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快遞普遍反對上繳郵政基金:相當於拿走行業1/5利潤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3095.html

記者昨天從國家郵政局獲悉,討論3年之久的《郵政普遍服務基金徵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已起草完畢,並於前日組織部分快遞企業徵求意見。按照該辦法,以後快遞公司攬收同城、異地快遞將分別被收取0.1元/件和0.2元/件。按此計算,以今年前11個月的業務量,快遞企業上繳的郵政基金總規模就超過11億元。

法規由財政部牽頭

據報導,《辦法》草案規定,在我國境內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繳納郵政普遍服務基金,標準為國內同城快遞0.1元/件、國內異地0.2元/件、港澳台1元/件、國際2元/件。據國家郵政局人士透露,該法規由財政部牽頭,國家郵政局作為業務主管部門參與起草。

國家郵政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50.3億件,同比增長55%。同城、異地、國際及港澳台快遞業務量分別佔全部快遞業務量的23.1%、73.7%和3.2%。僅按照這個數據計算,三部分將分別收取郵政基金1.16億元,7.41億元和3.22億元,共計11.8億元。

據記者調查瞭解,該辦法遭到行業內普遍反對。

「一單快遞最多也就賺個5毛錢,郵政基金大大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快遞企業更沒法幹了。」韻達快遞一位地區總經理表示。快遞物流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表示,按這樣的標準徵收,相當於對快遞企業增加佔其營業額1%—1.5%的稅收。

「相當於拿走行業1/5利潤」

「我們平均每天是400萬單,倘若每單收1毛錢的基金費,每天就是40萬,快遞企業還剩多少利潤?」一家國內民營快遞前五強的企業人士說。

據他介紹,現在行業平均的利潤率是3%—8%,一年行業的整體利潤只有40億—50億元,其中包含了利潤較高的外資快遞公司。抽走11億的利率,等於拿走了超過五分之一的利潤,給民營企業致命打擊。

辦法出台還有較長時間

雖然《辦法》草案有徵收門檻,即從業人員20人以下或年營收入200萬元以下企業可免徵,但業界認為這道門檻形同虛設。「這幾年的競爭和發展,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現在還有20人以下的快遞公司嗎?」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說。

上述國家郵政局人士也表示對「企業普遍表示壓力很大」有瞭解,他稱,2009年《郵政法》就已經提出設立郵政基金,但這些年進展緩慢,表明出台這項政策非常謹慎,會充分考慮各方意見。現在也只是在徵求意見階段,程序走下來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 背景

基金將補貼郵政信函遞送

據瞭解,之所以設立郵政普遍服務基金,旨在對郵政公司的信函遞送等普遍服務部分的運營進行補貼,徵收對象則是所有快遞企業。在我國,目前很多信函、明信片的遞送價格低於實際運營成本。尤其是一些「老少邊窮」地區的信函遞送的運營,更異常艱難。而且普遍服務還需要在全國各地設立信函投遞網點,並保證價格的穩定。

在2009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的《郵政法》就已經為郵政基金的徵收埋下伏筆。該辦法第十七條規定:國家設立郵政普遍服務基金。郵政普遍服務基金徵收、使用和監督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後公佈施行。

目前我國郵政普遍服務基本上由中國郵政集團承擔。中國郵政集團的網站披露,2011年中國郵政集團函件業務實現收入122.8億元,但一直未有函件業務虧損情況的數據。不過加上銀行、保險等業務一起的中國郵政集團在2010年進入世界500強,當年盈利13.06億美元。

崔忠付表示,郵政普遍服務是國家義務,即使出現虧損也應該由國家財政來解決。徐勇也表示,國家郵政集團旗下的業務出現了虧損,卻拿民營快遞公司的利潤來補差價,這存在著嚴重的不公平。

京東商城CEO劉強東2011年曾在其微博上表示,「國家郵政局和財政部準備對快遞企業徵收普遍服務基金,殺雞取卵也要是一隻成熟的母雞才行,而民營快遞只是一隻剛孵化的雛雞,還沒卵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055

反對市場是真自由?--桑德爾的矛盾(三)

2013-01-14  TCW
 
 

 

如果一個人不去市場交易就活不下去,他能算是自由嗎?」這是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Michael Sandel)的論點。經濟學認為市場交易是自由的,桑德爾質疑,若為求生才去市場交易,他等於是被迫的,因此市場交易不是完全自由的。

然而,自由不是絕對的,我們不想累死,所以睡覺;不想被判死刑,才不殺人放火。我們也是為求生才被迫做或不做這些事,這是否也「不自由」?

我們無時無刻都想讓我們的處境更好一些,因此我們總是為達到某個目的而行為。如果我們活在天堂,一切處境都已完美,我們就不用為了什麼目的去行為,這或許就是桑德爾所說的「自由」,但這種「自由」對現實人們毫無意義。

如果想要有意義的討論自由,就要以現實而不是幻想為基礎,古代先賢哲學家,早就認清自由的現實意義,那就是自由須建立在「私有財產權」上。

數千年前,希臘克里特島(Crete)的憲法制定者,認為「自由」是邦國的至高善舉,因此早就規定財產權明確屬於取得財產者,但在實施奴隸制的國家如斯巴達,不僅不承認私有產權,甚至允許偷竊,因此斯巴達體制被認為是「不自由」,不是毫無道理的。

以「天賦人權」著名的十七世紀英國哲學家洛克(John Locke)說:「『無財產權,即無正義』,這道理和幾何學任何一個定理一樣正確。因財產權的意思是:支配某樣東西的權利,而『不正義』的意思是:這個權利被侵犯了。」另一名哲學家佛格森(Adam Ferguson)也說:「財產權和人類文明進步有關是顯而易見的。」

經濟學家更看出了私有財產權的深刻意義,「私有財產權是市場交易的先決條件,」這是一九九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寇斯(Ronald Coase)的創見,換句話說,市場其實是自由與私有財產權的必然結果。

如果我有個東西想賣,也有人願意買,這個東西的買賣也沒有侵犯到他人的私有財產權,然而政府或一些聖人,卻用「社會美好價值」(這是個含糊不清的名詞)之類的理由,不准我賣,這就是侵犯我的產權,也是在踐踏我的自由。

海耶克(F.A. Hayek)在《到奴役之路》中就說:「經濟自由是其他自由的前提。」事實上極權國家人民失去自由,就是從失去「經濟自由」開始。因在政府管制經濟下,一個人無法自由選擇在市場謀求生計,他只能依賴政府,政府權力日趨擴張,人民自然只能被奴役。

用各種泛道德理由,禁止一個人在市場交易私有財產,都是以自己的好惡剝奪他人自由。如果這些人還想教導大家何謂「自由」,那真是太諷刺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76

創業板女富豪之探路者王靜:敢於給老公投反對票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4541.html

文/王年華

盛發強四十歲時沒有「不惑」,他沒有在享受家族財富一度飆至16億元的盛宴後,變得懶洋洋,他喜歡頭腦裡的冒險,「我的思路常常太過創新,以至於很冒險,還好,我的團隊會再把我往回拽一點」。

「團隊」裡反作用力最大的是盛發強的妻子,北京探路者戶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探路者」)聯合創始人王靜。

2012年12月20日,探路者發佈《第二屆董事會第十八次會議決議公告》,稱《關於投資設立Discovery新品牌合資公司的議案》以4票贊成、1票反對、0票棄權獲得通過,而投反對票的正是王靜。

