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微語精選之六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ruy.html

投資領域稍不留神就會偏離正確,每一次操作其實都隱含著犯錯的可能,儘量不動的好處之一就是不讓自己有那麼多出錯的機會。

8月30日 08:51 來自博客掛件

刪除| 轉發(22) | 收藏 | 評論(14)

業績和估值是股票上漲的兩大推動因素,估值推動比較隱性,往往被忽略。實際估值對股價的推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於業績增長緩慢或者週期性公司來說,估值在一個牛熊週期中甚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當然對於不同類型的企業對業績與估值的側重應有所不同。

8月22日 08:31 來自新浪微博

刪除| 轉發(20) | 收藏 | 評論(23)

錯覺:持有現金就是一種損失。在估值仍高時空倉也是一種投資,股價下跌等於獲得了收益,相反為了買入而買入,卻可能帶來真正的虧損。

8月15日 08:46 來自新浪微博

刪除| 轉發(39) | 收藏 | 評論(24)

有時候賣出優質股票後股價的確下跌了,但我看到最多的仍然是買不回來,要麼在股價低位時貪婪地等待更低的位置,或者對下跌恐懼而不敢買入,要麼在等待途中忍不住買入了其他股票。

8月12日 08:53 來自新浪微博

刪除| 轉發(61) | 收藏 | 評論(28)

投資過程中總是不斷出現各種各樣令人恐懼的事件和令人絕望的預測,如果不能對這些負面因素和危言聳聽的悲觀言論泰然處之,很難堅持。

8月9日 11:05 來自新浪微博

刪除| 轉發(33) | 收藏 | 評論(12)

無論標普是否調低美國評級,美國與國際經濟的客觀事實其實早就擺在面前,因為一個符號的改變而暴跌再次呈現市場的非理性與羊群效應。

8月8日 08:48 來自新浪微博

刪除| 轉發(21) | 收藏 | 評論(12)

儘管閱讀量超過數千萬字,但對我而言決定絕大部分投資收益的文字也許不會超過一千個。

8月3日 09:58 來自博客掛件

刪除| 轉發(22) | 收藏 | 評論(19)

現在市場處於慢熊階段,估值合理的優質股票股價經過熊市初期的調整後將進入緩慢的進二退一階段,業績的持續增長使估值在上漲過程中越來越低,不斷累積下一輪爆發的能量。

8月2日 13:46 來自博客掛件

刪除| 發(21) | 收藏 | 論(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73

【專訪周小川之六】人民幣國際化主要取決於市場

http://economy.caixin.com/2011-12-31/100344793.html

財新《新世紀》:從推出人民幣貿易結算和發行人民幣債以來,有一種看法認為,央行的思路主要是摸著石頭過河,但人民幣國際化與匯率市場化、資本項目開放、外儲保值之間有密切聯繫,應該統籌考慮,以減少其間的內在衝突。

周小川:這個問題應當說是各界研究工作相對較弱的一個環節。理論上說,事先應設計一個最優順序,但操作起來,不是每項改革都能夠按部就班地去推進,因為改革措施往往是在壓力大的情況下才能出台。

現在有些意見提出,人民幣國際化怎麼走到可兌換前面去了?同時反映,其他條件還沒準備好,就開始在進口付匯時用人民幣替換外匯,這樣外匯儲備不是會增長更快嗎?這裡面有一個對外匯儲備的認識問題,有一些聲音把儲備多了純粹當壞事,這也不全面。要抓住儲備過剩有副作用的核心,那就是儲備增加太快了會導致外匯佔款投放過快,如對沖不足就會加大通貨膨脹壓力。但是用人民幣支付進口,表面上看替代了部分外匯儲備支付,但這部分外匯儲備不需要對沖。

財新《新世紀》:不過,是不是有個更清晰的目標安排會好一些,比如是希望錢出去優先,還是其他?和其他的目標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周小川:道理上說,要改革就應該先解除各種不必要的管制政策,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然後再推人民幣的海外使用。但是,解除了管制也不見得就能實現本幣國際化。比如盧布,可兌換後很長時間了也不被廣泛接受,這是因為它沒有具備其他一些重要條件。

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推動是起源於一個機遇,就是在本輪金融危機之初,韓國的資本外流問題比較突出,希望和中國進行貨幣互換以增加流動性和信心。但當時情況下,中國如用美元去互換的話,大家不能接受,因為誰也不知道危機會演變到什麼程度,萬一我們自己也受衝擊而出現美元短缺,到時候就不好交代,所以提出用本幣互換的建議。韓國覺得中韓貿易量這麼大,人民幣拿來是可以用的,所以就做起來了。後來十多個國家都與我國開展了本幣互換,而且還想進一步用於貿易、投資的結算。當時正趕上美元在危機中受到影響,威信不高,這有點巧合。這個發展順序確實不完全符合一般規律,但即使人民幣還沒可兌換,也已經受到了周邊其他國家的歡迎,那你攔著幹什麼?當然,基本的邏輯關係早晚還得理順。現在做事的順序可能有違過去我們所持有的常識,但也不見得是壞事,因為這是機遇造成的,而且可以倒逼我們把沒做的事抓緊做掉。

也要注意到還有一種可能性,貨幣國際化一段時間後有可能衰落。日元在日本經濟鼎盛的時候,國際使用量的佔比也曾一度較高,但進入90年代以後,跨入所謂 「失去的十年」,由於日元基本上實行零利率制度,致使人們有了日元就要抓緊花出去,導致日元在儲備中的地位不斷降低。對此我們要有認識,不能簡單設想人民幣一路順風、越走越強的圖景。關鍵是適應形勢和市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急於求成。

總的來說,人民幣國際化主要取決於它被市場接受的程度。首先,這受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影響,改革開放慢了,受歡迎程度就會下降;第二,與宏觀經濟增長的持續性和穩定性有關,在金融危機期間有個相對比較效應,中國宏觀經濟目前相對而言還不錯,但實際上我們也有很多困難和挑戰。從國際經驗看,要保持持續、穩定、較快發展,並不是容易的事。所以關鍵是把當前自己的工作做好,在這個基礎上尊重市場參與者對人民幣的選擇。

財新《新世紀》:有說法認為人民幣國際化動作太大,會帶來境內外套戥行為的出現,對此怎麼看?

周小川:對套戥行為要從兩個角度來看。首先,經濟中有一些自然的套戥機會。那麼多對沖基金、資產管理公司,很多是專門做套戥的,因此不必持太負面的看法。只要市場中存在差價,就會有套戥,就像改革之初「二道販子」做長途販運,不可避免,但後來價差少了販運也就很少了。其二,有些差價的出現是和政策有關係的。這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決策制定方事先沒想到的,事後看到了就做出相應反應,套利者自然就會離開這個領域;另一種是決策方可能事先已經想到了套戥空間的存在,但是經過政策目標的權衡,利大於弊,還是要做。對後一種情況,要儘量把這些套戥行為的負作用控制在一個較小的範圍。比如在匯率單邊升值期間放開QFII進來,肯定是有套戥空間的,但是門不要開太大。這是一個政策權衡的問題。

總之,本幣國際化不是在辦公室設計出來的,是金融危機給出的一個機會窗口。在這種情況下,有些步驟、順序我們事先無法做充分準備,但又想抓住這個窗口,就會有差價和套戥的問題出現,這是不可避免的。從另外一方面看,這也會對進一步推進改革和完善政策產生壓力和動力。此外,這種套戥空間也有自我彌合的作用,比如在人民幣升值時,大家都去香港買匯,買多了就產生彌合效應,隨著NDF轉向,這種套戥機會就會逐漸消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42

TRUSTNO1兄:保單的秘密之六——分紅與萬能 熊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414290102dwes.html

    上一節,提出保險公司必須想方設法壓低長期保單的要求收益率,使得長期險產品暴露的風險敞口越少越好。僅利用短期險來化解利率風險還遠遠不夠。在本文的開篇,即提及長期保單實則上是一種內嵌期權的債券。既然是債券,那麼債券類產品所使用的各種收益率管理方法,也適用於保險。

    要壓低保險的要求收益率,最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固定票面利息。這實際上就是保監會所幹的事情,直接通過行政命令將保單的定價利率壓低到2.5%。但保險公司既要面對同業競爭,又要面對其他金融行業的競爭,保險公司必須通過各種手段來變相提升產品利率。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類似浮息債一樣,在保監會規定的2.5%的利率上提供一個浮動的Tips.這相當於為保單提供了一個安全水位開關,無論保險公司的自身帳戶的收益率如何,保險公司都可以用這安全開關調節水位,使得自己與投保人之間保持正向的利差。只要保險公司財雄勢大,便可以做到店大欺客,即便在市場利率高企時,逆向降低宣告利率,讓客戶承擔損失,而公司自身仍然獲利。

這方面最為典型的就是萬能險。以平安智盈人生為例,6-(a) 6-(b) 演示了智盈人生資產負債的變化。保險公司收到保費,6000元首先要扣除手續費。按年扣除 50%25%15%10%10%,第五年後只要交保費便扣除5%。萬能險的整個繳費期中,保險公司需要收取首年保費的135%

除去手續費還,還有一筆保障成本。當萬能險賬戶價值<總保額*賠償倍數 ,如果投保人死亡,保險公司需要從其他生存者賬戶中分攤一定的費用。

最後投保人賬戶的餘額=保費- 手續費 - 風險保障成本。這筆款項由保險公司代為投資管理,每個月根據公司的實際投資情況,保險公司宣告一個給予投保人的結算利率。這個結算利率低於實際收益率時,便形成了利差,繼而成為保險公司的利潤。

    萬能險高昂的手續費是平安只做長單便可維持自己運營的奧妙所在。根據平安的萬能險佣金會計準則:」 支付的佣金等費用扣除收取的用於補償相應支出的初始費用後作為交易成本計入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50%的初始費用,如果首年佣金抵扣40%,仍然有10%的額度來攤銷運營費用.

