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紫金矿业屡打环评“限期整改”时间差 两年绿色证券成效不佳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20/2NMDAwMDE4NzY2Ng.html


针对“7·3污染事件”,环保部和证监会正兵分两路,分别对紫金矿业进行调查。

“待到调查组向环保部递交调查报告后,环保部将正式公开调查结果,”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尚未有报告从一线调查组传回。”

从2008年“绿色证券”机制推出起,环保部每次公布上市公司环境黑名单,人们总能找到紫金矿业的名字。从“未通过上市环保核查”、“未完成限期整改”,再到如今的“7·3污染事件”,紫金矿业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我国“绿色证券”机制中存在的诸多尴尬。

“‘绿色证券’的设想很好,但目前由于机制上的欠缺、法律规范的空白以及部委之间的配合不力,都使得实施效果不甚理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环境管理研究者直言。

“上市环保核查”存漏洞

“绿色证券”是环保部力推的环境经济政策之一。它是一系列环境监管措施的统称,专门针对高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经济总量大、对环境的影响也大,”环保部一名官员解释,“除了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需要环保部门采取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举措。”

2008年年初,“绿色证券”正式启动。环保总局(现环保部)出台《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将对上市公司陆续树立三道环境门槛——“上市公司环保核查”、“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

其中,“上市公司环保核查”推出时间最早、运行机制最为完善。

事 实上,从2001年起,“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就已被环保总局作为监管武器长期使用。2007年8月,环保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 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工作的通知》。作为支持,2008年1月证监会出台《关于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IPO申请申报文件的通知》。

依照上述两份文件,冶金、钢铁等13个重污染行业的公司在上市融资和再融资过程中,必须经过相应环保部门的环保审核。企业若没有拿到环保部核查后的“绿色门票”,证监会将不受理其上市申请。

至此,“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被赋予“一票否决”的权力。对企业来说,威慑力巨大。

当年2月,第一批未通过核查的企业名单也出炉了,紫金矿业第一次名列“绿色证券”黑名单。

但紫金矿业的上市之路并未因此停滞。在作出“限期整改”的承诺后,紫金矿业拿到了环保部门给出的上市环保审核批文,并于同年4月在A股上市。

“限期整改”类似折中方案。急于上市的企业在作出此类承诺后,可以在所涉问题解决之前就拿到环保批文。依照证监会文件,企业只要拿到环保批文,就算满足条件,上市申请就会被批准。

2010年5月,环保部公布上市环保核查后督查结果,紫金矿业再次黑榜有名,理由便是“未按承诺完成限期整改”。但此时,紫金矿业早已上市。“限期整改”带来的时间差,让“上市环保核查”制度中最有力武器失效。

无形中,“限期整改”成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中的软肋。

“企业未完成整改,环保部门就给出了环保核查通过的批文,”上述环保部官员坦言,“这种做法究竟合适不合适,我们也在思考。”

今年7月8日,紫金矿业7·3污染事件发生后,环保部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上市环保核查管理制度加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工作的通知》,指出部分地方环保部门上市环保核查、后督查工作不力,存在“违反分级核查管理规定,越权为企业出具上市环保核查意见”等问题。

同时,该通知明确规定,对于存在重大环保问题的企业,应在其完成整改之后方可出具意见。地方环保部门每两年组织一次后督查工作,重点检查“限期整改”的落实情况。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跛脚

早在2008年,环保总局便致力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希望通过环境信息的定期披露,给已上市的企业带来持续的压力。但两年过去了,被寄予厚望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办法》仍“只打雷不下雨”。

上述环保部官员透露,这跟环保部与证监会的合作停滞有关。

记者向中国证监会求证此事,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由于尚未有记者就“绿色证券”机制进行过采访,证监会目前还无法直接回复。究竟由哪个职能部门回答问题,还需要开会研究后决定。

“无论是机构、人员,还是操作流程,证监会都缺乏‘绿色证券’的实施基础。”上述环境管理研究学者称。

记者还就紫金矿业此前两次被列入环保部“绿色证券”黑名单一事向福建省证监局提出采访申请,希望了解该局是否督促紫金矿业整改其环境违规行为。

“你的问题我无法回答。”福建省证监局如是回复。

配套政策亟待出台

环保部门单方推动的绿色证券,显然不够约束力,提升到法律层面的可能性有多大?

“困 难在于对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强制性披露涉及到相关法律的修改。”环境法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曹明德对本报记者分析,比如说公司法中对于上 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条文,刑法中对违反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责任人的刑罚,这些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全国人大制定的,要想对其进行修改,程序比较复杂。

“现 在的上市公司环保核查报告中看不到公司排放了哪些污染物、排放时间、排放强度、在哪排放等具体信息,我每次看报告觉得像是看公司广告。”国家环境保护部环 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对上市公司环境的监管主要还是在IPO之前募集资金,融资的阶段,现在我们有环保核查制度,但是其在具体实施上 还是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如要求公司必须具体写上这些内容的话,它的环保表现会影响其股价涨跌,这对其就有约束力了。

王金南进一步分析称,现在对上市公司也有信息公开的规定,但是信息怎么公开,公开什么信息规定不明晰。

例如,其年度季度报告里,其环保不合格受处罚的信息是不是应该公开,但是因为现在没有明确要求,很多就会选择不公开,而这块虽然企业不公开,监管部门可以去统一披露的,但是现在也没有做到。

“我们在研究同行业上市公司环保信息公开,这个可比性很大,还有对重污染地区比如太湖流域周围的上市公司要求信息公开。”王金南表示,但是这些工作都需要地方政府、证监会的配合。

王金南表示,应该尽快制定出台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政策。包括《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与方法》、《上市公司环保准入实施意见》、《上市公司绿色增发和配股实施意见》、《上市公司环境绩效披露制度》、《中国证券市场环境绩效指数的发布办法》等。






紫金矿业开始“整改” 紫金山金矿将限产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728/140859.html


  受污染事件的影响,临时停牌2天的紫金矿业将被采取限产措施。昨日,紫金矿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对紫金山金矿采取限产措施。

  紫金山金矿限产

  据报道,紫金矿业昨天公告称,根据专家意见,福建上杭县人民政府于7月26日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紫金山铜矿“7·3”事故后续处置及配合铜矿整治对紫金山金矿限产事宜。

   紫金矿业公告称,根据专家意见,上杭县人民政府经会议研究确定,要求紫金山金矿在确保环保安全的情况下维持低位生产运行,以减轻金铜矿区环保安全压力。 并全面加强紫金山金铜矿区环境安全隐患排查,集中全部力量加快处理铜湿法厂污水渗漏事故进度,全力以赴做好抗击台风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安全渡汛。

  紫金矿业表示,公司决定对紫金山金矿生产系统按照废水减量化,污水达标排放的原则,生产溶液内部循环,维持低位运行。

  限产一年少掘一吨金

   紫金山金矿号称中国第一大金矿,根据中国黄金协会统计,中国2009年生产黄金313.98吨,其中矿产金261.051吨;紫金矿业2009年度生产 黄金75.37吨,其中矿产金30.65吨,占全国矿产金产量的11.74%%。全国黄金企业实现利润(含非黄金利润)139.589亿元,紫金矿业实现 利润总额为50.18亿元,占全国黄金企业实现利润(含非黄金利润)的35.95%。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公司2009年年报显示,我国 2009年生产黄金313.98吨,其中矿产金261.051吨,公司2009年度生产黄金75.37吨,同比增长31.50%,其中矿产金30.65 吨,同比增长7.63%,占全国矿产金产量的11.74%。而在矿产金中,紫金山金矿生产18吨。此外,全国黄金企业实现利润(含非黄金利 润)139.589亿元,公司实现利润总额为50.18亿元,占全国黄金企业实现利润(含非黄金利润)的35.95%,而黄金业务销售收入占2009年营 业收入的73.23%(抵销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占73.57%。

  若按公司的预计,2010年将减少黄金产量1吨左右,若以当前约257元/克的金价计算,公司将减少营业收入约2.57亿元。

  相关责任人已被处罚

  调查正在继续

  目前,上杭县环保局局长陈军安已引咎辞职、上杭县经贸局主管工业企业的局长黄仲华被停职检查,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厂长、副厂长以及环保车间主任三人已被上杭县公安局刑事拘留,紫金山金铜矿分管安全环保工作的副矿长和紫金山金铜矿环保安全处处长两人已被停职检查。

   据东方早报报道,国内权威证券媒体昨天报道称,由公安部、监察部、环保部组成的联合调查小组已经到达上杭,对于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做进一步的调查。知情人 士透露,此前环保部的调查结果显示,紫金矿业的环保问题比已被公开的情况要严重,上述三部门对紫金矿业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势必将进一步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 任。

