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10萬投資變多少? 微軟:3640萬元 電盈:3000元 何車

2005-05-19  AppleDaily



港股朦朧搵食難,暫時不寫股評,寫寫趣味統計。有些數字令人開心,有些令人傷心。若干年前投資10萬元,今日可以變成數千萬元,但亦可以變成數千元。

■ 公平起見,指點人家之前,先看看出版《蘋果》的壹傳媒(282)。壹傳媒員工3246人,部份曾是股東,現在可能仍是股東,眼看股價走勢圖如同旅遊景點的 奇峯絕嶺,富貴與浮雲更迭,大概別有滋味。壹傳媒前身是百樂門出版,再前身是威華航業,99年中由百樂門變成壹傳媒之前,最低價0.81元,00年1月狂 飆至29元。假如最低價上車最高價落車,10萬元在9個月內變了360萬元,可喜可賀。華爾街有句老話:What goes up must come down。梁錦松在辭任財政司司長前一段時間,正值樓市一泓死水。他用這句話描述樓市由當年(97年)過熱的高峯摔落,意思是「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 風涼話惹來反感。這句話也應了壹傳媒後期的股價變化。00年1月以10萬元買入壹傳媒,今日只剩1.1萬元,蒸發了將近9成。

■見股票跌價 9成而將股票視作洪水猛獸,大可不必,且看Bill Gates的Microsoft(微軟),如何為股東創造財富。「無為而治」老祖宗老子「一變二、二變三、三生萬物(無窮)」的幾何級數概念,2500年 前出現,在Microsoft股價上翻版。Microsoft 86年3月招股,招股價21美元,經送送拆拆後調整成本只是7美仙,掛牌初期只較招股價高出26%,前晚25.46美元,19年下來,10萬元變成 3640萬元。若然在00年初落車,更不得了,10萬元變成8570萬元!

和黃為股東創巨富

■Microsoft這個外國的月亮又圓又大,本港也有,就是和記黃埔(013)。 79年,長江實業(001)由滙豐(005,當時未叫「控股」)手上,以4.6億元購入和記企業(013,當時未合併黃埔船塢)22%。今日,和黃市值 2700億元,長實佔1半值1350億元。長實在和黃的投資總成本與增值多少倍已難計算。79年4 月,和記經調整後的最低價僅0.445元,今日67.25元,26年下來,10萬元變成1510萬元!期內如持有「恒生指數」,10萬元只變成250萬 元,其實已不錯。

■李家的和黃為股東創造巨富,後期分拆的公司,卻如「黃鼠狼下耗子」,「一窩不如一 窩」,例如Tom集團(2383)等,但以不切實際價格搶貨的股民,亦應負上責任。第二代的電訊盈科(008),更是「白骨足以斷流」,甚至有人說當年拉 低了本港的GDP,在00年最高價投下 10萬元,今日只剩3千元。當年盈動市值四五千億元,幾乎與和黃相同,用耳仔炒股的貪婪股民付出非常沉痛代價。電盈股價由高峯溶掉97%,跌至4.70 元,不必為持股量最大的李澤楷感覺sorry,因為他大部份的成本只是0.30元(本應6仙,5合1至0.30元),他的每10萬元成本,今日仍值160 萬元。

■明日說1個在極短時間內10萬元「變」1380萬元的故事。

(趣味統計系列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55

中環在線:微軟高層近億獎金 李華華

2008-09-29  AppleDaily




金 融海嘯蹂躪下,花旗華爾街瀰漫一片愁雲慘霧,唔少打工仔都擔心裁員、cut花紅,但愁雲背後,微軟高層仍然享受緊加州陽光,穩袋可觀薪酬,預計明年可得 近億美金獎金。據美國《西雅圖時報》報道,微軟上個禮拜四提交新修訂嘅高層獎金激勵計劃,一眾高層包括CEO巴爾默最多可以獲分相當於公司09年度營運收 入嘅0.35%作為獎金。根據微軟最新預測,公司09年度嘅營運收入將介乎263億至269億美金,按此計算,微軟高層最多可以攞到9415萬美金獎金。

