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羅亞: 港英掩護九七撤退部署着着精心 搵毑笨の料庫

http://winnerbank.blogspot.hk/1995/06/blog-post.html
日期: 1995年
原文: 信報




大英帝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曾經先後容許五十一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統治,她們在獨立後大多繼續成為英聯邦的一分子。但這次把香港非殖民地化和將主權治權於九七年交還中國,是在未曾經歷軍事抗爭的情況下,把一個地區的主權和平移交給一個共產主義國家,這種做法,在英國歷史上並無先例,而在九七年之後,香港也不會成為英聯邦的一分子。
港英進行非殖民地部署,早在1980年前已經靜悄悄地起步。回溯1979年,前港督麥理浩訪京會見鄧小平,得知中國決意收回香港,大局底定,遂暗中通知英國國會另立新《英國國籍法》,在1980年通過。之後麥理浩在香港全力推行實踐民主化代議政制的第一步,是為區議會選舉,在此後更將民選議席引進立法局。

港英進行非殖民地化,可概括為三個步驟:

第一就是斬斷英國和殖民地在責任承擔方面的連繫,務使殖民地不能因過去的主從關係而繼續對英國構成不良影響。這類安排複雜繁瑣,其中大部分部署已接近完成,例子包括如上述把港人的英國國籍根源基礎轉變,使其於九七年後不能自由前往英國,居留權規限在香港,就是為了達致此目的。其他如更改香港久性居民身份證,保證港人居港權,又如取消港元上註明英皇對幣值保證的字樣,更改《英皇制誥》,改組行政立法兩局等等措施都是。

這類安排,同時見諸由八十年代開始縮減駐港英軍人數、解散啹喀僱傭兵及英軍、成立政府飛行服務隊以取代皇家空軍在港職務、起用華籍英軍駐守邊境,而最終轉交警隊駐守等。可見港英早有預期,由於英軍撤退,即將交還龐大的土地資源及設施予中方,所以由港府支付駐港英軍軍費,就是刻意埋下伏筆,使港府承擔英軍撤退後的人員遣散費及長俸費用。
在大英帝國歷史上,由殖民地政府支付宗主國駐軍費用,並無先例。而今天港府支付龐大遣散費及賠償費予英籍海外公務員,類同的做法,早見於往日其他英屬殖民地如肯雅及印度等非殖民地過程。


推行私營化、製造大量知識份子

非殖民地化的第二個步驟,就是迅速建造一個能夠使殖民地獨立自主所必須具備的環境。

香港於九七年雖在名義上主權回歸中國,但由於中國允許「港人治港」,就處理內部行政事務方面而言,可以說跡近獨立。

通常一個殖民地政府蛻變至一個自主的政府,除經武裝革命外,都需要相當程度的民主化,引入民選議會制度。民主化的首決條件,為經濟安定。香港經貿人才濟濟,港英只要在那後過渡期的十餘年中,依循素來量入為出、開源節流的精神,權力下放,便可使庫入充裕,民生富足。近年由於港人勤奮,配合中、港、台「大中華經濟圈」同步發展,經濟奇跡一再出現,最終令致港英擔心的,反而如何抑制本港經濟的過速增長,免致財政盈餘過於龐大,徒使中方坐享其成,掌握巨額盈餘的控制權,埋下日後不利英方的禍根。

過渡前港府進行開源節流的例子,就是把公共服務的企業私營化,一次過將龐大資源注入基建工程如地鐵、輕鐵及醫務衛生架構等,目的在更有效地分散運用港府資源,減少公務員架構內官僚人員所造成的負擔;至於運輸處隧道管理及政府停車場的私營化,也是基於同一道理。在餘下的兩年內還要做的,便是實行文康市政事務及社會福利建設管理私營化計劃,而將來的新機場管理,也屬私營化範圍之內。前此港府也曾努力把房署私營化,礙於對民生的影響實在過於深遠巨大,未能實行。

早在八十年代初期,港府實行公務員買樓津貼計劃,也是開源節流的部署,把公務員享用的宿舍收回,再把地權公開拍賣,就是開源,運用公帑津貼公務員自置居所,長遠而言可以減少政府用於建造宿舍及購置樓宇的龐大投資,就是節流。

近年港府推行政制改革,減少委任議員及削弱其影響力,開放選舉網絡倡議民主,表面是使港人最終取代英方官員以管治香港,亦有論者認為這是民主抗共,為中方全面接收和進佔港府作出干預和阻撓。