  相关阅读

  紫金矿业“封口费”疑云

  据港媒报道,紫金矿业位于福建上杭县的铜矿厂房发生污水渗漏后,内地有传媒日前揭发,紫金矿业宣传部负责人,曾给前往采访的记者发放“封口费”。但该负责人则坚称没有给记者“封口费”,并认为外界传闻,对其人格构成侮辱。

      编辑 袁森





「太平洋」停業 中關村整改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2559&PHPSESSID=66956ff086221f6045aa8bb4573cdd7b

昔日熙熙攘攘的人群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空空如也的店舖。偌大的寫字樓裡,只剩下值班保安,三三兩兩的顧客匆匆而過,很難相信這裡曾經日均人流量達4萬人次。被譽為「中關村傳統電子城三強之一」的太平洋數碼電腦城,站在了命運的十字路口。

8月14日下午,中國經濟時報社記者來到太平洋數碼電腦城。據大廈保安介紹,幾乎所有的商戶已 經撤走,剩下為數不多的幾家因為租期未到仍保留著。記者駐足一家主營數碼相機的小店,店家表示,他現在左右為難,由於租金未到期,店舖得以保留下來,但生 意蕭條已經讓他入不敷出,不知道還能支撐多久。周邊的海龍、鼎好、科貿等幾家數碼城至少高出一倍的租金,讓他望而卻步。

今年6月30日,管理方太平洋科技發展集團已將太平洋大廈相關房產使用權移交給北京大學,所有 商家都要在規定時間內搬走。太平洋大部分商戶都選擇了一街之隔的海龍電子城、科貿電子城、鼎好電子城以及中關村e世界電子賣場作為新的落腳點,70%的商 家在店門口張貼了搬遷公告,以便老顧客再次光臨。

誰革了中關村的命?

「太平洋數碼城由太平洋科技發展集團建設,建設用地屬於北京大學,實際上是租用了北大的地 方。」中關村電子產品貿易商會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因此,太平洋停業的直接原因是產權移交。經北大相關人士證實,北大校方已下發通知,將大廈的1至10層作 為院所的辦公場所等教學輔助用房。

談及太平洋停業的現實原因,業界說法不一。從太平洋撤離到鼎好電子城的陳經理告訴記者,太平洋數碼城市場混亂,賣場強行拉客、非法導購、價格欺詐、售賣翻新產品等現象嚴重,造成了大量顧客的流失。

來鼎好購買筆記本電腦的顧客小劉對記者說:「一直不願去太平洋數碼城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交通不方便,距離地鐵和公交車站都比較遠,而鼎好和海龍緊鄰地鐵,公交車也很方便,完全可以滿足大家一站式購物的需求。」

而在鼎好主營數碼產品的馮經理則分析,太平洋數碼城開業時間早,最初可以說是處於壟斷地位,後來隨著鼎好、海龍和e世界等電子城的興起,太平洋日漸衰落,喪失了之前的地位。電子賣場越來越多,顧客的增長數量卻沒那麼大,分散了客源,造成了中關村電子城現在的普遍衰落。

「京東商城殺死了太平洋。」業內流傳著這樣一種極端的說法。目前,電子商務盛行,中關村數碼城一方面受到京東商城、噹噹網和淘寶網等網絡銷售的衝擊,另一方面受到國美、大中和蘇寧等線下連鎖電器賣場的擠壓,在夾縫中生存的中關村電子城舉步維艱。

整改迫在眉睫

繼太平洋數碼城停業之後,7月份,海龍電子城明令禁止高聲叫賣、導購拉客等行為。記者來到海龍電子城,往日的嘈雜已經淡去,取而代之的是熱情的導購。從去年開始,海龍10至16層的商戶已經搬出,被改造成寫字間對外出租,很多文化公司已經進駐海龍大廈。

鼎好和中關村e世界尚未接到整改通知,但商家們都已經聞到了整改的味道。「近期,沒有營業執照 和正規營業手續的商家已經被全部清出,聽說小攤位也要取消,全部改成精品店,但是我覺得不太可能實現。那樣的話,建築面積大了,收的租金相對來說就少了。 這只是小道消息,我們還沒接到正式通知。」馮經理對記者說。已進駐中關村八個年頭的他見證了中關村從繁榮到衰落的全過程。他用三年時間,在北京成了有房有 車一族,現在卻要為每個月8000元的租金發愁。

目前,電子商務的時代已經悄然到來。去年11月國美電器併購庫巴網,今年4月國美自有品牌網上商城重裝上線;今年5月底,蘇寧易購在京發佈「安心購」服務計劃,掀起電商行業服務大戰。對此現象,馮經理坦言公司也已開設網店,但尚處於初始階段,競爭力還很弱。

對於太平洋數碼城的停業以及中關村賣場的整改,從中關村「練攤」起家的京東商城CEO劉強東感 觸良多,他在微博中表示,「其實不是京東們革了你們的命,而是你們自己!捫心自問,你們做了多少偷樑換柱的勾當?賣了多少水貨假貨?暴打了多少客戶?這是 因果報應!」在為傳統電子賣場退出喝彩的同時,劉強東也告誡自己不要重蹈覆轍。《中國經濟時報》 (本文來源:cnbeta )


房產商斷鏈,地方政府問題債務即將到期,整改進行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64b5010102dy9a.html

 

=====從 地方政府的角度來看,在中國特定城市化階段承擔了巨大的投資職責,而作為市場經濟國家地方政府建設資金來源的地方稅、市政債券,在我國都還有所缺位,因此 依靠賣地、平台貸款及其他隱形債務融資,都是不得已的行為。從商業銀行的角度來說,發放平台貸款也是其市場選擇,何況在投資迅速擴張的時期,這類貸款反而 表現得更像優質貸款。因此,與其每次遇到事情才整改,還不如多重視未來改革,一是弱化政府主導的投資規模,二是改革財稅體制,減少地方政府「非規範」融資 衝動。=====


房产商断链,地方政府问题债务即将到期,整改进行中  《每日財經新聞》

 

受宏觀調控影響,2011年大部分城市土地收入都出現了明顯下調,尤其是住宅用地。統計顯示,130個城市中,住宅類用地成交額12391.3億元,同比下滑了24%;成交面積同比減少18%,樓麵價也下跌了12%


2011年三季度開始,流標和流拍縈繞在多個城市的土地市場。2011130個城市土地流標900宗,其中居住類流標達到了420宗。總數相比2010年的280宗上漲了2.2倍。特別是在11-12月,全國性的樓市調控見效,房產交易的低迷傳遞至土地市場,這兩個月土地流標數量達到了近300宗,其中居住類佔到了50%

 

2011年,全國130個城市共錄得土地出讓金1.86萬億,同比減少13%由於部分地方債務償還對土地出讓收入依賴性較大,土地市場價格波動加劇,勢必影響到抵押物的價值。2011年前十大城市土地出讓金年內合計7745億,同比減少15.2%

 

另外,2011年 絕大部分城市也未完成年度土地供應計劃。主要原因是限購顯效且調控依然收緊,這明顯影響了開發商的市場預期,他們已經逐漸減少在熱點城市的投入;信貸規模 收縮,融資困難,開發商資金吃緊;另外,很多城市土地推出的時間主要在下半年,市場已經發生變化,導致大量土地地價成交或被迫收回。

 

土地市場如此低迷,根本原因是地價仍然太高。土地價格並未明顯降低,部分土地的起價過高。如此窘境,為什麼2012年地價沒有明顯下降?由於土地的獲取成本也就是拆遷補償的成本太高,政府還想賺點錢,以至於去年只是土地成交的萎縮,先是量的萎縮,然後才是降價,這會在2012年上半年發生。

 

2012年地價會有明顯下滑,或者是付款方式會有明顯的變化,比如延長付款時間或降低利息等。也有可能會有大量適銷對路的土地上市;而作為「土地財政」的部分補缺,房產稅也將提上日程。

 

 

審計署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債務餘額達10.7萬億元,在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餘額中,承諾用土地出讓收入作為償債來源的債務餘額達2.5萬億元,而2012年地方政府將迎來還債高峰。與此同時,一些地方政府的平台項目的貸款條件和償債能力先天不足,已出現在建項目後續建設資金和還貸資金無著落的局面。按照審計署此前披露的數據,進入2012年至少1.8萬億的地方政府性債務需要償還。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2011年底會議上說「根據審計署10.7萬億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披露,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為107174.91億元,『問題』債務總額約5308.58億。而目前整改到位資金約2591.93億元,整改到位率為48.9%。部分地方政府在『十二五』開局之年投資熱情高漲,籌資需求旺盛,有可能進一步加大地方政府債務壓力,相關項目的開發和營運風險值得關注。」


