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信用的價值與社交載體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16/zNNDE5XzQxMDAzNQ.html

大淘寶系體量之巨大和生態之活躍足以令所有電商企業豔羨不已。2011年,大淘寶系交易額已超過了6000億元,容納著800多萬大小商舖。而維繫 著這一龐大生態的關鍵規則之一,就是大淘寶系的綜合評論、評價系統。這其中既包括了常見的商品評論,又包含著對商舖的信用、服務品質評價。

淘寶網有關負責人說,這是大淘寶系信用體系的基石。

信用的價值

如果說支付寶是在支付環節為國內網購市場提供了工具基礎,那淘寶的評價系統則是建立了信用體系的範式。同時,誠信也正是阿里集團企業價值觀的地盤。

信用評價體系早已為淘寶用戶所熟悉。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有權基於真實的交易在支付寶交易成功後的有效時間內進行一個相互的評價、店舖評分和信用評價,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好評、中評和差評。

這成為買賣雙方一個對於商品服務、信用度進行公示的平台,促使整個市場更加有序、信息更加公開,按照淘寶的原規則,交易評價體系適用於淘寶平台上的所有商品。

淘寶信用體繫起初主要以評價的高低計分並呈現在店舖的信用等級升降中。好評加分、中評不加分、差評扣分,通過積分累積,店舖信用等級分為心、鑽、冠、金冠等不同等級,由此消費者可以直觀地查看店舖的信用程度。

此外,淘寶還推出了「好評率」指標。同樣積分的賣家好評率不同,給出了信用評價體系的第二個主要維度。

後來,隨著累計信用數值的增長,信用等級之外的指標權重也逐步突出。在淘寶集市與天貓商城分立後,天貓商城不再採用「鑽、冠」等信用等級制度,而與淘寶集市都引入了DSR分數體系(Detailed Seller Ratings,賣家服務評級)。

淘寶相關負責人介紹說,DSR分數由用戶評定的商品與描述相符程度、賣家服務態度、發貨速度等多項指標的打分綜合評定而成,並可供消費者查詢其與同業水平比較的詳盡數值。相比早期的等級,更具參考價值。

同時,DSR還是淘寶系對商戶表現評定的重要參考指標。如去年淘寶商城發佈的新規顯示,每年技術服務費從6000元升至3萬元和6萬元兩檔,年營業額60萬元以上,且DSR動態評分超過4.6,才夠返還部分該項費用。

購買決策依據

實際上,一系列信用評級體系一直都是消費者選擇商戶最為關鍵的依據之一。多位消費者表示,從多年前開始,他們很少會選擇在5鑽以下商戶中購買商品。

這也促成了淘寶生態中的周邊交易。如有的商家為了盡快打開淘寶渠道,樂意花高價收購高信用評級的網店;此外,這一規則還催生了刷信用、惡意差評師等灰色業務。

淘寶也一直在調整規則以補全體系、維護生態健康。如早年的商家用戶信用分開、推出DSR體系等,他們也成立了專門的部門,通過技術手段和接受舉報的方式打擊刷信用、惡意差評等現象。

今年2月,淘寶又一次調整規定。它宣佈,在虛假的交易中通過不適當方式來提高賬戶信用積分的,淘寶將刪除會員虛假交易產生的店舖及評分、信用積分以及兩倍數量的其他信用積分,並下架店舖內的所有商品。尤其是其中新追加的刪除店舖評分一項,顯然是再度強化了打擊力度。

在信用評價體系之外,針對商品的評論內容也一直是消費者購物決策的重要依據。相比靜態的內容呈現,如今淘寶正試圖通過它達成更多的互動效應。

大 淘寶系擁有著業內最為完備的龐大生態,它也一直期望其中用戶、流量能進一步加速流動,並更深地介入到用戶的購物行為中,它選擇的方向是SNS(社交網絡) 元素。眼下,外部生態中的美麗說、蘑菇街等已經借「Pinterest」(把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用圖釘釘在釘板上,既是網站名,也意味著分享)模式滲透其中 並頗具聲勢,淘寶自身顯然也不甘落後。

其實早在3年前,它就已開始嘗試。當時的做法是建立一個基於淘寶平台的SNS網站「淘江湖」,但最終沒有成功,於去年就已消失。

蘑菇街創始人兼CEO陳琪說,SNS形態的商品分享模式淘寶本身一定做不起來,只能由外部生態來完成。原淘寶SNS業務負責人許吉也說,淘寶系本身也已意識到,淘寶用戶關注更多的是商品,而不是好友關係。

淘寶系遂改弦更張,許吉說,他們已將做「淘寶的SNS」修正為「讓淘寶SNS化」,其中,商品評論將成為重要載體之一。

「思路沒有變,我們發現最能影響用戶決策的還是真實親友關係的口碑傳播。」他對本報表示,根據淘寶掌握的用戶數據挖掘和相應的技術開發,他們已能判明不同用戶間的真實好友關係,並在海量的商品評論中優先展示用戶親友的評論內容。

許吉說,這還僅僅是淘寶SNS化變革內容中的一項具體內容,近期淘寶系將逐步推進更多基於真實好友關係的應用出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30

中信銀從「技術輸出」到品牌登陸作戰 信用卡教父羅聯福 十年練兵闖中國


2012-4-30  TWM




十年前,流傳在兩岸金融業一則不可說的祕密,十年之後,當事人羅聯福終於親口證實。為了登陸,台灣金融業付出多少慘痛的代價?當年付諸的心力,如今,要在 中國市場一次討回來。

撰文‧劉俞青

曾經,這是一段金融業不可說的祕密。

多年之後,在台灣金融業可以光明正大踏上中國市場之後,終於,首度從中國信託老臣、也是當年事件的主導人羅聯福親口說出。

「十年前,就在這黃浦江邊,酒過三巡,和二十幾位來自台灣中國信託的同仁,以及來自深圳招商銀行幾十位同仁,我們一起在江邊吶喊、尖叫,忍不住雀躍,就在 這時剛好黃浦江上一艘遊艇經過,遊艇上的廣告招牌寫著七個大字:『招商銀行信用卡』,這就是當初中國信託和招商銀行合作的第一份成績單。

我相信這一段歷史,在座陳雲林會長也曾經是見證者,這是兩岸金融合作第一場專案,今天重回黃浦江邊,往事歷歷在目,我永遠不會忘記。」

中信銀技術輸出敏感神祕

四月十一日,中信銀上海分行開幕的記者會上,中信金大陸事業總執行長羅聯福上台致詞,這一段「歷史發言」,親口證實了流傳在台灣金融業十多年的「江湖傳 言」。

時光倒回到二○○二年,當時台灣金融業繪聲繪影地流傳一段耳語,在那個兩岸金融完全不得往來的年代,中國信託偷偷派出一批前導部隊前進中國,和對岸的第五 大銀行招商銀行合作,中信銀扮演「技術輸出」,將在台灣的信用卡成功經驗,搬到彼岸,而這一批前導部隊往來於兩岸之間,既敏感又神祕,中信銀下令,對外一 概噤聲,否認到底。

當時,該專案坐鎮台灣的最高指揮官,就是羅聯福。

如今,十年過去,時空早已改變,談起這段往事,羅聯福終於可以脫下西裝外套,坐在台北市松壽路上,中國信託大樓二十樓的辦公室裡娓娓道來;而這間辦公室, 也是最早中國信託創辦人辜振甫先生的辦公室,格外有意義。

十一個月從無到有的拚搏

「事實上,最早開始行動,是從一九九九年開始,當時,想和招商銀行合作的,除了中信銀,另一個可敬的對手是花旗。你想想,當初我們不僅和花旗競爭,而且, 中信銀贏了!」時空對照,台灣錯失金融業登陸的最佳時機,從前線大將軍的口中談來,尤其心痛。

