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EMC模式水土不服 LED照明步履维艰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7/4NMDAwMDE4MDg4NA.html


在LED照明市场成本高企的初期,EMC一度被认为是开拓市场的一把利器。

EMC,即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 ,简称EMC),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简言之,采取EMC模式,买方不用 支付任何额外费用,即可“零成本”更换新的节能型设备。

“EMC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客户的接受门槛。”深圳市LED产业联 合会常务副会长眭世荣告诉记者,这对处于市场开拓期的LED产业意义明显。在此背景下,面对国内LED照明市场超过70%以上的市政工程,EMC模式一度 被寄予厚望。

但据本报记者调查,在国内众多因素制约下,LED照明市场中EMC模式更多地是“看上去很美”。由于国内“收支两条线”的政府 财务制度,以致EMC在执行过程中缺少可操作性。另外,部分地区偏低的电费也导致EMC投资周期过长,LED照明企业缺少积极性。

“看上去 很美”的EMC

“从理论上来讲,EMC模式能够很好解决买方的资金问题,从而更容易被买方所接受。”LED照明企业华烨集团常务副总裁张玉 生告诉记者,由于LED照明所面对的是替换市场,在市场拓展上,EMC模式一度寄望颇高。

据张玉生介绍,通常EMC合作模式分为两种:一 是,对于每年节省的电费按比例由政府与企业分成,逐年返还,直至完成合同约定金额为止,通常在该模式下,合同执行周期较长;二是,对于每年节省的电费,全 额返回给LED企业,直至合同约定金额为止,“这种模式回款速度更快,更受LED企业的青睐”。

这仅是EMC模式的基本构架。在现实的执行 中,往往还会有银行等金融中介参与其中。“EMC对于企业资金占有压力较大,通常企业自有资金难以支持。”张玉生介绍,EMC模式中银行一般会为LED企 业提供贷款支持,“一个成熟的EMC模式,至少由企业、客户和银行三方完成”。

金融杠杆的介入,让一个EMC项目得以低成本启动——这无疑 成为LED市场拓展的一剂良药。此前,LED照明产品高企的价格成本,成为其市场推广的直接障碍。一时间,EMC模式的“能量”开始在方兴未艾的中国 LED市场被不断放大。本报记者了解到,国内LED照明业的知名企业,如勤上光电、华烨集团等,纷纷上马EMC项目。

今年4月,由广东省绿 色产业投资基金发起的中国首个大型EMC联盟落户深圳。该联盟汇聚LED产业链上下游多家企业,此外,多家金融机构、检测机构、施工工程公司、工程设计公 司、招标公司、律师事务所、能源合同管理服务公司等也加盟其中。

广东省绿色产业投资基金理事长李学锋介绍,“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将会给 EMC联盟提供支持,“通过基金来投资,不给政府财政增加压力,就能拿到合同,通过联盟的方式共享合同,从而找到市场。”

电费与规模 的博弈

“看上去很美”的EMC模式,在现实执行中却是阻力重重。

“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EMC模 式。”张玉生对记者分析,EMC模式的特点在于,节约电费越多,项目投资回收周期越短。

这取决于两个因素。首先是项目的规模,即项目替换的 灯具数量,数量越大,所节约的电费越多。但这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与政府节能的理念相冲。“从节约的角度考虑,部分地市政府的路灯照明经常采取‘点花灯’的 节能使用方式。”考察过多地路灯市场的深圳万润科技董事长李志江解释,尤其在二级城市,每晚过零点之后,路灯往往隔一盏才亮一盏。

“从节约 的角度看,电费因此会省掉一半。但从EMC模式执行来看,意味着投资回报期,将拉长一倍。”李志江尴尬地认为:“对于LED企业而言,越是节约的地方,反 而越不适合EMC模式。”

其次,电费标准也是EMC模式的另一大关键变量,即电费越贵,节省的电费越多,越利于EMC合同的执行。但在现实 中,各地参差不齐的电费标准,成了EMC模式推广的另一层阻力。

“一个地区如果电费很低,EMC模式是很难实施的。”张玉生给记者举例说, 华烨曾考察江苏省多个地市,当地平均电费仅约0.5元/度,“相比较深圳等约0.9元/度高电价地区,江苏若采取EMC模式,其投资周期要延长一倍”。在 考察了江苏多个路灯项目后,华烨还是选择了放弃。

事实上,单从电费的角度看,由于工业用电电费远高于民用用电,工业照明的LED替换市场潜 力巨大。“我们也在关注工业照明市场,但该市场往往单个项目规模有限,依旧不利于EMC执行。”张玉生坦言,想找一个高电费、大规模的LED替换项目,并 不太容易。

受制“收支两条线”

电费与规模受限,还不是EMC模式在LED产业推行中遇阻的全部因素。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在国内 LED照明领域,超过70%以上的市场是市政照明工程。尽管国务院多次提出,大力促进LED等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但据了解,在基层政府主导的LED照明 替换市场,EMC执行依旧步履维艰。

政府各部门对待EMC模式,可谓态度微妙。一个现实的问题,当前政府部门现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制 度,具体到任何一个政府部门,其电费支出,出口均在财政部门。

“从表面看是用电的部门不花钱。”一位参与过政府EMC项目的LED企业负责 人分析,这直接导致具体的政府部门,对待节能减排LED产品替换的动力不足。

不止于此,同样受困于“收支两条线”的财务制度,另一家试图参 与EMC项目的LED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现行的政府部门的财务制度,政府部门没有独立的电费支付权,让替换LED等新能源节省下来的钱,难以兑现。”

深 圳易特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原本计划用EMC模式开拓市政工程市场,“但最终因找不到对口的费用支付单位,而被迫放弃”。

一 位不愿具名的LED企业高管直言,由于EMC项目执行周期较长,其间政府机构和人员的调整变动,将给EMC合同未来的执行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在此背景 下,作为融资中介的银行,也不敢轻易放贷。

“EMC在LED照明市场的实行,目前国内还缺少成功的样本。”多位LED企业高管表示,政府如 何统一协调EMC项目的执行,将是EMC项目能成功实施的关键。

2008年4月,华烨集团与江西景德镇市政府签约EMC路灯改造合同,合同 金额5000万元人民币,是国内LED路灯领域第一个上规模的EMC项目。“地方政府的协调和统一管理,在合同执行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张玉生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75

中環在線:彤叔女婿隔山買殼水土不服*ST星美負債三連冠 李華華

2011-3-10  AD





 

新世界發展 (017)大股東鄭裕彤嘅女婿杜惠愷,09年大嗱嗱用咗3億人仔入主A股*ST星美,當時市場已經流傳話係佢想同新世界分道揚鑣,全力發展私人業務。喺大 家仲等緊杜生呢次隔山買殼嘅雄心會唔會有收穫時,*ST星美就「爭氣」咁以超高嘅資產負債率,喺內地咁多上市公司中,豪取咗個「三連冠」返嚟。

收入只得55萬

話 說噚日有內地報章做咗個統計,*ST星美喺08年到2010年嘅負債總額有730萬、1174萬同1570萬人仔,雖然唔係話好多,但由於資產總額少得可 憐,公司3年嘅資產負債率分別高到去14272%、13838%同1654.53%,連續3年登上最高負債率上市公司寶座。

根據報道話,2010年*ST星美資產只係得95萬人仔,業務更加係處於停滯,舊年只係得55萬人仔收入,已經比09年嘅零資產有改善。

杜惠愷入股*ST星美差唔多兩年,但到家陣都仲係水土不服,最重要原因應該係公司嘅重組一波三折,到o依家都未有結果。其實杜生09年底本來諗住注入上海項目去*ST星美,點知舊年年中又宣佈暫停,搞到好多股東到o依家都仲一肚氣。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15