大多數地方政府存在通過平台公司等變相舉債的情況,其中有7個省級、40個市級和107個縣級政府及所屬部門,在2010年國務院19號文下發後,仍以出具承諾函、寬慰函等形式,或以財政收入、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等,違規為融資平台公司等單位舉借債務提供擔保464.75億元。

 

6576家融資平台公司中,違規抵押或質押取得的債務資金在731.53億元。審計署對此表示,有關單位通過完善相關手續、充實抵押物、增加合法抵押物、完善貸款手續、加快土地徵收和拍賣、變更土地收儲單位名稱、與銀行協商歸還貸款等方式,整改到位230.61億元,整改率在31.5%

 

 

與此同時,針對審計發現的1319.80億元債務資金未及時安排使用問題,地方政府整改積極性最高,到位1017.47億元,完成率高達77.1%針對違規投向資本市場、房地產和「兩高一剩」項目的351億元債務資金,目前整改到位140.35億元,到位率40%此外,針對融資平台公司虛假出資、註冊資本未到位等2441.5億元資金,整改到位983.23億元,整改率44%

 

上述問題中,違規抵質押整改率較低是有其原因的。目前地方政府平台貸款整改工作遇到的挑戰之一,突出表現在還款方式合同補正和補充合法有效抵質押物兩個關鍵環節進展較慢。

 

2011年底的監管會議上,監管層強調,要結合市場波動情況,及時對押品進行價值重估,對於難以覆蓋貸款風險的,應要求借款人盡快增加足值抵質押物,這也部分印證了2012年地方政府潛在的土地財政風險。根據審計署披露的數據,2012-2014年將分別有約1.81.21萬億的地方政府債務集中到期,近期銀監會正組織金融機構對平台貸償債風險進行專項排查。

 

國務院要求最大限度降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各種償債主題要落實責任,不能逃廢債,地方政府不得違規提供擔保承諾,銀行也不得違規提供貸款,否則將嚴重追究 責任。另外,監管層還強調,目前各種規避監管的隱性平台融資逐漸增加。尚福林向商業銀行發出提示,「在一些地區,當地政府通過具有平台特徵但又在平台名單 外的企業向銀行融資,或承接原平台債務。」



國務院:嚴肅整改審計查出問題 由此盤活存量資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7582

國務院周三召開常務會議指出,各部門10月底要報告201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審計報告的整改情況,並在向全國人大報告後對社會公布。要通過整改盤活趴在賬上的存量資金,促進“脫實向虛”的信貸資金歸位,更多投向實體經濟。 會議指出,按照憲法法律規定,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是建設現代政府的重要一環,是規範權力運行和反腐敗的利器。日前,201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報告向社會公布。 對審計查出的問題,一要不折不扣堅決嚴肅整改。各相關部門和單位“一把手”是整改的第一責任人,要列出整改任務清單,排出時間表,實行對賬銷號,10月底向國務院報告整改情況,並在向全國人大報告後對社會公布。 二要通過整改促進穩增長、調結構。一方面要盤活趴在賬上的存量資金,整合專項、優化增量,切實使寶貴資金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要促進“脫實向虛”的信貸資金歸位,更多投向實體經濟,有效降低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三要著力構建長效機制。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克服屢審屢犯的“牛皮癬”。從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入手,推動建立現代財政制度。進一步簡政放權,將適合地方管理的事項連同項目確定權和相關資金分配權一並下放。強化責任追究,建立和落實決策審批終身責任制、執行監督連帶責任制,依法規範財政收支行為。確保公帑花得明白、用得其所、造福人民。 6月25日至7月5日,國務院派出8個督查組分赴部分省(區、市)、國務院部門和單位,對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全面督查。此前,各地開展了自查並向國務院上報了自查報告。 根據6月初國務院發出的通知,此次督查的主要內容,是各部門和各地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的落實情況。《第一財經日報》報道稱,督查組主要忙著做“三件事”:一是聽匯報查資料;二是實地走訪深入交談;三是反饋意見撰寫報告。 這次督查是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開展的第一次全面督查。此前因穩增長、簡政放權舉措落實不到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拍桌怒斥部分官員“為官不為”,“屍位素餐”。

整改三月後網銷大戶回歸天貓 國華轉型保障、珠江再推萬能險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12-05/881093.html

每經記者 塗穎浩 發自上海

時隔3個月後,保險網銷大戶陸續重返天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11月28日,國華人壽宣布天貓旗艦店和官網全新亮相,意味著暫停三月之久的國華人壽電子商務業務正式恢複運營。今年8月底,天貓網銷保險“大戶”——國華人壽、珠江人壽和弘康人壽三家保險公司線上產品被叫停,知情人士稱叫停原因包括“網銷理財型產品宣傳、風險提示不規範等”。該平臺同類產品在隨後一周時間內減少至個位數,萬能險也受此影響而缺席天貓“雙十一”理財產品銷售盛宴。

記者註意到,此次回歸天貓保險平臺,保險公司的網銷策略出現分歧。國華人壽一改理財保險大戶形象,首批上線三大類純保障產品;幾乎同期回歸的珠江人壽則堅守萬能險,一款6.5%預期收益率的產品成交頗顯“王者歸來”的氣勢。一位珠江人壽內部人士表示,目前還沒有保障型產品上線,但理財型和保障型產品並舉是按照監管要求,優化產品結構的大方向。截至12月3日,弘康人壽的天貓旗艦店和官網尚未恢複產品銷售。

網銷大戶演繹“王者歸來”

此次在天貓保險率先恢複銷售的,是珠江人壽此前的人氣產品“匯贏1號新版”萬能險。該產品恢複銷售之後再現火爆局面,粗略統計成交記錄可知,12月1日成交2000余份,按每份1000元計算,單日成交額逾200萬元。

在天貓保險平臺目前銷售的5款萬能險產品中,“匯贏1號新版”以6.5%的預期年化收益居首,其他四款分別為6%、5.9%、5.3%、5.25%。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此次珠江人壽在產品宣傳上和其他萬能險有所不同,在保險簡介中重點提及了“建議最低持有時間1年起”、“10月歷史結算年化收益率6.5%”,並告知了“猶豫期退保免工本費”、“身故賠付賬戶價值105%”等產品特征,整改了監管層此前存在異議的“過分宣傳預期收益率”、“將萬能險產品的保險期間宣傳為1年”、“沒有向消費者充分提示投資風險”等情形。

此外,珠江人壽官網目前恢複銷售的兩款萬能險也在宣傳用語上發生明顯變化。如產品名稱加上“終身壽險(萬能型)”,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體現為“保單10月份結算利率”,並且沒有突出顯示收益率。

網銷大戶恢複銷售後,或將帶動部分險企重新在天貓保險推出萬能險。記者註意到,民生人壽一款萬能險產品正在預熱狀態,產品名為“民生金元寶(一年期)”,為聯手螞蟻微貸全網首發,打出了6.2%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值得關註的是,也有不少險企早已轉移網銷陣地——在其他理財產品網銷平臺上銷售萬能險產品。

經歷一輪監管調整後的高收益萬能險還能實現“王者歸來”嗎?除了此次監管層直指網銷宣傳用語不規範,今年5月份,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還曾發文警示高收益保險產品風險。他指出,保險負債業務呈現短期化和高收益傾向,帶來較大的資產錯配和流動性風險隱患。為追求高收益率,大多配向收益高、流動性低的另類資產,比如不動產、基礎設施、信托等,形成了“短錢長配”的新情況,存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

而監管層早前已就短期高收益產品提出資本金約束。保監會2月19日出臺的《關於規範高現金價值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銷售高現金價值產品年度保費收入應控制在公司資本金的2倍以內”,超過的部分“其最低資本要求將予以提高。”《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政策出臺後,一些中小型保險公司因資本金約束而陸續暫停了高現金價值產品銷售。

國華人壽首期上線全保障

一位珠江人壽內部人士表示:“目前還沒有保障型產品上線,但理財型和保障型產品並舉,是我們按照監管要求,優化產品結構的大方向。”而國華人壽此次電商業務恢複運營采取的是純保障策略。記者註意到,新版國華人壽旗艦店首批上線的幾款保障產品,分為少兒保障、駕乘保障和意外險三大類,細分出 “熊孩子”系列、“愛出行”系列兩個不同的細分市場。其中,“熊孩子”系列包括重大疾病保險和門診住院險,“愛出行”系列包括駕乘類保險和交通工具意外險。記者註意到,國華人壽網上商城劃分為綜合保障、健康醫療、養老無憂、少兒成長和旅遊意外幾大保障門類。

