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聊聊馬云式IPO — 合夥人制度 林起

http://xueqiu.com/1020938303/25606296
從昨天到現在,利用碎片時間發了六條關於馬云「合夥人制度」的微博,雖然都是有感而發,想到那發到那,不過回頭一看,其實結構層次分明,已經是一篇小小的文章了,微博有意思的地方就在這兒,把碎片看法組織整理成有思路的觀點。說到底,馬云以為地球圍著他轉;事實上,系他擋著地球轉。若不是為他一己之私,阿里老老實實在港上市不好麼?他非得向股東們說「想上市可以,除非讓出控制權,並保障我永遠享有對阿里巴巴的控制權。」天貓的LOGO用馬云的樣子去設計,他心裡到底有多怕失去對阿里的控制權。

與其說阿里巴巴不選擇在香港上市,還不如說香港聯交所拒絕了阿里巴巴的無理要求,守住了原則、保住了節操。這讓人想起當年高盛上市,投行是最合適用合夥人制度的,可高盛為了上市改為公司制。馬云當年為了融資放棄了多數股權,怪誰?現在想上市要求股東放棄權利,操蛋。你以為你誰,全世界就圍著你轉?

阿里巴巴何去何從?A股上市很麻煩,光券商輔導期就一年半截,財務標準也不同,高盛、大摩們也無A股承銷資格,全都搞掂那還有幾百家在排除等著IPO,馬云的特權思維是不是也要來上交所發揮一下,插隊。故此,去向基本只有納斯達克了,美國絕不可能改規則,馬云荒誕的「合夥人制度」已流產。

馬云背著雅虎偷走支付寶資產,在講究誠信的美國人看來是不可原諒的。B2B在港上市5年也沒為投資人貢獻一毛錢的利潤。馬云不講道德、背信棄義的性格已經被美國投資人知道了。他現在要跑去人家那兒上市,別人肯定會想「這外星人不可靠,得留一手。估值上必須預留足夠的馬云道德風險的安全邊際。」

馬云沒有股權,股東們幹了怎麼多年,又確實應該享受一下革命成果,孫正義現在想的就是套現。可上市了馬特權就怕失去控制權,無奈之下意淫出匪夷所思的合夥人制度。這方面他該學學王石,他也沒多少萬科的股票,可是企業的精神領袖和金字招牌,馬云現在也邂下CEO了,當馬石不好麼?

云計算當然不會得逞,其實誰也不比誰笨,馬澤東多算一分,別人就少一分。他這次挑戰的是同股同權原則,這是現代商業文明的基石,相當於司法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人覺得創始人就有權控制公司,OK,當年別伸手要錢就可以了。投資人絕不可能接受,股東才是阿里巴巴的老闆,它不姓馬。

中國人視急流勇退為很高的境界。如范蠡一樣,功成身退放舟西湖,多瀟灑。馬云自己說過,現在公司會議室裡開會,別人講的他根本聽不懂,云計算他不會認為意指馬式算計吧?況且當年跟他一起創業的十八羅漢,後來都退出,讓阿里引進職業經理人制度,為什麼你馬云就退不得?Who are you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920

聊聊股息,不一定對。 renjunjie

來源: http://xueqiu.com/9206125741/30743708

聊聊股息,不一定對。

一、收入三者有其一
某股票每股收益1元,成長率20%,分紅30%,PE10倍買入;第二年每股收益1.2元,分紅0.36元,PE12倍。股票第一年的收益率如下:1、股息率3.6%;2、股價隨利潤增長(除息後)16.4%;3、PE提升(除息後)20.62%,三者合計(1.164×1.2062+0.036)=1.44。或:期末凈值/期初凈值(0.36+14.04)/10=1.44。

二、除息
除息合理不?不知道。不過我買一只股票,賬上有閑置現金××億,我會從股價中扣除。股票3個收益,1和3容易被關註,2則容易被忽略。上周一個討論貼,談1和3比較多,談2較少。樹上10只鳥,打下1只,還剩9只,不僅我們這樣算,老美好像也這樣算。

三、分與不分
兩個視角:分者和收者。分者等會兒聊。收者可以看兩個指標:紅利率(分時)和資本回報(不分時)。觀察期最好是5年滾動平均。如公司長期吝於分紅,三種情況應不難分辨:1、ROE遠低於市場均值,公司是資本殺手;2、ROE在均值左右,不分也說得過去;3、ROE遠高於均值:燒一支香吧。

四、分紅再融資
分與不分都有N個理由,不贅。分了又融,除了看資本回報,還要看價格。假定ROE長期15%,不分,留下來的錢有望賺15%。分了再融,PB等於1,尚可(但多了一筆紅利稅);PB大於1甚至遠大於1,則股東利益受損(原股東不參與高價融資另當別論)

五、發動機
90多年前有人發現:股票回報高於債券,是因為未分利潤驅動了EPS。後來又有人發現情況沒那麽簡單——很多企業的利潤並不實在(不是指假賬),不分是迫不得已,指望它們去創收更不現實。誰對?誰都對。因此要看利潤有多實在,經營者有多靠譜。如答案肯定,留下的錢有望驅動EPS;如否定,則留不如分。

六、輪子
如果EPS是腳踏車,兩個輪子則分別是ROE和BPS(每股權益)。ROE不變,BPS與EPS成正比關系。但ROE不可能不變。無論誰,資本遞增都會增加回報壓力,好企業如此,壞企業更不用說。由於好企業不多,因此人們更傾向於分紅——至少你得分一部分。

七、股息再投資
非常重要!假設重新進場的價格比較合理且ROE不會上竄下跳,一個極端例子可以給出啟示:把一張一公分厚的紙板打對折、然後再打對折、再打對折……20次以後,高度為10486米;如果每次對折時都將紙板削薄30%,高度則變成406米,僅為前者的3.87%。

八、分紅與回購
公司價值被低估時(自我判斷),回購應好於分紅,因為分紅要交稅。即使不交稅,收到股息的股東也不一定會去買被低估的股票。不是每一個股東都了解商業運作,也不是每一個股東都會估值。如果股票被嚴重低估,就更加如此。不過這事兒在我國要複雜許多。

九、賣出法
股票背後如果是一家好公司,市場PE不會經常坐過山車(前提很重要),賣出法(公司不分紅,投資者每年賣出一定比例的股票)似乎更加有利。此法還有兩個好處:1、想賣才賣,而分紅不是;2、分紅交稅,而賣出不交稅。(賣出法可不是我發明的,是一個不喜歡分紅的老頭兒發明的。)

