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老產品賣不動 新產品還沒批 部分中小險企4月份保費成績單“難看”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5-26/1008063.html

“等4月份保費數據出來的時候,我們可能又成黑馬了。”一位中小險企相關人士對記者如此調侃道。他所在的公司,從3月21日中短存續期人身險產品新規實施起到目前兩個多月時間,保費獲取速度下降非常明顯。

___2_.thumb_head

“等4月份保費數據出來的時候,我們可能又成黑馬了。”一位中小險企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此調侃道。他所在的公司,從3月21日中短存續期人身險產品新規實施起到目前兩個多月時間,保費獲取速度下降非常明顯。

按照慣例,4月份的保費數據近日將會發布。有業內人士推測,原本以3年期以下產品為主的不少中小壽險公司,4月份的保費會受到新規影響變得“難看”:一方面,已有產品中,長期的在主力渠道銷售情況不佳,另一方面,新產品仍未獲批。而華夏保險、富德生命人壽等公司,則可能因上一年有較大基數,受益於新規給予的過渡期,受到影響較小。另外,以投連險業務為主的險企受新規影響亦不大。

保費獲取速度明顯下降

此前,保監會於3月18日發布《關於規範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以引導行業調整業務結構,發展長期業務,強化險企對資產負債錯配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的管控,《通知》已於3月21日起正式實施。

《通知》要求保險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保費收入控制在公司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的2倍以內,將規模管控的基準與投入資本和凈資產掛鉤。並要求保險公司立即停售存續期限不滿1年的中短存續期產品,存續期限在1年以上且不滿3年的中短存續期產品的銷售規模在3年內按照總體限額的90%、70%、50%逐年縮減,3年後控制在總體限額的50%以內。

某中小險企總裁表示,這意味著,新規實施後,1年期以下產品絕對不能再進行銷售,而1年期產品是不少中小公司網銷的主要產品,在部分公司的銀保渠道也貢獻了不少保費,這些公司受到新規的影響較大,4月份的保費或很“難看”。

“等4月份保費數據出來的時候,我們可能又成黑馬了。”一位中小險企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此調侃道。他所在的公司,從3月21日新規實施起到目前兩個多月時間,保費獲取速度下降非常明顯。

該人士稱,事實上,公司目前的產品不僅中短存續期的,除了中短期的有長期的,也有保障型的,多達幾十款,但期限長的這些產品在其主力渠道銷售情況很不佳,銀保渠道賣不動,網銷渠道更甚,只能是團險和個險渠道銷售,但這兩個渠道的業務量幾乎可以忽略。而按照新規研發的新產品仍未獲批,因此尚未有新規後產品的保費。

4月份保費情況的下滑已經在同業交流數據中有一定的顯現。據《證券日報》記者此前獲得的一份銀保同業數據,受險企全年業務節奏安排及中短存續期壽險產品新規雙重影響,4月份單月,銀保市場51家人身險公司新單保費僅860億元,環比3月份單月下降47.6%,減少近半。不過,如此的環比結果,在部分業內人士眼中,仍然是好於預期的,“下降得還不算太多”。

A股四大上市險企已經披露了1-4月的累計保費收入數據,數據顯示,其合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622億元,同比增長25.1%。其中,中國人壽原保費收入2236億元,平安壽險保費1251億元,太保壽險保費592億元,新華保險保費543億元。

基數大的公司有調節空間

上述《通知》規定,對2015年度中短存續期產品保費收入高於當年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2倍的保險公司,自2016年1月1日起給予公司5年的過渡期。過渡期內,保險公司的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保費收入應當控制在基準額以內。

其中,基準額=最近季度末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2+(1-0.2t)×(2015年度中短存續期產品保費收入-2015年末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2),t=年度-2015,年度範圍為2016年至2020年。

上述中小險企人士分析,新規對此前年度銷售中短存續期產品超過限額的公司給予了緩沖期,而在資本和凈資產相同的情況下,去年超過限額越多的公司,在過渡期內,中短期的產品的保費上限就越高。通俗地說,同等資本實力和體量的公司中,2015年短期理財型產品賣得越多的公司,過渡期內可以銷售的中短期產品規模越大。

比如,按照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2倍計算,一家壽險公司今年只能做200億元規模的中短期業務,但由於去年其做了1000億元這類業務,今年的基準額可能會有700億元,所以中短期業務的規模上限就提升為700億元,因而有了一些調整空間。

所以,諸如華夏保險、富德生命人壽等去年憑借中短期業務做大規模的險企,相較去年基數小的公司,今年中短期業務受到的新規影響要小一些。

投連險不受新規影響

另外,由於新規主要針對萬能險、分紅險、傳統險等,投連險不受新規影響,因此,以投連業務為主的險企,保費規模受到的影響也有限。某投連險占比較高的險企總裁接受記者采訪時曾直言,中短存續期產品規定對公司影響不大。

《證券日報》記者也從某大型網銷平臺看到,幾家中小壽險公司的半年期、9個月期限(之後退保無損失)的多款投連產品在售,預期年化收益率從4.05%到5.3%不等。

從今年一季度的情況看,24家壽險公司開展了投連險業務,弘康人壽、恒安標準、建信人壽和陽光人壽4家公司的投連險新增交費同比增速超過100%,弘康人壽和光大永明人壽的投連險規模居前,在百億元左右。

  • 證券日報
  • 張喜威
  • 劉敬元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49

華爾街金融高管團訪問武漢 關註光谷新產業投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280.html

巴克萊銀行董事總經理S.Davis、美林銀行董事總經理A.Obin、德意誌銀行董事總經理J.Inch、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N.Coe等23位華爾街金融界高管團近日自費來到中國考察,並於14日訪問了武漢光谷。

武漢市委常委、東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胡立山會見了霍尼韋爾全球高級副總裁、高增長區域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沈達理(Shane Tedjarati)及華爾街金融界高管團一行。

據悉,此次華爾街金融界高管團來訪光谷是“華爾街投資者中國行”活動的重要一站,該活動由沈達理邀請並組織,旨在探討全球高增長地區尤其是中國,如何繼續驅動當今世界經濟的增長,企業如何在“新常態”下長足發展。

而到訪武漢則為了以此為內陸城市代表,例證中國經濟轉型和創新發展的活力,使主流金融圈看好中國經濟,持續關註並加大在華投資,特別是加強以武漢為代表的內陸城市的合作發展。

武漢是中國首批沿江對外開放城市之一,是外商投資中部的首選城市。2015年,該市實際利用外資達73.4億美元,增長18.5%。截至目前已有2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武漢落戶投資。來自歐美的投資中,尤以法國投資額最高,占法國在華全部投資的三分之一。

作為我國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東湖高新區集聚企業4萬多家,其中外資企業約800余家,歐美企業約300家。2015年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4.9億美元,增長18.16%;進出口總額79.4億美元,增長14.16%;其中出口63億美元,分別占湖北省、武漢市的23.42%、44.6%,增長15%。

東湖高新區內的企業亦加快“走出去”步伐,2015年全年共有22個對外投資項目,投資總額25.6億美元。其中,烽火通信(600498.SH)和長飛光纖光纜(06869.HK)近年來的國際化戰略加速推進。截至2015年,烽火科技的產品已成功出口90多個國家和地區,長飛光纖光纜已建立22家海外銷售辦事處,產品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沈達理在會面現場透露,霍尼韋爾將與烽火通信、長飛光纖光纜尋找新的合作機會。

而來訪的華爾街金融界高管團則更加關註中國的投資環境和未來產業布局。一位銀行家指出,最近幾天在上海、武漢參觀,發現兩地都有各式各樣的孵化器,他很關心如何協調這些孵化器之間的關系。