王靜喜歡體力上的冒險。她經歷過極寒、缺氧、雪崩,到南北極探險,也在6年裡登頂7座8000米以上的雪山。

她永遠記得在登希夏邦馬的時候,她觀察到的王石:「他不是團隊裡最優秀的,但是他為了那個大目標,堅持,不停步,也不邁大步。」而其他體力優秀的「走著聊天,蹲著便吃點喝點,接著再快步趕上」。往往王石是最先抵達營地的幾個人之一。

在廣袤的納米比亞沙漠,所有人的儲備水都沒了,只有王石還保存著大量的水。王石的堅持和不為一時衝動所左右,影響王靜至今。

而此次探路者與江蘇嘉茂商業有限公司的合資意向早在2012年初就已成形。據媒體報導,2012年3月1日,盛發強在其新浪微博中便披露了同江蘇嘉茂董事長楊建輝簽署《合資意向書》的消息,而就在盛發強發佈微博後一個小時,王靜轉發該微博對其予以支持。9個月後,她的態度卻發生了逆轉。

針對探路者上市以來董事會的第一張反對票,王靜向媒體給出了兩點理由:「第一,公司現階段更應集中資源專注於探路者品牌業務的建設運營,不斷提升探路者品牌的美譽度和產品的專業性;第二,由於新公司運營的全新建立,會使探路者公司高層分散精力。個人意見目前尚不宜大規模投入資源拓展新品牌業務」。

登頂洛子峰途中,王靜見到數年前就凍僵了的登山者,「許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還是停不下攀登的腳步」,有人登頂成功並返回了自己的家,有人在這裡走完了最後的行程,「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只要百分百努力就夠了」,王靜說。

但王靜也明白,努力與衝動是兩個概念。一家民營企業變身上市公司,好像一個人從山下衝到了半山腰,風景截然不同。頂峰還在雲霧遮罩的上方,方向更加明確,目標也更加具體。上市為王靜與盛發強帶來了個人財富和公司資金的急遽增加,同時也帶來不得不面對的「登頂」前的種種問題。

2009年10月30日,作為自然人股東的王靜身家一舉過億—這一天,探路者成為首批在創業板上市的28家公司之一。

隔年5月22日,1米6的王靜的身高達到了8846米—她成功從尼泊爾境內,沿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筆者註:珠穆朗瑪峰現海拔8844.43米),成為第一位南坡登頂珠峰的中國內地女性。

兩者都不是一帆風順。

2009年,28家首批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股價從未停止過劇烈波動。在首日的瘋狂暴漲後持續大跌,20多萬散戶被套其中,套牢資金高達300多億元。

當人們開始質疑創業板的投資價值時,大部分人忽略了這些新晉公眾公司的基本面。《數字商業時代》曾對226位投資者進行過調查統計:完全不瞭解創業板公司情況的比例高達20%,非常瞭解的還不到7%。

而至於這28家企業,匆忙趕著上市的並不少見。在由「家企業」突然變成「公眾公司」時,就顯露出人才和管理上的不足,以及同外界溝通時的稚嫩與懵懂。甚至有上市公司董秘對媒體說:「你們應該報導我們想說的事情,不該盯著我們不願糾纏的事情去報導。」

上市後如何發展,很多時候只能是企業自己摸索。前方到底是無限風光還是萬丈深淵,沒有人知道。

從南坡登頂珠峰必經臭名昭著的孔布冰川,至今已有上百人在這裡丟掉了性命。那裡不光有巨大的冰裂縫,還有冰塔和冰崩,在東南山脊海拔8600米附近還有一條長約半公里的冰雪山脊,陡峭而又堅硬,幾乎沒有把握的支點。為紀念新西蘭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而命名的「希拉里台階」更是讓許多登山者在這裡失足喪生。

2007年,王靜登頂第一座8000米雪山卓奧友峰時,王石被這位團隊中唯一的女性震住了,他在博客裡寫下這麼一段:在頂峰,我驚訝地發現,隊伍唯一的女性隊員竟先我之前到達。說心裡話,很驚訝,小王能隨隊伍一起登頂,而且是第一個登頂。頑強的女性!人啊,不做最後的努力,怎能發現和發揮你的潛能呢?

王靜說自己享受每一次登山帶來的獨特感受,但她並不像其他的專業登山者,將登頂全部14座8000米級別的山峰當作目標,她會依照自己的狀態來決定。

2009年11月6日,探路者舉行成功登陸創業板暨簽約中國南北極考察隊獨家專用產品答謝晚宴。王靜一身黑色休閒商務套裝,對兩個女兒的任性始終報以微笑。她既沒有安排接受採訪,也沒有作為公司高管上台亮相,甚至當主持人介紹她的時候,她正微笑著把站在椅子上淘氣的女兒勸下來。

帶著孩子的王靜,並不在乎公開場合的身份。這正是盛發強所追求的:「在家我聽她的,她是孩子母親;在公司她聽我的,我是董事長。經營一個企業和維護一個家庭都需要付出,需要強烈的責任心。」

死亡,是每一個探險者都無法迴避的問題。在茫茫的雪山之中,稀薄的空氣、陡峭的崖壁、極寒的天氣、突然而至的暴風雪,甚至是一瞬間的幻覺都有可能帶來致命的危險。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裡,王靜學會了對生命的思考。「是一個加速器,讓人在短暫的時間裡就明白很多做企業無法理解到的人生大意義」

4000米以上,通透的光線讓思考也隨之透徹。死亡也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與你遭遇,有時候很恐懼,有時候卻很美妙,甚至充滿誘惑。而能夠擺脫死亡、贏得生命的,唯有理性和內心的冷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449

魏武揮:我為什麼反對自媒體有商業模式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236.html

我大概算是一直唱衰自媒體商業前景的人了(自媒體本身,談不上衰不衰的),多個月前,許維在微信上和我交流這個事,他意思是新出來的東西還是要正面鼓勵為主,我哼哼哈哈地敷衍了幾句,心裡想的是:憑啥新出來的玩意兒就要正面鼓勵?再說,我的確不看好那玩意兒嘛!

不看好自媒體商業前景的原因大致有兩條。其一是我幹過這事,知道這事有多麼不靠譜。當然,時代有變化,老用過去的眼光看新問題,是要掉溝裡的。這我承認。但有些本質的東西,我也認為,不會變。比如持續寫好東西這事,不會因為博客微博微信客戶端頻繁切換,就會大幅改觀。自媒體公號不知道多少個,IT 圈子裡,入得了我眼的文章自然頗有一些,但目前入得了我眼的持續在那裡更新的每篇我都舉著不錯的就兩個,其它的,嘿嘿,哈哈,霍霍,呵呵。

上面這條是能放出來互相切磋討論的東西,下面這條,屬於個人價值觀。我一向很少寫個人價值觀的東西,故而這篇文章,屬於博文,不是專欄。自娛自樂的東西,誰看了愛轉這是他的事,與我無關。

羅胖子說(嗯,不是弄錘子那個),要求包養。我極其厭惡這種說法——嗯,就是厭惡。在人即媒體,魅力人格體諸如此類的說法上,我非常同意,可以說不謀而合。因為我也一向鼓吹媒介需要騰出一個空間給寫字的人去樹立個人形象。但我萬萬不能同意的是,寫字的人,要被包養。