如有錯誤(應當不少),望批評指正。[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61

聊聊我眼中的投資者必備素質 瘦駱駝

來源: http://xueqiu.com/4641669742/31490319

以前發在淘股吧的,今日無事,轉了過來。

一、哲學是分野
記得某年股東大會上,有人問巴菲特對宗教信仰的看法,他委婉的答道,自己是不可知論者。索羅斯發明了徹底易錯性原理,他認為人應當認識到自身的局限。是不是真正成功的投資者,都是對世界抱不可知的態度?這種態度,從根本上決定了一個人,一個組織,甚至一個國家,能走多遠,走多久。承認不可知,不代表必然走得遠,但是不承認不可知,必然是短暫的,鬧劇的,小醜般的。
二、對社會、歷史、人性的深刻理解
天朝最大的悲劇,在於“人定勝天”。前面30年的全面公有,以為一小撮人的腦袋可以決定全社會的犄角旮旯,是最無知的荒誕。他們自己自負到了什麽程度!他們對自己之外的其他人,漠視到了什麽程度!後面30年的改革,所謂的“市場經濟”,不管怎樣,實質上等於承認自己的無知,承認社會中還有自己的手夠不到的地方,或者說,承認有自己插手會影響效率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市場。承認即認錯,這跟索羅斯的認錯,本質上沒有什麽不同。
從這個意義上講,投資市場,包括股市,是對社會最好的濃縮與放大。市場是錯的?對的?市場是有效的?無效的?市場是個巨大的羞辱者?巴菲特公稱自己從不預測,他不認為自己可以決定市場。索羅斯的背痛與認錯,說明他也沒把自己當主宰。
    有時看到老三屆回憶上山下鄉的苦,其實這不算什麽,無數農民不都是在這個環境里過來的?幾千年了。問題在於,這種上山下鄉的突變,人為的巨大落差,這不是人造的災難麽?長征伊始,毛XX他老人家當年被剝奪指揮權的時候,不也是痛不欲生嗎?再整出一個戶籍制度,把所有人像釘子一樣釘在一個畫地為牢的地方。用自己的權力去配置別人的命運,這是反人性的,這是最大的惡。對馬XX主義沒有研究,但是常常覺得,馬把人類自己,或者說他自認為屬於自己一類的人,看得太高了。一小撮人決定其他人的前途命運,美其名曰:我來解放你們。說句粗話,您以為您是誰啊?吃飽了撐的吧?您自己屁股擦幹凈了嗎?還有比這個更滑稽的嗎?我們在49年倒是解放了,解放的目的就是讓你們在經濟上同樣的貧窮,政治上絕對不平等。經濟上的貧窮可以奴役你們的肉身,使你們不得安於享樂;政治上的不平等可以控制住你的思想,你的大腦,使你整天惶惶不可終日。除了你們,只有我們,我們這一小撮人,可以決定自己的豁免權。
   這是最大的不平等。
    20世紀50年代之前,有多少所謂的資本家,大戶,是不正當手段致富的?那些通過幾輩人辛辛苦苦積累的財富,在一個偉大的、虛幻的口號面前,全都灰飛煙滅了。這是對經濟規律最大的否定。人人生來都有過美好生活的願望,我想這是基本的人性;人與人之間,存在無數的差異性,這是最客觀的事實。
     但是,沒有用。規律是沒法改變的。改變規律,對抗規律的事情,都不長久。
所以,那30年很快就過去了,可能是最黑暗的,至少比它前後30年都黑暗。
     終究要回歸。回歸真相,回歸到事物的本來面目,回歸到積累財富的過程。
記得胡海(不解釋胡海是誰)在博客上說,對傳統科學家來說,所謂“真理”就是深山中的寶藏,科學家就是探寶人,而隨著越來越接近目標,這一寶藏最終將會被挖掘出來。而現代科學家則認為,“真相”就是牢房外面的天地,科學家就是向室友描述外面世界的囚徒;你永遠無法真正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怎樣,你有的,只有自己的觀察。
    我喜歡現代科學家的態度。
    從對一個國家的觀察來看,如果是靠少數“精英”做什麽頂層設計來推動社會向前發展,這是不可信的。所謂的“開國元勛”、“歷史偉人”都是時勢造就的,當然離不開個人自身的素質。但是社會是個異常複雜的動態系統,靠“精英”的自我繁殖與選擇,“精英”其實也是常人,他們的基因沒有進化到超越普通人高高在上的程度,這種情況下的社會制度傳承跟“富不過三代”的家族式企業沒有本質的區別,無他,基於對人性的不信任而已。何況社會系統比一個企業發展要面臨的情況何止複雜千百倍。他們有何德何能,可以永遠正確,可以千秋萬代?“不受約束的權力+人的自私”結合在一起,可以造成毀滅性的結果。
  人性的狀況是一道標桿。完全禁錮的人性出自封閉社會系統,逐漸自由的人性出自逐步開放的社會。前30年的人性禁錮說明了當時的普通人有多悲慘,這30年雖然無可言表,終究是多了些自由。起碼就算農民也可以換個地方工作,談個戀愛不比害怕判個流氓罪,看個毛片什麽的家常便飯,同時技術的進步帶給大家一個越來越平的世界,雖然僅限於某些方面某種程度。不要說這些不重要,個人認為這是最基本的人性狀況的改善,而且跟以前相比是實質性改善。同時也可以反過來看,如果人性狀況進一步改善,那麽我們,又能獲得多大的潛力呢?
   這三十年來最有效的一句話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從字面意思理解,它尊重了差異性,不管是人自身的,還是環境的。甚至可以說無法用數據統計來說明有多少人是不正當手段“致富”的,終究終究,在這些發生的同時,有極少極少一部分企業成長起來了。只看一個社會對普通人的人性的約束,就可以看出它的發展現狀,同時也可以引申出很多意味深長的東西。這就是一個普通投資者面臨的現狀。看清楚這些東西,有助於你保持自己平和的心態,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太過於絕望。這也是我對巴菲特、索羅斯的理解:巴菲特是自下而上,從對企業的確定性認識來對抗世界的不確定;索羅斯趁著世界不變的不確定性找到有確定性的機會。
    從人性的認識聯想到一點,巴菲特的伯克夏哈撒韋集團,在他仙去之後,難再持續輝煌。無他,也是基於對人性的考慮。人性是最難傳承的。當然,美國立國以來,表面上是對政府的權力約束,實質是對人性的不信任,通過制度的延續造就了兩百多年的繁榮,目前為止它的市場體系也是最完善和先進的。但是巴菲特的企業更多的是靠他個人超越常人的綜合素質完成的,雖然他自己一再強調伯克夏哈撒韋的企業文化,但面對複雜的動態社會系統,實在沒有樂觀的理由。
   所以我們關註企業,人的因素是非常關鍵的一環。雖然巴菲特說要尋找傻瓜都能經營好的企業,個人覺得他是為了強調要尋找好的行業中處於有利競爭地位的企業,這跟人的因素並不矛盾。我更願意相信,美國是一個傻瓜都能當總統的國家。一個人的人生並不長,如果因緣際會,在他最好的時候帶著一個團隊把一個企業從小做到大,這是很美妙的事情;我的人生也不長,如果有幸碰到這樣的企業,可以做它的一個小小股東,看它一步一步把一個好生意做大,也是很美妙的事情。我不奢求百年企業,做到如可口可樂般長青樹般,我們看不了那麽遠也不必看那麽遠,雖然我們可以運用邏輯來分析和推理,但是事實的驗證只有事後才知道,而且事實已經證明,百年老店等同於小概率事件。所以,我們只要真能抓住當下,就夠了。當然,絕不只是說說這麽簡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46

聊聊「追求相對收益」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5qn.html

    今天上午,股市早盤震蕩加劇,我有幾只股票跌幅很大,又有朋友對我傻乎乎地呆著不動直搖頭!他們不太理解,我怎麽老是滿倉著,哪怕再大的牛熊波段也不管的。

    其實,采用什麽樣的投資方法,這是由投資理念及投資體系決定的。我在10月16日小文《投資方法碎談》中說:“作為小散,我入市資金是零零散散的,時間和多少也沒個準,選擇長期(或者終身)投資,操作方式極其簡單:什麽時候有錢了,隨即買入估值相對較低的股票,直到發現了更好的股票,進而調倉換股,期間始終滿倉或超滿倉。這也就是,嚴格選,隨時買,不作賣。”

    那麽,這麽做的依據是什麽呢?我想,這屬於是“追求相對收益”的方法吧?