對此,胡立山解釋,中國第一家孵化器誕生在武漢光谷,而目前比較主流的孵化器有兩種:一是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設立的,主要用於科研技術人員的科研成果在孵化器內孵化成型;二是為有創新創業意願的個人、團隊提供一個平臺,過去單純為其提供辦公場地,現在已配有相應的金融、人力資源等服務,為他們找人、找錢提供方便。“不同產業的孵化器分類管理,目的是為了降低創新創業者的創業成本。”胡立山如是說。

一些此前對武漢東湖高新區有所耳聞的銀行家則更加關註當地政府未來重點扶持的的產業,以提前布局,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夏亞民表示,光谷的傳統優勢在於光通信產業,未來十年將重點放在發展移動互聯網的產業鏈上,“集成電路國家項目已落戶光谷,將用5~10年時間在存儲器領域做到全球領先;智能終端、智能裝備、工業控制、機器人、新媒源的智能汽車,生命健康產業。”

據悉,此次“華爾街投資者中國行”活動主要聚焦中國4大城市,除武漢外,還有北京、上海和蘇州。活動結束後,華爾街各金融機構將相繼發布調研報告,吸引美國及全球投資者對“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39

聯發科布陣新產品線 物聯網和VR或將率先帶來增長

上遊處理器芯片廠商的日子並不好過,在手機市場增速明顯放緩情況下,芯片廠商的手機業務發展也遭遇天花板。

根據高通公布的2016 Q2財報來看,高通營收同比下滑19%,第二財季MSM芯片出貨總量為1.89億塊,較上年同期的2.33億塊減少了19%,較上一季度的2.42億塊減少了22%。

無獨有偶,美國高通公司最大競爭對手之一聯發科公布的Q1財報也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聯發科營收為559.1億新臺幣(約合111.4億元人民幣),比2015年第四季度下降9.4%,毛利率與凈利潤均出現下跌情況,整體表現低於此前預期。

“這一兩年是智能手機行業競爭最為激烈的時段,所以整體上呈現出了毛利率與凈利潤雙雙下滑的情況,屬於正常現象。”對於第一季度財報表現,聯發科技執行副總經理暨聯席首席運營官朱尚祖如此解釋,同時他表示,今年第三季度可能仍會出現小幅度的下跌,但是隨後就會慢慢上漲。

穩固傳統業務盈利能力

過半業務源自智能手機,即使面臨行業下行壓力,穩固既有傳統業務盈利能力仍是處理器芯片廠商首要策略。第一季度聯發科營業利益同比增長17.5%,增長源自於手機業務,包括低端與中端手機,而聯發科的芯片現在也已處於缺貨狀態。

增長的緣由一部分源自中國手機市場換機時代的到來,消費者尋求配置更好的手機,而非簡單的低價,以OPPO、樂視為代表的高性價比機型銷售火爆,也帶動芯片廠商的出貨量。

同時在東南亞、印度等發展中國家,4G正在慢慢取代3G市場,這些地區對4G芯片的需求強勁,加之Oppo和Vivo等中國品牌加速出海,布局正在發展的亞洲發展中國家市場,智能手機處理器市場也呈現增長態勢。

據朱尚祖介紹,2016年上半年,東南亞跟印度市場的智能機的整體存量增加了10%,其中4G手機的占比由10%上升到了30%。

研發適應性和集成度高、功耗更低的芯片成為紅海競爭中穩定手機業務的唯一選擇。在朱尚祖看來,下一階段的智能手機更需要的是省電而非計算功力,因此將芯片的能耗降下來是下一代產品研發的重點。

據悉將於年底面市的10核心處理器Helio X30,采用10nm的制程能夠降低20%-30%的能耗。與此同時,X30搭載的新型圖形處理器也能夠更好的支持VR應用,不僅能夠支持手機盒子類的VR平臺,還能夠為VR一體機提供技術支撐。

拓展全新產品線

穩固傳統業務盈利能力同時,要維持增長,更為迫切的任務是要拓展全新的產品線,布局和投資新領域,來承接手機業務,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

近期聯發科宣布計劃未來五年投資61.8億美元,開發包括物聯網、5G、AR/VR、人工智能、工業4.0、車聯網、Software&Internet Service七個新領域的芯片研發,結束對手機芯片依賴太嚴重的問題。

朱尚祖認為在這七個領域中,物聯網和VR或將率先給聯發科帶來增長機會,而車聯網、5G、工業4.0等領域的發展機會則會晚一些顯現。

根據Gartner數據,到2016年對新物聯網硬件的投入超過250萬元每分鐘,而到2021年,每小時將有100萬臺物聯網設備被購買安裝,潛在的市場價值聯發科自然不會坐視不理。

聯發科技推出的物聯網芯片平臺MT2503,整合了2G基帶和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主要應用於車載產品和可穿戴設備等領域,而近期通過與中移物聯網公司的合作,為其提供物聯網芯片平臺和技術支持,協助推出各類終端產品,加速物聯網拓展力度。

雖然5G的國際化標準尚未確定,但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制高點,想要不受制於人,5G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近日高通方面表示,高通的5G商用芯片有望在2018年底或2019年初推出,目前原型產品也已經準備好。據業內人士透露,聯發科的另一競爭對手展訊也希望在2018年推出實驗5G芯片。

據朱尚祖透露聯發科目前也有核心團隊在做5G的初期研究,還聯手歐洲和日本移動運營商等進行5G無線技術的開發和試驗,近日又加入中國移動5G聯合創新中心,推動5G的技術研究、測試及業務創新。但在他看來5G研發需要較長時間,“2018年實現商用化恐怕都有些難”。

車聯網也是同樣的問題,從產品設計到驗證往往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在與四維圖新合作後,據悉聯發科已經將旗下的車用電子部門出售給四維圖新,並戰略入股了四維圖新旗下專註於自動駕駛、車聯網領域的公司。除此之外聯發科自己也成立了一個團隊在進行自動駕駛領域的相關研究。

借助並購投資獲取新技術,快速提升產品附加值,破舊立新之余更多的挑戰在產品之外。如何將已經占有大量資源,且具備一定規模和產品定位的業務部門進行調整和重組,這是包括聯發科在內企業轉型所需面對的問題。

“尤其在物聯網時代,企業需要在原有的文化戰略中進行轉型,調整產品的設計理念和制造方式,修改產品設計與開發方法,甚至更新供應鏈,率先采取行動的公司將可能獲得更多的投資回報。”普華永道中國TMT行業主管合夥人高建斌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341

新產品實現突圍?看QQ是如何進行功能性創新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05/158555.shtml

新產品實現突圍?看QQ是如何進行功能性創新的
艾永亮 艾永亮

新產品實現突圍?看QQ是如何進行功能性創新的

當我們在談論“創新”時到底在談論什麽?

一家持續不斷創新的企業才能獲得長期永續的發展。那麽,當我們在談論“創新”時到底在談論什麽,創新來源於哪,技術創新、組織創新還是商業模式創新?如何依靠創新驅動增長,是不斷更叠的前沿技術與高額的研發成本嗎?

