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神州租車宣佈暫停IPO發行 中概股美國上市形勢嚴峻

http://news.imeigu.com/a/1335319568514.html

北京時間25日凌晨,在外界傳聞神州租車即將掛牌前夕,神州租車突然宣佈暫停此次在美國市場的IPO發行。此消息一出,立即引來一片嘩然。去年以 來,中概股爆發信任危機,股價大幅下挫,新股IPO止步,加上今年率先衝擊上市的唯品會首日即告破發, 這使得市場對近期的神州租車的IPO之旅頗為關注。

由於租車業務模式在美國有著很高的認可度,以及神州租車在中國租車行業的領導地位,業界 對於神州租車此次美國之行寄予厚望,希望借此打開中概股的美國IPO之門,重啟美國資本市場。但在近期,特別是神州租車在美路演期間,中概股負面頻出,4 月12日,SEC起訴開元汽車及其11名投資者涉嫌違規操縱股票成交量,4月20日,旅程天下涉賺財務造假,自願從紐交所退市,4月23日,SEC指控中 國能源虛報資產價值,公司高管侵吞數千萬美元公款,中國概念股全線下跌。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神州租車通過了SEC、審計師及律師苛刻的審查,且財務及運營 表現也非常搶眼,但還是沒有獲得美國投資人的親睞。

據知情人透露,由於美國投資人給出的公司價值未獲得公司及股東的認可,因此,神州租車決 定暫停本次IPO。為什麼神州租車未選擇流血上市,低價發行?該人士認為,與唯品會在上市前現有的淨現金額度僅能維持其兩個半月的運營有所不同,神州租車 的日常運轉沒有資金壓力。根據神州租車招股書顯示,神州租車目前帳上現金6個多億人民幣,且每個月的運營現金流為正,也就是意味著,沒有IPO融資,公司 也能保持正常發展。

在目前中概股負面頻出,陸續退市的情況下,美國投資人很難對中國謀求上市的企業給出一個公允、合理的價格,為避免出現唯品會流血上市,首日破發的情況,神州租車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決定停止IPO發行,繼續等待合適的窗口期,應該還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49

阿里若上市 發行價至少28美元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25/wONDA3XzQ0MDcwOQ.html

21世紀網綜合報導 雅虎5月25日向SEC提交的文件詳細披露與阿里巴巴交易官方文件,雅虎在該文件中表示,阿里集團如要上市,融資毛收入應不少於30億美元,IPO發行價 需比阿里回購雅虎股份每股溢價110%。根據目前阿里350億美元估值計算,未來IPO時阿里估值需要達到735億美元,發行價要超過28.35美元。

雅虎此前持有阿里約10.46億股普通股,佔阿里全部流通股的約42%。根據已達成的協議,阿里將用63億美元現金和不超過8億美元的新增阿里優先股,回 購雅虎手中持有阿里股份的50%。如果阿里在2015年12月前進行IPO,阿里有權在IPO之際回購雅虎持有剩餘股份中的50%。雅虎在其文件中對其股 東表述為:此次交易為阿里集團上市鋪平道路。

根據雅虎的顯示,此次阿里巴巴集團回購目前雅虎所持股票的一半,是以13.5美元每股計算。雅虎目前持有1046565416股阿里集團股票,持股比例為42%。

雅虎同時也定義了四條阿里集團未來上市的硬性規定。雅虎稱,阿里集團未來上市,需要符合以下條件:一、IPO的融資毛收入需高於30億美元;二、阿 裡集團可以在美國上市,也可以在港交所上市,在特定情況下,也可以在中國大陸上;三、IPO發行價需要比目前的13.5美元溢價110%;四、上市承銷商 的選擇,雅虎有權選一個。

按照雅虎披露的協議,阿里集團如若在2015年前上市,則需要融資30億美元以上,並且發行價要達到28.35美元每股,這意味著阿里巴巴集團上市時,市值或將達到735億美元。

