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明星理專給畢業生的理財建議 破除四大迷思 拒當「薪光幫」

2011-6-27  TWM




初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別以為每個月薪水只有兩三萬元就無法理財!在有限的收入中,必須先弄清楚收支明細,訂定出儲蓄金額,再做好保險的保障,加以投資的輔助,聰明累積財富。

撰文‧何珮郁

時序進入畢業季,許多畢業生將從校園邁入職場,根據人力銀行統計,二○一○年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約為二萬七千元,碩士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則約為三萬一千元。「薪光幫」當道,很多人以為薪水才兩三萬元,就無法理財,每個月薪水就在不知不覺中見底。

七年級前段班的育棻,研究所畢業後踏入職場近一年,是名月薪二萬八千元的上班族,從南部上來台北打拚的她坦言,每個月扣除房租水電、生活、娛樂開銷後, 「能剩五千元就不錯了!」自認對數字沒有概念,又不懂琳琅滿目的理財商品,始終讓育棻無法跨出投資理財的第一步。「不過,最近我考慮買黃金存摺。」她興奮 地補充著。再細問到對黃金走勢的了解程度,「我也是聽人家說黃金最近漲很多,又可以保值,不過風險好像很高,我要再考慮一下。」她的語氣突然收斂許多。

「為何總是存不到錢?」相信是很多社會新鮮人心中共同的疑問。究竟這些理財行為中,有哪些需要破除的迷思,我們要請三位資歷豐富的明星理財專員一一檢視。

迷思一

收支流向不清 莽撞投資「理財不等於投資!」國泰世華銀行理財業務副理游千慧首先提醒社會新鮮人,別急於將手上的資金全數投入股票或基金,甚至是高槓桿的投資工具,期望 自己能像許多大戶投資致富,否則眼高手低的結果,往往讓辛苦賺來的血汗錢一夕蒸發,生活也陷入困難。她建議,在每月的所得中,以記帳的方式,先弄清楚每個 月必要的生活開銷支出,如水電、房租、三餐費用等,再訂定出可作為儲蓄的目標金額,最後才思考還有多少錢可以花在非必要的娛樂支出上。也就是嚴守「收入- 儲蓄=支出」的原則。

曾經有個朋友的小孩,抱著全部家當數萬元來找游千慧,請她幫忙投資,卻被她一口回絕,「你還是先繼續累積儲蓄!」她認為,投資前至少應留有三至六個月的生活預備金,萬一投資表現不如預期,又遇到急需用錢的狀況,才不致造成兩頭燒的局面。

許多社會新鮮人,一畢業就面臨就學貸款的負債,上海銀行財管業務副理李弘康認為,新鮮人應該以「先理債再理財」為原則,訂定每年的還款目標,將每月所餘優先償還就學貸款,及早還清,日後投資理財較無後顧之憂。

迷思二

只買儲蓄險 忽略人身保險雖然儲蓄的習慣很好,但是社會新鮮人往往在第一次接觸保險時,將大部分資金放在儲蓄險保單上,而忽略了壽險、醫療險及意外險等基本保障。擁有 國際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證照的游千慧表示,剛開始做保險規畫要以生病時能照顧自己,不造成家人負擔為原則,萬一身體發生狀況,工作收入中斷,醫藥費用、生活開銷 就可轉由保險來支付。

台新銀行私人財富管理部經理林妤華也鼓勵年輕人,可從年收入先提撥十分之一做基本的保險規畫,壽險和醫療險都是越年輕投保,保費相對越便宜。「特別是壽 險,趁年輕時用低保額『卡位』,日後再視人生階段、家庭責任等狀況來調整。」舉例來說,如果在二十五歲買入一百萬元的保額,到了三十歲成家時,想調整到五 百萬元,只要保單未停售,保險公司可追溯回二十五歲的費率來計算,保戶補繳差額即可,比三十歲重新買一張五百萬元的保單要便宜許多。

迷思三

自認積極 卻承受不了風險有了保障做後盾,開始投資後也要把握幾項原則。大家都知道投資有風險,卻不見得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游千慧以多年的經歷觀察,許多年輕人積極投資高風險標的,一心期待高報酬,但是往往跌了一○%就寢食難安,急於抽身。

她認為,投資前應該先設定好目標,短期目標如旅遊計畫,中長期目標如購屋頭期款、退休規畫等,再針對最重要的目標做投資配置。如果目標是一年後就會用到的 資金,則要挑選穩健的標的,如定期定額申購平衡型基金。若是中期的目標,就可以挑選較活潑的標的,設定的停利點也可以高一些。

「年輕人常聽信他人的投資經驗,誤信明牌卻不懂基本面,也許一開始嘗到了甜頭,卻不知道哪裡是下車的時點,或是跌了也不懂停損!」林妤華直指許多理財新手 的迷思,「也別以為定期定額長期扣款就一定穩賺不賠!」每一個景氣循環約五年,投資前還是要先了解標的內容,定期檢視市場變化,嚴格執行停利、停損。

迷思四

聽信明牌 只看短期報酬率她還分享了自己的「雙十定律」,只要每筆定期定額扣款達到十萬元以上,且獲利達一○%,兩個條件同時成立時,不管市場如何,一定停利贖回,嚴格遵守投資紀律!

另外,李弘康也指出,有些人會用定期定額的方式短線操作基金。很多人每月扣款不過一萬元,不出三個月市場大漲了,就急於獲利了結,「這樣的作法並不具長期 累積財富的意義。」他建議:「將五成的資金配置在長期的目標上,利用債券型、全球股票型基金,或年金保險、儲蓄險等工具來規畫。」即使遇到空頭市場也不至 於賠光積蓄。

三位經驗豐富的理財專員,都不約而同強調「投資紀律」的重要性,來戒除隨市場追高殺低的習慣,接觸理財初期,可以先用小金額投資,來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穩紮穩打累積經驗,理財新鮮人也會成為經驗豐富的高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30

泰山、愛之味、光泉、維他露為何能全身而退? 四大食品廠閃過塑化劑風暴的祕密

2011-6-27  TWM




塑化劑風暴讓不少台灣食品大廠紛紛遭受波及,但在這次風暴中全身而退的食品大廠仍不在少數。

究竟這些在風暴中招牌愈擦愈亮的大廠,做了什麼?以及不做什麼?

撰文‧林讓均

塑化劑烏雲罩頂,不少台灣食品大廠中箭落馬,但在這次風暴中全身而退的食品大廠仍不在少數。除了馬英九總統拜訪過的義美食品,其實包括泰山、愛之味、光泉與維他露等老字號大廠,這次都倖免於難。

這些大廠,有的也不免使用起雲劑一類的食品添加物,但仍然能夠逃過一劫。這顯示黑心商人雖然讓各食品大廠防不勝防,但防弊不是不可能!究竟這些大廠是怎麼做到的?

「台灣食品業者只有一○%參加GMP(台灣食品良好作業規範)認證,雖然這一○%的業者產值已達六○%,但唯有鼓勵剩下的九○%業者也加入GMP,才能有效防弊!」身兼台灣食品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的「泰山」董事長詹岳霖,日前在媒體上投書力倡此論點。

代工不代料

泰山自購原料 還幫協力廠打分數不過,加入GMP需要時間,泰山選擇拿回管理的主動權,早在十多年前,就以GMP的規格來管理上、下游廠商。泰山有一套自創的協力廠商品質管理辦法,對於進料、製程與成品的管制都有密密麻麻的評核細項。

「因為我們比較『怕死』,所以檢查得很嚴格!」詹岳霖笑說,他們連廠房牆壁是不是「直角」都要管,牆角必須是有圓弧狀的「R角」,才不會藏汙納垢。而且即使是將產品外包給代工廠,泰山也採「代工不代料」策略,為的就是原料自購,可以親自監控品質。

泰山總廠長謝明燦說,除了檢查,泰山還幫協力廠打分數,分成A到E五級以便管理。E級表示不合格、要淘汰,而不管哪一級都會去訪廠,就連最好的A級也至少 每年抽訪一次。對於下游代工廠,C、D兩級會派人直接駐廠、檢查每一批產品,並且輔導代工廠升級到A、B,可以自主管理的程度。

至於原料的採購,泰山也有一套把關標準,其中最重要的是訪廠。「訪廠的稽核重點包括它是否有許可證、成分表、進貨單,然後拿著這些去確認它用什麼原料、倉 庫管理怎麼做。」謝明燦表示,經過這套稽核流程,至少有兩成的供貨商會被淘汰;而為了確保不斷貨並促進品質的良性競爭,泰山也規定每一種原料都要有兩個以 上的供貨商。

「泰山拿過國家品質獎,龜毛是應該的啦!」亞洲前三大香料廠「味特」的董事長特助王憲仁說,味特與泰山合作超過十五年,雖然一直被列為A級廠商,但泰山仍 然每年來抽檢個兩到三次,是所有合作的大廠中檢查最嚴格的。可說全台灣起雲劑生意做最大的味特,賣給泰山的產品並非起雲劑,而是價格比人工香精還貴個三倍 的天然香精。

詹岳霖表示,食品添加物經常是小宗進貨、品項雜,進價也不高,一般工廠往往疏於管理,但偏偏「魔鬼就藏在細節裡」,因此泰山寧願墊高成本也要嚴密管控,以避免「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賠上大廠聲譽的風險。

不買複方添加物

愛之味用單方添加物 自行調製配方而近年強銷「純濃燕麥」等保健飲品的「愛之味」,自家擁有一個「健康科學研究所」,這個研究所不只是愛之味的研發引擎,也是它能夠確保食品安全的祕密基地。

「我敢說類似(塑化劑)事件,不會發生在愛之味!」愛之味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陳冠翰之所以這麼有信心,主要是因為愛之味根本不買「複方(多種成分)食品添加物」。

對他來說,買來的現成「複方食品添加物」等於是一個「黑盒子」,就算是廠商出具成分證明、檢驗合格證書,也無法確保不會像這次塑化劑事件一樣,有黑心廠商加入不該添加的原料。