顯然,有很多卓越的企業依靠技術方面的不斷進步與巨大的研發投入與關註取得了顯著成績,例如截至2015年底數據顯示,華為研發投入近600億元,研發人員占17萬員工總數的45%;三星則在新技術的研發上投入了141億美元,研發人員比例也達到26%以上,二者均在競爭激烈的全球智能手機制造商中名列前三。

不過在該領域“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蘋果卻並沒有采取相同的創新策略。從2007年開始連續三年被《商業周刊》評為“全球最具創新能力的公司”的蘋果,實際上,在2006至2009年里,用於技術研發的費用只有46億美元,相較於微軟等巨頭的投入少的可憐。

喬布斯熱衷於相對廉價與實用的應用創新,他從未把技術看做公司唯一可長期延續的財富和優勢。而就在蘋果獨特的創新理念與策略被全球範圍內認知的十年之前,1997年,一家中國公司便已經開始窺得其中精髓,那就是打出“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口號、將微創新發展到極致的騰訊。

為什麽騰訊可以連續不斷地創新,並且每次創新都可以在產品業務、組織架構、商業邏輯上取得讓人艷羨的成功?這要歸功於騰訊體內那個不為外界所知的創新引擎,這套完整的創新機制,可以保證各種有效的創新源源不斷地被創造出來。

以下段落節選自《騰訊之道:我們應該向騰訊學什麽》

騰訊創新三要素

“騰訊式創新”內容精深博大,概括起來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1)騰訊式創新深入骨髓,雕刻在企業DNA之中,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

(2)騰訊式創新拒絕盲目模仿,是更深層次的創新。

(3)騰訊式創新並非偶爾靈感火花的迸發,而是在一套完整機制下的邏輯產物,足以保證其創新的可複制性和可延續性。

無創新不騰訊

為什麽說騰訊的創新根植於基因內部?

在騰訊新員工入職的第一堂培訓課上,總會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培訓題目——QQ的最早版本是如何進行功能性創新的。這堂課往往讓新員工印象深刻,使剛剛入職的同事從心底認識到,任何軟件只有細致打磨,深刻洞察用戶需求,並不斷進行產品創新,才能追求成功。所以,一旦成為騰訊的員工,立刻就會被這種純粹到極致的創新精神所感染。

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騰訊QQ初問世時的情形。當時以色列的ICQ已於1994年推出,並且在全世界範圍內得到推廣。到了1997年,國內也有很多如PICQ、GICQ這些類似的軟件出現。當時騰訊的QQ還叫OICQ,只是眾多同質化軟件里的一個。

基礎並不好甚至要比競爭對手弱小很多的騰訊,在這一款非常平常的軟件基礎上,率先用互聯網思維替代軟件思維進行創新,才成功打響了“企鵝帝國”未來十幾年的高歌猛進的第一炮。

 

OICQ截圖

ICQ截圖

OICQ截圖

第一個版本OICQ的創新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個創新是安裝包微小化。

20世紀90年代末期,國內網絡狀況並不好,下載速度很慢。而當時軟件普遍的安裝包大小都為1~2MB,所以下載一款軟件往往需要花費半個多小時的時間,用戶體驗特別糟糕。

騰訊發現了這個致命的用戶痛點,立即做出一個相當關鍵的創新:騰訊第一版OICQ的安裝包只有200KB,在網絡環境複雜的場景下,極大地節約了用戶下載成本,從而增加了產品被用戶體驗的機會。

第二個創新是用服務器保存關系鏈。

在騰訊之前,所有的軟件商都在用軟件思維來做產品,用戶的資料、關系均保存在電腦主機上。而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國內私人電腦保有量很低,網絡環境很不安全。常見的使用場景是在網吧上網,多人共用一臺電腦。

資料存儲在本地這一設計,必然會導致用戶的信息、關系鏈極易被竊取。騰訊敏銳地洞察到這一點,立即做出很大的創新:把用戶在OICQ上的關系鏈等資料都保存在服務器端,類似於現在的雲服務概念,成功化解了用戶對信息安全的擔憂。

第三個創新是在社交方面。

當時所有的IM軟件都把重心聚焦在如何快速傳輸用戶的文本信息上,只有OICQ率先洞察到用戶在即時通訊里面的最本質需求——交友。於是OICQ讓每個用戶可以在線上溝通時自行設置一個個性頭像,營造出一個逼真的聊天環境,讓人感覺是在與活生生的人溝通,而不是僅僅面對冰冷的機器。

除了虛擬形象的設計外,騰訊還創新出陌生人在線顯示功能,滿足用戶陌生交友的需求。而當時,其他IM軟件都還要知道對方的賬號,才能添加到自己的好友列表里再進行聊天。這樣相對熟人交友的產品設計,對於渴望擴大交友圈的用戶是無法得到滿足的。騰訊的OICQ在這點上很準確地抓住了用戶的需求。

第四個創新是滿足海量用戶的服務需求

騰訊非常重視服務器的性能。OICQ剛推出的時候,騰訊的服務器資源非常少,於是騰訊的技術人員持續改進服務器的性能,單臺服務器的PCU[1]也從1KB、2KB很快上升到4KB。這種對承載能力的持續不斷優化,最終奠定了為海量用戶服務的技術根基。

第五個創新是快速反應。

騰訊的OICQ問世時,國內互聯網的連接是由很多割裂的運營商獨自運作的,網絡環境非常複雜,很多線上用戶體驗非常差。而每次面對用戶所反映的情況,騰訊的客服總會非常認真地去對待,並快速優化網絡,保證自己的軟件即使是在網絡不好的狀況下,也能持續為用戶服務。

OICQ,這個讓騰訊安身立命的軟件,就是在這樣一個同質化競爭異常殘酷的市場中,靠著對用戶需求的敏銳洞察、對場景變化的快速把握、對用戶反饋的即時響應,在很多細微、貼心的地方踐行著創新,不斷讓自己比別人更好用一點點,最終實現了脫穎而出的目的。

同樣是聊天軟件,QQ卻推出國外在當時沒有的創新功能。如我們撥打對方手機時,如果對方剛好打過來則會因占線而打不通,但QQ在請求視頻的時候雙方同時發起的話,就會通過技術手段直接幫用戶接通。無數個微創新帶來極佳用戶體驗。當然還有商業模式的創新,也值得深入研究和學習。

—— 辛英玉YLYQ副總裁,曾供職於騰訊電商控股公司。

QQgame的突圍之路

在騰訊的發展歷程中,OICQ的創新僅僅是開始。此後,它所取得的每一項榮譽、搶占的每一個市場、樹立的每一塊里程碑,都是依靠睿智的創新鑄就而成的。

2000年,在整個互聯網世界都還沒有找到任何商業模式時,騰訊第一個發現並實踐了移動互聯網的創新,實現了PC和手機短信的直接連接。

2002年,在大家瘋狂沈迷於聊天室,與陌生人一起匿名交流時,騰訊推出了QQ群,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固定的群組。

2003年,騰訊在做遊戲大廳時迎擊遊戲市場上絕對的老大——月活躍用戶達到千萬量級的聯眾。理論上來說,在這種有成熟產品的市場上,新產品是很難突破其業務封鎖的。但騰訊還是毅然決然地推出了QQgame,並不停地在細節上進行優化。

舉一個很小的例子,以前新進用戶登錄遊戲房間時,由於網絡或房間主的一些操作,容易被隨意踢出,極大地打擊了新人用戶的積極性。而QQgame針對這個痛點做了很多創新,如新設置一個“快速加入”按鈕,可以幫用戶自動尋找房間,迅速開啟一局遊戲。此外,QQgame還對用戶進行了一些身份識別,給予他們VIP或者閃光頭像等特征。就是憑借著這種持續的創新和不斷的優化,騰訊最終戰勝聯眾,贏得了市場。

這樣的創新數不勝數,直到2010年,騰訊公司有史以來最為成功的創新、國民級產品微信問世,騰訊將創新再次推向更高的層次。雖然,當時在美國、韓國,包括國內的米聊都在做類似產品,但是微信卻靠著持續的創新叠代,成功占領了市場。

騰訊的創新機制,我想主要來源於對“以用戶價值為依歸”的深刻遵循,為此不遺余力地進行人性、規律的探索。同時也賦予了產品人員無上的自主權及資源。

—— 韓宇宙高搜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IO,曾供職於騰訊網站部。

理解產品背後的邏輯

拒絕模仿

騰訊掌門人馬化騰,曾經對研發團隊說過一句非常直白的話:你們一定要理解產品背後的邏輯。

這也是騰訊始終堅持的一個原則。並不是一發現市場上出現新的產品或新的功能,就盲目跟風、簡單模仿,而是先集中精力解讀產品或功能引人註意的真實原因,了解他們會實現哪些用戶價值,在此基礎上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想辦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以滿足用戶的此類需求。