MSN遭控三大罪狀 水土不服或退出中國市場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28/xMNDE1XzQ0MTYxMw.html

MSN賬號被黑,用戶企圖通過MSN公司找回自己的賬號,卻發現這個過程比賬號被黑本身更讓人崩潰。「很崩潰,幾度想放棄,又不甘心。可能就是微軟本身的戰略問題,也許不能指望了。」一位賬號被黑的MSN忠實用戶,向記者道出了自己的絕望心態。

5月24日,本報刊發《MSN入華遭遇七年之癢》調查報導,對上述現象進行了剖析,引發眾多MSN用戶的共鳴。多位業內專家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MSN在微軟體系中位置尷尬,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對中國市場不重視,使得MSN在中國市場越來越邊緣化。

著名IT評論家賈敬華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按照MSN現在的產品改進情況,以及MSN的服務態度,MSN未來幾年有可能會退出中國市場。」

網友一邊倒批MSN

產品好不好用,用戶最有發言權!

在《MSN入華遭遇七年之癢》報導刊出後,在網絡上引發了圍觀效應。在新浪、網易等門戶網站上,上千網民「起樓」(跟帖),用自己的親身使用體驗感受,一邊倒地批評MSN.記者通過對網友反饋信息的歸納,總結出MSN不得人心的「三大罪狀」

「罪 狀一」:容易中毒,垃圾信息滿天飛。在投訴MSN的意見中,容易中毒最受「矚目」。很多網友都反映,自己的賬號莫名其妙地被黑,莫名其妙地向好友傳播垃圾 信息。網民「李曉華」的網友在留言中稱:「MSN賬號安全管理懈怠,太多用戶賬號被黑後,因不甘成為肉雞而離去。我的MSN天天收到眾多朋友賬戶發來的惡 意鏈接,便知道這些朋友賬戶中招了,這些朋友也可能再也不會使用MSN了。」除了網友反映,記者本人及身邊朋友也有多人曾遭遇這一問題的困擾。

「罪 狀二」:用戶體驗差,垃圾郵件多。除了中毒、盜號這些硬傷之外,用戶體驗差也是MSN被投訴的「重災區」。登錄難、廣告多、垃圾郵件多、添加好友看不到對 方信息等等問題,在網友投訴中屢屢被提及。網友「湯好賽」就表示,「IM界面和用戶個人空間的整合太差了,用戶自己都找不到自己的東西。MSN就是微軟的 棄兒,維護差,各種bug……」

「罪狀三」:客服讓人崩潰。賬號被盜被黑,用戶自然著急,希望盡快解決問題。然而,擁有4000萬左右活 躍用戶的MSN,在中國竟然沒有客服電話。北京網友「eddie」在新浪上留言:「我也早不用MSN了,一個是老是有病毒報錯,另外就是找回個密碼那叫一 個費勁啊。找不到就不用了。反正選擇多的是。」記者的一位朋友最近也為找回密碼傷透了腦筋:「要想找回密碼,需要按系統提示,填寫一大堆的資料。好不容易 填好,提交後,系統卻認為我不是賬號的主人,沒有辦法給我找回密碼。」

對中國市場不夠重視,對中國用戶需求不重視,使得MSN在中國市場 越來越邊緣化。本報24日刊發《MSN入華遭遇七年之癢》報導後,由於收到更多讀者投訴,記者就讀者投訴集中的問題,向MSN方面做出反饋,希望MSN方 面對此做出回應。但截至昨日,MSN方面對此依然毫無反應。

「國外的高富帥來到中國成為了純屌絲,只因不懂得咱們中國網民需要什麼。」網名為「唐點點是我的小名是唐點點」分析。

MSN在華份額漸減

網友的批評強調的是個人感受,但來自專業人士的批評,則直指表象背後的本質。

互 聯網業內知名人士、著名IT評論家賈敬華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強調,MSN在中國水土不服,很大原因就是MSN並不懂得中國市場,不重視中國市場,也不瞭解 中國用戶需求。最近幾年,MSN體積越來越臃腫,垃圾信息越來越多,致使MSN與白領用戶群距離越來越遠。「如果按照MSN現在的產品改進情況,以及 MSN的服務態度,MSN未來幾年很可能會退出中國市場。就國內即時通訊市場的情況來說,MSN根本沒有翻身的可能。「

中國移動互聯網產 業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易告訴南都記者,MSN中國所處的位置十分尷尬,它是合資的企業,不完全是微軟旗下的公司,加上MSN在微軟的業務版圖中佔 比太小,微軟不會投入太多精力放在這上面。此外,微軟中國區總裁的話語權很小,很難推進微軟在中國的發展。

「假設MSN真的退出中國市 場,我個人認為也不會產生什麼影響。一方面,類似Q Q已經成為了中國互聯網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網民對它的使用習慣和接受程度都比以 前大大提高了,MSN即使退出,網民們也有其他的更多更好的選擇。另一方面,就產品本身功能而言,騰訊比MSN強太多了。MSN在技術上沒有真正的進步, 得不到業界和消費者的認可,那它就算離開中國市場,也不會有太多人去懷念它的。」

愛蜂窩網媒體策劃總監、知名IT博主周新寧也表示,「MSN統一用國際市場戰略來進入中國,在產品上得不到中國用戶習慣的認可,所以未能佔領市場是必然的。由於產品更新速度緩慢和水土不服,相信兩年後,MSN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將逐步減少,逐漸被其他產品替代。」

聲音

「本人還在用MSN,OUT了!」

———北京《電腦愛好者》雜誌社社長楊富強

「MSN面對Q Q的競爭,反應太慢了。中國的市場,往往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火云邪神說過,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

———易傳媒高級產品總監何沛

「能把這麼個領導地位的必需品玩殘,這是個奇蹟。」

———IBM中國研究院王仕

「MSN的M ac版簡直就是不合格軟件,功能弱不說,還動不動就崩潰(crash)。」

———前天涯社區高級副總裁葉萌

「Sinofsky 不重視中國因為盜版猖獗,這次Ballm er(微軟C EO )強迫 W in8重視中國,希望可以讓MSN M essenger改觀。第一步,MSN需要一個中文 名字!」

———微軟必應搜索資深項目經理李明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64

建材大佬家得寶折戟:「水土不服」真相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18/3NNDE5XzUyMzc3NA.html

9月17日,家得寶中國公司授權新聞發言人欒曉菲證實,家得寶公司已經於14日正式關閉在中國大陸市場僅餘的7家大型家居建材零售商店。

6年時間,對於家得寶集團而言,僅是從原點繞了一圈。

至此,家得寶中國公司關閉了所有在華12家門店。家得寶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弗蘭克·布萊克(Frank Blake)表示,「關閉門店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我們衷心感謝中國門店的全體員工為公司做出的貢獻,並希望他們能順利度過這一過渡時期。」

不過,家得寶公司並未表達全面撤離中國市場的意願。弗蘭克·布萊克表示,在過去的六年中,我們在中國市場積累了很多經驗。我們會將我們的中國經驗應用到新的業務領域。

對於家得寶關閉所有門店的做法,北京市場協會家居市場分會秘書長劉晨認為,家得寶退出中國市場並不感到意外,退出的原因與家居建材的超市銷售業態相關,在國內市場,超市銷售業態與傳統的家居消費模式是相悖的。

