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高鐵傳說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04.html

“國之重器”。一個國家的崛起﹐往往會有一些圖騰化的象征﹐例如美國的登月﹐日本的新幹線﹐英國的帝國海軍等。中國的高鐵﹐就是這種圖騰崇拜的產物﹐它號 稱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引領全球鐵路科技。在劉志軍倒臺以前﹐中央級媒體對高鐵的吹捧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不單洗清了百年的民族恥辱﹐還證明了社會主義 的優越性﹐一次又一次打敗來自資本主義國家的競爭者云云。

和中國所有的事情一樣﹐劉志軍一倒﹐輿論馬上去到另一個極端﹐“清算”﹐反思﹐層出不窮﹐所有評論家都在證明自己之前反高鐵是如何的正確﹐不管他們之前是如何地歌頌。

之 前歌頌的是鐵路人如何顧路不顧家﹐如何捨身忘我﹐創造奇跡﹔現在曝光的是令人驚心動魄的貪腐鏈條﹐整個鐵道部成為一個大黑窩﹐暗箱操作﹐人人上下其手﹐收 取百分之八的中介金。之前說高鐵如何改變中國經濟版圖﹐現在說的是鐵道部天文數字的債務﹐綁架了中國經濟。之前說中國的高鐵工程是世界奇跡﹐現在說是施工 草率﹐安全隱憂重重﹐連鐵道部的工程師自己都不敢坐高鐵。

也有點佩服中央﹐說抓就抓﹐不怕打破圖騰﹐一下就把兩個所謂的“高鐵領軍人物”﹐“靈魂人物”抓了。說明中央還是很清醒的﹐不會把整個國家的前途﹐壓注寄託在一兩個圖騰上。

中國的道路﹐總是曲折而複雜。一幕高鐵﹐就如一出動人心弦的大劇﹐讓人見識各種千奇百怪的萬花鏡。

剩下一萬三千公里的高鐵﹐還會不會在未來的五年內修完﹐拭目以待。

現在最重要的﹐是短期內高鐵千萬不要出意外﹐不要死人。某種程度上﹐劉志軍的個人命運也取決於此﹐如果出了事﹐恐怕他這次需要抵命﹐難逃一死了﹔否則﹐以他的功勞﹐估計也沒多大事。他弟弟04年被判死緩﹐現在也保外就醫出來了﹐還能安排工程﹐照樣做富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61

高鐵傳說- 2 之馬鋼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3/2.html

全文提到,一幕高鐵﹐就如一出動人心弦的大劇﹐讓人見識各種千奇百怪的萬花鏡。這幕戲不斷增加新的章節,讓人歎為觀止。

今天,上海證券報報導,馬鋼自主研發的動車車輪,近日經鐵道部專家檢驗認為結果理想,即可投入批量生產。此外,馬鋼表示也在加緊進行高鐵車輪的技術研發和試製。

上海證券報說,普通火車輪售價在8000-9000元/噸,動車車輪為其兩倍有餘,約20000元/噸,高鐵車輪則將達到60000元/噸的水準。馬鋼規劃中的動車、高鐵車輪產能約為24萬噸。由於動車和高鐵車輪屬於典型的高附加值產品,若達產順利,利潤可觀。

在之前,動車和高鐵的車輪一直是劉志軍的貪污拍檔丁書苗負責進口的。之前讓人疑惑的是,高鐵這麼複雜的技術,中國都可以逆向創新,為什麼車輪會搞不定?

高鐵車輪,音響屏障,這些都是高消耗用品,年年長做長有,不起眼但金額巨大,劉志軍把貪污的重點放在這裏,心思之深,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更耐人尋味的是,為什麼馬鋼的消息現在才公佈?高鐵車輪的研發,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非要到劉、張下馬了才公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63

電網股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17.html

日本地震後,市場在炒什麼?