前文剛剛提到的OICQ用互聯網思維代替軟件思維,幫助騰訊一舉奠定基礎;還有QQgame通過快速叠代突破聯眾的封鎖,並逐漸超越對手,都是騰訊在這種創新原則下取得成功的實例。

在騰訊的微信業務里,同樣存在這樣的例子。微信剛剛出現時便面臨米聊和國外一些同質性產品的競爭,如果當時騰訊只是簡單模仿這些競爭對手,也就不可能擁有現在的市場了。實際上,微信在初問世時就已經套用了Qzone在Web 2.0時候積累下的三層架構,把用戶的屬性、用戶的關系鏈和插件的APP進行了很好的分離。

此外,微信還創新地做了所有移動端沒有做過的事情。例如把日本人推行了20多年的二維碼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入口,帶來了巨大的業務空間,然而日本直到現在還沒能把二維碼完全商業化。還有微信紅包、微信支付等,也都是超越了簡單IM的腦洞大開式創新,極大地滿足了用戶的需求。

騰訊知道,它不可能永遠是那個第一個想到新點子的人,對於這點,它不以為恥,反而積極努力地去向競爭對手不斷學習。學習是光榮的事情。但騰訊更看重學習成果,拒絕模仿和簡單的傳承,而是深入分析、仔細思考、認真理解這些產品背後的邏輯,然後去不停叠代、不停創新,並最終超越這些產品,取得成功。

本地化的創新

2008年以前,騰訊在遊戲市場的份額占比上還排在前三名之外。但是在那一年,騰訊做出了一個非常大的逆轉性行為,它代理了韓國的一款名為《CF》的遊戲。當時《CF》在韓國本土已經運營失敗了。對於這款失敗的產品,騰訊把它引進來之後並沒有直接推向市場,而是依據國內玩家對於射擊類遊戲的理解,做了大量的本地化改進,曾在一個月內改進版本十幾個,全年改進版本100余個之多。

舉個例子,韓國和歐美的射擊類遊戲都在模擬真實槍戰,追求非常真實的彈道。國內玩家絕大部分沒有用過槍,根本就不了解槍的真實體驗感覺。於是,騰訊把該遊戲中的彈道設計得不再那麽規範和真實,而是給了國內低端玩家一些不確定性命中的體驗,滿足了本地用戶的需求。

通過對本土玩家的深刻理解,騰訊不斷持續地優化產品,最終把《CF》做成了當時國內最賺錢的一款遊戲,並一舉確立了在遊戲領域的霸主地位。

騰訊做的所有產品都有自己的邏輯和選擇,騰訊會選擇有自身優勢的項目,並根據對用戶的理解,來創造產品。外部許多專家的分析,往往因為不了解實際情況,倒果為因。

例如2009年的農場,大家說稀缺營銷使得農場團隊大獲成功,真實的原因是,當時訪問量太大,設備一時擴容不及,只能緩步擴容,因此對用戶註冊進行了限制。

例如2014年的微信紅包,大家點評營銷策略如何深入人性,其實春節發紅包是廣東地區的年俗。這個產品最重要的目的是方便老板,全國性流行只是一個結果。

—— 熊暉智遊龍互動科技公司研發副總裁,曾供職於騰訊社交網絡事業群。

QQ秀推出的革命

除了對產品的不斷創新,對於商業模式,騰訊也一直在根據用戶的本質需求進行創新。

事實上,不只在互聯網行業,全世界的絕大多數企業都很少會改變自己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對一個企業來說是根深蒂固的存在基礎,商業模式變化通常意味著公司轉型或者另起爐竈,是一件常人無法想象的事情。

但騰訊就是這樣一家傳奇企業,它的整個發展過程就是持續探索最新商業模式的過程,並且在每一個商業模式上都取得了成功。事實上,從商業模式創新的維度來看,騰訊在全球科技企業範圍內都有相當的標桿意義。

國內的互聯網在1999年才剛剛興起,當時網站唯一的盈利模式就是按照所謂的眼球經濟來做廣告。與現在市場對網絡廣告的瘋狂投入不同,當時的廣告主並不對這種互聯網廣告感興趣。互聯網企業為了生存下來,幾家門戶網站之間互相買廣告,制造一些虛擬的流水來捧對方的場。

就是在這段迷茫的時期,騰訊卻最先找到一條領先於業內的創新商業模式——無線增值。騰訊推出了一款超級手Q的業務,只要用戶購買5元錢包月服務,便可以實現手機端和PC端QQ消息的互通。就是這麽一個微不足道的包月服務,卻讓騰訊第一個開啟了商業模式的創新之路,進而在這一領域賺到了第一桶金。

此後,隨著無線增值業務越做越大,騰訊開始面對一個特別大的弊病——所有的營收都掌握在運營商手里,這對於一個想追求穩健的企業來說非常不安全。

於是騰訊又進行了持續的創新,並找到了新的互聯網增值服務點:QQ會員業務,一個直接讓個人用戶來埋單的業務模式。因為當時QQ已經擁有了相當大的用戶基數,所以推出會員業務時,即使只有百分之幾的用戶願意購買每月10元錢的包月服務,也會是一個相當大的付費群體,能夠創造非常大的利潤。

在QQ會員之後,騰訊又推出了QQ秀產品,讓用戶在QQ上聊天時可以擁有一個虛擬形象的展示,包括頭飾、衣服、翅膀等各種飾品。就是這麽一個沒有任何實際功能、只能拿來炫耀的小產品,卻開啟了互聯網個人用戶購買服務的習慣。QQ秀一經推出便超過了無線增值業務,成為騰訊當年最賺錢的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QQ秀的成功推出也為互聯網世界帶來一個非常本質的變化,引起一場革命。雖然QQ秀的每一個小產品都僅僅售價一兩元錢,但卻改變了用戶網絡購物的習慣,而且用戶想要購買,就必須得有一個個人賬戶,叫作QQ個賬,這為後來騰訊其他需要支付的業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4年,騰訊又找到了一個時至今日仍是它最主要的商業模式——遊戲。騰訊的遊戲不簡單止步於對遊戲產品的開發和新產品的引進,而是把整個遊戲做成了一個泛娛樂的生態,並在2015年被業界公認為“互聯網發展八大趨勢之一”。

2005年,騰訊的商業模式創新仍在繼續。騰訊把Web 1.0升級到Web 2.0,推出了大家熟知的QQ空間,很快就成為國內最大的Web 2.0服務廠商,騰訊也第一次找到了嫁接在Web 2.0上多種多樣的互聯網增值服務,如黃鉆、QQ音樂等。

從2001年進入移動互聯網行業到2011年,騰訊在這10年期間又成功推出了微信,拿到了下一個10年移動互聯網的門票。

小馬哥曾經說過,創新是對用戶體驗的極致追求。這句話在我這個“老鵝”看來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不為創新而創新;二是創新需從細節入手,由這些細節堆疊形成用戶有感的體驗。

這句話的另一側面體現了騰訊的文化價值觀“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不做讓用戶無感的創新。外界一直詬病騰訊抄襲,如果一味抄襲能做成一個近200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那這個世界就實在太瘋狂了。

—— 林炮勤智圈知識產權CEO,曾供職於騰訊法務部。

所以我們說,騰訊對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探索從未停止,並且憑借創新,在每個商業模式里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如果橫向與其他企業比較就不難發現,這種頻繁的商業模式的創新,並且每次商業模式創新都取得相當的成功,這在全球範圍也是非常難得的,極具教科書式的意義。

