之所以具有如此的行事方式,甚至形成現有的商業模式、推廣方式、業務結構等,都與汪建的“三觀”息息相關,對外重視與政府合作,對內奉行集權式管理。

1954年出生在湖南的汪建,插過隊,留過洋,擁有國家民族自豪感,這些特點表現在方方面面。

比如,他不愛把華大比喻為黃埔軍校,而喜歡用“抗大”;在民生項目中他稱,“雷鋒給你來服務”;談到物質追求時,汪建說,“你又不冷,又不餓,你有什麽苦難,我就搞不懂。”;解釋為什麽沒有到美國上市時,他說“我們為什麽要去洋人那里,我始終搞不明白,我從來不去那地方,看都不看他們一眼”;就連那座活到120歲的墓碑,都是“深圳領導同誌交給我的任務”。

與政府合作為華大基因帶來了成規模的業務量和資金支持。從2013年起深圳市政府通過科研基金、婦幼嬰兒保險等方式提供財政補貼,將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自費價格拉低到855元。目前,深圳市政府推動將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納入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通過醫保或財政單獨支出方式實現全覆蓋。

華大基因與政府合作的民生項目除深圳、長沙外,至少還包括青島、黔西南,河南省長垣、昆明、西藏等地。量大的情況下,華大基因在價格上做出讓步,“市場價格除以3、5,我們同樣能賺錢。”汪建表示:“我們現在馬上要在深圳市推出孕產婦百種疾病1000元或1000種病1000元。都是政府引導下的。”

而在民生項目的背後,汪建也有自己的謀劃,“比如給全國女性免費做宮頸癌檢查,我將來一定是宮頸癌研究領域不可動搖的世界老大。為我提供未來多年信息,追蹤你是不是徹底好了,或者是往哪發展了,相當於鎖定了客戶。這種民生帶來了巨大產業、科研機會,所以我們叫做三環聯動,民生帶動的科研和產業,華大明年的大目標就是民生。”

除帶來業務外,與政府合作還為華大基因帶來科研經費,還因此流傳出市長下廚做紅燒肉的事情。

汪建回憶,華大基因南下深圳後,許勤市長也前後腳來到。市長希望華大基因做50篇高質量的科學論文,為此撥付5000萬元。如能完成任務,就親自為汪建做一頓紅燒肉。“我們兩年多就完成了,遠遠超出市委市政府對我們做基礎科研的期望。所以他很感動,親自為我做了紅燒肉。”

也正是許勤市長的支持,華大基因最終獲得了深圳國家基因庫的建設運營權。汪建告訴《財約你》(ID:caiyueni2016):“這麽大的國字號的東西,放在一個民營機構里,中國歷史上沒有過,它有巨大的社會意義,絕對會影響未來的深化改革。”

基於上述種種,華大基因強調自己是“科研機構”而弱化“商業公司”形象。而汪建的“三觀”,成就了今天與眾不同的華大基因,在政府與市場中取得了微妙的平衡,不過也正因此,“硬幣的另一面是,華大基因本質上商業公司,這樣的特點,會不會造成商業邏輯性較差、效率不高?”一位華大前員工表示擔心。

汪建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我關註技術層面,讓其它人關註經營層面。兩個和尚擡水喝,多好!”

華大基因 股市 汪建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775

增加選tag時可見到選擇估計結果

1 : GS(14)@2011-02-06 18:01:38

好像Google條 search bar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889

造船業一單難求46家造船廠零產出 破產隨處可見

1 : GS(14)@2012-08-14 10:44:42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11/wMNTQzXzQ5NTQwMQ.html
核心提示:航運市場是3-5年一個週期,國際航運市場進行了快速的牛熊切換,成為「鋸齒形」市場。銀行抽貸、利率下調、訂單銳減,今年是造船業最艱難的一年。
    
      
「砰!砰!砰!」8月8日,一陣炮聲打破了中午的沉寂,天津中交博邁科海洋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博邁科」的造船廠裡,躲在陰涼地午休的工人紛紛抬頭向西望去,那是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新港船舶」的廠區,炮聲正是從那裡傳來的。
 「今天他們有一艘船要交貨。」一位工人說。每次交船都會有一個儀式,只不過,以前一年能有十幾次,而今年則明顯減少許多。
越來越少的交船儀式,有點像最後的晚餐。幹完手裡這些活,新的訂單還沒有著落,部分車間已經開始停工。浙江樂清市經信局副局長仇保雷告訴記者,今年差不多是船廠最差的一年。


