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歐央行痛表寬松決心 6月強美元仍唱主角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2611.html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自上任以來便以“打壓歐元為己任”,這一決心至今有增無減。

6月2日北京時間19:45,歐洲央行公布6月利率決議,維持三大主要利率不變。但此後德拉吉在演講中明確表示了寬松決心:“必要時歐洲央行將運用職能範圍內一切工具,”他稱,QE將持續到至少2017年3月,直到通脹達到合適水平。

“近期油價回升(提振歐元區通脹)以及歐元走軟,減緩了歐洲央行立即加碼寬松的沖動,然而歐元/美元仍較年初升值2.5%,因此歐洲央行仍將維持寬松(打壓歐元)。”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分析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6~7月,強美元預計仍將是匯市主基調,而人民幣料將在基於市場供求的前提下對美元小幅走弱。

截至北京時間21:00《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稿,歐元/美元報1.119,小幅走高後回落。

歐央行寬松持續

歐洲央行預計,2016年歐元區GDP增長1.6%,此前預期1.4%;預計2017年歐元區GDP增長1.7%,此前預期1.7%;由於油價近期大幅上漲,其上調2016年通脹預期,維持2017年和2018年預期不變。

德拉吉在發布會上強調,目前水平或更低的利率還將持續更長時間,直至QE結束,必要時歐洲央行將運用職能範圍內一切工具。

“盡管歐央行目前未就政策立場進行重大調整,但市場押註德拉吉將適時加碼寬松、打擊歐元,加之‘英國脫歐’風險或將拖累歐元,因此歐元走軟仍是近期主基調。”一位外資銀行交易員對本報記者表示。

Natixis分析稱:“本周,市場將會聚焦歐洲央行最新的TLTRO(長期定向再融資計劃)進展,以及6月8日開始的公司債購買計劃。長期而言,我們認為歐洲央行會延長QE購債時間(原定於2017年3月結束),並通過逐步縮小規模直到QE結束。”

4月時,歐元/美元大幅升值,這主要由於歐洲央行當時未表明降息意圖。近期,歐元/美元從5月3日的1.15大幅下降至上周五的1.11附近,這無疑讓歐洲央行松了一口氣。然而,歐元的貿易加權匯率年初至今漲幅近1.7%,因此歐洲央行仍不會放松警惕。

強美元仍唱主調

隨著美元因美聯儲今夏加息預期升溫持續走強,歐元受歐元區經濟數據疲軟以及歐央行穩定鴿派立場拖累下行,歐元/美元5月末的表現較月初更為糟糕,此後該趨勢也料將持續。

“不管加息具體將在哪個月落定,市場對美聯儲政策收緊的相關預期帶動美元持續推高。” 易信金融總部中國區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灝告訴記者。

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預計,“盡管市場預計美聯儲將在6月加息,但我認為7月的可能性更高,而在7月前後,‘強美元’仍將是主基調。”

6月2日晚間,素有“小非農”之稱的ADP就業數據顯示,美國5月新增就業人數+17.3萬,預期+17.3萬,前值+15.6萬修正為+16.6萬,暗示勞動力市場持續複蘇。

那麽,此次美元指數會否像前期一般一舉沖破100大關?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未來1~2個月,美元指數震蕩偏強,內生性的走強動力上升,朝向97,”東證期貨預計。不過由於此次將是美聯儲歷史上最緩慢的一次加息,且美元過強也將對美國自身經濟造成一定打擊,加之美元當前的走勢已經將加息預期計入,因此今後漲勢不會大幅超出預期。

人民幣匯率更基於市場

外圍市場的風雲變化究竟將如何影響人民幣的未來走勢?