不過,呢個激勵計劃設有獎金上限,每名高層每年最多只可以分到2000萬銀,而微軟嘅薪酬委員會亦會根據公司業績表現,決定係咪減少甚至取消獎金。所以微 軟高層唔係話蹺埋雙手白獎金,公司業績差隨時一個仙都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06

中環在線:微軟頻換大中華掌門 李華華

2008-11-17 AppleDaily

IT界挖角真係平常事,內地傳媒報道,微軟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一職懸空咗年幾,終於搵嚟摩托羅拉亞太區前總裁梁念堅坐上。微軟似乎特別鍾情摩記高層,呢次已經係第二次喺摩記手上挖走掌門人。

新 上任嘅梁念堅係澳門人,據講喺香港同加拿大讀過書,識中文,唔單止係公關人才,同內地政府及客戶嘅關係都唔錯,又係企業管治專家,所以上任後會整頓微軟大 中華區嘅架構,包括成立大中華區戰略決策委員會,度吓有乜橋融入大陸市場;同埋3年內揼10億美金,搞大內地嘅研發工作。

16年轉6個CEO

梁念堅嘅經歷同專長,同上任掌門人陳永正幾似,都係摩記前董事長兼總裁,同「政府公關高手」。微軟大中華區掌門人個位,16年嚟轉咗6個CEO,冇個做得長過兩年,陳永正叫做最長一任(約4年),但佢上年忽然轉投NBA中國,唔知梁念堅破唔破到紀錄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8

微软联合创始人投资无方 资产缩水140亿美元


From

http://tech.sina.com.cn/it/2009-01-29/10152779911.shtml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29日上午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第四大有线电视运营商Charter通信公司(以下简称“Charter”)正向破产边缘迈进,而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Paul Allen)在Charter的70亿美元投资也所剩无几。

Charter是艾伦1983年离开微软之后的最大一笔投资,目前在美国27个州拥有550万用户。艾伦持有Charter 51%的股份,同时担任Charter董事长之职。

1999年,Charter股价曾创下27.75美元的历史最高。而如今,Charter的股价仅为8美分。很多分析师认为,Charter已 迈向破产边缘。对此,Charter CEO尼尔·斯密特(Neil Smit)表示,仍在与债权人谈判。有分析师认为,Charter很可能把当前债务转换为以后偿还的新应付款,或以公司股权抵债。

多年来,Charter一直在破产边缘徘徊。但由于残酷的市场竞争、持续的经济低迷,以及数十亿美元的债务即将到期,Charter这一次是凶 多吉少。本月,Charter已经有一笔债务没有偿还。明年,还有一笔19亿美元的债务到期。到2013年,Charter 210亿美元借款将有一多半到期。

标准普尔分析师图纳·阿莫比(Tuna Amobi)认为,艾伦不可能筹集到更多资金,出售资产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Charter不可能卖出好价钱。而Charter在提交 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中也承认,如果不能通过再融资偿还债务,可能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1999年,艾伦曾在《福布斯》全球首富榜中排名第三,当时的资产总额为300亿美元。而去年,艾伦在该排行榜中的名次已下降至第41位,资产缩水至160亿美元。(李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15

苹果四年研发成本仅为微软七分之一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27/5MMDAwMDE3OTM5Mg.html
5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在不断推出革命性的新产品,保持强劲增长步伐的同时,在成本控制方面也颇有独到之处。过 去四年里,苹果的研发支出仅达微软的七分之一,而在这一期间苹果相继推出了iPhone和iPad等“杀手级”优秀产品,使公司年营收从250亿美元大增 至430亿美元。苹果多年来一直主要依赖内生增长,而非通过并购扩大规模,过去25年来,苹果每年平均只收购了1家公司。而仅在过去四年 里,微软、谷歌和思科就分别收购了45家、40家和30家公司。图为2009年七大科技巨头研发成本支出比较而在研发成本利用效率方面,苹果的成就尤为惊人。在过去四年里, 苹果共投入46亿美元研发支出,而同期年营收从250亿美元增长至430亿美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微软在这四年里投入了310亿美元 研发支出,几乎达到苹果的7倍;思科和英特尔同期研发支出也达到苹果的4倍左右,分别投入了190亿美元和230亿美元。考虑到苹果在这一期间推出了 iPhone、iPad,这更显得难能可贵。事实上,有传言称苹果开发iPhone仅花费了1.5亿美元,且除收购触控技术公司 FingerWorks外,完全依赖自主研发。分析人士指出,创新已经成为苹果员工的“基因”,苹果在经历了90年代的困难期之后,学会了 如何通过创新求得生存。而微软和英特尔等巨头在各自领域取得近乎垄断的地位后,创新步伐有所减缓,不得不依赖耗资巨大的收购等方法来向新领域扩张。微软在 平板电脑项目Courier和互联网业务上进行了大量投资,但都未取得良好效果。谷歌一直试图多元化收入来源,并为此进行了70次收购,但目前搜索业务收 入仍占总收入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48