這上面,我還是有些書呆子氣的,你說我迂腐也好,說我高傲也好,隨便。我就是不能接受碼字的,被商業力量包養。

我其實寫過軟文這檔子事。在我幾年的寫作生涯中,寫過兩篇(也有可能是三篇)軟文。寫的時候痛苦萬分,真是沒話找話說。前年有一位關係極好的朋友想讓我寫篇東西,我答應是答應了,但一來這位朋友所在公司的產品我從來用不著,二來該公司搞的營銷動作實在是沒啥新意好寫。蹉跎了幾日,最終也就不了了之。

我意識到,寫軟文違背了我個人一條寫作原則:寫出來的字我自己每個都信。後來有一家很熟的公關公司找我寫它客戶的軟文,我說先給我看看什麼事兒。那個客戶的事兒我覺得很值得一寫,我個人完全站在那個客戶立場上(也就是很同意它),於是前後寫了兩篇。收的費用是:媒體專欄價,是媒體支付我的,不是客戶支付我的。

我不是一個不和PR打交道的人,我也需要信息,他們能給我。有些公司的PR我相處得也很愉快。但我不寫軟文。也許這個客戶的事,是我可以寫的,能符合我的寫作原則,但是我依然不寫。因為它會形成更深一步的結果:你不再是人格獨立的人。

南方有一家報紙,曾寫過一篇很長的關於李彥宏的文章。其中提到一個細節:在看了手下遞送上來的名博keso的一篇博文後,李彥宏說了一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這個細節後來被百度PR公司說成是謠言。謠言不謠言不知道,但IT公司真正掌握權力的人,看不起寫字的,我行走江湖多年,豈能不知!

看得起看不起無所謂,人也有看不起的理由,到底你就是嘴巴上說說快活,你幹一個我看看?但是,如果你一旦被它收買,它會反過來從心底鄙視你。看不起我可以,但我不會接受被你鄙視,至少我不會給你鄙視我的理由。骨頭雖然不是那麼重,但也不至於輕薄如紙。

寫字的人,可稱呼為「文人」。文人不是靠賺幾兩銀子說話的,也未必一定要流傳後世什麼了不得的作品。但文人風骨,總是要有那麼幾分的。

是個人總有價格,這我承認。哪個IT公司給我一百萬讓我寫篇一千字小軟文,估計我也就應承了。不過,注意這個不過,這種事不可能發生的。十萬也沒這個可能。一萬?不好意思,我看不上。人的底線用「如果」去測試沒意義。如果蒼老師現在跑到我邊上寬衣解帶,我當然不是柳下惠。但沒有這個如果。

真正的個人操弄的自媒體一旦有商業模式,一定是被收買的命,最終淪為某股勢力的筆桿子型打手。因為收買自媒體價格很低廉。打通一個媒體的環節有好幾個(環節上的人還有可能更換),但打通一個自媒體的環節可能就一個。自媒體就是自己說了算,自律變得極為重要。

文人被政府包養,將被很多人鄙視。文人被商人包養,反倒在那裡津津樂道?對不起,妓女總是妓女,雖然服侍高富帥可以改名叫「外圍」,但依然不脫妓女本色。

好吧,寫字看來賣字賣不出什麼錢,求包養又被你說成妓女,那咋辦?還寫不寫了?好了,現在我要亮劍了,要說一句大多數人不愛聽的話了:為錢,別來寫字,這本來就不是屌絲的遊戲。

自有博客起,我就從來不承認自己是草根。老子花了那麼多年,讀了那麼多書,好歹有車有房,草根?那不是糟蹋父母師長的培養,糟蹋自己多年的努力?我絕對不會自承草根,也從來不認為自己屌絲,我屌倒是真的。

曾有一位美國某大學的終身教授和我說過,搞學術就是有錢有閒的人玩的,沒錢的人,只好蠅營狗苟去搞課題,弄點錢來花花。為了錢,能搞出什麼課題來,瞎扯淡。我深以為然。同樣的道理,你有空有心得,就碼兩字,權當自我總結,順大便普度眾生。沒那個功夫,摻和這個事幹球?

文人有文人的玩法,甘於清貧亦可參加,反正這就不是求榮華富貴的買賣。有人說曹雪芹如果有點錢,大概就可以寫完120回了,也是他應得的回報。不過,曹雪芹真有點錢,他還能寫出《紅樓夢》麼?

文人自有文人的清高,你可以看不起他,只會說不會幹,但你不能鄙視他。因為合格的文人,比大多數蠅營狗苟這個商業社會上的人,至少沒有出賣靈魂,至少不用每天苦哈哈地寫著狗屁不通自己都犯噁心的報告。

當尊嚴都沒有的時候,文人還剩下什麼?一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都是輕的,弄臣都不算(人至少還是個有權力的臣),自甘奴隸自甘下賤,賺了一點錢,又如何?御用文人求不上,商用文人麼?

文人可以很屌,他娘的絕非屌絲。

—— update幾句 ——

羅振宇同學後來在微博上和我交流過幾句,他認為我此文有人身攻擊之嫌,我倒真沒這個意思。批一個人說的話,和批一個人是截然不同的。

羅同學關於「求包養」這個說法,有一套比較複雜的解釋。我知道他並不是說有個公司出價他多少多少,就把他那個視頻節目給「包」了,盡說公司好話,說競品壞話。羅輯思維有羅輯思維的運作模式。不過,問題在於,人們一般不會看你的解釋,而是直接用這三個字。

寫此文的動因在於我參加過幾次所謂自媒體的討論會,會上有些觀點有濃濃的「求包養」意味——不是羅同學的解釋,而是很直接了當的,嗯,婊子+打手型模式。聽了好幾個人這麼說,實在按捺不住,這世道,再怎麼下賤,怎麼能下賤如斯?

還有玩成功學的,同樣位列本人鄙視之列。

至於此文究竟會得罪誰,這看讀者們的意思。我這位作者倒是覺得,恐怕得罪了一大幫同行:為錢搞課題,嘲笑他們沒錢搞什麼學術。不知道多少同行背後要罵我來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51

自媒體們為什麼反對「被抓取」?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759.html

談到自媒體這個名詞,眾說紛紜,各有各的思想,各有各的理論,可能有一百個人對自媒體就會有一百種解釋。但是不論怎麼說自媒體們都有一種自戀的情節,有著強烈的打造個人品牌的慾望,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自媒體是一種傳統媒體人獨立自我意識釋放的一種過程。

ZAKER近幾天上線了一個「微信公眾號」的訂閱版塊,用戶可以訂閱很多優質的微信公眾號的內容。當我看到這條新聞時,順帶著體驗了一下ZAKER的這個新功能,其實閱讀體驗比微信的確要好上不少。從我個人角度來說,在微信中訂閱一些自媒體的公眾號與我通過鮮果、ZAKER等RSS聚合閱讀訂閱其實本質上並沒有任何區別。我寫的文章也不算特別多,但如果我在科技博客上投的稿子能被ZAKER抓取過去,進而讓更多的人看到,我還是比較贊同的,因為這就是我寫文章的初衷,沒有絲毫的利益因素在其中。

自媒體們為什麼對ZAKER抓取自己在微信公眾號上發表的內容產生如此大牴觸情緒?在我看來具體原因應該有三:

原因一:平台的分散會讓自媒體人影響力減小

自媒體是伴隨著平台的興起而興起的,平台對於自媒體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有人會說,自媒體人在微信公眾號上的內容被ZAKER們抓取之後,會覆蓋到以前所不能覆蓋到的用戶,堅守老陣地的同時,又開闢了新的陣地。每一塊新陣地的開拓,可能都是知名度的進一步提高。但實際情況下卻是恰恰相反,就如微信這樣強大的自媒體平台,也會有其沒落的一天,更何況現在微信官方還在積極打壓微信公眾號。舊平台遲早有一天會沒落,自媒體人那時又要轉向新的平台,但是轉移切換平台的過程中,粉絲數絕對會掉落很多。其實很多自媒體人現在也應該體會到了,把粉絲從微博轉向微信的成功率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高。