支持民主抗共這個說法的根據,就是憑藉議會制度來削減共黨獨裁專政的機會。除了實行民選議會外,還着意加速製造大量知識分子,引導其參與議會工作,同時增加社會工作者的權力和資源,使大批知識子轉注參與群眾事務,互相競逐提高民權,爭奪晋身議會的席位。催生知識分子的途是增加高等教育教位,大學數目由二間激增至七間,另設公開進修學院,又把演藝、教育及體藝學院升格至可頒授學位,儼然等同大學地位。結果是造成大量人才未獲合適出路,增加社會不安情緒。


港英己所不欲盡施於中國

最後,非殖民地化還有一着,就是「己所不欲盡施於中國」,這類安排最為深謀遠慮而且耐人尋味,簡而言之,就是港英政府把她以前使用殖民地統治手法來管治香港時避之惟恐不及的和不願實施的多種措施,意圖在九七年前全部落實,一蹴即就。隨著公務員本地化計劃,港府把財經事務國際化和把政府權力下放,就是最佳例子。

早在戰後已倡議的「公務員本地化計劃」實行至今,最終達致的,只是依照中英協議,把公務員架構中的部門首長職位交由華人出任,最近又再「加碼」至包括副首長及署理首長職位人選。但外籍的海外公員雖則在名義上是退居二線,實質上仍然掌握大權,他們在全體高級公務員中,佔有低於五成的職位,但在司級官員中,卻仍佔接近五成席位。港英最厲害部署,就是把昔日表現中心及欠缺民族自尊的人士選立為掌門人,任由位居二線的英裔人員在擁有長俸民賠償金保證之餘,利用剩下的年資來繼續留守港英政府過渡,部分人員更跨越九七至下一世紀,有等中英聯絡處鳴金收兵,才告一段落。

後過渡期公務員本地化計劃出現斷層,英方欽選的華人相繼「跳船」,乎要證明本地化不可行,華籍公務員不可信,因此應該還海外公務員以原來的地位。

港府在財經事務國際化的例子,就是以香港政府名義出席世界貿易組織、多織組織、承擔關貿協議、設立駐華盛頓及倫敦商務專員、出席世界航空、航海協議等。此中目的則在保持香港過去在國際貿易上的優越地位,其次是防止中國恣意剝奪香港利益。

至於權力下放方面,組織銀監會、證監處,取締匯豐銀行的中央銀行地位、改組法院及律政署、改革行政立法兩局、政府運作由行政主導轉作立法主導等等,都是其中例子。權力下方目的,當然在製造機栝,防止中方能如過去英方一樣,把持本港最高層利益決策權。

港英在後過渡期,刻意擴大民權,削弱警廉權力,旨在保存經歷殖民地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實力。前此掌握本港華人情報資料及絕密機要,勢將撤離港府而遷移往駐港領事館內,日後仍可大派用場,保存活動實力。同時挾持或配合日後留任港府架構內過渡的「忠英保皇」之士,與英皇陛下海外公僕會的剩餘公務員,並肩監守和牽制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運作,進可以攻,退可以守,使英國利益能獲最大程的保障。

港英在餘下兩年,大刀闊斧地取締過去利便殖民統治的特權和緊急法令,大力改革公員架構,務使中央權力下放,極力削弱港府過往權力,好似九七年中方建制的特別行政區政府難以回復如昔日富強,無從運用已遭私營化的政府資源,多方受制於內部議會及民選政治精英代表,造成一個內憂外患、政令不行、內部互相傾軋的局面,這就是港英陰謀所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64

