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部門經理自負盈虧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7894.html
不少大公司都有一種營運模式, 就是要求各部門自負盈虧, 美國公司尤其厲害, 只要不犯法, 管理層都不會理會各部門如何賺取金錢, 就算玩弄財技把部門開支推給其他部門亦可。止凡觀察, 上頭落的命令, 部門主管多會照做, 很少駁斥, 主管要做的只是把命令下達, 最後就靠經理了。

做宣傳的部份又要自負盈虧? IT, HR, account 部門都要? 無錯, 明顯是支援功能及支出部門都要想辦法, 你做不到就找一個能做到的回來代替你。從盈利看, 表面上是好事, 但這樣做能否把公司的利潤最大化又是另一回事, 不過管理層越做越短視, 只要在他們任期內創出好業績就行。

宣傳部是公司的支出, 宣傳公司形象, 所作的宣傳應該是考慮支出以作最大宣傳為大原則, 但如果要自負盈虧的話, 經理們就不會這樣考慮了。好像某公司的宣傳部可以給錢賣廣告, 又可以免費上電視作訪問, 這都有很大的宣傳效果。但如果要自負盈虧, 宣傳部只好辦一些收費的產品課程之類, 甚至偏離本身宣傳部的功能, 做起小生意來。

最有趣的是一旦讓經理們做起小生意來, 他們的短絀就顯露出來。例如有某大公司的宣傳部門經理正為一個課程找贊助, 有兩間產品公司願意提供器材及贊助, 課程可收費, 開班推廣公司又有贊助, 實在非常之好。而選擇這兩間產品贊助公司時, 一間是贊助後瓜分一部份學員學費, 而另一間就不用瓜分, 但希望讓他們在課程完畢後為學員做一些問卷調查。

後者是雙贏方案, 經理的公司有多點收入, 而贊助商又會得到更多 (問卷調查), 看來選擇的結果很明顯吧。可是結果是經理選擇了前者, 因為她覺得後者的贊助商要做的問卷調查, 市價應該很貴, 不瓜分學費而讓他們能做問卷調查不是讓他們賺了嗎。

對生意人或高財商的人來說, 這樣的思維實在莫名其妙, 不選雙贏方案, 反而選擇另一個。另外, 一些會計入帳問題, 經理們可以連「節舊」的概念也欠奉, 早前亦聽到不少部門經理跟會計部及財政部討價還價的故事。

有些經理可以很懂財務、會計、做生意, 可能有些是臥虎藏龍, 又可能有些是懷才不遇也說不定。但一般老一輩的經理, 幾十歲人, 都是讀完書穩穩定定打份工做到經理級, 硬要把他們當生意人來用, 又要他們自負盈虧, 又要玩弄財技, 實在有點過了點頭。如果有這樣的能力及志氣的話, 一就是已經出來做生意、做大老闆, 或是當了大公司管理層, 不用做打工仔啦, 公平一點比較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77

「福利房」是怎樣建成的 集資房禁令並未禁止政府部門以市場運作方式分房

http://www.infzm.com/content/90238

十餘年來,廣西交通廳用三種模式為職工謀得了三套低價福利房。該廳210多名職工早在2000年就已經人手一套「房改房」,2004年,又以變相的低價福利購房方式,拿到通發園小區247套別墅;2008年,又幾乎人手一套市場化運作的「集資房」。

在廣西南寧這座城市的最東端,穿城而過的邕江之畔,矗立著兩百多幢別墅。門牌號為「蓉茉大道77號」的這片別墅群在導航上對應的是「通發園小區」,小區門口卻沒掛牌子。

2013年4月最後一週,一名房產經紀賣出了這裡的一套220平方米的雙拼別墅,價格是350萬元。而在2004年,第一任房主買下它時,只用了不到1/7的價錢——43萬元。

權且拿全市住房均價作一對比——2004年,南寧市房產局信息部發佈的均價是2621元/平方米;到2013年,南寧公佈的房價自控目標是7632元/平方米。算下來,9年來的均價變動近3倍。即使考慮到一些搶手樓盤往往漲幅會超過均價,也不難看出,「通發園小區」的增值速度遠超全市樓市。

買主和房產經紀都心照不宣的是,「通發園」巨大的差價源於這裡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廳的職工別墅。210餘名職工,247套別墅,幾乎是人手一套。其中面積最大、400平方米的獨棟別墅原價也不過是58萬元。

恆創地產中介公司的人對南方週末記者介紹說,買家往往看中的是通發園跟普通商品房一樣房產證、土地證齊全,不像常見的公務員房改房、集資房那樣過戶手續繁雜甚至不能過戶。

2013年4月,南方週末記者收到一份來自廣西交通廳系統內部人士的報料,聲稱「通發園別墅」就是一種變相的低價福利購房;而且,該廳職工早在2000年就已經人手一套「房改房」,此後的2008年,又幾乎人手一套市場化運作的「集資房」。十餘年來,廣西交通廳用三種模式為職工謀得了三套低價福利房。

其實早在2005年5月,《廣西經濟適用房管理暫行辦法》就明文禁止了已有房改房或集資房的職工再次參加集資建房;2006年8月,住建部等幾部委乾脆「一律停止審批黨政機關集資合作建房項目」。一而再再而三的禁令,並沒有阻擋多重福利分房在這個偏安一隅的自治區首府城市大行其道。