下面是列出了人壽幾個典型的返還型兩全險首年保費的附加費用率,近似的計算方法為附加費用率=(首年保費 首年准備金 首年返還金)/保費

鴻鑫兩全10

44.7%

金彩明天10

44.7%

瑞鑫兩全10

43.35%

美滿一生12

44.84%

福滿一生10

45.16%


 
  可以看到,人壽從03年上市鴻鑫到09年上市的福滿一生,其附加費用率一直穩定在44%左右。這一穩定的比例,實際上是精算監管的結果。根據1999年保監會90號發文中的<個人人壽保險業務預定附加費用率規定>交費期限為10年至19, 年金險、生死兩全險 的預定附加費用率不能超過45%.也就是說,經營分紅險的公司要比經營萬能險的公司,要面對更加嚴苛的費用監管,當萬能險公司拿出50%的首年保費來推動業務的時候, 分紅險公司最多只能拿出45%。而另外5%那裡來?監管是監管,市場是市場。在市場上大家真刀真槍干仗時,沒有人會來理會,你是否在監管上吃虧。

因此如上所述,人壽地做法是將一部分長單的運營成本,轉換到可管理可預期的短期躉交險上。而平安正相反他通過萬能險本身的高收費來維持自身的運營。一個間接的證據便是,平安銀保渠道從2008年開始突破以往6年來不超過60億的銷售上限猛增50%,隨後幾年一直穩定在250億左右。這其中的最重要原因便是,2009年實施2號會計準則。新準則要求保險公司分拆萬能險保費。平安勢必要降低萬能險的佔比。這樣一來,他每年可收取的手續費就會急劇的萎縮.平安必須和人壽一樣銷售一定比例的短期躉交險來彌補這個費用敞口。

人壽選擇在可測的短期資本市場上利用可控的短期產品來賺取運營費用,平安是企圖將運營費用分攤在風險無法預測的長期資本市場上。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來說,一份分紅險扣除45%的費用,一份萬能險50%的費用。那麼萬能險公司勢必要增加用戶的投資收益來彌補客戶的損失,否則他的產品就沒有競爭力。而將投資收益更多的分給用戶,就必然推高萬能險的長期要求收益率。

可以做如下這樣一個實驗,將智盈的負債方的宣告利率設定為3%,然後不斷嘗試修改資產方的要求收益率,使得資產負債表平衡,即期末資產-期末負債=0。由於智盈是終身險,為了與鴻鑫比較,將智盈比較時刻定在50年。根據測試3%宣告下,智盈需要2.92%的要求收益率,而鴻鑫的要求收益率為2.58%.雖然這裡是比較兩個不同時期的產品,但是在後文中將會看到平安的萬能險的要求收益率都遠高於人壽各個歷史時期的所有險種。

    萬能險增加投保人收益的手段非常簡單,就是將扣除費用後餘額計入客戶賬戶成為其投資收益的基數。長期分紅險收取的費用較低,但是他與投保人之間的投資收益分成模型則複雜的多。假設分紅險的宣告紅利和累積生息利率皆為3%。觀察一下,鴻鑫兩全的首年准備金和扣除費用後的實際可投資餘額。準備金1144,可投資餘額1774,兩者相差630。也就是說,同樣的收益率下,投保人的分紅基數遠少於保險公司的實際投資。實際上分紅險的基數劃分方式遠比這個更複雜.

形象的說,分紅險的可投資餘額是由下面這三個大箱體和兩道閘門組成。最左邊的是準備金,在這個箱體裡,保險公司的固定成本是2.5%,如果投資收益率超過的話,就與投保人3/7分成。比如3%下,投保人拿2.85,而保險公司僅拿可憐的0.15%。最右邊箱體裡,是可投資額度除去準備金的部分。這一部分的餘額,實際上是短期險的結餘幫忙分攤掉的費用所致。但這一部分並不形成費差益,因為在保險公司在遞交保監會的精算報告上,仍然是按照實際的費用計算,並未有分文的結餘。它僅僅是整個公司運營的綜合效益的體現。這部分根本不與投保人分成,而是保險公司獨拿。在公司效益較好時可以獲得超額收益,而在公司遇到暫時困難時則形成一道吸收風險的安全邊際。

    隨著市場競爭者的不斷加入,最 後的價格肯定會趨於均衡。為了應對競爭,分紅險必須要有手段來調節價格,即將更多的投資收益分給投保人。但是由於既定的定價利率和分紅規則被保監會管死, 那麼分紅險公司必須通過曲線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目的。這個變通的手段就是,返還生存金和累積生息利率。累積生息利率,一直並不被廣大的投保人和投資人所重 視。投保人關注自己能拿到多少分紅,而投資人則關注保險公司分完紅後還剩多少利潤。累積生息利率相當於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添頭。然而保險公司就是將自己的 調節價格戲法隱藏在這個不起眼的地方。

    由於最左邊的那個箱體裡,保險公司分紅的利源在哪裡,分紅的比例有多少。都已經被保監會監管管死,保險公司每年都要為分紅險提交精算報告,交由保監會審核。保險公司想利用自營賬戶的利潤補貼分紅險賬戶,拉高分紅險的宣告紅利是很困難的。然而累積生息賬戶則不同。根據保監會<精算報告第八部分:利源分析報告編報規則>,中規定"公司應根據累積生息紅利是否從分紅賬戶中轉出確定「累積生息紅利利息成本」在普通賬戶利差益中考慮或是在分紅賬戶利差益中考慮。"。也就是說累積生息的利息,由保險公司自行決定由哪個賬戶中支出.如果在普通賬戶中支出就無需受到分紅規則的影響。因此這就達到了保險公司用自營利潤補貼客戶以達到降價促銷的目的

因為累積生息利率由保險公司自己釐定。因此如果保險公司想調高價格,那 麼他就會打開第二道閘門,通過返還生存金將最左邊準備金箱體中的一部分防水到中間的箱體裡。在返還生存金的這個箱體裡的利潤分成模式則與萬能險一樣的,保 險公司每年宣告一個累積生息利率,然後僅分享利差。而這個宣告利率的利潤來源則可能是來自自身的投資收益,也可能來自最右邊的自營結餘部分。累積生息紅利,實際上要比分紅險的宣告紅利大的多。比如3%的累積生息利率,相當於3.2%的宣告紅利,3.5%的累積生息利率相當於4%的宣告紅利,4%相當於4.64%的宣告紅利.3%累積生息利率下,等同的宣告利率僅高出7%.而在4%的累積生息利率下,等同的宣告利率要高出17%。因此如果保險公司返還的越多,那麼保單的價格越低。比鴻鑫更老一代的兩全產品,比如鴻祥,他的保單期限只有40年,但是由於他沒有返還其邊際利潤率可以高達200%,要求收益率只有2.38%.而美滿一生,將返還年限由鴻鑫的每三年返還一次縮短為每年返還.12年期的邊際利潤率只有54.7%,要求收益率達到2.82%

    將人壽長期分紅險和短期躉交險結合起來看,就能非常清楚其中的生意模式。人壽通過短期躉交險分攤掉一部分長險的費用,使得長期險對於投保人有更多的費率優惠,而實際上人壽是用這種暫時的優惠向長期投保人購買優先分紅權,通過投保人長短期利率預期的差異來製造利率幻覺。

當然從保險學的角度來看,將投資收益率和宣告利率設定為等同3%,對於萬能險是頗不公平的,將利差降低為0等於廢掉了萬能險的所有功夫。因為萬能險本身就是以純利差為生。而且利差越大獲利越大.根據泰康人壽資產董事長段國聖的研究.萬能險在利差擴大至200BP之上,利潤是分紅險的2倍。但是這種高額利潤,需要有大額的風險折價。這又回到了上一節的問題,沒有任何方法來估算長達20年的高風險折價。將高額利潤構築在這種長期的不確定性上,對投資者來說是極其不利的。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越是確定獲得的利潤,其價值越高。人壽的分紅險,它有3到關口可以應對利率的波動。分紅險前兩道關口,實際上已經固化在保單合同當中.當人壽售出一份分紅保單,便已經能宣告其獲得利潤,而無需受到資本市場利率波動的影響。而最後一道關口,其獲得的利潤,相對於固化在保單中的利潤,不過是一個添頭,有當然是天上掉下的餡餅,沒有照樣可以坐等收錢而無需在資本市場的波谷浪尖博殺。

再來看最後一道博利率的關口。雖然獲利模式相同,但是累計生息利率和結算利率,所面對的競爭性卻大大的不同。無論客戶對利率的關注度,還是市場參與者的競爭性,累計生息利率都明顯弱於結算利率。可以觀察到的一個事實是,分紅險累計生息利率幾乎是貼著一年期的存款走。而萬能險結算利率是貼著公司的投資收益率走。平安萬能險的年化結算利率每年都明顯高於分紅險的累積生息利率。萬能險客戶購買萬能險時,會著重比較同業之間結算利率的高低。結算利率的競爭性顯然更強。雖然理論上,萬能險可以在高利差下獲得高額收益。但是過強的市場競爭會使其收益趨於市場平均價格,而很少有機會出現超額收益。而分紅險的累積生息利率則呈現巨大的差異性。生存金累積生息這個招數,是平安在20007年首先推出的。而人壽則是在20107月才推出這個條款。也就是說在2010年之前,人壽的所返還的生存金是0成本的沉澱資金。2008年平安的累積生息利率達到4.5%,等同的宣告利率是5.3%,2009年累積生息利率達到4%,等同宣告利率4.64%。而人壽的紅利累積生息利僅2.5%2010年累積生息利率,平安為3.5%,人壽紅利和生存金僅為3%.,直到2011年人壽才緩慢的增加到3.5%。可以看到,各個公司的生存金累積生息利率,差異巨大,這便是競爭不充分的結果。人壽的累積生息利率,基本上貼著一年期的存款利率走,而平安則高的多。

因此好的保險公司,通過合同的安排過分的強調第一道關口的分紅率。 客戶購買分紅險時, 這使得客戶對保單的收益率來源產生幻覺,忽視累計生息這個可有可無的添頭。這樣保險公司就能降低資金資本成本。

優秀的保險公司都是製造各種幻覺的大師,這 是保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保險公司製造幻覺的手段越是多樣,其長期險的要求收益率就越低,其保單的本身的利率敞口就越小。人壽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自 於利用人類認知幻覺來獲得低成本資金,利用各種合同安排,避免資金成本過度競爭,以消除長期保單的利率敞口。但是競爭總不可避免,當競爭發生時又將如何?