境外媒體調查顯示,人民幣對美元未來一年料下跌約2.5%,因美國升息預期提振美元上漲,且中國央行料下調人民幣中間價。據其調查的近60位外匯分析師的預估中值,6月底時人民幣對美元將在6.60附近,稍低於本周四的6.58。

盡管人民幣對美元5月創下月度第二大紀錄跌幅,但這並不代表央行有意引導貨幣貶值,人民幣匯率的變化有跡可尋,近期走弱是對美元強勢的正常反應。

事實上,“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已經基本確認。央行也在不同場合表示,將維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但市場供求仍是主要參照。

嘉盛集團首席執行官Glenn Stevens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盡管人民幣仍在小幅回調,但近期離岸市場對於人民幣的看空情緒有所消散,這與央行的明確溝通息息相關。交易員在做空人民幣的同時必須將中國貨幣當局的維穩態度納入考量。”嘉盛集團是為數不多的可以進行離岸人民幣(CNH)交易的外匯平臺。

此外,各界好奇的是,是否未來美元升值多少,人民幣就必定會跟跌多少?

“答案並不盡然,”謝亞軒對本報記者表示,“一籃子匯率變化將成為人民幣對美元貶值的‘減震器’,如果未來美元指數整體趨強,籃子貨幣對美元的貶值幅度可能大於人民幣,因此人民幣中間價更可能以更小的幅度相對走弱,從而引導即期匯率出現類似的走勢,而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幅度更小,可能更有利於國內經濟、資產價格預期的穩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244

蘋果開發者大會:Siri唱主角 沒有硬件發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596.html

蘋果開發者大會WWDC將於當地時間6月13日早上10點(北京時間下周二淩晨1點)召開。WWDC可以被看做是蘋果的軟件大展示。蘋果目前的軟件系統家族成員包括iOS,OS X,watchOS和tvOS。

近幾個月已經有關於蘋果開發者大會的發布計劃逐漸泄露出來,而說得最多的還是關於Siri。在今年4月和5月的開發者大會上,Facebook和谷歌相繼發布聊天機器人,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話題再次被炒熱。在這樣的背景下,Siri能夠做到何種程度備受市場關註。

首先Siri的更新版本功能將更加強大。根據The Information上個月報道,蘋果可能將Siri開放給所有的第三方App軟件開發者。如果屬實,將意味著任何一個開發者都能將Siri整合進他的App,從而讓用戶通過語音控制來實現更多手機上的功能。

去年7月,亞馬遜發布的人工智能系統Alexa就已經允許向第三方App開發者開放,Alexa目前已經有超過1000種與第三方App互動的方式,能夠實現的功能包括用Alexa在Uber上訂車,訂披薩,玩遊戲等等。Siri明年也有望實現這些功能。

Siri的另一個更新是能夠在蘋果電腦上使用。根據9to5Mac報道,Siri將被整合到下一代的OS X系統。這樣你就能夠在Mac上實現任何在手機或者iPad上能夠實現的功能。比如打開App,問問題並得到答案,發送短消息等等。新的Mac電腦將支持始終處於開啟狀態的“Hey Siri”,讓用戶可以自動使用而不用激活。

此外,蘋果音樂也是值得關註的。蘋果音樂推出一年,將迎來第一次的改變。首先它的界面將會變得更加簡單化,也將從黑白的用戶界面變成有專輯封面的藝術界面。同時加入個性化的“為你”專欄,幫助用戶搜索專輯和音樂。

蘋果支付也將會有很大的改變 。在下一代的iOS系統中,用戶將會有更多支付的方法。今年3月,Recode報道稱,蘋果正在研究將蘋果支付用於網頁版,這樣你就不用每次支付時都要輸入信用卡號碼和賬單地址。由於該功能被預測今年年底即將推出,因此WWDC將是一個完美的宣布的時機。

關於蘋果支付的另一個大膽猜想是,用戶可以通過iMessage實現點對點支付。但這僅僅是一個猜想。

軟件方面,iOS系統更新的最大亮點除了Siri和蘋果音樂以外,照相功能或許也將變得更加強大,比如能夠在照片上面添加文本或者畫圖進行標註。而OS X系統可能將重新命名為MacOS,從而和iOS,tvOS和watchOS對應。至於tvOS和watchOS軟件的更新,蘋果都還處於保密中,但是目標一定是更加方面用戶使用操作系統。

值得註意的是,本次WWDC開發者大會講不會有任何硬件產品發布,不管是MacBook筆記本還是其它設備,更不要期待蘋果汽車了。盡管這樣會讓發布會少了很多期待,但是這也不是意料之外的,因為蘋果的目的就是想把WWDC打造成一個軟件的盛會,而秋季的發布會才是令人興奮的新品發布時刻。

