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資本盯上了駕照自考 駕校“過剩”時代將臨?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4929.html

無需起早摸黑,也不必再忍受駕校師傅的“咆哮”,找一輛普通轎車,請一個經驗豐富的朋友來指導,學會駕駛後直接去考試拿駕照,聽上去是一件很愜意的事。

2016年1月,公安部對外發布了“關於修改《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下稱“規定”)的決定”,4月1日起正式實施。與此前的規定相比,新規最大的亮點便是駕照可以“自學自考”。自新規發布之日起,在天津,包頭,長春,南京,寧波,馬鞍山,福州,吉安,青島,安陽,武漢,南寧,成都,黔東南,大理,寶雞等16個城市進行試點。與此同時,自主報考也將在2016年年底正式實施。公安部對外表示,2016年年底前,全國將全面開通互聯網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下稱“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通過此平臺,實現駕駛人網上報名、網上約考、網上繳費。

不過,看上去很美的駕照“自學直考”,實施起來卻面臨諸多問題。

自學自考,看上去很美?

“自學自考,太麻煩了,而且不劃算。”成都一家駕校的馬師傅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按照公安部規定,要自學自考,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和要求。自學人員應當攜帶學習駕駛證明、粘貼學車專用標識。自學駕駛的車輛必須是非運營小型汽車,必須加裝副剎車和輔助後視鏡等裝置,經檢驗合格後才能成為自學用車。

對於學員來說,前者並不難,難的是對車輛進行改裝。“一般來說私家車沒有人願意改裝。”馬師傅表示,同時,改裝的成本也不便宜,比如加裝副剎,普通的改裝成本至少500元起步,還需要在車上“打洞”,現在也有拉線式的副剎車,但改裝費用在1500~2000元左右。如果加上後視鏡裝置,再加上檢測費,學車過程中的燃油成本,以及車輛磨損等,後期要訓練、模擬還有場地租用費,綜合費用估算至少也要3000元左右。

記者從成都多家駕校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學車價格差不多也就在4500~6000元左右。“根本不省錢,沒必要。”馬師傅告訴記者,他認為,雖然放開自學直考,但是包括學車中的技巧和考試過程中的細節,還是駕校師傅更為了解,更有優勢。而包括直角轉彎、側方停車等考試項目,也需要有專業性的場地。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雖然早在2013年7月,上海市就曾試點正式接受部分人員在未經駕校培訓的前提下,自行申請機動車駕駛員考試。但據媒體報道稱,在限定的60個名額中,有絕大部分是因為各種原因需要重新申領駕照的老駕駛員,而非新手。

駕校“過剩”時代來臨?

“大家都在關註自學直考,其實對於整個駕考市場,自主報考的放開可能會帶來更多的變化。” 車輪創始人兼CEO吳峰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車輪是一家成立於2012年的移動端汽車生活服務平臺。目前共有車輪查違章、車輪考駕照以及車輪社區等12款產品。據吳峰介紹,目前的用戶總量已經超過2億。

早在之前,車輪就推出了“車輪考駕照”這一產品,但在當時,這一平臺的作用基本上還是在進行導流,走的是非常傳統的路子。

隨著駕照申領的條件逐漸放開,吳峰看到了機會。“從2015年開始整個駕考市場到了一定的轉折點,以前是供不應求,現在是已經逐漸會供大於求了。”來自公安部交管局的數據,2015年全國新增駕駛員3375萬人,但有第三方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駕校的數量已經達到1.3萬家,培訓能力已經能滿足6000萬人左右。在過去幾年間還在以每年1000家的速度增長。

“駕校資源已經出現過剩,包括合肥在內的二三線市場,其實已經出現生源缺乏的情況。”吳峰透露說。

以上海為例,記者了解到,在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海學駕照的價格已經突破萬元,而從2015年年底開始,學考價格開始回落,普遍在7000~8000元左右。同時,駕考的名額也在放寬。在此之前,每個駕校每月申請考試的名額基本上都有限定的,一定程度上仍屬於“計劃”經濟,供小於求。但眼下,隨著政策放開,市場化的自主報考將讓市場變得更加靈活。