TRUSTNO1兄:保单的秘密之六鈥斺敺趾煊胪蚰
TRUSTNO1兄:保单的秘密之六鈥斺敺趾煊胪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83

資產上漲對消費的影響(續)——現實理解系列之六 舒顏

http://xueqiu.com/8528235036/23339344
一、

前一篇文字,用了些數學的計算,來理清理解或邏輯。這有莫大的好處,因為有些人可能會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認知,比如:

1、房價上漲,房主資產升值,國民財富大增,有助於消費;

2、房地產製造了天量的M2,有一天會分到實體經濟或股市;

這二條認知都大謬。資產價格大漲後,房地產只會把其他領域的錢抽走,而不會增益。這個道理,從全局的角度,應該已經上一篇已經算清楚了。

所以,有了這樣的基礎後,同樣用上一篇的思路,接下來可以對目前比較流行的另外二個觀點做分析。

3、房地產的投資投機路徑結束後,錢應該會流到股市中來,由此長牛可期。

4、土地流轉搞得好或農村宅基地投入市場,可以拉動消費,化解M2,是搞未來經濟的絕招。

我以為這裡同樣有很大的認知偏差。

二、

針對第三條。

固然,實物資產的投資投機盛宴結束後,帶動了固定收益產品,如理財或信託等的牛市。但是就股市來說,卻很不一定。理由如下:

二極分化的社會裡,雖然富裕的一極在資金上有優勢,如果短期內湧入,就像現在的這一波行情,的確可以在基本面沒變的情況下,用資金在一定程度推高股市。但是,從中長期的角度看,牛市仍然需要一個基本條件的支持,即實體經營層面的資產收益率的持續提升。以上一輪牛市為例,若看傳統週期品行業,他們在03年到07年間;若看中小板,則在05年到10年間;若看消費類,則05年到12年間;都保持相當長時間的經營繁榮。三者復合起來,構成一個跨度時間很長,覆蓋很廣很深的大牛市。所以,在較長時間維度內,資產收益率或盈利能力保持持續增長,是牛市所必需的。可是這一點未來三五年卻很難做到。

由此展開一下,現在很多宏觀分析,把A股的股市或國內的經濟,跟美元趨勢結合起來。比如周金濤最近說:「有美元的強勢在,就在客觀上壓制了中國股市的估值可提升空間。有美元的強勢在,就壓制了中國通貨膨脹的可衝擊空間,這實際上是框死了中國股市估值的上升與下降空間,所以,2013年4月份之後,就將是對2013年股市趨勢的抉擇期,認同復甦,則要堅守金融和中游,不認同復甦或者認同弱復甦,也不可能在高估值的成長股中堅守到年末,這是由當前的市場估值結構所決定的,所以,所謂的復甦的不斷印證,真的已經是市場的核心抉擇問題了。」

在我看來其實大可不必這麼複雜。我們簡單的對滬深300的每個股票或諸多板塊分門別類的分析一下即可:除了銀行板塊,到底有多少實體領域的企業可以有良好的盈利增長呢?同樣,我們也不用多想美股為什麼可以大無畏地創歷史新高,因為原因很簡單:美股指數的成份股都是牛企,盈利能力創新高了,現在估值還很低。所以,沒啥好說的,我們只有乾瞪眼,加羨慕妒嫉恨。

當然,面對現在的盤面,對「認不認同復甦」站隊是必須的,但是歸根到底,還是對「資產收益率能不能持續向上」的抉擇。

以目前的股市為例,由於股市已經基本代表了國家實體經濟的方方面面,囊括了上中下游的各行各業,所以,產生一個很戲劇的情況,尤其在現狀下——股市的資金的確來自於富裕的那一群人,但股份公司的盈利能力卻是由不富裕的那一群人決定的。設想,我現實理解系列第一篇中提到的那一批人,未來三五年,如果住不到公屋、買不起汽車、看不起病、用不起家紡花露水、喝不起牛奶,那麼現在的這一批牛股,從長城汽車、信立泰、上海家化、伊利股份等等,遲早也會走出武鋼股份、中國鋁業、中國遠洋、天津港和云天化一樣的圖形(當然可能有點誇張,但是負面影響是必然的)。換言之,如果滬深300的構成裡,實體經營向好的公司不是越來越多,而是將越來越少,那麼還談什麼牛市呢?

貴州茅台為何倒塌?終極原因就是現有的政經制度已經走到盡頭,社會已經承受不住,說到底還是「不富裕的那一極」起了作用。

當然,我在上二篇也提及,如果資產價格上行停滯十年,那麼即使是富裕的那一群人,也很難說會有多少錢可以用來推動股市了。

@散人 說:「前幾年(5-7年)我周圍做工廠的朋友也是如此,實業靠微利甚至平本維持,但土地廠房的價格暴漲,於是貸款擴張,名義上是實業擴張,實際是貸款圈地。年前回國,突然發現原來各行各業的朋友都不約而同的做起了民間借貸,不管原來是做房地產的,還是做工廠的,或是做外貿的,都進了民間借貸這一行。」。——為什麼現在股市在搞銀行?說白了就是沒啥好搞的。無非是現實中大家熱衷於放高利貸,沒法或不想放貸的就去買點放貸股。僅此而已。

三、

針對第四條。

土地流轉搞的好,如果有助於家庭農場形成,或其他形式的高效農業發展,當然是好事。問題是農業的佔比微乎其微(GDP佔5%),即使有效率提升,也不能救經濟全局於水火。

那麼宅基地呢?讓城裡人來買宅基地,然後農村人進城,增加消費?這個主意擁戴者不少。但對這種好招,我始終想不出好處來,反而覺得一旦演變成投資熱潮,會其害無窮。我們試一下前一篇的類似算法。

假設現在農村宅基地村內流通價格是20萬,城裡人蜂擁而至,搞成50萬,如果沒有擊鼓傳花的遊戲變化(既然對經濟有利,就不應該擊鼓傳花,對吧?),那麼這些城裡人就相當於在村裡搞了第二套房,然後週末或平時去休閒一下。假設出售的宅基地,全部歸屬於進城打工的農民(這無疑是最最理想的),那麼該農民用這50萬可以在城市安家。

現在大概有3億農民工,就假設是一億家庭吧,一億套宅基地就是50萬億。且不要問城裡人自己消費也可以拉動經濟啊為何要這樣搞;也不要問50萬億的錢城裡人如何拿得出來;更不要說白白多出來的30萬億,會怎樣造成通貨膨脹——就想想這一億套農村住房,平時閒置,只是變成城裡人偶住的行宮,這場景就非常搞笑了。

當然,按前一篇的邏輯,最後還得算一下被「侵害」者。未來的農村子弟要造房子,得花多少錢?每套宅基地行情是50萬,他們買得起麼?現在還有44%的農民,以及20%多的農民工(對,這部分就不考慮了),他們的孩子怎麼也有二個億吧?由此總量估計需要50w到百萬億了。你看,讓人家怎麼過嘛?在城裡買不起房也就算了……

不,按前一篇的算法,還應該考慮農村裡的商業地產(農田?)、工業地產(鄉鎮企業?)和基建投資……

所以,仍然可以看到資產升值,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吸血鬼,從全局考量,只有害處,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

可千萬不要說是因為我把數量設太大,才變的荒唐。因為如果數量縮減成10%,就談不上必要了:你政府每年把賣土地得來的錢給農民,不就好了麼?每年二三萬億呢,十年就20多萬億了。所以,問題只是因為現行的徵地環節,非要把錢留住不給農民而已!把正事做好就可以搞好的事情,何必再去新搞一攤「泡泡」呢。

再說,城裡人為何要去鄉下置地?真的為了當行宮?可能麼?且不要說中國的農村不是瑞士新西蘭,現在農村其實普遍很蕭條破爛,山清水秀的地方只能往大山裡找。再說,城裡人真的會大量的去農村置業麼?50萬億需要多少資金成本?最後還是想圖個增值吧?莫非城裡過去十年的一波房產行情不夠,要去農村再撈一票?你中國豈不是多了一個泡沫?