羅聯福說,招商銀當時還祕密派人抵台,到中信銀來拜訪,最後確定由中信銀出線,中信銀派出一組二十多人的團隊進駐招商銀。當時中國的信用卡市場,沒有資 料、沒有建檔,甚至沒有法規,幾乎是一片沙漠。

面對全然陌生的市場,這批中信銀團隊花了整整十一個月的時間,不僅要了解市場,還要設計適合當時中國市場的商品,一步步協助建立制度,再逐一詳細地教會招 商銀的員工。

而這不比一般的技術輸出,因為不斷觸及敏感的兩岸金融紅線,因此所有合作的細節、過程,還得透過招商銀,把這個史無前例的兩岸金融合作專案,一一呈報對岸 的「最高指揮官」,「一直到有一天,我打完球,從林口開車回家的路上接到電話,招商銀行的信用卡部總經理梁瑤蘭打來說,我們合作的第一個商品『一卡雙幣』 核准了!我還問他,什麼叫『核准』,他回答說,就是『總理(當時中國國務院總理為朱鎔基)加上四位副總理全部簽名了』,那一刻,我才知道,原來這樁合作, 竟然是呈報到『最高層』。」○二年,在中國信託的技術指導下,招商銀行正式推出「一卡雙幣」,突破當時中國對外匯的重重管制,讓這張信用卡不僅在中國境內 可以刷卡,到了國外也可以刷美元,「這在當時,從上到下,要修改、衝撞的制度不知有多少,但再多,都比不上兩岸的禁錮多。」後來,中信銀團隊雖然功敗垂 成,因故退出中國市場,但打下的扎實基礎,讓招商銀的信用卡業務勢如破竹,一路成長,如今發卡量逼近四千萬張,早就超過全台灣市場的總發行量,坐穩中國第 二大發卡銀行寶座,僅次於中國工商銀行。

而這段兩岸合作的祕辛,儘管很多人都耳聞知悉:招商銀在中國信用卡市場有如今的江湖地位,多拜台灣的中信銀所賜;如今,有了當事人親口證實,也讓人不敢輕 忽中信銀的實力。

根據透露,中信銀內部當然了解這份經驗彌足珍貴,因此當年所有經驗被鉅細靡遺地記錄並保留下來,也為中信銀如今進軍中國市場,再添柴火。

不同的是,這一回,中信銀終於要正式以自己為名,進軍中國市場,「中信銀過去是OEM(委託代工),這回終於要自己做品牌。」這是一位曾經在當年那批「前 導部隊」裡的同仁,也是羅聯福子弟兵的形容。

有別於其他台資銀行進軍中國市場,僅止於搖旗吶喊,中信銀這支有著實際作戰經驗,而且是成功經驗的部隊,全力登陸中國市場,當然格外引人注目。

只是,這套準備多時的功夫,暫時還不能派上用場,因為信用卡等個人業務,必須要有子行執照才能開辦,但截至目前為止,中信銀只能在大陸設立分行,換句話 說,只能做台商的外幣業務,連人民幣業務都還得等一等。

實戰經驗有利業務開展

但即使如此,中信銀在台商市場的長期經營,也是其他台資銀行所望塵莫及。

例如中信銀創台灣所有集團之先例,董事長辜濂松近十年來,每年固定二次,飛到深圳觀瀾湖高爾夫球場及上海台商最愛的天馬高爾夫球場,為台商舉辦球賽,這可 是當地台商的盛事之一。

過去辜濂松身體好時,每年都是親自開球,如今雖然身體不如以往,但中信的這個優良傳統,還是由年輕一輩的中信銀總經理陳佳文等繼續傳承下去。

因此,如果到上海與深圳兩地的台商圈子轉一轉,問一問,過去還不能登陸設立分行之前,中信銀已經透過香港分行承作台商業務,在台商圈的口碑首屈一指,如今 正式登陸,對業務開展當然樂觀以待。

只是,今非昔比,和當年為招商銀OEM相比,足足慢了十年,十年,改變多少事情。舉例來說,當年一起競爭而且是手下敗將的花旗,在中國市場業務早就已經開 枝散葉,然而十年之後,中信銀能夠後來居上嗎?

「我們從來都是在最困難的地方成長。」羅聯福說,從當年由投資信託公司轉型商業銀行,到幫招商銀從無到有打出一片江山,沒有一場戰役是好打的,但關關難過 關關過,這一次,後發能不能先至?當然是一場更艱困的戰役。

「誰敢說中國金融業不會再經歷一場天翻地覆的大轉變?」事實上,近一年來,中國金融業藏有龐大呆帳問題不斷傳出,曾經在台灣雙卡風暴中挺在最前線的中信 銀,有足夠的經驗面對市場的巨變,在此時切入中國市場,「只要有好的金融創新,任何時點,都有最好的玩法。」羅聯福說。

曾經為人作嫁,打過一場美好的仗,但這一回,是貨真價實為自己而戰,羅聯福老驥伏櫪,能否志在四方?吸引全市場的目光。

羅聯福

出生:1950年

現職:中信金大陸事業總執行長經歷:進入中國信託37年,是唯一工作;歷任信用卡部副總、中信金副董事長

學歷:中興大學經濟系

信用卡教父保健祕訣:5分鐘養生操身為兩岸的信用卡教父,羅聯福年過60,經常一去中國,就是十天、半個月,沒有足夠的體力,其實難以負荷。但最近一年 來,在醫生的指導下,羅聯福發揮嚴格的自律精神,執行一套養生操,輕輕鬆鬆把過去體檢報告不及格的項目,全部回歸正常。

這套動作說來簡單,羅聯福比手畫腳說,只要每天睡前、醒來各一次,平躺床上,雙腳舉高,踩空中腳踏車150下,緊接著翻側躺,左腳舉20下,再翻過來,換 右腳舉20下,然後回到平躺,雙手搓熱,再在自己腹部、耳朵、臉部不斷搓熱,就結束了,做一回不到5分鐘時間,而且很輕鬆,不會氣喘吁吁。

就這麼簡單?羅聯福說,這套運動的重點不在難,而是要自律。不論晚上喝酒喝到多醉,早上起床有多趕,都一定要做,因為難度低,所以才能持之以恆。

「就像執行業務一樣,不能難到讓人逃避,但還是要有點難度,最重要是一直一直做下去。」這位信用卡教父以身作則,把這份精神用在養生上,讓身體變健康,用 在中國市場上,成績應該也指日可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60

信用風險管理和適當定價的重要性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36ei.html

(作者係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特邀嘉賓、標準普爾公司董事總經理 

日本利率市場化的歷程

  利率市場化對中小金融機構的影響衝擊非常大,所以日本充分考慮了這一點,循序漸進地推進利率市場化,先從大額定期存款到小額定期存款,再到流動性存款。在此期間,存款保險制度本身也在日本同步推進,它主要發揮安全網的作用。

表1  日本利率市場化的歷程

 

主要事件

存款保險制度

1984

5

日美日元美元委員會,發表了金融市場化和日元國際化的展望

1971  存款保險機構:日銀,民間

1985

3

MMC(Money Market Certificate)的導入

由銀行出資開始運行

1982 提高保險費率

 

10

10億日元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市場化

1986 將保險金支付限額由300萬日元

 

 

此後由大額到小額,由定期到流動性存款,市場化逐步推進

提高到1千萬日元

1989

1

「都市銀行」,導入新短期優惠利率

 

 

10

1千萬日元定期存款的利率市場化

 

1991

4

銀行,開始將長期貸款利率與短期優惠利率聯動

 

 

6

日銀,取消窗口指導

1991 決定對合併了東邦相互銀行的

1992

12

確定對定額郵政儲蓄實施利率市場化

伊予銀行提供資金援助

1993

7

銀行開始引入證券業務

 

1994

7

「都市銀行」,將房貸利率變更為以短期優惠利率為基準

 

 

10

流動性存款利率的完全市場化(無利率活期存款除外)

 

19962001

金融制度改革(日本版金融大改革)

1996-2001  存款的全額保護

 

利率市場化的不斷發展影響了銀行的負債構成,使市場化利率存款逐漸增加。如圖1.

