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六、七年級生的共同回憶 無名小站走入歷史 林弘全:部落格凋零,但永遠不死!

2013-09-09  TWM
 
 

 

八月三十日的一紙新聞稿,讓台灣至今在網路世界中最絢爛的一頁傳奇?然而止,「無名小站要終止服務了!」儘管這個消息在網路圈已經傳了大半年,被證實的那一刻,還是引發不少惆悵。消息傳到無名小站創辦人林弘全耳裡,即使他在三年前就選擇離開奇摩、自行創業,卻還是忍不住感傷,「無名小站的歷史意義,大於它賺了多少錢!」回首來時路,林弘全謙虛地說:「自始至終,我都不覺得無名小站做得有多好,只是剛好碰上了Web 2.0的潮流,跟著網友一起見證了台灣網路產業最初十年的光景。」就像他們當年草創之初,會取「無名小站」為名,就是因為單純想創造一個讓大家分享自己生活點滴的平台。

感性歸感性,林弘全還是從無名小站的收攤,理性分析了網路互動平台的未來。他認為,雖然這些年來,臉書、推特(Twitter)崛起,一四○字的微網誌取代了圖文並茂的部落格,於是人潮散了,戲也跟著落幕,讓無名小站熄燈看似成為不可改變的事實,「但若從基本功能來看,社群媒體和部落格其實是存在根本上的差異。」看在林弘全眼裡,「那些(社群媒體)只能稱之為溝通『工具』,但無名小站卻是一種『回憶』的書寫,功能是更完整的情緒抒發與分享。」根據市調機構Alexa統計全球網站流量排名,無名小站極盛時期,網站流量一度衝到全球第十六名,不僅狠甩當時的Flickr,就連臉書也望塵莫及。這個由六位交大資工所研究生「玩」出來的網站,在二○○七年被Yahoo!奇摩收購之後,註冊會員人數達到二七五萬人,○九年更進一步飆升至六五○萬人。

除了數字上的成績,結合網誌、網路相簿、留言板功能的無名小站,也掀起了許多風潮與現象,甚至一手催生了彎彎、女王等知名部落客,更讓豆花妹、大元等網路正妹,一路從虛擬世界紅到演藝圈,升格為全職藝人。

「說它(無名小站)是台灣奇蹟,一點也不為過!」或許是基於情感因素,也或許是看透了部落格與社群網站的本質差異,林弘全認為,人們「深度分享」的需求永遠都在,只是形式不斷更迭,「所以,部落格或許凋零,但永遠不會死。」那些年,他們都靠無名小站暴紅!

圖文作家 彎彎、熊寶、輔大猴、海豚男、馬克知名部落客 女王、貴婦奈奈正妹 袁艾菲、大元、豆花妹蔡黃汝、王心恬

資料來源:無名小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82

宗寧:高端人士的共同點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4649.html

高端人士可能是中國最忙的一個人群,你隨便看看什麼新鮮玩意出來了,基本上說的都是,服務高端人士的。然後還有一群人,到處拉攏所謂的高端人士,組成什麼高端人脈關係圈,這個英雄會,那個XX群的。

 

實際上呢,我目前發現呢,真正的高端人士,數量極其稀少,真正捨得大把花錢消費的人士,還是公款消費人士。所以公款消費我覺得那真是利國利民,你要是不讓他消費,要餓死的人更多。多大的富豪花自己的錢都心疼,而花別人的錢就開心許多,特別有意思。另外要注意的是,很多時候富豪花錢並不是花錢而是投資,比如說投資足球,雖然花很多,帶來的就更多。

 

其實這個道理非常簡單,我們以企業家為例,資產過億的企業家,手裡未必能有一千萬現金可以自由支配,基本都是在企業裡面滾來滾去。資產過十億,能稍微好一點的。不過這也分行業,做礦的就現金流極好,幾億的老闆,恐怕比幾十億的企業老闆都滋潤些。所以誰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真正的土豪其實是現金流充裕的人士,目前看還是開礦的最爽,每天都是幾萬十幾萬幾十萬的進賬,現金流太重要了。你看首富級別徐明被抓了以後,實德那麼大的公司,最後核算,不也是差不多資不抵債麼?

 

這個稍微遠了一點,回到我想說的主題,其實我是想說說高端人士都有什麼特點。當然,我這不是寫什麼成功人士要具備的八大素質,那種雞湯段子,而是我遇到的一些高端人士身上的共同點。如果你實在沒有這些特點,就早點放棄,好好打工做出自己的價值去吧。我遇到過個十百億的老闆若干,相信總結的還是比較靠譜的。

 

比較核心的幾個共同點就是,1邏輯很好2決斷力很強3情商很高4能發現和駕馭人5。承壓能力強

 

邏輯很好的意思是,高端人士對所有事情的看法都是非常系統的,所謂非常系統就是看問題的維度比較豐富,比較時間上,他能分析前因後果,寬度上,可以同業對比,高度上可以看到瓶頸和最壞後果,細節上能找到這個事情的關鍵點和知道自己的不足。假設你看到一件事,無法做到基本的這幾個維度的思考,是沒戲的。而決斷力很強的意思就是,他不但想得多,而且能決策。這就很可怕了,所謂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就是因為想得太多,反而不知道該怎麼幹。想得多,知道怎麼幹才行。當然,很多高端人士想得不多,干的很猛,就突然起來了,也不是沒可能,所以干很重要。

情商高就是會做事,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可,能發現和駕馭人則是帶團隊的能力,很多人很能幹,帶不了團隊,也做不大。承壓能力強則是欠著幾個億,明天發不出工資什麼的情況下還是安然入睡。

 

一個高端人士這幾條也許有的做得好,有的做到不好,但一定是都具備的,而某一個環節的弱點,就是他公司的瓶頸所在。比如想的不多的企業,未來發展比較隨機,缺少規劃。決斷力不強則必然帶來執行力一般。情商不高帶不好團隊就必然累死做不大。承壓能力不強,那基本會垮在早期的路上。以上供大家參考。

高端人士時間都很緊張,像我這樣不高端的都忙的和狗一樣,你就別指望他們沒事大家一起來個什麼高端人脈聚會,來個什麼k歌之類的了,參加這種活動的人,大部分都抱著找到高端人士啃一口的目的去的,結果去了一般發現,都是去找人啃的,慢慢就成了忽悠圈。我目前沒有發現非常有空的高端人士可以沒事去搞網友聚會什麼的。

 

一般說來,高端領域利益交換都是比較對等成熟的,所以如果級別差的很多,那就很難進入交換這個層面,一般都是利用的層面。所以說,不怕被利用,就怕沒人用。面對高端人士,你也不用太高山仰止,反正他也看不上你,你對他客氣,他也看不上你,不如你都不惜的理他,反而會給他留下更深的印象。你就想,他再有錢,也不會給你,你那麼巴結有什麼用呢?