低價別墅群

合作開發在房地產業司空見慣,只是,這一次合作建成的商品別墅卻悉數低價賣給了共同上級主管單位的兩百餘名職工。

通發園別墅所在的「仙葫經濟開發區」,自南寧商品房市場啟動以來,就一直被房地產業界標記為別墅板塊。「很多別墅樓盤都在這個區域,好幾個至今仍在二手市場上火爆的別墅小區都是2004年前後開盤的。」一位當地的中介人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是南寧最大的一家一二手聯動房地產經紀公司。

在南寧市2013版地圖上,仙葫窩在不太起眼的最東端,但卻契合了南寧近年來「一路向東」的新城擴張戰略,一半區域還毗鄰著風景秀美的南寧母親河邕江,板塊內最貴的「龍胤花園」別墅就是依江而建的。

與「龍胤花園」一牆之隔的,正是交通廳的職工別墅小區通發園。「2004年交通廳職工結伴去踩盤時,看到隔壁的龍胤花園幢幢過百萬元,回來後毫不猶豫就繳了第一期預交款。」一位交通廳職工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根據「通發園小區預交款計劃的通知」等文件,房款是在兩年間分9次繳齊的。

分配方案完全是公務員式的——按級別定大小,同級靠抽籤。110套、200平方米的雙拼別墅是科級和工勤職工的;一百餘名處級幹部能參與略大一點220平方米房的抽籤;剩下25套緊挨景觀帶、400平方米的獨棟別墅則留給了廳級。2004年8月,通發園正式開工,機關服務中心發文通知大家將第二筆預交款打給「交通廳機關修建隊」。

彼時,用來修建通發園的近200畝土地並非廣西交通廳的,而是屬於交通系統內的上市公司「五洲交通」(股票代碼:600368)。1998年「五洲交通」拿到地後,投資千萬元把生地做成了熟地,而後一直擱置到2003年才在年報中提及合作開發之意。

2005年2月,「五洲交通」披露了合作方——廣西交通房地產開發公司(以下簡稱交通地產)。前者出地,後者出錢;前者收回作價的土地款後,項目盈虧五五分擔。公告沒有忘記提示這是一場關聯交易——作為一家以「過路費」為主要贏利來源的上市公司,「五洲交通」當年的第一大股東「廣西高速公路管理局」,是直屬於廣西交通廳的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交通地產當年也還沒改制,是一家交通廳下屬的國有企業。

合作開發在房地產業司空見慣,只是,這一次合作建成的商品別墅卻悉數低價賣給了共同上級主管單位的兩百餘名職工。

最具戲劇性的是,2006年底,出地的五洲交通宣佈終止通發園小區項目。公告將通發園項目描述得頗為慘淡:該地塊地理位置較偏,即使在未來幾年內,該地區房地產項目的開發銷售形勢依然不容樂觀;項目未能按照合同規定的期限竣工,導致建設成本加大,給項目贏利帶來較大的風險。

「當時樣板房已經建好了,集資款交得差不多了。」上述交通廳職工覺得公告寫得讓人啼笑皆非。按照最便宜的41萬元/套計算,五洲交通退出之時,集資款應該已經到位至少8000萬元。

從賬面上看,「五洲交通」似乎沒有虧錢。通發園項目終止後,交通地產支付了兩千萬元的土地款,這是照著合作伊始每畝11萬元的評估價計算出來的。五洲交通聲稱可從該項目中獲利915萬元,年利潤率近10%。看起來,這筆贏利應該是用兩千多萬元的土地款減去一千多萬的土地平整費得到的,至於當年拿地時五洲交通花了多少錢,則無從得知。

2008年,通發園正式落成,並為每位參與購房的職工辦理了房產證和土地證。南方週末記者在南寧國土局隨意查詢了其中一套別墅的「土地登記卡」,2008年2月25日辦理分割土地證後的三天,這套別墅已經經過「買賣變更」更換了一次權利人,2010年5月再次「買賣變更」。

儘管不受產權限制、買賣交易尚算活躍,這片公務員別墅群落成5年後,人氣依然不旺。2013年4月21日,星期日,小區內的裝修工人明顯多過業主,八成別墅仍然保留著剛剛交房時的模樣,沒有裝修。

關於通發園別墅,廣西交通廳機關服務中心主任邱重堅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這是五洲交通和廣西交通地產公司開發的商品房,「也不只是我們交通廳的職工購買了,交通系統也有很多人買了這個小區的別墅」。

十年三套房

「現在這套手法聽起來有問題,查起來卻可能沒問題。」

「這真是一套巧妙的低價福利房操作手法。」廣西一位不願具名的律師說。他主要為房地產公司提供法律服務。

一家公司提供正常出讓的建設用地,一家公司提供商品房開發必需的建設資質,均是正當途徑。唯一可能存在法律或政策風險的就是「定向開發」這一點了。但事實上,直到2010年,住建部才明文禁止商品房在取得預售許可證之前變相收取預訂款,同時明文要求公佈全部房源和價格。