阿里巴巴集團日前已與雅虎簽訂71億美元回購雅虎所持一半股權的協議,交易將在六個月之內完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27

豪特保健 (6880,OTO)發行2,000萬非上市認股權證,涉嫌傷害股東權益 (更新)

(筆者持有的股份佔總倉位5%,以下評論可能不公正,敬請留意。)
(1) 引子
今晚,OTO (6880,豪特保健)發行2,000萬非上市認股權證予不少於六名承配人,每1份認股權證可換1股,發行價每份1仙,行使價65.5仙,即每股發行價66.5仙,佔已發行股本約6.25%,及佔行使後擴大的本公司已發行股本約5.88%,配售代理為陰陽怪氣的軟庫金匯。

據公司方稱,「將用作本集團的一般營運資金以及於出現投資機會時作為本集團未來發展資金。」,但「本公司尚未確定任何具體投資計劃」,況且公司手上大把現金,錢對它根本無用。

(2) 對上市公司價值影響

根據Black Scholes 模型 計算機的計算,以天數365天,年率的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大約28.5613%,行使價65.5仙,股價65仙,無風險利率以一年拆息0.86%計,這call的價錢值7.37 仙,扣除認購價1仙, 每一份認股權證,實值6.36仙,以2,000萬份計,值127.2萬左右。

如果以去年上市公司估值來計,假設本年業績和去年一樣,這批購股權證如行使,假設市盈率為8,各原有股東即損失1,289萬,每份4仙,計算如下:


2. 在各市盈率變化下,原有股東每份損失:


3. 原有股東合共損失:


由此可以見到新發購股權是損害原有股東權益。

(3) 總結

筆者認為,接貨或者是班財演或者公關公司相關人士,叫他們唱好股價,但是我認為你唔好咁蠢啦。筆者相信老細唔識財技,先畀呢班人呃。筆者點都算有少少公信力,又是你股東,你一蚊都唔使畀我,你只要搞好生意,賺到錢,派好少少股息,我只要不斷買貨唔沽貨,股價就會慢慢升番上去。你竟然畀班咁人,我對你非常失望。如果老細肯在此用化名問問題,我教你點玩,唔使畀班財技佬或財經演員或公關公司派來的人食幾百萬咁蠢。

如果大股東刻意貪小便宜的話,雖然今次讓你賺到幾百萬,但是如果你好心機做的話,這個是一個不小的市場,可以做得很大,盈利可以很高,變成高估值的內銷股,可能變成幾十億的公司,5%股權就是幾億,但是因為你這奇特的行為,減低了一些估值,未來沒幾千萬,這又值得嗎?

我強烈建議大股東應儘快取消這個配認股權證計劃,這實在太傷我這個小股東的心,如果你想提高知名度,搞好股價,唔識用財技我幫你。做好股價唔使宣傳的,做好間公司就得,其他事我地小股東會幫你做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235

新型pre-ipo投資給發行商帶來更大空間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9405

許多資產龐大的公司在2005-2008年期間被收購之後,都停留在了私募基金的資產組合之中。這些公司應計劃在2013年上市,但這些上市計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具體來說,這些公司上市的融資目標將會和公司債務的償還情況緊緊聯繫在一起。

假設一家公司擁有50億美元的長期債務並且申請上市融資20億美元,所籌得資金全部用來償還債務。如果該公司全數售出了20億或獲得超額認購,那麼 必定安然無事。但倘若這家公司僅僅籌集到了15億美元,那就意味著潛在買家得到的公司在其賬面上多出了5億美元的額外債務。這一類事發生的可能性讓許多投 資者卻步,或者堅持要求更低的每股發售價。最起碼的,它降低了發行者操作的靈活度。

最近流行的一種應對策略是尋求一些長期股權投資者——例如富達投資集團(Fidelity Investments)以及T. Rowe Prices——這樣的公司先進行上市之前的資金注入來償還債務。這些投資者本來會在IPO時購入股份,但現在先行購入可以帶給他們10%-15%的折扣 (加上任何因為IPO時間變動而觸發的價格重估)。這樣以來,發行公司和私募基金贊助者就在IPO發行這一問題上有了更大的空間。