著名自媒體人魏武揮也曾經發微博表示:「老實說一句,一眾碼字的搞內容的,博客火了搞博客,微博火了搞微博,微信火了搞微信,下一個不知道什麼火了搞什麼,忙忙碌碌,蠅營狗苟,慘淡經營,工具切換中粉絲又每次跌落七八成,真可謂悽慘,說句喪家狗真心不算冤枉他們,以及我。」這裡其實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自媒體人會反對ZAKER們抓取他們的內容了,因為ZAKER這些平台所能覆蓋到的讀者,其實只是平台的粉絲,而不是自媒體們的粉絲。不是每一個自媒體都能夠持續的生產出優質的內容,讀者完全不需要成為自媒體們的粉絲,就可以通過各方面的渠道閱讀到自媒體們生產出的內容,

原因二:自媒體利益價值的損失

自媒體人應不應該獲取利益?其實這個答案我個人覺得明顯是肯定的,就像微博中的那些草根大號一樣,雖然我非常不喜歡它們發廣告賺錢,但是如果能設身處地的想一下,這類大號其實為我們生產了如此眾多的優質內容,它們付出了勞動,獲取利益其實這是無可厚非的。寫一篇高質量的文章,就算可能只有短短的幾千字,那花費幾個小時都是正常的現象,對他們對來說時間就是金錢。可能有的人不在乎錢,但是他們可以通過自媒體平台獲得聲望、滿足感。

自媒體的商業模式這裡不想具體敘述,但是無外乎都離不開廣告、線下講座、為企業提供諮詢服務,這是一門關於影響力的生意,其所覆蓋到的粉絲就是影響力最直觀的體現。ZAKER把自媒體們對粉絲的影響力給分散了,你說他們能不找你拚命嗎?

原因三:顛覆了自媒體的本質

我前面已經說過,自媒體為什麼會在兩微興起之後,這個概念才逐漸流傳開來。其實這裡就涉及到了自媒體的本質,與粉絲的互動關係。試想一下,如果有人會因為我寫了一篇文章對他很有收穫,特地給我發一封私信,我是不是會倍受鼓舞?哪怕熬夜,可能下次我還會繼續寫。如果我是帶著對某個問題的思考而寫成的文章,例如微信5.0上線具體有什麼意義?我闡述了我自己關於這個問題的一些觀點,而很多粉絲看了這篇文章後,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並且這些看法非常有助於我進一步思考,我怎能不倍受鼓舞,加倍努力去寫。

對於自媒體們來說,我相信絕大多數人不是為了那麼點利益去辛苦碼字的,他們更多的是在尋找一種幸福感,一種被社會需要的自我實現。這個時候所產生的創作動力會遠遠大於為了賺錢貼廣告的那種動力。獲得粉絲們的回饋,對於自媒體們來說,這是你對他成果的需要。

ZAKER直接抓取了自媒體們微信公眾號上的內容,雖然可以某種程度上可以讓更多的用戶看到內容,但是這些讀者對文章的反饋,自媒體們卻永遠也聽不到了。這和自媒體人在個人博客上寫作,在傳統紙媒上寫作又有什麼分別。媒體人寫文章,讀者閱讀,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不能獲取讀者的反饋,從本質上根本就不能再稱作為是自媒體了。

其實自媒體這個概念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早在博客時期,一個個的名人博客其實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自媒體,只不過這個概念遠未到火爆的時候。在微博與微信流行之後,自媒體這個概念才開始慢慢的流行起來,尤其是微博更是提出人人都是自媒體的口號。有人說自媒體是精英的影響力得到了更大的釋放,在我看來恰恰相反,自媒體真正形成的根基在於是草根階層終於有了一個與精英一較高低的舞台,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作者與讀者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對於自媒體人來說,他可以不受傳統媒體的影響,但是他一定會看重讀者們發出的聲音,可能他看完之後會呲之以笑,殊不知這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受到了讀者們很大的影響。

中國各行各業都奉行一種拿來主義,就像現在很火的科技博客,經常把門戶網站的文章拿過來,然後隨意刪減一下,加上一些文字編輯,然後美其名曰再創造。反過來勸勸真正的自媒體們,其實無須煩惱,畢竟每個出於本心寫作的人,寫出文章的根本目的還是希望把自己的想法觀點分享出去,至於是在微信公眾號上被人認同,還是ZAKER或者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網站上,我的這個目的已經達到。信息被傳播的越廣,可能我能認識到的朋友就會越多,我的價值觀就可能獲得更多人的認可,何樂而不為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864

王小川:我為什麼反對360的交易方案!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2986.html

9月16日下午,搜狐、搜狗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騰訊向搜狗注資4.48億美元,並將旗下騰訊搜搜業務和其它相關資產併入搜狗。交易完成後,騰訊獲得搜狗完全攤薄後36.5%的股份,並在2014年3月增加到40%左右。而在此之前,外界都以為「虎吞狗」幾成定局。時至今日,奇虎360在爭購搜狗的競爭中失利是其中繞不開的話題。

王小川:要「競爭」不要「鬥爭」

你現在心情是不是特別好?你是怎樣說服張朝陽的?

王小川:這件事,除了360以外,我覺得其它各方都挺高興,是多贏的結果。

張朝陽對搜狗是有很高期待的,但前段時間身體狀態不好,產生了動搖。他實際想法還是希望搜狗有獨立的發展空間,騰訊那時想控股,他是不願意的。其實360給出的條件是明顯違背他意願的,並不是他希望的方案。但由於之前和騰訊沒有達到一致,他本身的狀態也不好,所以才會考慮和360談。

老周說搜狗「姓王不姓張」,這個說法是在挑撥離間,賣給他,不就姓周了嗎?跟老張更沒關係了。

搜狐和搜狗的關係很清晰,因為搜狗有搜狐大股東這個系統關係在,能被集團支持。騰訊成為第二大股東後搜狐的股價漲了接近20%,資本市場對搜狐集團的這個戰略選擇是認可的。

你為什麼反對360的交易方案?

王小川:第一,從團隊看,搜狗團隊有自己的基因和文化,做技術、做創新,內部的組織效率非常高,本身這個團隊是很有活力和戰鬥力的。和360的基因不一樣。搜狗裡面是高管、中層、基層幹部、團隊,是完整的系統性組織架構;360基本上是老周垂直下來,沒有中層結構存在。

第二,搜狗內部的級別晉陞、考核評價,也是個公平的狀態。360團隊為了打擊競爭對手,經常用四五倍的薪水挖人過去,公司內部對人的認可方式不一樣。團隊溝通的方式也不太一樣。我們團隊成員之間是很親密無間的,共同協同。我理解的360文化是團隊互相對罵、用刺激和競爭在驅動的,這樣融合難度非常大。當然,兩家還有很多重複的業務。

這次的收購中,大家都會覺得你個人在其中做了許多事情,您到底做了哪些?