圖1  計息負債的構成

 
 

日本利率市場化的影響

  日本的利率市場化,使得通過影響利率來調節經濟的貨幣政策的效果得到了提高,貨幣供應量作為指標的意義發生了變化。另外,存款的超額利潤(市場利率減去存款利率)消失,所以銀行存貸差也隨著下降。銀行為了彌補利差空間縮小,將貸款對象從大企業向中小企業和個人擴大。但是由於過度依賴於房地產的擔保,同時在如何評判信用風險上缺乏足夠的知識技能,所以導致風險的產生。(中國也會走同樣道路。這支持了房價上漲和穩定,直到最後崩盤)

  由於利差下降,對房地產貸款金額增加,政府又未能對其進行適當管理,導致了房地產泡沫和銀行危機。由於房地產價格下降以及貸款利率水平的不適當,銀行經歷了多年的收益下降,一直維持低收益水平(利率自由化對銀行是打擊,台灣和日本都是先例!,這可以成為常識)

  利率波動使得綜合性資產負債管理的必要性越來越高。但由於日本對沖工具較少,且真正引進這種手法比較晚。銀行通過把貸款利率和短期市場利率等資金成本聯動起來,以減少利率風險。日本的存款保險制度對中小金融機構的穩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種保險制度過去就有,但是在具體的資金以及技能運用方面表現不佳,對存款的保護也導致業界供應過剩。

  (一)利率市場化後,貸款利率更能充分反映市場利率的變化

  將利率市場化前後的1980年和1991年進行對比,圖2顯示了,1980年,隨著市場利率下降,銀行放貸的利率也下降較快。80年代,貨幣供應量的波動非常大。貨幣供應量和實體經濟活動之間並不一定密切聯繫在一起,兩者是背離的關係。資產價格的波動、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過程當中存款者行為的變化以及向郵政儲蓄等的資金轉移都是影響貨幣供應量的因素。

貸款利率的下降(所有銀行)

圖2  本次寬鬆局面

 
  
圖3 上次寬鬆局面

 
 

  (2)80年代,全國銀行的存貸款利差下降,貸款增加

  表2中可以看出,存款的息差在下降,存貸款的利差在縮小。圖中藍色部分顯示利差越來越小,而銀行為了應對存款息差的縮小,提高了貸款息差,並開始積極推進息差較大的中小企業貸款、個人貸款、房地產貸款,通過大量的放貸來確保收益(1.改變風險偏好2.放大槓桿,這是必然路徑)。也有一部分大企業把發行CP和公司債券籌集的資金放到銀行做定期存款,以此來獲取利益。

表2  貸款利差與存款利差

 

  由於存款息差縮小了,所以針對中小企業、個人貸款、房地產貸款越來越多。過去銀行都是大力吸收存款,這之後也開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貸款上。此外,銀行開始對收益降低產生不安,希望通過增大貸款量來彌補收益的降低,所以銀行的行動變得非常冒進(風險偏好改變)

  (3)銀行投資組合的變化

  一方面,銀行投資組合的構成發生變化,表現為中小企業貸款和個人貸款量增多。如圖4,過去是以製造業為中心,現在銀行的貸款對象從製造業到非製造業即服務業,從大企業到小企業和個人。圖5是大企業、中小企業和個人佔的份額的變化。過去銀行偏重於向大企業貸款,這一數字隨銀行不斷向小企業和個人放貸而減少。另一方面,有一種叫做住宅金融的專門機構,住宅金融專門公司是政府為了向個人提供購房貸款而創設的機構。過去,銀行不針對個人房貸貸款,現在銀行行為的變化使得這種政府背景的住宅金融公社開始向高風險房地產貸款傾斜。

  有關補充銀行貸款損失的手段,房地產擔保,政府保證佔大多數。圖中綠色部分是沒有擔保或保證的信用貸款,可以看出在利率市場化後出現了下降,而房地產擔保的部分增多了。這表明,銀行的信用判斷越來越依賴於擔保的價值和政府的保證。政府有一個專門保護中小企業貸款損失的政府保證制度,這項制度運用的越來越多。存在的問題是,由於過度依賴這種保證制度,銀行容易忽視自身對中小企業進行的信譽評估(政府信用被透支!)1990年之後,隨著房地產價格的下降,用房地產做擔保的貸款變得無法回收。1993-2004年期間,扣除貸款損失和經費之後銀行利差出現了負值。 

圖4  投資組合的產業構成

 
 
圖5 投資組合的規模大小

 
 
圖6  投資組合的抵押類型

 

  (4)日本通過導入與短期利率聯動的新貸款利率來迴避利率風險

  美國有一個S&L的組織,通過吸收短期存款進行長期放貸,這種現象導致很多破產現象發生。90年代,短期利率上升,導致了利差逆向甚至引起大批破產。

  在日本,利率風險沒有成為一個大的社會性現象,80年代,新長期優惠利率和新短期優惠利率兩者同時出現,是和資本成本相聯動的,因此銀行確保了一定利率,降低了長期、短期利率錯位的風險。90年代初期,日本了出現短期利率高於長期利率的情況,長期貸款的利差下降。但是,通過導入新長期優惠利率,把貸款利率與短期市場利率聯動,通過這個方式,銀行確保一定利差,減輕了長短期錯位的風險,對維持銀行經營起到一定作用。

  優惠利率的導入也有一些問題。比如都市銀行,可能具有一些更高信譽的顧客,但是當時的做法是採用同樣的利率標準,因此無法評估不同信譽的質量。當時沒有企業的評級技術和良好的評估審查能力,這可能也是造成這種問題出現的原因。  (評估和審核企業的能力是利率自由化的關鍵)

  利率市場化之前,各個分支機構的業績是由存款利率與貸款利率的差額,以及貸款總量決定的。但是現在,分支機構的業績是由總行決定的基準利率和存款利率、貸款利率的差決定的。另一方面,利率浮動產生的利率風險全都集中到了總行。但是像利率互換市場這樣對利率風險進行對沖的市場,由於這些市場相比銀行資產來說規模較小等原因,日本銀行沒有像美國銀行那樣,預判利率市場的走勢,對利率風險進行動態調節。

圖7  新短期優惠利率和新長期優惠利率

 
 
圖8  「個人傳播方式」機制

 


 
日本和美國利率市場化的比較

  日本由於大量發行國債,所以長期利率率先實現市場化,另外由於日元國際化,帶來了利率市場化的壓力。但是美國不同,很多存款是轉向證券公司的,這是美國走向利率市場化的重要原因。同時,美國和日本都出現了不良貸款的增加。但是美國由於銀行的利潤不斷減少,所以更多是擴大證券和投資的業務,而證券公司也採用同樣的做法,介入到銀行業務之中,即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競爭變得很激烈。而日本當然允許銀行兼營證券業務,但是銀行和證券行業之間並沒有非常激烈的競爭。

  下圖是日本金融資產變化情況,日本的個人很大部分資產仍以存款形式存在,在80年代股市價格暴漲時,有不少存款投到股市或房地產市場,但是總體上呈現穩定的趨勢。這是由於日本以間接融資為主,而美國以直接融資為主,因而在存款方面非常不一致。(這裡的因果關係好像顛倒了)

圖9  日本個人金融資產的崩潰

 


 日本的存款保險制度

  日本的存款保險基金,由於銀行的經營困難,有一段時間出現了四萬億日元的赤字,但是在此之後慢慢得到了恢復。存款保險用於挽救那些倒閉的銀行,保護存款者。圖中銀行的數字,大型金融機構不斷合併的同時,地方銀行數量沒有什麼變化,因此銀行的數量並沒有大幅減少。日本金融危機時,對存款是全額予以保護的存款保險費也是均一的,並不根據銀行的經營情況而發生變化。正因為如此,日本銀行的淘汰或者重組沒有大的進展(存款保險費是均一的+全額就有問題。美國是均一但是保險是有限額的。這樣可以導致競爭關係。市場定價)