笑聲救地球之九七前後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4/11/blog-post.html
上一篇拙文『Jiefangjun Is Comin' To Town』筆者把馬克(Deutsche Mark)自1971年起的匯價(USD/DEM)和之後的歐羅匯價(USD/EUR)拼在一起,發現其(DEM和EUR)走勢兌美元是處長期上升軌。今天且再以EURO前身的XEU (European Monetary Unit)和EURO拼在一起,看看其兌美元長期走勢如何。自1979年3月開始的XEU,經過於1999年1月過渡至EUR,其兌美元匯價波幅(以XEU/USD或EUR/USD計)主要在在 0.8000至1.6000波幅。其中XEU/USD和EUR/USD低位分別是1985年3月的0.6752和2000年10月的0.8525,至於兩者高位分別是1980年1月的1.4435和2008年4月的1.4759。倘若XEU作為EUR的前半生具參考價值,那麼在筆者執筆時USD/EUR為1.2538其實仍算貴(2014年11月5日香港時間上午8 :45)。長期而言,不管是XEU還是EUR兌美元似乎沒有明顯方向性。
究竟是什麼因素影響USD/XEU或USD/EUR匯價呢?引用學究派理論可以拋出大量似是而非的理論,回到最基本的當然是供求定律。基於投資和外貿順差令美元或其他貨幣流入歐元區,那麼便會推高歐羅匯價。反之若歐羅因貿易逆差或其他原因令資金流出歐元區而進入美元區,那麼歐羅兌美元便會下跌。不過這兒不可能不理會各國央行作為本國貨幣莊家的角色,因為匯價太高會打擊本國出口貿易的竸爭力,太低又會輸入通脹或以較昂貴代價輸入自己所沒有的原材料或產品(如今天人民幣升值其實有利減少中國在購買原油時的成本)。所以在匯價進入某些關鍵時刻不同國家的央行會使出超級無敵手干擾本國匯價,因此匯市實在是不同國家的央行基於本身政經考慮而作出的博奕行為。故此筆者的信念是匯市短期而言是受供求的市場定律決定,長期而言則是不同國家央行的博奕或討價還價的結果,否則人民幣兌美元匯價便不會成為中美談判其中一項重要的議題。
有趣的關是2014年10月31日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宣布進一步拓大日圓的量化寬鬆政策再加碼印銀紙,日圓貨幣目標增長由每年印60至70兆日圓鈔票加碼一成多至80兆日圓。這些錢會直接買日本政府債券、日經指數ETF基金與日本不動產證券。結果日圓匯價(USD/JPY)由2014年10月31日112.32急挫至2014年11月3日的114.05。基於貨幣博奕行為,日圓兌美元是否進一步下跌還看是否有米帝國的祝福罷!
其中一幕有關廣東道97年之後的情況,除了譚校長還是五十年不變繼續成為港燦首席歌手後,在廣東道熙來攘往的不是穿解放裝騎自行車的同志,而是來自強國的大款。五十年不變的,是呆在這兒發夢的港燦,和一些偶然來辱罵強國人為蝗蟲的支那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869

中原指數節節上升 大屋苑創九七新高

1 : GS(14)@2011-02-12 15:30:57

  2011年2月12日

【明報專訊】本港樓價繼續拾級而上,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最新報91.45點,按周升0.68%;中原大型屋苑指數亦按周上升1.08%至88.85點,均創97後新高。資料顯示,兩指數分別較97年歷史高位102.93點及103.18點,只相差11.48點及14.33點。

這兩項數據主要反映額外印花稅(SSD)生效(2010年11月20日) 後第9周市,根據最新指數所得,城市領先指數及大型屋苑指數從SSD後實施以後,七周累計升幅4.55%及5.44%。分區大型屋苑指數以港島區升幅最凌厲,按周升幅達2%,並再度升穿100點,最新報101.56點,創1997年10月26日錄得104.44點後逾13年新高。九龍及新界東指數亦按周升0.98%及0.92%,分別報88.22點及86.40點,惟新界西按周跌0.22%至71.26點。

中原﹕整體樓價年內料破九七

中原地產研究部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用家市」令各區樓價呈「一周升一周跌」的情,惟長遠樓價趨升,尤其港島區,預期今年年中前城市領先指數可望逼近120點,超逾九七高峰,主因是港島貴價物業集中,但新供應卻甚少,料吸引用家及長線收租客持續入市,令港島樓價與九龍及較多新盤供應之新界區愈趨拉闊。

另外,中原集團主席黎明楷表示,計劃今年新增500間分行,以拓展內地網絡,主要集中1線城市,據悉中原現時在內地有約1100間分行。
2 : passport(1491)@2011-02-14 19:04:20

樓價一路升
唔知會唔會年尾就爆呢
3 : GS(14)@2011-02-14 22:46:11

睇來會
4 : passport(1491)@2011-02-14 22:46:45

3樓提及
睇來會
我睇法都係咁
跌會跌幾年
5 : Hierro(1191)@2011-02-14 22:49:36

唔洗到年尾
就快爆
6 : passport(1491)@2011-02-14 22:50:13

5樓提及
唔洗到年尾
就快爆
唔通年中就爆?
太快我準備唔切呀
7 : Hierro(1191)@2011-02-14 22:51:08

小心政策風險
8 : passport(1491)@2011-02-14 22:52:41

7樓提及
小心政策風險
會唔會好似中國咁
開頭出招就怕
開頭跌
之後D人就視呢D為機會
跟住入市呢?
9 : Hierro(1191)@2011-02-14 23:11:57

8樓提及
7樓提及
小心政策風險
會唔會好似中國咁
開頭出招就怕
開頭跌
之後D人就視呢D為機會
跟住入市呢?