王小川:我覺得我是把這個事給攤開了,之前老張覺得這事兒好,但最後發現360的無線能力沒有他想的那麼強,可能在無線領域360會失去又做球員又做裁判的地位,這樣的合作從簡單的業務邏輯上論證是不夠的。

有些業務上的事不斷被展開,展開之後就能拼圖,獨立發展是什麼情況,騰訊支持是什麼情況,跟360合併是什麼情況。首先,在搜狐內部我先將這些說清楚。大家知道我是反對360方案的,但因為多年來的合作和彼此信任,內部知道我不會把個人情緒帶進去誤導大家。

第二,跟騰訊的溝通也能展示出我們對業務的瞭解,因為搜狗數字和成績大家都能看到,畢竟對騰訊來講,自己原來百分之百親生的團隊,現在交給你一塊來做,他(馬化騰)對你的信任要求非常高。有了這些互相信任,就能夠把各種利弊事情攤開說了。

谷歌的原則是不作惡,搜狗的原則是什麼?

王小川:我們的道德水準是遠高於法律的要求,首先,我們有個要求是不說假話,不會抹黑他人。第二,我們不會迷惑用戶,就像這次360開始篡改用戶的東西,用戶指出來,360開始迷惑,說這是跟輸入法相關的,這跟輸入法有關係嗎?一些用戶根本沒裝輸入法。60年代、70年代做事情的方式是「鬥爭」,現在是「競爭」時代,我們還是要走向良性競爭的方向。

這一輪牽扯進來的公司越來越多,你怎麼看?有可能再打一場3Q大戰嗎?

王小川:對於360而言呢,以前通過這種離間、分化,通過遠交近攻的方法,競爭對手全部被它吃掉了。無論是老金山、卡巴斯基、甚至是91,只要和它合作過的最後都被它消滅掉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搜狗落到這裡面去的話,那麼360會往前攻一步,那麼這個哥們就跟搜狐接壤了。搜狐也會很危險的,對吧?

這是360第一次在戰略層面上被堵住了。對搜狗來說,要做的事情是發展用戶、做好產品,其實我們是沒心思跟他打這些亂七八糟事情。公司競爭除了產品層面,我們還要獲得價值觀的勝利,就像藝術發展一樣,它需要墮落解構,構建一個新的秩序,期間總是起起伏伏,你得堅持,堅持就會起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583

反對聲中,墨西哥國會下議院通過能源改革法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7896

據金融時報消息,在左翼黨派和部分民眾的反對聲中,墨西哥的國會下議院本周四通過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能源改革法案。該法案意在吸引數十億的美元投資投向已經被收歸國有75年的能源產業。 作為一項憲法改革,這項法令必須被國家立法委批準。明年早些時候,這個歷史性的開放政策有望在國會通過二次表決。 這項改革使墨西哥再次向美孚,英荷殼牌等十個最大的原油公司敞開大門。 這毫無疑問是個巨大和重要的改變,來自紐約Citibank全球期貨研究中心的總監Ed Morse說。來自Barclays的Marco Oviedo卻認為在原油領域的投資,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會從占國內的GDP總量比率低於2%增至3.5%。 墨西哥國家主席Enrique Peña Nieto一直在力推的包括了通信,勞動力,稅收和教育一攬子改革,能源是其中最大的焦點。分析人士認為這次改革意義不亞於20年前墨西哥簽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這次改革允許私有石油公司在持證情況下勘探和制造石油與天然氣,或者簽訂利益共享協定,同時允許私營電力企業生產出售電力。 石油在墨西哥價格比美國昂貴。墨西哥石油規範協會CRE的領導Francisco Salazar曾指出過墨西哥進口燃油價格是美國的五倍的現實情況。 來自Cidac的智囊Rafael Ch說,現在沒有人談論電力改革,但電力改革會給經濟帶來較大的影響。便宜的電力“會直接增強墨西哥的競爭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11

你別無選擇----反對轉基因是在做無用功(兼談國人 抵制新事物的慣性)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m1yg.html

轉基因能夠被爭論成這樣,背後是有一定的利益驅動的,這種利益驅動主要是來自一些商業目的,比如有機食品生產商就會強調轉基因的安全性是值得懷疑的,不過最終這種混淆視聽是無用的,包括有機食品本身實際上也是一個商業噱頭,沒說它是騙局算是客氣的了。

 

民眾討論和質疑轉基因本是件好事情,質疑不僅是基本權利,更是推進事物發展的反作用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漸漸的從質疑到聲討轉基因就不對了,尤其是其中三個最大的主流觀點很有問題,它們是:

1.是個背後存有巨大陰謀的利益驅動,害中國人的。

2.請給我們告知權和選擇權。

3.好不好尚無定論,我們迴避,請挺轉派先吃,並多吃

 

利益驅動那是肯定的,陰謀的利益驅動,那就太義和拳思維了,基本上是受迫害狂想症的再次發作,很多東西不是專門為了害中國人而設計的,閉關鎖國,就沒人害得了你,既然選擇國門洞開,那就要面對一切;轉基因最大的利益驅動,和每一個推進人類進步發展的科學技術一樣,在改變世界的同時也獲得巨大的利益,這無可厚非,也光明正大。

 

告知權和選擇權看似表面有道理,實際是沒有可操作性的,比如無線信號,有害無害一直有爭論,過去量很小,沒怎麼關注也就算了,現在移動互聯時代,無線輻射劑量增幅成百上千,足夠量變到質變了,到底有害無害?過去量不大時就有畸變、致癌和影響後代之說了,那麼今天如此高劑量會怎樣,需要時間來驗證,那你用不用呢,你不用可以,你死到鄉下去,發現死到鄉下也不行啦,谷歌要搞大氣球了,從天空直接輻射你,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告知權,也沒有選擇權,你只有挖地窖的選擇,而且還不能隨便亂挖,很可能那是犯法的。

 

轉基因食品在美國不需要特別標識。FDA 對此的解釋是「專門的轉基因標註,在食品安全法律上說不通。有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成分才要用標記的方式提醒消費者。轉基因至今為止並沒有發現任何不安全的例子,標記後就會給消費者以轉基因成分有安全問題的錯覺」。因此在美國,民眾沒有得到轉基因食品的告知權和選擇權。

在中國,這個告知權和選擇權也是給不起的,不要說法理上行不通,操作上也沒有可行性,我們目前連基礎食品工業的安全性尚不能保證,做不到出了問題立即溯源追究,更別奢望在轉基因食品上能夠做到完全標識,要做也是騙人的,因為根本經不起推敲,漏洞多多,任何反轉人士想找麻煩都是輕而易舉,就好比霧靄裡面帶個所謂的口罩那樣,可以有心理安慰,但不可能真正杜絕霧靄。

 

 至於請挺轉派先吃,並多吃的話,是很無知的,因為轉基因產品量最大的是基礎食材,比如白糖,食用油,玉米,大豆,西紅柿;轉基因食品首先不是為個別人服務的,它是為解決全人類糧食安全和供應為第一要務的,所以能有幸成為轉基因產品的,必然是整體食品產業中用量最大的群體;所以,你大快朵頤的某些食物,正是轉基因產品或者含有轉基因食材,你不吃可以的,高價去買所謂的「有機」食品,最好植物自己種,菜油自己榨,醬油自己做,不要外出下館子,餐館可以保證不用地溝油,但保證會用轉基因油,合理合法而且省錢經濟,更不要出國,尤其是美國加拿大,必會被轉基因食品轟炸而死;一些化妝品也不能用,因為內含提取物原料極可能就是轉基因的。

 

不管你挺轉還是反轉,轉基因是必不可迴避的,除非你滅掉物質追求的慾望,回歸森林,去做個野人,退到鄉村你都迴避不掉。

 