因此,愛之味乾脆只買必須向衛生署申報許可的單方食品添加物,一個個買回來之後,再靠自家的研發人員調製配方。

「如果有人直接敢買複方回來添加,還會被糗說『怎麼?你是自己不會調喔!』」陳冠翰笑道。身為耐斯集團總裁陳哲芳三子的陳冠翰,在美國拿到康乃爾大學生技博士後,四年前回國加入愛之味健康科學研究所,對自家團隊的研發能力非常重視。

上任後,他延續愛之味不添加防腐劑、人工色素與人工香料的「三不政策」,繼續把食品添加物的使用減至最低,即使這得犧牲產品賣相,還會提高成本。

「就好比愛之味純濃燕麥,放久了可能會產生正常的沉澱物,不是那麼好看,我們大可放一些添加物讓燕麥分布更均勻,但這樣卻會對健康產生負擔,所以不放!」陳冠翰說,在新品上市前,他們還會有一堂由他親自主持、邀集各單位的審核會議,過程有如論文答辯的「口試大會」。

除了品保中心,愛之味健研所的「檢驗分析中心」、「產品維護中心」也是把關食品安全的團隊,加起來將近五十個人;在愛之味,有大半的採購人員都有研發或檢 驗的背景,就是為了有能力判斷原料品質。「已經推出的產品,大家常常就不管了,但我們的產品維護中心就是專門檢視舊品,一來是讓它最佳化,二來就是不斷回 鍋、再把關的意思!」陳冠翰說。

親訪購料工廠

光泉將工廠分級 兩次不合格就出局這次沒出包的食品廠有誰?許多人會想到光泉,因為一支密集曝光、訴求光泉全產品檢驗合格的五秒電視廣告。與上述兩家大廠一樣,光泉的產品 中也沒有添加起雲劑,雖然光泉的主要產品是牛奶,但光泉也賣果汁、賣包裝茶飲,一樣都沒檢出塑化劑,「訪廠」和「檢驗」是兩大把關利器。

「我們的採購團隊是由原本採購、品管、生產與研發等四個單位組成,決定採買之前就會去訪廠,只要有一項必要條件沒達到,分數再高也刷掉!」光泉副總宋奇穎說,還沒交易前,光泉就會帶著一套自創的三頁評分表去訪廠,所謂必要條件包括「是否能出具成分檢驗合格證明」等。

除了不斷進行訪廠,光泉很注重檢驗。即使是合作多年,光泉還是會把原料供貨商分為A到D四個等級,最高的A級一個月抽驗兩次,而新交易的供貨商則比照D級 標準,每批貨物都得全部檢驗。「而且我們玩真的,一次送檢不合格就降等,兩次就出局!」宋奇穎說,最近光泉剛獲得食品界新標準認證FSSC22000,花 了一年時間重新調整倉儲動線,並且重整料源擺設位置,未來也會以此高規格輔導協力廠商升級。

不省原料成本

維他露寧從別的地方省 就怕食品不安全必須用上起雲劑的運動飲料,是第一波曝光的染塑品類,當時所有運動飲料被迫送檢、下架,但其實運動飲料龍頭、市占七成的「舒跑」並未染塑,平白受到池魚之殃。

舒跑的製造商「維他露」是有五十五年歷史的食品大廠,其第三代接班人、董事長邵瑋霖說,舒跑之所以沒事,是因為一直以來都向老品牌原料大廠「塩野香料」進貨,雖然起雲劑的進價比黑心起雲劑貴了快一倍,但老夥伴並沒有讓維他露失望。

「光是一種原料就貴人家一倍,但我們並沒有向供貨商砍價,寧願從別的地方省成本,就是怕影響食品安全!」三十七歲的邵瑋霖說,這幾年維他露極力發展「包材 輕量化」策略,現在一支「御茶園」的寶特瓶只重約二十三.五公克,比第一代瓶子少了十多公克。但再怎麼砍成本,就是堅持不要砍食品原料的價錢。

上述四家食品大廠的把關祕訣,也許在業界並非祕密,但重點就在於「落實」。套一句電影「蜘蛛人」的經典台詞:「能力愈大,責任愈重」,在消費者只認終端品牌商的招牌時,製造大廠對食品安全的把關的確責無旁貸,否則砸招牌事小,慘痛代價還得全民買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35

毒魚橫行 嚴選四大「正」魚

2011-6-30  NM




港人愛吃魚,除了因其新鮮美味,更貪其夠健康,有研究更指港人每人每年平均食逾六十公斤魚,食量居全球第六。惟近日毒魚再度攻港,亂食魚隨時令身體出事。本刊今期為讀者嚴選四大「正」魚,更有註冊營養師教健康食魚之道。

香港食用魚品質一向令人擔心,含孔雀石綠、雪卡毒等毒魚禍延多年,浸會大學生物系近日有研究更發現,本港八成食用魚內含常用於傢俬或皮革製品的工業用原料 PFOS,過量攝取會影響生育,甚至窒礙兒童腦部發展。不過,報告同時指出有四種魚無事,包括鯪魚、木綿魚、烏頭和金錩魚,而食物安全中心的報告中亦同樣 證實該四種魚水銀含量較低,故是安心食用的四大「正」魚。有份參與該研究的浸大研究員溫衍婷解釋,此四種魚多於香港飼養,故環境和水質都較好,較少出事。

桂花魚最毒

浸大報告中PFOS含量最高的桂花魚,含多種化學物質,如二噁英、阻燃劑等,可說是毒魚之首。除桂花魚外,深水的珊瑚魚,如星斑等亦易有雪卡毒,本港多次 有人進食後出事。至於曾被百佳當作鱈魚賣的油魚同樣毒性極強,內含蠟酯,容易引致腹瀉。而吞拿魚則被多次驗出有過量水銀和重金屬,會影響神經系統,孕婦多 吃,更有可能影響胎兒發展。中文大學營養研究中心註冊營養師駱月雲指出,魚內含豐富蛋白質及奧米加三脂肪酸, 避吃魚如同「斬腳趾避沙蟲」,令體內營養失衡。故縱使毒魚襲港,只要識揀識食,食魚同樣可以食得健康。

貼士一:避吃魚頭魚皮

魚頭、魚皮、魚內臟和魚卵等部位多含較高毒素,而且脂肪和卡路里亦較多,故宜儘量少吃,「好似鯇魚膽咁,無論你點樣煮,佢內含嘅毒素都難以消除,所以唔好食咁多。」她又補充,三斤以上的大海魚亦較易有毒素,不宜多吃,故「全魚宴」亦可免則免。

貼士二:蒸魚最健康

魚要吃得健康,最好用清蒸手法烹調,一來最原汁原味,亦減少營養流失,「煎魚同炸魚落多咗油,變相高脂肪同高卡路里,肥上加肥。」

貼士三:每星期吃二百八十克魚

成人及十二歲以上小童平均每星期吃魚量標準為二百八十克,約兩個拳頭般大小。當中最好有一半分量為含油量較多的魚,如三文魚和鯖魚等,以達致均衡吸收奧米 加三脂肪酸的效果。孕婦更要切忌超過此標準,「孕婦抵抗力較弱,食得太多魚會增加中毒風險,容易影響胎兒,劍魚、吞拿魚呢類水銀含量高嘅魚最好少食。」

貼士四:核桃可代魚

如果怕吃魚出事,又或討厭吃魚,駱月雲建議,核桃、油菜籽、亞麻籽和豆油均含豐富奧米加三脂肪酸,可當作魚的代替品。此外,亦可以多吃牛奶、芝士和蛋等高 蛋白質食品,補回失去的營養。至於市面上流行的魚油丸,由於曾有報告指內含重金屬、鉛等雜質,故她認為少吃為妙,「始終都係加工食品,冇新鮮食物咁好。」 (馬梓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40

合謀——揭秘A股「坐莊」四大手段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29/4NMzA3XzM1Mzc4Ng.html

「莊家」在A股市場是一股神秘而又常見的力量,它備受詛咒,又備受「推崇」。「跟莊」、「追隨主力」依然是散戶投資者最為流行的股票「投資策略」之一,眾多的股評文章也熱衷於分析「主力資金」的動向。

「莊家」似乎無處不在又難覓蹤影,但他們的面紗也並非不能揭開。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魯桂華在一份學術報告中用學術手段來「識別」莊股,並揭示了莊家坐莊的四大手段:盈餘管理、公司重組、股票股利和分析師薦股。

這項研究證明:莊股具有顯著更高的操控性應計(操縱應收、應付或預收、預付等應計項目),即莊家與上市公司存在合謀坐莊的可能;同時有莊的概率越高,該股票被分析師推薦的概率就越高,這表明分析師與莊家存在合謀的可能。

魯 桂華用已經被確定為莊股的樣本來推斷莊股的特點。他選取了44個被有關部門基於證券操縱理由處罰的股票和30只可推斷為莊家資金鏈斷裂而連續跌停的股票作 為莊股樣本,他發現:兩市莊股具有顯著高的戶均持股數、流通股比率和顯著低的流通股數量,滬市莊股具有顯著高的股權集中度,深市莊股具有顯著高的大戶持股 比率。魯桂華的研究表明,用這些變量來衡量莊股的誤差是可以控制的。

坐莊行為的嚴重後果是,第一擾亂股票價格對基本面的反映,降低了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第二惡性的財富再分配:用持股集中度位於兩市最高的25%(或10%)作為莊股衡量的標準,發現2004年至2007年間,莊家從散戶處轉移財富數量達3271(或2888)億元。

該 報告《股市操縱行為的成因、手段與經濟後果:會計視角的實證研究》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的結題報告。這項研究還指出:股權分置改革並沒有改變A股市 場中較為普遍存在的坐莊行為;坐莊行為仍然是解釋A股市淨率和市盈率偏高的主要原因;莊股操作模式的證據仍然存在,莊家和散戶之間的財富分配效應仍然存 在。

