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顺法操盘中兵光电揭秘 9个月拿捏狂赚2亿元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090307/02062714431.shtml


  变身军工概念股的中兵光电(17.73,-0.66,-3.59%)无疑是今年股市里耀眼的明星,很多人都想知道其股价下一目标到底是哪里?

  金顺法去年5月30日买入1.55亿元中兵光电,当时股价为20元左右,目前冲高至40元左右,金顺法在中兵光电中的收益已经翻了一倍,如再加上其亲属的持股,保守估计,获利金额已高达2亿元。

  博傻式的买入,获暴利出局,这是最牛"散户"金顺法不断重复的股票操作手法。连抓黑马,屡获暴利,让金顺法身上充满神秘光环。从去年5月30日至今年2月末短短9个月金顺法出入中兵光电(600435)共获利2亿元。

  理财一周报本期将独家揭秘金顺法操作路径。

  急不可待提前埋伏

  金顺法最近干的一笔买卖,是中兵光电。

  通过调查,理财一周报记者发现,金顺法不但是技术高手,而且资金实力强大。

  从中兵光电最新公布的年报可以看出,金顺法持股7198571股,占总股本的3.23%,为第一大流通股东。

  同样姓金的金小红持有1786363股,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沈浩平持有2722319股,为第三大流通股东。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金顺法是女婿沈昌宇的影子,金小红则是金顺法的女儿,而沈浩平则是沈昌宇的父亲。沈昌宇,江湖人称阿昌,在江浙游资中颇具实力。

  由此可见,金顺法家族总计持有中兵光电5.25%股权,这一比例已经过了举牌黄线。

  中兵光电2008年年报显示,唐建平、唐建纯兄弟分列第六、第七大流通股东,总共持有1.29%的流通股。理财一周报调查发现,唐氏兄弟每次出 击都会与金顺法家族共同进退。我们姑且把金顺法家族和唐建平兄弟称其为"阿昌系游资"。由此可以看出,阿昌系游资至少持有中兵光电6.54%的流通股。

  而这,可能仅仅是冰山一角。至于阿昌系游资到底有怎样的资金实力则无从查找。

  金顺法最早建仓中兵光电,要追溯到2008年5月30日。当日,中兵光电复牌,完成华丽转身,变身军工股。中兵光电放量涨停,爆出12.41%的换手率。由于金顺法大笔买入,超过5%的举牌黄线,被监管部门调查。

  上市公司也没有及时发布公告,被上交所公开谴责。

  从当日成交回报数据来看,买入前五位分别为东方证券杭州龙井路营业部、东方证券杭州体育场路营业部、东吴证券杭州湖墅南路营业部、国信证券上海北京东路营业部、中金公司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营业部。

  据东方证券杭州龙井路营业部总经理杨俊透露,当时他接到金顺法的电话,要求身份被保护,不愿接受采访,不想曝光。而他也就此事与金进行了沟通,了解了一些来龙去脉。

  据称,金顺法在5月30日买入中兵光电时,营业部就发现其超限,金表示意图并不是举牌收购,当日营业部即与上海证券交易所联系,并发传真。但之后两日为周六、周日。周一这天,与上市公司联系发布公告事宜,同时金将自己的股票减少到5%的比例以下。

  被调查后,金顺法在200年6月2日进行了两笔操作,买入24066股又卖出62150股,这样,其持有的中兵光电的股份降为719.8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降至4.999%。显然,金顺法通过对敲的方式将股价拉至涨停,然后将持股比例降低到5%以下。

  "据我们了解,6月2日减持股票时,操作可能有点紧张,后来又买了点,达到4.999%。"杨俊表示。

  "我对他们的总结是:以投资的眼光做投机。"杨俊表示,现在的投资者和过去的涨停板敢死队不同,他们对公司的研究是十分深入细致的,比如对中兵光电绝对是看了大量的公告和研究报告之后的决定。

  接触过这群人的几位营业部经理都表示,这些人历来行事低调,不希望被发现,如果在某家营业部屡屡上榜则会迁徙到新的地方。同时,由于他们对营业部的贡献比较大,因此营业部也会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保护其个人隐私。

  消息配合不断拉高

  但事实上,阿昌系游资仍在大笔买入。

  2008年6月16日,中兵光电再上龙虎榜。国信证券上海北京东路营业部和东方证券杭州龙井路营业部分列买入第一和第三。

  2008年7月30日,中兵光电再度登上龙虎榜。就在东方证券杭州体育场路营业部附近的中信金通证券杭州体育场路营业部,排在买入第一位。

  然而,从2008年7月30日开始,中兵光电股价一路向下,从20元附近被打压到10.69元,近乎腰斩。

  Superview数据显示,在此期间大户和超大户持仓略有下降。

  在金顺法违规建仓时,上市公司没有及时公告。而在股价走低时,上市公司似乎很配合。没有一种打压会比业绩变差来得更容易。中兵光电在去年7月 28日发布公告称,公司2008年1-6月份每股收益为-0.074元,净利润为-1072.71万元,净利润由盈转亏,营业收入亦同比下降 38.27%,不分配不转增。

  2008年9月18日,国家出台单边征收印花税的救市政策。

  2008年9月19日,中兵光电涨停。公司立即发公告称,已接到证监会通知,将于2008年9月23日审核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事宜。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于2008年9月23日起停牌。

  在洗掉浮筹以后,中兵光电从2008年10月28日起,连续出现三根阴线,但股价不跌反涨,之后小阴小阳一路上行。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阿昌系游资又开始鬼子进村式吃货了。"私募人士表示。

  Superview数据显示,股价在底部区域,大户持仓比例增加了12%。当跟风盘增多后,再次出现主力洗盘的走势。从12月10日到12月25日,成交量极度萎缩。

  今年1月15日,中兵光电放量突破。阿昌的每次关键操作,上市公司似乎都很配合,这次上市公司恰到好处地发布利好消息。公司称,拟定向增发不超过2750万股,募资不超过8亿元建4项军工项目。

  此后,上市公司还释放一个业绩重磅炸弹,称2008年1-12月份每股收益0.75元,净利润16724万元,同比增长34.42%,拟10股转增10股。

  高位精准出货

  受此两条重磅利好刺激,中兵光电股价火箭发射,直接冲上40.78元,暴涨4倍。

  到了高位,阿昌要出货,散户不敢接,怎么办?

