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過二供一-聯康生物科技(690)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309/LTN20090309586_C.pdf


繼高寶供股後,公司6供1,每股1毛錢,再1送2紅股,即2供1,每股3仙3,由大股東全面包銷。


連削股本都唔做,真是太急。


另外看來對高寶信心低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48

消費股不過一時受挫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4-15/100248709.html

消費股受到通脹、市場擴容、政策調整等衝擊一蹶不振,但中長期的增長前景並未發生改變,機會就在未來三到六個月
陳超

  在「煤飛色舞」的春季市場,消費股卻一蹶不振,一季度的「開門綠」顛覆了過去投資消費股不擇時、只擇股的傳統邏輯。

  2007年至2010年的四年間,消費行業持續跑贏大盤指數。尤其是醫療保健行業,在2010年 Wind資訊醫療保健行業指數上漲30.66%,Wind資訊全A指數作為下跌8.94%。但2011年第一季度,形勢迅速逆轉,醫療保健、日常消費行業 大幅跑輸大盤指數。Wind資訊醫療保健行業指數跌幅接近5%。為什麼在經歷四年的持續出色表現後,消費股變得如此疲軟?

  對於消費類公司的成長性預期,市場從來是不缺乏的。從宏觀視角看,至少存在幾大推動消費類公司持續高速增長的內在力量:一是世界經濟再平衡的大 趨勢,發達國家過度消費的模式不能維繫之時,以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勢必從依靠出口轉為內需為主的增長模式。二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必然。從居民消費率這一指標 看,改革開放後,一直在持續下滑,2009年降至35.1%,達到歷史最低水平,也遠低於發達國家55%-70%的水平。因此,提高居民消費率成為「十二 五」規劃的五大目標之一。三是中國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後的內在消費升級動能。四是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消費需求,而城市化率的提升也將帶來城鄉居民消費總量的大幅增長。

  但當市場「胃口」被這樣的美好圖景吊得很高的時候,投資者也必然要為消費類股票支付極其高昂的估值溢價。從絕對估值看,消費股的股息率、市盈率 相對於股息率高的大盤藍籌股(例如銀行、電力等)已經「高處不勝寒」,2010年底,日常消費行業指數市盈率水平高達50倍。從相對估值看,消費股相對於 大盤的估值倍數,從2000年的歷史均值的1至2倍區間已升至2010年底的2.5倍,達到歷史高位,即便是過去一個季度的反轉行情,消費股相對大盤股的 相對估值倍數仍然高達1.8倍。

  脫離合理區間的高估值,使消費股承載了過大的業績增長以及高成長預期的壓力。但現實卻給投資者當頭冷水。去年四季度以來,資源、能源等大宗商品 價格的上漲,在不斷侵蝕下游消費類公司的利潤。在年報的大幕拉開之時,投資者才猛然間意識到,消費類公司的高成長在持續通脹下已大打折扣,許多消費類公司 盈利遠遠不及預期,而與之相對的上遊行業、銀行業,業績則遠遠超出市場的預期。

  市場的持續擴容,也對消費類公司股價形成持續壓力。特別是中小板、創業板月度融資規模創下歷史新高,而且不少公司都是消費類公司,對於投資者而言,原來在細分行業中,可選的公司甚少,而如今,則需左右權衡,優中選優。

  政策的調整亦對消費股震動頗大。且不說汽車限購措施推出,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的逐步退出對市場是一場不大不小的打擊,就拿2010年漲幅 第一的醫療保健行業為例,儘管投資者依舊相信未來五年中國老百姓的醫療保健支出持續高速增長,但由於國家惠及民生的醫改政策,特別是基本藥物價格下調措 施,原本風頭正勁醫藥板塊成為2011年一季度表現最為慘淡的行業。

  過去三年,消費股的投資有個奇怪現象:什麼時候都貴,但什麼時候都可以買。投資者相信一個邏輯:股價的變動等於估值的變動與盈利的變動之積。消 費股的估值固然貴,但哪怕是估值趴在原地不動,消費股的高成長性帶來的業績持續增長,也可推動股價穩步上漲。但如今,必須要承認,「自下而上」的選股固然 重要,自上而下的擇時同樣重要,而估值水平則決定了消費類公司的投資風險。大膽的一點判斷是,儘管目前尚在投資曲線的左側,但未來3個-6個月消費類公司 遲早迎來新一輪的投資機會。

  作者為工銀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21

德儀購併國家半導體 不過是開始暖身 全球類比IC廠燃起價格、購併戰火

2011-4-18  TWM




近來德州儀器購併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在類比IC市場掀起價格戰,預料下半年將燒到台灣,國內類比IC產業也不免有降價壓力。德儀會如何出招?恐怕是投資人不得不關注的一件大事。