    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追求相對收益”也不失為一種投資方法,比如,買指數基金就屬於這個方法。

    絕大多數投資者追求的都是絕對收益,其操作方法可歸結為:低估買進,高估賣出;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其獲利空間(差價)可看成是靜態而絕對的,這非常直觀而易理解,這里不贅述了。

    追求相對收益是不以絕對獲利為評判的,而是拿某個對標來作比較,比如,以大盤指數或其他指數作為對標,進行比較,目標是要求跑贏對標。這個方法總是以動態的眼光來看待動態的市場的。下面試從股市最基本原理出發來闡述這種方法。

    一、基本形態

    1、長期投資或終身投資。

    因為股市難以預測,故而不能保證在不長的時期內獲利,更難保證獲暴利,只能延長投資時間來取得確定性的獲利機會,而時間越長機會就越多、越大。

    2、絕大多數時間均為滿倉,不論牛市還是熊市。

    這是因為股市的本質屬性是長期多頭市場,並且漲多跌少,又因為大漲的時機很少,所以必須時刻留在市場里,才能抓到每次大漲的機會。如果你企圖逃避下跌的損失,也一定更易失去大漲的機會。可見,這樣做的目的是,舍棄小跌而追逐大漲。對於這個問題的認識,你只需打開A股K線圖,查看一下歷史走勢,便可一目了然:市場處在熊市或牛皮市的時間段較長,而牛市里大漲的時間段卻很短。“雷電打下來的時候,你必須在場”,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操作方法

    1、以相對便宜的價格買入。

    因為股價高或低是相對的,只有通過比較才能知道,所以必須對標的進行縱向和橫向作比較。縱向比較是,看它的歷史情況,特別是近幾年來的情況,包括公司基本面、價格、等等,進行估值;還有對它今後的發展進行預期評估。橫向比較是,將其與同行業、同板塊的其他股票進行比較,以估計這個標的大致處在什麽位置上。這個操作方法的道理在於,由於股市難以預測,在大多數時間里處在高估與低估之間,並且是模糊不清的,究竟有多高或多低,難以清楚判斷,“在任何一個價格點上我們都無從判斷未來的趨勢,因為這個價格點上投資者的數學期望值是‘零’。([法]數學家巴切利耶)”因此運用比較的方法選擇購買是行之有效的,而且不必考慮是牛市買入還是熊市買入的問題,因為在股市行進過程中,你也無法確知究竟是身處牛市還是熊市。尤其對於長期業余投資者來說,新增資金可遇不可求,差不多有了就可買,買股是個隨機事件。你可能會階段性買得高了,但也會買得低的,長期平均下來,絕對地講,是低於中間值的;相對來講,是肯定買得偏低的,因為這是經過縱向及橫向比較確定為相對便宜而買入的。如果按照投資額均衡控制的原則,那麽平均購股成本一定低於購股價格的平均值。又因為你是做(超)長期投資,所以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的眼光來看,這些影響是相對不大的。因此,在這個投資體系里,不存在套牢和歷史成本的概念,也就省卻了買賣選時的糾結。

    由此可見,買入(包括調倉換股)是一項極其嚴肅而重要的操作環節,其中,估值是重點;買入理由不在於選時,而是在於考量是否值得買入。這樣,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嚴格選,隨時買,不要賣”的投資方式了。

    2、選擇多個標的,進行適當的調倉換股。

    這樣做,就不會孤立而靜態地看待個股,也就不會刻板地長期死抱著某些股票不放,而需進行適當的調倉換股。換股的時機是,“當你找到一只可以取代它的更好股票的時候”(約翰•鄧普頓),遂即賣出換入,這樣,漲也換,跌也換,以修正或彌補買入、持股等環節中的不足之處,盡可能地追求整個股票池的成長性和增長性,以期跑贏對標(比如,上證指數或其他指數)。舉個誇張的例子,中國平安從149元下跌20%至120元,你不慎買進,沒關系!當你發覺不對,即可及時換成另外更好的股票,從而避免它最終跌至19元的不幸。而當它從19元爬上來時,你又有機會在20多元或30來元把它換回來。這個操作方法的實質就是,高估值的股票調倉至相對低估值的股票(有資金還會再買進),增加了“內在價值”。顯而易見,如此操作,在牛皮市中可以積小勝,牛市中可以增加盈利,熊市里可以減少損失,使得總市值(或總資產)漲比對標漲得多,跌比對標跌得少,最終假以時日,就有希望跑贏對標。

    你可知道跑贏對標(比如,上證指數或其他指數)是個什麽概念嗎?股市“一贏二平七虧”,跑贏指數的人肯定遠遠小於10%,是贏者中的佼佼者,可謂是大贏家啊!

    再次強調,追求相對收益的最根本原理(基石)或稱先決大前提在於:股市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但它的本質屬性是個長期多頭市場,漲多跌少,是永遠向上的。這些屬性比什麽都重要。追求相對收益註重的就是成長性和增長性。

    由上闡述可見,追求相對收益,並不排斥價值投資、價值投機、技術投資、趨勢投資、等等,而與它們好像都有交集吧?其操作方法始終遵循“大數定理”,是做確定性的事情,而不去刻意追尋大牛股、大黑馬什麽的。

    其實,有許多中外投資大師和高手差不多就是采取類似於這種方法的,他們幾乎從不離開市場。

    是否可把“追求相對收益”暫且稱之為“相對價值投資”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656

簡單聊聊交易員的培訓 諸葛就是不亮

來源: http://xueqiu.com/2325980630/33031130

緣起於一平的招聘帖子,有不少觀眾對交易員的薪酬有所評價,想想自己一路走來,一路艱辛和收獲,以及眼下也在認真的教育學生,有些話想跟大家聊聊。
1、什麽是交易員?我在從業初期,經歷過一段日子。每天帶著耳麥(當時絕對先進)或者對講機,窩在某個小地方的營業部,單獨的小房間,長通的電話,耳朵里全部是冷冰冰的聲音:“今天全是賣單,XXX價位,打掉那8000股,註意每個賬戶不要超過3萬股。”整整一天的交易時間,在交易時段我上廁所都要打招呼,後來就養成了交易時間不喝水的習慣,甚至憋尿大法。我這輩子有三個神功我覺得很自豪,第一是蹲的功夫,這是兒時跟路邊攤子下圍棋下象棋練成的,第二是站的功夫,這是學生時代在電子遊戲室練成的,第三便是這憋尿的功夫。毫不吹牛,我酒量很差,但凡是跟人比喝啤酒一瓶但誰先尿誰輸,我都是人生贏家。跑題了,回到那個時代,你覺得這個工作價值幾何?我當時的工作強度是一天大致會打上千筆交易單(有批量有分筆),最多的時候我一天敲了小4000筆單子,有興趣的同誌們可以自己試一下,這是什麽節奏。當年我是出了名的快槍手(非貶義,想歪的自動撞墻),凡是停牌1小時10點半副牌的停板不論漲跌停,只要他公司的通道不垃圾,我能抓到一半,當初在某券商場內,我100%能成交,只要不是前頭有一筆超級大的單子或者當日成交量只有區區幾百幾千股。我當時薪酬是一個月不到4000塊,但我幹這個活,是免費的。想要做這樣的交易員麽?手機上繳,吃飯兩人同行,到一個地方待1個星期酒店到營業部營業部回酒店門也不許出,臨走前一晚可以去happy但基本已經累成狗。我知道兩個小夥子的極限是搬400萬現金,我知道800萬現金多數會有將近2000塊假鈔或者死活通不過印鈔機的紙幣,但是我當時,連拿那些通不過印鈔機的疑似假鈔都沒資格。
2、真正的交易員是什麽?是那些可以自主決策,最起碼可以在某個區間進行自主決策,風險控制,對資金使用有話語權的人。這種人,這個市場並不多。大部分的基金經理符合這個要求。基金有股票池,有投資決策委員會,基金經理買股票絕對不是隨心所欲。但大多數的真正意義上的交易員比他們的權限要大。
3、對真正的交易員的要求是什麽?這個要求很多,從最基本的人的要求,道德品質要求,到技術能力要求,非常多,非常高。最基本的有:遵守從業人員法律法規(你要先知道什麽是法律法規),良好的身體素質,決斷力,判斷能力,信心,很多很多很多很多。
4、培養一個交易員要花費什麽?這個很難說。看這個交易員有沒有天分,有些交易員極有天分,上手就會了,有些就很慢。一般來說,神槍手都是子彈餵出來的。想要神經堅硬,那就必須經歷過盈利虧損的來回撕扯,想要頑強自信,那就必須用浮虧回到盈利來證明,這些都需要大量的金錢。不要覺得自己做個100萬的資產,就會了。我自己的體會,股票的門檻在7位數是一變,那之前激進風格可能容易出頭,很慢的財富積累會相當磨人,7位數之後就需要穩健,8位數之後就必須穩健。交易規模到了一定程度,考量的早已不是單一的收益率,而是伴隨而來的流動性問題,安全邊際問題,停損區間問題,等等。這些東西,花錢是學不來的。
5、一個老師的傾心教誨到底值多少?看他教你的是什麽,假如是持久穩定盈利的方式和方法,那是無價之寶;假如是他的心血經驗結晶,那看這個老師到底有多少成色。作為一個也被稱為老師的人,我不太喜歡這個稱呼,因為上海話里,老師跟“老輸”的發音差不多。但我做的,至少在教導交易者這方面當得起這倆字。真正的好老師,不是讓學生模仿自己,而是盡量的給學生開闊思路,順應學生的性格脾氣,只有這樣,才能教導出真正的交易員,模仿沒有前途。
6、舉個例子吧。一點也不極端的。大概在三五年前,期貨圈子流行一種培育炒手的方式,找一批85後,一個人給點錢,實盤。告訴他們簡單的交易技巧,然後每天讓他們練習炒單。有次一個大佬姓何,他也做了一陣子這個事,但他當時覺得很痛苦,因為這些孩子幾乎都出不來,所以做了一陣子關掉了。有次他去鄭交所開會今年,其中有一個被邀請的客戶(被交易所邀請的客戶,資金級別至少在9位數)看到他就叫他:何老師,我是你的學生。大佬有點蒙,原來這個人就是當初他開公司最後關門前的時候剛招聘進來的年輕人,如今是響當當的炒手。再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混沌,估計每個交易員身價都9位數了吧?靠領工資肯定是不可能的。據說混沌的清潔工阿姨身價都上千萬,因為入金了一份內部的交易團隊。所以,本領是無價的。有人發工資,還能學東西,不耽誤自己的理想,這種工作和薪酬簡直是無窮大。
說了很多廢話,我有種感覺,這次會收到不少雪碧。歡迎來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494