據悉,國華電商還與第三方專業機構合作,為客戶提供各類差異化的增值服務。國華人壽方面透露,國華的客戶還將享受到7*24小時專業電話醫生服務,通過具有醫師資格的在線醫生,接受客戶的個性化健康咨詢和常見疾病咨詢;專業門診預約掛號服務,提供全國指定地區、指定醫院的專家門診服務安排;緊急醫療救援服務,具備急救資質的專業醫護人員24小時待命;道路救援服務,服務內容包括:緊急接電、緊急送油、緊急加水、更換輪胎、現場搶修、拖車牽引、吊裝救援等。

國華人壽電子商務部相關負責人坦言,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仍然處於探索期,因此在保險電商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難免存在不完善之處。國華人壽也用兩個月的時間對系統及服務進行了升級與優化,信息披露更加全面,風險提示更加充分。

三季度壽險網銷大幅增長

來自中保協的統計顯示,2014年1~9月,人身險網銷實現年化規模保費273.4億元,在上半年保費剛剛突破百億的基礎上,三季度的保費收入近170億元,為上半年的1.7倍。其中,7月和8月的網銷規模保費均突破60億元,僅單月就超過2013年54.5億元的全年水平。網銷保費收入占人身險行業1~9月保費總收入(10592.3億元)的比例達到2.58%,較上半年的1.33%提升了1.25個百分點。開展網銷經營業務的人身險公司從2013年的44家增長到目前的51家。

據介紹,保險網銷渠道方面仍呈現出以第三方渠道為主,自建官網比重逐步上升的態勢。1~9月,通過第三方渠道實現保費收入257.7億元,占網銷總保費的94.3%,承保件數達7160.9萬件。而1~9月行業官網渠道流量近3.8億次,與上半年相比翻了近一倍,實現保費收入15.7億元。

從保險網銷產品的銷售類型看,今年三季度保險公司網銷結構調整明顯。中保協的上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萬能險占到了網銷壽險產品的90%,到了三季度末萬能險在人身險網銷壽險產品中占比下降到66.7%,意外險和健康險的保費占比上升比較明顯。由於監管機構對網銷萬能險主力軍解禁時間拉長至11月底,且萬能險銷售恢複還需假以時日,料今年四季度萬能險占網銷壽險產品的比例將較三季度末的66.7%進一步下滑。

業務結構單一的保險公司還需主動調整產品結構,以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據了解,較早發力網銷理財險的國華人壽早已做好轉型準備,從2013年開始,公司就加大了對長期期繳型產品的研發與推廣;從2014年1季度開始,長期期繳型產品已經占據國華天貓旗艦店和官網所有產品數量的80%,並在今年4月達到了長期期繳產品月百萬標保平臺。上述國華人壽內部人士還建言互聯網保險監管相關辦法早日出臺,以使保險電商的發展有章可循。


中信證券整改兩融業務 到期未了結合約將強制平倉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83

周五,證監會表示對45家證券公司的融資類業務現場檢查結束,並對相關公司進行了處理,其中,中信、海通、國泰君安存在違規問題,采取暫停融資融券賬戶三個月的處理,對民生證券和廣州證券、齊魯證券等5家公司采取警示的監管措施。

作為券商股的老大哥,中信證券最快做出了回應。據新浪財經報道,中信證券對媒體表示,公司已經針對處罰結果做出了如下措施:一是暫停新開立信用賬戶三個月;二是從1月16日開始不允許有任何新增新的合約逾期,距合約到期兩周前會提醒客戶及時了結合約,到期未了結會執行強制平倉;三是春節前完成老的逾期合約的清理;四是,認真整改,今後確保不會出現任何形式的業務違規。

中信證券融資融券業務相關負責人還表示,公司客戶結構偏機構化,此次檢查發現逾期客戶一共79名,到期合約中負債規模在5億元以上的負債金額占到期總金額的六成。該負責人表示,中信證券開立信用賬戶門檻最高,即便其他同行已經零門檻,中信卻一直保持客戶資產30萬元以上的較高門檻。

證監會周五曾強調,融資融券業務是具有杠桿特征的信用交易業務,風險較高。證券公司應當嚴格遵守現有監管規定,依法臺規經營,嚴守監管底線,進一步強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加強投資者權益保護,不得向證券資產低於50萬元的客戶融資融券。

但根據中登公司公布的12月統計月報,去年10月末證券帳戶持股市值超過50萬元的投資者只有240萬戶,僅占持倉賬戶總數的6.3%,占有效賬戶總數的3.3%(以掛有A股賬戶的一碼通賬戶計算)。

以下為證監會兩融業務檢查中發現違規情況的12家券商:

QQ截圖20150118155313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以陳頂新案曝光 中儲糧18個月整改打水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07581.html

以陳頂新案曝光 中儲糧18個月整改打水漂

一財網 胡軍華 2015-04-18 11:24:00

央視4月17日報道,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中儲糧)遼寧、吉林等地一些糧庫和糧商相互勾結,用陳糧頂替新糧賺取差價,在業界已不是秘密。只要國家對糧食進行天量收儲,中儲糧也好,其他公司也好,出事是大概率事件。

央視4月17日報道,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中儲糧)遼寧、吉林等地一些糧庫和糧商相互勾結,用陳糧頂替新糧賺取差價,在業界已不是秘密。

這一報道對於中儲糧來說,或如晴天霹靂。2013年9月,中央巡視組指出中儲糧存在多個問題,2013年10月,中儲糧董事長、總經理雙雙換人,新班子宣言對以陳頂新等行為“零容忍”、“堅決懲處”,並公布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但是漏洞依然存在,東北幾個糧庫以陳頂新案情的浮出水面,讓中儲糧上下前後約18個月的努力差不多付諸東流。

實際上,只要國家對糧食進行天量收儲,中儲糧也好,其他公司也好,出事是大概率事件。

天量收儲的糧食,要管好很難。

2014年,中儲糧會同有關部門,全年累計組織完成政策性收購近1.25億噸,收購量創歷史新高。

1.25億噸是個天量的數字,按照2014年中國全年糧食產量60710萬噸的數字計算,中儲糧控制了全國近二成的糧食,如此龐大的體量在全世界也極為罕見。

管理這樣天量的糧食,對於中儲糧來說,可以用“小馬拉大車”來形容。

中儲糧自己的庫容遠低於政策性糧食的收儲量。中儲糧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公司直屬企業倉容總量達500多億斤,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糧食倉儲企業。500多億斤的倉容約合0.25億噸,以2014年為例,當年政策性收購的糧食是約1.25億噸,中儲糧的倉容遠遠達不到全部收納政策性糧食的數量。

諸多隱患因此產生。

第一個是大量糧食不得以露天堆放,火災風險陡增。2014年10月8日淩晨3時,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海林直屬庫租賃的罩棚倉庫起火。經初步查實,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海林直屬庫在2013年臨儲糧收購中,因自有庫容緊張,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租賃黑龍江海林市耐力木業有限公司的罩棚倉,儲存玉米總計4.27萬噸。結果同一院內的耐力木業公司木材加工車間,引發與其緊鄰的臨儲玉米罩棚倉著火。

此前也有類似情況。2013年5月31日,中儲糧總公司所屬黑龍江林甸直屬庫露天儲糧設施發生火災事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07.9萬元,在社會上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水火無情,有時難以避免;而有一些風險,其實是可以控制和預防的。

中國是糧食生產大國,糧食主產區從南到北,但是中儲糧的自有庫點有限。2014年,中儲糧擁有直屬庫346戶,企業職工44865人。

一位糧食行業人士說,不是每一個糧食主產區都有中儲糧的直屬庫,在糧食產區,可能好幾個縣才有一個中儲糧直屬庫。中儲糧的直屬庫只覆蓋小部分的糧食主產區,但是又承擔天量的糧食收儲任務,無奈只能向地方糧食局系統和民營企業求助,將這些單位中的一部分“收編”進中儲糧系統。

以黑龍江為例,截止2015年2月5日,該省2014年政策性糧食累計收購達到4000萬噸,收購總量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共下達水稻委托收儲庫點和租倉庫點1052個,玉米委托收儲庫點和租倉庫點1057個。黑龍江大量的收儲庫點和糧食倉容並非中儲糧自有。

中儲糧自有的庫點,可以從人、財、物等幾個主要的方面進行垂直管理,但是“收編”的民營和地方糧食系統的庫點,能多大程度上“聽話”,要打上大大的問號。

此次出事的兩個庫點,就是屬於“收編”的性質。其中,遼寧省開原市慶雲堡中心糧庫為中儲糧開原直屬庫租賃的民營庫點,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白依拉嘎收儲庫為中儲糧松原直屬庫委托的地方國有糧食庫點。可以說,中儲糧管理的軟肋,相較於中儲糧的346個直屬庫,正是這些被“收編”進來的原地方國有糧食系統和民營單位。

因此,適度減少每年的政策性糧食的收儲量,與中儲糧的實際庫容相符合,與中儲糧的管理半徑相匹配,是減少腐敗風險、控制危機的釜底抽薪之道。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高通反壟斷整改變數多 企業哭訴“仍被欺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154.html