長期以來市場供求關系的不平衡,讓學員學車過程中痛點重重。而眼下,隨著駕校資源的過剩階段到來,越來越多的駕校也有意識在服務上作出提升。車輪考駕照決定進軍駕考O2O市場。“在線上,我們已經有大量的用戶和流量,而在線下,我們會選擇一些願意合作的駕校,用我們自己的標準去改造它,幫它完成從硬件到軟件的全面升級。”吳峰介紹說。車輪希望通過服務,打通線上線下,從而實現對傳統市場的改善。

吳峰認為,和汽車電商以及O2O上門服務等項目相比,駕考是一個相對“藍海”的市場。以學車為切入口,可以進一步帶動汽車交易、汽車金融、車聯網以及低碳交通等整個大汽車產業鏈,為後續業務帶來更多的可能。

這一思路也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就在日前,車輪宣布獲得了5.5億元的“B+C”輪融資,由易鑫資本領投,好望角、景林、上汽和百利宏跟投。易鑫資本CEO張序安表示:“車輪在車生活領域的領先地位和創新服務非常符合我們在汽車互聯網領域的布局。“

面對萬億級的汽車後服務市場,所有的資本都在蠢蠢欲動,尋找一個好的切入口和突破點是眼下的關鍵。以駕考O2O為入口,能否撬動龐大的市場,吃到蛋糕,還需要時間驗證。但從目前來看,面臨這樣一個非常重服務和落地的行業,互聯網公司能否順利走出一條路,也充滿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406

辭舊迎新際將臨解禁雙高峰 減持預期牽動市場神經

近年來,限售股解禁和股東減持時常牽動著A股市場的神經。而2016年的收官月以及2017年的開局月即將迎來當年“最大解禁潮”,解禁金額均在2016年前11個月平均解禁規模的兩倍以上,市場普遍預計解禁規模合計在8000億元左右。

如此放量的解禁潮,也讓市場擔憂由此帶來大規模的上市公司股東減持潮,進而對A股市場的流動性以及收益率產生影響。有券商分析師人士預測,大規模的減持可能並不會發生,這兩次大規模的限售解禁將以影響預期的方式對市場產生影響。

以2016年的解禁減持情況來看,有標記為減持解禁股份的股份數有104.67億股,對應的市值有1682.97億元,這部分減持市值占到今年以來總減持參考市值的近半。

收官月臨年內最大減持潮

自去年股災期間祭出的《18號文》改變市場解禁減持節奏之後,今年1月7日的減持新規,一定程度上放開了大股東的減持行為,讓市場解禁減持開始回歸正常節奏。

縱觀2016年全年的解禁節奏,月度解禁壓力高峰主要出現在1月、6月、11月和12月,其中12月將掀起“年內最大解禁潮”;4月、7月和10月則為解禁壓力最小的時期,尤以10月份為市場解禁最低窪地;其余5個月的解禁節奏則相對較為平緩。

Wind數據顯示,今年1月、6月、11月的限售股的解禁額度分別為184.1億股、172.96億股、154.26億股,對應的市值規模分別為2220.4億元、2522.46億元、2572.26億元,而4月、7月、10月的解禁額度均在百億股以下,市值規模也僅在千億元左右,其余5個月的解禁市值規模則在1500億元~2120億元之間。

而對於即將收官的2016年12月份以及即將迎來的2017年1月份,業內普遍認為,這兩個月將迎來解禁高峰期,均為當年解禁規模最大月份。

“今年12月和明年1月將有兩次較大規模的限售股解禁,其額度分別為301.66億股和291.08億股。”招商證券策略研究主管分析師王稹分析認為,去年7月份至12月份由於股災致使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增持股票,而其中絕大部分將會在今年年底到期。