「如果交通廳當時用自己的土地申報建設集資房,而且是建幾百平方米的別墅,房改部門肯定不會批准。但現在這套手法聽起來有問題,查起來卻可能沒問題。」這名律師如此解釋。

彼時,廣西交通廳已經是人手一套房改房。科級118平方米,處級145平方米,廳級210平方米。其中,一棟按照1998年房改成本價860元/平方米計算,一棟按照1999年房改成本價1150元/平方米計算。這片位於新民路67號的交通廳宿舍,地處南寧老的城市中心區內,毗鄰南寧市人民公園,用的是交通廳大院內自己的劃撥土地。

住著第一套房改房、等著第二套別墅房建成的廣西交通廳職工們,很快又迎來了第三套「集資房」的消息。

2006年下半年,廣西交通廳開始著手在青秀區濱湖路66號大院裡再起兩棟高層。這裡依然是交通廳的地,其下屬公路局、港務局等事業單位在此辦公,職工房改房也建在了這個大院內。2006年大院內尚有1700平方米左右的空地,交通廳拿來給自己的兩百餘名職工運作「第三套房」。

第三套的地理位置當屬最佳,一牆之隔便是南寧最好的「濱湖路小學」,再往前走幾十米,還能依次看到南寧市政府、人民銀行南寧分行、新華社南寧分社。這樣的區位,集資購房價格只有1800元/平方米,甚至低於南寧當年的平均房價2900元/平方米。

2008年,第二套別墅商品房與第三套集資房接連完工交房。第三套的面積也不輸於通發園別墅,最小的戶型是四居室,180平方米。

不過第三套房沒有產權證,無法正常買賣。時至今日,該區域的一二手房價均已過萬。但是,儘管無法正常買賣,隔壁的濱湖路小學卻提供了龐大的租房市場——很多家長將小學生們送到在此租房經營的「午托」中心。

關於第三套「濱湖路66號」的房子,廣西交通廳機關服務中心主任邱重堅確認,這是用「市場運作方式」建設的職工住宅,可以辦理房產證,只是目前還在走程序過程中。「完全符合自治區政府的相關規定」。

「市場運作方式建房」

這兩種單位建房方式最大的區別就是,如果使用劃撥土地,市場運作方式建房需要補交40%以上的土地出讓金,集資房並不需要。「禁止二次參與集資房」政策並沒有廢止「市場運作方式建房」。

2005年5月,《廣西經濟適用房管理暫行辦法》業已明文禁止了已有房改房或集資房的職工再次參加集資建房,廣西交通廳的第三套房是2006年才開始建設的,為何還能面市?

南方週末記者前往南寧住房制度改革委員會辦公室諮詢,得到的答覆是,濱湖路66號大院內的交通廳職工房屬於「市場運作方式建房」,而非集資房。

這個專業名詞的出現,其實還比「禁止二次參與集資房」早一年。2004年4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出台了一個名為《市場運作方式建設住房暫行方法》相關文件,規定已有房改房的仍然可以繼續參加市場運作方式建房。

這兩種單位建房方式最大的區別就是,如果使用劃撥土地,市場運作方式建房需要補交40%以上的土地出讓金,集資房並不需要。所以市場運作方式建房的價格,理論上應該比同一區域的集資房貴,但比商品房便宜。

稍晚出現的「禁止二次參與集資房」政策並沒有讓「市場運作方式建房」即時廢止。2005年5月,房改辦的相關負責人還專門在《南國早報》上強調了兩個規定「並不衝突」、「與商品房相比,市場運作建房可以降低一部分成本,有利於改善職工住房條件」。

「2004年之後,南寧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等多數開始採用市場運作方式建房,集資房因為受限和審批太多而越來越少。」前述不願意具名的律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不排除一些單位掛羊頭賣狗肉,打著市場運作建房的旗號,實質上定的卻是類似於集資房的價格。」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的趙路興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類似做法在全國各地普遍存在,只是方式不盡相同、限制有寬有緊而已。「1998年中國停止福利分房之後,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利用自有土地做集資建房的口子一直沒有完全堵上。鑑於過去十多年保障房體系的缺失和商品房價格的暴漲,這個口子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它的基本管理原則應該是等同於經濟適用房的。需要警惕這種口子越開越大、一人多套甚至還有別墅的現象蔓延」。

南寧的市場運作建房給衝破別墅用地的禁令留下了一個可能的空間。早在2003年,國土資源部便通知「停止別墅類用地的土地供應」,要求住宅用地容積率不能低於1.0,該禁令至今未松。

但在廣西林業廳以市場運作方式建設的職工小區「林業新村」內,南方週末記者卻看到了至少百餘套聯排或獨棟別墅。隨後查詢到的「林業新村」土地登記卡上,建築容積率赫然標註著「0.88」。而在這張土地登記卡上還寫著:只能用於建設職工住宅,不能用於商品房開發,不能轉讓。

「林業新村」自2006年開始建設,2010年完工。佔地面積多達三十餘萬平方米,分成四個區域,其中的二區全部為別墅。在林業新村每棟房子的外立面上,都嵌有一塊標明樓房建設單位、時間等信息的牌子,上書「建設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廳」。

「這裡是南寧最新的房地產熱門區域鳳嶺北,周邊地塊已經被各家房地產公司瓜分完畢,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之中。」提及此板塊,前述中介人士一臉憧憬。「如果能夠買賣,300平方米的雙拼別墅估計能賣450萬元左右。」