 破產傳說
2012
年5月,繼寧波恆富船業有限公司和藍天造船集團之後,浙江台州規模最大的出口船舶企業浙江金港船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港船業」向法院申請破產。6月,中
韓合資的大連東方精工船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精工」宣告破產。而在重慶,多個造船廠春節過後也因無船可造而停工歇業。
記者從台州市船
舶工業行業協會得到的一份材料顯示,金港船業的破產只是冰山一角。到目前為止,台州市生產正常或相對正常的企業,只佔到25%左右。據市統計局資料顯示,
今年上半年,台州市民用鋼質船舶完成65萬載重噸,同比減少35%。與此同時,該市40家中等規模造船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9.17億元,同比下降
39.85%。
在緊鄰台州的樂清,情況同樣不容樂觀。據樂清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企業行業科科長林新豹介紹,樂清市總計有23家船舶企業,去年下半年時還有13家企業正常生產,如今則只剩下7家了,2/3以上的企業停工,船台上在造的船舶不足10只。
曾幾何時,航運市場上一船難求,所有的造船廠都賺得盆滿缽滿。林新豹告訴記者,前些年造船業的利潤很高,能達到80%-90%,不比房地產行業差。即使是租船,一年的收入也能有600萬-700萬元。正因為如此,大家才會一窩蜂地都跑去造船。
在仇保雷看來,國際經濟形勢不好,銀行業又開始抽貸,而現在的環境民間貸款根本借不到。多方擠壓使得船企資金問題非常突出,有些小的船企,甚至因為欠款2000萬元就破產了,非常可惜。
 中歐造船董事長陳文武也向記者表示,因為船舶業不景氣,導致銀行對企業的信心不足,貸款方面抽貸、壓貸、利率上浮的情況也越來越多,這使得企業的經營狀況雪上加霜。


圖註:上半年全國被撤銷船舶訂單41艘、258萬載重噸,是去年全年撤單總量的1.3倍。
船舶交付受幾個因素影響:船東更改設計、變更合同期、嚴格檢驗、調整船價、國際新標準、新規範等。
訂單!訂單!
今年上半年,中國造船業訂單數大幅縮減。

自英國船運經紀機構克拉克森本月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中國造船廠僅拿到182艘船的訂單,而去年為561艘,頂峰時為2007年的2036艘。
從噸位上看,中國造船廠今年1至6月確保的訂單為300萬修正總噸,2007年的峰值為3254萬修正總噸。克拉克森的數據還表明,去年納入統計的我國
180家造船廠中有46家沒有出產1艘船。而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最新統計也稱,今年1-5月,中國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訂單量和手持船舶訂單量呈現
「三連跌」。其中,承接新船訂單量為954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7.3%。
訂單的匱乏源自上游航運行業的不景氣。金融危機爆發後,運輸量大減,運費狂跌。過去,航運市場是3-5年一個週期,而近年來,國際航運市場進行了快速的牛熊切換,成為「鋸齒形」市場。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前幾年形勢好的時候,塘沽東突堤外20多海里全都排滿了船,如今都沒了,也很少看到有船來裝貨卸貨。
  
按照中國遠洋運輸集團董事長魏家福的說法,2009年是航運業的「冬天」,2010年「春天」來了,然而「春天」剛過,2011年「冬天」又來了。這兩個
「冬天」讓中遠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遠洋的年度虧損,分別達到75.41億元和104.5億元,成為A股上市公司的虧損王。


中國船東協會副秘書長葉萌告訴記者,從去年到現在,航運業一直處於谷底時期,非常不景氣,目前仍舊沒有看到好轉的跡象。
「航運業不景氣,造船業自然接不到訂單了。」西南證券首席研究員張仕元向記者表示。
除了下單量下降,撤單的情況也屢有發生。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統計數據,上半年全國被撤銷船舶訂單41艘、258萬載重噸,是去年全年撤單總量的1.3倍。