撰文‧林宏文

美 商德州儀器(TI)公司日前宣布以六十五億美元收購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NS),德儀將從原本全球第五大半導體公司,一躍而為全球第三大;此外,由於德儀 原本即為全球類比IC領導業者,收購NS後全球市占將大幅提升,對台灣的類比IC廠商來說,帶來一股相當大的競爭壓力。

其實,德儀在類比 IC的布局,早從兩、三年前就已開始。二○○九年,德儀執行長譚普頓(Richard Templeton)接受媒體訪問時就提到,未來三年,德儀要擴張五○%的市占率,達到全球類比IC市占率逾二○%的目標,如今來看,譚普頓確實認真地執 行他的計畫,一步步地完成。

德儀布局即將收割

預計明年全球市占逾二○%德儀在類比IC的布局,首先是在產能上 撒下天羅地網。去年,德儀以低價購併三座晶圓廠,包括由中芯代管的成都八吋廠成芯半導體,也買下飛索日本(Spansion Japan)旗下的八吋廠及十二吋廠,此外,德儀還收購倒閉的德國DRAM廠奇夢達的十二吋廠設備,並移至美國興建十二吋廠。

如今,這些廠房從去年第四季起開始投片量產,原本市場以為,德儀可能空有產能,卻沒有足夠的產品線來填。但如今,德儀買下國家半導體,讓大家的疑慮頓時化解。德儀這種產能與產品的相乘效應,應該很快就可以看到結果。

其 實,德儀在晶圓產能的布局上,還不只如此。除了自建晶圓廠外,去年德儀還把類比IC的技術,在台積電每一座八吋廠都進行認證。這個認證行動,也讓未來德儀 若要快速提升產量時,台積電每座八吋廠,都將成為德儀潛在的生產部隊。也難怪,國內半導體業者現在相當緊張,因為,德儀真的準備要大幹一場了!

在 德儀做了這麼多準備後,今年三一一日本大地震,德儀位於日本的工廠也因強震而關閉,預計至九月前都無法回復出貨能力,此座廠房約占德儀一成產出,因此,當 時很多人以為,台灣類比IC業者將有機會獲得轉單利益,但熟悉內情的業內人士都知道,這個判斷其實不太對,因為德儀並不擔心產能,日本地震對其影響並不 大。

一位業界人士就說,德儀早已準備好產能,而且,由於類比IC目前占德儀全部營收達四三%,收購NS之後更大增至四八%,類比IC在德儀內部已是主流,而且德儀在類比IC的生產上,也與其他公司不太一樣,德儀每個生產類比IC的工廠,都可以做很多不同的產品。

因此,即使日本廠震壞了,也可以很快地把這些產品線移到別的廠房生產,這種靈活彈性的調度,與一般業界作法有很大差別。

因 此,在德儀鋪天蓋地的布局下,類比IC產業從去年開始,就已面臨超強的競爭壓力,德儀不僅利用十二吋廠生產LDO(穩壓器)、MOSFET(金氧半場效電 晶體)等較低價的電源管理IC,鎖定應用就是筆電與液晶螢幕等產品。這些產品都是台灣業者占有率最高的部分,預料德儀的產品最快在第二季就會切入市場,第 三季就會對台廠產生衝擊。

事實上,今年第一季,德儀部分產品已降價,儘管目前價位仍較國內業者高,但下半年德儀的降價行動,可能愈來愈大。

對於國內的類比IC設計業者,從立錡、致新到通嘉等公司,由於目前客戶中有很大的比重是像廣達、仁寶等國內公司,雖然客戶不見得會把這些零件換掉,但價格壓力一定會出現。因此,立錡科技副總經理張國城日前就說,類比IC確實有感受到降價的壓力。

從 德儀在類比IC的布局,並且對台商造成如此大的衝擊,也可以看出一個很重要的趨勢,那就是台灣IC設計業走過輝煌的二十年黃金期後,如今已陷入另一個瓶 頸,因為當全球企業都開始積極進行整併動作時,台灣IC設計業卻還維持很小的規模,以單打獨鬥的模式在競爭,除了近來國內有像聯發科併雷凌這種規模比較大 的收購案外,已很少看到大型的合併案出現,這是台灣產業競爭力的一大壓力。