關於0607的牛市,隨便聊聊 諸葛就是不亮

來源: http://xueqiu.com/2325980630/34038853

最近稍微行情表現的好一點,討論牛市的話題就多了。很多人都紛紛談論起0607的牛市。但不管是吳曉波的文章,還是個別票友的雜談,我覺得對當年的牛市,都有很多地方存在誤解,偏見,甚至無知。這里隨便扯兩句。
我經歷過兩輪牛熊,第一輪牛市起自於1999年,但我真正經歷是在2000年夏天,那一撥牛市一直持續到2001年6月,2245就是高點,之後是漫長的長江三疊浪一般的下跌。跌到全市場全無人氣。上海大盤一天成交金額最少的我印象里只有20多億。我當時所在的營業部,500人的中戶大廳,經常連兩桌80分都湊不夠。當時市場上的低價股比比皆是,不足1塊的多了去了,2,3塊的一大把。整個市場充斥著推倒重來,許小年因為當年說過800點,而聞名。香港人史美倫早已經走了,小川主席更是高升央行行長。整個證券市場,一股子沒人要的樣子。
先說那次牛市的發端,尚福林的股改。股改是用支付對價的方式換取非流通股的流通權。最初這個流通權的實現是想無償在發新股時候取得的,結果大盤跌了n年。(我個人理解沒有這個減持政策,大盤也撐不住了,因為當時很少能找到10塊以下的個股,市場充斥著“消滅10塊以下股”這種豪言壯語,像不像?哈哈)
股改就是在市場最低迷的時候開始做的。當時前四家公告出來,有看多的,有看空的。我當時覺得亂。看不清。但是第一批股改四個股做完,我看懂了。上吧,沒什麽可想的。公告一批,漲停一批,一直到關門投票,投票出來直接填滿權的漲。這就是在送錢。於是發動自己所有的資源,打聽下一批股改的是誰。找到了立刻就是30%的利潤。投行們也瘋了,這等於是把1000多家上市公司重新做一次IPO。當時的股改,就這樣撬動了大家的牛市思維,我稱這個階段是“火山尋寶”。
其實這是牛市的一個必備條件:
牛市必備條件1:必須要有持續領漲的板塊和邏輯主線,從而激發市場賺錢效應。
似乎一夜之間,股票市場的方式就變了,從原先的大家看空推倒重來,變成找股改股。找不到的沒關系,去買G字頭的,G字頭的漲停沒關系,去守著還沒G字頭的。這就是當時的市場氛圍。這是一個領頭效應。至於其他的效應,也在慢慢的發酵。
當市場開始走暖,一些邏輯主線開始逐步伸展。基於03年開始的投資大躍進,導致中國各類產能全部飛躍,有色煤炭,開始狂飆。我在第N個板追過馳宏鋅鍺,因為它漲的最拉風。這時候市場的主邏輯已經開始向另外的地方蔓延,那就是價值發現,價值重估。那階段有一個最典型的現象就是不管哪篇報告,都有倆字“低估”。確實低估了。我覺得這是牛市的第二個必備條件:
牛市必備條件2:主線邏輯從價值發現和價值重估開始。
但實際上在06年末,很多人是不怎麽掙錢的。因為他們手上的股票沒漲。
然而,07年的春節後,那是真正的狂牛。春節麽,大家喜歡串門,喜歡吹票,又有錢了。一窩蜂的都來了。開戶排隊,遞條子插隊開戶,都是那時候的現象。07年開始,我認識的一個小兄弟券商的員工在銀行賣基金一年賣了100萬的銷售收入。從業人員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從原先0203年的10大危險行業第二名(僅次於戰地記者),一路扶搖直上,那一年沒找到女朋友的挫哥們估計會很郁悶,因為接下去一年是沒人屌他們的。那個階段牛市故事里,說的最多的是預期會如何如何。最搞笑的是,交叉持股的公司,會不斷的漲。因為A持有B,所以B漲了A要漲,但同時B也持有A,所以B也不能停。左腳踩右腳,再上1公里。武當梯雲縱,無敵了。兩面針能漲飛掉,就是這個道理。
這其實已經是牛市的第三個階段,價值幻想階段。
在屢次打招呼市場都不停之後,政府的大殺招來了。加印花稅。消停了,都跌停了吧?大部分股票跌了四個跌停板,小票。ST很幸福,因為可以跌10天。之後是更加瘋狂的縮量上漲。我已經完全看不懂,530之前就撤退了。後面的漲已經完全是情緒的發泄。憋了5,6年的熊市的力量,開始biubiu的亂冒。增發?漲停。新股?漲停。中國神華的發行價高?nonono,young man,沒有二級給的定價高。最離譜的標誌,中石油,16.8的發行價,集合競價48!我的朋友拋了80萬股中簽的新股。平均每筆成交股數是不足400股。誰瘋了?
真正大盤開始跌始自於08年3月,二次做頭之後,一路馬不停蹄。在2007年11月最高點和08年3月之間,還有股票走出了double的行情。別小瞧了市場的力量,別高估了自己的想象力。跟市場比起來,我們都是渣。
之後的故事大部分人都應該記得清楚。我不多說了。
整個市場的主邏輯就是從價值發現,價值重估,一路走到價值幻想,發令槍就是股改。因為股改,讓大家意識到了股票的價值。期間的宏觀積累很關鍵,03年開始國內一輪高增長低通脹的好日子,中國制造走遍全球,宏觀非常好。07年一年是增長最紮實最有質量的一年。然而跟否極泰來想法,之後就一路向南了。人類是非常奇怪的生物,最快樂的時候是最痛苦的表情。
行業輪轉上,其實就是跟價值發現,價值重估,價值幻想一脈相承。
先是最便宜的資源類鋼鐵開始,然後逐步到中遊以及金融蔓延。最後是防禦類的開始,比如商業,消費,最後是醫藥,最最後,我說的07年11月到08年三月還翻倍的,就是農業,中糧屯河這種。當初中信有一個完整的行業輪轉表,結論對錯不談,里面的一些邏輯還算清楚。
以史為鑒吧。每個人都有自己心里的一個牛市。但不要總覺得一漲就是泡沫,就是騙子,就是高估了,一跌就是世界末日。市場無所不容,又無所不有,先寬容別人,後寬容自己,胸懷才是掙錢的根本。更不要跟少林僧一樣,看別人全是歪門邪道。高舉價值投資的大旗可以推到一切投機分子,這就有點二了。上一輪行情,大部分個股的漲幅是差不多的。但這一輪,肯定不會如此。至於誰是幸運兒,留給市場吧。
我要是再要雪碧,你們肯定會給臭雞蛋的,這篇算送的。哈,雪碧免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625