但據另外一位地產中介人士透露,「林業新村」目前還沒有房產證,別墅辦房產證的可能性不大。

2013年4月28日,南方週末記者前去南寧住房制度改革委員會辦公室諮詢,「市場運作建房能夠辦理房產證嗎?」一位工作人員回答:「可以。」

「交通廳的市場運作房有房產證嗎?」

「目前沒有,在辦理,但在今年之內也不會有。」

「為什麼?」

「不能告訴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46

淘寶就電商徵稅傳聞表示:一直積極配合政府部門研究

http://www.infzm.com/content/91187

5月30日,有消息稱,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對電商徵稅的提案已被相關部委採納,相關部委正在研究調研實施電子商務徵稅的具體措施。新浪科技5月31日消息稱,淘寶方面表示,據其瞭解國家相關部門對電商徵稅一事非常謹慎,目前還在進行調研,「我們也一直積極配合政府部門研究探討,但目前並沒有任何稅收新政策出台。我們認為從經營者角度來說,依法納稅是經營者的法定義務。我們也同時關注電商如何徵稅,徵稅後對電商發展的扶持政策,以及如何促進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

第一財經日報》5月31日報導,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電子商務的徵稅制度年底前會實施。相關部委目前處於對法律法規的調研和研討階段中,已經涉及到具體措施。但也有數位主管單位相關人士表示,並未聽聞此事。一位相關人士說,目前政府部門沒有辦法解決徵稅的技術性問題。

一位在互聯網上從事與稅務行業相關工作的業內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國家真的對網店徵稅,可能建立一個專門的網絡稅收監控中心,將稅收綜合徵管系統、內部發票管理系統與網絡交易平台對接,通過獲得網店經營者真實的網上交易數據,可以實現對每筆交易都有據可查,從而將稅款應收盡收。

今年5月6日,美國參議院對允許各州對網店徵收銷售稅的「市場公平法案」進行投票,最終以69票對27票通過。白宮認為該法案將削弱網購的價格優勢,一定程度上解決實體店淪為線下體驗店的局面,州外銷售低於100萬美元的網店將被豁免,目前,各州僅可向在本州有實體形式的網店收銷售稅。法案仍需眾議院通過。

「如果一批企業不交稅,另外一批企業要交稅,這樣的競爭是不公平的競爭」

張近東是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今年兩會期間,張近東在名為《盡快將電子商務發展納入現有法治軌道》的提案中提出,急需將電子商務發展納入現有法律管理範疇,並提到「建議稅收部門研究電子商務的徵稅方式,在大數據化時代創新徵收手段,從制度層面規避偷漏稅行為」。

張近東的提案引起爭議。「很多小的網店業主們,會因為收稅而活不下去,關門失業?」據21世紀網3月7日報導,對於這樣的疑問,張近東稱,「如果讓我們這樣守法納稅的企業和那些不交稅的企業這樣繼續競爭下去,總有一天,我們這些守法的企業,會因為沒有銷售而活不下去,關門失業。」

張近東還表示,「自由競爭並不意味著可以不用交稅,這哪怕在西方也是一個道理,如果一批企業不交稅,另外一批企業要交稅,這樣的競爭是不公平的競爭,不是自由競爭,更不要說制假販假。」

C2C賣家或將深受影響

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零售交易額已達到1.2萬億,佔社會零售商品總額7%。其中,天貓、京東、1號店等B2C平台上賣家均需納稅,所謂「對電商徵稅」更多的影響C2C賣家,也即個人賣家。

根據目前個體工商戶起征點的規定,個體工商戶增值稅起征點月銷售額為2萬元,不到此額的免稅。超過2萬元全額徵稅,稅率為小規模納稅人3%,連續12個月銷售額超過80萬元的必須認定為一般納稅人,稅率為17%。

淘寶方面曾表示,目前有94%的淘寶賣家年營業額在24萬元以下,大多數並不在徵稅範圍內。

前述《第一財經日報》報導稱,據業內人士計算,一家年銷售額100萬元的C2C電商,利潤按10萬元算,如果交稅,要交增值稅、教育費附加、城建稅及企業所得稅等,共約8.866萬元,淨利潤僅約1萬。其中,企業所得稅按企業淨利潤的25%算,小企業稅率減半是12.5%,所得稅為1.25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99

Snowden曝美國情報部門竊聽歐盟機構 德國官員稱這像冷戰手段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8531

美國PRISM項目揭秘者Snowden向《明鏡》雜誌出示的一份機密文件顯示,美國情報部門竊聽歐盟機構,併入侵歐盟電腦網絡。

中新網援引據德國《明鏡》週刊29日報導稱美國情報部門對布魯塞爾發動網絡攻擊,地點在紐約和華盛頓:

報導稱,這份「絕密級」、日期標註為2010年9月的文件說明,歐盟是美國情報部門的一個目標,美國在布魯塞爾和美國的歐盟辦公室裡藏有美國的竊聽監控裝置,美國國家安全局一直在秘密監控著歐盟駐華盛頓外交使團。

報導還表示,有關建築裡安裝了微型麥克風,電腦網絡受到入侵,使得美國國家安全局能查看歐盟人員的電子郵件和他們的內部文件。 

此外,歐盟駐聯合國的代表也處於類似監控下。該雜誌說,約5年前,歐盟的安全專家曾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大樓裡發現過電話和網絡竊聽裝置。最後的分析結果表明,這次攻擊的地點位於北約總部的一棟大樓內,這棟建築內是美國國家安全局的專家在使用。

