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明膠裡的「暗礁」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11/3NNDE4XzQxNzU3NQ.html

工業明膠之於目前的中國食品安全就好像是一座暗礁,無從檢測。

連日來,在一些媒體人的「公開暗示」下,老酸奶、果凍在國人眼中瞬間從食品變成「毒藥」。「扔了雙破皮鞋,轉眼就進你們肚子了」,如此聳動的字眼背後直指工業明膠。

多家乳品企業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稱,其產品不存在添加工業明膠的「內幕」。值得關注的是,工業明膠一直位列衛生部警示的食品違法添加物質嫌疑名單,但檢測方法始終是「無」。

乳業專家王丁棉對本報記者表示,檢測手段的缺失和難度會造成工業明膠非法使用的可能,就如同此前三聚氰胺被漏檢一樣。

此前,王丁棉曾因「炮轟」我國奶業標準被個別大企業綁架而進入公眾視野。

工業明膠疑雲

波折的中國乳業再生安全疑雲,一則老酸奶和果凍不能吃的消息引發公眾圍觀,「內幕」、「3·15晚會」,這些刺激眼球的字眼背後潛伏著「工業明膠」的魅影。

明膠是一種蛋白質,分為食用明膠、工業明膠、照相明膠和藥用明膠,其中,食用明膠常用於酸奶、果凍,用以防止乳清等物質析出,增加食物的穩定性。

目前市場銷售的多個品牌的老酸奶的配料中均標明了含有明膠、果膠、瓊脂等成分。果凍中,明膠是主要原料,其營養成分主要是澱粉。

果膠分為植物膠和動物膠。一家奶製品企業告訴本報記者,作為增稠劑,與植物膠相比,動物膠的可溶解性較低,一般而言,用於液態食品的為植物膠,而動物膠則用於偏固態食品。

據其介紹,動物膠分兩種,一種是骨膠,即用動物骨熬製出來的膠品;另一種叫做皮膠,即用動物皮熬製出來的膠品。

食品添加劑明膠的提取過程為,將動物的骨和皮,通過一系列工藝處理,降解其所含膠原得到的蛋白質產品。而上述媒體人的「爆料」則指通過「工業化」手段提取的動物膠,即工業明膠。

早在2006年,衛生部便出台《食品添加劑明膠生產企業衛生規範》,其一大背景是一些企業違法使用工業廢料生產食品添加劑明膠。

近年來,多家媒體曝光,一些企業利用城市垃圾堆裡的破舊皮衣、皮鞋,還有廠家生產皮具時剩下的邊角料,經過化學處理,水解出價格低廉的工業明膠,成為不法企業的「食用明膠」。

「工業明膠比食用明膠便宜三分之一,有可能個別企業採購員為賺外快,採購工業明膠充當食用明膠。」王丁棉告訴本報記者。

本報記者從一些行業人士處瞭解到,如果有客戶前往明膠廠家採購明膠,銷售員一般會問對方需要的是鮮皮膠還是蘭皮膠。

這類物質的提取過程類似於革皮水解物,後者的生成需要經過一道鞣製工序,這是製革和制裘的必要前置工序,經過浸水、脫脂等工藝後的動物皮,用來製作成皮包、皮鞋等皮製品。

在鞣製的過程中,為使皮質軟化、美觀,通常會添加幾十種化學品。在行業內,這種鞣製後的皮稱作蘭皮,用它熬製明膠,稱之為蘭皮膠,蘭皮膠即工業明膠。

蘭皮膠中含有重鉻酸鉀和重鉻酸鈉等有毒化學物質,嚴禁用於食品加工。

對此,一些不法商家會採用更隱蔽的手段,即用鞣製前的動物皮製作明膠。行業內稱之為鮮皮,用它熬製成的明膠,稱為鮮皮膠。即便沒有經過鞣製,仍要經過浸泡並加入石灰、硫化鈉等化學品將之軟化泡開,同樣對人體危害極大。

事實上,食用和藥用明膠的安全做法是取用經過檢驗檢疫合格的整張動物皮熬製而成,只在熬製前的浸泡程序加入一些用於軟化的物質。但這種做法成本昂貴,一家酸奶企業證實,這樣的全皮明膠在市場上每噸價格至少在60萬元以上。