第一個反應,自然是炒災後重建股,鋼鐵、建材等。但其實也知道很牽強,日本是建築大國,土木建築本領一流,怎會靠中國來重建。

其後,看福島核事件惡化,自然想起核電要放緩,而國家到2020年15%非化石能源目標不變,7000萬千瓦核電裝機沒了,自然要靠風能、太陽能來頂上,所以炒核電以外的新能源。

然而,中國風能、太陽能中心都離大城市很遠,輸電耗費很多,事實上,就在目前,中國的風力電有三分一是不能上網的,浪費掉的。

於是,「特高壓」的概念脫穎而出。特高壓是國家電網之前很受爭議的項目,耗資巨大,等於兩個三峽投資,而且全世界沒有先例。

但只有特高壓電網,才能解決風能上網問題。日本地震讓這個問題迎刃而解,中國要建特高壓是必然選擇。

於是,市場轉炒電網股,今天A股市場上,幾個有「特高壓」概念的電網股都升停板了。

反過來,有了特高壓,全國「風能大躍進」指日可期。

風能和電網,幾乎是肯定能受惠日本地震的兩個板塊。

這樣環環相扣的邏輯,讓我不禁佩服他們腦子的轉速之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70

每週國策報告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23.html

每週國策報告

 

(1)
香港股市中,應該很多人在炒國策。然而,似乎目前媒體對國策的報導有些問題。

時間性和政策的側重點和選取是一個問題,這些先不說。

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系統性,全部是片斷式的,結果都成為短炒性質,炒消息。然而,國策股是不應該靠炒消息的。

所有的國策,都是一個持續的演變過程,內容不斷變化,也不斷豐富,是一個個主線式的故事。

例如以往的「家電下鄉」,可以煲一年之久,內容不斷豐富;又例如最近的「建材下鄉」,逐步擴展到「節能建材補貼」,受惠股份從原來的水泥建材股擴展到玻璃股,範圍逐步擴大,這樣的政策演變,需要一個過程。

又例如,很多國策主線,對不同板塊股份,是交叉影響,例如,「新能源政策」下,有新興能源規劃、新能源汽車規劃、節能減排設備規劃、電網規劃等。

又例如,同一政策主線下,不同的政策變動,對同一板塊的股份有截然不同的影響。例如,醫療改革中,藥價改革對醫藥生產股是利淡,而藥品流通改革對醫療零售股是利好等等。

又例如,在這些國策交叉的圖譜中,一個新政策的出臺,如果不能放到整個政策範圍中去看,就很容易全面理解背後的含義。例如「特高壓」政策的出臺,只有放到新能源,電網規劃的範圍去看,才能全面理解。等等。

但反過來說,要求媒體在報導每一個政策變動時,都提供全面的政策背景,也是不現實的。

(2)
於是,覺得可以設想一個「每週國策報告」,每週定期更新每個政策範疇下的政策變動,並提供相關的政策背景,同時,也提供對應板塊的股票名單,並提供中長期股價變動做參考。

國策看起來繁多,但如果以脈絡式,系統性的看法來疏理,也不難理解。

可以把所有的國策,歸納在幾條主線下,讀者可以以目錄式的閱讀,來關注自己感興趣的範圍,也可以觸類旁通,以求全景式的理解。

以2011年的政策範圍來看,這些主線不外乎A、戰略新興產業(新能源、節能環保、IT),B、保障民生(保障房、醫療改革),C、農業,以及其他等等。

做法可以是,每一個大的主線,可以再分幾個政策細目,每個細目下,以200字以內歸納有關政策背景。每週再以最簡要語言,歸納在該細目下的政策變動,領導人講話等。如果沒有變化,則不做更新。

當然,在整個報告的第一頁,也提供所有政策變化的摘要,讓人可以一目瞭然。

(3)
如果成熟了,甚至可以獨立出市販賣。目前市面上週刊性的投資刊物中,似乎還沒有專注國策的,即使有國策版面,也不夠全面,很紛雜。

市面的財經媒體和財經網站,似乎都在追求「大而全」,務求一網打盡,類似這樣專注一個範疇niche market的刊物應該有一些市場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62