格隆匯會員深度思考系列:聊聊股票的ABC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283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5-2-2 13:22 編輯

格隆匯會員深度思考系列:聊聊股票的ABC
格隆匯:Joey

一、序——格隆
新年伊始,格隆精心組織精選了諸多格隆匯會員的原創深度思考分享給大家。
前面陸續推出了:
I、陳建宇的“2015年最大投資機會,不是股票,不是債券,是石油”
II、廬陵書生的“股票投資的幾種正確思維方式”
III、Skywalker的“去投資,而不是在股海中沈浮”

今天我們推出第四篇:Joey的“聊聊股票的ABC”

這些高手原創思考的推出,幾乎每篇都獲得市場的高度認可與發自內心的贊賞,甚至引致洛陽紙貴,被四處轉載,廣泛傳閱(順便格隆也想提醒一下那些轉載的,請具備基本職業道德,尊重原創。轉載務請註明格隆匯出處,以及作者名字

洛陽紙貴的原因很簡單:他們確實在獨立思考!在深度思考!

而這些思考都具備幾個共同特征大開大合,字字珠璣,醍醐灌頂。

證券市場每一個能活下來並活得有一定滋味的人,一定是一個勇於獨立思考的人,一定不是一個從眾的人,而這種獨立思考一定是幹貨,一定代表著價值——期待格隆匯大家庭每一個會員都能奉獻您的深度思考——既渡己,也渡人!

想預先告知大家的兩個好消息是:
1、 格隆匯網站與APP正在緊鑼密鼓改版中,未來您將有便利的工具在格隆匯平臺上和這些高手結為朋友,深度交流——敬請期待
2、 這些高手的原創性深度思考,我們會集結成冊出版——敬請期待

還是那句話:獨行者速,眾行者遠。
想走得快,您一個人走。想走得遠,必須一起走!
我們站一起,才能成為一個巨人。

是為序——格隆


二、聊聊股票ABC——格隆匯:Joey
看完格隆匯廬陵書生的幹貨《股票投資的幾種正確的思維方式》,很有點感觸,索性吹吹水,同時也是響應格隆總的號召,分享一些在投資上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首先,買股票買的是期望嗎?
不全是吧,如果只是期望的話,那麽沒有人玩股票了。因為長期來看,股票收益的期望為零(按照Fama的有效市場理論和所謂的股票隨機漫步理論)。當然也不是一棍子打死說期望沒有用,期望非常有用,它表現在一致性預期上,當然這個指主要投資人的主觀判斷上達成一致時,這個預期就很有用了,前提是這個預期要是準確和及時的。

那買股票買的是什麽呢?
價值投資者和對沖基金宣稱他們長短倉配置,市場中性不受系統性風險影響,賺的是阿爾法Alpha,但最後往往變成了賺的是貝塔Beta。

當然如果是高頻交易的基金的話,最後買的是波動性Volatility,波動性對所有的交易者都是一把剪羊毛的剪子,只要你交易,那麽你就要為提供流動性的人交過路費,就是流動性成本,這個和市場的波動性正相關。當然這里的波動性不單單是指期權里面的引申波幅,前幾天有一家美國的對稱基金重倉股票期權,幾億美金資產縮水成兩百萬,剩了個渣渣,這不是賺波動性的投資方法,而是赤果果的賭博,和港股的散戶買牛熊證沒有區別,不過這家對沖基金居然可以這樣配置倉位大跌眼鏡,請問他們的首席風控官是不是一個擺設啊。

基金如此,那麽散戶買的是什麽呢?
當然也分牛散和羊散。牛散的絕技很多,最高境界是賺了Alpha賺Beta,最後還能少掉羊毛。
羊散當然滿身羊毛隨便剪,滿倉踏空之後滿倉套牢,十年之後回到原點還喜出望外,跟兒孫們炫耀自己是長期的價值投資者

回過頭來解釋一下剛才的幾個字母Alpha,Beta,Volatility

先解釋Beta,就是市場風險,大家看到風險可能會很排斥,但其實風險對應的就是承擔風險應得的收益,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風險越高,收益越高。如果股市里面沒有風險了,最後就變成固定收益了,那沒有什麽好玩了的,少了一個賭博工具,大媽們有得去開發新的娛樂項目了。Beta簡單可以理解成為了獲得超出存在銀行利息部分對應的收益而承擔的風險,可以用來衡量大盤的風險收益比

風險收益比這個概念太重要了。
為什麽你要重倉某只股票,而不重倉其他?為什麽一月份投資要選擇港股而不是A股?用這把尺子一比較就有了結果。怎麽比較?收益好算,最簡單的用現在賬戶的市值比上啟動資金就出來了,風險如何衡量呢?當然這個方法很多,最簡單的一個就是用一段時間的平均振幅比上平均價,這個可以近似看成Volatility。如果是大盤的波動性,可以直接參考VHSI指數,VIX指數等等。

再解釋Alpha。
Beta簡單可以理解成為了獲得超出存在銀行利息部分對應的收益而承擔的風險,那麽Alpha可以簡單理解成為了獲得超出存在大盤對應的收益,主要是指個股風險收益。

再回到期望的問題,或者說是概率的問題。期權可以用基於概率的二叉樹模型做大概估值,而做股票投資做的是大概率事件,最好是確定性的套利機會。期權投資者是喜歡高Volatility的產品,可以簡單理解成買保險的都希望能騙保,而股票投資者相反是厭惡Volatility的,理由也很簡單,股票投資者追求的是長期的穩定的持續的賺錢,波動性增大的時候不利於收益的穩定性,而且,波動大的時候投資要去杠桿,做倉位控制或者對沖。


羅嗦了半天,各位格隆匯朋友可能還是不明白該怎麽買股票,怎麽選股票,怎麽操作。下面稍微展開一下,簡單說,就是如何構建一個股票的操作體系,因為篇幅關系,這里只提要點。

1.為什麽買股票?

首先,股票為什麽漲呢?
你會說流動性好了,有錢任性,大家都來買股票了,供不應求,水漲船高。再深挖一層,大家為什麽把存款搬家,你會說是黨給我智慧給我膽,讓我們跑步進入金融現代化國家,可是再想想,黨無時無刻不給你智慧給你膽啊,最近經濟數據一直在下行,前幾年GDP數據比現在還好,股市不是經濟的晴雨表嗎?為什麽你等到現在才炒股啊?