這聽上去很像一個空殼遊戲(因為買家原本會在遲些時候買入股票,而現在他們不會再在股票上市時買入了)。但這麼做的確會使得公司債務減少,從而讓發行商對於買家變得更有吸引力。除此之外,也可以給公司帶來了更大的上市機會。

這種方法至今為止至少被使用過一次,一些大型的收購公司正在考慮採用這種方法。這將會是一個值得留心的趨勢,尤其是在明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62

雞肋發行,不對嗎? 郭曉平

http://xueqiu.com/1531393579/22487878
電影發行是個雞肋,難道不是嗎?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發行這件事

業內管片方和影院中間的聯繫人叫發行人,管電影代理公司叫發行公司。

誰在乾髮行

單獨的發行公司越來越少見,發行常作為部門存在。中影、華夏、華誼、博納、光線、樂視等均有發行部門。

院線的主營業務之一是發行。

發行幹些啥

中影數字:將密鑰掛網上,將數字硬盤發出去等;

發行公司的發行:發海報,發立牌,要位置。溝通場次,上報數據等。

院線公司的發行:協助確認硬盤到位情況,發檔期等。

發行公司人員配置:個位數或1位數。

光線和樂視除外,為什麼除外?因為採用了人海戰術,業務員模式,一班剛畢業小孩從陌生拜訪,死磨影院開始。可以準確點叫促銷員。

發行為什麼是雞肋?

片商到影院,需要發行嗎?

大的片商有當地駐點影院員工充當發行角色,總部剩什麼?領導和統計,外加一個業務員接獨立製片人業務。

大的片商不需要發行,如中影和華誼,發行只需要傳真和統計。

院線發行,只是個聯絡人、信息員的概念。

為什麼原來發行很重要

製片人對發行業務不明白,需要有知道流程的人帶入;

信息通道閉塞,需要有內部人士搭線;

原有體制就有發行這級,一級級代理。

   製片廠直接到影院,天不會塌,事情接著幹。發行業務為主的模式要轉向,發行公司轉製片,院線公司轉影院,淨化渠道,兩級直連最直接。院線發行這碗飯是制度給的,伸來要去不歸自己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01

建議發行"中華地票"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e78h.html

長期以來,中國政府把儲蓄存款的利率壓在通貨膨脹以下,結果之一是老百姓對人民幣的保值功能失去了信心。這是事實,不是觀點。何以為證?很多人被迫買第二套,第三套,甚至第八套住房。很多人買了房子以後,既不住,也不出租,甚至根本不裝修。由於中國建築質量普遍太低,很多房子在十年以後,或者二十年以後就需要成為"舊城改造"的對象。

這個狀況讓人十分痛心。它起碼有四大惡果。
首先,"投資者"並沒有真正實現財富的增值保值。
其次,它導致了大量鋼筋混凝土以及人力的浪費,對環境的破壞也十分嚴重。
第三,整個過程還有大量貪污腐敗。
第四,政府的限購和限貸等措施不僅失敗了,而且嚴重影響了政府的形象,因為它違反市場經濟的起碼原則。

我的建議如下:
(1)由全國二十大地產商協同四大銀行發行一種股權憑證,暫定名為"中華地票"。任何希望獲取房地產價格上升的好處的中國公民均可無限制地購買這種"中華地票"。這對於很低收入的老百姓比較公平:雖然他們也許買不起一套房,甚至無力支付首期,但是他們至少可以買"中華地票":每天都可以買,每張兩萬元起步。

(2)如何衡量房價的上升?鑑於政府統計數字的失信,我建議用若干家民間指數為標準。

(3)如果你只看好某個城市的房價趨勢,或者某個大區的房價走勢,你還可以購買那個城市或者那個大區的"中華地票"。為了簡化手續,我建議起初十年只發行省會城市"中華地票"。以後可以根據需要發行衍生產品。