三一聯想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9466.html

(1)
東京電力向三一重工買世界上最大的泵車來救急,三一重工決定把這台價值100萬美元的泵車贈受。聯想起上次智利礦難也是靠三一重工的吊車,真是威了。

汶川地震唐家山堰塞湖,中國也缺乏足夠吊力的直升機,要向俄羅斯高價租用,相比起來,三一重工真是大度。

三一是民企上市公司,是民間行為。

但願華為也能威一下。

(2)
美國911大概給了中國十年的黃金機遇,避免了戰略圍堵。奧巴馬上台後,戰略中心回到亞太,日本成為重要的部署,成為戰略圍堵中國的急先鋒。

日本311地震後,如果中國的表現夠好,尤其是民間的表現,能夠化解日本的一些敵意,大概又能迎來一個十年的黃金窗口了。老天真是一再給中國機遇。

(3)
此次日本地震,中國民間對日敵意大減。當然不是同情災難,而是中國民眾對日本軍事力量一直有恐懼心理,有一種怕回到過去的夢壓,時刻提醒防備,時刻準備抗日。

此次日本自衛隊的表現甚差,大概讓人覺得不再是解放軍對手,那種緊張恐懼受迫害的心理稍減。如此,對中日關係也是好事,更能邁向正常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63

“核電大躍進”不符合中國國情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20.html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日本福島核電站的危機主要是來自核廢料洩露﹐而不是堆芯融化﹐前者的後果嚴重得多﹐否則日本首相也不會說出「東日本可能全毀」這樣的話。雖然危機可能已經過去﹐但這種「險過剃頭」情況的發生,對中國核電大躍進的含義值得深思。

福島核電站發生時﹐全球的核能專家最初都說沒有問題。中國前能源局長張國寶和核能專家一起﹐看了福島電站的全套圖紙﹐也判斷問題不大。在加上他認為中國核電站技術遠超過福島﹐所以認為中國核電不會有問題。

是的﹐這些專家都是從「硬件」的角度來看問題﹐然而﹐再好的技術﹐再安全的設備﹐如果沒有人的因素配合﹐也是無濟於事。

核廢料處理﹐是屬於「軟件」的範圍﹐造成這次危機的原因﹐其中既有東京電力管理失當﹐也有可能日本政府秘密核武發展計劃的考量﹐無論如何﹐外界無從得知﹐監管無法起到作用。

核電站的風險是系統性的﹐一個個小問題的存在﹐天長日久累積﹐當一兩個外界因素的突變﹐導致全面爆發﹐這其中既有偶然﹐也有必然。而當體制上的系統性風險是根深蒂固﹐核電的規模又足以龐大時﹐偶然就很可能成為必然。

對於核電安全來說﹐運作的透明和外界的監督非常重要﹐而核電的監督方都是核能界人士﹐自己人查自己人﹐自我監督根本無從談起。

核 電站和其他發電方式不同﹐一旦投入營運﹐如果關機停廠的話﹐代價高昂﹐也就是說﹐一旦出了問題﹐能得到徹底糾正的機會微乎其微。而中國的核電機構都是宛如 獨立王國﹐地位超然的央企﹐外界的監察更是無法著力。香港有委員對大亞灣核電站的營運安全提出質疑﹐馬上就不獲委任了﹐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更 為甚的是﹐目前的中國電力系統﹐幾乎是「李家天下」﹐李鵬家族的勢力獨霸一方﹐家天下的局面﹐已令中國的電力改革舉步維艱﹔再過幾十年﹐到了現在這些號稱 先進的核電設備老化﹐營運問題叢生的時候﹐也許李家天下不再﹐變成「胡家天下」﹐「習家天下」﹐這種類似江湖勢力的格局﹐再加上央企天然政治特權的壟斷﹐ 和核電安全所需要的透明和互相制衡是格格不入的。