慢慢放長雙眼睇下有甚麼會發生吧

應該唔洗等好耐
10 : passport(1491)@2011-02-14 23:12:25

9樓提及
8樓提及
7樓提及
小心政策風險
會唔會好似中國咁
開頭出招就怕
開頭跌
之後D人就視呢D為機會
跟住入市呢?


慢慢放長雙眼睇下有甚麼會發生吧

應該唔洗等好耐
呵呵
大家咁話啦
11 : GS(14)@2011-02-15 07:20:40

8樓提及
7樓提及
小心政策風險
會唔會好似中國咁
開頭出招就怕
開頭跌
之後D人就視呢D為機會
跟住入市呢?


現在好像銀行放得好盡先得,如果銀行一收水....
12 : kamfaiAthrun(1488)@2011-02-25 17:00:19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升至93.99點 續創逾13年新高
今日16:24
中原地產研究部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93.99點,連升三周共3.47%,指數續創逾13年新高。他認為,指數連升三周,意味新一輪升勢已經形成。CCL歷史高峰是97年6月29日的103.82點,即目前只要再升10%,便會升破97高峰。料新春後樓價升勢加快,樓價可望最快在今年上半年升穿97高峰。中原城市大型屋苑領先指數CCL Mass最新報91.24點,連升三週共3.8%。最新CCL Mass較上週高出0.69%,指數續創逾13年新高。

黃良昇表示,本地樓價上漲,當中港島區樓價即將率先升穿97年所創的歷史高峰。根據中原城市大型屋苑分區領先指數,港島區指數最新報103.25點,連升三週共3.7%,迫近97年6月29日回歸前夕的歷史高峰104.61點。新春後樓市例旺,料樓價加速向上,預料港島區樓價可望在1個月內升穿97高峰。
13 : Hierro(1191)@2011-02-25 18:04:24

當人人都講話向好之時
就是殺戮之時
14 : 黃金蟲(1617)@2011-02-25 23:20:03

睇返之前樓價大跌時都實會有D事件發生觸發
現在除了大陸樓市大跌 或者美國突然加息外
對樓市真想不到有什麼負面因素
15 : Hierro(1191)@2011-02-25 23:49:42

14樓提及
睇返之前樓價大跌時都實會有D事件發生觸發
現在除了大陸樓市大跌 或者美國突然加息外
對樓市真想不到有什麼負面因素

政治
好快有戲好睇
16 : ABC(7181)@2011-02-26 00:57:22

好似個個都覺得升咁...
其實係唔係會不停升嫁..
需求係唔係真係咁多呀...
smiley
17 : 龍生(798)@2011-02-26 02:57:04

雖然我都唔認為升勢可以一路持續
但....個市真係係咁升個不停啊...

有冇睇, 德褔己經新高再新高
嘉湖也沒有200萬樓下單位...

又借用周顯理論
如果升得太高, 就算將來跌番, 都未必穿得番09年低位...
以-50% 計
18 : Hierro(1191)@2011-02-28 00:48:49

17樓提及
雖然我都唔認為升勢可以一路持續
但....個市真係係咁升個不停啊...
有冇睇, 德褔己經新高再新高
嘉湖也沒有200萬樓下單位...
又借用周顯理論
如果升得太高, 就算將來跌番, 都未必穿得番09年低位...
以-50% 計

真想為這個topic 寫返篇文
本已有很多idea 在腦裏
但一返到家就唔記得哂...可能真的操勞過度...
anyway,先不理會幾時加息(雖然美國利率期貨已預期今年100%會加息,可惜傳媒把這件事埋沒了,選擇性報導)
我相信本港樓市加息前就已經開始跌
(當人人都認為恒指會去到17萬點的時候,恒指是否真的可以去到17萬的嗎?這是個自我永不實現的預言)
而跌的原因不是加息,是因為政治
而這次下跌將會很甘很甘
因為下跌後還有加息這個催化劑
最後最有可能發生的,我相信是長年滯脹
我們要多謝美國
19 : GS(14)@2011-02-28 21:59:30

D 貨因印花稅乾了,我想過兩年等多半年先有戲
20 : 龍生(798)@2011-03-01 03:00:09

我都係維持原判

以周大師的觀點, (你留意下,樓的確係咁, 最多只能跌去2/3- 一半)
唔係273 咁可以跌99.99999999999%的
而通常跌一半咁計, ( 09 年都無一半跌幅)
我有理由相信, 就算爆鑊, 都穿唔到09 年低位

理由是, 以太古城計675 的則王單位計( 點解用呢個屋苑有好多理由, 如果無人反對, 我唔解釋了)
本來約500萬 (08年)
海嘯跌到350

而家差不多升到600萬了
就算發生比09年更大鑊的事情
最多只跌到300萬就己經到極限了(-50%計)