(4)中華地票可以讓持有者在每月末選擇購買住房或者收取現金。中華地票可以交易。

(5)這個構想雖然粗糙,但是我覺得方向不錯,我相信專家們可以把它細化。

 

(6) 考慮到公信力, 我建議中華地票由中國香港金融管理局監督執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889

發行"中華地票"的巨大商機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foq1.html
污染(空氣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嚴重威脅著龍的傳人。同時,三十多年來的利率壓抑和信貸失控又推動了通脹,逼著大家不斷買房子,長期空置。每過十年,我們就來一次"舊城改造"。這種惡性循環何時結束?誰知道呢?

我不樂觀。我的預測是,利率壓抑和信貸失控還將繼續。為了減少它對環境的威脅,為了減少浪費,也為了減少它對弱勢群體的威脅,我提出由若干家大銀行和大地產公司聯合發行"中華地票",綁定房價指數,由公信力很高的香港金融管理局督促執行。其實,這就相當於一種"認股權證"。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這幾個星期,數家銀行,地產商和政府高級官員對這個想法表達了濃厚的興趣,希望我收集更多讀者,特別是研究部門的意見,把方案細化。我們設想,3-4月份在香港召開一個研討會,並成立一個研究班子,籌得較大數額的資金,贊助這方面的研究。

關於中華地票的初步設想,見下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e78h.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297

歷次發行體制改革回顧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01-25/100486354.html
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止,新股發行管理辦法的更改跨越三任證監會主席任期。本屆證監會主席郭樹清2011年10月履新以來,在發行體制方面推出多項改革措施,深受業內關注。

  2012年11月,為化解新股發行存量淤積已達800家的困境,主管發行的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召開「寧波會議」,與十餘家券商高管共商新股發行對策。

  1月8日,中國證監會召開香山會議,部署行動發動IPO打假。但是,如何真正推進發行體制市場化改革,解決長期以來的非正常二級市場溢價、新股業績變臉、機構投資者定價作用不足等根深蒂固的問題,仍是監管機構需要統一理念後,要打的一場硬仗。

市場化方向

  2001年3月,證監會以第01號令公佈《上市公司新股發行管理辦法》,簽發人是時任證監會主席的周小川。

  這部管理辦法首次明確規定了新股上市發行條件、發行程序、審核事項,並提出信息披露的具體要求和上市公司、中介機構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這部管理辦法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責任和主承銷商的勤勉盡責規範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固化下來,公司上市的一般性規範對普通投資者公開。

  自1992年國家體改委頒佈《股份有限公司規範意見》開始,至2001年出台《上市公司新股發行管理辦法》,新股發行實現了從額度條件下審批制到股票發行核准制的轉變,改善了地方部門利益驅動下的種種IPO亂象。

  2003年的證監會13號令則將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下稱發審委)職責進一步明確,規定了發審委員的提名程序、任職條件、利益衝突規避等方面問題。

  與現行IPO發行條件不同,2001版的發行管理辦法並未對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潤規模作出規定,也就是沒有所謂的財務「門檻」。而對於主承銷商所需關注的重點事項,則提出了包括現金流量淨增加額為負、經營性現金瀏覽淨額為負、三年未分紅派息、利潤預測不達標、重要財務指標橫向對比異常等至今仍困擾資本市場的問題。

  2006年是發行體制改革的重要年,證監會連發第32號令、37號令,分別對應《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和《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這兩項規章是此後改革的基礎文件。

  在首發管理辦法中,證監會明確提出了財務規模要求,這一規範表述在2009年的創業板首發辦法中得以貫徹。同時,對發行人的要求也細緻劃分為主體資格、獨立性、規範運行、財務與會計、募集資金運用五個大類。