人類能大規模的全面走進工業化,基本的支持來自於農業生產力大解放,百多年來,全世界農業是在耕地不斷減少,人口不斷激增的情況下,逐年增產的,這個過程中還伴隨著農業生產人口的急劇下降,但仍然逐步實現了農業現代化,不僅基本消滅了困擾全人類的饑荒問題,不斷提升全人類的平均壽命,還更大力度的支持了現代工業,因為農產品早就不僅是食品,還是工業原材料的一個巨大分支,這個農業現代化,支撐了當今世界的一切,幾乎每一個人,都是這個成果的受益者,尤其是我們這個曾經把讓十億人吃飽作為豐功偉績的、正在追趕先進的「發展中國家」。

 

農業現代化,典型如美國,是以不到5%的從業人員養活三億多人口,還兼顧糧食出口同時要支撐整個工業原材料的供給,如此強大的產能來自化肥,農機,農藥,生物科技,氣象氣候和土壤植被等多學科的綜合發展,這種需求隨著人口增長不斷增大,這種上升趨勢未變,以至於到了現在,能持續提升和優化這種產能的唯有基因技術了,因為人人都要吃飽,吃好,住好,用好,同時耕地又不斷被侵蝕,糧食產量要持續增長,化肥農藥要儘量少用,農業從業人口遞減再遞減,因為這是工業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標誌,同時資源投入相對有限,如此條件下,要求一個高效率的產出,目前人類科學能力所能滿足這樣苛刻要求的,基因工程技術是唯一,沒有之一,轉基因是這個體系中的重要一支;生活在現代的每一個人,正在追求物質享受的每一個人,絕無可能和轉基因技術的成果----轉基因食品隔絕,不僅不可能,連選擇權都沒有,人口基數放在那裡的。

 

所以要反對轉基因,首先要反對這種追求物質無限擴大化的生活方式,反對工業化無限螺旋上升的發展態勢,像不丹那樣以追求全民幸福感為國家發展目標,徹底放棄GDP增長為目的的發展方式,甚至否定科學發展觀,回歸自然,弘揚農耕生活,這是根本性的解決問題,如果全體國民能有此共識,那麼獲得幸福感的難度是不大的,吃的更加自然是不難的,農耕型社會為主體也是必然的,只要運作的好,不餓肚子的目標可能可以達到,反轉基因也是可以真正落實的;一旦走上西方工業化發展的道路,千轉百繞終究不能迴避效率最優化的經濟選擇,而效率最優化原則下,馬上要發生的就是食物的豐富性被漸漸抹去,在中國,你可以吃到口味上百種的雞,在美國,你只能吃到不超過四五種的雞,絕大多數是那種60-90天裡從雞蛋破殼到殺頭拔毛變光雞,一輩子沒見過陽光的工廠籠子雞;在中國,你可以嘗到多種口味的西瓜,在美國,全年供應的幾乎就一種西瓜,大、紅、甜還無籽,但是不好吃;還有那大大的草莓,自然環境裡是不可能長成這樣的,口感遠遠不如中國的小草莓;

 

但是大規模農耕生產就是這樣的要求的,在這個道路上,來自英國的種公豬正在準備擠佔全中國豬爸的位置,壟斷趨勢強勁,因為它的基因可以讓豬三個月就出欄,經濟性倍增乃至數倍增長,抗病性也好,困擾中國豬倌的兩大核心問題迎刃而解,困擾中國CPI的豬指數也將會被降伏,就這兩個好處,不論是豬倌還是國家高層主管,放棄各地優良口味的豬種還不是時間問題?

 

未來十年的中國,城鎮化是一個重點發展的區域,將有更多的農民轉為城市市民,農業從業人員必然不斷下降,這是我們下一個十年經濟成功的必要符號,同時糧食生產不能下降,農產品總產量要上升,耕地最好的結果是不再下降,靠什麼?靠農機、農藥、化肥,大規模集約化生產,這個過程中我們必然會失去農產品的豐富性,因為多樣性必然是低效率的,同時我們絕對要拚命提升單位時間和土地與投入成本下的效率,這個效率提升的手段,最高級的就是轉基因了,當所有條件都具備的時候,結果是唯一的,所以,今天,以崔永元這位高級腦殘為代表的反轉人士,就是那種一邊享受著現代物質文明,一邊又不遺餘力的反物質文明,套用文革那句「打著紅旗反紅旗」的老話,崔主播的做法可以叫做打著物質文明反文明,虛偽透頂,愚蠢至極!

 

我本人骨子裡本來不認同西方的發展模式,但是我根本無力反抗,我生活在這個時代,我無從選擇,我想通了是因為反正最後宇宙都是要滅亡的,地球生命更是不久遠,與其坐以待斃,循道自然,倒不如和自然比拚一下高低,看看智慧到底能發展到哪一步,所以我對抵擋這種發展態勢的,任何螳臂擋車的無用功,除非是精神和道義上的,一概嗤之以鼻。

 

一直說國人缺乏科學素養,在轉基因這件事上表現的很是淋漓,而且能夠參與這場討論的人,應該是具備了一些基本條件的,首先他們必定溫飽過頭,因為他們有選擇吃不吃的能力,其次他們受過教育,甚至高等教育,第三他們基本是社會中高層人士,具備這些特徵的人在當下中國應該算是中堅了,都不能去認真認識一下什麼是轉基因,去瞭解一下我們有沒有可能根本上迴避轉基因,其代表性人物崔永元自己造謠傳謠,隨著認識的加深觀點立場也且戰且退,從反對到保留選擇權,殊不知結果是連選擇權都沒有的,作為一個有一定話語權的媒體人,有著太多更應該關注的痛點,今年的媒體年終總結,有一個中國「哄搶」專輯,崔永元有去美國瞎折騰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不如去深度瞭解一下,這些參與哄搶的人們,有沒有時間興趣來關心一下轉基因是什麼,如果有一車轉基因食用油翻撒滿地,他們會不會一樣哄搶,你個吃飽飯的大V,來看看你生活的國度其國民基礎是個啥樣,相比之下,他們是不是更值得關注?轉基因食品是不是更無法迴避?

 

轉基因的不可迴避,是經濟發展方式和國情決定的,沒有選擇餘地,但可以有質疑精神,因為質疑可以讓代價最小化,所以我一直很關注各種質疑,可惜多種質疑幾乎沒有任何學術討論的意義,讓人感到很突兀的是多數人最後集中在三個問題上,一是要權威說法,二是退一步,自己不做小白鼠,讓別人先來;三是完全抵制。

 

首先權威說法是要不來的,就算美國FDA,聯合國糧食總署的認可,它也是相對權威,有沒有副作用,就是讓時間來給出答案,副作用無非有三種,好影響、無影響,壞影響;全人類來做小白鼠,美國人做了二十年,我自己估計也做了十年了。

 

國人提出拒做小白鼠,或者根本徹底抵制。

 

近代中國是個極其落後又坐享其成的國家,在人類文明進步史上,極少有開拓者的身影,而對於文明發展的成果,更多的是反對和抵制;人類是怎麼進步的?人類是先驅者不斷用自己做小白鼠付出代價一點一點進步的,居里夫人提純鐳的時候,還對其放射性的危害沒有認識,以至於她把提純的鐳放在小瓶子裡隨身攜帶;飛機誕生之前,有多少好男兒死於自己的狂想和實踐;醫藥的發展史更甚之,新藥毒性都是時間和人們的身體反應積累出來的,四環素造成整整一代人牙齒發育不良;農藥的使用更是傷害巨大,這一切,除了那些科學家們有沉重的付出,普通民眾也付出不菲的代價。

 

中國都是拿來主義,用了並且感覺良好,理所當然;孟山都公司是化肥和轉基因工程的踐行者,被污化成一個十惡不赦的惡人,要推進滅人滅種的撒旦計劃;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很多評論,覺得這個國家的一些人特別可惡可恨,好處都是我的,壞處你都先給我試錯一遍,別跟我談別的,混蛋的可真不是一點點,雖然不能要求普通人都具備這種無畏的精神,但是哪怕你對這種試錯精神表達一點點敬意,也是善莫大焉,可惜,沒有!