騰訊的三次業務架構調整

無論是產品業務的創新,還是商業模式的創新,都需要企業組織的創新來進行相應的匹配。

從業務需求的角度來看,騰訊在適當的時候一共進行過3次組織架構調整,並通過這種創新,邁開了企業與時俱進的腳步。

1999年到2005年期間,騰訊的組織架構以業務部、渠道部、研發部、基礎架構部四大部門為支撐,因為當時騰訊主要業務以QQ為主線,所以這種架構能夠滿足企業的正常運營。

1999—2005年騰訊組織架構圖

進入2005年,騰訊大量的增值業務,如Qzone、QQ秀,開始附加到QQ上面,且實際營收已經超過QQ本身,所以在業務方面,騰訊部門間交流日漸頻繁。

但是,礙於傳統的四大部門體系,越來越多的時間不得不被消耗在跨部門的溝通上。為解決這一問題,騰訊在這年把這些附加在業務部的增值業務全部剝離出來,單獨組成BU[1],從而在內部形成了B0、B1、B2、B3、B4這5條業務線及S、O、R(S代表職能系統,O代表運營平臺系統,R代表平臺研發系統)3個支撐線的格局。

騰訊通過把各個業務獨立出來,讓每一個EVP[2]開始像一個單獨業務的CEO一般,獨立管理各個BU的業務。經過此番調整,每個獨立的業務都擁有自己的發展空間,進而獲得快速成長。

2005—2012年騰訊組織架構圖

到了2012年,騰訊又面臨一個新的挑戰。當時騰訊的PC業務已經觸摸到發展的天花板,難再寸進,而移動業務領域越來越有市場,營收已經遠遠超過PC端。

於是,騰訊內部的各個BU都開始往移動業務方面傾斜,致使手機QQ、QQ空間、Web 2.0這些本來自成體系的產品,被分散到不同的BU,降低了工作效率,更傷害了用戶價值。

騰訊此時做出了第三次業務架構的調整,把BU制改成了BG[3]制,並讓各個BG獨立出來,微信也在此時被設置成為一個獨立的BG。

此外,騰訊還把原來的搜索業務和電子商務進行剝離,分別劃歸搜狗和京東,為下一次業務發展打造出有利的組織基礎。

事實證明,騰訊的這3次架構調整幅度,每一次都十分徹底,並非簡單地打一個補丁。這種根據業務發展的需要,對組織架構進行根本性轉變的行為,既需要極大的魄力,更需要創新的智慧。

2012年調整後的騰訊組織架構圖

我對老東家有3個比較大的直觀感受。

第一個是3Q大戰後的開放戰略。從自研什麽都做,到開放平臺做行業生態體系。這個是被動契機+主動的胸懷。對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開放不只是一個態度,更是一種能力”。這種開放能力是打通行業上下遊的關鍵。

依我的理解,這時候騰訊已經不只是一家只顧自己埋頭發展賺大錢的企業,它停下來(不論是否出於自願),站起來看了四周,準備做點對生態有益的事情。這對於騰訊來說是一個很重大的節點。我覺得是3Q大戰激活了騰訊這位巨人。

第二個是2012年組織架構BG化大調整。SOSO等非核心資產被剝離,決心把開放走向徹底,而且大量對外投資,把生態鏈做得更加緊密可行。

第三個是“互聯網+連接一切”。這里更邁進一步,從互聯網行業生態擴展到所有行業,讓互聯網成為一個基礎設施。當人人都在談論互聯網的時候,就已經沒有什麽互聯網行業了。

——  趙小彬Ulegal創始人兼CEO,曾供職於騰訊微信法務部。

超出預期才是真正的考核標準

為什麽騰訊可以連續不斷地創新,並且每次創新都可以在產品業務、組織架構、商業邏輯上取得讓人艷羨的成功?這要歸功於騰訊體內那個不為外界所知的創新引擎,這套完整的創新機制,可以保證各種有效的創新源源不斷地被創造出來。

推崇創新

騰訊對創新的追求已經達到無可阻擋、“令人發指”的程度,所有的業務發展或者是個人業績都要通過創新的衡量,才會被真正肯定。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緯度看出騰訊這種“瘋狂”般的創新驅動。

1.對市場的敏感度,對用戶的把握

騰訊內部有個BG叫戰略發展部,是騰訊對外創新的窗口。這個部門基本上不承擔KPI指標,職責為對整個世界範圍內的創新產品進行跟蹤和掃描,這就等於騰訊有一個專門的部門來負責與市場上最新的產品保持連接。

此外,騰訊各個業務部門里也有相應的市場部人員,他們同樣會定期去掃描所在領域最新的產品。即便身為資深“大咖”,騰訊也盡力讓自己每時每刻都是互聯網世界的“小鮮肉”。對於戰略發展部在第2章已有了詳細介紹,這里不再展開。

2.超出預期才是真正的考核標準

騰訊所有的考核都需要超出預期才能拿到最高的評分。騰訊內部的SABC考核制度(現已升級為五星考核標準,本質未變),S的意思就是超出預期。在這種制度面前,僅僅在考核期內做得很好、沒有犯過錯誤、完成了業務量還不夠,只有那些在完成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做出了一些創新的員工,才能拿到最好的評價。

而且,不論是基層員工,還是中層領導,要獲得晉升,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創新的能力。同樣,騰訊員工要想讓領導認可,讓身邊的同事認可,也必須拿出一個超出預期的業績來。

3.前期立項寬松,上線後看數據

騰訊產品在前期立項時相對寬松,允許各個部門在自主範圍內自定義選擇項目,這種寬松極大地保證了很多創新的想法不會被扼殺掉。立項以後,領導同樣也不會給這些新生項目任何約束,而是保證這些項目有足夠的空間去成長,當然在這期間難免會有一些新項目夭折。

當存活下來的項目上線以後,騰訊的領導會通過關心項目的數據情況,時刻把握項目的進度,但是在這期間又會有一些項目犧牲掉。所以,騰訊為各個項目僅僅提供適合的土壤,讓它們去盡情生長,在這過程中過濾出好的項目,最後推向市場。

4.內部的創新機制

騰訊內部有一系列的創新機制。

騰訊每年頒發給內部最大的獎項就是微創新獎,年會上還會安排專門的頒獎儀式,電梯的廣告也將對獲獎者進行宣傳。

騰訊非常重視專利。早在2003年,騰訊就開始在申請專利方面下功夫了,目前騰訊的專利數量在國內互聯網企業中排名第一。騰訊甚至在內部設置了一個專門的部門來協助和鼓勵員工進行專利申請,這個部門會告訴員工申請專利的格式要求和需要註意的地方。如果申請通過,騰訊還會給專利人一筆數額相當可觀的獎金。

截至2013年4月,騰訊已經有超過8000件國內外專利申請,其中發明專利的比例在99%以上,國外專利的申請占總申請量的25%。專利累計授權已突破1400件,在全球互聯網公司中專利申請及授權總量均位居前三位,成為名副其實的申請專利和擁有授權專利最多的中國互聯網企業。[4]

騰訊真正重視的是創新榜單和專利榜單,而那些外界為騰訊所做的市值榜單、營收榜單等,往往並不能獲得騰訊的關註。

騰訊通過建立這種有形的機制和無形的引導,讓這只企鵝體內所有的“創新”激情都可以被不斷激發出來。

騰訊的創新機制中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來自底層的活力,很多經典的優秀產品都來自最底層員工對自己生活的思考,微信紅包就是一個。這些對自己產品的熱愛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創新源泉!