  細查這些發行人條件,並未脫離01版發行辦法的綱目,可以說是01版發行辦法的「加強版」和「細化版」,避免對於規則的模糊理解和鑽空子現象。

  新版首發辦法將01版發行辦法中「發行程序與審核事項」一項中的「審核事項」去掉,同時引入保薦機制,明確保薦機構和保薦代表人職責,保薦管理辦法的詳細規定則在2008年出台。

  《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則將詢價機制規範化,對詢價對象標準、詢價程序、主承銷商規避機制等做出詳細規定。

  2009年6月以公告形式出台的《關於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著重從技術上優化發行體制,首次提出因定價超出預期導致超募的,應在招股書中披露其用途。同時將網上網下參與認購對象分開,加強新股認購風險提示。

  2010年10月的新一輪新股發行體制指導意見仍專注技術調整,完善報價申購和配售的約束機制、主承銷商可自主推薦網下詢價配售投資者、詢價機構和報價情況需要披露、完善回撥和中止發行機制等措施相繼出台。

  這些技術措施無疑是向著成熟市場的模式在步步微調,而市場一直爭議不斷的註冊制和審批制之爭則並未因此停息。

郭氏新政

  2011年10月,郭樹清履新。此後,證監會出台新政策的密集度之高讓資本市場頗為震動,媒體則用姓氏冠名此輪包括發行體制在內的改革措施。郭樹清曾向市場提出新股發行能否不審的命題,提出信息披露為導向的審批模式。這個大方向本來十分正確,但隨後證監會迅速出台的多項措施,仍未放棄實質性審批,且在不少政策細節上與這一理念有所背離, 爭議也隨之而來。

  郭氏新政最受關注的部分無疑是新股發行體制的改革,因為這一改革直接影響資本市場的格局。在2012年4月1日發佈的《徵求意見稿》當中,存量發行、券商自薦個人投資者參與網下詢價和配售、加大網下配售比例、平均市盈率超同業25%紅線等政策十分奪人眼球。

  在最終推出的《新股發行改革指導意見》當中,明確了批文有效期內自主選擇發行時間窗口和發行價超同業25%需要補充披露的內容等。這一指導意見推出時間與徵求意見發佈相距不足一月。

  但對於此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則有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創新亮點頗多」,但「微調治標不治本」(參見《新世紀》週刊 2012年第15期《新股發行改革走入死胡同》)。

  這些看上去市場化的改革措施卻為不少業內人士質疑甚至詬病。不止一位保薦代表人認為25%的發行價和市盈率紅線管制色彩過於明顯。

  一位資本市場資深人士甚至認為,由於PE市場利益錯綜複雜,證監會無力監管一級市場的突擊入股等問題,25%的規定其實是證監會對一二級市場利差的一個劃分,一旦公司上市,則可以通過多年來積累的豐富的二級市場監管經驗加以控制。抑制炒新就是二級市場監管手段的充分體現。

  對於這項政策本身,不少保薦代表人也認為不會奏效,即使需要說明和披露,總是可以找出理由來應對,因為保薦代表人的專業素質之一就體現在如何幫助公司回應證監會的反饋意見方面。

  對於券商自薦個人投資者,投行人士更是表示質疑,如何保證個人投資者比機構更不容易串謀,這是一個沒有確定答案的命題。

  除了對這些「微調」的熱議,如何真正使審批流程和結果公開透明則更令資本市場期待。

  早在2012年初,創業板私募債發行初審,證監會決定分權給深交所。這一分權且不論大小,仍讓外界看到了向著市場化發行的一絲鬆動跡象。

  幾乎一年之後,11月,深交所已籌備新部門準備接手再融資權的下放,再次燃起市場對再融資新規的期盼。市場人士認為,儘管目前交易所仍收到證監會很強的影響,但發審權力的部分下放仍是令人興奮的風向標。不過,遲至今日,再融資審批權還未正式由證監會下放至交易所。

  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在寧波會議上透露,未來在再融資價格等方面將進一步放開限制,將逐步發揮三板市場的作用,公開發行未必意味著上市。同時,放開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限制,並考慮H股全流通政策的推出。