  上市公司利好仍然不断。

  今年2月24日,中兵光电10股转增10股,除权到18.42元的"低价"。在其他公司纷纷预亏预减的时候,这样一份10转10的分配方案极大地吸引了投资者的眼球。

  上市公司同时公告称,公司获认高新企业,自2008年起连续三年内享受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在除权前后,中兵光电连续爆出巨量,高位换手。从2月23日起,换手率持续超过10%,其中有2天超过20%。

  2月23日就是该股股权登记日,但中兵光电的走势完全异于大市。早盘高开小幅冲高后就直线回落,最大跌幅一度达到5%,成为当天为数不多下跌的股票之一。

  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买入中兵光电的前五大席位总共买入5582.9万元,其中买入量最多的是华泰证券天津白堤路营业部,买入额为 1789.6万元;而卖出的五大席位却总共卖出了2.06亿元,占到当天成交总额的三成,也是买入前五位总额的3.68倍。大量获利丰厚的游资出局。

  排在卖出第一位的是宏源证券(15.11,0.04,0.27%)宜兴人民中路营业部,卖出总额高达1.2亿元,按36.82元的均价计算,该席位总共卖出325.91万股,而按照2008年年报公布的股东情况,持股数量超过325万股的只有3位,首先是北京华北光学仪器公司,其次是金顺法,第三则是民生证券的自营盘。

  2月27日,中兵光电股价被打到跌停板。

  博客排在第三位的"封起DE日子"表示,从2月27日的盘面上,前期获利丰厚的中兵光电主力大肆杀跌套现,所以,股价砸至跌停板。

  到底是谁在出货?

  首先可以排除的是北京华北光学仪器公司,因为目前这部分股份尚未流通。而民生证券自己就是一家券商,不可能把股票通过其他券商席位舍近求远卖出。因此可能性最大的就剩下金顺法了。

  至此,阿昌与中兵光电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

  “仍会被反复爆炒”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人士对理财一周报表示,众多主力资金敢于重仓中兵光电,说明大家确实非常看好这家公司,后期仍有可能被反复炒作。

  据该私募判断,金顺法家族仍然没有彻底出逃中兵光电。上次在杭州龙井路那个营业部被曝光后,金顺法可能会选择把资金分仓在很多营业部,这样就不 会引起大家的注意了。据说金顺法的背后是阿昌,但是看操作手法,阿昌应该不是新手了,但不知为什么在操作中兵光电时非常不小心,一下就暴露了目标。

  而在最近,私募王伟则干脆曝光了自己参与中兵光电炒作的交割单,从去年9月重仓买入,到今年2月高位派发,获利颇丰。

  王伟介绍,当时,有个名叫阿昌的杭州私募,巨量买入此股,因超过规定而引起证监会调查。众人担心庄家坐庄炒作,将此消息当作利空纷纷离场。

  中兵光电2007年8月23日停牌,2008年5月30日复牌,不补跌反而连拉涨停板,逆市上涨。

  王伟认为,该股随后下跌又缩量上涨,说明大庄家锁定筹码。该股后来缩量补跌至10月28日的10.69元低点,到了年线下方,得到360日线强 支撑。对此,王伟判断:"一旦牛股高位盘旋一波三折完成'之'字调整,如果缩量下调,很有可能会启动三浪主升浪,突破所有均线。"

  对此股票的炒作,他总结说:"庄家进场都有非常明显的迹象,但是庄家不会提前告诉投资者后面有什么利好消息。可是K线都是人民币堆积出的,不会骗人,主力大举进场的后面,一定藏着一个美妙的故事。所以,散户投资者一定要会看K线。"

  如果单算金顺法去年5月30日买入的1.55亿元中兵光电,当时股价为20元左右,目前冲高至40元左右,金顺法自己已经翻了一倍。

  但是,按照上文中提出的金顺法家族和唐氏兄弟的持股比例算,金顺法及其亲属的盈利至少达到2亿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59

郭台铭加注海西300亿建光电项目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520/20090520022509731.html


每经记者  黄清燕  发自福建

        海西经济区建设提速,中国台湾地区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首先“嗅”到了商机。

        《每日经济新闻》昨日从有关渠道获悉,早在去年,郭台铭就与厦门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厦门建立光电项目。据厦门方面透露,除了光电项目外,郭台铭在厦门的多个投资项目目前正在讨论中,预计总投资金额将达数百亿元。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在工作报告中指出,群康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和群富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已注册成立。群康公司正是鸿海集团旗下的 群创光电在厦门的投资项目,前期已经投资5500万美元,有望在近期投入生产。该公司目前已开始在厦门进行大规模的人员招聘。

300亿“选中”厦门

        郭台铭日前在参加一项活动时公开表态,2009年鸿海将在厦门海沧区投资300亿元建鸿海产业园,打造光电产业集群,并欲将大部分制造部门迁往厦门。

        据了解,郭台铭早前曾被厦门市政府聘为经济顾问,2007年在厦门考察期间,他就表示“厦门是下一个发展区域。”“厦门是大陆和台湾交流的一个点,因为有‘小三通’之便,厦门在今后两岸经贸交流中一定会扮演更加举足轻重的角色。”郭台铭如此评价。