高通反壟斷整改變數多 企業哭訴“仍被欺負”

一財網 郭麗琴 2015-06-11 17:46:00

時間進入到六月,距離高通接到中國反壟斷相關部門下發的60.88億元行政處罰決定書早已超過三個月。這意味著,高通公司已用實際行動放棄了向中國法院提起訴訟的權利。

一、高通反壟斷整改變數多 企業哭訴“仍被欺負”

時間進入到六月,距離高通接到中國反壟斷相關部門下發的60.88億元行政處罰決定書早已超過三個月。這意味著,高通公司已用實際行動放棄了向中國法院提起訴訟的權利。

此前,高通全球公告稱,不會選擇上訴或行政複議來反駁中國國家發改委的處罰,但根據中國法律,這樣的公告並不妨礙它隨後改變想法,選擇繼續上訴。

但這場反壟斷的處罰並未就此終結。

圖片來源:網絡

在反壟斷這個全球舞臺,中國對高通的第一張走到終點的罰單,具有導向性意義。只是,目前這張措辭模糊的罰單,對於全球通信專利及芯片產業鏈中的企業來說,還尚未回答一些核心問題。

這些問題的答案,短期而言,將隱身在高通正緊鑼密鼓與其中國下遊廠商重新簽訂的商業合同條款細節之中。長期而言,則需要回答,中國執法機構或法院將依據何種原則,何時開啟下一個“類高通”的調查或訴訟。

“高通們”的煩惱才剛剛開始。

發改委和高通並無“私下和解”協議

國家發改委今年2月對高通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排除、限制競爭的壟斷行為依法作出處理,責令高通公司停止相關違法行為,處2013年度在我國市場銷售額8%的罰款,計60.88億元。

高通下遊的中國企業,是最先感知到調查案後新規則的群體。

“後高通時代”的行業新規則,體現在按處罰決定書中規定而重新調整的合同細節之中。

這註定是一場規模巨大且艱難的談判。

3月21日,當《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間隙向論壇嘉賓、美國高通公司首席執行官(CEO)史蒂夫•莫倫科夫(Steve Mollenkopf)詢問,如何執行國家發改委的處罰決定書、如何確定新的業界標準等細節時,他以忙於參加下一場會議為由,拒絕回答提問。

另一些極度依賴高通供貨的手機終端廠商,諸如小米等公司,也稱由於過於敏感,紛紛回避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高通的主要收益來自於兩部分:專利授權和手機基帶芯片(負責無線通信功能的核心芯片)出售。因此,高通在中國涉及到的企業,包括芯片制造企業、智能手機終端企業、設備商、運營商。

手機制造商如果使用了高通芯片,要付芯片的錢及專利費;設備商建基站的芯片如果使用了高通專利,則得付專利費。對於中國的三家運營商來說,一方面需 要采購手機廠商的定制機(比如iPhone);另一方面,還需要采購設備商(包括華為、中興等)生產的設備,得間接付出兩份專利許可費用。

在所有相關方中,中國廣大的智能手機終端廠商,是受本次反壟斷處罰決定直接沖擊最大的一方。因為它們同時使用了高通的芯片和專利。

業內關註的另一個疑問是,在發改委公開的處罰決定書、高通公開的簡版整改措施之外,是否還有一個秘密簽訂的“和解協議”。

對此,中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本次反壟斷調查中高通律師團隊負責人吳鵬和一位發改委方智囊人士均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雖然從流程上看,發改 委和高通,有著相當的默契,但雙方並沒有私下簽署“和解協議”。高通收到的處罰決定書,與發改委最後在其官網上公布的處罰決定全文核心內容完全一致,唯一 區別是,公布版本去掉了銀行賬戶和高通公司總部地址,並加蓋公章。實際的過程是,發改委對高通做了一個處罰決定,高通針對這個處罰決定,做了一個整改措 施,發改委認為這個整改措施,滿足了反壟斷整改的要求。未來對高通是否整改,還會有進一步監督。

一位發改委方面的智囊人士對本報記者解釋說,你可以理解為,高通給人造成和解的印象,也是為了給自己的全球投資者一個更好的交代。

本報記者從多重核心渠道了解到,在處罰決定接近下發前後,高通公司已經開啟了與下遊公司重新談判的過程。基於發改委的處罰決定書,自身提交的整改措施,高通向其下遊企業發出了修訂後的標準合同。

但一些下遊企業認為,新的合同仍然不能讓人滿意。他們去發改委等部門反映:高通案之後,他們依然處於極為被動的地位,也依然被欺負被折磨。

這些哭訴的根源是,發改委在其官網上公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中的模糊地帶,到底該如何解讀。雖然,發改委公布的處罰決定界定清晰,指出高通造成不公平 高價的因素包括:“對過期專利收取許可費”;“要求被許可人進行免費反向許可”;“堅持較高許可費率”;“按整機批發凈售價收取專利許可費”。問題在於, 但至於如何整改這些違規行為,並未給出清晰界定。

這其中有雙方博弈的原因。吳鵬對本報記者說,處罰決定書的字里行間,既是發改委的意思,又是高通可以接受的。也是基於這樣一個文字表述,高通不再提起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

唯一可能作為參考的行動標準是,高通在處罰公告發出的同期,主動在納斯達克官網上公布了簡要版整改措施。由於高通未公開全文,這給後續商業談判埋下了隱患。

首當其沖的,是影響到所有企業的許可費率問題。高通公布的整改方案簡要版本中的表述是:對於獲得高通3G和4G基礎專利授權,並只銷往中國市場的品 牌設備,高通授權費收取標準:3G設備為5%(包括3G/4G多模式設備),4G設備為3.5%(包括3模LTE-TDD設備),這項標準不適用於 CDMA或WCDMA技術,後兩者的專利費率計費基準為手機出廠價格的65%。

多位參與談判的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指出,這其中涉及到的三個數字:5%、3.5%和65%的計算方式,能夠成為未來類似案例或合同標桿的內容,就在這些數字細節之中。

他們認為,“CDMA或WCDMA技術的專利費率計費基準為手機出廠價格的65%”是讓人最難以理解的。

國務院反壟斷法委員會咨詢專家、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王曉曄參與了行政處罰決定書最後幾稿的審閱把關過程。給她印象最深的區別是,早期版本是按照最小專 利可銷售單元(零部件),比如標準基帶來收費,而最後的版本中,“改變以整機計費的模式”沒有作為一個專門的問題列出。她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出了自 己的擔心,由於沒有給定初始費率,雖然分母變成了原有的65%,如果高通將基準費率5%大幅提到20%甚至更高,便可以輕易繞開監管。

吳鵬則對本報記者回應說,保留按整機收取許可費的模式,是高通最終決定放棄行政訴訟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

整改方案全文不公開背後

為何不公開整改方案全文,兩方對本報記者給出了截然相反的解釋,都認為是對方判斷的問題。

吳鵬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高通向中國發改委提交了一份不到十頁紙的整改方案,但發改委沒有公布。

“我們是全文提交給了發改委,至於為什麽沒有全文披露(整改方案),這是發改委判斷的問題了。”他說,“高通方面認為披露也是沒有問題的,不值得保密。而且一般我們和商業夥伴談判的時候,商業夥伴需要的話,我們是可以向其披露的。應該說,很多公司是見到過這個版本的。”

發改委專家則對本報記者透露,發改委之所以沒有公開,是由於高通書面要求,將整改措施全文保密處理。依照慣例,高通全程提交的所有書面材料都要求保 密處理,最後一次提交整改措施方案時,高通方依然書面要求全文保密。出於尊重行政相對人、保護商業秘密的考慮,發改委尊重高通的保密要求。

“雖然高通新聞稿和其提交的整改措施內容一致,但是新聞稿過於簡要,一些關鍵信息未披露,解釋空間太大。”他說,“我一直呼籲高通方面公布全文。整改方案是高通自己主動提出的,不是處罰決定書的一部分,現在也沒有清晰條款規定要發改委這麽做。”

一名處理過大量知識產權領域類似案例的資深律師對本報記者分析說,在實際談判中,由於並未公布全文,即便高通拿出了一個號稱全文的版本,企業也無法證實真偽,無法采信。因此,和高通談判的下遊企業,還是只能從現有公開的渠道來獲得信息,逐一分析提出符合要求的新條款。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時建中教授也認同這種觀點:“如果高通提出的整改措施與處罰決定不一致,當然以發改委的決定書為準。”

“確實(可能)存在歪曲、瞎解讀、擴張的情況。”上述了解後續談判進展的發改委專家對本報記者證實說。

於是,在眾多企業的澄清呼籲下,發改委在3月底的兩周內,分別在北京和深圳兩地召開高通下遊企業內部座談會,參加者包括主要的終端手機品牌廠商、運營商和芯片廠商等。座談會重點解讀了發改委的處罰決定書,與高通整改措施中提及的核心數字之間的關系。