經濟學人最新一期有文章說﹐面對民意的抵制﹐只有像中國﹐俄羅斯這樣缺乏民主基礎的國家 才能大肆發展核電﹐但因為缺乏制衡﹐從而帶來更大風險。事實上﹐這樣類似存在巨大環境風險的項目﹐在中國總是更能得到決策者的偏好。當年總理李鵬頂住民意 的反對﹐一力上馬三峽工程﹐也為他的家族往後在中國電力王國的勢力奠下基礎。而隨著時日的發展﹐三峽工程的後遺症日漸顯現﹐例如對四川盆地的氣候改變﹐沿 江上流的泥石流等﹐這些都是始料不及的。

不過﹐水利工程的風險起碼是直觀的﹐外人一眼可見的﹐甚至出了問題﹐也可以得到及時糾正的﹐黃河的三門峽工程就是一例﹔而核電工程是黑箱作業﹐在缺乏一個完善體制的配合下﹐中國還要進行核電大躍進﹐十年間核電規模要翻八倍﹐這等於是把風險無限放大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64

讓人一聲嘆息的高鐵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3/1.html

(1)

記得當年港高鐵立法會表決的時候﹐那時仍在政府工作﹐投票當天也要回去當值。我在控制室坐了十二個小時的班﹐看抗爭的各方在立法會外排兵佈陣﹐拿著所謂的應變計劃都沒有用﹐主要是悶坐在那裡﹐看電視轉播。屏幕上﹐苦行的年輕人反高鐵那麼激烈﹐當時也不能理解。

我對港高鐵說不上贊成還是反對﹐覺得港高鐵應該起﹐但只覺得600億的成本﹐似乎太貴﹐但也是香港必須承受的代價。不過﹐我對中國的高鐵﹐那時一直沒有抱懷疑態度﹐滿腔熱誠﹐只覺得了不起﹐偉大﹐足以為之自豪。

回思種種﹐不禁感到一聲嘆息。

現在想起來﹐當時香港很多青年對高鐵持批判﹐懷疑態度﹐這是一種出自理性思維的自覺﹐本能地就對一些不合理的東西有一種直覺。他們的知識和閱歷也許不夠﹐對於這種直覺﹐無法說出個所以然﹐但他們仍然相信自己的直覺﹐而且忠於自己的這種信念﹐這才是難能可貴的。

反 過來﹐像我這樣的人﹐理論上應該瞭解更多﹐也更應該有自己獨立的判斷﹐但選擇了去接受矇蔽﹐故意對一些不合理的東西視而不見。我能想起一個類似例子是中國 的大躍進﹐放衛星田﹐當時很多知識份子也能看出其中的不合理之處﹐但都大唱讚歌。這並非他們昧著良心﹐而是他們選擇去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背後寄託了 太多﹐所以不再理會事實。比較典型的例子是錢學森﹐他是真心的相信﹐畝產可以萬斤的﹐並做了很多似是而非的科學推論。

當然﹐像我這樣小人 物﹐很多時候是出於一腔熱情而去擁抱一個看起來宏偉的事物﹐無關大局。但有很多真正瞭解內情的人﹐故意扭曲﹐這實在就是有違知識份子的品德了。在港高鐵投 票前夕﹐有很多所謂的專家學者跳出來保駕護航﹐當然也是考慮到將來可以分到蛋糕的利益。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個大學的地理教授﹐在報上洋洋灑灑地論證內地的高 鐵站也都是設在市區的﹐從而港高鐵站不應設在錦田﹐而應在西九。這完全是睜眼說瞎話了。實情如何﹐他是不可能不知道的。為將來的研究經費寫這樣的應景文章 ﹐學術的風格也未免太廉價了。

(2)

青藏鐵路開通的時候﹐我曾見過很多評論。一種見解是﹐為什麼中央一定要在西藏修鐵路 ﹐而不是高速公路﹖因為鐵路是一種象徵﹐轟轟烈烈的鋼鐵巨龍滾過﹐伴隨著巨響﹐能形成一種強大的視覺衝擊﹐這在講究圖騰文化的藏區﹐更能神化中央政府的地 位﹐才能把國家的意志形象化,才能在心理上把當地民眾壓倒﹐心生臣服。