有人說,那確實存在進城的農民工想賣宅基地,也確實有富人想搞行宮。怎麼辦呢?可現在政策不容許。——我只聽說,富人會去國外買好山好水好無聊的豪宅,還沒聽說去農村紮根的,好吧,如果真的有個富人覺得農村的環境很好也很安全,那麼,答覆是:社會主義不容許。

有人說,那確實存在進城的農民供想賣宅基地,也確實有城裡買不起房的人想買在農村——這好辦,也應該辦,把現行的土地制度改了。

唉,說來說去還是要改現行的土地制度,然後把徵地的錢交給老百姓。費那麼大勁搞其他幹嘛。其實問題就在這兒,中國就是有一堆這樣的事兒,妨礙了正常的經濟發展,有人偏偏要費其他腦筋。好好的橋不過,就是要摸石頭過河,彷彿「優越性」可以保佑不被淹死。

四、

前面三節就是說幾條和資產價格上行有關的幾條認知謬誤。有人說,07年不是來了大牛市了麼?當時房價也很熱。

那麼我來解釋一下。其他原因我不提了,只提房價上行帶來的影響。

每一場牛市,會對應一場經濟繁榮,而經濟繁榮最大的特徵,大致是有一群人富裕了起來,在消費生產循環中,這至關重要。中國有10%到20%的人,在07年前生活境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這我在第二篇中提到過。他們在07年以前買了一套房,甚至二套房,因此獲得了資產升值,同時收入也大幅增長,二者合力導致消費大大增加。這二億人,在當時的基數下,足以給消費帶來了巨大的增量,無論是住房、汽車還是牛奶。而被「侵害」的人群,他們的「代價」當時並沒有在經濟中體現,也沒有被市場認識——代價永遠只是「後話」。這些體現在上市公司層面,就是資產收益率的持續提升。

所以,07的牛市產生了。因為大家都覺得生活社會一片美好!劉瑜有篇文章,題目叫《沒來的請舉手》。我想就是這個意思。

然而,經濟需要持續,一夜貴族不行,這很麻煩而討厭,它每月每年都得講同比或環比。當中產們的收入增長開始停滯,轉而向實際生產率回歸(過去多年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率最高年份是4%),相應的消費能力也達到邊際效用的頂點以後;當中產群體的擴大也因社會固化而減緩,經濟只能寄望更為龐大的群體頂替上來,去發揮前所未有的作用——要知道,這些年來投資了多少的產能!當然需要有人來消費——卻發現那個龐大的群體現在根本沒有能力。

其實,2012年前能買房被「侵害」的這批人,還算是具備抗打擊能力的,一方面他們大都也算中產,效率還行;另一方面,部分也能享受安居房的福利,權利也有;最後大不了,三戶人家的現金流合起來,總也能湊合一套小戶型。

然而,那個更為龐大的群體就不行了。他們說,我們哪有能力消費,僅僅應付房價上漲帶來的「次生災害」就夠受了,只有準備過幾年回老家算了!

五、

前一篇的結尾,我說,要麼時間,要麼空間,要麼奇蹟。這裡解釋一下。

或時間費一點點,或空間調一點點,這些肯定是必要的。但是,為了能走出長征的「大草地」,奇蹟仍然是必須的。

關於奇蹟,我開玩笑說過讓玉皇大帝幫把忙生產率翻番。不過,說實在的,其實我也正是這個意思,因為我指的就是皇上。

皇上的態度很重要!

1、至少要直面現實,不要添亂,也不要亂來,更不要吹泡泡;

2、把茅坑的蓋子打開,讓臭氣跑出來;

3、政府不但要讓利,還要不斷讓利,讓渡給那個「更為龐大的群體」。

如果能做到這樣,或者朝這個方向做,那麼經濟社會還將是好好的,雖然看上去,可能經濟數據會非常不好。但是中國的神奇就在此,我們會發現,問題雖然越露越多,社會卻可能反而越來越和諧。

六、

補充:談一下我所知的目前農村情況。

農村的社會結構,以沿海為例,大致有以下幾個構成:

1、在外闖蕩成功的。做生意、搞工程、辦廠、企業高管等等,他們可能部分戶籍還在農村,但平時生活主要都在城市。

2、讀書外遷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後,戶口遷出,並在城市或海外生根。

3、一般打工者。從開發區工廠女工,鄉鎮企業模具師,到大城市建築工地鋼筋工泥水匠。他們目前雖然長期在城市,但難以立足,年齡到一定程度,大部分會回來。

4、務農。沒有文化和技藝,也不願去外面當苦勞力,唯有在家務農。這部分人總體年齡偏大。

5、老弱病殘婦。

從住宅方面分析,第一類和第二類人是基本不會回來了,頂多也就是老人還在,春節回來一下。這批人數量不大,影響小。第四、五類沒必要討論。所以主要的不確定項就是第三類。在目前的環境下,靠宅基地賣得一筆錢,有助於他們在城市落戶麼?我以為很難,這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欠了三十年的債。現在非常不利的一點是,經過三十年,第一批勞工已經年齡偏大,即使有怎樣的系統工程,也難有大幫助。而他們年輕的下一代,卻不太會吃苦耐勞,同時教育和技能缺乏,在城市安身立命難,回農村又不樂意。二者都是很大的一個社會問題。

靠信貸驅動、貨幣創造,想解決農村問題,或農民工問題,無疑是亂來。

有興趣大家可以看看李迅雷的博客:《5%的GDP究竟是由多少人創造的? 》文中的結論是:「農業勞動力被大大高估,實現城鄉一體化的所謂三大手段之一的農村城鎮化,是為城鎮化而人為投資,結果替代手段,將導致極大浪費;手段之二的農業現代化,本身就是趨勢,不能解決農村荒蕪難題;手段之三的農村工業化,沒有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93

日本移動互聯網考察連載之六:內容包月隨意使用是趨勢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215.html

作者:曾航 (i黑馬網專欄作者)

即使在付費習慣很好的日本,如何通過移動互聯網的內容產業賺錢,也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日本運營商過去的那套運營良好的運營商封閉體系受到了iPhone為代表的智能手機的巨大衝擊。用戶通過蘋果的App Store和谷歌的Google Play就可以下載應用,不再需要通過運營商的渠道。

為應對這種挑戰,日本第二大運營商KDDI推出了一項名為SmartPass的套餐服務。用戶每月只需要交390日元(在日本僅僅相當於坐一兩次地鐵的錢),即可以免費下載由KDDI打包買下的500多個手機App,此外,還能享受KDDI會員限定的優惠券、保險等業務。

KDDI的這套體系很像騰訊的黃鑽會員體系,在單個App的盈利越來越困難的時候,通過打造會員體系,收月租費打包批量出售服務的方式正開始流行。

「我們本來預計Smartpass的用戶數達到400萬就可以達到盈虧的平衡點,現在的客戶已經有500萬了,預計很快會達到1000萬用戶。」KDDI的執行董事高橋誠指出。依此計算,屆時SmartPass業務每年為KDDI貢獻的收入將會達到4億到5億美元。

對於運營商來說,這種新的業務嘗試減緩了其「管道化」的步伐,而KDDI正希望建立一種新的「智能管道」。

iPhone的雙刃劍

走在日本街頭,到處可見「AU」標誌的鮮亮橙色手機商店,這便是日本第二大運營商KDDI經營的AU品牌,這一品牌常常啟用年輕人喜愛的影視明星代言,在日本深受年輕用戶喜愛。

而更多的中國人知道KDDI是因為其創始人稻盛和夫。在中國,包括馬云在內的多位企業家都是稻盛和夫的鐵桿粉絲。多年來,稻盛和夫把他那帶有東方哲學色彩的管理方式注入到KDDI的管理中去,以致有了KDDI今天的興盛。

在以iPhone為代表的智能手機開始在日本流行後,KDDI也面臨著業務轉型的壓力。2008年,孫正義領導下的軟銀率先將iPhone引入日本。起初,這種時髦的美國手機並沒有被日本人接受,此後,iPhone開始在日本大舉攻城略地,成為最受歡迎的手機。

KDDI是日本繼軟銀之後第二家引入iPhone的移動運營商。KDDI最新一季財報顯示,去年10到12月財季KDDI的淨利潤同比接近翻番。該公司上一財季淨利潤為1004.9億日元,較去年同期的542.2億日元增長85%。KDDI解釋道,之所以業績這麼好,是因為蘋果新iPhone 5手機十分暢銷。

不過,iPhone的熱銷也讓日本傳統運營商的業務模式受到了很大挑戰,尤其是此前為運營商貢獻大筆收入的移動增值業務現在受到智能手機的衝擊。此前,KDDI擁有Lismo音樂服務等自己的移動增值業務,並頗受年輕人喜愛。

在功能手機時代,運營商通過定製手機牢牢把控著移動互聯網的流量入口,只要是運營商推薦的增值業務,幾乎都能夠賺錢。

而現在,智能手機用戶只需要從蘋果App Store中下載應用就可以了,運營商的音樂、遊戲、圖書等應用面臨著被邊緣化的威脅。

2012年,日本市場快速由功能手機向智能手機轉型。KDDI一些連續十幾年都盈利的移動內容增值業務第一次出現了減益的情況。因此KDDI正在想辦法從中突圍。

SmartPass業務:打包出售應用

讓KDDI扭轉頹勢的是一個叫做SmartPass的業務。

過去幾年,全世界的運營商都希望打造自己的應用商店,例如中國移動推出了自己的移動MM商店,中國聯通推出了自己的沃商店,日本的NTT DoCoMo推出了自己的D-Market商店,美國運營商Verizon推出了自己的Vcast商店。不過大部分智能手機用戶仍然習慣通過蘋果App Store及谷歌的Google Play下載應用,移動運營商自己的應用商店大都經營得不溫不火。

而KDDI卻採取了一種新的做法:它沒有開辦應用商店,而是推出了一個名為 AU SmartPass的套餐計劃,用收月租費的形式打包向用戶出售App及一些其他服務。

在KDDI購買新智能手機的用戶中,有83%的用戶選擇加入SmartPass。截止到今年初,SmartPass業務已經有500萬用戶。SmartPass的主力用戶是學生這樣的年輕人群,他們沒有太多的錢去下載應用,因此每月僅需要付費390日元的SmartPass剛好滿足他們的需求——390日元,也就是在東京坐一兩次地鐵的錢而已。

KDDI負責SmartPass業務的相關負責人回憶道,2011年KDDI剛剛開始銷售智能手機的時候,當時KDDI曾經以為用智能手機上網的人很多,每月收到的流量費就因此提高了,但實際上很多人不去用流量。