據業內人士透露,一家有志於生產全皮明膠的企業,前幾年聲勢浩大,並擁有自己的屠宰場,生產程序正規而安全,卻因成本太高倒閉了。

檢測方式空白

談及工業明膠混入食品添加物,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此惡劣的做法,在行業內確實存在,但並不多見。

連日來,本報記者致電蒙牛、伊利、完達山、三元、君樂寶等多家生產老酸奶產品的企業時,對方均稱,其所售產品均使用符合國家規定的食品添加劑。

一位參與製作央視今年「3·15」晚會的人士否認了晚會曾經做過該類新聞調查報導,「根本沒有這回事,連我自己都不知道。」

「近幾年乳業監管比較嚴格,國家打擊力度比較大,並且大企業都意識到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件將對其是滅頂之災,應該不會刻意這麼做,」王丁棉稱,「大品牌理論上應該不會這樣鋌而走險。」

老酸奶由於其特殊的發酵工藝,對鮮奶質量要求更高,自2009年以來,原奶價格呈上升之勢,企業面臨成本壓力比較大,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

是否有企業因此採用工業明膠降低成本?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崑岡的觀點是,「犯罪成本太高」。

宋崑岡在談及「老酸奶含工業明膠」的傳聞時說,如果用工業明膠,一噸酸奶也就省幾十塊錢,現在的乳製品企業都是好不容易才拿到了生產許可證的,不敢再去撞紅線。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工業明膠的檢測技術須填補空白。

2009年,在衛生部發佈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中,工業明膠在列,檢測方式是「無」。

2011年,工信部在類似的警示中再次點名工業明膠,但檢測方式仍未開發。

「工業明膠是可溶於水的蛋白質,不像三聚氰胺本身就是化工物質,所以檢測難度非常大。」王丁棉說,「且跟食用明膠所含物質很明確不同,工業明膠可能存在鉛、汞等各種重金屬超標的情況,而每種物質檢測手段也不同,很難一一檢測,必須通過多種子項指標檢測。」

他認為,檢測手段的缺失和難度會造成工業明膠非法使用的可能,就如同此前三聚氰胺被漏檢一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62

工業明膠「食用」內幕: 小企業們的安全隱患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11/2NNDE4XzQxNzg2NQ.html

乳業再添隱憂。4月9日中午,央視主持人趙普發微博稱:「來自調查記者短信:不要再吃老酸奶(固體形態)和果凍了。尤其是孩子,內幕很可怕,不細說」。

而另有消息說,不吃這些食品的原因是「破皮鞋做明膠」進入果凍和酸奶之中,「這才是今年3·15晚會重頭,可惜沒播」。

廢舊皮革生產的明膠為工業明膠,而新鮮動物皮質生產的明膠為食用明膠,工業明膠一般重金屬和微生物超標,而二者的生產工藝幾乎相同。

據本報記者瞭解,工業明膠目前最低價為8500元/噸,而食用明膠最低價在19000元/噸左右,二者價格相差1倍多。

目前,包括蒙牛、光明、完達山、三元、伊利等國內乳業企業都在生產老酸奶,果凍則是喜之郎、徐福記、旺旺等大企業的重頭產品。

面對質疑,蒙牛等乳品企業接受本報採訪時明確表示,公司都是採購正規的食用明膠,絕不會加入廢舊皮革提煉的工業明膠。

4月10日,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食品科學技術室主任霍軍生表示,「規模以上企業不會添加工業明膠,如果這樣做會損失慘重,規模以下小企業監管不到就有可能」。

而對於上述傳聞,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崑岡表示:凡是奉公守法有職業道德的乳品企業生產的老酸奶是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生產的,這些企業是不會使用工業明膠的。

乳業本已脆弱,酸奶、老酸奶、果凍再被指涉「廢舊皮革明膠」,這讓乳業行業乃至食品行業危機再起。

低價的工業明膠

食用明膠一般作為食品輔料和添加劑使用,作為添加劑,可以起到增稠和穩定性狀的作用。

廈門海優明膠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嚴海河告訴記者,工業明膠按照黏度劃分,一般的價格在9000多元/噸,黏度6度左右的價格在11000元/噸,黏度7度左右價格在13000元/噸,黏度每增一度價格增加2000元/噸。