台灣IC業面臨重大瓶頸

小規模作戰終將遭淘汰

更 進一步來看,德儀這家公司帶給台灣的啟發也相當深遠。當外在環境不斷在變,德儀可以一直跟著變,早年德儀是以探勘原油的儀器設備起家,但產品不斷更 新,IC產業出來之後,德儀是最早切入這個產業的公司,因此成為半導體產業的巨擘,但德儀的產品線也不斷在變化,包括DRAM、手機基頻晶片,都曾經做到 很大的規模。即使如今已逐步退出,但仍可找到像類比IC這樣的高附加價值產品線,而且競爭力仍然很強。

如今,台灣很多企業遇到瓶頸,但卻未必能夠變出新的產品線,這可能是台灣企業最需要學習之處。

產能調度靈活彈性,全球布局購併不停德儀市占躍升 引發全球類比IC廠淘汰賽廠商 2010年排名 2010年營收(新台幣億元) 2010年

市占率(%)

德儀(TI) 1 1,795 14.6* 意法半導體 2 1,244 10.1 英飛凌 3 956 7.9 亞德諾 4 720 5.9 美心(Maxim) 5 561 4.6 *註:2011年4月4日收購NS後,提升至17.8%。

台灣IC設計業規模小,競爭力面臨考驗——2010年台灣前5大類比IC設計廠營運狀況

排名 公司 營收

(億元) 稅後淨利(億元) EPS(元) 主要產品1 立錡(6286) 116.0 21.83 14.60 線性穩壓IC

電源管理IC

2 致新(8081) 50.1 8.10 9.48 電源管理IC溫度偵測IC

信號終結IC

3 尼克森(3317) 34.0 0.69* 1.14* 馬達驅動IC

電源管理IC

MCU控制IC

4 富鼎(8261) 30.6 1.80* 1.28* 分離式元件5 茂達(6138) 29.0 1.80* 1.38* 電源管理IC

音頻放大IC

*註:前三季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整理︰翁書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04

聽父親告誡「領導人沒有專業,什麼都不用談」 林明昇戰戰兢兢要破富不過三代魔咒

2011-10-31  TWM




國產集團第三代接班人林明昇,在 家族最低潮時期,被徵召回台。年輕少主遇上傳統企業,如何磨合,考驗著林明昇的智慧。

撰文‧燕珍宜

近來,復興航空董事長林明昇為了復興航空上市案,一改過往低調的態度,積極在媒體前曝光。然而,這樣的「高調」,對保守謹慎、低調慣了的國產集團而言,似 乎還不是很習慣。「曝光會不會太多了」,內部傳出這樣的聲音。

這個「不習慣」也讓身為國產集團第三代接班人的林明昇,在積極與媒體建立關係的同時,說起話來又特別謹慎、小心,保持著「一定的距離」與「神祕感」。

外表陽光的林明昇,十二歲就赴美當小留學生。一路念到美國喬治城大學企管學士,並拿到加州大學Hastings分校法學博士學位。就在林明昇剛取得法學博 士後不久,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台灣家族事業國產集團,卻發生重大財務危機。

原本不在接班行列內的林明昇父親林孝信,臨危受命扛下了拯救集團的重責大任。這個家族的大海嘯,也改變了林明昇的命運,原本想在美國執業當律師的他,被父 親緊急徵召回台灣。

林明昇回台之後,親眼目睹國產實業最艱苦低潮、風雨飄搖的時候。眼看著一個跨越三代家族的龐大企業,竟然可以在短短的時間內由盛轉衰。這樣的經歷,讓林明 昇與其他企業第二代、第三代不同,而更多了一份深思熟慮與穩重。

少主當家難為

老臣不信任 得加倍努力證明實力「外界總在我身上加諸企業『第三代』的稱號。」林明昇說道,對於這個稱號,感觸特別深刻的林孝信,總是告誡林明昇:「沒有所謂第二代、 第三代接班人,作為企業領導人,倘若沒有專業能力,什麼都不用談。」問起身為第三代的壓力,林明昇則謙虛地表示,「我很感謝有人願意給我一份工作,讓我有 發揮的機會。」先前家族企業瀕臨破產的失敗教訓,讓林孝信、林明昇父子倆隨時隨地都保持戰戰兢兢的警醒態度,欲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回台這十年來,林明昇在一旁看著父親林孝信,如何一點一滴地將家族企業從危機邊緣拯救回來。相較於其他第三代的叛逆,林明昇對於父親則是多了一份尊重與敬 畏。

「我們每天都開會,他是總裁,我得向他報告公司的事情。」林明昇這麼說道,顯示他與父親的密切互動。「林明昇對總裁很敬畏,必恭必敬,是一位很受教的新生 代。」一位老臣如此觀察。相較於其他企業的第二代或第三代,林明昇顯得「乖巧」許多。他不但接受長輩安排相親,也已經是三個小孩的爸爸。