光大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趙揚在其報告中分析指出,今年12月與明年1月解禁市值分別為3695億元、 4036億元,對比年內前11個月平均1720億的平均解禁市值規模,12月與明年1月解禁金額均在前11個月平均解禁規模的兩倍以上。

“跨年時節,市場將迎來8000億元的解禁高峰。”國金證券策略李立峰團隊也指出,未來兩個月解禁集中在月末兩周,其他時間均相對平穩;其中,12月最後兩周解禁規模分別為968.55億元、1876.60億元,占12月解禁規模的76%;明年1月最後兩周解禁規模分別為1417.06億元、1534.38億元占明年1月解禁規模的67%;整體這兩個月共有492家公司解禁,規模分別為3742億元、4407億元,總計8149億元。

從今年12月份以及明年1月份的解禁結構來看,趙揚表示,12月的解禁情況主要來自中小型股票的高百分比解禁,明年1月則是中大型股票的中高百分比解禁;板塊結構上,中小創業板為解禁來源的主力軍。

但李立峰團隊則認為,12月解禁主要集中在主板,解禁規模占比57.9%,解禁公司家數占比44.8%;明年1月解禁規模仍以主板為主,占比42.1%,解禁公司家數三個上市板較為均衡。

根據wind以及券商研報數據,明年1月份之後,明年上半年的下一個解禁額度高峰期或將在4月份來臨,預計明年2月份至6月份的限售股解禁額度分別為91.63億股、147.18億股、254.06億股、127.71億股、0.8億股。

減持預期帶來風險?

限售股解禁的同時往往會引發股東的減持行為,這因此也總牽動著市場敏感的神經。

以wind數據變動截止日期為參考條件,截至12月29日晚間公告前,2016年以來A股市場共計減持223.83億股,對應的參考市值為3595.41億元。其中今年3月份的減持市值最大,達到485.35億元;6月份和7月份則分別以451.95億元、425.6億元的減持市值位居其後,此外,11月份和12月份至今的減持市值也均在400億元以上,分別為415.41億元、401.38億元。

在這些減持的股份中,有標記為減持解禁股份的股份數有104.67億股,對應的市值有1682.97億元,這部分減持市值占到今年以來總減持參考市值的近半。而這些解禁減持股份中又有93.97億股是通過大宗交易渠道減持的。

“解禁減持行為更易發生在市場弱上漲狀態。” 趙揚認為,最適合減持的環境是市場穩定運行向上向下波幅皆有限,最好是偏正向波動,大跌或大漲的月份解禁減持都很慢,相反走平或小漲的月份解禁減持速率加快地非常明顯。

從解禁減持的主題來看,趙揚對年內前11個月的解禁減持主體進行分類統計發現,在公司公告記錄的重要股東二級市場行為中,最主要的減持主體來自於公司的其他中大股東(非第一大),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減持所占份額較少,“考慮到不同類型股東的持股目的,今年的解禁減持行為以財務投資者的套現止盈為主”。

而對於今年12月和即將帶來的1月份兩個如此放量的解禁高峰期,二級市場的減持壓力幾何?李立峰團隊表示,這兩個月首發原股東解禁和定增解禁為主要解禁類型,規模合計占90%以上,其中,12月以定增解禁為主,明年1月以首發原股東解禁為主。

一般而言,由於定增股東大多為了短期持有股份獲利,因此解禁後減持意願較強;而大股東通常長期持有公司股份,通過參與公司經營發展獲利,解禁後減持意願相對定增解禁稍弱。“我們傾向於認為12月解禁減持壓力要相對1月偏大,但也不排除類似於近期部分公司大股東減持套現行為發生的可能。”李立峰團隊如是稱。

“推算現在到明年農歷新年之前,市場大致會有360-720億的實際減持金額,具體落於區間何處依賴於下一階段市場的實際表現。 ”趙揚在其12月中旬的報告中指出。

“這兩次大規模的限售解禁將以影響預期的方式對市場產生影響,而大規模的減持可能並不會發生。”據王稹估算,12月和明年1月,大規模限售股解禁如果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將會影響市場收益率下跌1%~1.5%,而流動性受到的影響更大,招商A股流動性指數將下跌10-12點。