蘋果對於軟件重視的程度近年來有所增加。蘋果全球市場營銷高級副總裁菲爾-席勒(Phil Schiller)表示:“目前App Store每周有10萬次應用審核,過去幾年里,蘋果一直提升審核速度以及質量,現在有一半的App能夠在24小時內得到審核,90%能夠在48小時得到審核。”據蘋果官方統計,截至去年6月,App Store已經有超過150萬款應用,為開發者帶來寵愛過400億美元的收入。

席勒還表示,以前App Store上面的訂閱模式只適用於某些類別,比如音視頻流媒體、雲數據、報紙書刊等服務,但現在訂閱已經擴展到全部應用類別,訂閱分成方式也發生改變。過去是蘋果獲得30%收入,開發者獲得70%收入,從下周起,第一年的分成方式仍然照舊,第二年開始就變成蘋果獲取15%,開發者獲取85%,這將更有利於開發者,同時也將刺激開發者想出更多辦法留住用戶。

對此,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蘋果也開始鼓勵開發者註重長期用戶留存。”新車間創始人李大維也表示:“當你擁有了市場上超過90%的開發者時(比如蘋果),你就要想如何(把利潤)降一降,走得更長遠一點。”

席勒還透露,為了幫助開發者有效推廣自己的App,蘋果將首次在App Store平臺的搜索結果中加入廣告。他說:“對一些小型獨立開發者而言,這套搜索系統會很高效,定價系統采用CPC(按點擊量收費)模式,只有當用戶點擊廣告才會計費。”蘋果有望在WWDC上宣布此項服務,並率先在美國推出。蘋果表示:“開發者對此比較樂觀,沒有明顯排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94

雙11專題|直播為電商平臺唱主角

8年時間成功將雙11從網絡節日 “光棍節”晉升為全球制造商和電商深度參與的中國消費者狂歡日。

但走過“七年之癢”、迎來“八年抗戰”的電商平臺依然需要絞盡腦汁如何在雙11玩出新意,特別面對一群早幾年已經被特價促銷普惠過的消費者。

今年的雙11,直播成了阿里、京東、蘑菇街等眾多國內電商共同的選擇。

作為雙11的締造者,阿里今年在直播上的動作不小,以網紅主播導購的形式在天貓、淘寶和優酷平臺直播。有統計數據顯示,從10月21日到11月11日,天貓官方直播加上商家紅人直播總場數將超過6萬場。

對此,阿里巴巴CEO張勇此前表態,今年雙11的四大趨勢是以互動為代表、直播為載體、消費娛樂化、打通海內外。

京東也頗為默契地將今年的宣傳重點放在了直播上。

11月10日,創業時期開過餐館的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在手機京東APP上直播做菜。除了劉強東本人,京東還邀請了費玉清、潘瑋柏、張韶涵、範瑋琪、鄭鈞、許巍等40余位明星大咖,在手機京東開啟連續12小時的明星表演與京東送貨直播秀。

據了解,手機京東APP在9月底提前上線直播功能,並在APP介紹頁面重點突出京東直播秀。在10月26日到10月31日期間,京東雙11預熱就以4大品牌+1直播作為主題,一共進行了8場直播。

除了阿里和京東,在雙十一來臨前,唯品會、蘇寧易購、網易考拉、聚美優品、蘑菇街等電商平臺的移動客戶端也紛紛上線了直播功能,並在APP介紹頁面重點突出其明星網紅直播的功能和活動。

簡單來說,直播能為電商平臺帶來更多的流量,並能成為電商平臺重要的流量口,同時電商也為直播行業帶來了一條更為便捷的變現渠道。而這背後,在電商市場中的流量紅利正在逐漸縮小的當下,對於電商平臺來說,網紅變身流量動力之後原有的網絡廣告形式、內外部的流量集成模式等都將隨之發生變化,這是目前電商與此前拼低價、爆款時代很大的區別。