—— 李天鵬用友移動創新中心研發總監,曾供職於騰訊技術工程事業群。

容錯機制

當一個團隊在快速奔跑找尋新的業務拓展方向時,難免會經歷失敗挫折。因此,及時給予這些失敗的團隊以鼓勵,讓他們能進行持續創新,非常重要。

騰訊建立了自己獨特的容錯機制。在容錯機制下,犯錯是被允許的,並且在錯誤出現之後,企業第一時間做的並不是去追究責任,而是客觀地分析失敗背後的原因,吸取經驗教訓,以便下次做得更好。在這里給大家分析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發生在“3Q”大戰的時候,騰訊陷入了軟件互相卸載的被動局面。雖然這是由於騰訊當時決策失誤造成的,但即便是在那種突發的輿論壓力下,騰訊也沒有立即追究做這個決定的PR[5]部門的責任,而是思考如何盡快讓事件往好的方向演化。後來騰訊邀請了大量的外部專家,做一次會診,找到病竈,然後吸取經驗教訓。

另一個例子與一款稱為QQ圈的產品相關,這是騰訊內部做的一個讓陌生人通過關系鏈互相認識的產品。這個產品由一個小團隊獨立開發出來,初衷是讓大家通過自己的好友來認識好友的好友,從而結識更多的人,根據六度理論來拓展自己的關系鏈。該項目開發出來之後,在領導會議討論上線前夕面臨非常強烈的質疑,因為當時該產品無法保證在打穿一個人關系鏈的同時,還能夠保證該用戶的隱私,所以這款產品在那次會議上最終被駁回了。

但該項目組並沒有因為這次挫折就放棄,它還是在不停地優化、叠代,尤其是在用戶隱私保護方面做出進一步改進,最後終於成功通過審批,進行了灰度測試。然而,在灰度測試期間,騰訊接到了大量的用戶負面反饋,還是關於隱私安全方面的質疑,於是這款產品又被下架了。

也許,在其他企業這種歷經兩進兩出的產品就直接被Pass掉了,團隊也會因此解散。但在騰訊,QQ圈這款產品還遠沒有結束,一直在持續地優化叠代,不斷加強對用戶隱私的保護,最終突破層層難題上線了。如今,這款產品仍在QQ上,被用戶津津樂道地使用著。

還有一個例子,騰訊團隊曾經開發出一款中國風的RPG[6]遊戲——《QQ仙俠》。這款遊戲的研發時間長達5年,在這5年期間,美術配置被推翻了五六版,人物設定被推翻了三四版,研發團隊也被更換了兩三個。但是,即便這樣不斷變化,不斷試錯,騰訊依然給予這個項目充足的空間,並沒有因此就將之停止。在騰訊看來,盡管這個項目失敗了很多次,的確浪費了一些時間,但是這些試錯的經驗都被積累下來,為騰訊其他自研產品提供了借鑒,節約了時間。

最終《QQ仙俠》經過整整5年的研發,終於上線,可如果騰訊沒有如此寬松的容錯機制,僅靠推崇創新,是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效果的。

以上兩點讓我們看到,推崇創新和容錯機制是支撐騰訊不斷加速創新的兩大引擎,可以讓它不斷進行更多的創新。

創新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590

谷歌杠上蘋果 新產品Pixel手機連售價都和iPhone 7一樣

北京時間10月5日淩晨,谷歌在舊金山召開了一場硬件發布會。和之前網絡上曝光的信息一樣,谷歌在發布會上帶來了兩款全新的Pixel手機,以取代之前的Nexus。據悉,新手機的概念化、設計、構造以及測試首次由谷歌自主完成。該Pixel系列的第一代產品與蘋果走了相同的高低搭配之路。

5英寸的Pixel和5.5英寸的Pixel XL擁有完全相同的基礎硬件配置,包括驍龍821處理器,4GB的RAM+32/128GB的ROM,並支持內存卡擴展。後置1200萬像素、f/2.0鏡頭,支持光學防抖,前置800萬像素鏡頭。配備USB-C接口、指紋識別模塊以及3.5毫米的耳機接口。

而谷歌也在發布會上著重強調了Pixel的攝像頭性能,根據相機測試機構DxOMark給出的評分,Pixel的攝像頭評分高達89分,要知道iPhone 7也僅為86分。

不同的是,5英寸的Pixel屏幕分辨率為1080P,電池容量2770毫安時,5.5英寸的Pixel XL則配備了2K分辨率的屏幕,電池容量也達到了3450毫安時。

手機擁有三種配色,包括了黑色、銀色和藍色,起售價649美元,和iPhone 7的起售價相同。如果按照傳統來看,屏幕小一些的Pixel繼承的是去年Nexus 5X的衣缽,但從價格上來看,它並沒有繼承前輩的“優良”傳統,而是直接變成了高端機。

該機以容量來區別價格,32GB存儲的售價為649美元(約合人民幣4327元),而128GB的版本則為749美元(約合人民幣4995元)。單從售價來看,谷歌的目的很明顯,它要染指原本屬於Galaxy S7、iPhone 7等旗艦機型的市場。

此前的Nexus手機一直以物美價廉著稱,是開發者和發燒用戶體驗谷歌一站式服務的主要入口。但今年,谷歌正在用新品牌開拓了新市場。

Pixel還引入了類似於Siri的虛擬助手,並且是首批運行最新Andrdoi 7.1系統的手機。不過,谷歌並未跟隨其他廠商為機身提供防水功能,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另一個要吐槽點的是,一向細心的谷歌這次要逼死強迫癥了。它們自家的應用在屏幕上是圓形圖標,但從Play Store上下載第三方應用後會發現,它們並沒有跟隨原生應用變圓。

“谷歌現在是這款手機的實際銷售方,”谷歌新硬件部門主管里克·奧斯特羅(Rick Osterloh)稱。他表示,谷歌現在親自管理手機的庫存,與運營商建立關系,采購零部件,簽署供貨協議,管理分銷。谷歌甚至開發配件,包括保護殼和纜線。

對於谷歌來說,進軍硬件業務是一個重大而且存在風險的財務和運營承諾。不過,谷歌需要自主手機來確保其網絡服務、虛擬/增強現實等更複雜服務的推廣。因此,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去年夏天批準了Pixel項目,並在去年秋天啟動開發。“這款設備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由我們一手設計,”谷歌Android工程主管戴夫·伯克(Dave Burke)稱。相比之下,谷歌在Nexus手機完成90%後才參與其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540

中移動將發布社交新產品融合通信業務

近日,成立快一年的中國移動互聯網公司發布了《中移互聯網有限公司融合通信業務發展報告》以及“和多號、和留言”等多個移動互聯網新業務產品 。

作為中國移動成立的互聯網公司,目前中移互聯網公司在“融合通信(RCS)”、“移動應用商場(Mobile Market,簡稱‘MM’)”、雲業務(和彩雲、139郵箱、和通訊錄)、通信增值類業務(和留言、和多號)、能力開放平臺(互聯網計費、統一認證、大數據等)及中國移動集團支撐類業務(和生活、隨e行WLAN、測評中心、夢網)六個發展方向上開展業務運營。

據介紹,目前,中移互聯網公司全面鋪開其互聯網業務。新通信、雲服務以及移動商場用戶流量已經達到億級。

其中,融合通信視作是電信運營商直面微信競爭所做出的產品。融合通信業務還未正式商用,但其中所公布的多項功能與微信現有功能有重合之處。融合通信包括“新通話”、“新聯系”等功能中,“新通話”加入了支持多人在線聊天、通話結束自動組建群聊等新功能。用戶使用“新消息”不需加對方為好友,即可對手機號碼發送富媒體消息,接收方不在線或為非融合通信用戶,消息可通過轉短信方式送達。

“融合通信是未來核心業務應用,中國移動面向4G時代打造的核心應用。”中移互聯業務二部副總經理胡文輝介紹道,“通信能力在社交場景下的展現,展現我們有能力把通信優勢延伸到一個或多個社交場景中。”

“新聯系”則是基於網絡通訊錄擴展聯系人類型,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信息設置、通信錄管理及第三方信息服務功能。