 

所以說,人的兩大重要能力就是,平等溝通的能力和獲取別人信任的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426

《迷思篇》安倍經濟學與台灣的共同困局 世界變了 別再舉貶值救經濟大旗!

2013-12-09  TWM
 
 

 

後金融海嘯時代,國際貿易不平衡的趨勢正在逆轉,最大出口國中國正在轉向內需經濟,最大進口國美國則正將製造業回流本土,全球貿易增長大幅減緩,出口國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衝擊最深,這是安倍經濟學與台灣的共同困局。

撰文‧楊政諭

匯率貶值就能刺激出口產業,出口興盛就能提振就業機會與國民所得,所得增加就能帶動整體消費及內需經濟;接下來,日本經濟就會展現截然不同的生命力。

以上就是安倍經濟學的簡單流程,其中各自牽涉到一些基本假設。先前,各界爭論的焦點在於出口提升能否轉化為薪資成長,然而在日本今年第三季(七至九月)經濟數據揭曉後,就連原本較無疑慮的假設──貶值能夠刺激出口,如今看來似乎也是一種「假設錯誤」。

全球化年代 經濟由貿易驅動這一季,日本GDP(國內生產毛額)的年化成長率是一.九%,較前一季腰斬,而安倍力拚的「淨出口」,則較上一季不增反減,下滑○.六%。

貶值無效,這個現象或許會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感到意外,但包含台灣在內的所有出口導向國家,其實也都該用更嚴肅的眼光看待安倍經濟學的意外掉漆;尤其,當你想到日圓先生榊原英資對於日本出口不如預期的那句解讀:「因為時代已經變了,全球經濟都在轉型,就連不斷舉債消費的美國,逆差都在縮小當中。」是的,世界已經不一樣了!全球經濟成長的動力來源,正從過去的貿易驅動,轉變為內需驅動時代。而榊原口中的「全球經濟轉型論」,其實也已經有了初步的數字可證。

攤開長期歷史數據,可以發現,國際貿易成長率和全球經濟成長率之間,在不同階段都存在著一定比率的關係:自一九八六年到九五年間,國際貿易成長率與全球經濟成長率相去不遠;這段時間,世界局勢橫跨冷戰後期至「後冷戰」的初期,國際間正在試圖打破貿易往來的壁壘高牆,在這個「全球化」的暖身期,經濟成長主要來自於成熟國家的內需經濟。

一九九六年至○五年,全球化大步向前,歐美國家與新興國家的經濟路線也開始出現了鮮明差異。經歷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新興亞洲國家,在此期間以累積外匯存底為重要目標,努力生產、外銷出口,再用賺來的外匯購買成熟國家債券,形同於借錢給成熟國家消費;相對來說,歐美成熟國家則是不斷拉高債務,以「舉債」的方式維持國家經濟成長。

成熟國家樂於消費,新興國家大量出貨,這樣的模式讓全球貿易量大增,以平均數字來看,此階段的全球貿易成長率約達全球經濟成長率的兩倍以上,這是一個貿易驅動經濟成長的年代。

歐債危機後 歐美轉型引發進口減少這樣的盛世一直維持到○八年,在陸續爆發金融海嘯與歐債危機後,「改革」逐漸成為歐美國家的關鍵詞,在美國,改革的重點是「製造業回流」,在歐洲,則是「撙節」,兩者的共同結果,就是減少進口。

於是,二○一一年至一二年,全球貿易與經濟成長率的關係,彷彿又回到了冷戰時期的水準,比率數字下降到○.八%。隨著歐美大國的經濟結構轉型,進口需求減少,貿易活動將不再是驅動經濟成長的主力。

在榊原英資眼中,這樣的結構性轉變,正是安倍經濟學「以貶值拚出口」效果不如預期的重要原因;殊途同歸的,國內學者亦認為全球經濟結構轉變至此,的確也到了出口國必須重新思考未來戰略的時候。

「過去,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都會壓低匯率來提高出口競爭力,追求出超來強化經濟成長,但逆差國家怎麼辦?」金融研訓院董事長許嘉棟說,出口國長期以壓低匯率提升出口,就會造成國際貿易失衡,「這不是好事,順差國以鄰為壑,在國際景氣不佳時,逆差國家往往只好選擇祭出保護主義。」歐美需求減緩加上保護主義抬頭,這些因素都將讓出口成長的難度愈來愈高,政府也必須為了刺激出口付出更多資源,愈想「拚出口」,資源愈是傾斜,犧牲的,則是安倍劇本中扮演「經濟轉骨」關鍵角色的「消費」。事實上,○二年日本也讓日圓一口氣貶到一一○元水準,但當時不只薪資未見成長,甚至出現出生率下滑、資產價格浮漲等問題,才在○七年終止這場貶值實驗。

安倍掉漆後

台灣還要繼續拚出口?