苹果市值超越微软背后:7个转折点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27/5MMDAwMDE3OTM5MA.html
在当地时间周三的纽约股市交易结束后,苹果以2230亿美元的市值实现了对微软的完美超越,成为全球科技公司的No.1。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经过十几年的追赶,乔布斯终于看到了苹果在纳斯达克的排名超越了微软。这不仅标志着科技和商业战略的风云变幻,也象征着一 个拒绝传统思维、敢于承担巨大风险的强势领导者的完胜,他突破了音乐和手机的藩篱,并勇敢开辟全新领域。《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星期三下午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微软将最有价值科技公司的头衔拱手让人,也许动荡的市场还会重组这一排名,但是市场早已清 楚苹果超越微软只是时间问题。也许市值冠绝科技公司对苹果的业务不会产生重要影响,但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多年来,苹果和微软一直是竞争对手,而微软始终是两者中更强的一个,统治着操作系统和其它软件的市场,而苹果则凭借其时尚酷锐的硬件设计悉心耕耘出 一批核心用户群,并借助iPod和iPhone等产品成功向消费电子行业转型。微软仍然是科技巨头,但作为巨头,其动作也愈加缓慢,且饱受树大招风之累。苹果也已跻身巨头行列,因此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面临垄断指责,被呼吁更加开放……但是对于苹果迷来说,这个日子值得庆贺。另据美国知名IT杂志《连线》分析,自创办至今,苹果经历了诸多的起起伏伏。但是今日,绝对是苹果公司历史中特别值得纪念的一天。就在这一天,苹果 市值超越了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考虑到苹果在计算机市场的份额只有几个百分点,能够取得这样出色的成绩绝对不同凡响。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微 软主宰了全球PC服务器市场90%左右的份额。此时此刻,苹果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心情绝对难以平静。在上世纪80年代被公司解雇之后,苹果因一系列的投资失败和市场份额不断的下滑而陷入低谷。在苹果收购了乔布斯所创立的 NeXT电脑公司之后,而乔布斯也于同年出任苹果首席执行官。就在这10多年的时间里,乔布斯带领着苹果推出了一系列成功的产品,并使苹果最终成为了科技 产业的王者。《连线》杂志还分析了在苹果超越微软背后,有7个关键转折点:1996年,乔布斯回归苹果。1996年,乔布斯以临时首席执行官的身份重返苹果电脑(2007 年1月,苹果电脑更名为苹果)。苹果随后收购了乔布斯所创立的NeXT电脑公司。乔布斯也在当年正是出任苹果电脑首席执行官。在获得了竞争对手比尔盖茨 (Bill Gates)的一些财务支持之后,乔布斯的回归也标志着苹果逐步走向了复兴之路。1998年,推出iMac。 在乔布斯的带领下,苹果在1998年推出了一体化结构的iMac。iMac的问世,让苹果在当年重新恢复了盈利。第一台iMac采用了“Bondi Blue”(邦代蓝,以澳大利亚一海滩海水色彩命名)这种颜色,并摈弃软盘驱动器,首次向公众推出了USB连接。从1999年1月开始,市场上出现了一大 批仿冒iMac的产品。 2001年,发布iPod 。 苹果在2001年推出了首款iPod数字音乐播放器。iPod的问世,标志着数字音乐革命的开始。尽管iPod并不是首款便携式MP3播放器,但却是第一 款取得大范围成功的产品。随着iTunes音乐商店在2003年的上线,苹果最终统治了MP3市场90%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苹果最终还超越了沃尔玛, 成为全球最大的音乐零售商。 2001年,推出Mac OS X操作系统。 苹果在2001年推出了Mac OS X操作系统,从而完成了1996年收购NeXT电脑公司时所作出的承诺。该款操作系统采用了名为“Aqua”的新界面。早期的Mac OS X操作系统存有大量的漏洞和兼容性问题,但苹果已经过数次升级对该操作系统进行了优化。 2006年,推出MacBook。 苹果在2006年推出了采用英特尔新处理器的MacBook。这是一次堪称完美的转型,去掉了早期的Mac笔记本电脑所存在的诸多设计和性能缺陷。 MacBook的功能和充足的电池导航能力,使其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也就是从MacBook上市开始,苹果笔记本电脑与其它竞争对手产品的价格差开始出 现。根据市场调研公司NPD的统计,MacBook在2008年上半年成为美国最畅销的笔记本电脑。MacBook的成功,使得苹果没有像其它竞争 对手一样,蜂拥进入低价、低利润率的上网本产业。 2007年,iPhone震撼登场。苹果在2007年推出了iPhone手机,从而掀起了一场手机革命。iPhone手机采用了空前的触摸屏界面,该界面完全由苹果设计。苹果还开手机企业之 先河,与移动运营商达成了分成协议。一年之后,苹果开设了应用商店App Store,准许iPhone用户下载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开发的应用。 截至目前,苹果已在全球售出超过5000万部iPhone;App Store目前拥有超过20万款应用,应用下载次数更是超过了30亿次。 2010年,革命性的iPad横空出世。 苹果在2010年推出了iPad平板电脑,这是一款介于智能手机和电脑之间的平板设备。苹果本月初曾宣布,从4月3日开始在美国市场发售iPad平板电脑 以来,至4月30日该产品的销售总量已突破100万台。苹果当时还宣布,iPad用户已在应用商店App Stor下载了超过1200万个应用,并从iBookstore电子书店下载了超过150万本图书。苹果当前每周都能够售出20万台iPad,销售数量已 超过了Mac同期的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49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微软 陈思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1fe090100krej.html