當時日本的一些調查發現,許多買了智能手機的人,下載的應用不超過10個。實際上,大部分人常用的App也就是那麼多,因此在KDDI看來,有500個左右的推薦App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此外,用戶自己使用開放的Android系統也有很多問題,首先上網環境不是很安全,有許多病毒軟件出現。此外,Android上的軟件太多,用戶並不知道下載什麼好。

在這樣的背景下,KDDI推出了SmartPass套餐。KDDI首先和應用開發商合作,精選500多個應用。然後KDDI的用戶每月只要交399日元,就可以隨意下載這500多個應用中的任何一個——過去用戶單獨去購買這些應用,是要花不少錢的。

「放題模式」

按照KDDI的測算,SmartPass業務只需要400萬用戶就可以盈利了。而現在,SmartPass業務的用戶數已經超過500萬,並很有可能在2014年年初突破1000萬。依此計算,屆時SmartPass業務每年為KDDI貢獻的收入將會達到4億-5億美元。

SmartPass給目前全球陷入盈利困境的移動互聯網產業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現在,大部分智能手機上的App都很難盈利。早期,許多App公司希望通過用戶付費獲得收入,而現在,全世界的App都越來越朝著免費化的方向發展,盈利越來越困難。

AppsFire公佈了2012年App Store回顧表,分析了100萬款曾經在App Store中出現的App,結果發現2012年發佈的所有App中,只有34%是付費應用。2008年付費應用的比率高達74%。

全世界的App,都日漸呈現免費化的趨勢。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許多App領域的創業者按照PC互聯網的玩法來運營移動互聯網,即先圈用戶,再找盈利模式。這讓許多試圖收費的App開發者的處境變得尷尬,因為你收費,而別人推出了一款類似的免費軟件,你就很難收到錢。

KDDI推出的SmartPass業務,通過月租費的方式,讓用戶隨便使用裡面的應用,這產生了一種新的盈利方式。Smart Pass的商業模式類似美國的Netflix(一家網上付費看影視內容的網站)。

KDDI根據應用的月度活躍使用量,跟開發人員分享套餐訂閱收入。開發人員可以按80%至90%的比例分成,高於谷歌或蘋果應用商店70%的比例。

舉例而言,在日本非常火爆的通信軟件Line(日本版的微信)去年為KDDI推出了SmartPass特別版,這款特別版的Line有一些僅限於KDDI用戶使用的表情。

除此之外,用戶只要加入了SmartPass套餐,還可以免費享受Android手機的殺毒服務,Smart Pass會員特惠,如優惠券、禮品等,此外,SmartPass的會員還可以免費享受10G的KDDI云存儲服務。

KDDI的SmartPass服務,很像中國的騰訊、迅雷的會員體系。例如騰訊有著名的黃鑽體系,用戶每月交一筆錢就可以享受QQ空間裝扮、會員加速、隱身特權、玩遊戲抵扣、購物折扣等特權。而迅雷的會員體系也採用了同樣的方式,每月交一筆錢,就可以享受下載加速、BT種子在線觀看視頻等多種會員特權服務。

KDDI認為,這種用套餐的方式打包出售服務的方式,接下來是移動互聯網的重要趨勢。

在日本料理中,有一個叫做「放題」的概念,也就是交夠一筆錢可以不限數量隨意吃某些食物。

「我認為隨意用的服務在未來的日本也有很好的前景,我很看好。具體比如音樂暢聽,電子書暢讀,視頻暢看等。利用多種終端和云技術去定製各種隨意用放題服務可能是今年的一個趨勢。」KDDI執行董事高橋誠表示,也就是用戶交一筆錢,可以隨意使用音樂、閱讀等服務,而不是按照每次下載收費。

而對於運營商來說,由於管道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運營商和用戶接觸的點開始變得越來越少,類似SmartPass這種套餐,讓運營商得以繼續維繫對產業鏈的控制。

記者獲悉,目前中國的一些運營商和民間第三方應用商店正在考慮引進KDDI的SmartPass模式,把應用打包出售。

多層次的對外投資

除了SmartPass業務,多層次的對外投資也是KDDI避免管道化的重要方式。KDDI目前成立了多只基金,開始對外投資。

KDDI目前最成功的一筆對外投資是對日本著名社交網絡公司GREE的投資。GREE平台上運營的手機社交遊戲被認為是印鈔機器,這家公司一年的收入高達20多億美元,是全世界最賺錢的社交網絡之一。

幾年前,當GREE在PC上發展社交網絡業務進行的並不順利的時候,KDDI宣佈投資GREE,當時高橋誠正是這筆投資的主要操盤者之一。

投資GREE後,KDDI和GREE在遊戲的結算,以及廣告方面進行了合作,並幫助GREE發展用戶,KDDI的入股,大大促進了GREE的崛起。此後GREE在日本上市,成為日本證券市場的明星股票,KDDI也獲得了豐厚的財務回報。

KDDI的主要投資領域有三個方面,首先是註冊資金為3000萬美元的Afound公司,這只基金由KDDI、騰訊和GREE三大巨頭一起出資,主要專攻開發Android系統上的應用程序。主要的投資目標也分散在中國、日本、北美等全球各地。

目前這只基金已經投資了韓國著名的Kakao Talk,中國的豌豆莢、樂元素、酷盤等公司。

另一個投資公司叫做KDDI Open Innovation Found(KOIF),以海外合資的管理方式,主要針對與KDDI服務優點互補,有相乘效果的APP進行投資,這只基金主要投資在遊戲、電子商務等領域。

此外,為了鼓勵日本的年輕人創業,KDDI也成立了一個叫做KDDI無線Labo的孵化器,對於一些初創期的移動互聯網創業項目,進行長達3個月的技術和資金支持。其中也包括一些學生組別。很多年輕人也沒有什麼資金,也沒有什麼商業管理的經驗,所以KDDI開闢了專門的辦公場所,支持這些年輕人創業,在3個月當中可以隨便使用辦公室,幫助他們創業。

在功能手機時代,因為手機屏幕是通訊運營商控制的,所以只要通訊運營商在畫面上進行提示,那麼這個CP一定是會盈利的。

而現在智能手機時代,運營商對移動互聯網流量入口的掌控力大不如前。因此SmartPass這樣的業務對於KDDI的對外投資來說也非常重要,因為這樣的業務對於幫助運營商投資的那些早期項目取得盈利有很重要的幫助。

例如KDDI下面的Labo孵化器,裡面的優秀創業項目,可以在其SmartPass業務中獲得推薦——這對於許多初創型的創業者來說很有吸引力,目前SmartPass已經推薦了多個KDDI投資的創業項目。

如果你看的過癮,明天我們將繼續給大家推送一篇KDDI的執行董事高橋誠的專訪。聞名全球移動互聯網界的GREE,在最低谷的時候,正是高橋誠決定投資GREE,才讓它起死回生。這也是運營商投資互聯網公司成功的經典案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945

十個瞬間之六:2002 年 6 月 24 日 12碼

http://xueqiu.com/1722423554

今年也有一個所謂的「624」行情,但卻是大跌的行情。回想起十一年前,當時的「624」那可是氣貫長虹。2002 年的「624」行情的特點只能用古龍的小說來形容。那就是:

多頭來了,拔劍出鞘......

大漲,

揮一揮衣袖,他又走了。

記得那個時間段碼哥正在杭州公幹,恰逢 02 年世界盃正如火如荼之際,碼哥其實當時的狀態並不完全在股市。話說大盤自從 2001 年見頂之後,綿綿的下跌已經讓場內不少資金岌岌可危,不少券商也如坐針氈。當時碼哥已經獨立負責一塊資金,鑑於行情慘淡,因此對交易已然放下,更多地還是看公司,為長期的佈局做準備。

6 月 22 日是個週六,碼哥起床後腦子還沉浸在昨天小羅吊射淘汰英格蘭隊的記憶中,但沒過多久就被手機鈴聲打斷。原來是一個朋友打過來,說有重大利好讓我看看。我趕緊上網查看,原來是國務院出手救市,暫停國有股減持。要知道 2001 年大牛行情嘎然而止就是因為國有股減持的推行,不用想,這是個亡羊補牢的政策,對當時羸弱的市場的確有很大幫助,至少改變了預期。興奮之下,我趕緊通知了各個同事,臨時大家一起交流了一下。交流的結果基本上大家都看多,因為當時倉位低,因此臨時決定週一開市就要加倉,加倉的清單基本都是以銀行等大盤股為主。忙完這一切,記得當時心情是大爽。

週一不消說,市場果然大漲,而且不是一般地漲,成交急劇放大,到最後收市成交量跟上一日比差不多放大了四倍,而整個市場也基本漲停,我們所加的票基本也是以漲停收盤。當時碼哥一整天都在某公司調研,因此也沒有看盤,但是電話卻沒斷過,而且很有趣的是一同調研的其他公司的同行們也一直都在接電話,大家神情都很愉悅,都有久旱逢甘霖之感。

週二市場繼續沖高,但是盤面開始分化,銀行等板塊依然強勢,但是別的一些老莊股卻有出貨跡象。當時一個同事打來電話說某公司的當家品種走勢有問題,前期就知道他們深套其中,走勢一路下滑,從昨天的走勢看雖然收出漲停但是很勉強,而今天更是一路高開低走,出貨明顯。碼哥看了看,的確有同感。但同時又看了看老東家的當時當家品種卻依然一路高走,「624」跳空高開拉板後似乎正在醞釀大行情。

市場對利好的理解開始分化,這是我當時對上述現象的第一時間的理解。但後來想來應該是當時很多券商資金鏈緊繃,自顧不暇,很多品種都想乘機出逃回籠資金,雖然市場中不乏我老東家那種勇猛的作手(以後碼哥會細數這些人物),但畢竟是少數,而且以後的結局也證明他們看錯了市場。