過去幾個月來,出口業者不斷要求央行總裁彭淮南降低匯率救出口,「不過,央行在協助出口商部分,真的已經相當努力了,出口商不應該再繼續要求。」許嘉棟說,就算要與主要貿易競爭者韓國比,跟韓元比起來,台幣兌美元不見得貶少漲多。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公布的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十月的台幣比韓元還要來得低,出口商以「台幣貶不夠」作為出口不振的理由,其實不盡有理。而台灣長期阻升匯率所帶來的「內需不振」後遺症,其實也值得安倍借鏡。

匯率偏低的直接影響,就是進口物價上漲,進而衝擊國人購買力,影響消費與內需的成長動能。十一月間,一群世新大學財金系碩士生突發奇想,在假油議題火熱之際,他們分析了食用油價格的影響變數,結果,在預設的多項變數中,影響食用油價格的首要因素是國際棕櫚油價格,其次就是「實質有效匯率」。

「如果油廠老闆都很老實,以目前的台幣實質有效匯率來看,油價可能會比現在高出許多。」這是學生的結論。當然,這份報告不足以證明食用油與匯率的精確關係,但匯率與進口物價的「反比關係」卻是必然,這也就是彭淮南不斷強調的:「匯價不可能同時讓出、進口商滿意,更要為廣大消費者及一千五百萬弱勢機車族著想。」「連中國都在轉型內需了,你們也應該想想新的成長計畫。」這是榊原英資給台灣的建議。的確,中國正在試圖提振內需,這個計畫走了三年,至今雖然仍在跌跌撞撞,但至少已經正面回應了世界經濟結構調整的既定趨勢。

仍然卡在「出口救經濟」思惟裡的我們,面對的問題其實和安倍的困局相似,是不是該想想,為了「拚出口」,台灣已付出多少成本?而在世界經濟轉型的此時,「拚出口」又能拚出什麼樣的未來前景?﹁停止一味追求出超﹂,或許才是台灣的答案。

實質有效匯率

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index, 簡稱REER),是用來衡量一國貨幣匯率對於主要貿易對手國一籃子貨幣的高低水準指標,由國際清算銀行(BIS)編製,目前該指數以2010年為基期,當匯率高於對手國的一籃子貨幣時,REER就會高於100,反則低於1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34

世界上成長最快公司的17個共同點 i投資8

http://xueqiu.com/8107212038/28034861
1、都以為廣泛人群謀求價值為最大動力,貫徹始終。領導人不厭其煩宣導企業文化。
創始之初,Google官方的公司使命為「集成全球範圍的信息,使人人皆可訪問並從中受益」。

不作惡(Don't beevil)是谷歌公司的一項非正式的公司口號。

2004年,Google創建了非營利的慈善機構Google.org,起始基金為10億美金。組織的使命是創建公眾對氣候變化、全球公共衛生、全球貧困等問題的意識。

阿里巴巴的3個理想:為1000萬企業生存,為全世界1億人創造就業機會,為10億人提供網上消費平台。

騰訊的使命:通過互聯網服務提升人類生活品質。

扎克伯格在2010年受「連接」雜誌訪談時表示,他還在為相同的目標在努力:「我最關心的就是,如何讓世界更開放。」

Facebook當初並不是作為一家公司來創立,而是為了實現一個社交使命:令全世界更加開放,保持連接。

我們每天早上醒來想到的第一目的不是賺錢,我們知道實現使命的最佳方式是建立一家強大、有價值的公司。

我們希望Facebook所有員工每天都能夠在做每一件事情時專注於如何為世界帶來真正的價值。

那些價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創業企業有一個明顯的共同點,它們專注於為終端消費者創造價值。Facebook幫助用戶相互聯繫,LinkedIn 為用戶提供職場網絡,Zynga 為用戶提供遊戲,Pandora 為用戶提供音樂服務。它們不僅有能力不斷吸引新用戶入駐,還能夠在註冊完成之後將用戶粘在自己的平台上。這一切的要訣就是,專注地為用戶創造價值。

2、都在創業早期獲得大量投資

1999年10月,阿里巴巴引入了包括高盛、富達投資(Fidelity Capital)和新加坡政府科技發展基金等在內的首期500萬美元天使基金。

2000年1月,阿里巴巴獲得日本軟銀(SOFTBANK)的注資2000萬美元。

1999年底,李彥宏攜120萬美元風險投資回國創建百度;2000年09月 DFJ、IDG等國際著名風險投資公司為百度投入巨額資金。

2005年5月,Facebook獲得AccelPartners的1270萬美元風險投資

06年4月,Peter Thiel、Greylock Partners和Meritech CapitalPartners額外投資Facebook 2500萬美元

1999年6月7日,包括Kleiner Perkins公司和紅杉資本在內的投資者為Google注資兩千五百萬美元。

1976蘋果成立當年,喬布斯想將公司擴充並向銀行貸款,但韋恩因為冒險投資失敗導致的心理陰影而退出了。當時的蘋果電腦缺乏資金來源。喬布斯最後遇到麥克·馬庫拉(Mike Markkula),麥克·馬庫拉注資9.2萬美元並和喬布斯聯合簽署了25萬美元的銀行貸款。

3、都強調團隊合作的力量

阿里巴巴核心價值觀:團隊合作——共享共擔,平凡人做非凡事。

團隊合作是幾乎所有偉大公司的核心價值觀。

最初,我自己動手寫Facebook代碼,因為這只是我的一個心願。後來,Facebook的大多數理念和代碼都來自於我們吸引到團隊裡的優秀人才。

4、CEO都花至少五分之一時間吸引頂尖人才(早期更甚)

自 2001 年加入Google 以來,埃裡克·施密特幫助 Google 從硅谷的一家初創公司成長為全球技術領頭羊。

對於騰訊來說,業務和資金都不是最重要的。業務可以拓展,可以更換,資金可以吸收,可以調整,而人才卻是最不可輕易替代的,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馬化騰

互聯網公司,最有價值的就是人。我們的辦公室、服務器會折舊,但一個公司,始終在增值的就是公司的每一位員工。——李彥宏

小米人主要由來自微軟、谷歌、金山、MOTO等國內外IT公司的資深員工所組成。

7月17日,百度CEO李彥宏在第三屆百度「程序之星」決賽現場時表示,自己有三分之一時間用於招攬人才。「我每天至少要把三分之一時間花在人才培養和管理上。」李彥宏表示。

李開復:任何一個好的老闆至少把20%的時間放在招聘上,我從來沒有少過20%。要儘量找一些非常優秀的,最好是在某些方面比你優秀的人;每雇一個新人,就試著把團隊的平均水平提高,而不是下降;要讓你的中、高層管理者不再有任何機會隱藏他們團隊的人才,公司最優秀的人才是屬於公司的。

5、CEO都是最後一輪的面試官(至少在早期)