說白了,還是因為大家看到隔壁的張三李四分分鐘炒股賺錢,你的存款分分鐘貶值,你的房子分分鐘賣不出去而已,你的理財產品不見漲,一比較風險收益比高了,趕快銀證轉賬,開搞吧。當然搞之前,你也問過隔壁張三李四:你有沒有人給你秘籍?對方回答沒有,去格隆匯網站看看,太專業了,看不懂。就隨便下載了個大智慧,選了排在前面的幾只股票買,居然就賺錢了。

你回家想了一宿,丫連中學都沒上過,電腦怎麽用都是我教的,好歹我上過中專,我買股票應該比他靠譜些,炒股應該比他賺的多,這樣一來,股市賺錢的一致性預期就出來了

為什麽一致性預期那麽重要?
股市是大眾參與的市場,每個人的參與都會產生影響。如果有主力看好某只股票,在漫長底部徘徊或者下跌過程中蹦蹦蹦三根陽線(所謂的一根陽線改變情緒,兩根陽線改變預期,三根陽線改變信仰),大家紛紛改變預期,一致性預期看好,紛紛買進,股票漲,買了的不賣,沒買的追高,股票漲起來之後又將一致性預期提高,牛市不畏高,就怕漲起來的時候你不在場,擊鼓傳花的遊戲玩到高潮的時候,主力看出了拐點講到提前賣出股票,在高位拉高出貨,最後一根大陰線主力跑了,大家紛紛改變預期,一致性預期看空,紛紛賣出,股票跌,買了的賣出,沒買的不買甚至賣空,股票跌下來之後又將一致性預期下調,又開始新的一個輪回

當然也有的不是看K線,是公司的盈利水平等等,但是一致性預期改變的過程很類似


2.如何選股票?

按照比較的方法,選風險收益比高的。
怎麽才能找到呢?這里有幾個思路可以跟大家分享:
1)在強勢行業里面選擇強勢個股;
2)有潛在超預期事件的公司,或者說有催化劑的股票;
3) 在基本面沒有特別變壞的情況下,找下跌了較長時間的股票,跌倒跌不下去了可以加自選觀察。


3.如果剔除股票?

選好了一個股票池之後,下一步就是要篩選
原則無非就是,在同等波動性下找收益率高的,或者在同等收益選波動性低的


4.如何組合股票?

這個問題太難了。
一只股票很簡單不用組合,兩只股票的優化還可以接受,三只四只股票的最優化完全只能拍腦袋了,無法做到最優,但是要清楚這樣組合你要的是什麽?高Alpha,高Beta,還是低Volatility。股票之間的Beta相關性如何,是否需要做平衡,這個跟對市場判斷有關,如果是在趨勢確立的市場,當然選高Beta的才能跑贏大盤,但是如果是在震蕩市,需要考慮如何減弱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可以考慮用組合將Beta值降下來。

問題又來了,怎麽判斷大盤?挖,又是一個高難度問題,更悲催的是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如果有人告訴你明後天大盤怎麽走可以聽聽,但如果有人說一周之後甚至一個月後大盤怎麽走,那不是半仙就是賣拐的。以前學物理的時候記得最深的一條是,對複雜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忽略細節簡單化。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看圖說話:以日線為單位,畫一條趨勢線,沒有破趨勢線就是趨勢還在,反之,破了的話就要開始調整,波動性就上來了


5.如何操作?

用常人的思維去思考,不要太標新立異,太陽之下沒有新聞,華爾街也沒有新鮮事,就像格隆總說的用常識去做投資。

1) 買入點和賣出點?

拐點太難了。原油大家都說今年有大機會,格隆匯陳建宇的文章也足夠高瞻遠矚,但是誰敢說哪天是拐點嗎?拐點在哪里只有趨勢反轉之後才能確認

然而,模糊的底部和頂部稍微容易判斷,底部跌不下去的股票容易判斷,而且要加自選股的。過了自己的目標價位就可以逐漸止盈減倉,不追求從頭吃到尾,只要把最好的那一段吃到了就好了。

2) 左側還是右側
趨勢交易,還是右側操作吧,畢竟我們是普通人。

3) 波動性增大怎麽辦?
看長做短,盡早實現利潤,看錯盡快止損。

4)輪動性加快怎麽辦?
該潛伏就潛伏吧,試著去聽風,而不是追風

5)預測不準怎麽辦?
預案比預測更重要!
在震蕩市和輪動市里面預測太難了,預測不準的話左右打臉。但,打臉之前可以想好是左臉還是右臉,可不可能輕一點。

6)看錯了怎麽辦?
止損吧,願賭服輸,保住本金,離場休息休息,冷靜思考之後,改日再戰。

看到這里,大家可能有了一點感覺。但上面那些只是投資的三成功力,還有七成功力是煉心,就是我們常說的,投資要一只眼睛看著市場,一直眼睛看著我們自己。如何修煉投資心理,做到漲不喜,跌不驚,或者說是如何克服人性的弱點,最主要的是恐懼和貪婪。除此之外,就是格隆總反複強調的,投資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除了股票,還有詩和遠方(大家看出來了,格隆總是文人騷客),其他大佬也有遠足和約跑等等。

總之,就是除了投資,還有生活,家庭,朋友,還有個人興趣。。。

這方面本人還在修煉,等煉成九陽真經之後再跟大家分享吧。先羅嗦到這,最後要說的是:投資不易,且賺且珍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229

聊聊我近一年遇到的定增 唐史主任司馬遷

http://xueqiu.com/2054435398/37862645
沒有重倉的都記不住,記得住的都是被虐過的、持倉大的定增。
今天閒著,碼出來拋個磚頭先。

今年最虐心的定增是唐山港,這個票是和很多守四元的八元黨一起做的。
過程是這樣的:因為要挖36-40號碼頭,缺錢。所以定增。
定增案做的過程中,股價蹭蹭蹭上來。按照20個交易日計價,就變貴了。然後呢,又遇到個鳥事,變價後沒有變材料,被發審打了回來,換董秘多少有這因素。
這期間,股價下挫到定增價以下,那叫一個虐心,盤整了兩三個月。之後港口整體走好,股價又上去了。同時唐山港發了短融,挖碼頭的錢也夠了,這定增材料也就沒有遞上去。記得還有個哥們在互動上問:材料整理好沒有?要不要我去幫忙打字打印?回答是:快了快了!但這一塊了就拖到2015年。為什麼呢?因為碼頭挖完了。
最近因為要出年報了,定增案的一年期限還沒有過,這事要拿出來聊一聊的。什麼個攤薄啊,變價啊,都要聊一聊。走程序嘛。
但真的會增發嗎?我個人認為概率不大,因為碼頭挖完了。如果要增發,除非是奉旨增發利益輸送,像這種絕對控股的企業,大股東一舉手,表決就已經結束了。
很多後入的希望能以10-11元的價格增發,呵呵,一級市場的資本哪有那麼傻。
唐山港的管理層對一字真訣「拖」是用得入木三分。參股唐山商業銀行,搞了那麼久,也不是一直拖著,拖到最後說要搞京津冀銀行,立刻就公告說不參加唐商行了。這次增發被拖出期限是大概率事件,除非奉旨增發或者冤大頭人傻錢多真競價。

這個例子說明了:增發是為圈錢搞項目的,如果從其它渠道解決了資金需求,那麼增發就會變成雞肋。
同時還說明:運營健康(連年高增長)的企業,如果定增是為了確定性項目(不是模棱兩可的補充現金流什麼的),那麼定增價以下是穩賺的機會(唐山港4.4以下)

第二個虐心的案例是$均勝電子(SH600699)$  
這事和@老布 交流過很多次[赞成]。他蹲在均勝上比我時間還長。
如果說均勝企管層面上相對其它同類企業最大的亮點,那就是他的併購團隊。這次定增是為了繼續併購,完成以駕駛人為中心的整一套智能產品體系。但是遭遇了黑天鵝,景順系的一個新任產品經理在均勝要搞定增期間嚓嚓嚓拋盤。因為那會兒大盤股走得好,這位大韭菜決定斬倉去追大盤股(丫追的都不咋地,還不如守均勝)。當股價跌破發行價時,我決定越跌越買。甚至做好了跌到18元以下的準備。其實這種行為除了為獲利以外,還有「股東與你共存在」的意思。當然,為好企業站台保定增,通常獲利都不少。其實,當時這個定增即使流產,大股東也是會找錢併購的,這種敢墊付先併購,再等定增款的打算比參加定增還可貴。後來均勝用了一個瞠目結舌的速度把併購案做了,可謂經典案例。這要是一般企業,拖到人民幣大貶值也不一定能完成。
中間做過一次成功的波段(24.5),所以成本被壓到18元以下,絕對安全位後就不動了。