表3  存款保險費率的變化趨勢

 
 
各國主要銀行的財務指標比較

  中國四大銀行的均值,首先資本充足率非常高(如圖10),尤其是去除優先股之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很高。從不良資產率來看(如圖11),中國的銀行不良貸款比例很小。另外,淨利息收益也非常之高(如圖12),一方面是由於銀行的息差很多導致的。

圖10  資本充足率

 
 

圖11  不良資產率

 
 
圖12 淨利息收益/平均盈利資產

 
 
圖13 貸款/存款比率

 
 

日本銀行業的特點:低收益性制約了評級

  日本銀行的優勢在於,經濟多樣化得到了發展,同時銀行的客戶基礎非常牢固。另外,企業和個人貸款水平比較低,銀行的資產質量比較高,同時存款的基礎非常牢固。它的劣勢是財政收支惡化,以及龐大的政府債務導致國家信用水平有下降趨勢。比如現在日本國家評級展望是負面的,受整個國家信用評級的影響,日本半數以上的銀行的評級展望也是負面的。同時,長期的通縮與低增長給銀行資產質量也帶來負面影響,而且銀行數量太多、集中度比較低,因此它的收益不足以完全彌補信用風險。

  為什麼銀行利潤率如此之低?原因有三:一是存款數量過多,資金需求非常疲弱,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因此銀行在貸款時競相打折。二是銀行的貸款對象之中,個人貸款(包括各種信用卡)與其他國家相比非常少。三是對政府保障制度過於依賴。現在日本對於中小企業的貸款不斷減少,一方面是因為需求不多,另一方面是因為銀行不能獲得與風險相當的利潤。銀行缺乏判斷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並確定適當的利率,以此來增加貸款的動力。日本銀行對政府保證制度的過度依賴也是原因之一。比如說,政府保證制度的保證率中,中小企業的違約率並沒有真正得到反映。不管中小企業的經營情況如何,只要活用保證制度,貸款利率就很低。面向中小企業的貸款市場陷入了高風險低回報的狀況。

日本利率市場化的教訓

  日本利率市場化為資源的有效配置做出了貢獻,但是它使得金融機構的行為發生了變化,不斷增加高風險資產。我認為,日本銀行不充分的風險管理和金融政策的寬鬆也加速了這一情況。

  另外,日本利率市場化花了很長時間,這有損銀行間的公平競爭,比如不在市場化範圍內的郵政儲蓄借此機會增加了市場佔有率。對銀行來說,利率市場化成了長期存在的壓力,一直給銀行帶來經營方面的困擾,最終也導致不良貸款的增加。

  銀行希望將經營資源轉向中小企業和個人,但是對中小企業的財務情況並不能夠進行很好的審查。為了穩定銀行的經營,判斷企業和個人的償付能力,以及進行恰當的定價是十分重要的。

  關於新興企業,日本的新興企業發展情況並不理想,企圖僅僅靠銀行貸款的支持是不夠的,因此需要完善資本市場,培養投資人。

  關於存款保險制度,它發揮的是安全網的作用,雖然制度已經建立了很長時間,但是資金、人員都不夠。90年代日本的銀行陷入困境的時候,不能讓銀行破產,必須反覆強調日本銀行是安全的,所以最終對於陷入困境的銀行反而沒有能夠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因此,存款保險制度的日常維護與完善非常重要。

  我認為,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會對資源的有效配置做出貢獻。面向中小企業、個人的貸款增加等的服務多樣化應該也會隨之而來。在此過程中,銀行需要有很好的 風險管理。比如,要避免出現由於不能進行風險管理而導致銀行不能向新的領域進行投資的情況。此外,中小金融機構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要想提升大家對它們 的信賴程度,改善財務內容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還需要保護小額存款的制度上的保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27

信用風險定價之怪現象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8-03/100419202.html

  投資者對中國金融市場的信用評價定位混亂。

  股市投資者預期在經濟轉型期中國的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將持續惡化,不良貸款抬頭,因而給銀行股以極低的估值。而債市上,商業銀行承銷的中低等級信 用債卻遭遇了瘋搶,信用風險利差也只是在歷史平均水平。

  這一風險定價現象隱含一種假設,即銀行會負擔經濟體內絕大部分的信用風險,若企業信用債券難以還本付息,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會安排銀行接手。由 此,債市的信用風險主要由銀行體系負擔,這也是相同等級由銀行主承的中票利率低於由券商主承的企業債利率近0.5個百分點的原因之一。

  山東海龍和江西賽維得到地方政府救援的事件告訴投資者,無論是地方國企還是私營企業,都可能遭遇風險事件,只要企業足夠大,信用事件足夠吸引眼 球,都可能被政府援助,最終似乎都能還本付息,最終都成了政府信用。

  債市投資者一方面相信地方政府會對當地企業發行的債券施以援手,而另一方面對地方政府的親兒子「城投平台」卻極不信任,長期以來,城投債較一般 實業企業債有明顯的折價。

  今年預算法修正案依然沒有給地方政府舉債鬆綁,這預示著未來地方政府融資渠道主要是城投平台。在這樣的預期下,地方政府會更加愛惜城投平台的 「信用羽毛」,更加注意維護其信譽。同時,地方政府換屆完畢降低了城投平台的不確定性,為配合新一輪的經濟刺激,城投平台相關的信貸政策有所放鬆,這些週 期性和制度性的因素都暗示著城投平台的信用是最有保證的。

  地方國企的信用貌似不錯,但我們看到了很多地方國企的主營業務已經不清晰,一些地方政府的包袱企業都甩給了原本效益不錯的地方國企。我們在多個 信用事件中也能看到,當央企不願接盤時,地方國企會最終接管。這種「吃大戶」的情況會令原本經營良好的地方國企的資產逐漸變差,負擔越來越重,而城投平台 反而很少出現這樣的情況。因此,隨著政策的明朗,城投平台在信用上已經優於民營企業和地方國企,城投債不但不該有折價,反而應該有溢價,僅從平台公司的資 產負債表或是地方財政收支情況看城投風險則是誤讀。

  中國融資體系長期偏好重資產,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會讓融出資金方放心,這在穩定的宏觀和行業環境裡理所當然,但是在經濟的轉型期卻未必。經 濟的轉型在微觀上看就是產能的轉型,意味著部分原來生產性資產的產品找不到銷路,也就是說,生產性資產未來能夠提供的經營性現金流將會急劇下降。這樣的資 產在財務估值意義上形同一堆廢鐵,不是還款保證,反而是財務負擔。因此,行業的前景和盈利指標才是信用風險定價的關鍵,而且會越來越關鍵。這也意味著,信 用風險定價的難度比上一個週期中提高很多。

  中國債券市場上很多AAA級債券主體的盈利性已很差,有些企業發債融資的成本幾乎和銀行拉存款的成本相當,儘管盈利轉差也未必意味著違約會發 生,但未來可能被下調評級的風險很大,這將令投資者面臨損失的風險——畢竟不是所有央企債券都能獲得政府支持。

  今年是中國債券市場的產品爆發年,特別是企業信用產品不斷湧現,越來越多的信用主體可以在債券市場融資,但市場並沒有按融資主體信用風險定價, 最終都歸結於外部增信。這樣的金融市場儘管起到了為實體經濟融資的功能,但市場本身的效率依然沒有提高多少。

  被溺愛的孩子最晚成熟,當過度的保護影響了定價時,也限制了市場的長期發展,多層次的金融市場就難以得到良好發展,最後依然落於一放就亂,一管 就死的境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92

微信用戶達到2億意味著什麼?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9/18/232608.html