        2008年1月,关于厦门富士康光电产业基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听证会在厦门海沧区举行,在此之前,这项被当地政府命名为“T”计划的大规 模投资已经在秘密进行。随后,郭台铭带领十余人的团队在厦门各大工业园进行考察,并初步明确了投资计划。在2008年厦门市政府的有关报告中,把“大型光 电项目富士康等一批高新项目落户海沧”视为海沧工业产业结构转型的标志。

        据报道,鸿海将在厦门投资数个项目,其中高端光电仅一期工程用地就达80万平方米,初期招收工人4万名。郭台铭围绕光电相关产业的总投资将远远超过现有翔鹭、友达等台企在厦门的投资规模。

        有消息指出,目前,深圳富士康的部分业务已经移往厦门,和已扎根在厦门的戴尔形成产业链衔接。海西经济区的建设提速和福建当地的税收等优惠政策或许是吸引郭台铭“驻扎”的主要理由。

        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林志猛表示,台商虽然在珠三角较多,但在未来几年内可能会将庞大的加工制造基地搬往厦门,“在人力资源、土地税收、物流运输方面,厦门更具优势;而且在厦门生产更贴近合作伙伴与市场。”

富士康业务转移加速

        2008年底,鸿海集团传出消息,准备将富士康深圳龙华工厂16万员工转入湖北武汉及山西晋城等地。目前,富士康在长三角、珠三角进行业 务转移的步伐似乎正在加快。“面对全球恶劣的经济环境,鸿海早在两年前就已开始进行内陆地区工厂和人力的重新布局。”鸿海集团发言人丁祈安对工厂内迁如此 表示。

        此外,内陆省份政府部门提出的优惠政策应该也是吸引富士康的一大因素。郭台铭曾公开表示,伴随客户的脚步,鸿海也积极在全球布局,目前, 祖国大陆已成为鸿海集团的生产重镇,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地市场则是近年来鸿海努力经营投资的新目标。鸿海集团近年来持续加码在大陆的投资,在约17个城 市都有布局。

        郭台铭:鸿海集团董事长,1974年以30万元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1985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富士康自有品牌。鸿海发展过程中,与戴尔、苹果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合作,目前为中国台湾最大的企业集团。

        1988年,郭台铭开始在祖国大陆创业,在深圳买下500亩厂房用地,成立了富士康集团,专业生产电脑接插件、精密零组件、机内线缆、精 密模具及电脑整机。此后20年间,郭台铭在祖国大陆的投资项目一路覆盖杭州、武汉、昆山、天津、山西晋城、沈阳等地,拥有包括深圳、昆山、北京在内的多个 科技工业园,产业链从东南部沿海省份向东北以及内陆地区延伸。

        2008年,富士康首个软件基地落户南京,其在祖国大陆的投资完成了从硬件向软件的跨越。“鸿海不能没有郭台铭,而郭台铭不能没有祖国大陆。”很多台商这样评价祖国大陆市场对于鸿海集团郭台铭的意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89

TCL融资超25亿元 华星光电投资“双保险”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25/170098.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49

高獲利族群 類比IC及光電材料 新秀冒出頭凌耀、友輝是今年最耀眼新星

2010-05-17  今周刊





屬於類比IC的凌耀科技,歷經公 司從美國搬回台灣、經營團隊改組、產品線更換、減資等動作,幾乎所有災難都經歷過了,如今不僅擠進未上市一百強的第二十二名,也將創類比IC的新風潮。

撰文‧林宏文

每年的「未上市一百強」,都有新面孔出現,而今年除了碩禾這匹大黑馬之外,分屬類比IC及光電材料,這兩個最具明星相產業的凌耀科技與友輝,很可能是今年 未上市盤中,最耀眼的兩支個股。

能在未上市股中熬出頭的企業,必曾經歷過一番痛苦的折磨,凌耀科技也不例外。目前主要產品線以環境光源感測IC為主的凌耀,歷經公司從美國搬回台灣、經營 團隊改組、產品線更換、減資等動作,幾乎是所有災難都遇過了。

凌耀 搭上節能題材而暴發一九九六年成立於美國的凌耀,初期是以研發RF(射頻晶片)及光碟機控制晶片為主的公司;後來資金燒光,原董事長邰中和為了替公司找新 機會,就力主把公司搬回台灣,公司也進行大減資,原股東的股權幾乎被減到僅剩九分之一;因此,目前二.七九億元的股本,有八成都是來自後續的現金增資。

當時,邰中和為了替公司找到新方向,請同為交大校友的施振強替公司把脈。施振強因為自己創業的傲磊通訊(Allayer Communications)被美商博通(Broadcom)以二.七億美元購併,轉任博通的資深總監。早就可以退休的他,因為喜歡創新,看到凌耀的新 產品挑戰不小,於是放棄了博通的高薪工作,一頭栽進凌耀的轉型之路。

目前擔任凌耀董事長的焦佑鈞,則因與施振強是交大電信系同班同學,在一次增資案中,以個人身分受邀擔任董事長。

轉型後,凌耀切入光感測IC的研發,這種IC可以感應外在的光源,為電視、電腦及手機等螢幕自動調節亮度。由於節能省碳的需求日益高張,凌耀的晶片也愈賣 愈好,並順利打進LG、諾基亞、戴爾、廣達、仁寶及宏達電等大客戶,營收及獲利在近三年來大幅擴增;去年EPS(每股稅後純益)跳到六.三九元,居未上市 高獲利一百強的第二十二名。