另據報導,盧森堡外長阿塞爾伯恩表示,美國的間諜活動已經「失控」。「美國應該加強監控它自己的情報系統,而不是監控美國的盟友們。」

FT報導,德國司法部長Sabine Leutheusser-Schnarrenberger對《明鏡》雜誌說:

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針對歐盟搞的間諜活動,讓人想起[美國]冷戰時期的手段。

如果身在布魯塞爾和華盛頓的歐盟官員確實受到美國國家安全局監控,那麼美國人將很難用反恐這一理由來開脫。

歐盟首席外交政策官Lady Ashton稱:

[歐盟]正在就此事緊急要求華盛頓方面做出解釋。在得到華盛頓更多澄清之前,我們目前將不就此事作出評論。

法國外交部長Laurent Fabius稱:

法國正在敦促美國方面作出解釋。如果這是事實,我們將無法接受。

法國司法部長Christiane Taubira稱:

如果這是事實,那就是絕對的敵意行為。

歐盟議會主席Martin Schulz稱其對《明鏡》的報導深感擔憂和震驚,並警告說,如果竊聽屬實,這將嚴重影響美國和歐盟之間的關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243

微軟重組!組建四個部門進擊軟硬件一體與移動操作系統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054.html

北京時間7月11日晚間最新消息,微軟宣佈將把當前的8個產品部門重組為4個新部門:

1.成立「操作系統技術集團」(Operating Systems Engineering Group),由Window Phone部主管Terry Myerson領導;

2.成立「設備與工作室技術集團」(Devices and Studios Engineering Group),由Windows部主管Julie Larson Green領導;

3.成立「應用與服務技術集團」(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Engineering Group),由Qi Lu領導;

4.成立「云與娛樂技術集團」(Cloud and Enterprise Engineering Group),由Satya Nadella領導。

此次微軟重組將會對微軟組織架構產生深遠的影響,以前每個部門都有自主的財務和營銷職能,但在重組之後,微軟將集中這些職能部門進行統一管理。

作者:韋龑

重組:軟硬件一體化的進擊

毫無疑問,現在的微軟已經在市場上節節敗退,主要原因是由於其Windows Phone、Surface等軟硬件一體產品的挫敗。去年起,鮑爾默就表示微軟將轉型成一家「設備與服務」公司,無奈「設備」沒做起來,服務也只是在吃著Windows的老本。拋開外部因素不談,微軟內容組織架構就不能很好的為「設備與服務」這樣的戰略目標調配資源,八個產品部各自為政,基本上沒有一個專門的軟硬件部門。

從人事調派上來分析,前Window Phone部主管Terry Myerson領導「操作系統技術集團」,由移動端產品的主管來負責「操作系統技術」,證明微軟將在移動端操作系統上下大賭注。

而專門成立的「設備與工作室技術集團」,將成為微軟軟硬件一體的核心發力點,這個部門也將由微軟的「王牌高管」,目前Windows的負責人Julie Larson Green統領,微軟必將在軟硬件一體上有一番衝鋒。雖然目前微軟在新的組織架構中更強調硬件,但也並有放棄他們的「連橫之策」仍然保持與第三方PC和手機廠商合作的戰略。

這次重組,可看作是微軟已經下了最大決心擺脫純軟件公司的定位,更多地關注軟硬件一體轉型,以及移動端的發展。這或許是微軟全面與蘋果開戰的序幕。

搗毀「牆壁」:微軟將會更加專制,集中發力

這次改組想必微軟已經是蓄謀已久,若微軟定下「設備與服務」的戰略目標,那麼其組織架構必須為了這個戰略目標服務才行。請注意這段話:微軟以前每個部門都有自主的財務和營銷職能,但在重組之後,微軟將集中這些職能部門進行統一管理。

微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生活在一種很安逸的環境中,所以一直採用8個產品部門各自生存,自負盈虧的方式。當然,曾經大家都活得很好,但隨著蘋果,谷歌Android手機的崛起,微軟的優勢逐漸被蠶食,各自為戰的8個產品部門根本無法合力應對。老舊的組織架構已經無法為微軟新的戰略目標提供良好的資源調配,那麼改組也成為了必然。

對於此次重組,鮑爾默在一份題為「同一個微軟」的備忘錄中表示,微軟將從公司層面制定統一戰略,而非各個部門執行各自的戰略,而這一重組將幫助微軟更好地執行戰略,從而發佈幫助用戶從事他們最希望活動的設備和服務,以及對企業最有價值的企業產品和服務。

毫無疑問,重組的微軟已經展開了進攻態勢,把所有能整合的資源都集中調配起來,成立核心的「設備」與「操作系統」部門集中發力。而這究竟是微軟這個曾經的巨人強勢反擊的開始,還是迫不得已最後的掙扎,後續值得我們觀察,反正微軟已經到不得不變化的時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835

信貸是如何「繞道」流入房地產部門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2386

市場已經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產生了分歧,特別是今年二季度GDP增長只有7.5%。但真正要緊的可能是,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將怎麼應對不斷上升的改革壓力,他們的應對措施將會怎麼上演。

對經濟影響最大的可能是,中央政府將如何解決大量的壞賬問題。

惠譽分析師Charlene Chu估計,中國的總負債水平約高達其GDP規模的兩倍;高盛的估計是219%。並且它們都同時認為,過去5年中國的信貸增長太快了,這本身就是另一個風險的前瞻指標。

華爾街見聞昨天就報導,大部分投行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地方政府和企業的不良貸款將可能對中國信貸和經濟增長產生「巨大的影響」。

那麼現在的問題就變成了,這些高風險的借款人現在是怎麼維持生計的,銀行現在是怎麼管理它們的不良貸款的?