一年繳出佳績

打破華航、長榮航壟斷數十年的國際航權位於台北市鄭州路上國產實業大樓裡,國產集團的主要枝幹:國產實業、中興保全、復興航空等均聚集於此。在這棟大樓 裡,不少是資歷超過二、三十年的老員工,他們甚至是看著年輕少主一路長大成人的。

林孝信的嚴格管教,加上有一堆叔叔伯伯長輩們,每當林明昇想要採取新的變革時,據了解,有時候老員工們甚至會跑去跟林孝信打小報告。因此,對年輕少主而 言,必須更加倍努力,以證明自己的實力,才能讓諸多長輩們信服。

像所有「年輕少主遇上傳統企業」一樣,對於長輩們的「關懷」,林明昇還是表現得溫和有禮、謹言慎行。雖然銜著金湯匙出生,並且從小在國外求學生活,但林明 昇在父親嚴格教導下,仍保有亞洲傳統文化的影響,做事很有分寸。

上任才一年多,林明昇就繳出漂亮的成績單,不但首度突破由華航、長榮航壟斷數十年的國際航權,更取得世界最大飛機製造商空中巴士的技術資金支持。這些成績 不但讓林孝信開始肯定林明昇的能力,也讓新少主的地位更為鞏固。

林明昇老弟超瘋玩具

立志重建台灣玩具王國美名林孝信的次子,與林明昇相差6歲的弟弟林建涵,目前除了擔任國產實業公司的董事,另一個身分是「哈玩具博物館」的館長。

重度玩具迷的他,從小時候就有一個習慣,會把心愛的玩具,好好收藏起來,一直留存到現在。為了能跟更多同好分享交流玩具,林建涵與朋友成立了70幾坪的玩 具博物館,目前共收藏有9000多件玩具。

林建涵最驕傲的一件收藏是,12吋高的美國流行音樂天王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由麥可本人親自授權製作的人偶。當初買的價格是3000元新台幣,現在已經漲到三萬多元,都不見得買得到。

林建涵不但「愛玩具」、「收藏玩具」,還開始「賣玩具」,成立了「哈玩具」主題購物網站。哈玩具的鎮館之寶是等身的鋼鐵人戰爭機器,哈玩具經理張惠國表 示,這個玩具全世界只有兩隻,製作費近百萬元,價格是「無價」。

除了賣玩具,林建涵並進一步建立台灣品牌的玩具公司。今年,他們取得迪士尼和Marvel(出版《鋼鐵人》、《綠巨人》漫畫)授權,將在台灣製造、設計玩 具,他們的夢想是重新恢復台灣喪失已久的玩具王國的封號。

林明昇

出生:1973年

現職:復興航空董事長、中興保全策略長

經歷:國產實業副董事長

學歷:美國喬治城大學企管系、加州大學Hastings法學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27

上升跡象, 不過, 居安思危!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257260

 

昨天有個炒股天王說過,待恒生指數期貨跌到18,910點才會反彈,我貓王把他的這翻話跟師奶股神說,她則認為19,000點 已難能可貴,而且身體力行,接近這個點數時狂買!其實,我以為上述點數明天才抵達,因我又聽一術數師作出了神仙報告,話說明天金水相生,有利股市,明天初 八是辛卯年、戊戍日、壬戍日,如何金水相生,會不會是天干金與日干水相生?當我正在思想之際,股市已搶關而上!看得評論太多反而太迷亂!看下圖表一條趨勢 線可解答千般問題,師奶股神萬歲,她是我的客戶,全憑直覺打天下,跟著她去幹都經常有斬獲,但是我們學得太多者,反而否定了簡單的操作方法!

 Picture

 

現 在港股市場很多股份都行出了收集形態,且聽過多個技術友高手的分析,都認為股市短、中期有上升跡象。不過,居安思危,他們一般認為這個升浪以後,國際市場 可能再有一個較大的調整,從美國、及歐洲的股市指數看,它們沒有因為歐債事件提供了足夠的調整,若以波浪理論的假設,它們之前的跌浪不過可能是下跌A浪而 己,現在形造的可能是反彈B浪,完成反彈浪很可能再往下跌C浪推展。反觀中國與香港的股市則有不同的故事,我貓王看它們首三季是全球表現最差勁的市場,也 許現在已啓了新的長線升浪,短期升浪以後的調整可能是為著下一個較推進升浪的鞏固,妙極?然而,我還有一個考慮,相信中央不會在明年4月重要的經濟會議之 前,高調的進行從寛的貨幣政策,一則現在的通脹數據仍然高企,二則未來聖誕、及春節等大節隨時可以把通脹再升温,且看專家們認為升浪後的調整,谷底可能會 在明天春季,而他們沒有闡明原因,但這與我之前繪畫的多張圖表吻合,不過明年的事年才算吧!我認為港股短期有上升空間,以下圖表是中國重汽(3808),是我曾推介過的股份,我認為它現時是一隻廉價股,關鍵是大行對它評級冷淡,對於整體的升浪稍是滯後的,它之前亦形造了一個收集形態,可惜收集期短促,大升之期相信仍然要等待! 