就實際投資而言,趙揚認為,當前炒作個股解禁的邏輯已與2013年大有不同,目前市場去年牛市後遺癥依然明顯,短期註意回避定增浮盈比率較高、解禁規模占比中遊的一些個股,特別是套現意願更為強烈的3年期定增項目解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892

港鐵港大站 滲水封通道雨季將臨 乘客憂影響列車行駛

1 : GS(14)@2015-04-21 01:27:30

■港鐵用帆布接水,亦擺告示牌提醒行人。李家皓攝


【本報訊】耗資185億元建造的港鐵西港島綫,當中啟用不足四個月的香港大學站發生漏水事故,《蘋果》發現該站通道由上周五起至少有5處地方滲漏,最嚴重兩處都靠近B出口,水勢如開水喉般急勁,職員要駁喉、放膠桶接水,封鎖部份通道。港鐵稱事故涉地下水滲漏,正在維修。乘客擔心雨季來臨漏水更嚴重,最怕影響列車行駛。記者:簡明恩 張珮琪 梁瑞帆



這次港鐵站漏水事件始於上周五,有乘客稱香港大學站B出口的地底行人通道至少兩處天花板漏水,職員用水桶盛載。記者到場了解後,發現該站漏水位置至少5處,分別是近B1出口的地下通道天花,近B2出口的地下通道扶手電梯對開天花板,B2地下通道升降機大堂牆身,C2地下通道天花板牆角,及A出口升降機大堂天花板,當中以首兩處地點漏水情況最嚴重。




帆布遮掩 擺水桶陣


記者昨日所見,近B1出口地下行人通道天花的漏水位置距離車站大堂20米、受影響範圍約6米乘0.3米,車站職員用欄杆圍封後,用3塊膠帆布遮蓋漏水的天花板,並接上水管將水引流至地面的多個膠桶,水桶旁邊放置多個「小心地滑」告示板,牆身亦貼上「工程進行中」通告,提醒乘客小心地滑。有街坊透露,前日該處水勢最猛烈時有如「開水喉」,至下午水勢才轉弱,但天花組件仍聚積大量水珠。另一個嚴重漏水位則是近B2山道出口扶手電梯的天花板位置,上址距車站大堂50米。車站職員用欄杆圍封通道中央7米乘1米範圍,旁邊有職員全日站崗,提示行人左上右落以免混亂。由於受影響面積甚廣,職員擺放至少8個膠桶接水,如同水桶陣,同時又職員又從天花板接駁吊兩條膠喉引水至膠桶。而A出口升降機地下大堂天花板出現面積1米乘1米的漏水範圍,旁邊放置有地拖及吸水毛巾等。此外,B2地下通道升降機大堂牆身,及C2地下通道天花板牆角均有滲水情況。香港公正行技術總監賴達明昨到香港大學站視察漏水的5處位置,他指漏水的B出口行人通道位處地底20米處,他又用高清紅外線掃描儀器檢查牆身及天花板,指漏水事件的確涉及地下水滲漏。




議員批豆腐渣工程


港鐵回應稱,上周五職員發現香港大學站B出口行人通道冷氣機通風位天花板有兩處地方滴水,通知承辦商跟進,初步相信漏出水滴為地下水,並有冷氣機槽溫差大造成水滴,強調事故不影響車站運作及列車服務。過去兩晚工程人員在港鐵收車後維修防漏,發言人稱涉事現場在地下數十米深,出現漏水非罕見,正調查原因。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副主席范國威批評是豆腐渣工程,認為單是一個香港大學站至少5處漏水,匪夷所思,質疑施工及監管有問題,過去30多年來,港鐵站極少發生漏水事件,憂雨季來臨情況惡化,盼港鐵交代事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20/191189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7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