如果將來太古升穿1萬蚊, 當700咁計
-50% 就是350 了

但要大鑊過09 年先得喎,
因同樣跌幅去計
700跌去3乘, 只是490

你不會因將來的樓災而買到比08年更平的樓...
這就是等上車的人的悲哀
也是為何有些人等了一輩子都上不車, 然後高追的道理

周大師的理論有時真的很高深
要多番細味, 才咀嚼出味道...
21 : 龍生(798)@2011-03-01 03:04:10

呢個理論看似千瘡百孔
但你拉番開個樓市圖
以任何一個十大屋苑20-30年圖咁去睇
又找不到駁斥之處...
我本由不信, 到慢慢不得不信...

當然, 如果香港俾導彈打中咁去發生樓災

請全盤推番以上理論....
我係用, 常規性股災去計的...不是洗牌式變遷啊
22 : GS(14)@2011-03-01 07:28:15

咁儲錢快D上車
23 : Hierro(1191)@2011-03-01 11:04:38

21樓提及
呢個理論看似千瘡百孔
但你拉番開個樓市圖
以任何一個十大屋苑20-30年圖咁去睇
又找不到駁斥之處...
我本由不信, 到慢慢不得不信...
當然, 如果香港俾導彈打中咁去發生樓災
請全盤推番以上理論....
我係用, 常規性股災去計的...不是洗牌式變遷啊

這個理論我同意的
但也不代表大家應該呢個時間上車
當你發現自己用了500萬黎買樓
但兩年後自己隔離的鄰居買同一類單位只需250萬的時候
你的生活可不會好過
而且不要忘記還有利息支出呢
或許返不了09 年的價(雖然這一次我不認同,原因如上幾篇所言)
但也不代表現在應該走去上車
97的例子就是最佳證明
24 : 雪貓(1200)@2011-03-01 13:03:18

20樓提及
我都係維持原判
以周大師的觀點, (你留意下,樓的確係咁, 最多只能跌去2/3- 一半)
唔係273 咁可以跌99.99999999999%的
而通常跌一半咁計, ( 09 年都無一半跌幅)
我有理由相信, 就算爆鑊, 都穿唔到09 年低位
理由是, 以太古城計675 的則王單位計( 點解用呢個屋苑有好多理由, 如果無人反對, 我唔解釋了)
本來約500萬 (08年)
海嘯跌到350
而家差不多升到600萬了
就算發生比09年更大鑊的事情
最多只跌到300萬就己經到極限了(-50%計)
如果將來太古升穿1萬蚊, 當700咁計
-50% 就是350 了
但要大鑊過09 年先得喎,
因同樣跌幅去計
700跌去3乘, 只是490
你不會因將來的樓災而買到比08年更平的樓...
這就是等上車的人的悲哀
也是為何有些人等了一輩子都上不車, 然後高追的道理
周大師的理論有時真的很高深
要多番細味, 才咀嚼出味道...

我反對!因為我想聽解釋^^
25 : 龍生(798)@2011-03-01 16:54:51

頂...
但我欣賞你既直接

解釋如下
東區龍頭屋菀
成個港島地鐵線計, 勉強可以比較只有杏花村

675 夠四正,
可兩房又可三房,
人多玩屈蛇, 可以屈夠6個
可以住的人數量變化很大

所以很受歡迎,
一個更大原因係好少藍籌屋菀有咁大量既極類似單位提供
675 極大量的都係樓境, 距離全部都係一條街左右
異質性不高

最後, 數量夠多嘛...不容易貨源歸邊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理由

但重點不在此

總好過用單幢樓做例子嘛
26 : 龍生(798)@2011-03-01 16:57:12

我當然唔係鼓吹而家買樓啦

上文主旨在點出,

除了付出的租金外

等待並非零成本

仲諗住激下三文魚會寫文TIM...點知都係無...
27 : Hierro(1191)@2011-03-01 17:15:58

26樓提及
我當然唔係鼓吹而家買樓啦
上文主旨在點出,
除了付出的租金外
等待並非零成本
仲諗住激下三文魚會寫文TIM...點知都係無...