小米加入的所有員工都需要經過雷軍的面試。

挽救雅虎的現任CEO梅耶爾親自面試每一個員工。

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Page)會親自批准每一次招聘。

6、都保持專注(早期更甚)

百度「論語」:專注如一

百度「論語」:認準了,就去做,不跟風,不動搖

谷歌信條:專心將一件事做到極致。

布林說,早在網絡工作的最初階段,他們就決定專做「搜索」,「搜索」關乎於信息,只有它才能為人們的生活帶來真正的變化。

雷軍:七字訣第一是專注。比如現在像很多微博站每天沒有很多更新,但是文章質量好很多,在少就是多的時代裡面,我們是信息過多,怎麼樣把東西做得精緻,有價值,才是問題關鍵。

7、都以廣告、增值服務或電子商務為主要盈利模式

騰訊選擇了增值服務盈利模式。

選擇廣告為Google的主要盈利模式。

百度2001年08月在中國首創了競價排名商業模式。

8、都以全球用戶為服務對象(幾乎一開始就是)。

1999年阿里巴巴創立B2B網上貿易平台,選擇服務於全球。

亞馬遜一開始的目標就是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書店。

谷歌一開始的目標就是幫助全世界使用各種語言的人獲取信息。

Facebook開啟國際化進程,到2005年底已擴展到加拿大、英國、墨西哥、澳大利亞、新西蘭。

9、都有導師和智囊團

扎克伯格有包括喬布斯在內的多位導師。

孫正義在很長時間裡都是阿里巴巴的顧問。

埃裡克森斯密特是谷歌兩位領導人的導師。

10、CEO都首抓用戶體驗,把產品做到「極致」

亞馬遜使命:成為地球上最以客戶為中心的公司。

馬化騰、周鴻禕和雷軍都把自己當成公司最大的產品經理。

李彥宏:我花三分之一時間抓產品和技術。

喬布斯毫無疑問是公司最大產品經理。

百度「論語」:用戶需求決定一切。

百度「論語」:把事情做到極致。

雷軍:第二條極致,極致就是做到你能做的最好,極致就是做到別人達不到的高度。大家經常「恭維」我,說小米山寨了iPhone,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表達。好的東西是不可能被抄襲的。每次想山寨iPhone的時候,我看到人家那個圖標做得那麼極致,就想我們能做到嗎?不行。我只希望通過每天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努力,能離偶像再近一點,再近一點。

在過去的 5 年間,美國共產生了 38 家市值突破 1 億美元的科技創業企業。這些企業的創始人都有相似的特性——對產品狂熱。他們往往親身參與產品開發的方方面面,以保證消費者手中的產品就是他們想像中的那樣。正因如此,一些創業者在企業上市後依舊擔任 CEO 一職,比如 Facebook 的 Zuckerberg 與 Zynga 的 Pincus。

雷軍:第三個要講的是口碑。我經常問大家一個問題,去過海底撈嗎?海底撈就真的比五星級餐館好嗎?為什麼咱們比起會議中心就沒口碑,這個海底撈就有口碑呢?其實,口碑的的本質是超越用戶的希望值。海底撈在一個很破的地方,當我們走進去的時候它超越了我們所有的期望值,我們就覺得好。當我們去五星級餐館的時候我們期望值很高,怎麼可能超越呢?

「為發燒而生」是小米的產品理念。小米公司首創了用互聯網模式開發手機操作系統、60萬發燒友參與開發改進的模式。

11、都把握了當時的大趨勢,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

阿里巴巴:互聯網趨勢+電子商務

谷歌:互聯網趨勢+搜索引擎

百度:互聯網趨勢+中文搜索

騰訊:互聯網趨勢+即時通訊

Facebook:互聯網趨勢+社交網絡

小米:移動互聯網+手機換代潮

蘋果和微軟:微型計算機時代興起

亞馬遜:互聯網趨勢+電子商務

12、都非常重視速度和執行力

谷歌信條:越快越好。

Facebook:Done isbetter than perfect.比完美更重要的是完成;Move fast andbreakthings.快速行動,破除陳規。

1999年底,李彥宏和他的團隊僅在短短6個月的時間內就完成目前中國最大、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的開發工作。

百度「論語」:高效率執行。

一流的創意+三流的執行VS三流的創意+一流的執行,我寧願選擇後者——馬云。

雷軍:最後一個要訣就是快,我堅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有時候,快就是一種力量,你快了以後能掩蓋很多問題,企業在快速發展的時候往往風險是最小的,當你速度一慢下來,所有的問題都暴露出來了。所以,怎麼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提速是所有互聯網企業最關鍵的問題。

13、都利用了頂尖的環境

1995年馬云訪問美國接觸互聯網;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總部設在杭州市,恰逢互聯網在中國剛剛起步;在經濟環境上,中國正好處於改革開放的成熟階段。

馬化騰是潮汕人,10來歲隨父母從汕頭到深圳;騰訊成立於1998年11月,總部設在深圳,恰逢互聯網在中國剛剛起步;在經濟環境上,中國正好處於改革開放的成熟階段。

2000年1月由李彥宏、徐勇兩人於北京中關村創立百度;在經濟環境上,中國正好處於改革開放的成熟階段,又逢互聯網在中國剛剛起步。

扎克伯格出生於紐約的一猶太人家庭;作為牙醫和心理醫生的兒子,扎克伯格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從小就是個電腦神童。

04年3月,Zuckerberg,McCollum和Moskovitz搬到加利福尼亞州的Palo Alto市(譯者:斯坦福大學所在地,硅谷的發源地)。

1999年3月,Google將辦公場所搬至加州的帕羅奧多,這裡是眾多知名的硅谷初創公司所在的地方。

布林出生在蘇聯,大約在6歲時與父母移居至美國,父母兩人皆畢業於莫斯科國立大學。

拉里·佩奇是密歇根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 Carl Victor Page 博士的兒子,他從六歲就開始熱衷於計算機。