坐莊第一式:盈餘管理

要通過財務報表掌握公司的真實運行情況並不容易,如果這張報表的數據是被「管理」過的,那就更難了。

魯桂華的研究結果表明,坐莊行為與盈餘管理行為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性,並且這一正相關性隨著有莊概率的上升而上升。這表明上市公司可能和莊家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合謀。

按照美國會計學家凱瑟琳·雪珀(Kathehne SchipPer)的定義,盈餘管理實際上是企業管理人員通過有目的地控制對外財務報告過程,以獲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換言之,盈餘管理就是在財務報表上動手腳。

魯桂華表示,盈餘管理的方式包括:會計方法的選擇或會計方法的變更,安排真實的交易,操縱應收、應付或預收、預付等應計項目等。如果通過盈餘管理提高盈利水平,而通過盈餘管理提高的盈餘水平又與股票價格正相關,那麼莊家操縱行為就有可能和上市公司的盈餘管理相互串通了。

通過數據研究,魯桂華發現,從淨資產報酬率的角度分析,自1994年至2009年間,有近2/3的A股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盈餘管理行為;從總資產報酬率角度分析,自1994年至2009年間,有近半數的A股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盈餘管理行為。

這就意味著有近2/3的公司針對淨利潤實施盈餘管理,而近半數的公司在針對營業利潤實施盈餘管理,這同時也意味著有近1/6的公司針對非營業利潤實施盈餘管理。(總資產報酬率是根據營業利潤計算的,而淨資產報酬率是根據淨利潤計算的)。

魯桂華注意到,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每股非操控性應計和每股操控性應計,都與股票價格顯著正相關,這表明,市場對盈餘管理的代理變量——操控性應計——進行了定價。

而 且,市場不能區分操控性應計與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的定價含義,因此,盈餘管理就有可能成為一種坐莊的手段。如果上市公司或其大股東坐莊,那麼他們可以 直接進行盈餘管理以策應股票價格的上升。如果莊家不是上市公司或大股東,莊家有可能和上市公司串謀,以盈餘管理推動股票價格的上升。

坐莊第二式:公司重組

不消說,A股上市公司重組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暴富神話。因為短期看來,重組後的公司於重組前具有本質的變化,業績大為改善,烏鴉變鳳凰,而許多上市公司在重組前後,股價往往會有非常詭異的波動。

魯桂華的研究表明,莊家會充分利用公司重組謀利,而且坐莊動機會影響上市公司重組業績的改善。

一般情況下,業績相對較差的公司才需要進行報表重組,對會計報表的改善導致重組當年業績上升,同時,炒作業績相對較低的公司的股票,可以降低莊家的建倉成本,但莊家也需要利好消息來誘導後續行情,因此重組當年業績趨於上升。

但是,魯桂華認為,坐莊的豐厚獲利,必然弱化了坐莊者提高公司的競爭優勢以獲利的動機,因而坐莊重組也未必能持續提高公司業績,重組後業績下降並且再次弱於行業平均水平是可能的。

他 提供的數據顯示,滬市戶均持股數超過兩市公司戶均持股數的90%或75%分位點的公司(即持股集中度最高的10%或25%的公司),這一事實發生的次年具 有顯著高的重組概率,即滬市公司有莊的概率越高、重組概率也越高,但對於深市,魯桂華的實證研究「無法拒絕深市坐莊行為獨立於重組行為的假設」。

實 證證據表明,報表重組動機顯著存在於滬深兩市上市公司中,坐莊重組動機顯著地存在於滬市上市公司中,重組並沒有顯著提升重組公司的財務業績;由於公司的核 心競爭力並沒有實質性的提高,重組並不會持續地改進公司業績,因此重組後三年,存在坐莊現象的重組公司業績迅速滑坡的事實也是成立的。

「重 組誘導行情,行情保證莊家在二級市場上獲利豐厚,努力提高上市公司競爭力的動機自然就不足了。」魯桂華認為,坐莊行為,不僅造成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侵害,而 且還導致上市公司質量的退化。如何識別、根除股票價格操縱行為,不僅涉及到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問題,而且還有助於誘導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將注意力放到提 高公司持續競爭力上來。

坐莊第三式:股票股利

派送股票股利,也就是公司以增發股票的方式所支付的股利,它至今依然是A股市場上被追逐的題材之一,尤其是所謂的「高轉送」。分股不分利的做法,已經備受爭議。魯桂華用實證數據說明,股票股利是坐莊的主要手段之一。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的股票股利都是坐莊行為。

早 已有學術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有很強的動機通過股票股利使投資者產生財富存量增加的幻覺;有學者用投資者幻覺來解釋上市公司股票股利後價格上漲現象,並發現 國家股和法人股股東對股票股利的興趣不大,而流通股比率高的公司傾向於發放股票股利。也有研究者指出「高轉送」跟莊家操縱股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魯桂華的實證數據表明,滬深兩市有莊概率高的公司發放股票股利的概率顯著高,派發股票股利後,戶均持股數和深市公司的大戶持股比率顯著下降,表明股票股利確實與莊存在密切的聯繫。

研 究還發現,51.72%的股票股利公司在210個交易日內完成填權(即除權後的股票價格向除權前的價格回歸),在除權日前120個交易日至除權日後210 個交易之間這一窗口內,滬深兩市全部股票股利公司流通市值加權平均的回報率為108.16%,流通市值加權平均的超額回報率達52.07%。

而且這一回報率、超額回報率均與股票股利發放前一年末的戶均持股數顯著正相關,戶均持股數高的公司組別,這一回報率和超額回報率,均顯著地高於戶均持股數較低的公司組別,表明股票股利後股價漲幅與有莊也有著密切的聯繫。

莊家頻繁的對倒,給它帶來高額的印花稅、交易佣金成本,同時通過委託理財等方式融入的資金並不便宜,因此,只有將股票價格拉升到一定水平,才能保證盈利。但將價格拉得過高,其一是可能誘使其他投資者大量地賣出,其二價格過高,個人投資者可能買不起,從而致使莊家出貨困難。

魯桂華認為,股票股利為莊家將股票價格控制在最優的範圍之內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工具。而上市公司可以配合莊家通過調整每股股票股利來隨之調整除權以後的股票價格,從而形成投資者的價格幻覺,為莊家隨後的價格拉升或出貨提供煙幕!

股票股利發放以後,流通股股數會增加,即使換手率不變,除權後按新股計算的成交量仍會顯著地高於除權前,而放大後的成交量,可能會誘使個人投資者改變對後市的看法,從而有助於莊家的後續操縱行為。

同時,填權行情普遍存在於中國的股票市場上,因此個人投資者對填權的預期,為莊家進一步做高價格或出貨套現,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研究數據顯示,滬深兩市完成填權行情的股票股利公司大概在除權後三個月完成填權行情。38.65%的填權行情在30個交易日內完成,約70%的填權行情在90個交易日以內完成。填權現象存在的普遍性,莊家才有動機通過股票股利來誘導中小投資者的填權行情預期。

實證數據表明,無論滬市、深市兩市的全部股票股利公司,還是滬市、深市戶均持股數或大戶持股比率最高的25%的樣本單位,股票股利發放後,戶均持股數或大戶持股比率都顯著地下降了。這表明,在股票股利發放後,一部分持有大量股票的投資者(莊)出售了他們所持有的股票。

研 究還發現戶均持股數高的樣本組中,戶均持股數沒有下降的樣本具有顯著短的填權期或較快的除權後價格漲速,這表明沒有出貨的莊家快速拉升股票價格動機的存 在。同時,戶均持股數高的且戶均持股數下降幅度較大的樣本組,具有顯著較長的填權期,這一證據與莊家出貨後股票價格漲勢放緩的發現是一致的。

坐莊第四式:分析師薦股

同樣是備受爭議的券商分析師,在魯桂華的研究結論裡,逃不脫與坐莊的干係。

魯 桂華以某主流媒體旗下兩家財經報紙2009年、2010年股評欄目為樣本,經過統計研究,沒有發現分析師薦股與淨資產報酬率、成長性和風險的會計度量指標 之間的顯著關係。分析師的薦股與基本面數據並無顯著關係,即意味著分析師幾乎不怎麼看基本面;同時,薦股前6個月或前1個月股票的回報率越高,薦股的概率 越高。

這些證據表明,分析師似乎更多地用技術分析指導他們的薦股。而根據財務理論,弱式有效市場上,根據過去的成交價和成交量預測股票價格的未來走勢,是不可能的。但是,A股市場上的分析師卻樂此不疲地關注技術面。

把分析師薦股與莊股特徵結合研究,魯桂華發現,有莊的概率越高,分析師推薦該股票的概率越高。這一經驗發現證明,莊家與分析師存在一定程度的合謀。即使在股權分置改革以後的2009年,這一現象仍然存在。

這 一局面的形成,魯桂華認為跟中國股市分析師的構成有關。根據成熟資本市場的慣例,分析師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受僱於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買方分析師,其報告是 機構投資者的商業機密,是不會公開的。第二類是受僱於證券公司或投資銀行的賣方分析師,其報告是向市場推介證券的宣傳單。第三類,即受僱於獨立的證券諮詢 機構的第三方分析師,他們的主要客戶是不確定的中小投資者,因而他們是代表散戶的主要力量。

「如果賣方分析師想將5元的股票吹成10元,第三方分析師會不會揭穿?如果揭穿,是否會增加他們的市場聲譽,從而幫助他們贏得更多的客戶?正是因為第三方分析師的牽製作用,賣方分析師才不敢將稻草吹成金條。」魯桂華認為。

但是,A股投資者沒有付費使用分析師報告的習慣,所以A股市場至今還沒有真正的第三方分析師。沒有了第三方分析師,基金經理和賣方分析師串通將稻草說成是金條,就沒有了牽制力量,基金經理也就不需要買方分析師了。

「在這一背景下,分析師的利益何在?他們追逐自己利益的同時,會在多大程度上危及散戶的利益?」魯桂華在著作中發問。他認為,分析師與莊家合謀,這意味著股票市場監管部門需要在加強對坐莊行為監管的同時,要加強對分析師行業的監管。

  (說明:此項研究中,盈餘管理、公司重組、股票股利和分析師薦股四部分的採樣區間分別為1999年至2009年、1997年至2003年、1992年至2002年、2009年~2010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7

四大解讀重點 破除信評迷思


2011-8-22  TCW




八月五日,標準普爾 (Standard & Poor's)史無前例的將美國評等調降,由最高等級的AAA降為AA+,展望為負向。在歐債風暴之後,這個事件成為壓垮市場信心最後一根稻草,標普降等 後率先開盤的亞股急瀉,台股在降等後第一個交易日跌掉了三百點,跌幅三.八%,緊接著開盤的歐美股市更是重災區,其中道瓊工業指數下殺超過六百點,跌幅 五.五%,一天內市值蒸發了一兆美元。

標普擔心美國國會和政府達成的財政計畫共識,無法穩定美國中期的債務動態,但調降評等的消息一出,立 刻面臨各方質疑。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就質疑,直到二○○八年次貸問題爆發後,才接連調降次貸金融商品評等的信評機構,怎有能力做為美國財政政策的裁決者?