若以去年EPS估算,凌耀股價本益比最高曾達四十倍,若用今年的EPS預估,本益比也在二十五倍上下。股價可以這麼高,除了類比IC族群本來就享有較高本 益比外,也是因為凌耀的產品,相當符合節能環保的需求,長線成長力道強,此外競爭者也很有限,僅有國外的英飛凌(Infineon)及安華高 (Avago)有類似的產品。

此外,凌耀已於三月通過主管機關審核,最快六月底前就能正式上櫃交易。由於IC設計業向來是台灣競爭力的強項,類比IC族群如立錡、致新、通嘉等更是長線 看好的投資主流,預料凌耀也將有不錯的表現機會。

友輝 從虧損到成長狂飆至於友輝,則是台灣在液晶面板產業材料中的另一個成功案例。成立於○三年底的友輝,主要產品為增亮膜,應用於液晶顯示器背光模組中;由於 液晶顯示器為非自發光顯示器,其須藉由背光模組才能產生光源顯示畫面,因此增亮膜成為液晶顯示器不可或缺的零組件。

不過,由於增亮膜屬於電子薄膜材料,技術難度高,目前市場的龍頭為美商3M,過去僅有韓商及台商的迎輝、嘉威、光耀等少數幾家公司切入這塊市場。友輝從○ 三年至○八年間,一路虧損六年,每年EPS至少都虧四元以上,其中還有兩個年度幾乎虧掉一個股本;因此也減資多次,直到去年才真正出現大獲利,也算是台灣 往上游材料挑戰的另一個成功案例。

友輝是由新光合纖所投資,持股近八成,這家公司也是新纖董事長吳東昇朝電子材料領域發展的一個重要試金石。日前友輝在興櫃掛牌,股價最高衝到一五○元,也 顯露出友輝爭取成為興櫃股王的企圖心。

此外,排名在前十五名的嘉彰與州巧,都是做液晶電視沖壓件的廠商。嘉彰客戶遍及韓商及台商,州巧則以友達及奇美電為主,兩家公司EPS都在七元以上,也是 值得注意的族群。

另外,不管是遊戲業的歐買尬,或是以光纖通訊元件為主的前源科技等公司,都是首度排到前二十名的企業,也讓去年未上市一百強的排名榜中,又增加了更多新面 孔。

施振強

現職:凌耀科技總經理

學歷:交大電信工程系

美國柏克萊大學電機系碩士經歷:傲磊通訊(後被博通購併)創辦人

凌耀成功三關鍵

1.光感測IC進入障礙高

2.符合環保節能趨勢

3.競爭者很少

吳東昇

現職:新纖、友輝董事長

學歷:美國哈佛大學法學博士

台大法律系

經歷:台証證券創辦人

友輝成功三關鍵

1.母集團新纖具備化學材

料發展優勢

2.近面板客戶及終端市場

3.取代國際大廠市占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5

112亿“LED大王”林秀成:三安光电4年后放大10倍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7/4MMDAwMDE5OTE4Mg.html

林秀成是典型的闽南安溪商人,既精明又神秘。他的发家史颇为神秘,林秀成本人也极少提及往事。

但资本市场的巨大光环让这位 56岁的中年男人一再被提起,却从未被放下。根据理财周报《3000家族财富排行榜》榜单统计,林秀成作为三安集团董事长,与其子林志强通过持有三安集团 100%股权,间接持有三安光电49.14%的股权,坐拥112.67亿元财富,位列新能源榜富人榜第一名。

钢铁倒爷起家

三安光电并非依靠LED起家,林秀成早年从事钢铁贸易,倒卖废钢铁边角料。

那还是计划经济年代,“批文和条子”往往决定了废钢铁边角料的差价,林秀成就是在那个年代,靠着钢铁贸易的巨大利润,赚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2001年6月,林秀成成立了福建泉州三安集团;2003年12月,泉州三安集团更名为福建三安集团,并于次年1月份将公司总部迁至厦门,正式进军电子行业。这里的福建三安集团,也就是后来上市公司三安光电的实际控制人。

2004年1月,林秀成将三安集团总部从安溪迁至厦门之后,子公司三安电子的业务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最终确立了以光电和LED为主业。

现 在来看,林秀成选对了方向,走对了道路。三安光电2009年营业收入47029万元,净利润18015万元;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451万元,净利润 20203万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57%。目前三安光电已经成为国内LED规模最大的LED生产企业,并在天津、芜湖等多个城市布局LED生产线,在国产 LED芯片企业中市场占有率超过20%。林秀成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LED大王。

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高速增长,得益于2007年林秀成所作出的一个关乎企业发展前途的重要决定——借壳上市。面临LED美好发展前景,如果没有资本市场的助力,三安光电产能扩张所需要的动辄几十亿资金,林秀成或许只能望洋兴叹。

林秀成借壳上市

2007年5月25日,远在湖北荆州的S*ST天颐因连续三年亏损,被上海证券交易所暂停上市,如在2007年内无法进行有效重组并恢复持续盈利能力,2008年可能被终止上市。

2007年10月11日,S*ST天颐大股东所持5429.7万股上市公司股权被法院强制拍卖,拍卖比例占总股本的45.43%。

这一“烫手山芋”被远在千里之外的林秀成看中,福建三安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司法拍卖程序,出资1678.1万元获得S*ST天颐45.43%的股权,成为天颐科技第一大控股股东,三安集团也实现了借壳上市的愿望。

之后在林秀成的主导下,一系列资产注入重组如火如荼进行。2008年上半年,S*ST天颐向三安集团的下属子公司厦门三安电子有限公司定向发行11494.5392万股人民币普通股购买三安电子涉及研发、生产和销售发光二极管(LED)外延片及销售相关的资产。

实施资产重组后,6月底,原天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从原先巨亏7039万元的全国惟一一家以油菜开发、种植、加工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华丽转身成为主营业务为LED外延片及芯片的科技型企业。