14、都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馬云是公認的高EQ,強大的個人魅力

扎克伯格和蓋茨、喬布斯很早就是亦師亦友的關係

扎克伯格在哈佛他修習心理學與電腦並加入猶太學生兄弟會Alpha EpsilonPi。

15、運氣都不是一般的好

最懸的是當時與深圳電信數據局的談判,對方準備出60萬元,馬化騰堅持要賣100萬元,始終談不攏,只好告吹。

眾所周知,兩位創始人差一點就把谷歌的前身賣掉

一名男子在一個加油站拿槍指著扎克伯格進行搶劫。扎克伯格跳上自己的汽車逃跑,沒有受傷,否則後果難以想像。

16、都是創新高手

百度「論語」:問題驅動;創新求變;允許試錯。

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核心價值觀:創新。

Facebook每隔幾個月就會舉辦一次黑客創新大賽。

蘋果的創新指數長期居全球第一。

在Google,要求工程師們每週都花一天時間在個人感興趣的項目上。這種近乎強制性的要求造成Google News之類的新服務品種出現。

17、都有足夠的耐性

在過去的 5 年間,美國共產生了 38 家市值突破 1 億美元的科技創業企業。價值破 10 億美元的九家創業企業平均發展時間為 7 年。發展時間最短的是 Instagam,僅用時 2 年;最長的是 Pandora,用時 11 年,名單上所有 38 家企業在上市 / 被收購前的平均發展時間為 6.9 年。由此可見,即便科技行業雖然有著傳統產業無可比擬的發展速度與機會,但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如果創業者想要取得耀眼的成就,需要有長期奮鬥的心理準備,同時發展有長期奮鬥意願的團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209

機構投資者(主要指共同基金,養老和捐贈基金),有一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週年洋

http://xueqiu.com/6691655012/29939527
闖蕩華爾街,個人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同台競爭,個人投資者只有避開自己的劣勢,大力發揚自己的優勢,才有可能不被獵殺,反而有超越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戰績。
機構投資者(主要指共同基金,養老和捐贈基金),有一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1、不能購買市值低於10億美元的公司;
2、不能持有股價低於2美元的公司;
3、基金持股總值不能超過該股總市值的10%;
4、單只股票市值不能超過基金總資產的10%。
格林佈雷特的神奇公式多年的業績表明,小盤股的業績遠遠超出市場整體回報率,我以為其原因在於,當優秀的小公司市值低於10億美元時,各類大型基金受限於其規章,不能夠買,等小公司快速發展成長為過10億美元的公司時,這些機構被其過去的成績和未來的前景鼓舞,開始大量買進,給過去買進去的個人投資者抬轎子。
個人投資者不受限,相對機構投資者,這是看得見的優勢。小盤股可以買,低於2美元股價也可以買,想買多少買多少,只要自己有足夠的資金,完全可以用上,下重注,一次做對,就可以創造出一個財務自由人,或者一個小富翁。
要獲得超出常人或者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業績,利用機構投資者的限制,自然多了制勝的機會。但制勝的核心還是選擇投資標的。評估投資標的,少不了定性和定量的結合。機構投資者擁有諸多股票分析師,每個人都有非常強大的蒐集數據,建立模型的能力,在公司估值這件事情上,大多數個人投資者,難以競爭過他們。
但在定性上,可就不一樣了。機構投資者是吸納眾人的意見對投資標的下判斷。在對一個標的做定性判斷時,多人的情況下,往往意見紛紜,難以統一。眾人做決策的質量並不一定高於個人。如果一個修煉足夠的投資者,有自己成熟的投資體系,基於自己的分析和邏輯推斷,在對投資標的的定性判斷上,其正確的可能性遠大於機構,雖然估值上是劣勢,但多一點謹慎,多一點耐心,追求高一點的安全邊際,只要定性判斷是正確的,再利用機構投資者受限的方面,個人投資者的優勢是機構投資者達不到的。
在定性和定量上,我以為定性更重要。在南轅北轍這個故事裡,方向是定性,馬車是定量。如果方向是對的,加上一匹快馬,我們就很快達到目標;但如果方向錯了,就是世界上最快的馬,也只能讓你離目標越來越遠。
定性比定量重要,機構定量上有優勢,但個人更能在定性上進步。我以為,從這個角度上講,個人要提高自己的投資水平,更多要從定性研究上努力。(每天一則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250

萬達騰訊百度共同成立電商公司 首期投資50億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852

8月27日,鳳凰科技援引外媒消息稱,百度、騰訊以及萬達將於本周五共同宣布,成立一家新電子商務公司,三方對新電子商務公司的總投資額為人民幣50億元(約合8.10億美元)。萬達持股70%,騰訊和百度各持股15%。 (東方IC/圖)

8月29日,萬達、騰訊、百度宣布在香港註冊成立萬達電子商務公司。據悉,萬達電商計劃5年內總投資200億元,首期投資50億,萬達集團持有70%股權,百度、騰訊各持15%股權。

新浪科技消息,根據協議,萬達、騰訊、百度將進行賬號體系打通、會員體系、支付與互聯網金融產品、建立通用積分聯盟、大數據融合、Wifi共享、產品整合、流量引入等方面的合作。

萬達電商原COO馬海平對騰訊科技表示,“這次合作是萬達促成的,此前萬達也和阿里談過,但是最終還是認為騰訊和百度對合作的理解更到位”。

萬達與騰訊百度的合作,最直觀的利好是將獲得巨頭的流量和入口,同時也可以借助互聯網公司的管理理念改造傳統的管理思維。

而對騰訊百度來說,看中的是萬達的線下資源。知情人士對騰訊科技透露,騰訊方面的主要考慮是萬達體量大,有70多個帶有Wi-Fi的購物中心,且大部分面積在20萬平方左右,主要集中於餐飲和院線,資源比較好。騰訊看重這些資源,因此引入百度,三方簽署協議。

王健林在現場反複強調萬達電商將自己定位為“全球最大的O2O電商”,一定不是賣商品,而是賣服務。

賣服務PK賣商品

相比於賣商品的淘寶、天貓,賣服務的萬達電商又會有怎樣的不同?