作為剛建倉的我來說,的確當時是略有猶豫,利好緩解了對市場的悲觀情緒,但僅僅是改正原來的錯誤,其他基本面的因素卻都沒變。國有股的問題也沒有得到實質解決,目前只是」暫停「,以後如何還是未知數,這讓市場興奮之後還是擔心,理性來看要重回大牛行情似乎缺乏底氣。但是從自我情緒而言,卻心有不甘,於是我觀望了一天。

第三天行情也還是多空博弈,但是明顯多頭底氣開始不足,6 月 25 日市場高開低走已經打擊了一些多頭人氣。而 6 月 26 日多頭雖有反撲,但力度還是低於我的預期,於是我開始通知同事慢慢減了一些倉。到那一週結束,大盤基本已經走到了上攻乏力的狀態,於是我也不再戀戰,非常不情願地告別了這次短命行情。

現在來看「624」的確屬於消息推動,是典型的政策市行情,但是從推動力度看,不是增量超預期信息,而僅僅是修正型的利好,這種利好只可能是短促的,像強心針一樣,但是從長期看不足以改變趨勢。由此碼哥想到當下地產行業諸多的政策,比如限購之類的,如果有朝一日取消了,是不是地產股也會像「624」那樣來去如風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04

【華爾街面試系列之六】高盛:如何準備一場策略分析師面試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6938

高盛證券部門的副總裁以及策略師招聘主管Leighton Symons在其網站上分享了如何準備策略師(strat,高盛對strategists的縮寫)職位的面試。

高盛的策略師職位有點類似於數量分析師,但又有所不同。Symons提到:

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數量分析師在辦公室工作,更像是長期研究員,而我們的策略師在交易場所工作,和交易員一起創造價格模型以及經驗模型,以洞察市場行為。

在判斷一位求職者是否能勝任策略師的工作,他表示會更青睞GPA近乎完美的候選人,同時求職者也要在數學上有所造詣,掌握優秀的計算機相關技術。而在大數據、機器學習以及統計分析方面有研究的人才也會受到歡迎。

他承認策略分析師的面試確實非常難,但是也不是無章可循,以下是他提供的一些建議:

1,我們會集中在數理方面問一些brain teaser(結合邏輯與數理的難題),有可能是關於概率論方面的問題,也有可能涉及微分方程和隨機微積分,此外還包括不涉及金融領域的其他數學問題,有一些書、博客和在線資源可以幫助練習。我們希望看到求職者在遇到可能聞所未聞的難題時如何快速反應,這樣的情景經常在交易時發生。

2,我們關注的另一個領域是編程。我們並不是在尋找某種特定的程序設計語言,而是想看看求職者在編程方面的能力,以及他們是否善於學習新的編程語言。求職者應該要對編程懷有誠摯的興趣,因為我們的分析師都要對他們創造的模型負責。

3,最後我們向看看求職者是否對金融行業感興趣有熱情。在整個面試過程中,我們會讓求職者告訴我們為什麼他們想成為一個策略分析師或者為高盛工作。

而策略師出身的Symons大學學的是數學與工程,博士階段念了天體物理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32

蛇年收官之六,我為什麼看空做空汽車股 老刀101

http://xueqiu.com/4779794911/28137228
2013年12月30日,我在《證券時報》和雪球同步發表了《我的2013年,醒酒解毒拆房子》一文(http://xueqiu.com/4779794911/26836107),文中我談到,我的2014年投資策略是,由2013年的「醒酒解毒拆房子」過渡到「解毒拆房賣廢鐵」。即2014年將白酒股剔除出融券做空範圍,加大對醫藥股的融券做空力度,繼續擇機融券做空房地產和其產業鏈上相關行業的股票;並且,在「明年新增一個融券賣空方向是『賣廢鐵』,指的是要將汽車股象賣報廢汽車或廢銅爛鐵一樣融券賣空,個中的理由因本文篇幅所限不細說了,有機會我將在雪球專文論述。」此文發表後,激起了關注汽車股的朋友們的極大關注,有人不解,有人指責,也有人懷著興趣不斷催問我這篇「專文」為何遲遲不發表。

坦率的講,春節前,我在等著驗看對汽車股第一刀砍下去的成色如何。春節後,面對時而萬馬奔騰、時而萬馬齊喑、間或人仰馬翻的壯觀交易盤面,我一方面忙著觀賞,同時忙著進行自己的佈局和操作;另一方面我還要忙著應付《馬年股市,萬馬齊喑》(http://xueqiu.com/4779794911/27490099)等文章給我帶來的爆棚人氣——滾雪球不間斷,根本無法靜下心來寫這篇文章,所以本文就姍姍來遲了,在此,向各位等待此文的朋友深表歉意。


一、我對汽車業的草根觀察和思考

關於汽車行業和汽車股,秉持我一貫的風格,仍然是草根觀察,從細微而知著;如果你需要詳實如天書般的數據,優雅起伏的各種黑白彩色曲線,彪悍怪異的各種坐標和圖形等等論據,那麼,很抱歉,請你省點口水和時間,機構專職行業分析師那裡多的是,請移步即就。

話題就從我居住的小區說起吧。這是一個中產階級社區,十幾年前建成,規劃車位是總戶數的33%,即約三戶住宅安排一個車位,包含地下室少得可憐的部分固定車位。我入住稍晚,是小區最後入住的,繫帶車入住,入住後發現小區車位寬裕。那時候私家車還遠遠沒普及,大部分人開的是單位提供的車或上下班坐單位的接送車,白天上班時間,小區裡空蕩蕩的,晚上車位也停不滿,屬於車少位多的情況,所以我一點前瞻意識也沒有,當時根本沒想到去要個固定車位,也可能是當時覺得固定車位每月多交一百多元不划算。

世易時移,十多年如白駒過隙,小區裡在不知不覺之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是,社區結構從清一色雙職工中產階級變成了西方的橄欖形小社會;少部分中產人士打拚成功,晉級搬出去了,搬進了更高檔的社區,空出來的舊房出租或出售給了新晉中產或中低收入階層;實際上,以我的觀察,陸續新搬進來的主要是中低收入階層,因為經濟條件只要能過得去,以國人的心態,絕對會加把力即使砸鍋賣鐵也會一步到位,不會來此買舊房的;當然也有一些人士在此成功但並未搬走,所謂大隱隱於市;所以,現在小區裡成功人士是橄欖的一頭,中低收入階層是橄欖的另一頭,新老中產階級繼續穩居橄欖的中間。二是,人車地位乾坤大挪移,據管理處最新統計,目前,小區戶均約一輛車,橄欖球的兩頭,家有兩輛車以上的住戶約佔15%,中低收入階層沒有車的住戶不足30%;小區現在完全是車的海洋,如萬國汽車博覽會;在小區行走是一件越來越難的事,你不僅要隨時閃避來往車輛,人行道上還經常橫七豎八、見縫插針地杵著各色車輛,行人必須繞著車探路才能勉強走得動;晚上十點以後回來的車輛幾乎不要指望能找到車位,必須再開出去停在小區外面的馬路邊;各種人車矛盾、爭搶車位、擋道阻路的矛盾幾乎天天發生。兩三年前,當我發現晚上回來晚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找不到車位,勞神費力影響心情,所以我開始儘量晚上不出門,不得不出門乾脆就不開車了,寧可坐公交車或打的士或步行。

現在,白天上班時間,小區裡經常沒開出去的車輛目測起碼在50%左右,如果你看著這些使用率很低的車輛,想著上下班高峰時馬路上蠕動的車流,如果你還沒有汽車已經普及和過剩的感覺,那麼,絕對不是我太敏感,而是你太遲鈍了。請各位體會一下你有沒有和我同樣的感覺:你自己或周圍的朋友有兩輛車或兩輛以上的車,一輛常用,一輛基本不常用,長期蒙塵,而且這樣的人隨便就能數出幾個;許多中年、年輕夫妻人手一輛車;許多剛打拚幾年的小年輕,背著房貸,養著高價孩子,一輛車是必配,小兩口人手一輛也很常見;許多小年輕買不起房子,租房居住,但先買一輛車過一把有車癮。如果你認同這個觀察,說明汽車確實已經普及了。

在日常生活中,汽車過剩的主要表現如前所述,表現在交通擁堵,車位緊張,車輛的使用率不高,開車出行是一件既勞神費力又不經濟的行為等等方面,還有一些現象各位不知注意到沒有。我常去保養車的兩個4S車行,二手車的展廳面積與新車展廳相當,作為一種耐用高價值消費品,買一輛車正常可用十五年左右,有多少人有能力經常賣舊換新?更何況還有人和我一樣,即使買新車,也敝帚自珍捨不得賣舊車,寧可讓它蒙塵。所以,流入市場的舊車以常識揣度,很多是車主的經濟條件發生了不好的變化,賣車變現,賣車籌錢,賣車去槓桿。據說,深圳二手車市的高檔豪車相當一部分來源於鄂爾多斯、山西、陝北等地的礦老闆、地產商人或欠高利貸者。不管如何,車輛流入二手市場,就意味著市場的供應增加,過去以新車為主要供應方的汽車廠家就必然受到衝擊。

自然有朋友會反駁,廣大農村地區汽車消費潛力巨大,問題是全社會去槓桿,農村地區也不可能獨善其身,更何況青壯年大多都進城了,農村即使有新增需求也因經濟能力而侷限於低檔次的三、五萬元的車或二手車,可以說農村的汽車消費增長對目前主要面向城市消費群體的整體汽車產業無異於杯水車薪,支撐作用幾乎可以忽略。

就是日常生活中這些關於汽車的點滴現象,促使我開始慢慢思考汽車產業的發展,由此及彼,也開始觀察和思考汽車股的操作。當人類開始思考,上帝也感到緊張。促使我最終在前述文章中公開發表看空做空汽車股言論的是,2013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這是新班子在把吃喝腐敗風剎住以後,劍指公車腐敗的又一重大舉措。此條例強調堅持社會化、市場化方向改革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公務用車實物配給方式,取消一般公務用車,保留必要的執法執勤、機要通信、應急和特種專業技術用車及按規定配備的其他車輛,普通公務出行實行社會化提供,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