於是,“電商+網紅”成為近年來各電商平臺打出的標配套路,網紅可以帶來流量並且具有可觀的商業轉化率網紅已逐漸由電商噱頭變成重要流量來源。

據美麗聯合集團副總裁洪波介紹,蘑菇街今年9月的TOP50商家,CPC(網絡廣告每次點擊的費用)支出金額同比去年下降三成,而總體流量卻增長了36%,複購率和品單價也有相應的提升。在他看來,網紅是今年“雙11”最強流量軍團。

但在直播的舞臺上,能夠享受到高曝光所帶來流量的依然是那些願意出重資的大品牌,作為長尾的數以萬計的中小商家更多時候還是繼續看客的身份。

除了玩直播,“跨境電商”依然是今年雙11的重頭戲。

網易考拉海購CEO張蕾認為,已經發展到第8年的雙11存在著諸多行業和消費者的“痛點”,例如玩法單一,用戶沒有驚喜,商家缺乏盈利,已經漸成用戶、商家和平臺的共輸。“以消費升級為代表,為主題的新電商時代已然來臨,所以我們要在這個時候升級雙11做洋貨節。”

而亞馬遜今年雙11繼續發揮亞馬遜在中國之外市場的優勢,在中國市場推出亞馬遜有史以來全球首個跨境免郵、全年無限次的會員服務Prime會員。

作為亞馬遜英國總裁的葛道遠此前的身份是亞馬遜中國總裁,這一次雙11,亞馬遜中國前任總裁葛道遠和亞馬遜全球副總裁暨亞馬遜中國總裁張文翊的合作項目是在今年雙11將亞馬遜英國引入亞馬遜海外購商店。

按照亞馬遜方面提供的數據,2014年上線亞馬遜海外購商店至今,2016年比2014年選品數量增長了124倍;選品的品類從剛開始推出的6個品類到現在已經覆蓋了30大品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021

基本面“唱主角”,國債期貨全面走強

周一(8月14日)國債利率再度下行,債市的邏輯正在向基本面回歸。

相較4月同業監管帶來的債市巨震,近期監管層對同業存單的表態並沒有阻礙債市的上漲和利率的回落。截至收盤,10年國債期貨主力T1712漲0.30%,5年國債期貨主力TF1712漲0.15%。

公開市場上,央行進行了1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10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當日有2100億元逆回購到期,完全對沖到期量,延續零投放零回籠的操作。隔夜Shibor報2.7743%,連續三個交易日回落。上交所回購利率小幅擡升,隔夜品種GC001報3.6810%。

一位債市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黑色系“退燒”、7月經濟數據的同比回落是今天債市企穩的主因。此前鋼鐵價格全面上漲推動通脹預期,而隨著近日數據的陸續出爐,基本面逐漸對債市形成穩定支撐。截至14日收盤,黑色系全面回調,鐵礦石跌逾4%,焦煤、焦炭大跌3%,螺紋、熱卷跌超2%。

根據國家統計局同日發布的最新數據,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4%,增速比上月回落1.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月加快0.4個百分點。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337409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4%,增速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月加快0.2個百分點。經濟穩中向好、結構調整深化的發展態勢進一步延續。

九州證券鄧海清點評7月工業增加值數據稱,經濟動能高峰已過,“新周期論”實屬“後知後覺”;由於經濟強複蘇、再通脹、資金面、海外四大利空因素全面轉向,堅定看多2017年下半年債券市場牛市。

申萬宏源固收首席分析師孟祥娟對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表示,7月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三大類經濟數據,均在低基數背景下顯著回落,顯示投資需求、終端消費需求和工業生產方面,均未出現趨勢性改善的跡象,6月的數據反彈被證明是短期波動,展望未來幾個月,基建投資受限於資金來源趨緊,預計較上半年增速有所回落。

整體來看,終端消費、地產和基建投資需求下半年均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下半年債市情緒將由經濟基本面數據和監管政策所決定。

對於央行對於同業存單的表態,孟祥娟認為,監管政策日趨明朗,帶動市場情緒逐步改善,維持下半年債市收益率震蕩下行的判斷不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451

風險定價漸唱主角,基金經理們嚴防債市踩雷

近期,中國債市違約事件引發市場關註。盡管違約宗數和規模都並未超過去年,且違約率仍處於全球最低水平,但在最近的違約中,80%以上是民企、20%是國企,且行業分布較為分散,這也使得眾多基金“踩雷”,甚至正不斷顛覆機構的擇券邏輯,風險定價的重要性不斷凸顯。