確 實,信評機構的決策流程,是有很多的討論空間。評等的評定,在三大信評機構,做法略有些許不同,但大致上都是由主責的分析師蒐集資訊,再請資深分析師主管 擔任主席召開評等委員會,委員會一般由四到六人組成,採多數決(人數少可能採全數決),有可能委員會對資料質疑而退回議案,或是表決直到有結果才結束。

迷 思:能預測未來?錯!只能反映市場現況

只是,這個牽一髮則撼動全球市場的決定,判定優劣的標準是由少數人拍板定案;為了怕外界施壓,參與成 員名單是黑盒子,只有信評機構本身和所在國主管機關才能得知。

但,與其質疑信評的流程,或是標普評等委員會評等美國為何能有影響力?我們不 如回過頭,以更宏觀的角度來討論,到底信評能不能為市場預警?我們,又該怎樣看待這個機構的定位?

「市場希望信評能夠預知,本來就是一種錯 誤的期待。」熟悉債券市場的國票金控副總經理蔡佳晉一語道破市場的迷思。標普在台灣的分支機構中華信評副總裁雷明峰指出,「調整評等,考量的因素很多,只 有一項因素改變,不一定會影響結果。」所以,「調整評等,要有充分的證據,但等到證據足夠,市場可能又會有慢半拍的批評,」惠譽信評台灣分公司副總經理李 信佳,點出信評機構的兩難之處。

對於信評機構引發金融市場爭議,就連國際貨幣基金(IMF)也著手調查研究,它們是不是有做好份內的工作。 以希臘為例,在二○○八年年底以前,希臘都擁有償債能力頗強的A級評等,但隨著希臘的舉債成本升高,也就是信用違約交換(CDS)利差越走越高,希臘的評 等也每下愈況。

如果排除市場其他所有的因素,只看評等的調整和CDS利差變化之間的關係,IMF發現,這兩者之間有七○%的正相關,但評等 並沒有領先CDS利差的變化,而是兩者同時發生,也就是說,並沒有達到預知的功能,頂多是替市場的疑慮,多添了一背書。

重點一:看穩定度短 期若變動太大,免參考

不過IMF也指出,標普、惠譽和穆迪三大信評機構在金融危機時,處理主權評等的能力已經有大幅的改善。

相 較於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危機時,信評機構一年內調整新興國家評等超過三級的次數達十七次,其中更曾一年內將韓國評等由AA-降了十二級到 B-。

但過去三年,面對一連串的主權債信危機,信評機構一年調整評等超過三級的次數減少了兩成,最多一口氣將愛爾蘭評等降了七級,顯示評等 的穩定度明顯改善,而穩定度是建立評等信用的重要元素,因為如果短期間內評等大幅變動,等於評等的參考價值失效。

重點二:看論述內容找出對 後續經濟影響關鍵

只是,既然信用評等是反映現況,並依據歷史經驗計算受評單位債務違約的可能性,再做出相對的排序。就像基金績效的排名,僅 能顯示過去的績效,並不能代表未來的報酬率,市場到底該如何看待信用評等的調整呢?

「與其批評結果,大家應該仔細來看降等的論述內容,要客 觀來看如何做有效的改革,」李信佳語重心長的指出。

翻開標普調降美國評等的八頁報告,降等其實是對美國政治投下不信任票。

歸 根究柢,標普擔心的是美國兩大黨歧見太深,恐怕無法達成財政改革所需的共識。而一個國家的政策制度,就像公司治理制度一樣,當然是主權評等的評分要素之一 。

讀完上述報告之後,投資人就可清楚,後續政黨共事的效率,將是觀察美國評等走向的關鍵。

美國的政客,在這次降等的當頭棒 喝之後,未來在制衡敵對黨之前,對經濟影響的評估,該想得更周延。

重點三:看是否重審未來三個月變化的風向球

如果想要預測資 本市場未來發展,比起評等調整的結果,評等是否列入信用觀察(credit watch)或重審(review),其實才是觀察市場短期變化更重要的風向球。在標普將美國降等前,今年四月標普就將美國評等列入負面的信用觀察,一旦 評等列入信用觀察,就代表未來九十天內,評等可能因事件或環境而變化。

像去年六月穆迪一口氣將希臘的評等降了四級至Ba1,讓市場大吃一 驚,使得CDS利差飆升,但事實上,早在降等的兩個月前,穆迪就將希臘列入重審,並且預告可能大幅調降希臘評等。

重點四:看展望方向觀察未 來兩年市場的指標

展望也是另一個投資人可以觀察市場後續變化的指標,這次標普將美國評等降為AA+,展望為負向,就代表未來兩年內,評等可 能會朝負面的方向變化。標普就在調降美國評等的報告中明確指出,美國如果支出減少的幅度比原先承諾的還少,或利率飆高,或有新的財政壓力,使政府負債曲線 上升,標普還可能再度出手調降美國評等。

讀懂了上述重點。未來,我們看到信評評等時就能抓住更有價值的訊息。

或許讀者心底還 有最後一個疑問,既然評等只能當參考,為何還能在全球擁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因全球逾一百個國家、總規模逾三十二兆美元的固定收益市場,一定要有等級排名, 當成投資參考機制,所以「信用機構是必要之惡」,一位外商資深投資銀行副總裁很坦白的說。「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沒有單一投資機構有能力評斷這麼多標的,但 不能過度信賴。」投資人要懂得在同樣投資評等裡,篩選出沒被發現的鑽石。

【延伸閱讀】為何信評被三大民間機構壟斷?

一家公司 的信評為何能撼動全球?令人驚奇!但更有趣的是,為什麼評等全球上百個國家,擁有這麼大權力的生意,卻是幾乎由三個民間公司完全壟斷?

主權 信用評等是一個國家要吸引外國投資,以及該國民間企業能夠參與國際資本市場的重要依據。而這套給分的標準,目前仍掌控在全球三大信評機構標普 (S&P)、惠譽(Fitch)和穆迪(Moody's)的手上,最主要原因就是,經過歐洲、美國和日本相關金融管理機構認證的信評機構 當中,只有這三大機構給出的主權評等超過一百國。

這牽涉到經濟規模,這三大信評機構都養了超過上千位分析師,還不包括內控和管理人員的數 目,才能對全球總規模超過三十二兆美元的債券型金融商品給出評等。

熟悉信評機構作業模式的人士指出,信評公司並不好賺,信評機構的經營模式 大多是靠發行債券的單位支付評等年金費用,再針對債券發行金額收取一定比例的發行費,但很多評等不是受評單位出錢要求評的,而是信評公司主動免費去評的, 為的就是受評單位日後若有發債的需求,自然就需要評等的服務。

除了現在的市場規模,還養不出第四家全球性的信評機構,這三大信評機構超過百 年的歷史,更建立了難以跨越的超高入門門檻。像不到二十年資歷、中國的信評機構大公國際,其實比標普更早將美國降等,大公早在八月三日將美國信用等級從 A+下調至A,展望為負面,但並未引發市場大篇幅討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14

前有歐美大廠圈地 後有大陸追兵死咬 台灣IC設計業 三十年的四大挑戰

2011-8-22  TWM




面對高通、博通這些世界一流企 業,國內IC設計業如今面臨大革命中緊要關頭,人才、標準、文化與規模,將是廠商最重要的四道關卡,誰能夠一一克服這些挑戰,就有可能成為大贏家。

撰 文‧林宏文

台灣IC設計業近幾年表現大不如前,營收不是停滯成長,便是大幅衰退,獲利率也因競爭激烈而明顯下滑;從股價表現來看,許多都已 跌到歷史低檔區,讓投資人損失慘重。

面對國際大廠不斷透過購併擴張版圖,加上大陸業者也拚命追趕,都讓台灣IC設計業感受到前後夾擊的壓 力,如果仔細探究廠商目前面對的挑戰,將有四大問題需要積極解決。

挑戰一:人才來源

是否跳脫區域格局 不畫地自限?

任何產業最重要的競爭力,都取決於人才素質,過去台灣IC設計業由於有眾多優秀工程師投入,因此創造了很強的競爭力;但如今產 業規模已建立,要進一步提升,就需要更多好人才加入,可惜的是,台灣IC設計目前很難跳脫格局,到全世界去吸收優秀人才。

以博通 (Broadcom)為例,在台灣員工有四百人,位於新竹的研發中心團隊就高達二百人,而且全部是國內頂尖學府出身,畢業自台大、交大、清大的比率超過四 分之一,擁有博士學位有二.三%,碩士學位則達到六四%。

也就是說,博通這樣的國際性企業,來台灣可以吸引到本地最優秀的員工,但台灣的 IC設計公司,卻很難招募到歐美的工程師,最多可以找到大陸、印度地區的員工;即使過去台灣企業曾進行海外購併,但最後大多以人才流失收場,能夠整合成功 的少之又少。

一位在博通服務的台灣員工說,從薪水來看,外商通常比台商高一倍,過去台灣廠商靠著分紅配股來縮短收入差距,甚至有些廠商還明 顯高過外商,但三年前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後,雙方的待遇差距已不明顯。

這位在台商及外商都服務過的員工說,當待遇接近時,此時公司的管理是 否上軌道?有無很多人為及政治的因素?就變成員工選擇企業重要的參考,若把這些因素都放進來,外商的吸引力往往比台灣本地企業好。

其實,以 目前枱面上最強的幾家美商IC設計公司為例,基本上都是靠收購與合併進行擴張,並透過這種模式把很多外國企業都納進去,而且只要整合成功,優秀人才就自然 進入企業版圖,這種購併擴張並吸引人才的模式,就是未來台灣企業的第一個挑戰。

挑戰二:標準制訂

是否積極參與 不與主流脫節?