呢期忙到pk
日日做足12個鐘
唔死得已經好好...
28 : 龍生(798)@2011-03-01 17:22:12

我仲成日追你寫文...突然有點罪疚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939

80後90後 九七無回憶

1 : GS(14)@2012-05-26 19:26:0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20523/16359914
80後是最後一代對英治香港有記憶的人,英國個「英」。我請《黑紙》幫我回憶一下回歸15年來的種種,他們劈頭第一句,「有乜咁特別呀?」
對八九民運後出生的90後,所謂英治香港,不比格林童話來得真實,「我淨係聽聞彭定康鍾意食蛋撻。」強調,是聽聞呀!
個多月後,這群生於英治香港的80後90後,將會進入另一個英治香港,梁振英個「英」。對於英國的英治香港,你們擁有的回憶是甚麼?對未來,你們看到的又是甚麼?
2 : 自動波人(1313)@2012-05-26 19:48:51

小弟讀官校,回歸前學校係掛英國旗,學校某D地方仲見到"事頭婆"幅玉照

回歸後畢業,學校當時仍然未掛有國旗或區旗

還記得97年7月1日,踏入零晨,皇家香港警察換徽章果一幕.......
而家D徽章完全無特色,無美感,無特色,肉!
3 : Ar Yan(11362)@2012-05-27 12:45:48

1樓提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20523/16359914
對八九民運後出生的90後,所謂英治香港,不比格林童話來得真實,「我淨係聽聞彭定康鍾意食蛋撻。」強調,是聽聞呀!


我只係知彭定康個女女好索smiley
4 : 自動波人(1313)@2012-05-27 13:44:44

一般咋喎
除左taylor swift,其他鬼妹我都覺得一般
東方人啱口味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600

「上車天堂」兩房戶賣340萬嘉湖呎價$7,589 九七後分層新高

1 : GS(14)@2014-09-22 22:18:17




【本報訊】市民瘋搶細價樓,樓市再現狂潮。「上車天堂」天水圍嘉湖山莊,最新一個實用448方呎2房戶,造價攀升至340萬元,實用呎價達7,589元,直逼7,600元大關,創下嘉湖山莊97年樓市高峯後分層戶新高紀錄,再次締造上車神話。記者:湯家明

近年樓價「火箭級」上升,購買力被迫向偏遠新界進發,嘉湖山莊一直是新界區堪稱最後「上車」大型屋苑,惟2房戶成交價由以往低於300萬元,拾級攀升至最新340萬元。祥益謝澤銘表示,賞湖居2座高層E室,建築面積560方呎,實用面積448方呎,業主上月才放盤,索價348萬元,一名區內租客見市況持續向上,棄租轉買,以340萬元買入單位,實用呎價7,589元,再創下屋苑97後分層戶紀錄。扣除連天台特色戶,嘉湖山莊標準分層戶對上一宗紀錄為本月成交的美湖居4座高層C室,以400萬元易手,呎價7,353元,不過單位屬3房戶,若以2房戶比較,推至今年6月底至7月,景湖居及樂湖居分別實用面積441及448方呎2房戶,以318及320萬元易手,呎價分別7,211元及7,143元,惟最新成交的賞湖居2房,成交價已媲美連天台戶售價。按銀行網上估價,刷新97後紀錄的賞湖居2房單位,匯豐銀行、中銀香港(2388)及恒生銀行(011)對該單位估價介乎298至316萬元,普遍估不到價,惟仍有用家承接。中原謝明亮指出,昨更錄一宗嘉湖山莊相連戶成交,為美湖居7座中層G及H室,實用面積共1,088方呎,685萬元成交,呎價6,296元。原業主2010年以430萬元買入2伙,賺255萬元,升59%。隨着美國聯儲局日前議息後指低息將維持一段時間,市場緩和加息陰霾下,二手業主再度心雄,美聯表示,全港各區出現反價甚至封盤情況,令本身已呈貨源短缺的二手市場盤量更買少見少。


十大屋苑成交縮26%

選擇減少,導致交投回落,該行統計過去兩日十大屋苑僅14宗買賣,較前周錄19宗跌26.3%,嘉湖山莊佔去6宗,已是成交最佳屋苑。「捧蛋」屋苑則包括鰂魚涌太古城及觀塘麗港城。中原伍耀祖表示,政府實施額外印花稅(SSD)後,貨源已驟減,業主持有自住單位「焗住吊高嚟賣」,一是「賣咗買唔返」,二是「賣出後換入一件新貨,成本增多」,二手市場不容易在雙倍印花稅期限內進行一買一賣,遂令叫價越叫越高。熱門上車地區如屯門,美聯梁浩文指出,整個屯門區八成業主不是反價就是封盤,整區本月暫錄約70宗買賣,較上月同期近90宗跌逾兩成。



【動LIVE】萬人罷課 蘋果全程直播:和平佔中: http://occupycentral.appledaily.com
YouTube: http://bit.ly/occupycentral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922/188745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669