這里就不得不談談B2C模式與O2O模式各自的特點了。B2C(Business-to-Customer)是電子商務的一種,一般以網絡零售業為主,天貓、淘寶都屬於B2C模式,主要借助於互聯網開展在線銷售活動,消費者通過網絡在網上購物、在網上支付。

而O2O(Online To Offline)則是指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其關鍵之處在於:在網上尋找消費者,然後將他們帶到現實的商店中消費,電商在這過程中扮演一種導購和推廣的角色。因此,B2C側重於實物交易,而O2O則側重於服務和客流量。

而萬達瞄準O2O,也是基於其龐大的線下資源。萬達目前擁有商業地產、高級酒店、旅遊投資、文化產業、連鎖百貨五大產業,“萬達今年線下消費人群將突破15億人次,數學模型測算,到2020年,萬達線下消費人群將超過50億人次,如果每人每年在萬達消費12次,就是4億多人。2020年中國城市人口如按8億計算,意味著一半中國城市人口都是萬達的消費者。”董事長王健林此前介紹,“再過幾年,萬達有近200家萬達廣場,100多家酒店,加上8至10家開業的度假區,每年幾十億人次客流,這些消費者都是我們的客戶,這是巨大的資源和優勢。”

因此,這次三方合作,重點就是對資源進行整合。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在現場發言時表示,公司名稱用“電商”這個詞不太準確,可能會讓人引起誤解,會讓別人誤以為是賣商品的,事實上這家公司形容為“利用互聯網構建智慧商業也許會更準確一些”。而已於2013年底上線的萬匯網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這個智慧商業的大致輪廓。

萬匯網是萬達廣場的O2O智能電子商務平臺,主要為用戶提供廣場活動、商家資訊、商品導購、優惠折扣、電影資訊、美食團購、積分查詢、禮品兌換等全方位資訊與服務及一系列智能服務。

騰訊科技介紹,萬達電商今年將在全國開業的107個萬達廣場開通電商服務,2015年開通萬達所有廣場、酒店、度假地的電商服務,實現對萬達消費終端的全面覆蓋,今年試運行期間,萬達電商會員將超過4000萬,明年將超過1億。萬達電商上線後,將與萬達金融版塊合作,推出一系列互聯網創新金融服務,還將推出萬達會員權益積分及多賬戶管理“一卡通”、統一積分聯盟、百聯網眾籌投資業務籌新平臺、新業務、新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222

他們都是有錢人:億萬富翁的14個共同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77

warren-buffett

你造嗎?全球共有1200萬個百萬富翁,而億萬富豪只有2325個。顯然,億萬富翁是個“高端俱樂部”,要想成為會員,你得先成為巴菲特、馬雲或者奧普拉。

在深入研究了調研公司Wealth-X最新的億萬富翁調查報告之後,美國金融博客Business Insider總結了億萬富翁的14個共同點:

1.他們的平均身價約3億美元。

2.他們的總財富值為7.3萬億美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2%。這比所有道瓊斯股票市值加起來還多。換句話說,如果全球所有億萬富翁決定聯合起來自成一國,他們的財富總額將超過日本GDP。

3.他們掌管著全球4%的財富。

4.地球上每三百萬人里才有一個億萬富翁(還真是孤單)。

5.歐洲的億萬富翁比其他地區都多——775個。

6.美國則是億萬富翁最多的國家——571個,其中有57個是去年才加入的新晉富豪。

7.他們中有60%是靠自己努力掙得的財富,比如馬雲和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26.9%憑借繼承財富後再投資而躋身此列;還有13%的幸運兒直接繼承了億萬富翁的身份。

8.成為億萬富翁需要時間。他們的平均年齡為63歲,而93%的億萬富翁年齡超過45。

9.他們偏好投資房地產,平均每人1.6億美元。據Wealth-X的調查報告,他們傾向於擁有4處房產,這樣才符合“億萬富翁的生活方式”。

10.他們還熱衷於購買“非房地產”的奢侈品資產。Wealth-X的報告稱,“比如,每30個億萬富翁中就有一個擁有一支球隊或一匹賽馬,其他有代表性的奢侈品資產包括遊艇、飛機、汽車和藝術品。”

11.他們熱愛婚姻生活。65%的億萬富翁已婚。

12.他們還熱愛常春藤盟校。盡管2325名億萬富翁的來自700多所不同高校,但常春藤的億萬富翁畢業生最多:25人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22人畢業於哈佛,20人畢業於耶魯。

13.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億萬富翁沒有大學學歷。他們中有35%從未完成本科學業。

14.他們傾向於從事金融行業。約20%的億萬富翁在華爾街等金融中心成就事業,闖出了一片天。(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32

facebook PK twitter?讓我們共同期待。 財說

來源: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2526391

昨日$Twitter(TWTR)$ 發布了第三季度財報,雖然營收表現不錯,但無奈虧損進一步擴大,營收展望均也略低於預期,使得股價大幅下跌。今日收盤後社交領域的另一巨頭Facebook將公布第三季度財報,屆時將會有怎樣的業績展現?今天$Facebook(FB)$ 股價將作何表現?讓我們共同期待。@管我財 @美股新手 @壁虎投資 @紫小葉 @招財資本 @割資本主義羊毛 @耐力投資 @TAKUN@Conan的投資筆記@茶壺商人@放眼觀美股@陳小邪不勝正@今日話題


在Facebook公布財報前財說轉來華爾街之前對2014年二季度財報數據作的簡略比較。


最後歡迎球友們多多留言,說出你對兩家公司感興趣的地方及對未來股價的看法?您覺得這兩家公司到底有可比性嗎?


閱讀財說更多精華文章歡迎一下目錄鏈接:http://xueqiu.com/9041141730/32370964
主題投資、新股解讀、熱門個股剖析、投資知識補習等等一網打盡,為您開啟海外投資之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759

深入緬甸 發現東協共同體威力更殺

2914-11-24  TCW
 

就在美國總統歐巴馬乘著空軍一號,抵達緬甸參加東亞峰會同時,十一月十三日,一場由台灣工具機與電子電機廠商為主的設備展,也在緬甸第一大城仰光舉行。

會場中,一百多家參展廠商討論最熱門的話題,不是在台灣吵翻天的中韓FTA,而是「歐巴馬」、「東協」、「AEC」這三個關鍵詞。尤其談到「AEC」,多伴隨著強烈的緊迫口吻「二○一五年就要實施了」!