融合通信目前還未商用,最終產品形態將對手機APP、PC終端以及Native手機用戶開放。 屆時,融合通信Native終端能為用戶直接提供手機上原生態的融合通信使用入口,通過Volte(新通話)+CA(載波聚合)+RCS(新消息)為用戶提供高清通話、高速網絡及富媒體消息的新一代4G通信終端。

同時,中移互聯還建立平臺與個人開發者、企業、政府等多方合作,目前,所合作個人以及企業開發者達到10萬,其中包括騰訊、百度、360、華為、小米在內近300家合作渠道。

事實上,近年來,互聯網公司的崛起對傳統通信運營商的業務產生不小沖擊,傳統運營商也在尋找新的發展思維。值得一提的是,在融合通信之前,中國移動曾推出飛信、飛聊產品試水社交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385

國家統計局:明年重點健全新業態 、新產業統計調查體系

12月28日,全國統計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指出,明年要進一步健全新業態 、新產業、新商業模式“三新”統計調查制度,積極拓展“三新”統計範圍,不斷擴展“三新”和新經濟增加值核算內容。

關於明年的重點任務,寧吉喆表示,要健全完善國民經濟核算方法制度,推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三大核算改革任務取得實質性成果,認真做好《中國國民經濟核算(2016)》組織實施工作。

此外,要繼續深化統計登記調查制度改革,加快建立部門單位信息數據庫,加快推進現代化國家統計基本單位名錄庫建設。積極推進服務業統計改革,完善服務業行業統計調查制度。紮實做好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認真開展現場登記,及時做好數據處理和發布,深度開發利用普查資料。

寧吉喆強調,2017年要大力加強統計信息化建設,優化完善聯網直報系統,大力推進國家調查隊核心應用系統建設,積極建好各類統計數據庫,加快探索利用電子化企業原始財務和生產經營數據生成統計報表的方法,深入推進部門間數據和信息的交換、共享。持續提升統計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水平,進一步強化專業調查監測,進一步強化統計分析,進一步完善預測預判,進一步加大對重大問題的深入研究。

寧吉喆表示,2016年,統計系統以提高統計數據質量為中心,各項統計改革建設取得新進展。整體謀劃推進統計改革發展,制定實施《“十三五”時期統計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積極推進國民經濟核算改革,制定《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16)》,推出將研發支出計入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改革。加快建立“三新”統計調查體系,新建並實施《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專項統計報表制度》。大力推進“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取消統計登記制度,構建及時獲取、存儲、比對工商登記信息的模式和平臺。制定形成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已印發各地執行。

在提高數據質量方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28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意見。強化執法檢查,嚴肅責任追究,不斷加大統計違法違紀案件通報力度。建立統計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實施統計上嚴重失信企業公示制度。全面實施統計數據質量控制。

在統計對外開放方面,成功舉辦“2016年中國-東盟統計論壇”,繼續推動金磚國家統計交流合作,進一步強化對世界各國統計信息的搜集與分析。繼續同聯合國統計司開展信托基金項目,廣泛參與國際統計方法和規則的研究與制定。持續推進同世界各國統計機構合作。

此外,2016年國家統計局在統計分析服務方面也取得了重大進展。深入研判經濟形勢,及時提出對經濟運行走勢的重大判斷,為中央宏觀調控和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和建議。深度解讀經濟形勢,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和預期。緊緊圍繞中央重大改革政策落實和國家重大戰略推進開展統計監測和研究分析。紮實推動統計公開透明,實施月度數據新聞發布會制度,不斷充實統計數據庫,統計服務社會公眾的水平進一步提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765

【獨家】籌建多家新產業集團 海航又在下一盤怎樣的大棋

變,才是海航集團的常態。

最近幾天,一家名為“海航現代物流有限責任公司”的新公司(下稱“現代物流集團”)在西安完成工商註冊,這是海航集團著力打造的新的產業集團。

與此同時,去年一直在加速海外並購的海航集團,開始調整內部業務板塊,整合生態科技和部分原物流集團的資產,還成立了另一家產業集團創新金融集團,希望培育未來新的業務增長點。

物流“遷址”西安?

陜西省發展改革委網站前兩天發布的一則消息,應該算是現代物流集團首次出現在公眾視野。

消息稱:陜西省發展改革委方瑋峰主任會見海航現代物流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偉亮一行,張偉亮重點介紹了海航集團下一步省企合作計劃,為加速在陜西建設“中國孟菲斯”計劃,海航集團新年伊始就整合集團現代航空、物流產業的相關資源,正式在陜成立海航物流集團,首批劃轉36家公司,總資產1562億元,2016年總收入626億元。該集團定位為全球現代物流產業控股集團,圍繞航空貨運、機場、物流倉儲、物流金服、電子商務五大核心業態,發力打造收入千億級的世界級現代物流產業集團。

之所以選擇註冊在西安,與陜西省希望發力物流產業的規劃不無關系。陜西省委書記婁勤儉就曾在多個公開場合提出,“陜西是中國大陸的幾何中心,到每個城市的直線距離兩點間最短,從物流的這種規劃上來講,它是最經濟最方便的。又加上陜西空域條件好,西安這個地方正好可以做航空物流的重要的基地,打造一個孟菲斯沒有問題。”

與此同時,作為國內八大機場之一的西安鹹陽國際機場,1小時航程可覆蓋我國中西部主要城市,2小時航程可覆蓋全國70%的領土和85%的經濟資源,3小時航程能覆蓋所有省會和重要旅遊城市。不過與航空客運的高速增長相比,西安機場的貨郵吞吐量卻增長緩慢,航空貨運的發展落後於中西部地區的幾大機場。

在陜西省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5-2020)中,明確提出要加快培育壯大物流企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全球布局物流產業鏈;爭取國家第三、五、八航權試點,改進航線補貼方式;多渠道增加物流業投入,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物流領域。

這與海航集團董事局董事長王健的想法不謀而合,在去年上半年與婁勤儉的一次會談中,王健主動提出與陜西合作,要在西安建中國最大、面向世界的物流基地,雙方隨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圍繞航空、旅遊、物流、實業和金融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合作。

如今看來,合作協議的落實速度迅速。據記者了解,隨著現代物流集團的註冊成立,海航已開始從各地調配管理人員到西安,原海航物流集團旗下的相關貨運、物流等多家公司,以及原屬於海航實業旗下的多家機場公司的管理關系或股權,也在逐步劃轉到現代物流集團。

(圖為海航集團官網對海航機場的描述)

調整產業集團

事實上,物流業一直是海航集團的主要產業板塊之一,早期海航集團涉足物流業成立大新華物流時,投資一度聚焦航空貨運、航運物流、船舶制造等重資產,不過最近幾年來,海航物流一直在低調地醞釀著向輕資產模式轉型,希望依托投資和科技雙輪驅動,重點打造實體物流(3PL)、供應鏈管理(4PL)、物流金服(LFS)三大業務平臺,成為全球物流行業投資商及物流金融服務提供商。

這里說的“海航物流”,總部位於上海。海航集團官網的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9月,海航物流總資產近800億元,旗下運營企業逾40家,包括A股上市公司天海投資(600751.SH)、新三板掛牌企業海航冷鏈(831900)、喜樂航(837676)、至精供應鏈(837310)。

去年12月,海航物流還完成了收購全球最大的IT產品分銷商和供應鏈服務商企業英邁國際,這一交易由天海投資作為收購主體,耗資60億美元。

不過,伴隨現代物流集團的籌建,總部位於上海的海航物流也開始被重組分拆,包括英邁國際、海航智造等原屬於海航物流的資產,被並入去年上半年才成立的海航生態科技集團,後者定位為高科技產業控股集團,下轄新三板掛牌公司易建科技、海航通信、海創百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10多家創新業務企業,如今的新名字是“海航科技物流集團有限公司”。