是的﹐高鐵也是一種象徵和圖騰﹐背後寄託著強國夢和民族情緒﹐在這個巨大圖騰面前﹐很多人都會選擇放棄自己﹐匍伏崇拜﹐這在崇尚集體主義的中國來說﹐是很正常的。

能夠這樣就輕易就放棄自己的獨立思維﹐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社會來說﹐都是極其危險的。從這點來說﹐那些能夠在這個巨大的圖騰面前﹐還能保持更多理性和批判精神的年輕人﹐比起當初那些嘲笑這些年輕人無知幼稚的所謂專家﹐顯得尤為難能可貴和高尚。實在應該還他們一個公道。

(3)

對中國高鐵的反思﹐主要來自三點。這三點在當初看起來無關宏旨﹐在整個宏偉的藍圖下顯得無關緊要。但在鐵道部人事地震的背景下﹐其中的不合理之處就越放越大﹐因為不符合邏輯﹐才顯得出整個高鐵計劃的荒謬性﹐有一種嘩嘩然而倒的感覺。

這三點﹐都是和速度有關的。

第一點﹐為什麼要追求三百五十公里的高速﹖京津高速原來的設計時速是三百公里﹐後來鐵道部施工時要求增加到時速三百五十公里﹐整個工程費用相應增加了三成。

這增加的五十公里有何意義呢﹖一點都沒有。只是把行程縮短了十分鐘。京津高鐵現在每年不算建造費用﹐單單只算營運成本﹐每年就要虧七億。而這還是以停止所有普通班次的運行為代價的。

在整個武廣線上﹐京滬線上﹐鐵道部所追求的都是高速﹐再高速﹐從三百公里﹐到三百五十公里﹐到三百八十公里﹐每提一個檔次﹐意味著幾百億的費用增加。

這樣又有何意義呢﹖這樣增加幾百億的投入﹐換來的只是幾十分鐘的行程縮短﹐和將來更加高昂的票價。事實上﹐中國高鐵新站大都遠離城區﹐需要起碼一小時才能抵達。如果真是想要縮短時間﹐就應該把高鐵站設在城區﹐或改建原來的火車站就好了。

武漢站﹐廣州站﹐上海站﹐北京站﹐深圳站﹐這些新站都是上百億的投資﹐都是號稱亞洲最大的火車站﹐都是典型的政績工程。

鐵道部不顧一切地提高時速﹐而不考慮實際效果﹐說穿了﹐不過是一種好大喜功的心理。而不考慮在城區設置車站﹐不顧旅客的便利和未來的競爭力﹐非要建那些龐大的新站﹐也無非是為了可以在這些土建工程中可以撈取利益。

這些說穿了﹐一切就顯得非常無趣﹐和原來的宏偉相比﹐簡直是一種諷刺。

(4)

在劉志軍上台以前﹐中國對高鐵還有很大爭議。劉志軍上臺後﹐以「客運專線」的名義發展高鐵﹐避開了原來的爭議。

熟悉中國鐵路的人會知道﹐中國鐵路的主要矛盾在運力﹐而不在速度。在「和諧號」出現以前﹐中國鐵路已經提速到時速120公里了﹐相當高了。中國鐵路的主要問題是座位不夠。再加上中國工業依賴煤炭﹐而煤炭運輸主要靠鐵路﹐更加加劇了鐵路的緊張。

「客運專線」的概念是把客貨運分開﹐力主解決運力問題。客運專線是按時速兩百公里設計的﹐建成後﹐原來的客運列車都可以轉上來﹐空出原來的路線發展貨運。

大家都是這樣理解的。國務院也是按這個概念來審批整個鐵路發展規劃的。

誰知道﹐原來劉志軍欺騙了所有人。這些「客運專線」開始施工後﹐設計標準一律改成時速三百公里以上。這樣的時速﹐必須使用無匝軌道﹐只有較輕的動車才能在上面行駛﹐現有的中低速普通客車因為太重不能開上去。