IPO清淤

  自2012年9月28日後,中國A股再無IPO。2012年總共發行152家,僅有往年的一半。至今在排隊通道中的擬上市企業迅速堆積,已有了800家。

  「A股市場行情好的時候,一年也就發兩三百家企業上市,這可夠發兩三年的。」一位證監會高級官員發愁道。

  為瞭解決這一問題,證監會採取的對策是發動IPO財務打假行動。1月8日,中國證監會在北京香山召開「首次公開發行(IPO)在審企業2012年度財務報告專項檢查工作會議」,來自發行部、創業板發行部、會計部、稽查總隊、各派出機構、上海、深圳專員辦以及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有關負責人,各保薦機構和有證券、期貨從業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等約300人參加會議。

  一位官員稱IPO打假分為兩個階段,一是主動自查,二是證監會現場檢查。從現在起到3月31日之前為IPO在審企業自查期,這段期間,已經向證監會遞交申報材料的企業需要對其2012年的業績進行自查,並向證監會提交自查報告。不能及時提交自查報告的,要中止申請;不能及時提交自查報告且無法中止申請的,要終止申請;2012年業績下滑的,保薦機構要撤回發行申請。

  4月份證監會將抽調人員組成專項檢查組去各地檢查IPO在審企業財務情況,值得注意的是,抽調人員不僅將來自發行部、創業板部、法律部、會計部,還來自具有證券執法權力的稽查總隊。「誰敢死扛著造假糊弄監管者,就立案稽查。」一位官員說。去年年底證監會已經懲罰了一些保薦機構,因其知情不報,明明知道所保薦的企業業績下滑,仍瞞報,違背了信息披露的及時、完整、準確的監管要求,結果企業以高價發行掛牌上市後即宣佈業績下滑變臉。

  「估計自查期間能有兩三百家企業業績下滑的主動撤回申請。有少數企業死扛著不撤回申請,4月份證監會去檢查,再篩一批。先打假,後開閘,五六月份差不多。」證監會有關官員表示。

  在2012年11月的寧波會議上,針對800家在審企業的存量消化問題,有券商表示應賦予券商單方面撤回申請材料的權力,同時提出包括利用好三板市場、尋求併購機會等相關建議。一些保薦機構在11月份證監會於寧波召開的保薦業務座談會上,提出了將一部分企業分流到新三板掛牌的建議,即一部分正在發審流程中的企業可以先行被保薦至新三板掛牌交易,待市場時機成熟後轉至A股上市。

  一位擬上市公司副總經理說:「新三板交投清淡,很難融資,這是現實,但是如果給出一定的政策優惠,我們還是願意先去新三板掛牌的。比如在新三板掛牌一年後,不用經過預審環節,就可以上初審會、發審會。這樣的優惠,是會吸引我們去新三板掛牌的。」

  談到發行體制改革的問題,多家券商提出不應該限制發行價格,同時對盡快推出自主配售、加快審批速度、信息披露差異化和彈性化、放寬預路演時間、推出配股權證、進一步放開保代簽字權等市場化舉措表達了期待。■

  本刊記者陸媛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532

中石化發行35億美元債券,創亞洲近十年最高紀錄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073
隨全球投資者對亞洲債券的興趣不斷升溫,中石化於4月18日完成了亞洲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債券發行交易。中石化週四發行了35億美元債券,認購金額超出發債規模四倍。
 
據Dealogic數據顯示,中石化這次發債使得今年日本以外的亞洲地區的債券(包括美元、歐元及日元計價債券)發行總量達到599.1億美元。這是今年至今的最高紀錄,同比增長16%。而2012年已經是亞洲債市非常繁忙的一年。
 
Dealogic表示,這次發債是中國企業最大的一次美元發債,也是亞洲十年來最大的一次企業美元債券發行交易。這是亞洲第三大外幣(美元、歐元或日圓)債券發行交易。另外兩筆規模更大的交易分別是:和記黃埔有限公司(Hutchison Whampoa Ltd.)在2003年進行的50億美元債券發行交易;韓國在1998年進行的40億美元主權債券發行交易。
 