而食用明膠按照「凍力」劃分,120「凍力」的食用明膠價格在18000-19000元/噸,140凍力的價格在21000元/噸左右。

上海讀佳實業銷售經理武飛飛表示,「工業明膠最低價8500元/噸,食用明膠120凍力的價格在22元/公斤,140凍力的價格在26元/公斤」。

兩家企業提供的數據都顯示,食用明膠每噸最低價都比工業明膠貴一倍以上,巨額利潤足以使不法廠家鋌而走險。

不過,央視主持人上述微博內容很快被刪除,留下的是未經證實的質疑。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未公開對上述說法的解釋。

2009年,浙江金華曝光「晨園乳業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粉」事件。同年,全國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文件中顯示,山東淄博,山西臨汾、大同和河北阜城一帶存在違法使用皮革水解物加工成食用明膠、食用蛋白製品的行為。

大型乳企被排除

由於乳業多年負面消息不斷,受此次工業明膠傳聞影響的首當其衝的便是乳品企業。

據瞭解,幾乎每個大乳品企業都在生產酸奶和老酸奶,市場上,蒙牛、光明、完達山、三元、伊利的產品隨處可見。

一大型乳品企業人士表示,「行業協會的消息,目前國內有200多家企業生產酸奶和老酸奶」。

該消息剛發佈,該乳品企業人士就告訴記者,大企業不可能用工業明膠作為增稠劑和添加劑,「我們企業全封閉管理,流程都在監控中」。而蒙牛方面也表示,蒙牛老酸奶採用的明膠是由美國羅賽洛公司提供。羅賽洛是全球最大的明膠生產企業。

國內最大的食用明膠生產企業青海明膠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正規企業生產的明膠沒有質量問題,小企業沒有生產許可證則會讓人擔心質量安全。「目前國內乳品企業使用青海明膠的企業為伊利乳業。」

另一大型乳品企業人士則表示,老酸奶和酸奶中的明膠添加量很少,用得比較多的則是喜之郎、徐福記、中國旺旺等果凍、糖果企業。

霍軍生也表示,老酸奶中添加的明膠很少,200克產品中添加量也不到1克,大品牌企業產品質量是有保證的。

明膠監管存漏洞

但明膠行業散亂差的現狀卻不可忽視。目前,國內生產食用明膠的不法小廠家有100多家,取得生產許可證的只有20多家。國內最大的明膠企業青海明膠各種明膠產能也只有6000噸。而外資企業羅賽洛在國內的明膠年產量則達到2.1萬噸以上。

中國日用化工協會「三膠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顯示,2010年我國食用明膠產量為5.7萬噸,工業明膠產量在3.3萬噸。藥用膠囊年用量約2.5萬噸,食用明膠和食品添加劑明膠年用量約3萬噸,照相明膠彩色相紙和黑白膠片年用量約2000噸,明膠市場年總量約5.7萬噸。

該協會稱,鼓勵企業通過兼併、重組等方式擴大規模,增強實力,形成3~5家年產量達5000噸的大型明膠和骨膠生產企業。

儘管國內食用明膠生產量相對較大,但由於存在眾多非法小企業,以及工業明膠遠比食用明膠價格低1倍以上甚至更多,導致眾多小食品企業游離於監管之外。

而對於食品添加劑,衛生部今年已經表示要集中整治,試圖從源頭加以控制。今年2月份,衛生部擬撤銷2,4-二氯苯氧乙酸等38種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並就此公開徵求意見。而在擬撤銷的添加劑中,包括刺梧桐膠、葫蘆巴膠和黃蜀葵膠三種植物膠。

或許隨著工業明膠問題的暴露,衛生部將會對食用明膠加強監管。

目前,對於工業明膠的檢測也是一個難題。北京理化分析測試中心主任劉清珺指出,工業的非食品添加劑,檢測往往都存在一個指向性不明的問題,比如工業明膠,要檢測革皮水解物,它可能含有多種化學物質,檢測只能根據這些可能的伴生物一一展開排除,檢測難度其實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