而除了物流板塊的變化,新成立的創新金融集團也成為海航正在培育的新產業集團,此外,海航集團旗下的原航空、旅遊板塊也於去年整合為全新的“海航旅業集團”,下設航空、酒店、旅遊、食品、商業、文化娛樂等投資集團,以為消費者提供“行、住、遊、吃、購、娛”一體化服務為核心業務,通過金融投資和創新業務帶動,致力於成為全球領先的航空旅遊產業供應商。

(圖為海航集團官網對海航旅業集團的描述)

 “通過與地方政府合作航旅模式,以及加速海外並購,海航集團旗下物流、旅業、資本、實業等板塊的資產規模在迅速擴大,預計這樣的擴張方式在2017年仍會繼續,”行業內人士林智傑對記者指出,而全球500強資產買回來能不能賺更多的錢,這應該是海航集團下一步重點考慮的問題,在中美關系及全球經濟走勢尚不明朗的大背景下,國際化人才引進、跨文化整合管理和境外融資能力的提升,以及流動性風險的防範也是需要加強的,這也許是成立創新金融集團的初衷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125

區域股權私募債市場“變天”:整頓顯效 新產品暫停

與前兩年區域股權市場力推私募債的盛景不同,當前市場人士再談及這項業務時,都諱莫如深。“目前比較敏感,業務發展也需要觀望風向。”多位股交中心人士都給予了類似的回複。而另一方面,監管風暴持續發酵,違規發行私募債的清理整頓工作已開始顯效。目前,多家股交中心在線投融資平臺目前已無新產品開放募集,相關內部人士也表示已停止私募債新產品發行。

監管喊停私募債發行

在違約風波和監管風暴的雙重影響下,區域股權市場私募債市場已“變天”。

今年1月9日,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召開,點名有部分股權交易場所違規上線私募債產生兌付風險。就在不久之前,“僑興債”違約兌付風波爆發,將區域股權市場私募債產品當前的監管漏洞、風控缺失等問題暴露無疑。在私募債發行中,公開勸誘、公開宣傳、廣告等形式均系違規;在穿透監管下,每期私募債券的投資者合計不得超過200人。但在互聯網傳播崛起和業務發展的驅動,在監管邊界模糊的背景下,這兩條紅線頻被僭越。

1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的通知》(下稱《通知》公布,並明確為規範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的綱領性文件。《通知》確定了股交市場由省政府監管、承擔風險處置責任,一省一家;證監會進行指導和協調,制定統一的區域性股權市場業務及監管規則。

《通知》對區域股權市場影響深刻,更對私募債業務進行了明確的規定。“省級人民政府應督導區域性股權市場停止除股票、可轉債之外的其他證券(如私募債)的發行和轉讓,並做好存量私募債的風險排查和防範化解工作。在《通知》發布前已經為所在省級行政區域外的企業私募證券或股權的融資、轉讓提供服務的,省級人民政府要按規定限期清理。”

“(通知)就是叫停了私募債的發行,存量產品也要排查,跨區的掛牌和私募債要摘掉。”某股交中心內部人士介紹,其所在交易所目前已不再進行新私募債產品申報和發行。由於此前該股交中心私募債整體規模並不大,此次受沖擊程度仍可控。

而從業內多家交易所情況來看,私募債新產品發行普遍受阻,多數已暫停。

前海股交中心此前私募債規模發展較猛,其官網介紹稱,截至目前已發行112期、累計發行169.29億元。當目前,其官網已所有私募債均顯示已結束募集。有股交中心內部人士介紹,這是由於根據國辦通知要求不得公開宣傳,因此不再發布公開信息。而對於私募債產品是否已停止申報,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前海股交中心的回複。

齊魯股交中心、北京股交中心在線投融資平臺,目前亦無新產品募集信息。上述股交中心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已不再新發私募債產品,下一步將根據證監會即將出臺的新規進行業務調整或轉型。

在線私募債交易平臺發展較早的浙江股交中心,目前官網也已無新產品開放募集。而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客服時,得到回複稱當前為產品斷檔期,去年已備案產品或仍會繼續發行,新產品備案情況尚不明確。截至發稿,尚未與浙股交官方取得進一步聯系。而天津股交中心的在線投融資平臺上,目前還有少數產品顯示仍可投資。

值得註意的是,此前部分房地產相關產業通過股交中心發行私募債,而部分交易所也允許銀行理財、信托產品、基金和券商資管產品認購。因此,此前私募債也被認為是房地產“曲線融資”的通道。如,前海股交中心最近完成的梧桐私募債,就涉及東莞市東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深圳市寶安華豐實業有限公司、惠州市隆生房地產有限公司、深圳市茂興置業有限公司等,工商資料顯示均涉及房地產開發和經營業務。

就在2月13日,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備案管理規範4號新規,全面收緊私募資管計劃投資房地產,對投資主體、區域等各方面作出規定。包括禁止私募資產管理計劃投資熱點城市的普通住宅項目、禁止向房地產開發企業提供融資用於支付土地出讓價款或補充流動資金等。此前區域股交中心私募債的叫停,也將與此形成較強的呼應。

私募債將迎到期高峰

監管全面收緊、嚴控業務風險,但年內私募債到期壓力仍高企。

目前,區域股權市場發行的多為中小企業私募債。而據興業證券固收團隊的研報測算,包括中小企業私募債、集合債、集合票據、PPN和私募發行公司債在內,整體的私募債2017年到期規模達7228億元,同比上升34%。報告還強調,關註無擔保的私募債到期壓力。

報告回顧,自2012年開閘以來,私募債發行規模上在不同階段呈現出明顯的變化。2012至2013年,受制於當時流動性緊張及其自身高風險的特征,投資者對私募債謹慎態度明顯,發行量分別在3890億和5994億,方式上基本都是定向工具。而2014年之後,中小企業私募債發行開始逐步放量,私募債發行規模快速擴張,發行期限集中在3至5年,“對後期形成了集中到期的壓力”。

針對年內整體的私募債到期情況,報告還分析,到期主要集中在3、5、6、9、11這些月份,由於債券收益率上升,加上金融機構對信用債配置需求較弱,企業的再融資難度上升,可能會加大其到期兌付壓力。此外,雖然從比重上看,到期私募債有擔保的比重從2013年的1%上升到了2017年的9%;但由於到期規模的快速擴張,絕對數量上無擔保的債券規模翻了近十倍。“大量即將到期的中小企業私募債面臨著無擔保、無增信的局面,需重點關註無擔保私募債的到期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389

保監會:安邦人壽保險三個月內禁止申報新產品

據保監會網站消息,近期,保監會收到安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報送的“安邦長壽安享5號年金保險”等產品備案材料。經核查發現,安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安邦長壽安享5號年金保險”產品設計偏離保險本源,通過生存金返還設計形式,將消費者所交保費大量快速返還,把長期年金保險“長險短做”,實際做成兩年期業務,規避我會中短存續期產品的有關監管規定,擾亂市場秩序。同時,公司“安邦e起贏兩全保險(萬能型)”產品報備材料中的中短存續期產品董事會決議無總精算師簽字,不符合《中國保監會關於規範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保監發〔2016〕22號)第四條的規定。

根據有關規定,現對安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以下監管要求:

一、針對公司未嚴格履行產品開發管理主體責任,出現違反、規避監管規定等問題,保監會不予備案上述產品。公司應立即停止使用上述產品。對於已承保客戶,公司應做好客戶服務等後續工作。

二、自本監管函下發之日起三個月內,禁止公司申報新的產品。

三、安邦人壽保險應高度重視產品開發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切實承擔主體責任,嚴格按照監管政策、監管要求,對產品開發管理工作進行整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0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