在資訊科技業中,有關產業標準之爭,向來是決定競賽勝負的關鍵,例如早年的錄影帶VHS及Betacam之爭,較近的也 有高解析度(High Definition,HD)與藍光(Blu-ray Disc,BD)光碟的標準之爭,最後勝出的VHS及藍光陣營,當然可以取得商業上最大的利益。

在IC設計領域,高通的勝出,可以說就是標 準制訂的大贏家。早在二十五年前,當大家還不相信CDMA(通訊技術之一)的技術時,高通創辦人艾文.雅各(Irwin Jacob)就堅持進行研發,最後這項技術變成大家公認的3G標準。擁有最多CDMA智財權(IP)的高通,就奠立了如今在3G無人能及的地位,所有要推 出3G手機及晶片的公司,都得付出大筆權利金給高通。

至於在無線網路產業撒下天羅地網的博通,也是透過參與許多標準制訂的組織,進而掌握專 利權,近年來博通更透過購併五十餘家企業,其中包括不少以色列企業,這些公司不僅掌握新技術,也參與各種新標準的制訂。

過去,台灣在無線技 術領域的布局本來就少,加上有些企業鎖定發展大陸市場,因此很少參與國際組織,但未來從網通、多媒體到通訊等技術領域,都勢必要整合到產品裡,加上要更積 極往國際市場發展,因此,及早參與標準制訂,已是刻不容緩的趨勢。

早年網通晶片廠瑞昱參與乙太網路(電腦區域網路架構技術)的標準制訂,較 早投入研發,因此在這個領域取得領先,另外台灣也參與像WiMAX組織,但可惜WiMAX市場發展不如預期,沒有獲得應有的效益。放眼未來,不論是在 4G、無線、多媒體等領域,台灣雖然已有部分龍頭企業參與,但仍然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挑戰三:企業文化

是否積 極追求創新 不消極等待跟隨?

是否參與前期的產業標準制訂,除了企業有無足夠實力參與外,與公司的定位也很有關。台灣公司一向定位在﹁改 善製程、降低成本﹂的角色,因此大部分執行長都已默認,制訂標準是歐美企業的事,等到他們把標準訂好了,台灣企業再拿來改良就好,這種事情做久了,早就習 以為常。

企業使命既然如此定位,公司內部的組織結構也會跟著調整,台灣IC設計公司的研發人員大多分配到事業群,主要工作是幫客戶解決問 題,因此,研究開發(R&D)人員做的事情是「小R大D」,也就是研究做得少,開發做得多,目標是幫客戶把成本降下來,讓商業化能夠更順利。

甚 至,有些台灣IC設計公司對研發人員的績效考核,還以產品最後賣不賣來衡量,讓研發人員傾向拿成熟產品做修正版,而非鼓勵員工去做創新或需要冒險的事情。

對 比高通及博通,兩家公司有不少研發人員不屬任何事業部,而是歸由技術長(CTO)管理,因此可以策略性地規畫新產品,或是領先目前業界一個或兩個世代,甚 至創造出一個新事業。

許多預測都說,二○二五年中國經濟體就有可能超越美國,有的預測甚至提前到二○年,如果這已是確定的趨勢,只是時間早 晚的問題而已,那麼,大中華市場中的每個行業,都可以容許有一家世界級龍頭企業誕生,IC設計當然也不例外。

蘋果近幾年傑出的表現,已明顯 超越所有廠商,蘋果執行長賈伯斯領先群雄開發新市場的魄力,確實值得大家學習,在大中華市場商機崛起下,台灣IC設計業也應勇敢地站在消費者前端,感受第 一線客戶的需求與脈動,以「賈伯斯精神」來激勵自己。

挑戰四:經濟規模

是否持續擴張 產業發展不萎縮?

﹁ 寧為雞首、不為牛後﹂一向是台灣社會的風氣,也因此衍生出台灣的創業家精神。過去,台灣在許多新產業發展初期,從電腦、半導體到通訊等,由於不斷有人投入 創新與創業,因此造就了許多新崛起的企業。

不過,這種創業精神有利於產業發展初期,卻不利於產業進入成熟階段,因為當產業規模愈來愈擴大 時,就必須具備更大經濟規模才有競爭力。因此,像近年韓國三星(Samsung)、樂金(LG)兩大集團以整合式作戰方式,從半導體、面板到手機等,將台 灣打得招架無力,就是最好的示範。

同樣的,IC設計業的競爭門檻愈來愈高,開發一顆四十奈米的IC,光是請晶圓廠生產就要耗費一百萬美元, 這樣的金額絕非小公司可以負擔得起,這也是為何國外許多小型IC設計公司,最後並非選擇獨立上市,而是併入大公司。

不過,台灣IC設計業發 展至今,購併的例子雖然也有,但大部分採取不斷切割的模式,例如從聯電開始,到後來的威盛、凌陽、奇景、旺宏、華邦等,都陸續獨立出許多新公司,此外,像 友達、奇美、力晶等集團也陸續培養自己的IC設計公司,形成到處都是小型IC設計公司的現象。這種切割企業的作法,有時只是對股東好,不見得對企業發展有 利。

此外,崛起中的大陸IC設計業,目前規模開始快速成長,也值得台灣注意。去年兩岸華人IC設計公司中,大陸已有兩家公司擠入前十強,分 別是排名第四位的海思,以及排名第八位的展訊;其中海思是華為旗下的公司,展訊則帶給聯發科不小壓力。

這四大挑戰,如今都已是台灣IC設計 公司無法迴避的問題,面對此波資訊科技正進行大革命與大變動之際,廠商更應該快速調整、謹慎因應,才能在新的行動通訊產業中取得一席之地,三十年辛苦建立 的IC設計競爭力,也不至於輕易地流失。

高通、博通、英特爾及聯發科

未來無線趨勢四大贏家

觀察過去幾年IC設 計業的發展,無線是一個很重要的趨勢,從筆記型電腦到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等,都要大量應用無線技術;因此,無線技術夠不夠強,就成了IC設計公司能否突 圍的關鍵。

預估到2015年以前,無線技術仍是最重要的應用,平板電腦及智慧型手機將是推動無線網通晶片持續成長的動力。我看好四家公司未 來最具實力,分別是高通、博通、英特爾及聯發科,主要原因就是它們都有最強的無線技術。

高通在專利及產品都很完整,接下來要看高通能否成功 整合創銳訊(Atheros);博通雖然在手機基頻晶片上落後,但在無線的技術及產品都是最強的,未來也值得留意。

雖然英特爾早期發展無線 產品一直不成功,但因為資金雄厚且屢敗屢戰,加上後來收購英飛凌,無線技術已慢慢成熟,未來是不容忽視的公司。

至於聯發科,目前雖然遇到許 多挑戰,但無論在技術整合、市場定位都有其長處,目前聯發科已推出整合藍牙(bluetooth)、WiFi(無線區域網路)、GPS(衛星定位系統)及 FM(調頻)等四大功能的晶片,這是目前所有公司中整合速度最快的,即使連博通都還無法把最難的GPS整合進去,這也顯示聯發科有其獨到之處。

(口 述.洪岑維 整理.林宏文)不是停滯,便是衰退台灣IC設計業近2年獲利成長不如國際註1:數據為與前一年相比之獲利成長率註2:台灣五大IC設計廠:聯發科技、聯詠 科技、KY晨星半導體、瑞昱半導體、群聯電子註3:國際五大IC設計廠:高通、博通、安謀、邁威爾、輝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0

看走眼兩件事 四大投資天王栽了

2011-9-12  TCW




對全球投資人來說,今年八月是難 忘的一個月,不只一般散戶慘遭套牢,就連身經百戰的專業投資人和策略靈活多變的避險基金也難以倖免,包括葛洛斯(Bill Gross)、鮑爾森(John Paulson)、波頓(Anthony Bolton)、索羅斯(George Soros)等投資大師,今年以來都不敵市場波動,投資績效無法維持最佳狀態。 看空!債券天王錯賣美債

有債券天王稱號、管理全球最大債券基金的葛洛斯,今年來一直看空美債,甚至一度將手上美債部位全數出清;不過,美國公債價格隨後大漲,讓葛洛斯馬上踢到鐵 板。

長期績效贏過九九%債券基金經理人的葛洛斯,最近公開承認看空美國政府債券價格下跌是錯的。壓錯美債趨勢,也讓這位資優生落入後段班,他掌管的PIMCO 總回報基金(Total Return Fund)績效,今年截至八月底,在逾五百八十檔債券基金中,排名第五百零一名。

曾在金融海嘯中一戰成名的知名避險基金經理人鮑爾森是另一位股災苦主。

今年以來股市波動劇烈,導致鮑爾森旗下基金成績單滿江紅,其中一檔基金更慘賠近四成,且面臨投資人龐大的贖回壓力。

看多!歐洲股神錯買中國

歐洲股神波頓也逢遇重大挫折。這位富達基金經理人曾在過去二十八年,為他掌舵的基金帶來一九.五%的年均報酬率。原本早已退休的他,去年四月雄心萬丈重出 江湖,看好中國大好前景,要在中國市場再創佳績。然而,波頓掌管的富達中國特殊情況基金(Fidelity China Special Situations)從年初至八月底績效跌近三成,讓歐洲股神金字招牌蒙塵。八月底波頓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承認,基金表現令人「非常失望」,意 興闌珊的他,計畫在二○一三年合約到期後引退。