6年換3總裁關12店

家得寶公司發給本報記者的聲明顯示,9月14日,家得寶中國公司關閉了分別位於天津、西安和鄭州的七家家居建材零售商店。此次關店,影響到850名左右的員工,公司將為受影響的員工提供離職補償以及再就業支持服務。

至此,家得寶通過模式複製在中國市場的所有12家門店全部關閉。家得寶正式開啟中國市場零售業務,始於6年前。2006年底,家得寶高調收購天津家世界12家家居門店,成功登陸了中國市場。當時,家得寶中國的門店版圖遍及北京、天津、西安、青島、鄭州等7省市。

之所以通過收購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是因為作為全球最大的家居建材零售商,家得寶涉足中國市場零售業務的時間晚於競爭對手全球排名第二的百安居7年之久。另一方面,被收購的家世界家居賣場正是通過模仿家得寶模式建立的。

實際上,早在2002年,家得寶同時在上海和深圳成立了家得寶採購服務諮詢有限公司,全面負責中國區採購工作。2004年,家得寶企業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成立,家得寶建立了中國區的零售業務發展團隊。

距離進入中國市場4年之後才以收購的形式開設門店,顯示了家得寶一貫謹慎的作風,但這並未使它的中國業務順風順水。

2012年9月14日家得寶做出關店決定的時點,距離家得寶第三任中國區總裁周雷蒙上任僅時隔兩年。加上周雷蒙在內,過去6年間,家得寶在中國市場零售業務板塊三度更換中國區總裁人選。

家得寶中國公司第一位中國區總裁是陳耀東,他擁有多年的零售業經驗。但由於種種原因,在2008年下旬,陳耀東從家得寶「下課」。取而代之的是,曾經負責百安居採購業務的副總裁全國珊。

全 國珊掌管家得寶時期,曾經做出過家得寶中國模式創新。其在西安門店,採取了在社區訂貨、在門店採購的社區門店營銷模式,但是,在該模式推出不足一年之後, 全國珊就去職了。2009年,家得寶關閉了位於青島和瀋陽的門店。2011年初,上任不足半年的周雷蒙,就迅速關閉了北京、天津等3家門店。

家得寶前任部門總監稱,「兩年一次的總裁更換顯示,家得寶的中國領導者,並未給予美國總部滿意的答卷,以至於關店、減員等單純的粉飾財務數據的做法幾乎用盡之後,家得寶還是對中國市場無解」。

但中國市場僅是家得寶全球生意的特例。作為美國僅次於沃爾瑪的第二大零售商,家得寶在其它市場嘗試頗為成功。在加拿大和墨西哥模式複製,使得家得寶全球門店數也達2248多家,在2011財年,家得寶的銷售額達704億美元,盈利達到39億美元。

大佬何處去?

在公司授權新聞發言人欒曉菲看來,家得寶是敗給了商業模式的「水土不服」。

她稱,家得寶在美國傳統的商業模式,是基於美國消費者DIY的家裝消費習慣打造的,而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和購買習慣與美國消費者十分不同,這影響了家得寶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在美國家居裝修,美國人多喜歡自己購買工具以及原料進行,並把這種自己裝修房屋的工作,當成一種樂趣。而國內家居裝潢消費,主要是依託外包形式進行(比如家裝公司),產品大多選擇批發市場購買。

家 得寶一位前任部門總監透露,以產品為例,同樣一款大芯板,家得寶的售價可能高達100元,而批發市場的價格可能也就30元,家得寶不僅沒有成本優勢,反而 處於劣勢。家得寶攤銷的成本包括:1.核心或者次級商圈的物業租金;2.高額行政費用支出等;3.批發產品是假貨的情形並非罕見,而涉及到專業知識,消費 者不一定能夠分辨出來。

窘迫之下,家得寶試圖在中國市場實現新模式創新。欒曉菲稱,公司將繼續經營最近在天津開設的兩家專業零售店——分別為塗料地板專業零售店和典藏家家居專賣店。公司也將考慮與多家中國領先的電子商務網站合作。

家 得寶產品陳列基本為倉儲式,對於品牌產品,從品牌陳列上,區分度不大。針對欒曉菲的表態,劉晨認為,國內的家居渠道還是以批發等傳統渠道為主,家得寶的超 市銷售模式適合品牌色彩較弱、單價較小的產品,家得寶不支持品牌化的產品,加上成本在中國沒有優勢,因此,關店是遲早的事情。

不過,家得寶公司坦陳,關店工作預計將使公司在2012年第三季度承擔約為1.6億美元左右的稅後費用,而2006年收購家世界家居門店之時,家得寶付出的代價也高達1億美元。

上述家得寶前任部門總監表示,家得寶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並未在零售業務實現盈利,年虧損數千萬元。時隔6年,家得寶集團經營狀況也並不理想。2005年時,家得寶的銷售額815億美元,利潤為58億美元。2011財年家得寶的銷售額為704億美元,盈利為39億美元。

事實上,除了家得寶之外,全球排名第二的家居建材零售商百安居的日子也並不好過。自2009年以來,伴隨市場環境、內部管理等諸多問題影響之下,百安居便進入關店下行通道。

2009年3月,百安居宣佈的一項「中國業務重整計劃」,即關閉當時63家門店中的22家店。如今,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百安居在華門店數量也從鼎盛時期的64家銳減至如今的39家。

對於家得寶未來的轉型,劉晨稱,失去了體量優勢會讓家得寶的競爭力大為減弱,同時,家具業電商模式的發展,需要很漫長的過程。家得寶前任部門總監表示,在電商領域,家得寶不見得比大的實體店面更有決心投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745

眾籌,屌絲創業神器水土不服?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316.html

這一模式2年前已引入國內,出現了以點名時間為代表的國內眾籌玩家,眾籌是否會成為國內培育創業項目的一個有力推手呢?通過同國內眾籌平台負責人、項目發起人、投資人的溝通發現,眾籌模式在國內雖然規模在增長,但發展並不那麼順利,有不少地方水土不服,比如:

1.國內用戶對眾籌的接受度仍然低

2.在心態上,國內用戶更傾向於購買產品而不是友情支持你

3.籌資金額上,國內外差距也還很大

4.現在國內的創客氛圍還不夠濃

眾籌是個什麼玩意?

我們先從什麼是眾籌說開去,如果你有一個很好的創意,自己也有技術,比如開發一個小巧實用的錢包防丟器,但是缺少資金,那你就可以在網絡上展示出你的想法和已經做的準備。告訴大家你需要多少錢來完成這個想法,讓網友們給你資助。

你可以設定5塊、10塊、100塊或者其他不同的資助額度,前提是你必須給不同資助額度設定回報方式,可以是產品紀念徽章或T恤,也可以是開發階段的工程機或最終的成品。在一定期限達到目標籌資額後,你順利完成項目,並在說好的期限內給予網友設定的回饋。

這個網絡平台就是現在流行的「眾籌」,眾籌一詞譯自英語Crowdfunding一詞,即大眾籌資,是指用團購+預購的形式,向網友募集項目資金的模式。眾籌利用互聯網和SNS傳播的特性,讓小企業、藝術家或個人對公眾展示他們的創意,爭取大家的關注和支持,進而獲得所需要的資金援助。

我上面舉例的是一個眾籌項目發起的基本流程,其遊戲規則的關鍵是:

1.想法已經達到一個可展示的程度。

2.要設定好不同資助金額的用戶回報方式。

3.只有在擬定時間內(一般30天)達到籌資額,才算成功,如果失敗已籌款項要退回。

眾籌在國外已呈井噴之勢

眾籌在歐美發展得早,2009年在美國成立的Kickstarter是最有名氣的眾籌網站。之後眾籌在海外爆發,據福布斯報導,眾籌融資網站如今有700多家,到2013年第二季度將增加到1500家,呈井噴之勢。