AEC是指東協經濟共同體(ASEAN Economic Community),透過降低東協十國區域內關稅障礙與法規障礙,建立單一市場與生產基地,預計明年底前啟動。雖然AEC上路,不代表東協各國間的各種產品關稅全部一次降至零,但卻是往零關稅的方向前進。

緬甸當地報紙,斗大登著歐巴馬訪緬,東協領袖牽手照,美、日、中、韓等國與東協十國領袖合照。這些照片共同的特色是:台灣缺席。

各國領袖手拉手獨缺台灣,台商心涼了一半

「看他們手拉手,心就涼了半截,如果台灣也有人,跟他們在台上牽在一起,那有多好!」參展台商苦笑說。

縱使外交情勢不利,台商還是很積極的拓展東南亞市場, 由外貿協會與展昭公司主辦的緬甸電機電子暨電力設備、工具機暨自動化設備展,指標廠商包括大同、士林電機、東台精機、帆宣科技、台一國際、台勵福等,均派人到仰光坐鎮。當仰光省長U Myint Swe偕同工業部長與商業部長,駐足攤位研究台商產品時,廠商都以流利英文賣力解說。

根據經濟部統計,台灣對中國與香港的出超(出口減進口)金額,從二○○九年到二○一三年,五年成長三二%,但同期間,對東協的出超成長,卻達一四三%!

再看各地區占台灣總出口的比重,五年間,中國占比未因ECFA明顯放大,維持在二七%以內,美、日、歐占比都縮小,只有東協大幅成長為一九%,等於出口美國加歐洲的總和。若以市場成長性觀察,東協比中國更有潛力。

根據緬甸總統登盛在東亞峰會期間的演講,東協十國GDP總和已有二兆五千億美元,到了二○五○年,AEC將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

中研院院士胡勝正認為,「AEC比中韓FTA對台灣殺傷力大」,因為中韓FTA包括的資通訊產品,許多輸中已免稅,而傳產這塊,台韓在中國的銷售區域不同,韓國偏華北,台灣偏華南與華中,未必正面交鋒。台灣銷東協以傳產、黑手產業為主,不但關稅高,牽動的就業面也很廣,再加上東協快速發展,像十年前的中國,現在進去才能賺它「轉大人」這塊。

「AEC在二○一五年底前生效,東協是台灣很重要的新興市場,東協的每一塊,我們都不能放過。」貿協副秘書長葉明水說,「要來跟它一起成長,等到二十年後它成氣候,你再來,就沒有位置了。比人家小,就要比人家快,比人家彈性,比人家努力,這樣才有機會。」

緬甸台商會會長曾春雲則憂心表示,AEC實施之後,「對某些台灣廠商會很不好,從台灣進來的商品,就無法享受到免稅的好處。」

AEC影響多大?以台灣工具機、堆高機、電信電纜等銷往緬甸為例,目前關稅依品項從五%到一六%不等,如果泰國、馬來西亞的競爭者關稅降至五%以下甚至○%,台灣無論如何就是比人高一截。

但若產品獨特性強,買家願意出高價,是否就能抵銷關稅衝擊?在東協市場,答案恐怕沒這麼簡單。

競爭對手都動起來韓搶打品牌,泰占地理優勢

首先要考慮台灣的「國家品牌定位」,在東南亞,人們普遍認為美國、歐洲、日本、新加坡的品牌,是第一個等級;韓國、台灣、泰國、馬來西亞,是第二個等級;中國以及其他東協國家,是第三個等級。也因此,台灣的直接競爭對手不只韓國,還包括泰、馬。

韓國品牌以砸大錢做廣告聞名,不但仰光街道到處可見三星、LG的廣告,就連仰光機場每個海關櫃檯前,也放置三星的空氣濾淨機。緬甸市區看不到麥當勞、星巴克,卻有儂特利、樂天超市。

泰國則有地理優勢,邊界緊靠馬、緬、柬、寮等國,運費低,速度快。而台灣產品銷往東協多走海運,若要抵達較遠的緬甸,須繞道麻六甲海峽,遠比中國產品從雲南走陸路南下,或泰國產品直接往北送慢。

至於中國,雖然品牌印象低一階,但除了華僑,東南亞民眾往往分不出簡體與繁體字,只要看到中國字,就聯想到價格較低、品質較差。也有不少台商學乖了,產品與包裝一律不出現中文,只寫英文,以免產品中國化,陷入殺價競爭。

但情況也不全然悲觀,因為買方會變,台商也會變。

東台精機的緬甸代理商黃?榿提到,緬甸最大的空壓機客戶是中國人,包括紡織、金屬加工等工廠,「但他們不要大陸貨,因為常壞,反而要找台灣的機器,比較耐用。」也有緬甸的新興中產階級指名買台製的血糖機、血壓機,他們認為台灣的醫療產品比較好,寧可多花一點錢。

而台灣企業布局,也正隨著東協崛起而變化。策略包括:一、直接在東南亞設立生產基地,標準化與中低階產品在東協生產、銷往東協,台製產品走高階客製化路線,銷售歐美;二、看好當地中產階級興起,專切利基市場,例如醫療產品與衛浴用品;三、以完整的售後服務取勝。

台積電重要設備廠商帆宣,計畫在緬甸伊洛瓦底江畔的工業區,買進六公頃土地建廠,該公司除了在中國,在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緬甸都有據點,就是看好東協潛力。大同在越南、泰國有廠,東台在馬來西亞設廠,泰國有服務據點,往後更會策略性的因應東協市場需求,部分產品直接由東協銷往東協。

手腳不能再慢下去台商機會,只剩三百多天

距離AEC上路只剩三百多天,台商正跟時間賽跑,「我們比人家貴一點,就要跑得比別人更快,」台勵福國外拓銷部銷售經理何建德說,「(布局東協)機會就剩這一、兩年了!」

兩年前,貿協駐仰光主任葉人誠剛到當地,坐計程車遇下雨得穿上雨衣,因為車窗關不起來;兩年內,緬甸進口四十幾萬輛車,街上有左駕車、也有右駕車。看似赤貧的路邊茅草房屋內,卻有著閃亮的LED電視,除此之外桌椅家具全部沒有。到處充滿違和感的地方,正潛藏龐大機會。