山雨欲來風滿樓,我感覺到2012年、2013年白酒產業和白酒股風聲鶴唳的一幕即將在汽車產業和汽車股上重演。

對新班子和王書記的反腐執行力我已經深信不疑,我相信隨著公車改革的深入,一大批黨政機關、軍隊、事業單位、大小國營企業的無數巨量公車將進入車市被拍賣,當然這些機關暫時也不會拿公款去採購新的官車了,這些機關不僅不會成為購買者和消費者,反而要變成車市的巨大供應者,可以想像對車市的衝擊有多大!說到這裡,你千萬不要意淫官員沒有公車坐就會去自己買車,大多數官員只要將停車場、車庫蒙塵的自家汽車啟用即可,確實需要買車的官員完全可以拍到低價的處理官車。

今年一月中旬,五糧液集團公司積極站隊表態,清理拍賣了340輛公務車,拍賣總金額為3003萬元;今天最新消息,五糧液集團公司將在後天,即3月12日,繼續拍賣256輛清理出來的公務用車;五糧液集團公司兩次共清理拍賣公務車596輛。窺一斑而知全豹,如果此條例在2014年得到全國全社會的貫徹落實,黨政軍機關、事業單位、各級國營企業將有多少公務車流向市場,真是一個無法估量的天文數字,其對車市的衝擊力將不啻於特大海嘯的爆發。

從今年起,在經濟逐漸步入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在公務車改革的衝擊下,汽車業的整體產能過剩與需求萎縮的矛盾將表面化、白熱化;如果債務違約和高利貸違約接二連三,如果市場資金繼續緊張、利率繼續高企,如果房價再跌百分之二、三十或更多,伴隨著資產縮水而來的是階層降級和負翁的出現,有許多人和許多企業將不得不賣車還債,到那時候,中國主要的汽車產業基地出現幾個東方的底特律絕不是什麼危言聳聽的事!那個以生產官車著稱的某城絕對有機會拔得東方第一底特律的頭籌!


二、汽車股上小試牛刀

草根理論源自草根觀察和思考,並切實指導自己的實際操作,我決不會看空不做空放空炮,我在不看好汽車股後,去年下半年,我就開始了第一輪試探性融券做空操作。當時是2013年8月6日,汽車股當天整體爆發,一些品種居然漲停,我當天開始了對汽車股的融券賣出操作。此輪操作,共融券賣出了八個品種,其中三個我已於2013年11月15日買券還券平倉了結,具體的操作思路見《長城牌國產過山車初體驗,刺激》一文(http://xueqiu.com/4779794911/26191438),詳情不再贅述,為保持此輪操作的完整性,特將此筆交割單也轉貼於此,見下圖:

查看原圖
上圖中,$宇通客車(SH600066)$ ,2013年8月12日融券賣出第一筆9300股,每股17.78元,後續有加倉;$長城汽車(SH601633)$ ,2013年8月9日融券賣出第一筆1500股,每股42.8元,後續有加倉;$福田汽車(SH600166)$ ,2013年8月22日融券賣出6700股,每股5.24元,後續有加倉;此三筆融券做空全部盈利。

2014年1月30日,蛇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我將持倉的另外五個汽車股全部買券還券平倉了結,見下圖:

查看原圖
上圖中,$華域汽車(SH600741)$ ,2013年8月22日融券賣出第一筆5900股,每股9.15元,後續有加倉;$江淮汽車(SH600418)$ ,2013年8月6日融券賣出唯一一筆3800股,每股8元,此筆即為絕唱,再沒有看到該股有券;$上汽集團(SH600104)$ ,2013年8月6日融券賣出第一筆1.2萬股,每股13.5元,後續有加倉;$長安汽車(SZ000625)$ ,2013年8月13日融券賣出第一筆2.77萬股,每股10.51元,後續有加倉;$一汽轎車(SZ000800)$ ,2013年8月6日融券賣出第一筆4000股,每股14元,後續有加倉。前述五個股票,除長安汽車小幅虧損、江淮汽車基本打平外,其它三個均盈利。

這樣說吧,第一輪在汽車股廢銅爛鐵裡的淘金行動,八個股票,六賺一平一虧,為我淘來一輛新車,一輛即將成為東方第一底特律的汽車城生產的豪華官車,昔日王謝堂前燕,飛來尋常百姓家,本老刀,一介揮刀砍財的草根樵夫可以換輛官車得瑟得瑟了。


最後,效顰一下主流分析師,本人目前不持有任何汽車股的多倉或空倉;但在自認為合適的時機和價位,本人將繼續融券賣空汽車股,但絕不做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707

職場點滴(33):職場《三國》之六隊兵守幾個郡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p=17820

《三國志》是陳壽著的一本史書。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著的一本小說。

這裏說的《三國志》,是指電腦遊戲。像筆者那樣的70後電腦迷,相信都打過不同版本的《三國志》,筆者第一次打的是《三國志I》,當時高登班大神,不知用了甚麼方法,令到5吋磁碟抄左之後唔玩得,一定要將「Original」放入電腦才玩得。

不過,本篇說的不是遊戲攻略,而是從遊戲中領悟到的職場秘法:六隊兵守幾個郡。

《三國志I》的勝負關鍵,並不是民望有多高,土地有多大產出,稅收得多少,而是有多少個忠實將領,如果真的只有六隊兵,是不夠的,就算所有郡城不用打任你佔領,都要有幾十個將領,於是便要在當地招募人才,不過更快的方法是攻下別人的郡城,直接將別人的將領為我所用。所以一開始,就先要找到最弱的諸候,將他鄰近沒有人佔的郡城都佔了,然後關門打狗。

假設你是劉備,只有劉關張黃馬趙六隊兵,應該要守多少個郡城?

A. 每個郡一個人守,共六個郡
B. 每個郡兩個人守,共三個郡
C. 每個郡三個人守,共兩個郡
D. 六個人守一個郡(但每次出兵只可以有五個將軍)

如果只係追求「威威食雞」,六個郡可以收六個地方的稅,更多錢糧,更多機會到市場買武器,當用A。但這樣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每個郡的防守就會好薄弱,很容易就會被敵方的諸候攻下,而且如果將領的忠誠度不足,就有可能帶著成個郡投向其他諸候,甚至自立為王。

最穩陣,當然係劉備做郡守,帶五個兵,深耕一個郡,一定不用怕忠誠度問題,不過就資源受到局限,不用想打天下了!幸好,劉備至少有兩個死忠兄弟,就是關羽和張飛,所以佔三個郡絕對沒有問題。

筆者的玩法是,在草創的階段,應該守兩個郡,圍堵在死角的諸候,一個自己做郡守,另一個由張飛做郡守,然後派關羽去帶著五隊兵去攻城,成事之後就退回做兩個郡城。

放在職場上,如果是初來埗到,應該要收縮戰線,睇定啲先,由兩個郡城開始,佔下一個,佔下又一個,好快就有四個郡城。

不過,有些郤喜愛新官上任三把火,先佔六個郡城再說,往往又會敗返做四個郡城。

同是佔四個郡城,不同的方法會有不同的成本,結果往往一樣,但給人們的印象完全不同:前者是天天進步,後者是節節敗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27

香江股市幕後那些殼王(之六)—劉夢熊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21&extra=page%3D1
說到香港「殼王」劉夢熊,先不得不說說他的頭銜:前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百家戰略智庫主席、世界最大華資投資銀行及證券行京華山一國際(香港)有限公司首席顧問、《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從上述職務似乎看不出其在金融領域的造詣,而更像是一個公眾人物。但其早年曾輾轉期貨、外匯、證券等多個領域,在金融界人脈豐富極富能量。


劉夢熊

一條泳褲闖香江

劉夢熊,1948年出生於廣東台山,少年家貧。報導稱,1973年他經過六天六夜長途跋涉,游泳9個多小時偷渡到香港,上岸時身上除了一條游泳褲,一無所有。

到工廠裡打工,干的都是掃地、搬運等髒活重活。不過因為勤勉,進工廠沒多久,就被提升為主管。對於劉夢熊,這也算是一種順利,如果沒有後來兩件偶然甚至有些神奇的事件,他可能只是一個出色的打工仔,不可能成為日後的「殼王」。

有一晚,他夢見工廠著火,從噩夢中驚醒。他有些後怕,鬼使神差地跑了幾個街區去廠裡。到了那裡,發現廠房真的燒起來了,正如夢中情景一般。他奮不顧身,終於把火滅了。因為當時這個廠房沒有保險,如果付之一炬,老闆就破產了。聞訊趕來的老闆激動地拉著他的手,滿是感恩的話語。到了月底,他滿心期待老闆有所表示,結果只等到了50元的獎勵。失落不可避免。

後來,他所在的工廠又遭遇一次火災。又一次他奮勇地去救火。由於當時買了保險,老闆還命令工人把一堆本來要處理的垃圾搬到著火的地方,用水把它們澆濕,多騙取保險公司15港元的賠償款。當時劉夢熊已經當了廠長,見到這一切他知道,自己所謂的英勇在老闆眼裡,最多只值50元的獎勵。果不其然,到了月底,他依然只得到了50元的獎勵。

這一切,讓劉夢熊深深地意識到,「工字不出頭」,永遠沒有機會。他去意已決,尋找著新的發展機會。

一天在報紙上看到語焉不詳的招聘啟事,到了銅鑼灣面試的時候,他才知道這是一家日本的期貨公司招業務員。當時的他,身穿油漬斑駁的工作服,而競爭者,各個西裝革履,但是他憑藉強大的說服能力,成功地當上了期貨公司的業務員,從此開始了他的金融職業生涯。