此之外,船東在預付款方面也越來越「小氣」。中交博邁科經營部商務專員張軍偉告訴記者,以前船東都是分5個階段,各付20%的貨款,這5個階段分別是簽合
同、開工、鋪龍骨、下水以及交船。如今,大多數船東則改為簽合同預付20%貨款,剩餘的80%則在交船時一併付清。個別船東還有前期不付款,交船時再支付
100%貨款的。
除了預付款,交船也變得越來越困難。船東更改設計、變更合同期、嚴格檢驗、調整船價等要求越來越多,加上國際新標準、新
規範陸續實施,船舶交付變得越來越困難。部分企業管理粗放,對規範、標準理解不充分,應對準備不足,對船東的嚴格要求不適應,交船難度明顯加大,延期交船
情況逐漸增多。
張軍偉表示,一艘船相當於一個移動的城市,裡面有許許多多的細節,很容易挑出毛病來。如今的航運市場不好,船交付之後如果沒生意,船東還要額外擔負一筆養船的費用,所以船東都選擇儘量推遲交船時間。正常來講試航之後1個月就應該交船了,但現在很多船都是試航後2個月才交。
海外需求依然低迷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王錦連向記者表示,造船業是典型的外向型行業,80%的產品都出口海外。目前,國際經濟不景氣,貿易量減少,這是造成造船業低迷的深層次原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解釋說,當前,美國經濟復甦仍舊疲軟,歐洲則幾乎是在崩潰的邊緣,全球經濟增長乏力,還沒有完全從金融危機中擺脫出來。這使得全球貿易、投資活動受到很大影響,相應的航運市場低迷,新船訂單量減少也就不足為奇了。

際波羅的海綜合運費指數BDI是代表國際干散貨運輸市場走勢的晴雨表。8月8日,這一指數下跌24個點或2.87%,報收812點。而在2007
年,BDI指數曾經達到過11033點的高位。事實上,今年2月BDI指數甚至一度下滑到651點,創造了新世紀以來BDI指數的新低,跌破2008年金
融危機爆發時的歷史低位663點。
受此影響,世界各國造船業普遍呈現低迷勢頭。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根據日本船舶輸出組合的統計,今
年上半年日本造船業出口總噸數同比減少31.1%,僅為348萬噸,接受訂單的交貨期只截止到2013年底,如果這種勢頭繼續,2014年將有多家造船企
業陷入「零預訂」的尷尬境地。
除日本外,韓國船企今年上半年的訂單也同比降低近5成,船企巨頭現代重工2012年上半年的訂單總噸數為49.3億噸,只完成了全年計劃的20%。

歐洲,身處困境的歐洲銀行則在逐步關閉船舶融資的大門。世界最大的船舶融資銀行——德國北方銀行HSHNordbankAG提供的船舶貸款,2008年時
一度接近600億美元,2009年接近500億美元,2010年只有300億美元,2011年更是進一步縮減到200億美元左右。
王軍表示,因為造船業週期較長,船東下單之後2-3年才能拿到船,所以造船業的訂單體現的是船東對未來2-3年經濟走勢的預期,這也是造船業被稱為國際貿易風向標的原因。而從造船業的情況來看,未來兩年的國際經濟形勢不容樂觀,造船業短期內也沒有出現大幅改善的可能。
特寫
寂靜的船廠


■馬維輝
從北京南站乘坐C2279次城際列車,只需要57分鐘就能抵達塘沽。
火車還未進站,映入眼簾的便是窗外一座座的克令吊。這是一種船用起重機,名稱是由英文crane音譯過來的。
這些克令吊屬於天津最大的造船廠之一天津新河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新河船舶」。如今,它們大多安靜地停在那裡,一動也不動。
8月8日,記者試圖採訪新河船舶尋找停工的答案。宣傳科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現在船市不好,他們公司的經營狀況也不盡如人意,所以不接受採訪。
天津中交博邁科海洋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博邁科」是天津市另一家大型造船企業。在這家船廠裡,12個龍門吊一種門式起重機都停了,除了除
鏽車間還傳來機器的轟鳴聲,其他車間都是一片寂靜。工人們三三兩兩地坐在陰涼地裡乘涼,一位師傅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今年比去年清閒多了,很多時候都沒
有事情做。
工程管理部經理劉建華表示,人力方面已經由不足轉為富餘。原來船市好的時候,顯得捉襟見肘;現在沒活幹了,反而覺得多餘。
他指著窗戶外面說,原來船市好的時候,因為任務多,一艘船要拆成多個「分段」同時製造,最後在船台統一組裝,那時候這些「分段」都堆滿了產品。如今,這裡冷冷清清,「分段」已經沒有了,只剩下空曠的場地。
張軍偉表示,船廠冷清,主要是因為沒有新的訂單。以2008年為界,從那之後訂單便越來越少了。而自2011年開始,有些沒有訂單的企業便開始停產了。
「6月份原計劃開工兩條新船的,但現在也沒有動靜。」劉建華說,因為沒有新的訂單,該廠的內業車間已經停工一個半月了。因為內業車間是第一道工序,它一旦停工,其它車間也將陸陸續續沒有活幹。
「沒有活幹,我們只好發展非船產品,例如修船、拆船等。」劉建華表示,但這些業務產值太低,相對於造船動輒上千萬的產值,修船、拆船幾十萬的回報只相當於造船的一個零頭,「不能當飯吃。」
即使有了訂單,利潤也是非常之低。相對於高峰時期來講,船價總體下降了20%-30%,利潤空間也由原來最多的30%-40%,降到了現在的3%-5%,極個別船廠還有賠本賺吆喝的。
「有些單子,剛簽完合同,活還沒幹,就知道不賺錢了。我們只能努力控制成本,在材料採購、設備訂購、人工費用等方面想辦法。」劉建華表示。
受此影響,公司業績下滑很快。正常年份每年能有5.2億-5.5億元的銷售額,而今年都過半了,銷售額卻只有1.6億-1.7億元,還不及往年的1/3。