9月17日消息,騰訊CEO馬化騰宣佈,微信用戶突破2億。

2011年初微信發佈,截至2012年3月底,微信用戶突破1億。半年後,達到2億。

目前,微信支持iOS、Android、塞班、WP等多種平台手機,可以顯示簡體中文、繁體中文、英文、泰語、印尼語、越南語、葡萄牙語七種界面。

微信的產品邏輯

微信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物,解決了溝通和信息傳播過程中的幾個問題,用移動產品的邏輯解決人與人的交流問題。首先,用語音傳送信息,打破了語音通話和短信方式無法跨界傳播的障礙,同時,也解決了空間和地域的障礙,讓陌生人交友變得自然起來。

另外,「搖一搖」、被移植的「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二維碼」「朋友圈」等功能都被網友所津津樂道,並且在移動營銷、陌生交友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也賦予了不少移動互聯網時代特殊的標籤。

Solomo時代,移動、位置、社交,這幾個元素,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的行為改變的最基本要素、微信都具備了。

微信從推出之初就開始引導騰訊QQ註冊用戶成為其註冊用戶,據騰訊2012年8月15日發佈中期報顯示,至2012年6月,騰訊QQ註冊用戶達 7.84億,最高同時在線人數達到1.67億,在一年多時間內僅僅將不到1/4騰訊QQ註冊用戶引導至微信,在產品的運營和推廣上,微信沒有特別之處,完 全是藉著「明星二代」的優勢,並且選擇了合適的時候出生而已。

2億用戶不是一般互聯網產品所具備的用戶量,代表微信已經進入殿堂級的明星產品,那麼2億用戶對於微信到底意味著什麼呢,未來的發展到底朝著什麼方向呢,我們不妨頭腦風暴一下。

或結合二維碼進軍O2O等電商領域

微信的爆發力,預示這騰訊將微信作為其移動互聯佈局直觀重要的一環。除了交友,微信承載了更多的東西。比如整合二維碼與微信,用「掃一掃」的概念進軍O2O領域。

馬化騰上週在互聯網大會上對二維碼表示看好,稱二維碼是打通線上線下的關鍵入口,目前微信已經開始試水通過二維碼掃瞄使用線下優惠等服務,業內認為微信將通過二維碼進軍O2O業務。

各種媒體、網站、草根大號都在秀自家二維碼,許多知名企業也紛紛效仿,微信再次風光無限。一種慣常的說法是,微信再也不是少數商家試水營銷的試驗田,而將成為新的必爭之地,一個蘊含著巨大財富的黃金池。

作為社交媒體,能成為微博的有力抗衡者嗎?

在一段時間裡,已經沒有超級的產品能拿來和微博相媲美,目前,新浪為代表的微博發展空間和盈利模式仍不清晰,人們不僅要轉移新的注意力了,或許這就是機會。

微信和微博的基因非常不一樣。微信根植於用戶關係,微博則根植於信息關係,二者各有空間。在外界看來,新浪素有「中文第一門戶」之稱,從門戶模式以 來媒體屬性極強。其微博成功於Twitter模式,一直在向Facebook模式靠近,但從商業角度看並不算成功——極強的媒體屬性使得微博也是以信息為 導向,其產生的營銷方式和價值都是基於媒體屬性的舊有手段。而騰訊帝國向來是以QQ這一基於用戶關係產品為中心,移動互聯網上的最初也是這種定位,所以真 正成為有足夠競爭力的信息平台,其實很難。

「微信公眾平台」的猜想

作為社交媒體的利器,可能成為下一個QQ的微信,騰訊絕不會任其停滯不前。8月20日,完成測試體驗的「微信公眾平台」正式上線,微博上迅速颳起了一陣秀微信公眾平台賬號風。

更大膽的想,假如微信開放了公眾平台的API,又會如何?這樣客戶可以將微信集成到業務邏輯中,這樣會不會衍生出一個生態系統來,在一定程度上顛覆運營商的SP業務?微信顯然可以通過增強的傳播功能,比如專題、多次群發信息等,收取客戶的增值功能費用。

但是帶來最大的一個問題,公眾平台與微信用戶需求不匹配。微信是基於異步通信的私密空間,在移動端與短信類似。用戶使用微信所看重的是與朋友交流,雖然公眾平台信息是用戶主動選擇,但接收信息仍然是被動推送——只要稍微關注的多一點,就不能免除各種被打擾的顧慮。

在處理好用戶關係和信息關係中,微信該做如何選擇呢,這是個問題!

微信作為一種新興的營銷手段和營銷平台,讓營銷可以互動起來,不僅為信息傳播提供了新的渠道,也改變了人們溝通的方式,帶給了我們很多的驚喜,著眼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我們期待更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551

思捷只剩下信用 內線人

http://mymoneyinsider.com/?p=1490
Esprit,是筆者作為young adult時愛穿的品牌之一,惜現時似已過時,與其說思捷有什麼不足,倒不如換個角度,談談思捷這間公司還剩下些什麼。

在Zara與H&M自助模式崛起,並取得成功的同時,Espirt對於提供自助模式始終是有點抗拒,雖然香港有些門店已經劃出部分舖面,給顧客自行試穿貨品,然後才到收銀處付賬,但這些改革,終究是慢了一步。

採購團隊對潮流的敏感度不足,似乎仍然困擾著思捷,集團去年銷售額301.65億元,較去年有所減少,但宣傳及廣告開支卻由9.8億元大幅增加至15.8億元,顯示集團要大力催谷宣傳,方能維持過去的銷售額,而非因為銷售僱客認為趨時的產品,而蜂擁趕去購買。

叫筆者擔心的是,思捷的現金流狀況惡化得頗快,翻閱財務資料,去年7月時整個集團手頭淨現金還有27.14億元,一年時間過去,現金卻花了不少,現時淨現金水平跌至14.89億元,一來一回沒有了13億元,過去集團現金豐厚的優勢,似乎逐漸消失。

翻開整份報告,筆者覺得,思捷的優勢已經所剩無幾,惟一可恃的,是我真心相信這盤賬是真的,思捷每年均為賣不出的貨減值,德國人做生意很老實,不用擔心賬目是假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44

還信用卡min pay不等於分期付款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10/min-pay.html
最近80後用信用卡成為城中熱話, 止凡聽到星火燎原主持人也在討論這個題目, 而當中火燎森分享一個令人驚訝的經驗, 就是他的一些員工以為還信用卡 min-pay (最低還款額) 等同分期付款。

不止主持人震驚, 連我這個聽眾都好震驚, 為何年輕一代的財商會落得如此程度呢? 讓我好快看看信用卡還 min-pay的支出。

信用卡一般都超過30厘, 就假設阿偉張信用卡是36厘的, 而今天他欠10萬蚊卡數, min-pay就是每次還5%。



第一個用還5000蚊, 還欠95000蚊, 一個月即起息36/12=3厘, 下個月欠款就是95000x3%+本金(95000), 即97850蚊。如此計算, 下個月又還min-pay (4893元), 再起息再還min-pay, 要還多欠呢? 又要還多少總額呢?

沒完沒了的, 所以假設還到最後還欠2043元就一次過付清, 足足要還15年 (180個月), 而總還款大約23萬。即消費時獲八折好、七折也好, 買了10萬卡數所謂「好抵」的潮物之後, 但其實你用了23萬去買, 銀行也因你而財源滾滾了。

還有, 以上計算只是以10萬蚊卡數開始, 一直還15年, 而其間並沒有再有額外卡數增加, 要不然, 這一世都很難還清, 而每條數都要用15年時間及被倍大了2.3倍來找數,這算是分期付款嗎?

當我一看到有關信用卡新聞時, 我不以為然, 感覺上這個社會總有些人是不善理財的, 某程度上他們養活了銀行、財務公司及很多生意企業。

但再想深入一層, 這是極不健康的, 我們的新一代大部份都是這樣的話, 不就是美國模式嗎? 當大部份人都這樣時, 政府就會做些事情去幫助他們, 懂理財的 (但又未到神級)市民最終只會被簡接補貼這些人, 你看近年年青人喊著要平價買樓, 政府正在做什麼?