還是以Kickstarter為例,到2012年年底總計已募集到3.45億美元的資金。國外眾籌網站的主要營收模式是收取佣金,一般為融資金額的5%~10%。在Kickstarter上比較成功的案例有智能手錶Pebble,這款手錶並不複雜,但是在眾籌平台上融資超過3000萬美元,現在這款產品已經銷售了30多萬台,是硬件方面非常成功的眾籌案例。

國內眾籌模式起步晚2年

國內的眾籌發起要晚很多,2011年成立的點名時間是國內現在做得最好的眾籌平台。據點名時間的聯合創始人及CEO張佑講,點名時間起源於他們對國外紀錄片眾籌模式的參考。「2011年7月網站上線,到現在剛好滿兩年。」他說。

在規模上,張佑介紹稱,「兩年下來總共收到七千多個項目的申請,有九百多個項目通過我們的審核上線;籌款成功的比例在50%。」為了吸引更多的項目參與、用戶支持,點名時間上個月已經取消了收取10%佣金的規則,現在在點沒時間上眾籌資金是完全免費的。

國內與國外做眾籌環境大不同

國內外眾籌的發展有很多不同,起步時間晚只是一方面。項目的類型差別也很大,眾籌項目方向是很廣的,已經涉及到影視、設計、出版、遊戲、音樂、科技硬件產品等領域。

據張佑講,「國外最成功的三大類眾籌項目是:遊戲、影視、設計產品,設計產品包含智能產品。國內目前第一大類影視、第二大類出版、第三類音樂、第四類產品。」所以創新硬件在國內的眾籌平台上還很少,張佑他們也是在過去半年開始關注這一領域,國內才剛剛起步。

另外,從點名時間、以及投資人、項目發起人多方探討,發現國內外做眾籌還有幾個明顯的差別:

1.國外的眾籌氛圍很濃,用戶和發起者接受度都很高,但是在國內用戶接受度有限,還在一個用戶教育期。

2.區別於簡單收取佣金的盈利模式

3.具有核心技術亮點項目的推動

既然這種模式在國外發展成功了,必有其存在的道理,跨過這幾道門檻,眾籌模式在國內將有不錯的前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718

南都前主管:不服李嘉誠的笑話


2013-12-05  NM  
 

 

李嘉誠接受南方報業集團訪問,這家被誠哥睇中、被喻為大陸最敢言開明的媒體,再次受到香港人關注。現居德國的《南都周刊》前主筆長平,讀畢報導並分析各界反應後,有感而發,給本刊傳來他的感受:

「作為一個新聞人,我當然知道採訪大人物的重要性。但是,港媒對李嘉誠這篇專訪的重視,還是超過我的想像。因為他分量極重、一言九鼎嗎?還是因為媒體有很多話,想通過他的嘴巴說一點,然後再進行聯想和詮釋?我在中國內地幾家媒體尤其是南方媒體主管新聞的時候,對這兩點都是深為警惕的。其一,媒體資源太多地給了大人物,小人物失去了話語上的平等權。其二,大人物說話往往八面玲瓏,媒體人的過度詮釋沒有必要。李嘉誠先生極其聰明,懂得媒體需要。南方媒體能採訪到這位重要人物當然很值得驕傲,但是行文中那種對商業英雄的過度仰視,假如我還在主管新聞,是不會允許的。他(李嘉誠)反駁兩個『笑話』都不能令人信服。撤資固然是誇大的傳言,但是也並非全無事實根據,而且輿論借機表達對內地市場的擔心,李假裝不知,媒體不能信以為真。地產霸王更不是笑話,李對香港的商業文化缺乏反思,媒體更不能沒有。李嘉誠想表達的,已經有那麼多版面報導了。基於上述理念,我不是很想去研究大人物的言外之意。我想其重點是兩點,一是對撤資的澄清,不想充當人們借以表達對內地市場焦慮的媒介吧,那樣會破壞自己經營多年的政經關係。二是對香港法治的期待。這當然是正面的東西,也是除成龍等少數人之外,大部分香港人的正常訴求。

今次訪問對南方的意義,應該是認為採訪到大人物的專業成就感吧。負面影響,也有人說是大軟文。說實話,我自己主管新聞時,印象最深刻的基本上不是名人採訪,而是底層百姓的生存處境,或者良知者的抗爭。名人大多搞平衡,什麼都想要,不會說出什麼深刻的話。有些人以為深刻的東西,不過是輿論的過度詮釋而已。南方傳媒採訪名人很多,但並沒有固定的程式。有些是對方表達意願,比如奧巴馬專訪;但大多數是記者千方百計聯繫。一般來說,如果不是政治人物,並不需要特別上報審批。報導包裝上,不放過任何細節,比如辦公室情況,基本上是南方的傳統,或者說受西方媒體深度報導的影響吧。由於新媒體環境,更由於媒體整頓,南方的影響力是在減弱,但很多編輯和記者的努力仍然值得敬佩。」

長平本名張平,曾任《南都周刊》主筆及副總編輯。 ○八年他在《金融時報》中文網發表《西藏:真相與民族主義情緒》文章,批評中共對西藏政策後,被撤去副總編輯職位,後調至後勤南都傳播研究院任研究員。二○一○年起,南方報業集團在壓力下,不再刊登長平的文章,翌年他被正式解僱。一一年底他到德國定居至今,現為《德國之聲》「北京觀察」欄目特約作者。

改革派背後撐

今次替李嘉誠做獨家專訪的南方「三報一刊」,包括:《南方日報》、《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南方人物周刊》,均隸屬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其前身是成立於九八年的南方日報報業集團,○五年改名,總部設於廣州,由廣東省委宣傳部主管。

今年四月,南方集團易帥,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董事長三合一職務,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楊健,空降「南方系」。但一個多月後,楊健被調派任香港中聯辦副主任,南方集團則由另一名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莫高義接替。

雖然阿爺把刀架在頸邊,但是南方集團旗下報刊向來以敢言見稱,不時揭露官場腐敗、關注底層民生、批評社會不公,「南方系」更被譽為中國社會良心。《南都》前總編輯、亞視前高級副總裁程益中就曾經講過:「世無南方系,中國如燈滅。」

例如○三年兩會期間,《南都》打破中宣部禁令,頭版報導沙士疫情未得到控制,令時任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京城震怒,聲言要整肅「南方系」。《南都》話事人唯有即刻上交檢討書,又將程益中降職及開除涉事記者,不過有關記者改個筆名後仍繼續寫稿。

而○九年獲美國總統奧巴馬點名做獨家專訪的《南方周末》,今年初就因為原題為《中國夢,憲政夢》的新年獻辭事件,內文提及「一句真話能比整個世界還重,一個夢想能讓生命迸射光芒!」遭省委宣傳部整頓,引發網民關注中共打壓原本已經卑微的新聞自由。

南方集團點解咁有膽識?坊間有不同說法,有指它有一班開明派廣東退休高官做後台,例如有報導指,二○○四年沙士後《南都》高層被指控貪污,曾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任仲夷和省委書記吳南生,曾經寫信給張德江,指「貪污案子引起群眾很大的異議,值得思考。」也有評論指,南方得中共改革派力捧,包括國務院副總理、前廣東省委書記汪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66