十一月十二日,比東亞峰會早一天的東協領袖會議開幕,當東協聯盟盟歌響起,東協十國領導人與其外交官們卻沒幾個人能跟著唱,這反映東協各國還有許多不協調的窘境,看在台灣廠商眼裡卻是好消息。這表示只要我們策略夠準、速度夠快,在這個大市場,還有很多商機可搶。

【延伸閱讀】台灣對外出口,東協成長最多——台灣近年對各地出口占比變化

■2009中國 26.6香港 14.5東協 14.8日本 7.1美國 11.6歐洲 11.1

■2013中國 26.8香港 12.9東協 19.0日本 6.3美國 10.7歐洲 9.1

》5 年來對陸、港出口占比變化小,對東協卻大躍進

資料來源:經濟部整理:劉佩修

【延伸閱讀】東亞峰會大拜拜,連歐巴馬也趕著「進香」

「為什麼東協各國領袖在緬甸開會,美國總統歐巴馬、中國總理李克強、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韓國總統朴槿惠、印度總理莫迪,全飛去軋一角?」這是許多人看到東亞峰會(East Asia Summit ,EAS)新聞時最不解的地方。

東亞峰會簡單來說,就是東協(ASEAN)十國領導人,加上對東協市場有興趣、或擔心中國勢力太大的國家領導人,齊聚一堂的會議。自二○○五年起,東亞峰會均在東協領袖會議(ASEAN Summit)後緊接著舉辦,今年東協領袖會議在緬甸召開,因此東亞峰會也在當地舉辦。

東協十國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汶萊、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是東亞峰會的主幹。其他參與國家,包括中、日、韓、美、俄、印、澳、紐等。中、日、韓最早成為東協全面對話夥伴,被稱為「東協加三」。

至於東協經濟共同體(AEC)是東協發展的重點項目。雖然初期AEC僅限於東協十國,但因中美日韓都積極搶攻東協市場,預料未來AEC區域內的關稅、投資優惠措施,也將部分擴及東亞峰會國家,這也是台商很擔心中日韓競爭者,因AEC而享有比台灣更優惠稅率的原因。

由於歐巴馬趁此屆東亞峰會,與緬甸反對黨領袖翁山蘇姬會面,李克強則大手筆宣布撒錢,對東協十國提供兩百億美元貸款,也與緬甸簽署七十八億美元協助建造天然氣發電廠,還有電訊、金融等多項合作。這些政經議題,讓今年峰會格外受到矚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33

無法戰勝的指數?對過去五年87%美國共同基金跑輸市場的思考 點拾Deepinsight

來源: http://xueqiu.com/3915115654/34625573

過去一段時間A股出現了難以跑贏指數的現象。在2013至2014年前10個月主動型基金連續跑贏指數之後,最後兩個月大盤股的逆襲讓今年絕大部分的主動管理型基金跑輸指數。而事實上,在單邊牛市中,這種現象非常常見。讓我們先看一下全球對沖基金的指數,我驚訝的發現事實上多空對沖策略自從2010年以來就連續跑輸標普500指數。


如果我們再看美國主動管理型基金的表現,截止今年上半年,60%的大盤共同基金,58%的中盤共同基金以及73%的小盤共同基金都跑輸基準。如果把時間軸拉長,這種難以戰勝基準的現象更加明顯。在美國大盤股基金一年內跑輸基準的比例是60%,三年內跑輸基準的比例是85%,而五年內跑輸基準的比例是87%。對於中盤股基金來說,這個比例分別是58%,77%和88%。而小盤股基金在一年,三年和五年跑輸的比例為73%,92%和88%。

有人會說美國市場太有效了,機構投資者太多,導致主動管理型基金難以跑贏基準。那麽讓我們看看相對無效的新興市場表現。過去一年中,65%的新興市場基金,70%的全球配置基金以及81%的全球小盤股基金都跑輸基準。如果把時間拉長,過去五年居然有74%的全球配置基金是跑輸基準的。

從這些數據的角度看,主動管理型基金似乎失去了“預測股市的水晶球”。這些全世界最聰明,最勤奮的金融人才為什麽在各個方面都跑輸市場呢?筆者粗淺地認為有幾個原因:

1. 大量的基金經理沒有維持自己的投資風格。投資風格也是自己的能力圈,在能力圈中去捕獲Alpha是相對高概率的。而在能力圈外捕獲Alpha就困難的多。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自己感覺目前也很難做到)。大量的基金經理都想抓住市場中的所有機會。在貪婪和恐懼中,離開自己的能力圈就導致大量的錯誤決策。從統計的角度看,過去五年,只有52%的基金經理保持自己的投資風格。而我自己過去幾年的交流中,發現長期業績優良的基金經理都會一直保持適合自己性格,風格的投資方式。無論市場如何波動,一般都很少變化。

2. 我自己粗淺的感覺是超額收益更容易在均衡市或者震蕩市中獲得,在指數的大牛市中,超額收益比較難以獲得。我們回到上面的對沖基金收益率上看,對沖基金的黃金時間是在2000-2003年美股的均衡市中。那時候經歷了成長股的泡沫,做空高估值成長股,做多低估值價值股的超額收益很大。此外,2008-2009年的金融危機中,由於可以做空,對沖基金也是跑贏標普500的。但是自從2010年標普500進入單邊牛市以來,好的壞的一起漲,對沖基金Alpha就跑輸標普500了。從國內A股我們也發現,2007年,2009年的牛市中,其實主動管理基金跑贏市場很難。在今年指數出現了50%的收益後,大部分基金很難取得如此之高的收益率。

然而從中長期看,筆者一直相信刻苦的研究,正確的方法以及對於自己風格的堅持最終能戰勝市場。過去一年在和一些優秀的投資者交流中,也發現了他們身上的這種特征。其中幾乎所有人都有自己成熟的投資體系,懂得放棄能力圈之外的機會,在階段性落後市場時保持樂觀和理性。這一切雖然說起來容易,但要做到需要極大的毅力,對於自我深刻的認識。今天和大家分享這一方面的個人思考,也算對於自己的激勵和警戒。希望和朋友們一起努力成為優秀的投資者:)

點拾原創,歡迎關註微信號 deepinsightapp

@熱愛大自然的DD @amagicfish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4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