交博邁科工程管理部所在的小樓裡,還有一些外來企業。例如:天津市萬達利合船舶修理有限公司、天津市鼎力達工貿有限公司、天津市寶瑞達船舶修理有限公司、
大連梁林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等,這些企業大多負責給船廠提供配件或生產分段。如今,船廠沒有訂單,這些負責分包的小廠也紛紛關門大吉。
記者
隨機走訪了幾家小廠,不是大門緊鎖,便是負責人不在,辦公桌則成了工人們的午休場所。大連梁林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的劉師傅表示,因為沒有活,公司從去年起便
開始裁員放假。最多的時候他們有100多個工人,今年走得只剩50多個。留下的人,工資也普遍降低20%-30%,獎金更是很長時間都沒有發過了。
「周圍的很多小廠都關門走人了。2007年時,都是船廠找我們分包任務;如今倒過來了,成了我們找他要活。」想到這幾年的變化,李師傅滿臉無奈。
上述新河船舶負責人表示,今年還有前幾年接的單子可以做,但是明年就不好說了,要看下半年的接單情況,情況不容樂觀。
2 : GS(14)@2012-08-14 10:46:49

Jzx90 » 週二 8月 14日, 2012年 1:00 am
      
      21世紀網訊
百里江邊千帆競,也許此般繁忙景象再難上演。訂單銳減、利潤下滑、裁員跑路,我國造船業正在為自己前幾年的「透支」行為買單。  2011年底,BDI指
數一度跌至647點,較2007年時10656點的紀錄高位跌逾90%,讓航運界倒抽了一口涼氣:經歷了本世紀初5年的超預期發展後,中國海事業務是否走
到了繁榮時期的終點?
  實業之殤
  誰是航運巨虧的始作俑者?
  浙江,全球最大的中小型干船塢製造基地,也是中國造船業萎縮的一個樣本縮影,如今將近8成船廠停產,超1600家中小造船企業進行破產整合。
 
 21世紀網統計,在2011年-2012年上半年間,江浙一帶已有3家明星造船企業轟然倒下,福建、山東、江蘇等造船大省也陸續陷入開工不足或者停工的
困境,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公佈的數據,今年前五月,三大造船指標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訂單量、手持船舶訂單量分別出現10.1%、47.3%、
27%的下降。
  2011年底,浙江恆富船業、藍天造船公司進入重組程序;2012年2月,浙江東方造船集團董事長陳通考背負11億資金負債捲入跑路傳聞;2012年6月,浙江台州最大的出口船舶企業浙江金港船業有限公司因身陷3億元債務,向法院提交破產申請。
  實業不易,但家族仍想堅持。在2011年,當浙江民企東方造船集團邁進倫敦證交所AIM市場,成為當地中小民營船企的生存典範,沒人會想到,僅一年時間,東方造船會成為資本市場的燙手山芋。
  事實上,不僅是浙江,環渤海、珠三角甚至是重慶內陸,造船企業日子難熬:2012年8月,韓國株式會社東方船舶和中國合作方組建的大連東方精工(002611)船舶有限公司(簡稱東方船舶)宣告破產,成為金融危機以來大連市第一家宣告破產的造船企業。(據央視報導)


  隨著煤炭、鋼鐵大面積積壓以及國際航運市場持續低迷,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均大幅下降。
  在今年2月份,重慶最大的民營造船廠重慶金龍船業有限公司已停產關門,3月,江蘇啟東最早一批造船廠之一的南通惠港造船公司,也悄然倒閉。
  船運業蕭條,產能過剩,融資成本過高纏繞著剛剛起步的中小船企,具有一定御險能力的大型造船企業在這場寒流中也難以抽身。
  廣船國際副董事長、總經理韓廣德則坦言,「受歐美債務危機影響,造船業形勢嚴峻。新船訂單,就像有毒的飯糰,不吃,餓死;吃下去,就看你撐不撐得住。」
  高成本的民間融資和低端的製造水平,讓浙江中小船企無法承受風浪的衝擊。瘋狂的造船季過後,已留下滿地殘骸。全球經濟進入衰退,國外訂單萎縮和銀行大幅減少信貸的雙重夾擊,就像一劑猛烈的毒藥,讓中國造船業寫下了「墓誌銘」。
3 : 200(9285)@2012-08-14 22:06:51