這是很重要的問題,尤其是當我們考慮到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緊縮,或至少不會通過正常和透明的渠道,增加流動性的供給。

有趣的是,現在鐵礦石現貨價格已經大幅上漲至130美元/噸的大關,雖然中國GDP增長下滑,固定投資增速也在下滑。雖然銀行對地方政府的負債進行展期處理,但某些地方肯定還出現了增長——地方政府的債務可能增長得比報導的還快。究竟是誰在給高風險項目提供融資呢?怎麼提供融資呢?

以來是來自彭博社的調查結果:

11位分析師一致認為中國將擴大地方債的銷售,其中5位表示,中國可能會出售不良貸款給壞賬管理公司,或建立新的壞賬管理公司。其中3位表示,中國將容許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違約。

之前,中國曾經把銀行系統中的不良貸款轉移到壞銀行,也就是今天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s),這四家公司成立在90年代末,主要為了接收四大銀行的壞賬資產,當時中國大型國有銀行的壞賬率高達30%。

J資本投資諮詢公司合夥人楊思安女士表示,資產管理公司的處理壞賬模式可能已經在通過某些渠道發生。楊女士的同事表示,聽到了很多新增信貸正在進入房地產開發商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渠道,如果沒有這些渠道,它們可能已經違約了:

私募:在幾個城市,我們和幾家把銀行貸款疏導到房地產項目的私募基金會面。這些基金購買房地產開發商旗下項目公司的部分股權,同時簽訂一份協議,規定在一段給定的時間以後,發展商將以固定的溢價回購這部分股權。

資產管理計劃:數位受訪者表示,銀行正在把非標資產轉移到專門建立的資產管理公司(AMCs)。銀行購買資產管理公司的債券和股權。這些用於增加項目購買的資金將以追尋現金流的項目運作,但也經常把貸款打包成有回購協議支持的資本注入。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子公司:一家銀行表示,監管審查已經降低了他們向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貸款能力。因此,銀行指導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成立子公司。這些子公司便獲得了接受貸款的資格——經常是優惠利率的貸款,其實是借助了有意設定的中小企業地位。這些子公司又可以把錢借給母公司。

利用相關企業:如果一家尋求資金的房地產發展商擁有工業企業,比如說一家發電廠或煉油廠,它就可以利用工業企業申請貸款,並把資金轉移給發展商。

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已經變成銀行的積極拍檔了,有效地承接了各種信託。這些金融機構可能向房地產項目直接投資或提供貸款了,並把它們的權益出售給銀行。現在特別流行的是養老院項目和旅遊項目,比如說度假村。保險公司也會證券化未來收入現金流,打包起來,出售給銀行。

產業基金:地方政府正在設立專門支持產業發展的基金,銀行可以借錢給這些基金。這些基金可以用於給新建工廠提供融資支持,而新工廠正是替代為房地產項目讓路的舊工廠。通過這個方法,徵地的成本就能獲得融資支持了。

利用外匯作為抵押獲取人民幣貸款:在特定地區的一些銀行,能看從外商投資企業那裡吸收硬通貨存款,並用其抵押發放人民幣貸款。

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極具創新能力的影子銀行部門,暫時支持了負債纍纍的高風險借款者。

 

*歡迎加入見聞外匯讀者QQ群(255857574)交流互動,申請時請註明「公司(行業)-城市-姓名」,謝謝配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89

滬指盤中暴漲 光大自承策略投資部門出錯 上證公告稱將正常清算

http://www.infzm.com/content/93566

上海證券交易所8月16日下午發佈公告稱,「本所今日交易系統運行正常,已達成的交易將進入正常清算交收環節。」至此,牽動業界、股民和媒體眼球的16日早盤集體大漲事件才告一段落。

8月16日早間11時05分左右,銀行、煤炭等權重股突現大手筆買單,兩市直線拉升,中石化、工行、農行、招行等多只權重股瞬間漲停,其他所有權重指標股,如浦發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信證券,海通證券,方正證券等,集體在一分鐘之內暴漲,金融板塊漲超6%,陸家嘴、金地集團、中華企業、南京高科等9家房地產公司漲停。這在A股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

隨後,據21世紀網報導,8月16日上午的A股暴漲,源於光大證券自營盤70億的「烏龍指」。「烏龍指」是指股票交易員、操盤手、股民等在交易的時候,不小心敲錯了價格、數量、買賣方向等。