溫州企業去杠桿化之路:破產重整“水土不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895

新年的陽光難以驅散籠罩在溫州的陰霾,這個中國經濟上著名的區域,正深陷破產潮之中。 2013年,溫州各級法院受理的破產案件飆升。浙江省高院2014年1月13日通報數據顯示: 2013年全省法院受理和審結的破產案件數量分別為346件和269件,其中溫州占據半壁江山,分別為198和153件。 而此前六年,溫州各級法院共受理破產案件51件,不到2013年一年的三成。 一位接近省高院的破產專業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排隊等候法院受理的破產案件還有接近300件。此前有媒體援引接近政府人士的話稱,“中央相關機構已經將溫州申報為‘破產試驗基地’”。 溫州中院在《2013年溫州法院企業破產審判報告》中提及: 溫州兩級法院審結的破產案件共化解不良資產18.05億元,盤活資產總數11.58億元,激活土地面積數約736.22畝,激活廠房面積數約4619.67萬平方米。 不過,上述接近省高院的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溫州的這些破產案子中大多為操作難度相對較小、周期較短的清算案件。但能夠有效提高清償率的破產重整方式,卻推進得並不順利。而那本是當地政府寄予厚望、希望拯救大批陷入泥沼的溫州企業的一種方式(詳見2013年5月23日南方周末《溫州僵局》、《破產重整能否拯救溫州》)。 名詞解釋 不同於常見的破產清算,破產重整是2007年新實行的破產法中新引入的一項制度,也是當地政府最為提倡的一種企業救贖之路,這種方式對已瀕臨破產的企業不立即進行破產清算,而是與債權人協商確定一個重整方案,債權人通過債權數額減讓或者債權延遲到期等安排,幫助企業生存並擺脫財務困境,重獲盈利能力。 上述報告數據顯示: 2013年審結的150多例破產案件中,破產重整成功僅為10例,和解成功14例。 “溫州看上去破產推得很熱,宣傳得很好,但是重整案件內部並沒有理順。”上述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南方周末記者記錄了森泰公司——一家典型的“溫州制造”——的重整難題。2013年6月17日,樂清市法院受理了森泰公司的破產重整申請,半年後,它的命運依然懸在空中。 生產者自救 2013年12月10日,森泰公司老板胡誌明終於松了一口氣,雖然債權人未能在半年內就破產重整方案達成一致,但法院裁定,延長重整提交時間三個月至2014年3月16日。 但那將是破產重整的“死線”——一旦重整方案最終未獲通過,極有可能啟動清算程序,土地拍賣,設備賤賣,無形資產將不值一文。這也意味著,所有利益相關方均將陷入利益最小化乃至權益無法實現的局面。 債權登記表顯示,這家低壓器制造企業的抵押、負債共計6.76億元,債權人除少數供應商,其余以銀行為主,涉及建行、工行、交行、中行、中信、光大、民生、浦發、華夏、招商、溫州銀行等11家銀行。 對於在破產重整之路上跋涉的胡誌明來說,半年來,每一次的債權人會議都令他痛苦不堪,要找到一個讓不同債權人皆大歡喜的重整方案,幾無可能。森泰公司破產重整也恰恰卡殼於此。 2013年8月29日,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四家關聯企業森泰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森泰電器廠、樂清市旭華線纜有限公司、樂清市德正實業有限公司(四家公司整體下稱“森泰”)“合並重整”選項被債權人否決。 兩個月後,第二次債權人會議,破產管理人浙江澤商律師事務所提出重整方案。一周後,銀行債權人寄回投票結果:全票否決。 根據律師的設計,重整方案的思路主要是“賣業務”和“賣資產”,圍繞尚有核心業務的森泰電器廠和旭華線纜廠兩塊展開。 作為昔日樂清市低壓電器行業的龍頭企業,森泰電器廠計劃將機器設備、無形資產和位於柳市鎮外向型開發區的老廠房等資產打包引進重整投資人。 而另一家關聯企業旭華線纜廠主營漆包線,屬於特許生產經營產品,需求量大,但競爭者少,且政府已停止審批這類企業。故重整方案同樣希望引入投資者接盤。 因此,能否找到合適的投資者成為關鍵。浙江省律師協會企業破產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京衡律師事務所副主任任一民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目前國內的破產重整實踐中,幾乎都是選擇引進戰略投資者模式,由此使得很多法律界人士形成認識上的誤區,以為無投資者即無重整。 重整方案的另一個重點落在森泰電器廠的新廠房上。方案提出,由政府收儲森泰新廠房所在的32畝工業用地,轉變為商住用地後,設置條件重新進行公開掛牌。由森泰公司成立新房開公司,或掛靠其他房開公司開發該地塊,打造成“電子商務總部樓宇”。掛牌後樓面價大概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 至於後續開發房產的資金來源,方案提出的思路包括:由財務投資人以借款形式向房開公司借款,固定月利率不超過2%,無其他回報或分成;取得土地開發權後向銀行貸款;由施工單位墊資,利息優惠。 事實上,這種依賴土地“退二進三”為企業重整提供政策優惠的方式,脫胎於破產重整發展早期的“紹興模式”。 2008年紹興企業華聯三鑫資金鏈斷裂時對銀行負債76.7億元,還有四家當地企業提供了21.2億元擔保,並通過互保圈將風險擴散開去。當時政府提供給擔保企業的政策,即包括通過土地變性,彌補資金缺口。 但在“破產專家”任一民看來,更適合大多數溫州企業的一條道路是“生產者自救”。任一民的團隊曾經手三十多起破產案件,其中有五個案例列入浙江省十大典型案例,均屬於企業重整或和解類型,其中既包括“投資者引進”,也包括“生產者自救”類型。 簡單說,“生產者自救”就是由重整企業現有企業主、管理團隊繼續經營,並與債權人協商,取得債權人諒解後,豁免部分債務,但企業得以繼續生存,債權人所蒙受的損失相比較破產清算也能大幅減少,由此實現各方共贏的目標。 “並不是只有‘高大上’才能立足生存。”任一民說,“一些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可以借此機會保下來,恢複良性運營,在摸爬滾打中慢慢轉型升級。” 重整僵局 看起來,森泰破產重整的成功與否,在於工業用地能否順利向商業用地轉變,這其中,政府的態度至為關鍵。 事實上,為了提高債務的清償率,降低地方金融風險,政府一度表達了對重整方案的支持。 2013年10月25日,森泰所在的樂清市柳市鎮政府向上級提出了四項建議:政府收購土地時盡量從高評估價格;參考國有資產處置辦法,允許在掛牌前暫時保留地上建築物,掛牌後三個月內拆除;規劃允許範圍內,盡量提高容積率;掛牌出讓前,考慮該地塊的歷史狀況及目前房地產市場低迷的現狀評估價格。 三天後,樂清市政府主管領導批複:在規劃允許範圍內,盡量提高容積率,幫助企業解困。 一位接近政府的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宗重整方案占據“地利”,本來推行起來應該並不困難——幾年前的樂清市土地規劃,已經將這塊土地納入商住用地範疇。 與此同時,一家城商行也對重整項目表現出了興趣。 