文/陈思进

 

去年秋天的一天,浏览中文 网站,一个醒目的标题抓住了我的眼球:“吻妻”即将问世!我打开连接一瞧,原来‘吻妻’是幽默的中国网友给微软最新视窗Windows7取的中文名字。电 脑技术是华尔街的火车头,可以这么说,没有电脑技术的日新月异便没有华尔街的今天。我在华尔街工作至今,跟微软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路走到现在,见证了微软 的发展史。

 

20年前的电脑软件业好似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群雄并起,但后来无数的软件商不是被微软斗垮,就是被微软兼并。

 

刚上班时,我的电脑中装有 上百家软件公司的各种软件,那时上网的浏览器是Netscape、发电邮用的是Lotus,写文件用WordPerfect、试算表用Quantum、开 发使用PowerBuilder、数据库用dBase和Sybase,感觉上微软就只是提供了操作系统Windows而已。

 

Windows95是微软 的一个里程碑,特别是它提供了免费浏览器IE,给了Netscape以致命的打击。Netscape是互联网时代的先驱,它的浏览器曾经占有60%以上的 市场,那时50美金一个浏览器,好似印钞机,市值曾高达数百亿,如果不败给微软,它可能会比今天的Google还厉害。

 

微软接着开发了办公室软 件,有写文件的Word,试算表Excel,桌上型数据库Access和演示所需的PowerPoint等,将这些软件捆绑打包,比其它软件商单卖的软件 至少便宜30%;软件包在每次新视窗上市时卖还有更大的折扣。因为华尔街公司更乐意由一家公司作支援,没几年,同类软件如WordPerfect、 Quantum等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曾在开发金融软件的 INEA公司做过三年。我是INEA的第三名员工,挖我跳槽时,老板为激发我的积极性,给了我0.5%的公司干股,他担保公司一旦上市后,市值至少突破 10亿美金,我的0.5%干股就是500万美金!诱惑实在太大了。我跟着老板没日没夜地苦干,使产品好几次在同类的软件评比中名列第一。这套软件的经济效 益非常大:例如有家大投行在全球有几百家分行,在没有使用我们公司软件之前,平均一个分行要请十个分析师,而使用了我们的软件之后,只需两个分析师,并且 我们电脑软件比分析师更为精确。两套软件的使用费才3万一年,相比较一个分析师平均年薪10万,这家投行每年就能节约5千万美金!