16日中午,上交所網站掛出光大證券申請停牌的公告,光大證券下午停止交易,原因是有重大事項未公告。

午後,隨著眾多權重股回調,部分板塊甚至由升轉跌,滬深兩市紛紛高位回落,先後翻綠,滬指失10日線,回到早盤初。

16日下午兩點半左右,光大證券發佈公告,稱「今天上午,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策略投資部門自營業務在使用其獨立的套利系統時出現問題,公司正在進行相關核查和處置工作。公司其他經營活動保持正常。

21世紀網報導,光大證券的套利系統供應商是金仕達,光大證券官網2010年的一則消息顯示,這是國內首個Fix平台期、現套利程序化交易系統。

有傳聞稱,「導演」光大證券今日「烏龍指」事件為光大證券葛新元的團隊。但據財新網報導,葛新元公開表示:「今天的事和光大富尊葛新元團隊沒有任何關係。我們走的是光大的經紀業務通道,非自營席位。沒有那麼多資金。我們的模擬和生產是隔離的,財務與母公司也是隔離的。」

接近光大證券的一位人士也證實,策略投資部現任負責人為楊劍波,而非網傳的葛新元,後者負責另類投資等業務。策略投資部某交易員使用其套利系統時,操作失誤,由於該系統採取自動下單軟件,才造成多股集體拉升異動。

而關於此次事件對金融交易造成影響,據新華網報導,光大證券董事會秘書梅健稱,目前公司正在進行進一步交易核查。投資者關注的賠償問題會進一步討論,如有具體方案會通過公告公佈。

上海長盈股權投資管理中心投資經理鄭亞蘇通過新浪實名認證微博表示,光大證券此次烏龍事件損失有兩方面,一是直接損失,根據其交易額測算可能在數億元水平,如果因本次事件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最終獲得補償,則該補償可能高達數十億之巨,投資者獲得賠償的可能極低,因為沒有相應的法律支撐,且光大也並非故意為之;二是品牌傷害損毀,難以估量,但是應該遠高於直接損失。

新華網報導,針對光大證券自營賬戶大額買賣事件,證監會新聞發言人16日表示,證監會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就異常交易展開調查,目前尚無結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48

微軟將收購諾基亞設備與服務部門 三隻熊

http://xueqiu.com/6792186488/25078251
微軟將收購諾基亞設備與服務部門,加速發展Windows生態系統諾基亞和微軟都胸懷偉大夢想 – 我們曾夢想過每個人的桌上都應該有台電腦,每個人的口袋裡都應該有部手機,經過我們的長期不懈努力今天這些夢想都已經逐步變成現實。

而今天標誌著一個革新創舉的新時刻。

諾基亞有150年的傳承、創新、卓越以及不斷革新,這一變革的DNA從芬蘭開始且不斷發展並遍及全球。從最初的造紙廠到生產膠鞋和輪胎,然後到移動電話,革新的精神存於諾基亞的血液裡。

諾基亞將書寫新篇章,繼續其在移動領域的網絡,地圖和位置,以及前沿科技上的創新。

微軟亦是如此,今天是邁向未來的勇敢一步,向著我們的新旅程一個大跨越:創造一系列設備和服務,愉悅消費者和助力大小企業。

在我們過去兩年半的合作關係裡,雙方用各自的強項建立了一個新的全球移動生態系統,取得了不起的成就:通過屢獲殊榮的手機和卓越的移動應用和服務,諾基亞的Windows Phones正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智能終端。

在此成功合作的基礎上,我們今天宣佈了重要新聞:微軟意向收購諾基亞設備與服務業務,為客戶提供更多選擇,更快速的創新和更令人驚喜的設備和服務。

這將加速諾基亞設備和服務業務的發展勢頭,為更多人們帶來世界上最具創新的智能手機,同時繼續通過諾基亞豐富的功能手機產品聯繫下十億用戶。

微軟的承諾和資源將帶動諾基亞的設備和服務業務繼續向前,我們現在能實現Windows生態系統的巨大潛力,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最完美的移動體驗。

我們將繼續生產你們鍾愛的手機,同時投資於未來 — 融合了最棒的微軟和諾基亞資源的新手機和新服務。

諾基亞和微軟都將全力投入這新的篇章。

我們將攜手重寫移動領域的疆界。

艾洛普和鮑爾默

此項交易預計將於2014年第一季度完成,需得到諾基亞股東和相關機構批准。更多細節請參見雙方新聞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664

監管部門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解讀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06/56177.html

作者:萬能的一玄

國泰君安證券董事長萬建華近日撰文指出,互聯網踐行者們無一例外的轉向影子金融機構,摒棄本來屬於它們的平台功能和中介角色,這說明現在的互聯網上還沒有完全實現獨立的、持久的、經濟上成功的商業模式。
 

在深入剖析主題之前,先看看開始為什麼引用這樣的觀點,但是引用不代表著我贊同這樣的觀點,其實,目前,互聯網金融在國內的發展模式日漸清晰,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類、小微融資類、理財保險類、虛擬貨幣類和網絡銀行類。餘額寶和百發都屬於理財保險類。其實很難說是傳統金融企業互聯網化,形成了最終的金融寡頭,還是金融企業的兼併重組,誕生了嶄新的「金融服務。無論被動、主動,傳統商業金融機構也在加速向互聯網金融轉型。在最初的壓力緩釋之後,商業金融機構也看到了互聯網金融正在顯現的諸多機遇,它們多年積累的資金、資源和渠道優勢,也隱含著更多的結構性創新的歷史性機遇。

工行董事長姜建清在2013年上半年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希望利用已有基礎將客戶的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整合,創造一個新的互聯網金融模式。這一切都在表明互聯網金融大行其道是有理論和商業模式實踐基礎的。

作者分析,任何平台型企業做大以後,都會逐漸挖掘出自身的兩種附加屬性:一是金融屬性,二是媒介屬性。 這不僅僅是一種服務的增值,更是發展的必須,否則如何應對越來越殘酷的同質化競爭?