上 市第一年,三安光电即实现了盈利。2009年1月17日,三安光电率先披露上年度年报,2008年净利润5205万元。600703华丽蜕变,并如愿摘帽 变身为三安光电。原本持有600703的投资者因祸得福。一年之前S*ST天颐的投资者恨不得将这张废纸撕成八片,如今这张股票成了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停牌14个月,重组完成,恢复上市之日,600703的价格从停牌前的5.4元飙升到开盘后的14元。

如果说三安光电的重组已经超出了投资者的想象,林秀成后来所做的事则更加令人敬畏。

    2009年刚过,即2月23日,三安光电发布公告称,拟发行不超过5000万股,且不低于2000万股股份,募集资金净额不超过8亿元,用于公司在天津打 造另一个“三安光电”,此次募集资金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目前,“天津三安”已经完成设备调试,人员配套和培训工作亦已完成。达产之后,三安光电LED 产能翻番。

2010年9月15日,三安光电非公开发行10600万股获证监会通过,募集资金将继续用于扩大LED产能及聚光太阳能业务的研 制。30亿元募集资金投入芜湖市政府大力支持的120亿元LED芯片项目之后,未来四年三安光电的产能将扩充10倍。这一切对于2009年销售收入仅 4.7亿元,净资产14.6亿元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大手笔。

林氏家族

三安集团发展壮大的同时,林秀成也在谋划企业长远发展,从女婿林科闯和儿子林志强的职业发展便可见一斑。

林秀成有两个儿子,林志强与林志东。大儿子林志强目前任三安集团董事、副总经理,他从1996年就在三安任职,目前持有三安集团16.92%的股份,其余83.08%股权为林秀成持有。而林秀成二儿子林志东如今还在美国深造。

女婿林科闯35岁,曾就职于福建三安集团,现任上市公司三安光电董事、总经理。媒体曾报道,林家人都比较低调,平时少言,除了工作事务外,极少问及员工生活,他们对消费也甚少要求,衣着饮食等都十分随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38

华星光电获83亿银团贷款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21/5NMDAwMDIwMjA5Ng.html

由TCL集团(000100.SZ)主导的深圳华星光电8.5代线,所需245亿元资金问题取得突破。

10月20日,作为牵头行的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作为结算代理行的工商银行广东分行、建设银行广东分行,以及参加行深圳发展银行深圳分行,与华星光电签署总贷款额度为12.8亿美元(约83亿元)的银团贷款合同。

TCL集团高级副总裁、华星光电CEO贺成明称,“这意味着华星光电所需要的245亿元资金全部到位。”

245亿元资金到位

2009年11月正式启动的华星光电8.5代线,目前厂房主体结构完成过半,主要设备采购已经完成了前两部分谈判,而资金问题才是华星光电8.5代线推进的根本。

2009 年11月华星光电成立,TCL集团和深超投资各出资5亿元,而2010年1月和3月双方进行了两次增资。深超投资方面承担50亿元注册资金今年5月已经到 位,而今年8月TCL集团定向增发顺利完成募集了超过44亿元资金,再加上7月初TCL集团获得的深圳市和广东省15亿元财政补贴也已经到位,目前华星光 电手头的资金储备已经超过115亿元,这次获得银团贷款后其资金量将达到200亿元。

对于剩余45亿元资金缺口,贺成明告诉记者,“目前这部分资金已经到位,其中有部分是TCL集团自有资金,也在跟一些潜在战略投资者进行谈判,一些同业者可以通过技术和资金合作等方式来与华星光电合作。”

真正用于建设厂房和采购设备的资金需200亿元左右,而剩余45亿元则为专利许可和人才激励等储备的25亿资金,还有2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8.5代线明年第三季度将试生产,2012年底全面量产。

友 达光电近日宣布,计划建设11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而三星和索尼也有意联合投资11代线,这让外界对于国内多条8.5代线的前景担忧,对此贺成明表示,“全 球已经建设的10代线只有夏普,并没有任何厂家真的要建设11代线,因为从投资回报率来看11代线目前很难与8.5代竞争。”

5选2结果再次推迟

京东方8代线的主体厂房建设已经基本完工,近日也将通过A股定向增发来完成100亿元资金融资。北京国资旗下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诺将以15亿元参与认购。其余85亿从何处来尚未可知。

对于华星光电、京东方等在建生产线来说,昆山龙飞光电由于主要参与方友达光电的资金没有到位,目前处于停滞状态。在华星、京东方、龙飞三条8.5代线前期基建时,其他仍在等待审批的5条高世代面板生产线的命运依然不明朗。

国 家发改委组织的高世代面板生产线“5选2”的遴选在近一年后依然没有结果,这为后来者提供了机会,同时供过于求的可能将降低。消息人士称,在之前打分环节 中,韩国LGD广州8.5代线和三星苏州7.5代线排在前两位,但是为了平衡各方利益以及获得核心技术,发改委在各方之间平衡,比如说台湾企业至少将有一 条线获批。

“5选2” 结果有望在年底公布,届时华星光电将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而刚刚投产的京东方6代线和11月初将投产的南京中电熊猫夏普6代线都已经量产。

不 过,华星光电们仍然面临着液晶面板价格持续走低造成的亏损风险,来自调研机构DisplaySearch数据表明,自今年5月份开始,液晶面板的价格已经 连续6个月走低。10月份各尺寸液晶面板的售价继续下降,普通液晶电视面板的降幅在1%-4%,降幅最高的是LED背光源液晶面板,降幅达到6%,高于9 月份4%的降幅。