 

不久微软闻风而来,我的老 板当然兴奋万分,进入了与微软的谈判进程。我每天在等待好消息,进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邮信箱,希望读到公司与微软谈判的最新动向。一天上午,我终于 从老板的电邮中得知,微软开价一个亿收购INEA。虽然这个价格是我们公司年产值的10倍,在兼并生意中还算合理。但在那个疯狂的年月,高科技公司一旦上 市,市值超过年产值二、三百倍稀松平常,差距太大,老板自然一口回绝。结果微软兼并了仅次于我们的另一家公司,将他们类似于我们的产品开发做大,打进那些 投行的软件包里,逼得我们公司做不下去。INEA最后只能以500万的价格卖给了法国一家软件公司。

 

每一次微软的新视窗中,都依附着微软模仿其他公司的软件、以及其它公司的创新软件,像微软发明的口号那样:If I can't beat you, I buy you!微软走着别人的路,逼得其他软件商无路可走。这次“吻妻”上市也不例外,在“新人”欢笑的同时,又不知背后有多少“旧人”在哭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3

忘記會做微軟 不然就等死

2010-9-20 TCW




當台灣電子五哥今年上半年的獲利總和,第一次輸給傳產五哥的這一刻,台灣的電子代工業,正站在一個轉型的十字路口。

三年前,當華碩推出第一台以簡便、快速上網為訴求的小筆電EeePC時,在市場上引起轟動,曾經每五秒賣出一台,刺激惠普(HP)、戴爾(Dell)等國際大廠跟進,被《富比世》(Forbes)雜誌評選為二○○八年年度風雲產品。

然而,不到兩年的時間,小筆電又殺成一片紅海。

現在,iPad問世半年後,卻產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小筆電,成了iPad出現後的主要犧牲者,看到iPad的出現,過去做小筆電的台灣業者,又開始了一窩蜂的平板電腦風潮,然而,這次能成功複製iPad平板電腦嗎?

「如果你的出發點是把Netbook(小筆電)做小,變成平板電腦,對不起,死路一條,你要想的是把smart phone(智慧型手機)做大。」

這是一位市值上千億的科技代工大廠,採購主管的告白。

他,在科技業資歷超過十年,從國內某品牌廠的研發工程師做起,經歷過台灣科技產業起飛的年代,看盡PC產業的興衰起伏,也曾主導過小筆電的研發與製造,如今手握千億採購金額,對於台灣電子業的結構有深刻觀察。

以下是他在前線的第一手觀察:

兩 年前我就對Netbook不看好,我說這個東西是「曇花一現」、「falling star」,一個品牌多賣一台Netbook(小筆電),他就少(賣)一台Notebook(筆電),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多賣多死,revenue(營 收)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二,利潤更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

「賣小筆電是虛的,賣越多死越慘」 Notebook至少還有兩萬塊,Netbook只要八千塊,淪落到外勞買來打skype回家的工具,這樣的市場你還留戀什麼?賣越多死越慘啊!表面上看來,這幫助他們把市占率提升,但這是虛的,對獲利沒有幫助啊!

小筆電剛出的時候,大家講說第一年十五咪(編按:million,百萬台),第二年三十咪,第三年四十五咪,再來馬上五年內就破百咪。大家是這樣想的,但去年三十四個咪,今年還會繼續衰退啊!