該城商行溫州分行副行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對森泰公司及控制人胡誌明做了較為深入的盡職調查,認為企業主“很講誠信”,企業主的人品和企業自身都“值得信任”,總行已同意對重整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需要多少資金規模,我們可以配套。”上述副行長說,“在不違反銀行規定的前提下,我們希望盡可能幫助有潛力的企業東山再起。同時銀行也能獲得利潤。” 就在所有人都在等待政府拿出土地收儲和出讓的評估價格時,政府的態度突然變得曖昧起來——至今距離主管領導批複近三個月,本該政府交出的土地評估價格依然懸而未決。 一位接近政府的人士稱,政府方面“還沒有下定決心”。森泰的破產管理人律師胡金福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遲遲未能給出土地出讓評估價格的一個原因是,“政府要求銀行先解除查封,銀行要求政府先給出價格”。 政府方面認為,在土地解封之前,“沒必要定價格”。銀行方面則擔心,一旦土地被政府收購,而出讓價格又定得過高,債權人所能得到的清償率無疑將大打折扣,甚至森泰公司可能因價格過高無法摘得土地。 “銀行的擔心有其一定道理,但政府遲遲不願給出評估價格則耐人尋味。”一位熟悉破產業務的溫州當地律師說,“政府方面理應了解出具評估價格的重要性,或者政府內部對方案存有爭議。” 2013年11月21日,以供應商為主的債權人上書政府,要求“土地出讓金收入部分參照農村安置留用地收回國有掛牌出讓方式,返還森泰70%以上,或以拆遷補償的方式按評估價返還土地出讓金”。 債權人在上書中提到:據破產管理人透露,政府將以每畝100萬元左右予以回購,再以每畝1000萬元左右掛牌出讓,32畝土地相當於需要繳納3億元土地出讓金。債權人認為,“該建設項目歷時2年,所產生收益甚微,重整目的根本不能實現”。 可資對比的是,據浙江澤商律師事務所律師任定國介紹,此前頗受外界關註的信泰集團(其掌門人胡福林因投資光伏失敗2011年出走美國,最終引爆“跑路潮”)重整方案同樣采取了“退二進三”思路(工業用地變更為商業用地),信泰集團位於甌海區的120畝土地 在“退二進三”後,補交土地出讓金為3億多。由於政府的政策優惠,信泰仍未上繳這部分土地出讓金,可以等商鋪出售資金回籠後再行支付。 截至發稿,第三次債權人會議將近,政府仍然遲遲未能提供土地評估價格。 破產管理人在破產方案草案中寫道:“現因為政府掛牌出讓及收購價格不明確,導致該套方案無法確定。因此,管理人計劃將依法予以處置。” 這意味著,這塊土地或將被拍賣,而債權人因此所能獲得的清償率將大為降低。 最大的阻力 令人意外的是,不少律師向南方周末記者反映,在溫州企業的破產重整道路上,銀行債權人常常是最大的阻力之一。 一位接近案件的律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以森泰提出的重整方案為例,重整方案可使債權人受償比例達到百分之九十左右,如破產清算受償比例僅為百分之三十左右。“但在方案表決時,銀行的代表說只能投反對票,原因是‘破產清算受償多少他們沒有責任,重整方案雖好也須最上級銀行批準’。” “明知可以重整的方案,怕承擔責任寧願舍棄。”上述律師感慨,“如此的金融制度,豈不哀哉!” 銀行反對重整方案的另一個理由是,走訴訟程序可以更快核銷壞賬,而破產重整動輒一年,不利於業績考核。 森泰破產管理人對此頗為頭痛。“搞不清楚銀行的態度。其他破產案件里銀行也是這樣,表決不是很積極。”破產管理人澤商律師事務所主任、溫州律協破產管理委員會主任徐宏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跟銀行溝通比較困難,我們作為破產管理人只能按程序走,走到什麽樣再說。”他說,做森泰這個案件“壓力非常大”。 原因之一,森泰債權人以銀行為主,銀行極為強勢。同樣由澤商事務所擔任破產管理人的信泰重整案,15億的債務規模中,銀行債權只占到兩成。 更重要的還是取決於“政府的介入力度”。徐宏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政府跟銀行上級做好了工作,他同意就好推進了”。 “政府參與破產重整,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銀企之間搭建一個講道理的平臺。”任一民說,“企業主跟銀行協調,銀行高高在上,政府參與進來,地位就能拉平等一些。” 事實上,銀行並非想象中的“鐵板一塊”。跟金融機構的斡旋,考驗的是破產管理人的經驗與智慧。 在任一民經手的數十個案例中,銀行債權人最終幾乎都同意了重組方案—— 對於有財產抵押的銀行,可以考慮談轉貸方案,如通過“借新還舊”等方式解決銀行年度考核問題,也可考慮設立融資平臺出面貸款,破產企業資產提供抵押擔保,也可以采用投資者收購、擔保等多種方式。“可以有多種謀劃,關鍵是事先考慮周全,並註重預先溝通,達成共識。” 對於發放貸款的銀行,也可以考慮設計多套償債方案:譬如對於註重效率的銀行設計一次性清償方案,早日實現債權,但清償率相對較低;對於註重控制損失的銀行設計分期清償方案,清償率可相對較高,各取所需。 任一民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說,曾經有一個破產重整案子,最初幾乎所有銀行債權人都要求快速實現債權,以完成年度核銷,但到真正行使選擇權的時候,“十家里八家選擇了分期”。 選擇一次性清償的主要是國有銀行,及少數年底“正好有指標要求”非國有銀行。“像寧波銀行這類上市非國有銀行通常會非常理性,一般都選擇清償率高的方案。”任一民說,“這種差異感非常明顯。” 徐宏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森泰的破產重整的難點在於,整個案子相關方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其中所指便包括森泰的互保企業。 一位接近政府的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地政府態度曖昧,也有一部分原因是需要顧及互保企業的訴求。 2013年12月初,就在森泰破產重整案陷入僵局之時,兩家互保企業向省政府、市政府提交報告,要求徹查森泰“逃廢債務”行為,主要指控是森泰公司存在大量“賬外往來資金”。根據擔保法,如果罪名成立,兩家企業將能免除代償責任。 12月下旬,省里派出調研組,到森泰及兩家互保單位了解情況。 “現在政府也是做好兩方面的準備:沒有逃廢債務,支持重組;如果有,堅決打擊。”樂清市金融辦主任莊誌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2014年1月初,在破產重整方案延期階段,破產管理人開始重新審查森泰過去數年的財務賬冊,核對資金往來。 事實上,在森泰進入破產程序之前,公安局經偵大隊已先期進駐過森泰。 “上一次經偵介入,是查近一年以來的財務,沒有發現有逃廢債務的情況。這次是查全部的賬目。”莊誌斌解釋。 森泰一面被查,一面焦急等待著第三次債權人會議的結果。而當地不少企業也正等待著森泰破產重整案的最終結果。 “很多企業現在苦於到底哪一條路是正確的,找不到方向。”樂清當地一位律師說,“面對卷土重來的企業跑路,溫州當地應該多借鑒省內周邊地區的成功案例。如有必要,也可以‘申請外援’。” 本文原載南方周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868