一位參與會議的一線手機廠商代表對本報記者說,發改委解釋的核心意思是,細節數字應該由企業間自行協商確定,談判基礎應以發改委公布的行政處罰決定為準。

“那些數字只是高通單方面提出的參考線,企業完全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根據自身情況,將許可費率談到更低的水平。”他說。

但這只是理想狀況。本報記者將在後文詳述,對於一些甚至已經達到中型規模的下遊企業來說,談判地位都並未得到很大的改觀,很多企業依然被迫選擇接受高通的標準合同。

另外,對於那些大量產品供應出口的企業來說,如何理解高通整改措施中提及的“sold for use in China”(僅在中國銷售使用)這樣的條款,也是一個核心問題。

從中國《反壟斷法》的管轄權來說,此次處罰決定只適用於高通在中國市場(不包括港、澳、臺地區)的行為,以及對中國市場產生影響行為。

對於大量已經進軍海外市場,或者即將進入海外市場的中國企業,簽訂的大多是全球統一合同。如果在中國區域可以明確有折扣的狀況下,高通是否會要求全 球其它地區的合同提價,規避處罰,是他們較為擔心的問題。此外,對於那些在中國生產,但出口至海外市場的產品是否也能享受相應的許可費率折扣,也存在爭 議。

“所有這些合同肯定得全球一攬子談,不能摁下葫蘆起了瓢。”前述參會的國內一線手機廠商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說。

但從另一個角度說,以往一些完全不交許可費的領域,也將成為過去。

比如,讓下遊廠商頗為意外的是,此前調查過程中從未提出過LTE三模手機需要收費的問題。但前述高通整改措施中提及了“包括3模LTE-TDD設備”,因此,也有企業希望通過與發改委的溝通,了解這其中的內情。

吳鵬對本報記者解釋說,高通公司從來沒有放棄對4G三模手機收費的主張。只是之前正面臨著反壟斷調查,在情況不明朗的情況下,於去年中後期發文件說暫不收費。

“鑒於現在已經很明朗了,而發改委也明確支持,保護高通在中國的合法權益,從這個意義上講,該收費的還是應該收費。”他說。

一位了解發改委內部溝通會的運營商代表對本報記者說,高通之前的行為,可以看成是培育市場初期的促銷行為,現在收費也是大勢所趨,只不過反壟斷這個誘因,讓實際收費的時間,比大家之前預期的時間要提前了。

不過,由於技術的更新換代,在當前動輒“五模十頻”手機的主流市場趨勢下,LTE三模手機本身的市場規模已經很小,大多銷往偏遠農村或欠發達地區。

上述了解溝通進展的發改委專家稱,在新時期,中國的一些企業也必須有清醒的認識。那就是,政府既不可能代替企業去和高通談判砍價,也不可能代替企業去競爭。而且,出於對知識產權的尊重,該交的許可費必須得交。

這對相當多的中國企業來說,也是一個需要逐步調整心態的過程。

數位親歷者對本報記者描述說,上世紀九十年代,CDMA最初進入中國之時,幾乎所有的中國企業都沒有什麽專利儲備,甚至也沒有幾個人懂專利。當時,是中國聯通代表中國企業來統一談許可費率。後來,又曾由TD聯盟負責統一組織企業來談LTE許可費率。

利好華為,已與高通簽署新協議

在下遊產業鏈企業中,由於中國的複雜生態環境,出現了大企業與中小企業,面臨完全不同談判形勢的分化:大企業的談判重點在於交叉許可,中小企業則面臨全面沖擊的挑戰。

“現在的狀況,就是一灘渾水,還需要相當一段時間的博弈,才能逐漸明朗。”一位曾深度參與調查的律師對本報記者總結道。

總體來說,由於此類談判,涉及一家公司核心商業秘密,因此,能夠參與談判的必定是既熟悉業務,又有較高層級的少量核心人員。為了減少交易成本,高通一般更傾向於與出貨量大,影響力大,談判條款更複雜的大企業先簽訂協議。

對於手中沒有太多專利儲備的小企業,由於不涉及交叉授權的複雜談判,也可以在大企業與高通敲定費率標準之後,緊隨腳步,將自家許可費率談到一個更有利的水平。

所有前述的複雜因素,都導致重新談判的過程充滿不確定性。達成速度取決於談判雙方迫切程度,或者整體的戰略。又由於所有談判都是一對一的閉門談判, 信息也非常不順暢。其中一位談判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說,“以往,對於高通這樣大部分時候是上門收錢,但又不提供什麽服務的談判,大家積極性比較低,也是可想 而知的。”

正如《第一財經日報》此前的高通系列報道所述,一家配合調查的手機企業與高通簽署的標準合同中,相關條款非常複雜,但大致包含兩大塊內容:每部手機需要支付的費用;一次性支付給高通的許可費。

每部手機需要支付的費用,分有大約十個價位比例檔次;按照賣出手機數量來計算收取比例,算法非常複雜。根據發改委調查的情況,過去,中國企業平均支付的基準比例大致是5%。

一次性付費便是交叉許可,即高通給該企業許可的時候,該企業也要拿出它的專利給高通許可。由於每個企業實力不一樣,所具有的專利重要性不一樣,對高 通的價值不一樣,所需要付給高通的許可費用也有所不同。簡單說,就是A公司有10個專利,B公司有同樣重要的5個專利,那麽A與B之間簽署交互許可協 定,B僅需付給A公司5個專利的使用費用。但是高通強大的原因在於,持有的所有專利是最基礎的專利,因此在談判中,有很強的話語權。

數位業內知識產權律師對本報記者描述說,實際的合同往往更為複雜,幾乎都是夾雜著交叉許可、其他條件(合理條件)。有的公司由於無法預計接下來一段 時間的產品出貨量,也很有可能談這段時期(比如2年)一次性付款的合同。其它的情況可能是,每隔半年,就根據預估的銷量,重新階梯調整一下合同許可費總 額。

簡要來說,決定“後高通時代”的標桿條款包含兩方面,一是,如何重新評估中興、華為等企業所擁有專利包的價值。二是,如何在新的專利合同中體現許可費率的總體降低。

首先,在新的談判中,如何確立新的交叉授權條款,評估中興、華為這類專利儲備較多企業的專利包所占比重,是判斷本次反壟斷處罰是否能夠真正改變高通生態鏈的關鍵所在。

過去,大多數中國企業在與高通的談判中,通過強制免費反向授權,將自身專利無償許可給高通。

免費反向授權是高通維護其下遊生態鏈的方式,避免下遊手機廠商陷入反複的訴訟之中。比如A手機廠商用高通的芯片,就得把他們自己擁有的專利無償反向許可給高通,高通的芯片賣給其他家手機生產商B時,B就不用再向原手機廠商支付專利費了,A也不能去法院告B侵權。

在3G時代,高通的江湖地位使得這個遊戲規則有一定合理性。但是隨著從3G時代升級到4G時代,包括三星、中興、華為、愛立信、阿爾卡特、諾基亞等 廠商已經開始挑戰高通在標準領域的話語權,也將4G標準必要專利池做的更為平均一些。換句話說,高通案的判罰,客觀上,也為這種重新的估值談判,提供了契 機。

對此,發改委在《處罰決定書》中的表述為,當事人在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無線通信終端制造商進行無線標準必要專利許可時,不得違背被許可人意願,要求被許可人將持有的非無線標準必要專利反向許可;不得強迫被許可人將持有的相關專利向當事人反向許可而不支付合理的對價。

但如何確定“合理的對價”,還得在談判中,互相評估和博弈才能產生。

一位了解內情的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描述說,在過去的模式下,由於高通強制中興、華為等企業將自身專利反向授權給高通公司,導致其它企業一 旦購買了高通的芯片,就相當於購買了所有相關企業的專利,免於訴訟的煩惱。這構築了高通牢固的下遊生態鏈關系,也促進了高通芯片的銷量。

另一方面,過去,中興、華為等廠商,雖然有專利投入和積累,但是強勢的高通方在交叉許可合同中,對他們所擁有的專利包的價值評估幾乎為零。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政府和調查所涉企業多方了解到,在本次調查中,執法人員發現,高通雖然在與中國企業簽署背對背合同時,號稱會考慮被許可方自 身專利包的價值,適當降低對有一定專利儲備企業的許可費率。但實際許可費率的因素主要還是出貨量,不論企業的專利儲備情況如何,經過交叉折算後的許可費率 基本上都是5%左右。