平板電腦今年是蠶食,明年是鯨吞!

iPad是硬體簡單,但豐富了應用軟體。兩年前的小筆電,是華碩發動的失敗的減法革命,當時以為這是個成功的減法革命,但是他同時減掉了軟體跟硬體。

平板是蘋果成功的減法革命,硬體減的更誇張,筆電七四七的噴射引擎,蘋果的CPU A4減到只剩下機車的引擎。

iPad為什麼可以待機七天還有電?因為它瘋狂減了硬體,沒有USB孔,沒有讀卡機,也沒有耳機,只有一個連結器,但在軟體上它豐富得很啊!硬體上它只有摩托車,但上網比飛機還快,人們會appreciate這個東西。

「搞低價結果,傷敵七分自損三分」 小筆電當初出來的時候被稱為上網機,結果iPad上網速度比它快三倍!第一個實現微軟與英特爾夢想的竟然是蘋果,真諷刺!

兩年前小筆電是潘朵拉,打開的下場是所有人的ASP(平均單價)全部往下降,雖然有量但沒有價,七傷拳,傷敵七分,自損三分,多賣一台把敵人幹掉一台,但你同時傷了自己,高價格的筆電賣不掉啊!

小筆電曾經定義為你的第二台NB,但現在淪落為外勞的電話機,iPad的減法不是只是為了減而減,而是減了為了加,加快上網速度,加快閱讀資訊的方便性,這個減法才有意義。

對於小筆電占比很高的公司,那就是等死啊!

iPad的市場是多出來的,我估計三年後會成長到一億台,不會因此侵蝕到傳統NB的市場,它硬生生在智慧型手機與NB中間卡出了一個位置,這個位置本來是小筆電想要的。

整個產業沒有一個完整配套的solution跟它打,但是以後會不會起來?會啊!為什麼兩年前我說小筆電必死?因為它進入障礙低啊!

台灣人的宿命,就只能賺組裝的錢,這是宿命啦!

你 在某方面的成功會造成你在另一方面的失敗,這是經營者與主事者的心態要改變,如果心態再不轉過來,沒有破釜沉舟,以宏達電為例,他以前做PDA代工做得很 成功,但如果一直顧著眼前的成功,沒有想到要轉,那就沒有今天的宏達電啦!現在也是一樣,當他發現Android才有未來的時候,就把微軟的工程師全部轉 到Android,叫他們忘記「以前會做微軟」,不這樣就會死翹翹啊!

富士康還在想著以前最賺錢的時代是摩托羅拉V3的時代,所以轉不過來啊。

一個成功的平板電腦,硬體要簡單,但簡單反而難。一個長期做汽車的公司,你覺得它能馬上做出一台摩托車出來嗎?他很會做五千cc的引擎,但你要他做出一台五十cc的,要減掉兩個零耶!英特爾做的CPU都必死,雙A(華碩、宏?痋^研發能力再強,能馬上做出十萬個軟體來嗎?

從硬體轉軟體,最大問題在人才 從硬體走到軟體,說起來容易,但實際上卻困難重重,最大的問題在於人才的嚴重不足。

「台 灣的軟體過去二十年被微軟給慣壞了,只知道修修改改,懂開發的不多,」一位曾擔任過美商軟體大廠高階主管,現任國內某代工大廠的軟體總監,很感慨的表示: 「過去二十年我們再怎麼努力,也不過培養了六百五十個(軟體)工程師,現在去大陸,一個月就可以訓練出一百個,外面還有五百個排隊在等。」

「在學校培養出來的人,台灣就是硬體製造,離軟體開發、雲端運算『很遠很遠很遠』,」他指出,以前國際大廠如戴爾等客戶來,都是談硬體的價格,但現在,來就直接問你「軟體(部門)有多少人?」這顯示軟體研發能力已成為當前科技業最主要的競爭力。

「當公司要從製造硬體,轉換到軟體和服務,現有的營運系統(台灣代工產業),並不熟悉如何操作這種新營運模式。」台大國企系教授李吉仁說。

他解釋,「電子代工產業擅長玩的是,有限利潤下進行成本減法的遊戲,」客戶給的資源是固定的,能從哪裡再多省一點,不管是供應商的利潤還是材料的採購成本,只要少一點,公司的成本就能再下降一點,這個遊戲,常常是零和的結果。