 Picture

 

PS我貓王已購入上述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93

400家鐵皮屋絕招 中韓比不過

2012-3-5  TCM




美國巴塔哥尼亞 (Patagonia)、德國Bogner、法國Lafuma,或者是耐吉(Nike)、愛迪達(Adidas)、彪馬(Puma)等……,這些來自不同 國家、不同品牌,卻都有一個共同的來源:一段位於大台北地區的黃金加值鏈;一群賣布為台灣一年賺進一千六百億元的鐵皮工廠;一個中國廉價工廠、韓國大型企 業也打不倒的鐵皮屋精神。

鐵皮屋很醜,生鏽斑駁又補漆貼皮,冬天時,凜冽的北風無孔不入的灌進工廠,在十度的低溫中吹天然冷氣;夏天時,鐵皮屋頂吸熱吸到發燙,工廠內設備又維持一 百到一百三十度的高溫,讓在溫度四十五度鐵皮屋內工作的人,洗免費三溫暖。

打死不退的骨氣日夜守著機器,拚出客戶要的東西

這樣水裡來火裡去的日子,鍛鍊出打死不退,中國、韓國也打不倒的大台北鐵皮屋傳奇。紡織業其實也曾有黃金時期,登記業者超過六千一百家,股價破百元的紡織 股比比皆是,雖沒有紡織新貴這個名詞,但一夜致富的傳奇也曾經出現在這個行業。

國際競爭是每個行業都必須面對,紡織業比其他行業更早展開了大洗牌,淘汰了迷失在財富遊戲的人,華隆、中興、東帝士或力霸集團嘉食化,一個個不見往年風 光,紡織股變成了雞蛋水餃股,也讓很多人誤以為紡織真的是夕陽產業,這個行業早就消失了。

其實,台灣紡織業一直還走在世界最前端,賣世界一流的布。中國紡織廠是機器一開,一個月、甚至一年都做同一種布,太尹針織董事長李銀山說,這裡是每天、甚 至每小時都可能織不一樣的布;別人一覺睡到天亮,台灣是寒冬中每隔幾小時都在翻棉被,永遠沒辦法一覺到天亮。

不睡的鐵皮屋,趁別人睡的時候,偷偷帶著台灣往前進,菁華工業董事長黃彥一拿起一塊布,一邊搓一邊說,全世界任何一塊特殊的布,拿到樹林的針織廠一摸,用 什麼纖維、什麼織法,全部說得出來,然後自己設定機器,織出一模一樣的布,甚至可以更好。

鍛鍊這樣的本事,靠的是一股拚到最後也不放棄的骨氣,黃彥一說,「他們都是校長兼撞鐘的,是老闆、也自己管機器,有問題、有急單,半夜帶個床就睡在工廠, 守著機器日夜不停,拚出客戶想要的東西,找到解決方法為止。」就這樣蹲出台灣的國際競爭力。

上下游廠的義氣當品牌廠後盾,刁鑽訂單也接

這個精神背後,還有一個很抽象的東西存在,它叫義氣,寧美總經理王園甯說,「寧美能把布賣向全世界,是因為背後有這群講義氣的鐵皮屋老闆,你對他們好,他 們拚命當你的後盾。」接大品牌的單,拚也要拚出來,光泰紙印花董事長黃錦江說,「現在跟(紡織廠)旭寬合作,接大品牌的訂單竟然還要考試,但乎你考我麥倒 (讓你考不倒)。」

鐵皮屋老闆已經習慣接這些刁鑽的訂單,於是一百八十天的交期,變九十天、甚至四十五天;本來一次一萬碼的訂單一個月做完,硬是拆成十個月做,一個月交一千 碼,價格卻不變,等於天天都在替客戶改產線、改工法。這些,中國、韓國的大工廠做不來,台灣的鐵皮屋能接。