監管部門讓互聯網金融繼續飛一會

深度分析監管機制之前先辯證的認識下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關係。什麼是金融? 資金的來向和去向是金融的渠道,這個渠道已經被打開擴展了,支付模式什麼的那是技術級別,不是金融與非金融的本質區別,互聯網金融就是把銀行的渠道擴寬而已,本質上沒有脫離金融具有的功能,區別是金融的雙向流通渠道寬了。

互聯網金融模式不一,對不同的模式監管的做法不應「一刀切」,適度的監管將會創新企業更多空間。

在行業的發展過程中,監管的因素始終不容忽視。業內人士認為,金融的內涵和種類有很多,不是所有的業務都需要嚴格的拍照和管理。適度的監管就可以。國內的情況是,相對於其他的種類模式,P2P和眾籌融資被認為風險最高,確實存在著一定的監管真空。

監管部門建議,大方向肯定是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但是前提是控制風險。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新的做法都能稱為創新,鼓勵創新並不是鼓勵全民辦金融,其風險之處在下篇文章繼續闡述。

整體來說,監管部門還是持觀望態度,讓互聯網金融飛一會再說。

互聯網金融的思維

銀行單純想的是做產品買賣,其實這更像是WEB1.0時代自上而下的做法。現在是SNS,WEB2.用戶為核心的時代,服務客戶成為主導,應該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過程。事實上,各個商業領域都在經歷這樣一個從B2C到C2B的權利解構和轉移。

互聯網企業和金融企業在互聯網金融上的分野,和其本身的思維差異有很大關係,互聯網公司注重的是用戶的數量,這就要求其不斷的滿足用戶需求,提高用戶體驗。傳統的金融機構強調風險文化,體質約束,轉型難免會慢。

看看實例,百發一個月時間準備,三個小時就完成100億元的基金認購,背後的力量肯定和互聯網積累的用戶資源有很大關係。

互聯網企業和金融公司不會相互取代,而將相互促進。互聯網企業和金融領域的緊密結合,將推動金融產業升級發展,讓更多投資者受益。這才是互聯網金融大行其道的本質。

然而互聯網金融大行其道之時,也是其需要深刻反省以下問題之刻。

互聯網的作用不僅僅是成本更低,更顯著的作用是讓信息的不對稱程度更低!點 對點的接觸,打破了地理的界限;互聯網社區的出現,改變的人類「群體」的構 成界限。群體的構成一旦打破,那改變的就是社會結構。金融,本質是人類生活 的一部分,人類生活需要交易,需要資金融通,才有了金融需求。

當人與人之間 ,人與群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的溝通、交流方式,都發生了根本變化的情況 下。對金融的需要又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就算仍然有「存貸匯」,那還一定是今天的這個樣子嗎?其中有多少份額是不再 需要的,有多少份額是可以替代的?那時的金融行業還會是今天這樣的劃分嗎? 行業即已不同,今天的金融機構還有哪些能熬過漫長又巨大的變革?這個過程當 中,又會產生多少新興的金融機構?這些金融機構的運營方式,監管方式與今天又會有什麼不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897

中國「買斷」厄瓜多爾石油部門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5237

路透報導稱,中國已經控制了OPEC國家厄瓜多爾的石油部門。

厄瓜多爾在2008年發生32億美元的債務違約,之後便被信貸市場拒之門外,如今厄瓜多爾嚴重依賴中國的融資。

2013年中國預計將覆蓋厄瓜多爾62億美元融資需求的61%,作為回報,中國可以要求在未來幾年獲得厄瓜多爾至多90%的石油出口權。

實際上,這些石油並不是運往中國,中國的石油公司將石油賣給厄瓜多爾可能的貿易夥伴並獲得了巨額貼現。

路透稱,厄瓜多爾每年的石油銷售額在130億美元,中國的預付現金相對而言只是杯水車薪。自從2009年厄瓜多爾石油公司同意向中國出售好幾百萬桶原油,中國從中獲得的收益比貸款本身多得多。

而厄瓜多爾石油最大的接收國是美國。

OPEC秘書長同時也是厄瓜多爾前能源部部長Rene Ortiz表示,這是一個巨大的戲劇性的轉變,厄瓜多爾此前從未將石油承諾給借款人。

路透寫道,厄瓜多爾總統Rafael Correa對西方石油巨頭的勢力感到不滿,他在厄瓜多爾曾擁有私人的能源貿易公司,他將與中國的交易看做親密盟友之間貿易的成功。

Ortiz和其他評論人士表示,缺乏現金流的政府依靠貸款維持運轉,這將損害厄瓜多爾的競爭力,破壞石油行業的透明度,而石油行業佔到厄瓜多爾出口的一半,此舉也令厄瓜多爾疏遠了其他的信貸國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