亞洲造船大國韓國情況好似也唔多好播
不過大陸又係d人鍾意人做什麼佢又做什麼
拖低d價錢咪PK也‧
4 : GS(14)@2012-08-15 08:46:09

3樓提及
亞洲造船大國韓國情況好似也唔多好播
不過大陸又係d人鍾意人做什麼佢又做什麼
拖低d價錢咪PK也‧


其實大陸呢個問題都幾嚴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940

美龜速加息 衝擊日圓微 瑞信邵志銘:3個月可見96

1 : GS(14)@2016-09-06 04:51:54

【明報專訊】雖然上周五美國非農就業人口變動未如預期,但市場多認為12月聯儲局加息幾乎成定局,美元兌日圓匯率由103最高升穿104至104.27水平。與上輪加息周期每月或每兩月加息一次相比,若9月美聯儲局未能加息,則該輪兩次加息時隔整整一年。由於2004年美元長期處於弱勢,日圓曾於2004年第3次和5次加息期間不貶反升,由112升至102,並於第12至16次加息期間由121升至110。現時美國已脫離當初弱勢狀態,經濟亦見復蘇,但隨着大選臨近,以及各國央行對貨幣的干預,多家大行認為美元兌日圓上升空間有限。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客席講師黃元山表示, 現時市場對美國聯儲局加息的預期經常改變,準確度低,美元兌日圓走勢令市場很難判斷。另外,亦需考慮日本經濟狀况,11月份美國大選,以及市場動盪時日圓的「避險」作用。至於2004年開始的上一輪升值周期,由於2008年前美國資金在全球尋找投資機會,資金流入日本等其他國家,令美元兌日圓較弱。

量寬作用減 日央行難令日圓貶值

美國上個加息周期由2004年中開始,動作頻密,每個月或每兩個月即加息一次。當時美國正經歷「雙赤」(即經常性項目赤字和財政赤字),加息4次後美元仍然持續弱勢,當時市場認為美國經濟並未為加息做好準備,油價雖由高位回落但仍然高企,不利經濟,令資金到高息貨幣避難,令美元失去支持。

瑞信亞太區投資策略邵志銘表示,不同於此前2004年加息,此次步伐「特別慢」,這就導致日圓貶值的壓力相應減小。他認為,現時美元兌日圓處在100上下,不貴亦不平,較能反映日圓價值,在此階段,日本央行很難動用工具令日圓貶值。另外,量寬(QE)等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增長以及通脹影響愈來愈小,相信日本會將焦點從貨幣政策轉移至財政政策,加上安倍晉三獲得上議院控制權,相信其更有能力有效推動財政政策的實施,這均將減少對日圓的干預。同時,日圓作為避險貨幣,現時波動環境則對日圓有支持。因此瑞信維持日圓兌美元仍會走強看法,預期將來3個月及12個月美元兌日圓匯率分別為96和93。

上周五美國非農就業數據不及預期,冲淡了耶倫在上月底Jackson Hole透露的鷹派觀點,市場對9月美聯儲局加息的預期隨即下跌。邵志銘表示,仍然相信美國聯儲局待美國大選結束後,最早於12月加息,但仍需注意9月份日本央行動作,預期有進一步寬鬆,屆時會出現暫時拋售,但無論寬鬆是通過減息還是QE,日圓都會回升。因為,雖然減息短期內可幫助日圓貶值,但實施負利率之後,日圓息口未低過歐元區,令套利交易(Carry Trade)選擇增加,沽日圓的干預效果未如以往明顯。

摩根:大選未明朗 美元升值空間有限

摩根資產管理日本貨幣研究主管Junya Tanase在其報告中表示,預期本月20日至21日的日本貨幣政策會議,超額準備金利率將降低20點子至-0.30%,並增加國債和日本房託購買量分別至每年90萬億日圓和2000億日圓。預期美元兌日圓匯率在9月日本貨幣政策會議前,維持現時區間波動,預期今年12月和明年7月,美元兌日圓分別為103及101,但受美國大選不確定,以及美元估值過高,令美元升值空間非常有限。

明報記者

[姚丁鈺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233&issue=201609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7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