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說,「三、四百家工廠每個都有獨門功夫,組起來就是台灣的國家代表隊,中國、韓國則不一樣,一家公司就是一隊。」進一步說,當國家 跟國家對決時,一家大企業再強,也可能只有三或五個絕招,但對上有三、四百個鐵皮屋絕招的台灣,規模大的中國與韓國,未必能占上風。

養成這個特殊能耐的,還藏著一個更奇特的潛規則,紡織研究所產品部副主任施陽平說,這叫作分享,也就是說大家做不一樣的東西之後,發現彼此不存在競爭關係 時,還會互相分享與合作。這一句話解釋了大台北地區的針織廠,就算三步一小家、五步一大廠,但每個廠織出來的布,真的都不一樣。

只織一種布,規模永遠做不大,所以當你問鐵皮屋老闆,怎麼不擴大規模?答案都是,「我們也沒要上市櫃,不靠股票賺錢,何必搞這麼大。」從更深層的角度來 看,他們早看穿了昔日紡織業也玩過的財務遊戲,不羨慕別人拿股票跟投資人拿錢,蓋玻璃帷幕大樓,搖身成為新貴;他們寧願窩在鐵皮屋內,冬天吹冷氣、夏天洗 三溫暖。

於是,真正的競爭力是這樣來的,智晟實業董事長花再發說,原油價格飆漲,光是油錢就要燒掉七百萬元,但出廠價格不變;還要砸下三千多萬,將設備大幅更新, 引進可以染化學纖維的機器,轉型做機能布;接著要轉向歐美買高級染料與助劑,把自己定位在做高端染整市場,走少量多樣路線;這還不算,還要投資做廢水、廢 氣的環保改善工作。一邊砸錢、一邊喊不好做,卻甘之如飴,花再發說,這一行是真正的「艱苦事業」,但「我要做到做不動為止!」

所以下次經過高速公路看到鐵皮屋時,別再說真落後、沒競爭力,世界最高檔的品牌來這裡買布,也為台灣賺進了外匯、創造了就業機會,是鐵皮屋讓大台北成為世 界紡織布料的黃金加值鏈,成為台灣人的驕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28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IBM台灣總座 躲不過三年魔咒

2012-7-30  TCW




外商總經理越來越難做,現在連台灣IBM,這家最早進入台灣的資訊業外商公司,都無法倖免……。

七月三十一日,台灣IBM總經理于弘鼎將正式退休,他今年只有五十七歲,離六十歲的退休年限,還有三年,由離開四年的黃慧珠接任總經理。

這紙人事命令並不尋常,過去台灣IBM總經理一職,只是台灣人才職涯朝大中華區發展的轉運站,現在,卻成了終點站。台灣IBM的處境,已經起了微妙的變化。

過去當過台灣IBM總經理,等於是拿到職場的黃金門票,第七任總經理周偉焜,第八任總經理錢大群都當到大中華區董事長,第九任總經理沈安石,第十任總經理許朱勝都在大中華區做到高位。但是過去兩任台灣區總經理,童至祥和于弘鼎,不約而同,三年任期一滿就申請退休。

為何不赴大陸發展?「他可以三年後才退,以他的資歷,公司本來應該會調他去大陸,但是位置真的很滿,沒有機會。」一位于弘鼎的朋友說。

位居人人欣羨的高位卻提前退休。背後,其實透露出目前外商總經理在台灣面臨的困境。

總公司砍成本福利變差,人才留不住

前兩年,IBM發表了「2015 Roadmap」,宣布二○一五年時,要把每股盈餘(EPS)從二○一○年十一美元的水準,拉到「至少每股二十美元」,拉高的方式之一,就是在五年內省下 八十億美元的成本。今年第二季的硬體和系統部門營收下滑九%,已是部門營收連續第三季下滑,全公司營收下滑三%,獲利卻上升五.九%,「這都是省出來 的。」前IBM主管觀察。

今年開始,IBM總經理的配車,從要價五百三十萬的賓士S350,改為要價二、三百萬的賓士E系列轎車,或是同等級的五系列轎車。員工間盛傳,今年公司要 把事業群負責人的配車,由三千五百c.c.的大車,改為兩千c.c.的小轎車。就連台灣區總經理到香港出差,如果不是拜訪客戶,衝業績,就要大中華區總部 財務長同意才能成行。

幾年前,為了省錢,IBM在北京的大中華區財務長,審核年度預算時,每一項預算都嚴格管控,看到贈品成本過高,決定把每年過年送給客戶的桌墊式月曆,改成CD式的小月曆,卻沒想到,這是台灣客戶每年最喜歡的贈品,直到客戶來信反彈才改回來。