也就是說﹐在劉志軍的偷換概念下﹐原來的「客運分離」概念已經蕩然無存﹐新建的「客運專線」﹐也就是高鐵﹐只是服務一群從航空市場那裡搶來的高端客戶﹐而原來的客運列車還是只能和貨運列車在原來的線路上一起跑。

對於以中低收入為主的中國火車旅客來說﹐坐的火車是兩百公里還是三百公里時速﹐根本沒有所謂﹐如果他們要更快﹐可以去坐飛機。對他們來說﹐最關鍵的是能買到票﹐不受春運之苦﹔對國家來說﹐最重要的是煤炭能及時運出去﹐不要造成電荒﹐而且將來大宗貨物可以用鐵路運。

也就是說﹐中國花了上萬億﹐而鐵路原來的基本問題﹐運力不夠﹐還是根本沒有解決﹗

那還建高鐵來幹什麼﹖

劉志軍為了個人的好大喜功﹐誤國誤民﹐造成的後果遠比他的貪污腐敗要嚴重得多。也許就是有高層認識到這點﹐才把他一怒而抓的。

我在想﹐劉志軍為什麼能把所有的人都欺騙了﹖施工規範﹐運行速度都是放在那裡的﹐鐵道部的宣傳也不留遺力﹐從時速兩百公里﹐三百公里﹐三百五十公里﹐到三百八十公里﹐舉國皆知﹐人人叫好。但為什麼所有人﹐包括溫家寶﹐沒有發現其中的大問題﹖

因為劉志軍把所有人都迷糊了﹐所有人都沉溺在「世界最快」﹐「全球最長」的夢幻中﹐已經忘了當初的初衷﹐每個人都在自己欺騙自己﹐高鐵成為一個圖騰﹐不由自主地去匍伏崇拜﹐敬畏其中﹐而不敢去質疑﹐失去了判斷。

(5)

第三點的反思﹐自然是高鐵的修建速度了。

中國修建高鐵的速度﹐簡直可以用「玩命」來形容。全部是一邊設計﹐一邊施工﹐設計標準還一改再改。高鐵的施工是高技術工作﹐技術力量有限﹐應該是修完一條再修一條﹐而現在是全面鋪開﹐幾十個項目一起動工。施工質量可想而知。

尤其高鐵線路不能有彎度﹐所以大部份都是隧道和橋樑﹐尤忌趕工﹐要命的是﹐劉志軍還一再下令要縮短工期﹐每個項目都起碼要提前三分之一時間完工。

這樣趕﹐將來當然後患無窮﹐就算不出重大事故﹐維修檢測﹐甚至重修﹐也將是一筆不菲的代價。

高鐵施工沒有必要這樣趕工﹐也不應該這樣趕工。這樣的一切﹐說穿了﹐也只是為了原有領導層能乘在位時能撈更多而已。真是一聲嘆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55

尋路中國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31.html

也許美國人的版權意識比較高﹐目前在網上還不到全本﹐只看了一半。

寫的很好的一本書﹐作者的觀察非常敏銳﹐專業的角度﹐看中國比中國人還要深入。

翻譯得也相當出色﹐這是很少見的﹐主要原因﹐是翻譯者是作者的朋友﹐當年他在四川的同事﹐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想法。

一些想法。

尋路中國是美國人何偉在中國生活了多年後﹐自駕中國遊歷的一些觀察。當然﹐他本身就是一個專業寫作人﹐普林斯頓寫作專業畢業﹐又在牛津讀了寫作方面的研究生。

何偉的觀察視角都是小城鎮和農村﹐農民和普通人﹐避免宏大而儘量貼近生活。

我可以這樣理解﹐這是西方最優秀的寫作傳統。何偉自己說﹐在中國這麼多年﹐他從來不和知識份子打交道﹐談不來﹐也沒有興趣。

中國人寫文章﹐不能「身體力行」是最大的毛病。何偉也觀察到了﹐在書裡﹐他說中國學術界很少人研究長城﹐因為中國的學者都是習慣靠文獻來研究。

以身體力行的方式﹐近距離來觀察中國文化﹐印象中這樣的中文作品很少。中國文人都已經習慣了抽象﹐一旦描寫了一些具體事物﹐就迫不及待地要提昇背後的抽象意義﹐對現實不再興趣。例如「文化苦旅」﹐﹐「中國農村調查」等﹐都有這樣的毛病。