前述了解內情的負責人認為,高通生態鏈模式的核心目的,就是讓下遊企業形成一盤散沙的局面,造成沒有一家可以擁有與之叫板的資格。

“比如,小米剛剛興起的時候,高通采取的是全力扶植、優先供應芯片的模式。等到小米羽翼漸豐,出貨量達到了一定規模,就會控制對其的芯片供應,防止一家獨大。”他說。

本報記者從多重核心渠道了解到,華為公司已於去年處罰決定書發出前後,率先與高通公司簽訂了新的協議。

另幾家同樣在國際市場上出貨量較大的企業負責人則對本報記者說,雖然一直在就新的合同談判,但目前還沒有談成的消息。他們認為,已經達成協議的企 業,可能出貨量和芯片需求較大,導致盡快談成的意願強烈;也可能提前基於對處罰決定的大致信息判斷,認為在那個窗口達成,對自己最有利。由於此類談判的保 密性質,這些同行也無法獲知高通與華為在具體談判中,雙方如何重新對華為擁有的專利包定價。

但負責通信領域專利代理工作的專利代理人常利強對本報記者表示,不論如何,由於高通這樣的平臺對小米這類企業的價值在減少,華為應該可以要到一個更高的折扣。

從策略上說,取消了強制免費反向授權的中興、華為、聯想等公司,在重新與高通達成協定之後,既可以選擇不將自己的專利授權給高通,而與其它的企業談判並收取相應的專利費;也可以選擇與高通談成新的、合理價格交叉許可,以免除一家一家去收費的麻煩。

吳鵬對本報記者評論說,中國公司現在已經擁有不少專利儲備,比如華為公司在4G的專利非常多。取消了強制免費反向授權後,它將來交的專利費可能遠遠低於收的專利費。

對於中國龍頭企業華為來說,除了已與高通簽妥協議外,《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還從核心渠道了解到,基於歐洲市場基本飽和,該公司已於去年底調整戰略,決心重新開辟之前被迫退出的美國市場。

發改委密切跟進高通整改

相比華為這樣的大企業,另一個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群體,面對的狀況則要複雜尷尬得多。

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行業已經進入高速發展的頂點。從《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多方調查的狀況來看,發給高通的罰單,更像是大佬們重劃勢力範圍的遊戲。大量缺少核心技術積累的中小企業,依然在未來,不可避免地深陷“紅海”,面臨生死考驗。

這里指的“中小企業”,其實都是高通產業鏈中有一定出貨量和影響力的企業。單純看數字,規模已經不小。因為,對於一些以仿制為主的白牌手機,由於本 身規模較小,如果高通向這些企業提起訴訟,成本將遠遠高於能收到的費率。有些企業的總人數可能僅幾十人,由於連找政府辦理入網許可證的預算都沒有,一直處 於監管之外。

目前,大量企業在處罰決定書公布後,才開始與高通啟動談判。他們依然在焦慮地從字里行間分析出更有利的條件,開始新一輪議價的艱苦征程。

本報記者從數位知情人士處了解到,以往,在與中小企業合作中,處於強勢供應商地位的高通公司態度較為簡單粗暴。通常是在接到談判請求後,直接向這些企業發來標準合同,愛簽不簽。在平時的售後維護中,態度也不太積極。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這些標準合同很長,僅專利清單部分就長達數百頁。以往,高通雖然將專利清單發給了這些企業,但並未告知這些企業到底用了清單中的 哪些專利。即便大部分企業實際只用到其中的幾個專利,也同樣被發來長達幾百頁的專利清單,被迫交整個專利打包的價錢。大部分的中小型企業並沒有足夠的人力 資源來讀懂這些合同,又懾於高通的強勢地位,只有被動簽字的份。

現在,面對新的合同,這些中小企業仍是進退兩難。

根據處罰決定書的規定,當事人在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無線通信終端制造商進行無線標準必要專利許可時,應當向被許可人提供專利清單,不得對過期專 利收取許可費。理論上說,由於65%的折扣,會省下一筆專利費。由於專利包中剝離了一部分過期專利和非標準必要專利,這也會使得專利成本下降。

但現實狀況複雜得多。

“其實這次發改委的處罰帶來了商機,這種標準合同在美國是可以根據處罰重新逐一來談的,但目前似乎很少有中國企業會選擇這麽做。”一位來自美國知識產權領域的資深律師評價說。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很多中小企業有著自身的考慮。由於能力(人力資源)有限,過去的標準合同看不懂,現在新版本的合同,依然看不懂。更不 要說讓這些企業去評估專利,重新來談條款了。一些企業試圖尋找外部資源來幫助解決這個問題,但一個現實問題是,聘用能看懂此類合同並有能力談判的外部律師 的費用都相當昂貴,很可能大大高於通過談判節約下來的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企業選擇放棄分析條款,盡快簽約。

正如前述,對於這部分中小企業來說,未來可能必須要向高通之外的華為、中興、三星等更多的專利權人繳納許可費。如果與高通重新談判降下來的費用,遠遠低於高速增長的專利訴訟費用和交易成本,一些積累過少的企業可能被洗牌。

但一位擁有較多專利的企業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該企業並不一定會向其他企業發起更多的訴訟。“我們的風格不太激進,總體是防禦。訴訟策略取決於企業總體的戰略選擇。”他說。

激進的訴訟案例中,最為典型的是蘋果對安卓陣營手機廠商們發起的訴訟。2011年10月,喬布斯去世以後,蘋果在7個國家對三星和摩托羅拉等發起了數十起訴訟。

美國亞太法學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大學訪問教授孫遠釗對本報記者分析說,如果選擇激進的專利訴訟運營方式,往往由於企業處於利潤大幅減少的下行期, 或者由於為了壓制對手過快的份額增長。蘋果與谷歌在操作系統領域競爭激烈,但蘋果無法直接起訴沒有實體產品的谷歌,就只能抓住使用安卓操作系統的手機大 戶。那段密集起訴的日子,也是蘋果未能推出新品、較為低迷的時期。

一位知識產權部門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比如過去,中興、華為雖然在海外多次就知識產權領域對簿公堂,但在國內,這一情況極少發生。“很多層級很高的政府領導會來勸和。”他說。

但他同時認為,隨著中興、華為的訴訟開始慢慢出現在國內,政府逐漸開始看淡這種狀況,未來此類訴訟有可能大幅增加。

華為副總裁宋柳平也在4月末的一次公開論壇上表示,華為絕大多數的專利運營收益都在海外,在國內的收益極少。但他也提出了國內專利訴訟的收益與成本不匹配,大環境還有待提高。

通信領域資深專利代理人常利強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的中小企業如果沒有意識到專利風險,或者心存僥幸,也可能選擇不向這些新的專利權利人繳費,這樣 總體費用甚至可能會比過去高通時代減少或與之持平。“當然,如果後來的專利權利人擁有更強議價能力,費用增加也有可能。”常利強說,他預計,未來如果手機 企業想要進入正常流通市場,大致得要交納出廠價的10%作為專利成本,如果還想要出口,這個比例就會上升到20%。

業內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目前高通的許可費率在行業內一枝獨秀,大多數其它類似企業基本許可費率都是1%左右,或者遠小於1%。

本報記者從多方了解到,吳鵬的團隊和高通公司,正與發改委團隊保持密切通暢的溝通,定期匯報提交簽約狀況和相關詳細材料。發改委也將通過對後期的商業談判結果監督,確保高通公司整改到位。

謝冠斌是北京立方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也是深度參與高通反壟斷調查、發改委的智囊律師之一。他對本報記者說:“原則上,任何已經被調查過的企業,如果未來還被發現有新的壟斷行為,下遊企業依然可以繼續舉報,不排除執法部門會繼續發起調查。”

高通反壟斷危局全球蔓延

在中國,高通仍面臨相當多的後續問題。

一個頗為微妙的狀況是,2014年以來,高通公司的全球CEO繼續頻繁地出現在中國國家領導人密集出現的高端會議場合,並參與一些座談會。

圖為高通CEO史蒂夫•莫倫科夫 圖片來源:網絡

正如中國領導人所強調的,反壟斷調查所涉及到的企業,外國企業只占到10%,這說明並不是針對某個方面企業的。中國推進的包括反壟斷調查在內的事中事後監管是依法、透明、公正進行的,這些舉措有利於中國擴大開放,讓更多外資、外國產品願意和敢於進入中國。

5月27日,高通宣布其中國子公司與中國貴州省政府簽署諒解備忘錄,將成立一家面向服務器芯片市場的合資公司。新的合資公司研發芯片產品面向中國市場銷售。去年7月,中國芯片代工廠中芯國際也獲得了來自高通的部分代工。

此前,高通給中國業界的普遍印象就是進場收錢,但極少在本地投資。吳鵬說,這些投資方案也是高通案最終能夠在後期的處罰方案談判中,並沒有被“沒收違法所得”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中國《反壟斷法》規定,在罰金之外,還需沒收此前的違法所得。