儘管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意外放緩,但中石化的債券需求依舊強勁。全球投資者,包括美國機構投資者在內,總的認購金額超出發債規模四倍。據知情人士透露,多數買家為亞洲機構投資者和銀行,但美國投資者的認購規模佔這批債券總額的三分之一。
 
這批債券由中石化子公司中石化資本有限公司發行。標準普爾和穆迪分別給予該債券A+和Aa3的初步評級。債券由3年期、5年期、10年期和30年期四種不同期限組成,收益率分別為1.25%、1.875%、3.125%和4.25%。
 
中國石化週五發佈聲明稱,發債所得資金計劃用於中石化集團收購海外油氣資產,並為公司的海外業務投資提供資金,以及償還銀行貸款。
 
中石化已經開始進軍能源開發和能源產品資產,作為其成為全球綜合性能源巨頭的一個步驟。最終成為能與埃克森-美孚公司並肩而立的能源巨頭。
 
花旗集團、美銀美林、瑞銀、摩根大通、高盛、摩根士丹利、野村、德意志銀行、法國興業銀行、中信證券國際、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及匯豐擔任此次發債的聯席簿記行及聯席牽頭經辦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54

Tumblr CEO David Karp:關閉編輯部門,社交媒體做不了新聞發行!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125.html

最近微型網誌服務Tumblr的合夥人兼CEO David Karp在他的Blog發表了一篇聲明,宣佈即將關閉新聞編輯台 Storyboard,並解散其編輯部門。但,因為當時並沒有公開確切的關閉原因,諸多媒體包括《NY Times》、《Mashable》的博客等都對Karp的舉動感到疑惑與不解。

去年Facebook也採用了同樣的策略,成立自己的編輯平台 Facebookstories,從數億的使用者中,選出有趣、新奇的發表來發行,但與Tumblr一樣,並沒有造成預期的廣大迴響;準備離職的執行主編Dan Fletcher也在最近一場演講中提到:「Facebook不需要記者。」

因此,許多人的疑問是,出色的社交媒體像Facebook、Tumblr 也會是出色的新聞發行者嗎?

「在Tumblr,我們想要維持我們的平台的開放,並永遠不預設內容的界限」

David K​​arp 最近自己在紐約的一場會議中回應來自各界的疑問:

「我們讓我們的功能保持開放的態度,不像Youtube 或是他們的相關平台一樣,他們創造了一個很棒的平台,但給了創造內容的使用者,一個有限的模式。

因此,我想起了Google 之前是怎麼對待他的博客的,那曾經是一個非常多元的開放平台,使用者可以在其中創造自己的東西。如果你還記得Adsense,你就會瞭解,那時候部落客開始為了賺錢而均值化自己的內容,而Adsense 催毀了那些很強的多樣原創性和創造力的博客。

所以,我的顧慮就是,在Youtube 這種龐大又開放的平台,當你在意那些廣告工具時,其實你可以瞭解到Youtube 的創造者已經畫地自限在一個商業模式中。

在Tumblr,我們想要維持我們的平台的開放,並永遠不預設內容的界限。」

對於為什麼Storyboard 不是正確的工具, Karp 表示:「我們請來一群記者來做實驗性的社交營銷,但Storyboard 最後運行起來的方式,並不是我們想要的。我最初想要的是希望我們可以把Tumblr 中,最令人驚豔的創作,經由這個編輯平台讓它表現出來,但運作後的表現卻不是我們想要的。」

我們可以合理猜想,David K​​arp 也許是因為今年Tumblr 有獲利表現的壓力,因此表現差強人意的Storyboard 就變成了經營上的犧牲品。但依照Karp 獨樹一格的個性,也有極大的可能是,他真的想讓Tumblr 保存更多的可能性與實驗性,讓使用者在這個平台可以盡情發揮無限的創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