西方寫作還有一個優良的傳統就是很注重考證和資料。尋路中國中的人物和背景都很真實﹐沒有弄虛作假的東西﹐看起來也就很舒服。作為專業寫作人﹐引用的資料也很強大﹐讓中國寫作人自嘆不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56

如何才可以在中國大搞核電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02.html

(1)
其實只要頭腦清醒下來,就會發現中國大搞核電的勢頭很難阻擋。以溫家寶而言,他已經逐漸失去經濟事務的控制權,就算他任內不搞,兩年後李克強也必然大搞。

核電對中國的好處很多,對各級政府的誘惑簡直是難以抵擋。從中央政府來說,沒有核電就很難完成節能減排指標,減少污染。而如果從安全性來看,核電廠事故再多,也不會多過煤炭業每年幾千工人死亡。從整體來看,核電是最安全最環保的能源方式。

從 地方政府來說,有了核電,就有穩定而廉價的電力來源,這對湖南,江西這些既沒有火電資源,也沒有水電資源的內陸省來說,至關重要。只有電網穩定了,經濟建 設才能談起。如08年雪災的全國電網癱瘓就搞得湖南很狼狽。另外,核電廠多數是在窮鄉僻壤,發達地區向這裡買電,等於一種收入再分配。很窮的縣一下可以變 成巨富。

對於經營主體來說,核電站就等於是印鈔機。按照「財經」雜誌的計算,一個2X100萬千萬的核電站每年收入可達50億以上,15年就可以回本,以40年使用年限計,之後25年是淨賺。另外,核電站的利用小時每年可達7000,幾乎是火電站的一倍。

考慮到這些,我也逐漸認同核電派的觀點,中國的核電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發展速度不是太快,而是太慢。甚至,福島核電站事件對中國核電來說,不是一個危機,而是一個機遇,等於別人免費為中國上了寶貴的一課,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再大幹快上。

目前中國核電裝機大概是1000萬千萬,佔全國電源1%左右,按照07年的「核電規劃」,本來的規劃是到2020年有4000萬千瓦,到大概3%,但現在在建設的核電裝機就已經超過3000萬了,很快就達標。

今年1月份,能源局最近更改的核電目標,是到2020年有8600萬千瓦,佔全部電源的5%。

不過,由於地方政府熱衷核電,據報導說國務院的調查顯示,全國正在籌建的核電規模大概在2.6億千瓦。大概是規劃的三倍左右,當然,這些籌備項目也不一定能在10年內建成。

我覺得,中國的核電比例,在長期而言,起碼應該達到20%,在中期而言,也應該達到10%。

以中國的國情而言,那些正在上馬的2.6億千瓦核電不大可能減下來,10%是肯定可以達標,問題是,是否需要翻番而已。

(2)
「經濟學人」說核電發展要有合適的社會環境,權力制衡,法制等,現在看來,也有些偏激。日本是民主國家,也是市場經濟,東京電力是私營企業,可見是否合適發展核電和意識形態的原因無關。

中國發展核電的問題也不在於技術,而在於制度。因為核電的專業性很高,黑箱作業,行業人員很容易傲慢,自大,成為獨立王國,外界無法監督。

還有更大的問題是貪腐。前核電集團總經理也是因為貪汙被抓,說明問題很嚴重。貪腐的問題不在貪汙本身,而是如果官員一旦貪汙,心裡就有鬼,無法再認真負責,出了問題也都是摀蓋子的做法。

反過來說,如果中國核電能解決制度上的問題,讓人徹底放心,那反而應該大力發展,抓好這次機遇。

(3)
但我覺得,制度上的事,以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不難解決。只要抓住福島電站這次的經驗和教訓,痛下狠心,不難解決。