「服務的邏輯卻不是這樣,」以蘋果的App Store為例,蘋果要建成一個有影響力的平台,先考慮的卻是如何讓別人賺到錢。「這個『共利』的平台策略,值得台灣廠商思考。」李吉仁說。

「創新分兩種,技術創新和商業創新,」李吉仁分析。台灣廠商許多生產的know-how是自己培養出來的,蘋果卻相反,除了作業系統跟介面軟體,大部分內容和軟體都是市場上買得到的。

再不改變,台灣電子業會有什麼影響?「硬體代工不會滅亡,只是利潤越來越薄。」李吉仁下了這個結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27

中環在線:馬雲要威過微軟、沃爾瑪 李華華

2010-10-04  AD




 

中國近年發展得好快,連阿里巴巴(1688)掌舵人馬雲都話,美國雖然仲係大阿哥,但全世界都已經向中國傾斜緊,13億人口唔再係單純嘅中國市場,而係全球市場,所以佢好希望有一日,阿里巴巴個朵可以響遍全世界!

馬雲好激動咁話,阿里巴巴唔單止要做中國嘅微軟同沃爾瑪,仲要做得比佢哋好,超越呢兩間公司,而呢個除咗係阿里巴巴嘅使命,仲係呢一代企業家嘅使命o忝!

呢排股神畢菲特及蓋茨訪華勸捐成為城中熱話,馬雲都唔執輸講番兩嘴。佢話雖然自己本身好尊重慈善,但就寧願將啲錢用喺創造就業,推動社會進步仲實際,仲話如果家陣就將啲錢捐晒出去,老咗嗰陣實後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6

微軟丟掉手把 能甩掉任天堂?

2010-11-08 TCM




一場「體感」大戰,正在三大遊戲機業者中開打。

十一月四日,美國微軟遊戲機Xbox Kinect在全美各地開賣,上萬遊戲迷在門口引頸企盼。

這款標榜全面丟掉鍵盤、搖桿,只靠3D攝影機捕捉身體擺動與聲音辨識,就能操作的新機器有多轟動?微軟官方表示,美國自六月開放預購後,不到兩個月就緊急喊停,因為訂單已超過原先預估的量。

「以目前狀況來看,Kinect(在年底前)的銷售絕對可以超過索尼與任天堂!」微軟Xbox 360產品群行銷經理艾隆‧葛林博格(Aaron Greenberg)說。

根據美國調查機構LCM的評估,Kinect今年出貨量將上看四百萬台,不只可重現任天堂Wii的熱潮,明年更有機會挑戰二千五百萬台。過去Wii銷售一年半的紀錄是二千八百萬台。

體感已成繼觸控之後,最夯的技術話題,不只吸盡美國E3、東京電玩等世界級遊戲大展目光,甚至在北京通訊展上,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業者也推出了相關的產品。

除了微軟之外,另一個遊戲機大廠索尼(Sony)也不甘示弱。搶在Kinect上市前一個月,推出最新體感手把控制器PS Move,搭配原有的遊戲機PS 3,號稱比Wii感應範圍更大、動作捕捉更精準,在北美洲和拉丁美洲推出不過三十天,銷售量就突破一百萬支。索尼美國遊戲事業總裁暨執行長闕頓(Jack Tretton)表示,到明年二月以前,都將供不應求。

微軟Xbox沒手把: 硬體專利領先對手五年

兩大競爭對手相繼搶進體感領域,當年一手開闢這個戰場的任天堂,在獨領風騷三年後,此時除了推出一個加強原有感應能力的Wii MotionPlus之外,沒有令人驚豔的動作,而且受到主機銷售量大幅下滑與日圓猛升的影響,今年上半年甚至出現了七年來首見虧損。

表面上看來,任天堂看似不妙,微軟占盡上風,而索尼遲了三年才推出與Wii相同的東西,事實上,這場體感大戰的背後,是三大業者完全不同的策略思維。

最晚加入市場的微軟,自從推出Xbox以來,聲勢一直不若對手。論遊戲軟體數量與精細度不如索尼,論玩家死忠與創新能力又輸任天堂,直到陸續收購了兩家專攻3D攝影技術的以色列公司,情況才開始改變。

