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权激励“先购再授” 华胜天成成首例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2-23/158946.html


在号称股权激励“三道金牌”的《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1—3号文件发布一年半后,首例以“先回购,再授予”方式授予限制性股票的案例花落京城IT业上市公司华胜天成。

12月22日,华胜天成公布首期股权激励计划(草案)称,拟对公司高管、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共80人实施股权激励,拟授给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的数量累计不超过23050800股,占华胜天成已发行股本总额的5%。

在新规发布后一年半的时间里,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较前期大为减少,一位投行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这意味着新规的“双刃剑”效应开始显现:新规切断了可能的利益输送之路,也令一些企业转而寻求变相股权激励或者干脆发放现金。

全球四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之一的韬睿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柴敏刚对记者表示,股权激励新规确实影响了一批公司进行股权激励的积极性。他建议,在实施股权激励时,激励跟约束之间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度,否则限制太多可能会变得没有意义。

新规后的首例

华 胜天成此次首期股权激励股票由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原非流通股股东中的自然人股东提供,按照“先回购,再授予”的规定,上述自然人股东已承诺将上述股份以每 股10元的价格转让给上市公司,并视为上市公司以每股10元的价格向这部分股东定向回购股份,然后由上市公司在回购股票一年之内将股份转让给激励对象。

“先回购,再授予”的规定来自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在2008年3月17日发布的股权激励有关备忘录2号文件。

文 件就股份来源问题做出规定:股东不得直接向激励对象赠予(或转让)股份。股东拟提供股份的,应当先将股份赠予(或转让)给上市公司,并视为上市公司以零价 格(或特定价格)向这部分股东定向回购股份。然后,按照经我会备案无异议的股权激励计划,由上市公司将股份授予激励对象。上市公司对回购股份的授予应符合 《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即必须在一年内将回购股份授予激励对象。

除了股份来源,监管部门在股权激励有关备忘录系列文件中还对限制性股票的定价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规定。

1号备忘录规定:如果标的股票的来源是存量,即从二级市场购入股票,则按照《公司法》关于回购股票的相关规定执行;如果标的股票的来源是增量,即通过定向增发方式取得股票,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50%。

华胜天成此次所涉限制性股票设定的每股10元的价格,相当于公司草案公布前2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64%。

激励约束相容

在新规出台前,以股东提供限制性股份的股权激励方案曾大行其道。

斯时,一批在股改时“捆绑”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其限制性股票大部分来源于“非流通股股东”做出的股改承诺,即股改完成之后,非流通股股东将其一部分股份以比较优惠的价格出售给激励对象,而非来源于上市公司。

统计显示,在新规出台前,已经有7家公司按这种方案实施,他们多以成本价或者净资产价格转让,另有华神集团、万业企业和信雅达3家公布了类似方案但尚未实施。

股东买单的股权激励在央企乐凯胶片身上走向了高潮,也最终成为了绝唱。

2008 年1月22日,由上海隆瑞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尹中余操刀,乐凯第二大股东——诚信创投与保定市弘裕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诚信创投将所持有的5%乐 凯股份转让给弘裕。而后者是由乐凯现任48名管理层人员合资成立的。通过此次股份转让,乐凯将实现公司管理层持股。

一般而言,国家对大型国有上市企业管理层持股都需要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证监会的审批,但借着民企诚信创投介入的机会,乐凯胶片的管理层持股方案却鬼斧神工般避掉了这些程序。

或许是意识到了“监管真空”的存在,事隔不到两个月后,有关股权激励的备忘录陆续出台,由民营股东买单的乐凯胶片管理层持股模式遂成绝唱。

对规范“股东买单”持支持意见的观点认为,过低的转让价格,更像是股东对管理层的利益输送,管理层在决策时就难免会侧重这些特殊股东的利益,能否公平对待全体股东也可能受到怀疑。

上 述投行部负责人则认为,“股东买单”的股权激励相当于是重要股东“出血”推动建立有利于提高管理层积极性的公司制度,如果你情我愿,又无损国家和公司利 益,理应支持,这对于一些民营企业尤其如此。至于能否公平对待全体股东,其表示,管理层能对大股东负责也相当于是对公司负责。

柴敏刚表示,股权激励新规应该把握好激励跟约束之间的度。上述投行部负责人也表示,激励跟约束之间度的把握,投射到管理层面,就是监管与自由探索的度的把握,当股权激励复杂程序的负面效应显现之际,对监管权力和公司权力边界的反思也应该开始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39

收购中誉汽车 吉利国内并购再下一城


http://www.1cbn.com/s/n/000004/20100226/000000150001.shtml


CBN记者 赵奕

虽然收购沃尔沃还没下文,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下称“吉利”)国内的并购再下一城。

根据安排,中誉汽车母公司,浙江中誉控股集团(下称“中誉控股”)将于今日下午在浙江杭州签订协议,向吉利转让中誉汽车。伴随着中誉控股从汽车业务中撤出,其业务人员也纷纷转向其他产业。