 

世界村裡有這麼一個族群,他們享受現代文明,同時以各種方式和角度反對現代文明思想和發展方向,他們喜歡文明的產物----各種現代化商品,他們是拿著別人的優秀產品來比拚購買力的一群動物,同時無任何感恩之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571

反對聲浪過大 小摩商品“一姐”閃退CTFC咨詢委員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579

摩根大通大宗商品交易負責人Blythe Masters玩起了“閃退”——在兼任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咨詢委員會委員僅一天之後便宣布退出。 Masters進入CFTC擔任期貨監管顧問招來罵聲一片,有業內人士質疑由她來監管期貨和掉期市場是否合適。 立法者表達了他們對Masters擔任商品期貨委員會咨詢顧問的擔憂。2013年年中,美國聯邦電力監管機構指控摩根大通操縱電力市場價格,摩根大通最終為此支付了4.1億美元巨額罰款以了結此案,但並未承認相關指控。而Masters正是該部門的負責人。 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可能將由摩根大通商品部門另一位高管兼任CFTC監管委員。44歲的Masters之所以辭任,主要是因為她將繼續執掌正被出售的摩根大通現貨商品業務部門。被出售的摩根大通現貨商品部門業務主要為金屬和原油,美國監管部門正在調查這些投行是否操縱市場。 自從部分公司押註衍生品市場加速了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CFTC就開始根據多德·弗蘭克法案著手制定相關規則,以期降低全球掉期市場交易風險、增加透明度。 Masters的名字於2月7日出現在CTFC網站委員會名單上,她本應在2月12日出席一場會議,參與討論跨境監管規則。 摩根大通新聞發言人Brian Marchiony表示,公司對此不予置評。 Masters在華爾街的履歷充滿了耀眼的光環。這位劍橋大學的高材生自1987年進入摩根大通之後便青雲直上,28歲時成為摩根大通史上最年輕的女性董事總經理,並最終成為華爾街最具權勢的高管之一。Masters的執著在摩根大通體現的淋漓盡致,即使在臨產住進醫院時,也不忘追蹤市場價格。Masters還是開發和使用信貸衍生品的先驅,並因開發出CDS而一炮走紅。這種金融工具很快就成為了創造高收益的新奇跡。 然而,華爾街這些衍生品在金融危機之後卻被指責為危機助推手,巴菲特更是將其稱為“金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1999年,正是Masters將信用衍生品賣給了AIG集團, 《Fool's Gold》一書寫道,“多年後人們才意識到,正是這筆交易使美國國際集團(AIG)走上了毀滅之路。” 2009年9月,《Vanity Fair》列出了“金融危機的100個罪魁禍首”,Blythe Masters就位列第65位,排在她前面的正是龐氏騙局的制造者伯納德·麥道夫(Bernard Madof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67

不顧大房子女反對 87歲張榮發迎娶二房

2014-07-10  TNM
 
 

 

資產高達4千多億元的長榮集團,本週將有新女主人。高齡87歲、以420億元身價名列《富比士》台灣富豪第26名的集團總裁張榮發去年喪偶後,現年66歲的小老婆李玉美即爭取扶正。經過1年,儘管大房子女表示異議,張榮發終於點頭,2人預計本週辦理戶政登記,隨後在家中辦簡單婚宴。

李玉美名分到手,成為正大光明的張太太,也把張榮發龐大王國的接班及財產的分配問題,搬上檯面。張榮發共有5名子女,僅么兒張國煒是李玉美所生。目前張國煒一手掌控長榮航空,隱然有接班之勢。

張榮發佔地百餘坪的八層樓豪宅,隱身在台北市民生東路的一條巷子裡。老人家個性剛強,加上年事已高,本就不喜親友打擾,去年六月原配張林金枝過世後,原就寂靜的大宅邸,略顯清冷。

家庭會議 二房扶正

本週一(七日)下午,車馬稀的門前,突然熱鬧起來,房車一輛接一輛,頻繁進出。因為數天前,張榮發突然要祕書通知他的子女,下午四點回到家中,有重要事情宣佈。張榮發有兩房、共五名子女,與大房張林金枝育有三子張國華、張國明、張國政及一女張淑華;與二房李玉美則育有一子張國煒。子女們心裡有數,父親要宣佈的可能是他即將再婚的事。下午三點半,早上就到這裡探視張榮發的李玉美,先一步離開;而大房子女,只有張國政夫妻一起出現,張國華和張國明都缺席,僅由妻子代表出席。一名知情人士說:「總裁原本要宣佈他與二夫人預計本週登記結婚、宴客,但後來只簡單的說他要娶二夫人李玉美後,就讓所有人離開。」這位人士透露,現場有人先問老先生,能否不要這麼急著辦結婚登記,但張榮發只回說:「就是要娶阿美啊!」還反問大家「有什麼意見?」張榮發向來強勢,晚輩在他面前只能聽話。見沒人發言,張榮發便要大家散會,全程不到十分鐘。

自宅設宴 未邀外賓

本刊調查,大房子女原本就與平時被稱為「李阿姨」的二房極為疏遠,如今自己母親過世才剛滿一年,父親就要續絃,母親地位被阿姨取而代之,讓他們不太能接受。一位張家親友透露,原本今年六月中旬,就在大房忌日週年隔天,早上十點多,住在一江街的李玉美,就瞞著大房子女,跑到民生東路家中,推著坐輪椅的張榮發要到戶政事務所辦結婚登記。未料二人還未走出家門,張榮發就突然感覺暈眩,被送到台大醫院就醫,住院多日才出院。張榮發突然住院,大房子女懷疑可能是二媽「逼婚」所致,對李玉美的動作頗有微詞。知情人士說,二房或許擔心現在結婚會引發大房子女反彈,才安排七日由張榮發自己宣佈婚事。親屬透露,依二房的規劃,由於張榮發的行動不便,家人已向戶籍所在地的中山區戶政事務所申請到府登記,預計本週內,會有二名戶政人員至民生東路幫張、李二人辦理結婚登記。至於婚宴,則在完成登記後隔日舉辦,地點亦是在民生東路自宅,席開二桌,受邀人員僅限於自家親戚,沒有外賓。事實上,兩房疏離的狀況,從大房過世時,子女所發的訃聞就可看出端倪。