關起門來秘密研發兩年,從一開始只能大致捕捉基本動態,到後來可以運用更成熟的3D深度偵測技術,以及可以分析人體骨架活動的能力,微軟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一方面讓玩家徹底從搖桿與手把中解放,一方面墊高技術專利門檻。

「我們直覺這會是下一個未來,所以就砸下了大量的人力與資源,」葛林博格說,不僅硬體專利領先對手五年,遊戲軟體也可以因為這項新的體感技術申請專利。

丟掉搖桿,用全身搖擺的方式玩Game固然新鮮,但「缺點是失去了手感,」拓墣產業研究所研究員蔡卓卲指出,這樣的玩法容易局限在運動、跳舞、格鬥等遊戲上,對於需要「拿器具」的遊戲,例如射擊、揮拍、舉物等,就會因無手把反而少了真實感。

索尼推新感應手把: 目標打造全3D世界

「玩遊戲最重要的還是在軟體,必須要有夠多的應用才能吸引玩家,」蔡卓卲表示。以這個角度來看,擁有全球最多的遊戲軟體開發商,索尼此刻推出用LED發光球感應的手把,非但不是黔驢技窮,反而是補足自身缺憾,同時還能當下一個階段轉型的好棋。

因為索尼的PS系列向來不缺好遊戲,但卻也因此無法大刀闊斧的革新,只能在畫面與玩法上繼續倚賴傳統按鍵,無聊單一的玩法,讓它在過去三年被任天堂打得一敗塗地。

如今多增加了感應手把,在範圍與精確度上,不僅勝過任天堂的Wii,在判斷玩家的揮擊速度與力道上,也遠比Kinect更為敏銳。最重要的是,它還能配合集團的整體布局。

蔡卓卲指出,索尼向來不是只思考遊戲機本身,而是要能與其他家電類產品結合。當年PS3之所以走向高畫質精細路線,甚至配備藍光光碟機,都是在此戰略考量 下的結果。「索尼想要打造的是一個全3D的世界,不是馬上就要做出一個全新的東西,與微軟單從遊戲機角度的思考點不同,」蔡卓卲說。

至於任天堂,在Wii的風潮漸過之後,現在反而將重點放在掌上型遊戲機NDSL上。

任天堂推掌上型新機: 用裸視3D勾死忠玩家 里昂證券(CLSA)資深分析師高耶爾(Atul Goyal)接受彭博社專訪時指出,任天堂的政策已大轉彎,他們瞭解到一般玩家市場已太過擁擠,改為聚焦核心玩家。3DS遊戲機將擁有無線上網功能,搭配 多顆鏡頭和感應各種動作的加速儀,不須眼鏡便可顯示3D畫面。

除了3D之外,互動也是任天堂主打的特點。新版的NDSL具備的無線上網功能,會自動抓取附近同好的資料。當一個攜帶NDSL,並開放訊息功能的人走過你 身邊時,你的NDSL就會像臉書(Facebook)一樣出現他的資料,雙方就可以從兩個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成為相互打招呼、玩對打遊戲的夥伴,「這將 大幅加深使用者的黏度,」蔡卓卲認為。

從「體感」延燒到3D互動,三大業者各有各的算盤,這場大戰才剛揭開序幕。

迎戰任天堂和索尼,微軟後來居上!3大遊戲機體感技術比較表

微軟 Kinect感應原理:立體影像捕捉辨識優點:無須手持控制器,自由度大幅提升缺點:感應敏銳度較差,無手感回饋適用遊戲類型:運動、格鬥、冒險等空手遊戲

索尼PS Move感應原理:LED光源辨識,相對位移感應優點:感應範圍大,手感好,定位精準缺點:仍受手把限制,自由度低 適用遊戲類型:第一人稱射擊或手持球具類運動

任天堂Wii 感應原理:紅外線定位,相對位移感應優點:遊戲簡單輕鬆,適合全家互動缺點:感應範圍小,定位較不精準適用遊戲類型:可愛與家庭風格等簡易遊戲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台大智慧生活科技中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