新地今年擬推6000伙 九七後最多 料與長實北角九龍對撼

1 : GS(14)@2016-01-15 18:14:25

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 ... 0115/paa01/laa1.txt



【明報專訊】去年發展商積極推盤,令全年一手市場錄得逾1.6萬宗成交,作為龍頭發展商、去年在港銷售總額高達250億元的新地(0016),今年仍保持「月月有樓賣」,年內將有多達14個樓盤發售,涉及單位總數約6000伙,相信為集團1997年後新高紀錄,甚至比「老對手」長實地產(1113)今年計劃推盤量約3500伙多出七成。事實上,兩大龍頭發展商年內有機會正面對撼的戰場,將由去年的元朗區,轉移到市區的北角及九龍豪宅區。

明報記者 林尚民

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圓圖)昨罕有「曬冷式」,率領售樓部團隊多位負責人出席傳媒午宴。他表示,集團部署發售的14個新盤涉單位總數約6000伙;以單位數目計,相信為新地1997年後新高紀錄。資料顯示,新地去年在本港售逾2800伙單位,意味今年可售單位,比去年售出單位超出逾一倍;不過,雷霆強調,因個別樓盤位處罕有地段,因而會較借售,未必全部推出,意味新地會採取有秩序推盤策略。

新地今年推售的14個樓盤,不乏矚目焦點大盤,其中前北角邨重建項目分兩期發展,首期近日已申請預售,預計最快第三季推出;項目首期涉355伙,提供開放式到四房戶,有機會與長實同擬今年發售的北角油街項目正面對撼。

前北角邨首期355伙 或與油街項目交鋒

至於新地另一有機會與長實交峰的戰場,則是九龍豪宅區。新地旗下何文田天鑄2期早前已獲批預售(271伙),主攻3、4房,最快農曆年後推出;而長實及新地郭氏家族郭炳湘私人合作的亞皆老街君柏,同樣已獲批預售,部署新春前推出。

新地今年其他重頭項目,包括於2011年以118億元投得的西鐵南昌站上蓋項目,該盤分三期發展,年內有機會推出的1A期涉約1000伙,同樣提供開放式至四房戶。

雷霆表示,由於集團今年有14個新盤推出,預計會出現一個月內連推兩、三個新盤的情况;以農曆新年後而言,就有機會同時推出元朗德業街映御,以及天鑄2期。

對今年整體樓市,雷霆認為,去年一手單位錄得超過1.6萬宗成交,為近年新高,但估計今年成交量或有機會輕微下調,惟豪宅供應量少,樓價有機會上升5%至10%。

雷霆:現行辣招行之有效

對特首梁振英新一份施政報告未有調整樓市措施,雷霆認為現有樓市辣招「行之有效」。雷強調,集團會積極推盤和投地吸納新土儲,並認為政府積極覓地增加供應是成功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278

CCL首破150點 十大屋苑全破頂 樓價超九七高峰46%

1 : GS(14)@2017-03-25 10:25:47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490&issue=20170325


【明報專訊】樓價升勢不絕,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50.55點,除首破150點大關外,更已遠超1997年高峰102.93點近五成,為本港樓市揭開新一頁。與此同時,十大屋苑「價量齊升」,本月暫錄207宗成交,超越上月全月206宗,平均實呎亦已全線升穿歷史高位。

明報記者 方可兒

事實上,去年第三季樓市升勢凌厲,CCL於短短3個月升近7%,升幅為22個季度最勁,業界人士一度估算去年CCL有望達至150點歷史新高水平。不過,政府突於去年11月初為樓市加辣,及後CCL雖仍錄得升幅,但升幅明顯放緩,直至去年底只達146.3點,未能突破2015年9月146.92點歷史高位。

反映鴨脷洲地王後首周市况

至今年2月,新春後爆發樓市小陽春,CCL重拾升勢,並於2月中首次突破2015年9月歷史高位,最新報150.55點,按周升0.78%,連升七周共3.19%,更連續5周破頂。最新公布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主要反映鴨脷洲地王批出後首周市况。此外,四區指數方面,新界西及新界東CCL Mass均再創高峰,分別報137.05點及157.95點。現只餘港島及九龍CCL Mass尚未突破高位,分別報163.2點及147.81點,同屬歷史次高。

施永青料168點才見阻力

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施永青表示,近期出現「資產荒」,不少人認為現金不可靠,想盡辦法將資金投放於物業市場,例如以沒有物業在手的家庭成員名義買樓,作首置客身分入市;或將現擁物業的成員除名,以避辣稅多購一伙。他預料,CCL將繼續上升至約168點才遇阻力,估計港島及九龍CCL Mass同於上半年隨大市再創新高。