關係疏離 公祭洩底

該份訃聞內容長達四張A4紙,說明:「家母(張林金枝)和家父(張榮發)是透過友人介紹認識…,婚後才十五日,家父就上船遠行,家母毫無怨懟…,家父常謂,航海乃其志業,最大遺憾係無暇照顧家庭。婚後子女陸續出生,幼兒成長期間,多在船上航行,教育子女責任,都由家母肩負…。」內容還強調,「長榮集團的創立,是靠父親的篳路藍縷打拚,和母親的無怨無悔持家…。」大房的地位與功勞十分彰顯,最後的署名,則只列了大房的四子女,張國煒則不在其上。對此,民俗專家楊登嵙說:「這代表大房不願承認其他房的存在。因為依照台灣習俗,表面收養、但實際上為他房所生之子女,也會因名義上要稱大房為母親,而被列在訃聞的孝子、孝女欄中。」由於不被認可,大房出殯時,張國煒也未和其他大房兄弟站在一起,只以長榮航空董事長的公事身份出席,公祭完後隨即離開。一名老臣透露,原配的過世,對張榮發的打擊很大,因為在他年輕打拚事業時,都是由小他三歲的原配在家中照顧老幼。因此,原本經常到一江街二房住處的張榮發,在大房過世這一年多來,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之前與原配居住的民生東路舊宅。這段時間,張榮發的身體狀況不如以往,仍住在一江街的李玉美非常慇勤,幾乎天天去噓寒問暖。

航運帝國 海洋發跡

一名張家親友說:「大房還在的時候,除非老先生帶她回家,不然二房是不敢走進民生東路舊宅的。如今大房才剛過世,二房就用探望老人家的名義,天天進出,現在又說動老人家跟她登記(結婚),讓人實在不知該說什麼!」長榮海空帝國由張榮發在一九六八年創立長榮海運開始,目前業務網絡遍佈全球八十多個國家,去年營收一三九二億元;長榮航空則創立於一九八九年三月,被專業航空雜誌評為全球十大安全航空公司,去年營收一二四一億元,空運和海運對集團貢獻幾乎平分秋色。祖籍澎湖的張榮發,出生在蘇澳,早年長居基隆,三地都靠海,讓他認為「海洋才是真正的故鄉。」由於是討海人的父親在他十七歲時過世,張榮發一肩扛起家計,上船討生活。他先在「南日本汽船株式會社」工作,一九四四年到「貴州丸」見習,後又在「新台」「明台」「富台」「榮台」等貨輪運送香蕉、木材。一九六一年六月,他以六十萬元和二名合夥人創立「新台海運」,之後內鬨拆夥。一九六五年張榮發與人合組「中央海運公司」,從日本買二手船營運,結果對方趁他人在日本時,開會解除他董事身份。二次合資的不愉快,張榮發不再人合夥,一九六八年他創立長榮海運,靠著日本丸紅商社相助,獲得資金,在五十歲擁有自己的第一艘船,奠定事業基礎。

接班安排 屢生變數

生意做開後,張榮發在應酬場合認識了李玉美,後來李玉美懷了張國煒,被收為二房。在張榮發的五個子女中,最早被栽培的是老大張國華。他早早就進入長榮海運。一九九一年,自美國波士頓大學企管系畢業的三子張國政,也被父親安排回集團歷練,負責航權談判。但隔年,他因擅自接洽一條歐洲航線,被張榮發調職。一名老臣回憶:「當時張國政剛從菲律賓談完航權回國,發現被調職,一氣之下,當天就遞辭呈走人。」直到一九九六年才回鍋。同時,一九九六年接下長榮海運總經理的張國華,因大刀闊斧改革引起反彈,被「升任」長榮海運副董事長後,於一九九八年請辭。張國政補上接管海運,張榮發另安排女婿鄭深池出任長榮航空董事長。在大房全面掌握海空二大事業體時,一九九六年進入長榮航空的二房獨子張國煒,還只是企劃本部經理。但個性豪爽的張國煒,深得張榮發信任與喜愛,逐漸對大房子女產生威脅。張國煒在二○○○年娶了長榮空姐蔡菁珊,不到半年二人分居。○四年底,七十七歲的張榮發主導接班佈局,老三張國政接掌長榮海運董事長,老四張國煒接掌長榮航空總經理,並同時宣佈,張國政是未來集團接班人。

二房獨子 為愛出走

但張國煒不久又戀上自家空姐葉淑汶,並在二○○四年與蔡菁珊離婚,令張榮發很生氣。○六年六月,因張國煒執意再娶葉淑汶,張榮發大怒解除張國煒的總經理職務,自己上第一線。九月,張國煒不顧父親反對,與葉淑汶公證結婚,隔天返美。

當時張國煒為了宣示決心,在他和葉淑汶公證結婚的一個月後,就把名下八萬多張、當時市值達十.五億元的長榮航空股票,以及三.八萬張、當時市值達五億元的長榮國際股票,全部捐給「張榮發基金會」,不久後,也辭去長榮航空的董事。

在外界以為張國煒接班出局的同時,張國政被拔升為長榮集團首席副總裁,在二○○六年還代表長榮集團,與當時的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握手長達八秒,風光十足。但○七年他與父親因李阿姨回家過年引起不快,六月間,他突然淡出集團核心,轉調長榮轉投資的中央再保險公司副董事長。

反倒是張國煒,○九年又低調返回長榮航空擔任協理,隔年九月接掌長榮航空首席副總經理,接著迅速接下總經理、董事長大位,全盤掌管長榮航空。

兩房此消彼長,多年來,張國煒在集團扶搖直上,大房兒子卻全部缺席。直到今年六月,長榮海運股東會,張國華才赫然出現在董事名單上。

續絃再婚 父意難撼

一名長榮老臣對此表示,這是為了接班準備。「長榮以海運出身,海運還是集團最穩定的根基,把張國華找回來,就是希望張家後代能保持海運的霸業。」在張家兄弟中,除了二子張國明因身體不好,張榮發覺得對他有虧欠,讓他自行經營電腦公司外,其他儲君都上上下下,接班人始終喬不定,張榮發也遲遲無法退休。今年張國煒代表長榮集團,參加連戰領軍的訪問團在北京見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時,還與習近平握手,接班地位已呼之慾出。儘管大房子女對二房辦理結婚登記之事深感不平,但老爸意志難以撼動。母親已逝,人情不在,身為子女,也只能無奈。

張榮發小檔案

年齡:87歲學歷:台北高等商業學校附設商業實踐講習所畢業、海洋大學航管學榮譽博士、美國南卡羅萊納州州立大學企管學榮譽博士、英國諾丁罕特倫大學企管學榮譽博士事業:擔任長榮集團總裁,旗下有4家上市公司,集團總資產逾4,600億元身價:2014年《富比士》台灣50富豪排名第26,估約14億美元(新台幣420億元)榮銜:總統府資政、巴拿馬駐華名譽總領事,並獲頒荷蘭皇家「奧倫治拿索司令勛章」婚姻:與原配張林金枝育有1女3子,與二房李玉美育有1子

回應

本刊記者致電李玉美女士,向其詢問有關與張榮發總裁結婚之事,她在電話中一開始只說:「沒有啦,哪有…,沒有這回事。」後來本刊又詢問有關家族本週一在民生東路聚會,甚至宣佈將於本週辦理結婚登記一事,她笑著回答說:「沒有啦!是傳言、傳言,那是大家開玩笑的。」臨掛電話時還開心地向記者說謝謝。本刊也另致電長榮集團發言人聶國維,他表示:「根據我的瞭解,沒有要登記結婚的訊息。」

本刊詢間台北市中山區戶政事務所賴姓科長,張榮發有無申請到府辦理結婚登記,賴科長苦笑了一下,未直接否認,他只說:「事涉個資法,不便透露細節?。」只要申請人超過65歲,都可享有這項服務。

壹週刊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0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