《優勢女性臉譜 》全球第一位女性自行車品牌推手 杜綉珍不服老踩雙輪騎出人生新路


2014-04-07  TWM  
 

 

今年底就有資格購買敬老票的杜綉珍,一點也不服老。她發現女性沒有專屬的自行車,於是創立全新品牌,她還自我挑戰鐵人三項接力、騎車環島,用自己的經驗,她要告訴所有女性:「解放自己。」

撰文‧鄧 寧

六十五歲,全球自行車龍頭品牌「捷安特」的副總裁暨財務長,先生是捷安特輕合金科技的總經理,膝下兩兒各有成就,一位是哲學博士,一位是自創音樂品牌的負責人。若你是符合以上描述的女性,對自己的人生還會有哪些想像?

許多人也許就此止步不前,但生產捷安特的巨大集團執行副總裁杜綉珍,選擇踏出舒適圈,在集團內另起爐灶,打造全世界第一個專為女性設計的自行車品牌「Liv」,促使她上路的原點,要回溯到二○○七年。

一趟環台行 發現女性自行車藍海市場「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也都不會做了。」○七年電影《練習曲》暴紅,這句台詞,也讓當時七十三歲的巨大董事長劉金標決心完成騎單車環台的夢想。他從台北出發,騎到台南時,杜綉珍從美國返台,即使連變速也不會,卻立刻上路加入車隊中。

回想當時情景,劉金標呵呵笑說:「車隊裡只有她一位女性,喊著『董事長可以,我為什麼不可以』就來了,就算追不上我們也是拚命騎,一點都不服輸。」聽起來像是年輕女孩子會說的話、做的事,看不出杜綉珍當時已五十八歲,且熱愛的運動是高爾夫球而非自行車,誰知這一趟騎行,不僅激出她的鬥志,更意外讓她發現自行車產業中的藍海市場——女性自行車。

「不是只有捷安特,全球的自行車品牌都沒有為女性開發過專屬車款,頂多是將外裝漆成粉紅色,在我看那叫作『男扮女裝』!」杜綉珍指出,一個人的身高、手長、腳長都是自行車設計的要點,然而傳統自行車皆是為男性設計,不符合女性的人體工學。「我身高一五七公分,但車子幾乎都是為了一六○公分以上的人設計,連車衣都是給我男生的S 號,女生為什麼就沒有自己的自行車?」嚥不下這口氣,隔年杜綉珍就創立了「Liv」。

其實,捷安特和其他品牌並非沒看到女性市場,但就是沒有人跳下去開發。杜綉珍直言,自行車在過去被定義為五十歲以下的白人男性、且有工程背景者的最愛運動,女性車友本來就是少數,要為了少數人開發新車架、新模具,大多數廠商都不願意投入。

但杜綉珍當財務長時,作風本來就很開放,與傳統企業財務長保守、省錢的形象有別。一九七九年時,巨大還只是一家本土小公司,一年的自行車產能僅約三十萬輛,與現在一年出貨五、六百萬輛的實力相比,可謂判若雲泥。當時擔任董事長特助的杜綉珍,就已決定購入第一台電腦,為巨大開啟電腦化管理的第一步;之後巨大陸續在美、歐、澳洲地區建立銷售據點,杜綉珍也主導採用微軟ERP(企業資源整合)系統,讓全球子公司的製造、銷售數據都能及時傳回,這些作為都證明她具有前瞻眼光。

歸零再出發 以創業精神啟動人生第二春因此,當杜綉珍提出女性專屬自行車的想法時,劉金標只建議她:「拿出創業精神。」也就是說,別以為背後有捷安特品牌,消費者就會乖乖上門。杜綉珍也很清楚:「我必須歸零。如果存有巨大撐腰的心態,一定會失敗。」女性學者M. Ellen Peebles在《哈佛商業評論》提到,女性高階主管會成為年輕女性的楷模,也更容易發掘具有潛力的其他女性員工。包括杜綉珍在內,過去巨大集團的女性員工以行政職居多,但自從Liv成立後,女性的聲音愈來愈鮮明,也開始招收女性工程師、設計師。

換上車衣,一點都感覺不出杜綉珍已六十五歲,她每週會挑一天從台中住家騎車到大甲上班,四、五十公里的距離只是基本額度,所以她還與表姊妹組成「Liv 456」挑戰鐵人三項接力,「456」意謂四十、五十、六十歲;今年五月,她還要和八十歲的劉金標一起挑戰騎車環島。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人生就像騎單車,想保持平衡就得一直向前。」有人行至中年,就喪失了前進的動力,但杜綉珍踩上雙輪,為女性騎出一條全新的道路。

(本系列完)

杜綉珍

出生:1949年

現職:巨大集團執行副總裁、Liv品牌發起人學歷:淡江大學西洋語文學系英文組家庭:已婚,育有兩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85

eBay不服輸給淘寶,押寶跨境電商再挑戰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7/148208.html

eBay這個在中國電商發展史上留下太多遺憾的公司正在調整新航向。11月18日,eBay宣布和萬邑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力為eBay中國商家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跨境物流服務,後者是國內知名的跨境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商。而這一合作意味著eBay將著力打造外貿B2C業務。在中國C2C電商市場輸掉一局後,美國電商巨頭希望在跨境電商領域扳回一局。

\這並非沒有機會。當前eBay在全球範圍內依然擁有1.52億活躍用戶,覆蓋全球的30多個站點,以及5億多件由個人或商家發布的商品。它旗下的支付軟件PayPal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超過1.57億活躍用戶,服務遍及全球193個國家及地區,共支持26種貨幣付款交易,日處理交易量近800萬筆。這些龐大的數據都為eBay中國帶來了信心。

2003年eBay收購易趣網,正式進入中國電商市場。易趣是當時中國在線拍賣領域的龍頭,占據將近80%的市場份額,而eBay本身就是美國的在線拍賣巨頭,二者的合資公司本可以在中國電商行業占據最有利的地位。

但幾年下來,即便eBay在中國業務投資了3億美元,卻依舊沒能換來他們期望的結果。eBay易趣在中國電商市場的份額不斷下滑,2006年其市場份額跌至20%,被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和騰訊旗下的拍拍網超越。

無奈之下,2006年底,eBay決定轉讓易趣股份,與TOM Online成立合資公司,TOM控股易趣51%股份,eBay承諾五年內不在中國開展與易趣競爭的業務。也是在這一年後,eBay改變了既有策略,將發展重心轉移到跨境電商業務上。

2007年,eBay.cn(eBay中國)上線,主營外貿方式的B2C跨境電商。當時跨境電子商務還只是一個概念,面對國外個人消費者的敦煌網、蘭亭集勢等也剛起步。顯然eBay希望利用自己在國際市場的優勢再次吸引中國商家的興趣。

2012年,eBay和易趣正式脫離,並委派臺灣的林奕彰擔任新CEO。林奕彰表示,如今的eBay在中國會更加謹慎,必須將投資用在高利潤的地方。“這也是為什麽我們沒有卷土重來面向中國本土個人用戶做B2C、將eBay全球商家引入的原因。”eBay近兩年發展的主要方向,變成為中國商家搭建跨境零售電商平臺。

和萬邑通合作後,eBay平臺上的中國賣家將可以通過萬邑通的物流渠道向海外運送貨物。萬邑通目前在中國、美國、英國、德國及澳大利亞設立了全球直營倉庫,可以為中國商家提供“先發貨、後銷售”的新型服務模式。

根據eBay和萬邑通的大數據信息,中國商家可以提前將那些“預計熱銷的產品”運往銷售國的直營倉庫,就像“雙11”期間阿里直接將海外熱銷貨品囤積在保稅倉庫統一發貨一樣,未來在eBay上的中國商家的貨品也可以將商品預存在海外貨倉中備用,並根據當地消費者的訂單,直接聯系當地物流公司從貨倉內發貨。這不僅提高了派送時效,並將逐步解決退換貨的體驗。根據eBay內部數據,在英國市場通過海外倉發貨的商品有79%能在交易三天內送至消費者,96%能在五天內送達。

該模式顛覆了傳統跨境物流的供應鏈。在此之前,中國賣家需要通過第三方的國際物流將自己的貨物售賣到其他國家,國外消費者往往需要經過漫長的物流時間才可以收到貨品,這無疑降低了消費者的購物樂趣。同時海外倉將大大提高跨境物流的適配性,滿足消費者差異化的需求。以家居園藝、汽配為代表的高價值、大體積商品直接受益於海外倉,使賣家獲得更多銷售機會。