即使是金融大鱷索羅斯,也難逃股災打擊,他旗下的量子基金自一九六九年成立以來,每年平均報酬率約二○%,但過去十八個月表現無法再維持佳績,去年報酬率 僅二.五%,今年上半年更是破天荒的虧損六%。由於操作難度升高,加上美國金融監管趨嚴,索羅斯萌生退意,準備結束約四十年的避險基金事業,把資金歸還給 外部投資人,未來將專注為家族資產投資。

從葛洛斯績效踼到鐵板、鮑爾森成績單滿江紅、波頓在中國金字招牌蒙塵、索羅斯也準備打烊歇業,過去戰績彪炳的市場老手,在這次股災中紛紛中箭落馬,攤開幾 位大師的投資組合,可發現他們的操作績效失色,主要有兩大原因,與中國投資失利、看錯總體經濟和市場混沌不明等息息相關。

敗因一:誤踩中國地雷

由於看好中國市場,索羅斯去年十一月在香港開設辦事處,鮑爾森今年第一季也取得香港證券交易執照;波頓更舉家搬到香港長住,準備在中國市場大展拳腳,卻被 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財報醜聞所拖累,導致投資虧損連連。

在多倫多證交所掛牌的中國林業公司嘉漢林業,今年六月初被研究公司渾水(Muddy Waters)踢爆財務數據有詐後,股價大跌八五%,其最大股東正是鮑爾森旗下基金。事後鮑爾森為停損忍痛出脫,慘賠超過五億美元,並在七月二十一日和投 資人召開電話會議時,坦承誤判情勢,錯誤買進這檔中概股,並有意聘請中國領域專家,以便駕馭中國的投資。

向來對中小型企業情有獨鍾的波頓,也因為中國民企假帳風波而誤踩地雷。波頓投資幾家在美國借殼上市的中國企業,其中一家是能源公司西安寶潤,今年六月因涉 嫌財務造假,市值大幅縮水九成。

拜訪過數百家中國上市公司,但不諳中文的波頓坦言,語言障礙確實是挑戰,關鍵在公司管理層說話和財務數據是否可信。投資部落客艾克斯指出,海外投資者如果 搞不懂中國的遊戲規則,易吃悶虧,就連國際投資大師也不能倖免。

今年來,全球金融市場異常波動,許多過去的投資理論都派不上用場。

敗因二:舊觀念不管用

葛洛斯看空美債的原因,主要認為聯準會大印鈔票,將導致美元貶值、通膨加劇,按照過去的理論,資金會撤出美債;沒想到歐美爆發債信危機,資金反而流向美國 公債避險,使得債券天王也看走眼。

同樣的,波頓賴以成名的投資哲學是「低買高賣」,但前提是企業必須有基本面,這套操盤心得在西方市場得心應手,在中國卻讓波頓栽了跟頭。

大慶證券自營部主管林明謙指出,今年以來市場混沌不明,沒有明顯趨勢,無論做多、做空都沒有絕對優勢,勝率僅五五波,即使你是市場老手也無從發揮。

投資市場變幻莫測,眼光獨到亦有失手的一天,雖然大師們也慘遭市場修理,但他們一發現錯誤,即調整投資組合,或忍痛停損,例如葛洛斯承認錯誤後重新加碼美 債,鮑爾森和波頓毅然認賠出脫有問題的中概股。勇於認錯、馬上改過,仍然保留了實力,準備再度迎戰這個刁鑽的多變局勢。

【延伸閱讀】投資老將,紛紛中箭落馬 ——大師今年以來成績單

投資大師:債券天王葛洛斯今年操作績效:資優生掉到後段班!長期績效從贏過99%債券基金經理人到輸給83%經理人未來動向:反手加碼美債

投資大師歐洲股神波頓今年操作績效:中國金字招牌蒙塵!掌管基金至8月績效跌近30%未來動向:計畫2013年約滿後引退

投資大師:避險基金高手鮑爾森今年操作績效:大陸成績單滿江紅!手上操盤其中一檔基金慘賠近40%未來動向:降低高風險部位、聘雇中國投資顧問

投資大師:金融大鱷索羅斯今年操作績效:避險基金準備歇業!上半年虧損6%未來動向:把代操的10億美元資金,退還給外部投資人

資料來源:新聞資料庫、交易所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22

被「看見」並非難事 關鍵在怎麼被「看重」 掌握四大關鍵 十分鐘練就不敗說服術

2011-9-29  TWM




林讓均

《今周刊》「誰最有說服力」民調火熱出爐,謝震武勇奪全台灣「最具說服力名人」寶座!

謝震武夠說服力,但你夠說服力嗎?想讓別人對你說「yes」、踢進成功的臨門一腳,你不可不知說服力的四大關鍵!

撰文‧林讓均

「你夠說服力嗎?」不管你是靠「會說話」得人疼,還是靠「做對事」狂得分,想要讓別人對你說「yes」、踢進成功的臨門一腳,關鍵還在於你的所作所為有沒 有「說服力」!

如果「說服力」學得來,誰是公認的典範?根據《今周刊》在九月初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公司所做的線上民調「台灣名人,誰最有說服力?」,身兼律師與節目主持 人的謝震武得到壓倒性勝利,獲得四○.二%的高得票率,成為全台灣最有說服力的人!而第二名、第三名則分別是吳念真和張小燕。

關鍵一:說服力「穿」得出來建立具有一致性與信賴感的形象此外,企業類第一名是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第二名因為得票數相同而有兩位,分別是鴻海董事長郭台 銘、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

在這個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名的時代,被「看見」已非難事,但難就難在怎麼被「看重」。所以,上述名人被看重的理由在哪裡?為何在大家心目中,他們就是比別人 有說服力?

想要在十分鐘內提升「說服力」,以下四大關鍵你不可不知道。

「看起來值得信賴,而且形象一致的人,比較容易說服別人!」Perfect Image陳麗卿形象管理學院總監陳麗卿說,「形象」是不用開口的說服力。陳麗卿特別以謝震武、張忠謀這兩個第一名為例,來解碼「說服力」的外在表現,她 發現這兩人的外形一直沒有太大改變,打扮的重點都是襯衫、polo衫與西裝等「有領」的經典款穿著。

「這樣的穿著就是我們認為的『成功男人』形象!」陳麗卿表示,「有領」的衣服代表穩重、專業,更具有「領袖」的權威感,而「經典款」則是多數人喜愛的公約 數,而一直重複這樣的穿著打扮,則會凸顯形象上的「一致性」,增加別人對他們的信賴感。

關鍵二:說服力「說」得出來最終極的說服力 讓人感動而後改變陳麗卿說,說服力不可或缺的當然是在專業領域上表現出色,不過外在形象也影響了一般人對他們的既有印象。決定印象分數的原因,也包括口語 表達的風格。通常要有說服力,講話速度不宜過快,因為這顯得急躁、不穩重。像謝震武的講話屬於中速度,而因為銀髮更添智慧形象的張忠謀,則有一種充滿哲思 的慢速感。

說話措辭也很重要,陳麗卿指出,能夠排進說服力調查前幾名的名人,不管說話慢或快,他們口語表達的共通點就是「不講廢話、用詞精確、言簡意賅!」「大家常 誤以為說服力,就是練嘴皮子!但其實『說服力』就是一種『讓人相信』的能力,而讓人相信最根本的就是『真誠』!」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黑幼龍說,所 謂真誠可以從穿著、聲音、表情、眼神等小地方看得出來,但也不要輕忽「言行如一」所能建立的長期公信力。

黑幼龍提醒,通常無法說服人的關鍵在於「不知道他在意的是什麼」,這樣自然無法打動他。他建議,想說服人,先從「聆聽」做起,並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 而這可透過「角色扮演」來練習。

而對於黑幼龍來說,最終極的「說服力」莫過於讓人「改變」的能力!他提到,牧師周聯華曾去探望牢獄中的殺人犯陳進興,正打算開口時,沒想到陳進興搖頭對他 說「牧師啊,我很後悔沒有早點聽你講道!」這下子,讓周聯華好生感慨,心想如果自己更早對他講故事,是不是就能說服他向善,多救好幾條人命呢?

「想要說服人去改變、去行動,最好的方式真的就是說一個好故事!」黑幼龍說,最動人的故事來自於親身經歷的故事,如果你不會說故事,那就從自己的故事說 起,並且蒐集各種生活中曾經感動你的題材,可以多訓練自己在兩分鐘內完整地講一個故事,以此掌握要領。

「想要有效說服,先牢記一個『25/75原則』!」經常教人聲音溝通技巧的華語聲調訓練師周震宇說,能否成功說服,重點可能不在於你「說什麼」,而是你 「怎麼說」。曾有研究發現,聽一個人講話,內容的影響力通常只占二五%,而「說話的感覺」則占了七五%。

關鍵三:說服力「聽」得出來重要的不是「說什麼」 而是「怎麼說」所以一旦那個人講話的方式讓你產生「抗拒意識」,那你連聽都不想聽,怎麼可能被他說服。周震宇表示,想要取得良好的說服效果,要先「對 頻」,把自己說話的快慢、強弱與音階高低,都調成跟對方一樣,例如對方如果說得慢, 你就不能快。

而通常最具說服力的說話方式是「堅定而不臭屁,自信而不咄咄逼人」。那最需要說服力的業務員可以怎麼做?周震宇笑說,坊間的訓練常要業務員以激昂高亢的聲 調攬客,殊不知會適得其反,因為過高的聲調會令人緊張,抗拒意識就產生了。

他建議,就算只有五分鐘和潛在客戶講話,還是要記得先「對頻」,而「平鋪直敘、中階音高的自然語調」是聽來最誠懇、親切的。所以,電腦展上業務員一句耳 語:「我跟你說,這電腦真的沒話說,算你便宜點!」的效果,會勝過展場辣妹「快快!今天一律八五折!」的高亢叫喊。

關鍵四:說服力「看」得出來在會議室 用「影音」簡報說服關鍵人物至於上班族最需要用到「說服力」的戰場,則在於會議室,而簡報片則是說服的一把利劍。怎麼把這把劍磨利?幫美國前副總統高爾製 作「不願面對的真相」簡報片的簡報大師南西.杜爾(Nancy Duarte)宣告「視覺溝通的時代已經到來!讓你的簡報成為一趟帶來震撼的感官之旅吧!」杜爾把演說、簡報視為一趟講者與聽眾共同演出的旅程,而簡報片 則是拉進兩者距離的關鍵工具,她建議,一套有說服力的簡報片,其上的訊息應該簡潔明確而有畫面感,文字愈少愈好,若能把訊息轉化為有意義的影音、照片或圖 表,將更具吸睛爆點。

「簡報的製作有一個六乘六原則,也就是一張投影片的文字最多不超過六行,一行不超過六個字!」黑幼龍也提醒,簡報時最好站在投影螢幕的旁邊,不要距離過 遠,否則觀眾注意力容易分散。而簡報時,講者也不應死盯著投影片,應該設法以說故事、肢體語言、即席問答或影音等方式與觀眾互動,讓演說內容更具畫面感與 記憶點。

花十分鐘掌握上述四大關鍵之後,你是被說服,還是說服人,就看你如何說服自己好好練習了!