這個例子說明:流通股前十如果出現調倉或者減持,是可能對股價形成致命殺傷的。而如果這時候企業正在重要資本運作階段,只要這個企業是優秀的,那麼為之站台。必然獲利頗豐。
同時還說明:運營健康(接連併購塑造產業鏈)的企業,如果定增是為了確定性項目(不是模棱兩可的補充現金流什麼的),那麼定增價以下是穩賺的機會(21以下)

第三個例子是$永輝超市(SH601933)$  
這個龍內褲企業的定增,不是最虐心,卻很熬人。
這個票和@funnyface 是交集[赞成]。這是去年抓底最漂亮的一支,抓到了全年最低底。估計能熬到現在也是因為這個絕對底成本的緣故。
我當時寫過一個段子,南少林弟子永輝用生鮮拳挑戰武當,被武當三弟子圍毆。
當時觀察永輝不漲,但有競爭性的大商和中百卻在漲,永輝舉牌入主未遂很被動,民生超市也落井下石出走。此時永輝收縮了門店拓展,把現金用來買理財產品。這種節約子彈的做法很明顯就是要大干一場。介入後一段時間後,果然永輝找了牛奶。定增案的錢正好等於一個中百的市值,赤裸裸的兵臨城下[鼓鼓掌](此處必須鼓掌)
但是錢到的太慢了,好在這是一支教科書票,碰了上軌就會去踩下軌,可以方便麵拉直了吃。
最近很多球友問我為什麼不說永輝了,這裡插一嘴。
在平潭註冊了下屬企業,目的很明顯,進口可以少交稅。用奶牛的採購渠道給綠標店供貨,多好。奶牛的錢除了開店搞供應鏈以外,說是要電商了。這個電商是在重點城市試過的,有經驗再鋪開的,所以保險很多。既然說要到年中才能鋪開,那就等唄。

這個例子說明:如果企業戰略上遇到對手阻擊,資本大戰中定增引入戰投概率較大。但其介入週期會相對長,在股價兌現上也不一定會體現為凌厲走勢。
同時還說明:運營健康(企業戰略清晰且執行得力)的企業,如果定增是為了確定性項目(不是模棱兩可的補充現金流什麼的),那麼定增預期錢參與是大概率賺錢的機會

第四個是$光線傳媒(SZ300251)$  
這個票13年做過一輪,老熟人了。今年做時和@dq951163 @吉哥青年人 交流相對多。
華誼和光線13年就聯袂上漲,難分伯仲。這種行業性龍頭,大抵A進行了戰略性推進,B也會相應推進,最後形成「任何市場最終只有兩輛馬車」的局面。華誼引入戰略合作者後,光線先是引入了奇虎,而後謠傳小米入局。闢謠後股價有幾天下挫。我就是在這個節點加倉的,邏輯很簡單:如果不是小米,則是比小米更大的。因為奇虎和百度死磕,阿里已經和華誼聯手,我當時想的是騰訊,結果還是阿里掃貨。

這個例子說明:如果企業戰略上跟進競爭對手,資本大戰中定增引入與對手同質化的戰投概率較大。

最近跟蹤介入的上海綠新,雖然介入資金量很少。但其實也是類似定增邏輯。他因為子公司的緣故取消了股權激勵,並且壓下了定增。但只要子公司的問題解決了,該怎麼幹還會怎麼幹。之前新安股份也是因為子公司出事股價低迷,但實際上並不會對企業造成過大的影響,反倒是會砸出一個坑來介入。這種情形就比較複雜,不做單獨類型分析。

綜上幾個例子:如果是個好企業,在定增價附近甚至以下介入,獲利概率很大。在二級市場用一級市場的價格買入,機會很少。要把握這種機會有如下前提:
1、企業經營要好
2、受非經營因素影響股價下跌到定增價下方
3、定增資金用途明確
4、定增如果捆綁戰投介入則更理想


先碼這麼多,拋個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386

格柵理論與匯源果汁:聊聊我為什麽2.26買入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03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3-12 11:06 編輯

格柵理論與匯源果汁:聊聊我為什麽2.26買入
作者:老漁


我簡單的一個信息:以2.26買入匯源果汁,引起了爭論。這個正好在我發表《港股底殘股投資策略》之後。

客觀地說,匯源果汁並不符合我的底殘股的標準。因為他還不夠透明,也沒有形成底部,而且好幾年都沒有分紅了。

其實關註匯源果汁已經很久,因為有很多網友在很早前就跟我聊過他。那時候價格在3元以上,之後,我也跟匯源果汁IR有過正面的交流。而且,我認為他很誠實,敬業。可是股價跌成這樣,又在業績靜默期,他無法說話。

客觀地講,討論具體股票的對錯,是很具風險的,
因為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股價升跌代表著投資的盈虧,如果你發表不當言論而導致別人的虧損(盈利一般是沒有人責怪你的吧?那是內部良心和外部輿論都要不利的。所以,我沒有說任何話,只是默默地表示:我買了!但是,這樣一句話,還是引起了眾多匯源關註者的熱議。

一年前,我曾經發了一個小文《我為什麽6元買雨潤?》,現在雨潤的價格是2.59元,是從33.98元的高價跌下來的。所以,假設匯源果汁類似,從11.98跌到現在的2.25,理論上還是不夠低的,再跌到1。5元,也不是很意外。那我發出這個買的信息,如果誤導了別人也跟買而虧損,是罪莫大焉的!

這就迫使我把我買的理由也簡單說一說,算是辯解和卸責吧。

查理芒格先生曾經說了一個格柵理論:真正的、永遠的成功屬於那些首先努力建立思維模式格柵,然後學會以善於聯系、多學科並用的方式思考的人們。

我買入匯源的格柵理論運用如下:


1.控股股東剛剛以2.81元的價格買過,雖然數量很少:270萬股,價格2.81,總金額才750萬港元,可是,這個買入既不是從49%進入到50%的絕對控股地位,也不是非買不可,因為半個月後,公司就贏警了。他不會事先不知道,這只能代表朱老板覺得股價低了,可是,市場先生是能量巨大,而反複無常的,大老板對股價也沒有辦法。

2.該公司的中報凈資產是5.3港元,而且有好大一部分是灌裝資產(飲料生產線),雖然註資的時候溢價了18%,但是現在已經折價了50%,在相信財務報表的情況下,具有清算價值,還是比較劃算的。

3.控股股東請了職業經理人,然後又趕走了。這個是問題點,不過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未來還可以再請。

4.普遍反映匯源的口味不好,新老產品都賣不動。這是大問題,但是,還屬於技術和營銷的問題,可以改的。維他奶的維他奶在香港好賣,內地不好賣,但是,檸檬茶在香港和內地都好賣。未來匯源花兩年時間搞一個龍頭產品,也不是不行。產品總是競爭激烈的,誰勝誰負就看誰能出拳頭產品。三星智能手機一度蓋過蘋果,可是不耐用,過兩年,蘋果的口碑出來了。華為的MATE7又壓死了三星。小米則在低端一枝獨秀。

5.國航的國際航班一直在銷匯源,航空公司的飲料是小頭,如果吃得乘客都拉肚子,那就是大件事了。百度了匯源的負面新聞,除了口味不好外,沒說有病菌的,這個可算品牌象征。