对此贺成明表示,“液晶面板行业有望在2012年进入增长周期。华星光电50%的面板将供TCL集团使用,同时也已经与国 内多家企业达成了销售面板的意向协议,而2011年第三季度开始每月3万片的产能将只能满足TCL集团自身的需求,2012年满产后其还需要一年多‘爬坡 期’,这一期间也可以继续寻找新销售渠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04

友达光电昆山建7.5代线有望在月底过“首关”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14/2122243.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8

LED教父 圍攻泰谷光電四部曲

2011-5-30  TCW




這是一場LED產業的小蝦米對大鯨魚之爭。

這隻大鯨魚,就是有LED教父之稱的億光董事長葉寅夫,他的獵物,是營收只有億光八分之一的LED小廠泰谷光電。

泰谷董監改選戰,是這場戰爭的焦點。

有趣的是,台灣最大LED磊晶廠晶元光電持有泰谷股權二三‧二九%,卻不是晶電董事長李秉傑出來叫陣,反而是僅持有泰谷不到一○%的億光董座葉寅夫出戰泰谷。

葉寅夫甚至揚言,「不惜下市、上書總統馬英九!」不斷拉高這場戰爭的層級。為何大鯨魚捕捉小蝦米,卻要有如此的大動作?

因為,這是他圍攻泰谷經營權四部曲中的最後一步棋。

過去一個月以來,葉寅夫不斷在媒體上進攻泰谷,泰谷董事長劉騰隆,卻始終沒有出面吐露自己的心聲。

「從引進億光的那一天是惡夢的開始……。」五月十九日,劉騰隆終於露面,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

早年開設化工廠的劉騰隆,手上及臉上都留有一次意外的灼傷,花了十年治療,還是留下傷痕,這次股權之爭的火焰,恐怕會將他的事業心血結晶—泰谷的未來,燒得更烈。

埋下惡夢開端 要資金的泰谷,遇上想插旗的億光

故事開端是在二○○九年,剛從金融海嘯中逐漸復甦的泰谷,亟需要資金擴充產能,便以私募方式引入億光資金。

泰谷對葉寅夫來說,有著一石二鳥的戰略位置。一來,投資泰谷,可鞏固LED晶粒來源;二來,可打擊億光的競爭對手—南韓的首爾半導體。

因為首爾在台的兩大採購對象,正是廣鎵與泰谷。去年在億光加碼廣鎵股權後,首爾半導體將部分訂單分給了泰谷,因此葉寅夫以三億一千萬元,認購二萬二千張泰谷的私募股權,可謂是在敵人地盤上搶先插旗,制敵於機先。

「這二萬二千張,是這一切惡夢開始。」劉騰隆懷疑,「我覺得從頭到尾,他們(指億光和晶電)都有按照戰略在走。」

劉騰隆口中的戰略,指的就是葉寅夫拉攏晶電入股,一步步吃掉泰谷經營權的計畫。

原本,晶電與泰谷是競爭對手,因此一開始,劉騰隆並不接受葉寅夫提出讓晶電入股的提議。但葉寅夫認為,對億光來說,沒有專利保護的晶粒廠是一大風險,所以 無論廣鎵或泰谷的投資,都一併拉著在專利布局上最為完整的晶電一起投資,以晶電的專利,保護廣鎵與泰谷所生產的磊晶,這說服了劉騰隆。

雙方歧異浮現 葉寅夫承諾的專利授權,沒有兌現

「他(指葉寅夫)跟我說你們經營好好,晶電不會進來干擾你們,還可以專利授權。」這讓劉騰隆心動點頭,二○○九年時,晶電拿出七億二千萬元,持有泰谷一九‧九%股權。

然而,雙方的合作過程,在晶電的專利授權議題上,遲遲未付諸實行。

這讓劉騰隆開始質疑葉寅夫引進晶電的動機,再加上億光承諾給予泰谷的訂單,在二○一○年底曾遭到億光退貨,更加深了雙方合作的嫌隙。

億光入股才一年,讓劉騰隆產生了戒心,最後是以他為首的泰谷公司派發現,晶電不斷的在市場上買進泰谷股權,終於讓劉騰隆與葉寅夫當初的承諾,進入翻臉的導火線。

葉寅夫否認劉騰隆的說法,葉寅夫解釋,授不授權由晶電考量股東權益後決定,至少晶電沒有控告泰谷侵權。

這一樁看似美好的策略聯盟,卻因為雙方對當初的承諾不斷變調,終於從一開始的不和,演變成現在鬥氣、鬥法的股權爭奪戰。

正式決裂翻臉 劉騰隆開始反制,引入億光對手

雙方決裂的導火線,是在二○一○年七月二十八日,泰谷董事會提議二千四百萬美元的海外可轉換公司債,僅溢價一○一%。這個提案,遭到億光代表的反對,認為溢價過低。

直到今年一月,這筆二千四百萬美元海外可轉換公司債的買主揭曉,正是億光的對手首爾半導體。劉騰隆想法是為了鞏固客戶關係,因為首爾半導體一直是泰谷前三大客戶,但此舉不僅是破了葉寅夫的布局,更等同向他宣戰。

「在他最困難時,我給他資金、專利、訂單,他卻是走江湖不講道義的人,引清兵入關。」葉寅夫難掩氣憤,連說了兩次「引清兵入關。」無論葉寅夫一開始是否有意入主泰谷,但劉騰隆此舉,終於引爆這場泰谷經營權爭奪戰。

股權大戰啟動 首部曲:葉寅夫大肆收購股權

投身業界二十八年,葉寅夫是LED教父級的人物,打造出國內最大磊晶廠晶電。無法忍受劉騰隆引進競爭對手的做法,讓葉寅夫在今年一月下令,從市場上買進泰谷股權,同時動用友好的晶電、萬海集團少東陳致遠的關係,「用錢」圍攻泰谷股權,展開他圍攻泰谷經營權的第一步。