解決了中國市場的價格壟斷問題之後,高通目前還面臨著來自中國商務部的另一項經營者集中方面的反壟斷審查。高通公司去年10月同意以25億美元收購 英國藍牙無線技術領域領先的CSR公司,以布局物聯網業務,同時也能降低被反壟斷調查的基帶芯片占總體業務的比例。目前美國、德國都已通過此項審查。

一些高通公司的員工反映,由於年初中國反壟斷機構開出的巨額罰單,為了節約成本共渡艱難時期,高通中國公司已經取消了年終獎。

鑒於高通在其提交的整改措施中提及,對為在中國境內使用而銷售的手機,按整機批發凈售價的65%收取專利許可費。王曉曄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高通案結束後,高通產業鏈下遊的企業完全可以據此去法院要求民事損害賠償。

她解釋說,高通自己提出了65%的折扣,股票卻還在漲,說明還有利潤空間。那麽之前多年積累中,高通肯定是多收了錢。“至少原來多收了1/3,如果原來交了10塊錢,就可以拿回來3塊錢。(高通的整改方案)已經可以作為法院舉證的證據。”

業內數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說,忌憚於高通強勢的供應商地位,高通又處於整改過程中,最近兩年內這些訴訟並不一定會發生。“畢竟生意還是要做嘛,得罪了強勢的供貨商,對自己又有什麽好處呢?”

但是,如果高通公司在接下來的合同談判或者後續合作中繼續過分擠壓下遊利益,這些企業很可能會透過各種渠道重新主張這些損害賠償。

與此同時,高通公司的反壟斷危局,已經明顯開始在全球蔓延。

謝冠斌對本報記者指出,基於國際通行的“公平、合理、無歧視”(FRAND)原則,如果高通公司對中國企業改變了計費方式,則在其他國家也可能面臨同樣的問題。

韓國反壟斷機構5月6日發表聲明,將與歐美相關機構合作,調查高通公司。去年11月,高通公司公布財報時,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已經對其專利許可業務展開調查,而歐盟則對其基帶芯片組業務開展調查。

本報記者亦了解到,高通的全球團隊,也正在處理向美歐韓蔓延的反壟斷調查。

主要客戶的撤單,投資方借機施壓要求將主要業務分拆、改變目前的商業模式,也讓高通陷入了一些麻煩。

4月3日,高通最大的客戶之一三星宣布,即將推出的最新旗艦手機Galaxy S6,將全面放棄使用高通的新型處理器,改用其自行研發的中央處理系統芯片,通訊上的調制解調器(moderm)也將全面改用自家產品。預期將會對高通的財務底線造成相當大的打擊。

4月中旬,高通又受到最大的投資方之一Jana Partners公司的施壓,要求它考慮將公司的芯片業務從專利授權業務中剝離出去。因為Jana認為,芯片業務在高通目前的市值中沒有價值。如果分拆出去,可以提振目前疲弱的股價。

而“芯片+專利授權”的組合模式,正是高通能獲得如今市場地位的核心商業模式。這也正是高通公司在中國發改委調查過程中,拼盡全力才保住的核心模 式。在這種模式下,芯片制造能將其專利技術轉化成產品,產品的強勢供應地位,也確保了高通能從手機終端企業那里收到高額的專利授權許可費用。

前述發改委智囊人士對本報記者描述說,高通把自己掌握的移動通信技術固化在一個芯片里面,授權芯片廠商生產,手機廠商再向芯片廠商購買芯片以制造產 品。在高通模式下,如果是在高通合法的許可人名單,就能在高通芯片廠商那買到貨,否則買不到貨。這樣造成的結果是,真正的手機廠商沒有專利清單,不知道許 可的專利是什麽,直接去芯片廠商買芯片就好。芯片廠商把高通專利技術固化到芯片上,也不需要關心這個技術。

他說,其實最初,執法機構希望能夠讓高通去找芯片廠商收專利許可費,芯片廠商把芯片賣給手機廠商,手機廠商不再向高通交專利許可費,這是最理想的方式。但在博弈過程中,高通最終沒能接受這種方式。

因為如果能改變為後一種方式,芯片廠商要向高通交許可費,就會仔細地去評估專利清單,了解哪些技術要或不要,哪些可以找其它技術提供方購買(比如華為),整個市場才能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地產生一些競爭,了解高通的技術是什麽。

“一塊芯片價錢也就幾十美金,但是手機整體價格高啊,高通找手機企業按比例收許可費比找芯片廠商收,回報肯定高地多。”上述發改委智囊人士稱,“在博弈的過程中,高通接受不了這種方式。”

在這樣的“芯片+專利授權”的組合模式下,由於高通芯片的強勢供應商地位,也能更容易地向手機企業收取專利費。“雖說這是捆綁,但很容易規避,企業如果不交許可費就說芯片賣完了,企業又能怎麽辦?”多位了解此類談判細節的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說道。

反壟斷和商業模式連遭質疑,讓外界對高通未來利潤增長存疑。4月23日,高通公司發布的第二財季財報顯示,當期營收為69億美元,同比增長8%,環 比下滑3%;凈利潤為11億美元,同比下滑46%,環比下滑47%。各方壓力下,高通公司還再度下調了今年的業績預期。與此同時,高通還聲稱,在芯片制造 業務方面的不利局面也將會拖累該公司2015下半財年的營收。

高通CEO史蒂夫•莫倫科夫稱,該公司正在評估可能的削減成本方案,以此來提升公司的運營效率。

編輯:顧蓓蓓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一財工作坊

張庭賓

專欄作家

社論

專欄作家

柏羽

時尚人士

洪偌馨

專欄作家

夏心愉

專欄作家

田享華

專欄作家


網民舉報金山毒霸色情彈窗 網信辦約談金山整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7702.html

網民舉報金山毒霸色情彈窗 網信辦約談金山整改

一財網 劉佳 2015-06-26 16:37:00

2015年以來,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接到大量涉金山公司的舉報,主要涉及其旗下的金山毒霸網絡彈窗服務,該彈窗存在傳播淫穢色情等違法信息,違背社會公德、炒作惡俗低俗信息等行為。

因近期受到大量網民舉報、網絡彈窗等問題突出,6月25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有關業務局及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的負責人對北京金山安全軟件有限公司負責人進行了聯合約談,要求其進行為期一周的整改。截止記者截稿時止,北京金山安全軟件有限公司尚未對此事作出更多回應。

公開消息顯示,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有關業務局負責人指出,2015年以來,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接到大量涉金山公司的舉報,主要涉及其旗下的金山毒霸網絡彈窗服務,該彈窗存在傳播淫穢色情等違法信息,違背社會公德、炒作惡俗低俗信息等行為。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有關業務局負責人表示,此次約談要求金山公司依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立即對網絡彈窗服務進行整改,加強內部管理和自律,整改期一周。若整改不符合要求,或者整改後繼續出現違法違規行為,將進一步依法嚴肅查處,直至依法停止其網絡彈窗信息服務,並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金山公司負責人表示,將針對網絡彈窗問題切實整改,強化內部審核管理,嚴格依法開展服務。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有關業務局負責人表示,國家網信辦將在對金山公司違法問題依法查處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各類網絡彈窗的日常監督管理,規範網絡彈窗服務,促進其健康有序發展。

此前的2015年2月2日和4月10日,國家網信辦及北京市網信辦即對違法違規情形嚴重的網易和新浪進行了約談,兩網站立即針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全方位整改,並對有關責任人進行了處理。在總結實際工作的基礎上,今年4月28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28日發布《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約談工作規定》(以下簡稱“約談十條”),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發生嚴重違法違規情形時,除被依法處罰外,其相關負責人也將面臨約談。約談的對象包括,通過網站、客戶端、博客、微博客、即時通訊工具等各種形式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的單位。

其中,若互聯網信息服務單位存在違法采編、轉載新聞信息等九種情形,主要負責人或總編輯將被“約談”,包括未及時處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關於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的投訴、舉報情節嚴重的;通過采編、發布、轉載、刪除新聞信息等謀取不正當利益的;違反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註冊、使用、管理相關規定情節嚴重的;未及時處置違法信息情節嚴重的;未及時落實監管措施情節嚴重的;內容管理和網絡安全制度不健全、不落實的;網站日常考核中問題突出的;年檢中問題突出的;其他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規定需要約談的情形。

按照規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地方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應當加強對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的監督檢查,並對其整改情況進行綜合評估,綜合評估可以委托第三方開展。而在約談後,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未按要求整改,或經綜合評估未達到整改要求的,將依照《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的有關規定給予警告、罰款、責令停業整頓、吊銷許可證等處罰;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被多次約談仍然存在違法行為的,依法從重處罰。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