一位IBM員工觀察,獲利壓力大到公司人才出現斷層,為了追求最高生產力,一個人當三個人用,但是,十年前能賣一千萬元的硬體產品,現在只能賣一百五十萬元。

分公司被邊緣化總經理用人還得總部同意

業務部門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現在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只剩三%,公司對你的期望還是一五%的成長。」一位IBM員工說。以前業務部門經理就可以給員工獎勵, 現在要給獎勵,卻要進系統審批,即使部門總經理提,也可能被駁回,部分主管也沒有等待人才成長的耐心,「有些主管看你做不到(目標),也不教你,直接叫你 去找工作。」一位前員工觀察,台灣IBM業務部門離職率一度達到兩成。台灣景氣不好,台灣總經理的位置越來越難坐。

IBM奉行矩陣型組織,雖然總經理是台灣區領導人,但大部分的人,也直接向北京的大中華區總部報告,人員的升遷甚至也由北京總部主管決定,台灣總經理要用的人,總部不見得會同意,台灣區總經理卻要替業績負責。

二○○七年之前,台灣IBM每年都要寫年度計畫給大中華區,再轉呈總部,討論年度業績目標,但○七年之後,台灣分公司不用再寫報告給大中華區,每年第四季,由大中華區總部直接告訴台灣分公司未來業績目標,台灣分公司的自主權逐漸縮小。

今年,不只于弘鼎退休,台灣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總經理劉鏡清、人資副總陳勝一,也離開公司。

採訪時,本刊記者列出十幾個問題向IBM求證,得到的答案只有兩句:「因個人生涯規畫,原台灣IBM公司總經理于弘鼎將於二○一二年七月底自IBM榮退。黃慧珠於七月十六日起接任台灣IBM公司總經理。」

台灣價值降低寧用兼任或懸缺也不派人

這不只是IBM一家公司的問題,一○四人力銀行副總經理晉麗明觀察,去年景氣不錯,卻有許多外商副總經理主動和獵人頭公司聯絡。「他們已經嗅到,總部對台灣的態度已經轉變。」

這幾年,外商總經理位置越來越難做,像賽門鐵克台灣分公司,過去七年以來,已換過五任總經理,平均一任還不到兩年,有些公司如奧多比(Adobe),一度不設台灣區總經理,由香港總經理兼任。

「外商就是要績效,」晉麗明觀察,外商找人時,如果應徵者不能提出讓業績獲利成長兩到三成的計畫,不可能應徵成功。他分析,公司不能沒有總經理,外商公司 總經理懸缺不是常見現象,有時海外母公司正在猶豫,「我真的需要在台灣放一個總經理嗎?值得嗎?」有些公司更索性,「請一、兩個員工在家裡工作,連辦公室 都不租了,現在這樣的外商越來越多,」晉麗明說。

舞台縮小,代表的意義是台灣被邊緣化的現實,當連IBM的外商總經理位置,都難以讓台灣人才大展拳腳時,台灣人才身處的困境,遠比我們想像的嚴重。

【延伸閱讀】近4年,這些外商一度沒有總經理德銀遠東投信前任總經理:周威宇 離職時間:2012年1月 懸缺多久:近7個月繼任人:無

瑞銀投信前任總經理:黃日康 離職時間:2011年9月 懸缺多久:近9個月 繼任人:李哲宏

思科前任總經理:吳傳輝離職時間:2010年11月懸缺多久:逾9個月 繼任人:吳增峰

EMC前任總經理:陳承暘 離職時間:2009年3月 懸缺多久:近3個月 繼任人:劉容志

惠普前任總經理:施志國* 離職時間:2010年12月 懸缺多久:5個月 繼任人:王嘉昇註:施志國為董事長資料來源:各公司、《工商時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22

逃不過!台股基金被暗扣證所稅

2012-11-19  TWM
 
 

 

證所稅來了,共同基金成避風港。」這句話,是今年四月份的報紙標題。從今年以來,各種討論證所稅的版本都指向共同基金不必課證所稅。然而,令人傻眼的是,財政部最新針對共同基金課徵證所稅的解釋卻指出,投資人購買台股基金還是要被課證所稅!

共同基金冠上「台股」》就不在免課徵範圍內

據財政部賦稅署官員解釋,所謂「共同基金不用課稅」,是指投資人買賣共同基金,因為淨值差異所賺得的利得,可以不用被課徵證所稅。但多數人不知道的是,若你買的是「台股基金」,明年證所稅上路後,卻可能被課了證所稅而不知!