首先當然是理順整個管理體制。按照「財經」的說法,目前中國有幾個核電管理部門,「九龍治水」,有160條核電法規,卻沒有統一標準,一片混亂。如果真的出現福島這樣的事故,到時候誰來負責都不知道。

但我想,乘此機會,這個問題一定能得到解決。

我反而覺得,有一個意念,非常符合中國的國情,可以很完美地解決中國的核電安全問題。

按照「財經」的介紹,吸取三哩島核電站的教訓,目前全球核電站是交叉監督的,也就是每個核電站派人參加國際核電組織,互相檢查,也算是一種連帶責任。

我覺得,這個思路應該全面推廣到中國的核電體系,大力推行。

例如說,A核電站負責B核電站的安全檢查,如果出了事,兩個核電站一起負責。

又例如,實行異地監督,廣東省核電站的安全監督,由湖南省來負責,湖南的由浙江來負責這樣,以此類推,杜絕人情和利益鏈條。背後的原理類似中國處理貪污案時,很多時候都是異地審判。

更好的方法是,全國三大核電集團,中核,中電投,中廣核,互相監督,互相派員檢查打分,記分結果影響到招標定標。有了經濟利益,互相的安全檢查一定特別起勁。

核電站的運作也實行計分制,如果出現違軌,達到一定分數,就要強制停機檢修。以核電站而言,停機一天的損失就是上千萬,自然有誘因不能馬虎。

最後,所有的檢查結果定期(例如每5年)給中央和國際機構複查,如果出現錯漏,檢查方也要負連帶責任。

當然,如果真的出事了,賠償和懲罰也是一起的。

由於核電非常專業,出事的機率又小(但真的出事了,破壞很大),如果是搞垂直監督,由上而下的檢查,很容易流為表面文章,糊弄外人,失去意義。

這種平行監督,由於混雜了經濟利益在內(可以打擊競爭對手),也有記分的獎勵和懲罰,才能最有效地調動內行的積極性,才能帶來最大的保障。

只要制度上的問題能解決,我覺得中國還是要大力發展核電,還要加快。

不過,既然要大搞,象大亞灣這種老化機組,能淘汰還是儘量淘汰得好。中國核電那麼宏偉的發展,不應該為了一兩個這種無足輕重(從裝機量上來說)的落後機組蒙上污點。應該甩下包袱,才能更快邁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58

奶,與核電的連帶責任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7656.html

很久以前,我就有一個觀點,三鹿的奶出現問題,不代表蒙牛就沒有責任,作為行業龍頭,應該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其實這說不上什麼觀點,只是一種事實的陳述。中國消費者的行為也說明了這一點,中國一家奶企業出了問題,就說明國產奶全部有問題,不能再消費了。

這 其實是一種很樸素的民間智慧。美國、日本向中國進口食品,如果有一個地區的某種食品出現問題,就會宣佈該地區為不可信賴地區,停止所有該地區的食品進口。 在一般消費者的心理也是如此認定的,如果一個地方的食物出現問題,他們是不會管是那個農場、那個廠家生產的,自會下意識地拒絕那個地區的所有食物。

這是一種有些橫蠻的連坐法,對那些安全生產、老實經營的廠家不公平。但這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所有的業內人士都不會忽視安全問題,不管是別人,還是自己的,視而不見,不會有什麼潛規則,和諧,大家互相監督,互相舉報。

自律是最強的規範。行業人士無時無刻的自我監督,效果遠遠大於高高在上的監管部門偶爾為之的檢查,這幾乎在所有的專業,都是不二法門。越是專業的行業,這種連帶責任就越強,典型的例子就是當年安達信的倒閉。

為什麼這是最有效的方法?因為涉及龐大的資訊費用,和不對稱資訊,外界永遠無法有效監察,而將安全,無論是核電安全還是食物安全,寄託於上,是很不切實際的想法。

所以,唯一能確保核電安全的方法,不是什麼訂立更好的安全規範,或採用更先進的技術,也不是強化監管機構的力量,而是強化每個核電經營主體之間的連帶責任,讓他們真正的自我監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