第一財經記者從多家中資、外資公募和私募基金經理處了解到,不少債基開始密集排查持倉風險,部分機構要求研究員在兩周內排查完畢。“鑒於民企債融資幾乎凍結,上級要求進一步按照以下邏輯排查風險:民營企業或AA+以下國企持倉品種,資產負債率超過50%的需要進一步研究其負債結構和基本面,存在違約風險的會陸續通過OTC(櫃臺市場)等市場賣券。”某此前“踩雷”民企債的債基基金經理章辰(化名)對記者表示。

章辰感嘆,“過去幾年宏觀環境比較有利的時候,尤其是民企債收益率較為可觀,基金十分鐘就能決定是否買一只債券,對比之下,銀行放貸往往十天也無法完成審批。現在這種粗放的擇券邏輯肯定行不通了。”

其實,在去杠桿、流動性收緊、利率攀升、打破剛兌的新常態下,以前公司通過“借新還舊”來繼續活命的展期套路似乎行不通了,尤其是作為債券購買大戶的銀行在資管新規下被要求“非標回表”、銀行體系資金回流,其對於債券的需求也在下降。

“下半年我們會重點投資一些現金流穩健的企業,尤其是國企。行業方面,會考慮一些消費零售業的公司,而對於產能過剩的產業,例如煤炭、鋼鐵,則會非常審慎。地方政府債方面,會主要挑選透明度相對較高而且穩健的作為投資對象。”富達國際中國債券基金經理黃嘉誠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機構密集“排雷”

2018年至今,債券違約潮從央企、地方融資平臺轉移到了民企,目前已有近20只債券出現違約,涉及公司包括四川煤炭、大連機床、丹東港、億陽集團、神霧環保、富貴鳥、中安消等,合計金額近200億元。

債券發行市場的慘淡情景更是令人瞠目。在違約事件頻發的背景下,東方園林原先欲發債募集10億元,最終僅以5000萬元收場,且該公司並未宣布“棄發”。這不但顯示了融資市場的冷清,更凸顯了一些上市公司資金面的吃緊。在5月21日開始的四個交易日中,東方園林市值跌去近百億。此後,公司宣布緊急停牌,事由為重大資產重組。當時正值A股納入MSCI的當口,東方園林也因停牌被MSCI從名單中剔除。

“前幾年資產荒,流動性普遍偏寬松,利率債、國企債無法滿足收益率需求,而民企債的利率相對有吸引力,機構在擇券時很難對民企背後的真實業務、關聯方等做徹底調查。去年隨著去杠桿、流動性收緊,民企再融資難度凸顯,預計這是未來半年的趨勢。”章辰告訴記者。

他也透露,從5月初開始,機構已經開始密集排查風險,並且在拋售一些風險較高的債券。“同時,比起以前,機構更密集關註中債資信對債券估值的下調情況,從近幾次違約事件中可以觀察到,估值的下調極具前瞻性。”

“避雷必須從公司基本面出發,公司規模較小或融資渠道狹窄、融資靈活性較低的公司具有相對較大的違約風險,還有就是高杠桿和短期內到期的債務比現金高的。”黃嘉誠告訴記者。

野村證券的研究顯示,歷史數據的確可部分預言違約率。例如,年初迄今規模近200億元的新違約事件中,52%的發行人其實過去幾年都出現過違約,例如四川煤炭、大連機床、丹東港、中城建等。

此外,黃嘉誠也表示,“公司財報的可比性、管理層對自身報表的認知度和對財務開支的審慎度,都可給投資者一定的信息去判斷公司的經營能力。”

以此前中票違約的凱迪生態的財務指標為例,2014~2016年這三年公司資產規模實現突飛猛進式的增長(從140億到420億元),通過銀行貸款、定向增發、融資租賃、信托融資、資產證券化、發債做大規模,其中債權融資約160億元(有一部分是合並帶入負債),前期巨額融資帶來高額財務壓力(2016年財務費用達16億元),加之大規模的電廠建設、原燃料的付現費用以及墊資幫股東施工,公司現金流快速消耗,但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回款時滯較長、部分電廠規劃建設或者發電量低於預期、境外工程回款慢,以及貨幣政策收緊、非標回表等政策導致的融資渠道收緊,最終導致違約。