希望香港人能多點增進財商, 多閱讀, 看這個blog也好 (hard sell一下), 在能力範圍內多點轉發正確理財投資觀念給身邊的朋友, 救得一個得一個, 希望到我這一輩退休之時, 香港不要變成今天的美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580

銀行信用差 上網借錢給人變商機

2012-12-31  TCW
 
 

 

十二月初,英國財政部正式承認並稱將監管「C2C(個人對個人)」借貸產業。在實體銀行醜聞不斷、資產縮水之際,此舉象徵著,金融創新已下放到個人手上,初創企業在倫敦也形成迥異於美國矽谷的樣貌。

C2C借貸指申貸者略過銀行等金融機構,直接與借貸者談判交易的業務。它的崛起頗有諷刺意味:金融海嘯爆發以來消費者對銀行信賴感驟降,反而轉向素以詐騙與盜竊猖獗聞名的網路募資管道。

全球最富家族青睞投資

其中一類是群眾募資,最知名的代表就是敲門磚(Kickstarter)。這個全美最大群眾募資平台二○一二年四月成立滿三年,已經成功募資一億七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十億元),協助超過兩萬件專案圓滿結案。

另一類就是更個人化的一對一借貸業務,規模最大的業者是英國的佐帕(Zopa),每天平均媒合的借貸金額超過十萬美元。佐帕制定的平均利息為七%,吸引有閒錢的網路金主力量夠強,對需金孔急的申貸者而言,也比信用卡或銀行貸款利率更划算。

市場調研公司顧能(Gartner)預計,至二○一三年,C2C借貸規模將達五十億美元,雖仍遠遜於傳統銀行,比起今年卻是數十倍的跳躍性成長。或許是看上這股潛力,全球最富有的家族羅徹斯特么子雅各(Jacob Rothschild),在新政策宣布後兩天便斥資收購佐帕股權,還打算帶領它進軍中國。

初創金融平台爭搶大餅

根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表示,歐洲銀行借貸業務緊縮,光是在法國,去年中至今就縮水二○%,這個缺口成為初創企業見縫插針的新領域,尤其是倫敦,原為最廉價的東區已變身「小矽谷」,聚集三千多家新生企業孵育金融創新產品。

股權集資方面有群眾管道(CrowdCube)或Launcht;消費貸款平台募資圈(Funding Circle)、定率(Ratesetter);專門交易應收帳款的市集發票(MarketInvoice)等。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專欄作家強森(Luke Johnson)指出,有人擔心,新法將導致欺詐行為猖獗,但敲門磚等機構迄今似未遇到這個問題。他期盼,為了英國工業發展,新調整很快就展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54

信用卡圈地那些事

http://www.eeo.com.cn/2013/0223/240345.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藍彬珍 2009年大學畢業至今,小孟多次申請信用卡,卻總是無法獲批。辦理信用卡的銀行職員提醒小孟去查下個人徵信記錄,去年12月,小孟在央行查詢信用記錄時發現,自己有一張2007年辦理的工行信用卡累計欠費180多元,至今未還。

小孟記得,這張卡是2007年在成都上大學時,通過在學校設點的銀行工作人員處辦理的,卡的信用額度只有1元。辦理後僅轉賬使用過一次,沒想到卻因為年費問題產生了信用不良。

與小孟有同樣遭遇的還有麗麗。麗麗2007年在長春上大學時,到學校附近的工行支行辦理儲蓄卡,但工作人員向其推薦了一張新推出的「豬福卡」,可以異地轉賬免費,沒有說明是信用卡,麗麗便辦理了,隨後與家人的轉賬往來麗麗便使用了這張卡,大學畢業後,這張卡便再沒有使用過。同樣也是因為多次申請信用卡不成功,麗麗查詢央行信用記錄,才發現這張卡原來是信用卡,並且5年來逾期33次,欠年費40多元。

事實上,根據銀率網統計,除工行外,中行、農行、中信銀行、原深發展銀行(現平安銀行)、浦發銀行都發行過類似低額度的信用卡,額度有0元、1分、1元、10元等。銀率網信用卡研究員張國強認為,這種現象可以說是2007年後銀行為搶佔信用卡業務市場,大規模圈地發力擴張留下的後遺症。

低額度信用卡

小孟與麗麗辦理的工行快樂「豬」福牡丹信用卡於2007年推出,工行信用卡官網顯示,在2007年2月份,在牡丹信用卡發卡量突破1000萬張和年消費額突破1000億元的短短一個月後,工行推出上述信用卡。

官網還顯示,該卡分為正常額度卡和低額度卡,其中低額度卡採用寬進、低額、多用、升級的全新發卡流程設計,有效縮短辦卡時間,最大限度方便客戶申領。持卡人通過正常的用卡、還款可逐步積累良好信用記錄,工行將據此為持卡人調高信用額度,培植持卡人與銀行之間的信用關係。

小孟與麗麗的經歷在微博上引起諸多網友的共鳴和熱議,據記者接觸的幾位網友透露,其累積所欠年費從40多元到500元不等。

根據銀率網統計,這些低額度信用卡發行開始於2007年,包括中行、工行、中信銀行、深發展(現平安銀行)以及浦發這幾家銀行都陸續發行過類似低於百元信用額度以下的信用卡。

銀率網統計顯示,這些信用卡主要面向學生群體以及一些暫時無法達到申請條件的人群,譬如中行推出的中行淘寶校園卡。根據記者在中行官網查詢顯示,中銀淘寶校園卡是中行聯手淘寶網、支付寶,針對高校在校學生共同推出的聯名銀行卡產品,該卡信用額度為零元,年費為200元/年,刷卡一次不限金額即可免次年年費。發行狀態顯示,停止發行。

此外深發展也於2008年左右推出低額度的聯名卡,如歐尚紅雀卡,一位姓曾的網友回憶當年在北京剛參加工作試用期時候辦理了這張卡,額度為1元,隨後在累計刷卡三個月後,深發展(現平安銀行)便將自己的額度升到了800元。

圈地那些年

如果將國內信用卡的發展分為三個發展階段,2006年—2009年正值國內信用卡開始瘋狂圈地時期。

儘管已經離開信用卡部門,李強(化名)仍然記得當年的那些事。從2002年開始,李強就在中行信用卡部門工作,彼時的國內信用卡市場被股份制銀行搶佔了先機,2006年後國有銀行開始意識到信用卡的重要性。

「那幾年的首要任務就是發卡」。李強記得當時各銀行在一個社區鋪設的信用卡營銷人員從十幾人逐步上升到了上百人。為了在發卡量上追趕股份制銀行,國有銀行當時其中一個策略就是,首創推出低額度信用卡,並搶佔全國高校市場,和部分申請條件暫時不能滿足的人員,並在全國各地的校園區內推廣。「當時在校園推廣時,打的旗號就是異地轉賬免費,因此吸引了不少學生,很多時候是通過學校統一渠道辦理推廣,和學生繳費卡掛鉤。」李強透露,當時這種卡的年費分40多元,80多元不同檔次,一般在100元以下,而現在發行的這種卡有的年費高達200元。

為了刺激發卡量,銀行需要想盡辦法,信用卡本身佔用的信貸額度敞口很大,因此國有銀行會將額度層級定的很低,甚至想出推出低額度、零額度的方法來搶佔市場,在行內對上下都能交代任務。

中行財報顯示,2007年其信用卡發卡量大躍進。2006年中行貸記卡發卡量215萬張,2007年發行卡量達到1139萬張,2008年為1578.61萬張,2009年又發力達到2247.26萬張。工行財報顯示,2006年工行信用卡發卡量突破1000萬張,2007年發卡量為2338萬張,2008年為3905萬張,2009年發卡量突破5200萬張。