為什麼呢?因為根據賦稅署的解釋,只要台股基金的受益人是「個人」, 「券商在八千五百點以上,除非基金(公司)是跟券商選說,你是要核實課稅,或者受益人完全沒有個人的情況下,這時候券商才不會做扣繳。否則前頭券商就會做扣繳下來了,就會先以基金為納稅義務人,先做扣繳了,」財政部賦稅署的一位主管官員這麼解釋。

也就是說,雖然標榜共同基金不用課稅,但買台股基金的投資人,還是可能被「暗扣」證所稅。財政部如此倒開一槍的做法,不但增加業者作業成本,恐怕更會加重台股基金的慢性失血。如此一來,證所稅未來會像是變形金剛一樣,換著花樣要投資人掏錢。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的數據,到今年十月份為止,台股基金規模,在過去一年內就縮水七‧五%,規模只剩下二千七百五十億元。「當初不是原則上都同意共同基金不在課稅範圍嗎?第一版的證所稅到後來立法院改了好幾版的條例裡面,都沒有寫共同基金是證所稅的課稅標的,只有股票。怎麼要我們在交易的時候,券商要代扣繳?那你源頭都說不是課稅標的了,到尾巴又要扣繳,不合理啦,」一位本土投信總經理強調。

金管會甫在十月中推動「國人理財平台」,希望能提振金融業。如今財政部的最新解釋,恐怕會讓國人更加速「出走」台股基金。政府部會們一邊想拉抬產業,另一邊卻把要錢的大手伸進來,投信基金行業也要有過酷寒冬天的準備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49

頑主吳剛吐槽:手游暴利還是敵不過房價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6775.html

【導讀】真TMD不理解中國經濟,咱處在行業算是朝陽行業(據小編查詢上市公司資料,手遊行業淨利率在38%左右),咱公司也算是同行中盈利能力很強的,就這樣,扒拉算算,一年下來利潤,也不夠在市區買幾套像樣的房。

小長假最後一天,頑石WiSTONE CEO 吳剛突然吐槽:

「真TMD不理解中國經濟,咱處在行業算是朝陽行業(據小編查詢上市公司資料,手遊行業淨利率在38%左右),咱公司也算是同行中盈利能力很強的,就這樣,扒拉算算,一年下來利潤,也不夠在市區買幾套像樣的房。想想04年,二環房價不到8000,現在房價四五萬,漲六倍,04年我公司高點的工資也在七八千,我一萬六,按著比例,努力十年,生活水平還不如當初了。

那年,咱豪氣的一甩手幾百個,跟十幾兄弟一喊,走!咱買房去,輕輕鬆鬆大家就把首付付了,房子挑了,裝修裝了。現在我日了個去,春節前,我還有這念頭,現在全沒了。房價跟PM2.5直接掛鉤了,這圖什麼啊!」

員工罵老闆這沒啥說的,但我們一定要搞明白,我們到底被誰給洗了!誰拿了我們努力奮鬥的錢連個P也不放!還加倍的變著花樣整治我們。不是我們好逸惡勞,是拿我們錢的人貪得無厭。

再來看看我身邊的創業者們,有些成績的就打算趕緊賣掉公司,抓緊套現,然後移民。不是對自己和企業沒信心,是對大環境沒信心、沒安全感。如果新興優秀企業都這樣,企業員工能有啥好出路?要知道我們這些民營企業解決全國91.8%人口就業,不解決民營企業主心態如何解決員工心態,更何談解決國民心態?」

中國的手游、網遊、化妝品行業都算是暴利行業了,無奈還是敵不過房價。吳剛的吐槽,戳中一眾粉絲心頭恨,吸引大量跟帖。易凱資本有限公司CEO 王冉隨後轉帖說:「別扯那麼多商業模式了,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只有兩個商業模式是被充分證明了的:一個是房地產,另一個是錢權交易。」狠狠地表達了一把對現實的無奈。

而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則表達了對未來的擔憂: IT和投資行業裡很多精英都自信自己未來收入增長速度會遠勝於北上廣等創業一線城市房價增長速度,但從過去的十年來看,只有極少數人做到。房價再這麼漲下去,政府,經濟和個人財富都會碰到巨大危機。我們每個人都是綁在一條細線上的螞蚱,誰也跑不了。悲劇。

萌宅男純銀V則另有打算: 我的想法是先租房子住,存了點錢的話在老家的省會城市(比如成都)買房,租給別人住,到了40多歲,老家的互聯網公司也發展起來了,再回去定居。否則拿收入增長速度來拼北上廣深的房價增長速度,絕無勝算,只可能日子越過越慘。

抱美英加等資本主義大腿,還是深情留下享受高房價和PM2.5?留在一線城市還是回故鄉?買房還是租房?你的選擇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