在民企債券違約事件陸續爆發期,記者也了解到,多數機構仍以配置國企和央企債券、政策性金融債、存單等為主。

風險定價重要性提升

其實,違約對中國債市而言“焉知非福”。隨著信用利差拉大,機構對於風險定價的關註度不斷提升,這也是與國際標準逐步接軌的表現。

IMF亞太部門助理主任詹姆斯·丹尼爾近期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一定程度的債券違約是市場健康的體現,當前中國債市違約率很低,對於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而言,違約率很低或為零是不正常的。如果任何投資的風險水平都是一樣的,就無法擇優配置。”

黃嘉誠表示,中國市場的違約率目前只有0.1%~0.2%,仍然低於許多地區和市場。比如,以美元計價的亞洲高收益債券違約率大概能達到3%~4%;而中國市場的違約總額目前達到910億元人民幣,這一金額也只占債務總量的約0.12%。

“違約的打破是有序的,舊的風險能夠得到釋放,經濟就有一個發展的空間。就信用分析而言,隨著債市有了更全面的違約率、回收率,做信用風險定價就有更加合理、更強的依據,這是債市升級的體現,當然對信用風險管理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中誠信國際研究院評級與債券研究部副總經理李詩表示,除了違約風險,投資組合的信用風險管理還要考慮個券的流動性風險,以及發生評級變動、估值調整的風險等。

李詩認為,按違約的原因可以大致把企業分為三類。第一類,行業處在下行或低迷周期,例如產能過剩行業。對於資本密集型行業而言,往往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這意味當該行業觸底反彈時,排名靠後的企業很有可能被出清;第二類,公司治理存在嚴重問題的企業。民企相對國企更弱,這多因民企的運轉可能對其實際控制人高度依賴,且可能高度依賴外部融資、杠桿率較高,因此實際控制人的風險很容易傳導給企業;第三類,近幾年在交叉違約條款的設計下,企業某一類債務的違約會導致其短時間內面臨所有債務的加速到期。

至於下一步擇券的邏輯,黃嘉誠則對記者表示,預計大多數違約將與供給側改革的行業有關,如鋼鐵和煤礦等重工業,還有銀行負債端壓力使企業融資困難增加,特別是高負債企業。從地區來看,西部和東北地區的民企和國企的風險會較大,預計這是未來半年的趨勢。

“整體來說,選券的邏輯不會變。變的地方重點在於利率上升、利差拉寬、市場定價重新往上調,在同行業、同等級的券中,回報性價比較好的個券還會被繼續看好。過往高杠桿、資不抵債的公司會維持負面的看法,而不會盲目配置那些因被拋售而出現較好預期回報、基本面卻較差的券。”他稱,未來的目標仍是保持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以盡量減少集中風險,較為看好消費零售業、較大型的房地產商,並通過提升現金水平和利用國債期貨來進行風險對沖。

違約處置仍待優化

說到違約債券,其實如何進行違約處置並回收也是關鍵。

黃嘉誠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處置方式上看,中國的違約處置機制還未完全市場化,配套制度還不完善。“上市公司、民企和國企的兌付情況有分歧。上市公司和民企處置效率較高,有能力和意願償還的公司完全償付概率較高。相反,國企的效率相對較低,具體沒有統一的破產重組和清算的方案,大多私下解決。”

相比之下,境外市場有一個較完善和透明的”重組會議處理程序”(Restructure and Workout Process),“允許外國投資者和發行人早日處理不良債務情況。該程序允許擁有不同優先權的債權人和不同利益相關者參加討論,並討論債務重組的潛在問題和影響,以便增加各方的潛在剩余價值,並預防進入違約或清算情況。”他解釋稱。

具體數據來看,到2017年底,有66只公募債違約,但只有26只完成處置。李詩表示,“其中19只是全額兌付,但對於大額的持有人沒有全額兌付,回收率約在22.18%到22.62%之間,而且整體處置非常慢。可見,市場對完善債券違約的處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2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