李強回憶,為了推廣信用卡,除了發行低額度信用卡外,當時銀行還會對同一個客戶發行套卡,譬如給客戶辦理時,同時辦理了5張系列卡,為了獲得額外的開卡提成,營銷人員或者找相熟的朋友,告訴其可以幫忙辦卡並開了所有的套卡然後再註銷。手中辦卡越多,提成也相當可觀,一張卡可以獲得20元的提成,如果整體辦卡量超過50張或者100張,一張卡的提成就可能翻倍,開卡後營銷人員還能獲得額外的獎勵。

銀率網分析師張國強認為,在信用卡圈地的幾年裡,是有部分激進的做法。根據當時的發卡成本,每發一張卡成本在100元到150元之間,事實上,如果沒有後續的持續使用,對銀行來說是極大的成本浪費,這些後遺症銀行在當年也並非沒有意識到。更為關鍵的是,在推銷的時候,很多學生客戶不明就裡辦了卡,沒有意識到年費問題因此產生了信用不良。

張國強介紹,目前一般來說銀行正常的信用卡發卡最低額度為2000元,股份制銀行的額度會略高。

轉變與衝擊

國有銀行依託網點等優勢,在2009年後在發卡量上奮起直追。2012年的工行一躍而上,超越招行,成為信用卡發卡量最大的銀行。根據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工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量已經超過7000萬張,招商銀行同期信用卡發卡量為4000多萬張,同時中行、建行的發卡量也在直追招行。

不過,發卡量的猛增在業內已經不是最為重要的,招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劉加隆曾對本報表示,並非說發卡圈地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活卡率」,對卡的精耕細作。

「那時候是為了圈地,先把客戶粘住,現在信用卡業應該不用再出這種『損招』了,不盈利的事誰還做。」一家國有銀行信用卡部銷售部總監對本報表示,但也並不能籠統的將低額度信用卡定義為濫發,如果這些低額度的卡有持續經營的能力,譬如對這部分潛在客戶重新定義,提高額度,制定針對低額度卡的配套營銷等等。不過多位網友向本報表示,辦理的低額度信用卡,當時只是當做儲蓄卡,並且離開學校以後就再也沒有使用過。

銀率網分析師張國強表示,近兩年的信用卡市場與圈地那幾年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信用卡業務競爭更激烈,監管也日趨嚴格,但各家銀行的卡活躍率平均水平僅為百分之二三十。現在的發卡營銷成本更高,每張的成本超過200元,信用卡不能再依靠發卡量做業績,信用卡盈利也面臨更大的考驗。

2013年2月,發卡手續費下調實施在即,餐飲行業的刷卡費率下調達30%,這對佔信用卡盈利貢獻達三成的刷卡手續費收入來說,信用卡業面臨的衝擊和考驗並不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5076

阿里金融布局信用卡

2013-03-11  NCW
 
 

 

阿里金融不僅開始提供無線的信用支付,還籌謀發行信用卡,向銀行再邁進一步◎ 本刊記者 李小曉 楊璐 文lixiaoxiao.blog.caixin.com|yanglu.blog.caixin.com 阿里巴巴的信用卡,漸漸習慣 在淘寶上購物的你,是否會有興趣來一張?

這不是玩笑,而是可能很快變成現實。財新記者瞭解到,阿里巴巴自主發行信用卡,已經箭在弦上。

“當你用手機軟件叫出租車卻無法支付時,當你想在優酷上購買一個正版視頻想付2元錢時,對你來講比登天還難。難道是中國的金融機構不發達?難道是這這些軟件開發者不勤奮?不對,是因為支付工具太薄弱,沒有很好地滿足這些普通客戶群的需求。他們要的就是僅僅付幾塊錢。 ”3月6日,阿里金融事業群總裁負責人胡曉明在杭州召開媒體見面會如是說,阿里巴巴將在4月推出基於無線客戶端的“信用支付”業務。

這一“信用支付”業務被業界稱之為“虛擬信用卡” ,買家可以不借助任何信用卡,直接在支付寶上透支付款。

其中透支的資金來自銀行。目前合作銀行尚未公開,但業內人士認為,阿里巴巴擁有成熟的用戶數據庫, “信用支付”將成為各大銀行小微業務合作的理想對象,但也將衝擊競爭激烈的信用卡市場。

工行信用卡中心人士表示, “信用支付”和信用卡目標客戶群不同,前者會更偏重普通人群,因為其授信門檻肯定會比傳統信用卡低。銀行的信用卡審核員都會看申請者在央行徵信系統中有沒有信用記錄,如果沒有都會加倍謹慎。另一方面,由於授信額度太小,短期對信用卡衝擊不明顯。

但他同時認為,長期來看,如果阿里巴巴信用支付的線下業務做得好,肯定會衝擊到傳統信用卡, “甚至顛覆一種模式,也許有一天,銀行會發現人們去商場購物都用手機付款了” 。

而比阿里巴巴宣佈發行“虛擬信用卡”更近一步的是,財新記者瞭解到,央行已基本同意阿里巴巴向支付寶客戶發放信用卡,且不止在阿里巴巴旗下的電子商務平台天貓和淘寶使用。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阿里巴巴應會設立一家信用卡公司,這將是中國第一家向信用卡領域發展的第三方支付機構。 ”不過,截至本刊發稿前,阿里巴巴有關人士尚未公開承認信用卡獲批。

自立一派

阿里巴巴已經公佈的“信用支付”業務和信用卡類似,也有最長38天的免息期,即每月31天再加7天。該服務是由阿里金融提供,針對的是支付寶用戶。在授信過程中,信用分析來自阿里金融,資金將來自銀行。

阿里巴巴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家擔保公司,通過數據挖掘識別客戶風險,同時承擔擔保,當一個客戶一個月以後沒還錢,阿里巴巴先行墊付。

“我們只對支付寶實名用戶開放‘信用支付’ ,當一個客戶出現逾期以後,我們的擔保公司依次通過短信通知、語音催收、人工催收、上門催收的次序催款。如果365天後還沒有收回欠款,就會注銷掉他的支付寶賬戶。當然,我們在每一筆貸款發放時都會計提壞賬撥 備。 ”胡曉明說。

按照法律規定,擔保金額最多是資本金的10倍。阿里擔保註冊資本3億元,即最大的擔保額為30億元。胡曉明表示,到今年底,消費者的信貸需求最多不會超過10億元,預計在四五億元之間。 “信用支付”業務首先將在湖南和浙江兩地開通試水。 “浙江是沿海,湖南是中部,我們希望能夠建立兩個對比的省份樣本,下一步整體開放時,能夠對風險和客戶需求有更好的計量。 ”胡曉明表示。

地區限制是針對買家制定,賣家則不受地區限制。胡曉明表示,該業務會很快開放到全國。 目前支付寶註冊賬戶數為8億戶,但經過地區限制、實名認證等條件的篩選後,預計第一批信用支付能夠服務的人群在8000萬左右。

對買家而言,經過阿里金融的數據分析,可以獲得1元到5000元不等的授信額度,暫時不設單筆限額。

“信用支付”將僅限于無線客戶端使用,暫時不對 PC 用戶開放。胡曉明表示,阿里金融推出信用支付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無線客戶端支付的成功率。

支付寶發佈數據稱,2013年春節期間無線支付同比增長4.7倍,北京地區的無線支付筆數達到64萬筆,占總支付筆數的25%。

相對於與日俱增的使用者,無線支付的成功率並不高。胡曉明表示, “現在支付寶 PC 端的支付成功率超過了90%,相比之下,支付寶無線客戶端的成功率只有38%。無線客戶端未來一定是增量市場,因此我們希望借此機會,擴大手機無線客戶端的應用。 ”阿里巴巴近年來一直通過和銀行合作打通無線支付的通道。然而,無論是綁定借記卡還是銀行卡,總會有客戶出于擔心賬戶安全或嫌麻煩而拒絕使用。