億光加晶電持股,已超過泰谷公司派持股,葉寅夫認為,泰谷當初打的算盤是首爾半導體的可轉債如果轉成股票,有一○%可支持他們,但目前為止,首爾半導體還沒轉換。

四月十六日晚上七點,握有股權優勢的葉寅夫找上劉騰隆,雙方約在新竹剛開幕的喜來登飯店闢室密談,這是億光入股後,兩人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見面。

二部曲:億光要求取得四席董事

主帥首度親征,進行第二部曲,交戰之前,給予對手最後一次談判機會。

葉寅夫表明,持有股數已經超過公司派,晶電、億光是大股東,希望取得四席董事,泰谷財務長由億光指派。葉寅夫認為,「我只是要進入董事會監督,甚至告訴他如果不讓我們進去,請把我們所有股權買回去。」

劉騰隆回絕葉寅夫提議,雙方正式撕破臉,進入圍攻泰谷第三部曲的法律戰。

三部曲:寄存證信函給泰谷董事

當初合作給訂單,也變成一疊疊存證信函。每次董事會前,億光兵分五路,寄出存證信函給金管會、投保中心、證期局、泰谷董事會成員,和法務部調查局。

劉騰隆說,「我辦公室都是厚厚一疊存證信函,光處理主管機關詢問就應付不完。」

也就是說,以劉騰隆為首的公司派,已經屈居下風,劉騰隆最後走上違法邊緣的困獸之鬥,不遵照《公司法》規定,不將董監改選議案排進今年六月二十八日的泰谷股東會。

「外面人家搶你手表、鉛筆,都是犯罪,你上市櫃後別人可以公然搶你的公司,你說我訂了規矩,你們去競爭,競爭才有進步,但是我覺得不是這樣。你看,大人和 小孩子怎麼比,一百公斤和五十公斤怎麼比?你錢夠多,爪子夠長,牙齒夠利,你就可以奪取人家辛苦建立的公司?」採訪到最後,劉騰隆如此氣憤的指責葉寅夫。

葉寅夫更反嗆劉騰隆,「一旦你決定上市,公司就不是創辦人一個人的,而是股東所有人的,拿走投資人的錢,就不要小鼻子小眼睛怕人家搶經營權。如果做得好,我抬轎請你都來不及。」

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李存修認為,商場上沒有情,一旦上市公司捲入購併案,公司是否該賣,最終還是以對股東權益、公司業績有利為依歸,這是上市公司老闆應有的認知。

四部曲:葉寅夫向馬總統喊話

這場仗,劉騰隆看似走入死胡同,但被逼急的小蝦米開始出奇招。劉騰隆聘請二○○九年金鼎證大戰開發金中,代表金鼎證的律師,葉寅夫推測泰谷打算複製當初金鼎證以少數股權,在股東大會上封存開發金多數股權股票的方式,打贏這場落居下風的戰爭。

葉寅夫這邊,也找上了當初代表開發金的律師群,研究因應之道。葉寅夫對主管機關心戰喊話:不惜下市、上書總統馬英九,正是反制泰谷複製金鼎證戰法的策略,也是圍攻泰谷的最後一部曲。

這也就是葉寅夫要政府部門注意此事,避免自己落入開發金的窘境:擁有絕對優勢股權,最後卻被小蝦米的怪招,逼得打進延長賽。

從一個私募合作案的嫌隙,產生不信任感,最後演變成經營權爭奪,現在甚至變成科技界的金鼎證與開發金大戰,泰谷經營權爭奪戰的故事,將是科技界未來尋求資金與策略合作,值得借鏡的一堂課。

【延伸閱讀】比股權,葉寅夫占上風

劉騰隆陣營-泰谷 30%葉寅夫陣營-晶電 23.29%其他-20.07%外資-14%億光-9.64%陳致遠-3%

註:外資持股比率計算至5月20日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全國XQ贏家

【延伸閱讀】一場經營權爭奪,夥伴變仇敵!—億光入股泰谷大事紀

私募入股日期:2009/6事件:億光買下2萬張私募股票,入股泰谷光電 日期:2009/10 事件:葉寅夫引介下,晶電投資7.2億私募入股泰谷,持有19.9%股權 日期:2010/4 事件:泰谷提議辦理5,000萬股增資 日期:2010/6 事件:晶電以股權被稀釋為由,增加泰谷持股,引發泰谷經營權疑慮

爆發爭議 日期:2010/7 事件:泰谷董事會決議以101%溢價辦理海外可轉換公司債,遭億光代表提出異議,應以120%較為合適,種下爭端 日期:2011/1 事件:泰谷以可轉換公司債,引入首爾半導體;競爭對手入股,讓葉寅夫起疑 日期:2011/2 事件:億光在市場上買進泰谷股權 日期:2011/3 事件:泰谷和首爾半導體合資成立銷售公司避開專利問題,億光自2月開始從泰谷抽單,營收占比由20%降低至3%

公開叫陣日期:2011/4/13 事件:泰谷董事會提議辦理2,400萬美元可轉換公司債,延後改選董監;葉寅夫不滿延後改選傷害股東利益,兵分五路寄出存證信函,告知主管機關 日期:2011/4/15 事件:泰谷對媒體指稱億光想敵意購併 日期:2011/4/16 事件:葉寅夫和劉騰隆約在新竹飯店闢室密談希望如期董監改選,雙方無共識,正式決裂 日期:2011/5 事件:主管機關要泰谷對可轉換公司債補件 日期:2011/5/18 事件:泰谷臨時董事會仍然沒排入董監改選議程,葉寅夫大喊不惜抽單、上書馬總統也要討回公道

資料來源:各媒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80

老紡織人龜速研發 跑贏光電群雄

2011-8-8  TCW




當一家穩健、保守的老牌紡織廠企圖轉進光電領域,要跟一群求快、求時效的科技人同場競技,能贏的方法是什麼?