《今周刊》「最有說服力名人」大調查在你的心中,誰最有說服力?

名人類* 企業類第一名 謝震武 第一名 張忠謀第二名 吳念真 第二名** 郭台銘第三名 張小燕 第二名** 嚴凱泰調查合作對象:波仕特線上市調公司,調查時間:2011/09/05~2011/09/07 有效樣本數:2461份,註:*名人類名次,同樣為總排行榜名次;**兩位第二名的票數相同3分鐘自我檢測 你有說服力嗎?

以下10個題目請為自己打分數。從不:0分,偶爾:1分,經常:2分,總是:3分01. 與人說話時,你會誠懇地看著對方,注意對方反應?

02. 你能避免使用陳腔濫調,代之以更生動而有畫面感的語言(如:使用比喻、故事或肢體動作)?

03. 你願意花比想像中更多的時間準備一場簡報,並且不斷練習?

04. 你不會為了贏得一次無謂的爭論,而冒著中斷關係的危險?

05. 提出解決方案之前,你已經了解對方在意的關鍵點?

06. 你願意配合對方,調整自己的說話方式?(如:語氣、聲量與速度)07. 在說明重要事情前,你會先整理自己的服裝儀容?

08. 你夠了解自己說話的樣子,甚至曾錄下自己的演說儀態?

09. 你會去評估每次重要談話或演說的效果?

10. 大部分的人樂於與你談話、給你說話的機會?

測驗分析:

15分以下:喔喔!你需要徹底改變溝通方式!16分~20分:尚未成功仍須努力,多給自己練習的機會!20分~24分:還不錯嘍,只須增強表達力道!25 分以上:毫無疑問,沒有人會對你說NO!

參考資料:《魔鬼說服術》、本刊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42

學會四大招 擊退壞習慣

2011-9-19  TCW

 


第一招:治遲到,準時就獎勵比懲 罰有效

Q:我的部下平時工作表現都很不錯,唯一的缺點,就是上班、開會從不準時,不論我怎麼罵他,甚至扣他薪水都沒有改善。該怎麼治好他遲 到的毛病?

其實遲到最常見的原因,是因為我們低估每件事需要的時間。對於時間,我們常常太過「樂觀」,容易以為自己不需要太多時間,便能完 成一件事。總是要到出門赴約的時候,路上的「意外」才會排山倒海而來──臨走就會找不到鑰匙,又是大雨又是塞車。像是早上晚起,其實也和太晚入睡,低估了 睡眠時間有關。

對於時間保持「悲觀主義」,總是為「意外」預留時間,提早一點開始準備,除了會讓你剛好準時,赴約也會多了一份從容。

對 於其他人遲到的習慣,當口頭責備、扣薪水這類的處罰已經失效,不妨換個方式;只要準時,便立即給予對方獎勵,像是真誠的讚許,或者一份豐盛的早餐,當下增 強對方準時出現的動機,可能比訓誡更有效。

但若是你約會的對象常常遲到,也許是時候想想,會不會對方「其實沒那麼喜歡你?」顯然和你見面, 還引不起對方排除萬難,都要準時赴約的衝動。

第二招:想減肥,目標每週減五百克就好

Q:我朋友總是嘴上嚷嚷著要減肥,但每次 提醒他,他總是推說自己沒有時間。為什麼他寧願花兩小時吃麻辣火鍋,卻不願意花三十分鐘跑步健身?

「少吃多動」是減重的不二法門,但這四字 箴言為什麼那麼難做到?人性總是「趨樂避苦」的,但偏偏減重,就挑戰了這種好逸惡勞的人性。

你的朋友若選擇健身,立即就會受到令人不快的 「懲罰」──不但不能享受火鍋的口腹之欲,運動還讓人汗流浹背、肌肉痠痛。即使這般辛苦,減重的效果卻是微乎其微,還需要長期的累積,幾乎談不上任何「獎 勵」。

要對抗少吃多動對身心的雙重懲罰,成功減重,只有盡可能的為自己創造獎賞。因為減去的體重就是最根本的獎勵,訂立明確、可實踐的階段 性目標,例如「一星期減○.五公斤」、「每天快走五分鐘」,加上詳細的記錄體重變化,都能放大運動帶來的效果。

研究發現,要成功減重,男性 會把注意力放在減重最終的好處(例如吸引異性目光),女性則避免對一時的鬆懈過於自責,吃了片蛋糕不算失敗,只是暫時休息一下而已。

笫三 招:拒當月光族,先建立金錢現實感

Q:老實說,「月光族」說的就是我。每個月到了月底,我的錢就花得光光還不夠用,更別談儲蓄了。但其實我 不覺得自己浪費,但也說不出來把錢花到哪裡去了。

每個月把賺的錢都用光、花光的月光族,缺乏的是對於金錢的「現實感」,金錢對他們來說更像 是高高低低的數字,與實際的生活沒有實際的連結。花錢的快感近在眼前,而儲蓄的好處卻是遙遙無期,也難怪年輕人步上這種「洗光吃光,身體健康」的生活形 態。

要喚起月光族領悟金錢的重要,一次強烈的懲罰,例如經歷身無分文,甚至負債的痛苦,恐怕要比任何儲蓄的好處都具說服力。

或 者詳細的記帳,或是使用現金消費,都是逐步建立金錢現實感的方法。詳盡的記錄收入支出,除了事後分析錢到底花到哪裡,還能一條條釐清哪些花費是真正「需 要」,哪些只是「想要」而已。

事先將可支配的現金,按照用途,例如食衣住行設定預算並分開存放,以實際感受每個項目入不敷出的後果。此時找 一個朋友監督自己也會有幫助。

第四招:收拾狗窩,找人陪一次整理一處

Q:我的室友是一個外表非常漂亮的女孩,是大家眼中的女 神。但是別人所不知道的是──她的房間根本就是座垃圾場!我暗示她好幾次該整理房間了,但是她也不在意。怎麼會這樣?

沒有時間整理環境,做 事缺乏組織,老是忘東忘西,其實並非少數人的通病。周遭的人也不禁質疑,「為什麼不打掃一下?」無意之間加深了這些人面對「整理」的壓力。

這 其中少數深為整理困擾的女性,其實患有輕微「注意力缺失症」,因為女性很少出現過動的症狀,對生活影響不大;但容易分心,不善於計畫,讓她們對於整理特別 不拿手。

不管有沒有注意力的問題,和擅長整理的人一起動手,就能從中學習到整理的訣竅。一邊整理,一邊聽著自己喜歡的音樂,對於集中注意力 也有幫助。最重要的是,從小處著手,從「一個月整理一次,一次整理一處」開始,不用急著追求完美,自然的培養隨手把東西放回原處的習慣。

所 以,下次碰到「整理不能」的美女,多多讚美她們豐富的想像力與好奇心吧,要不就陪她一起動手,要不就別再追問「什麼時候才要整理」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69

基金黑幕新篇:基金公司總經理自揭四大手段

http://www.xyzlove.com/Transshipment/Finance/jjhmxp_jjgszjlzjsdsd/jjhmxp_jjgszjlzjsdsd.htm

四大手段耍弄投資人:基金公司和券商結盟「監守自盜」,價值投資更像「黑手坐莊」,同一旗下各基金聯手「抬轎子」,「割麥苗」式分紅方案誤導市場

─────────────────────────────────────────────────────────────────

 

基金黑幕新篇:基金公司总经理自揭四大手段
基金黑幕新篇:基金公司總經理自揭四大手段

  (2004年)6月25日公佈的最新開放式基金資產淨值日報表顯示:68只開放式基金(不包括貨幣市場基金)中,單位淨值跌破1元的已達44只。

開放式基金的業績窘境影響著大批新基金的銷售形勢。自今年5月始,開放式基金銷售急速下跌。新近成立的開放式基金中,金鷹中小盤精選基金首發規模僅為 5.4581億,招商先鋒基金16.042億,大成藍籌穩健基金22.338億,富國天益價值基金10.337億,國泰金馬穩健回報基金12.3億。

這與短短三個月前一個月內就創出兩隻百億規模基金的發行狀況對比,恍如隔世。

雪上加霜的因素接踵而來。本週,基金行業又爆出巨田基礎行業基金在新股市值配售時,存在異常申購情況。中國證監會基金監管部為此於6月22日(本週 二)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嚴格執行基金參與新股發行申購等有關投資規定,對近期基金違規申購新股及將國債回購資金違規用於股票投資的行為提出整改要求。

迅猛發展的國內基金業面臨的問題和困境還不止這些。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基金公司總經理近日接受《財經時報》專訪時,更透露出行業內的「四大怪狀」。

在他看來,證監會已經看到這些問題,卻未採取積極措施予以解決;「如果再無人挺身而出,痛斥基金行業內部的一些『公開秘密』,中國基金業的發展將岌岌可危」。


委託理財還是「監守自盜」?