“快速發展的跨境電商產業對供應鏈服務的要求日益提升,高效的物流服務必將成為跨境電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萬邑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楊鑄表示,“萬邑通將幫助eBay賣家實現線上銷售與線下跨國供應鏈的整合,把跨境供應鏈短板轉為‘本地競爭優勢’。”

林奕彰亦表示,eBay的全球平臺上,跨境交易占總交易額的22%。在這樣的背景下eBay將依靠全球的平臺優勢,為中國賣家和國外消費者創設一個無縫連接的交易平臺,讓跨境交易“本地化”。

“跨境貿易未來的重要方向,就是要做到本地化。也就是說,跨境貿易的賣家必須有能力提供和本土零售商一樣好的產品和一樣好的服務,這樣才能夠有競爭力。”林奕彰認為,物流正是制約跨境電商服務的最大因素。

雖然eBay未能透露中國賣家的數量和具體數額,但也表示“每年大中華區eBay中國賣家的成交額在數十億美元。”這看起來是個不錯的數字,可以類比的是同樣從事跨境交易的敦煌網,該網站在2011年公布的成交額為100億元人民幣。與敦煌網以及阿里系的速賣通相比,eBay有自己的優勢。“在對產品質量要求比較高、整個消費制度比較成熟的市場中,我們有比較明顯的優勢,這是其他競爭對手在短時間內很難比擬的。”林奕彰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264

彰銀經營權官方逼退民股 台新金不服嗆告 創紀錄!財部靠一八%委託書大勝

2014-12-15  TWM

 

彰銀董監事改選大戲落幕,但財政部在過程中創下許多紀錄與爭議,不僅讓台灣在全球先進國家民營化的浪潮中,踉蹌倒退了好幾步,全民恐怕都為此付出不小代價。

撰文‧劉俞青

十二月八日,財政部在彰銀董監事改選一役中,最後以六比三的懸殊比數大勝民股的台新金控,並且創下許多紀錄與爭議,不僅空前,應該也是絕後。

首先是改選結果,這是史上第一次官方靠著強收委託書,逼退民股,拿下民間公司經營權,堪稱台灣資本市場上的一大奇景。

因為按照雙方當選的權數換算,財政部上榜的六名董事,共拿下四八.一三%的股權支持;但財政部名下持股只有一二.一九%,根據彰銀去年年報揭露,加計一銀、國發會等泛官股持股,「泛官股」也只有持股一八.八%。換句話說,為了這場選舉,今年以來官股「加碼」與「委託書」、以及其他外資等小股東的支持,總計增加將近三○%股權,才能在最後演出大驚奇。

委託書大戰遊走法律邊緣

將近三○%的股權怎麼來?選前,財政部兵分二路,一則公然委任元大寶來證券加計其他十五大券商,一起幫財政部收委託書;這種由官方主動鋪天蓋地、敲鑼打鼓大收委託書的形式,史上僅見。

委託書的本意是給「不克親自出席股東會」的小股東,一個執行股東權益的機會,但後來卻被民間扭曲為爭取經營權時的利器;但這次,官方竟也利用這種遊走法律邊緣的方式,靠著大收委託書來打贏這場戰役,而且在收委託書的過程中,財政部還一邊警告台新金不得「價購委託書」。但市場上一位頗具威望的律師直言,政府這次在收委託書的過程中,「有沒有利用其他方法,在一些委託書的通路上,使用了政治性工具,使其變成一場不公平的競賽,也應該受外界公評」。

根據公告,官股在這次改選中,收了超過一八%的委託書,這個數字應該也創下官股收最多委託書的紀錄。

另外,財政部也要求官股行庫加碼彰銀股票,財政部長張盛和曾在立法院答詢時親口承認「請官股行庫加碼買進」;根據統計,扣除彰銀以外的七大行庫,今年以來加碼彰銀至少十多萬張,占彰銀持股至少一.五%,持股成本約在十八元左右。

以彰銀過去平平的業績表現,試問加碼之前是否有充分的評估報告?「如果在不對的時間、價格加碼,這些行庫的小股東權益是否受到保障,萬一虧損誰要負責?」律師說,財政部應給清楚的交代。

再者,由於選前戰情吃緊,因此十二月八日股東會召開當天,財政部國庫署署長凌忠嫄一早就坐鎮現場,銜命全程監控,並且不時拿起手機回報戰情;股東會從九點一路開到下午四點,凌忠嫄也參與全程,創下中華民國財政部國庫署署長竟然坐滿一家民間公司的董監改選現場的紀錄。

事實上,這次彰銀的董監改選之爭,最初的起因是二○○五年七月,台新金以三六五億元標得彰銀特別股,隨後並由當時的財政部長林全具名,發函彰銀表示:「財政部同意得標者取得董監事過半權力,……財政部支持得標者主導彰銀經營權,且在合法及不損害全體股東權益前提下,財政部支持得標者在董事會中的提案。」這封由當時財政部長發出的公函,成為今日彰銀經營權之爭的導火線。只是一路發展至今,雙方不僅毫無協商空間,而且還擦撞不少火花;例如林全在任時的政務次長楊子江就曾表示,「台新金應該加碼彰銀,」以此顯示主導經營權的誠意。

外資投書直言政策朝令夕改據此,《今周刊》詢問台新金,發言人林維俊直言,台新金確實曾在今年向金管會口頭提出「加碼彰銀」的徵詢,但此舉立刻遭到金管會高層勸阻,原因是「不要為年底的改選平添變數」;台新金乖乖聽話的結果,卻是落得在改選中大輸落敗,這筆帳,如今要找誰去討?

又例如十一月下旬,一位外資投書《華爾街日報》,直言中華民國政府言而無信,他是曾經因為台新金標得彰銀而入股台新金,最後苦等多時未果只好黯然離去的外資代表人單偉建,他在文中表示:「台灣的政府不支持企業,而且政策多變,言而無信,使台灣市場成了一個高政治風險的市場,難怪外資裹足不前。」他還說:「政府完全沒有金融政策,到底台灣要公營化還是民營化?一個政策朝令夕改的政府,缺乏信賴保護與誠信原則的政府,如何搞得好經濟?如何讓企業發展?」彰銀改選大戲落幕,但冗長的法律程序才要開始。台新金揚言控告政府,要向法院主張○五年時財政部的公函有效,並請切實執行。

一位對此案了解甚深的律師則指出,當初財政部公函中有三項重點,一是台新金要拿到經營權;二是官股應持續釋出;三是官股釋出過程無論賣給誰都不可以影響台新金的經營權。目前即使雙方對經營權仍在爭議中,至少財政部應該執行第二點的「釋股」,但截至目前為止,財政部不僅沒有釋出還「加碼」,都是將來法庭上雙方攻防的焦點,而這樁史上頭一回民間業者控告政府的案例,也暴露台灣的政府治理風險,正在不斷升高當中!

財政部奪下彰銀主導權

—— 彰銀改選後新任董監事名單職稱 董事法人代表 得票率

(%)

董 事 張明道 (財政部) 8.50 董 事 梁懷信 (財政部) 8.50 董 事 阮清華 (財政部) 8.50 董 事 彭英偉 (財政部) 8.50 董 事 陳淮舟 (台新金) 5.71 董 事 吳澄清 (台新金) 5.52 獨立董事 梁國源 (財政部) 9.62 獨立董事 潘榮春 (台新金) 5.00 獨立董事 陳上程 (財政部) 4.51 合計 財政部 48.13

台新金 16.23

製表:張譯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7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