故 事的主角,是聚酯大廠新光合纖轉投資、持股六成的友輝光電。七月二十九日,友輝興櫃轉上櫃首日,股價以每股八十三元、上漲六.四%作收,讓身兼新纖及友輝 董事長的吳東昇吃下一顆定心丸,因為友輝成立以來,連續五年,幾乎每年賠掉近一個資本額,現在終於逆轉勝,成為全球增亮膜龍頭。

根據顯示器 市調機構DisplaySearch最新統計,友輝在筆記型電腦、液晶顯示器面板背光模組增亮膜市占各破三五%與二五%,領先3M等大廠。客戶包括友達、 奇美、三星(Samsung)等台韓面板大廠,友輝今年第一季寫下營收七億四千八百萬元、每股盈餘二.○七元的成績單,可說是新纖的小金雞。

增亮膜,是背光模組的關鍵零組件,因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為非自發光顯示器,要透過背光模組產生光源顯示畫面;每一個液晶顯示器有一到兩片,約占背光模組材料成本一四%。

可別小看這薄薄一片的增亮膜,友輝從傳產成功轉型光電業,吳東昇說,背後的精神:「不走short cut(捷徑)。」

蹲馬步!為開發製程,賠錢五年

吳東昇為了「不走捷徑」這個堅持,友輝連賠五年,燒掉五億元,才有今天的地位。

二○○三年底友輝創業之初,就遇上台灣最大增亮膜廠迎輝開始量產,○五年迎輝年營收近十九億元、每股盈餘高達近三十五元,賺超過三個資本額,○六年興櫃一掛牌股價就衝上三百五十元的興櫃股王全盛時期。

搶搭這股熱潮,一群員工在○五年出走迎輝自創嘉威,挾著類似技術,嘉威成立第二年靠著大量出貨,營收近兩億元、淨利近六千萬元,彷彿每生產一捲捲增亮膜,一捆捆鈔票也跟著進帳。

搶時機、賺快錢,眼前就是典型小型科技公司的成功方程式,友輝卻沒複製市場既有技術,反而選了一條不容易走的路。

「我們自己申請pattern(生產模式),每一製程內化,沒授權、(不是)自己開發的不去碰,」不走捷徑的吳東昇,當增亮膜同業成立當年就能量產,友輝則一連賠了五年;直到○八年友輝美國廠五年研發有成,才併入台灣廠開始正式量產。

賺慢錢!布局專利,獲利追上龍頭

遇到金融風暴,友輝的研發與擴廠仍繼續堅持,主因是吳東昇一方面深知新纖生產的PET(聚酯)薄膜無法和中國拚量,才開發增亮膜,深化價值鏈找出活路;另外也看到迎輝○三年出貨時,就曾遭全球增亮膜老大哥3M控告侵權,唯有蹲好馬步突破專利,才能賺到「慢錢」。

○ 九年,儘管友輝像烏龜邁著緩慢步伐前行,但當同業受到專利權問題干擾時,靠自行布局專利、研發設備與技術的門檻,友輝開始爆發,贏過之前跑得快的兔子:友 輝近二十億元營收已和迎輝不相上下,但友輝三八四%的高營收成長率傲視迎輝近二五%的衰退,且一個賺超過一個股本,一個隨業績走下坡虧損。

攤開台灣三家增亮膜廠今年第一季財報,友輝不論營收、每股盈餘與毛利等數字也都領先同業,迎輝、嘉威不只都處在虧損,友輝二一.四一%的毛利率更是迎輝近二.六倍(嘉威首季毛利率為負)。

後發先至的友輝,優於同業的毛利率與獲利來源,表現在增亮膜前端模具設計與塗布、成型等關鍵製程。

「友輝成本比同業低,就算價格戰也能生存,」益鼎創投點出,設備、技術與配方自行開發帶來的性價比等優勢,正是友輝勝出的關鍵。

模具設計部分,吳東昇透露,友輝從電鍍、精密切削與模具清潔保存等核心關鍵技術全部獨立自主開發,其中切削,更獨家引進四台美國出口管制的高精度機台,不只台灣唯一、更是全球少有。

再升級!獨到配方,產能速度更快

也就是,它用小於兩百微米(○.○二公分)等生產導彈零件的高精度規格設計模具,結合微結構設計的自有技術,讓產品可蝕刻出最佳的三角菱鏡波峰波谷結構,且模具良率超過九成。

其次,在成功開發模具後,公司再自行投入塗布與UV膠固化成型製程研發,這是第二項關鍵突破。友輝總經理陳秀美補充,該獨到配方除藉改善材料特性加快固化成型,產能速度約較同業快上兩成,且增亮膜的亮度、耐刮性更佳。

「UV膠配方說穿沒價值,但人家配得出來,你配不出來就是差距,」一位投資法人觀察,處在幾乎可說贏者全拿的電子零組件激烈競爭市場,一點點細微差別,就事關成敗。

透過不斷自主研發,友輝的產品直通率(從原料到產品產出客戶採用的各站良率),從最早不到四成,進階到目前近七成。

擁有哈佛大學法律博士學位的吳東昇與老字號紡織廠求穩的個性,友輝克服漫長自主研發學習曲線,在變動大的科技產業勝出。

下一步,今年又得面對客戶面板雙虎友達、奇美虧損上看千億元的嚴苛大環境,友輝能否度過景氣波動持續發光,值得關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31

京東方斥資10億組建光電產業投資基金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8/wNMDcyXzM1ODMwNQ.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