目前,中誉控股旗下投资范围包括房地产、照明工程、文化传媒等,而汽车本是集团主营业务。与外界猜测的中誉汽车不赚钱,控股公司忍痛割爱的情况相左。昨日,一位中誉汽车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2009年,中誉汽车创下销售新高,但对于具体销售数字,该人士不愿透露。

中誉汽车在萧山区建设年产2.5万辆的各类专用车生产、改装及销售基地,主要车型以奔驰凌特、威霆商用车为主,其业务形态主要以改装销售为主,其豪华商务车、豪华旅居车的销售对象为私营企业主,平均售价在百万元。

据业内人士透露,改装豪华商务车市场2009年销售量在1600辆左右,其中奔驰品牌占1400辆左右,其他为GMC品牌。整个改装商务车市场2009 年增长率在200%,中誉汽车的业务增长虽慢,但十分健康。这与外界猜测中誉控股因汽车业务不赚钱,而借机剥离的说法相左。

接近中誉 汽车的人士透露,中誉控股旗下照明业务,主要为通用电气代工;同时,其文化传媒业务以户外广告牌的买断、租赁为主。这两大业务板块在2009年遭遇金融危 机的洗礼,资金链发生了严重问题。为保证现金流,已经将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汽车制造基地处置给东风集团;现在,又将位于杭州萧山的基地卖给了吉利。

吉利方面表示,将完全收购中誉汽车资产,在完全收购基础上,利用中誉汽车现有设备、技术,开发、建设吉利高端乘用车、商务车、专用车,丰富、延伸吉利产品线。

同时,中誉汽车位于杭州萧山核心区域的120亩土地,未来将迎来吉利汽车技术中心,首期投资3.5亿,员工总数达到2000人,建设国内一流的安全碰撞中心。而吉利原先位于台州临海的汽车研究院功能和机构设置保持不变。

吉利方面表示,汽车技术中心的兴建是大吉利研发体系的核心,建成后吉利技术体系将形成以杭州为中心、临海联动的大吉利研发体系。

新研发体系将确保吉利5大技术平台、15大产品平台、40余款产品的产品线发展战略。而对于海外市场,“新技术中心的建立,也将保证到2015年,在海外建成15个生产基地,实现二分之一外销的目标。使吉利汽车成为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品牌。”吉利新闻发言人杨学良表示。

至于此次吉利收购的资金来源和具体数额,吉利方面未予正面回应。

收购中誉汽车之前,李书福曾经发起过两起国内并购,分别是位于上海金山的上海华普和湖南湘潭的江南奥拓,上述资产分属李书福的弟弟李书通和哥哥李胥兵。中誉汽车是李书福第一次在国内,对亲戚关系以外的汽车资产发起收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66

【大買家】藍色光標1.85億收購英國社會化媒體公司 海外並購再下一城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7/57207.html

關於“大買家聯盟”2013年,創業家傳媒和華興資本、百度、藍色光標、浙報傳媒、盛大集團、奇虎360、掌趣科技、漢能投資、人人公司、數碼視訊、沃森生物、學大教育等大買家機構一起,發起了中國第一個大買家聯盟。成立大買家聯盟的目的是,為了使天使和VC投資人/機構、中小創業者找到一個有別於證券交易系統的資本退出渠道和平臺,這是中國最大的“退出板”。並購巨鱷 藍標再下一城藍色光標(聯盟成員)12月17日晚間布公告稱,以1871萬英鎊收購英國媒體傳播公司We Are Social 83%的股權。交易具體協議為,藍色光標在香港註冊的全資子公司藍色光標國際傳播有限公司簽訂《藍色光標國際傳播有限公司與We Are Social股權轉讓協議》,藍標國際將以債務融資的方式收購We Are Social 7512普通股及16224優先股,收購完成後,藍標國際持有We Are Social 82.84%股權。根據評估,該公司目前估值為2508萬英鎊。We Are Social成立於2008年6月,總部位於英國倫敦,並在全球範圍內先後設立8家子公司。We Are Social將社交媒體服務與數字營銷、公共關系、營銷技巧相結合,提供的主要服務包括:市場研究、市場營銷策劃、數字媒體營銷、品牌咨詢、社會化客戶關系管理、危機公關、創意策劃、社會活動管理、社交媒體應用與平臺研發等。“藍色光標是一個異數。創業板公司業績普遍低迷,它卻高歌猛進。僅僅三年時間,其營收就從上市前的3.68億元躍升到2012年的21.75億,上漲近六倍;利潤從4845萬跳升到2.36億,上漲近五倍。2.36億贏利中,一半來自並購,藍標出手之頻繁令整個中國資本市場側目。”2013年中,《創業家》雜誌對大買家藍色光標的並購“內幕”,進行了詳細報道,翻頁為精彩全文《大買家之“並購機器”藍色光標:還能並多少?》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liyanglin | 編輯:liyanglin | 責編:李陽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2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