劉夢熊是一個有理想的人,無論在什麼處境,同時他也是一個很會經營自己的人。從對期貨的一無所知開始,劉夢熊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積累了豐富的期貨知識。1980年代,他開始在報紙上連載期貨知識專欄,並彙編成《期貨決勝108篇》,以較為淺顯的語言,解釋了期貨市場的運作規律,一時成為期貨市場的教材性書籍。當他的同行們還在著眼如何多做幾筆交易的時候,劉夢熊已經一書成名,被捧上了「期貨教父」的高位。

「一條泳褲闖香江」也被譽為一段白手起家書寫打工傳奇的佳話。

之後,他輾轉投資銀行,轉戰收購合併、借殼上市、引進策略性投資者等資本運作業務,被譽為香港「借殼大王」。他曾成功遊說九倉集團主席吳光正,力促香港上市公司合成國際收購九倉旗下上市公司寶福34.87%的股份,使合成國際以3.5億資金控股有6.1億資產規模的企業。

退出期貨業 轉作金融紅娘

據一位自稱做過劉夢熊助手的人回憶,劉夢熊雖然在期貨行業成名,但是他覺得期貨投機味道太濃,不可控風險太多。經常因為一些不可控的因素,讓客戶損失慘重,別人越是信任他,失望就越大。使得他心裡很難受。他感到多年來辛苦建立的關係變得冷淡了,朋友越來越少,路越走越窄。1996年夏,在「保衛釣魚島運動」中他經人介紹認識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答應為其業務和形象做包裝策劃。一個月以後,該公司股價翻了一倍。這也讓他下定決心徹底離開期貨行業。


1999年,劉夢熊完成了他作為殼股買賣中介人的第一筆交易——促成前星港地產(245)以發行新股收購北京昌平縣銀山水泥廠的項目。據報導,銀山水泥廠是由中央某部委與昌平縣人民政府共同投資2000萬人民幣興建的,但工程只進行到一半,項目廢棄了2年。地方政府只想把廠賣了,收回一些投資就行。


19994月劉夢熊帶著星港地產主席黃偉志到水泥廠參觀,他閉口不談水泥廠的現狀與政府只想收回投資的意願,而是開價4000萬,並說「這個廠已經蓋了一半,再投一些錢就可以投產;而且廠區佔地700畝,在高速公路附近,即使不做水泥廠,蓋一個別墅區一樣會有很好的收益。」這番話打動了黃偉志,因為在不久前他剛在香港花了1.1億買了一幢佔地不到四分之一畝的別墅,現在4000萬買700畝地在他看來無疑是絕好的交易。但他要求不付現金,而是發行8億新股,每股5分錢,以股票進行交易。星港地產的成交額每年都排在交易所前三名,發行新股後政府機構很快成功套現了4000萬港幣。


至於得意傑作,可算是200011月及013月成功遊說吳光正,將九倉手上34.87%寶福(021)股權售予趙渡控制的和成國際(651),及將港通控股(03226.7%股權,售予張松橋控制的渝港(613)屬下彩星地產(075)。兩宗交易都迴避了全面收購,雖然對街外股東不公平,但卻令收購者收到以小博大效應。


借殼大王欲變「黃金大亨」 智富能源被指做「神仙局」


近年來,劉夢熊的興趣點轉移到對海外資源的收購上,他表示這是對「收購海外資源」國家戰略主張的身體力行。從2007年遠赴馬達拉斯加買油礦,到隨後赴內蒙古尋求煤礦,09年將印度尼西亞的摩塔貝金礦項目資產借殼「智富能源」變身「國際資源」、以及其後令他官司纏身的東方明珠石油收購美國油氣資產,劉夢熊輪番打出「資源牌」。


因為劉夢熊的每一次收購項目都高調而引人注目,但是每一次在劉夢熊描畫了一個美好的遠景之後,就再無音訊。因此,對於劉夢熊及其借殼運作也備受市場質疑。


2009年,劉夢熊將印度尼西亞的摩塔貝金礦項目注入上市公司,令「智富能源」成功變身為「國際資源(1051)」,完成了從信用卡防盜業務到金礦股的「華麗轉身」。


對於此次運作,劉夢熊無邊創意下的高端財經運籌能力再次發揮得淋漓盡致,「以小博大」、「變不可能為可能」的高端財技再度顯露無遺。


智富本身淨資產不過5000萬美元,市值也只在1億美元左右,達不到OZ公司(摩塔貝金礦項目母公司)收購條件,劉夢熊的計劃是先找中國科技作中介,中國科技先以其資質與OZ公司簽約。然後,智富再給中國科技1000萬美元的中介費,從他們手中買下這份合約,但這1000萬美元也不是給現金,而是給股票,有3年的禁售期。等到跟中國科技談妥以後,再去找摩根士丹利,來進行售股等策劃。為了保證有充足的資金收購及開發摩塔貝項目,智富能源將股本按「101」進行了重組,並委託摩根斯坦利按照每股不低於0.35港元的價格發行最多為130億股的新股,以籌集資金最多為45.5億港元,用作摩塔貝項目撥付、營運資金以及資本開支。包括黑石、富蘭克林、JP摩根等世界知名基金訂立基石認購協議,投資者按每股0.35元認購合共約52.09億股新股,總額約18.23億元。


此外,多名投資者包括新創建集團持有的Center Bright Limited、鄭裕彤代理人、VMS Investment Group Limited 及嘉理資產管理,將同樣按每股0.35元認購合共約80.44億股,總額約28.16億元。


不過,劉夢熊在香港、內地多處爆出收購金礦消息後,國際資源股價非但沒漲,反而經歷了一日暴瀉六成六。其後,一直徘徊不前,直至722日高管變動公告發出。隨後有報章曝光股價暴跌是因為五月國際資源透過大摩向貝萊德等國際基金配股,每股作價三角半,較市價大幅折讓七成;而且這批股份不設禁售期,可以隨時沽貨套利。這班名牌基金,配售的新股還未到手,便已偷步沽貨,結果股價單日大插六成。因此也被市場質疑借名人和基金做神仙局。


而劉夢熊去職國際資源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一職更是備受市場爭議。隨後又曝出公司高管大幅減持股份。國際資源走勢一直低迷。


與「股壇神廚」收購美國石油項目 涉嫌串謀詐騙官司纏身


劉夢熊的另一張資源牌是與香港傳奇商人「股壇大廚」黃坤一起運作東方明珠石油收購美國石油項目,洽洽是這一項目令他們官司纏身。


2010524日,東方明珠石油發佈公告稱,其通過與兩家離岸公司Marvel Sunlight LimitedCharcon AssetsLimitedCAL)訂立收購要約,以2億美元收購Oasis 100%的股權及70%的投票權,獲得美國猶他州天然氣油田的所有權。


其中,CALBVI註冊,屬黃坤全資擁有的私人控股公司;要約中聲稱CAL曾斥資7000萬美元提前收購了Oasis價值35%的股權。此外,Marvel及其實益擁有人是獨立於公司及其關聯人士的第三方,佔有Oasis剩餘65%股權。協議中,Marvel同意有條件向劉夢熊轉讓Oasis 15%的股權,價值3000萬美元。

但是,來自香港證監會的調查顯示,收購之前,黃坤及其商業合作夥伴翼小紅就分別持有東方明珠43.88%1.53%股權,這一持股比例也與收購要約中Marvel Sunlight Limited的持股比例完全吻合,因此翼小紅就是Marvel的實益擁有人,而並非獨立第三方。


除此以外,在香港證監會展開調查的同時,廉政總署掌握的證據也指出,CAL收購Oasis 35%股權的代價並非7000萬美元,實際出資金額則未有定數。

早在2009年底,黃坤與翼小紅就已投資位於美國猶他州的天然氣油田,幾個月後,兩人同意將手持該油田的權益出售給東方明珠,作價為2億美元,並以現金及東方明珠發行的新股予以支付。交易完成後,黃坤的持股由原來的43.88%增至為44.5%,而翼小紅的持股比例則由1.53%增至為12.37%

但油田收購分階段完成後,東方明珠則延遲發行新股,並隨後引入馬永玲、李炯、葉瑞娟3名新投資者,黃坤則同意向三人以8.25億的作價出售其所持有的東方明珠全部股權。雖然3人聲稱是獨立第三人,但香港證監會調查發現,3人與黃坤的關係極為密切,而買入股份之舉實則為代黃坤持有東方明珠,配合獲得東方明珠的控制大權。


因為此事件,劉夢熊及黃坤涉嫌內幕交易被香港廉政公署調查。1月,當時還在任東方明珠石油副主席的劉夢熊曾而去信香港特首梁振英,並恐嚇「請他的手下慎之又慎,否則將引爆政治炸彈。」意圖終止對他的調查。隨後,兩封郵件內容均被移交司法部門,而劉夢熊也被指控妨礙司法公正。


20131028日,東方明珠石油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黃坤及行政經理葉瑞娟已於當月7日被廉政總署落案起訴,而兩人被起訴的罪名則包括串謀詐騙等罪名。劉夢熊雖於3月以身體原因辭去公司職務,但其仍被廉政總署列入被告席。


目前東方明珠石油的案子還沒有揭開謎底,2013108日的一次庭審中,劉夢熊自稱自己早已債台高築,需向朋友借貸100萬港元接濟度日。


儘管這幾年,劉夢熊在政壇中更活躍,但是香江股市仍然沒有忘卻他,而且,他的故事一定沒完。


劉夢熊小檔案:
1948年出生,廣東台山人,父親曾被打為右派
1973年被下放到東莞長安鎮,同年游泳9小時偷渡到香港
1973-1990年從事期貨買賣,著有《期貨決勝108篇》
1986-1996年從事外匯買賣,曾連續3年獲得金融精英金牌
199810月至今加盟京華山一(國際)香港有限公司任首席顧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2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