嘉湖平均實呎8650元 超前年高位8%

值得注意的是,十大屋苑本月「價量齊升」。各大屋苑的最新平均實呎,已經超出2015年高位0.3%至8%不等,當中天水圍嘉湖山莊本月平均實呎達8650元,超高位8%,升勢最為凌厲。至於挾港島南延線通車概念及地王效應的鴨脷洲海怡半島亦超出高位6%,平均實呎升至1.6萬元,再創高峰。

景林邨開放式實呎逼1.4萬 膺公屋王

另將軍澳景林邨有開放式戶實呎直逼1.4萬元,榮登全港公屋王。市場消息指,景林邨景桃樓高層27室,實用164方呎,獲投資者以228萬元(已補地價)承接,實呎13,902元,呎價創港公屋新高。原業主2002年65.6萬元(未補地價)購入,及後於2008年轉名予另一人,附「遺囑認證」等備註,料單位為遺產貨。

奧運站帝柏海灣有2房戶高逾9「球」,創屋苑同類新高。市場消息指,帝柏海灣5座高層F室,實用475方呎,兩房間隔,以918萬元連租約易手,實呎19326元,成交價創屋苑兩房新高。原業主2011年8月以698萬元買入,獲利220萬元或逾3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697

De Monsa 4.65億沽美銀 九七貨賺2.89億

1 : GS(14)@2017-04-25 12:27:28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059&issue=20170425
【明報專訊】中環美利道商業地王效應下,市場屢錄大額商廈成交。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印尼財團De Monsa持有金鐘美國銀行大廈13樓上月底易手,面積約13,800方呎,成交價4.65億元,呎價33,696元。De Monsa於1997年以1.76億元購入,持貨20年獲利2.89億元或1.6倍。

中國船舶重工2.58億購長沙灣商廈

另外,第一集團發展的長沙灣道650號商廈項目,早前推售成績理想,並獲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以2.58億元購入23及25樓全層複式樓層連天台及命名權,合共樓面14,233方呎,項目命名為「中國船舶大廈」。中國船舶資本執行董事孟祥凱表示,今次購入作香港總部之物業價錢合理,未來若有需要會再買寫字樓,但由於集團並非從事地產,故未來不會買地。

第一集團項目總監魏深儀表示,項目總投資額約18億元,現售出約六成半樓面,暫套現約15億元,料全數沽清可套現25億至30億元。她又稱,項目1、2樓已獲兩家酒樓承租,將會連租約出售,面積分別1.3萬及2萬方呎。她續稱,集團未來會投地發展住宅項目,目標總投資額約25億至30億元之市區地。

香港貿易中心一籃子物業放售

仲量聯行表示,老牌家族正放售金鐘香港貿易中心一籃子物業,包括面積1417方呎的地下161號舖、5100方呎的1樓全層,以及每層3490方呎、共有4層的寫字樓,市場估計市值約4.5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382

九七高峰 富麗華酒店天價易手

1 : GS(14)@2017-06-08 00:27:02

【明報專訊】現今樓市瘋狂不下於1997年,當年亦有老牌家族以天價放售酒店項目,其中由麗展(0488)以69億元購入的中環富麗華酒店,更成為當年焦點,惟其後金融風暴日趨嚴重,令麗展以帳面勁蝕26億元沽出65%股權。

事實上,近期樓市不繼創新高,情况令人聯想起1997年樓市高峰時,當年傅老榕家族天價放售中環干諾道中1號的富麗華酒店,最終由麗展以69億元購入,但金融風暴後物業市值急跌,至1999及2000年度,麗展要為資產撥備及減值,分別勁蝕68.3億及27.6億元,兩個年度合共蝕近96億元,成當時港資上市公司蝕錢最大紀錄之一。至2000年麗展以18.5億元把其中65%股權售予新加坡百騰置地及AIA,帳面虧蝕26億元,酒店於2001年底終止運作,並重建為一座甲級商廈,即現時的友邦金融中心。至於1993年開業的毗鄰中環香港麗嘉酒店,亦於2008年2月1日結業,並建成現時中國建設銀行香港總部。

麗嘉酒店重建成建行總部

過去市場亦有不少酒店轉為商業用途,如中環皇后大道中希爾頓酒店,1961年開幕,至1994年1月,當時的大業主和記黃埔以1.25億元向希爾頓酒店管理集團,換取其提早解除管理合約,並把希爾頓酒店停止營業並重建為一座商業大廈,亦即現時的長江中心。此外,1969年開業的尖沙嘴凱悅酒店,2006年1月結業,並重建為一幢以零售商舖為主的銀座式商廈,即現時的iSQUARE商場。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662&issue=201706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4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