6.中報還公布,匯源在濃縮果汁中還是絕對龍頭,雖然現在鮮果很吃香,可是必須用果汁的地方也很多,一時全面代替不可能。

7.2.5元是我自己認定的心理價位,在2.5元以下買,我沒有壓力。

8.我還是剛剛學習匯源果汁,每次買都是10萬港元或者5萬港元一註,倉位輕。我打算到1.5元再認輸,那時候假設買了100萬港元,均價2港元,50萬股,到1.5港元才虧25萬,心理上可以接受。

9.假如我在買入的過程中不斷地學習,了解匯源果汁,弄懂了公司的質地,行業的秘密。到了1.5元,如果覺得不好,虧25萬了事。如果覺得好,就買到500萬港元,均價1.7元,未來如果事情發生轉機,股價回升到3.4元,就賺一倍了。

10.股價回升的原因很多,也許朱老板覺得股價太低了私有化,朱老板可以花30億去買中石化銷售公司,絕對實力強大;也許某行業大戶看中了匯源的生產設施,買下他的股份,去掉一個競爭對手,並擴大自己的規模。也許,匯源找到了自己的口味和營銷模式。

這就是我目前的綜合想法。當然,臆想的成分很多。核心有兩條:A.這公司品牌還在。B。公司這股價,有多種可能性,虧不會太多,賺也有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573

【社群分享】結合案例聊聊瘋狂的眾籌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07/149518.html

黑馬說:韓金矣在北京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工作多年,做到高管。然後,在北京一家金融機構基金公司,任投資公司總經理,主投房地產。今春,有了創業的想法,正在籌備健身方向的創業項目。3月23日,在i黑馬打賞討論群內,韓金矣做了一個題為《對眾籌的理解與實踐》的內容分享,引發了群成員的熱烈討論。本文根據韓金矣口述整編而成。

編輯 | 本刊見習記者 周群鋒

 

大家知道,現在眾籌非常瘋狂,那麽原因何在?今天,結合理論和我自身的經歷,講一下關於眾籌的那些事兒。

 

眾籌有四類模式
 

 

眾籌是指通過互聯網方式發布募資和獲得資金。可以分為四類。

 

公益眾籌
 

 

可替代紅十字會等機構功能,而且更加公開透明、可信可持續。這項不是今天的重點,所以不展開細說。

 

獎勵眾籌
 

 

兌現的是某種產品或服務。比如一款智能裝備、一部紀錄片等。眾籌除了籌錢之外,還有別的功能。創業是解決用戶問題,不是圓自己的夢,所以靠譜的市場調研非常有用。如果我有個Idea,做一個安裝了GPS的校服,可以讓家長了解孩子一天的動態,會不會有人買單呢?假定以半價產品眾籌,看看市場反饋,就可以大概了解了,如果有人認可此產品,他不但出資,還會宣傳,並積極提些改善產品的意見。這種眾籌模式,可以提前對接市場、鎖定用戶、高性價比傳播和收集產品建議。目前獎勵眾籌普遍融資額度不大,參與眾籌的人是帶點理想主義色彩的小夥伴。

 

債權眾籌:如今很火的P2P就是這種眾籌模式。起初,政府也沒想到,陌生人給陌生人借錢怎麽可能做大?事實上,2014年,全國P2P平臺完成的交易總額達到3000億!政府驚著了,趕忙出臺監管條例。發展如此迅猛的原因有以下三點:投資人門檻低。100元起投,債務分散了,投資人心理承受能力強了;平臺標榜自己風控到位。所謂國企擔保、風險保障金和資產處置等宣傳看上去很妥;高收益誘惑。這種模式往往宣傳年化收益10%以上,誘惑力很大的。

 

股權眾籌
 

 

顧名思義,這種模式兌現的是股權,它把投資人的資金集合之後,購買融資主體的股權。融資方出讓的是未來的收益。

 

政府如何監管?

 

剛才,我提到政府要監管眾籌了,下面我結合以下問題,談一下如何監管:

 

1.“婆婆”。目前,股權眾籌歸證監會,債權眾籌歸銀監會。

 

2.身份。現在全國已有9家平臺拿到了牌照。

 

3.前景。未來在5板上市,份額可交易、可轉讓。

 

4.條例。2014年年底頒布了一版規定,規定投資人資產不少於300萬元,投資額不低於100萬元,一時輿論嘩然,“這讓我們屌絲怎麽玩?”日前,李克強總理表示,加快推進互聯網金融創新。隨後,證監會就把任務交給了中證協。

 

5.天花板。如果是公募,融資上限最高500萬元,且一年內不許再有任何融資動作。

 

6.取費。我所了解到的一家網站,獎勵眾籌,平臺收1.5% 的財務費;股權眾籌,平臺收5% 的平臺使用費,咨詢和輔導另收費。其它幾家的收費情況,我不太了解,不做點評。

 

分享幾個相關案例
 

 

一個運用眾籌模式的同學會:2014年8月,我組織了一次大學同學聚會活動。我牽頭兼財務組長,參與者40人。每人預付1000元(多退少補),活動含住宿、餐飲、城內旅遊、攝影攝像等老師和同學們都玩得很開心。這次活動就類似獎勵眾籌的小項目,也是以實物及體驗完成回報,但還有兩點不同:獎勵眾籌多數是公募,而我們這次聚會是面向特定人群的;眾籌資金需集到第三方的共管帳戶內,而這次同學都轉到我個人帳戶上了。

 

一個突然卡殼的眾籌項目:2014年12月,我的北京校友們曾討論以眾籌模式做個咖啡廳,以此做成資源對接平臺、校友活動基地。我組織意願強烈的校友於每個周末開會籌備。我們做了社群搭建、問卷調查、商業計劃書、公司架構、公司制度,還有資深校友提供了租金優惠的場地。前面做得很規範,但現在卡殼了,因為沒有總經理。籌備組開始有18人,現在只有三四個人了,開春後大家都忙工作,業余時間少了。每人一萬元,融資一百萬並不難,難在沒有總經理專職來做運營,如只是招個店長泡點咖啡,則並非我們原先那個資源平臺、校友基地的願景。現在,我在反思,眾籌項目里,對那種涉及到後端複雜運營的類型要小心了。

 

 

一個主動中止的眾籌項目:2014年12月,我看好一個南方城市的地產項目,我認為適合以眾籌方式啟動,就興致勃勃地擬寫了投資說明。設計了運作模型,並做了一場20人的小型說明會,很快融資3000萬,但後來我沒有繼續做這個項目。原因如下:2014年底全國房地產市場低迷,股市急速拉升,投資人普遍棄房轉股。我要眾籌3個億,才剛籌到地價,難度很大;房地產項目是大資本項目,3個億之後我還需要融資8個億才能覆蓋全部建設成本,現在房產又是熊市,若中途資金鏈斷掉是很可怕;從啟動眾籌到項目可售,至少一年半時間,交房更是兩年之後了,這麽長時間里可能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當然,如果條件合適,房地產行業也可以靠眾籌模式成功。我就聽說有一家眾籌平臺以眾籌方式正在順利地做一個度假酒店的單體建築,他們比我們有兩點優勢:他們全部建設成本只有3個億,而我們是11億;他們是大金融集團和大開發公司在聯手操作,這一點我們更比不了。

 

感悟
 

 

最後,分享一下我的感悟:

 

進入金融機構後,對我最大的作用是開闊了眼界。原來在實業領域,我的想法是有一塊錢可以做一塊五的事情,那五毛是以土地質押向銀行貸的。接觸金融後,我發現依靠眾籌,沒有錢也可做事,甚至能做五塊錢的事情。

 

我認為,做事的最高境界是多方共贏,皆大歡喜,這叫智慧。如果是你合法地把他的錢裝到你口袋里,你富了他窮了,這頂多算精明不是智慧。正所謂坑蒙拐騙非商道,我們應盡量向智慧的境界靠攏。眾籌就很需要智慧,否則不可能成功。

 


 

 

版權聲明:本文編輯周群鋒;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6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