“我們就是要開闢一個通道,讓幾億網民在消費5毛錢1塊錢時,能夠用手機付出去,而不是再回到 PC上。 ”胡曉明表示。

PK信用卡

“信用支付”向賣家或買家中的一方收取0.8% 的手續費。2月28日起,信用支付已進入招商階段,賣家須提交申請,表示同意接受0.8%的手續費,之後阿里金融會對賣家的資質進行審核。

淘寶一位服裝賣家認為,0.8%的手續費並不算高。 “通常淘寶服裝的淨利潤都在15% 以上,在淘寶上做鏈接推廣最低也要收5%。我用一部分手續費換取更多的成交機會,何樂而不為?”目前支付寶現有的各項支付功能幾乎都是零費率,其中包括餘額支付、借記卡支付、信用卡小額支付等。支付寶內部人士表示,零費率是指對賣家不收手續費,但其實支付寶還是需要支付給銀行刷卡費用,這筆費用是由淘寶代為承擔。

目前,只有信用卡大額支付(每日500元以上)向賣家收取1% 手續費。支付寶公關總監陳亮表示,這1% 中包含了付給銀行的手續費,其餘少部分歸支付寶。而銀行的手續費和正常的刷卡手續費相差無幾。

2月25日,信用卡刷卡手續費下調後,按照行業區分,餐飲娛樂類整體費率為1.25%,一般類為0.78%,民生類為0.38%,公益類為0%。

即將出台的“信用支付”0.8%的手續費中包括支付給銀行的刷卡費,此外還有阿里巴巴自己扣留的擔保費用、運營成本和稅。

這種對買賣雙方具有雙向吸引力支付方式,會不會對傳統信用卡支付產生衝擊?

“目前工行作為中國信用卡發行規模最大的銀行,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也只發出去7000多萬張信用卡,而阿里巴巴‘信用支付’一開始就有8000萬用戶,這是很可怕的。 ”前述工行人士表示。

不過,也有投行分析人士指出,傳統信用卡也將成為“信用支付”最大的競爭者, “ ‘信用支付’和銀行信用卡之間有很強的替代性,現在擁有信用卡的人非常多,而且信用卡還有積分等活動,因此要想做大業務的話, ‘信用支付’可能也要考慮推出積分返點等優惠活動。 ”工行信用卡中心人士表示,傳統信用卡的增值服務做得已經十分成熟,例如優惠商家活動、積分活動、貴賓服務等。阿里巴巴“信用支付”要趕超還需時日。財新記者獲悉,目前“信用支付”還沒有關於積分優惠活動的設計。

但陳亮表示, “信用支付”可以幫助沒有信用卡的用戶開始積累信用,這些信用數據沉澱在阿里巴巴數據庫中,未來可呈報給銀行,作為銀行發信用卡和放貸的重要指標。支付寶成立近10年來,通過推薦客戶,共為銀行帶來新增信用卡用戶500萬,借記卡用戶5000萬。

競合關係

胡曉明稱,由“信用支付”業務展開的與銀行的合作模式將“超越”此前的合作,因為阿里巴巴已經具備了小額信貸的風控能力。

盡管資金來自銀行,但授信審核則由阿里巴巴來做。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對各家銀行來說,和阿里巴巴的這種合作形式都是極具吸引力的。 “如今各家銀行都希望做小微貸款,但又擔心風控的問題。和阿里巴巴這樣擁有龐大用戶數據庫的企業合作,壞賬率一定很低。 ”魯政委表示,目前各家銀行做小微貸款,很多都依靠尋找大型樞紐企業,從而給該樞紐企業的合作企業貸款。例如有的超市實行企業會員制度,通過和該超市合作,銀行就能夠看到企業採購物品的數量和頻率,從而掌握這些企業一部分徵信信息。

目前,某些專注小微的股份制銀行按照行業劃分了事業部,例如能源金融部、地產金融部、交通金融部、冶金金融部等,各個地區也設立了相應的服務中心。

魯政委表示,這些事業部和服務中心所做的事情,就是在尋找樞紐企業,從而順藤摸瓜挖掘小微企業客戶。

“由於央行徵信系統不成熟,所以銀行只能自己慢慢向前走,到處尋找可以控制風險的數據庫。而阿里巴巴的數據庫無疑是最龐大而豐富的,正是銀行眼裡的優質樞紐企業。 ” 魯政委表示。

陳亮表示,給用戶授信額度的測算非常複雜, “用戶收貨地址是否固定、買實物類產品的多少、繳納水電煤氣費的多少、是否經常訂商旅機票等所有能想到的信息,都會成為測算授信額度的基礎。 ”據內部人士介紹,淘寶現在擁有1.45億名會員,其中賣家有600萬名。通過阿里巴巴、淘寶、天貓、支付寶等一系列平台,阿里金融可以獲得賣家會員的商品交易量、真實性、商舖活躍度、用戶滿意度、庫存、現金流、甚至水電繳納等信用數據,相當于擁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徵信系統。

胡曉明表示,數據挖掘已成阿里巴巴集團繼電子商務和金融平台後的第三塊核心發展領域。

從另一個角度,通過和阿里巴巴合作,銀行也能夠獲得新的市場覆蓋。過去一家銀行只能給自己的信用卡客戶提供透支,現在突然有了8000萬用戶,即使不是這家銀行的客戶也能從這家銀行透支和還款。

然而,究竟哪家銀行能夠成為第一個“幸運兒”尚屬保密階段,但陳亮透露,目前合作銀行只有一家,而且“大行未必能看上這塊小蛋糕” 。

對於阿里巴巴擬發行信用卡一事,前述央行內部人士預計,是阿里巴巴單獨來發。因為跟銀行合作發卡不需央行特別審批,發聯名卡即可。

國泰君安高級經濟學家林采宜認為,如果阿里巴巴是跟銀行發聯名卡,不算業務創新;如果是阿里巴巴單獨發性商業性質的信用卡,在中國就是第一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發行信用卡。

向銀行邁進

投行分析人士認為,目前阿里巴巴受資本金杠杆率的限制,可能沒有足夠的能力單獨放貸,故而選擇和銀行合作。而一旦阿里巴巴獲得了銀行牌照,杠杆率迅速放大,就不再需要和銀行合作,而可以用自有資金做信用支付。

近年來阿里巴巴在其金融

發展之路上愈行愈勇。2007年,阿里巴巴通過與工行合作給會員提供貸款;2010年,阿里巴巴成立了獨立的小貸公司,用自有資金為會員提供貸款。

2012年,阿里巴巴聯手山東省國際信托有限公司推出“山東信托 · 阿里星集合信托計劃” ,將信貸資產打包,兩期信托產品共募集3.6億元。

2013年以來,證監會公開信息顯示,由東方證券發行的“阿里巴巴1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已在春節前向證監會提交申請材料。同時,嘉實基金等基金公司也在參與發行阿里小貸的資產證券化私募產品(參見本刊2013年第8期“阿里小貸趟路資產證券化” ) 。由於銀監會規定小貸公司放貸額度不能超過資本金50%,阿里金融通過資產證券化等途徑,為自己增加了流動性。

“某種程度上而言,阿里巴巴實際上已經是家銀行了。 ” 中國期貨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紅英表示,從做小貸業務,到推出信托產品,阿里巴巴走的都是銀行模式,現在缺的只是一紙銀行牌照而已。

魯政委則認為,阿里金融一旦成為銀行,必須面向所有公泷,數據挖掘的優勢可能不復存在。

但投行分析人士則表示,成為銀行意味著可以大量吸收公泷存款,可以一夜之間將杠杆率擴大數倍,同時阿里巴巴依然可以只對會員放貸,因此成為銀行,並不會影響阿里巴巴的風控。

阿里金融相關負責人王彤則反複強調,對於“信用支付” ,阿里金融並非直接借錢給買家,而是由合作銀行執行信用卡部分的業務,阿里金融尚未直接介入資金流動等銀行的敏感地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