基金公司通常按照管理的資產規模收取管理費,規模越大,管理費越多。如何在新基金發行時儘可能地擴大規模,是每家基金公司營銷的重點。2003年,基金發行的代銷渠道主要是商業銀行,這種情況在2004年被打破,券商漸漸成為各家基金公司新開拓的代銷生力軍。

一家券商銷售1億元開放式基金,手續費大致100萬元左右。但券商對銷售開放式基金的興趣,並不僅僅在手續費上。

記者在對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採訪時瞭解到,券商承諾基金公司銷售量的前提是基金公司向券商做出交易量承諾。有些基金公司承諾給券商10倍左右 的交易量,即券商銷售1億元開放式基金,基金公司在一年時間內要給券商做出10億元交易量,對應的券商佣金收入為200萬元左右。

有些情形下,基金公司甚至不惜與券商約定15倍、20倍乃至更高的交易量承諾。

《財經時報》在一份券商內部報告上看到,通過銷售基金帶來的基金分倉佣金收入,相當於新建十幾個營業部一年的利潤。

基金公司給予券商的這些銷售和分倉交易費用,無不包含著基金持有者的利益。這位基金經理坦言,一隻基金因為要給券商做出一定的交易量,不得不違背冠冕堂皇的「投資理念」,頻繁調動資金,並將投資風險轉嫁給基金持有人。

由於這樣的交易,原本屬於基金持有人的部分權益,通過基金管理者悄無聲息地轉移到了券商口袋。

2003年,整個A股市場的換手率為255%。根據各只基金的年報顯示,經歷了完整的2003年的70只基金,平均股票投資換手率為417%,是A股 平均值的近2倍。值得注意的是,417%的平均換手率發生在去年券商銷售比重不大,虛增交易量不算嚴重的情況下,那麼2004年的情況又會如何?


價值投資還是機構坐莊?

去年以來,眾多基金開始格外強調價值投資理念。他們以所謂「長期投資」的思路,取得的良好收益,曾經一度讓證券市場刮目相看。

時至今日,正當基金的投資理念被市場廣泛認同時,市場人士愕然發現,奉行「價值投資」理念的基金,正在大幅減持前期的「核心資產」,並在短期內大筆進出一些宣稱「將被長期持有」的重倉股。

有關資料顯示,在2004年底基金持倉最多的10只股票中,中國聯通、上海汽車、招商銀行、寶鋼股份等名列前茅。在多家基金的眼中,這些股票是具有「價值」的藍籌股,他們聲稱將「長期持有」。

但短短三個月的時間,今年一季度,他們的身價已經由基金經理眼中的「金礦」變成了一堆「石頭」:中國聯通成為基金減倉量最大的股票,合計減持量達到6.57億股,減持幅度超過44%

種種跡象讓人懷疑,基金投資究竟是「價值投資」,還是類似以前券商的「莊家做股」?

一位基金公司總經理指出,對於多數基金而言,波段操作仍是目前基金獲利的主要手段。有些基金在市場上不外乎炒一個「概念」扔一個「概念」,再去創造下一個炒作「概念」。

2003年的70只基金的平均股票投資換手率數據顯示,7只基金超過800%,其中4只甚至超過900%。據瞭解,國外基金的平均換手率只有70%至80%,國內基金如此之高讓人驚訝。


財富增長還是數字遊戲?

許多基金公司高層人員面對投資人時,經常放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們追求的是長期穩定的資本增值」。

可在現實中,許多基金一個月漲幅超過10%,下個月可能就跌去20%,基金「過山車」一樣的淨值表現,實在讓投資人心驚膽顫。

某基金公司總經理告訴《財經時報》,投資者有時很容易受到「一隻基金一個月就實現超過10%淨值增長率」的誘惑。他們通常會忽略,這10%的增長,或許是建立在去年幾近跌破面值的基礎之上。

他同時還向記者透露,有一些一直能維持高淨值的基金,其中也大有奧妙。一些基金公司為了樹立自己所謂的業績「標竿」,要麼通過旗下幾隻基金一起為某隻基金「抬轎子」。

基金分紅能為投資人帶來即得收益,也使投資人能夠將收益進行適當再分配,確保較為穩健的收益性。但是,國內一些基金公司為了賣出更多的新基金份額,宣稱自己基金的分紅次數如何多、收益如何高。

分析市場不難發現,這些「分紅」大部分具有「虛胖」嫌疑,或是分紅少次數多,或是在發行新基金時對公司旗下的老基金進行分紅。這些收益無非是基金持有者本來就該得到的利潤,但卻被冠以各種名號。

在某基金公司總經理看來,基金分紅不僅誤導投資人以分紅次數多少來衡量基金好壞,也使得基金公司為了保持分紅需要的現金,在投資中不敢進行較為充足而長期的投資,為保持較高的流動性而犧牲長期的收益,同時也使得投資人不能獲取更長時間複利收益,即所謂「利滾利」。

舉例而言,以10萬元資金投資年收益為18%的基金,如果連續投資4年,10萬就變成20萬;20萬繼續投資,4年後變成40萬,依次類推,10萬資 金不到20年就竄到150多萬。與此相對,如果將18%的收益每年都分紅,20年後,10萬元只能變成46萬。這個差異表明,頻繁分紅的受害者是基金持有 人。

在投資者急功近利,投資短期化的前提下,「割麥苗」式的分紅已經演變為基金公司的「圈錢」工具。

 基金業勿錯過「悔改時機」

  基金公司作假,基金經理私下和上市公司或莊家配合,幫助他們鎖倉等行為同樣在台灣發生過,人們漸漸地失去了對基金公司的信賴,造成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基金公司很難發行新基金;當基金公司知道「玩笑開不得」的時候再想調整為時已晚

曾經歷過台灣基金業發展歷程的景順長城基金公司總經理梁華棟在接受《財經時報》專訪時直言:同樣是新興市場,大陸的基金業現階段的許多現狀,與台灣基金業歷史上的混亂如出一轍。

梁華棟,1975年畢業於台灣輔仁大學經濟系,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99年獲田納西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學位;1990年至1998年擔任景泰資產管理 亞洲公司首席代表及亞洲區董事,曾參與亞洲區有關基金及股票投資市場管理等決策事宜;1998年景順集團併購原景泰集團,即擔任景順集團亞洲區董事兼台灣 總經理。


台灣的前車之鑑

《財經時報》:大陸股票市場的發展歷程許多與台灣相似,您曾經目睹了台灣基金業怎樣的經驗教訓?

梁華棟:台灣的基金業從1986年開始,曾試行「特許制」,只有特殊關係才能拿到成立基金公司的指標,且成立基金公司一定要有兩家外資股東參與。這些外資股東來源於全球2200多家資產規模達到一定程度的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等。

到上世紀90年代初,台灣逐漸發展到10家左右的基金公司。1993、1994年以後,台灣基金業全面開放,「特許制」改為「核准制」。只要夠資格就能申請成立基金管理公司。

正是這種全面開放,使得一夜間基金公司數量膨脹,惡性競爭導致不規範的市場行為隨之滋生。譬如,基金公司作假,基金經理私下和上市公司或莊家配合,幫助他們鎖倉等。

到1999年、2000年,很多投資者開始對基金公司不信任,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基金公司很難發行新基金,都要靠大股東的特殊關係運作才能發出。


兩個不利因素

《財經時報》:在您看來,兩岸基金業的發展是否遭遇了一些共同問題?

梁華棟:台灣基金業發生的一些問題,我覺得在大陸都已重現,這非常要命。而且大陸基金市場在兩個方面較台灣更為不利:

一是大陸基金業一開始只向內資開放,而內資公司通常對於資產管理業務沒有經驗。值得強調的是,資產管理是依靠過去不斷的管理累積經驗,才能在這個行業 樹立真正規範的基礎;此外,大陸基金市場發展速度和競爭程度遠較台灣快得多也慘烈得多。大陸的開放式基金至今只有三年的歷史,基金市場還有很多方面沒有完 全真正地步入正軌。

市場擴張速度太快,會帶來一連串隱憂。比如,銀行的客戶經理有多少人真正瞭解基金產品、風險觀念或理財觀念?在沒有培育成熟前,這些客戶經理很容易錯誤引導投資者,這些錯誤理念帶來的損失,最終買單人是整個基金業。


別錯過悔改的時機

《財經時報》:這種緊張延續下去,會出現何種局面?

梁華棟:大陸基金公司現在已經面臨洗牌,面臨優勝劣汰。再過一陣子,比如一兩年,大陸基金業一定會出現這種狀況:好的基金公司越來越大,差的基金公司不再有機會。到時候,基金公司會知道「玩笑開不得」,但當他們發現生存有了問題,然後才開始調整自己內部,時機已晚。

仔細分析,基金公司基本空無一物,最重要的是信譽。真正讓大家投資的是這家公司領導班子、分析人員的思維和理念。不能把基金當做一個簡單的商品去賣,那是很短期的交易行為,基金公司一定要用很健康的思維,去規劃公司的長期發展。

《財經時報》:如何解決基金業目前所處的困境?關鍵何在?

梁華棟:這需要整個市場參與者共同努力。首先要完善資本市場各項法律法規,加強監管,尤其是在目前基金行業法律法規很不全面的情況下更應如此,儘量避免一些惡性競爭產生,維護市場的純潔。

其次,基金公司應當遵守遊戲規則,嚴格自律,努力配合監管機構,建立合理的市場環境。同時,發揮自己的特長,努力創新豐富市場,並指導投資者正確認識基金和基金公司。

投資者也應當參與這個市場,因為他們是市場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正在成長中的個人基金投資者市場中,其理念的不成熟導致一些問題難以解決。個人投資者應學習基金知識,用更理性的眼光看待基金投資;媒體以及基金公司和監管部門也應起到正面的引導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